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企业员工自评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员工自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员工自评报告

第1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Abstract: The fine management of workshop posts reflects the balance of enterprises' input on posts and the output, enterprises' management leve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e reason why many advanced enterprises can achieve great economic benefits lies in the scientific managerial methods. Copper melting enterprise is pillar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quality matters a lot for realizing Yunnan's scientif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drop of the provincial promotion of performance excellence,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ow promoting fine management of workshop posts ensures and improves the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to realize overall fine management.

关键词: 卓越绩效;岗位;精细化管理

Key words: performance excellence;posts;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1-0135-03

0 引言

目前,云南省拥有一批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铜冶炼企业,其中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铜)已成为中国铜产量第三的有色金属企业。一直以来,云南大部分铜冶炼企业的岗位管理基本处于岗位责任制管理阶段。虽然以《岗位职责指导书》为参考已基本实现了给每一位员工明确定位,明确了绩效考评的标准,构成绩效管理的前提框架,但依旧处于一种静态的、千岗一致的管理。按照《岗位资格标准管理程序》进行岗位管理,从而普遍存在计划目标考核、安全责任考核不够完善的现象。

车间作为产品生产的主战场,车间岗位管理显得十分重要,产品的质量是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云南铜冶炼企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在全省积极推行卓越绩效模式的大背景下,研究如何在卓越绩效模式下推行车间岗位精细化管理意义重大。

1 卓越绩效模式与精细化管理

1.1 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模式源自美围波多里奇质量奖的评奖标准,是组织绩效管理的一套整合方法,其核心是强化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通过不断为利益相父方提供改进的价值,促进组织的学习和发展来追求卓越的经营质量,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1]。其核心是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该模式源自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七个方面。它不是目标,而是提供一种评价方法[2]。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能够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过程运行效率,并引导企业按照卓越绩效模式标准自我评估,激励和推动企业提高竞争力。

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正式采用卓越绩效模式。全国有10多个省市(如重庆、福建省等)和地级市、县级市等都开展质量奖的评奖活动,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3]。卓越绩效模式也在云南省各大企业中稳步推行。

1.2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盛行的一种管理理念,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作为现代的一个管理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源于生产领域,目前已经延伸到企业管理的层层面面,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思想。精细化管理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可以出效益[4]。精细化管理的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所接受,并付诸实践。

岗位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岗位管理直接关乎企业产品质量精品的特性、质量精品与零缺陷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创建品牌的基础。

1.3 卓越绩效模式与岗位精细化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卓越绩效模式是深入推进精益管理工程、建立全方位精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也是一种应用一切有益的、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将这些方法、技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提升自我。面对岗位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一种先进的、有益的、适用的管理方法,所以在卓越绩效模式下推行岗位精细化管理是可行的。在卓越绩效下有效的推行岗位精细化管理研究其相关性、差异性至关重要。

1.3.1 卓越绩效与岗位精细化管理的相同点 第一总体目标相同,卓越绩效的目标是,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其目的在于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来增强氽业的综合实力,提高每位员工的执行力和效率,实现企业“健康、有为、长寿”的愿景;第二质量目标相同,卓越绩效管理起源于质量管理,其最基本目的就是保障产品高质量;精细化管理之所以细化到岗位管,其目的也是提高产品质量。总而言之,两种管理方式的目标都是使企业获得持续的成功,保障企业产品质量。其次,关注的焦点一样:都十分关注对财物的管理与责任,期望发挥其最大效益。此外,都十分注重与企业相关联的机构、客户、消费者的关系。

1.3.2 卓越绩效与岗位精细化管理的不同点 第一、管理的对象有所差别:卓越绩效模式,不仅针对整个企业的管理,促使整个企业不断得到进步,更是一种面对整个行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开放性的管理方法;精细化管理,更加注重的是企业自身管理,而岗位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更加明确,几乎不涉及其它方面,主要是面对岗位管理中的细节、过程、落实问题。第二、强调的管理细节不同:相对于卓越绩效模式,精细化管理全力探究的是企业的各个环节、细节是否有纰漏,有缺陷,进而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予以优化,而卓越绩效虽然也十分关注各个细节,但没有精细化管理的对象具体与明确,相比较而言,是一种系统的宏观管理手段。第三、探寻不足的方式有差别:精细化管理是通过研究管理中的细节而寻找自身的不足,然后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予以优化,而卓越绩效不仅自我评比,更注重和同行业、相关行业的评比,是一种更开放的管理方式。

总的来说,卓越绩效是一种系统化、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理念,其涉及并影响企业内与企业相关的各行业的宏观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专注于细节的管理,注重每一个环节的优化与创新,所以卓越绩效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能够实现更好的质量管理与控制。

2 云南铜冶炼企业车间岗位管理的现状分析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行在云南各行业已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车间岗位管理如何推行卓越绩效模式,进而实现有效的先进管理,已成为重要难题。笔者通过分析《岗位资格标准管理程序》的内容,并结合铜冶炼管理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运用《岗位资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能有效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2.1 岗位分类模糊,责权不够明晰 《岗位资格标准》将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为管理岗位和技术业务岗位。《标准》中的内容仅涵盖岗位代码、岗位名称、主要岗位职责、学历条件、职称条件、工作经历、身体要求。每一个岗位的定义、范畴都缺乏清简明的描述,许多岗位的相关内容含糊不清。如《标准》中没有明确指出直接上级和直接下级岗位。此外,《岗位职责指导书》(以下简称《指导书》)“千岗一面”,大同小异,泛泛而谈,没有生产流程专业化、具体性描述岗位的工作权责,无法真正规范并指引不同岗位的员工履行职责、开展工作。

2.2 岗位职责范围界定不够明确,员工绩效目标考核需细化 《标准中》没有界定岗位职责范围,其上岗条件中没有指明所需专业(或职业资格)、培训经历、工作经验,也没有绩效考核指标及考核周期、工作环境及劳动强度等内容,更没有涉及绩效目标值、各项指标的权重、评价期有关绩效考核与评价等关键内容。

2.3 车间岗位人员整体质量意识不高 协同1、2,虽然很多冶铜企业一直努力通过推行卓越绩效实现集约型、模块化管理,但实际效果有待于改善。其中云铜集团正以现有管理制度和企业标准为基础在各部门、各岗位推进卓越绩效管理,在推行中有不少制度牵制卓越绩效推行的进展。其次,对卓越绩效的方法和理念理解有所欠缺。此外,理论与实际存在差距,各部门各岗位存在差异,故目前车间岗位人员整体质量意识不高。

3 卓越绩效模式下车间岗位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研究

岗位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基础的手段,就是对岗位进行界定和说明。鉴于此,笔者拟通过以卓越绩效的模式为参考基础,推动企业岗位精细化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基本有步奏如下:

3.1 制定管理制度和方法精细化 通过组织各单位人力资源、技术、岗位员工代表编写《岗位精细化管理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说明书》是车间管理的最基本的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之一,对岗位进行界定和说明,实行车间岗位精细化管理,可以为企业岗位管理提供可量化的基本依据。

3.2 岗位精细化 按照精细化要求,首先明确具体项目,岗位精细化管理涉及内容很多,结合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基本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岗位基本信息、设岗目的、岗位职责、岗位绩效考核。

车间岗位基本信息:岗位代码、岗位名称、主要岗位职责、学历条件、职称条件、人员数量、工作环境、安全责任、晋升愿景。

其中晋升愿景是关乎员工奋斗方向,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内容,按照卓越绩效的理念,设置详细的晋升方向和标杆:管理和技术业务岗位填写级别(如副科级或主管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等)。

设岗目的:设置本岗的价值、目的以及岗位所处环节的意义。

岗位职责:岗位的主要职责、主要权限和责任范围等。其中负责对象十分关键,必需明确,即直接上级。实行同一岗位只有一位直接上级领导。

岗位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指标、考核周期、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关乎员工的直接利益,是员工比较关心的管理办法,一种积极的、具有激励性的绩效考核将有助于引导员工发挥潜能,积极为岗位建设、企业建设贡献最大力量。

3.3 车间文化精细化 车间是产品质量的主战场,质量是车间岗位最基本的文化,但是由于不够详细,没有结合岗位工作,无法真正溶入员工的意识。虽然大文化都是以质量为先锋,但每一个岗位应该有其独特的文化。按照卓越绩效的理念,应该有以下内容:车间的愿景;车间的战略;车间文化的核心内容;车间的使命;车间价值观的核心。

3.4 成立岗位精细化领导小组和推进小组 岗位精细化领导小组由企业高管主持,由主要部门负责人、车间负责人构成。推进小组高管负总责,由质量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主要管理人员组成,是一个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拥有足够的监督和管理权利,负责对岗位精细化的推广、实施、监督和评价等日常工作的管理。

3.5 成立车间岗位精细化自评互评小组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后,领导小组组织车间员工代表组成岗位精细化自评小组和推进小组,并安排精细化管理的导入培训,同时,对培训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强化学习的效果。推行小组和自评师队伍除参加正常培训外,还应积极参加精细化管理的全部诊断过程,学会如何将精细化管理结合车间实际情况,制定新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和自评和互评的评价准则

3.6 开展自评和互评的“PDCA”循环精细化活动 在岗位精细化推行中,根据自评和互评的评价准则,不仅企业内部对车间岗位工作进行自评,也要求企业内部岗位相同和不同岗位进行互评,更要求和同行业车间岗位管理展开互评,以形成企业内部岗位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企业外部相互交流,互相前进的精细化管理形式。根据卓越绩效的要求,要实现把目前岗位精细化的成果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同竞争对手比较、同标杆企业比较,不断地寻找组织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从而使车间管理不断地进步和追求精细。

在自评和互评后,提出综合性自评报告和分项报告,确定车间岗位精细化的优势、劣势和改进机会,并根据岗位生产的实际情况,列出最重要的优势、劣势和最需要精细的机会,有步骤地对改进项进行改进与评价,形成“PDCA”持续精细化。

3.7 精细化评价与考核 成立精细化工作验收考核组,以岗位说明书、评价准则为依据,不定期对各车间的精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抽查,并将检查结果列入车间工作绩效分值考核,有力促进了自主性的岗位精细化管理的持续开展。抽查内容包括:员工对本岗位职责和流程的掌握及执行情况。

3.8 总结经验 在完成自我评价报告后,召开精细化管理自我评价汇报会,向领导小组报告自我评价过程和精细化的结果,与企业其它部门分享成功经验。同时,针对改进项,制定改进计划。通过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循环往复(评价、改进和创新、分享成功经验),不断提高车间管理的精细化。

4 结论

以云铜集团为例,虽在推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实践证明车间岗位的管理越来越能匹配生产的需求、企业发展的需求。卓越绩效和精细化管理为车间提供一个有效的岗位管理工具:《指导书》、《说明书》、《手册》等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员工的奋斗方向,提升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成优秀的生产文化、车间文化,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自评有助于探明自我管理的不足,摸清了自我的缺陷;互评有益于增进对自身管理缺陷的了解和掌控;精细化评比和绩效考核,落实了岗位精细化的推行。云南铜冶炼企业的岗位管理目前愈来愈趋向于精细化,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取向、资源配置自动向最合理处流动、聚结,岗位精细化推行日益深入。

参考文献:

[1]单汨源,潘莎,聂荣喜等.基于卓越绩效模式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6).

[2]刘瑞秉.卓越绩效模式概述[J].机械管理开发,2011,(5):135-136.

第2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1)建立推进和评价组织:本公司组建专门的卓越绩效推进办公室来进行专项的推进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设在公司办公室,也有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卓越绩效推进办公室。我们的跨职能项目组由9人组成,包括公司企业管理、发展与规划、市场与营销、质量与技术、生产运营、人力资源、财务等职能部门的领导或骨干。

(2)自评员培训:公司除了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以外,还培养了一批自我诊断评价的骨干,即自评员,培养对象主要是跨职能项目组成员。我们主要采用请外部专家进来培训的方式,但也采用派出去参加外部权威机构举办的自评员培训班的方式。至今公司有12人分别获得了宁波市卓越绩效管理自评员、见习评审员、评审员证书,为企业有效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建立了一支自我诊断与评价的骨干队伍。

(3)撰写“组织概述”:卓越绩效评价从组织概述开始。由于组织概述是组织的一幅快照,显示组织成功运营的关键影响因素和面临的挑战。为此,我们深刻认识到:“撰写组织概述是有助于组织关注其关键过程和结果,识别出关键的潜在差距。当从中识别出问题或不足时,就可以直接指定并实施改进计划”。我们的做法是,首先根据企业发展的历程,提炼出企业文化提纲,进一步确定企业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并由此来撰写“组织的概述”。

(4)策划和制定自我评价计划:这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进行自我评价的准则和合适区域;以卓越绩效模式推进项目组为主体,选择自评师建立自我诊断评价组;制定自我诊断评价计划,包括评价时间、场所、评价内容和评审分工安排。

(5)实施自我评价:自2012年起,我们开始建立了完善的卓越绩效自评机制。每年依据《卓越绩效管理的评价准则》标准和遵循卓越绩效评价方法和评分指南,制定了自评计划,并按自评计划逐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诊断与评价。根据模块,从总经理开始,公司各职能部门分别撰写自评报告。充分运用SWOT科学分析方法,识别企业目前和将来优势和挑战,确定改进机会和顺序,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与措施,最后提出综合性的自评报告,附上详细的评分表。

(6)制定并实施改进和创新计划:在完成自我评价之后,展开自我评价汇报会。组织向高层领导报告自我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讨论公司的重要优势与改进机会,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实施跟踪改进。如我们通过客观的自评诊断,及时发现公司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清楚地看到“公司制定的战略太‘单薄’,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不够细化,品牌和信息化建设欠深入”等弱项。为此,我们制订了具体的措施进行改善和创新。持续的改进,驱动了公司经营成熟度的稳步提高。

(7)“学习循环”与政府质量奖的申报:近几年来,我们依据上述模式中的第四至第七步的完整学习循环过程(评价、改进、创新、分享),经过多次循环,公司经营管理的成熟度得到明显有效提升。同时,还对自评方法本身进行了评价和改进。与此同时,公司相继进行了政府质量奖的申报工作。

2组织自我评价与追求卓越方式

由于卓越绩效评价是一种诊断式评价,既包括对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的定性评价部分,又包括总分为1000分的定量评价部分,以方便、平衡地诊断评价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我们充分把这两部分相互关联的评价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初期我们自我评价仅采用定性评价的方法,获得了感性方面的评价结果,后来我们在实际评价中采用了定性与定量联合使用的方法,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成熟度得到了全面科学的展示。同时,我们通过借鉴第三方评价(政府质量奖评价)的方法和结果,结合自我评价活动时,获得的就如何开展高质量自我评价的经验,深切体会到:“自我评价是组织自觉地采用某种标准,对其活动和结果全面、系统、定期地进行评审的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追求卓越。自我评价强调的‘自我’,即组织是进行评价的主体,具体可采用‘一步到位’式和‘循序渐进’式来进行”。而我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主要采用“一步到位”式进行。

(1)“一步到位”式:对于经营管理相对比较完善、成熟的组织,可以直接采用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全面的评价准则和评分系统,进行系统的评价。

(2)“循序渐进”式:是对管理相对较为薄弱,又担心《卓越绩效管理的评价准则》学习与贯彻太复杂、太浪费时间的组织所采用的一种常用方法。初期可以通过撰写“组织概述”,对组织进行一个快速、概括的评价,确定组织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出关键的潜在差距(例如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直接指定并实施改进计划。其后,再结合组织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简易评价表(如卓越绩效评价表)在组织内部进行较深层次的评价。当组织的经营管理比较完善、成熟时,再全面采用《卓越绩效管理的评价准则》及其评分系统进行整体、系统的评价。

3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收获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包括三大组成部分———核心价值观、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其中,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为引导企业追求卓越绩效,提高产品、服务和经营质量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公司自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以来,严格遵守《卓越绩效管理的评价准则》和《卓越绩效管理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建立追求卓越绩效的经营管理模式。

(1)多途径创优质品牌,进行品牌建设:公司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推进,更加重视品牌的建设与培育,以品牌拓展市场,走一条以质量创牌、技术创牌、知识产权创牌的经营之路。运用各种宣传工具教育和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宁容牌”产品的荣誉感,增强品牌意识,使争创名牌成为每一员工的自觉行为;确立公司技术中心的优先地位(如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的优先配备),加强技术创新,加快产品开发,加大投入力度,以减少能源、材料消耗、增加技术含量,积极开发市场适销对路和高附加值的新品(如绿色能源电容器等),确保企业旺盛的创造力和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公司的产品在全面达到GB3667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特别是美国EIA-456、日本JISC4908和欧洲EN61048的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使“宁容牌”电容器在国际市场上达到日本日立公司的质量水平要求;生产的高温灯具电容器通过美国AEROVOX公司105℃2000小时的寿命试验。经过多年的执着追求,“宁容牌”电容器相继获得了浙江省名牌产品、宁波市知名商标、浙江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称号,也得到顾客的广泛好评。目前“宁容牌”电容器已成为国内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行业中具有规模产量和悠久的著名品牌。公司总经理被评为:“2013品牌宁波年度杰出人物”,公司荣获“2013年中国电器工业最具影响力品牌企业”称号。

(2)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公司在坚持创新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几十年的发展,企业文化内涵不断得到充实与提炼,最终形成了“诚、容、专、开拓者精神”的企业文化。在导入卓越绩效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炼。通过多种方式和载体的宣传、贯彻后,公司企业文化已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合力。同时,为公司的所有者、顾客、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各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建立了系统的公众隐忧预见和应对机制,通过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更加关注和支持公益事业来承担社会责任。将参与和组织各项公益活动作为企业战略和日常运营的一个重要内容。如公司2013年10月在遭受严重水灾损失的情况下,还向余姚灾区捐款。公司组织志愿者多次进行维护交通秩序、参加食品安全监督等活动。这些都体现了承担良好社会责任的意识。

(3)树立了“大质量”的概念:通过持续不断的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我们对卓越绩效管理的精髓有了更新的理解,建立了使企业走向卓越的“大质量”过程管理体系,即“用体系管控过程,用过程管控结果”。引导我们不再局限于狭义的产品质量概念,而系统地对企业的理念、行为、方法、结果进行梳理,集中精力去找到相对于标杆企业、竞争对手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制定改善方案,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氛围。

(4)积极开发新品,加快产品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公司:“品牌运作、营销建设、先进制造链、科技创新”四大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作为一个生产交流电容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技术中心根据市场走访、调查,通过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发挥国际最成熟的先进制造设备优势,与日本日立公司合作,开发了风能电容器、大容量直流储能电容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也开发了一批应用于坦克等军事设施的电容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型专利40项。近年来,公司主持或参与制订的国家标准有5个。同时,公司技术中心攻克了一大批技术难题,成攻掌握了核心技术———安全膜电容器的生产工艺。投放市场的产品呈现出价格低、性能优、质量稳定可靠的高性价比的优势。公司现有技术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技术中心被评为省级研发中心。

4我们的体会与感悟

近几年来,通过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荣誉,而是实实在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正、经营结果’七个方面得到变革与提升”。所以,我们认为“:要取得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良好效果,关键在于企业如何选择和使用。使用得当,能促进企业人员技能提升、管理升级和战略目标实现,使用不当,劳民伤财不说,还可能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据我们所知,国内很多企业卓越绩效管理之所以不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导入程序不科学,以至于基础薄弱,导致卓越绩效管理体系不适用或者无法推行。当然我们也知道:“科学合理的卓越绩效导入程序虽然不能保证卓越绩效管理体系最终成功运行,但是规范的程序可避免出现遗漏、错误,为卓越绩效管理正确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主要经过了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对企业进行全面诊断。我们认为:“企业引入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必然希望解决某方面的问题,企业引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大多是为了解决企业内部管理的弱项方面的问题,而实际上,解决企业内部管理的弱项,必须找到根源。只有通过全面的诊断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进而判断是否可以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方法解决以及选用何种模式解决”。第二步、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基础工作。我们认为:“任何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都需要以一定的基础作为支撑,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尤其如此,如果支撑体系的基本条件不存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必然无法正常运转”。自我们开展卓越绩效管理工作以来,完善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对《卓越绩效管理评价准则》的学习,我们知道:“战略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导向,战略目标不清晰,卓越绩效管理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虽然对于我们公司而言,起初尚没有完善的战略体系,而且短期内似乎也难以建立系统的战略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即公司通过对上一年度的经营业绩,明确当年年度经营目标和重大工作计划,为卓越绩效管理指明方向,然后逐步加强战略管理。经过不断循环,现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

(2)梳理工作职责:在卓越绩效管理实践中,我们清楚知道:“工作职责是企业内各部门、岗位为完成企业目标而承担的各项任务的结合,卓越绩效管理中的评估环节是基于工作职责划分对各部门、岗位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衡量”。为此,我们在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时,对各部门、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梳理。在梳理职责时,我们采取至上而下分解、再之下而上补充的方法进行,即首先将企业的主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明确,然后将各部门负责人组织到一起,就主业务流程所涉及到的工作任务明确划分到各部门,然后由各部门负责人组织本部门人员将部门工作职责分解到各岗位,各岗位任职人员结合现有的工作开展情况,进一步完善部门工作职责,最后形成了一本实用的《岗位说明书》,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KPI)的有效考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在推进卓越绩效管理的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通过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挖掘和提炼了一批“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企业精神”等以卓越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得到了全体员工的广泛认可,正逐步形成了基本信念和认知。而形成的这种信念和认知,对全体员工的行为产生约束和指导作用,已显现出良好的效果。

第3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绩效考评实施问题

一个公司要使绩效考评能确实有效地改进员工的个人绩效和公司的整体绩效,就必须有一个连续的绩效考评过程,从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指标、确定规范的考评标准入手,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员工进行评价并保持该过程的循环连续,达到以绩效改进为目的的绩效考评目标。

一、绩效考评实施基本原则

对于一个考评者来说,绩效考评可以说是最难做的事。员工一般对考评结果都持一种谨慎的态度,他们知道能否加薪、提职等都与考评结果有关。由于考评结果对于员工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给考评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如何使整个考评保持公正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绩效考评中制定以下原则:

1.标准要明确。在考评过程中,对各维度的每项标准都要有具体的解释和说明,参与考评者、被考评者要能够理解标准的具体含义,不能有歧义。

2.防止片面性。要注重各种考评信息的综合性,广泛听取意见,并加强对参评者和考评者的指导,避免一个人际关系不好的被评者有可能被否定其它方面的可取之处。

3.不能过宽或过严。这种倾向表现为在考评过程中参评者不是对个人而是对全体被考评者掌握尺度不准。这往往与参评者对绩效考评体系不信任、态度不认真、怕得罪人或讨好人的心理有关。

4.避免偏见。不能抛开每个被评者的真实业绩,而使诸如年龄、民族、性别等非业绩差异影响到他们的考评结果。

二、考评前的动员与培训

1.考评前对全体员工进行动员

为了让全体员工理解绩效考评并支持绩效考评,在绩效考评前进行了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同时,为了保证绩效目标的有效落实,绩效考评的目标由企业上下级共同参与来确定。为了让员工积极地参与到绩效考评目标的确定工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工作是必须的。没有细致、耐心的教育引导,而将绩效考评制度和绩效目标强加给全体员工,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做考评前的动员时有针对性地向员工进行以下宣传:

(1)绩效考评的科学性。绩效考评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与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提升绩效。

(2)绩效考评的目的和意义。绩效考评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长处、短处,以扬长避短,有所改进、提高,重点在于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改进绩效。绩效考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推动员工的潜能开发与能力提升。

(3)绩效考评的公开性与方法的合理性。绩效考评以确认的事实或者可靠的材料为依据,自始至终以公正为原则,并向员工提供申诉的权利。

(4)帮助员工了解绩效考评的有关纪律和要求。明确绩效考评的整个流程与运作程序。

2.考评前对考评人员进行培训

在考评前对考评人员进行培训。对考评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以减少考评中对被考评人员的人为的非正常误差。人力资源部根据绩效薪酬委员会成员对绩效考评制度的掌握情况,在(第一年尤为关键)绩效考评实施前二周组织统一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绩效考评标准内容;考评指标的计算及评分方式;绩效考评流程;绩效考评方法以及考评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绩效面谈技巧;绩效结果的应用。

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参加的人数。培训班的规模,应当适中,参加人数不宜过多,一般为30-40名学员。参加人数过多,就不能保证每一个人在案例分析时都有发言的机会,达不到培训的目的;参与的人数过少,讨论的气氛就不可能热烈,也同样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2)培训的时间。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安排2-3天的工作时间,对考评者进行集中培训。这样可以既有较充分的交流时间,又不耽误工作,并且节省成本。

(3)培训方式。对考评者进行的培训不但是让员工掌握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因此,在培训的时候,不能简单采取说教的方式,而是举各种案例,让学员共同进行讨论,在讨论中理顺员工的思路,教会他们方法,这样操作起来就容易上手了。

三、实际考评与结果反馈

1.季度考评

高管人员:只做半年度业绩考评,首先对半年度工作进行小结,并撰写述职报告;向总裁汇报个人半年度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以及分管部门半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由总裁进行打分,作为高管人员年度业绩考评的依据。

其他人员:首先员工对工作进行小结,并撰写述职报告;上级主管对下属员工本绩效周期的绩效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进行汇总;上下级之间就评估打分结果进行沟通,并决定奖惩;各部门收集本部门的绩效考评结果,经汇总后报至人力资源部。

2.半年度考评

(1)业绩考评程序和季度考评程序相同。

(2)能力、行为态度考评程序。在半年度(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考评中,被考评人首先对自己在本绩效期间内、能力的发挥与行为、态度进行自评(自评分作为参照分值,不计入最终得分),并将分值体现在综合考评表中“自评”一栏;被考评人的直接上级作为一个独立的考评主体承担对被考评人业绩、能力、态度与行为的打分,将分值体现在综合考评中“上级考评”一栏。最后,由直接上级根据各项考评内容得分核算出被考评人当期绩效的总得分情况。

3.年度考评

(1)部门业绩年度考评。部门负责人首先对部门年度工作进行小结,并撰写述职报告;向上级主管汇报部门年度业绩完成情况,由上级主管进行打分;人力资源部记录统计各部门得分,作为高管人员和部门负责人年度考评得分的依据。

(2)高管人员年度考评。首先对年度工作进行小结,并撰写述职报告;向总裁汇报个人年度业绩完成情况以及分管部门年度目标完成情况,由总裁进行打分,作为高管人员年度工作述职考评得分;分管部门考评得分等于分管部门业绩得分乘以权重之和(例如财管系统负责人分管部门年度业绩得分=财务部年度业绩得分×40%+人力资源部年度业绩得分×30%+行政部年度业绩得分×30%);能力、行为态度考评同其他人员半年度考评流程(高管人员能力、行为态度不进行半年度考评)。

人力资源部对高管人员年度考评得分进行汇总;总裁与各高管人员就年度考评打分结果进行沟通,并决定奖惩;人力资源部汇总考评记录和奖惩记录,并备案存档。

(3)部门负责人年度考评。上级主管对部门负责人年度绩效完成结果汇总;双方就年度考评打分结果进行沟通,并决定奖惩;人力资源部汇总考评记录和奖惩记录,并备案存档。

(4)其他人员年度考评。上级主管对下级年度绩效完成结果汇总;双方就年度考评打分结果进行沟通,并决定奖惩;人力资源部汇总考评记录和奖惩记录,并备案存档。

4.绩效面谈

非正式的绩效反馈应该贯穿于整个绩效考评的周期,反馈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员工提高绩效,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一致。

正式的绩效面谈是在每个绩效周期结束、被考评人当期的考评结果已经核算出来时,在考评人与被考评人之间举行。面谈的目的是双方对考评结果达成一个共识,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本阶段工作中所取得的进步与尚存在的缺点,制定进一步的绩效改进计划,同时协商确定下一个绩效考评周期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在面谈中遵循对事不对人、责任导向和事实导向的定位原则。

员工需要在参加绩效面谈前认真填写《被考评人工作述职报告表》,对自己在本绩效周期内的绩效做客观的评价。考评人需要收集整理面谈中需要的信息资料(填写绩效考评综合评价表、员工日常工作情况记录、该绩效评价周期的绩效计划等),详细向被考评人阐述考评是怎样实施的、自己对考评过程的看法,通过面谈将考评结果及时地传达给被考评人,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绩效。

四、绩效考评偏差的避免

为避免绩效考评中出现误差,规定考评者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考评标准清晰度,考评标准尽可能准确明了,尽量使用量化的客观标准,以减少考评人个人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干扰。

2.绩效考评标准需得到被考评人的认可后方可在公司一定范围内公开。

3.考评人应该经过正规的绩效考评方法培训,了解在考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掌握考评所需技巧。

五、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绩效考评政策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评价,既是为员工的薪酬、晋升、去留提供制度性依据,同时又是推动员工绩效改进、能力发展的动力。要想在绩效考评方面投资后得到最好的收益,就必须能够把绩效考评和组织的其他过程联系起来,使绩效考评结果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其他管理决策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1.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各级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及时针对考评中未达到绩效标准的项目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另外,考评者有责任为被考评者实施绩效改进计划提供指导、帮助以及必要的培训,并予以跟踪检查。

2.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

人力资源开发计划是帮助员工进步,即对员工进行培训、辅导、岗位转换以及正规教育。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成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是不断变化的。利用绩效考评结果帮助管理人员找到需要员工做什么和员工能做什么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预先行动来帮助员工开发新技术。

(1)制定培训计划。年度考评完成15个工作日内,人力资源部将每个员工的业绩沟通文件及员工能力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针对员工的年度培训计划,经批准后,人力资源部在1个月内制定各岗位员工年度能力培训方案。

(2)针对有潜力的优秀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对于态度端正,在工作业绩或者工作能力某一方面优秀,但是另一方面有待改善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将与这些员工进一步沟通,了解培训需求,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对于对公司忠诚、在工作业绩或者工作能力方面优秀的员工,公司可作为专业人员或管理人员重点培养对象,人力资源部将与这些员工进一步沟通,了解培训需求,确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包括脱产学习。

3.员工的薪酬方案

员工绩效考评结果直接与其岗位工资中的绩效工资挂钩,年度考评结果作为年终奖金的发放依据,因为绩效考评结果为增加报酬提供了合理的决策依据和基础。杰出的工作业绩应给予明确的加薪奖励。如果薪酬决策不是根据绩效来做的,就会影响薪酬功效的发挥。

4.人员调配

员工绩效考评的结果是人员调配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员工晋升和调动以及辞退。年度绩效考评结果是人力资源部决定员工是否晋升和调动的重要依据,对考评成绩优秀的员工可进行晋升,不适合本岗位的可进行职位调整;年度绩效考评结果也是人力资源部决定员工是否辞退的重要依据,对考评成绩不合格的员工可视具体情况进行辞退。

参考文献:

[1]饶征孙 波:《以KPI为核心的绩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4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一、内控建设起源

内部控制起源于西方,尤其是自1992年9月,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了一份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和五大要素,标志着美国的内部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内部控制这一概念导入我国不过近10年的历史。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4日,五部委在北京正式《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进入了一个全新格局。

二、提升认知水平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内控真正引起国资管理部门和国企经营管理者的重视不过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很多企业对内控的认知水平并不高,认识往往仅局限在内部监督或内部控制制度等简单层面,并未了解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增加了风险评估要素,可以利用已经发生的事情来进行分析,减少事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使它成为一个既控制舞弊又控制风险的控制模式。例如,通过内控测试发现,下属企业与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无“食品批发与销售”资质,食品流通许可证经营方式为“食品销售管理”,而非“批发”或“零售”的供应商有采购业务往来,我们可以判断出潜在的风险,若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可能使企业遭受经济损失、信誉损失,引发企业的经营风险及法律风险。由此可见,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要将从控制事后风险逐渐向控制事前风险过渡和转化。通过控制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将会同步发现自身问题和机遇,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及全体员工对内控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了内控的建设和实施,企业的内控建设首先要扫清的障碍是对内控认知的混乱,提高全社会、各企业对内控建设的正确认知乃重中之重。

三、浅淡内控规范实施

根据“五部委”要求,内控评估实施时间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证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为有序、适时、稳妥、有效落实该项工作,拟作分步推进。

步骤一、制定年度内控实施工作方案及具体行动计划

企业年度内部控制规划实施工作方案要求涵盖公司基本情况、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及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

公司基本情况应包括公司简称、股票代码、上市情况、组织架构、公司性质、资产规模、经营范围、控股子公司情况、参股公司情况等。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应明确①公司设立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负责人、牵头部门及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成员、组长、副组长等。②聘请外部咨询机构为公司在内控规范实施工作中提供相关专业支持。③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工作预算费用。

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计划应首先制定内控缺陷整改方案,根据已查找出的内控缺陷,完成内控缺陷整改方案。其次落实内控缺陷整改工作,各责任部门根据内控缺陷整改方案完成整改工作;计划财务部、董秘室、审计室等检查整改效果。再次确定内控实施工作情况披露,董事会将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在定期报告中及时披露内控实施工作情况。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计划应包括①拟定自我评价工作计划,明确纳入评价范围的子公司和业务流程,确定评价工作的时间表、人员分工等;②确定内控缺陷评价标准,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对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的定义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将包括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③组织实施评价提出整改建议,根据经批准的内控自我评价计划,组织实施内控自我评价工作,提出整改建议;④编制并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根据缺陷评价汇总表和责任部门及所属企业整改情况,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报经董事会批准,审议通过后按照监管要求对外披露。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计划应确定内控外部审计机构,对以某年某月某日为基准日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具体行动计划分解到月,列明每月内控工作推进的内容、责任人、工作目标及需要协调资源等。

步骤二、明确内控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小组

首席执行官为内控规范实施工作负责人,并由审计室牵头与纪检监察室、董秘室、办公室、计划财务部、投资发展部、人力资源部等相关人员组成内部控制推进工作小组;下属各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为本企业内部控制第一责任人。

步骤三、搭建培训师队伍,开展《企业内控手册》专题培训

抽调总部各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担任培训师,结合实际,就《企业内控手册》涉及各专业板块的风险描述、风险控制对下属企业进行专题培训,并有合格会计师事务所内控专家对关键风控点作点评。

步骤四、启动内控宣贯动员大会

首席执行官作内控宣贯总动员,学院内控教授或行业内控专家配合总动员作《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专题报告,以生动、形象、深刻的案例说明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出席对象总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企业总经理、财务总监、审计主任等部门负责人。

步骤五、各类测试模版的编制

组织相关人员着手编制《内控规范自我评价调查问卷》、各主流程内控独立测评测试程序及《内控测试工作底稿》模版等。关键内控活动测试工作表应包括被测试单位名称、测试业务流程、子流程、控制责任人、控制活动编号、控制活动描述、控制类型、控制频率、样本量、测试程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等具体内容。

步骤六、下达《关于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自测自评的通知》

《通知》中应明确自测自评范围、自测期间、自测方式、自测跟踪、测试评估等相关要求。

自测自评范围,某公司所有附属公司,包括各分公司、子公司和总部各部室。

自测期间,总体以某年工作轨迹作为自测自评重点。总部职能部门及所属相关企业以某年第一季度作为自测自评重点;自测跟踪扩展到某月份;测试评估扩展到评估日。

自测方式,总部职能部门及所属相关企业依据总部下发的《内部控制规范自我评价调查问卷》所涉及公司层面、财务报表编制与披露、长期股权投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合同档案管理等某个主流程,某个子流程的相关内容,逐项逐条认真对标。

对标使用文件:总部各职能部门对标使用附件二①,某板块对标使用附件二②,其他企业对标使用附件二③。

各相关企业及部门应将对标情况,如控制描述是否有变化、控制设计是否有效、控制执行是否有效等如实、完整记录在问卷中,并妥善保存对标的相关资料,以备核查。同时,根据对标记录反映的结果,形成本企业、本部门的自测自评报告。

自测跟踪,企业完成对标工作后,总部各职能部门应组织力量对各企业对口部门进行后续跟踪,并应就跟踪发现的未达标情况,提请企业限时整改。同时,将跟踪情况形成汇总报告,提交总部内控工作推进小组。

测试评估,总部内控工作推进小组将派内控规范测试小组,对纳入评价范围分子公司,按照确定的关键业务流程及其控制活动的测试程序进行测试。

步骤七、构建两支队伍,做好测试跟踪及测试评估

一支队伍,由总部各职能部门专业人士组成,落实《通知》要求的自测跟踪;另一支队伍,由总部内审与外部专业人士共同组成测试小组,落实《通知》要求的测试评估。

步骤八、进行现场测试

通过现场访谈,了解被测试企业所涉及的关键业务主流程内控设计和执行有效性;并对相关子流程所对应的控制活动实施实地测试、穿行测试、抽样测试等。

步骤九、编制、复核测试工作底稿,出具内控测试报告

测试小组编制、复核被测试企业测试工作底稿,并与被测试企业就测试情况进行沟通,交换意见,形成测试结果和整改建议汇总表,出具被测试企业内控测试报告。内控测试报告内容涵盖项目立项依据、被测试企业、测试期间、测试流程、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及测试发现的问题、存在风险及整改建议等。

步骤十、下达整改任务书

对被测试企业下达整改任务书。

第5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摘 要:受股权、公司治理结构、经营者管理水平、国家监管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很多企业被爆出了舞弊、欺诈。原因基本都归于企业内控水平较低,内控缺失较为严重。煤炭是山西的主导产业,虽未发生此类事件,但就目前而言,内部控制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本文结合山西省W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展开讨论,分析该公司在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炭行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W煤炭企业是山西某地区优势骨干企业,始建于1988年,历经25年的发展与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W煤炭企业矿井开采、洗煤、选煤、煤炭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于一体。目前,公司拥有矿井井田11.75km2,地质储量10199万吨,职工人数2万余人,资产总额达500多亿。W企业参照财政部下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运用指引》,结合监管机构要求和自身业务特点对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了自我评价。本文据此指引,对W煤炭企业的内制自评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整改意见,以期对该企业及同类煤炭企业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引导。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义

所谓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就是要求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与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共同组成评价小组,内审计人员帮助管理人员对其部门内控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之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和讨论的意见提出整改措施并出具相应的自我评价报告,交由管理者来实施的一个过程。

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必须性

市场经济发展势如破竹,煤炭行业内部竞争更是日益激烈。一方面,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居高不下的煤炭自身的成本挤压;另一方面,煤炭企业的安全问题不断涌现,除了井下,其他部门也不时有各种问题,给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归根究底,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层面,都没有足够关注、重视内控,没有把内控的理念运用到工作的管控环节当中,所以企业的内控急需完善。

三、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主体不明确

W煤炭企业是山西省某大型上市煤炭集团最大的分公司,但其并未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人员只是按需由管理层和财务人员临时组成,使得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主体不明确,最终导致自我评价不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①规定“我国上市公司要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准则》②中也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要按照股东大会的有关决议,设立战略决策、审计、提名、薪酬与考核等专门的委员会。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该占多数并担任负责人,且至少应有1名独立董事是会计专业人士,即在董事会下设立诸多专门委员会,强化董事会的专项职能。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定位是:股东大会和监视会对董事会层次的内控进行监督,董事会下属的审计委员会对高级管理层等实施监督,而内部审计机构则就成了最终的内控评价主体”。可事实上,我国很多上市公司就像W煤炭企业一样,并不明确其内控评价主体,内部审计机构名存实亡,内部审计只单纯依靠外聘机构每年一次的年终审计;而有些企业虽设内审部门,但却由财务部门或者高级管理层对其进行管理,这样的定位严重破坏了内审的独立性,说明其评价主体依然是不明确的。

(二)评价方法不完善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内部审计机构对公司内控实施效力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保证企业良性经营的同时实现经营目标,但事实上内控实施起来有诸多困难,虽然评价方法有很多,但是不合理不完善的方法就会使得企业内控实施举步维艰。W煤炭企业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 员工不太能理解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这就导致在他们看来内控自评不过是简单的工作转换,即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方式。在此基础上,管理层也将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当做是内部审计这个群体成员的责任,管理层自身却远离、逃避甚至拒绝承担相应的责任。

(2) 问卷调查法在内控自评中的实施,受到了参与者专业知识结构层次不一的限制:或者不够坦诚,或者协调者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导致内控自评的结果不正确。

(3) 在研讨会法这种方法实施期间,与会人员的信息或其提供的信息来源可能不够诚实可信。

(4) 除上述情况之外,还有由于内部审计人员不能较好的引导、协调和实施评价过程,导致评价效率低、评价目标不能实现等结果。

(三)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内容不完整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颁布于2008年5月,其中强调了五大目标、要素的核心地位。2006年深交所和上交所也先后出台了以上述规范为依据的内控指引,《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四、 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完善

(一)明确评价主体

首先要强制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不要像W煤炭企业一样在需要时由财务人员和管理层人员临时组成,委员会要领导内部审计工作。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随时掌握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危机和风险,可以及时反馈上层作出更正。

(二)完善评价方法

在已有的内控自评方法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审计人员甚至普通员工设想适用于本企业人性化的调查方法。而且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循环过程,需要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引起重视,恰当安排适合部门性质的内部审计方法,保证内控高效有序的进行。

(三)完善评价内容

(1)在自我评价报告中有关公司所面临的任何风险和能争取到的每个机会都要列明,要评估公司质量并进行说明。虽然国家已强制必须在内控自评报告中披露企业的内控缺陷,但披露公司面临的风险和能争取的机会也是很有必要的。

(2)一切与企业发展和生存有关的未来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在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一定要进行披露。一般而言,上市公司为彰显自身经营业绩,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多倾向于披露财务信息与历史信息。但事实上能够使得投资者以及其他告使用者更加真实、全面的了解企业,从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判断,未来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至关重要。

总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现代企业管理自身的一种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很多像W煤炭企业这样的上市公司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上述发现的问题及完善的方法希望可以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并能够帮助企业不断完善管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飞,任萍.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完善及探讨[J].现代商业,2013,(32):205-206.

[2] 安凤兰.浅议基于绩效考核视角的煤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新[J].煤炭经济研究,2012,(6):88-89.

[3] 李永臣,胡友娇.A煤炭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问题及改进意见[J].财会通讯,2012,(7):79.

注解

第6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师,企业绩效

前言: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特征是自我检查与约束,由文字制度与相关程序组建而成,内部控制存在的意义是根据组织行为预判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或纰漏并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所在组织能够在内控机制下正常运作。近些年国内外许多企业因内控机制发展问题而导致企业受到经济重创,甚至有些企业不能不面临破产倒闭等情况。

一、针对研究目标进行假设

早在八十年代制度基础审计就已经流行于各个国家,相关审计人员工作内容是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优势与缺陷来衡量与实施具有实质性的测试,其中包括数量、方法与范围等因素。以此看来,针对企业进行实质性测试之前审计师需要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相关专业性的评价与检测,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运营的适应性、与经济价值之间的有效性平衡关系、相关管理制度的合理性,检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合适企业会计资料中相关经济项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考察企业业务能力以及应急处理对策、确定企业经营范围、经营手续以及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一名合格的审计师需要对企业做出全方面的测试与检查,才能够针对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以此为本次研究目标可以提出以下假设内容:第一,企业通过自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能够与审计师的评价结果成正比关系。第二,企业建设与实施自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完善程度与企业业绩呈正比关系。第三,企业经济效益与审计师针对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成正比线性关系。

二、本次研究数据信息来源

本文针对此次的研究进行走访调查之后确定研究目标为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主要调查步骤为:第一,讨论调查问卷内容;第二,走访不同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邀请试填,针对企业不同情况增减调查问卷项目;第三,敲定调查问卷终稿之后进行印制发放,并收回有效调查内容进行分析。

三、研究项目中变量与计量界定

(一)建设并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严格管理与实施基础上,完善且先进的内部控制制度若是的得不到严格的执行与落实,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来说也不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程度、企业自身评价内部控制制度频率高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效性来判断与考核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完善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二)审计师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作用。在调查数据信息中不难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信息部门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贷款风险的评估是参照审计师报告信息而判断的,而审计师的报告数据是根据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分析总结而得出的,也就是说这个环节中需要审计师对企业自身的风险与掌控风险能力做正确的判断与合理的评估,并确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企业绩效。企业中会计管理研究一般存在极强的主观性,这种综合性评价效益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偏见,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就会适当减弱系列性的影响作用。企业绩效的有效性与可靠性调查与评价应以销售额、综合社会贡献、产品质量、职工满意度、净资产同报率、客户满意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评定。

四、研究目标模型构建与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度建立执行与审计师评价的内在联系。经过整理分析调查问卷中信息可以得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越强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成果则显而易见,通常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经过高频率自评的企业,也会得到审计师对该自身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度评价,这一结果说明审计师在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时可以借助符合性较强的测试作为理论依据。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内在联系。企业经济效益受到经营范围与规模的影响,而二者的发展是受到相关管理制度的推动与制约的,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得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强,其落实与实施效果也会受到良性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评率达到一定高频也会对企业绩效起到推动性作用,这一现象足以说明,企业若想要得到大幅度的绩效提升,就要建立建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在工作中严格监督其执行力度。

(三)审计师对内部控制制度与公司绩效的内在联系。在本次研究中也可看出企业经营范围与经营规模均属于变量值,而审计师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做出的评价是需要这两个变量得到控制的,以此才能够对企业的绩效提升起到助推作用,也就是说审计师需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与执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以此才能够给与企业运营正面助推力量,也是提升企业绩效的有效方式。

五、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目标样本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调查中着重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师评价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与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企业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审计师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与实施状况的评价与以下几点成正比关系:1.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与执行现状;2.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与实施的效果;3.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自评频率。

第二,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企业绩效提升幅度与以下内容成正比关系:1.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力度大;2.内部控制制度得到不断完善;3.内部控制制度得到充分实施。

第三,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两个变量得到自身有效控制视角下,审计师评价与企业绩效增涨的正比关系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全;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营中实施力度大。也就是说只有在审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较好时,企业才能够获得绩效增涨。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轨道交通行业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内部因素的改善是企业进步的根本,所以要把内部控制体系当重点来抓,努力实现轨道交通的规范化、方便化、快速化。本文从轨道交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完善轨道交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以及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实践来展开论述,希望对轨道交通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 :轨道交通行业 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

前言

内部控制体系在整个轨道交通行业里的地位不可小觑。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要想立足在这个优胜劣汰的时代,就必须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与时俱进。

1、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检测标准,可发现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制度保障,并且内部控制在程序上也不合理。如: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及改进。如果轨道交通行业在管理体系上不做任何改进,那么就会导致行业内部职能混乱、行业的发展受到阻碍变慢甚至会停滞。所以,从此刻开始,要以完善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为核心,推动轨道交通行业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

(2)对轨道交通行业内部的风险意识低。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存在商业风险。开拓市场、增加获利的渠道就是一个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所以,在探索市场过程中,仅仅会认为自己是在保护行业的生产,却不知这已对内部控制体系产生的威胁。由此可看出,轨道交通行业并没有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制度。而且在遇到风险时,大多数行业都会靠一些有责任心、懂管理的工作人员来处理。这就要求建立行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机制。

(3)轨道交通行业中缺乏管理理念。行业的管理阶层都是经过董事会重重考验筛选出来的,是重量级的技术人员。他们拥有较高的技术和较丰富的经验,但管理的理念便是他们所缺乏的。他们仅仅关注与自己的业绩和薪水,并没有考虑到对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规范实行。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大力宣传行业的管理理念,更好更有效的规范内部控制体系。

(4)信息系统机制的不完善。轨道交通行业的各个方面都会与信息密切联系,如:财务状况、员工的酬薪、发展技术等等。所以各部门都应保持与信息系统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但目前的轨道交通行业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各部门只注重自己部门内部的工作,这就造成了信息传递与共享的目的难以实现。尤其体现在各部门之间以及同一部门里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这不利于工作信息的有效传递。

(5)缺乏行业内部的监督机制。行业内的工作人员都没有自觉去监督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甚至,就算工作人员知道行业内部的一些腐败现象也不会伸张正义去打报告。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有两个。一是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低下;二是行业对监督机制的不重视,没有具体的奖罚体制。所以,轨道交通行业应尽早的建立行业内部工作人员间的监督体系,保证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2、对完善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所提出的建议

一个行业只有具有完整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实现行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和谐,推动行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是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轨道交通行业的内部控制体系。

(1)提升轨道交通行业的竞争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证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间综合竞争力的较量实际上是科技与经济的较量,轨道交通行业也如此,其进步是要依赖科技和资源的。所以,要想提高行业的竞争力就要从技术和资源这两方面入手。在技术上,大力培养各方面技术人员,增加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使各个部门都有其独有的特色和精英。在资源上,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其生产成本。但总的来说都需要行业内部控制的批准与管理。

(2)建立行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机制。针对行业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制度保障、风险意识、管理理念、信息系统、内部监督等问题,要求行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况和我国基本国情,对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各方面及各程序进行整理。集中力量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和运行实施有效的检测,通过不断的实验,找出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针对性的制定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使轨道交通行业中的组织机构、职能分配、规章制度一体化、系统化。

(3)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要严格遵守“先学习,后工作”的规则。既在企业给员工分配任务后,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针对每个部门的职能特点、每位员工的专业技术来分配工作。要建立以董事会为核心的、由各部门精英组成的内部控制委员会,每部门都要积极参与内部控制的各种会议或是积极对内部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

3、轨道交通行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行业内部控制体系涉及面广泛。它受行业的规模、工作人员的素质、管理制度等各因素的影响,所以内部控制对轨道交通行业具有重大意义。

(1)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前,要对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整理,然后对内部的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加以了解,再开始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设计研究,经过多次修正,最后制定出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规划。

(2)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观念,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要精简程序,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要对行业的管理阶层人员进行培训,增强行业的管理水平。

(3)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后,行业应建立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机制,要求内控自评组织、自评范围、自评薪资、自评作息时间等等。每年度结束后要对公司的全体人员进行专题讨论来检测内部控制体系是否获得个部门认可,当然要以以人为本,尊重民意为前提。

结束语

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近几年的发展的确很迅速,但现今,高速发展的阶段已过去,轨道行业内部控制的发展的缺陷也不断的显现,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希望我们能不惧困难、勇于挑战,规范自己的职业准则和道德素养,一起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出谋划策,为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李心合. 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中的难题与对策(上)[J].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 2012(04):46.

第8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本指南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 三号)、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70 号令) 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进行编写,对成都市企业开展安 全生产风险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本指南主要编制人员:杨信林、石金华、卓红、陈倩、姚武英、毛颖、尹左斌、 曹磊、王利平、白云中。 目 录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 ................................................................................ 2 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 ................................................................................ 4 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 6 (一)策划与准备 .................................................................................................... 6 (二)实施 ................................................................................................................ 8 (三)检查 .............................................................................................................. 12 (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 .................................................................................. 12 附件一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 14 (一)风险识别评价表 .......................................................................................... 14 (二)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 .................................................................................. 15 (三)岗位风险告知卡 .......................................................................................... 15 (四)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 16 附件二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 17 (一)各评估方法的适用阶段 .............................................................................. 17 (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 ...................................................................................... 18 1.头脑风暴法 .................................................................................................. 18 2.德尔菲法 ...................................................................................................... 20 3.情景分析 ...................................................................................................... 21 4.检查表 .......................................................................................................... 24 5.预先危险分析 .............................................................................................. 26 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 27 7.风险矩阵 ...................................................................................................... 31 8.故障树分析 .................................................................................................. 34 9.事件树分析 .................................................................................................. 37 1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 40 11.五问法 ........................................................................................................ 42 12.池火灾事故模拟 ........................................................................................ 44 1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DOW) ........................................ 47 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一)安全生产风险 安全生产风险,是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 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 污染的严重性的组合。

(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 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 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 大事故隐患。

通常,我们把失去管控或管控不足的风险称之为隐患。所以说,风 险可能是隐患,也可能不是隐患,但隐患必然存在于风险上。这就要求 对风险的管控要比对隐患的治理的要求更全面、更广泛。

(三)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指企业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各个 环节和作业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 危险有害因素,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的后果及可能性,确定风险等级, 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安全生产风险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 地降低风险所导致的损失,以期达到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的目标。

(四)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前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 风险评价三个步骤。 风险识别是指查找企业安全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作业活动、作业 环境、设备设施等各方面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分析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及其特征进行明确的定义描述,分析和 描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风险发生的条件、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

风险评价是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风险的价值等。

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者在 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

(五)风险准则 风险准则是评价风险严重程度的标准,是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它 体现企业的风险承受度,反映企业的价值观、目标和资源。风险准则应 明确风险的度量方法、风险等级的划分,应当与企业的风险管理方针一 致。

(六)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 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 1-1 所示。图 1-1 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工作程序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包括策划与准备、实施、检查、持续改 进四个阶段。

(一)策划与准备 1、设置风险管理机构; 2、进行初始风险评估; 3、制定具体风险识别及控制方案,确定风险识别方法及制定相关表 格; 4、对风险识别方法、内容及表格使用进行全员培训。

(二)实施 1、从人、机、料、环、法、信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 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确定风险的可接受度; 3、针对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

(三)检查 根据实施阶段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监测,并 重点监测不可接受风险的控制效果。

(四)持续改进 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见图 2-1: 图 2-1 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流程示意图 三、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策划与准备1、明确组织机构 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承担企业风险管理领导职能。

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组织、协 调等日常事务工作。

2、初始风险评估 对照国家职业健康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企业安全生产管 理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设备设施安全条件和生产现 场作业环境等现状进行排查。了解存在的主要安全生产风险和缺陷,以 及现有控制措施。初始风险评估的结果作为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各个 阶段的依据。

初始风险评估要考虑但不仅限于图 3-1 所示的内容。 图 3-1 企业初始风险评估的内容3、制定风险管理方针及目标 企业应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及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制定风险管 理方针及目标。风险管理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4、制定风险管理工作方案图 3-2 风险管理工作方案的内容5、全员培训 根据风险管理方案,应对从业人员和相关方开展全员培训,并保存 相关的培训记录。培训主要内容见图 3-3。图 3-3 全员培训的内容 (二)实施企业应对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存在的危险有 害因素进行岗位风险识别,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消除 或降低风险的控制措施。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的方法详见附件。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认可并记录风险的过程。

①程序 企业风险识别包括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及岗位风险识别。

公司管理体系风险识别通常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负责人、 车间主任、班组长及重要岗位人员对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相关的管理体系 (如管理制度、程序、规程等)适宜性进行识别。

岗位风险识别程序如图 3-4 所示。岗位风险识别小组至少包括班组 长和岗位作业人员。图 3-4 风险识别程序②方法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可采用安全检查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五 问法等。

③内容 风险识别过程包括识别那些可能对目标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源、影 响范围、事件及其原因和潜在的后果。应从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物的 因素、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涵盖企业的安全生产各个环节,详见下图。图 3-5 风险识别内容风险识别过程中识别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应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 故分类标准》 (GB6441-1986)、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 (GB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版)等进行。

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能够加深对风险的理解。它为风险评价提供输入,以确定 风险是否需要处理以及最适当的处理策略和方法。图 3-6 风险分析示意图如图 3-6 所示,风险分析要考虑导致风险的原因和风险源、影响后 果和可能性的因素、现有的风险控制措施及其有效性,同时还要考虑企 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和三种状态(正常、 异常、紧急)。

风险分析通常涉及对风险事件潜在后果及相关概率的估计,以便确 定风险等级。

风险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半定量的、定量的或以上方法的组合。常 用的风险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故障树 法、池火灾事故模拟法、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等。

3.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包括将风险分析的结果与预先设定的风险准则相比较,或 者在各种风险的分析结果之间进行比较,确定风险的等级及管理等级。

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两种:可接受与不可接受。可接受的风险一般只 需加强管理,维持现状;不可接受的风险需要进一步采取控制措施,将 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风险管理等级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组织架构与实际情况,按照识 别后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况综合确定,一般可分 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原则上风险等 级越高,管理等级越高。

4.风险控制 ①可选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图 3-7 风险控制措施示意图如图 3-7 所示,企业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按照可行性、可靠性、 先进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选用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 控制措施包括工程防护措施、管理措施及个体防护措施。工程防护措施,包括使用设备设施、隔离等降低风险。

管理措施,包括:设立目标,制定完善管理程序、操作规程和技术措施,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制定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员工的教 育培训和现场宣传告知(设置岗位风险告知卡、警示标志标语、职业危 害告知卡等),进行检查监督和绩效评估,建立奖惩机制等。个体防护措施,包括工作服、防护面罩、防护手套、防护鞋等等。企业按照《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等标准的要求, 为岗位作业人员配备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佩戴。

②对隐患及外来风险的处理 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如果构成隐患的要及时在成都市隐患管理系统 上进行申报。在控制过程中,要实时的对系统上内容进行修改完善,最 终达到消除隐患的目的。

如果涉及外部企业或者周边环境对本企业带来风险的,应及时报告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它的相关部门以协助进行整改。 (三)检查为确保企业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监督与检查应贯穿风险管理全过程。

企业应识别影响风险管理绩效的因素,并收集为改进风险管理而监测的 数据,具体如下:表 3-1 风险管理检测内容 序号 1 2 内容 是否执行了风险管理程序。

风险识别范围是否全覆盖,识别方法 选用是否恰当,识别记录是否正确填 写,并保存完整,识别结果是否准确。

风险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特别是 3 4 5 针对识别出的不可接受风险制定的控 制措施。

风险管理培训的有效性评估。

人的作业行为。

9 10 健康损害的监视。

事件的监视。

8 作业环境的监视。

7 序号 6 内容 员工参与过程的有效性。

工作活动有效性评价。企业应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确定成功之处以及所需纠正和改 进之处。(四)绩效评估与持续改进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绩效进行评估。通过评估 与分析,发现风险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体系运行、检查监测、风险 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风险管理领导机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 理方案,并纳入下一周期的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计划。

评估可采用的方法如图 3-8 所示。 图 3-8 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发生以下情况时,企业应重新进行风险管理绩效评估: 1.发生职业健康损害及死亡事故; 2.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发生重大变化。

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实施 PDCA 循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绩效。

附件: 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附件: 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图表示例 (一)风险识别评价表1.基于 LEC 法的岗位风险识别评价表F 表 1-1 基于 LEC 法的岗位风险识别评价表车间(部门):XXX 危险 有害 因素 过 去 现 在 将 来 正 异 紧 常 常 急 岗位:XXX 三种时态 识别人:XXX 三种状态 可能 导致 的事 故 L E C D 时间:XX 年 XX 月 XX 日 风险评价(LEC 法)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 新 增序 分 号 类辨识 内容备 注现有说明: ①“危险有害因素”一栏,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过程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和代码》(GB13861-200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 版)进行 识别。

②三种时态:过去:过去发生其伤害遗留至今的危险源。

现在:现在正在发生的危险源。

将来:将来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③三种状态:正常:指正常的施工、活动使用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

异常:指非正常但可预见的施工、活动使用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

紧急:指施工、活动使用的产品或服务过程中紧急状态下发生的危险源。

④可能导致的事故:从下列 20 种事故类型中选择: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 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放 炮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它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 其它伤害。

⑤风险评价(LEC 法),L 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 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 度”,C 表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 表示“危险性”。

⑥风险等级是根据 D=L*E*C 的分值确定的等级,一般分为 5 级:>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Ⅴ;160-320,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Ⅳ;70-160,显著危险,需要整改,Ⅲ;20-70,一般危 险,需要注意,Ⅱ;<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Ⅰ。⑦控制措施:现有措施是指企业目前已采取的措施;新增措施是指针对现有风险需增加的控制措 施,以降低现有的风险等级。 2.基于安全检查法的岗位风险识别评价表F 表 1-2 基于安全检查法的风险识别评价表车间(部门):XXX XX 日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结果 风险等级 新增控制措 施 备注 岗位:XXX 识别人:XXX 时间:XX 年 XX 月说明: ①检查的内容包括人、机、料、环、法等环节内容。

②检查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行业先进经验等。

③检查结果一般分为“符合”、“不符合”。

④风险等级可简单分为“可接受”、 “不可接受”,一般“不符合”的项目,风险等级判断为“不 可接受”。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更详细的风险准则。(二)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F 表 1-3 岗位风险管理汇总表单位:XXX 公司 序号 车间 岗位 责任人 行业:XXX 危险有害因素 风险等级 风险管理等 级 备注批准人: 说明:审核人:统计人:日期:①行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确定。

②责任人是指岗位负责人。

③风险管理等级是指根据 LEC 法计算出的风险等级来确定管理等级,风险等级越高,管理级别越 高。

④企业可结合自身组织架构与实际情况,按照识别后的岗位风险等级和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情 况来确定岗位风险管理等级,原则上风险等级越高,管理等级越高。如根据 LEC 法确定高度危险 风险及以上(D>160)的管理等级可定为“公司级风险管理”,由公司进行管控;显著危险风险 (160>D>70)的管理等级可定为“车间级或部门风险管理”,由车间或部门进行管控;一般危 险及稍有危险风险(D<70)的管理等级可定为“班组级风险管理”,由班组进行管控。(三)岗位风险告知卡F 表 1-4 岗位风险告知卡 岗位名称 责任人 主要危险有 害因素 事故后果 预防措施 应急措施 报告电话 对外应急电话风险等级 风险管理等 级报警电话 110 急救电话 120(四)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F 图 1-1 粉尘职业危害因素告知卡 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 (一)各评估方法的适用阶段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评估各阶段中的适用性参见下表。F 表 2-1 评估方法在风险评估各阶段的适用性 风险评估过程 评估方法 风险识别 头脑风暴法 德尔菲法 情景分析 检查表 预先危险分析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风险矩阵 故障树分析 事件树分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 五问法 池火灾事故模拟 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 数评价法 (DOW) SA SA SA SA SA SA SA NA NA A SA NA NA 风险分析 A A SA NA NA SA SA A SA SA A A A 风险评价 A A A NA NA SA A A NA SA A SA SASA 表示非常适用,A 表示适用,NA 表示不适用。 (二)风险评估方法介绍1.头脑风暴法 ①概述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指刺激并鼓励一群知识渊博的人员 畅所欲言,以发现潜在的失效模式及相关危险、风险、决策标准及处理 办法。“头脑风暴法”这个术语经常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小组讨论。然 而,真正的头脑风暴法包括旨在确保人们的想象力因小组内其他成员的 思想和话语而得到激发的特殊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有效的引导很重要,其中包括开始阶段刺激讨论; 定期鼓励小组进入相关领域;捕捉讨论中产生的问题(讨论通常很活跃)。

②用途 头脑风暴法可以与下述的其他风险评估方法一起使用,也可以单独 使用,来激发风险管理过程及系统生命周期中任何阶段的想象力。头脑 风暴法可以用作旨在发现问题的高层次讨论,也可以用作更细致的评审 或是特殊问题的细节讨论。

③输入 召集一个熟悉被评估的组织、系统、过程或应用的专家团队。

④过程 头脑风暴法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正式的头脑风暴法 组织化程度很高,其中参与人员提前准备就绪,而且会议的目的和结果 都很明确,有具体的方法来评价讨论思路。非正式的头脑风暴法组织化 程度较低,经常更具针对性。

在一个正式的过程中,应至少包括以下环节: 讨论会之前,主持人准备好与讨论内容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及思考提示;确定讨论会的目标并解释规则; 引导员首先介绍一系列想法,然后大家探讨各种观点,尽量多发现问题。此刻无需讨论是否应该将某些事情记在清单上或是某句话究竟是 什么意思,因为这样做会妨碍思绪的自由流动。一切输入都要接受,不 要对任何观点加以批评,同时,小组思路快速推进,使这些观点激发出 大家的横向思维。当某一方向的思想已经充分挖掘或是讨论偏离主题过远,那么引导员可以引导与会人员进入新的方向。但目的在于收集尽可能多的不同观 点,以便进行后面的分析。

⑤输出 输出取决于该结果所应用的风险管理过程的阶段。例如,在识别阶 段,输出可能是风险及当前控制手段的清单。

⑥优点及局限: 头脑风暴法的优点包括:激发了想象力,有助于发现新的风险和全新的解决方案; 让主要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有助于进行全面沟通; 速度较快并易于开展。局限包括:参与者可能缺乏必要的技术及知识,无法提出有效的建议; 由于头脑风暴法相对松散,因此较难保证过程的全面性(例如,一切潜在风险都被识别出来);可能会出现特殊的小组状况,导致某些有重要观点的人保持沉默而 其他人成为讨论的主角。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电脑头脑风暴法,以聊天论 坛或名义群体技术的方式加以克服。电脑头脑风暴法可以是匿名的,这 样就避免了有可能妨碍思路自由流动的个人或政治问题。在名义群体技 术中,想法匿名提交给主持人,然后集体讨论。

2.德尔菲法 ①概述 德尔菲技术(Delphi)是在一组专家中取得可靠共识的程序。尽管该 术语经常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头脑风暴法,但是在形成之初,德尔菲技 术的根本特征是专家单独、匿名表达各自的观点,同时随着过程的进展, 他们有机会了解其他专家的观点。

②用途 无论是否需要专家的共识,德尔菲技术可以用于风险管理过程或系 统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

③输入 达成共识所需的一系列方法。

④过程 使用半结构化问卷对一组专家进行提问。专家无需会面,因此他们 的观点具有独立性。

具体步骤如下:组建一支团队,开展并监督德尔菲过程; 挑选一组专家(可能是一个或多个专家组); 编制第一轮问卷调查表; 测试问卷调查表; 将问卷调查表分别发给每位专家组成员; 对第一轮答复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再次下发给专家组成员; 专家组成员重新做出答复,然后重复该过程,直到达成共识。⑤输出 逐渐对现有事项达成共识。

⑥优点及局限 优点包括:由于观点是匿名的,因此更有可能表达出那些不受欢迎的看法; 所有观点有相同的权重 获得结果的所有权; 人们不必一次聚集在某个地方。避免名人占主导地位的问题;局限包括:这是一项费力、耗时的工作; 参与者要能进行清晰的书面表达。3.情景分析 ①概述 情景分析(Scenario Analysis)是指通过分析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 景,以及各种情景可能产生的影响来分析风险的一类方法。换句话说, 情景分析是类似“如果-怎样”的分析方法。未来总是不确定的,而情景 分析使我们能够“预见”将来,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用情景分析法来进行预测,不仅能得出具体的预测结果,而且还能分析 达到未来不同发展情景的可行性以及提出需要采取的技术、经济和政策 措施,为管理者决策提供依据。

②用途 情景分析可用来帮助决策并规划未来战略,也可以用来分析现有的 活动。它在风险评估过程的三个步骤中都可以发挥作用。在识别和分析 那些反映诸如最佳情景、最差情景及期望情景的多种情景时,可用来识 别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分析潜在的后果及每种情景的可能 性。

情景分析可用来预计威胁和机遇可能发生的方式,以及如何将威胁 和机遇用于各类长期及短期风险。在周期较短及数据充分的情况下,可 以从现有情景中推断出可能出现的情景。对于周期较长或数据不充分的 情况,情景分析的有效性更依赖于合乎情理的想象力。

如果积极后果和消极后果的分布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情景分析就会 有很大用途。

③输入 情景分析的必要前提是要有一支团队,其成员了解相关变化的特征 (例如,可能的技术进步),同时有丰富的想象力,能预见到未来发展, 而无需从过去事件中进行推断。掌握现有变化的文献和数据也很必要。

④过程 情景分析的结构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

在建立了团队和相关沟通渠道,同时确定了需要处理的问题和事件 的背景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可能出现变化的性质。这就要求对主要趋 势、趋势变化的可能时机以及对未来的预见进行研究。

需要分析的变化可能包括:外部情况的变化(例如技术变化); 不久将要做出的决定,而这些决定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后果; 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以及需求可能的变化方式; 宏观环境的变化(如监管及人口统计等);有些变化是必然的,而有 些是不确定的。

有时,某种变化可能归因于另一个风险带来的结果。例如,气候变 化的风险正在造成与食物链有关的消费需求发生变化,这样会改变哪些 食品的出口会盈利以及哪些食品可能在当地生产。

局部及宏观因素或趋势可以按重要性和不确定性进行列举并排序。

应特别关注那些最重要、最不确定的因素。可以绘制出关键因素或趋势 的图形,以显示那些情景可以进行开发的区域。

建议使用一系列的情景,关注每个情景参数的合理变化。

为每个情景编写一个“故事”,讲述你如何从此时此地转向主题情 景。这些故事可以包括那些能为情景带来附加值的合理细节。

现在,这些情景可以用来测试或评估最初的问题。这项测试考虑到 任何重要但可预测的因素(例如,使用模式),然后分析政策在这种新情 景中的“成功”概率,并通过使用以模型假设为基础的“假定分析”来 “预先测定”结果。

当对每个情景的问题或建议进行评估时,显然需要进行修正,以使 其更全面或风险更小。当情景正在发生变化时,也可能找出一些能够表 明变化的先行指标,监测先行指标并做出反应,可以为改变计划好的战 略提供机会。

由于情景只是可能出现的未来经过界定的“片段”,因此关键是要 确定需考虑的正在发生的某个特定结果(情景)的可能性。例如,对于最 好的情景、最差的情景以及预期的情景,应努力描述或说明每个情景发 生的可能性。

⑤输出 可能不会有最合适的情景,但可以对最终应对各种选项以及随着指 标的变化而调整行动方案的方法有更清晰的认识。

⑥优点及局限 情景分析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未来情况,而这种未来情况更适合于通 过使用历史数据,运用基于“高级-中级-低级”的传统方法而进行的预 测。这些预测假设未来的事件有可能延续过去的趋势。如果目前不甚了 解预测的依据或者现在探讨的风险会何时发生,那么这一点就很重要了。

但是,与这种优点相关的是一种缺点: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情况 下,有些情景可能不够现实。

在运用情景分析时,主要的难点涉及到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分析师和 决策者开发现实情境的能力,这些难点对结果的分析具有修正作用。

如果将情景分析作为一种决策工具,其危险在于所用情景可能缺乏 充分的基础,数据可能具有随机性,同时可能无法发现那些不切实际的 结果。

4.检查表 ①概述 检查表(Check-lists)是危险、风险或控制故障的清单,而这些清单 通常是凭经验(要么是根据以前的风险评估结果,要么是因为过去的故障) 进行编制的。

②用途 检查表法可用来识别危险及风险或者评估控制效果。它们可以用于 产品、过程或系统的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它们可以作为其他风险评估 技术的组成部分进行使用,但最主要的用途是检查在运用了旨在识别新 问题的更富想象力的技术之后,是否还有遗漏问题。

③输入 有关某个问题的事先信息及专业知识,例如可以选择或编制一个相 关的、最好是经过验证的检查表。

④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确定活动范围; 选择一个能充分涵盖整个范围的检查表。为此,应仔细选择检查表。例如,不可使用标准控制的检查表来识别新的危险或风险。使用检查表的人员或团队应熟悉过程或系统的各个因素,同时审查检查表上的项目是否有缺失。

⑤输出 输出结果取决于应用该结果的风险管理过程的阶段。例如,输出结 构可以是不全面的控制清单或是风险清单。

⑥优点及局限 检查表的优点包括:非专家人士可以使用; 如果编制精良,它们将各种专业知识纳入到了便于使用的系统中; 它们有助于确保常见问题不会遗忘。局限包括:它们会限制风险识别过程中的想象力; 它们论证了“已知的已知因素”,而不是“已知的未知因素”或是“未知的未知因素”;它们鼓励“在方框内画勾”的习惯; 它们往往基于已观察到的情况, 因此会错过还没有被观察到的问题。 5.预先危险分析 ①概述 预先危险分析(Prim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 PHA)是一种简单易 行的归纳分析法,其目标是识别危险以及可能给特定活动、设备或系统 带来危害的危险情况及事项。

②用途 这是一种在项目开发初期最常用的方法。因为当时有关设计细节或 操作程序的信息很少,所以这种方法经常成为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前奏, 同时也为系统设计规范提供必要信息。在分析现有系统,从而将需要进 一步分析的危险和风险进行排序时,或是现实环境使更全面的技术无法 使用时,这种方法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输入 输入包括:被评估系统的信息。

可获得的与系统设计有关的细节。④过程 通过考虑如下因素来编制危险、一般性危险情况及风险的清单。使用或生产的材料及其反应性; 使用的设备; 运行环境; 布局; 系统组成要素之间的分界面等。

对不良事项结果及其可能性可进行定性分析,以识别那些需要进一步评估的风险。 若需要,在设计,建造和验收阶段都应展开预先危险分析,以探测 新的危险并予以更正。获得的结果可以使用诸如表格和树状图之类的不 同形式进行表示。

⑤输出 输出包括:危险及风险清单。

包括接受、建议控制、设计规范或更详细评估的请求等多种形式的建议。

⑥优点及局限 优点包括:在信息有限时可以使用; 可以在系统生命周期的初期分析风险。局限包括: PHA 只能提供初步信息。

它不够全面也无法提供有关风险及最佳风险 预防措施方面的详细信息。

6.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①概述 HAZOP 是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ies) 的英文首字母缩写,也是对一种规划或现有产品、过程、程序或体系的 结构化及系统分析。该技术可以识别人员、设备、环境及/或组织目标所 面临的风险。分析团队应尽量提供解决方案,以消除风险。

HAZOP 过程是一种基于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的定性技术,它对设计、 过程、程序或系统等各个步骤中,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或运行条件的方 式提出质疑。该方法通常由一支多专业团队通过多次会议进行。 HAZOP 在识别过程、 系统或程序的故障模式的原因和后果方面与 FMEA 类似。其不同在于团队通过考虑不希望的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以及条件 之间的偏差来反查可能的原因和故障模式,而 FMEA 则确定故障模式,然 后才开始。

②用途 最初开发 HAZOP 技术是为了分析化学过程系统,但是该技术目前已 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系统及复杂的操作中,包括机械及电子系统、程序、 软件系统,甚至包括组织变更及法律合同设计及评审。

HAZOP 过程可以处理由于设计、部件、计划程序和人为活动的缺陷所 造成的各种形式的对设计意图的偏离。

这种方法广泛地用于软件设计评审中。当用于关键安全仪器控制及 计算机系统时, 该方法称作 CHAZOP(控制危险及可操作性分析或计算机危 险及可操作性分析)。

HAZOP 分析通常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展,因为此时有计划过程的全图, 尽管设计仍可进行调整。但是,随着设计的详细发展,可以对每个阶段 用不同的导语以阶段法进行。HAZOP 分析也可以在操作阶段进行,但是, 该阶段需要的变更可能有较大成本。

③输入 HAZOP 分析的主要输入数据是有关计划审批的系统、过程或程序,以 及设计意图与效果说明书的现有信息。输入数据可能包括图形、说明书、 过程图、逻辑图、布局图、操作及维修程序,以及紧急情况响应程序。

对于非硬件系统来说, HAZOP 的输入数据可以是描述所分析的系统或程序 的功能和因素的任何文件。例如,输入数据可以是组织图或角色说明、 合同草案甚至程序草案。 ④过程 HAZOP 主要对分析中的流程、程序或系统进行“设计”及规范化,并 审查各组成部分,以发现与预期效果的偏差、潜在的原因以及偏差可能 造成的结果。通过使用合适的引导词,对于系统、过程或程序的各个部 分对关键参数变化的反应方式进行系统性分析,我们就可以实现上述目 标。可以使用针对某个特殊系统、过程或程序的引导词,也可以使用能 涵盖各类偏差的通用词。附表 2-1 举例说明了技术系统常用的引导词。

类似的导语如“过早”、“过迟”、“过多”、“过少”、“过长”、 “过短”、“错误方向”、“错误目的”、“错误行动”可以用来标明 人为错误的模式。

HAZOP 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名某个有必要责任和职权的人员开展HAZOP 分析,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行动;确定这项研究的目标及范围; 为研究建立一系列关键的引导词; 确定HAZOP 研究团队。该团队通常是多专业的,应包括掌握了相应技术专业知识的设计及操作人员,来评价与计划或当前设计的偏差产生 的影响。建议团队中包括一些不直接参与设计或者被审核的系统、过程 或程序的人员。收集必要的文件; 在研究团队的引导式研讨班上: 将系统、过程或程序划分成更小的因素或子系统/过程或因素,以进行具体的审核;约定各子系统/过程或因素的设计意图, 然后对于该子系统或因素中 的各项依次使用引导词,以假设那些会产生不良结果的可能偏差;如果发现不良结果,约定各种情况下的原因及结果,同时就处理方式提出建议,从而减少或消除影响(如果可能的话);将讨论内容记录在案,同时约定用于处理被识别风险的具体行动。F 表 2-2 HAZOP 引导词的例子 术语 “无”或“不” 更多(更高) 更少(更低) 以及 部分 颠倒/相反 而不是 兼容性 引导词适用于下列参数: 材料或过程的物理特征 温度、速度等物理条件 系统或设计组件的规定目的(例如,信息转化) 运行方面 定义 计划结果根本没有实现或是计划条件缺失 输出结果或运行状况的定量增长 定量减少 定量增长(例如,附加材料) 定量减少(例如,仅限混合物中的一个或两个成分) 相反(例如,回流) 意图根本没有实现,而截然不同的事情发生了(例如,流动或资 料错误) 材料;环境⑤输出对于每个评审点的项目,做好 HAZOP 会议的会议记录。这包括:使 用的引导词、偏差、可能的原因、处理所发现问题的行动以及行动负责 人。

对于任何无法纠正的偏差,需要对偏差风险进行评估。

⑥优点及局限 HAZOP 的优点包括:为系统、彻底地分析系统、过程或程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涉及多专业团队,包括那些拥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员以及那些必须 采取处理行动的人员;形成了解决方案和风险应对行动方案; 适用于各种系统、过程及程序; 有机会对人为错误的原因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分析; 对用来说明尽职调查的过程可以进行书面记录。局限包括:很耗时,因此成本较高; 对文件或系统/过程以及程序规范的要求较高; 主要重视的是找到解决方案,而不是质疑基本假设(然而,这可以减轻分阶段的办法)。讨论可能会集中在设计细节上,而不是在更宽泛或外部问题上。

受制于设计(草案)及设计意图,以及传递给团队的范围及目标; 过程对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结果,专业人员会发现在寻找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很难保证完全客观。

7.风险矩阵 ①概述 风险矩阵(Risk Matrix)是一种将定性或半定量的后果分级与产生一 定水平的风险或风险等级的可能性相结合的方式。矩阵格式及适用的定 义取决于使用背景,关键是要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合适的设计。

②用途 风险矩阵可用来根据风险等级对风险、风险来源或风险应对进行排 序。它通常作为一种筛查工具,以确定哪些风险需要更细致的分析,或 是应首先处理哪些风险,这需要提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管理。它还可以用 作一种筛查工具,以挑选哪些风险此时无需进一步考虑。根据其在矩阵 中所处的区域,此类的风险矩阵也被广泛用于决定给定的风险是否被广 泛接受或不接受。

风险矩阵也可以用于帮助在全组织内沟通对风险定性等级的共同理 解。设定风险等级的方法和赋予他们的决策规则应当与组织的风险偏好 一致。

风险矩阵的一种形式可用于 FMECA 的危险度分析,或是在 HAZOP 结 束后确定先后顺序。如果缺乏足够的数据进行细致的分析,或是实际情 况无法保证进一步定量分析的时间和精力时,后果可能性矩阵也可以使 用。

③输入 过程的输入数据为个性化的结果及可能性等级,以及将两者结合起 来的矩阵。

后果等级应涵盖需分析的各类不同的结果(例如,经济损失、安全、 环境或其他取决于背景的参数),并应从最大可信结果拓展到最小结果。

标度可以为任何数量的点。最常见的是有 3、4 或 5 个点的等级。

可能性标度也可为任何数量的点。需要选择的可能性的定义应尽量 避免含混不清。如果使用数字指南来界定不同的可能性,那么应给出单 位。可能性等级需要跨越现有研究范围,牢记最低可能性必须为最高界 定结果所接受,否则,就把一切最严重结果的活动界定为不可容忍。

绘制矩阵时,结果在一个轴上,可能性在另一个轴上。附图 2-1 显 示了矩阵的部分事例,该矩阵带有 6 点结果和 5 点可能性等级。

各单元的风险等级将取决于可能性结果等级的定义。可以以特别突 出结果(如图所示)或可能性建立矩阵,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该矩阵可以 是对称的。风险等级与决策规则相关,例如管理层关注度水平或所需反 应的时间标度密切相关。E IV IV V V V 2 3 结果等级 F 图 2-1 风险矩阵示例 III III IV IV V 4 II III III III IV 5 I II II III III 6 I I II II II I I I I II可 能 性 等 级D C B A 1分级评分和矩阵可以用定量等级进行建立。例如,在可靠性背景中, 可能性等级表示指示故障率,而结果等级表示故障的美元成本。

工具的使用需要有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最好是团队),以及有 助于对结果和可能性进行判断的现有数据。

④过程 为了进行风险分级,使用者首先要发现最适合当时情况的结果描述 符,然后界定那些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然后,从矩阵中读取风险等级。

很多风险事项会有各种结果,并有各种不同的相关可能性。通常, 次要问题比灾难更为常见。因此,有必要选择是对最常见的问题评分, 还是对最严重的结果,抑或是两者的统一体进行评分。在很多情况下, 有必要关注最严重的可信事项,因为这些事项会带来最大的威胁,经常 也是管理者最关注的事情。有时,有必要将常见问题和不可能的灾难归 为独立风险。关键是要使用与所选结果相关的可能性,而不是整个事项 的可能性。

矩阵定义的风险水平可能与是否应对风险的决策规则相联系。

⑤输出 输出结果是对各类风险的分级或是确定了重要性水平的、经分级的 风险清单。

⑥优点及局限 优点包括:比较便于使用; 将风险很快划分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局限包括:必须设计出适合具体情况的矩阵,因此,很难有一个适用于组织各相关环境的通用系统;很难清晰地界定等级; 使用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分级者之间会有明显的差别; 无法对风险进行总计(例如, 人们无法确定一定数量的低风险或是界定过一定次数的低风险相当于中级风险)。组合或比较不同类型后果的风险等级是困难的。

结果将取决于分析的详细程度,即分析越详细,情景数字就越高,每个数字的概率越低。这将低估实际风险等级。在描述风险时将情景分 组的方法应当在研究开始时确定并且是一致的。

8.故障树分析 ①概述 故障树(Fault Tree analysis,简称 FTA)是用来识别并分析造成特 定不良事件(称作顶事件)因素的技术。因果因素可通过归纳法进行识别, 也可以按合乎逻辑的方式进行编排并用树形图进行表示,树形图描述了 原因因素及其与重大事件的逻辑关系。

故障树中识别的因素可以是与组件硬件故障、人为错误或造成不良 事项的其他相关事项。

②用途 故障树可以用来对故障(顶事件)的潜在原因及途径进行定性分析, 也可以在掌握因果事项可能性的知识之后,定量计算重大事件的发生概 率。

故障树可以在系统的设计阶段使用,以识别故障的潜在原因并在不 同的设计方案中进行选择;也可以在运行阶段使用,以识别重大故障发 生的方式和导致重大事件不同路径的相对重要性;故障树还可以用来分 析已出现的故障,以便通过图形来显示不同事项如何共同作用造成故障。

③输入 对于定性分析,需要了解系统及故障原因、系统失效的方式。详细 的图表有利于帮助分析。

对于定量分析,需要了解故障树中各基本事件的故障率或者失效的 可能性。

④过程 建构故障树的步骤包括:界定计划分析的重大事件。这有可能是故障或该故障影响面更大的结果。如果要分析结果,那么故障树可能有一部分涉及到实际故障的缓 解;从重大事件入手,识别造成重大事件的直接原因或失效模式; 对其中的每个原因/失效模式进行分析,以识别造成故障的原因; 分步骤地识别不良的系统操作方式,沿着系统自上而下地分析,直到进一步分析不会产生任何成效为止。在硬件系统,这可能是组件故障 水平。处于分析中系统最低水平的事项及原因因素称作基本事件。 如果基本事件有可能发生,那么可以计算顶事件的发生概率。要想使定量化有效,就必须说明,对于每个控制节点而言,所有的输入数据 都必不可少,并足以产生输出事项。否则,故障树不足以进行可能性分 析,但可以成为说明因果关系的有效工具。

作为定量化的组成部分,有必要通过布尔代数来简化故障树,以说 明那些重复的失效模式。

除了估算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之外,还要识别那些形成顶事件独立 路径的最小分割集合,并计算它们对顶事件的影响。

除了简单的故障树之外,当故障树存在几处重复事件时,需要使用 软件包正确处理计算,并计算最小割集。软件工具有助于保证一致性、 正确性和可检验性。

⑤输出 故障树分析的输出结果包括:用图形表示重大事件发生的方式,以说明同时有两个或更多事项发生时那些相互影响的途径;最小分割集合清单(单个故障路径), 并说明每个路径的发生概率(如果有相关数据);重大事件的发生概率。⑥优点及局限 故障树(FTA)的优点包括:它提供了一种系统、规范的方法,同时有足够的灵活性,可以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人际交往和客观现象等;运用简单的“自上而下”方法,可以关注那些与重大事件直接相关故障的影响; FTA对具有许多界面和相互作用的分析系统特别有用;图形表示有助于理解系统行为及所包含的因素。然而,由于故障树通常较大,故障树的处理可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这样便可以将更复杂 的逻辑关系包括在内(EG NAND 及 NOR);对故障树的逻辑分析和对分割集合的识别有利于识别高度复杂系统中的简单故障路径。在这种系统中,人们可能会忽视那些导致顶事件的 诸多事项的综合体。

局限包括:计算出的顶事件的概率或频率很不确定;基础事件概率的不确定性被包括在首要事件概率的计算中。当不能准确知道基础事件故障概率时, 可能导致高度的不确定性;当然,对于一个被充分理解的系统有可能得 到高的可信度。有时,起因事件(causalenvents)未得到限制,因此很难确定顶事件的所有重要途径是否都包括在内。(例如,将火灾作为重大事件的分析 包括了所有的点火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性分析是行不通的。);故障树是一个静态模型;时间的互相依赖性没有解决。

故障树只能处理二进制状态(有故障/无故障)。

虽然定性故障树可以包括人为错误,但是一般来说,各种程度或性质的人为错误引起的故障无法包括在内;故障树无法将多米诺效应或条件故障包括在内。9.事件树分析 ①概述 事件树(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 ETA)是一种表示初始事件之后 互斥性后果的图解技术,其根据是为减轻其后果而设计的各种系统的是 否起作用。它可以定性地和定量地应用。

②用途 ETA 可用于初始事件后建模、计算和排列(从风险观点)不同事故情 景。

ETA 可以用于产品或过程生命周期的任何阶段。它可以进行定性使 用,有利于群体对初因事项之后可能出现的情景及依次发生的事项进行 集思广益,同时就各种处理方法、障碍或旨在缓解不良结果的控制手段 对结果的影响方式提出各种看法。

定量分析有利于分析控制措施的可接受性。这种分析大都用于拥有 多项安全措施的失效模式。

ETA 可用于对可能带来损失或收益的初始事件建立模型。但是,在追 求最佳收益路径的情况下,更经常地使用决策树建立模型。

③输入 输入包括:相关初始事项清单; 关于应对,障碍和控制,及其失效概率的信息; 了解最初故障加剧的过程。④过程 事件树首先要挑选初始事件。初因事项可能是粉尘爆炸这样的事故 或是停电这样的因果事项。那些旨在缓解结果的现有功能或系统应按时 序列出。用一条线来代表每个功能或系统的成功或失败。每条线都应带 有一定的失效概率,同时通过专家判断或故障树分析的方法来估算这种 条件概率。这样,初始事件的不同途径就得以建模。

注意,事件树的可能性是一种有条件的可能性,例如启动洒水功能 的可能性并不是正常状况下测试得到的可能性,而是爆炸引起火灾状况 下的可能性。

事件树的每条路径代表着该路径内各种事项发生的可能性。鉴于各 种事项都是独立的,结果的概率用单个条件概率与初因事项频率的乘积 来表示。

⑤输出 ETA 的输出结果包括:对潜在问题进行定性描述,并将这些问题视为包括初始事件,同时能产生各类问题的综合事件;对事项频率或概率以及各种故障发生时序和导致故障事项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估算;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清单; 建议措施效果的定量评价;⑥优点及局限 ETA 的优点包括:ETA以清晰的图形显示了经过分析的初因事项之后的潜在情景,以及缓解系统或功能成败产生的影响;它能说明时机、依赖性,以及故障树模型中很繁琐的多米诺效应。

它生动地体现事件的顺序,而使用故障树是不可能表现的。局限包括:为了将ETA 作为综合评估的组成部分,一切潜在的初因事项都要进行识别。这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分析方法(如 HAZOP, PHA),但总是有可能 错过一些重要的初因事项。事件树只分析了某个系统的成功及故障状况,很难将延迟成功或恢 复事项纳入其中。任何路径都取决于路径上以前分支点处发生的事项。因此,要分析各可能路径上众多从属因素。然而,人们可能会忽视某些从属因素,例 如常见组件、应用系统以及操作员等。如果不认真处理这些从属因素, 就会导致风险评估过于乐观。

10.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①概述 LEC 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 安全评价方法,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 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 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 D(危 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风险分值 D=LEC。D 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 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 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②用途 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 性。

③输入 确定 L、E、C 值 ④过程 (1)根据 F 表 2-3,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F 表 2-3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F 表 2-4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暴露 F 表 2-5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 人以上死亡 3~9 人死亡 1~2 人死亡 严重 重大,伤残 引人注意(2)根据 F 表 2-4,确定 E 值。(3)根据 F 表 2-5,确定 C 值。(4)根据公式:风险 D=L×E×C,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 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 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量化分值标准详见 F 表 2-6。F 表 2-6 量化分值标准 D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⑤输出 根据计算所得 D 值,判断风险级别,一般 D>70 为不可接受风险,需 要制定控制措施,D<70 为可接受风险,需保持现状,不需增设控制措施。

⑥优点与局限 优点:该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局限:易受评价人员主管因素影响,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 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11.五问法 ①概述 五问法就是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中提成五个问题,然后通过对五个 问题的解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的一种方法。

②用途 五问法可用于岗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③输入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可能性、后果、原因 ④过程问题一:可能出现的偏差、问题或异常?帮助找出工作步骤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问题二:出现偏差可能造成的后果?帮助得到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后果。问题二的回答需要辨识小组在 自己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不同的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也不一样。问题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发生一个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 是一个原因导致的,也可能是多个原因共同导致的。问题四:如何防止该偏差、问题或异常的发生?是基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来制定安全措施。解决问题四需要考虑问 题三进行,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不同的安全措施。如果不同的原因制定 的安全措施相同,需要进行合体。问题五:一旦偏差、问题或异常发生,如何减少人的伤害及损失?是基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进行考虑,同样也是要基于问题三进行。

制定措施需要考虑 3E 原则。

五问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范例参考 F 表 2-7:F 表 2-7 五问法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参考范例 问题 岗位工作步骤或活动 Q1 可能出现的偏差、问题或 异常(危险有害因素) Q2 Q3 可能造成的后果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飞出后打伤人 1、砂轮片质量差 2、打磨时用力过猛 3、使用切割片替代打磨片 4、防护罩缺失 手指被打伤 1、风扇未停止,直接搬 运 2、风 扇 防 护 罩 网 孔 过 大 打磨工件 砂轮片破碎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 搬运电风扇 接触到旋转的扇叶 5、打磨者前方有人Q4如何防止该偏差、问题或 异常的发生(基于可能性 的对策) 1、采购合格品牌的打磨片 2、操作时要均匀用力, 严禁 撞击 3、打磨时使用专用的打磨 片1、安 装 固 定 式 的 电 风 扇(工程技术) 2、必 须 将 电 风 扇 关 闭 后进行搬运作业(教育) 3、将 电 风 扇 的 护 罩 加 密(工程技术) 无Q5一旦偏差、问题或异常发 生,如何减少人的伤害及1、打磨机防护罩紧固, 防止 松脱,严禁拆除 人 3、打磨方向严禁朝向通道损失(基于严重性的对策) 2、打磨作业时, 前方严禁站⑤输出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过程表。

⑥优点与局限 优点: 简单,易于岗位员工操作。

局限: 未考虑危险因素转变成风险的可能性。

12.池火灾事故模拟 ①概述 池火灾事故模拟法是一种定量的事故后果预测方法,企业通过模拟 液体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事故的伤害半径,可结合企业已定的风险准 则,综合判定风险的大小。

②用途 池火灾事故模拟法主要用于计算化工设备设施发生液体泄漏遇点火 源发生火灾事故的伤害半径。

③输入 确定池火灾计算的几何尺寸和液体燃烧基本参数。

④过程 (1)计算池直径 根据泄漏的液体量和地面性质,按下式可计算最大可能的池面积。S ? W / ?H min ? ? ?密度(kg/m3)Hmin为最小油层厚度(m)。

最小物料层厚度与地面性质对应关系见F表2-8。F表2-8不同性质地面物料层厚度表 地面性质 草地 粗糙地面 平整地面 混凝土地面 平静的水面(1)式中,S为液池面积(m2),W为泄漏液体的质量(kg), ? 为液体的最小物料层厚度(m) 0.020 0.025 0.010 0.005 0.0018(2)确定火焰高度 计算池火焰高度的经验公式如下:h?L D ? 42 ? [m f /(? 0 gD )]0.61(2)式中:L为火焰高度(m),D为池直径(m),mf为燃烧速率(kg/m2s), ρ0为空气密度(kg/m3),g为引力常数。

(3)计算火焰表面热通量 假定能量由圆柱形火焰侧面和顶部向周围均匀辐射, 用下式计算火焰 表面的热通量: q0 ?0.25?D 2 ?H C m f f 0.25?D 2 ? ?DL(3)式中,q0为火焰表面的热通量(kw/m2),ΔHC为燃烧热(kJ/kg), π为圆周率,f为热辐射系数(可取为0.15),mf为燃烧速率(kg/m2s), 其它符号同前。

(4)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的计算 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q(r)的计算公式为:q(r) ? q0 (1 ? 0.058 ln r)V(4)式中,q(r)为目标接收到的热通量(kw/m2),q0为由式(3)计算的 火焰表面的热通量( kw/m2),r为目标到池火中心的水平距离( m),V 为视角系数。

(5)视角系数的计算 角系数V与目标到火焰垂直轴的距离与火焰半径之比 s,火焰高度与 直径之比h有关。2 V ? (VV2 ? V H )(5) (6)?VH ? A ? B0.5 ? ? ?1 ? ?b ? 1??s ? 1? ? ? ? 2 0.5 A ? (b ? 1 / s )?tan ? ? /(b ? 1) ? ? ?? ? b ? 1 s ? 1 ? ? ? ? ? ?0.5 ? ? ?a ? 1??s ? 1? ? ? ? ? 2 0.5 B ? (a ? 1 / s )?tan ?1 ? ? ? /(a ? 1) ? ?? ? a ? 1 s ? 1 ? ? ? ? ? ?(7)(8) (9)?VV ? tan ?1 (h /( s 2 ? 1) 0.5 ) / s ? h( J ? K ) / s0.5 ? ? a ?1 ? ?a ? 1??s ? 1? ? J ?? tan ? ? 0.5 ? 2 ? ?a ? 1??s ? 1? ? a ? 1 ? ? ? ???(10) K ? tan ?1 ??s ? 1? / ?s ? 1??0.5(11) (12) (13)a ? (h 2 ? s 2 ? 1) /(2 s ) b ? (1 ? s 2 ) /(2 s )其中A、B、J、K、VH、VV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引入的中间变量,π为圆 周率。

⑤输出 计算不同入射通量时的伤害半径。序号 1 2 3 4 F 表 2-9 热辐射的不通入射通量造成的伤害及损失 2 入射通量(KW/m ) 对设备的损害 对人的伤害 37.5 操作设备全部损坏 1%死亡/10s 100%死亡/1min 25 在无火焰,长时间辐射下,木材燃 重大烧伤/10s 烧的最小能量 100%死亡/1min 12.5 有火焰时,木材燃烧,塑料熔化的 1 度烧伤/10s 最小能量 1%死亡/1min 4.0 20s 以上感觉疼痛, 未必气泡⑥优点与局限 优点:可定量的分析火灾事故影响范围。

局限:模型准确性跟人员的经验有关,模拟出的数据不一定准确。

13.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DOW) ①概述 美国道(DOW)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第七版)是 对工艺装置及所含物料的潜在火灾、爆炸和反应性危险利用逐步推算的 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过程中定量的依据是以往事故的统计资料、 物质的潜在能量和现行安全防灾措施的状况。该法通过计算火灾、爆炸 危险指数,提出操作过程的危险度,考虑应采取的措施;然后通过补偿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计算,从而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②用途 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储存、处理、生产易燃、可燃、活性物质的操 作过程。

③输入 确定计算中需要的各种参数。

④过程确定评价单元; 求取单元内的物质系数; 按照单元的工艺条件,选用适当的危险系数,分别记入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表的“一般工艺危险系数 F1”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F2”栏目 内;用一般工艺危险系数F1 和特殊工艺危险系数 F2 相乘,求取工艺单元危险系数 F3;将工艺单元危险系数F3 与物质系数相乘,求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Ⅰ),根据火灾、 爆炸危险指数及危险等级表确定单元的危险程度, 完成单元危险度的初期评价;根据单元内配备的安全设施,选取各项系数,求出安全补偿系数; 利用安全补偿系数,求取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Ⅰ)′ 按照补偿火灾、爆炸危险指数(F&EⅠ)′,确定补偿后的单元危险程度,计算单元的暴露区域半径和暴露面积。

⑤输出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半径、影响面积; 影响区域内财产价值; 最大可能财产损失。⑥优点与局限 优点:大量使用图表,简捷明了。

局限:取值范围较宽,可因人而异,适用于对系统整体进行宏观评 价。

成都市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_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卷(答案)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卷(答案)单位 一 姓名 成绩 、 选 择 题 ( 60 分 , 每 题 3 分 ) 1 . 《 食 品 卫 生 法 》 开 始 实 施 的 日 期 是 D 。

A 1994 年 10 月1日 B 1994 年 10 月 30 日 C 1995 年 10 月1日 D 1995 年 10 月 30 日 2.《 食品 卫 生法》 规定 ,食 品从业 人员 每 A 体 检 一 次。

A 一 年 B 二 年 C 三 年 D 四 年 3 . 食 品 生 产 经 营 者 开 业 前 必 须 B 。

A 先取得工商执照再申领卫生许可证 B 先取得卫生许可证再申领工商执照 C 先 取 得 卫 生 许 可 证 再 申 领 健 康 证 4 . 强 调 公 共 饮 食 餐 具 消 毒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A A 杀 死 餐 具 上 的 微 生 物 B 漂 白 餐 具 C 防 止 传 播 肺 炎 5. 食 品 生 产 经 营 人 员 在 销 售 直 接 入 口 食 品 时 , 必 须 使 用 D 。

A 直 接 销 售 B 用 保 鲜 袋 C 用 勺 子 D 售 货 工 具 6. 《 食 品 卫 生 法 》 第 九 条 中 禁 止 生 产 经 营 的 食 品 有 D 。

A 霉变、生虫 B 含有毒、有害物质 C 掺假、掺杂 D 以上都是 7.《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应 当 符 合 卫 生 要 求 , 其 设 计 审 查 和 工 程 验 收 必 须 有 D 参 加 。

A 建 筑 部 门 B 单 位 领 导 C 工 程 师 D 卫 生 行 政 部 门 8.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有 A 标识。

A 中 文 B 中 文 和 英 文 C 无 具 体 要 求 D 以 上 都 不 对 9. 《 食 品 卫 生 法 》 规 定 , 食 品 卫 生 监 督 职 责 是 D 。

A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加工程验 收 B 对 食 物 中 毒 和 食 品 污 染 事 故 进 行 调 查 , 并 采 取 控 制 措 施 C 对 违 反 食 品 卫 生 法 的 行 为 追 查 责 任 , 依 法 进 行 行 政 处 罚 D 以 上 都 是 10. 《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从事食品生 产 经 营 的 , 责 令 改 正 , 可 以 处 以 A 以 下 的 罚 款 A 五 千 元 B 三 千 元 C 二 千 元 D 一 千 元 11.《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应当按照 国 家 有 关 规 定 索 取 A , 销 售 者 应 当 保 证 提 供 。

A 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 B 营业执照 C 卫生许可证 D 进货单 12.《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凡患有 D 的 疾 病 的 , 不 得 参 加 接 触 直 接 入 口 食 品 的 工 作 。

A 痢疾、伤寒 B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C 活 动 性 肺 结 核 , 化 脓 性 或 者 渗 出 性 皮 肤 病 D 以 上 都 是 13.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应当根据 国 家 有 关 规 定 , 及 时 向 A 报 告 。

A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公安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以上都不是1 14 .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 单 位 应 当 采 取 A 措 施 。

A 立即停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 将 病 人 送 到 医 院 就 没 事 了 C 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全部抛弃 D 卫 生 行 政 部 门 进 行 调 查 时 觉 得 没 必 要 15 . 《 食 品 卫 生 法 》 中 所 指 的 食 品 生 产 经 营 者 是 指 A 。

A 一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 B 食品摊贩 C 职工食堂 D 以上都是 16. 对 违 反 《 食 品 卫 生 法 》 的 行 为 , A 有 权 检 举 和 控 告 。

A 任 何 人 B 政 府 部 门 C 负 责 人 17.《食品卫生法》规定,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 其 他 食 源 性 疾 患 的 , 处 以 以 下 D 处 罚 。

A 责令停止生产经营,销毁导致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食品 B 没 收 违 法 所 得 , 并 处 以 违 法 所 得 一 倍 以 上 五 倍 以 下 的 罚 款 C 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D 以上都是 18.《食品卫生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 活 动 的 , 可 以 给 予 以 下 哪 项 处 罚 : A A 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B 没 有 违 法 所 得 的 , 处 以 三 万 元 以 下 的 罚 款 C 收 缴 卫 生 许 可 证 , 没 收 违 法 所 得 D 没 有 违 法 所 得 的 , 处 以 五 百 元 以 上 一 万 元 以 下 的 罚 款 。

19.《食品卫生法》规定,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因其他违 反 本 法 行 为 给 他 人 造 成 损 害 的 , 应 当 依 法 承 担 A 责 任 。

A 民事 赔偿 B 刑 事责 任 C 民事和 刑事责 任 D 以 上都 不是 20.《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中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是根据卫生许可和经常性卫 生监督审查结果,对其进行风险性分级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其中食品卫生信誉度 分 A 四 个 等 级 。

A A 、 B、 C 、 D B 优、良、中、差 C 好、较好、合格、不合格 D 以上都不是 二 、 是 非 题 、 ( 40 分 , 每 题 4 分 ) 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以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最多,尤以湿度高的梅雨季 节 为 好 发 。

……………………………………………………… ………………..… ( √ ) 2、需要冷藏的熟食品,应当放冷后在冷藏。……………………………….… (√ ) 3、低温能彻底杀灭微生物,所以冰箱可用来保鲜食品。…………………... ( ×) 4、凡隔餐或隔夜的熟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用。……………… (√ ) 5、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强,故卤菜间安装紫外线可杀灭熟食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杀菌 的 目 的 。

………………………………………………………………………….…… ( × ) 6、扁豆和四季豆未炒熟煮透,可因豆中含有的红细胞凝聚素未遭破坏,而引起食物中 毒 。

…………………………………………………………………………….… (√ ) 7、手外伤化脓者从事食品加工,易污染食品,导致食用者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中 毒 。

……………………………………………………………………………… ( √ ) 8、只要食品中不检出致病菌,就是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品。

……..…… ( ×) 9、储存食品的场所可以存放个人生活用品。

……………………………… ( ×) 10、餐厅内的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不必回收保洁。……… ( ×)2 白寨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考试卷单位 姓名 成绩一、选择题 1.《食品卫生法》开始实施的日期是 ( ) 。

A 1994 年 10 月1日 B 1994 年 10 月 30 日 C 1995 年 10 月1日 D 1995 年 10 月 30 日 2.《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每( ) 体检一次。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3.食品生产经营者开业前必须 ( ) 。

A 先取得工商执照再申领卫生许可证 B 先取得卫生许可证再申领工商执照 C 先取得卫生许可证再申领健康证 4.强调公共饮食餐具消毒的目的是为了 ( ) A 杀死餐具上的微生物 B 漂白餐具 C 防止传播肺炎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 。

A 直接销售 B 用保鲜袋 C 用勺子 D 售货工具 6. 《食品卫生法》第九条中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有 ( ) 。

A 霉变、生虫 B 含有毒、有害物质 C 掺假、掺杂 D 以上都是 7.《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 和设计应当符合卫生要求,其设计审查和工程验收必须有 ( ) 参加。

A 建筑部门 B 单位领导 C 工程师 D 卫生行政部门 8. 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食品,必须 有 ( ) 标识。

A 中文 B 中文和英文 C 无具体要求 D 以上都不对 9.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是 ( ) 。

A 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选址和设计进行卫生审查并参 加工程验收 B 对食物中毒和食品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 C 对违反食品卫生法的行为追查责任,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D 以上都是 10. 《食品卫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而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 ( ) 以下的罚款 A 五千元 B 三千元 C 二千元 D 一千元 11.《食品卫生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食品及其原料, 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索取 ( ) ,销售者应当保证提供。

A 检验合格证或者化验单 B 营业执照 C 卫生许可证 D 进货单 12 .《食品卫生法》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凡患 有 ( ) 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A 痢疾、伤寒 B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C 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 D 以上都是 13.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除采取抢救措施外, 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 ( ) 报告。

A 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B 公安部门 C 政府部门 D 以上都不是3 14. 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 故的 单位应当采取 ( ) 措施。

A 立即停止其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B 将病人送到医院就没事了 C 将造成食物中毒或者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全部抛弃 D 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时觉得没必要 15.《食品卫生法》中所指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是指 ( ) 。

A 一切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的单位或者个人 B 食品摊贩 C 职工食堂 D 以上 都是 二、 是非题、(40 分,每题 4 分) 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都可发生,以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最多,尤以湿度 高 的 梅 雨 季 节 为 好 发。????????????????????? ??????..? ( ) 2、需要冷藏的熟食品,应当放冷后在冷藏。????????????.? ( ) 3 、 低 温 能 彻 底 杀 灭 微 生 物 , 所 以 冰 箱 可 用 来 保 鲜 食 品。???????... ( ) 4、凡隔餐或隔夜的熟食制品必须经充分再加热后方可食 用。?????? ( ) 5、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强,故卤菜间安装紫外线可杀灭熟食中的微生物,从 而 达 到 杀 菌 的 目 的。????????????????????????????.?? ( ) 6、扁豆和四季豆未炒熟煮透,可因豆中含有的红细胞凝聚素未遭破坏,而 引 起 食 物 中 毒。????????????????????????????? . ? ( ) 7、手外伤化脓者从事食品加工,易污染食品,导致食用者发生金黄色葡萄 球 菌 肠 毒 素 中 毒。?????????????????????????????? ( ) 8、只要食品中不检出致病菌,就是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食 品。??..?? ( ) 9 、 储 存 食 品 的 场 所 可 以 存 放 个 人 生 活 用 品。

???????????? ( ) 10、 餐厅内的餐具摆台超过当次就餐时间尚未使用的不必回收保洁。??? ( )4 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考试题(卷)单位一、填空(10 题 ) 1、《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将于 起实施。

2、食品处理区分为 、 、 。

年 月 日姓名得分3、加工经营场所选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旱厕等污染源 米以上。

4、食品处理区应按照 、 、 、 的流程布局,食品加工处理流程宜为 在存放、操作中产生 。的单一流动,并应防止5、粗加工操作场所内应至少分别设置 的清洗水池,水产品的清洗水池宜 洁工具的清洗水池,各类水池应以 6、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 工作时宜戴 。和 ,应设专用于 标明其用途。

,并将手 、 , 等清7、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应当真实, 保存期-----8、在烹饪后至食用前需要较长时间(2 小时)存放的食品,应当在 高于 或低于 的条件下存放。

或9、餐饮业经营者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负5 责任。

1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制度,加强 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管理人员,依法从 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非题(10 题 ) 1、所有餐用具宜用热力方法进行消毒。( )2、食品经营者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 明文件。

( )3、贮存食品的场所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 )4、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在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应不 低于 70℃。( ) )5、食品添加剂存放与其他食品原料一样。(6、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新参加或临时参加工作的 人员,应经健康检查,取得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7、被吊销餐饮服务许可证的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罚决定 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 )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法(9、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 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 ) )10、严禁无证经营及超许可范围制售食品。(6 答一、 填空 1、2005、10、1;案2、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一般操作区; 3、25; 4、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先进先 出;交叉污染; 5、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独立设置;拖把;明显标适; 6、清洁的工作衣帽;洗静、消毒;口罩; 7、不得少于 2 年 8、60℃、10℃; 9、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全面; 10、 食品安全管理 二、是非题 1、×; 4、√; 7、√ 10、√ 三、问答题 1、《规范》第四章、二十六条、一至八项。2、《食品安全法》二十七条2、√; 5、×; 8、√3、√; 6、√。

9、√7 白寨中心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知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题) 1、下列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 ) A、纯牛奶 B、酱油 C、奶油 D、火腿 2、使用哪种材料的锅炒菜对健康最有益?( ) A、铝锅 B、不锈钢锅 C、铁锅 3、儿童不宜经常食用哪种食品( ) A.五谷杂粮 B.坚果类的零食 C.各种保健品 D.自然食物 4、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导致坏血病。(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5、粮食不宜加工过细,原因是( ) A、粮食加工过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B、粮食加工过细,营养素丢失严重 C、粮食加工过细,不易贮存 D、粮食加工过细,不易煮烂 6、以下哪种食品含铅量最高:( ) A、黄瓜 B、松花蛋 c、面包 7、下列哪类食物含钙最丰富( ) A.米饭 B.水果 C.蔬菜 D.牛奶和豆类 8、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是什么?( ) A.保质期 B.生产日期 C.详细的厂址及企业名称 D.以上都必须具有 9、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 ) A 脚气病 B 地方性甲状腺肿 C 夜盲症 D 佝偻病 E 骨质疏松症 10、肉类食品中含有胆固醇最高的部分是( ) A.内脏 B.肌肉 C.骨骼 11、食盐的摄入量与哪种疾病关系密切( ) A 、糖尿病 B、高血压 C、心脏病 D 、胃溃疡 12、选购食品时最好选取用带有什么标志的食物( ) A 、AS B、AQ C、QS D 、SQ 13、预防缺碘最好的方法( ) A、吃肉 B、吃碘盐 C、吃蔬菜 、水果 D、吃药 14、以下哪种行为对胃的保健有损害?( ) A、定时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 B、吸烟和酗酒 C、不吃腌制、熏制、油煎的食物 15、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 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合理营养原则的是? ( ) A、食品要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B、适当增加奶、蛋、瘦肉和豆类等优质蛋白 C、多食用盐、甜食品和动物脂肪 16、人体缺乏维生素 D,会患的病是?( ) A、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症 B、儿童会患佝偻病,孕妇会患骨软化病 C、脚气病、神经炎 17、过度使用激素催生瓜果蔬菜的后果是什么?( ) A、使它们的营养价值更高 B、使它们口感更好 C、会给人类发育带来异常 18、何种开水对健康有益?( ) A、反复烧开的水 B、搁置三天以上的开水 C、自然冷却到 20℃—25℃的温凉白开水 19、 消费者在消费食品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全国消费者申诉 举报统一电话。( ) A、315 B、12348 C、12315 D、99148 20、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时起什么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A、2 小时 B、6 小时 C、12 小时 D、24 小时 二、多项选取择题(共 7 题)8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矿物质 2、合理营养的原则是什么? ( ) A、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每天吃奶、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鱼、禽、蛋、瘦肉等 D、吃清洁卫生未变质食物 3、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 ) A、饭前便后洗手 B、进食定时定量 C、不吃腐败变质食品 D、不暴饮暴食 4、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的垃圾食品有:( ) A.油炸类食品 B.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C.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D.烧烤类食品 5、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

A.戒烟限酒 B.适量运动 C.心理平衡 D.合理膳食 6、购买食品发现以下哪些情形不要购买( ) A、包装破损 B、超过保质期 C、标签上注释不全如无厂名、厂址等 D、食品外观有发霉变质现象 7、目前我国有三类安全食品,它们是(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转基因食品 D.无公害食品 三、判断题(共 18 题) 1、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原料生熟不分、工器具混用均可造成交叉 污染。( ) 2、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 底色为绿色( ) 3、进口的有包装的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 4、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 5、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 6、霉烂水果食用时将腐烂部分挖除还能吃。( ) 7、冰箱内的食物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因为冰箱中温度低,所以不必担心食物 变质。( ) 8、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其加入的量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 9、 反复烧开的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不宜饮用。( ) 10、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 11、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调节人体代谢,所以吃得越多越好。( ) 12、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 预防、治疗功能。( ) 13、 买食品的时候, 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加工度越高, 添加剂也就越多。

( ) 14、颜色奇异、味道特别的加工食品,含食品添加剂多。( ) 15、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以后, 无需再进行健康检查。

( ) 16、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 ) 17、生熟案板分开有利于防止细菌污染食品。( )9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 题) 1、下列食品中不得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是( A ) A、纯牛奶 B、酱油 C、奶油 D、火腿 2、使用哪种材料的锅炒菜对健康最有益?( C ) A、铝锅 B、不锈钢锅 C、铁锅 3、儿童不宜经常食用哪种食品(C ) A.五谷杂粮 B.坚果类的零食 C.各种保健品 D.自然食物 4、缺乏下列哪种维生素会导致坏血病。( C ) A、维生素 A B、维生素 B C、维生素 C D、维生素 D 5、粮食不宜加工过细,原因是( B) A、粮食加工过细,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B、粮食加工过细,营养素丢失严重 C、粮食加工过细,不易贮存 D、粮食加工过细,不易煮烂 6、以下哪种食品含铅量最高:( B ) A、黄瓜 B、松花蛋 c、面包 7、下列哪类食物含钙最丰富( D) A.米饭 B.水果 C.蔬菜 D.牛奶和豆类 8、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的内容是什么?( D ) A.保质期 B.生产日期 C.详细的厂址及企业名称 D.以上都必须具有 9、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C ) A 脚气病 B 地方性甲状腺肿 C 夜盲症 D 佝偻病 E 骨质疏松症 10、肉类食品中含有胆固醇最高的部分是(A ) A.内脏 B.肌肉 C.骨骼 11、食盐的摄入量与哪种疾病关系密切( B ) A 、糖尿病 B、高血压 C、心脏病 D 、胃溃疡 12、选购食品时最好选取用带有什么标志的食物( C ) A 、AS B、AQ C、QS D 、SQ 13、预防缺碘最好的方法( B ) A、吃肉 B、吃碘盐 C、吃蔬菜 、水果 D、吃药 14、以下哪种行为对胃的保健有损害?( B ) A、定时定量进食,不暴饮暴食 B、吸烟和酗酒 C、不吃腌制、熏制、油煎的食物 15、合理营养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 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合理营养原则的是? (C ) A、食品要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B、适当增加奶、蛋、瘦肉和豆类等优质蛋白 C、多食用盐、甜食品和动物脂肪 16、人体缺乏维生素 D,会患的病是?( B ) A、夜盲症、干眼病和皮肤干燥症 B、儿童会患佝偻病,孕妇会患骨软化病 C、脚气病、神经炎 17、过度使用激素催生瓜果蔬菜的后果是什么?(C ) A、使它们的营养价值更高 B、使它们口感更好 C、会给人类发育带来异常 18、何种开水对健康有益?( C ) A、反复烧开的水 B、搁置三天以上的开水 C、自然冷却到 20℃—25℃的温凉白开水10 19、 消费者在消费食品过程中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拨打全国消费者申诉 举报统一电话。( C ) A、315 B、12348 C、12315 D、99148 20、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应自事故发生之时起什么时间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 ) A、2 小时 B、6 小时 C、12 小时 D、24 小时 21、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是:( A ) A、食品生产者 B、各级政府 C、监管部门 D、食品销售者 22、“三无”食品是指:(A ) A.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食品 B.无厂名厂址、无配料表、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C.无厂名厂址、无生产批号、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D.无厂名厂址、无品名、无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食品 23、食品的保质期是指它的(C ) A.生产日期 B.最终食用期 C.最佳食用期 D.出厂日期 24、生猪等动物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动物产品加盖什么颜色 验讫印章?(A )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黄色 25、目前市场上较常见的含转基因的产品有(A ) A.食用植物油 B.食醋 C.奶粉 D.蘑菇 二、多项选取择题(共 7 题) 1、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哪些? ( ABCD ) A、蛋白质 B、脂肪 C、维生素 D、矿物质 2、合理营养的原则是什么? (ABCD ) A、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 B、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C、每天吃奶、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鱼、禽、蛋、瘦肉等 D、吃清洁卫生未变质食物 3、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ABCD ) A、饭前便后洗手 B、进食定时定量 C、不吃腐败变质食品 D、不暴饮暴食 4、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出的垃圾食品有:( ABCD ) A.油炸类食品 B.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等) C.话梅蜜饯类食品(果脯) D.烧烤类食品 5、健康的四大基石是:( ABCD )。

A.戒烟限酒 B.适量运动 C.心理平衡 D.合理膳食 6、购买食品发现以下哪些情形不要购买(ABCD ) A、包装破损 B、超过保质期 C、标签上注释不全如无厂名、厂址等 D、食品外观有发霉变质现象 7、目前我国有三类安全食品,它们是(ABD ) A.有机食品 B.绿色食品 C.转基因食品 D.无公害食品 三、判断题(共 18 题) 1、食品加工的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当、原料生熟不分、工器具混用均可造成交叉 污染。( √ ) 2、绿色食品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A 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 底色为绿色( × ) 3、进口的有包装的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 ) 4、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 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 ) 5、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 6、霉烂水果食用时将腐烂部分挖除还能吃。( × ) 7、冰箱内的食物都可以存放较长时间,因为冰箱中温度低,所以不必担心食物 变质。(× ) 8、食品添加剂应有严格的管理标准,其加入的量不得超过允许限量。(√ ) 9、 反复烧开的水亚硝酸盐含量增高,不宜饮用。( √ )11 10、少吃肥肉、盐腌、烟熏和油炸的食品。( √ ) 11、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调节人体代谢,所以吃得越多越好。

( × ) 12、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可以涉及疾病 预防、治疗功能。(× ) 13、 买食品的时候, 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加工度越高, 添加剂也就越多。

( √) 14、颜色奇异、味道特别的加工食品,含食品添加剂多。( √ ) 15、 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在进行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以后, 无需再进行健康检查。

(× ) 16、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于夏秋季。( √ ) 17、生熟案板分开有利于防止细菌污染食品。( √ ) 18、轻微霉变的花生米,炒熟后仍可以食用。( × )12

成都市安全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_成安监(2015)37号附件——成都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表成都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 评分实施规范1.本评分实施规范适用于成都市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 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以下统称冶金等工贸企业)根据《企业 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开展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外 部评审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监督审核等相关工作。冶金等工贸企业已有 专业评定标准的,优先适用专业评定标准,专业评定标准中与本评分实 施规范中通用的部分参照本评分实施规范执行。

2.本评分实施规范共有 13 项一级要素、42 项二级要素及 194 条企 业达标标准。

3.在评分实施规范中的评审描述列中,评审单位应根据达标标准及 相应评分方式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如实进行得分及扣分点说明、描述, 并在现场评审汇总表(见附表)中逐条列出。

4.评审采用查阅文件、现场检查、人员询问和笔试的方法进行。其 中: 1)参加询问、笔试人员数量(比例)与企业从业人员数(P)的关 系规定如下: P≤100,抽 10 人; 100<P≤500,抽 10%; 500<P≤1000,抽 50 人; P>1000,抽 5%。

参加询问和笔试的人员必须包含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特种作业人员及关键岗位作业人员。

2)设备设施、物品的抽检数量(比例)与企业现有设备设施、物品 - 3 - (H)数量的关系规定如下: H≤10,抽 100%; 10<H≤100,抽 10 台; 100<H≤500,抽 10%; 500<H≤1000,抽 50 台; H>1000,抽 5%。

5.参与笔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成绩折合成系数计入到第 5 要素的考 核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第 5 要素的实际得分=参与笔试的所有人员的平均成绩÷ 100× 第5要 素评定得分,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6.本评分实施规范中累计扣分的,均为直到该考评内容分数扣完止, 不出现负分。有特别说明扣分的(在考评方式中加粗的内容),在该类 目内进行扣分。

7.标注“”符号的项目为必须整改项。

8.本评分实施规范共计 1000 分,最终标准化得分换算成百分制。换 算公式如下: 标准化得分(百分制)=标准化工作评定得分÷ (1000-不参与考评 内容分数之和)× 100。最后得分采用四舍五入,取小数点后一位数。

9.标准化三级达标企业须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 安全绩效等要求 (见 下表),并且完成必须整改项对应存在问题的整改。

标准化得分 安全绩效 1.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企业生产安全事故累计 死亡人员未超过 2 人;集团公司所属成员企业 80% ≥60 以上无死亡生产安全事故。

2.考评企业为集团公司的,所属成员企业应全体实 现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

- 4 - 成都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评分表自评/评审单位: 自评/评审时间:从 自评/评审组组长:一 级 要 素 二级 要素 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根据自 身安全生产实 际,制定总体和 年度安全生产目 标。

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安全生产目 标的管理制度,明确 目标与指标的制定、 分解、实施、考核等 环节内容。

标准 分值年月日 到年月日自评/评审组主要成员: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生效的,不得分; 3.制度缺少制定、分解、实施、 绩效考核等任一环节内容的, 扣 2 分; 4.制度未能明确制定、分解、实 施、考核等任一环节的责任部门或责 任人相应责任的,扣 2 分。

1.无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 的,不得分; 2.目标未以受控文件印发的, 不 得分; 3.目标内容未包括工伤亡事故 率、火灾事故率、生产经营性有责交 通事故或物损事故率、安全生产责任 书签约率 100%、在岗员工安全教育率 100%、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 100%、特种设备 定期检验率 100%、事故隐患整改率、 职业危害检测合格率 100%、职业健康 体检率 100%等内容的,扣 3 分; 自评/评审 描 述 实际 得分4一、目标按照安全生产目 标管理制度的规定, 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 年度安全生产目标。6- 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4.目标未按照第 3 条的要求制 定的,每处扣 1 分。

1.无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分解的, 不得分; 2.目标年度实施计划和考核办 法任缺一项的,不得分; 3.目标未根据所属基层单位和 部门的职能制定实施计划的, 扣 2 分; 4.任缺一个基层单位和职能部 门的目标实施计划或考核办法的,扣 2 分。

1.无安全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 或监测记录的,不得分; 2.目标实施情况的检查和监测 不符合制度规定的,扣 2 分; 3.缺少基层及部门的目标检查、 监测资料或资料填写不完整的,扣 1 分。

1.未按制度规定定期进行效果 评估和考核的(含无评估报告),不 得分; 2.未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实 施计划的,不得分; 3.调整后的目标与指标以及实 施计划未以受控文件形式印发的,扣 2 分; 4.记录资料未按照档案管理制 度保存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按照所属基 层单位和部门在 生产经营中的职 能,制定安全生 产指标和考核办 法。根据所属基层单 位和部门在安全生产 中的职能,分解年度 安全生产目标,并制 定实施计划和考核办 法。4按照制度规定, 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 标实施计划的执行情 况进行监测,并保存 有关监测记录资料。3定期对安全生产 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 评估和考核,依据评 估考核结果,及时调 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 标的实施计划。评估 报告和实施计划的调 整、修改记录应形成 文件并加以保存。

小计320- 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按规 定设置安全生产 管理机构,配备 安全生产管理人 员。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设置安全管 理机构、配备安全管 理人员的管理制度。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生效的,不得分; 3.制度与《安全生产法》及地方 相关规定不符的,扣 1 分。

1.未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法 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的,不得分;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进行设 置或任命的,不得分; 3.配备的人员不符合 《安全生产 法》规定的,每人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6 分。

1.未设立的,不得分;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任命的, 扣 1 分; 3.成员未包括主要负责人、 部门 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的,扣 1 分。

1.未按照要求每季度至少召开 一次安全专题会的,不得分; 2.未跟踪上次会议工作要求的 落实情况的或未制订新的工作要求 的,不得分; 3.缺少或无会议记录的,扣 2 分; 4.有未完成项且无整改措施的, 每一项扣 1 分。

1.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职责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按照相关规定设 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 备安全管理人员。

3二、 组织 机构 和职 责2.1 组织 机构根据有关规定和 企业实际,设立安全 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 产领导机构。

安委会或安全生 产领导机构每季度应 至少召开一次安全专 题会,协调解决安全 生产问题。会议纪要 中应有工作要求并保 存。232.2企业主要负主要负责人全10- 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 职责基本规范要求 责人应按照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赋 予的职责,全面 负责安全生产工 作,并履行安全 生产义务。企业达标标准 面负责安全生产工 作,并履行下列主要 职责: (1)组织建立、 健全本单位的安全生 产责任制,并保证有 效执行; ( 2 )组织制定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并保证其 有效实施; ( 3 )保证本单 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 效实施; ( 4 )督促检查 本单位安全生产工 作,及时消除生产安 全事故隐患; ( 5 )组织制定 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 ( 6 )及时、如 实报告生产安全事 故。

建立针对安全生 产责任制的制定、沟 通、培训、评审、修 订及考核等环节内容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应包括: ( 1)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安全 生产责任制; ( 2)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 ( 3)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 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 4)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 的有效实施; ( 5)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 产工作, 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 6)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7) 及时、 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 故。

任缺一项,不得分; 2.没有履行主要职责的, 每缺 一项,扣 3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20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企业应建立 安全生产责任 制,明确各级单 位、部门和人员2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生效的,不得分; 3.制度中每缺一个环节内容的,- 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的安全生产职 责。企业达标标准 的管理制度。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建立、健全安全 生产责任制,并对落 实情况进行考核。3对各级管理层进 行安全生产责任制与 权限的培训。2定期对安全生产 责任制进行适宜性评 审与更新。

31.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不得分;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生 效的,不得分; 3.每缺一个纵向、 横向安全生产 责任制的,扣 2 分; 4.责任制内容与岗位工作实际 不相符的,每个扣 1 分; 5.没有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情况进行考核的,不得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6 分。

1.无该培训的,不得分; 2.无培训记录的,不得分; 3.每缺少一人培训的,扣 1 分; 4.被抽查人员对责任制不清楚 的,每人扣 1 分。

1.未按制度规定定期进行适宜 性评审的,不得分; 2.无评审记录的,不得分; 3.评审、 更新频次不符合制度规 定的,每缺一次扣 1 分; 4.更新后未以受控文件形式发 布的,扣 1 分。小计30- 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建立 安全生产投入保 障制度,完善和 改进安全生产条 件,按规定提取 安全费用,专项 用于安全生产, 并建立安全费用 台账。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安全生产费 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制 度。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生效的,不得分; 3.制度中职责、流程、范围、检 查等内容,每缺一项扣 1 分。

1.未按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 和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提取安 全生产费用的,不得分; 2.安全生产投入不能满足安全 生产工作需求的,不得分; 3.无财务专项科目或报表中无 安全生产费用归类统计的,不得分; 4.无安全费用使用台账的,扣 8 分; 5.台账不完整齐全的,扣 6 分。

1.无该使用计划的,不得分; 2.计划内容缺失的, 每缺一个方 面扣 2 分; 3.未缺失的计划方面未明确项 目名称、时间、金额、责任部门或责 任人等任一内容,该方面扣 1 分; 4.未按计划实施的,每一项扣 2 分; 5.有超规定范围使用的, 每次扣 4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保证安全生产费 用投入,专款专用, 并建立安全生产费用 使用台账。

12三、安全生 产投入制定包含以下 方面的安全生产费用 的使用计划: (1) 完善、 改造和维 护安全防护设备设 施; (2) 安全生产教育培 训和配备劳动防护用 品; (3) 安全评价、 重大 危险源监控、事故隐 患评估和整改; (4) 设备设施安全性 能检测检验;12- 1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5)应急救援器材、 装备的配备及应急救 援演练; ( 6 )安全标志及标 识; (7) 其他与安全生产 直接相关的 物品或者活动。

制定职业危害 防治,职业危害因素 检测、监测和职业健 康体检费用的使用计 划。

建立员工工伤保 险、安全生产责任保 险的管理制度。

足额缴纳工伤保 险费、安全生产责任 保险费。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4保障死亡、受伤 员工获取相应的保险 与赔付。

4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生效的,扣 2 分。

1.未全员、 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的,不得分; 2.无工伤保险缴费凭证和明细 的,不得分; 3.未足额缴纳安全生产责任保 险费,扣 1 分。

1.有关保险评估、年费、返回资 料、赔偿等资料不全的,每一项扣 2 分; 2.受伤员工未进行伤残等级鉴 定的,不得分; 3.受伤员工伤残等级鉴定每少 一人,扣 2 分;- 1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4.死亡、受伤员工赔偿不到位 的,不得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小计 企业应建立 识别和获取适用 的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 的制度,明确主 管部门,确定获 取的渠道、 方式, 及时识别和获取 适用的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

企业各职能 部门应及时识别 和获取本部门适 用的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标准规 范,并跟踪、掌 握有关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的 修订情况,及时 提供给企业内负 责识别和获取适 用的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的主管部 门汇总。

建立识别、 获取、 评审、更新安全生产 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的管理制度。40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缺少识别、获取、评审、 更新等环节要求以及部门、人员职责 等内容的,扣 2 分; 3.制度未明确主管部门的,扣 2 分; 4.制度未以受控文件生效 的,扣 2 分。4四、 法 律 法 规 与 安 全 管 理 制 度4.1 法 律 法 规 、 标 准 规范各职能部门应 定期识别和获取本部 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并向归口部门汇总。

41.每少一个部门定期识别和获 取的,扣 2 分; 2.未及时汇总的,扣 2 分; 3.未分类汇总的,扣 2 分。- 1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将适 用的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标准规 范及其他要求及 时传达给从业人 员。企业达标标准 定期识别和获取 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与其他要求,并 清单。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按制度规定定期识别和获 取的,不得分; 2.工作程序或结果不符合规定 的,每次扣 2 分; 3.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 要求清单的,不得分; 4.每缺一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与其他要求文本或电子版的, 扣 2 分。

1.未培训考核的,不得分; 2.无培训考核记录的,不得分; 3.每缺少一项培训和考核的, 扣 2 分。

1.未及时融入转化成规章制度 的,每项扣 2 分; 2.规章制度与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与其他要求不符的,每项扣 2 分; 3.规章制度未落实到实际工作 中的,每项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6 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的,不得分; 3.制度未包含责任部门及人员、 评审修订时间、使用和程序等环 节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4.2 规 章 制度企业应遵守 安全生产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 并将相关要求及 时转化为本单位 的规章制度,贯 彻到各项工作 中。

企业应建立 健全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并发放 到相关工作岗 位,规范从业人 员的生产作业行及时将适用的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 他要求传达给从业人 员,并进行相关培训 和考核。

遵守安全生产法 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 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 度,贯彻到各项工作 中。68建立规章制度的 管理制度,确保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编制、、使 用、评审、修订等效 力。3- 1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为。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至少应包 含下列内容:安 全生产职责、安 全生产投入、文 件和档案管理、 隐患排查与治 理、安全教育培 训、特种作业人 员管理、设备设 施安全管理、建 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管 理、生产设备设 施验收管理、生 产设备设施报废 管理、施工和检 维修安全管理、 危险物品及重大 危险源管理、作 业安全管理相关 方及外用工管 理,职业健康管 理、防护用品管 理,应急管理, 事故管理等。企业达标标准 按照相关规定 建立和健全的安 全生产规章制度,至 少包含下列内容:安 全目标管理、安全生 产责任制管理、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管理、 领导现场带班、班组 岗位达标、安全生产 投入管理、文件和档 案管理、风险评估和 控制管理、安全教育 培训管理、特种作业 人员管理、设备设施 安全管理、建设项目 安全设施“三同时” 管理、生产设备设施 验收管理、生产设备 设施报废管理、施工 和检(维)修安全管 理、危险物品及重大 危险源管理、作业安 全管理、相关方及外 用工(单位)管理、 职业健康管理、劳动 防护用品(具)和保 健品管理、安全检查 及隐患治理、应急管 理、事故管理、安全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发 布的,不得分; 2.每缺一项制度的,扣 2 分; 3.制度内容出现与法律法规冲 突的、引用过期法律法规的、与企业 组织结构、生产物料、设备设施、工 艺情况不相符等情况的 ,每项制度扣 2 分; 4.无制度执行记录的, 每项制度 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8- 14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绩效评定管理、消防 安全管理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将安全生产规 章制度发放到相关工 作岗位,并对员工进 行培训和考核。

企业应根据 生产特点,编制 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并发放到相 关岗位。

基于岗位生产特 点中的特定风险的辨 识,编制齐全、适用 的岗位安全操作规 程。3124.3 操 作 规程向员工下发岗位 安全操作规程,并对 员工进行培训和考 核。84.4 评估企业应每年 至少一次对安全每年至少一次对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21.未发放的,扣 2 分; 2.无培训和考核记录的,不得 分; 3.每缺少一项培训和考核的, 扣 1 分。

1.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 不 得分;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不齐全、 适 用的,每缺一个,扣 2 分; 3.内容没有基于特定风险分析、 评估和控制的,每个扣 2 分; 4.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以 下内容:安全操作程序及应急处置措 施,缺一项扣 2 分。

1.未发放的,不得分; 2.规程未发放至所有岗位并 在对应岗位醒目位置张贴的,每少一 个岗位扣 2 分; 3.无培训和考核记录等资料的, 不得分; 4.每缺一个培训和考核的,扣 2 分。

1.未进行的,不得分; 2.无评估报告的,不得分;- 1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生产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规章 制度、操作规程 的执行情况进行 检查评估。

企业应根据 评估情况、安全 检查反馈的问 题、生产安全事 故案例、绩效评 定结果等,对安 全生产管理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 进行修订,确保 其有效和适用, 保证每个岗位所 使用的为最新有 效版本。

企业应严格 执行文件和档案 管理制度,确保 安全规章制度和 操作规程编制、 使用、评审、修 订的效力。企业达标标准 标准规范、 规章制度、 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 和适用情况进行检 查、评估。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3.评估报告每缺少一个方面内 容的,扣 3 分; 4.评估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扣 6 分; 5.评估周期超过每年一次的, 扣 6 分。

1.未及时组织进行的,不得分; 2.时间超过制度规定期限、 法律法规变化、重大工艺或人更 等未进行制度或操作规程修订,每项 扣 3 分; 3.无修订的计划和记录资料的, 不得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5 修订根据评估情况、 安全检查反馈的问 题、生产安全事故案 例、 绩效评定结果等, 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 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 修订,确保其有效和 适用。124.6 文 件 和 档 案 管 理建立文件和档案 的管理制度,明确责 任部门、 人员、 流程、 形式、权限及各类安 全生产档案及保存要 求等。4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以受控文件形式 的,不得分; 3.未明确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 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等责任 部门/人员、流程、形式、权限等的, 扣 2 分; 4.未明确具体档案资料、 保存周 期、保存形式等的,扣 2 分。- 1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按文件管理制度执行的, 不 得分; 2.缺少环节记录资料的,扣 1 分。

1.未实行档案管理的,不得分; 2.档案管理未明确归档部门、 归 档分类程序和手续、档案资料使用程 序、更改销毁办法的,扣 6 分; 3.每缺少一类档案,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确保安全规章制 度和操作规程编制、 使用、评审、修订的 效力。

企业应建立 对下列主要安全 主要安全生产过 生产资料进行档案管 程、 事件、 活动、 理:安全生产会议记 检查的安全记录 录(含纪要)、安全 档案,并加强对 费用提取使用记录、 安全记录的有效 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记 管理。

录、劳动防护用品采 购发放记录、危险源 管理台帐、安全生产 检查记录、授权作业 指令单、事故调查处 理报告、事故隐患整 改记录、安全生产奖 惩记录、特种作业人 员登记记录、特种设 备管理记录、外来施 工队伍安全管理记 录、安全设备设施管 理台账(包括安装、 运行、维护等)、有 关强制性检测检验报 告或记录、新改扩建 项目“三同时”、风 险评价信息、职业健 康检查与监护记录、210- 1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应急演习信息、技术 图纸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小计 企业应确定 建立安全教育培 安全教育培训主 训的管理制度。

管部门,按规定 及岗位需要,定 期识别安全教育 培训需求, 制定、 实施安全教育培 训计划,提供相 应的资源保证。

确定安全教育培 训主管部门,定期识 别安全教育培训需 求,制定各类人员的 培训计划。100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生效 的,不得分; 3.制度中应有符合 《生产经营单 位安全培训规定》的培训种类,缺少 一类扣 2 分; 4.有与国家有关规定不一致的, 不得分。

1.未明确主管部门的,不得 分; 2.未定期识别需求的,扣 2 分; 3.识别不充分的,扣 1 分; 4.未根据识别需求结果制定培 训计划的,不得分; 5.培训计划应按 《生产经营单位 安全培训规定》中不同岗位规定的培 训内容制定,缺少一类,扣 1 分。

1.未按计划进行培训的, 每次扣 2 分; 2.培训记录应包括以下内容: 授 课人信息、参训人信息、相关培训资 料(培训人员签到表、考核资料、培 训照片或影像资料) , 缺一项扣 2 分; 3.未进行效果评估的,每次扣 2 分; 4.未根据评估作出改进的, 每次3五、 教 育 培 训5.1 教 育 培 训 管理5应做好安全 教育培训记录, 建立安全教育培 训档案,实施分 级管理,并对培 训效果进行评估 和改进。按计划进行安全 教育培训,对安全培 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 进。做好培训记录, 并建立档案。10- 1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扣 2 分; 5.未进行档案管理的,不得分; 6.档案资料未包含培训记录、 考 核、效果评估和改进,每次扣 2 分。

1.主要负责人未经考核合格 就上岗的,不得分; 2.安全管理人员未经培训考 核合格的或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再培 训的,每一人扣 2 分; 3.培训要求不符合 《生产经营单 位安全培训规定》等相关规定要求 的,每次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5.2 安 全 生 产 管 理 人 员 教 育 培训5.3 操 作 岗 位 人 员 教 育 培训企业的主要 负责人和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必 须具备与本单位 所从事的生产经 营活动相适应的 安全生产知识和 管理能力。法律 法规要求必须对 其安全生产知识 和管理能力进行 考核的,须经考 核合格后方可任 职。

企业应对操 作岗位人员进行 安全教育和生产 技能培训,使其 熟悉有关的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和 安全操作规程, 并确认其能力符 合岗位要求。未 经安全教育培 训,或培训考核主要负责人和安 全生产管理人员,应 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 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 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 管理能力,经培训考 核合格后方可任职。8对岗位操作人员 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 技能培训和考核,考 核不合格人员,不得 上岗;进行上岗前的 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 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 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而 上岗作业的,每人次扣 2 分。12- 1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不合格的从业人 员,不得上岗作 业。

新入厂人员 在上岗前必须经 过厂、车间(工 段、区、队)、 班组三级安全教 育培训。

在新工艺、 新技术、 新材料、 新设备设施投入 使用前,应对有 关操作岗位人员 进行专门的安全 教育和培训。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对新员工进行 “三级”安全教育。在新工艺、新技 术、新材料、新设备 设施投入使用前,应 对有关岗位操作人员 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 和培训。1.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存在内容 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相符,培训时间少 于 24 小时,未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 等情况的,不得分; 2. 新入厂人员上岗前未经三级 安全教育培训的,每人次扣 2 分。

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 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未对岗位操作 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的,每 人次扣 1 分。操作岗位人 员转岗、离岗一 年以上重新上岗 者,应进行车间 (工段)、班组安 全教育培训,经 考核合格后,方 可上岗工作。岗位操作人员转 岗和离岗一年重新上 岗者, 应进行车间(工 段)、 班组安全教育培 训,经考核合格后, 方可上岗工作。未按规定对转岗和离岗人员,及 停工 6 个月以上的复工人员,进行培 训考核合格就上岗的, 每人次扣 1 分。- 2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从事特种作 业的人员应取得 特种作业操作资 格证书,方可上 岗作业。企业达标标准 从事特种作业人 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 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 作资格证书,方可上 岗作业。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有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 业岗位但未配备相应作业人员的,每 人次扣 2 分; 2.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 作业人员数量配备不足的,每人次扣 2 分; 3.无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 业资格证书上岗作业的,每人次扣 2 分; 4.证书过期未及时审核的, 每人 次扣 2 分; 5.缺少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 业人员档案资料的,每人次扣 1 分。

1.未进行培训的,不得分。

2.相关方作业人员未经安全教 育培训进入作业现场的,每人次扣 2 分; 3.教育培训内容未根据具体作 业活动的特点,或无针对性的,每处 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5.4 其 他 人 员 教 育 培训企业应对相 关方的作业人员 进行安全教育培 训。作业人员进 入作业现场前, 应由作业现场所 在单位对其进行 进入现场前的安 全教育培训。

企业应对外 来参观、学习等 人员进行有关安 全规定、可能接 触到的危害及应 急知识的教育和 告知。对相关方进行安 全教育培训,培训合 格后,取得入厂证后 方可入厂工作。作业 人员进入作业现场 前,应由作业现场所 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 有针对性的现场前的 安全教育培训。

对外来参观、学 习等人员进行有关安 全规定、可能接触到 的危害及应急知识等 内容的安全教育和告 知,并由专人带领。421.未进行安全教育和危害告知 的,不得分; 2.内容与实际不符的,扣 1 分; 3.未提供相应劳保用品的, 不得 分; 4.无专人带领的,不得分。- 2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通过 安全文化建设, 促进安全生产工 作。企业应采取 多种形式的安全 文化活动,引导 全体从业人员的 安全态度和安全 行为,逐步形成 为全体员工所认 同、共同遵守、 带有本单位特点 的安全价值观, 实现法律和政府 监管要求之上的 安全自我约束, 保障企业安全生 产水平持续提 高。

企业建设项 目的所有设备设 施应符合有关法 律法规、标准规 范要求;安全设 备设施应与建设 项目主体工程同 时设计、同时施 工、同时投入生企业达标标准 采取多种形式的 活动来促进企业的安 全文化建设,促进安 全生产工作。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 不得分; 2.安全文化建设与 《企业安全文 化建设导则》(AQ/T9004)不符的, 每项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5.5 安 全 文 化 建设6小计 六、 生 产 设 备 设 施 建立新、改、扩 建工程“三同时”管 理制度。50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未以受控文件形式生效 的,不得分; 3.制度不符合《安全生产法》、 《职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安全 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 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的,扣 2 分。6.1 生 产 设 备 设 施 建设4- 2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产和使用。企业达标标准 新、改、扩建工 程的安全设施、职业 病防护措施应与建设 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设 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入生产和使用。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进行“三同时”管理的,不 得分; 2.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应包含立 项批复、 规划手续, 缺少一项不得分; 3.没有建设或产权单位对“三 同时”进行评估、审核认可手续就投 用的,不得分; 4.设计、评价或施工单位资质不 符合规定的,不得分; 5.项目未按 《安全生产法》 、 《职 业病防治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 “三同时” 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 《建 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 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预评价、 设施设计、验收评价/ 控制效果评价 的,扣 6 分; 6.按《安全生产法》、《职业病 防治法》、《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 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 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 行办法》等有关规定,预评价报告、 设施设计、验收评价报告/ 控制效果 评价报告未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备案的,不得分; 7. 安全投资没有纳入项目概算 的,扣 6 分; 8.建设单位未对安全预评价、安 全设施设计、安全验收评价组织审查 或审查未通过的,扣 6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12- 2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9. 变更安全设备设施未经设计 单位书面同意的,每处扣 4 分; 10. 隐 蔽 工 程 未 经 验 收 就 投 用 的,每处扣 4 分; 11. 安 全 设 备 设 施 未 同 时 投 用 的,每处扣 4 分; 12.正在实施期间的新、改、 扩建项目存在本条评分方式 5、6 项 所对应问题的,必须立即整改。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24 分。

1.厂址选择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或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不得分; 2.不符合《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 规范》( GB50187 )等相关规定的, 每处扣 2 分。

未合理安排的,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厂址选择应遵循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 计规范》(GB50187) 的规定。

平面布置应合 理安排车流、人流、 物流, 保证安全顺行。

厂房的照明,应 符合《建筑采光设计 标准》(GB/T50033) 和《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 (GB50034)的规 定。照明电气的选型 与作业场所相适应: 一般作业场所可选用 开启式照明电气,潮 湿场所应选用密闭式44 1.未进行照度测量的,不得分; 2. 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不符合 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5- 24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防水照明电气,有腐 蚀性场所应选用耐酸 碱型照明电气,易燃 物品存放场所不得使 用聚光灯、碘钨灯等 灯具,有限空间、高 温、有导电灰尘、离 地不足 2.5 米的固定 式照明电源不得大于 36 伏, 潮湿场所和易 触及的照明电源不得 大于 24 伏,室外 220 伏灯具距离地面不低 于 3 米,室内不低于 2.5 米,普通灯具与 易燃物品距离不得小 于 300 毫米,灯头绝 缘外壳无破损、无漏 电现象。

主要生产场所的 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建 构筑物防火最小安全 间距,应遵循《建筑 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厂区内的建构筑 物,应按《建筑物防 雷 设 计 规 范 》 (GB50057) 的规定设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51.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 1 分; 2.依据《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 法》(GA 653)现行标准,构成重大 火灾隐患的,除本小项不得分外,追 加扣除 15 分。

1.未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范》( GB50057 )的规定设置防雷设 施的,不得分; 2.未按规定定期检查、检测的,4- 2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置防雷设施,并定期 检查,确保防雷设施 完好。

厂内休息室、浴 室、更衣室应设在安 全区域, 各种操作室、 值班室不应设在可能 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 危险区域。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不得分; 3.防雷设施不完好的,每处扣 2 分。

1.休息室、浴室、更衣室有一 个未设在安全区域内的,不得分; 2.各种操作室、值班室设在可 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危险区域内 的,不得分; 3.可能泄漏有毒有害气体的 危险区域附近的各种操作室、值班室 未安装相应气体报警仪的,每处扣 2 分; 4.设置位置不符合规定每处扣 1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8 分。

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规范》(GB 50045)等相关要求,每 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安全出入口(疏 散门)不应采用侧拉 门(库房除外),严 禁采用转门。厂房、 梯子的出入口和人行 道,不宜正对车辆、 设备运行频繁的地 点,否则应设防护装 置或悬挂醒目的警告 标志。

直梯、斜梯、防 护栏杆和工作平台应 符合《固定式钢梯及 平台安全要求》4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4- 2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GB4053.1-3)的规 定。

移动梯台应符 合:操作平台护栏完 好符合规定,斜撑无 变形,铰接可靠,防 滑措施齐全、完好, 轮子的限位、防移动 装置完好有效,结构 件无松脱、裂纹、扭 曲、 腐蚀等严重变形, 不得有裂纹。

电气室(包括计 算机房) 、 电缆夹层, 应设有火灾自动报警 器、烟雾火警信号装 置、监视装置、灭火 装置和防止小动物进 入的措施;电缆穿线 孔等应用防火材料进 行封堵。

设置用发电机 房。自备发电机不应 与供电网联接,并可 靠接地。柴油发电机 的环境温度及柴油机 的运行温度定子不得 超过 75℃(E 级)、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2 分。4无灭火装置和防止小动物进入的 措施的,电缆穿线孔未用防火材料封 堵或损坏的,每处扣 2 分。

431.未设置发电机房的,不得分; 2.未进行验收合格就使用的扣 1 分; 3.接地、温度不符合要求的,每 项扣 2 分。- 2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转子不得超过 80℃ (B 级)。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胶(皮)带运输 机应有如下安全防护 装置并确保有效: ( 1 )防打滑、 防跑偏、 防纵向撕裂; ( 2 )拉线事故 开关; ( 3 )防压料自 动停车装置; ( 4 )头轮、尾 轮、增面轮及拉紧装 置应有防护罩或防护 栏杆。

产生大量蒸汽、 腐蚀性气体、粉尘等 的场所,应采用封闭 式电气设备;有爆炸 危险的气体或粉尘的 作业场所,应采用防 爆型电气设备。

使用表压超过 0.1MPa 的油、水、煤 气、蒸汽、空气和其 他气体的设备和管道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2 分。4461.产生大量蒸汽、腐蚀性气 体、粉尘等的场所,未采用封闭式电 气设备的,每处扣 2 分; 2.有爆炸危险的气体或粉尘 的作业场所,未采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的,不得分; 3.防爆型电气设备不符合要求 的,每处扣 2 分。

1.应安装而未安装压力表、安 全阀的,每处扣 2 分; 2.未定期进行检定的,每处扣 2 分;- 2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系统, 应安装压力表、 安全阀等安全装置, 并应定期检定。

不同介质的管 线,应按照《工业管 道的基本识别色、识 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7231)的规定注 明介质名称和流向。

起重机应标明起 重吨位,并应设有下 列安全装置: (1)限位器; (2)缓冲器; (3)防碰撞装置; (4)超载限制器; (5)联锁保护装置; (6)轨道端部止挡; (7)定位装置; (8) 其他: 零位保护、 安全钩、扫轨板、电 气安全装置等; (9) 走台栏杆、 防护 罩、滑线防护板、防 雨罩(露天)等防护 装置; (10)大型起重机械 安全监控管理系统、 安全信息提示和报警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3.未张贴检定标签或标牌的, 每处扣 2 分。

1.未进行介质名称和流向标 识的,不得分; 2.有一条管线不符合要求(标识 颜色非规定中类、标识流向及名 称错误、标识宽度、间距、位置不满 足标准要求等),扣 2 分。

1.未标明起重吨位的, 每处扣 2 分; 2.每缺少一项安全装置或不 能正常工作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38- 2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装置; (11)滑线指示灯、 通电指示灯、桥下和 驾驶室照明灯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车间电气室、地 下油库、 地下液压站、 地下站、地下加 压站等要害部门,其 出入口应不少于两个 2 (室内面积小于 6m 而无人值班的,可设 一个) , 门应向外开。

设有集中监视和 显示的火警信号。1.出口少于两个的,每处扣 2 分; 2.门向内开的,每处扣 2 分。

46所有设备设施建 设应符合有关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要求。10企业应按规 定对项目建议 书、 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总体 开工方案、开工按规定对项目建 议书、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总体开工 方案、开工前安全条 件确认和竣工验收等61.无集中监视和显示的火警信 号的,不得分; 2.不能正常工作的,不得分; 3.未进行验收合格就使用的, 扣 2 分。

1.不符合规定的,每台扣 5 分; 2.存在重大风险或隐患以及 有关规定明令禁止的工艺、设备、设 施的,除本小项不得分外,每处加扣 30 分。

1.有一处不符合的, 本小项不得 分; 2.有两处不符合时, 除本小项不 得分外,加扣 18 分。- 3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前安全条件确认 和竣工验收等阶 段进行规范管 理。

生产设备设 施变更应执行变 更管理制度,履 行变更程序,并 对变更的全过程 进行隐患控制。

企业应对生 产设备设施进行 规范化管理,保 证其安全运行。

企业应有专人负 责管理各种安全 设备设施,建立 台账,定期检维 修。对安全设备 设施应制定检维 修计划。企业达标标准 阶段进行规范管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建立生产设备设 施变更管理制度,履 行变更程序,并对变 更的全过程进行隐患 控制。

建立设备设施的 检修、维护、保养管 理制度。41.未建立变更管理制度的,扣 2 分; 2.发生变更时, 未严格履行变更 程序的扣 2 分; 3.未实行隐患控制的,不得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中未包含目的、适用范 围、人员的主要职责、设备设施的检 修、维护、保养、制度的执行等内容 的,扣 1 分; 3.制度未结合企业组织架构、 设 备设施、 工艺特点等情况的, 扣 1 分。

1.无设备设施台账或检修、维 护、保养计划的,不得分; 2.资料不齐全的,每次(项)扣 2 分。

1.未按规定对有关设备、设 施、仪器仪表、工具等,进行检测检 验检定的,不得分; 2.有超期现象的,每台、套、个 扣 2 分; 3.无检测检验检定资料的, 不得 分; 4.检测检验检定资料不全的, 每 项扣 2 分。26.2 设 备 设 施 运 行 管理建立设备设施运 行台账, 制定检 (维) 修计划。

按规定对有关设 备、 设施、 仪器仪表、 工具等进行检测检验 检定,并归档保存有 关资料。48- 3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吊车的滑线应布 置在吊车司机室的另 一侧;若布置在同一 侧,应采取安全防护 措施。

吊具应有专人管 理,在其安全系数允 许范围内使用。钢丝 绳和链条的安全系数 和钢丝绳的报废标 准,应符合《起重机 械 安 全 规 程 》 (GB6067)的有关规 定。

吊运物行走的安 全路线,不应跨越有 人操作的固定岗位或 经常有人停留的场 所,且不应随意越过 主体设备。

设置的 CO 等有 毒有害气体、物质报 警仪应定期检验,确 保其处于安全状态。

压力容器应满 足:压力容器本体及 安全附件在检验有效 期内使用, 本体完好; 连接元件无异常振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滑线未布置在吊车司机室的 另一侧的,或布置在同一侧,未采取 安全防护措施的,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31.吊具未定点存放、 无专人管理 及限载标识的,每处扣 1 分; 2.吊具未按规定要求使用、 报 废的,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得分; 3.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不 清楚吊具的安全系数和钢丝绳的报 废标准的,不得分; 4.吊具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1.未制定吊运物行走的安全路 线,不得分; 2.安全路线不符合要求的 (如 跨越有人操作的固定岗位或经常有 人停留的场所、 随意越过主体设备) , 每处扣 2 分。

1.未按规定设置的,不得分; 2.全部未定期检测的,不得 分; 3.未进行定期检测或未张贴标 签的,每台扣 2 分。

1.压力容器本体有缺陷的, 不 得分; 2.连接元件有异常振动、磨擦、 松动等现象,每处扣 2 分; 3.安全附件、 显示装置、 报警装346- 3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动、磨擦、松动;安 全附件、显示装置、 报警装置、联锁装置 完好,调试、更换记 录齐全;运行和使用 符合相关规定,无超 压、超温等现象。

锅炉与辅机锅炉 应满足:“三证”齐 全;安全附件完好, 安全阀、水位表、压 力表齐全、灵敏、可 靠, 排污装置无泄漏; 按规定合理设置报警 和连锁保护装置;给 水设备完好,匹配合 理; 炉墙无严重漏风、 漏烟,油、气、煤粉 炉防爆式装置好;水 质处理应能达到指标 要求,炉内水垢在 1.5mm 以下;各类管 道无泄漏,保温层完 好无损,管道构架牢 固可靠;其他辅机设 备应符合机械安全要 求。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置、联锁装置缺失或不能正常工作 的,每处扣 2 分; 4.无安装调试、 更换记录的, 扣 2 分; 5.有超压、 超温等现象的, 每处 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2 分。

1.锅炉无“三证” (产品合格 证、登记使用证、定期检验合格证) 的,不得分; 2.安全附件不完好,安全阀、 水位表、压力表不齐全、灵敏、可靠 的,每处扣 2 分; 3.排污装置泄漏的,扣 2 分; 4.未合理设置报警和连锁保护 装置的,扣 2 分; 5.给水设备完不完好, 匹配不合 理的,扣 2 分; 6.炉墙严重漏风、 漏烟, 油、 气、 煤粉炉防爆式装置不好的,每处扣 2 分; 7.水质处理未达到指标要求, 炉 内水垢超过 1.5mm 的,每处扣 2 分; 8.管道泄漏, 保温层破损, 管道 构架不牢固的,每处扣 2 分; 9.辅机设备不符合机械安全要 求的,每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 3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工业气瓶应满 足:储存仓库状态良 好,安全标志完善, 气瓶存放位置、 间距、 标志及存放量符合要 求。各种护具及消防 器材齐全可靠。气瓶 在检验期内使用,外 观无缺陷及腐蚀,漆 色及标志正确、 明显, 安全附件齐全、 完好。

气瓶使用时的防倾倒 措施可靠,工作场地 存放量符合规定,与 明火的间距符合规 定。

厂内机动车辆应 满足:在检验有效期 内使用,动力系统运 转平稳,无漏电、漏 水、漏油。灯光电气 完好,仪表、照明、 信号及各附属安全装 置性能良好。轮胎无 损伤。制动距离符合 要求。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储存仓库设置、 安全设施不 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等标准规范要求的,不得分; 2.气瓶存放位置、 间距、 标志 及存放量不符合要求的, 每项扣 2 分; 3.各种护具及消防器材缺失 或不能正常使用的,每项扣 2 分; 4.气瓶超期使用的、 漆色及标 志不明显的及安全附件不全或损坏 的,每个扣 1 分; 5.使用不符合要求的, 每次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1. 厂内机动车辆全部未定期 检验的,不得分; 2.未定期检验的,每台扣 2 分; 3.使用过程中,不符合要求的, 每项扣 1 分。

4- 34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低压临时线路应 满足:有完备的临时 接线装置审批手续, 不超期使用。使用绝 缘良好,并有与负荷 匹配的护套软管,敷 设符合安全要求。装 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 保护装置,每分路应 装设与负荷匹配的熔 断器。临时用电设备 PE 连接可靠。严禁在 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 所设临时线路。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临时接线装置审批手续的, 不得分; 2.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 设临时线路的,不得分; 3.未装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 护装置的,不得分; 4.临时接线装置审批手续未按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中规定:“一 般为 15 天,特殊情况需延长使用时 应办理延期手续,但最长不得超过 1 个月”超期使用的,每次扣 2 分; 5.临时线路未采用橡套软线, 且敷设未满足以下条件的:沿墙架空 敷设时,其室内大于 2.5m,室外大于 4.5m,跨越道路应大于 6m:临时线路 与其它设备、门、窗、管道等距离应 大于 0.3m:沿地面敷设应有防止线路 受外力损坏的保护措施, 每处扣 2 分; 6.每分路的空气开关与负荷不 匹配的,每处扣 2 分; 7.临时用电设备 PE 连接不可靠 的,每处扣 2 分。

1.未依据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 规程》( DLT 596)中规定定期进行 电缆线路预防性实验记录的,不得 分; 2.线路的安全距离不符合 《低压 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中规定 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3.线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 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4.线路的保护装置不齐全、 不可 靠的,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低压电气线路 (固定线路) 应满足: 定期进行电缆线路的 预防性实验记录。线 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要 求;线路的导电性能 和机械强度符合要 求;线路的保护装置 齐全可靠; 线路绝缘、 屏护良好,无发热和4- 3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渗漏油现象;电杆直 立、拉线、横担瓷瓶 及金属构架等符合安 全要求;线路相序、 相色正确、 标志齐全、 清晰; 线路排列整齐、 无影响线路安全的障 碍物。

电网接地系统应 满足:电源系统接地 制式的运行应满足其 结构的整体性,独立 性的安全要求;各接 地装置的电阻检测合 格;TN 系统重复接地 布设合理;接地装置 的连接必须保证电气 接触可靠;有足够的 机械强度,并能防腐 蚀,防损伤或者有附 加保护措施;接地装 置编号、标识明晰, 定期检测报告有效, 资料完整。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5.线路绝缘、 屏护不良好, 有发 热和渗漏油现象的,每处扣 1 分; 6.电杆直立、 拉线、 横担瓷瓶及 金属构架等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每处 扣 1 分; 7.线路相序、 相色不正确、 标志 不齐全、清晰的,每处扣 1 分; 8.线路排列不整齐、 有影响线路 安全的障碍物的,每处扣 1 分。

1.电源系统接地制式的运行不 能满足《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 要求》(GB14050)中其结构的整体 性,独立性安全要求的,不得分; 2. 各接地装置的电阻检测应符 合要求(TN 系统工作接地低于 4Ω ; 重复接地低于 10Ω ;TT 系统工作接 地低于 4Ω ),不合格的扣 2 分; 3. TN 系统重复接地布设未按 《系 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 (GB14050) 中规定的,扣 2 分; 4. 接地装置的连接应可靠(有 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 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扣 2 分; 5. 接地装置编号、标识不明晰, 未定期检测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 3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金属切削机床应 满足:防护罩、盖、 栏应完备可靠;防止 夹具、卡具松动或脱 落的装置完好;各种 限位、联锁、操作手 柄要求灵敏可靠;机 床 PE 连接规范可靠; 机床照明符合要求; 机床电器箱,柜与线 路符合要求;未加罩 旋转部位的楔、销、 键, 原则上不许突出; 备有清除切屑的专用 工具。

冲、剪、压机械 应满足:离合器动作 灵敏、 可靠, 无连冲; 制动器工作可靠;紧 急停止按钮灵敏、醒 目,在规定位置安装 有效;传动外露部分 的防护装置齐全可 靠;脚踏开关应有完 备的防护罩且防滑; 机床 PE 可靠, 电气控 制有效;安全防护装 置可靠有效,使用专 用工具符合安全要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1. 安全防护装置不可靠 2. 紧急停止按钮不灵敏、不 醒目,且未在规定位置安装4- 3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求;剪板机等压料脚 应平整,危险部位有 可靠的防护。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砂轮机应满足 : 安装地点应保证人员 和设备的安全;砂轮 机的防护罩应符合国 家标准;档屑板应有 足够的强度且可调; 砂轮无裂纹无破损; 托架安装牢固可调; 法兰盘与软垫应符合 安全要求;砂轮机运 行必须平稳可靠,砂 轮磨损量不超标,且 在有效期内使用;PE 连接可靠,控制电器 符合规定。

工业机器人应满 足:装有限位装置, 在额定负荷、最高速 度和最大伸长量时使 机器停止;采用手动 操作时,运动时速应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砂轮机安装地点不能保证人员 和设备的安全4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4- 3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设定在 250 毫米/秒 以下;当进行运送工 作时,紧急开关启动 后,立即停止运行; 作业区域有隔离的安 全护罩,覆盖全部危 险区域;防护罩无锐 边和凸出部分;护罩 应有足够强度,能抵 抗机器人最大突击能 量;防护罩应永久固 定,只有借助工具方 可拆卸;防护罩的舱 门应有机械式安全锁 或门禁装置,钥匙或 专用工具应由专业人 员保管;危险区域内 装有紧急停止开关, 并符合相关标准。

移动电气设备应 满足:定期对绝缘电 阻进行检测,绝缘电 阻应小于 1 兆欧,电 源线应采用三芯或四 芯多股橡胶电缆,无 接头, 不得跨越通道, 绝缘层无破损,长度 不得超过 5 米, PE 线 连接可靠,防护罩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电源线未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 橡胶电缆,有接头,绝缘层破损,长 度超过 5 米,跨越通道 2- 3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完好,无松动,开关 可靠、灵敏,与负载 匹配。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电气设备 ( 特别 是手持式电动工具 ) 的金属外壳和电线的 金属保护管,应有良 好的保护接零 ( 或接 地)装置。

传动部位应按照 如下情况,设置防护 罩、盖或栏: (1) 以操纵人员站立 平面为基准,高度在 2 米以下的外露传动 部位; (2)旋转的键、销、 楔等突出大于 3 毫米 的部位; (3) 产生切屑、 磨屑、 冷却液等飞溅,可能 触及人体或造成设备 与环境污染的部位; (4) 产生射线或弧光 的部位; (5) 伸入通道的超长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

4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4- 4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工件; ( 6 )超长设备后端 300 毫 米 以 上 的 工 件; (7) 容易伤人的设备 往复运动部位; (8) 悬挂输送装置跨 越通道的下部; ( 9 )高于地面 0.7 米的操作平台。

危险化学品库应 满足:库房符合安全 标准的要求,库内有 应急预案。危险化学 品按危险性进行分 类、 分区、 分库储存。

库内有隔热、降温、 通风等措施,消防设 施齐全,消防通道畅 通。采用相应等级的 防爆电器。有效处理 废弃物品或包装容 器。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81.危险化学品库房设置不符 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中安全标准要求的,不得分; 2.库内无应急预案,扣 5 分; 3.危险化学品未按 《常用化学 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3)中规 定对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 库贮存的,每处扣 5 分; 4.消防通道不畅通的, 每处扣 5 分; 5.未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 器的,每处扣 5 分; 6.库内无隔热、 降温、 通风等措 施的,每处扣 2 分; 7.消防设施不全的,每处扣 2 分; 8.贮存的化学危险品无明显标 志及安全技术说明书的, 每处扣 2 分; 9.未按规定处理废弃物品或包 装容器的,每次扣 2 分。- 4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油库、油罐应满 足:油槽车需持有专 用许可证, 进入库区, 必须装设专用排气阻 火器;油罐无腐蚀、 泄漏;油罐上的液位 计、 呼吸阀齐全可靠、 动作灵敏;罐体、胶 质输油管等应有可靠 的防雷接地和防静电 接地;罐体与罐体之 间或其它建筑物、管 网、干道应留有足够 的间距;库房的电气 设施均应防爆;油库 内应按贮存物品的种 类和数量,配置足够 的消防器材和灭火设 施,并有相应的报警 装置;库内使用的工 具应是不产生火花的 防爆工具;库内外应 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 志和油品的名称、特 性、数量、灭火方法 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油库、 油罐不符合 《建筑设 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安全标 准要求的,不得分; 2.无应急预案的,扣 2 分; 3.油槽车无许可证, 或进入库区 无专用排气阻火器的,扣 2 分; 4.油罐腐蚀、泄漏的,扣 1 分; 5.液位计、 呼吸阀不全、 不可 靠的,扣 1 分; 6.罐体、 输油管等无可靠的防 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的,扣 2 分; 7.罐体与罐体之间或与其它 建筑物、管网、干道间距不足的,扣 1 分; 8.库房的电气设施不防爆的, 扣 1 分; 9.油库内的消防器材和灭火 设施不足、无报警装置扣 1 分; 10.使用的工具能产生火花的, 扣 1 分; 11.无安全警示标志和油品的名 称、特性、数量、灭火方法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 4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专用设备应符合 有关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要求:防护罩、 盖、栏应完整可靠; 各联锁、紧停、控制 装置灵敏可靠;局部 照明应为安全电压; PE 等电器完好可靠; 梯台符合要求。

设备设施检维修 前应制定方案。检维 修方案应包含作业行 为分析和控制措施。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不符合规定的,每处扣 8 分。

各联锁、紧停、控制装置灵敏 可靠 存在重大风险或隐患以及有 关规定明令禁止的工艺、设备、设施 的,本小项不得分外,追加扣除 48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16设备设施检 维修前应制定方 案。检维修方案 应包含作业行为 分析和控制措 施。检维修过程 中应执行隐患控 制措施并进行监 督检查。4按检(维)修计 划定期对设备设施, 包括安全设备设施进 行检(维)修。

61.设备设施检维修前未制定检 维修方案的,每次扣 2 分; 2.检维修方案未包含作业行为 危险性分析、控制措施的,或危险分 析与控制措施无针对性的,每处扣 2 分; 3.在检维修过程中未执行隐患 控制措施的,扣 2 分; 4.未进行监督检查的,扣 1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8 分。

1.未按计划检(维)修的,每项 扣 2 分; 2.未进行安全验收的,每项扣 2 分; 3.检 (维) 修方案未包含作业危 险分析和控制措施的,每项扣 2 分; 4.未对检 (维) 修人员进行安全 教育和施工现场安全交底的,每次扣 2 分; 5.失修的, 每处扣 2 分; 检 (维) 修完毕未及时恢复安全装置的,每处 扣 2 分; 6.未经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同意- 4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就拆除安全设备设施的, 每处扣 2 分; 7.安全设备设施检 (维) 修记录 归档不规范及时的,每处扣 2 分; 8.检 (维) 修完毕后未按程序试 车的,每项扣 2 分; 9.现场有设备设施带病运行的, 每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6.3 设 备 设 施 到 货 验 收 和 报 废 拆 除安全设备设 施不得随意拆 除、挪用或弃置 不用;确因检维 修拆除的,应采 取临时安全措 施,检维修完毕 后立即复原。

设备的设 计、 制造、 安装、 使用、检测、维 修、改造、拆除 和报废,应符合 有关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的要 求。

企业应执行 生产设备设施到 货验收和报废管安全设备设施不 得随意拆除、挪用或 弃置不用;确因检维 修拆除的,应采取临 时安全措施,检维修 完毕后立即复原。41.安全设备设施拆除、 挪用或 弃置不用的,不得分; 2.检修拆除未采取切实可行的 临时安全措施的,扣 2 分; 3. 检修后未立即复原的,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8 分。设备的全生命周 期,应符合相关法律 法规、标准规范的要 求,确保安全。设备设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 (一台设备或一个环节)不符合要求 的,扣 2 分。

6建立设备设施验 收和设备设施拆除、 报废的管理制度。4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包含责任部门、职责、 程序、验收、拆除及报废基本条件等- 44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理制度,应使用 质量合格、设计 符合要求的生产 设备设施。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内容的,任缺一环节扣 2 分。

3.制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不 符合的,扣 2 分。

1.未进行验收的 (含其安全设备 设施),每台扣 2 分; 2.使用不符合要求的,每台扣 1 分。

1.未按规定进行的,不得分; 2.涉及到危险物品的生产设备 设施的拆除,无危险物品处置方案 的,不得分; 3.未执行作业许可的,扣 2 分; 4.未进行作业前的安全、 技术交 底的,扣 2 分; 5.资料保存不完整齐全的, 每项 资料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拆除的生产 设备设施应按规 定进行处置。拆 除的生产设备设 施涉及到危险物 品的,须制定危 险物品处置方案 和应急措施,并 严格按规定组织 实施。

小计 7.1 生 产 七、 现 场 作 管 理 业 和 生 安 产 过 全 程 控 制 企业应加强 生产现场安全管 理和生产过程的 控制。对生产过 程及物料、设备 设施、器材、通 道、作业环境等 存在的隐患,应 进行分析和控 制。按规定对设备设 施进行验收,确保使 用质量合格、设计符 合要求的设备设施。

按规定对不符合 要求的设备设施进行 报废或拆除。64260 对生产现场和生 产过程、环境存在的 风险和隐患进行辨 识、评估分级,并制 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企业未对生产作业过程及物 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 境等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和控制,每 处扣 5 分; 2.分析和控制措施与企业生产 作业过程及物料、设备设施、器材、 通道、 作业环境等实际情况不相符的, 每处扣 5 分。

架空电线跨越爆炸和火灾危险 场所的,不得分。20严禁架空电线跨 越爆炸和火灾危险场 所。4- 4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非经允许,禁止 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 生产操作现场。应划 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 走的安全路线。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有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 操作现场的,不得分; 2.未划出非岗位操作人员行 走的安全路线的,不得分; 3.无禁止与生产无关人员进 入生产操作现场的管理规定,或现场 未设置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等警示标 志,不得分; 4.安全路线设置不合理不畅 通,宽度低于 1.5m,不能到达区域安 全出口等,一处扣 2 分。

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行灯电压不应大 于 36V,在金属容器 内或潮湿场所,则电 压不应大于 12V。

设应急照明,正 常照明中断时,应急 照明应能自动启动。

易燃、可燃或有 毒介质导管不应直接 进入仪表操作室或有 人值守、 休息的房间, 应通过变送器把信号 引进仪表操作室。

建立对“三违” 行为的管理制度,明 确监控的责任、 方法、 记录、考核等事项。2 1.未按规定设置的,一处扣 1 分; 2.应急照明不能正常使用的, 每 处扣 1 分。

有一处不符合要求的, 不得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8 分。4441.无该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中未明确监控的责任、 方 法、记录、考核等内容的,扣 1 分。- 4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对动火作 业、受限空间内 作业、临时用电 作业、高处作业 等危险性较高的 作业活动实施作 业许可管理,严 格履行审批手 续。作业许可证 应包含危害因素 分析和安全措施 等内容。企业进 行爆破、吊装等 危险作业时,应 当安全专人进行 现场安全管理, 确保安全规程的 遵守和安全措施 的落实。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至少包括 下列危险作业的安全 管理制度,明确责任 部门、人员、许可范 围、审批程序、许可 签发人员等: ( 1 )危险区域 动火作业; ( 2 )进入受限 空间作业; ( 3 )能源介质 作业; (4)高处作业; ( 5 )大型吊装 作业; (6)交叉作业; ( 7 )其他危险 作业。

对危险作业的安 全管理工作实施作业 许可。作业许可证应 包含危害因素分析和 安全措施等内容。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缺少一项危险作业的安全管 理规定的,扣 1 分; 2.制度中未明确责任部门、人 员、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签发 人员等内容的,或与实际情况不符, 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61.对危险性较高的作业没有 实施作业许可的,每次扣 3 分; 2.许可手续不完备的,每次扣 2 分; 3.作业许可没有包含危害因素 分析或安全措施的,每处扣 2 分; 4.危险性作业没有采取安全措 施的,每次扣 2 分; 5.作业许可证中的危害因素分 析不到位或安全措施无针对性的,每 处扣 2 分;- 4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6.未按作业许可证中的要求进 行作业的,每次扣 2 分; 7.爆破、吊装等危险作业,无专 人负责的,每次扣 3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2 分。

1.每缺一类风险和隐患辨识的, 扣 10 分; 2.缺少控制措施或与企业作业 行为、 设备设施、 工艺技术不相符的, 每类扣 5 分; 3.作业人员不清楚风险及控制 措施的,每人次扣 5 分。

1.未执行的,不得分; 2.工作票中无危险分析和控制 措施的不得分; 3.危险分析和控制措施不全的, 每类扣 10 分; 4.授权程序不清或签字不全的, 扣 10 分; 5.工作票未有效保存的,扣 10 分。

1.未执行的,不得分; 2.未挂操作牌就作业的, 每处扣 10 分; 3.操作牌污损的,每个扣 5 分; 4.每少一个操作牌的,扣 5 分。

1.无发放标准的,不得分; 2.发放标准不符合 《个体防护装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企业应加强 生产作业行为的 安全管理。对作 业行为隐患、设 备设施使用隐 患、工艺技术隐 患等进行分析, 采取控制措施。

7.2 作 业 行 为 管理对生产作业过程 中人的不安全行为进 行辨识,并制定相应 的控制措施。20对危险性大的作 业实行许可制、工作 票制。

20要害岗位及电 气、机械等设备,应 实行操作牌制度。20应当为从业人员 配备与工作岗位相适8- 4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应的符合国家标准或 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 护用品,并监督、教 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 规则佩戴、使用。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备选用规范》 (GB/T11651)等标准规 定的,每项扣 4 分; 3.未及时发放的,不得分; 4.购买、 使用不合格劳动防护用 品的,不得分; 5.员工未正确佩戴和使用的, 每人次扣 4 分。

1.在易燃易爆区动火, 或设备 需要动火检修时,未移到动火区进行 的,不得分; 2.动火作业无监护人或安全措 施不全的,每次扣 5 分。

1.未可靠地切断物料进出口, 或 者有毒物质的浓度未能小于允许值, 同时含氧量不在 18%~22% (体积百分 浓度) 范围内, 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 扣 1 分; 2.监护人少于 2 人, 或者未备好 防毒面具和防护用品,或者检修人员 不熟悉防毒面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 1 分; 3.设备内照明电压大于 36V,或 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大于 12V 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在易燃易爆区不 宜动火,设备需要动 火检修时,应尽量移 到动火区进行。

在有毒物质的 设备、管道和容器内 检修时,应符合以下 规定: ( 1 )应可靠地 切断物料进出口,有 毒物质的浓度应小于 允许值,同时含氧量 应在 18%~22%(体积 百分浓度)范围内; ( 2 )监护人不 应少于 2 人,应备好 防毒面具和防护用 品,检修人员应熟悉 防毒面具的性能和使 用方法; ( 3 )设备内照106- 4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明电压应小于等于 36V, 在潮湿容器、 狭 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 等于 12V。

对易燃、易爆或 易中毒物质的设备动 火或进入内部工作 时,监护人不应少于 2 人。安全分析取样 时间不应早于工作前 半小时,工作中应每 两小时重新分析一 次,工作中断半小时 以上也应重新分析。

在全部停电或 部分停电的电气设备 上作业,应遵守下列 规定: (1) 拉闸断电, 并采 取开关箱加锁等措 施; (2)验电、放电; (3)各相短路接地; ( 4 )悬挂“禁止合 闸,有人工作”的标 示牌和装设遮拦。

建立警示标志和 安全防护的管理制 度。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2 分。6不符合要求的,每处扣 1 分。6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4- 5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根据 作业场所的实际 情 况 , 按 照 GB2894 及 企 业 内部规定,在有 较大危险因素的 作业场所和设备 设施上,设置明 显的安全警示标 志,进行危险提 示、警示,告知 危险的种类、后 果及应急措施 等。

企业应在设 备设施检维修、 施工、吊装等作 业现场设置警戒 区域和警示标 志,在检维修现 场的坑、 井、 洼、 沟、陡坡等场所 设置围栏和警示 标志。企业达标标准 在有较大危险因 素的作业场所或有关 设备上, 设置符合 《安 全标志》(GB2894) 和 《安全色》 (GB2893) 规定的安全警示标志 和安全色。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不符合《安全标志》 (GB2894) 和《安全色》(GB2893)规定的,如 警示标志和安全色的规格、样式、颜 色、位置不正确或不明显,或与实际 存在的危险因素不相符等,每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67.3 警 示 标志危险化学品专用 仓库、特种设备、产 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 业岗位,应按照有关 规定设置标识及警示 标志。

在设备设施检维 修、施工、吊装等作 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 和警示标志,在检维 修现场的坑、 井、 洼、 沟、陡坡等场所设置 围栏和警示标志。

设备裸露的运转 部分, 应设有防护罩、未按规定设置标识及警示标志 的,每处扣 2 分。

441.未按规定在作业现场设置 围栏、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的,每处 扣 2 分; 2.设置不规范的,每处扣 1 分。4未设置或设置不满足要求的, 每 处扣 2 分。- 5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防护栏杆或防护挡 板。

吊装孔应设置防 护盖板或栏杆,并应 设警示标志。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煤气容易泄露和 积聚的场所,应设醒 目的警示标志。

建立有关承包 商、供应商等相关方 的管理制度。

企业应执行 对承包商、供应 承包商、供应商 商等相关方的资格预 等相关方管理制 审、选择、服务前准 度,对其资格预 备、作业过程监督、 审、选择、服务 提供的产品、技术服 前准备、作业过 务、表现评估、续用 程、 提供的产品、 等进行管理,建立相 技术服务、表现 关方的名录和档案。

评估、续用等进 行管理。447.4 相 关 方 管 理61.未设置防护盖板或栏杆的, 每 处扣 2 分; 2.未设置警示标志的,每处扣 2 分; 3.设置不满足要求的, 如栏杆不 符合《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4053) 要求, 警示标志不符合 《安 全标志》(GB2894)要求,每处扣 2 分。

1.未设置的,每处扣 2 分; 2.设置的警示标志不符合 《安全 标志》(GB2894)要求的,每处扣 2 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未明确双方权责或不符合有 关规定的,不得分。

1.以包代管的,不得分; 2.未纳入甲方统一安全管理 的,不得分; 3.未将安全绩效与续用挂钩的, 不得分; 4.未建立承包商、 供应商名录和 档案的,不得分, 5.档案应包括资格预审、选择、 服务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提供的 产品、技术服务、表现评估、续用等 资料,每缺一个扣 1 分。- 5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建立 合格相关方的名 录和档案,根据 服务作业行为定 期识别服务行为 风险,并采取行 之有效的控制措 施。企业达标标准 根据相关方提供 的服务作业性质和行 为定期识别服务行为 风险,采取行之有效 的风险控制措施,并 对其安全绩效进行监 测。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根据相关方名录定期进行风 险评估,缺一个扣 2 分; 2.风险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 操 作性的,每一个扣 2 分; 3.未对其进行安全绩效监测的, 每次扣 2 分; 4.甲方未进行有效统一协调管 理交叉作业的,不得分; 5.相关方在甲方场所内发生工 亡事故的,除本条不得分外,加扣 36 分。

1.甲方未对进入同一作业区 的相关方进行统一安全管理的,不得 分; 2.未要求相关方在作业前进行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采取有效措施 的,每次扣 3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2 分。

1.发包给无相应资质的相关 方的,不得分; 2.承包协议中未明确双方安 全生产责任和义务的,每项扣 4 分; 3.未执行协议的,每项扣 4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6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12企业应对进 入同一作业区的 相关方进行统一 安全管理。甲方应统一协调 管理同一作业区域内 的多个相关方的交叉 作业。6不得将项目 委托给不具备相 应资质或条件的 相关方。企业和 相关方的项目协 议应明确规定双 方的安全生产责 任和义务。不应将工程项目 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 质的单位。工程项目 承包协议应当明确规 定双方的安全生产责 任和义务。8- 5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执行 变更管理制度, 对机构、人员、 工艺、技术、设 备设施、作业过 程及环境等永久 性或暂时性的变 化进行有计划的 控制。变更的实 施应履行审批及 验收程序,并对 变更过程及变更 所产生的隐患进 行分析和控制。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有关人员、 机构、工艺、技术、 设施、作业过程及环 境变更的管理制度, 并制定实施计划。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管理制度的,扣 2 分; 2.制度与实际不符的,扣 1 分; 3.无实施计划的,不得分; 4.未按计划实施的,每项扣 1 分; 5.变更中无风险识别或控制措 施的,每项扣 1 分。

1.无审批和验收报告的,不得 分; 2.未对变更导致新的风险或隐 患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的,每项扣 1 分。

1.未经书面同意就变更的, 每处 扣 2 分; 2.重大变更 (如改变安全设施 可能降低安全性能的,项目规模、工 艺、设备、原料等发生变化的)未及 时备案的,每次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67.5 变更对变更的实施进 行审批和验收管理, 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 后所产生的风险和隐 患进行辨识、评估和 控制。

变更安全设施, 在建设阶段应经设计 单位书面同意,在投 用后应经安全管理部 门书面同意。重大变 更的,还应报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部门备 案。

建立隐患排查治 理的管理制度,明确 责任部门、人员、方 法。

对隐患进行分析 评估, 确定隐患等级, 登记建档。66小计 八、 隐 患 8.1 排 隐 患 查 排查 和 治230 企业应组织 事故隐患排查工 作,对隐患进行 分析评估,确定 隐患等级,登记 建档,及时采取 有效的治理措 2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与《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暂行规定》 等有关规定不符的, 扣 2 分。

1.无隐患汇总登记台账的,不得 分; 2.无隐患评估分级的,不得分;4- 54 - 一 级 要 素 理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施。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3.隐患评估分级错误的, 不得分; 4. 隐患登记档案资料未包含: 隐 患汇总登记台账,隐患排查、报告、 举报记录,隐患治理方案、计划、过 程、 验收等环节资料的, 每处扣 2 分。

1.发生变化后未及时组织隐患排 查的,每次扣 2 分; 2.每漏查一个隐患,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法律法规、 标准规范发生变 更或有新的公 布,以及企业操 作条件或工艺改 变, 新建、 改建、 扩建项目建设, 相关方进入、撤 出或改变,对事 故、事件或其他 信息有新的认 识,组织机构发 生大的调整的, 应及时组织隐患 排查。

隐患排查前 应制定排查方 案,明确排查的 目的、范围,选 择合适的排查方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发生变更或有新 的公布,以及企业操 作条件或工艺改变, 新建、改建、扩建项 目建设, 相关方进入、 撤出或改变, 对事故、 事件或其他信息有新 的认识,组织机构发 生大的调整的,应及 时组织隐患排查。4制定隐患排查工 作方案,明确排查的 目的、范围、方法和 要求等。61.无该方案的,不得分 2. 方案依据缺少或不正确的, 每 项扣 2 分; 3. 方案内容缺项的,每项扣 2 分。- 5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法。排查方案应 依据: ——有关安 全生产法律、法 规要求; —— 设 计 规范、 管理标准、 技术标准; ——企业的 安全生产目标 等。

企业隐患排 查的范围应包括 所有与生产经营 相关的场所、环 境、人员、设备 设施和活动。

企业应根据 安全生产的需要 和特点,采用综 合检查、专业检 查、 季节性检查、 节假日检查、日 常检查等方式进 行隐患排查。企业达标标准 按照方案进行隐 患排查工作。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按方案排查的,不得分; 2.有未排查出隐患的,每处扣 2 分; 3.排查人员不能胜任的,每人次 扣 2 分; 4.未进行汇总总结的,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8隐患排查的范围 应包括所有与生产经 营场所、 环境、 人员、 设备设施和活动。隐患排查范围每缺少一类,扣 3 分。

88.2 排 查 范 围 与 方 法采用综合检查、 专业检查、季节性检 查、节假日检查、日 常检查等方式进行隐 患排查工作。101.各类检查缺少一次的, 扣 2 分; 2. 综合检查、 专业检查、 季节性 检查、 节假日检查、 日常检查等检查, 每缺少一类检查表的,扣 2 分; 3.检查表内容与企业组织机构、 责任体系、生产工艺、操作流程、岗 位设置及设备设施等不符的,每一个 扣 4 分; 4. 检查表无人签字或签字不全 的,每次扣 4 分。- 5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根据 隐患排查的结 果,制定隐患治 理方案,对隐患 及时进行治理。

隐患治理方案应 包括目标和任 务、 方法和措施、 经费和物资、机 构和人员、时限 和要求。重大事 故隐患在治理前 应采取临时控制 措施并制定应急 预案。隐患治理 措施包括:工程 技术措施、管理 措施、 教育措施、 防护措施和应急 措施。

治理完成 后,应对治理情 况进行验证和效 果评估。企业达标标准 根据隐患排查的 结果,制定隐患治理 方案,对隐患进行治 理。方案内容应包括 目标和任务、方法和 措施、经费和物资、 机构和人员、时限和 要求。重大事故隐患 在治理前应采取临时 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 预案。隐患治理措施 应包括工程技术措 施、管理措施、教育 措施、防护措施、应 急措施等。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该方案的,不得分; 2.方案内容不全的,每缺一项扣 3 分; 3.隐患整改措施未结合企业设备 设施状态、工艺程序等实际情况制定 的,扣 3 分; 4.隐患治理工作未形成闭路循环 的,每项扣 3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08.3 隐 患 治理在重大事故隐患 治理完成后对治理情 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 估。

按规定对隐患排 查和治理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并向安全监管 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 书面统计分析表。6未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 验证或评估的,每项扣 2 分。41.无统计分析表的,不得分; 2.未按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四川省安全 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监督管理办法》有 关规定及时报送的,不得分。- 5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根据 生产经营状况及 隐患排查治理情 况,运用定量的 安全生产预测预 警技术,建立体 现企业安全生产 状况及发展趋势 的预警指数系 统。企业达标标准 企业应根据生产 经营状况及隐患排查 治理情况,采用技术 手段、仪器仪表及管 理方法等,建立安全 预警指数系统,每月 进行一次安全生产风 险分析。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安全预警指数系统的,不得 分; 2.未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测算, 实现对安全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 预报的,扣 2 分; 3.未将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纳入安 全预警系统的,扣 2 分; 4.未对预警系统所反映的问题, 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扣 2 分; 5.未每月进行风险分析的,扣 2 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中未包含:辨识与评估的 职责、方法、范围、流程、控制原则、 回顾、持续改进、频次及时间等内容 要求的,每缺一项,扣 2 分。

1.未进行辨识、评价、分类、 分级的,不得分; 2.未按制度规定严格进行的,不 得分; 3.辨识和评估内容与企业生产设 施或场所不相符的,辨识选用方法、 计算过程错误的,每处扣 2 分。

1.无重大危险源档案资料的,不 得分; 2.档案资料未包含:辨识、分级 记录,危险源基本特征表,涉及的所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8.4 预 测 预警8小计 企业应依据 有关标准对本单 位的危险设施或 场所进行重大危 险源辨识与安全 评估。

建立危险源的管 理制度,明确辨识与 评估的职责、方法、 范围、流程、控制原 则、回顾、持续改进 等。

按相关规定对本 单位的生产设施或场 所进行危险源辨识、 分类和风险评价、分 级,确定危险源及重 大危险源(包括企业 确定的重大危险源) 。

对确认的重大危 险源及时登记建档。804九、 重 大 危 险 源 监 控9.1 辨 识 与 评 估109.2 登 记 建 档 与 备企业应当对 确认的重大危险 源及时登记建 档,并按规定备6- 5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 案基本规范要求 案。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区域位置 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和主要 设备一览表,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 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监测监控系 统、措施说明、检测、检验结果,危 险源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意见、演练 计划,危险源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 责任人、责任机构名称,危险源场所 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其他文件、 资料等,每处扣 2 分。

1.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 源辨识》 (GB18218)等相关规定辨识 出的重大危险源未备案的,不得分; 2.备案资料不全的, 每个扣 1 分。

1.未办理许可证的,不得分; 2.每少一个许可证,扣 2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9.3 监 控 与 管 理企业应建立 健全重大危险源 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重大危险源 安全管理技术措 施。按照相关规定, 将重大危险源向安全 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 备案。

计量检测用的放 射源应当按照有关规 定取得放射物品使用 许可证。

对危险源(包括 企业确定的重大危险 源)采取措施进行监 控, 包括技术措施 (设 计、建设、运行、维 护、检查、检验等) 和组织措施(职责明 确、人员培训、防护 器具配置、作业要求 等)。44201. 未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 的,不得分; 2.监控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不全 的,每项扣 2 分; 3. 有重大隐患或带病运行, 严 重危及安全生产的,除本小项不得分 外,加扣 60 分。- 5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在危险源现场设 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 志和危险源点警示牌 (内容包含名称、地 点、责任人员、事故 模式、 控制措施等) 。

相关人员应按规 定对危险源进行检 查,并在检查记录本 上签字。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重大危险源安全警示标志或 警示牌的,每处扣 2 分; 2. 重大危险源警示牌内容不全 的,每处扣 2 分; 3.警示标志污损或不明显的,每 处扣 2 分。

1.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检 查的,不得分; 2.检查未签字的,每次扣 2 分; 3.检查结果与实际状态不符的, 不得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 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 报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 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 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 有关法规规定不一致的,扣 1 分。

1. 有一处不符合要求的,扣 2 分 2.一年内有新增职业病患者的, 本二级要素不得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66小计 企业应按照 法律法规、标准 规范的要求,为 从业人员提供符 合职业健康要求 的工作环境和条 件,配备与职业 健康保护相适应 的设施、工具。

建立职业健康的 管理制度。604十、 职 业 健 康10.1 职 业 健 康 管理按有关要求,为 员工提供符合职业健 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 条件: ( 1 )生产布局 合理,有害作业与无 害作业分开; ( 2 )作业场所 与生活场所分开,作4- 6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业场所不得住人; ( 3 )有与职业 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 的有效防护设施; ( 4 )职业危害 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 标准、行业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所有产尘设备和 尘源点, 应严格密闭, 并设除尘系统。作业 场所粉尘和有害物质 的浓度,应符合《工 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GBZ1)、《工 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 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 因素》(GBZ2.1)、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 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 因素》(GBZ2.2)的 规定。

建立健全职业 卫生档案和员工健康 监护档案。

对接触职 业危害的作业人员, 每 1~2 年应进行一 次职业危害体检,体61.产尘设备和尘源点未封闭的, 每处扣 4 分; 2.产尘设备和尘源点没有设除 尘系统的, 或除尘系统未正常使用的, 扣 4 分; 3.作业场所粉尘及有害物质的浓 度不符合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工业场所有害因 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规定的, 每处扣 4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追加扣除 12 分。

1.未进行员工健康检查的,不 得分; 2.职业危害体检发现需复查而 未复查的,不得分; 3.疑似职业病未进行诊断与鉴定 的,不得分;3- 6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检结果记入“职业健 康监护档案”。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4. 未进行入厂和退休健康检查 的,不得分; 5.健康检查每少一人次的,扣 2 分; 6.无职业卫生档案和员工职业健 康监护档案的,不得分; 7.每缺少一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的,扣 1 分; 8.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未包 含:劳动者姓名、性别、年龄、籍贯、 婚姻、文化程度、嗜好等情况,劳动 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危害接 触史,历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 情况,职业病诊疗资料,需要存入职 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其他有关资料(劳 动合同、培训登记等);职业卫生档 案内容未包含:职业卫生基本情况一 览表、生产工艺流程图、职业性有害 因素分布图、原辅材料名称及用量清 单、技术工艺清单、有毒有害物质清 单、作业岗位清单、劳动者名册、历 年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汇总 表、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表、职业 病病人名单、疑似职业病病人名单、 职业禁忌症患者名单、职业禁忌患者 调离人员情况清单、职业病防护设施 清单、 运转及维护记录等, 每缺一项, 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 6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对职业病患者 按规定给予及时的治 疗、疗养。对患有职 业禁忌症的,应及时 调整到合适岗位。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及时给予治疗、疗养的,不 得分; 2.治疗、疗养每少一人的,扣 1 分; 3.没有及时调整职业禁忌症患者 的,每人扣 1 分。

1.未定期进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 因素识别的,不得分; 2.存在职业危害因素场所未定 期检测的,不得分; 3.检测的周期、地点、有毒有害 因素等不符合要求的,每项扣 1 分; 4.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未公 开公布的,不得分; 5.检测结果未存档的,一次扣 1 分。

1.无报警装置、缺少报警装置 或不能正常工作的,扣 1 分; 2. 无应急预案的,扣 1 分; 3.无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 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的,扣 1 分。

1.未考虑机械化和自动化,加强 密闭,避免直接操作的,扣 2 分; 2.未结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措施 的,扣 1 分; 3.产生粉尘、毒物等有害物质的 工作场所,没有冲洗地面、墙壁的设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3企业应定期 对作业场所职业 危害进行检测, 在检测点设置标 识牌予以告知, 并将检测结果存 入职业健康档 案。定期识别作业场 所职业危害因素,并 进行检测,将检测结 果公布、存入档案。

2对可能发生 急性职业危害的 有毒、有害工作 场所,应设置报 警装置,制定应 急预案,配置现 场急救用品、设 备,设置应急撤 离通道和必要的 泄险区。对可能发生急性 职业危害的有毒、有 害工作场所,应当设 置报警装置,制定应 急预案,配置现场急 救用品和必要的泄险 区。

产生粉尘、毒物 的生产过程和设备, 应尽量考虑机械化和 自动化,加强密闭, 避免直接操作。应结 合生产工艺采取通风46- 63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措施。产生粉尘、毒 物等有害物质的工作 场所, 应有冲洗地面、 墙壁的设施。

多尘、散发有毒 气体的厂房或甲、乙 类生产厂房内的空气 不应循环使用。

对封闭性的放射 源, 应根据剂量强度、 照射时间以及照射源 距离,采取有效的防 护措施;具有辐射作 业场所的生产过程应 根据危害性质配置必 要的监测仪表。维护 和检修放射线、放射 性同位素仪器和设备 的人员应配备个人专 用防护器具。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施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4多尘、 多种有毒气体厂房或甲、 乙类生产厂房空气存在循环使用现象 的,每处扣 2 分。

1.射线装置的生产调试和使用场 所,无防止误操作、防止工作人员和 公众受到意外照射的安全措施的,扣 2 分; 2.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 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未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 志,其入口处未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 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安全和防护设施 以及必要的防护安全联锁、 报警装置、 监测仪表或者工作信号的,每处扣 1 分; 3.维护和检修放射线、放射性同 位素仪器和设备的人员未配备个人专 用防护器具的,扣 1 分。

1.无确保放射源不致丢失的措施 的,扣 2 分; 2.可能受到射线危害的有关人员 未配带检测仪表的,扣 1 分; 3.未检测和统计、建档的,扣 1 分。4利用放射性同 位素进行检测、计量 时, 应遵守下列规定: (1) 有确保放射源不 致丢失的措施; (2) 可能受到射线危3- 64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害的有关人员应配带 检测仪表,及时检测 和统计、建档,以控 制其接受剂量不超 标。

各种防护器具应 定点存放在安全、便 于取用的地方,并有 专人负责保管,定期 校验和维护。

对现场急救物 品、设备和防护用品 等进行经常性的检维 修, 定期校验其性能, 确保发生事故时可靠 有效。

与从业人员订立 劳动合同(含聘用合 同)时,应将保障从 业人员劳动安全和工 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职业危害及其后果、 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待遇等如实以书面形 式告知从业人员,并 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10.2 职 业 危 害 告 知 和 警 示各种防护器 具应定点存放在 安全、便于取用 的地方,并有专 人负责保管,定 期校验和维护。

企业应对现 场急救用品、设 备和防护用品进 行经常性的检维 修,定期检测其 性能,确保其处 于正常状态。

企业与从业 人员订立劳动合 同时,应将工作 过程中可能产生 的职业危害及其 后果和防护措施 如实告知从业人 员,并在劳动合 同中写明。21.未定点存放,或存放地点不安 全、不便于取用的,扣 1 分; 2.无专人负责,并定期检验和维 护的,扣 1 分。421.急救药品失效未更换的,扣 2 分; 2.设备和防护用品无检维修记录 的,扣 2 分; 3.现场急救物品、设备和防护用 品未进行定期校验,或结果不合适规 定,并未及时更换的,不得分。

1. 未书面告知的,不得分; 2.告知内容不全的,每缺一项内 容,扣 1 分; 3.未在劳动合同中写明的(含未 签合同的),不得分; 4.劳动合同中写明内容不全的, 每缺一项内容,扣 1 分。- 65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采用 有效的方式对从 业人员及相关方 进行宣传,使其 了解生产过程中 的职业危害、预 防和应急处理措 施,降低或消除 危害后果。

对存在严重 职业危害的作业 岗位,应按照 GBZ158 要 求 设 置警示标识和警 示说明。警示说 明应载明职业危 害的种类、 后果、 预防和应急救治 措施。

企业应按规 定,及时、如实 向当地主管部门 申报生产过程存企业达标标准 对员工及相关方 宣传和培训生产过程 中的职业危害、预防 和应急处理措施。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无培训、宣传的,不得分; 2. 培训、 宣传内容不符合企业实 际情况或内容缺少授课人信息、记录 内容、影像资料、培训人员名称等, 每次扣 1 分; 3.员工及相关方不清楚的,每人 次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对存在严重职业 危害的作业岗位,按 照《工业场所职业病 危害警示标识》 (GBZ158)要求,在 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 志和警示说明。21. 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 岗位未设置标志的,不得分; 2.缺少标志的,每处扣 1 分; 3.警示说明内容(含职业危害的 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 等)不全的,每处扣 1 分; 4.警示标识或警示说明不醒目、 不清楚或污损,每处扣 1 分。10.3 职 业 危 害 申报按规定,及时、 如实地向当地主管部 门申报生产过程存在 的职业危害因素。31.无申报材料的,不得分; 2.申报内容未根据《职业病分类 和目录》等规定进行的,每缺少一类 扣 1 分。- 66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在的职业危害因 素,并依法接受 其监督。企业达标标准 下列事项发生重 大变化时,应向原申 报主管部门申请变 更: (1)新、改、扩建项 目; (2) 因技术、 工艺或 材料等发生变化导致 原申报的职业危害因 素及其相关内容发生 重大变化; (3) 企业名称、 法定 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发生变化。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申报的,不得分; 2.每缺少一类变更申请的,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小计 企业应按规 定建立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机构或 指定专人负责安 全生产应急管理 工作。

建立事故应急救 援制度。60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未明确事故应急救援体 系或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应急队伍的 建立与训练, 应急预案的编制、 评审、 、培训、演练与修订,事故应急 处置与救援,应急装备与保障措施等 内容的,扣 2 分。

1.没有建立机构或指定专人负 责的,不得分; 2.专人未经应急救援知识技能 培训的,扣 1 分。十 一、 应 急 救 援11.1 应 急 机 构 和 队 伍2按相关规定建立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 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安 全生产应急管理工 作。2- 67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企业应建立 与本单位安全生 产特点相适应的 专兼职应急救援 队伍,或指定专 兼职应急救援人 员, 并组织训练; 无需建立应急救 援队伍的,可与 附近具备专业资 质的应急救援队 伍签订服务协 议。

企业应按规 定制定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 并针对重点作业 岗位制定应急处 置方案或措施, 形成安全生产应 急预案体系。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与本单位生 产安全特点相适应的 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或指定专兼职应急救 援人员。

定期组织专兼职 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 进行训练。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建立队伍或指定专兼职人 员的,不得分; 2.队伍或人员未经应急救援知 识技能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不得分。

1.无训练计划和记录的,不得 分; 2.未定期训练的,不得分; 3.未按计划训练的,每次扣 1 分; 4.训练科目未包括体能、技能、 专业知识等内容的,每项扣 1 分; 5.救援人员不清楚职能或不熟 悉救援装备使用的,每人次扣 1 分。

1.无完整预案的,不得分; 2.应急预案的格式和内容不符 合《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 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的, 不得分; 3.无重点作业岗位应急处置方 案或措施,方案或措施错误的,不得 分; 4.未在重点作业岗位公布应急 处置方案或措施的,每处扣 2 分; 5.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 岗位操作人员不熟悉应急预案和应急 处置方案或措施的,每人次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4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211.2 应 急 预案按应急预案编制 导则,结合企业实际 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预案,包括综合预 案、专项应急预案和 处置方案。

2- 68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建立火灾、爆炸 和毒物逸散等重大事 故的专项应急预案。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制定专项应急预案或专项 应急预案制定不全的,不得分; 2.专项预案不符合企业实际的, 每一个扣 1 分。

1.未进行备案的,不得分; 2.未通报有关应急协作单位的, 每个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2应急预案应 根据有关规定报 当地主管部门备 案,并通报有关 应急协作单位。

应急预案应 定期评审,并根 据评审结果或实 际情况的变化进 行修订和完善。根据有关规定将 应急预案报当地主管 部门备案,并通报有 关应急协作单位。211.3 应 急 设 施 装 备 物资11.4 应 急 演练生产安全事故应 急预案的评审、 、 培训、演练和修订应 符合《生产安全事故 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令第 17 号)。

企业应按规 按应急预案的要 定 建 立 应 急 设 求,建立应急设施, 施,配备应急装 配备应急装备,储备 备,储备应急物 应急物资。

资,并进行经常 对应急设施、装 性的检查、 维护、 备和物资进行经常性 保养,确保其完 的检查、 维护、 保养, 好、可靠。

确保其完好可靠。

企业应组织 制定应急预案演 生产安全事故应 练计划,每年至少组 急演练,并对演 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 练 效 果 进 行 评 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 估。根据评估结 案演练,每半年至少21.未定期评审或无有关记录的, 不得分; 2.未及时修订的,不得分; 3.未根据评审结果或实际情况 的变化修订的,每缺一项,扣 1 分; 4.修订后未正式或培训的, 扣 1 分。

每缺少一类的,扣 1 分。2 1.无检查、维护、保养记录的, 不得分; 2.每缺少一项记录的,扣 1 分; 3.不完好、 可靠的, 每处扣 1 分。

1.无演练计划的,不得分; 2.未按计划进行演练的, 不得 分; 3.无应急演练方案和记录的, 不 得分;24- 69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果,修订、完善 应急预案,改进 应急管理工作。企业达标标准 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 案演练。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4.演练方案简单或缺乏执行性 的,扣 2 分; 5.高层管理人员未参加演练的, 每次扣 2 分; 本小项不得分时, 追加扣除 8 分。

1.无评估报告的,不得分; 2.评估报告未认真总结问题或 未提出改进措施的,扣 1 分; 3.未根据评估的意见修订预案 或应急处置措施的,扣 1 分。

1.未及时启动的,不得分; 2.未达到预案要求的,每项扣 1 分。

1.无应急救援报告的,不得分; 2.未全面总结分析应急救援工 作的,每缺一项,扣 1 分。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与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 调查处理条例》等规定不符的,扣 1 分; 3.制度中每缺少一项内容的, 扣 1 分。

1.有一次未到现场组织抢救的, 不得分; 2.有一次未采取有效措施, 导致 事故扩大的,不得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对应急演练的效 果进行评估。

211.5 事 故 救援企业发生事 故后,应立即启 动相关应急预 案,积极开展事 故救援。发生事故后,应 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 案,积极开展事故救 援。

应急结束后,应 编制应急救援报告。22 30小计 十 二、 事 故 报 12.1 告、 事 故 调 报告 查 和 处 理企业发生事 故后,应按规定 及时向上级单 位、政府有关部 门报告,并妥善 保护事故现场及 有关证据。必要 时向相关单位和 人员通报。建立事故的管理 制度,明确报告、调 查、统计与分析、回 顾、书面报告样式和 表格等内容。

发生事故后,主 要负责人或其人 应立即到现场组织抢 救,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24- 70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按规定及时向上 级单位和有关政府部 门报告,并保护事故 现场及有关证据。

对事故进行登记 建档管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及时报告的,不得分; 2.未有效保护现场及有关证据 的,不得分; 3.报告的事故信息内容和形式 与规定不相符的,扣 1 分。

1.无登记记录的,不得分; 2.登记建档未包含事故发生时 间、地点、原因、处理、调查结果、 安全措施等内容,每次扣 1 分。

1.事故发生后,无调查报告的, 不得分; 2.未按“四不放过”原则处 理的,不得分; 3.调查报告内容不符合 《生产安 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要求的, 每处扣 2 分; 4.事故调查报告、处理结果、整 改措施等文件资料未整理归档的,每 次扣 2 分。

1.事故发生后,未统计分析的, 不得分; 2.统计分析不符合规定的,扣 1 分; 3.未向领导层汇报结果的,扣 1 分。

1.未进行回顾的,不得分; 2.有关人员对原因和防范措施 不清楚的,每人次扣 1 分。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3212.2 事 故 调 查 和 处 理企业发生事 故后,应按规定 成立事故调查 组,明确其职责 与权限,进行事 故调查或配合上 级部门的事故调 查 。

事故调查应 查明事故发生的 时间、经过、原 因、人员伤亡情 况及直接经济损 失 等 。

事故调查组 应根据有关证 据、资料,分析 事故的直接、间 接原因和事故责 任,提出整改措按照相关法律法 规、 管理制度的要求, 组织事故调查组或配 合有关政府行政部门 对事故、事件进行调 查。3按照《企业职工 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6441)和《企业 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 析规则》(GB6442) 定期对事故、事件进 行统计、分析。

对本单位的事故 及其他单位的有关事 故进行回顾、学习。33- 71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 施和处理建议, 编制事故调查报 告。企业达标标准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自评/评审 描 述实际 得分小计 企业应每年 至少一次对本单 位安全生产标准 化的实施情况进 行评定,验证各 项安全生产制度 措施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 性,检查安全生 产工作目标、指 标的完成情况。

企业主要负 责人应对绩效评 定工作全面负 责。评定工作应 形成正式文件, 并将结果向所有 部门、所属单位 和从业人员通 报,作为年度考 评的重要依据。

企业发生死 亡事故后应重新 进行评定。

建立安全生产标 准化绩效评定的管理 制度,明确对安全生 产目标完成情况、现 场安全状况与标准化 规范的符合情况、安 全管理实施计划的落 实情况的测量评估的 方法、组织、周期、 过程、报告与分析等 要求,测量评估应得 出可量化的绩效指 标。

通过评估与分 析,发现安全管理过 程中的责任履行、系 统运行、检查监控、 隐患整改、考评考核 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安全生产委员会或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讨 论提出纠正、预防的 管理方案,并纳入下 一周期的安全工作实 施计划中。20 1.无该项制度的,不得分; 2.制度中每缺少一项要求的, 扣 1 分; 3.制度与实际不符的,扣 1 分。2十 三、 绩 效 评 13.1 定 绩 效 和 评定 持 续 改 进1.未进行讨论且未形成会议纪 要的,不得分; 2.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未纳 入下一周期实施计划的,扣 1 分。

2- 72 - 一 级 要 素二级 要素基本规范要求企业达标标准 将安全生产标准 化工作评定报告向所 有部门、所属单位和 从业人员通报。

每年至少一次对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 情况进行评定,并形 成正式的评定报告。

发生死亡事故或生产 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应 重新进行评定。标准 分值评分方式(必须整改项用“”标出) 1.未通报的,不得分; 2.抽查发现有关部门和人员对 相关内容不清楚的,每人次扣 1 分。

1.评定周期少于每年一次的, 不 得分; 2.无评定报告的,不得分; 3.主要负责人未组织和参与的, 不得分; 4.评定报告未形成正式文件的, 扣 2 分; 5.评定中缺少元素内容或其支 撑性材料不全的,每个扣 2 分; 6.未对前次评定中提出的纠正 措施的落实效果进行评价的, 扣 2 分。

1.未纳入年度考评的,不得分; 2.评定结果纳入年度考评每少 一项的,扣 1 分; 3.年度考评每少一个部门、单 位、人员的,扣 1 分; 4.年度考评结果未落实兑现到 部门、单位、人员的,每项扣 1 分。

第9篇:企业员工自评报告范文

1.我国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机制。一般企业中的内部审计,从内容上讲主要是围绕信息的可靠性与完整性,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的遵循,保护资本的安全,资源的节约和有效使用,经营目标的完成等方面来展开的。内部审计从机构的设置、工作重点、审计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审计方式和规范管理等方面,还远未发挥出应有的支持内部管理的作用,更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从机构设置看,目前企业大部分的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这种状况使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往往受利益因素制约、人际关系影响,无法独立、客观、真实、公正、深入地开展工作,做出的审计处理也往往因管理体制的制约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成了企业可有可无的部门,难以在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中取得满意的效果。

(2)从审计内容看,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往往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查证及生产经营的监督上,其主要职能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作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帐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而未深入到管理和经营领域。

(3)从审计方式看,目前,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是事后审计,只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审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独立的审计内容,无法做到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实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把企业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4)从审计人员构成看,目前,内部审计正由财务领域向经营、管理领域的拓展,但一般企业审计机构在人员的构成上仍是单一化的,大多为财务出身,缺乏精通企业各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使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2.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

2.1审查与评价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各项控制措施能否执行及执行的效果。如果控制环境不好,一方面很难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即使建立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也照样出问题。控制环境内容包括:经济性质和经营类型;管理层的经营理念;管理层倡导的组织文化;法人治理结构;各项职责的分工及相应人员的胜任能力;人力资源政策及其执行。重点审查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管理层对逾越既定控制程序的态度;组织文化的内容及组织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组织各阶层人员的知识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重要岗位人员的权责相称程度及其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

2.2审查与评价风险管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特别是许多大型企业,其失败更多不是其产品或劳务市场的消亡或萎缩,而是其没有很好地控制住风险。风险管理内容包括:识别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分析各类风险。重点审查被审单位抗风险的能力;是否建立风险应急应对机制;是否定期组织对高风险项目、重要管理岗位和资金流通环节等可能发生灾害性事故的防范和应对演练。

2.3审查与评价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所在,内部控制的环境再好,风险意识再强,如果没有严密的控制活动,那么也起不到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控制活动内容包括:所有经营活动应有适当的授权;不兼容职务应当分离;有效控制凭证和记录的真实性;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独立的业务审核。重点审查控制活动建立的适当性;控制活动对组织目标实现的作用;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控制活动对风险的识别和规避。

2.4审查与评价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应对情况改变、保证控制有效的“神经系统”,关键是保证信息真实与沟通及时。信息与沟通内容包括: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所有信息;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序运行;保证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重点审查获取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能力;信息处理的及时性和适当性;信息传递渠道的便捷与畅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3.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

3.1内部审计开展内部控制评价的范畴不应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

长期以来,人们对内部控制评价的定位,一直站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角度,集中于会计控制。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最基础的控制平台,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但绝不是惟一内容。以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为例,有些公司虽然会计制度比较健全,但由于忽略控制环境问题,使管理环节存在诸多缺陷,导致会计控制失效的事例频频发生。红光、琼民源、郑百文、深华源、银广夏等业已暴露的违规事件几乎都与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目前运用最广泛的内部控制理论一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COSO报告看,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被置于很高的地位,而控制环境中的大部分内容显然超出了会计控制的范畴。尤其在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背景,控制环境包含的内容更丰富,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更多。因此,内部审计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不应局限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应涵盖内部控制每个层面以及每一个重要控制,尤其对控制环境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文化建设等方面要素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建议,更好地促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日臻完善。

3.2运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

在内部审计领域,人们对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有着与外部审计不同的理解,更多地将风险导向中的“风险”扩大为企业或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不能实现其目标的各种风险。内部审计领域运用风险导向内部控制评价模式,要求内审人员改变过去那种以检查历史业务一记录和内部控制系统历史运营情况而提出建议和意见的传统评价模式,把审计的起点和重点放在关注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风险以及企业为降低风险所进行的管理活动上,结合企业目标,评价企业现有控制措施能否将其存在的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以风险评估的结果来主导内部控制评价重点,根据风险的性质、影响程度、可接受水平,评价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决定所需要的控制,寻找所有可能降低风险的途径,提出管理、控制风险的建议和方法,将审计结果直接与企业经营目标和风险控制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增加更多的价值。

4.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途径

(1)参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定,改变内部控制在制定阶段主要交由相关业务部门完成的传统做法,使内部控制在建立之时就交由内部审计进行评价。内部审计师应站在企业内部控制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最大限度地克服内部控制建立时可能就有的天然缺陷。

(2)在日常审计项目中,不仅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风险,用以指导审计工作,而且还要对该项业务涉及到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适当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其关键控制和程序能否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能否有效抵御和控制企业各种风险,发现控制弱点和控制缺陷,及时报告管理层。此外,日常审计项目中发现的问题和企业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往往暴露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师应及时对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更为详细的评价步骤,提出改进、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