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四合院建设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四合院建设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合院建设设计

第1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电力安装队伍;绩效管理体系;薪酬管理

M电力建设公司主要从事110千伏及以上电力工程(含基建、运维及检修项目)以及市行政区域内35千伏电力工程(含基建、运维及检修项目)中标后的施工组织。公司下设综合管理部、财务资产部、安全监察质量部等职能部门以及市场经营部、工程技术部等业务部门和生产班组。M电力建设公司是一支技术密集、具有雄厚实力的专业化电力安装队伍,现有在册员工351人,员工都具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敬业精神。公司定期对职工进行专业和安全培训考核,确保从事质量管理、安全监督以及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公司拥有一流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施工配套设备,多年来,一直从事大中型电力线路、电力设备安装工程,多项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面对电力多经体制改革和建设智能电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方面要求公司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公转”、杜绝“自转”。在贯彻落实上级和公司各项工作部署上不能模糊,坚决消除本位主义、我行我素等不良思想;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全员绩效管理将上级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转化为单位、部门和员工考核指标和工作任务,提升执行力,确保实现公司经营目标的过程可控、在控。

1M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随着电力建设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加上公司内部业务结构的变动改革,使得公司原有的员工绩效考核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发展需求。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问题日益突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缺失内容太多,目前使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并不是一个科学规范的考核体系,再加上考核评价指标模糊,所以不能起到应有的考核激励作用。目前该电力建设公司考核办法如下:在建立系统的绩效考核制度之前,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员工规范化,M电力建设公司了《薪酬体系管理规定》,该规定也是公司最早的绩效管理文件。该规定主要对员工薪酬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且对不同岗位的薪酬也进行了详细划分。M电力建设公司将员工的岗位工资分为管理类、技术类和职员类三大工资体系,并根据员工职位、学历、工龄不同进一步细分。但是从目前的这套薪酬管理体制来看,并没有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的作用。该方案只是对员工薪酬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绩效管理的内容不仅局限于薪酬,其关键在于通过和绩效挂钩并以此激励员工,促进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效果。目前的方案只是简单地把员工进行分类,并对其工资进行考核。此考核方案并不适合所有员工,例如技术类员工里面包括了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这两种工种的工作性质是完成不同的,但是目前的考核办法却是统一的,这不能实现有效公平的考核与评价。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的考核体系并不科学也不完善,缺乏细致科学的实施流程和标准,虽然侧面反映出公司领导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改进方面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该《绩效考核激励办法》规定了公司绩效管理具体的操作流程,指出了公司各个部门和层级的职责权限,制定了管理层负责全员绩效考核资金审核和批准规定;各部门的绩效考核汇报及制作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各部门负责自己部门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和汇总金额汇报,该方案的绩效考核层次设定为两级,一级为公司部门的考核,二级为部门员工的考核,考核周期设为季度形式,而且该方案还对一、二级考核的相关制度做了详细规定。一级考核方式是由公司组织季度工作会议,参评部门进行报告,考核评为无记名评分,按照分值高低排名,对部门进行考核;考核评委为公司高管、研发老师及相关人员;规定了相应的绩效奖金的发放规则及奖惩制度,绩效奖金依据计划完成情况确定,奖金系数由上级部门领导直接确定,按照平均原则进行分配。二级考核在一级考核的基础上由部门对员工进行考核,将一级考核中的部门奖金按照二级考核结果发放给员工。

2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2.1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缺乏完善的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考核流程的依据,M电力公司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和规定中,对于员工考核设置缺少科学的绩效计划。

2.2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

有效的沟通是为了促进双方了解对方相关进展和情况,从中总结影响绩效的原因,并获取双方所需求的相关信息。沟通在绩效考核中有着非常关键的激励作用,所以应遵循人性化的沟通管理。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区分员工的等级和资历等因素,应该对所有员工一视同仁,这也是一种服务与支持的关系,所以任何管理都是从沟通开始的,要和员工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明确员工日常所需和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其有效解决。但是从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案来看,明显缺乏员工沟通这个环节。

2.3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未与薪酬管理挂钩

任何一套完善的考核体系都应该具备激励性,目前公司员工固定工资比重过高,而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指标比重偏低,这就造成员工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积极性,不论自己工作干的多少与好坏,工资都没有太大区别,这样就使得绩效考核失去其作用,关键是由于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薪酬管理挂钩,虽然也有一些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这些相关规定并不能有效地和目前的绩效考核结合起来,使得目前的绩效考核不能起到有效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所以,员工薪酬应与其考核结果密切相关起来,项目经理可以利用这套体制激励员工提升自己的业绩,而且也能更好地做到公平、公平和透明。M电力建设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电力员工考核结果未与薪酬管理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4员工绩效考核结果未与人事决策挂钩

从目前电力公司绩效考核方案和相关规定来看,该公司的绩效考核与人事决策严重脱节,要知道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励员工积极性,奖励表现好的员工,惩罚表现不好的员工,使员工能明确地知道自己哪些缺点应该改进、哪些优点应该发扬,但是目前缺少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和总结,M电力建设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员工考核结果未与人事决策挂钩,这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的完善建议

为了保证M电力建设员工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实施,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十分重要,因此需要从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对员工的奖罚方法制度方面下手。建立一个完整、全面的管理制度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3.1完善的绩效考核流程

3.1.1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开始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应首先确定考核对象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企业整体目标层层分解的结果,所以确定各级、各部门、各员工的绩效目标,应做好以下两点:(1)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围绕企业目标及各部门责任确定部门目绩效目标,再将部门目标下放到员工,根据员工岗位职责确定员工绩效目标;(2)需要做好绩效考核的各项准备。为保证员工考核过程的公正与科学,应进行考核人员的选择,组建绩效考核小组。同时将具体的事项进行安排,确定考核周期长、考核日程安排、所需的资源清单、考核人员需要准备的考核材料等。考核前还应跟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沟通方式包括小组会议和一对一沟通。沟通时达到如下目标:(1)使团队成员了解要实现的项目目标及个人目标;(2)对制定的考核过程、考核标准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尽可能地获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3)将项目完成时间、完成的质量要求及个人工作范围、工作进度等,让他们明确考核目的及在今后工作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在电力建设公司员工中,技术人员的绩效目标以建设项目为基础,而建设项目的实施又由企业的发展战略决定。绩效管理前,必须先对企业战略做详尽的分析,了解电力建设公司员工在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确定建设项目目标,这是技术人员绩效考核的基础。在确定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目标后,才能进一步确定技术人员的绩效目标,进而确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矩阵式组织中,员工面临横纵两维管理,因此在进行沟通时也同样要考虑横纵双向信息沟通与协调,应根据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的工作范围确定绩效考核范围。当技术人员面临多维绩效管理时,应结合职责大小确定绩效权重。

3.1.2绩效实施。绩效实施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该过程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管理者进行监督与指导,与团队人员进行沟通的过程。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考核小组对技术人员进行正式的(如面谈、去工作现场查看等)或者非正式的(如联欢会过程中、私下聊天等)沟通方式收集信息,应尽可能以主观公正的态度进行,做到去伪存真。该过程能够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自己在考核期是否达到标准,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而且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公平开放的管理环境使团队成员更有工作热情,提高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向管理者及时反映个人需求,管理者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从而更有效地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矩阵式组织中,尤其要做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横纵向沟通与绩效反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使员工的绩效表现朝着预先设计的目标前进。持续的沟通能够保证整个电力建设员工共同努力,促进个人与团队共同成长,形成公正、公开、协调、互动的管理过程。

3.1.3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在绩效期即将结束时,依据实际制定好的计划,考核人员对员工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绩效考核完后,应对结果进行公布,公布时也应选择员工较易接受的形式进行,主要的方式有在企业内部进行公告或者与技术人员进行单独面谈,两者都有各自优缺点:前者比较直接简单,但是这种方式过于直白可能不为M公司一些员工所接受或有心理抵触;后者这种方式对员工隐私给予适当保护,但是费时费力。有的组织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如将考核结果进行模糊式公布,将考核结果分类,仅公告绩效考核的类别,不包含个人具体分值,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考核人员进行面谈。通过面谈,可以使员工了解自身肩负的责任,也能提出自身遇到的困难,请求上级给予指导或帮助。当然,当被考核人员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时,可向考核小组提出,甚至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申诉。在电力建设员工人员组织中,评估依据就是在绩效计划时期指定的项目绩效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在绩效实施过程中收集到的能表明被评估者绩效标的信息,能够作为判断技术人员是否达到本人绩效目标要求的证据。

3.1.4绩效结果使用。绩效考核结果评出后应进行充分运用,如将绩效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分析,制定下一步绩效管理措施,如绩效改进、适当奖励、确定相关培训内容等。应将绩效结果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找出绩效差距产生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制定绩效改进方案,管理者给予指导和帮助或员工自我调整。对于绩效突出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也能激励其他员工继续努力。当然奖励可根据员工需求不同、层级不同制定不同的奖励方案,例如对于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部门、团队等,应侧重对其成果的奖励,而对于一般技术人员,应侧重对其技能的提升,以鼓励其不断学习与创新。除此之外,绩效结果还可作为招聘新员工的参考标准,也能据此制定员工的培训内容,根据员工的绩效结果还能作为其晋升的依据,为其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

3.2绩效公开展示和员工反馈制度

绩效考核制度实施的核心是绩效公开展示与员工反馈,只有把绩效制度进行公开展示使其考核达到透明化,才不会出现绩效考核时出现绩效指标过高和考核评估分数不合理的现象,此时必须结合员工反馈才能及时督促考核方改进当前考核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现象,这样才能使员工有反馈意见的渠道和方式,也促进考核者在考核过程中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同时公司的其他部门也能参与绩效考核全程的指导与监控,通过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得当前实施的绩效考核体系能够不断完善和不断健康发展。为了能更好地得到电力公司员工对当前绩效考核体系的认可与支持度,必须将绩效考核体系公开,通过对绩效指标考核方法的加强和适度的宣传,将绩效考核反馈工作做到位,通过对员工不定期地进行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关培训,使绩效考核制度做到透明和标准的最大化程度,及时公布绩效考核结果,并在考核过程中对每个员工提出的建议或是不合理现象进行收集整理,这一过程需要参与绩效考核的每位员工都能参与进来,才能有效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体系的认可程度,达到提升员工执行力和凝聚力的目的,最终促进公司健康发展。同时,对于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一定要进行反馈。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员工避免不了会对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产生疑问,所以对于考核后的结果反馈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接受员工反馈并及时改进和完善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不断提升绩效考核体系的合理性,而且通过绩效反馈也能让员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还能让考核者也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改进,考核不是目的,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在于提高整体团队的绩效。

3.3重视后期审计,考虑评价影响

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的绩效考核,要加强对项目的后期审计的重视。项目后期的审计工作也尤为重要,要加强对审计的工作的重视,项目审计报告是一项保证电力建设员工健康有效发展的促进剂,只有通过对项目后期的审计的才能了解到股东对项目管理的期望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能了解到客户的满意程度。项目审计能有效地发现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对未来的项目管理的进行提供经验。员工绩效的考核要考虑对组织的影响评价。电力建设公司员工对整个公司组织的评价,在考虑对员工的评价的同时还应注意对组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评价有一定的差异,项目团体对组织的评价主要包括整个公司组织在公司发展运营和管理中的表现,电力建设公司员工给组织带来的贡献有多大,员工的文化对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员工对新进员工的关注度和培养的影响。

3.4薪酬、培训都要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

只有实行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才能更好地刺激员工,只有从员工的自身切实的利益出发,才能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培训与绩效考核结合制度,通过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和竞争力,在培训老员工的同时加强对新进员工和基础素质相对比较差的员工的培训会对绩效考核的实施效果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通过以上论述可得,绩效考核是一个体系,需要一个完整规范的制度来制约和支持,从而促进绩效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实施运行。

作者:李亮 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芳.团队绩效测评技术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阎剑平.团队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第2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核电工程;总包院;分包院;设计文件审查;设计合同模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2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125

1 概述

1.1 核电工程设计合同模式

核电工程是个庞大、复杂的工程,由100多个厂房、300多个系统和数以万计的设备构成。以国内常见的核电工程为例,工程设计多采取总包+分包模式,总包院负责全厂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部分施工图设计,同时将部分施工图设计任务分包给其他设计院。此外,核电工程部分系统设计和设备供货整体分包给设备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不但负责设备供货,还负责系统设计、设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包院也必须对这些供应商的设计负责。

1.2 总包院对分包院(含供应商)设计文件的质量控制措施

总包院对分包院的质量控制主要采取控制前端设计输入和控制后端设计输出两种方式,即对设计接口的审查和对分包设计文件的审查。为保证分包院出版的文件质量满足要求,在图纸交付到现场使用前,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进行一定比例的审查。

2 F状

2.1 分包设计质量现状

尽管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开展了大量审查,但在工程建造期间仍会出现数以万计的设计变更。

2.2 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存在的问题

总包院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设计文件审查的认识和做法如下:(1)对分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等同于设计校核,对分包院的文件要进行全面的校核,审查的深度要达到校核的深度,不考虑实际工作量和人力资源状况;(2)对分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的深度较为随意,全凭审查人员的责任心和主观能动性,审查内容缺乏规范性;(3)哪些文件需要审查较为随意,随机抽查,没有目的和重点,缺乏文件的重要程度分级,导致某些重要文件遗漏审查,审查缺乏策划;(4)设计人员对设计文件审查的认识不足,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手段,使得设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分包院内部已经有了严格的校审控制,总包院的审查只作为一个附加屏障而已,出了问题由分包院担着;(5)分包院出现了质量事件,总包院是否承担设计文件审查失效的责任?责任界定不清晰。

以上认识和做法反映出总包院的设计文件审查还存在以下问题:(1)Difference:不清楚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有什么区别?(2)What:不清楚哪些文件要开展审查?审查比例要达到多少?(3)How:不清楚如何开展设计文件审查?(4)How much:不清楚设计文件审查应达到什么深度?(5)Responsibility:不清楚出现分包院质量事件后,总包院是否需负审查责任?

3 改进建议

3.1 正确认识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的区别

设计文件审查是指总包院为控制分包院出版的设计文件质量而采取的一个附加的质量控制措施。而设计校审是指设计单位为控制本单位设计输出文件质量所必须采取的一个控制措施。设计文件审查并不是设计校审,不能按照设计校审来执行。主要区别见表1。

3.2 确定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审查比例

总包院除了面临出图压力外,还要承担大量的分包院文件审查和设计管理工作。面对分包院数以万计的图纸,如果做到全部审查,在大的工作负荷下设计人员只能忙于应付,使得设计文件审查流于形式,质量控制屏障形同虚设,给核电工程质量带来不确定性。

而适当的工作负荷会有效提升设计人员的审查效率,因此总包院可抽取一定比例的图纸进行审查,但是抽查不能采取随机抽查,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将抽查放在重要文件上,突出重点。总包院可确定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和审查比例:

3.2.1 审查文件范围:(1)相比参考电站进行改进的系统、厂房施工文件;(2)受厂址条件发生变化影响的文件;(3)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文;(4)系统设计文件;(5)以往同类项目出现变更较多的文件。

3.2.2 审查文件比例。设计文件审查比例的确定可根据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建议在满足最低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提高或降低比例,包括(但不限于):(1)分包和自主设计的比例。例如有些专业主要是分包,有些专业主要是自主设计,分包为主的专业应提高审查比例;(2)人力资源状况。如果人员充足可适当提高抽查比例;(3)分包院的设计能力水平。如果分包院设计能力,则应加大抽查比例;(4)分包院以往的相关业绩(是否参与过同类工程)。如果没有参与过类似工程,则应加大抽查比例;(5)分包设计内容。如果分包的设计内容含有较多改进项,则应加大抽查比例;(6)质量趋势状况。如果分包院设计文件质量呈下降趋势,如短期审查发现较多问题,或现场出现较多变更或质量事件,则应加大抽查比例;(7)出版文件的级别。如果文件级别较高可适当提高抽查比例;(8)设计资质。如果总包院不具备某些设计资质,则不应当对分包院的文件开展技术性审查,例如海工码头。

总之,审查比例应灵活控制,既能保证抽查达到一定的量,又能保证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3 做好设计文件审查的策划

在确定了需要审查的文件类型和文件审查比例后,应在设计策划阶段提前策划好具体需要审查的每一份设计文件。

总包院相关专业根据需审查的文件类型和文件的审查比例,在分包院计划出版文件清单上进行“是否需审查”的标记,将需要审查的文件提前进行策划,待分包院出版文件并发往总包院后,由相关专业根据策划开展设计文件审查,从而保证重要的文件不会遗漏审查。

此外,针对分包院出版的涉及多专业的综合性文件,应在策划阶段确认牵头专业和协审专业。多起质量事件表明对综合性文件的审查,各专业仅关注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涉及到专业接口的设计无人问津、互相推诿,综合性文件的审查往往成为设计文件审查的薄弱环节,极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必须保证对综合性文件进行综合性的审查,而不是孤立的审查。

3.4 明确设计文件审查的深度

考虑到总包院的人力状况及审查的输入条件制约,设计文件审查无法等同设计校审做到全面校核。为避免设计文件审查内容和深度的随意性,保证设计文件审查内容的规范性,以及后续设计质量事件中审查责任界定的清晰性,总包院有必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设计文件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check list)。需要注意的是文件审查check list和设计校审的check list不同,不能等同采用,总包院可以在设计校审内容清单表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策略的进行适当的删减,形成对分包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

结合近些年核电工程建设期间暴露的一些分包院设计质量事件,建议对分包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可以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分包院专业之间出版文件的接口一致性;(2)分包院上下游文件的一致性;(3)分包院设计文件的完整性;(4)分包院或供应商文件是否违反强标;(5)分包院出版文件与合同技术条款的一致性;(6)接口升版后变化部分对设计文件的影响;(7)分包院经验反馈的落实,在同一技术路线的项目和机组中发生的问题应同步及时反馈到后续项目和后续机组中;(8)分包院在发现问题后的及时整改。

3.5 明晰质量事件中设计文件审查的责任界定

在以往,只要发生了分包院相关的质量事件,事件调查组总会认定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失效。设计文件审查毕竟不是全面的校核,不能等同于设计校审,因此,并不能简单认为分包院文件问题都应让总包院设计人员承担审查失效的责任。

如果总包院按照上述步骤对分包院的文件提前进行了审查策划,并针对每类文件制定了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那么审查的责任界定将会非常清晰。例如:设计人员按照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审查策划的设计文件,但审查不细致,未能发现问题,导致了事件发生,那么总包院就应担负审查责任。

在责任界定清晰后,总包院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相应的设计文件审查考核指标,通过考核手段,促使审查人员提高审查的责任心和审查质量。

3.6 持续改进设计文件审查

并不是按照上述步骤开展设计文件审查就可以一劳永逸,因为经过上述总包院的审查后,分包院文件在现场仍可能会出现设计变更、质量事件。如果发生了分包院相关的设计变更或质量事件,则总包院应考虑进一步改进设计文件审查的策划或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的可能性,包括:(1)出现差错的设计文件未纳入策划的设计文件审查范围,则应考虑是否将这类文件纳入;(2)出现的差错类别未包含在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中,则应考虑是否需改进设计文件审查内容清单表。

4 结语

核电工程设计依靠总包院和众多设计分包院完成,分包院的设计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作为工程总包院,对分包院设计文件的审查成了控制分包设计质量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本文通过思考设计文件审查和设计校审的区别、设计文件审查的范围、比例、策划、深度等,为总包院设计文件审查提供了改M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19001:2008[S].

第3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摘要: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一致,培育和确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进取、廉洁奉公的医院精神。树立医院精神,形成医院凝聚核与动力源;塑造良好形象,引导职工形成行为定势;整合部门力量,确保医院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文化建设;思想政治

在当前医疗改革和机制转换过程中,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如何进一步做好基层卫生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基层卫生院干部、职工思想上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医生与病人之间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在职工之间、干群之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医院各科室之间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重视医院文化建设,培育医院精神,是新世纪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促进医院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健康发展,加快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有效措施。

一、基层卫生院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要围绕一个目标

医院文化包括以医学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为主体的物质环境文化,管理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文化和以办院宗旨为主的医院精神文化。医院精神文化所反映的是医院组织群体的价值观,是医院文化的深层结构,它是医院一切行为的调节器,决定着医院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行为取向、道德准则。为此,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培育和确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严谨求实、团结进取、廉洁奉公的医院精神。将这种精神所创造的价值与医院的生存、发展相关的社会声誉相联系;与职工的切身利益的价值实现相结合;与行风评议、满意度调查等社会监督机制相结合,纳入目标管理,实行效益结构全面予以考核。医院精神反映职工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念体现医院精神,用医院精神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人生价值取向与医院、社会总体目标的实现和价值取向统一起来,使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从形式和内容上由“虚”变“实”而融汇于职工的文化心态,渗透到思想观念,贯穿于医疗工作的始终,从根本上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彻底改善服务态度,促进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二、新形式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

应注重人的价值观的变化“救死扶伤”和白求恩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医院的办院宗旨,是检验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的唯一尺度。职工在医疗活动中既讲社会奉献,又讲自身回报。作为医院,在全方位的为医院人群提供不同层次医疗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要中,既实现了救死扶伤价值理念,又为自身不断发展获得了相应的经济价值。但是在市场经济时期的医疗领域,总是有一少部分人不是把救死扶伤价值观念当作自己人生事业的理想追求,而是把医务工作作为追求名利的通道,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这种“重利主义”甚至“见利主义”的价值去向,虽然发生在个别人身上,但对医院群体文化产生的负面效应却非常严重,给医院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因此,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念和行为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爱国主义、人道主义教育,同时大力倡导和确立“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院宗旨,坚持“义利”统一的道德准则。从端正人的行为动机入手,制定与医院宗旨保持一致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等规章制度,以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制约由于个人价值观念扭曲而损害医院群体的价值观念。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提高人的素质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医学科学文化的医务工作者。人是医院文化的主体因素,人的素质是医院文化的体现,人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要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的行为导向,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促进两个文明和医院的现代化建设。我们说医院文化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的工作,是因为具有行业特点和富有道德内容的医院文化,是体现职工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理想追求、行为方式和价值目标的总和。这种采用目标化为以人为本的行为管理文化,将越来越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而受到社会的重视,是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

四、“以人为本”是医院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医院文化以建设是以人为本,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医院的公益性,不偏离为人民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保证医院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二者同属于管理科学范畴。二者在目标上都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工作从提高医疗质量出发,努力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内部的各种力量,为实现医院目标服务。发挥好医院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和作用,是推动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

1、树立医院精神,形成医院凝聚核与动力源。培育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要通过共同的奋斗目标,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培养职工的群体意识,帮助职工自觉将个人的追求与医院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将个人利益融入医院的整体利益,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医院的凝聚力。

第4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和谐医患关系;医院;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4)-04-0088-01

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重要主题之一。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中,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仅是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且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有助于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和谐医患关系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当前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和谐的医患关系与医院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以及服务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医院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方面,有助于形成良好医院文化氛围。另一方面,有助于发挥道德约束和机制监督作用。

和谐医患关系建立在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双方相互理解与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患者需要医生得帮助解除痛苦,而医护人员要以病人为中心,主动积极地为病人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构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推动医药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二、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和谐医患关系的缺失

在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医患关系还存在着很多不和谐的情况,医患矛盾尖锐、患者和医院以及医生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因此,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医院文化建设中,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存在的问题,切实化解矛盾,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

首先,医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由于医疗活动是一项探索性与风险性并存的工作,由于不同患者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及即使采取同样的治疗方法,也可能产生不同效果,因此,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需要沟通,这不仅是医学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助于医患双方可以充分表达出对于医疗活动的意见与要求。当时,在当前社会生活中,医患之间的沟通明显不足,尤其是医生没有完全履行告知义务,病人没有感受到医生的关爱,造成医患矛盾不断出现。

其次,医疗服务质量存在不足。在当前医护工作中,有些医护人员专业技能有待完善,服务意识不足,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对于医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甚至还有一些医护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存在故意开大处方等情况,明显损害了病人的利益,造成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最后,由于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协调解决医患矛盾纠纷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而对于医疗纠纷及医患矛盾的处理,还存在着很多争议。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医院等医疗机构赋予责任较重,使医院面临着巨大的赔偿责任,这就使广大医护人员在采用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治疗手术时,会充分考虑潜在的风险,这极易造成医患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三、基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医院文化建设基本思路

(一)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文化被称作“管理之魂”,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可以将组织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共同的目标上,可以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当高度重视医院文化建设,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它更加注重发挥人的作用,通过营造出爱岗奉献的良好氛围,通过激发广大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消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对于医院文化建设来说,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患者是否满意作为评判医护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医护工作者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医护人员要牢固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把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的痛苦贯穿到日常工作的全过程,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开展工作,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和真诚友好的服务关爱患者,消除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误会和矛盾。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医院工作流程,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危重病人先住院后交费等便民措施。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院务公开,拓展信息公开渠道,要把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及药品价格等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公开,让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药品使用以及医疗检查等的收费价格,提高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度,促进医患关系不断改善。

(三)打造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特色服务

在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医患关系是否和谐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医院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医院文化建设,要把和谐医患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品牌,积极开展特色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医院各项工作顺利发展。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医院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疑难病例讨论制以及术前讨论等制度,并将其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医护工作者严格遵守工作规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另一方面,积极总结成功经验,深入开展医院品牌文化建设。医院文化建设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从满足患者的需要出发,不断分析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凸显医疗服务的文化特色,形成有较大影响的医院文化品牌。

(四)坚持文化导向,扎实推进医德教育

在我国,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为对患者及社会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使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医院文化建设要重视并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修养,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从医护人员的工作实际,以医护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为基础,在全体医护人员中深入开展职业道德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广大医护工作者树立起牢固服务意识,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其次,要积极开展有关医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做到依法执业、热情服务,切实解决患者面临的“就医难”等问题。最后,要把落实群众路线教育,提高医德水平作为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在医院努力营造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氛围。

四、结语

在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医院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当前医护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化解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矛盾,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第5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物流园区;存在问题;解决思路

固原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地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中心,是自治区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基于此,固原被国家交通运输部确定为179个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固原市委、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西兰银综合物流园区项目,为固原跨越式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就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思路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园区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8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了《宁夏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12)》(宁政发[2009]81号),明确提出了建设固原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与东中部物流区域有效衔接的工作目标。2010年,按照市委、政府部署,固原市委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编制了《固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20)》,该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了“一核、两环、三区、多基地”物流发展格局和“4+4+6”物流节点主框架,并提出了五项重点工作和七条保障措施,为我市当前及今后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2011年,根据《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宁政发[2011]91号)和《固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固原市正式启动实施西兰银综合物流园区项目。

园区主要依托309国道,101省道和福银高速公路形成在西兰银运输网络的中间节点,主要以建材物流为先导,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日用百货物流为基础,以汽车物流、高端装备制造业(汽配、通用航空装备制造)物流、医药配送物流以及伊斯兰民族特色产品物流为主体,辅之口岸保税物流的大型综合型物流园区,是服务固原、辐射宁南地区、西兰银三角区域的现代化、信息化、产业化的大型物流服务园区,占地3000亩,总投资33.25亿元。园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由政府负责“七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然后采取分片、分块、分区域的思路进行招商,由入驻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作经营。园区分两期建设,一期(2012-2013年)在完成“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同时,重点建设物流建材城、综合物流区、汽车物流城和公路物流港四大功能区的主体工程,争取2013年投入运营。二期(2014-2015年)在不断完善园区信息平台的同时探索建立公路物流结算中心,提升物流园区档次。园区基础配套设施所需资金2.65亿元由自治区财政支持,其余建设资金由入驻企业采取多渠道筹集解决。

通过项目的建设,将建立起固原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平台与运作基地,建立起固原市域内现代物流运作、组织和信息管理的系统框架,对于提升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增强产业吸纳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固原作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深远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底子薄,建设任务重。固原是国家级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处于欠发达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四次固原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固原历史性发展创造了前提,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但是从横向比较,差距仍然较大。园区运行所需要的一切配套基础设施均需从零开始建设,所需投资规模较大,市级财政乏力。

(二)人文环境较传统,现代商业气氛不浓。长期以来,固原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二、三产业不发达,招商安商富商意识较弱、氛围不够浓厚,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整体环境发育不够成熟,对园区建设与发展形成很大的制约。

(三)经济信息不发达,管理人才严重匮乏。长时期的封闭状态,导致固原地区较之于发达地区信息闭塞,政府服务水平欠佳,园区企业所需的各项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加之熟悉现代物流业的管理人才奇缺,给园区建设和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解决思路

1、积极申请资金支持,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由固原市政府负责筹资建设,囿于市级财政紧张,所需资金应全部申请自治区安排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应一次性完成,避免重复浪费。同时,要将固原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和城乡公交一体化项目同时报国家财政部审定支持。包括:道路、绿化、水、电、暖、通讯、监控、消防、废物处理等。

2、启动实施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项目是园区重要组成部分和提升档次的重要环节,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本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节省投资和加快建设进度,有利于发挥区域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势,加强物流各环节的联系,打破物流管理条块分割所产生的屏障,为区域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固原物流园区信息平台项目应定位为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外贸易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和承接东、西部地区商贸运营中心,在公路物流港功能区内选址建设。

3、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一要积极协调工商、税务、银行、保险、担保、邮政、电讯、交通、城管、公安、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和商业中介机构入驻园区,为园区企业足不出园提供一站式服务。二要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优良的软硬件环境,逐渐将市区内相关产业吸纳入园经营,实现规模和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何明珂.中国物流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市场与电脑,2009,(11)

[2]唐友三.2003年中国物流信息化回顾[J].电子商务世界,2004,(Z1)

第6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体制机制建设 人才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教育部继续建设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黑龙江职业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将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列为重点建设内容,积极探索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和责任共担校企合作机制,搭建以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信息平台,构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构架,是实现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的关键,是提高我院软实力的有力保障。

1 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1.1 人才模式得到创新。根据建设行业特点,我院构建了各具专业特色的“2+0.5+0.5”培养模式,开展了订单培养、分段式教学、全真模拟实训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如学院先后与哈尔滨九州电气股份、沈阳辉山乳业集团、哈尔滨汽车工业集团公司、大北农集团等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开办了“辉山班”、“大北农班”,实行订单培养,根据工期定学期,探索了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1.2 专业改革与建设突出。在黑龙江职业学院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按照“面向市场设专业,依托行业建专业,校企合作强专业”的专业建设思路,学院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调研工作,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专业。学院现开设专科专业及专业方向8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专业9个,省级重点专业9个。

1.3 课程建设与改革初见成效。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在充分听取和吸收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在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院确定了必备的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基本素质,从而确定了学习领域课程。同时,我们加强了课程开发与建设力度,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

1.4 实训基地建设多样化。为加强教师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整合校内资源,组建了多模式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学习性实训基地,目前,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

1.5 教师素质得到提高。利用校企合作平台,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素材,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初步建立起了一支职称、学历、双师、专兼结构合理,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职业教育研究能力等全面发展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我院现在有专任教师有642人,其中副教授以上356人,外聘企业行业兼职教师194人,“双师型”教师人数462人。

1.6 科研能力增强。近年来,黑龙江职业学院成功申请中国职教学会课题近20项;省教育厅课题100余项,省职教学会、省高教学会课题150余项,教师申请各类专利近50项,我院与行业企业人员共同制定了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行业的地方标准,从宏观、中观到微观领域,我院的科研能力得到增强,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对国家骨干院的内涵建设作了理性思考与探索,保证了学院的发展与改革取得较好的成效。

2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企业积极性不高势必影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与实施。但是由于各地区情况不同,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原因也会有多个方面。学院培养模式与企业生产还存在距离,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的基本目的、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等因素,是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二是国家相关政策体系建设问题,近年来国家对于校企合作采取了大力倡导、积极扶持的政策,并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可操作性不强。目前,从政策管理角度看,重点应放在管理机制的进一步梳理、完善,以及对相关政策要求的监督、落实方面。

3 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思考

3.1 关于校企合作发展的思考。校企合作已经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逐渐成为一种主要模式,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有基本模式、延伸模式和拓展模式三种运行模式,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实践,并使三种模式不断完善,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①完善管理体系。应形成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校企合作管理体系,以强化对企业和学校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管力度,同时,通过监管和指导,应使学校能在校企合作中更多地以企业需要为出发点,考虑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满足更加贴近企业生产需要的要求。②形成工作机制。要过完善管理体系,形成政府、企业、学校各负其责、相互联通的工作机制。在这种工作机制中,各方的职责及相互关系如下: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政策,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对校企合作工作予以监督和指导,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行。企业:企业应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应尽的社会责任,把与之相关的工作列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从职工培训经费中列支校企合作的相关费用。同时,企业应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对外联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与政府、学校和社会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学校:一是要将校企合作作为主要的办学模式,在设置专业、开发课程、配备师资、确定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相适应;二是也要建立与政府、企业和社会伙伴密切联系、沟通的对外联络制度,保证各方面信息的畅通;三是要主动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相互融合的合作格局。

第7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论文摘 要:大学的扩招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由于学生猛增,给高校的体育工作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公共体育课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应提高体育法规意识;扩建与维修体育场地设施;把引进与提高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认真组织体育教学,周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寓教于乐;以校园体育文化为载体,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一、高校扩招后公共体育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学校扩招幅度大,时间紧,给高校的教学管理普遍带来了较大压力,出现不少新矛盾。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也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的体育工作主要由公共体育课教学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两部分组成。高校扩招后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是: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体育老师的数量和质量不能与实际需要相适应,其中教师高级职称人数偏少、学历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性别结构与学生性别结构不成比例。

目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总是一部分学生,缺乏整体性;参加体育活动的学生积极性较高,但缺少对他们的正确引导,只注重了对名次的争夺而忽视了体育道德修养的培养。随着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多,体育的经费来源、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保障,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满足不了时代的发展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为此,笔者通过分析高等学校扩招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的暂时困难,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设。

二、高校扩招后加强公共体育教学的对策

1提高体育法规意识,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检查机制,扩建和维修体育场馆设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领导应该高度重视高校体育硬件建设,尽快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对体育场馆设施缺乏,严重影响教学正常进行的高校,要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和方案。对旧有场馆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充分利用,走扩建与维修相结合之路。

2把引进与提高相结合,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引进高学历体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尽快改变教师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的状况。要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支持教师考研究生。要继续完善教师的职称和学历结构,提高层次。教师的年龄结构要趋向合理,逐步实现年轻化。近几年师范院校女生入学人数超过男生,为了更有利于女生课的教学,应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女教师。

3认真组织和周密设计体育教学方案。要重新全面修订体育教学计划,稳定大学公共体育课教学秩序。根据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和本校实际,选择适宜的教材内容,周密制定体育教学计划。精简教学内容,实行主辅教材制,将一般每次课两个教材变为一个主教材,主教材采用男生班和女生班各个学期轮换制,以免场地器材周转不开。另外教材可以由教师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

在教学安排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排课方式以解决学生多场地少的矛盾,根据五天工作制和各校具体情况可采用满排法(10个半天,9个半天,8个半天)。也可以采用全天排课方式,早操时间和下午课外活动7、8节都安排上课。还可以增加教学班人数,合班上理论大课,将一般体育教学班的30人左右,扩大到每班40人左右。如果场地、器材能满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也可适当多一些。当然,体育实践课并非学生越多越好,太多则影响教学质量,而合班上体育理论课是行之有效的。在有大教室和音响的条件下,请理论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学生人数可以在200人至400人之间。

还可以安排教学区域和课中器材交换,以避免各教学班场地分布不均匀、器材闲置等现象,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和器材的效能。还可利用校园环境组织教学,如利用校园中的草地、道路、小坡、台阶等自然地形进行教学。在这些地方上课应注意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避免干扰文化课。

选修课要选择占地小、学生喜爱的项目,如武术、健美操、形体课、体育舞蹈等项目,俱乐部形式的体育课主要靠学生自己锻炼,教师起指导和咨询作用。俱乐部班级人数多,活动时间灵活,这也不失为减轻压力和分流的好办法。

三、加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

1以培养人为中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洗礼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某些陈旧、消极、腐败思想的冲击,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不忘教书育人。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人们逐渐富有,体育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最易被现代大学生接受,教师应以体育文化建设为载体,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鼓励他们参与体育活动,使他们在娱乐中得到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重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教会他们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使之终身受益。应尽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规模,造就浓厚的体育氛围。只有抓住热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才能让大学生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如举办不同形式、不同运动项目的擂台赛、对抗赛、邀请赛、师生同队、男女同队夺标赛等等。在举办活动时要抓热点、搞宣传、造声势,把越来越多的学生吸引过来,使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要加强对学生裁判的培养,这有助于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

第8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辽宁大学校医院外科室,辽宁沈阳 110000

[摘要] 本文针对高校医院的特点和服务对象,探讨了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可行性。由于高校医院功能定位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是相同的,并且高校医院有其固定的人群优势。又具有长期在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基本医疗等方面的经验和较为完善的体系。因此,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或参照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是高校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符合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

关键词 ] 高校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思考和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c)-0054-0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城市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总体目标和要求: 着重规划指导区域卫生服务的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及优化卫生资源配备,建立“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所以,在新形势下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是校医院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1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目前辽宁大学校医院主要承担着学校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工作,它和校园师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公费医疗改革后,校医院的管理和经营仍然延续着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办院模式,加之观念滞后,缺乏主动研判政策。使目前我校医院的工作不仅很被动,又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发展后劲明显不足。导致校医院定位不清晰,服务不到位。因此,校医院如何结合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出一条新的 发展之路,是当前校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2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①辽宁大学校园在地域上本身就是一个大社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多数实行公寓式居住,人口流动性小。加之学校的基层组织机构十分健全,便于组织和管理,更有利于医护人员进行预防和医疗保健宣传。师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容易接受预防,保健知识和自我实施保健。辽宁大学在校学生近3万人,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近5千人,另加家属,后勤服务的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工等近1千人。在校园内长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类人员3万6千余人。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优质高效和费用合理的医疗保健服务,满足他们的基本卫生保健要求。再通过充分利用校医院现有的地理位置优势(患者就医距离在10 min以内)和比较固定的人群数量,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成立以高校命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家属,在校区工作的各类临时务工人员以及周围的居民。校医院的主要职能仍保持不变。充分利用校医院的地理优势,医疗资源优势和政府的优惠政策,通过实行“六位一体”的服务模式,主动融入城市的社区医疗服务。同时也避免了当地政府在建设社区服务工作中,重复建设,浪费资金的现象。

优势:②转型社区服务后,现有的卫生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在客观上提高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有助于及时了解和掌握影响学校师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助于对慢性病,多发病,季节病,传染病的患者进行全面管理,动态监测,有针对性的指导及综合干预的社区防治机制。并通过现有的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全方位开展健康宣传和促进。

优势:③现已具备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体系和人员。有完善的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完善的组织网络,应对措施等。而且在长期基层卫生工作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能够运用预警机制对学校传染病爆发疫情,急性食物中毒等涉及面广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进行及时,迅速的处理,控制事故的蔓延扩展。已建立起一套职工体检工作的预约,检查,咨询及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的电子档案系统。

存在的不足:①缺乏政策保障和监管,业务上没有归口管理:由于校医院不同于公立医院,卫生部门在监管上缺乏话语权。校医院只要不违规,卫生局无权干涉。因不隶属卫生行政部门,校医院的业务也缺乏应有的组织和指导,导致校医院在设立和管理上无章可循,医务人员的专业学习与进修主要在于个人的自觉性。

存在的不足:②体制不活,用人机制僵化:目前,校医院仍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管理者不思进取,缺乏竞争意识。职工贪图安逸,毫无创新精神。很多工作人员不是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使医院人才匮乏,效率低下,资源紧缺和浪费并存。使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医疗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导致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

存在的不足:③闭关自守,思维僵化:由于校医院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缺乏竞争意识。被动接受工作任务,而非主动研判政策,不敢大胆的面向社会,走医疗联合的道路。与社会医疗机构在信息,技术,培训,双向转诊等方面缺乏相互渗透和制度性帮扶。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导致很多工作虎头蛇尾,效率低下。

存在的不足:④布局不合理,管理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科室不齐全,重点不突出,人员配置不合理,学生医保药品种类少,无全科医师,全院电子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缺乏培训和考核制度,健康教育宣传途径少。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统计工作不细化,资产管理不规范,没有成本核算,没有定期核查制度。导致少收,漏收现象严重,药品及卫材过期浪费现象严重。

存在的不足:⑤卫技队伍严重不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观念滞后,管理落后,人浮于事,主动服务意识较差。三低现象明显(医疗技术,医疗环境,医疗服务质量)。加之职称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整体人员学历偏低,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在服务中技术含量降低,服务质量差。很多师生到校医院就诊主要图“就近”,更多的是直接拿药,医生甚至连问诊的环节都省略了。

校医院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几点建议。

2.1转变观念,改变工作方式

①首先,基层医务人员要从单一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变“看病”为提供“健康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能力以妳补技术水平和设备的不足。

②由“坐医”向“行医”转变,积极组织医务人员走出医院,对高校社区人群提供上门医疗咨询服务。送医送药到教学楼,体育场馆,办公室,学生宿舍,教工家中。使医疗保健服务网延伸到所服务的终端。

③重“防”轻“治”,有些看似生理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极易导致问题,甚至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来自专业医务人员的心理咨询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

2.2明确功能定位,做好基础性工作

校医院在功能定位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相似之处,即:围徺提供集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六位一体”的综合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做好社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防控工作,尤其是传染病的防控,食品卫生监督等。

②为学校社区提供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急诊救治,疑难和危重病人的转诊等医疗应急处置。

③健全临床科室,如: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中医康复科,皮肤科,口腔科,眼科及健康服务中心等。并配备专业人员出诊,做到小病能治疗,大病会鉴别。

④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季节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宣传力度。

2.3改变管理模式,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校医院人员管理模式是经验式管理,医院管理者又普遍存在懂业务但不懂管理的现象。该管理模式是阻碍医院走向社会的绊脚石,也是制约医院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所以采取先进的管理模式取代经验式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具体办法如下。

①构建分层分类的岗位管理体系,其特点是变“管人”为“管岗”。今后医院管理的好坏不再只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文化水平及经验多少等,将转变为以岗位质量与安全为核心,以服务对象满意程度为标准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将各科室岗位根据其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成果,风险系数,业绩贡献多方因素分层分类进行管理,并为每个岗位制定保障其最终质量的标准。如能达到标准,就可以胜任其岗位。形成对岗位提出要求而不是对人提出要求的管理模式。

②制定了岗位分级分层标准后,弱化甚至抛弃了职称职务因素。可根据各岗位工作任务的多少,所承担风险系数的高低,责任大小,从事本岗位所需资格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来认真评估其工作价值。并与其绩效收入挂钩。

③临床科室标准制定要细化,行政部门标准制定要量化或设立项目化工作激励制度。形成无论是谁,只要上岗就要按照岗位目标达到服务质量。

通过以上管理模式的改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完全规避了“等,靠,混”等不良现象。营造“只要谁行,谁就上岗,谁就高回报”的公平的,良性的竞争氛围。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达到当今医院管理追求的“同质化服务”终极目标。

2.4积极推进区域高校医院和医疗机构间的合作

高校医院的发展要与所处区域规模较大的医疗机构协调发展,与周围三级医院建立绿色通道。并建立制度性的帮扶,质量控制,相互转诊,人才培训等工作。相互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校医院是学校后勤服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校园师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离不开校医院的护佑。为此,校医院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和方法走向社会。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医务人员医学模式观念的转变,使医疗服务的内容,方式进一步扩大,拓宽就医人群。既有利于满足高校师生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要求,又有利于服务社会和促进医院事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既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又激活了医院闲置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也解决了校医院在工作定位上长期存在的错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最终达到医院,校园师生和社区居民双赢的结果。为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推进和谐辽大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

参考文献]

[1] 王佐卿,王树光.对高校开展社区服务的思考[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403,2406.

[2] 张玲.高校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型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8-20.

[3] 杨丽英,赵志刚.高校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之探讨[J].中国药房,2009(8):636-638.

[4] 李建丽浅谈高校医院规范管理对构建和谐校园的作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9(3):70-72.

[5] 丁继侠,程建会.新时期高校医院职能定位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128-130.

第9篇:四合院建设设计范文

关键词:医院建设 经济管理 成本控制

目前,建设现代化医院成为了多数医院的目标,但建设现代化医院,不仅需要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也需要先进医疗技术的支持。现今我国医疗市场的竞争如此激烈,医院若缺少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针对性策略,那么医院将会被医疗市场淘汰。医院体制在改革期间,需要借鉴其他医院改革成功的方法,将医院现有的体制进行改善,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提升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医院才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一、医院建设中的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现状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开始呈上升趋势,医院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此医院要想在同行业中拔得头筹,就需要实施各种手段。同时,伴随着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患者们对医院的选择也变得多样化,医院也受到了许多来自医保制度的约束。医院的人力资源也是导致医院经济效益下降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医院在人才的选拔上是相当严苛的,但往往由于选拔制度要求过于严苛,导致许多优秀的人才无法进入医院工作,而通过选拔进入医院的人才,大部分冲劲不足,无法为医院带来经济上的利益。政府部门和物价部门正式开始介入医院医疗价格的管理之后,医院医疗服务的价格便受到了控制,医院成本支出依旧没有改变,但相比以前的费用,现今的费用接近翻了一倍。同时面临着这些问题的医院,如果再不对医院的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进行改善,那么医院就无法向现代化迈进。

医院后勤工作最主要的就是经济管理和成本管理。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关系着医院的发展和生存,要想做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更新经济管理的模式,提升经济管理的概念,并且明确医院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任务,制定相关政策进行经济管理。成本管理主要是进行成本控制的管理,成本支出是整个医院经济支出最大的部分,因此降低成本是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减少成本支出,加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等。

二、目前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不高

目前,医院管理层普遍存在不重视经济管理的问题,原因在于虽然多数医院的管理层都是有经验的医学专家,但基本上都未曾接受过医院经济管理的知识培训,缺少直接管理医院的方法和经验,更缺乏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我国大多数医院经济管理层,都是由医疗科室转业人员或其他外聘人员组成,一来缺乏管理经验,二来没有经济管理基础理论,接受能力较差,因此往往会造成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不到位,无法正确执行政策等问题。

2、医院人力资源分配问题

近年来,医院的人力资源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由于医院选拔人才的特定规章制度,要求选拔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阶段,才有机会进入到医院工作,多数优秀的人才因为种种客观因素无法通过选拔,医院也因此失去了许多资源。一直以来,医院的人事分配制度都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以致于医院闲散人员较多,人力资源成本支出过高。医院应该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适当的裁减,并且严格按照人力资源制度进行经济管理。

3、医院后勤工作没有得到改善

医院后勤工作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改善,这是由于后勤工作较为简单,支出和收益都不明显,以致于没有相关的政策约束后勤工作。后勤工作的漏洞和问题都没有受到重视,导致后勤工作的各种关系不明确,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经济管理,后勤工作开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抵触,无法继续进行工作。

(二)医院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医院财务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不高

大多数医院普遍对成本控制的意识都不高,医院管理层没有正确意识到成本控制能够提升医院的经济和发展,同时,医院缺乏成本控制机构,成本控制机构的建立,能够严格控制医院的支出,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2、医院的收入及支出没有详细的记录

医院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只将患者信息与就诊费用进行填写,而其他详细的资料并没有进行填写,常常会使医院的支出与收入差距较大。例如:财务人员在进行登记时,没有将患者使用的医疗设备详细登记,就会导致医疗设备的使用人数不明确,为医院带来不可预计的问题。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也没有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更新,没有对各项费用的审查和适度缩减,因此成本开销依然较大。

3、成本核算

成本的核算是为了能够让医院适应医疗市场的发展趋势,是能够控制成本的有效手段。成本核算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需要对人力资源成本核算、医疗设备成本核算、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药物成本核算等进行综合支出核算,并且每一项成本的核算方式都大不相同,因此,成本核算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三、如何解决医院建设进程中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的问题

(一)医院经济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1、提升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

需要加强对医院管理层的管理理论知识、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训,使医院管理层掌握管理医院的方法;由医疗科室转业人员或其他外聘人员组成的医院经济管理层,也需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管理知识培训,才能提升医院对经济管理的重视度。

2、明确人力资源的分配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分配制度,能够使医院的人员有固定的岗位工作,减少闲散人员的成本支出。针对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质量,进行适当裁减,并且给予优秀的人才适当的工作机会,杜绝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的出现。

3、改善医院后勤工作

改善医院的后勤工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来解决后勤工作中的漏洞和问题,将后勤工作的各种关系和责任进行明确,才能使后勤工作不影响医院的经济管理。有了相关制度来约束后勤工作,后勤工作的支出才能保持平稳状态,为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带来帮助。

(二)医院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成本控制的意识

加强医院管理层的成本控制意识是能够减少成本支出、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建立成本控制机构,能够对医院的成本进行准确的预算,从管理层的成本支出、医疗设备的成本支出、医疗药物的成本支出、医院重大项目的成本支出等其他项目进行控制。医院的成本支出越低,收入越高,只有在不同项目上进行成本控制,医院才能看到成本控制带来的经济效益。

2、制定管理制度

将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改善,按照医疗市场的需求及时更新管理模式,将管理制度及时应用到财务人员的管理当中,要求财务人员在填写资料时不能遗漏任何信息,并及时对资料进行补录和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不仅能够达到医院成本控制的目的,也能对财务人员进行约束,使财务人员在工作时,能够认真仔细、有责任心。

3、改善成本核算的模式

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阶段,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对每一项成本进行仔细的核算,这种核算模式复杂且繁重。因此,改善成本核算模式成为了医院的首要任务。成本核算通常是由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核算,但医院的人员分配有限,因此,可以将各项成本核算工作交由各项负责人进行核算,核算结果交于财务管理人员,再进行统一的审查和分析,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了,成本核算的准确度也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果也会显现出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想要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就要对医院体制进行不断地改革更新,才能有效地提升医院的经济效益。强化经济管理,能够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医院发展,而进行成本控制,能够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缩减支出成本,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完善医院的各项政策和体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使医院的运营成本得到降低,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上升,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也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沈小庆.医院建设项目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4

[2]舒丽芯,陈盛新.医院药剂科的经济管理和成本控制[J].药学实践杂志,2013,02:156-160

[3]王昕,孙树,李毅. 医院的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85-188

[4]刘超,刘文华.小医院建设要加强经济管理与成本控制[J].医院管理杂志,2013,05:398-399

[5]杨茉.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测算及成本控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