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范文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逆境出人才的事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第1篇: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范文

指立定志向。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二、拼搏

指豁出性命,进行激烈的搏斗。比喻尽最大的力量,极度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著——《史记》

三、勤奋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润灵魂的甘露,勤奋是实现理想的阶梯。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德·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

指困难,多指不顺利,甚至很恶劣很不幸的境遇。它使人忧愁、痛苦,但也能磨炼意志。杰出人才几乎都经历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强者。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同上)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4、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5、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六、成败

就是指成功或失败。成功指事业或工作获得预期的结果;失败指遇到挫折,或在斗争、竞赛中被对手打败。人人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千万不要气馁。

1、失败是成功之母。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七、时间

我们的生命由时间构成,哪怕是浪费一点点时间就是虚掷部分生命。

1、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

2、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跟谋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鲁迅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白日莫闲过,光阴不再来。——陶渊明

5、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具体事件略,可参见“勤奋”中的几例,或自己整理。

八、积累

指事物逐渐聚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需要日积月累,成就事业也需要积累,不懈地努力奋斗。

积累是一种毅力,是由微小到伟大的必经之路,是成功的前提,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也可证明“毅力”)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水滴石穿,绳锯木断。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6、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7、李贺虽只活到27岁,但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他的成功在于积累。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这样就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最终成为一位著名诗人。

8、马克思为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种书,留下了100多本读书笔记。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他在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

九、团结

指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团结是战胜困难的保证。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2、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

第2篇: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育;科学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生命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75-02

我从事生物教学已十几个年头,起初的时候,自己限于让学生吃透教材,学会知识,别遗漏知识点。慢慢地总觉得自己的课堂少了些什么。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课堂没有升华,少了情感教育、励志教育等。后来,我一直不间断地多学习,多读书。现在我除了在课堂上和我的同学们共同学习知识,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外,还渗透了各种各样的情感教育。这让我的课堂又有了第二次生机,使我的课堂变得饱满。几个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案例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1543年,比利时的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表了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1665年,英国科学家虎克(R.Hooke)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他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他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命名者。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科学史教育: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发现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有的可能需要几个世纪,更多的则是没有终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没有国界,知识是共享的;需要继承,需要合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有些只能称为学说之类的。后人要对其不断地修正、发展和完善。我们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能动摇。

再次相遇。促胰液素的发现(具体内容不再一一列举)。(1)囿于定论的沃泰默(法国学者)。(2)另辟蹊径的斯他林和贝利斯(英国科学家,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3)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的感慨(巴甫洛夫对学生深表遗憾地说:“自然,人家是对的。很明显,我们失去了一个发现真理的机会!”)

案例二: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人工合成胰岛素的设想。这在当时世界上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而我国科学家不怕苦,不怕累,没说一句泄劲的话。终于在1965年完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经历了将近7年的时间。更令人振奋的是,合成的胰岛素与天然胰岛素具有一样的生物活性!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人工首次合成蛋白质这项艰巨的任务,摘取了这项技术方面的桂冠。

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知道了这个真实的案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只要我们有目标,坚持不懈,就能让设想变成现实。就能抬起我们民族高贵的头颅。也许我们现在在某些方面不如西方发达国家。比如,先进的科技。但是大家可知道,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重大发明。而且这些发明也慢慢传到了西方。这是我们中国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进步得慢了,慢了就落后了,这时候西方一些国家强大了,他们就来,欺凌中国。落后就要挨打。后来中国又经历了浩浩荡荡的内战。我们真的落后了。但是中国人民并没有让自己的命运一直这样下去。中国人民觉醒了,短短几十年时间,同心同德,再次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出的美丽。中国梦要靠自己努力去实现。

身边的事例: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中,教材引用了一张图片(诞生在我国山东曹县的5头体细胞克隆牛)。(备注:曹县是山东菏泽地区的一个县,而同学们大都是菏泽地区的。)这里面涉及一个人物――王银香,她原来在曹县的一个镇上工作。这里偏僻落后,非常贫困。她带领干部群众租地创建当地的集团。从国外引进一些优质奶牛品种,同时利用我们菏泽当地的鲁西南大黄牛进行核移植技术。王银香的理念和价值观是:当有了一个目标时,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经过多次的实验,取得了成功。使中国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突破零的历史。我们当地人也喝上了归一牛奶。这是同学们家乡身边的人物,让同学们体会到,高科技离他们并不是很远,也并不是只有国外科学家才能做得到,我们也可以。可见我们国家之前进在于人人勤奋、奋发、向上。

案例三: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过上万次的实验……

挫折教育: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易卜生说过“不因幸运而故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案例共享:中央新闻报道过的舟舟。他是21-三体综合征,即先天性愚型儿(21号染色体多一条,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小孩子。但是天无绝人之路!舟舟对音乐指挥有着执着的追求和热爱。他不顾刮风下雨,路途远近,都会随着乐团排练演出形影不离……经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家。他成功了。我们可想而知,他和他的家人经历了多少挫折与困难。我们作为一个正常人,碰到困难就低头,太不应该了。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案例四: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就在阅读本文的时候,我们身体内就有细胞在分裂,有细胞在生长,有细胞在变老,有细胞刚刚结束自己的生命历程。细胞的生命历程大都短暂,却都对个体的生命有一份贡献。鲜花吐蕊,绿叶葱茏,抑或花瓣凋落,枯叶飘零,皆展示着个体的生命现象。

第3篇:逆境出人才的事例范文

一、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高雅、生动、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感染力,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对教室进行精心美化,让教室的每面墙、每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识,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1.突出教育功能

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在布置教室时,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加强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段特点,考虑教室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班主任可以围绕某一阶段的班级工作重点和对学生的期望目标,确定教室布置和宣传的重点内容,使每一个口号,每一条标语,每一个标志,都成为激励学生奋发努力的因素。低年级学生用喜羊羊、小蜗牛、小鹰为校园文化的形象代言更具童心;中年级用奋进的小鸟等,符合学生的认知;高年级则需紧跟时代步伐,如吹响集结号、有梦就去追等更振奋人心。

2.注意整体设计的原则

教室的布置,班主任要考虑整体设计。例如,一个学期有几个宣传重点,前后顺序怎样安排,宣传内容如何体现,怎样进行整体布局;各部分从内容到形式,怎样协调和统一,怎样既注意思想性,又兼顾艺术性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要更多思考园地的设置能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评比栏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展示才能搭建平台和创造机会。

3.显示班级个性的原则

教室的布置,应别具匠心。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提倡每个班级各具特色,以便使校园文化环境富于变化,又便于形成班级的个性风气和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个教室都有差异的个性美。

4.强化学生主体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物质文化建设,在布置教室时,班主任应尊重和关注学生,重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唱“独脚戏”,不大包大揽。班主任要把布置教室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自主、自理能力的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集中大家的智慧,发动学生设计布置方案,把教室布置得既得体又大方。

二、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制度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班规是一种制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它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要求孩子们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是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处于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就可能形成一种积极的文化人格倾向。

1.结合年龄特点,制定班纪、班规

如何把制度变为学生认同的价值,是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在制定班规和班纪时,要尊重孩子,发动和引导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一起制定自己的班规,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如:一(4)班制定了“小雏鹰之歌”,“鹰妈妈”告诉我们:“只有从小刻苦锻炼才能为将来展翅高飞打下良好的基础。做作业要工整,值日要积极……”;二年级制定“小蜜蜂宣言”、“蓝精灵之约”、“快乐宝典”;四(6)班制定了“人人都有小岗位”。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在班集体中应该做些什么,承担哪些义务。营造班级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追求、时时有成功的氛围。

2.师生共同约定,增强内驱力

“班级公约十不准”和“我们的约定”、“小雏鹰宣言”等虽然都是班级公约,但效果却不一样。“十不准”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以强硬的态度去规范管理,而我们的“约定”却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确定师生共同的目标,“小雏鹰宣言”则照顾到低年级学生的心理,以生动的形象讲述应做的事项。如何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制度成为大家的自觉规范;如何让班级精神深入人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是值得每一个班主任思考的问题。

三、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文化建设,促学生自主发展

如果说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形,那么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点。所谓班级精神,是班级全体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群体意识,是良好的班风、学风、集体舆论、心理环境等群体意识的升华,是班级文化的精髓所在。班级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任务,班主任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根据班级个性特征,发动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实践,寻找最适合本班实际,对学生最具感召力的群体意识。利用内在和外在的一切因素,促进全班学生大脑中“兴奋灶”的形成,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前进。

1.关注学生个体,树学生自信,促学生自主发展

无论是评比园地,还是展示平台,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关注、激励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这个园地、这项评比才有了生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同样的半杯水,有人因还有半杯而欣喜,有人因只有半杯而伤悲;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建设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教育的契机。同班级的学生,有人因闪光点被发现,并得到引导而自信快乐,有人因缺点被无限放大而自卑逆反。生活在缺点里,缺点就成了走不出去的沼泽地。

走进六(5)班,教室总是那么干净整洁,学生眼里总有一种自信、快乐、积极的光芒在闪烁。上课时发言的同学多,墙上是班主任老师和副班主任充满爱意与情感的日志:为同学发作业的她,轻轻将作业本放在课桌上,是那么细心、耐心;人群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悄悄捡起地上的垃圾,他就是……

原来班主任以学生最喜欢的微博为班级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以“有梦要去追”为登录名,激励六年级学生,充分利用班级文化中“热门评论”栏目,从老师、学生、专科教师三方面去观察,发现学生中的好事迹,内容不限,可涉及学习、运动、文明、生活的点点滴滴。只要是向上的、积极的,均可登上热门评论栏,成为名人堂堂主。

评论每周由副班主任完成3篇,副班主任由全班同学轮流当,谁都有发言权,都可以去发现并记录。评论内容以细节描写和具体事例为特色。学生希望自己登上名人堂,自主参与和自我调控的积极性得到巨大提升。

2.继承传统美德,树立民族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我国的“传统美德”是先贤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继承“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永不枯竭的教育资源,而珍爱和弘扬“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9)班的班级文化是践行《弟子规》,“传中华美德,承民族精神”。每天早上吟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还有“论传统美德”大讨论、“让民族精神闪光”等活动。整个班级弥漫着传统文化的芳香,同学们以背诵《弟子规》为乐,以践行中华美德为荣。每天的晨扫大家抢着干,见到老师和家长不仅问好,还主动鞠躬。

3.传承联大文化,弘扬联大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云南师大附小的前身是抗战烽火中诞生的“西南联合大学附校”。西南联大由清华、北大、南开3所大学组成。这个群体不仅拥有大批文化名人,而且面对外敌入侵和的高压,呈现出钢铁般的意志。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西南联大人爱祖国、爱科学,追求民主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值得发扬光大。六(4)班“以传承联大精神,向联大人学习”为主题,设计了“像联大人一样——知荣明耻;像联大人一样——刚毅坚卓;像联大人一样——饱读诗书;像联大人一样——创造辉煌”等版块。全班同学阅读、演讲联大人的故事,学习联大人的精神,立志做杰出人才。

4.抓流行元素,凸显时代精神,促学生自主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网络文化的扩展,把世界变得五彩缤纷。为做好校园文化建设,有的班级将流行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