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紫藤萝瀑布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紫藤萝瀑布读后感

第1篇: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

作者简介:李海兰(1977―),女,江苏泰州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田河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散文因其语言精美,辞藻考究,手法巧妙,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体验。初中生因为年纪和阅历的限制,在散文的学习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觉得散文很美,但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笔者通过对日常教学的总结,也结合自身理论方面的学习、探索,有了如下几方面的感悟。

一、巧设导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散文的热情,才会充分投入其中,用心体验散文的美。因此,从课堂导入开始,教师就要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热情

散文风格多样,有叙事散文、绘景散文、抒情散文等。在学习中,根据不同的散文类型,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用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散文《春》时,笔者这样导入:“同学们还记得这首优美的诗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诗人笔下,春色迷人,生机盎然,令人陶醉,而朱自清先生的这篇散文更是向我们展示了他眼中如梦如幻的春景,春日的迷人景象需要我们接下来在课文里慢慢体味。”用古诗名句引入,再用轻柔的语调缓缓叙述,吸引学生关注美丽春色,关注课文,他们也会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对文本的学习。

(二)重视朗读,用韵律感染学生

散文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有着行云流水般的律动美。如果只是埋着头闷声学习,那真是对韵律美的一种辜负。朗读在散文教学中有重要意义,投入感情用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仍以《春》的教学为例,在范读前,笔者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听读,用心分辨老师在朗读各段时的语调,并分析为什么要用这种语调朗读。笔者朗读时,根据描写的情景,语调时而急促,时而喜悦,时而轻快,时而舒缓,又时而激昂,学生跟着笔者的情绪,也能沉浸在散文描绘的优美画面中。笔者读完文章后,学生回应了雷鸣般的掌声。学生被老师的朗读感染,也能踊跃表达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说,在读第一自然段时,老师的语调舒缓中又有一丝急促,表现的应该是对春的期盼;而描写小草的段落,老师朗读得比较轻快,是表达人们躺在草地上的惬意。接着,笔者让学生自己来朗读,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通过语调来表达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情感的把握。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加深学生对散文的喜爱。

二、全面透析,加深学生理解程度

散文的教学除了要在形式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还是要帮助学生练好基本功,系统地掌握分析散文的方法。

(一)把握线索,整体感悟

散文形散神聚,因此,分析时准确地抓住全文的线索也就找到了开启文章情感大门的钥匙。有些记叙性散文会重点着墨于情节,我们就要把握住情节方面的线索;游记性散文可能会有一条时间线索,或者空间移动的线索等;而抒情类散文不论是寓情于景还是托物言志,我们多半可以在作者对景物的描述或者对物的描写里找到线索。例如《紫藤萝瀑布》,作者通过细致入微地描写“紫藤萝”这个物象来表达感想,作者这样描绘紫藤萝:“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些文字生动形象,不落俗套,给人美感,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和愉悦。

(二)品位细节,用心玩味

很多动人的散文都很好地抓住了细节,很细腻地触碰到人们心底最温软的地方,进而使读者形成共鸣。生动的细节增强了散文的感染力,细节的刻画凝聚着作者细腻的情感,用心把握细节,更容易引导学生把握住文章的情感脉络。以《背影》为例,我们常会把“男儿有泪不轻弹”挂在嘴边,而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却四次流泪,而且每一次流泪都非常自然,不是刻意为之,细细品味这些细节,我们不难体会每一次情感的释放以及每一次情感的递进,作者的流泪更衬托出父亲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抓住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品味,这样的深情学生又怎会不为之动容呢?

三、文我相融,提升学生感悟能力

学习散文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培养学生感悟文字之美、情感之美的能力,是为了让优秀的散文帮助学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生如果能文我相融,深化情感体悟,教学效果会更好。

(一)独立思考,互动分享

散文的学习不仅在于教师的“教”,学生和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也能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欣赏。在散文教学的课堂上,笔者经常引导学生讨论。在教学《背影》时,笔者很诚恳地问学生:“你们觉得这篇文章里的背影感人吗?”“很感人,因为细节描写很生动,仔细体会那个画面就会觉得很感动。”但也有学生说,“这还是有点让人不能理解,如果作者很想念父亲,也很关心父亲,为什么不把父亲接到身边尽孝,而是写文章感怀呢?”顺着学生的思路,笔者和学生进一步的探讨,“在那样的环境下是否适合把父亲接到身边,而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会不会使文中的父亲不愿离开家乡呢?而在这些背景下,文中的分离是不是更显得感情深沉和诚挚呢?”通过这样的自由讨论,能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获得新的情感体验。这样的互动以及独立思考后的表达,帮助学生抓住了散文的精髓,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跨出文本,二次创作

在散文教学中,学生在读懂原文、把握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散文的学习不是为了束缚学生自由的心性,而是为了让学生能有更好的阅读欣赏能力,丰盈的情感体验,更深邃的思想,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时能产生独到的见解,感受到别人没感受到的东西。当然,这样的要求对初中生而言还是有很大难度的,笔者也只是初步尝试,让学生收获创造带来的乐趣,也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很好的发挥。

第2篇: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主题阅读;文化底蕴;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62-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的前提下还强调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此指导下语文教材的文本充分重视了文学、文化特点,重视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但语文素养的提高,仅靠教材文本是不够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既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教材学得扎扎实实,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学语文。那么主题阅读教学无疑是实现语文教育文化底蕴的一个平台。

一、主题阅读的特点

“主题阅读”就是学生某一阶段课外阅读时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这种阅读活动有明确的中心,具有专题性和统一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一个学期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中确立一个或几个主题,主题的确立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以教材为基础,是对教材的拓展。比如七年上册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生命?摇生命》、《紫藤萝瀑布》、《童趣》都是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据此,我们可确定“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主题。当然主题的确定应灵活多样,可根据一个单元,也可根据几个单元,甚至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主题,总之,一切都不拘泥,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能力切实可行即可。

然后由老师提供参考书目,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书目,在学校阅览室查找有关阅读书籍,或利用自家收藏书籍,老师也可印发某方面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每周的阅读课上或回家的阅读时间,必须阅读规定的书目,并在阅读结束后,写出对读物的评论或读后感。这样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阅读规定的内容,使自己的阅读课有实际价值,真正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审美情趣,从而积淀了文化底蕴,语文素养随之提升。

二、主题阅读教学改变了“嘈嘈切切错杂弹”的现象

语文教学担当着传递汉民族文化底蕴的重任,没有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中注意学生文化底蕴的培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有文化底蕴就要让学生多看多读,老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分析得再透彻,归纳得再条理也提高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学生自己多读,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才能提高理解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现在大多数老师都明白这一点,因而主张学生大量阅读。每周的阅读课把学生往阅览室一带,或在教室里自由读吧,有的学生读《少年文萃》,有的学生读《青年文摘》,有的学生读《童话大全》,有的学生读《电脑大全》,有的学生读《影视明星》……真是嘈嘈切切错杂弹,但是整体层次较低。当然我们承认这些读物也有它的积极性,但是一上阅读课学生就由着性子随意读,一方面不能扩大知识面拓展思维,另一方面也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水平更不用说。现阶段学生的生活阅历使他们还不知道有更丰富多彩、更有价值的读物,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主题阅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根据每学期教材的编排,确定一个阶段的阅读主题,这样避免了盲目杂乱性。学生一个学期乃至整个初中读了那些书,看了那些文章,心中会有一个清晰的目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三、主题阅读教学——“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越来越深入,作文教学也日渐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很多老师已共识作文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的主要途径。但是作文教学没有特定的、行之有效的统一模式让每一位老师遵循。老师觉得作文难教,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上作文课同学们就唉声叹气,愁眉苦脸。为什么学生这么怕作文,因为大多数同学是在进行无米之炊。我们知道写作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它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综合能力,像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谋篇布局能力等。但首先要让学生有米下锅。主题阅读教学在迷茫中,给了我们指路灯塔,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主题阅读教学老师确定了主题,也就限制了阅读的内容和范围,再给学生提供阅读书目,这样学生阅读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最有效的收益。一改学生为了看热闹、图新鲜、满足好奇心而读书的毛病;二改看书层次低下的现象。老师把学生引进有效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获取有利于写作的素材。学生看的多了,读的多了,潜移默化之中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由原来的不会读书到现在的会读书;由原来的怕作文到现在的爱作文。这其中的变化都获益于恰当的课外阅读方法,这不正是作文教学的曙光吗?

四、主题阅读教学——“锦江春色来天地”

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语文教育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但创新是有条件的,创新的前提是传承文化。主题阅读教学每学期在教师的引导下,依据不同的主题阅读相关书目,主题的多样性,使学生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知识,从而拓宽了知识面,形成广而博的知识结构。学生每周有充足的时间生活在这语言文化环境中,不能不受它的浸染。厚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基本素质慢慢就会形成,而这又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石,抛开文化的基奠去奢谈创新,那只是空中楼阁。

第3篇:紫藤萝瀑布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自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188-01

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阅读教学却因为教学效率低效而饱受诟病。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这就导致他们未能准确定位师生关系,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教学效率难以得到保障。

目前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自身的角色,学生在学习时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探究,以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以及帮助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在目前语文的相关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提出,真正科学有效的语文学习不能将记忆作为全部,而是应该适当地进行自主性的实践操作,将自主分析探究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科学正确的语文学习法。因此,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能力的培养,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切实地感受到自身地位的提高,以便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以及学习的效果。

一、主动探究为主,积极引导为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知识和灌输思想为主,忽视学生自动的学习,给学生发挥、创造的机会很多少,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孩子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伟大的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创造和谐、舒适、欢乐的教学环境的有效途径。也就是说,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强烈的兴趣,就会乐衷于学习,并享受学习的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积极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求知欲和探索心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语文阅读,对待学生的错误要以鼓励赞赏的态度及时纠正,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和温情。比如,笔者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紫藤萝瀑布》时,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将不懂的词语、句子画下来,查找资料直到最终理解为主,然后提出自己对这篇课文的初步认识和体会。课堂上,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成果进行汇报后进入评估讲解环节。

二、创设问题情景,鼓励想象和创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加强师生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好问题情景教学,能够积极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之中,这种目的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优势,让思想任意驰骋,发散性思考问题,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切地领悟到所学内容的核心含义。尤其是阅读一些内涵丰富,文体却短小精悍的文章时,设置问题情境更容易让学生挖掘语文学习的乐趣。

三、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由于好奇心较强的缘故,假如对某件事或者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进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掌握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将课文内容转变为有趣且易懂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体育世界》一课时,可借助录音机作为教学道具,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各种体育运动的声音,并让学生说出答案。在学生踊跃发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引出今天的主题《体育世界》。教师可在课前先使学生收集一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图片,由教师在课堂上展出,并举办体育项目展。在举办体育项目展时,首先学生需要认识这些体育项目,了解体育项目的名称,并讲解项目的功能与作用,由学生积极发言,并上台给体育名称标上名字,假如其他同学发现有讲解不完整的地方,可进行补充。由此教师便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了解了各个体育项目,也深刻的理解了《体育世界》的内容,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

四、理论结合实际,丰富课外活动,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阅读作为语文学习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是一种以人的主观意识与所接触的事物达成共识的理解活动,而思维就是理解的工具。要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放到实践阅读中去,加深认识和运用,因此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关键途径。新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该注重课外阅读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丰富语文课外活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比如经常举办一些朗诵诗会、读书笔记汇报展、创办图书角等;二是,自主探究为主,引导学生动手写读后感,制作手抄报、黑板报等;三是,培养学生兴趣为主,创立语文兴趣小组,在小组的带领下举办一些

五、积极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假如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写作比赛、读书交流、文艺展示等活动。

就能够有效的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更加积极的应对今后的学习。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勇敢的面对学习中遭遇的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假如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教师不能当众指责学生,可使用委婉的语气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以此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卑或者必反心理。培养学生自信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在讲解《学步》一文前,每位学生都问问自己的父母,自己学步的经历,鼓励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说出自己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使学生能够勇于表达自己的心内,建立自信。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多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