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数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控加工;合作学习;课程教学
数控加工作为中职院校一门综合性课程,其课程主体内容涉及到计算机科学、机械制图、材料科学等,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学生单纯的听从教师的讲解很难收获到有价值的东西,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数控加工课程中应用能够发挥较强的效果。在数控加工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策略,要从教学方法入手,灵活的调整合作学习的方向,在实训操作、设备操作的学习上,要最大程度的贯彻合作学习的优点,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掌握数控加工的技能。本文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优点以及在数控加工课程中的应用。
1合作学习在数控加工课程中的应用
1.1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在数控加工课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再结合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比如在一个机械加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机械加工的过程中分为几个主体模块,让学生们自由组成学习小组,为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零件的加工探究任务。教师在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完成任务之前,讲解零件加工的基础方法并规范加工操作,然后学生开始完成任务,每个小组之间的任务不一样,还能够形成一种竞争的效果,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任务,就必须去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集思广益,去探究一种最为合适的方法,大家各抒己见,经过初步的探讨后去进行实际的加工,加工过程中需要操纵机械的话,小组内又可以分配成员去操控或是监督操作机械的过程,通过合作来完成零件的加工。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表扬其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能够充分提高了自己的知识。1.2合作学习运用时机的把握。在数控加工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并不是全过程去采用,教师必须负责基础知识的传授,保证基本技能的正确性,在学习进一步的数控加工技巧的过程中,应该灵活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碰到难题时,学生会产生许多的想法,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信心但却难以得到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沟通想法,会渴望与他人交流思想,这个时候采用合作学习,有利于新的想法的产生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当学生对于一个问题发生分歧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也十分适合,学生对于问题分歧,能够成为他们去探究、去学习的一种动力,学习小组之间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正确,会尽力去思考,在这种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学生对于知识掌握更加深刻,同时思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1.3同伴辅导法。同伴辅导法,是合作学习中一个很灵活的方式,两个人为小组的合作学习,往往具有很高的效率。在操作机械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同伴辅导法,由于数控加工有些机械的操作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但是这个技巧的掌握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能够一下子掌握,但有些学生却很难去把握住,这个时候采用同伴辅导法,让已经掌握的同学去在一旁给予一定的指导,能够使得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2数控加工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意义
2.1培养合作精神。在现代化职业教育过程中,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能够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多是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综合素质,而合作精神的培养,是现代化人才的一个优秀品质。在数控加工教学过程中应用合作学习,同学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几个人分为一个小组,面对数控加工的理论问题和操作问题,学生们可以自由分工,分别进行分析,当碰到困难时,学生们又可以齐心协力去共同的解决。例如在零件图纸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到工艺卡、刀具卡,这时候进行小组分工,由小组长带领下,对于一个零件图纸进行分析,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给出各自的评估方案,然后统一开始对每个方案进行评价,当碰到零件图纸分析中较为复杂的部分,教师可以在这时候进行基础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得到更深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于知识的掌握,相较于传统课程还能够更加的轻松愉快,同时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碰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这就使得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提高。2.2提高交往能力。在当前社会发展下,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往往成功的人就具有较高的社会交往能力,在中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于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是培养社交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数控加工的课程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首先就要进行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就能够促进学生们主动去与他人交流,当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又可以通过解决数控加工的重难点问题进行进一步交流,彼此之间互相学习,长此以往,不但能够使得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得到提高,还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使得的学生的社交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2.3增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现代化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是一个品质,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极为有必要的。在数控加工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们在学习数控加工知识的过程中成为了探究知识的主体,教师只发挥解惑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教授学生比较基础的知识并告诉学生探究的大体方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去探究数控加工的知识,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到相关知识技能并加以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真正的在学习中找到喜悦感,这种发现的感觉,是学生对于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认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增强的创新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对于学习的内容没有过于标准的答案,学生们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去看看别人的想法与自己的区别,去完善自己的想法而且还能产生更多的想法,这就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结论
数控加工的教学内容虽然较为复杂,但是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得学生们在探究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使得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在现代化职业教育过程中,合作学习的优势是极大的,教师应该学会去更加灵活的应用。
作者:方志广 单位:河南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庞娟.浅谈合作学习在《数控加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4):103.
在当代西方工程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中,有三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1)工程教育方面的问题。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问题、工程学位鉴定的评价标准问题以及关于基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工程教育内容的问题等。
(2)理论和认知方面的问题。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工程本体论和工程知识论。其中,传统的观点对工程本体论的理解是,主要强调工程对于社会进步起到的作用,将工程理解为科学的应用,重点突出了工程的知识性特征。一些研究者强调工程的创造性本质,通过建构论来对工程进行解释。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将工程定义为“制造”,这是一种特殊的人类行为¬。对于工程知识论的研究,则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背景、不同的语境对工程知识进行探究,主要包括工程知识的增长与工程实践的相关性、工程知识与科学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工程知识的结构及在不同历史背景中的演化等问题。
(3)实践和伦理方面的问题。
该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程伦理和工程方法论。对于工程设计的研究,研究者们主要从具体的案例分析入手,关注工程设计本身的实践本质,主要包括对不同工程领域中不同设计方法进行讨论、对工程设计方法与科学方法及艺术设计方法之间的区别进行研究、对工程设计思维的特征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设计行为的维度出发对设计过程本质的不同进行理解等问题。西方工程伦理的研究主要包括工程师的职业责任及历史演变、工程伦理思想、扩大的伦理责任概念的讨论及伦理自治与工程实践的全球化趋势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主要立足于工程实践之中,对于工程师的主体行为特别关注。工程方法论的最重要、最典型、最突出的问题也是设计。
2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工程技术哲学的研究的主要问题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下面分别阐述。
(1)工程本体论。
在该方面的问题中,可以将工程理解为各种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有的研究者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去理解工程的本体,认为它是联系着的工程的物质和意识构成的有机体,是发展变化着的工程中的人、事等共同组成的复杂系统。
(2)工程实践与工程知识。
在该方面的问题中,国内研究者以理论联系实际作为研究的导向,突出“哲学家与工程师及其他工程实践者的对话”,同时重视研究工程案例,突出了工程技术哲学研究的本土化的特色。例如,程序设计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应用个体软件过程(PSP)方法进行程序设计语言的实践。个体软件过程(PSP,PersonalSoftwareProcess)是卡内基梅隆大学WattsS.Humphrey主持开发的一种可用于控制、管理和改进个人工作方式的自我持续改进过程,是一个包括软件开发表格、指南和规程的结构化框架。PSP与具体的技术(程序设计语言、工具或者设计方法)相对独立,其原则能够应用到几乎任何的软件工程任务之中。PSP能够说明个体软件过程的原则;帮助软件工程师作出准确的计划;确定软件工程师为改善产品质量要采取的步骤;建立度量个体软件过程改善的基准;确定过程的改变对软件工程师能力的影响。在软件专业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初期引入PSP方法有助于尽早培养学生的工程性思考方法。
(3)工程哲学视域下各类问题的研究。
在该方面的问题中,主要包括工程教育、未来工程师素质、学科、专业、社会工程等问题,将工程技术哲学放到一个开阔的视野进行研究,从不同时期、多个视角、多个维度等分别针对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工程技术哲学进行研究。
1.1逐步细化
软件工程中逐步求精的思想是指现实问题通过抽象(细化)处理,最后解析出相对明析简单的算法描述和算法实现。将面对的问题按功能进行层次分解,每个层次再继续不断的细化为简单且易实现的模块,其核心本质是“细化”。在VFP数据库中将自顶向下分解后的教学内容进行细化,逐步细化的过程就是对整个教学内容中的关键性知识点进行整理和描述的过程。通过细化构建起严谨的知识系统,精确的表述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在VFP数据库中是在分解框架下对教学内容的细化,教学内容按知识关联程度细化分为六大个部分,分别是:数据基础、数据构建、数据维护、数据查询、编码、交互界面。对每个部分再按知识关联程度进一步细化,数据基础模块细化为基础概念、数据类型、数据运算;数据构建模块细化为项目管理、数据库、数据表、数据表间关联;数据维护模块细化为数据库与表的修改、添加、删除,记录的相关操作;数据查询模块细化为索引与排序、查询、视图、标准语言SQL;编码模块细化为过程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交互界面模块细化为表单、菜单、报表与标签。每一个小的细化模块再进一步细化为一个个的知识点。
1.2模块化
软件工程思想中的模块化方法是指在解决相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自顶向下、逐步细化把问题系统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特定功能,模块内高内聚,模块间低耦合,所有模块按照一定组织方式组成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后可以实现系统的所有功能要求。其本质核心是“复用”。具有代表性的模块化的教育模式有“MES”和“CBE”两种。MES(ModulesofEmployable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它以岗位任务为根据来确定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流程作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是以知行能力为根据确定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这两种模块教育模式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在《VFP数据库》中,我们将教学内容的次序按软件工程思想以“MES”模块重新进行组织。按软件工程原理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完成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调试、测试、、维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一体化案例,将这些软件工程流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需求分析对应细化过的数据基础模块;概要设计对应数据构建模块,详细设计对应数据维护与数据查询模块,编码对应编码和交互界面模块。调试与测试则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每一模块任务案例在完成过程中随时都需要调试与测试,最后将所有模块的任务案例组成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整数据库管理系统。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基于软件工程原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的过程。在每个软件工程的流程中,将“CBE”模式灵活应用于其中,比如数据构建模块中按学生所学的专业,要求学生建立一个与专业相关的项目,项目中至少包含一个数据库,库中至少包含三个具有关联的数据表。例如旅游专业的学生创建“旅游线路管理”项目,项目中有“报名管理”数据库,数据库中分别有“旅游线路”、“报名情况”、“交费管理”三个表。通过模块化培养学生解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
2结束语
1.个案1—由失败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例1若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x/(a-b)=y/(b-c)=z/(c-a),求x+y+z.
解:由等比定理得
x/(a-b)=y/(b-c)=z/(c-a)
①
=(x+y+z)/[(a-b)+(b-c)+(c-a)].
②
但是,②式的分母为零
(a-b)+(b-c)+(c-a)=0,
③
我们的解题努力失败了.
评析:这是一个失败的解题案例,文[3]谈到了调整解题方向后的一些处理,其实都用到③式.所以,失败的过程恰好显化了题目的一个隐含条件,这是一个积极的收获,当我们将不成功的②式去掉,把目光同时注视①式与③式时,①式使我们看到了两条直线重合:
xX+yY+z=0,
④
(a-b)X+(b-c)Y+(c-a)=0.
⑤
而③式又使我们看到了直线⑤通过点
X=1,
Y=1.
作一步推理,直线④也通过点(1,1),于是
x+y+z=0.
与文[3]相比,这是一个不无新意的解法,其诞生有赖于两点:
第1,从失败的解题中获取一条有用的信息,即③式.
第2,对①式、③式都作“着眼点的转移”,从解析几何的角度去看它们.
有了这两步,剩下来的工作充其量在30秒以内就可以完成.
2.个案2—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
设f(n)为关于n的正项递增数列,M为大于f(1)的正常数,当用数学归纳法来证不等式
f(n)<M(n∈N)
①
时,其第2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假设f(k)<M,则
f(k+1)=f(k)+a(a=f(k+1)-f(k)>0)<M+a,
②
无法推出f(k+1)<M.
据此,许多人建议,用加强命题的办法来处理,还有人得出这样的命题(见文[4]P.32及文[5]P.12):
命题设{f(n)}为关于n的正项递增数列,M为正常数,则不等式f(n)<M(n∈N)不能直接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评析:不等式①没能用递推式②证出来,有两种可能,其一是数学归纳法的功力不足,其二是数学归纳法的使用不当.把“不会用”当作“不能用”,其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分析上述处理的“尚未成功”,关键在于递推式②,这促使我们思考:f(k+1)与f(k)之间难道只有一种递推关系吗?
确实,有的函数式其f(k+1)与f(k)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无法用数学归纳法来直接证明;而有的关系则较简单,仅用加减乘除就可以表达出来.但无论是“很复杂”还是“较简单”,其表达式都未必惟一,文[6]P.278给出过一个反例,说明上述“命题”不真: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f(n)=1+(1/2)+(1/22)+…+(1/2n-1)<2.
讲解: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现假设f(k)<2,则
f(k+1)=f(k)+(1/2k)<2+(1/2k),
由于2+(1/2k)恒大于2,所以数学归纳法证题尚未成功.
然而,这仅是“方法使用不当”.换一种递推方式,证明并不困难.
f(k+1)=1+(1/2)f(k)<1+(1/2)×2=2.
下面一个反例直接取自文[4]的例2.
例3求证(1/1!)+(1/2!)+(1/3!)+…+(1/n!)<2.
证明:当n=1时,命题显然成立.
假设n=k时命题成立,则
(1/1!)+(1/2!)+…+(1/k!)+[1/(k+1)!]
=1+(1/2)+(1/3)·(1/2!)+…+(1/k)·[1/(k-1)!]+[1/(k+1)]·(1/k!)<1+(1/2){1+(1/2!)+…+[1/(k-1)!]+(1/k!)}<1+(1/2)×2=2.
这表明n=k+1时命题成立.
由数学归纳法知,不等式已获证.
3.个案3—对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反思
文[7]有很好的立意也有很好的标题,叫做“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它赞成反思“失败”并显示了下面一道二次函数题目的调控过程:
例4二次函数f(x)=ax2+bx+c的图象经过点(-1,0),是否存在常数a、b、c使不等式
x≤f(x)≤(x2+1)/2
①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b、c;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讲解:作者从解两个二次不等式
(x2+1)/2-f(x)≥0,
f(x)-x≥0.
开始(解法1),经过数形结合的思考(解法2)等过程,最后“经学生相互讨论后得到巧解”(解法4):由基本不等式
(x2+1)/2≥(x+1)/22≥x
②
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猜想
f(x)=(x+1)/22.
③
经检验,f(x)满足条件f(-1)=0,所以f(x)存在,a=(1/4),b=(1/2),c=(1/4).
我们不知道命题人的原始意图是否只考虑“存在性”,按惯例,“若存在,求出a、b、c”应该理解为“若存在,求出一切a、b、c”.从这一意义上来看上述巧解,那就存在一个明显的逻辑疑点:诚然,③式是满足①的一个解,但是在x与(x2+1)/2之间的二次函数很多,如
f1(x)=(1/2)x+(1/2)(x2+1)/2,
f2(x)=(1/3)x+(2/3)(x2+1)/2,
f3(x)=(1/4)x+(3/4)(x2+1)/2,
……
这当中有的经过点(-1,0),有的不经过点(-1,0),巧解已经验证了f1(x)经过点(-1,0)从而为所求,我们的疑问是:怎见得其余的无穷个二次函数就都不过点(-1,0)呢?
也就是说,“巧解”解决了“充分性”而未解决“必要性”,解决了“存在性”而未解决“惟一性”.究其原因,是未找出x与(x2+1/2)之间的所有的二次函数.抓住这一尚未成功的环节继续思考,我们想到定比分点公式,①式可以改写为
f(x)={[(x2+1)/2]+λx}/(1+λ)(λ>0),
④
或f(x)=λ(x2+1)/2+(1-λ)x(0<λ<1).⑤
一般情况下λ应是x的正值函数(文[8]默认λ为常数是不完善的;同样,2000年高考理科第20题(2),对cn=an+bn设
an=cncos2θ,
bn=cnsin2θ
是错误的),但由于f(x)为二次函数,λ只能为常数.为了在④中求出λ,把f(-1)=0代入④即可求出λ=1(或⑤中λ=1/2).
②式与④式的不同,反映了特殊与一般之间的区别,反映了“验证”与“论证”之间的区别.其实,原[解法1]出来之后,立即就可以得出②式,与是否应用“基本不等式”无关.同样,原[解法1]中作者思考过的“推理是否严密”在“巧解”中依然是个问题.这种种情况说明,我们不仅要对解题活动进行反思,而且要对“反思”进行再反思.下面一个解法请读者思考错在哪里?
解:已知条件等价于存在k<0,使
[f(x)-x][f(x)-(x2+1)/2]=k≤0,
把x=-1时,f(x)=0代入得k=-1,
从而[f(x)-x][f(x)-(x2+1)/2]=-1,
即f2(x)-[(x+1)2/2]f(x)+(x3+x+2)/2=0.
由此解出的f(x)为无理函数,不是二次函数,所以本题无解.
作为对反思进行再反思的又一新例证,我们指出文[9]例2(即1997年高考难题)第1问,可以取λ=a(x2-x)∈(0,1)(λ是x的函数),则
f(x)=a(x1-x)(x2-x)+x
=λx1+(1-λ)x,
据定比分点的性质有x<f(x)<x1.
1罗增儒.解题分析—解题教学还缺少什么环节?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1~2
2罗增儒.解题分析—再谈自己的解题愚蠢.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4
3罗增儒.解题分析—人人都能做解法的改进.中学数学教学参考,1998.7
4李宗奇.调控函数及其应用.中学数学杂志(高中),2000,3
5王俊英.一类数学归纳法能否使用问题的判定.中学数学,1987,9
6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7曹军.反思通解·引出简解·创造巧解.中学数学,2000,6
“卓越计划”启动已经有一段时间,各高校对各专业本科阶段的“卓越计划”培养方案进行了探索。课程设计是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全国各高校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课时不同,教学条件不同,教学模式与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存在差别,因此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可供参考。由于核类专业的特殊性,普通高校利用大型核设施进行实践培养存在一定的困难。根据“卓越计划”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目前该专业主要选用一些具有工程应用的软件开展课程设计,比如mc-np软件、flunt软件、matlab/simulink软件、pctran软件、fortran软件、labview软件等。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开展的主要课程设计有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屏蔽计算课程设计、核电仿真课程设计、电子电路课程设计、反应堆热工课程设计等。从社会需求以及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人才的目标来看,目前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如下:(1)课程设计的题目和内容跟工程实践联系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和挑战性,学生没有兴趣完成课程设计,亟待更新。(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灵活性。以往课程设计都是教师先讲解基本原理与方法,然后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在教学过程中缺乏讨论、互动、引导、激发和案例驱动,学生在面对具体实际问题时,往往感觉无从下手,有的学生无法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3)考核方式单一。以往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决定,不可避免地存在照搬、照抄他人的现象,成绩评价缺乏标准和透明度,使得课程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围绕“卓越计划”的要求,合理构建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更新课程设计的内容,改进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加强课程设计过程监控和改变考核方式都极为必要。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针对目前课程设计现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精心选取课程设计题目
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效果,必须及时更新课程设计题目。根据以下几个原则选取课程设计题目:(1)按照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选题,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2)根据学院教学条件选题,需要具备合适的设计工具完成课程设计;(3)题目内容与专业课程相关,通过课程设计更好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4)选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在以后的毕业设计或是以后的工作中用到。根据选题原则以及结合学生所学知识我们选用了一些多样化、实用性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对于反应堆物理的课程设计,我们精心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进行栅元、组件的临界计算并设计了一个小堆芯的题目;对于核辐射探测方向,设计了采用MCNP程序计算不同探测器探测效率的题目;对于核电厂运行仿真,设计了采用MATLAB程序或者FORTRAN程序来实现核电仿真等。这些多样化和实用性的课程设计题目,加强了核专业特色,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方法
抓好课程设计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以前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大多是指导教师先讲解课程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然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教师不能把握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全过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指导教师采用了图书指导法、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在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作用,采用启发性教学,要求学生亲自参与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对于不同题目,教师介绍基本原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后,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去完成一个类似的题目,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课程设计过程,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同一个题目。指导教师注重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指出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误的地方,以便学生吸取经验,尽量减少设计错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注重在大思路上进行引导,不干预具体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细节,把关和解决疑难问题。例如:反应堆物理课程设计采用MCNP程序对组件进行临界计算,指导教师首先让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了解典型的组件类型、不同类型组件结构上的差别和组件组成等基本知识;然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怎样利用MCNP程序实现核电站15×15燃料组件临界计算的例题。课堂中教师重点讲解MCNP程序输入inp文件每一个部分的作用,然后让同学们当场运行MCNP程序,掌握作图及其生成输出out文件等基本运行操作。同学们运行完后,指导教师再讲解out文件的每一个部分,告诉同学们怎样看输出结果。讲解完例题后,教师要求同学们当场实现大亚湾核电站17×17燃料组件的临界计算,同时设计不同可燃毒物的布置方式,掌握不同可燃毒物布置方式下结果的变化趋势。每个做课程设计的同学都拥有一台电脑,可以单独完成作业,如果有什么问题和想法可以与同学或教师交流。指导教师全场监控每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为课程设计考核内容的一部分。做得好的同学,老师当场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碰到问题能够自己想办法及时解决的同学也会获得表扬,同样会获得较好的成绩。指导教师除了注重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的能力,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协作创新能力。比如设计一个小堆芯可能有多种方案,输入文件的代码量不同,同学们可以分成小团队讨论后确定一个方案,团队每一个人完成方案的一个部分,最终实现小堆芯的临界计算。总结几年的课程设计教学经验,采用图书指导法、课堂讲授法、问题驱动和讨论法等教学方式,可以明显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
(三)转变课程设计考核方式
以前课程设计的成绩主要由课程设计报告和平时成绩决定,课程设计报告占了大部分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设计报告可能存在抄袭的情况,指导教师无法判断,成绩评定很有可能不公平,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学生只注重课程设计报告内容,不注重课程设计过程。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成绩评价的公平性,课程设计成绩改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30%、实践操作40%和课程设计报告30%。(1)平时成绩30%,包括考勤成绩、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考勤采取签到的形式,上课前签到一次和下课前签到一次,保证学生在上课时间能全程到课学习;学习态度主要包括上课回答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情况;课堂纪律是指指导教师严格要求学生,严禁玩游戏和玩手机等,只能做与课程相关的事情,保证学生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2)实践操作40%,指导教师注重对课程设计每一个环节的考核,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问题的方式、查找资料的能力、编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设计报告30%,成绩包括书写格式、完成情况和创新性等。课程设计最后一般会有附加题,因此设计报告成绩也包括附加题完成情况。成绩评定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课前就告知学生。实践证明,这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认真开展课程设计工作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
三、结语
关键词: 建筑工程;管理;策略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spreading widely, the construction unit shall be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ought,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make full use of the favorable policies, and seize the opportunity rapid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determin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goals and relatively stable policies, procedures and mobilize all positive factors to realize the target of service.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
l、建筑工程的成本管理
随着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业中逐步推广和普及,项目的成本管理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并且已经得到应用,可以说,项目成本管理正式为施工项目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内容。因为它能够体现施工项目管理本质特征,能够反映施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能够提供衡量施工项目管理效绩的客观尺码。
2、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可用以下几句概括:确定目标,明确责任:分解落实,详细交底;针对难点,组织攻关;样板示范,摸索经验:跟踪控制,严格把关。
(1)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全面系统地把质量工作落到实处,当务之急是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企业按照IS09000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包括文件化的体系程序)要覆盖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并有效运行,关键也在企业(含区域分公司)和项目两个层次。
(2)控制施工环境与施工工序。
在建筑施工中,影响工程质量的环境因素很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管理环境,如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管理制度;劳动环境,如劳动组合、作业场所、工作面等。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3、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
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活动,通过对生产因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因素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减少或消除,不引发事故,从而保证施工项目的正常运行。
二、科学发展观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适合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建筑工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我国建筑工程发展的水平还不成熟,目前建筑业正面临着如何巩固国内市场及发展国外市场,逐步使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走向正规化、合理化的问题。
基于此,我国建筑工程急需一门科学的发展理论来指导,科学发展观应在建筑工程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其中心是建设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工程项目本身是一个系统,需要以系统方法来管理其实施,这已经是理论与实践的共识,而科学发展观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是将项目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来对待,要考虑其实施对社会系统的影响。
建设项目本身是其所置身的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随着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建立,建设项目越来越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对建设项目的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日益提高,这种要求必须在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体现出来。
在建筑领域,工程建设由于投资多、周期长、对环境影响大,其管理、实施应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即从单纯的粗放的扩大投资、简单建设转向科学研究评价、设计、实施,减少环境污染、绿色、节能、可持续性等等。科学发展观与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在联系具体在以下阶段得以体现:
1、项目论证阶段
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建筑工程起源于社会需要,包括人们居住、发展生产、社会公共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满足种种需要是建筑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经济水平较低时,满足一时的需要即是目的,这种活动的影响尚不在考虑之中。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生活质量及其持久性有所追求时,才会出现和谐、持续、环境等问题,这就要求建筑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满足需要的综合性,不能在满足一种需要的同时带来其他方面的损害或小利影响,要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项目评价阶段
项目评价一般有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两种。在经济评价方面主要是造价的评价,经济评价一是收益,二是支出即费用的高低,这应从项目的生命周期性来考察,而不单单是工程建造费用和设备费用的高低。尤其是民用建筑更要重点评价其全过程的费用,应将其建造费用与寿命期使用费用折现后累加作为造价评价的基数。在社会评价方面,更是主要考虑工程与环境的协调、污染的减少等因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项目实施阶段
考虑施工过程的人本性和对环境影响性。我国目前建筑施工现场的条件可以说是在各行各业中较差的,不论是环境、安全性、食宿、劳动保护与防护等,都离以人为本的要求甚远,这也是施工现场多为农民工的原因。以人为本,落实起来也是很难的,在一定条件下,增加一些费用,提高一点造价能改善施工条件也是必要的。
三、推行和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l、更新观念,转换机制
通过向广大职工反复深入进行形势与任务教育,促进广大职工树立市场、竞争、效益观念,清除计划经济影响。以此为基础,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技术、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有利于形成现场施工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解决现场调度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改变“管干的不管算、管算的不管干”的局面,提高文明施工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
专设工程技术部,以适应工程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的需要,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超前研究和科研攻关,为建设一流工程和创造最佳效益提供有力盼技术支持。实践证明,机关报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界定,与我们预期的目标基本一致,新的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已初步实现转换,并显示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2、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通常规模比较大、分项工程或单项工程多,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难度大。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宵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
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
3、进行技术革新,大幅度提升工程管理效率
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强计算机辅助管理水平,我们基于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强职工培训、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等手段,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都应接受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并作为上岗考核的重要内容。企业所有业务人员均应熟练的应用计算机,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
参考文献
一共四种卷子,发给我的是经济金融,我扫了一遍,基本上全是国际金融的题,完全是我的弱项。想第一个名词解释,死活编不出来,就叫了监考,“我的专业是计量经济学,您这有计量经济学的卷子吗?”他答道:“你就做这个就成了,我们还有专业测试,不用担心。”态度还算不错。没办法只好胡编乱造,心想,重在参与嘛!
下午还要考英语口语,中午居然不给饭,这也更坚定了我放弃考试的决心,因为下午有我期盼已久的人保。其实这个本来就是意外的,公务员就是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没想到一不留神考高了。写一下今天的试题,也算是没白去。
一共五种题型,跟平常的期末考试差不多。
一、名词解释(4*5=20)
1铸币税 2GDP缩减指数 3有效汇率 4最优外汇区 5格雷欣法则(这个可能记不太清,因为根本没听说过)
二、填空题(1*8=8)
三、单选题(1*10=10)
四、简答题(8*4=32)
1。简述中国人民银行对冲外汇什么增加的主要操作工具
2。简述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简述四个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关系
4。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五、论述题(15*2=30)
1。分析中国持续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并谈谈你对促进中国国际收支平衡的看法。
2。分析最近美元汇率贬值的原因及影响
虽然体检名单还没出来,但是偶基本上已经挂掉了。偶也清楚,当时面得不是很好。挺可惜的,特别喜欢这个职位,想去做一个数理金融方面的技术工作,毕竟人际交往偶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版面上面有一个去年的面试帖子,偶在面之前也参考了一下,但是和偶的面试很不一样,所以现在把偶的发一下,让明年的弟弟妹妹们参考吧。
我是16号下午的面试。16号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早上5点就起来,然后在寝室准备了一下,骑车去了一个偶带课的学校给偶的学生们上了四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午十一点多下课之后直奔五道口,吃了一个煎饼就上了城铁。一点钟到了平安大厦。然后就等了一会,因为面试官休息,而且上午还有几个没面完,所以推到下午。轮到偶的时候大概三点。进入那个二组的小屋,里面六位面试官,中间那个不怒自威,偶心里非常怕。
1.组合数学的发展趋势及关于发展研究的建议
2.深度备课引导创新思维,项目实践激发学术志趣——组合数学启发式教学探索
3.《组合数学》实践性教学研究
4.组合数学的游戏起源
5.组合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6.组合数学浅析
7.数学专业学生“组合数学”学习探析
8.组合数学在软件工程领域的应用
9.数学的魅力——纪念组合数学家陆家羲老师逝世30周年
10.探究软件工程领域中组合数学的应用
11.“组合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
12.关于组合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13.浅谈组合数学的应用与教学
14.组合数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15.组合数学课程教材立体化体系建设
16.一个组合数学新定理
17.《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探索
18.“组合数学”课程第一节课的教法研究
19.组合数学与中学数学的关联
20.组合数学在生物信息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关于组合数学教学的一点注记
22.组合数学的科学艺术表现
23.大学《组合数学》课程教学的一条主线呈现
24.组合数学与图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5.改善组合数学教学效果初探
26.组合数学方法推引原子谱项
27.组合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28.信息学竞赛中的组合数学应用
29.兴趣教学法在组合数学课程中的应用
30.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31.浅谈Mathematica在组合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2.组合数学的课程教学探讨
33.《组合数学》教学指导
34.组合数学的课程教学探讨
35.用组合数学方法计算象棋布局总数
36.与Sidon序列有关的一个组合数学问题初探
37.形式化开发若干组合数学问题的算法
38.关于《组合数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39.生成函数在组合数学中的若干应用
40.“组合数学”课程教学规律探索
41.关于组合数学的若干基本思想方法
42.组合数学——现代组合分析学
43.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在组合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44.“先天易”中的组合数学模型及研究
45.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组合数学课程建设与实践
46.应用Mathematica计算组合数学问题
47.关于组合数学的几个问题
48.组合数学在分区分级天气预报中应用的探索
49.在《组合数学》教学改革中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50.组合数学在奥数中的应用
51.组合数学
52.一门新兴的古老学科——组合数学
53.组合数学方法推引原子谱项(Ⅱ):等效组态谱项的微机处理
54.概率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某些应用
55.组合数学中两种常用思想方法
56.开创组合数学的新天地——记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主任陈永川教授
57.容斥原理在组合数学中的若干应用
58.中国最伟大的业余数学家:陆家羲——纪念组合数学大师陆家羲老师诞辰80周年
59.基于组合数学课程的小班化教学改革实践
60.组合数学与《组合学导引》
61.概率论方法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62.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的通知
63.浅析组合数学中相邻与不邻问题的一般解法
64.探究性学习在组合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65.组合数学中构造法的应用
66.高师数学系开设《组合数学》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摘要)
67.量子计算中的几个组合数学问题的证明
68.关于钥匙编码的组合计数——兼评《一个组合数学问题及其在钥匙编码问题的应用》
69.组合数学方法推引原子谱项(Ⅲ)非等效组态的谱项及其微机处理
70.量子信息论与量子计算中的四个组合数学问题
71.组合数学方法推引原子谱项(Ⅳ)展开计数母函数的程序设计
72.量子计算中的一些组合数学问题
73.广东省组合数学和图论学术研讨会在乐昌召开
74.矩阵链性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75.组合数学中的一类计数问题
76.一个代数定理及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77.组合数学中相邻与不邻问题的几种一般性的解法
78.在组合数学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79.扩径桩承载性状及其Q-s曲线的幂双组合数学模型描述
80.一个组合数学问题及其在钥匙编码问题的应用
81.代数学中涉及的组合数学知识——从利用递归关系式计算行列式说起
82.一个代数定理及在组合数学中的应用
83.国际组合数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第四届组合数学学术会议召开
84.组合数学的重要原理——抽屉原则
85.组合数学基本原理与微分学链式法则共性探讨
86.量子通讯中的九个组合数学问题
87.游戏中的数学与数学中的消遣──读《组合数学趣话》
88.关于S(2,3,υ)的大集和RBIB的存在性问题——我国组合数学工作者陆家羲同志的贡献
89.组合数学趣题的Mathematica算法
90.一个组合数学问题
91.国际组合数学学术会议将于今年八月在合肥召开
92.没有形变的(3,n)-视觉秘密分享方案
93.在奋进中崛起——记南开大学组合数学研究中心
94.组合数学模型方法研究
95.《组合数学》自学重点分析
96.全国组合数学首届学术会议召开
97.模型式教学——从一道计数模型谈教学
98.《组合数学》复习指导
99.小麦高产栽培多因素组合数学模型的研究
100.分形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问题的组合数学模型
101.也论一个组合数学问题
102.全国第三届组合数学学术会议定于1987年4月在苏州召开
103.组合数学的渊源(续完)
104.探究式教学模式在组合数学教学中的尝试
105.组合数学中的圆排列
106.互联网思维下的MOOC课程设计——以组合数学课程为例
107.建立中国自己的组合数学基地
108.一个多因素组合数学模型及其算法
109.全国组合数学学术讨论会定于1983年在大连召开
110.组合数学中一个公式的推广
111.第二类窃密信道中的组合数学方法
112.组合权重模糊数学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113.杂交油菜高产栽培多因素组合数学模型的研究
114.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数值分析与组合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紧紧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根据教导处具体工作安排,以新课程实验为核心工作,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素质,全面提高我校数学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优势:
1教师工作面貌团结昂扬。在校长室的领导下,教师群体团结奋进精神抖擞,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勤奋严谨乐于奉献蔚然成风,为本学期教学工作和研究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精神基础。
2课程改革成效比较显著。初步形成了“学理念、说理念、用理念”的良好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努力引入研究型学习方式,力求做到三“活”(把教材用“活”、把方法激“活”、把过程盘“活”)
问题:
1学生方面: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思维能力较差有待于提高。
2教师方面:新课程理念难以走进课堂物化为可操作的教育行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形式与效果之间的矛盾;学生个性张扬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之间的矛盾;教研活动形式呆板,效果不明显等问题还有待思索和研究。
三、具体措施
(一)抓热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发继续加强"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研究与实验。通过下面措施促使新课程理念进行内化,并指导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1、学习阶段。
a、外出学习。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学科培训、听课,并在回校后作幅射培训。
b、组织学习。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对课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进一步。
c、教师自学。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每位老师撰写学习心得并汇编成册。
2、活动阶段。
教师方面:
a、通过“五优化”评比活动,促使新课程理念的物化。
优秀数学教案评比(二月份)、优秀数学教学案例评比(三月份)、优秀数学课件评比(四月份)、优秀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五月份)优秀数学论文评比(六月份)
b、注重新课程理念运用,促使新课程理念的物化。
备课做到:按新课30%的比例分别写好设计意图、每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教学后记等,使教师在每上一堂课中都努力的体现新的理念。
教研活动时做到:上课教师的说课及听课教师的评课均要围绕新课程理念。
实践活动中做到:要求每位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本学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次教学活动.例如数学实践活动、特色作业设计等活动,并及时做好小结工作。
学生方面
a、通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的训练
三、四年级进行数学小故事、数学小幽默、数学名人名言搜集竞赛;(四月份上旬)
五、六年级进行数学小报设计及数学小论文或数学小日记竞赛。(四月份下旬)
b、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提高课外学习的能力
结合数学生活化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在班内组成组成若干数学活动小组,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分批完成各组的活动小课题(例如:菜篮子里的数学工程等)。或从城镇、农村;或从小孩、老人;或从街头、巷尾等不同的角度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理解数学的意义,同时也增强其合作、交流、探索学习的能力。
3总结阶段。
各项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提升积极撰写相应论文,不断积累。
(二)抓常规,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数学教研组建设
a、提高教研组计划的针对性:各组组长根据数学条线工作计划及上学期考试情况,制订本组教研活动计划,明确努力目标并制定相应对策。
b、追求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活动是是落实教学工作、提高业务能力的杠杆。本学期将以教研组及学科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活动以课改研究为重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内容做到有中心(3—4次集体性备课、2—3次对比性上课、1—2选拔性说课、示范性评课)从而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研活动更具有实效性。(具体安排详见《教研活动安排表》)
c、提高集体备课的实用性:本学期开展集体性备课活动,改变教师编写教案流于形式和应付检查的状况,实行教研组备课,个人备课的备课模式,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将写教案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以及提高教师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提高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期初每个教研组对本册教材中各个单元确定一个典型课例,每个成员提前一周对同一教材分头精心备课,在此基础上交流并进行试上,再修改再上,修改完善后的教案在校园网上交流。发挥组内成员的集体智慧,从而使每位教师对不同类型课例都有一定的了解,真正意义上通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校教研能力。
2、抓学生作业质量。
学生作业,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学期我们将严格执行《华士实验小学部数学作业规范》,继续狠抓学生作业质量。在此基础上同时要求老师作业布置不仅精当而且有创意,批改及时、认真,并能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重视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
3、关注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a、举行数学教学年系列活动。20xx年定为我校的数学教学年,通过教学年活动系统的开展数学教学研究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数学氛围,全面的提高数学教师的业务修养和学生的数学意识及数学素养。二月下旬举行开幕式。(详见《数学教学年活动方案》)
b、建立数学听课日制度。自本学期起,每周三定为数学听课日,教师间可以无需预约的互相听课,通过这一举措促使每位教师每周均需精心准备一堂高质量的课,从而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c、健全质量监控体系。
继续加强月考工作,健全月考制度。注重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全面检测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注重教学过程性管理,提高每堂课教学质量。教导处将结合听课活动开展听、测、问、查等形式的教学质量调研活动。“听”即听随堂课,听课覆盖面要达到全校教师的85%以上;“测”即在听完课后及时对该班学生进行抽样检测其知识、技能当堂掌握情况,了解每堂课的教学质量;“问”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堂课的感受,了解学生的需求。“查”即查教师的备课笔记、作业批改等;每次检测后,教导处将与任课教师反馈教学调研情况,及时沟通探讨存在的问题,对调研结果进行量化评价,并通过校园网分析公示。
做好“辅优补差”同步提高教学活动,抓中间促两头,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