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左邻右舍范文

左邻右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左邻右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左邻右舍范文

左邻--王某:

王某身为男子汗,但由于体重偏胖,落了个“北极熊”的雅号,语数成绩中上等,英语偏好。有点爱打小报告,喜欢杖着那点权力,乱扣别人分,但经常是吓唬别人,纸老虎一张。上语文课订正数学作业,被老师点名读课文,不知读到哪儿,结果被罚站。生起气来,喜欢用红墨水洒人,经常洒的我是“满脸花”,不过他也没好果子吃。此人曾经差点被我和右舍给说哭,哭起来的声音不同寻常,好比火山爆发。因为身体太过肥胖,上课时老是超“三八线”,不光他本人比我胖,连他的书包都比我的书包胖十倍。总言而之,王某太胖,胖的天荒地裂,胖的饭量增加,胖的太像“北极熊”。

右舍--甘某:

甘某是个好心肠的女孩,一双水汪汪是的超大眼睛,让人看了直流口水。一身散发着淡淡清香,把人的心弦都给扣住了。不光人长的漂亮,还是东方不败第一侠女呢!每次被王某欺负,都亏甘某帮忙,才得已脱险。甘某平生最爱吃方便面,每天放学都要吃上那么几包方便面,就这样,吃跨了几十家方便面厂,有康师傅,今麦郎,思圆,国华等各种品牌方便面。她还做了不少家方便面代言人呢!有重多粉丝久仰甘某已久,为了能见甘某一面,不惜“倾家荡产”。甘某上课非常认真,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不过就算甘某再优秀,再侠义,再聪明,有一句话我一定要说:甘某,上辈子你欠我一元钱!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左邻右舍很可爱?你是不是想知道他(她)们的名子?好!今儿个就告诉你们!左邻:夜里游荡的侠;右舍:一片林子里有着很浓的诗韵,风儿一吹潇潇响起.呵呵!知道二位的名子了吧!要用心猜哦

第2篇:左邻右舍范文

重庆2009年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其中不少来自农村学校。当年全国共计约84万考生放弃高考。

2010年全国大约有80万名学生弃考。此后,弃考人数以每年接近10万人的速度在增加,2013年全国弃考学生大约有100万人。

另据南方一家媒体报道,广东有关部门透露,2013年广东农村有上万名考生弃考。在粤西一些地区,放弃高考的农村的学生甚至占到农村学生人数的30%以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全国高考弃考、放弃填报志愿、放弃报到的学生加在一起,接近200万人。

弃考者的数量大都是根据高中注册学生数与高考报名人数测算出来的。其中包含少量的保送生、国防生、应征入伍或者被国防班定向招生,以及选择出国留学的学生。但这些人所占名额都很少,在一所城市重点中学,这些学生也就百余人左右。

弃学弃考者主要在农村地区。一些学生在高一高二就辍学进城打工,也有些高考后放弃读三本或高职高专,选择直接打工。这样选择的原因无非是高昂的教育成本、漫长的时间消耗与低端的就业回报所致。在一些农村地区,不读书,一世穷,一读书,立即穷。让一些短视的家长对孩子读书改变人生之路不再抱希望,而是觉得打工挣钱立竿见影,可以快速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高考弃考,一方面让我们要深刻检讨现行的高等教育,究竟教给了学生多少安身立命的技能与本领,有没有教给学生服务他人与社会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农村学子、社会底层的人们通过高考之路来改变命运的艰难与不易。

复读有神器?

高考无捷径,复读有神器。老余复读三次考上北大,现在公司在美国上市,身家过亿。马云也是复读三次,不过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现在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我不说,你也懂的。阿里巴巴,芝麻开门。

这都是名人。我说点普通的。某同学高考整八年,复读七年,第八年终于考上一本科,XX政法学院。他同学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时,正赶上他家办谢师宴。八年抗战终成功,客是必须请的,据说去喝酒的老师,心情复杂,表情各异,这很能理解。有老师说:终于考取了。意外之意,如果抗战八年都考不上,此君此生将会如何?历史没有假设,此君现在自己老家的县里当检察院副院长,外带开着当地一酒楼,在当地算得上是威武。

复读还有多神奇?某人高考的那年,正值第一届高三班参加高考,也就是说全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外加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在比拼。某人顺利考上一本科师范院校,当年一起考的两同学统统落榜。某人在路上偶遇到其中一位,与他打招呼,他低头急走而过,真是破帽遮颜过闹市,心中不知有多沧桑落寂。某人也觉伤感。但此君复读一年最终高中W大学。真正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君既而本硕博一路读来,现已成为某211大学资深教授,学科带头人,院长。与当年相比,真是天上人间,不可同日而语。

某著名民办校外补习机构宣称,高四提分神器,视基础提分50―100分不等。别以为他吹牛,这是真的。某同学自从进了高四补习班,上课做题集中营,晨起6点,晚休12点,周六周日基本不休,一月放假一次,苦熬365天的魔鬼训练,真的在去年高考的成绩上整整提分65分,成功跨进一本学校大门。若是平时基础好,只是高考没发挥好的话,提分一百也不意外。

当然,你可能会说这全是“学渣”的例子。学霸们复读的效果则以考上北大清华为基准。如辽宁某女生,弃港大复读一年上北大;某某男生,弃重本复读一年上清华等等,但是如此强悍的学霸毕竟是极少数极个别的不是?不具有普适性。

这些人的经历,是否告诉你:复读改变命运,高考改写人生?

复读为何如此神奇?学生还是那个学生,智商还是那个智商,为什么一年前落榜,一年后可问鼎211甚至985?为什么落榜生复读几年,就会由当年的后进生成长为今日的博导与学科带头人?复读几年与应届生同考,是否对应届生来说不公平?复读年数有没有限制,还是让考生自我设限?年复一年的复读,是否又是一种对人青春与生命的浪费?

如果我们的考分能像美国那样,一次考分占三成,平时成绩占七成,加权平均来算录取成绩,是否更合理更全面?当然,要防止平时成绩造假。

还有,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一年达七次之多,学生可选最好成绩申请入学。如果我们的高考也能一年考两次或多次,是否可以节省学子复读的时间呢?

留学正趋时?

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公费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他们中有唐绍仪,有詹天佑。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兴起一股留学美国热潮,不过,当时主要以国家公派为主。21世纪,当农村一些学子放弃高考放弃读大学选择打工时,城里的孩子也有部分在放弃高考,把目光投向海外。有的高二后就出国读预科,有的高三一年在国内读预科,总之,他们用脚投了高考的弃权票。

北京四中,2006年30人出国留学。2013年,出国读书者达110人。

广东某省重点中学,每年都有一百多学子放弃高考选择出国留学。某女生当年以735多分的中考成绩进入该校,就读该校普通班。在校三年中,该女生自行准备托福、SAT考试,高考前已拿到加洲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通知书。

广东某省重点中学的国际班,每年都有学子拿到英美澳等全球排名前一百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拿到美国常春藤名校OFFER的也不乏其人。

这些,都是主动的出国留学者,也有些被动的出国留学者。

被动的出国留学者大都是高考过后面对着复读与出国留学两种选择。因为这些学生(家长)的目光瞄准的是一本甚至是重本高校。自1999年大学扩招15年后的今天,普通大学本科文凭在就业市场上已没有多少含金量与竞争力了。学生考大学,主要竞争的就是重本院校和一本院校。

在国内读一年预科,学费6-8万元。去国外读一年预科,约20万元人民币。在国外读三年或四年本科,学费加生活费,总费用大约80-100万人民币之巨。教育,原来可以这么有价值。

要是这一百来万可以留在国内花费的话,会不会更好哟!

当然,留学可以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国际眼光。于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都成了国人的优先选择。

欧洲的法国、德国与意大利的公立大学,因为免大学学费,只每年交点注册费用,也成了中国工薪阶层孩子留学的首选。虽然要新学一门外语,但每年不到十万元的留学总费用,也很有吸引力啊!

此外,瑞士、荷兰甚至北欧的丹麦、挪威等国家,因其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教育优质,不收学费或学费低廉,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的关注,吸引了为数不少的中国留学生。

第3篇:左邻右舍范文

我的家乡在石庄,吃饺子是我们家乡每年春节时的保留节目。

家乡的饺子可丰富了:有猪肉馅的,有蔬菜馅的,还有……

奶奶是个包饺子的高手。她把薄薄的饺子皮平放在手上,用勺子盛一勺五颜六色的馅料铺在饺子皮的中央,轻轻压平,饺子皮半边沾点水,然后手指熟练地在饺子皮上跳起舞来。几秒钟后,一个拥有美丽花边的半圆形的饺子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邻居阿姨常常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说是要学习学习,但心灵手巧的阿姨不管怎么学,也不能像奶奶一样把饺子包得那么玲珑。

熟透的饺子,皮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馅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闻,口水直流三千尺。轻轻一咬,鲜美的馅儿满嘴都是,肉的鲜,玉米的脆,韭菜的香,蘑菇的软,让你恨不得一口气把一大锅饺子全咽下肚去。

吃饱了饺子,左邻右舍坐在一起,拿出珍藏的好茶,围坐在茶几前喝上一口清香的功夫茶,聊聊天,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童年生活早已过去,眨眼间现在的我已经十一岁了。家乡的饺子也不再多,因为没有了左邻右舍的“你的送我一碗,我的送你一碟”,没有了左邻右舍一起包饺子的情景,也没有了一起吃饺子、喝功夫茶的享受。春节时无疑多了一分孤独,少了一分邻里间的热情。

怀念家乡的饺子,怀念家乡的春节。

【指导老师:姜贵全】

点评

饺子里头饱含着小作者对过往童年的追忆,也饱含着浓浓的思乡情。过往饺子带来的快乐与如今孤独、缺乏热情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结尾处的“怀念”二字。 童年是一个港湾,每一个港湾都是花的田野,盛满了姹紫嫣红的花瓣,每束芬芳都能沁人心扉,随着几度潮涨潮落,片片花瓣悄然会入了记忆的长河。如今每每在童年的港湾里追寻着那飘逝的花瓣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阵阵眷恋之情。

我的家乡在石庄,吃饺子是我们家乡每年春节时的保留节目。

家乡的饺子可丰富了:有猪肉馅的,有蔬菜馅的,还有……

奶奶是个包饺子的高手。她把薄薄的饺子皮平放在手上,用勺子盛一勺五颜六色的馅料铺在饺子皮的中央,轻轻压平,饺子皮半边沾点水,然后手指熟练地在饺子皮上跳起舞来。几秒钟后,一个拥有美丽花边的半圆形的饺子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邻居阿姨常常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说是要学习学习,但心灵手巧的阿姨不管怎么学,也不能像奶奶一样把饺子包得那么玲珑。

熟透的饺子,皮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馅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闻,口水直流三千尺。轻轻一咬,鲜美的馅儿满嘴都是,肉的鲜,玉米的脆,韭菜的香,蘑菇的软,让你恨不得一口气把一大锅饺子全咽下肚去。

吃饱了饺子,左邻右舍坐在一起,拿出珍藏的好茶,围坐在茶几前喝上一口清香的功夫茶,聊聊天,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童年生活早已过去,眨眼间现在的我已经十一岁了。家乡的饺子也不再多,因为没有了左邻右舍的“你的送我一碗,我的送你一碟”,没有了左邻右舍一起包饺子的情景,也没有了一起吃饺子、喝功夫茶的享受。春节时无疑多了一分孤独,少了一分邻里间的热情。

怀念家乡的饺子,怀念家乡的春节。

【指导老师:姜贵全】

点评

饺子里头饱含着小作者对过往童年的追忆,也饱含着浓浓的思乡情。过往饺子带来的快乐与如今孤独、缺乏热情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结尾处的“怀念”二字。 童年是一个港湾,每一个港湾都是花的田野,盛满了姹紫嫣红的花瓣,每束芬芳都能沁人心扉,随着几度潮涨潮落,片片花瓣悄然会入了记忆的长河。如今每每在童年的港湾里追寻着那飘逝的花瓣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阵阵眷恋之情。

我的家乡在石庄,吃饺子是我们家乡每年春节时的保留节目。

家乡的饺子可丰富了:有猪肉馅的,有蔬菜馅的,还有……

奶奶是个包饺子的高手。她把薄薄的饺子皮平放在手上,用勺子盛一勺五颜六色的馅料铺在饺子皮的中央,轻轻压平,饺子皮半边沾点水,然后手指熟练地在饺子皮上跳起舞来。几秒钟后,一个拥有美丽花边的半圆形的饺子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邻居阿姨常常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说是要学习学习,但心灵手巧的阿姨不管怎么学,也不能像奶奶一样把饺子包得那么玲珑。

熟透的饺子,皮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馅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闻,口水直流三千尺。轻轻一咬,鲜美的馅儿满嘴都是,肉的鲜,玉米的脆,韭菜的香,蘑菇的软,让你恨不得一口气把一大锅饺子全咽下肚去。

吃饱了饺子,左邻右舍坐在一起,拿出珍藏的好茶,围坐在茶几前喝上一口清香的功夫茶,聊聊天,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童年生活早已过去,眨眼间现在的我已经十一岁了。家乡的饺子也不再多,因为没有了左邻右舍的“你的送我一碗,我的送你一碟”,没有了左邻右舍一起包饺子的情景,也没有了一起吃饺子、喝功夫茶的享受。春节时无疑多了一分孤独,少了一分邻里间的热情。

怀念家乡的饺子,怀念家乡的春节。

【指导老师:姜贵全】

点评

饺子里头饱含着小作者对过往童年的追忆,也饱含着浓浓的思乡情。过往饺子带来的快乐与如今孤独、缺乏热情的情景形成对比,突出了结尾处的“怀念”二字。 童年是一个港湾,每一个港湾都是花的田野,盛满了姹紫嫣红的花瓣,每束芬芳都能沁人心扉,随着几度潮涨潮落,片片花瓣悄然会入了记忆的长河。如今每每在童年的港湾里追寻着那飘逝的花瓣时,我的心中总会涌起阵阵眷恋之情。

我的家乡在石庄,吃饺子是我们家乡每年春节时的保留节目。

家乡的饺子可丰富了:有猪肉馅的,有蔬菜馅的,还有……

奶奶是个包饺子的高手。她把薄薄的饺子皮平放在手上,用勺子盛一勺五颜六色的馅料铺在饺子皮的中央,轻轻压平,饺子皮半边沾点水,然后手指熟练地在饺子皮上跳起舞来。几秒钟后,一个拥有美丽花边的半圆形的饺子就在奶奶手上诞生了。邻居阿姨常常和奶奶一起包饺子,说是要学习学习,但心灵手巧的阿姨不管怎么学,也不能像奶奶一样把饺子包得那么玲珑。

熟透的饺子,皮是透明的,能够看见里面的馅料,香气扑鼻而来,让人一闻,口水直流三千尺。轻轻一咬,鲜美的馅儿满嘴都是,肉的鲜,玉米的脆,韭菜的香,蘑菇的软,让你恨不得一口气把一大锅饺子全咽下肚去。

吃饱了饺子,左邻右舍坐在一起,拿出珍藏的好茶,围坐在茶几前喝上一口清香的功夫茶,聊聊天,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童年生活早已过去,眨眼间现在的我已经十一岁了。家乡的饺子也不再多,因为没有了左邻右舍的“你的送我一碗,我的送你一碟”,没有了左邻右舍一起包饺子的情景,也没有了一起吃饺子、喝功夫茶的享受。春节时无疑多了一分孤独,少了一分邻里间的热情。

怀念家乡的饺子,怀念家乡的春节。

【指导老师:姜贵全】

第4篇:左邻右舍范文

国字型的方脸上,戴着一副粗框的老花眼镜,一头银发,他就是我的邻居——欧阳伯伯。欧阳伯伯今年68岁。是这个住宅区里古道热肠的老人家。他虽然已68岁,但是身体还是很健壮呢!

欧阳伯伯乐于助人,如果左邻右舍需要帮忙,他一定奉陪到底。有一天早上,我从补习中心骑自行车回家。在途中,我看见了一只野狗。野狗看见我,仿佛看到坏人,不停的对我吠。由于我生怕野狗咬伤我,所以赶快骑自行车回家。前面有颗大石头,我来不及煞车就被石头绊倒,跌个四脚朝天。这时,欧阳伯伯正在晨运,他见状,马上把我扶起来,送我回家。回到家,欧阳伯伯在抽屉里找来了急救箱,小心翼翼地帮我擦药。这时,我的心里暖乎乎的。欧阳伯伯帮我擦药后,吩咐我在家里休息。过后,欧阳伯伯走到“案发现场”帮我把自行车推回来。可是,自行车的手柄坏了,他从家里拿了工具箱,修理自行车。我非常感谢欧阳伯伯。

欧阳伯伯的爱好是种菜。每天,欧阳伯伯都会为菜苗浇水。有时候,他也会施肥。待蔬菜长得肥美后,他会把菜送给左邻右舍烹煮。

欧阳伯伯是一位好邻居,他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非常敬爱欧阳伯伯!

第5篇:左邻右舍范文

我们家的狗,它的名字叫------小皮。这只狗是从阿姨家抱来的,有一身雪白的外衣,非常的漂亮。小皮它有一双水汪汪的像黑宝石一样的眼睛,黑黑的鼻尖。小皮有一双锋利的爪子,耳朵像扇子一样坚挺,外面有一点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它的耳朵,它就会“吼”两声给你们一个下马威。

小皮睡觉的时候,最乖了它用两只爪子抱着头,屁股和身子趴在地上看上去睡的特别的舒服,它睡觉的时候警觉性也非常高的。我们家的人如果走过去的话它会睁开它那迷糊的眼睛好像在说:“走开啊!不要打扰我,让我再睡一会吧!”然后,就不理我们啦,继续睡觉。如果有陌生人的话小皮的反应可就不一样啦。

记得有一次,那是小皮刚来我们家不久,我们的邻居来我家串门。可是王子没有见过她啊。就像一只发怒的狮子对着我的邻居疯狂的叫个不停,直到我妈妈出来训斥它,它才极不情愿的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里。

第6篇:左邻右舍范文

2、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

3、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4、左邻右舍:左右的邻居,也比喻关系比较接近的其它单位。

第7篇:左邻右舍范文

老家的“放冬”节,是在农历10月13日,这时候,稻子已经收割完毕,农田里的活儿基本结束,也许表示冬藏的开始,也许表达来年的祝福。总之,我记得过“放冬”节这天,老家的人都做糯米糍。如今虽然餐餐有肉吃,但我仍然爱吃糯米糍。农历10月13这天,我带上妻儿回了老家。

从县城到老家,过去要坐一个多小时汽车,再走一段山路,如今,柏油公路从村边经过,四十分钟车程,小车便到达家门口。跨进大门便见厨房里热气腾腾,糯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母亲正在蒸糯米饭,看我们回来了十分高兴,一路小跑叫来两个侄儿帮忙。

做糯米糍得花费一番工夫,先将糯米放在清水里浸泡一两个钟头,淘洗干净后放到木罾里盖严,然后将木罾放到大锅里蒸。将剥好的花生米炒熟,放到石臼里舂成粉末,放一些熟盐或者白糖搅和,做成配料;糯米蒸熟后,趁热舀到石臼里,然后用木做的“丁”字锤先碾后舂。舂糍是男人的力气活,一般两个人,你一锤我一锤,发出“的哒─的哒”的声音,十分悦耳。糯米粘性极强,舂糍的时候,在旁边放只水桶,桶里装点干净的开水,用来蘸蘸舂锤,否则舂锤会被粘住拔不出来。舂一次需要十多分钟,如果糯米蒸得多就分几次舂。舂上十几分钟后,糯米饭成了又软又热的糯米糍;用舂锤把它搬到簸箕上,撒上花生粉末配料,做成一个个巴掌大小的糍巴,捧在手上不会粘手,吃起来香甜嫩滑,十分可口。那天,我一连吃了四五个,母亲笑我吃得了那么多。

我在村里走了一圈。过去的瓦房老屋,有的已经倒塌,有的虽依然如故,却已看不到炊烟,大概没人居住了。过去老屋附近的山坡荒地,矗立起一幢幢新楼房,好像又多出来一个新村。还像以前过节那样,家家户户都在忙忙碌碌,有的在做糍巴,有的在做豆腐,有的在杀鸡宰鸭,有的在切肉洗菜……大概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放冬”也不是什么大节,所以,见到的大多是老人儿童,不像以前过节那样热闹了。

老家过的都是农历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放冬……还有“四月朝”(四月初一)、“十月朝”(十月初一)这些说不出什么节的节日。虽然过的节多,但我知道,老家人过节,不求饫甘餍肥,图个热闹快乐。

记得那时候,物质贫乏,长年累月难得有肉下肚。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无论过什么节,老家人都喜欢做糍巴。过节前,人们从山上砍回一些黄杈树,也叫吊桃树(这种灌木会结出豆粒大小的果实,倒吊在树上,被称为“吊桃子”),把它烧成灰烬,等灰冷却后,再把它倒在垫了纱布的筲箕上,用烧开的水淋于木灰,灰水便过滤在筲箕下的盆子里,将米放到灰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再用石磨磨成米浆,然后把米浆放到锅里熬熟,糍巴就做成了。用籼米做的爽脆可口,用糯米做的柔软嫩滑,都带着一种吊桃树灰水的特殊香味。过节前几天,就让人感受到准备过节的气氛,门前屋后的空地上,家家都烧吊桃树,处处青烟袅袅;从谷仓里取出糯谷,舂出雪白的糯米。过节这天,大家都忙忙碌碌,做糍巴的,磨豆腐的,杀鸡杀鸭的……尽管那时候大家都很穷,没钱买肉,但黄豆是自己种的,鸡鸭是自家养的,稻谷是集体分来的,虽然粮食缺乏,但尽管平时吃稀饭,过节做顿糍巴也还舍得。

在我印象中,凡是过年过节,谁家的饭先做好了,总要到左邻右舍去叫一遍“先来我家吃”,迟做好饭的,也不忘到邻里家叫一遍“再来我家吃”。尽管大家都不会到别人家去吃年节饭,但这种习俗还是一直延续下来。不知是图个热闹还是图个乐,总之,我感到老家的邻里关系亲密无间。谁家做了糍巴,总要给没做糍巴的邻居送去一点;谁家做了豆腐,也想着给没做豆腐的邻居送上几块;就是平时谁家杀了猪,也像过年过节似的,把猪肉、下水切一大盆,连汤带肉煮一大锅,摆开长桌,备好碗筷,来帮手的兄弟侄儿、辈份大点的叔叔伯伯,都请过来,喝酒吃肉,谈天说地,还记着给左邻右舍每家端去一碗。主人家虽忙忙碌碌却也其乐融融。记得我家隔壁一位堂叔,那时候家里很穷,过年过节不是没米做糍巴就是没肉下锅,母亲总忘不了给他送糍巴端肉的。如今虽然大家都已殷实富足,但母亲仍不改这种习俗,但凡过年过节,或家里有什么好吃的,总要从锅里舀上几碗,给左邻右舍一家一碗端过去。“放冬”那天,我就看见母亲装了几份糯米糍,送给没做糍巴的邻居或叔嫂侄儿。

老家人过节,简单朴实,在过去还常常没有荤腥味。虽觉得有些寒酸,但老家人却感到快乐。城里人过节,或关在鸟笼似的楼房里,或到酒楼饭肆,邻里之间总是“老死不相往来”。虽有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老家人也许不会感到快乐。老家人喜欢热闹,喜欢自己做的糍巴,喜欢隔壁邻舍你来我往。在老家人眼里,过节的快乐与金钱的多少没有多大关系。难怪如今许多城里人常常带上一家大小,到乡下去过年过节,或许他们正想寻找久违的或从来都没感受过的气氛吧。

自从调到县城工作,我已经很少看到老家过节的热闹,很少闻到老家的糍巴飘香,也很少感受到老家过节的快乐和纯朴的乡情了。

第8篇:左邻右舍范文

1、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

2、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第9篇:左邻右舍范文

天还未亮,整个村子便睁开了惺忪的睡眼,男人们找出挂在墙上的镰刀,霍霍地磨起来,女人们则翻出叉耙扫帚扬场锨,并早早地擀下了一摞油饼,煮了一笊篱茶叶蛋,烧了满满一瓦罐凉茶,为全家人备下了整整一天的饭食。等到天蒙蒙亮的时候,你就能听到左邻右舍吱吱呀呀的开门声。接下来就可见到大人手执镰刀、肩扛扁担,孩子们提了绳子急匆匆直奔麦田而去。

在乡村,割麦可不是件轻松的活儿,那种劳苦是城里人永远体会不到的。弓着腰在被太阳炙烤得热辣辣的麦田里,一垅垅心急火燎地割着,热气从脚下往上蹿,汗水则从头上顺着脖子往下淌,手背被麦芒刺得又痒又疼,腰酸得直不起来,真恨不得找个树阴躺一会儿,但“抢场夺麦,虎口夺粮”在农村妇孺皆知,麦子不入场归仓,谁也享受不到歇息的权利,那可真是“粒粒皆辛苦”。

麦收时节,乡村里每天都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硬战”。俗话说:“蚕老一时,麦熟一晌。”这个时节,干辣辣的风一个劲地吹,眼看着早上还泛青的一片小麦,傍晚就齐刷刷地熟了,涌动着无边的金黄。如果不及时收割,等熟过了头,麦秸干得连根打捆的腰子都找不到,麦穗整个地断裂下来,甚至炸了芒,子粒脱落,不仅难以收割运输,遇上大风还会造成严重减产。“虎口夺粮”,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因此,适时掌握每片麦田的收割时间就显得很有必要。所以,在开镰前,有经验的农人总是先到坡上自己的麦田里揪穗麦子搓一下看看,以确定每片麦子的收割时间。麦收时节,如何能够使小麦不受损失,做到颗粒归仓,是对每个农民的真正考验。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