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设施建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施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施建设论文

第1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础设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将近30年,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已得到很大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发展。但由于原有基础较薄弱,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城市基础设施仍明显不足与滞后。未来20年,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也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文章正是基于此分析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关的改革趋势。

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

1.与世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差距较大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导致生产要素竞争优势缩小,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一国或地区的竞争力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仍然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未来城市化必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迅速发展的城市化,将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然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较大幅度地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供给自然成为我国广大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并且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与网络化本身已造就一批新的城市基础设施,如网络、通讯、卫星传送等。

2.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区域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位置、环境、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反过来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东部地区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优惠的国家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城市基础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8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0-15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约为全国平均值的70%一85%,东部地区则是全国平均值的110%-125%,中部地区则约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西部地区在经济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存量不足(密度低、通达深度浅、等级低)、自我投资能力很差,同时对现有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较低。

三、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革的趋势分析

1.改革的原则和目标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原则就是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坚持谁投资、谁拥有、谁收益、谁承担风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实行政府宏观指导协调、企业自主投资、银行独立审贷;积极培育多元投资主体、鼓励公平竞争,政府依法保障各类投资者权益和公共利益。其核心是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和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改革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市场化、投资决策程序规范化、项目管理专业化、政府调控法制化及中介服务社会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投融资体制,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持续、健康发展,减少财政负担,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最终建立起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2.改革的主要内容

我国自20世纪末开始了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符合我国国情要求的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范围和分工,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充分落实企业投资决策权,改革投资审批制度。经营性项目的投资,政府在严格控制规划的前提下,充分放权,鼓励和吸纳广泛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对于价格、收费机制没有到位或带有一定公益性的经营性项目采取公私合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者合作建设。

(2)开放经营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经营市场,大力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本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领域,为集中政府财力建设公益性项目以及政府退出经营性项目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和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

(3)规范和完善政府投资体制。改变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相分离,逐步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专业管理、社会化运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投资决策的责任约束,以合同为纽带,实现规范化、市场化的项目实施。引进代建制,积极创新投资和建设模式。

(4)加强政府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管理和服务。政府从以行政审批为主,逐步转向备案、核准和审批相结合的宏观管理模式。不断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

(5)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及经营体制的创新。改变基础设施行业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改组、改造原由的经营机构,使之成为独立核算的经营企业。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融资多元化体系。充分利用一国际金融组织(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外国政府等机构)的贷款,这类资金具有贷款期限长(20年左右)、资金供应量大的特点。我国也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基础设施类股份公司己经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投资基础设施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集中大规模建设资金。

3.改革的进程

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也沿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断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约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70一工作80年代。该阶段的主要改革内容是国家开始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建立基础设施融资的稳定渠道。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基础设施建设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开始以拓展筹资渠道为主要特征的市场化进程;对向外商和国内经济组织转让国有公路、桥梁、隧道、港口码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和收益权等做出明确规定,吸收外资及国内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可操作依据。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以加入WTO为主要标志,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开始按照国际规则扩大开放程度,允许外资

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投资,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市场化进程加快。

四、结语

探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概念、作用、性质与特征;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从投资建设与发展水平、行业管理体制两个角度研究了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我国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原则和目标、主要内容以及改革进程的发展历程的角度研究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鞠齐.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2006,(6):44-46.

[2]李初升.对城市经营若干问题的认识[J].南开学报,2005,(2):22-25.

第2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仍出现较多不足之处,具体如下。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种问题如若不引起注意,则将会在发展之中进一步的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制约着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合理化,有其在整体布局上,致使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难以与当地实际发展性相符合。例如河南省栾川县的“面子工程”,从此事件背后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但尚未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任何促进作用,还铺浪费,花费了众多建设资金,这种资金的浪费,将会影响其他建设的发展,进而对农业经济起着制约作用。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进程中,出现众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的问题,就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言,其建设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普遍不高。尤其体现在贫困地区,受到建设规划,以及农村当地发展的制约,导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上加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做好先进科技与技术的引用,另外一方面还要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在国家投资建设中,出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农业招商引资的困难,使得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不顺,影响农业发展整体形象,既浪费了国家经济资源,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有效增长。

(三)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阻碍着农业经济增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脱离政府扶持而独立进行,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地区存在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的问题,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将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导致政策落实不到位,政策落实不到位将导致农村建设无法进行拓展,管理方法不到位,致使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从而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造成农村基础建设无法发挥其原本功能,并桎梏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四)机械化难以普及,基础设施建设破坏耕地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各地区农村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其规划也存在较大的区别,在整体计划之中,可以看出国家大力发展机械化,以其为减轻农民负担,造福农民,但这种计划并没有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开展。有些山区地区农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机械化建设,当地政府投入众多,但这些机械化建设,在实际难以运行,至此造成经济运行缺失,基础设施资源浪费的现象。有些地区甚至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大力开垦农地,致使周边地区耕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耕地遭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业收入,因此这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的不足体现,制约的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增长。

二、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一)加强技术引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性将会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统筹全局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加强技术引导,大力扶持新型科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技术革新,合理应用网络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为技术革新创作更多的沟通机遇与条件,不断的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效率。

(二)合理配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各地区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区积极开展建设中,既要考虑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还要做好其后期的管理工作,在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本文认为,首先要保障按照指导原则规范管理工作,因地制宜的采取管理工作。其次,在管理中,可以按照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类式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建设人员数量,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每个政府人员身上,明确规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并按照责任制度进行管理,一旦存在某一环节管理缺陷,可对管理人员进行查找,对管理人员作出处罚或严惩。最后坚持政府的引导,坚持保护农村环境原则,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开展,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之中,防止对耕地以及当地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缓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而汇集多方位建设力量,共同保障农村建设的有效性。

(三)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经济增长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不足,应切实结合当地发展情况,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其可以推动我国农村建设的经济结构整体转型,确保农村经济发展稳步前进。此外应重视非建设工程基础设施对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与生命力,并根据当地发展状况着重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方向,如道贫困地区的路建设工程,饮水工程等,着重把握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最终达到其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共同促进的作用,保证当地农业各项活动稳定开展,从而调整其农业经济结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来进一步增加农业经济发展。

(四)加强质量监管,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质量监管工作至关重要,其要做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环节的掌控,可利用电子计算机,定时进行监控与管理。此外这种质量监督不仅仅来自于建设工程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是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的责任,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广大人民群众最具发表权益。因此,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选址、动工、建设等各项目,要集合广大农村群众的力量,集思广益倾听群众意见,在政府干预下,大力扶助农村建设,并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打破传统农村发展局限性,以其不断的提升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增长。

三、结论

第3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今年*月*日上午开始,我在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进行了工商管理实习工作。在实习中,我在公司指导老师的热心指导下,积极参与公司日常管理相关工作,注意把书本上学到的工商管理理论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实际工作的认识,用实践验证所学的工商管理理论,探求日常管理工作的本质与规律。简短的实习生活,既紧张,又新奇,收获也很多。通过实习,使我对日常管理工作有了深层次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的,收获是丰硕的。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等方式,对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同时,对公司的浇注明天的服务品牌, 构筑精品,造福社会的企业使命, 务实求新、敢争一流的企业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坚持以经营为龙头,不断开拓山东地区传统施工领域

抢抓水工市场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加大了对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踪公关力度,认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迁、奥运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工作,承揽到北船重工大坞、烟台港三期二阶段、奥运会青岛国际帆船中心标段、日照港区东部岸线等工程,确保了传统市场战略项目不丢失。同时,发挥地域优势广揽信息,积极跟踪,承揽到东营港扩建和蓬莱国电等工程,在开拓传统工程领域发面取得了新进展。

二、强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有效的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实加大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力度,进一步强化了体系检查、文体整改和业务指导,对内审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追踪检验,建立了基层单位与机关部室双向评价体系,不合格报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较前年有了增长,三标一体管理体系得到有效的运行。

三、坚持以经营为龙头,积极实施“1433”经营举措,促进经营持续发展。

2005年公司经营工作思路确定为“1433”,即要成立一体化经营领导小组,建立四个经营分公司运行体制,坚持三位一体的经营原则,充分发挥经营工作的三个积极性,不断开拓山东地区、南方、桩基和陆域市场。

“1433”经营思路具体内容是:公司成立一个精干高效、信息反馈迅速的公司经营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经营工作的领导;建立经营分公司、厦门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陆域经营分公司四个经营分公司的经营运行体制,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坚持以市场价中标,不投亏损标,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三项经营原则;充分调动公司经营部、经营分公司和经营人员三方面经营积极性。

在新的经营思路指引下,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山东地区传统市场的开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湾港、日照港、烟台港新建码头、黄岛招商国际码头、青黄复线、青黄隧道、东营港后续工程等工程项目的跟踪公关工作,紧盯不放,志在必得,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在承揽特大型工程项目上有所突破。继续坚定不移地开拓南方市场,干好厦门、温州、海南等在建项目,赢得业主满意,树立企业形象。发挥经营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对重点工程的经营公关力度,做好投标工作,确保目标工程不丢失。以项目为依托,在开拓新的市场上有所作为,保持南方地区经营产值持续增长。坚定不移地开拓桩基市场,切实加大桩基设备投入,锻炼桩基施工队伍,进一步增强桩基施工能力。坚持水陆并进,提高规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认真总结路桥施工经验、教训,加大陆域市场开拓力度,实现陆域市场的稳步发展。

同时通过实习我发现第一航务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属单位科利公司也存在问题:

1、 市场观念和经营体制不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市场开拓的步伐与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有差距;经营体制还不完善,经营队伍、经营人员的责权利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 施工组织管理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进行施工组织管理的意识不强,施工管理现状与施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存在较大差距,只是我们有的项目在开工初级阶段和施工过程中难以进入状态,不能满足业主要求。

3、 成本意识不强,成本控制水平不高,个别项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脚的现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的意识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以至于我们的成本控制与先进的施工企业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竞争力不强。

4、 对分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还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发面存在程序不衔接、管理不闭合的现象;项目部对分包队伍达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实上存在薄弱环节。

5、 依法治企、依法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能够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利益,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依法治企的意识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对此,我提出了我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一、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

企业的发展取决于经营的质量和效果,只有广开源头,多揽工程,企业发展才有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揽后续工程、开辟新市场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条件。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生产是经营继续的观念,干精品、打品牌,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二、 树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

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实施“零缺陷低成本”战略,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上下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在广大职工中不断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进一步推进和规范项目管理

通过对资金管理、劳务层管理、物资管理、,加强项目基础管理,结合“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运行,完善项目管理,加大监控检查整改力度,达到闭合管理。建立公司综合考评体制,加大对工程质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检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实,促进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进依法治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第4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1.1“修己安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孔子看来,“修己”是求仁,而“安人”、“安百姓”则是行仁。“修己安人”体现在师德观念上,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且要通过言传身教,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

1.2“有教无类”的教育公平思想

孔子说“:有教无类。”[2]p168也就是说,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和华夷诸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子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打破了当时“学在官府”的格局,将教育及于蛮夷之邦。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p94意思是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十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之礼,我就不会不教他。“有教无类”不仅体现出孔子“仁者爱人”的仁德思想,同时反映出孔子在教育观念上的公平思想。正是在“有教无类”这一教育公平思想指导下,孔子广收门徒,出现了弟子三千的局面。

1.3“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法

孔子在其教学实践中善于分析每个学生的个性。孔子说“: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2]p123孔子将十名弟子分为四科,由此便可以看出他教人各因其材。子路和冉有同时向孔子请教“闻斯行诸”的问题,孔子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原因是“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2]p128只有全面而准确地把握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点,才能够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情况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4“以身作则”的教育示范精神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p143意思是,统治者本身的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统治者本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在孔子看来,无论是从政者还是从教者,其行为的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孔子在讲求“学”、“思”结合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行”的重要性。他要求教师要以自己的道德行为感化学生,做到以“行”立人,以“德”化人。

1.5“诲人不倦”的乐道精神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p93三者已非圣人之极致,而孔子仍不敢当,充分体现了孔子谦虚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乐道精神,是孔子“仁爱”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孔子看来,乐道重业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他对颜渊执着的乐道精神由衷地赞赏,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2]p871.6“无隐无私”的人文情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2]p139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护人、关心人。樊迟又问孔子什么是“智”,孔子说智者善于了解人、认识人。孔子主张爱护学生,并对学生做到无隐无私。孔子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他说“: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2]p98对学生无隐无私,一视同仁,是为师者应具备的风范。

2孔子师德观对当今师德建设的启示

2.1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校对受教育者进行各种有目的的教育,都是通过教师而具体实施的。同时,教师是受教育者崇拜和效法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个体的全面发展应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教师个体全面发展,是指教师除了智力和体力的自由发展外,还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和道德情操,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等基本因素。”[3]作为教育者,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深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2坚持教育原则

(1)热爱教育。热爱教育,在孔子那里则体现为诲人不倦的乐道精神。热爱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教育才能,而且要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热爱教育,并不只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要求教师以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为荣,把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服务。(2)为人师表。为人师表是教育劳动对教师的一种起码要求,是教师职业者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所谓为人师表,就是指教师应该在思想、品德、学习等各方面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榜样。从一定程度上讲,教师自身的道德、情感、意志和知识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教育劳动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并时时处处做到为人师表。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并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3)教育公正。教育公正是一种重要的教师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素养。所谓教育公正,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其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个学生,是教育公正最基本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对于不同智力、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做到公正平等、正直无私。教育公正不仅有利于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尊师重教”这一良好社会风尚的传承与发展。

2.3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是影响教育劳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当然,教学只是教育劳动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还需要在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地探索教育规律,并以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水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4热爱学生,正确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育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融洽,是影响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因此,教师要深入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并根据他们的优缺点对症下药,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其身心健康全面地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使学生达到比现有水平更高的标准。

第5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工作

河南省濮阳市图书馆可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对网络爱好者进行培训;另外,还可对馆内的工作人员普及网络教育,以增强其服务读者的能力;还可以将具有较高网络知识的读者发展为会员。为了改进河南省濮阳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充实该馆电子服务的内容,可定期地开展各种活动,征求和听取读者反馈的各种意见。通过开展这些工作,促使河南省濮阳市图书馆成为该市市民阅览和学习网络知识的中心,不仅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信任和欢迎,也积累和锻炼了工作经验和技术,获得了领导的重视。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河南省濮阳市图书馆将继续升级和完善设备,进一步提高电子阅览室的规模和档次。

电子出版物的采集

一是避免随意性和临时性。目前,不同的制作单位制作的电子出版物有所不同,其售后服务、质量优劣及检索途径等均不同。相同的电子出版物,还有网络版及单机版等不同的版本存在,导致其价格差别比较大。因此,担任电子出版物采集工作的人员应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计算机和电子出版物,不可随意更改和变动。二是明确采集方向。承担电子阅览室采集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将电子出版物的采集纳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范畴中,在内容及功能上实现电子出版物与其他类型文献资源的互补,避免其与印刷出版物的内容重复。

合理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一是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理论基础及较宽广的知识面。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的理论基础及较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分析、判断、整序、识别、传播信息等基本技能,具有强烈的信息检索能力及信息意识。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灵活选择,快速有效地帮助用户获取其所需要的信息,从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人、信息资源管理者。二是具备比较丰富的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电子阅览室工作人员应具备比较丰富的网络知识与计算机知识,主要包括熟悉和了解信息检索技术、信息存储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系统地对计算机进行开发与维护,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等。此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充当名副其实的网络导航员、知识导航员。

第6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 实训室文化 内涵 功能 原则 构成

学校的实训室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实训室文化建设已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室文化建设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快教学改革的进度,在学生素质教育和建设学校专业品牌文化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各个学校在实训室文化建设方面都给予了很多关注,但是大多注重实训室硬件与设施的改善,缺乏从整个实训室文化方面考虑构建实训室文化。现通过分析实训室文化的内涵和功能,提出实训室文化创新建设的思路,并把创新思想与实训室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指导实训室文化创新实践。

一、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内涵

实训室文化是与实训室相关的文化形态,是以实训室管理为中心,由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塑造所形成的以理想追求、敬业精神、群体意识、团结协作及融洽和谐为主题的文化氛围,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实训室文化主要将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视为有机组成部分,三者互为影响,共同作用于实训室的方方面面。

1.实训室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实训室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主导着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变化和发展方向。实训室文化集中体现在实训室的理念和精神之中。实训室精神是实训室的特色、水平和生命力的源泉与动因。实训室精神文化通过实训室成员共有的理想信念、心理状态、道德感情、思维方式等形式,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心理,使其在无形中潜移默化,自发地接受共同的思想引导、情感熏陶、意志磨炼和人格塑造。

2.实训室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实训室文化的精髓,分刚性的行为规范和柔性的道德规范两种表现形式,贯彻和保证着精神文化。刚性的行为文化是实训室文化的内在机制,它以一种有形的、正式的、强制性的行为准则约束实训室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是维系实训室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它主要包括实训室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制度等。柔性的行为文化是实训室成员长期的文化行为积淀下,形成的心理、思维、行为方式等具有外显性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师生之间的礼仪习惯,是一种区别于其他实训室的风格。

3.实训室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实训室文化的载体,构成了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实训室的物质设施和物理环境等构成。它包括实训室的建筑设计风格和整体布局;一个经过独特设计,可以体现实训室精神文化且能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实训场所。实训室物质文化既是实训室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又体现着实训室文化的发展水平。

二、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功能

1.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是任何群体文化建设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实训室通过制定相关制度,树立实训人员的群体意识,明确在实训室的权利义务、职责分工,从而起到凝聚精神、凝结力量的作用。这种凝聚力量的存在是实训室顺利开展教学、科研的前提基础,没有凝聚,实训室的其他功能均无从谈起。

2.导向功能。学校的实训室充分体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就群体而言,它能深刻地作用于实训人员的意识活动和行为方式,培养道德品质、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因此,实训室文化建设能对学生的个性塑造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对接功能。学校实训室要根据企业第一线的工作需要建设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学生顶岗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校内实训室,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按照职业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营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校园感受企业文化的熏染,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使学生能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换角色,实现对接。

三、实训室文化建设的原则

1.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原则。任何类型的文化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学校的实训室文化,一方面深深植根于学校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是专业建设的产物,同时遵循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一般规律。因此就形成了我们构建学校及专业特色的实训室文化的重要基础。

2.适应时代变化的原则。实训室是学校的一个子系统,而学校又存在于社会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变更,以求得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学校的实训室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扩充其职能,不断适应和接受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合理要求。对此,实训室文化建设的理性选择是:既遵循自身的发展逻辑,坚守一些合理的内核,更主动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适应社会当前和近期的需要,而且要适应可以预见、长期的发展需要。

3.系统科学整合的原则。系统性就是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视实训室文化本身为一个复杂的、多个要素结合而成的整体系统,把实训室文化建设看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训室文化建设中坚持系统性原则,深入研究实训室文化的结构层次,统筹兼顾,不顾此失彼。环境建设要体现寓无形于有形;思想道德教育的“言教”和榜样引导的“身教”相结合,将科学的规范要求内化,于有形中产生无形的情感。

四、实训室文化建设的构成

1.建设理念。它主要包括示范建设的品质理念、教学服务理念、企业合作经营理念和社会辐射理念。校企合作共建,体现职业要求,是职业教育实训室建设的精髓,是职业教育融入地方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完整体现。

2.物质灵性塑造。这主要体现在设备如何布局,技术能力标注和设备来源渠道标志等方面。它的作用是保障施教者和受训者协调配合完成工作任务,是展现设备作用的方式,即让设备说话。

3.视觉文化。它包括实训室色调、名称、功能展示、制度建设、知识引导、实训室形象塑造(企业合作宣传展板)等,目的是激发工作人员的热情,促进学生求知、求实。

4.运行模式。它包含实训室的运行模式、经营策略、管理方法和实训教学策略等。它是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实施过程中探索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经营模式,以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需要,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五、实训室文化建设示例

实训室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实训室标牌、规章制度牌、实训室橱窗、实训室简介、特色文化氛围展板、实物展示、标语口号、名人画像及名言、实训园地等。

1.宣传橱窗。主要介绍实训中心的整体情况,如实训室的基本情况:面积、设备总值、台套数、专兼职人员情况、教学科研服务情况,实训室开放和为社会服务情况,学生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信息化管理情况,以及体现专业内涵特点的介绍,等等。

2.特色文化氛围展板。有特色实训项目的实训室可制作1-2幅展板,内容包括实训项目名称、学时、所属课程、适用专业、实训目的、设备、原理、步骤、照片、图形及流程图等。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室或成套设备实训室,要求根据本设备特点制定相应的仪器设备操作规程,并安装上墙。

3.实训室简介牌。各主要实训室门口,制作一块展板,简单介绍本实训室名称、服务对象、能开设的实训项目及管理者姓名等。

4.实物展示。展示实训室和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获奖证书、实训教材及课件、学生课外开放实训和科技活动制作出的实物等,也可展示实训教学用的标本、模型等。

5.标语口号。这指的是实训室黑板上方的标语口号。学生每次上实训课都能看到,留给他们深刻印象。标语口号要既简单明了又含意丰富,书写要工整规范。

6.名人画像及名言。与实训室的性质相对应,努力做到既要有外国的又要有中国的,以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名人名言对激励学生热爱科学、重视实训有重要作用。名言的基本内容要有所侧重,应集中在实训、观察、创造性等方面。名言的字体要美观大方,不能使用繁体字。

7.实训园地。在实训室后边的墙壁上或实训楼的走廊里可设实训园地,多开辟小而精的栏目,如“学习园地”、实训室通知、开放信息张贴栏、技能明星公布等,起到学习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实训室文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学校教育的转型与发展,实训室文化会在不同阶段被赋予不同内涵,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要靠长期积累。积极健康的实训室文化将有助于实训室的高效运行和各种教学、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并为实训室可持续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软环境的支撑,为实训室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原,李鑫,杜兴号.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内涵及建设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

[2]束羽,徐铮,丁寅.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

第7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一)室内设计教学的内容室内设计是门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专业,(从事这个专业需要具有相关技术层面的技能,这也是应有的专业素质。)教学内容涵盖了艺术类(美术基础、表现技法、构成设计等)、技术类(装饰构造、施工材料、建筑装饰等)、技能类(手绘技法、3Dsmax、AutoCAD等)课程,课程内容还与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工艺有紧密的联系[。是一门集理论知识与技能素质于一体的学科。

(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室内设计专业教学的内容既有理论性也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决定了该学科的教学体系不能缺少实践性教学。因此,教学的改革,也必须以注重实践教学为主。目前的教学状况是,课堂讲解占用了教学过程的绝大部分时间,教师指导也大多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纸上谈兵的成分过多,对市场上出现的新工艺、新材料在授课时也涉及不足,设计出的方案在实际施工时缺乏可实施性,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实践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教学与市场脱节的状况。培养出的学生在工作后不能很快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工作实践,步入职场后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的周期过长。出现这样的现状,是很值得我们教学者反思的。

二、传统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效果对比

笔者所在的学院过去采用的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只注重学生方案表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教师用虚拟的项目设计教学命题,学生对假设的空间进行方案设计,脱离了实际环境,学生没有得到实践经验的积累。对学生设计出的方案的评价流于表面,方案虽然也有观赏性和艺术性,也能表达出设计理念,但往往缺乏可实施性。与假设情景下的传统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实际项目结合,来源于市场需求。教学中所设计的空间是真实的,具有限定性条件,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任意发挥。要求设计出的视觉效果必须符合现实空间,而不能仅是符合审美的需要。在这种实践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好多在传统教学中不曾涉及过的技术问题,诸如施工材料、项目预算、施工工艺与构造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对这些课程关联性的认识。而这一点,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很难体会到的。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对所学知识的领会会变得更加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同时,来自于现实场景的大量信息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实践教学的内容来自于市场需求,具有针对性、明确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养成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为其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执业基础,符合当前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室内设计专业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近年来,许多艺术设计院校正在探索一种能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实践教学正为这种模式的探索指明了努力的方向。选取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以市场实际项目为导向,不断修正教学方案,凝练教学特色。同其他学科相比,实践性、应用性是室内设计专业的一大特征。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只学会了理论知识,而无实际的设计能力,那将很难在市场中立足。一个成功的设计方案不只拥有艺术性、欣赏性,更重要的是有可实现性。人们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将脑海中的构想变为现实的产物,再通过实践去寻找设计中的不足,并加以修正。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综合性、关键性的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综合了设计表现、原理、施工材料、工艺、预算等课程,训练了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设计出的项目的可实施性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所以,实践是检验设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经验积累的途径,是设计能力提升的阶梯。将教学与实践相紧密结合的模式是培养室内设计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四、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注重创意思维培养

(一)对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体系的探讨目前我国室内设计专业大多采用了三段式教学: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设计课程、实训课程。这种课程安排模式随着市场发展的需求,已显露出弊端:1.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实训课之间联系不紧密,没有延续性,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2.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课堂讲授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专业知识移植到实际应用中去。鉴于以上存在的现实问题,国内部分高等美术院校,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建立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即采用分组教学分组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实际项目设计。这对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探索,完善实践教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对于目前室内设计专业采用的三段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已引起了艺术院校教师的重视与反思,并对完善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理论体系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而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为切入点,结合室内设计专业自身的特点,依托实际设计项目,将项目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分类整合到课程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衔接,达到“以课程为主向以项目教学为主”的转化,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设计能力。这样构建的课程理论体系,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确立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积累了经验。为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室内设计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也为社会培养了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如今国内的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比较薄弱,过多的强调了手绘表现和电脑表现。就室内设计这门学科而言,构思和表现是设计的两个重要步骤,虽然构思涉及的因素较多,如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等,但创意或创新则是构思的精髓。室内设计教育的重心应从表现技能的培养转向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也应是创意思维培养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积极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将从外界收集的多种信息元素系统整合,形成创意,使之融入到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构思,对其多作相应的指导,实践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学生学会专业技能,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从容应对行业的发展需要。

五、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一)引入“工作室制”的实践教学模式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应引入“工作室制”,建立室内设计工作室,这有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动。室内设计工作室,是依照市场运行的整体过程来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构建一种模拟化的工作环境,将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在这里转化为技能的实践与经验,仿照装饰设计公司配置设备,营造工作氛围,并指派专门的教师作实践指导,按公司的运营模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管理。学生在工作室里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创作中,根据创作绘制图纸,制作模型、制成成品,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工作室制”的引入,能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企业运营模式、设计流程、客户需求及客户消费心理等。同时,师生间的互动与学生间的互动,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增强了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的意识,加强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项目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方案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增强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效果。

(二)实践教学与市场互动从目前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和学生的就业现状来看,教学的组织和实施应兼顾到市场的需求因素,以市场为导向,定位好室内设计教育与市场之间的服务关系,更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增强创新能力。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室内设计装修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教师应贴近市场,随时关注行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创新教学方法,实行开放式教学,教师在校内的实践教学中应以市场中客户需求、施工项目为案例,通过精心设计转化为教学项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走出课堂,把教学现场转移到施工工地和设计公司,教师现场讲授,通过实际项目有针对性的讲解专业理论知识,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理解的也会愈发深刻,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也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测量、绘制草图等,提升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教师应洞察行业动态了解市场信息,这样才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应对专业知识和市场实践进行融合,学会从市场的角度审视和评价教学效果。同时,高校也应积极寻找各相关企业合作,如一些走在行业前列的装饰装潢公司,为学生建立实习基地。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公司的业务中,了解客户需求、消费心理,熟悉专业设备的使用及新材料运用,掌握新的施工工艺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可以提前体验到日后的职业环境,以利于学生今后更快的走向工作岗位。这样,当学生再次回到课堂教学中,对学习理论知识会有更强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对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室内设计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面对材料、工艺和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的市场,教师不可能及时全面的掌握。学校应与企业多联系,聘请客座教授及校外指导教师来校讲座。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获取新鲜的、广泛的实践经验。学校也应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多到装饰材料展销会参观,到建材城做市场调查,通过这些活动的组织,学生可以接触到好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洞察到市场繁荣发展景象,从而激发出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之情。

第8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XX年7月13日至7月22日,浙江科技学院灯峰造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进行了以“青春共筑中国梦,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的各位成员从全省各地来到仙居县,调研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发展现状。并且结合实际,运用自身力量探讨将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转向商业化的可能,进一步挖掘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背后的文化价值。在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团队成员通过看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探访仙居县各大职能部门、参观花灯展览、学习制作花灯、到皤滩古镇进行实地考察等活动进行调研,同时将成果运用纪录片和摄影集的方式进行展示。整个活动为期十天,相信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能够很好的将其所学知识和促进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脚踏实地的更好成长。

【正文】

灯影摇弋,微弱的光芒通过一个个细小却错落有致的针孔投射出来。几十盏形状大小各异的针刺无骨花灯汇集与一起,仿若宇宙中的星辰大海。它们就这样安静的悬挂于仙居县皤滩古镇的花灯展厅内,等待那些能够懂得它们的人跨越山河大海,来欣赏它的美丽。而灯峰造极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就是这其中之一。

探访非遗传人 对接仙居团委

7月13日,全体成员背上行装从全省各地来到仙居县,带来了他们之前准备好的队旗、队服和资料,以最充分的准备和最昂扬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7月14日,活动正式开始。在资料准备阶段,队员们在网络上搜索了大量关于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资料,发现所有的资料当中都离不开一个人。可以说,正是这个人的努力,使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技艺得以传承下去。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湘满老师。几经周折,队员们终于联系上李老师,却得知李老师因身体抱恙正在台州医院接受治疗。这不禁使队员们产生了深深的担忧。但李老师却特地抽出了时间接受采访,令团队所有成员都深受感动。采访小分队立即决定驱车前往台州,李老师亲切而又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李老师很高兴现在的年轻人能够这么关注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向队员们详细的介绍了仙居花灯的发展历史。在李老师虚弱的身体里传出的却是坚定的话语,队员们都被这份执着深深感染。时间孕育伟大。队员们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又重了一分,要做的事情又多了一些。

而另外一边的队员们却出现了困难。因为想做要做的事情太多,不知道从何做起。一座城那么大,一盏灯那么微弱,队员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能够捕捉到无骨花灯闪烁而过的灯影。最后大家一致决定首先赶赴共青团仙居县委完成对接,让团委的领导老师们给予一定的帮助。团委老师听完队员们的来意,马上表示队员们应该探访仙居县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部门并且一定要去皤滩镇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团委老师帮助队员们联系了皤滩镇团委书记。在聊天中,团委老师对队员们保护仙居传统文化表示了支持,并且建议队员们可以到仙居残疾人艺术家陈军敏稻杆画展览现场做志愿者,为弘扬仙居传统文化出一份力。

参加志愿活动 联络媒体记者

稻杆画是我国早已失传的隋朝宫廷艺术品。20世纪八十年代,中原画家发现了这一中华绝技,他们根据有关资料替心钻研,以中原稻杆为原料,利用其自然光泽、纹理和质感,借助现代技术把这一传统工艺推陈出新。而仙居县残疾人艺术家陈军敏通过自学,掌握了这门传统工艺,并且加入了他自己的理解。本着传统文化是一家的理念,实践团队决定来到展览现场充当志愿者,为弘扬传统文化出一份力。同时,队员们也希望可以借鉴稻秆画发展的经验,运用于保护和开发针刺无骨花灯之中。7月15日一早,穿戴整齐的队员们赶到仙居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帮助维护现场秩序并且向来参观的游人进行讲解介绍。天气炎热,但是队员们的热情没有丝毫的减退。汗水流下,但是队员们的笑容没有丝毫懈怠。活动过半,仙居县淡竹乡党委书记马敏娅对队员们进行了亲切交谈,对实践团队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表示了支持。随后,活动现场赶来了许多地、市级的媒体。在采访完陈军敏先生后,他们也发现了队员们默默努力的身影。媒体们纷纷鼓励实践团队将实践资料汇集整理,进行投稿。实践团队从中得到了巨大的鼓励,暗下决心,不辱使命。

梦里皤滩古镇 大美无骨花灯

每个人的梦里都有那么一座古镇。它仿佛被世界遗忘,让时间静静的留在过往。初探皤滩,每个队员都被它所震撼,仿佛轮回倒转,时空置换。李湘满老师的爱徒刘红娟女士亲自到古镇门口迎接团队的到来,带队员们穿过蜿蜒石板小路,走进梦里古镇皤滩。皤滩的每一处建筑,都在诉说着它和花灯的故事。屋檐上雕刻着各色的花灯,是古时大户人家的象征。花灯展厅,更是凝聚着几代民间艺人的心血。参加过各地展出的花灯精品,最后都会回到它的故里皤滩,静静的诉述着它的故事。荔枝灯、龙凤八卦灯、绣球灯、圆球灯、小宫灯、十二生肖灯······每一盏灯都是一个传说。而街边不起眼的一个老人,也许都是制作花灯的一把好手,都是这一个个传说的缔造者。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乱弹呀呀声。这句孩子口中的古谚语,伴随着队员们,走完了皤滩镇。队员们带着憧憬和心中的疑问,和刘红娟女士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并针对一些问题对刘老师进行了采访。刘老师敞开心扉,和队员们吐露了目前无骨花灯发展的难处。队员们则耐心倾听了刘老师的故事,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改变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现状出一份微薄之力。与此同时,仙居县电视台也全力支持团队的活动,对团队参观皤滩古镇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拍摄。希望向社会传达出大学生致力于保护传统文化的青春正能量。

亲手制作花灯 实地参观基地

一张纸片,一根细针,一双巧手,幻化了一盏花灯。老人年纪已大,眼睛也有些昏花,而手头的活却从不落下。老人的家中还有一盏巨型的花灯格外引人注目,上面还挂着许多小灯。打开开关,大花灯的内部还会随着光影的变化而转动。这间小屋,既是老人的家,也是老人日常工作的地方。这位老人,便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汝兰老师。王老师制作着花灯,让队员们看着心痒痒。队员们便向王老师讨教起花灯制作的方法并开始亲手操作。穿孔、打洞、压纸,队员们学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但王老师说,这些都只是花灯制作的一些皮毛,要想真正把这门手艺学精,需要长年的累积。这也是花灯传承出现困难的一个很大原因。很多年轻人安不下心,不想窝在这个小镇里学艺,纷纷出门谋出路。花灯的传承便出现了很大的断层。一边做花灯,一边听王老师讲花灯的故事,一个上午的时间很欢快就过去了。在此期间,实践团队还意外的偶遇了兄弟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王老师之后,又来到花灯展厅,采访了展厅的管理人员,也是王老师的爱徒方秀珍女士。方女士作为新一代的学艺人,希望能够吸收各位前辈的精华,坚持学艺,为继承这份文化遗产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方女士还给队员们观看了自己在家制作的花灯雏形并且谦虚的表示自己学艺不精,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下午,队员们来到皤滩镇中心小学,参观了一个也许是在全国范围内仅此一家的特色社团—花灯社团。刚走近教学区,队员们就看到了一排花灯长廊。上面详细的介绍了花灯的历史、发展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花灯社团所在教室中挂满了各色各样由同学们制作而成的花灯,虽然略显稚气,但花灯社团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之地。也许,一个未来的花灯制作大师将从这间小小的教室走出。花灯长廊和花灯社团共同组成了皤滩中心小学的花灯实践基地。为花灯人才的培养,贡献了一份力量。

采访职能部门 发放调查问卷

16日清晨,队员们起了个大早,乘坐中巴车返回仙居县城。经过4天的实践,队员们的体力也在一点点消退,趁着赶路的间隙打起了盹,养精蓄锐。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天还有更为重要的任务在等待着他们去完成。刚一回到县城,实践团队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仙居县文化馆。在馆长助理金霓女士的指导下,队员们又辗转来到了仙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办公室的王世良主任热情的接待了队员们,并且给他们分发了关于仙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队员们也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向王主任了解了有关无骨花灯未来发展规划的有关情况。在采访中,队员们着重对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商品化这一问题和王主任进行了探讨。王主任表示,政府愿意支持在不破坏针刺无骨花灯的情况下开展合理的商品化行为,并鼓励队员们利用自身所学,将这一想法付诸实际。

下午,实践团队来到皤滩旅游有限公司,与其宣传部长陈慧燕有关皤滩古镇商业化开发的问题进行交谈。陈部长表示目前皤滩古镇的客流量还不大,正在处于开发完善阶段。公司也意识到花灯是整个古镇的文化象征,希望在今后的旅游开发中,将花灯元素融入到古镇旅游当中去。实践团队还和总经理蒋总对有关校企合作,建立实践基地的事情进行商榷。随后,实践团队在仙居县街头,发放了关于花灯的调查问卷,在了解民意的同时也为花灯知名度的扩展做出了一份努力。

第9篇:设施建设论文范文

【关键词】 企业文化;创新;建设

一、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企业创新文化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在创新和创新管理活动中创造和形成的,能够激励员工创新,逐渐使员工养成自觉创新意识,在不断创新,奋发创新,使创新成为企业员工的核心的价值观。通过企业创新文化来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新世纪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创新的核心部分是文化创新,其次才是技术和管理的创新。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功能

1、企业创新文化的资源整合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还有两方面的独特作用:

(1)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内部创新资源具有整合作用

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资源,首先是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文化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它有四个基本功能:创新导向功能、创新约束功能、创新凝聚功能和创新激励功能。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就在于对创新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创新精神的重塑。在一个创新文化氛围中工作的员工,在工作中能体现自己的创新性,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高素质职工创新队伍中的一员。创新文化教化出的职工队伍,能够使人和物质之间高效的、完美的结合,才有企业内部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协调和互补,才有企业创新系统的高度的整体性、组织性。

(2)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

企业创新文化属于企业的特有的资源。它不仅可以整合内部创新资源,而且能促使内外部创新资源相互作用,实现内外两种创新资源的整合。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作为一种客观实在,不具有某一种企业独特的印记,由于创新的不完全性和创新的稀缺性,不同企业在获得创新资源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企业外部创新资源决策的前提是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分析,担负这一使命的便是作为企业特有创新资源的企业创新文化。所以,根据内部创新资源,包括企业创新文化的特点,去寻找、选择、利用外部创新资源,既是对外部创新资源的整合,也是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体现。更能突出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2、企业创新文化的激励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的创新激励功能具有其他激励手段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它所激发的企业成员的创新积极性,往往成为企业发展的无穷动力,推动整个企业在创新上不断前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离不开创新,而作为创新的主体的企业员工,创新文化对其有强大的激励作用,创新过程对创新者来说就是一个激励的过程,创新者对创新成果享有高度的成就感。而这种创新成果必然也就成为企业的创新竞争优势。

三、企业创新文化的培育

企业核心创新竞争力的培育是通过积累、完善和整合企业各生产要素而达到的,但整个过程必须在创新文化的指导下进行。以创新文化为指导并不断完善和更新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需要的竞争力。

1、营造开放、宽松开放的创新文化氛围

企业创新环境的建设包含硬的与软的两个方面。硬的创新环境建设是创新工作赖以进行的各种物质环境条件,如创新所需的工具、设备、仪器,创新试验的条件、创新资料,信息沟通和管理方式与手段,工作场所及生活环境等。软的创新环境即企业内的创新氛围,这主要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和激发力量。大部分人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公事。创新文化本身是营造这种氛围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它提倡挑战性创新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虽然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创新风险,但企业这种创新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创新氛围良好应表现为企业员工个个努力创新,争取创新成果,企业领导者言传身教、大力倡导创新管理,并对成功者给予荣誉等创新激励。在对员工的管理中,创新管理将成为重要的,甚至是最重要的手段。企业要通过基本的制度,借助各种沟通渠道,去倡导某种适合企业特点的文化,即企业创新文化,使这种创新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被大家自觉接受,进而影响他们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

2、实施以人为本的创新管理

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企业必须真正重视创新人才的作用,发挥集体智慧的整体效应。而这就需要企业对员工进行良好的创新激励,不仅仅是物质激励,也不仅仅是给予赞赏和荣誉的传统式激励。而是赋予员工更大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员工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大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对员工实行终身教育,使员工不断获取知识和自学成材,以充分挖掘其潜能,培养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成为一个创新型组织。并使这些创新人才保持高昂的斗志,奋发创新,以此来使企业的永远领先于同行业。

3、构建创新行为的激励机制

在创新文化建设过程中,激励机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当通过给员工设定一定的目标,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要来引导员工的创新行为。让员工分享企业的成功,也就是体现出个人与企业共同成长,个人的收入与企业的整体业绩相挂钩的特点。这样的机制可以使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因为企业的业绩增长会在每个人的收入中得到体现,而每个人每天的的努力又可以推动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