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智能化数控系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化数控系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数控技术 制造技术

一、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凌浩,2000.12 vol.20 P66.

第2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技术 电气自动化 控制系统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智能技术,智能技术的实现是依托计算机系统,通过模拟人工智能,促使机器做出智能化反应。目前,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技术难以解决的难题,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了极大提高。鉴于此,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行智能技术,加大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运用力度,加快我国电气行业的发展进程。

1 智能技术运用效益的评价

智能技术功能的有效发挥可以帮助人们完成远程监控,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在线监测。将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自动化体系建设资金投入大大降低,运营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并且可以接受并且完成更多不同的任务,目前,已经得到各行业的实践认可。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受到计算机技术的直接影响,原因在于自动化系统主要依赖智能技术完成生产过程和电气运行的在线监测。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果生产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且提交给管理部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帮助企业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进而提升企业经营效益。由此可见,智能技术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可以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2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

2.1 架构设计

在电气设计的角度分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较为复杂,需要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的知识,这就要求程序员在掌握过硬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还要扎实掌握专业的电气知识,设计人员工作过程中要经常与编程人员共同深入实践进行操作实验,熟练掌握操作过程,分析操作要点,预防操作不当,并且针对易引起操作不当的部分予以改进。对于电气编程,编程人员首先要学习计算机理论,掌握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才能够编写出科学的智能化控制程序。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与控制程序息息相关,自动控制可以大大减少人工控制时间,充分利用智能技术更是可以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2.2 功能设计及应用

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智能数据采集技术,让人们告别了人工数据控制,数据的采集可以方便利用终端设备和控制平台实现,并且第一时间记录下采集的数据,输入到自动化设备中执行动作,自动化控制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智能监控技术和预警技术是核心技术,由于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巡查,智能技术则成为电气设备运行期间的唯一安全保障。电气自动化设备借助于智能监控技术能够实现自动预警,确保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另外一项重要技术是智能故障录波技术,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可以对设备故障录波和记录,并且能够智能捕捉波形,提高了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运行科学性,省去了繁琐的人工故障记录,提高了维护效率。

3 总结

综上所述,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智能技术,有效提高自动化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文针对当前智能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然后以工业电气为研究对象,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架构及功能应用进行分析,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更多新型的技术将会应用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典友.浅析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中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5(01).

[2]王海杰.论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重要作用及趋势展望[J].科技展望,2015(03).

[3]任铭.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3(11).

[4]潘正昊.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下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

[5]徐建俊.基于“双证融通”的高职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

作者简介

马逸然(1996-),山东省济南市人。大学本科学历。山东科技大学。研究方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第3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1.1数据采集与检测设计要求

对水泵吸水口真空度、水仓水位、流量、主排水管压力、电动闸阀的开度、电机温度、泵体温度、高开柜电流、高开柜电压、电动闸阀的工作状态与开关限位、电动球阀工作状态与开关限位、水泵/电机运行状态、水泵电机高压启动柜分合闸状态及故障状态等进行数据采集和检测。

1.2保护功能设计要求

实现流量保护、压力异常保护、水位超限及水位传感器故障报警保护、水位突变报警保护、排水量异常报警保护、温度异常报警保护等,当超过设定值时,系统及时停泵并报警。1.3控制功能设计要求(1)设有手动、半自动、自动和检修4种控制方式。根据现场实际和特殊情况应急处理需要,设置4种排水控制方式,但智能化自动控制为常用控制模式。(2)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对供电电压、电机电流、电机轴承温度、电机定子温度、水泵前后轴承温度、进出口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当判断故障后报警,同时停止故障泵组运行,有效保护电机和水泵。(3)远程通讯及自动化控制设备,通过以太网建立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可实现远程自动、半自动控制,动态实时显示、记录各泵组运行情况和相关参数,支持历史数据查询,并对排水系统现场工作工况情况实现视频监控。(4)实现监测水位上涨速度自动控制泵组开启台数,监测水泵的平均备用时间自动轮换水泵的运行;在满足排水要求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开泵时间,避开电力负荷高峰期,有效地削峰填谷。

2智能化自动控制装置设备组成

智能化自动控制装置由以下设备组成:PLC控制柜(箱)、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态监控软件、配电柜、就地操作台、远程操作台、超声波液位计,超声波流量计,温度传感器、光纤电缆,视频监控装置等。

3水泵智能化排水启停控制顺序

3.1水泵的智能化开泵顺序

水泵在确定需要打开后,首先自动启动真空泵,通过真空表判断真空度是否达到开启水泵的标准,抽真空完毕,自动开启水泵,打开排水管路上电动阀门,关闭真空泵,水泵自动开机完毕。

3.2水泵的智能化停泵顺序

水泵在确定需要停泵之后,首先自动关闭出水电动闸阀,待闸阀关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判断闸阀是否关到位,如果闸阀关到位,停止排水泵运行。

4实现的功能

(1)实现无人值守控制。通过地面集控室自动控制启动或停止主排水系统。(2)实现自动监测及报警。对水泵及其附属的抽真空系统与管道电动阀门等装置实施了PLC自动控制及运行参数自动检测,进行实时监控和报警显示,如水仓水位、流量、压力、真空度、各关键点温度、电机运行电流、电压、功率等参数;所有参数均可以存储到上位机中以备查询。(3)实现显示功能。通过触摸屏以图形、图像、数据、文字等方式,直观、形象、实时地反映排水系统工作状态,显示各工况参数。(4)有效保护设备。随时对设备状况进行检测及报警,有目的地定期检修,有效提高突、透水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5)对排水系统现场工作工况情况和主要排水点实现视频监控。

5结语

第4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也加强了对建筑业的支持力度。智能建筑的核心是楼宇自动化。随着楼宇自动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楼宇自动化的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楼宇自动化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应用于自动化的控制系统中,节省了更多的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本文将进一步对楼宇自动化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发展进行阐述。

1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义和原理,组成和功能

1.1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楼宇自动化是智能建筑的核心部分,随着近年来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楼宇自动化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整合的一种控制系统。为了能够为人类节约更多的人力和管理成本,节约能源,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舒适安静并且高效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静,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手段进行综合的分析,对各种处理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了优化。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由安全系统,照明系统,排水系统,配电系统等子系统构成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对控制手段以及处理各种机电设备的优化处理,从而实现了对各个控制系统中的设备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1.2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功能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又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简称为DCS。楼宇控制系统采用的是集散型的计算机控制系统。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是以现代控制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利用微型计算机的能够对监控设备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的功能,有效的避免了集中的计算机控制中所出现的问题。除此之外,自动化控制系统系统的管理有关的设备,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整体优势和发展潜力,并且也延长了设备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能源的消耗,节约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实现对智能建筑系统的综合分析与利用,来实现自身控制系统的最优化。

2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子系统

2.1照明系统

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电能是最重要的部分,并且照明系统是非常消耗电能的系统。由此可见,照明系统在智能建筑系统中的节能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照明系统的良好的协调能力和运行进度是智能建筑的优势的集中体现。

2.2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是保证建筑中的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系统,它在智能建筑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对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消防系统有它自己固定的运行模式。它无论是在事前还是事中,都对灾害做出了有效及时的应对方案。

2.3配电系统

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电能是一切系统正常运行和工作的保证和基础,如果电能运行过程中电能出现了问题,那么其它系统是无法完成工作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配电系统充分利用了计算机技术,对供电设备进行监控,停电后会自动开启应急电源,保证所有用电设备在停电时也能够正常运行。

3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化发展

3.1信息系统的集成化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智能建筑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有关专家也与各个国家的相关专家进行了学术上的研究和探讨,我国也吸收了很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然而楼宇自动化向集成化方向发展是国际上楼宇自动化发展的总体趋势。楼宇自动化的出现,它的目的是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管理者对信息进行综合的整合和利用,通过信息网络的集成将相关的设备都连接起来,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3.2数据与管理资料的集成化

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实时准确的数据,完整的资料,是确保系统进行集成的重要依据。智能建筑包括实时控制和管理。并且它包括很多子系统,如果不能获得实时的数据,就没有办法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有效的联结,因此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系统。

3.3监控软件的数字集成化

当今世界是数字化的世界,数字化能够体现控制系统的精准程度和灵活程度。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监控软件的数字化,可以实现对系统集成化程度进行数字化的评估。监控软件的数字化,有效的实现了设备系统的整合。不仅如此,软件数字化采用分布式管理,各管理端口可以根据自己的模式来设定和控制各个子系统,从而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有效连接,进而促进整个大系统的运行。

4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情况与未来前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的重要作用也日益突出,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现阶段的楼宇自动化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国际上的应用程度相比,我国的应用水平还是相对落后的。虽然我国已经开始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阻碍,并且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开发了自己的智能建筑的产品,但是产品的水平并没有真正的适应人们的需要,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应用的层次。并且由于我国的智能建筑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造成我国国内建筑市场的产品大多是外国品牌,国内市场被国外产品所占领,这足以充分说明我国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水平和质量上的保证,没有赢得人们的信赖。其次,在我国能源缺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然而在这种能源短缺的社会环境下,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仍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虽然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明确规定了节约能源,有效管理的理念,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节约能源并没有真正的得到落实。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还是存在缺少管理部门的监管,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的问题。此外,国内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并没有达到最优。现阶段,国内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无论是从控制水平还是从控制程度上来看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控制水平不够,不仅会增加能源消耗,也会提高管理成本。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业的发展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当今社会,节能减排将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然而建筑业也是能源消耗很高的行业。虽然智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阻碍,但现如今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网络的不断不发达,科学技术的进步,这都为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我相信,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会有非常开阔的前景。

5总结

智能建筑的核心就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安全高效,安静舒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然而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由于地区的发展水平不同等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国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科研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炜.浅谈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系统技术[J].技术广场,2012(7).

第5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法;智能电网

前言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力企业为了适应电网不断发展的要求对自身进行了改革,使其能力得以不断的提高,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这对电网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了较为基本的条件。随着社会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电力企业必须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所以建立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是当前电网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1 智能控制概述

智能控制是继自动化控制和人工智能基础上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智能控制可以在系统中达到感知环境和信息,从而对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控制的目的。电力系统的智能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模糊控制法,这种方法是从行为之上去模拟人的模糊决策与推理,并且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实用控制的方法。

二是人工神经网络,将许多简单神经元按照一定方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分布式、并行的信息结构网络。

三是专家系统,这种方法是一个智能程序,通过专有程序将大量专业知识编写进去。

四是遗传算法,该法是将现有的数据群体中的全部个体作为对象进行编码,采用随机技术将编码投入到参数空间之后实施高效搜索的方法。

智能控制脱离了对模型的依赖,其不仅具有较强的适应、学习和组织功能,同时还能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动获取和应用,其适用性、实时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较为明显。

2 智能控制法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其他系统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所以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以下以几种常用的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2.1 电力系统中应用模糊方法

模糊理论(FT)是将经典集合理论模糊化,并引入语言变量和近似推理的模糊逻辑,具有完整推理体系的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是模拟人的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的一种实用控制方法,它根据已知的控制规则和数据,由模糊输入量推导出模糊控制输出主要包括模糊化、模糊推理与模糊判决三部分。随着模糊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模糊控制的一些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肯定,如:适于处理不确定性、不精确性以及噪声带来的问题;模糊知识使用语言变量来表述专家的经验,更接近人的表达方式,易于实现知识的抽取和表达;具有较强的鲁棒性,被控对象参数的变化对模糊控制的影响不明显等。近年来,模糊理论在电力系统应用的研究不断增加,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研究成果,显示了模糊理论在解决电力系统问题上的潜力。

依据模型来进行控制,已被实践所广泛接受。一般线性模型较为简便,但实际应用中,多为非线性系统,即使用多段线性来模拟,每段中的控制,仍只能是“次最佳”的。用模糊关系模型(FRM)来模拟非线性过程,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模糊关系模型简单而直接地描述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这对单输出系统比较易于实现,但对多输出系统仍较困难。为了克服这些不足,目前有许多研究将模糊理论与其它人工智能技术结合起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2 专家系统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由于专家系统发展的时间较早,所以其发展也较为成熟,这是一类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知识库和推理二个部分,此系统是在某个领域专家的知识推理为基础,从而模拟人类专家做出具体的决策,其所解答的水平已达到专家的水平。目前在我国电力系统中,还是依靠自动化技术来保持运行和控制,此方法在对知识积累及推理方面缺乏,同时对于系统中的一些模型和状态量也无法实现获取,所以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电力系统发展复杂化的需求,因此专家系统的应用是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专家系统的不断发展,相关的一些系统已开始在电力系统中投入运行,根据运行的结果表明,其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可以进入实用性推广阶段。由于其系统投入运行的时间较短,所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在运行中进一步研究,从而使专家系统更加完善。

①专家系统在运行时其推理速度会受到系统规模和规则的限制,同时对于系统问题只能在离线或是在线时进行解决,而无法实现实时控制,所以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②现有的专家系统对新情况应付能力和容错能力较差,对于系统出现的故障及设备的变化,所给出的结果容易出现错误码,所以在智能控制上还要加强对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的研究力度,使之得以进一步的提高。

③专家系统的建立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由于知识库工程量较大,所以在维护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电力企业在建造专家系统时要对这点上有心理准备。

2.3 电力系统应用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且是模拟人类来处理与传递信息,这种仿制连接方式类似于人类神经元,形成了一个控制网络。而每一个人工神经元能够实现输入输出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样的连接就让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负责非线性特性。和上面两种相比较,人工神经网络能够使用神经元与彼此之间有向权重去处理一些隐含问题,而且还具有信息分布存储、较强容错能力、较强学习能力、知识能够主动组织以及能够处理不同信息要求等优点,每个神经元计算都是相对独立的,十分方便,而且执行的速度也比较快。就因为人工神经网络具有较强分线性自学能力及拟合能力,具备了鲁棒性、联想记忆等等性能,让这种方式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有具有较大潜力。人工神经系统虽然在不断的发展,技术日益成熟,但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学习时间长、算法慢等,这些都需要在应用中不断的改进,从而使其技术得以完善。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大,智能控制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已开始进行应用,智能技术,虽然其在各自的应用中各有所长,但任何一项单一技术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在应用中要注重将模糊理论、专家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等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互补,从而形成一套综合化的智能控制方法,为电力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成刚.浅论电力系统控制方法[J].宁夏电力,2008(4):134-136.

第6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Abstract: CNC machine has now gone over half a century.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iz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pen CNC system with deep level has entered our vision and vigorously develop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mode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now it gets more modular, versatile and intelligent. This paper made a simple introduction on the composition of CNC, development of CNC in our country, and its development direction.

关键词: 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 数控技术;发展方向

Key words: intelligentize;open;internetization;CNC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中图分类号:[TH-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69-01

1数控系统的定义和构成

数控系统(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简称 CNC):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加工功能的系统。数控机床则是一种技术密集度及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电一体化加工设备,能综合应用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检测及精密加工技术,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因此掌握数控车床的加工编程技术尤为重要。数控系统由程序、输入装置、输出装置、CNC装置、PLC、伺服驱动装置组成。由于使用了CNC装置,使系统具有软件功能,又用PLC取代了传统的机床电器逻辑控制装置,使系统更小巧,灵活性、通用性、可靠性更好,易于实现复杂的数控功能,使用、维修也方便,并且具有与上位机连接及进行远程通信的功能。

2我国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自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存在在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虽然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作为工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仍然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很多的差距。

目前,我国的数控系统多采用封闭体系,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使用。其加工程序需要在加工前事先通过手工或自动编程软件的方式进行编制,加工过程变量也往往根据操作人员或设计人员的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设定。

我国对数控技术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现已取得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掌握了关键技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同时带动了机电控制与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机床工业产值已进入世界第5名,机床消费额在世界排名上升到第3位,数控系统生产企业已有20家,国产数控系统年销售量达到7万多台,约占市场份额的64%。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国产数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如华中数控、航天数控、蓝天数控等企业先后开展了开放式数控系统体系结构和软硬件平台的研究,并由此开发了多种数控系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

3数控技术整体发展趋势

3.1 数控系统发展的高精度、高速度化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尽管现代工业已经出现高精度高速度的发展趋势,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没有衡量标准的,“高精度、高速度”的内涵和定位也在不断从新修定。最终只能是向着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发展进步。

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主体从来都是――效率、质量。毕竟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改善产品的质量和档次,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此日本先端技术研究会将其列为5大现代制造技术之一,国际生产工程学会将其确定为21世纪的中心研究方向之一。

3.2 数控系统发展的智能化数控机床智能化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它是世界制造技术进一步提高效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努力目标,也是在今天数字控制机床技术基础上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努力方向。预计在21世纪前半期,有可能在现有机床技术上实现单台机床的“适应控制”,并逐步向制造系统发展;在后半期,有可能建立不同程度智能化技术水平的CIM、CIMS,其发展时间的快慢,将取决于人类的努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3.3 数控系统发展的开放化、网络化为解决传统的数控系统封闭性和数控应用软件的产业化生产存在的问题,数控系统开放化已经成为数控系统的未来必然之路。所谓开放式控制系统,它是一个保证不同的机床厂家和最终用户都能够方便地将用户的特殊应用和技术诀窍集成到控制系统中,快速实现不同品种、不同档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名牌产品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平台。目前许多国家正对开放式数控系统进行研究,其中开放式数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规范、通信规范、配置规范、运行平台、数控系统功能库以及数控系统功能软件开发工具等是研究的核心。关于以上开放性的概念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时间的开放性,二是空间的开放性。时间的开放性是针对软硬件平台及其规范而言的,以保证平台具有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并能够接受新的设备的能力。时间的开放性又有可扩展和可移植性两个方面。空间的开放性是针对系统接口及其规范化而言的,它又可分为互操作性和互换性。由此可以看出,开放式数控系统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灵活配置能力,能适应多种设备,灵活配置与集成;可顺应新技术的发展,实时加入各种新功能;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能有效保护用户原有投资。其优势不言而喻。目前美国的NGC、欧共体的OSACA、日本的OSEC,中国的ONC等生产厂商都在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

数控装备的网络化将极大地满足生产线、制造系统、制造企业对信息集成的需求,也是实现新的制造模式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全球制造的基础单元。国内外一些著名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制造公司都在近两年的研究工作推出了相关的新概念和样机,反映了数控机床加工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4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必然成为成为上述要求的最重要保障措施。它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极大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所以智能化、开放化和网络化必然成为数控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第7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体系

1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2 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2.1 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

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

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

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4)实时智能化。

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2.2 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

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

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育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

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非均匀有理B样条插补)、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

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侧,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

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2.3 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

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掘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

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

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

第8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制造技术

一、国内外数控系统发展概况

目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长期以来,我国的数控系统为传统的封闭式体系结构,CNC只能作为非智能的机床运动控制器。加工过程变量根据经验以固定参数形式事先设定,加工程序在实际加工前用手工方式或通过CAD/CAM及自动编程系统进行编制。CAD/CAM和CNC之间没有反馈控制环节,整个制造过程中CNC只是一个封闭式的开环执行机构。在复杂环境以及多变条件下,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组合、工件材料、主轴转速、进给速率、刀具轨迹、切削深度、步长、加工余量等加工参数,无法在现场环境下根据外部干扰和随机因素实时动态调整,更无法通过反馈控制环节随机修正CAD/CAM中的设定量,因而影响CNC的工作效率和产品加工质量。由此可见,传统CNC系统的这种固定程序控制模式和封闭式体系结构,限制了CNC向多变量智能化控制发展,已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过程,因此,对数控技术实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数控技术发展趋势

(一)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控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数控技术轴,西门子880系统控制轴数可达24轴。(4)实时智能化。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

(二)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言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3)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三)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FP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成为和CRT抗衡的新兴显示技术,是21世纪显示技术的主流。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4)通用型开放式闭环控制模式。由于制造过程是一个具有多变量控制和加工工艺综合作用的复杂过程,包含诸如加工尺寸、形状、振动、噪声、温度和热变形等各种变化因素,因此,要实现加工过程的多目标优化,必须采用多变量的闭环控制,在实时加工过程中动态调整加工过程变量。加工过程中采用开放式通用型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易于将计算机实时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构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从而实现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三、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

当前开发研究适应于复杂制造过程的、具有闭环控制体系结构的、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已成为可能。智能化新一代PCNC数控系统将计算机智能技术、网络技术、CAD/CAM、伺服控制、自适应控制、动态数据管理及动态刀具补偿、动态仿真等高新技术融于一体,形成严密的制造过程闭环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电动机降压起动器的选择与分析,凌浩,2000.12vol.20P66.

第9篇:智能化数控系统范文

一、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在现代制造系统中,数控技术是关键技术,它集微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高精度、高效率、柔性自动化等特点,对制造业实现柔性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数控技术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专用型封闭式开环控制模式向通用型开放式实时动态全闭环控制模式发展。在集成化基础上,数控系统实现了超薄型、超小型化;在智能化基础上,综合了计算机、多媒体、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多学科技术,数控系统实现了高速、高精、高效控制,加工过程中可以自动修正、调节与补偿各项参数,实现了在线诊断和智能化故障处理;在网络化基础上,CAD/CAM与数控系统集成为一体。机床联网,实现了中央集中控制的群控加工。

二、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1.性能发展方向

(1)高速高精度高效化。速度、精度和效率是机械制造技术的关键性能指标。由于采用了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多CPU控制系统以及带高分辨率绝对式检测元件的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同时采取了改善机床动态、静态特性等有效措施,机床的高速高精高效化已大大提高。

(2)柔性化。包含两方面:数控系统本身的柔性,数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功能覆盖面大。可裁剪性强,便于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群拉系统的柔性,同一群控系统能依据不同生产流程的要求,使物料流和信息流自动进行动态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群控系统的效能。

(3)工艺复合性和多轴化。以减少工序、辅助时间为主要目的的复合加工。正朝着多轴、多系列控制功能方向发展。数控机床的工艺复合化是指工件在一台机床上一次装夹后,通过自动换刀、旋转主轴头或转台等各种措施,完成多工序、多表面的复合加工。

(4)实时智能化。早期的实时系统通常针对相对简单的理想环境,其作用是如何调度任务,以确保任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而人工智能则试图用计算模型实现人类的各种智能行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实时系统和人工智能相互结合,人工智能正向着具有实时响应的、更现实的领域发展,而实时系统也朝着具有智能行为的、更加复杂的应用发展。由此产生了实时智能控制这一新的领域。

2.功能发展方向

(1)用户界面图形化。用户界面是数控系统与使用者之间的对话接口。由于不同用户对界面的要求不同,因而开发用户界面的工作量极大,用户界面成为计算机软件研制中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当前Internet、虚拟现实、科学计算可视化及多媒体等技术,也对用户界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图形用户界面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可以通过窗口和菜单进行操作,便于蓝图编程和快速编程、三维彩色立体动态图形显示、图形模拟、图形动态跟踪和仿真、不同方向的视图和局部显示比例缩放功能的实现。

(2)科学计算可视化。科学计算可视化可用于高效处理数据和解释数据,使信息交流不再局限于用文字和语育表达,而可以直接使用图形、图像、动画等可视信息。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拓宽了应用领域,如无图纸设计、虚拟样机技术等,这对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数控技术领域,可视化技术可用于CAD/CAM,如自动编程设计、参数自动设定、刀具补偿和刀具管理数据的动态处理和显示以及加工过程的可视化仿真演示等。

(3)插补和补偿方式多样化。多种插补方式如直线插补、圆弧插补、圆柱插补、空间椭圆曲面插补、螺纹插补、极坐标插补、2D+2螺旋插补、NANO插补、NURBS插补、多项式插补等。多种补偿功能如间隙补偿、垂直度补偿、象限误差补偿、螺距和测量系统误差补偿、与速度相关的前馈补偿、温度补偿、带平滑接近和退出以及相反点计算的刀具半径补偿等。

(4)内装高性能PLC。数控系统内装高性能PLC控制模块,可直接用梯形圈或高级语言编程,具有直观的在线调试和在线帮助功能,编程工具中包含用于车床铣床的标准PLC用户程序实侧,用户可在标准PLC用户程序基础上进行编辑修改,从而方便地建立自己的应用程序。

(5)多媒体技术应用。多媒体技术集计算机、声像和通信技术于一体,使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信息的能力。在数控技术领域。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信息处理综合化、智能化,在实时监控系统和生产现场设备的故障诊断、生产过程参数监测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

3.体系结构的发展

(1)集成化。采用高度集成化CPU,RISC芯片和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FPGA、EPLD、CPLD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芯片,可提高数控系统的集成度和软硬件运行速度,应用LED平板显示技术,可提高显示器性能。平板显示器具有科技含量高、重量轻、体积小、功耗低、便于携带等优点。可实现超大尺寸显示。应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将半导体和表面安装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提高集成电路密度、减少互连长度和数量来降低产品价格,改进性能,减小组件尺寸,掘高系统的可靠性。

(2)模块化。硬件模块化易于实现数控系统的集成化和标准化,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将基本模块,如CPU、存储器、位置伺服,PLC、输入输出接口、通讯等模块,作成标准的系列化产品,通过积木方式进行功能裁剪和模块数量的增减,构成不同档次的数控系统。

(3)网络化。机床联网可进行远程控制和无人化操作,通过机床联网,可在任何一台机床上对其它机床进行编程、设定、操作、运行。不同机床的画面可同时显示在每一台机床的屏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