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电脑普及的信息时代,把握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未来信息时代的必然需要了.我院2007年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数大约是800多人,16个教学班级,在一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班级每周的电脑课时量少,才两节课.在以前的护理专业信息技术教学中都是一刀切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是为了参加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而学习,都是为了课本而学习,从来都没有运用到实际中去.鉴于此,我在这里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把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演化到分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把握了基本的知识技能后,都有自己发挥才能的空间.
一、学生的分层
在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实施了分层教学.在进行这种教学模式之前,我曾经思索过,分层教学应该照顾到所有学生的认知过程,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根据学生对计算机机本操作的把握程度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三个层次,既熟练、相对熟练、不熟练三个组。熟练组为优生,即对计算机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达到熟练操作的水平,分一小组。相对熟练组为中等生,对计算机只有简单操作水平,不能熟练操作,分一大组。不熟练组为差生,对计算机很不了解,不能进行任何基础操作,分一小组。因为信息技术课是在计算机机房进行上课的,排位置时首先让不熟练组坐在中间位置,方便老师经常对这些同学进行指导。相对熟练组同学挨着不熟练组同学,坐在靠中间的位置。熟练组同学坐在两边的位置。分组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把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信息技术教学的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把握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把握的基本技能以及能力培养的程度都不径相同,所以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制定不同程度的目标。
1.对于信息技术操作熟练的学生,除了通过教学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更拓展教学思路,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出发,利用网络等现实有效的手段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引入护士工作站管理系统的应用、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的相关内容。
2.大多数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操作处于相对熟练的状态,针对这部分学生,在确保可以通过全国计算机一级B等级考试的同时,必须在使把握课标规定得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喜好,适当增加教学内容、习题练习等环节的深度,从而最大程度的促使其向上一层次迈进。
3.教学中处于底层的学生人群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基础薄弱,甚至有的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都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主要是计算机),另一种是学习态度和习惯存在一定新问题。对于前一类学生,再按照教材教法、进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讲解、实践等环节需要再加工,适当降低难度,增加趣味性,一则培养喜好,二则增强信心。对于后一类学生,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过程,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把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多种手段和设施,如各种媒体、网络等。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课堂教学的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实施课堂教学分层的基本要求是摘要:教学要做到分合有序、动静结合,让学生全员参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有所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分层教学的目标,预备难易程度不同的课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不同,实行全班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喜好,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功能。如摘要:在“创建图表”这一课中,在讲解完柱形图的创建后,对不熟练类的学生要求能模拟完成柱形图的创建;相对熟练的学生要求能完成饼图的创建;操作熟练类学生要求充分发挥所学。制作的图表能更精确具体的反应表格数据,更符合美学。又如在文件属性的教学中,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理解只读和隐藏的含义。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则要求探索将隐藏的文件找出来的方法和要修改只读文件的做法,触类旁通,探索逆向操作。总之,通过练习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心得到成功的快乐。
四、作业的分层
信息技术课程的作业一般是学习了每一模块或某几个模块后,让学生综合所学知识进行的综合性练习或作品制作。可以给出不同层次的作业供学生选做。比如,在学完Word后,可以针对不同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以下三种类型的作业摘要:
操作技能不熟练的组摘要:提供一个图文混排的样张及样张中所需的素材,让学生模拟着做出样张的内容。
操作技能一般的组摘要:提供一个内容丰富的素材库,再提供几个样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喜好选择合适的素材,参考教师提供的样张,完成自己的作品。
操作技能熟练组摘要:给学生提供或让学生自己确定一个具体的任务,如出一份班级学习园地的彩报,并提出格式上的技术要求,如要有分栏、艺术字、插图、三种及以上的字形、字体等,并让学生根据任务独立收集素材,编辑出版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在把握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尽量完成高一层次的作业,从而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五、教学评价的分层
对教学评价的分层也就是按照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反馈,然后在做出不同的调整,从而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把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聋人教学的课堂可以使的聋人更直观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创设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聋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机遇,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一技之长谋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
2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聋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体系,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探索实践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成为聋校教学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随着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聋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技术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较低,所以,这种对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无法正常的开展,这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平衡的情况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还相对落后,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还相对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内容为主体,没有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更新,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很难在聋校开展和实践,信息技术教育未能成为特殊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它覆盖教育的范围较窄,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对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还不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是单纯地认为聋生只要学好特殊教育规定的内容就好,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来说还相距甚远,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把做好聋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齐,导致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开展和推广。
3加强信息化教育在聋校开展的对策和思路
3.1国家应该加强特殊教育财力支持只有国家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才能使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发展。聋校可以利用资金购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基础教学设备,为信息化技术教育配备高效的硬件设施;学校还可以利用资金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样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师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网络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而且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培训和研讨,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让教师的教学课件和经验与资源都可以经过信息处理上传到网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便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础。学校应该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的标准,这样可以督促教师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3.3学校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内容,也要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可以为实现以后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将它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教学管理软件
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方面与普通高中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普通高中过分看重学生的成绩,管理过于程式化,而中职学校,即便是以升学为目的的中职学校,实践操作也是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软件的开发,要充分依据中职学校的教学特点,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适应中职学校快速发展的教学管理新模式,将基础知识教学、实验实习操作教学、社会实践、学生操行评定等内容融入其中,使教学管理软件呈现出开放性、灵活性、可扩充性。
2.教学应用软件
目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用来制作课件的系统软件十分有限,只有PowerPoint、Authorware等。大多数教师都使用的是PowerPoint,很少教师会使用Authorware,而且教师们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出来的课件,大多数变成了“电子教科书”,这是在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维护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而没有以一种创新的思维去组织课件的开发。教师们缺少实用且易操作的课件制作软件、课堂活动软件、测试考试软件等。另外,学生自主学习所使用的网络平台和学习型软件也很缺乏。
3.教育资源共享软件
教育资源包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所必需的教学课件、教案、图片、音频、视频等素材及试题库等。很多网站中都有教师们急需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很多教学经验丰富、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制作出了一些颇有水平的课件,然而这些教育资源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实现共享,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教育资源共享软件的开发就是为了帮助教师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共同享用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成果,使广大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据调查,一名对计算机操作较为熟练的教师编写一个学时的课件,至少需要5个小时的时间,而大多数不熟悉计算机的教师则要花费8~10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教师编写的课件质量并不高,缺乏创新。因此,有计划地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件制作并将其课件资源共享,既可以节约教师们的时间,又能提高课件的质量。
二、更新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信息资源
1.利用信息技术虚拟实践操作,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很多中职学校,除开设有文科类专业外,还开设有理工科专业。这些学校由于缺少实习基地,教学、实践操作都在教室里进行,实践操作过程全凭教师描述。到头来,学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却一无所知。针对职业教育专业的特点,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实现虚拟实践操作,将信息技术中的虚拟仿真技术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信息技术应用在职业教育中的特色体现,也将实现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实验设施不足的情况下,虚拟实践操作能够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在前期实验课操作的需求,使学生能在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到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多媒体教学与远程教育更新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育资源。
多媒体教学及远程教育介入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信息化办公平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效率。
网络信息化办公平台,是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办公平台把教职工管理、教务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包括招生信息、毕业生信息、社会就业信息、工学交替信息等)、后勤管理、教师备课、学生学业测试、学生评价等工作程序化、数据化,大大地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效率。如“学生学业测试系统”解决了教师拟题、打印试卷、批改试卷等问题。该系统中储存有各学科的试题,题量大、题型齐全。需要测试时,教师可根据授课进度选择不同单元的试题,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试题的难易程度。打开电脑,学生就可以随时上机测试,试题随机生成,不会生成一模一样的试卷。答题完毕,将试卷提交,成绩立即出现在屏幕上。再如“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提供详尽的学生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有利于学校对教师教学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分析,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
4.建设网站,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就业率。
学校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把自己的办学优势、教育成果向社会宣传,这不仅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校就读,而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校招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5.创建网络学习平台,教会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
通过接受信息技术的教育,学生掌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能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查阅资料、预习新课、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等。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展视野,提高阅读和自学能力。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学,还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强调动手实践。很多学生学会了网页制作、收发电子邮件、网络视频制作、建立个人网站等。
三、信息技术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虽然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一些问题。
1.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应具备最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计算机的使用能力、网络的使用能力、网络环境下资源的检索、下载与上传、技术和信息资源与课程的整合能力、Power-Point课件制作能力等。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质
所谓信息技术素质,是指收集、获取、分析、处理和呈现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在中职教育中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能主动获取信息,并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去查询信息、收集整理信息,学会应用多媒体;能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成果,并传递给他人;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工具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3.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评估体系
中职学校应系统地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建立一套相匹配且较完备的督导机制,有意识、有目的地把信息技术贯穿并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运用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去处理各种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应用素质。
4.警惕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可谓独树一帜。新加坡高校不但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科研硬件设施,而且拥有一流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度融合,能够为师生员工提供完善周到的服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样给高校课堂教学带来深刻变革,有些课程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实现课堂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全部挂在网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学习,而不必像以往一样必须参加课堂学习。一方面,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致力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研究,从而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融入课程教学体系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有机融合。通过校园信息网络和教室多媒体环境,结合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以及网络设施,实现了在线教学、视频教学、模拟教学等,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知识。以虚拟教室教学系统为例,教师和学生通过虚拟教室进行教学和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进行教学活动,包括内容演示、答疑解惑、布置作业、考试评分等,而且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平板电脑随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电脑与学生开展互动。学生可以随时学习课程内容,参加课程测试,提出有关问题,参与课程讨论。学生的作业情况和任何疑问,可以随时被转发到其他学生的电脑上,课堂互动十分方便,与在教室面对面交流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实验室,教师也不用亲临现场指导,学生如果有疑问,可以启动视频会议系统,教师就出现在屏幕上,解答学生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在新加坡高校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师资力量强大
新加坡政府和高校都非常重视教师队伍信息技术的培养,这也是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教育信息化规划实施的同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同步落实,所有在岗教师都要接受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政府对高校教师信息技能有严格要求,教师每年都要接受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合格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科研活动。高校也为教师和管理人员提供各种免费的信息技术培训,教职工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信息技能,掌握最新的软件操作方法。同时,信息技术企业、研究机构和信息专业技术人员也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相关培训。在新加坡,几乎所有的高校教师都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软件功能,并将它们熟练地运用到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推动了高校整体信息化发展水平。
四、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
新加坡高校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入融合,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典范。新加坡高校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对于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进程,走适合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道路,具有积极意义。各级政府统筹推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特别是高校信息化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为导向,结合地方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制定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规划落实。高校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将信息化建设纳入高校改革发展总体布局,健全完善信息化领导管理体制,整合信息化资源,建立由学校统一领导、各级分工负责、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机制。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提升教学、科研和管理信息化水平。要加强信息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紧盯信息技术发展前沿,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广泛应用。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高校信息技术建设,共同推动高等教育信息化。
五、提升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我国高校要学习新加坡高校做法,加大教师队伍培训力度,让教师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要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培训平台,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切实增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要逐步将信息技术技能水平纳入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使教师队伍信息素养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不断提高,使教师能够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积极吸引既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信息化资源研发能力的专业人才加盟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信息网络平台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推进高校教学信息化。
1.网络使用特征
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2.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
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
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
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三、结论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所谓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语文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信息技术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显示的多媒体化、生动新颖,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以自己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去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正在逐步脱离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朝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交互模式演变,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增加了作品的无限魅力,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使课堂变得更加的轻松和愉悦,为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创造新的时空,让他们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了熏陶和感染。教学媒体介入语文课堂拓宽了教育时空,为学生多渠道、多层次获取知识提供了可能。只有充分发挥现代媒体的优势,跳出教材、跳出学科,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使语文教学富于时代气息,才能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是指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语文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它是十分具体的,比如对语文基本功听、说、读、写的训练等等。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快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特别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整合,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取得的教学成效也最为显著。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丰富学科知识、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认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可以引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未知世界。
通过参与学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并结合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一线中运用课题研究理论进行教学实践而积累的经验来看,对于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探索研究出了一些体会。
首先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现在的网络覆盖无处不在,学生们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因此我就让学生去充分利用着丰富的网络资源,让他们自主去搜集与我们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等,以便能更好的理解作品主题。要注意训练他们在短时间内对大量信息的快速浏览能力、把握文章重点的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实践中掌握对信息的选择、整理、加工和表达的能力,同时给予及时的信息评价,帮助他们信息素养的形成。
其次是创设情境,就是指即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创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情感,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让他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充分的遨游在美仑美奂的美妙的语文意境中。这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也是信息技术作用得以最好体现的环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就是是有效地改善学习。但这也需要老师备课时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寻找合适的“整合点”来运用信息技术加以展现情境。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融合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时代。这对传统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面对这种数字化生活环境的挑战,语文教学如何“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已经是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创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只有实现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双向沟通和交流。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语文教学的改革才有更宽的路子。
一、语文教学充分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必须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要用信息技术来解决以往语文教学中难以解决好的问题,来优化语文教学质量,来推进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不妨从“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起步。但仅把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个别手段当做教学的补充,或仅在某个知识点上使用一下多媒体课件,并不是根本目的。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生存、学习、工作条件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融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再认识。
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的充分应用,它的目标,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根据信息技术新条件、新手段所带来的全部可能,重新审视语文学科并实现其整体优化。它最终解决的是全方位问题,从语文课程标准到教学内容、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价,都要在“融合”过程中实现改造。“融合”不是赶时髦,而是着眼未来的改革;也不是盲目否定以往的成果,而是把过去语文学科中许多该做却做不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总之,语文学科面对的是未来的挑战,是信息时代的空前机遇,是构建新课程体系的探索;语文教学面对的是空前的视野,是空前拓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条件。
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优越性
首先,课堂信息容量增加、密度增厚,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多媒体参与教学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多媒体信息在知识传递中表现出特有的优势,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以图像或音像呈现教学信息的媒体具有容量大、生动、形象、直观、接收面广、参与性强的特点,传递教学信息时,显示出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和极强的感染力,它能将认识对象在大与小、虚与实、静与动之间相互转化,不受空间、时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事件、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从而扩大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与密度。
其次,教学方式多样化、复合化,加快了教学的节奏。随着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复合化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从学生接受的角度看,语文教学已进入一个视与听并重的“融合”时代。 在“融合”条件下,让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声形共举以及多媒体刺激(将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效果、背景音乐融于一体),让学习者视听并重、全方位感受信息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接受规律、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可以进一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内容的密度,加快了教学节奏,促进教学结构的改革。
三、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措施
首先,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激发主动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精心设计、剪辑、制作,使课件展示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1、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赏析词句的训练在学生心中得到凸现,情感得到了升华。
2、对于语文中许多学生无法感知的遥远环境,如宇宙中的天体运动,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克服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3、对于一些议论文、说明文,可以将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用浅显的比喻或幽默的类比,配以三级论的方法加以解说。比如采用FLASH动画或三维立体图等形式加以说明,以克服学习和理解上的障碍。
再其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受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一面讲课,一面板书,很难最大容量地把要讲的知识在四十五分钟内充分表现出来。而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是一个广取博览,博采众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大容量的接触知识,经过自己的分析取舍,最后形成语文知识的积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互联网接入课堂,可以打破上课时间的限制,穿越时间的隧道,把远古的神话拉进课堂欣赏;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思接千载,神游万里,尽览世界奇丽风光;可以同陶渊明一起“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也可以同李白一道去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种大量占有教学资源的优势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是不可实现的,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从而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45分钟利用效率,让学生在45分钟内获得最大量的知识。
【参考文献】
[1]谢传荣《浅谈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教学与管理》2004.8
传统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由于阅读材料及内容范围偏窄,教师主要是通过课本、及分发纸质阅读材料的形式进行阅读训练,阅读也只是学生做题、教师批阅的单一训练,且反馈矫正不及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缓慢。利用网络信息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难题。例如,笔者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利用网络进行阅读,网络资料题材新颖、内容广泛,可以为学生提供足量的阅读材料,强化训练,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网络英语学习园地、优秀的英语学习网站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实现互动,及时反馈,学生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改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初,教师所选的阅读材料不要难度太大,以免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所选阅读材料应该本着趣味性强、难度低的特点。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一些能够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及评价能力的材料,适当提高难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提升。
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英语教学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说”的能力是实现英语顺利交际的基础。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因为缺少必要的英语环境,说的能力提高缓慢。而计算机与网络为英语环境的营造提供了优势条件。例如,一是可以实现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通过一些英语软件自主帮助训练正确的表达,因为计算反馈的即时性,可以使学生随时了解自己说英语的正误。学生的语音语调正确,计算机会以“Excellent”、“Goodjob”等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口语能力。二是网上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国外讲英语及国内讲英语的人士进行交谈,从而弥补现在我国大多数学校缺少英语外教及英语外教不足的缺陷。
三、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以写英文日记、改写英语课文或者针对某个情景进行写作,是传统英语教学的训练模式与方法。这种枯燥乏味的训练使学生很难对英语写作发生兴趣。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增强写作的趣味性。例如,笔者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呈现写作背景,在屏幕上播放一些图片、场景、一段故事,呈现关键性词语,让学生观看、揣摩,然后把自身感悟用英语诉诸笔端。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词汇、句型、语法后,再逐步进行写作训练。
四、结语
(一)使大学教育观念得以转变
部分高等院校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认为学校课堂是实施和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信息时代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不同区域内的知识信息,并且利用网络快捷的传播优势,不断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大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使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地点,不用再受学校和课堂教学的约束,而是随时都能够接收到专业知识。并且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的是开发化和大众化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创建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常常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导致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就无法对知识信息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知识性人才而非应用型和创造性的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认识、分析、探究知识的工具,并着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问,讲解重点、难点[2]。并且组织学生积极的对学习内容,自主的进行探究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工具,也使学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大学教育创新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将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
信息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还要具备对所学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想成为创新性人才首先就要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意识、发散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的素质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情境和条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开发性、自主性、协调性等特点,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3]。并且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模拟实验,把传统课堂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推动了大学教育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