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博物馆展示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博物馆展示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博物馆展示设计

第1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1.1什么是博物馆

1995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将博物馆定义为:“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而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的,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永久机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前任馆长托马斯.P.E.霍文曾表明,博物馆拥有“巨大潜力,不仅能够促进现代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能够提升其质量,并实现社会卓越发展”。①在博物馆里,观众可以享尽自由时光——他们可以自由地在展厅里漫步或驻足,对某些展品一开始可能心不在焉,而后却猛地恍然大悟,可以自由顺原路折回、也可以自由放空、任意遐想,这一系列过程,就是与博物馆交流的过程。吉尔曼曾提出“当一个博物馆能够提供丰富知识让观众好奇时,才算真正发挥出了其全部作用。”

1.2博物馆的功能与发展

早在古代与中世纪时期,博物馆的雏形就已显现,那时期的博物馆可以称其为藏品储藏室和学习、研究之地;到了16世纪出现了两个新的词汇来表达“博物馆”:画廊、储藏室。然而这两类博物馆内的藏品几乎很少对公众开放,他们主要是王宫贵族、教皇和富豪的;17世纪末,博物馆开始步入公众生活;18世纪,人们还是热衷科学与自然法则,当时的知识分子希望在博物馆内收藏人类的艺术品、科学产物以及自然标本等。到了20世纪,博物馆不再局限于藏品,渐渐偏向参观者,衍生出了博物馆实践的研究以及针对博物馆参观者的研究。到了21世纪,博物馆观众的重要性已经逐渐超越博物馆收藏的重要性,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也已被重视。现如今随着科技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博物馆的参观者从传统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了知识传播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这种变化不仅使观众获得了全新的参观体验,也增进了博物馆与观众间的沟通与交流。而物联网在其中的作用也逐渐显著。②

2物联网

2.1什么是物联网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通过物联网可以用中心计算机对机器、设备、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控制,也可以对家庭设备、汽车进行遥控,以及搜索位置、防止物品被盗等(图1)。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标签将真实的物体连上网络,在物联网上都可以查到他们的具置和相关信息。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③,“物联网”的概念正式问世。报告中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到来。

2.1物联网的作用

在未来,物联网将改变我们所处的环境及生活,包括改变我们自身。回顾历史,当我们看到互联网是如何影响现代教育、通讯、商业、科研、国家管理和整个人类社会后就会知道,物联网的发展将会超越互联网。而且毫无疑问,物联网将成为人类进步上的重要探索及阶段。物联网,可以称其为互联网发展的全新阶段,人类可以把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分配转换成各种信息、知识,甚至是智慧。从这一角度来看,物联网的发明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物联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其缩小贫富差距的能力,它们可以将世界资源提供给更需要的人们,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星球并学会预见问题。物联网的作用可以说是无限的,在物联网时代,也许你的电冰箱不仅仅只有电冰箱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采集你的数据,根据你所储藏的食物,监测你的身体健康,并根据你的身体状态,给你提供合适的膳食菜单。我们可以理解物联网将“数据”传变为“智慧”。在下图中的金字塔中由4个层面: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有用信息的收集是建立在数据上。大量的数据收集会有助于揭示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而当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化成知识。而最顶层的智慧便是知识加经验。知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但智慧却不会改变。而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源于最底层数据的收集。而物联网就是利用这种扩展数据的方式。数据容量的增长加之互联网传递数据技术的发展将帮助人类更快地向前发展。

2.2物联网与博物馆

曾几何时对于博物馆领域而言,物联网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来,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运用了物联网技术。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中主要是运用在参观者获取展品信息及博物馆位置信息等相关信息。自从博物馆采用了物联网技术后,参观者就可以根据自身定制属于自己的导览服务,这样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的参观服务有助于提升博物馆的服务质量,提升用户体验和吸引更多的人流。对于博物馆来说,物联网的教育价值与商业价值在于它可以允许参观者通过其选择的智能设备直接与藏品交换信息。藏品中的对象作为藏品数据的保存者,并且也能与其他物件交流。不难想象,未来的某天,当一个参观者来到某个艺术馆时,便收到艺术家的做平展览位置的提醒,只因为参观者在其他博物馆曾经看过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一旦站在这幅画作前,一个微型传感器便会提供给参观者丰富、多层面的信息,提供购买该画作的复制品或3D模型的机会并送货上门,或者预定免费讲座的座位。所有这些只需拿起手中的移动设备一扫便可。

3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应用

时至今日,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经基本可以在博物馆领域应用,国外的博物馆领域已经广泛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国内的博物馆物联网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与借鉴。

3.1馆藏管理

物联网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特点就是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所以博物馆就可以利用物联网来进行馆藏品的智能化管理、运输、库存等。工作人员可以熟练地了解每个藏品的具置、收藏状态等。物联网的智能管理与传统藏品的管理相比,大大减少了工作量、时间以及人力。可以实时对藏品进行监控,遇到相应问题时可以及时处理。

3.2观众参观服务应用

(1)电子门票

随着社会人文的发展,部分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观众人数会大幅增长,博物馆都将面临人流浪超负荷,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但是随着物联网与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博物馆电子票的出现可以为博物馆带来诸多方便,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博物馆可以通过网站或发送二维码等方式,给观众提供购票凭证。通过将物联网的RFID技术与电子票及观众的移动手持设备相结合,即可实现博物馆内的观众定位。系统通过阅读器采集观众的数据,分析相应的人流量及位置数据,可以及时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作出相应的调整。

(2)指示系统

观众在参观博物馆中看得最多的毋庸置疑是展品,而其次就是博物馆的指示系统。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指示系统是一个重要的引导环节,如何通过良好的指示系统来带领观众进行博物馆的参观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物联网技术,应用内置RFID电子标签的门票或观众的移动设备,可以全面感知用户的存在与位置信息,然后快速准确地对观众的位置进行数据分析,然后给观众制订一个准确,有效,亲切的参观路线,减少观众的观展障碍。

(3)多媒体导览系统

导览系统可以说是博物馆展示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单项传播展示已无法满足年轻人的口味了,他们所期待的是博物馆传播的多样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观众与博物馆的互动性与自主性的加强。通过物联网技术,可全面感知观众存在。通过RFID等物联网技术增强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并应用观众的移动终端将预先设定的服务推送到观众手中。美国技术创新博物馆是第一家使用RFID技术腕圈的博物馆,该博物馆认为这是参观了解博物馆的一种最好的方法,因为这样,参观者能够实现与展览之间的互动。观众还可实时查询自己的位置,回顾参观路线,获取最优路线导引服务,调整参观行程并选择需要的服务。同时当持有电子门票或手持设备的观众靠近展品,系统根据观众所在位置情况,触发功能模块,显示该展品详细的文字、语音、图片和动画等多媒体介绍资料,使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背景资料,使得科普、人文宣传更生动、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全面。观众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更轻松地查看展品名称、内容等信息。同时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内的当前位置分析,结合以往的参观数据及用户信息数据,给出观众独特的个性定制路线,自由参观展品,引导观众参观整个博物馆。

3.2展厅环境控制应用:

物联网的相应技术可以有效控制和检测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通过物联网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使用,得到当前文物所储存的湿度、温度等多项环境因素,以及参观过程中人流量及动向的变化,从而能够更好地针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及时采取一些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得文物储存的温度以及湿度等环境得到恢复,使得文物的保存有一定的保障,同时告诫工作人员展厅的人流情况等,对博物馆的人流进行相应引导。案例1:伦敦历史博物馆引进NFCRFID标签伦敦博物馆与诺基亚公司开始合作测试一套系统,通过该系统,NFC手机用户可以从馆内两处NFC标签处得到优惠券、展品信息、预约等信息。伦敦博物馆于1976年建成,里面珍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宝。当观众将手机贴近某些标签的时候,游客的手机可以自动连接到博物馆的Facebook主页或者是Twitter主页,在那里他们可以炫一下展品。观众还可以通过一些标签,浏览存储在博物馆文献中的艺术品照片,下载博物馆的乐曲等多项创新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功能的增加都促进了观众在参观中的体验感及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4展望

第2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1、设计中充分展示动态化设计理念在传统地质博物馆展示中,一般采用图片、静态模型与标本陈列等静态化展示方法。但是随着动态化设计理念的推广,这种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地质展示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做好以下的几点工作。一是实现整体动态设计。为了提高博物馆展示中的整体和谐,其动态展示设计必须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不是全部采用一种动态技术而是技术的整合体。如3D动画、动态模型、视频媒体技术等技术整合的完成,可以很好地实现动态展示过程,同时又不会产生枯燥感。二是避免出现单纯的动态展示。在动态地质博物馆的动态展示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积极地围绕展示主体开展展示设计,避免单纯的为了表现展示技术进行单纯的、缺乏意义的动态展示设计。三是做好动态展示设计的解释。在动态展示设计中,为了提高展示的质量,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动态展示的特点以及展示内容,利用解说、解释展板、语音解释、电子展示屏等多种方式做好展示的解释设计,确保动态展示的质量。

2、提高展示中的观赏性与趣味性特点在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的设计中,为了提高展示对社会公众的吸引力,扩大参观者的数量,社会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积极地提高展示中的观赏性与趣味性。这一工作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展示设计中的艺术性。在互动性展示设计中,为了提高展示的观赏性,设计者可以提高设计中的艺术性,利用艺术性的色彩搭配、图案构成等,是参观者地质知识的学习中完成一次艺术欣赏过程。二是添加参与性的活动。在地质互动性展示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展示内容,制定出与展示内容的互动性活动,利用活动与游戏的方式,在提高展示趣味性的同时做好知识的传播工作。如在地质矿物展示中,将水晶、雌黄等矿物结晶进行开放性展示,是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接触与触摸,在专业人员的介绍下零距离了解矿物,提出问题获得解释,就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活动。三是制作出具有趣味性的宣传短片。在地质互动性展示过程中,技术人员结合展示内容制作出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宣传短片,在展示中通过显示屏进行播放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展示趣味性的方法。在实际的地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这一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3、实现展示中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的设计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现设计理念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展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以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实现多媒体技术的的综合应用。其主要的应用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点。一是多媒体影像技术。在互动展示过程中,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多媒体影像播放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地质博物馆展示中,将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三维影像应用在展示过程中,可以很好的起到辅助展示作用。二是辅助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展示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还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声音、光线、渲染等辅助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在计算机技术控制下,可以完成自动调整、转换等工作,为互动展示设计的完成提供全面支持。

二、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设计中,我们发现虽然现代的设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实际设计过程中依然需要注意以下的几点问题。

1、互动性有待提高在实际的互动性展示设计中,其主要的互动性也是依靠活动、讲解等传统方式完成的,计算机技术辅助下的人机互动,甚至是利用智能手机等现代化通信设备完成的互动技术应用依然没有出现。这是下一步互动展示中互动技术设计中主要研究内容。

2、新技术的应用研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技术研究内容,其应用研究与技术更新速度极快。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提高互动展示设计中的技术含量,进而提高地质博物馆展示的整体质量,设计人员需要实时的做好新型展示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在展示设计中做好技术更新研究,为互动性展示设计的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3、趣味性只起到辅助作用在地质博物馆互动性展示的设计中,我们必须注意设计是为知识传播服务的,其趣味性设计只是展示的一项辅助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设计中限制趣味性的内容,使其不出现喧宾夺主的情况。

三、结束语

第3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引言一、研究背景博物馆是一个以研究、教育、欣赏为目的}fn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并向大众开放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从近代博物馆出现到当今现代博物馆,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变化发展,博物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存在,充分发挥了收藏、研究、教育二大功能。基十对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即实物的收藏和保存,博物馆通过专家学者的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一方面揭示了藏品中蕴藏的关十人类活动和自然变迁的各种信息内涵,发现其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构成重要的科研学术成果;另一方面,在对藏品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博物馆充分利用藏品和相关科研成果信息,设计、举办各种陈列展览并对社会公众开放,通过运用大量文物、标本、模型等实物资料,多感官、多渠道地向观众传播各类历史文化和自然科学信息,使观众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观众在参观学习和增长知识的同时,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精神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博物馆发挥了独特的公众教育与服务功能,这不仅是有它别十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重要标志所在,更体现了一个博物馆存在的价值。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数字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一种新类型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关十数字博物馆的概念、规则等问题,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与定义方式。笔者比较同意的一个说法是:数字博物馆是以数字形式对实体藏品的各方面信息进行采集和管理,实现藏品的永久保存,并可以通过互联网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的展示、教育和研究等多种服务的信息系统。数字博物馆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构造出分布式的数字信息资源系统,为文化遗产提供永久的数字化保存、管理和传播手段。2数字博物馆最早出现十20世纪90年代初的美国,随后欧洲一些信息科技大国与重视文化传统的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以及亚洲的口本都陆续开始了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推展工作,这些发达国家通过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来推动文化资料的数字化存储和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博物馆的建设也纷纷兴起。尽管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之快、势头之猛,可以说得上是举世瞩目。作为知识经济的重要载体,数字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个创新工程。它改变了以往藏品资源存储、加工、管理及使用的传统方式,成为以数字化手段收集、保护、展示各种重要文物、标本的重要“场所”,是全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教育基地。数字博物馆在教育与服务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色,它为知识传播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途径,使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功能发扬光大。同时,它以自身的开放性,为科学成果的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针对数字博物馆展示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论述博物馆展示的形成与发展状况,介绍实体博物馆和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相关概念和要素,阐述实体博物馆陈列展示内容设计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博物馆和实体博物馆的展示特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比较,进}fn对比、探析出数字化展示的内容设计与实物性陈列展览内容设计的差异所在。

本研究结果将为今后数字博物馆展示的内容设计提供必要、有价值的参考,使专业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数字博物馆在展示的内容设计方面与实体博物馆的相异之处,突出数字博物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fn实施有效设计创作,进}fn使数字博物馆展示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更好地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多层次文化需求,充分实现其社会教育功能。同时,本研究也为数字博物馆在展示内容设计方面更深层次的研究初步奠定基础,以促进其相关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推动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三、文献综述近些年有关数字博物馆展示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计算机专业的角度对数字化展示相关技术的探讨,目_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吴伟波、曹文君在《对十数字化博物馆实现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文中,专门介绍了多媒体数字化文物展示的处理技术,包括图像处理、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和动画处理技术,同时,对数字博物馆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展示页面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荣国栋、孟祥旭((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在数字博物馆中的应用》一文简要介绍了二维扫描技术和Inspeck3D-DF二维扫描仪的性能参数,并以文物红陶的制作过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Inspeck3D-DF建造文物模型。李振波、孟祥旭等《复杂虚拟场景构造及交互漫游实现研究》一文针对数字博物馆虚拟漫游的需要,根据虚拟现实中复杂虚拟场景漫游的特点,探讨了复杂虚拟场景构建及进行多通道交互漫游的若干技术问题,结合数字博物馆的实践,给出了虚拟场景的构造过程,并通过立体显示等多通道交互技术实现了复杂场景的虚拟漫游。

第4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展示;交互设计;文化、信息的传播;互动体验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交互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博物馆设计中。博物馆逐渐摆脱了传统的藏品、辅助展品、图片、文字等静态展示方式,并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博物馆从收藏和保护藏品的职能需求转变到教育学习甚至是休闲娱乐的需求上来,这都在改变着当代博物馆展示理念和文化信息的传播方式。

一 博物馆展示中心从“物”到“人”的转变

博物馆的社会化,促使博物馆必须要社会文化相融合,满足社会公众对文化的需要,从重视“物”的再现进而转向重视“人”的感受。而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观众的角度出发,根据观众需求设计展示方式,以观众的体验为出发点,从传统的以物为中心的单向展示方式,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双向传播方式。展览,更多的是让人从中获取情感、沟通等等这样富有人情味的体验。

如今,人们去博物馆不只是参观展品,获取信息,也通过观览过程获得一种体验,博物馆展示给予观众的体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今后博物馆展示设计应该重点关注观众在展示中的参与和体验感受,设计的目的不仅仅只是展示展品,而是通过设计,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展示环境,通过这个环境满足观众的官能感受。将信息有效展现给观众。互动项目的兴起和发展正好能满足这一要求,从创造和接受的层面体现了博物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 博物馆展示中的交互设计

交互越来越多的作为展示手段存在于博物馆设计中,关于博物馆的交互设计,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有这样一个形象的说法:“我听了,但我忘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于是我明白了”。交互设计带来的体验让人们的认知更加深刻和难以忘怀。交互,有时也被称作互动,泛指人与自然中一切事物交流信息的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用于支持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交互产品。[1]博物馆的交互展示方式,指的是一种体验式展示手段,围绕着展览主题和观众运用多媒体设计所设计的场景或装置,通过观众的参与和动手动脑的实践,和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将传统的被动参观过程转变成在体验参与过程中的探索发现和思考。

博物馆展示的交互设计中,观众对展品或者展示主题的了解是通过和展品、环境的互动,这个过程中,观众的行为是主动的,这样,观众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助于观众将信息群组化、形象化,从而有效的提高观众对于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德国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向观众传递各种信息,观众可以通过旋钮进行观看和互动。在展厅的墙壁上设有黑色折线,这些折线时而变宽,时而化作各种图形和图表,各种易理解的背景信息和细节亮点一一呈现。同时,折线中有7个多媒体互动装置,并且在展厅内安装有50个小型屏幕和墙上的数字形成对比。观众通过观看、聆听、触摸等方式进行视听甚至是触觉方面的感知体验,这样的交互方式,或者说这样的一个媒介,将我们的参观方式由传统的无目的性参观转变为有目的的选择性参观,提高了人们对于信息的选择、查询等能力以及对于信息的注意力,人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多一些时间了解,在展示的形式和内容上,避免了简单的说教,更多是让观众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参观乐趣和互动体验。

(图为德国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

数字媒体技术为博物馆交互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由此带来的展示效果大大超过了人们的预期。技术发展快速,交互也呈现多元发展,应用于博物馆展示当中的交互技术给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交互技术有助于加强展示内容和主题陈述,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创造一种虚拟环境,全方位的感官交互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博物馆展厅变成一个关于展示主题的体验空间,给博物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生机活力。

三 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应以互动展示和体验为指导,以观众为中心为服务原则,将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吸引观众参与,形成博物馆和观众的互动,实现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美)詹妮弗・普里斯:《交互设计――超越人机交互》,刘晓晖、张景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美)马斯汀编:《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钱春霞等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第5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唐代帝陵;陪葬墓;博物馆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45-02

陪葬墓是唐代帝王陵墓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贞观十一年二月丁巳,唐太宗《九山卜陵诏》曰:“自今以后,功臣密戚及德业佐时者,如有薨亡,宜赐茔地一所”[1],由是可知,唐陵的陪陵制度在太宗初年得到确立,是唐代帝王给予皇室贵族、文武大臣的特殊荣誉。陕西地区田野考古工作开展60年来,已经清理了50余座唐陵陪葬墓,相关研究已基本勾勒出了唐代帝陵陪葬墓的发展脉络。

由于唐陵陪葬墓的特殊地位,相关墓葬多规模宏大、地上地下遗存丰富。更为重要的是,陪葬墓的保护和展示将为公众提供认识考古学基本知识、了解考古学工作方法的理想平台。一般认为,古代墓葬考古因其特有的神秘色彩,是公众最为关注的考古学领域之一。而唐陵陪葬墓基本均为长斜坡的洞室墓,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参观的可能,墓道壁画的普遍施用使得墓葬的地下部分显得绚丽、可视性强,相较其他类型遗址,墓葬的结构相对直观、清晰,因此可更好的借助遗址本身阐释考古遗迹现象和考古作业方法。

一、已开放的唐陵陪葬墓展示现状

关中唐陵已进行考古发掘的陪葬墓的数量超过50座,大多数在清理结束后进行了回填,现已整理、开放并进行原址展示的有:昭陵陪葬墓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乾陵陪葬墓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桥陵陪葬墓让帝惠陵。另定陵陪葬墓节愍太子墓在发掘后于地面建立了仿唐式的墓葬保护房,但尚未见常态性的开放展示。

总体看来,进行常态展示的7座陪葬墓的共同特点是:墓葬等级特殊,包括:追封帝位墓葬称陵者1座,“号墓为陵”者2座,7座中有4座为唐代少见的 “双室砖墓”,6座使用石葬具[2],对于展示唐代的高级别葬制具有典型意义;墓内壁画存留均较丰富,成为展示内容的亮点;墓葬整体结构也基本完整,便于使公众了解墓葬形制,保证了参观条件。

在已开放陪葬墓的具体展示情况方面,乾陵的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前设有博物馆,陈列部分墓葬出土文物,但永泰公主墓园本身为乾陵博物馆所在地,陈设内容着眼乾陵整体,懿德太子墓的情况也大致相似。其余5座陪葬墓则仅有墓葬地下部分展示。在墓葬展陈的完整性方面,除乾陵陪葬墓外,其他墓葬地上建筑遗存均在展示区围墙外;地下展示中,7墓的小龛等结构都并未完全依考古资料的描述进行准确还原。各墓墓道均绘复仿壁画,但最晚开放的让帝惠陵距今亦近10年,各墓壁画空鼓、盐析现象明显,许多画面已经漫漶。另外,一些墓道上方封闭式的保护设施影响通风,对壁画的保护不利;墓道内的照明设施应改进以营造墓葬展示氛围。大部分墓葬内部更缺乏针对考古遗迹现象和考古工作方法的展示设计。

总之,已开放墓葬的原真性保护还有待加强,墓葬内部的“空洞性”明显,地上与地下、随葬品和墓葬形制等没有作为一个整体展现,展示主题中的考古学元素较少,博物馆展陈设计的特色亦不够突出。

二、展示改进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考古学“通过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美术观念、等精神文化”[3],因此,考古遗址展示的目标应当是综合并深刻的,而非简单的因应猎奇心理。考古遗址的展示应当强调“整体观”,而不是将遗址的各部分分而治之,也应尽可能借由展示体现“遗迹”和“遗物”的共存关系,利用与遗址地本身结合的遗址博物馆对考古学知识进行生动而深刻的阐释,这些都将使得展示本身的品质得到有效提升。

具体到墓葬的展示上,将墓葬的地上、地下部分有机统一起来,结合考古资料对出土于不同部分的遗物作出合理、准确的复原,避免墓葬“被离析为以煤质为导向的分类和研究”[4],即使是器物展示也不能“无视器物的原始环境和功能”。墓葬的原真性应当得到悉心的保护和修复,遗址博物馆则应该提供关于此墓历史背景的详细信息,准确、精致的数字复原技术可以帮助参观者想象墓葬的原始设计和随葬品[5]。

三、昭陵陪葬墓展示设计的设想

在唐代帝陵中,昭陵陪葬墓的考古工作和研究开展深入,已经初步理清了陪葬墓不同的等级建制,故此处以昭陵陪葬墓为例,阐述唐陵陪葬墓博物馆的设计理念。

昭陵现已开放的韦贵妃墓、长乐公主墓位于昭陵陵山核心区,两墓间距仅百数米,之间为遗址空白区[6],故可将两陪葬墓遗址均纳入统一的博物馆园区中展示。长乐公主墓―韦贵妃墓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内容包括:长乐公主墓和韦贵妃墓墓园地上遗迹,陪葬墓地上博物馆,及两墓的地下部分。

地上展示部分,首先将阙址、石刻等遗迹纳入展示园区,对两墓的南北阙址进行土遗址保护、加固,在阙址处加立标识牌,并制作复原模型于遗址旁侧,以展示唐代建筑的形制;石刻部分:依据考古资料,恢复各石刻原有位置,对缺失的石刻进行复原配齐,再现这一等级唐墓的列石规制。昭陵在唐代被称为“柏城”,位于墓葬核心区域的两墓原有良好的植被条件,故可选择符合陵区历史风貌的植被对墓园展示区进行合理绿化,再现唐代陪葬墓环境。

馆内展示部分,可将主体展示分为三个区域:展示的第一部分,为昭陵陪葬墓的综合展示,结合论述唐陵陪葬墓形制的研究文章,从考古类型学角度布展,辅以大比例尺的昭陵陪葬墓沙盘分布图、各型唐墓的地下结构模型,及各级别典型陪葬墓封土、墓园照片等,使观者从宏观了解唐陵陪葬墓的布局秩序和等级差异;展示第二部分,为长乐公主墓和韦贵妃墓遗址的全面介绍,展览内容依据发掘简报,可以模型手段全面复原两墓完整的地上、地下构造,并在展示中加入两墓考古发掘方法、文物保护手段、壁画揭展流程、规划布展历程等内容,普及考古学知识;展示的第三部份,为两墓的出土文物展,在每件文物的展示背景中配以出土位置图像,结合遗迹环境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展示的最后部分,为唐代宫廷生活专题展,结合两位墓主人生平,及唐代文物中展现的皇室生活进行创意布展,令游客深入了解唐代日常的宫廷礼仪、审美,感受古人丧葬“视死如事生”的基本理念。馆内展示的出口处正对韦贵妃墓墓园,观众将对博物馆展示中的墓葬地面规制进行实地体验,并在登上丘顶墓道口后,全览两墓的地面布局。

墓葬地下展示部分,应改善前文述及之干扰墓葬原真性的构建设施,对墓葬复仿壁画的损坏部分进行修补,依据考古报告,以合适的材料,还原墓葬小龛、墓室等处的文物出土原状,改变墓道“空洞化”的局面,对墓葬各结构部分进行名称标识,合理设计展示灯光,使其符合墓葬应有的环境氛围,并做好和博物馆展示第二部分的呼应,使观者对墓葬的今昔和考古发掘的手段加深了解。

总之,唐陵陪葬墓的展示设计应更加强调考古学元素,将丧葬器物、丧葬建筑、丧葬装饰融合展示,不再割裂墓葬的地上、地下部分,增加展示的互动性与体验性设计,将遗址的环境载体也加入展示路线,改变以往陪葬墓展示简单、孤立的方式,使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得到科学的保护、利用,呈现唐代帝陵大遗址的风采。

参考文献:

[1][6]陈安利.唐十八陵[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2]沈睿文.唐陵的布局:空间与秩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世博会;博物馆;展示设计;启迪

引言

世界博览会(World Exhibition or Exposition,简称World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世博会是对各参展国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等综合实力的考量,是促进各国间经济、文化、艺术、思想交流的平台,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自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首届世博会以来,距今超过一个半世纪,并已举办了41届,每一届世博会都会在科技、文化上带给人们新的惊喜,同时在展示技术、艺术、创意上更会有新的突破与飞跃,所展现的都是当时国际展示设计的最高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示活动。

2010年,中国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博会,此次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美元,创造了诸多世博的世界之最:园区面积最大、参加国家和组织最多、入园人数最多……作为博物馆展示设计人员,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期间,我有幸亲临了这场盛会。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我觉得世博会虽不同于博物馆,但二者又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世博各个场馆从建筑外观到内部展示的创意理念、展示手段等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更带给我很多关于展示设计方面的启迪与思考,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一、设计理念,创意思维

展示设计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要求设计师要具备多方面的艺术素养,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和独到的创意理念。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在于灵气与匠气,但关键还要把灵气运用得当,遵循科学的设计规律,将展出内容通过形式设计,科学而有效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园区内不论公共区域、场馆建筑,还是内部展示,设计师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意都对这一主题做了最好的诠释,设计作品均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同时各自又展现出独具的风格特色,使人领略到各国设计师那多元文化背景下迥异的设计理念和创意思维。

走在园区内,一个个造型新颖别致、独具匠心的场馆建筑映入眼帘,让人有些应接不暇:

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来表现的中国国家馆,充分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大面积运用“中国红”作为外檐主色调,形成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国家馆的下方为各省市地区馆,地区馆整体建筑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式托起庄重大气的“东方之冠”,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充分展现了充满凝聚力的和谐氛围。

取名为“快乐街”的荷兰国家馆,其展示内容是沿着一条400米长,呈八字形盘旋而上的街道来进行布置的。“快乐街”没有大门,观众可以从展馆的任意一个方向进入展馆,加入“快乐街”。设计师准备了一幢幢不同装饰风格的房子,每一个都是一间小展馆,展现着荷兰在空间、艺术、能源和水利等方面的创新与成就,观众可透过玻璃窗观看,很有一番趣味。这些独立的小展馆高低错落地“挂”在快乐街上,有序、高效、实用,又不失个性,人们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这条灵动的“快乐街”。

造型独特的英国馆,其外观宛如一朵蒲公英,核心部分由六万根蕴含植物种子的“触须”状透明亚克力构成。白天这种7.5米长的“触须”结构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把自然光引入馆内;晚上,“触须”内的光源又会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效果,真称得上是科技、绿色环保与设计理念极具创意的融合。

这些构思巧妙的设计使各场馆内外浑然一体,完美和谐,其中倾注了设计师很多心血。新颖的墙体,光怪陆离的影像,转弯后的一隅,甚至观者不经意的一瞥,处处都带给人惊喜和感叹,作为陈列设计人员我从中体味到了设计者融入其间的智慧与汗水。

二、展示手段,选材应用

1,“声、光、电”多媒体技术被最大限度地应用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高新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展示活动中。世博会的展馆,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扑面而来的各种声光电的展示手段,让我们体验着高科技带来的感官冲击,很震撼。

在中国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巨大的LED幕墙,它将早已为人所熟知的国画作品“清明上河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画面上的人物都仿佛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穿梭在古城熙熙攘攘的街道。当观众们还在惊叹这些动画效果时,画面上已渐渐亮起了点点灯火,古城已经由白昼转为夜幕。观众们只顾感叹这新颖的展示效果,脚下竟不舍挪动步伐,已经被设计师的杰作深深吸引。

美国馆的主展厅为4D影院,通过墙面上几块大型的不规则影视屏幕,为人们讲述一个小女孩用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改变所居住城市环境的故事。通过风和雨等四维效果,让观众沉浸在惊奇的视觉体验中,最精彩之处在于,故事中没有任何语言对话,完全通过图像、音乐、音效及四维体验来表达,无论来此的观众母语是何种语言,不需要翻译,每个人都能理解这里讲述的故事。

在感慨高科技奇妙的同时,我觉得虽然这些高科技的手段有很强的展示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上还要注意“度”,不能一味追求“声、光、电”,否则观众的观展过程不是享受,而是忍受,要忍受使用过度的“声、光、电”带来的光噪、声噪……任何好的东西都要注意“度”,过多过滥只能带来负面效果。一定要明确一点:声光电运用的多寡并不是衡量设计水准的标志。所有的展示手段都要为展览主题服务,无论多么高新的展示方式,都要在悉心研读展览内容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应用,如果不能有效地表现主题或有悖于主题,都必须割舍,做到宁缺毋滥。

2,各种材料的应用使世博会各场馆的设计多姿多彩

游走于园区内,由远及近,一座清新朴素的巨型藤编艺术品扑面而来,这就是西班牙馆。该馆建筑外墙圆润灵动,高低起伏,大胆而新颖的选材,使之有别于普通四方形建筑外观。整个展馆建筑基础为钢结构,外檐融合藤编工艺,拼接、组合而成,独到的设计将一栋亲近自然的“藤编”建筑物呈现在人们眼前。将藤编工艺应用到建筑外檐,这一构思很独特,事实证明它的确产生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瑞士馆的展馆四周被一层巨大的互动型智能帷幕包裹,这

层幕帷不仅可以自然降解,还会随风发光。帷幕的每一部分都能独立产生和储存能量,并以LED灯的形式将其利用。帷幕可以与展馆周围的能量,如太阳能或者照相机闪光灯产生的光能发生反应,呈现动态闪光的视觉效果。

日本馆在设计上采用了环境控制技术,使得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为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展馆外观的基调色为红藤色,红藤色由象征太阳的红色与象征水的蓝色交融而成,可以说是自然的颜色。展馆的外壁会随着日光的变化及夜晚的灯光变换各种“表情”,让参观者感受到一种动感。日本馆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紫蚕宝宝趴在黄浦江边,极富个性的外观宛如拥有生命一般。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定每项设计任务都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成功关键还在于展示手段和设计理念。某些高新技术创造的高档材料如应用得当,的确可以为设计作品增色出彩,但同样也会有昂贵的造价。一项出色的设计不一定要投入大量资金、使用高档材料,拥有好的创意设计即使使用很普通的廉价材料也可以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品。

三、以人为本,人文关怀

无论是走在世博园区,还是在各个场馆内部,处处都能体现出设计团队的贴心设计。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间大部分是在炎热的夏季,在排队等候入场和休息区域内,我们都可以见到喷雾降温装置,同时还设置有遮阳伞棚等;另外因园区面积较大,还安排了多条线路的免费车和渡轮往来于各区间,给观众参观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园区内很多展馆都设置了供观众动手操作的互动参与项目,操控部分被设计成多种高度,以适应不同人群,这些互动内容穿插在展示空间内,与展出内容相得益彰,不会给人突兀之感,应用得很自然;公共区域内的标识、指示牌等设施都非常醒目且易懂,给观众提供了便捷有效地引导服务;展区内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处直饮水设施,并且饮水台被设计为不同的高度,给观众带来了方便……这些人性化的设计使我联想到我们的博物馆,在“以人为本”的博物馆设计理念下,人性化设计必须“大行其道”。

人性化设计在博物馆中的应用范围很广,比如休闲区的设计,我认为场馆不论规模大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营造一块温馨的休闲区都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拉近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并且能够感受到博物馆不仅是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休闲场所,这里还有博物馆人无处不在的人文体贴;另外博物馆所接待的观众有不同的年龄结构和迥异的文化层次,必须考虑到他们的不同需求,比如内容的编排、形式的趣味性、陈列设计上的人工学问题等等……总之,处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结语

世博会是一场设计理念的革命,作为世界顶级的展览盛会,展示手段和技术当属时下巅峰,其展示设计成果带给博物馆展示设计人员的启迪深远,令设计人员思路拓展、眼界开阔,更从中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次“世博游”对我来说可谓是一次学习与思考的良机,受益匪浅,有启发,有启示,对今后的设计工作益处颇多,更带给我潜心钻研业务的动力,令我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更加钟爱。

参考文献:

1,耿志宏等编著,数字时代的展示设计,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2,谭欣主编,展示设计,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参考网址:

1,《博物馆与世博会》

第7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装饰设计;基本特征;基本法则;应用

每个博物馆的建成,每个展览的落实我们不得不提到装饰设计,就整个陈列展览而言,装饰是属于细部处理的范畴。在考虑装饰问题时一定要从整个展览风格出发,而使装饰隶属于展览整体部分,并成为展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装饰设计在陈列展览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运用在博物馆展览的细节中。

一 装饰设计定义及基本特征

装饰,主要是指对生活环境、器物、用具、服饰等诸多方面美化加工的一种手段,通常以装饰纹样或装饰雕塑的形式出现,具有明确的从属性特征,区别于独立存在的绘画和雕塑,是艺术设计整体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丰富艺术表现力,加强其审美效果而设置的。从本质意义认识,装饰没有自身独立存在的目的,更不应该是一种随意的附加,必须与装饰主体有机地融为一体,构成整体的和谐关系。[1]

装饰设计从狭义上可理解为人类对某种物品造型的结构、色彩和纹饰进行的工艺加工处理。所谓装饰设计,广义地解释为人类对自身周围环境所做的一切美化过程,也是人类在身体或者物体的表面加上附属品使其美观,是人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之一。[2]装饰设计是装饰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形成的艺术门类,这一艺术门类研究的是如何通过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等艺术表现手段和方法来创造富有美感的作品,从而让人们由于视觉上的美感而达到心理满足,进而达到丰富、美化生活的目的。目前,装饰设计已经遍布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它不但美化人们的生活,还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3]

二 装饰设计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我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法则

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要遵循艺术形式美规律的基础上,也要考虑博物馆所承载着如何将展览信息有效地传达给观众并要有效控制好观众的审美疲劳程度。因此,装饰设计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是多方面的,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符合陈列的整体性原则。陈列展示中在考虑装饰问题时一定要从展览风格的整体出发,而使装饰隶属于整体,并成为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游离于整体的装饰,即使本身很精致,也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甚至本身愈精致,对整体统一的破坏性就愈大。为了求得整体的和谐统一,陈列设计师必须认真地安排好在展览中什么部位作装饰处理,并合理地确定装饰的形式(如雕塑、绘画、纹样、线条……);纹样、花饰的构图;隆起、粗细的程度;色彩、质感的选择等一系列的问题。[4]

(2)考虑设计的实用性特征。实用性功能是设计师在各个设计领域必须考虑的,博物馆中的所有的装饰设计都是围绕展品的特性与吸引观众注意力而展开,比如博物馆序厅设计中浮雕、展区中墙面上图文装饰都是有其存在价值的,比如序厅中浮雕的图案应符合展览主题而特别为展览量身定做并赋予其实际意义的,另外需要与我们的展示大纲中需要表现的主题相吻合。

(3)考虑经济性问题。我们国内博物馆每个展览都是有预算的,所以是受资金控制的。装饰设计的运用需要考虑装饰所用的材料、所涉及的区域。我们在这里不主张铺张浪费而是需要在展览中有画龙点睛的意蕴,因此经济性问题往往是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主要把控的方面。

三 装饰风格定格展览风格

从展览设计的方法角度看,在概念设计中设计师首先应定位的是展览风格,根据展览实际需要来探索展览中的装饰设计。在现代博物馆中我们常用的装饰风格有:现代简约风格,欧式古典风格,新中式风格,科技风格。比如在现代简约风格中由曲线和非对称线条构成,这样的设计风格在博物馆陈列中广泛应用。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装饰设计主要是从属于整个展览整体中细节的装饰,以设计理念为主导,利用一定的工艺材料,采取相应的工艺技术制作的构成部分,如托架装饰,壁龛装饰,墙壁装饰,地面装饰等的不同装饰而形成的不同展览风格。

四 装饰设计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装饰设计在设计领域在设计范畴中极其广泛,既涉及雕塑、绘画等纯艺术领域,又涉及陈列展示、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广告、服装等一切设计领域。陈列设计中的装饰设计表现力主要应通过空间、形体的巧妙结合;整体与局部之间良好的比例关系;色彩与质感的妥善处理等来获得,而不应企求于繁琐的、矫揉造作的装饰。装饰的运用只限于重点的地方,并力求和主体的功能与结构有巧妙地结合。[5]

装饰设计在博物馆陈列展示中的应用分布甚广,主要是序厅设计、背景墙设计、图文设计、系列指示牌、托架等的设计领域。指示牌、说明牌都承载着自己的功能就是如何把馆方所要表达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而这些载体需要运用装饰设计把内容表现出来。

(1)主题墙、序厅设计中装饰设计的应用。主题墙可以是对当期临展或活动宣传而存在的,序厅在整个展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博物馆陈展中,设计师通常会对这两个区域做重点装饰设计,可以巧妙运用雕塑、绘画、写真等形式扮靓序厅,也有序厅运用帷幔、展品的结合方式,虚实巧妙结合,从而刺激观众的视觉感, 进而引发观众对展览的兴趣。(2)托架中装饰设计的应用。托架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所承接的主要任务是如何稳妥地拖住展品,在保证展品安全性的前提下加入线条或纹样的装饰元素来衬托展品。如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锚的展示运用象征海滩的沙土与四方木结构的形式作为托架,这样不仅保证了展品的安全稳当,还符合了形式美规律,使观众更好地认识与区分各个锚的类型与功能。(3)装饰设计在指示牌中的应用。博物馆中指示牌的主要功能是指引观众到达其想到的区域。但就算是指示牌也需要考虑它的美观,字体惟妙惟肖地设计感使观众对此类指示牌有新鲜感,进而更好地与观众互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的系列展示牌中,从文字排版、标准图形、装饰元素中,航海元素在说明牌中巧妙运用,使指示牌与空间成一整体。如手工活动室的指示牌,航海、卡通元素的应用赋予了指示牌生命。(4)装饰设计在说明牌中的应用。说明牌是针对展品信息而存在的标牌,诸如展品的名称、年代、功能等都在说明牌中标出,说明牌中装饰也无处不在,比如花纹、卡通人物、行业元素等,都会在说明牌中出现。(5)装饰设计在图文版中的应用。图文版中的装饰设计就更明了了,通常设计师在表现展品知识点后需要观众一目了然,那就需要特别标识,或使图文版内容表现得饱满些,同样需要运用各类装饰元素使图文版看上去不那么教科书式。(6)装饰设计在顶角线、踢脚线、展柜中的应用。博物馆陈列设计师在整体设计展览时就会提炼出适合展览的装饰纹样从而来充实展览。整个展览的装饰元素可以是统一的装饰元素,比如上海博物馆的临展,设计师会提炼出与展品相关的图腾来丰富展览。

这就是装饰设计对于陈列展示中的应用。

五 结语

博物馆中的装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陈列设计师在深刻理解展示内容的前提下,在遵循装饰设计在陈列设计中整体性、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下,恰到好处地把装饰元素运用到博物馆陈列展示中。所以陈列设计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材料、新技术来创造出更多符合大众审美的展览,竭力让展览给观众在视觉上美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王次炤 《艺术学基础知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 钱琳,承杰 《室内装饰设计原理与设计风格》,现代装饰(理论),2012(02)。

[3] 付朝华 《装饰设计中的视觉特征》,大众文艺,2012年(11)。

第8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Abstract: each museum built from that moment on, to the last implementation of exhibition, we always want to mentioned, is a decorative design. Can say in a museum or a for the museum exhibition on display, decorative design is as always, and due to the different style display, decoration design style are also different. This requires that the whole decorates a design to highlight both the whole display style, nor a presumptuous guest usurps the host's role,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should not only in fine processing link quality, when considering decorate problem again, be sure to do it from the exhibition activities of the whole,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exhibitions of different style, different adornment style design, can make decoration ? underlines the exhibition center

关键词:陈列展览 装饰设计 特征 基本原则

Keywords: display exhibition decoration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前言:每一个博物馆,从其建成的那一刻开始,到其展览落实结束的那一刻,其装饰设计就一直伴随始终。装饰设计相对于一个博物馆或者一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其地位尤其特殊,甚至是处于一个“若有似无”的状态,而这种看似飘忽的状态,并不是说装饰设计不重要,相反,一份完美的装饰设计,所体现的功能,恰巧是这种“若有似无”。因为一份装饰设计,其始终要秉承的理念就是衬托,在针对不同风格的陈列展览,会有不同的装饰设计,这意味着,一份真正的装饰设计,其风格和陈列展览是相同的,或者说,它已经真正和陈列展览融为一体而不为参观者察觉,这也正是一份高品质装饰设计所追求的。因此,一份装饰设计往往看似是独立在陈列展览之外的,但实际上,它却是展览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其对陈列展览起到的作用,也体现在展览的细节之中,其作用之大,不容忽视。

装饰设计的定义及特征

所谓装饰设计,主要是指对指定物体进行美化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创作手段,而其美化的对象主要包括我们的生活环境、服饰、器物等方方面面,可以说,装饰设计不仅是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甚至更是一种艺术上的升华。而从装饰设计的本质上来讲,它具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即它是独立存在于受装饰物之外的,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风格。但这并不代表着装饰可以独立存在,因为独立存在的装饰并没有实际意义,装饰设计从始至终都是要陪衬着被装饰物体,并且再起到一种附加效果,在突出被装饰物体的风格之外,也让接受装饰的物体和装饰设计有机的融为一体,两者相互辉映,达到一种艺术的升华。

从狭义角度上来对装饰设计进行解释,装饰设计完全可定义为人类对于某种物品造型的色彩、结构和纹饰等进行的工艺化的加工处理的过程,而从广义上来讲,装饰设计则可解释为人类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的环境所做的一系列的美化的过程,使人类的身体或者外界的物体的表面更加的美观,可以说装饰设计也是一类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之一。装饰设计是装饰经过一系列发展并到达一定阶段的产物,并在到达一定程度之后形成的一种艺术门类,这一类艺术门类所研究的对象,是通过一定的相应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创造出的具有美感的作品,而这类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达到满足他人在视觉上的美感和相应的心灵上的满足的目的。目前,装饰设计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它还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装饰设计运用在博物馆陈列展览时的基本原则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在其装饰设计上要遵循一定的艺术形式,也就是说,在装饰设计的问题上,一定要基于相应的符合人欣赏观的角度出发,并且在符合相关美学规律的基础上,对博物馆所承载的展览进行相应的装饰设计,而且要通过这种与整个展览相适应的装饰设计,将展览所需要传递的信息更为有效和直观的传递给观众,在保证观众高效的接受会展信息的同时,还要有效的防止观众的审美疲劳。因此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设计原则。

1. 装饰设计的整体性原则

陈列展览的过程中,装饰设计一定要遵循整体性的原则,并且时刻考虑到装饰设计与会展整体和谐统一的问题,一定要树立从整体角度出发的观念,即装饰设计一定要与陈列展览相统一,既要突出陈列展览的主体风格,并与会展的主题风格相适应,让装饰设计起到其应有的加成作用,又要注意装饰设计不能太过于夸张,太过张扬的设计往往会对整体的统一性造成破坏,造成于陈列展览整体的风格不统一,最后甚至会造成喧宾夺主等相关的问题。而要求装饰设计从整体角度出发,就意味着装饰设计需隶属于整体的陈列展览,并且成为其有机组成的一部分,任何游离于展览整体的之外的装饰,无论装饰本身如何的精致,都不会对整体的展览产生任何的积极作用,甚至可以说,其装饰设计越精致,对于整体的和谐性的破坏就越大,而为了追求装饰设计与整体效果的相统一,设计师必须对整个会展有一个系统的把握,不仅对于其大方面的走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而且在细节方面,如色彩、花纹、线条等,都要做到细致的处理。不放过任何微小的细节,让装饰设计中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能从属于整个会展风格,并且于整体的风格达到和谐统一。

2. 装饰设计的实用性原则

在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装饰设计的时候,需要在遵守装饰设计整体性的原则下,也要考虑到装饰设计的实用性原则。可以说对于陈列展览而言,设计师首要考虑的就是装饰设计的实用性,对于博物馆中所有的装饰设计来说,任何的装饰设计都是在为吸引观众注意力而展开的:它一方面要围绕展品的风格和特性进行装饰,一方面又要考虑到观众的口味,从观众的角度出发,针对其审美观进行装饰,如博物馆中的浮雕等大型的工艺型的装饰设计,在博物馆建成之初,就注定要伴随着博物馆其他陈列展览的始终。

3. 装饰设计的经济性原则

我国国内的大部分博物馆的每个展览陈列都是有其预算的,所以,再天方夜谭的设计也要落归于实际,要根据每次展览陈列的经费的不同,做到严格资金控制。这就要求设计师一定要做到将设计结合到实处,在对陈列展览进行装饰设计的同时,一方面要大胆想象,以天马行空般的思维,对现场进行创造性的装饰,一方面,要严格控制资金,在资金合理的流动范围下,将现场的装饰效果达到最高。对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装饰设计一定要遵循相应的经济性的原则,但这并不代表要因为资金原因就要放弃对现场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一份真正的合适的设计,并不等同与富丽堂皇和奢靡华贵,而是要根据展览不同的风格,从陈列展览的最根本的地方出发,使其在经济能力可承受的基础下,使装饰设计尽可能的为整个展览进行服务,让整个陈列展览在设计师的精心点缀下,呈现出一种艺术上的升华,而在整个装饰中,装饰设计所要运用的装饰材料和装饰公爵,甚至是所涉及的装饰区域和装饰手法,都要在一定的经济的制约下,在保证不造成铺张浪费的情况下,为整个展览提供画龙点睛的作用,而这也恰恰是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之一。

装饰设计风格与展览风格走向

在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进行装饰设计中,设计师首先要做的,并不是要对展示的花纹、会场的布置等细节问题进行研究,相反,在设计师对陈列展览进行装饰设计之前,其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将自己的装饰设计的风格和整个陈列展览的风格相统一,根据陈列展览的现实情况, 来逐步进行分析探索,并且完善整个陈列展览的装饰设计。例如在现代的陈列展览中,装饰设计的风格主要有现代的简约风、欧式传统古典风、新时代的中式风、高新技术科技风等。比如在现代的简约风中,我们常会用到曲线和直线,在曲线和非对称的线条相互交融,最后达到一种有质感的视觉冲击,可以说这样的设计风格是十分受大众欢迎的,而且这样的设计,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应用的也是十分的广泛。而无论采取何种装饰设计的风格,都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如在对博物馆陈列展览进行装饰设计时,在其装饰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其细节问题格外的注意,对于在整个展览整体中位于从属地位的细节的装饰,一定要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为主导思想,并通过对一定工艺材料的运用,并且通过采取相应的高超的工艺技术,创作出真正具有艺术价值的构成部分,如托架的相关装饰,壁龛的相关装饰,墙壁的相关装饰,地面的相关装饰等,并且要根据这些不同装饰物品,体现出不同的展览风格。

四. 装饰设计的具体应用

装饰设计无论是在设计领域,还是在设计范畴上来讲,所涉及的范围都是极其广泛的,可以说装饰设计涉及到得,即是雕塑、绘画等这种纯粹的艺术领域,又是陈列展览、室内外设计这种涉及到艺术但并非纯粹的艺术领域,甚至还会涉及到相关的产品设计、服装、广告等其他的一切设计领域。而在陈列设计中,其装饰设计则需要一定的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主要是通过对空间、形体进行巧妙的结合,来达到一种和谐的视觉感觉,并且使整体与局部,大局与细节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比例关系。整个装饰设计的环节中,通过对色彩与质感处理,来获得的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在既满足受众的视觉欣赏效果的同时,又对受装饰我进行艺术上的升华,但并不是说,整个装饰设计就是要进行一种相对繁琐的装饰,让整个装饰显得矫揉造作。可以说运用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装饰设计,一定要运用在相对重点的地方,并且一定要力求结构和主体功能相对巧妙的结合。而在博物馆的装饰设计中,装饰设计的运用则具体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主题墙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博物馆的陈磊展览之中,主题墙的运用可谓是十分普遍的,一方面,主题墙不仅可以更好的美化展览环境,另一方面,主题墙也可以为整个陈列展览的艺术性做出一种质的升华。主题墙是为对活动宣传而存在的,在整个展览中的地位非常之重要。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设计师通常会对主题墙做出重点装饰设计,通过雕塑、绘画、写真等手段,将虚实与巧妙结合,从观众的审美角度出发,刺激观众的感官,进而引发观众的兴趣。如在桂林玉石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为了突出每个玉石展品的特性,在背景墙的选用上,设计师可谓是匠心独运,如在一冰种玉石展品的背景墙上,设计者就巧妙的运用了墨绿色这种颜色的背景,这样,在灯光下,这块冰种玉石则更突出了其晶莹剔透,与背景墙相得益彰。

托架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托架也是整个装饰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托架虽然看似无足轻重,但是托架的作用却是十分重大的。首先,托架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全过程中,其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到平稳地将展品拖住,每一个展品都是人类心血的艺术结晶,所以,托架要时刻以保证展品安全性为前提,而且在这个前提下,还可以对托架进行装饰,在适当的环节中加入适当的装饰元素来点缀相关展品。如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关于锚的展示,设计师就巧妙的运用了象征海滩的凝固的沙土作为托架,这样不仅让展品更加安全稳当,还符合了人的审美观点,让观众更好地认识了相关展品。

指示牌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指示牌在整个装饰设计中,也是体现设计师关注细节方面的重要问题 。为了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让观众得到更明确的知识,指示牌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而指示牌的主要功能就是对观众起到进行一种指引的作用,使其到达他想到的区域。但就算如此,指示牌也要考虑其外在的美观问题,字体不仅要惟妙惟肖地让观众感觉到美观,还要有足够的新鲜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和观众进行交流。如在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中的系列展示牌中,无论是从标准图形、文字排版还是装饰元素中,在说明牌中都巧妙的运用了航海元素和卡通元素,并通过这种方式,为指示牌赋予了新的生命。

说明牌在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和指示牌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牌也是体现设计巧妙的重要细节之一。装饰设计在说明牌中的应用,也同样可以说展示出说明牌对一个展览的重要性。其实所谓说明牌,就是针对展品信息对大众进行一个解释说明,而存在的标牌,多数是对展品的名称、年代、功能等进行说明,而在说明牌中,也不乏相关流行元素的运用,体现出设计者的巧妙的思维。如在中国安吉生态博物馆的陈列展会中,设计者就巧妙的将说明牌设计成为树叶的形象,这样不仅与生态展览的主题形成了呼应,也巧妙的对说明牌进行了一种美化。

5.多媒体在陈列展览中的运用

伴随着现代可以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的运用,可谓是让人大饱眼福。有别于传统的装饰设计,多媒体技术在其出现之初,就以其特有的属性,奠定了其光明的发展前景。现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陈列展览也开始启用这种多媒体技术,如在北京科技博物馆的日常展览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多媒体的电子背景墙,其动态的背景图画,更有利于吸引观众的眼球。多媒体技术虽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并不代表多媒体技术可以完全取代装饰设计。一些实体化的装饰设计,如指示牌、托架等,最终还是要靠饰实物来完成作用,而且相对于对古代文物的展览,对于这种多媒体的使用也一定要慎重,因为其浓厚的现代气息,会使得与古代文物格格不入。

结论:

总体上来讲,在博物馆中进行陈列展览时,其装饰设计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设计师既要在深刻理解陈列展览的相关内容,做到对整体的风格有一个总体的把握的同时,也要在保证陈列展览中在遵守整体性、实用性、经济性的原则下,通过独具匠心的设计,将装饰元素恰到好处的运用到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来。而对于设计师在陈列设计中所运用的相关的装饰元素和装饰材料,则要通过更多相关的新技术将其表现出来,尽可能的从观众的审美角度出发,尽全力给观众一个视觉上的享受。

参考文献:

[1] 崔贺亭,童霞.建筑装饰设计基础[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焦涛.建筑装饰设计原理.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第9篇:博物馆展示设计范文

【关键词】氛围;氛围设计;设计手法

氛围设计的含义

历史主题陈列展览有别于其他门类的艺术设计,它记录的是历史文明的代表,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把历史事件推介给观众,独具风格设计的陈列,能给观众以美的享受,启发和引导观众欣赏内容。

氛围是环境给人的总印象。氛围给人的总印象有些近似于个性,它是多少能够体现这个环境与那个环境具有的不同性质的东西。通常所说的富丽堂皇、古朴典雅、新颖时髦、轻松活泼、庄严肃穆、安静亲切、欢快热烈、朴实无华等就是用来表述氛围的。

“氛围”一词包含主客观相关的双重含义,说到氛围设计就不能不涉及人的感知和体验(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联觉)与外界环境的刺激因素(光、形、色、声、味、质)。设计就是借助各种物质要素的变化和组合来对人的感官产生刺激进而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氛围设计是一个特定的系统,人与物共同以氛围构成要素进入系统,在系统中进行感性的沟通,最终以人获得的体验作为结束。

因此,通过对客观环境的精心组织和安排,运用光、形、色、声、味等要素刺激感官以使人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化有形为无形,创形象以为象征,构筑人类情感生长发育的载体,这就是“氛围设计”。

为什么要重视氛围设计

长期以来,陈列馆都是设计人员对主题大纲、文物组合、场景制作、多媒体手段等进行细致的研究,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普通公众还是不领情。我们开始注意到博物馆的人性化设计,但也仅仅停留在座椅、休息区、无障碍通道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公众的真正需求――情感体验。

优秀的陈列馆氛围设计可以理解成是设计参观者一次情感的旅程,愤怒、缅怀、激动、伤感、豪情……一切尽在设计人员的掌控之中。因此陈列的基本形式不仅仅是“文物+说明+场景”,最为主要的是构成每个陈列特色的历史积淀、地域差异、文化风格、人文气质等因素,这些因素同文物展品、复原场景等等的合力,就会形成观众内在需求的心理的场,这种心理的场就是空间氛围营造场的升华。

由此可见,在陈列馆陈列设计中,巧妙合理地运用环境对情感的影响,能帮助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心理和行为活动,促进双方信息的积极交流和互动。

怎样进行氛围设计

如果氛围是陈列设计的表现形式,那么主题就是主导灵魂;主题决定着氛围设计,左右着设计的走向;氛围设计的目的是更好的表现主题,在潜移默化中把主题转达给参观者。

氛围是由某种印象所产生的情感,它能引起人回味、思索,唤起人的共鸣;氛围设计以一个完整的设计思维将各种有形和无形的设计要素联系起来。每个陈列都有主题,主题是整个陈列的灵魂,因此不同的主题决定了不同的陈列氛围;但类似的主题也有可能拥有不同的氛围。

氛围设计的第二步就是运用空间、色彩、材质、造型、光、声音等陈列语言对氛围进行塑造。关键在于组合,各种感受之和,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更复杂的理智和情感的内心体验。总体来说,陈列馆陈展氛围的营造方法大体上有以下两种类型:

1、情景复原

情景复原法是一种明示的表现,可理解为绘画中的写实主义手法,即直接的、具象的、再现式的模拟历史或现实情景。把历史事件尽量原封不动展现给观众。情绪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情境性。环境能够通过自身情境特有的氛围影响和调节情绪,从而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动。其手法就是采取完全情景复制或部分情节再现的方法,营造出某一特定的时空环境,从而达到感染人和影响人的目的。其优点在于能够快速的直接引导观众进入某一历史文化或某一地域环境中,使建筑空间同展品一道全面细致地展示历史的风貌,它是清晰的,无异议的。这种电影布景式的场景给人以真实感,它切合了陈展所要表达的史实,完整地再现当时的场景。

2、隐喻象征法

隐喻象征法可以理解成绘画中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通过设计者的主观出发,通过表现形式,传达出设计者的主观愿望,从而感染观众。“若想感动观众,必先感动自己”。象征是用来指涉或代表某个对象的媒介。这种深层次的 “东西”可能是事物,可能是观念,也可能是情感。它并不追求意义的确切指示,而是追求对无限丰富意义的暗示。因此,隐喻象征法并不是一种明示的表现,而是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

(1)纹饰的使用。纹饰符号更多的的表现在展览空间的平面设计上。比如运用饕餮这样变形的、夸张的、风格化的、幻想的、恐怖的形象,使陈列空间具有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2)典型造型的使用。造型符号可以是器物的造型,也可以使遗迹的造型。比如,在展示汉代文物的展厅运用具有汉代风格的建筑元素来强化效果,在深色展墙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突出。(3)植物、动物、地形造型的使用。比如可以用植物分别代表童年(银杏芽)、少年(青枫)、青年(榕树)、壮年(皂角树)、中年(银杏)、老年(古槐)不同年龄段的树手法活泼新颖,独具特色。(4)色彩的使用。 色彩的恰当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参观者的情绪。陈展中色彩的选择一方面要体现时代特征。比如革命陈列中设计者经常使用红色,象征意义不言而喻。特色是要求独树一帜的,具有排他性,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独特的个性。我们应静下心来,认真研究民族色彩喜恶、时代特征、地方风土、观众趣味、陈列内涵,提炼出适合本馆陈列的色彩,彰显出自身独特的色彩个性。(5)灯光与氛围。展厅照明并不是仅仅解决“亮度”问题,同时还是创造氛围的重要因素。不同强弱的光对人情绪的影响是差异很大的,展示书画类文物时灯光宜柔和,达到宁静、文雅的效果;展示祭祀类文物时,采用对比强烈的光,增加神秘感;战争与军事方面的展览,采用明亮的光,突出宏伟与崇高。(6)陈列的材质特色。博物馆陈列除文物外的所有元素都要运用不同材质的材料来表现,材质的运用除了要能衬托文物,符合整体环境,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各种材质的运用不仅表现出陈列的主题和内涵,且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是陈列设计者苦心经营加灵光一现的创造。

符号的意义是人创造的。有了符号,设计师们才能在陈列设计中尽可能用符号语言来营造内涵丰富的展示环境,使观众感觉是在真实空间中进行对话,更容易接收文化信息。文物及其历史背景为设计师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灵感。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会使氛围更加逼真、更加感人。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必须遵循以下原理: 1、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来说,要力求形式符合内容,不能为形式而形式。2、正确处理主题和表现形式的主次关系。要力求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切忌杂乱无章、中心混乱。 3、从艺术形式的表现上说,塑造氛围的符号要力求表现人文历史,既含蓄又能为人所理解。

【参考文献】

[1]《氛围设计》,余晓宝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