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 德育实践 网络道德教育
一、学校德育工作要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
德育教育是高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信息技术同样承担着德育的重任。网络时代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很大的冲击,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积极地去适应时代的发展,因势利导,探索新时代下的德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因特网之旅》教学案例中的德育实践
(一)教材分析
《因特网之旅》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技术应用(选修3)》第三单元《畅游因特网》第一节的内容。上一节课学习了《接入因特网》,这一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案例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必修模块和网络选修模块前而部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上网实践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认知基础,配合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使用因特网,了解因特网服务的基本类型;能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熟悉登录FTP网站的方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助工作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的因特网服务类型:了解WWW、FTP服务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浏览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FTP服务的相关技术。
(五)教学过程设计
【关键词】信息技术 案例 反思
现代计算机的集成特征与网络化和存储技术相结合,为教学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及各种教学软件,有利于教师开展各种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迎难而上,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把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英语课堂,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pep三下Unit 3 at the zoo第一课时,掌握形容词的用法,能在语言中运用并流利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多数孩子是哈萨克族,地处偏远,多少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动物图片。
三、教学设计思路
这堂课的设计紧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的特点,在教学上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利用好网页,丰富教学内容,用小游戏和学生一起玩玩,说说,练练,搭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1 教学目标
3.1.1 知识目标
词汇:short /tall /fat /thin
句型:look at the...;It is short/tall/fat/thin
3.1.2 能力目标:用形容词准确描述动物特征。
3.1.3 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懂得爱护动物。
3.2 教学重难点:听说认读thin,fat,tall,short,能描述动物特征。
3.3 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将集体与小组学习结合起来。
3.4 本课的探究任务
能在网页的帮助下收集动物图片,在语言运用中描述动物。并能独立运用句型创编句型。
3.5 教学方式
以网页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使学生掌握语言点,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5.1 教具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课件和动物玩具。
3.5.2 教学过程
3.5.2.1 (Warm-up/Revision)
(1) Let’s act
Act like a cat/a monkey/a tiger/a panda...
3.5.2.2 (Presentation)
(1)教学“tall”
1) Guessing game
T:Guess what it is? It has a long neck.It has four long legs
T:Look,It is a giraffe. Wow! It is so tall.
2) Chant:Look at the giraffe. It is tall.学说tall”(伴动作)。
3) work in pairs(同桌间一人说,一人表演)
4)替换动物,续编chant:look at the xxx,It is tall.
(2)教学“short”
1)learn in the same way.
2)小组研讨(把你学习的方法教给大家)
(3)自学thin,fat(教师帮助单词发音)
小组展示学习单词和chant的方法。
(4)播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单词跟读。
(5) learn to say,看图用本课重点句型说话。
(6) look and say 展示动物图,运用本课句型描述。
3.5.2.3 (Practice)
(1)hide and seek
一名学生把动物玩具藏好,一名学生找,班里其他学生等他走近玩具就大声说这个动物特征单词,走远就小声。
(2)Let’s do
1)播放Let’s do 录音,学生边听边说边做。
2)四人小组上台表演
(3)游戏:悄悄话。
教师向每组的第一名学生发指令,如:Tall,tall,tall! The giraffe is tall. 依次向组里学生耳语这个指令至最后一个学生,这名学生到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谁快正确。
3.5.2.4 (Add-activities)
教师出示关键词和范文给动物玩具做自我介绍。
3.5.2.5 Homework
(1)创编儿歌:look at... It/He/She is...。
3.5.2.6 小结:Animals are our good friends, we should protect them.
课后,我认榭梢匀醚生利用网页收集人物,运用本节课的语言点,简单描述人物的特征。This is xxx.She /He is xxx. 与真实的生活语境相结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丰富课堂内容,开拓视野,巩固知识。
学生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学习积极性及对知识的渴求。枯燥、呆板的课焕发了新的活力,学习的效果显而易见。
今后,教师要深度认识和改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能认真体会并把握以下几点:
1)教学目标的设计能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适应所有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为军械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新开设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名课程,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设置的不同。为了提高我校学员的信息化素质与能力,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以信息技术的管理为主线,共分为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的获取技术、信息的传输与交换技术、信息的存储技术、信息的处理技术以及信息安全技术等相关内容。
从内容编排上可以看出,该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难易程度分布不均,既包含了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又涵盖了复杂的技术原理与基本算法。因此,如何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消化吸收内容的精髓,让他们能从繁重的知识体系中梳理出一条简单明了的主线,便成为了教员的主要授课宗旨。因此,采用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信息化案例教学在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
1.信息化案例教学
近年来,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通过简单生动的案例,往往可以起到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实例化的作用,对于学员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发挥了较大的辅助作用。但是传统的案例教学往往以纯文本的形式展现在学员面前,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交互经常停留在了简单的书面或口头上的问答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员学习的能动性,但是缺乏灵活性以及生动有趣的“色彩元素”,因此这就要借鉴信息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将信息化与案例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分析,以适当、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内容支撑,以信息化技术为技术支撑,开发出图、文、声并茂的信息化案例。
2.可行性分析
案例教学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有它自己的特点与局限性。对于本教研室主讲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而言,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概述、信息获取与处理、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等知识点。经过对课程内容的深入设计与分析,总结出本课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课程内容中包含非良构问题,即指含有多种解决方案、多种解决途径的问题;课程内容中包含某些典型事例类的学习内容;课程内容中包含策略类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抽象而难以言表,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往往不能直接通过传授而让学生直接掌握这些内容,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掌握与内化。基于这些特点使得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中开展案例信息化教学成为可能。
三、信息化案例的研制举例
1.案例一
以“信息获取技术”这一章为例,阐述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在本章中的应用。从内容设置上可以看到这一章难度较低,但是知识面较宽,更为重要的是课程内容中包含某些典型事例类的学习内容,如果只是通过语言或简单的文字向学员解释“声纳”的工作原理或者“红外成像仪”的技术特点等,会使学员既感枯燥又觉得抽象,如何让学员能充分理解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实际应用,让他们带着兴趣来学习,此时就可以应用信息化案例教学法展开教学。具体案例的研制过程如下:
(1)研制计划。1)研制目的。通过对信息获取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以基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案例教学形式实现以下教学目标: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探索分析信息获取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人类各方面的影响;使学生对信息获取技术的理解更加生动、直观;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通过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分析信息化对军队建设的贡献,加深学员对信息化的理解。2)研制的内容。该案例以信息获取技术的发展历程为教学内容,因为面对的是军校学员,因此主要采用军事上的典型案例来组织内容。以信息获取技术使用的媒介不同,从光电获取技术到复杂的雷达、卫星获取技术,从利用无线电波的地面获取技术到利用机械波的海中声纳获取技术等。还介绍了现代战争所采用的信息获取技术的更新换代,由此引发学员对信息技术在军队、作战领域的应用产生深入的思考。3)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将其作为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导入。4)采用的呈现方式。本案例的呈现以图片剪辑、视频加相应的文字、语音配合的方式为主。
(2)撰写文案。以下为文字案例的大纲(具体文案内容略):光电信息获取技术;雷达技术;声波信息获取技术;地面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技术。
2.案例二
以“信息处理技术”这一章为例,该章内容难度较高,有一些较为难懂的概念,比如“模式识别”、“数据挖掘”等,此时如果用简单明了的案例向学员进行解释,肯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解释“模式识别”时,不用专业的术语去下定义,而是采用医学上癌细胞识别的方式进行解释,通过这个案例采用一些模式识别的算法,如贝叶斯决策理论、近邻法等,具体案例研制过程为:
(1)研制计划。1)研制目的。通过对信息处理案例的学习和讨论,以基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案例教学形式实现以下教学目标: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案例的学习,探索分析信息处理技术的原理与作用;使学生对信息处理技术的理解更加生动、直观。2)研制的内容。该案例以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案例为教学内容,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关注的案例事件作为授课内容,分别采用“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理论”与“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理论”验证“癌细胞”的诊断过程,让学员能够体会到现代医学与信息技术的密切相关性。3)教学对象。教学对象为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将其作为引入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导入。4)采用的呈现方式。本案例的呈现以图片剪辑、视频加相应的文字、语音配合的方式为主。
(2)撰写文案。以下为文字案例的大纲(具体文案内容略):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理论;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理论;脸部识别案例;印刷体汉字识别案例。
四、教学效果
由于将信息化案例教学法贯穿课程始终,使得大部分学员都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其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学习任务,而且部分学员将课程知识延伸到了对军队信息化的思考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军队信息化改革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当课程接近尾声时,学员有组织地进行了一次题为“信息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的演讲,从选题到具体的演讲过程,学员都发表了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实现了课程制订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世清,朱莎莎.信息化教学案例的研制原则与方法[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
【关键词】计算思维;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6)07-0057-03
研究背景
自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至今已经十多年。在这些年中,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按照国家制订的课程标准稳步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引起我们的深思。
1. 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伴随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再是中小学生获取大众取向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的唯一渠道。在我国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高,学生从其他渠道学习信息技术的机会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在一段时间内承担了信息技术教育主渠道的作用[1]。但是,现在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社区、少年之家等多种途径来习得面向大众的应用软件的知识和技能。即使不参加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学生也能玩转电脑。那么,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在哪里?
2. 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价值
现阶段,按照高中的课程标准,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课程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信息技术必修课程中面向大众的部分应用性课程的内容和价值剥离走了、整合掉了[2]。那么,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特有的、不可替代的课程内容和价值又是什么呢?
3. 信息技术课程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人才尤其重要。基础教育承担着为大学培养、选拔、输送优秀人才,帮助国家储备综合国力所需人力资源的责任。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独立学科,信息技术应该怎样承担相应的责任?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为此做些什么?是跟在发达国家源源不断的信息技术创新的后面,亦步亦趋地为发达国家的技术培养“忠实的消费者”,还是为我们国家的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原创型技术人才呢[3]?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未来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为学生提供更加系统、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即不能仅仅着眼于软件工具的使用,而应回归计算机学科相对稳定的、体现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核心内容和思维方法。目前,计算思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比较认可的计算机科学体系的核心思维模式。我们就计算思维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培养进行了教学实践,形成相关案例,并进行了初步研究。
计算思维概念及研究现状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思维模式就是看待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点。科学思维主要分为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实证思维和以数学为代表的逻辑思维[4]。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图灵机理论、复杂性理论和交互式证明系统的提出,学术界认为出现了独立于实证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第三种思维方式――计算思维。计算思维由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首次提出,表述为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解决、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2010年,计算思维被进一步表述为一种思考过程,通过对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清晰表述,使问题解决可以由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程序高效完成[5]。
英国皇家科学院将计算思维定义为认识周围世界所存在的不同层次的计算,并应用计算机科学工具和技术理解并辨析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及其运行过程[6]。Google公司认为计算思维过程是问题解决技巧和技术的集合,并将计算思维过程界定为问题分解、模式识别、模式生成和抽象、算法设计[7]。
目前,我们可以查阅的关于计算思维的定义有多种,对它的解释多停留在“哲学”或“科学”层面,在教学层面上还未形成一个清晰的表达体系,其内涵、外延还没有得到清楚的描述[8]。通过研究比较,我们认为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的计算思维的定义更适合指导我们这项教学实践的研究,因此,我们采用了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计算思维概念的表述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
2. 研究现状
在我国,计算思维的培养起源于大学教育。2010年7月,为了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量,在“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上,与会者明确提出将“计算思维的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核心[9]。自此,增强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成为当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主旋律,而且受其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正在朝这一方向转变。
案例研究
1. 案例主题的选定
目前,高中培养计算思维的课程教学主要针对程序设计与算法、人工智能等内容展开。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育中,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软件应用的教学内容占较大比重。为了探索在这些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方法,我们选取了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第二单元《有效获取信息》作为案例研究主题。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先后开展了三次教学实践活动,本文选取了两个案例《认识图像》和《声音的数字化表示》进行分析、研究。
2. 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 《认识图像》
图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类重要信息。目前,我们主要通过数码相机、手机拍摄获取。数码相机等设备在拍摄景物成像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成像信息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形成了我们在计算机中所看到的图像。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将图像呈现在了屏幕上?计算机又是通过何种方式来准确描述图像信息呢?我们如何应用计算机处理图像的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这都涉及图像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应用。《认识图像》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显示图像的原理,掌握以计算机方式表述图像参数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PS图像处理软件的相关技能,逐步养成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
上课伊始,教师导入情境――播放《萌兄萌弟》视频短片。短片中妙趣横生的图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图像的兴趣。在新知学习的环节,教师选择一张图像,放大16倍,学生观察图像,发现并理解图像的基本构成单位――像素及其特点。然后,教师展示实物照片和电子图像实例,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比较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学习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探究应用环节,教师为学生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研究图像尺寸、输出分辨率、打印尺寸与图像质量的关系”。首先,学生应用PS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分别查看图像1-1和图像1-2的参数,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其次,学生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到图像参数的改变与图像质量关系的结论。然后,同学之间互相分享,教师矫正。最后,迁移运用,学生要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即按要求将图像文件的大小、尺寸进行修改,上传到网站。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必要而充足的学习材料。课堂上,学生通过材料发现问题、探索有关图像的规律性知识、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获得图像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习得图像的操作技能,培养相关能力,即对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应用课上所学图像知识进行表述,运用课上所学图像处理技能进行解决。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学生计算思维形成的过程。
案例二 《声音的数字化表示》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这部分内容不应只停留在简单使用音频信息的层面,还要深入到声音信息数字化的原理、方法、过程。它是体现信息技术学科本质的内容之一,也是《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材中的难点。初中生已经有过听音乐、歌曲,或者通过MIC进行类似“卡拉OK”这样的娱乐活动。他们能够对声音文件进行非常简单的操作,比如,声音文件的下载、播放等等。但是他们对于声音是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的、声音波形的特点及波形的描述等还不清楚。
在本课中,教师通过图像与动画,把抽象的原理形象化,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音频数字化”的过程。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启发下,学生学习并理解采样、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的概念,以及各个指标对于音频数字化质量的影响。最后,将生活中的问题抽丝剥茧归纳为声音的基本概念,应用所学的声音数字化原理解决。
案例《声音的数字化表示》的片段
课堂实验
(1)改变音频的声道数,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将结果填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应用Audition软件,将“诗朗诵”进行声音通道数的变化。 听音频效果,观察规律。
【操作指导】:运行Audition软件,单击“文件”“打开”找到“春江花月夜”文件单击“打开”默认为“波形”编辑视图(单一文件的编辑,有两个声道)。
①第一种方法:右击左上部“文件”面板中的当前文件名提取声道为单声道文件试听单声道效果与原文件比较,进行下列填空:
原文件声音效果特点:――――――――。
单声道效果特点:――――――――。
②第二种方法:在音轨最右侧,分别标有L和R,表明左右声道,点击相应字母,即可开关此声道,使声音变为单声道的情况,听效果完成下列填空。
原文件声音效果特点:――――――――。
单声道效果特点:―――――――――。
③得出实验结论:――――――――。
(2)改变音频量化位数,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
(3)改变音频采样频率,观察声音效果变化,(有操作提示)。
3. 案例研究的发现
虽然这两个案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尽相同,但是,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两个课例均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科学家的研究过程,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索活动发现科学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取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和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认识问题,体验各种疑难情境[10]。这正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相吻合。《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在学生亲身体验、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发展将问题以计算机能解决的方式进行表达,并借助计算机的软硬件予以解决的计算思维能力。
研究结论
经过研究,关于在高中信息技术基础教学中进行计算思维的培养,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计算思维的理论研究尚处于发展中,它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被深化、丰富。虽然这种发展变化为计算思维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带来了一些困惑,但是也为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关键词:案例教学;信息技术;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9-0060-01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通过“案例”内容的“导学”,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能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并能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达到自我提升。下面,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在具体的教学中,因为Word、PowerPoint、FrontPage这三款软件同是办公系列软件,在软件的整体布局和操作上存在类同性,所以笔者把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这三个章节的内容整合起来作为一个大模块,并以“美丽的家乡――天目湖”这一主题案例的实践、完善为主线,引导学生系统选择、学习、应用各种信息技能,深刻思考案例的发展和完善、创新的过程,从而系统地掌握处理、信息的技术技能。同时,我又把这一大模块分设为以下三个小模块:分别制作一份《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的文选、多媒体作品、主题网站。通过以下三种形式把三个小模块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这一主题的创新与制作。
一、主体式案例:完善思考,完成模块内知识整合――公共模块的学习
1. 学生自主创新,设计一份具有自我特色的文稿脚本并采集素材
在以前的教学中,由于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这三个章节相对来说比较分散,所以每开始一章节的讲授就让学生设计新脚本、体验新情境、采集新素材,不仅每次让学生重复学习,而且形成了学生学完一个软件丢一个软件的现象。把它们三个模块整合之后,统一以“美丽的家乡――天目湖”为主线,要求学生统一采集文字、声音、视频、动画、图片等素材,并根据主题思想设计一个综合的脚本介绍家乡美。通过这种整合不仅免去了学生和教师的重复劳动,而且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统一学习软件的设计界面,掌握软件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这三款软件的界面分布大致相同,是一个系列的软件,通过统一介绍,能让学生对它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首先是各类工具的使用,它们的操作模式是类似的,一般都是插入对象、选中对象、通过工具面板中的各类工具对对象进行各类编辑。其次,教学生学会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通过“帮助”菜单寻求帮助的方法。
二、阶梯式案例:演变实践、自我提升――完成子模块的学习
总模块的设计与学习完成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模式,但是没有对其进行综合的实践,由于每款软件在操作上的个别差异,故设计以下三个案例,对总设计进行三种不同形式的实现。
1. 案例1: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文选(设计应用文档)
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利用Word这些技能把“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的方案转变为作文选,并将其打印成文稿装订成册加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信。通过案例1的实现,学生已能把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自己和需求完美结合,把知识生活化。
2. 案例2: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多媒体作品(制作幻灯片)
经过案例1的学习,学生已经处于一个真实的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即如何利用文档处理技术来完成主题的实现。学生在完成一个作品后,情绪上处在兴奋的状态,这时可在这个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提出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制作的文选内容更加丰富,并且能够“动”起来。即利用PowerPoint完成对主题的实现,在案例1实现的基础上在页面中添加声音、按钮、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元素,对其中的对象设置自定义动画,并且通过建立超级链接实现页面的相互切换。案例2的制作在案例1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归纳与总结,学生通过案例2的制作能认识到本系列软件使用的基本特征,通过对知识的迁移运用,实现了自主提升。
3. 案例3:制作“美丽的家乡――天目湖”网站(设计主题网站)
经过案例1和案例2的学习,学生已能灵活地掌握各种工具的运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设计主题网站是对该案例的进一步升华,在学生设计时可向他们提出需求:如何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介绍天目湖的美丽。
本案例在对前面案例涉及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回顾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向纵深方向发展。要求学生能利用FrontPage制作主题网站,在利用公共模块中介绍的工具编辑网页以外,新增如何利用表格布局网页、框架网页的实现等内容。网页之间的相互跳转可参照案例2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类推实现。在案例的最后,可要求学生把前两个作品放进自己的网站,实现模块之间的整合。
三、分层式案例:自主探索,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
阶梯式案例可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这条主线之外,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当前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和纵向自主拓展,以避免“吃不饱”现象。如在案例1中可要求学生制作一份宣传天目湖的海报,在案例3中可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尝试做一个小型的留言板以实现与网友之间的互动,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案例性的迁移运用,探讨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都可以寻找到规律,获得关于世界与生活的经验。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一些问题教师可不用讲,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自主探究,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提升、优化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英语;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69-05
[作者简介]董振(1983―),女,江苏徐州人,本科,江苏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教师,小学二级。
一、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传统课堂和教学方式的优化变革,有利于扩大和整合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能力发展。英语新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要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为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创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3年5月,南京市“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英语新教材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笔者有幸作为授课者,承担部分公开研讨教学。本文选取此次研讨课中的部分教学设计和教学片断,对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并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二、案例描述
(一)教学内容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 7“On the farm” 中“Story time”板块。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依然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因此,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情感态度的养成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呈现图文、声音、视频,以创造真实的情境。同时,教师应该组织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丰富表象,加强其情感体验,引导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教师自我分析
笔者能尊重新课标理念,熟悉教材,了解学生,并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以及课件制作等信息技术,且能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能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时间;能关注学生的情感领域,使教学者与学习者个人相关联。笔者不仅在学习内容方面辅导学生,更在新的学习技能、技术与策略方面指导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独立学习发展的程度。笔者始终关注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力。
(四)教材分析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该板块的场景在农场,Liu Tao带着Mike去爷爷的农场,在参观农场的过程中,他们谈论着看到的动物和水果。通过他们的谈论,自然地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 those?”及其回答“They’re … Are these/those …?”以及水果类和动物类单词的复数形式。生动活泼的农场情境和有趣的故事情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教学环境分析
PPT课件低成本、高效能,可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PPT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情绪的调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构思新颖,画面和谐,美观大方。本课教学宜选择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进行。
(六)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Story time”,学生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能在笔者的引导和帮助下尝试声情并茂地朗读对话、表演对话。通过学习“Story time”,学生能正确地听懂、会说、会读单词 “pigs, cows , apples, pears”,能初步理解和感知名词的复数形式。能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What are these / those? Are these / those…?”和日常交际用语“Nice to meet you ./ Welcome to my farm.” 进行交流。
2.能力目标
(1)增强学生对对话的理解能力,使学生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演对话。
(2)通过学习,让学生能运用本课所学语言询问身边的各种物品。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4)通过农场这一生活情景的运用,培养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5)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自主、合作、探究
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目标
……
(七)教学策略方法
始终围绕“Happy Farm Day”这一主线,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真实的情境。通过学生的个体活动、小组协作活动、全班活动,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主动探索创造的学习过程,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方向。
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获得故事信息。在笔者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Watch and circle”“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Imitate,Dub”“Act”等活动,学生理解故事,进而大胆地模仿人物的动作、语言,在交际中习得语言,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采用小组竞赛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八)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up and Leading―in
笔者播放一首欢快的英文歌曲“Old Macdonald”,师生一起吟唱,学生心情舒畅。通过动画里出现的景象和英语语音调动了学生积极的感官体验,烘托出了气氛,同时暗示了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在播放英文歌曲之后,教师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野外动物的音频材料,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野外的场景。有趣的声音刺激学生的听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通过游戏“Brain storming――30 seconds non-stopping talking”,学生回忆和说出相关“animals and fruit”的单词,激活了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PPT呈现游戏规则,同时以旋转方式呈现fruit和animals图片,打开学生思维,即使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能有话可说(如图1)。
图1
Step2: Presentation
情景一:创设带领学生去野外走一走的情景。笔者以多媒体呈现野外整体图片,借助虚拟的情境引出并学习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Are these/those…?”,巧借天空的白云,帮助学生区别“these/those”。奇形怪状的白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不同水果和动物等。图中的白云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学生既操练了句型又学习了本课的词汇(如图2)。此时创设在野外的情景,于是引出情景二。
图2
情景二:课件呈现Liu Tao的祖父在农场的图片,笔者顺势提出和学生们一起去参观农场的建议,然后以任务驱动,促进语用。
T: Boys and girls, Liu Tao’s grandfather has a farm nearby. Would you like to go and have a look?
(任务一:Watch and circle)
S: Yes.
(出示“Liu Tao’s grandfather”的图片,并播放语音“Nice to meet you!”“ Welcome to my farm!”)
(引导学生回答Nice to meet you!)
T:What can you see on the farm? Let’s watch and circle.(见图3)
图3
(任务二:Let’s listen again and find out correct sentences for every picture.)(见图4)
图4
(任务三:Happy reading)(如图5)
图5
You can:
(1)Read together in groups.
(2)Read in roles.
(3)Dub for the story.
Step3: Production
创新情境,提升综合能力。基于语篇又高于语篇的任务设计,能达到有效巩固与话题有关的已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能使用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这正是语篇教学“Enjoy reading”。(见图6)
图6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优势的思考
(一)整合营造轻松课堂气氛,提取原有知识储备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在上课之初,播放一首欢快的歌曲,营造轻松的氛围,调动学生积极的感官体验,然后呈现轻松的背景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野外的场景。有趣的声音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接着通过游戏“What animals and fruit can we see in the open?”巧妙地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在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与本主题相关的情境中来。
(二)整合提供所需语言支撑,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始终围绕“Happy farm day”展开教学。通过呈现户外整体图片,借助虚拟的情境引出并学习本课的重点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并巧借天空的白云,帮助学生区别“these/those”,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图对话的形式来操练句型。图中奇形怪状的白云在这个环节中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学生既操练了句型又学习了本课的词汇,为后面课文的学习提供所需语言支撑。
(三)整合创设真实教学情境,创新课文教学
传统的课文教学仅限于文字材料,学生感觉枯燥。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利用图文结合且生动活泼的动画,直接呈现动态真实的对话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在播放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观看。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通过鲜明的图像、有趣的声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跟读环境,模仿地道的英语。在跟读的基础上,教师再次利用信息技术给故事中的人物配音的优势,让学生体会故事人物的情感,读出Mike的惊喜与开心和Grandpa的自豪。
(四)整合创新情境,提升综合能力
学生虽然掌握了词汇,理解了课文,但还只是停留在语言输入阶段,还没有内化输出。在拓展环节,笔者用PPT展示自制的关于Bobby去Sam农场的有趣小阅读绘本,实现了本节课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的复现,为学生语言思路的拓展提供了可能。
(五)整合实现有效互动,渗透资源策略的培养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单向地传输,而变成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更有利于教师通过设计真实的任务型活动,充分开展小组合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包括资源策略。在家庭作业这个环节,学生可以选择将对教师自制绘本的改编,上传到班级博客,以便大家资源共享,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又培养了学生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小学英语课程目标的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能够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英语交流和思考;弥补小学英语师资的不足,提供标准、地道的语音示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为学生提供大量英语学习资源,增加学生英语语言和文化的输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孙燕青.多媒体动画片语境条件下的儿童英语词汇学习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1.
[3]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晓棠.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衔接问题[J].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7).
[5]马云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陆建中.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一、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一)管理重视程度的意识较薄弱
在高校中往往将教学和科研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标准,那教学、科研管理自然就成为了高校管理工作的重点,高校在这种主流管理意识的引导下,对教学的理解仅限于“教”与“学”,关注的对象也往往落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片面的认为档案管理像其它高校行政工作一样并非如教学、科研显得那么重要。
教学档案的管理,较其它的管理工作的确具有一定的单调性,但对管理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使其档案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高校中很多管理人员由于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对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偏低,以至于在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执行力会直接受到影响。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效性对高校的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在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的时代,假如高校教学文件或学生档案不能及时做到归类,未归档文件久而久之的积压便会不知去向,对档案保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造成一定的损失,为教学辅助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渗透,对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档案管理工作是否能取得成效,依然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对工作的重视程度。
(二)信息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
对管理工作的规范化要求同样适用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技术建设的不健全直接影响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目前大多数高校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整理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于是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的共享。正是由于教学档案管理没有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不管是在信息资源建设,应用软件开发,还是在标准规范的建设方面,没有建立统一的目录档案系统,导致每个教学环节的归纳都是各行其是,这样一来的管理层次无法提升。高校中二级学院对教学档案的保管,只能是停留在相对滞后的管理方法上,管理在规范性、服务性以及资源共享性方面距离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缺乏在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化应用中,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信息化技术管理安全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不注重网络黑客或网络病毒的防护,将会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在教学档案管理中一定要进行网络安全部署,防止一切不利因素给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干扰。
(三)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目前在高校对教师及管理人员学历、能力素养需求较其它行业整体水平偏高的影响下,现在高校中负责教学档案的管理人员在综合素质、工作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要保证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信息化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相应技术管理专业的知识。但从大多数高校实际情况来看,缺乏真正掌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人员,因为这对档案管理的人员信息化技术的要求相对专业,不仅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工作流程,还要能够根据各自二级学院实际情况合理配备和运用教学资源。这样一来,要求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注重信息化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并对教学档案管理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评估。
二、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高校的教学档案信息包括教师课堂教学教案、教学日历,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成果。信息化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辅助高校实现教学改革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随着教辅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学档案数字化管理程度的提高,使其变得更为系统化、合理化。伴随教辅工作效率的提高,教师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来,保证各种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学术会议的顺利召开。数字化技术的在教学档案中的不断更新、应用,使信息化可以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教”与“学”的服务,使高校的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不仅满足了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需要,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和程序精简化的表现形式
教学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对档案的信息进行分类、存储,由于数字化的信息存储更加方便快捷,有效节省了教学档案信息存储的空间和时间,使存储信息更加的全面和完整。电子信息化的存储方式真正保证了档案管理中的信息准确率,并且在保存过程中不会像纸质档案材料那样易损,是教学档案质量提高的一个重大突破。
信息化技术使教学档案管理的内容更为精简,工作程序更为便利,大大缩短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了教学档案存储信息的时效性,有利提高管理的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实现校务管理工作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目前体现在校务管理平台尤其是公告栏,例如高校办学、教师的聘任、招生及毕业生就业和出国留学的条件都会通过校级网络平台信息公告栏里进行通知,以便全校师生对信息的全面接收。作为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的管理,需要将其有效的信息作为电子档案文件分类存储,有效的扩大了校级网络平台的功能,是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真正实现高校的校务管理公正化、清晰化的有效途径。
(三)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客观需要
信息化的技术在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引入,使教学资源配置得到充分优化,减少档案管理工作所用的时间,并且节省高校人力、物力、和财力。为学院师生提供全面信息资源,降低档案信息查找的难度,使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并且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水平和管理者服务的能力。加强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使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教学档案的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档案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所以,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也是发展高校教学工作的客观需要。
(四)促进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使社会和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在这种形势下,高等学校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在社会结构的转型期间,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就是面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产业化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让教辅工作更科学化的发展,从而对促进教学工作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对教辅工作现代化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实现高校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这是高校教辅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决定高校全面推行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客观需要。
三、高校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构建数字化信息的档案系统
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宽带数据的通信传输技术,使教学档案的资源和信息实现数字化。教学管理的数字化作为先进的管理体系,其系统众多,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TCP/IP等技术,还有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300GB的PH光盘库,以及各种各样的扫描仪器,利用软件的开发工具),将高校教学档案建立成一个目录库,以及电子化的信息系统。甚至部分教学档案,即便非档案资料管理的人员,同样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管理号码,直接上网浏览,这样一来,方便了查阅的教师,丰富了档案管理的手段,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高校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便捷。
(二)信息技术的主要应用体现
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及管理软件的使用,部分教学、科研信息更为公开,使教学人员与教辅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高效。直接影响就是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查阅更加方便、快捷且准确,降低在管理中由于人为因素而所引发的档案存储失误,使高校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高效化、精准化。其次,通过信息技术的培训,能够使相关人员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手段,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建立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社会网络化的应用发展给教学档案管理带来高效的同时,也增加了档案信息的不安全因素,因此,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的信息保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信息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在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中,对信息造成安全威胁的网络黑客以及网络病毒等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因此,必须相应具备完整的安全防范系统,将重要的电子档案信息做好备份,在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教学档案信息的完整性。
四、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档案信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档案信息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虽然教学档案资料,各虽然各种电子的文本、网络、还及音像资料已成为教学档案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二级学院所要整理的学生档案和试卷档案的保存形式是纸质为主的。虽然电子化管理模式已经渗透于档案信息的管理过程,但不同的教学档案信息,对存放的空间、存储的时间都有着更为细化的要求。针对这种资料种类多元化的趋势,要对档案的存储结构进行信息合理配置。将电子资源作为档案管理主要手段,做好专业性的电子档案信息存储,将已扩大的教学档案的接收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类、调整,使教学档案信息管理实现真正的多元化发展。
(二)档案资料种类的多样化趋势
随着档案信息的多元化发展,在曾经的纸质、电子及影像等教学档案资料种类的基础上,也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以符号形式存在的信息资料,包括各类信息符号构成的文本,在学校高效能的管理体制下,简单的纸质信息载体已经不能适应教学档案管理的需求。尤其在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的今天,档案信息的载体越来越多,于是档案资料的种类便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教学档案管理过程中,通过扩大教学资料信息的采集的范围、缩短信息录入及输出的时间,强化管理工作的服务意识,使档案管理能够更适合教学工作的需求,为其它教辅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便利条件,只有加快科学的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手段,将多样化的现代档案资料的应用于教学,才能实现真正的信息化技术管理。
一、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
从创新型教学的要求出发,反思过去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的教学,笔者认为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教学内容上,由于传统的专业教科书内容陈旧,严重脱离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学生学习专业不是为了训练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观察、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是纯粹为了应付考试而不得不为之的演练过程。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由于传统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导致课程内容越来越多,而教学时数却越来越少,这样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课堂上就只能一讲到底,学生没有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也就变成了机械形式的理论灌输。三是在考核方式上,由于传统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是封闭的、教条式的,考核的方法也是教条知识记忆式考核,即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这样极大地抹煞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这些问题,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改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主要开展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修改教学大纲,确立新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大纲剔除原有专业教学大纲中陈旧的知识,以及在过去刑事科学技术教学体系膨胀过程中所揉进的、与专业本身并无内在联系或本不属于本专业内容的知识,压缩专业课的讲授内容,引进科学发展的新知识和学科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在新的教育体系与教育内容中着重突出了对当前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及刑事犯罪的新手段、新方法和高智能犯罪的关注和面临的问题,强调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创新为中心主线,按照专业发展规律重组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新体系。二是构建“网络”知识结构体系。在确立新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对每一章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分解和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了“网络”知识体系。这种“网络”知识结构是互相融会贯通的。通过对每一章的深入研究首先找到贯穿这一章的基本原理作为知识“主干”,构成这一基本原理的概念和范畴则被看成是这一章的网状知识结构。
(二)教学方法改革。一是积极开展课堂讨论、实验,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根据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内容较为抽象这一特点,将理论讲授与课堂讨论、实验、模拟现场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理论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和热情,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把专业原理课教学与教师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加强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高度工作责任感和富于创新进取的意识。三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学好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课程,理解和掌握专业的主要理论与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就需要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多次带学生到基层派出所、分局、社区实习和调查,并要求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并从中寻找薄弱环节和理论知识的空缺和不足,这样多次的往复,从而达到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三)考核方式改革。专业原理课程教学特点,在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把对学生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了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将考核的成绩分成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中要完成课程考核成绩的60%,课程教学结束期末闭卷考核成绩只占总成绩的40%。
一是在考试内容上突出本课程的特点。通过调整学科知识体系与教学知识体系的关系,确定教学内容和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引进本学科的最新成果,与当代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并把其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重点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在考试命题上,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主观性命题和客观性命题形成相对合理的比例,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掌握为基础,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为重点,形成相对稳定的开放式的知识考核体系。三是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把整个教学过程与考核过程统一起来,把整体考核分解成4个有机部分:其一是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考核,其二是理解能力与研究能力的考核,其三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情况的考核,其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二、在改革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体系
构建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新体系,不仅在实践中建立起一种全新的更加适应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育要求的教学新模式,而且也充分体现出了对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科体系的创新,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一)在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学科体系中实现了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个主题的创新。就学科的本质和特征来讲,它更加关注科技新的变化、新的发展,也正是这种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新技术,才能推动学科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和不断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的。然而我们原有的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体系中,忽视了这种客观存在的变化和发展,通过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所实现的这种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体系,能够使学生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理解和掌握新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学科专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在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新体系中体现了专业学科理念的创新,即从专业理念上实现了由被动变主动的专业教学转变。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只注重理论的讲授和答疑,缺乏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在受专业教育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学生的束缚作用。在专业教学新体系改革中,强调了把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理念确立起来。
(三)在刑事科学技术教学新体系中实现了专业功能的创新,即实现了由专业理论讲授解析到实践操作巩固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转变。在以往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感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实践功能、创新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使专业教学成了某种职业的理论公式。从本质上看,刑事科学技术专业教学区别于其他一些证实科学和具体科学的一个基本特点和首要功能,就是它既要不断的分析、发现和超越本专业的理论,同时也要不断地在专业功能上突出实践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驾驭本专业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程序设计;思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的信息化特征日益显著,新型程序语言层出不穷。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程序言的学习兴趣,还能最大程度地简化教学流程、深化教学效果。
1.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
通过调查发现技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达标,未意识到VB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不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方法生硬陈旧。初中生崇尚个性化生活,爱好新鲜事物、因此非常容易对毫无生机的VB课程产生排斥感。综上所述,教师若想彻底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则必须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选用合理先进的教学方法。
1.2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较低
初中生的心理素质相对较薄弱,在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后容易对自身提出质疑,从而逐渐丧失自信心。部分初中生没有及时解出某道数学题的答案,便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是否存在问题,在发现周围同学较快得到答案后便产生自卑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在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笔者便经历过类似事件,一些学生未顺利解出课堂习题便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VB程序语言,降低了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在今后遇到VB程序设计问题时便会产生“题目好难,我解不出来”的错觉。
2.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师先向学生描述一个具体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就该教育情境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强调要在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对理论进行实践,使学生通过运用理论来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方法。 随着教育改革脚步的持续推进,现阶段,愈来愈多的初中学校_始引进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能否成功应用,取决于所选取的案例是否合理,有针对性,一个科学的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明显的。初中生之所以难以轻松、深化地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除了本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过关外,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使得VB程序设计教学难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事实上,教学方法对VB程序设计教学的影响最为巨大,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的工作已迫在眉睫。
3.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策略
3.1如何选取教学案例
VB程序设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应当保障所选取的教学案例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基本原则。通常情况下,教师所选取的案例应当贴近生活,能够让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教学案例要服务于实际教学工作,脱离了课堂的教学案例非但难以提升教学质量,反而可能挫伤学生对VB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案例的选取必须要抓住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尽量将大的学习任务分解为小的学习任务,避免赋予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
教师应当做好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之处,征询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与建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应当多征求学生的意见、多了解学生的看法,如此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关系,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提供便利,还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案例的合理性,使得教学案例成为教师满意、学生喜爱的教学利器。
3.2采用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
为了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选取趣味性强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的趣味性体现在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主动地了解VB程序设计概念。趣味性案例教学法在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案例教学的发起方不一定是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设计教学案例,这样做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还能有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传播者、分享者。某次,笔者在讲授支结构这一重要知识点后,便鼓励有所领悟的学生将知识概念设计成“脑筋急转弯”的形式,随后几名学生自告奋勇地设计了一段“披着程序语言外衣的脑筋急转弯”,在此过程中,其他学生们非常认真地给予相关建议、意见,课堂氛围十分活跃,浓厚。通过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案例,笔者不仅提升了VB程序设计教学质量,同时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3采用贴近生活的案例
就目前情况而言,一些初中生并不了解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活的益处,换言之是这些学生认为VB程序语言是空泛的、无用的,对实际生活没有帮助。为了让学生意识到VB程序语言对实际生产的作用,改变他们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错误看法,教师应当选取或者设计一些贴近人们实际生活,与初中生其他学科联系密切的案例,从而激发初中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讲授“判断结果”这一概念时,笔者便选取了“手机解锁”这一生活案例。笔者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分支结构中的“判断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而生活中有许多东西需要进行判断,我们可以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而程序同样可以判断人们某个行为的对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现在你们大多数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屏幕锁是保护手机安全的重要程序,屏幕锁分为指纹解锁、密码解锁以及图案解锁等类别,同学们的指纹、输入的密码以及绘制的图形等是解锁手机的关键信息,如果同学们正确地输入了上述信息,则手机能够被顺利地解锁,而如果所输入的信息有误,则程序会提醒你信息有误,这便是常见的判断结果。
3.4关于用好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①教师应当借助案例l掘学生学习上的问题。一般来讲,初中生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耐心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赋予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反应,游戏性的教学案例通常能够极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那些在游戏性教学课堂上依然无法集中注意力、不能主动参与至课堂讨论之中的学生,教师应当单独与其进行交流,注意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况与学习上的困难,征询其对案例教学法与初中VB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观看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增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扫清障碍、夯实基础。
②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其所选取或设计的教学案例的质量。部分信息技术教师不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不重视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在课堂上又惯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如此固然无法提升VB程序设计教学的质量。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与教学方法探索工作,注意向同事借鉴与分享教学经验,不断地促进自身的进步。
③做好分层教学工作。客观上看,个体之间存在着智力差异,部分学生的学力有限,碰到稍难的问题便不知所措,而一些学生则非常享受VB程序设计学习的过程,较容易解决一些困难的习题。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分层教学工作,为有天赋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深的案例,让这些学生接触相对复杂的计算机语言理论,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掘天赋型学生的潜力。对于那些学习程序语言较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在学生取得学业成就后及时对其进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
4.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在初中推行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普及信息技术,能够为国家发掘、输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为了做好初中VB程序设计教学工作,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主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促进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陶兴荣.机器人教育可促进程序设计教学[J].教育与信息化,2011(02)
[2]韩志彪.浅谈初中程序设计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35)
[3]李秋燕.网络学习社区下程序设计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