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忆江南白居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忆江南白居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2、《忆江南·江南忆》[唐] 白居易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3、《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暮江吟》[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长相思·汴水流》[唐]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第2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一、吟诵烘托意境,唤醒音乐美感

【片段一】

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们知道这是谁的诗作吗?

生:知道,是白居易。

师:对,白居易的家住在北方,但他觉得他心中最美的地方还属江南,让我们在诗情画意的视频中欣赏诗句,感受江南的美景,一起来体味诗人的情怀。(音视同步,播放有《忆江南》歌曲伴奏的江南美景视频)

师:怎么样,这样的江南美吗?

生:美!(异口同声)

师:其实我们对这首《忆江南》并不陌生。它曾出现在我们语文课本中,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忆江南》这首词,只有读好了,我们才能唱得更好!(在古筝伴奏中,带领学生齐读《忆江南》)

师: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一个“好”字,简单有力,道尽了白居易对江南的好感觉、好印象。我们要读出韵味!

生:江南好!(强调“好”字)

师:谙是熟悉的意思。风景旧曾谙,这些风景都是白居易非常熟悉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其中的“红胜火”,和“绿如蓝”把江南的春景刻画的多么的鲜艳夺目呀,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连续找三名学生读,学生读的一个比一个有感情)

师:能不忆江南?短短一句,就表达了身处异地的诗人,对江南景色的无限眷恋和赞美,让我们完整地吟诵这诗情画意的《忆江南》,要读出诗词的悠远深长。

(学生沉浸在诗词的意境中,摇头晃脑地体会着诗词的韵味)

该片段为导入部分,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诗情画意的课堂。借用多数学生所了解的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简短的铺垫,拉近了学生和古诗词的距离。运用音视同步,播放《忆江南》歌曲伴奏,让浸润着语文气息的课堂一下子注入了音乐的活力,唤醒学生的眼睛和耳朵,边聆听边欣赏。该片段没有长篇大论的总结和过渡,也没有刻意的讲解和煽情,有的是一遍遍、一句句的读,并且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从每个字、每个词传达出来的语音、语调、语义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感觉。好的音乐课堂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同时,也将厚重的文化味儿渗透其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这对学生此后歌曲的学习和意境的理解都有巨大的帮助。

二、韵味无痕迁移,突显音乐要素

【片段二】

师:读的真好,让我用美妙的旋律来奖励大家吧!(歌曲范唱)

师:这首《江南好》的旋律从高音开始,一下子把这个“好”表现出来,让没去过江南的人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请你们来尝试一下吧。

生:跟琴演唱。

师:风景旧曾谙的“谙”字上是不是有什么小记号?

生:圆滑线。

师:对了!一个字上有很多音连起来演唱,我们称它为――

生:一字多音。(齐答)

师:这样连起来唱就更多添了一份委婉和连绵,让我们连起来唱一唱。

生:(有针对性地演唱圆滑线的部分)

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非常美,节奏很规整,大家在唱的时候可以根据力度记号,尽情释放对江南的赞美。

生:(用f的力度,演唱这两句)

师:能不忆江南?这句有附点和圆滑线,这时白居易深深地沉浸在对江南的美好回忆中,你们仔细听听这个“忆”字发生了什么变化?(师示范两句“忆江南”的区别)

生:第一句唱的短促一些,欲说还休的感觉。第二句比较连贯,让人觉得回味悠长。

片段二的教学更好地诠释了语文和音乐的无缝对接,音乐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宽度升华了情感,语文增加了音乐文化的厚度。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了《忆江南》的音乐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获得强烈的音乐认知和情感体验。更为巧妙的是,教师进行了无痕迁移,将上一环节的有感情吟诵和个别词语的着重处理,运用到这一环节的演唱技巧上,显得妥帖、自然。既加深巩固了学生之前吟诵诗词时的技巧和情感,又使学生在演唱中进一步领悟了歌曲处理的细节和特点。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的《本能的缪斯》提及孩子就是天生的缪斯,他们对音乐有敏锐的直觉,教师这样教学使学生一下子就感受到诗词和音乐中的美感,学生学得投入,学得轻松,学得得法。

三、引发思考,提升音乐修养

【片段三】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个版本的《忆江南》,这三个作品都是由不同的作曲家创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感觉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听过后回答)

师:对了,这三首作品虽然歌词一样,但曲调各异,情绪怎么样?

生:也有所不同。

师:是的,但是作曲家都将很多江南的元素融入其中,比如加入了一些江南民歌和戏曲,让我们听来都是那么的细腻婉转、连绵优美,具有江南的美感。

师:听了这些作品,你觉得哪一首更能把诗词《忆江南》里回味悠长的眷恋之情表现出来?

生:我们最先学的第一首《忆江南》。

师:江南的景美,词美,歌更美。其实《忆江南》一共有三首,课后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去了解剩下的两首。美好的音乐和诗词都是相通的,都值得你去悉心领悟和发现,也许诗人和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境就会被你慢慢参透,你就会成为下一个诗人、下一个作曲家,老师期待你们的成功!

第3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咏柳 “胜日寻芳泗水滨”,出自古诗 。作者是

一、判断正误

1、《咏柳》一诗中“碧玉”指年轻漂亮的女子,比喻柳树。 学家

( ) 诗中的“胜日”指 ;“光景”指 2、《春日》是宋朝诗人朱熹写的。 ( )

3、《春日》一诗中“万紫千红”一词只说了“紫”和“红”这两

种春日里的色彩。 ( )

二、默写《咏柳》

咏柳

1、诗中有两个字意思相同,他们分别是

2、《咏柳》中“咏”的意思是了 想象丰富赞美了

这首诗赞美了的春天景色。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咏柳阅读答案。

四、阅读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ān)。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旧:以前。 谙:熟悉。 胜:超过。

1、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他是代诗人。

第4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说忆江南,似乎是不靠谱的,因为在我这出生的十几年里,我还未在江南彳亍过!就是萍水相逢过也没有!因为我们这,我的故乡没有水的影子!

对江南最早的回忆是在白居易的诗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是幸运的,抑或是幸福的,因为他到过江南,可以在剩却的华年离去慢慢的回忆,去思议江南!我嫉妒了……

但美好的一切总会被现实左右着,我现在只能在梦里梦到她,江南的水乡,多愁善感的水乡。那里到处充斥着都是灵动,“上善若水”就是这般吧?那里的一切一切都是柔情的,女人是水做的,说的是江南的女子吗?此时江南的男子,眼里也是多情的了。我想江南把一切都同化了。

夜来得了无声息,我静静的立在窗台,打开窗子。北方已经有了丝丝的秋风,风儿吹来一片枯叶,伸手够到,拿在掌心里,用手抚摸着脉络,一丝一丝的撷去丝丝的泥土,江南此刻似乎还是“春意盎然”吧!不知怎么的又切换到了江南去!思着思着就多了睡意。躺在床上,不知何时传来了????的声音,是秋雨吗?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就传来了新鲜泥土的气息,狠命的吸了一口!心扉都舒畅了些许!这是梦的前奏吗?

时空的转换,出现在了梦里……

几声鸟鸣,没有:“呕哑嘲哳难为听”的无奈,而是那么的婉转,因为这儿是江南。睁开沉沉的睡眼,环顾四周,一切的一切都似曾梦境,难么如幻如梦,没有多余的修饰。屏风?屏风上画着水墨江南,那么的素淡,似乎江南的韵味就是这般吧,屏风上低吟着:

齐眉举,彩侍紫霞记。天上九朝岛冉冉,尊前一笑玉差差。人唱自家词。篱下菊,醉把一枝枝。花水乞君三十斛,秋风记我一联诗。留着晚香时。

好一个江南……

起身,踱到窗前,手扶着木质的窗台,还有传来阵阵的檀香,混着檀香的气息,还传来雨的馨香。我在这画框前迷醉于江南的古镇,一切的一切都飘渺在晨光熹微之中。阳不知道哪里去了,这似乎是他知趣地躲了吧?目光远眺,但目光走不远,因为山色都沉寂在飘渺中。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一切都生得自然,没有多余的修饰。淡妆才是它的味道吧!屋顶的黑瓦,在飘渺中连成片,逶迤的拖向远方。小桥边有着些许的柳枝,风儿吹着摇摇曳曳,柳枝不时的弗向水中,触起一段涟漪,向远处飘荡开去。鸟儿喳喳的叫着,俊秀,在柳枝边飞过,嘴携一片桃花瓣,斜斜的飞走了,这小东西也充满了诗意。

走向古街,在古镇里慢慢踱着,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江南,挺满足!江南的春雨,适时的下着,江南是多雨的。走在幽静的古街道,路上被江南的雨洗的褪去了昔日的喧嚣,沿路的古墙边,伸出一枝桃花,花上撒着雨珠,晶晶莹莹的,但夜色里没有了闪耀只是多了可爱!风儿吹来,一瓣粉色桃花瓣飘落,伸手接住,放在鼻子上轻轻嗅着,顿时心脾都被染上了江南味,是什么味道呢?我也无从说起!雨不停的下着,但不会惹人恼,细细密密地斜织着,由天际斜挂下来,伸手去触,滑滑的,惹人喜!

“乘一叶扁舟入景随风望江畔渔火,转竹林深处残碑小筑僧侣始复诵,苇岸红亭中抖抖绿蓑邀南山对酌,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被这江南的歌曲唤醒,我又回到了现实里,但以后我也可以忆江南了,因为我梦到过他,说她在哪里她在梦里……

梦江南

渔火夜,钟声远山啭。韵雨斜织伴落红,新燕携泥柳枝头。桃花瓣瓣情。

第6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黑龙江伊春 陈平

陈平同志:

你好!编辑部把你的信转给了我。因为没有读过你写的诗词,所以无法谈我的看法。但有的同志所说写诗词有特别的规矩,这是不错的。所谓规矩,就是指诗词的格律。

首先应该说明,无论是诗还是词,都属于诗歌,是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我们祖国是世界著名的诗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了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后,在《诗经》的旧有格式上发展形成了屈原等人所作的楚辞和汉魏六朝的乐府。从汉代起,还出现了五言诗和七言诗。到南北朝,开始有了律诗的雏形。这种律诗到唐朝发展得更加完美,成为唐诗中的重要形式。诗的种类是很多的。但从格律上,大致可以分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和古风)和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古体诗写法较自由,近体诗则受格律的限制。近体诗以律诗(包括绝句)为代表,现在我们所说的旧体诗,大多是指近体诗。而词呢?作为诗的一种别体,它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称长短句。起初词是配音乐来歌唱的,这样每个词调都有严格的声律和种种形式上的特点,所谓“调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后来大部分词虽不再配乐歌唱,但原来的调名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仍被沿用,这就是词牌。

那么,近体诗和词都有哪些格律呢?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举出一首律诗和一首词为例:

无题

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 *平*仄仄平平

挈妇将雏鬓有丝。 仄仄平平仄仄平

梦里依稀慈母泪, 仄仄平平平仄仄

城头变幻大王旗。 平平仄仄仄平平

忍看朋辈成新鬼, *平*仄平平仄

怒向刀丛觅小诗。 仄仄平平仄仄平

吟罢低眉无写处, *仄平平平仄仄

月光如水照缁衣。 *平*仄仄平平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平*仄

风景旧曾谙。 *仄仄平平

日出江花红胜火, *仄*平平仄仄

春来江水绿如兰, *平仄*仄平平

能不忆江南。 *仄仄平平

①、字数和句数。诗、词都有固定的字、句数。鲁迅的《无题》是七律,每句7个字,共8句。如果是五律,每句是5个字。绝句每首是4句。每首词按照词牌,也规定句数和每句的字数。白居易的《忆江南》词,共27字,单调(不分上下阙),共5句。

②、押韵。诗、词都必须押韵。《无题》的韵脚是“时、丝、旗、诗、衣”,全诗押i韵。《忆江南》的韵脚是“谙、兰、南”,押an韵。句式中的注处,即是须押韵的韵脚。

③、平仄。这是诗词格律中最重要的一点。平仄是根据传统的四声分的。传统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平仄中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诗词中平仄交替或对立,构成诗词的节奏和旋律,使诗词具有音乐美。平仄格式在诗词中有明确规定。举例的句式中平或仄加圈者(*、*),是指可平可仄。

④、对仗。所谓对仗,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诗词的对仗也各有规定。比如,律诗中间4句要用对仗。《无题》中三四两句、五六两句即是对仗句。《忆江南》中的三四两句也是对仗句。相比较之下,律诗的对仗要求比词更为严格。

上面说的是诗词格律的主要内容。这些主要内容在具体的诗词中会有各种变化形式。限于篇幅,不能细谈。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学习,建议你读一读王力著的《诗词格律十讲》《诗词格律》、贺巍著的《诗词格律浅说》、龙榆生编撰的《唐宋词格律》等书籍。

第7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元] 白朴《天净沙·春》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3、[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4、[唐]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6、[宋] 叶绍翁《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宋]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8、[宋] 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9、[唐] 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第8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江南,一个风景秀丽、文化独特的地区,有着小巧玲珑的园林,古朴的建筑,精致的工艺品,可提到江南,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必定是“水乡”。

江南多雨,一年之中,有一半日子都在被雨水滋润着。元代诗人虞集对此曾下过结论——“杏花、春雨、江南”。春来之时,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地敲打着地面,发出“啪嗒”、“啪嗒”的响声,如同最美妙的乐曲。雨丝斜斜的,织成了细密的雨帘,周围因雨而变得有些模糊的景物,不由让人联想到雨幕之中,一位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婉约女子徐徐走来,带着浓浓的水乡气息,绽开一个含蓄而又温和的笑容,如同墨汁在宣纸上晕染开一般,淡淡的笑中透出温婉的美。

江南多雨,江南的文化似乎也因江南湿润的气候而沾染了一丝温润的气息。古往今来,诗人对江南的描述大多如此。“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首《忆江南》,道出了江南之美,江花、江水红绿相映,光彩夺目,不需过多的联想,一幅春江图便浮现在脑海之中。这样的江南,怎能不让文人墨客向往呢?

江南人的生活,也有着水乡特有的风韵。江南女子穿着的蓝印花布长裙,轻软飘逸。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创造出千变万化的精致图案,散发出浓浓的乡野气息,配合着小桥流水,绿柳红桃,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画,风韵独特。

江南,正如诗中所说,“顾渚山边郡,溪将罨画通。远看城郭里,全在水云中。”江南之美,美在潺潺流水之中,美在细细雨幕之中。

第9篇:忆江南白居易范文

--《咏鹅》唐·骆宾王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北朝民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唐·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唐·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唐·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唐·孟郊

8、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双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古朗月行》唐·李白

9、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北宋·王安石

1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1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13、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