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生物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物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物学习计划

第1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一、 物理习题的作用

(1)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学生对于学习的新知识,理解只是表面的和片面的,并不能完全理解它们的实质和意义。只有通过适当的具体习题的解答、与广泛的实际材料结合,从多方面对概念和规律进行深入理解,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才不会片面化。如学生初次接触牛顿运动定律时,总有不少学生有一种误解,即只有合外力才能产生加速度,而每个力不能产生加速度。这就必须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进行练习,加深认识,理解每个力都产生加速度,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

(2)深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由于综合题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多且较复杂,这就要求学生要灵活运用概念、规律,把所学的知识变活,这是拓宽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的一个过程。例如,在图1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370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kg和mB=0.2kg ,B所带电荷量q=+4×10-6C ,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处在弹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m/s2、sin370=0.6 cos370=0.8. ①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②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Ep =0.06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间功率。

思考:①题眼突破:1)“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光滑斜面”说明静止状态A的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拉力平衡。2)“使A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隐含内容: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AB间绳上的拉力为恒力。3)“B的电势能增加了EP=0.06J”隐含内容:MN的长度。②解题工具: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速度、牛顿第二定律、速度-位移公式、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③解题关键:由M到N的过程对B:qEs=EP;由M到N的过程对A:v2=2as;对A、B受力分析,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组可得拉力F。

总结方法:如题中出现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物体用绳杆之类物体连接时,要特别注意找出各物体的位移大小、加速度大小、速度大小关系,这些关系往往就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培养学生运用教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①物理定律和公式多用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表示,而物理习题一般以物理规律为指导,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通过解题训练,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了解物理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否则学生可能对公式或函数关系理解不清,忽视物理事实的限制,而将物理量之间函数关系简单地数学化。如果通过一些具体问题对相互之间的关系认真分析,就可理解实质。②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时,必须做好两个转化,即先将物理问题根据物理规律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将数学问题按表达式各量的物理意义转化为物理问题。学生只有通过对具体物理问题的解答练习,才能掌握这种“转化”方法,而只有这种方法掌握了,才能谈得上具有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库仑定律的理解,F=KQq/r2 ,当r0时,F∞是否正确?在数学中是正确的,但在物理学中是不正确,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运用条件。

(4)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主渠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通过学生对习题的解答,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准确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问题症结,之后对症下药,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牢牢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如图2,一粗糙斜面AB与圆心角为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经过C点的切线方向水平。已知圆弧的半径为R=1.25m,斜面AB的长度为L=1m,质量为m=1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水平外力F=1N作用下,从斜面顶端A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当到达B点时撤去外力,物块沿圆弧滑至C点抛出。若落地点E与C点间的水平距离为x=1.2m,C点距离地面高度为h=0.8m (sin370=0.6, cos370=0.8,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1) 物块经C点时对圆弧弧面的压力。2) 物块滑至B点时的速度。3) 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这道题是多过程问题,实际是多种运动规律的组合,根据题意学生应知道这题隐含条件。如“斜面AB与圆心角370的光滑圆弧BC相切”说明AB与OB垂直,C点相切水平说明OC为竖直方向,可推知斜面倾角为370,又知物块由C点开始做平抛运动,进而推知物块在C点的速度。应用的知识,有平抛运动规律、动能定理、圆周运动的规律。本题主要考查运动过程的分析,要把转折点的速度作为分析重点,能够考查学生对这些重要知识和规律的掌握程度。

二、 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物理习题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的学习方面。①将物理问题数学化。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已知哪些量值、求什么量值上,这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同时包含在哪个公式中,将已知量带入公式中求得结果,而没有对物理情境、物理过程和受力情况认真分析,只要结果不要过程。②缺乏正确的解题思维习惯。正确的思维过程,是应从题目所述的物理情境入手,分析物理过程和受力特点,在此基础上列方程求解。

(2)教师的教学方面。①“大运动量”训练的题海战术。这种做法费时、费力,既没有明显收效,又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②忽视学生认知规律,片面追求高难度、高密度。学生思维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最终造成两极分化的被动局面。

第2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物理实验 学习兴趣 课堂效率 课程改革

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同时,加强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优势也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传统的物理教学习惯于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种,但我认为应打破界限,尤其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也可以让学生自备材料制作学具,老师自备材料制作教具,使学生实验丰富多彩。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也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一些课外实验,把物理课堂延伸的课外,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一、重视演示实验

初中学生因其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抽象思维能力差,成功的演示实验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在备课环节要下足功夫,不要怕麻烦,要弄清实验原理、方法,熟练掌握各种器材的操作。

演示实验要注意忌唱独角戏。演示实验不能先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使演示与讲解脱节,完全没有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的被推导出来,还要尽量让学生参与做实验,让学生成为演示实验的主角,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例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班里的“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分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力气小的女生来拉,却能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两者对比,说明大气压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学生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高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见的方法。例如:演示接不同功率的用电器,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不同时,为增加实验可见度,利用实物投影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现象。避免只有前排学生可以看到,后排学生产生老师厚此薄彼的印象,进而影响其学习兴趣。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为使效果更好,把玻璃罩内的电铃换成音乐卡中带有红色发光二极管的电子发声器,音乐响时,伴有二极管红光闪烁,用两面胶通过细线把发声体悬吊在玻璃罩顶部,减小固体传声的干扰。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实验。再比如学生连接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如果只是让两个学生到讲桌上动手连接,那么其他同学肯定看不见,严重影响实验效果。利用实物投影效果也不太好而且好多学校并没有这个设备。这节课我利用两个小黑板把实验器材固定上去再把小黑板悬挂起来让学生上来做实验,其他同学可以方便清楚的看到连接的全过程,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优化学生实验

在传统的学生实验课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前按要求预习好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报告,将实验操作步骤、程序、可能发生的问题等事先进行一些熟知和了解,然后根据课本中的内容“照方抓药”, 直到最后完成实验。在操作中,学生获得与所学知识相同的实验现象和结果。这种方式的学生实验是一种机械地操作,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学习,做实验只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导致学生实验中应该有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也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对学生实验稍作改进和优化。那么它产生的效果可能就大为不同。例如:测盐水密度实验,先让学生测空烧杯的质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烧杯中盐水的体积,求盐水的密度;再让学生测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盐水的体积、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求盐水的密度。学生会发现两次密度不同,请学生分析原因。通过这两次实验,学生最终掌握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实验中有的学生提出还可以这样做,测空量筒的质量、量筒和盐水的总质量、盐水的体积,求盐水的密度,并感觉更方便。这时教师再告诉学生因为量筒细而高,不易放在晃动地太平上。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最佳方法,同时又掌握了相关的技能。这样的实验设计促使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反常现象,对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起了很大的作用。

三、开展课外实验

实验即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也应该是物理作业的重要形式。课外实验作业相对于枯燥的计算和文字作业,学生更有兴趣去完成。现在的物理教材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资源,尽可能引导学生由物理回到社会、回到生活,为设计实验作业留下了充足的空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家庭中的器具,甚至生活中的废品作为实验材料来进行实验。例如:借助电视机遥控器研究红外线的传播,设计实验比较糖水、盐水、纯净水的凝固点是否相同,盐水凝固点和盐水浓度的关系,制作针孔相机、潜望镜,利用注射器和小药瓶制作潜水艇模型等等,利用喷雾器制造彩虹。由于课外实验没有现成的仪器,没有教师的亲临指导,在某种意义上,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独立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激发兴趣。

总之,随着课改的推进,我们应该在物理实验上多下功夫。通过实验不仅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程理念。

参考文献:

[1]王同一.改革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新课程学习(中)

第3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措施;现状分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性实验课,随着现代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化学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其他实验性学科和专业的基础和先导课程[1,2]。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是师生共同探讨学习的一门实验学科,是扩张充实生物化学实验学者的知识面之一,能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的动手操作、思维扩散以及观察讨论团结和实践总结领悟能力[3,4]。许多高校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作为单独的课程进行开设,然而在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该文就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改革措施。

1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的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陈旧,综合性实验较少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分离、纯化、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3]。由于教学大纲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实验项目,教学内容主要以经典的、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为主,如:糖类的性质实验-糖类的还原作用、氨基酸的纸层析分离、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及等电点的检测、蛋白质含量的测定-考马斯亮兰法、总氮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果胶的制备、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等,一些前沿的、当下常用的实验技术,如:酶联免疫法、Western印迹和高效液相色谱等,学生接触较少。由于综合性实验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仪器、实验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实验老师更多投入,地方高校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综合性实验开设的比例相对较少。

1.2经费投入有限,先进仪器设备缺乏

地方高校教学经费有限,对实验课的投入相对较少,使许多实验大打折扣,甚至无法开展。特别是一些仪器设备数量较少或缺乏,如:移液器、高速冷冻离心机、电泳仪、分光光度计、超低温保存冰箱、凝胶成像系统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而上课的人数较多,多人共用一台仪器,或只有老师和部分同学能操作仪器,学生不得不在相应时间内几个人一组完成一组实验数据,而分小组进行实验的结果是,总有学生当观众,久而久之,部分同学就不愿意动手操作。

1.3“傻瓜式”实验,学生自主思考空间有局限

传统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课前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药品、材料及仪器,上课时由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并由老师进行示范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学生称之为“傻瓜式”实验,因为学生不用准备药品及材料,不用考虑实验的成功与失败,不用考虑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只需要按老师说的实验步骤进行就可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有局限。由于做实验的学生比较多,实验中老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讨论的机会较少,学生的疑问往往得不到解答,对于实验中有没有更好改进实验的办法,师生之间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

1.4实验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按实验项目进行,每个实验3~6个学时,学校按学时给老师算工作量,许多老师为了在规定学时上完实验课,一是尽量安排简单、容易操作的实验,减少综合性实验;二是对于实验时间较长或处理时间较长的实验,侧提前准备实验,学生只操作实验的部分内容,进而影响实验的效果。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和很多实验课程都单列成单独的课程,实验课的安排经常出现冲突,许多实验都安排在晚上和周末,导致很多同学和老师都有厌倦情绪,教学及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样造成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安排了较多实验,但综合性的、真正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却寥寥无几。

1.5考核方式僵化,不能调动老师及学生的积极性

对学生成绩评定主要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3个部分,其中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40%,期末考试占40%。实验态度,主要考察完成实验预习报告情况,以及实验课学生迟到、早退及旷课情况。实验报告成绩根据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的正确性,以及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办法等进行综合评定。期末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理论知识及对仪器操作规范性。考核的主要依据主要是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导致实验课平时多数学生抄袭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考试背背理论和仪器操作步骤就可以过关,这样不认真进行实验操作也能得高分,忽略了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考核,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完成教学时数、上交相关教学材料,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没有考核和评价。教师认真负责与否、教学效果好与坏,最后算的工作量都是一样,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因为只要有改革,必然要求付出更多。上交的教学材料也较多,如:上一门实验课要上交教学进度计划、实验试做记录、学生预习报告、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室运行记录、实验运行记录、考核方案、试卷审核表、空白试卷、学生考试试卷、成绩册、成绩登记表和试卷分析表等,如此多的材料让老师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思搞改革、创新。

2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建议及措施

2.1结合教师科研,加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学生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为前提的,一个不具有较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老师是不可能带领他的学生走上科研和创新之路的[4]。因此,生物化学教师,只有努力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并将科研内容引入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在实验内容选取时,应多选用实用性强、综合性强的实验,才有可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甚至学校可以规定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不低于多少,对于综合性实验可以加大工作量的折算系数。以综合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调动学生的兴趣。

2.2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

实验室是进行教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实践基地,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所以,学校应逐步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和用具的配置,保证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这样不仅有利于基础生化实验课程的建设,也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空间。

2.3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不断把自己的、他人的、世界的最新科研成果融进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课中,改变过去那种“照葫芦划瓢”的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以培养学生做学问做研究为主的新模式,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中培育出学生科研创新的素质[5,6]。如:部分实验项目可以安排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

2.4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多种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安排实验时间,应保证实验室和教师的数量,尽量减少实验组学生的人数,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操作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自思考的能力。打破传统的每一个实验在固定时间集中进行的设置,让实验老师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尽量参与实验全部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由被动变为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实验课相关活动,如:参与实验相关的讲座、参与教师相关科研项目、大学生“挑战杯”、创新创业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生物化学相关的实验,最后完成科研任务,体会实验带给学生的苦与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科学的含义,让学生从心底里改变对实验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实验浓厚的兴趣,从而由衷地热爱实验[7,8]。

2.5合理考核,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应注重实验过程的考核和综合性实验能力的考核。为了使考核更加科学合理,激发学生的积极作用,将考核方式改为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实验总成绩中,实验考勤占10%、预习提问占10%、实验操作占30%、实验报告占20%、期末开发性综合实验占30%。其中实验操作成绩在每次实验完成之后马上给予评定,实验报告着重考查学生的结果分析与讨论、心得体会,检查学生能否根据学过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实验结果、实验方法和技术等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发性综合实验为选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题目,学生自选题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准备药品及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及结果分析,根据对实验的完成情况进行成绩评定。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在平时实验课上严格要求自己,重视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的提高。建立一套公正、合理、科学的实验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实验人员管理与考核体系、教师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学生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程上采取评比竞争,让教师感到有一定的压力,从而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3结语

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快速发展的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每时都在不断涌现,要建立能适应时展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就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生物、化学教师不断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提炼出新的教学理念,并能够积极与大众分享,以提高高校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为国家培养出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陈发波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欣,赵玉红,周浩,等.基础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3):161-165.

[2]李宁,陈明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科技创新导报,2015(5):227-228.

[3]王进波,齐莉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生命的化学,2016,36(3):413-416.

[4]倪志华,周艳芬,张瑞英,等.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生物化学实验考评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231.

[5]吴功庆,易运红.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州化工,2015,43(4):231-232.

[6]刘慧慧,迟长凤,吕振明.开放式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7):379-380.

第4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困生 背景情感教育 兴趣转化

随着普通高中招生要求的不断提高,一些低分的或家庭比较贫困的初三毕业生大多选择职业学校,其中选学农业专业参加对口单招是其首选,在农业专业的各门学科中其中生物学便是一门重要学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们就会发现与其他学科一样出现两极分化,也出现了“学困生”。对《生物》学习困难的“学困生”,在生物学活动过程中常伴有各种消极的情感和主观体验,这些消极的情感或体验如得不到及时诊治,很容易造成生物学学习情感的缺损,使其投入生物学学习越来越难。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注重对“学困生”的转化,将更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一、“学困生”的形成背景

笔者曾对所任教的4个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生物学的“学困生”达30%,调查结果显示:“学困生”的形成有其背景原因如学生自身、教师教学、社会环境、教材内容等。下面就其中部分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改进。

1、“学困生”自身背景因素

主要表现为求知欲低,缺乏学习生物学的动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情绪消极,自制能力较差;对小学自然或初中《科学》的知识掌握不牢。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未能及时弥补,导致新旧知识脱节,造成学习困难;听课不认真,没有正确理解课堂内容,知识摄入相对较少,阻碍了认知水平的发展。多数“学困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间很少,生物学基本知识掌握不够;学习不自觉、无持续性,加之自控能力差等因素,他们最终成为生物学学习中的落伍者。

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困生”对学习生物的认识不足。他们有的本来对生物学就没有兴趣,有的认为学习生物学没有用,有的只是因为其他功课没学好,才从学习农业开始学生物而且听说只要肯记肯背就可能拿高分,类似此种功利性选择的一些想法,使“学困生”没有根本上的生物学学习动机,本身的自我激励机制不能正确运转,一旦发现作为主科的生物学并非投机取巧就能学好,则原先想学好生物学的动机便不断减弱,期望值逐渐降低。

2、教师方面原因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愿望重视不够,没有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产生厌学,弃学心理,从而成为“学困生”。传统枯燥乏味满堂灌教学,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以及频繁的测验等,会促进“学困生”对生物学的焦虑和厌烦,有些学生将在考试中多次失败的经历归因于自己不是学生物的料,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则完全消失了。

有些老师对“学困生”的某些生物学见解常常不加思考地进行否定,甚至嘲笑,这样就会加深消极性生物学情感的体验。而在有些“填鸭式”的生物学课堂中,教师常常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这道题是可能考到的,听牢!看牢!记牢了!”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生物学体上的错误认识--生物学习就是记忆生物知识和原理,高分只能源于题海战术等等。在错误认识的不断强化下,“学困生”必然对生物逐渐失去兴趣和信心。

3、教材及社会因素的影响

职业高中生物教材的编写方式,知识内容和体系与以前学过的初中《科学》教材有巨大差异。由于“学困生”基础差,前后知识衔接不起,对新知识的学习有畏难心态,形成知难而退的心理定势。

近年来,社会上就业难的问题再次使“升学”加温,学生中形成为“应试高考”而学的心理倾向。学生不愿多花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学习,遇到困难就要回避。

二、如何转化“学困生”

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我经过三年的探索和思考,发现“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只要“学困生”愿意学,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转化的。

1.注重情感教育

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多深入学生之中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防止和消除师生情感上的隔阂。首先要求教师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其次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些帮助,少些训斥,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微笑是最好的传递感情的方式。当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体会到老师善意的批评,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一个会心的微笑会使他体会到老师的鼓励。有的老师面对学生,脸色总是十分严峻,认为不如此就压不住学生,“严师才能出高徒”。其实,严师的“严”是指教学一丝不苟,严以治学,并不是搞“师道尊严”让学生见了就害怕,让学生敬而远之,把“俯首甘为孺子牛”变为“横眉冷对”。

“学困生”表面上看,对什么都无所谓,其实他们的自卑感都较强,因为每个学生都在乎学习成绩,都在乎自己在老师、同学们心目中的位置。一次次的失败,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影响,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故作轻松状。教师对待“学困生”应着力培养他们的自尊、自信。教师千万不可冷落、歧视“学困生”。尽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困生”,为他们排忧解难,经常询问他们的听课、作业、考试情况,及时发现其闪光点,对他们取得一点点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从教师的关心中树立起学习生物的信心。

2.激发学习兴趣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现象会引起学生的好奇,会激起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好奇和愿望是学好生物的源泉。如为什么窗台上的花枝总是向窗外伸展?学生通过看书听课,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产生了学习生物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一些趣味性的疑问,会提高“学困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例如:“胰岛素”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又难以理解。可设计下列疑问来引入:切除胰岛腺的狗,它的尿会引来很多蚂蚁,这是什么原因?学生对这一问题又好奇而产生浓厚兴趣,接着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调查表明:学生对实验教学,尤其是对亲自做的实验最欢迎。例如,在观察植物有丝分裂实验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有丝分裂图解,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装片,用显微镜来观察,学生兴致勃勃按照实验步骤顺利的进行。当他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自己制作出来的根尖有丝分裂图时,脸上充满了喜悦,从而也对学习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改善教学方法

“学困生”成绩差,很大程度是因为知识单调、内容乏味、教学手段陈旧落后。因此教师要改变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可以从“巧”字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容易的内容与困难的内容,有趣的内容与乏味的内容的组合要巧;板书的设计要巧;教学收单的运用要巧;设疑提问要巧;教学语言的使用要巧。教师通过从“巧”字上下功夫,不断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关于糖尿病,在学了“体液调节”后,同学们知道可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我提出胰岛素用于病人时,是口服还是注射?(提示学生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出的结论是:胰岛素应注射,因口服蛋白质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会失去药效。

课堂上还要注意观察“学困生”的面部表情,揣摩他们的心理。通过手势、语调、表情等方式来提醒“学困生”集中注意力,将重点难点做好笔记。课堂提问要照顾“学困生”,使他们即敢答又答得出,保护其听课的积极性。用生动、浅显、熟悉的语言去解释那些抽象、深奥、生疏的生物问题,深入浅出地教懂“学困生”。如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可借喻为“细胞王国的篮球赛”来说明:赛球时,同队的队员必须相互分离,不能互跟。这好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F1形成配子时,伴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相互分离,以此比喻基因的分离;赛球时,两队队员之间,可以随机自由跟人。这又好比F1形成配子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则机会均等地自由组合,用以比喻基因的自由组合。

第5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苹果在阿坝建太阳能项目

苹果公司正在中国西南部的高原上建设一个太阳能项目,这个项目将包含两个太阳能电池阵列,分别建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红原县和若尔盖县。这将是苹果在美国之外建设的第一个太阳能项目,建成后,每年将生产8千万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大致相当于6.1万个中国家庭的用电量。

重庆投资最大水电站被否决

争议多年的重庆小南海水电站项目已经明确被环保部否决。环保部在《关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指出,过去十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为金沙江下游一期工程等进行过两次调整,已经使自然保护区功能受到较大影响,未来该流域的开发必须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严守生态红线,切实严格保护长江上游珍惜、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首个分散式风电项目投产发电

贵阳将成西部首个

能生产智能卡城市

4月9日,贵阳互联网金融特区“后厂”基地在清镇市开工。入驻企业之一的上海柯斯软件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邵晓立说,企业将把智能卡的生产基地全部搬到贵阳,首批产品有望今年底下线,届时贵阳将成为西部首个能生产智能卡的城市。

全国首家大数据

交易所将在贵阳成立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将于近期成立,这是全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据介绍,大数据交易在政府允许的数据隐私保护条例下将诞生一个万亿级别的交易市场,贵阳率先成立大数据交易所将抢占先机。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项目落户陕西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项目入区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至2020年,创新港项目将建成科研、教育、转孵化及综合服务等四大功能板块,未来可带动上千亿元产业价值。

云南推进“丝路书香”项目建设

在国家实施“丝路书香工程”建设中,云南省大力鼓励出版、发行企业积极申报项目,加快推进精品图书、汉语教材出版发行,搭建丝路国家图书版权贸易平台,努力形成与丝路国家新闻出版资源互联、互通、共享格局。日前,云南大学出版社的缅甸、伊朗汉语教材出版推广项目被纳入“丝路书香工程”,成为汉语教材推广类首批项目。

丝路重镇吐鲁番撤地设市

4月12日上午,吐鲁番地区撤地设市宣布大会在吐鲁番市召开。根据中央有关规定和撤地设市的标准,将撤销吐鲁番地区建制,设立地级吐鲁番市,撤销吐鲁番(县级)市建制改设为高昌区;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实行市领导区、县的体制,辖一区两县,即高昌区、鄯善县和托克逊县,两县建制不变。新设地级吐鲁番市后,机构数、人员编制数总体保持不变,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合理设置机构和配备人员。

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第6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法不得当、不注重教学实效、为电教而电教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对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缺乏必要的研究。为此,笔者就生物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问题谈些粗浅的认识。

    一、整体考虑课堂电化教学的总目标

    教学设计就是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教学问题和要求,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过程与操作程序。课堂电化教学设计从属于教学设计,但与教学设计又有所不同,主要是课堂教学中介入了电教媒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着眼于从整体上考虑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

    课堂电化教学即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并结合传统教学媒体、应用系统的方法研究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种教学形式。最优化教学其实是教师所期望的一个理想目标,生物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要实现课堂电化教学最优化的目标,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教学基本素质、教学能力等。因为课堂电化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否则就难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其次,课堂电化教学也不是每堂课都能进行的,因为中学生物学科配套的音像教材,并不是每个章节的内容都配有的。因此是否进行电化教学,这就要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而定。教师在进行课堂电化教学的设计时,无论选择哪些教学媒体、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从整体上考虑教学最优化这个总目标。如果不从整体上去考虑,而是从局部去考虑,那么就较难取得最优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对学生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阐述。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和展开的。就其本身而言,它具备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过程的作用,也是教师进行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定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它首先确定教学对学生学习内容所达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其次它给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提供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等人把人类学习分为三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布鲁姆等人的分类方法来分类的。生物学科也同样包括这三个领域,由于《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只规定了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因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比较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那么在课堂电化教学设计时,教师如何来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呢?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呢?首先,教师应处理好《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学科教学目标与章节教学目标的关系。学科教学目标是宏观的教学目标,它“统帅”章节教学目标;而章节教学目标是微观的教学目标,它受宏观教学目标的制约。生物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章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原来的学习基矗其次,教师应处理好全体与个别的关系。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等级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生物学科课程标准》里规定的章节教学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教师在确定实际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认真加以分析,不能机械地照搬。教师在分析与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如果能根据《生物学科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日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无疑为实现生物教学最优化的目标创造了可能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的制定与媒体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的程序与方法、媒体的选择与优化组合等。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和确定的。教师制定的教学策略必须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所以教学策略的制定是课堂电化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制定教学策略与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应重点考虑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制定,尽可能地发挥电教媒体的技术优势,并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7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应用 作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以多媒体计算机和通讯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必将成为教学活动的首选。利用信息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为生物教学编制的系列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信息技术的出现和使用为我们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机会,必将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而且大幅度地降低了教师工作强度。

一、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生物活动中去。”生物作为一门高考学科,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图像、模型。传统教学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由于生物学科自身的特点,学起来容易让人感到枯燥无味,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无疑给生物教学的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信心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的活动丰富了,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机会增多了。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顺应时展的。

二、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静态的文字、课本及教师的口语表述满足不了学生比较活跃的心理需求,他们在安静的教室里,往往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认为老师是演员,自己是观众、是旁观者。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加了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生物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生物,学好生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减缓思维难度,突破教学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实现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现、发生过程,从而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学生的认知空间,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维的困难,丰富学生的想象。例如在讲减数分裂时,运用课件演示,利用它的直观性强的优势展现知识的发生、转变过程,突破思维障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单凭板书、讲解、操作这样传统的教学的方式是很难做到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其速度快、存贮量大、易操作等优点,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在生物课堂中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效率。

三、在生物课堂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应防止走入误区

信息技术让生物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生物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师所讲,不再拘泥于课堂。但计算机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的教学,不能代替教师的情感教育,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否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1.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代替实验。

由于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且信息量大,因而受到不少老师的青睐。但在使用中也有些老师走进了以多媒体代替板书、代替思考、代替实验、代替学生活动的误区,成了电脑操作工和解说员。

我曾听过这样的课,课堂上老师从头到尾一字板书都没有,所有的东西都在多媒体课件中。这样的课看似容量很大,其实一下课,很多知识就会遗忘。就像著名学者朱正威教授说的那样:这样课留给学生的印象“犹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生物实验中,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但是模拟实验并不能代替学生实验。只有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获得鲜活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才能获得实验技能和经验,遇到新情境下的实验才有可借鉴的经验,也才能设计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2.防止盲目追求多媒体课件外表的华丽。

许多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界面非常华丽,然而在华丽的外衣下面,却是教学理念和艺术的空洞,而且课件“打扮”得过分光鲜亮丽,却往往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干扰学生的观察,不利于他们看清问题的本质。其实课件的制作应该讲究界面清晰简单,操作方便,应该把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放在首位,追求软件的内在作用,而不是其外在的形式美。

总之,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生物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人才,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第8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一、多策并举,精心实施,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林学院2007级学生陈某2011年6月下旬毕业。毕业前夕,他不慎从高台上摔下来,导致颈椎骨折,造成下肢瘫痪。由于该生家庭经济困难,林学院筹资7000多元予以帮扶,学校也通过困难补助机制提供了8000元的困难补助,还通过大病救助机制报销了1万元的医疗费。在学校的大力帮助下,该生及时得到治疗并迅速康复。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不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绿色通道”缓缴学费、医疗保险等“七位一体”的激励和解困助学体系,全力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把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作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的主要途径,按照“应贷尽贷”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贷款比例,同时加大其他各项措施的工作力度,实行多管齐下的帮扶策略,取得了突出成效。仅2011年,学校就为5562名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助学贷款覆盖率达到16.52%;为8530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2559万元,为382名学生发放企业和社会助学金82万元;通过“绿色通道”现场为837名特困新生办理了学费缓缴手续;设立869个勤工助学岗位,发放勤工助学款101万元;为1000名学生发放了过冬棉被,并通过“情系特困生、严冬送温暖”活动,为340余名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近3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267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予以学费减免,减免总额77.8万元;完成了29458名学生的续保和新参保工作,建立了大病救助机制,给5名特困生解决医疗救助费用10余万元。5年来,学校累计发放国家助学贷款2亿元,发放各类奖学金、资助金、临时困难补助等累计1.5亿多元,惠及学生5万余人(次)。学校连续5年在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和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中获得“优秀”。

二、三级联动,点面结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帮扶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9级学生王某,因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在大学第一学期一直处于极度的失望和困惑中,还几度表现出可能会发生过激行为的迹象。为挽救该生,学院制定了心理帮扶方案,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给予辅导,在他情绪出现波动时,宿舍成员每晚轮流通宵值班,班干部白天轮流值班跟着他,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定期找他谈话,全班同学关心他的心理变化。经过4个学期的努力,该生终于走上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之路。

河南科技大学通过“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体系,积极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重点心理咨询工作,学院辅导员开展一般性的心理咨询工作,班级心理委员负责发现和关注苗头性的问题。三级网络互动,形成了完整的帮扶体系。学校每年5月都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系列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举办各种主题的心理知识讲座。每年开展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沙龙、团体辅导20余场(次);每年都对本专科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分析,建立心理档案,对普查中发现的需要关注的学生进行筛选,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及时与学院沟通并实施跟踪辅导。近年来的普查结果显示,有10.8%的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平均每年有700余人得到各学院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每年接待“一对一”重点学生咨询300余人(次),每年对300余名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心理协会会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对一些因各种原因不愿走进咨询室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加强网络咨询力度,多渠道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建立档案,重点跟踪,做好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车辆与动力学院2007级学生李某,从大二开始沉迷网络游戏。到大三上学期,他还有50多学分未修完,并收到了两次退学警告。若再有一次退学警告,李某就要离开大学校园了。针对这一情况,学院动员各方力量开始了与网络游戏争夺学生的较量。学院分管教学、学生工作的老师找他谈心,同宿舍同学、学生干部和他一起上课、聊天……为帮助该生,他的父亲也到校陪读,学校后勤集团公司为他们父子单独安排了住房,并为其父亲找了份临时工作。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该生发生了巨大转变,性格开朗了,与同学们相处融洽了,有疑问能够主动向老师咨询。经过多方帮助,该生终于顺利毕业。该生父亲在给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的感谢信中写道:“是河南科技大学给了孩子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学习和生活,是河南科技大学挽救了他!”

近年来,学生工作系统高度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尤其是关注处在退学边沿的学生,号召全校各学院建立学习困难学生档案,制定跟踪措施,采取多种帮扶措施,及时挽救学习困难学生。为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除建立档案实行重点帮扶外,学校还通过“抓好学风建设、酿造学习氛围”“建设教育平台、引导学生学习”等方式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近年来,学校把抓好学风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11月开展“学风建设月”特色品牌活动,并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先进单位、考研工作先进单位、学风建设月优秀组织单位等评比活动,从整体上推动了全校各学院抓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学生工作处重点建设的“成长论坛”和“文化大讲堂”教育平台,通过开展系列讲座,引导学生学习,每年举办讲座50余场(次),在推动学生学习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个案关爱,群体引导,做好适应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医学院2006级学生李某,高中复读过3年,2006年考入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5年制本科,进校后由于不适应医学专业的学习,于2007年休学一年。按规定休学复学后要留一级,这就意味着他至少要用7年时间才能完成学业。由于该生家庭十分困难,多上一年家里就无法承担。这样他就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不能留级,二是不适应医学学习。怎么办?他终于鼓足勇气找到了校党委副书记苟义伦。苟书记根据他的实际情况,与学校相关部门协调,将他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4年制本科专业学习。最终,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李某顺利完成了学业。

适应大学生活是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适应问题并给予特殊的关怀。学校重点从四个方面开展学生适应帮扶:一是各学院在新生入校时选派高年级优秀学生与新生结成帮扶对子,帮助新生办理报到手续,介绍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专业特点、校园周边环境、学校办事流程等,让新生尽快熟悉并适应大学生活;二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不适应的个案问题,如由于特殊原因不适应某些专业的学习等;三是在军训活动中融入团队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提高新生的适应能力;四是开展“破冰训练”等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学生主动寻求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提高适应性。

五、分工协作,合力关注,做好就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

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最后环节,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为形成全方位服务毕业生就业的机制,河南科技大学要求全校教职员工人人关注学生就业、人人帮助学生就业,每一个教职员工都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为毕业生拓展就业渠道。招生就业处下大力气组织各种类型的毕业生就业招聘会,充分发挥高校就业联盟的优势,利用高校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为毕业生提供大容量的就业信息服务;学生工作处高度关注对就业有特殊困难学生的帮扶,指导各学院加强就业教育,指导重点跟踪帮扶;各学院建立健全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以实习带动就业,多渠道加强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近年来,河南科技大学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精细化服务理念推进学生工作不断上水平、上台阶。在构建五大帮扶体系的同时,学校还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开展更加深入的服务工作,如针对违纪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降低或解除处分;围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每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些举措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9篇:生物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职院校;食品生物;信息化教学

中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现代化教育领域中需要更加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满足信息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中职院校教学中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突破教学难点,提升教学质量。

1.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信息化技术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是培养可以从事食品生物领域中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性人才,需要学生掌握食品的成分、结构、性能、加工等专业知识,明确食品生物一系列专业知识,可以掌握食品加工、食品运输、食品存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然而中职食品生物专业课程存在以下问题:“教学内容繁多,教学形式抽象,知识点分散,各类理论数据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深入理解和接受。”[1]因此,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的授课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搜集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其中包括案例、问答、图片、题目等,并且将其进行处理,制订出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2.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信息化技术教学策略

(1)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教学难点。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中“做中学”“做中教”的学习与教学方式十分普遍,食品生物专业中的食品应用化学、食品分析检验等课程都是始终贯彻中职教学的教学理念与原则。在食品生物专业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要开展实验,就必须有实验原理作支撑,才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获得实验数据,进而得出实验结果[2]。因此,在食品生物专业中,理论性教学内容为教学难点。理论性内容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等特征,教师难以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述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也难以接受所学知识。而在信息化技术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可以将口头教授难度较大、难以表达清晰的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掌握教学重点。

(2)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信息化技术下的网络辅助教学能够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拓展教学实践。在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站教学平台上融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随地开展复习与预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可以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后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与学生充分沟通,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中没有理解掌握的问题通过网络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及时调整优化下一次的教学内容。最后,利用网络辅助教学以优化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食品生物技术”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与技术性都较强,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前、课后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来认识各种问题,站在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品质与创新性能力。

3.结束语

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教学信息化成为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的重点发展方向。在食品生物专业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呈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欲望,有针对性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毋庸置疑,信息化技术推动了中职食品生物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充分展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与方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技术教学方法在中职食品生物专业的运用将会更加广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