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有关星星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星星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关星星的诗句

第1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一、增长速度缓慢

2012年,葫芦岛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是9%,增幅同比下降了6个百分点。建市24年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1.1%;过去10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1%,分别比我省和我国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了近1.4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尽管过去十年我们跟全省和全国比年平均增速很高,但我们建市时间短、基数小、包袱轻, 又处于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开发开放的机遇期,在全省及渤海地级市中, 这样的增速显然是不够的。

经济学界曾对经济拐点是否成立、能否出现问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有学者认为小的经济拐点3年左右出现一次,稍大的经济拐点8年左右出现一次,更大的拐点30年左右出现一次,且拐点出现前后的年份,经济会出现新的波动、甚至滑坡。拉美国家快速发展30年后出现的经济动荡、我国改革开放30年后面对的转型压力,似乎是在迎合这一观点; 2007年,有些专家预计当年我国将出现大的经济拐点,恰好2008年---我国改革开放30年,我们遭遇了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出现很大的下行压力。

因此,我们即将面临着拐点出现时新的经济波动带来的威胁,不进则退,慢进也退,我们必须着力打破发展僵局, 寻找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发展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

二、综合实力不强

2012年,葫芦岛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19.3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4.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4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6亿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资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3%。进出口总额实现13.5亿美元,下降5.4%,其中:出口总额实现9.5亿美元,增长18.9%;进口总额实现4.0亿美元,下降1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983元。

目前,葫芦岛的经济实力跟自己比一直呈上升的趋势,但放在全省,乃至环渤海地区来看,我们在总量上连续几年都排在全省(2007年为第11位、2008年为第12位、2009年至2012年保持在第13位)乃至环渤海12个地级市的后面,都显得十分逊色。2011年,在本文分析所选中的12个环渤海地级市中,葫芦岛排在最后一位,排在第一位的唐山市,总量是葫芦岛市的8.4倍;排在第二的烟台市,是葫芦岛的7.5倍;经济总量没过1000亿元的只有二个城市:丹东市和葫芦岛市,丹东的总量还高出葫芦岛市238.6亿元,也就是说,葫芦岛市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三、发展后劲不足

经济增长模式规律表明,驱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即“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代表着三种经济增长模式,即投资驱动型、出口驱动型和消费驱动型。

首先看葫芦岛的消费。2011年,葫芦岛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实现274.2亿元(在全省14个市当中,排在第8位,在环渤海地区12个地级城市中排在第11位),增长17.6%。虽然增幅在环渤海地级市及在辽宁省各市中,均排在第3位,但环渤海地级市及辽宁全省分别只有5个位次;且每个位次之间只相差0.1-0.2个百分点。

其次看葫芦岛的投资。2011年,尽管葫芦岛市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了31.1 %的高增长,增幅与丹东市相同,并列排在环渤海地级市的第2位和辽宁省的5位;但投资总量仅为444.3亿元,在环渤海地级市中属最后一位,排在第一的烟台市是我们的6.49倍、排在倒数第二位的秦皇岛市还是我们的1.38倍;在辽宁省14个市中排在第13位,排在第3位的鞍山市是我们的3.0倍,排在第12位的辽阳市还高出我们36.7亿元。

最后看葫芦岛的外贸。2011年,葫芦岛市进出口总额实现12.9亿美元,同比下降4.4%,其中:出口总额实现8.04亿美元,增长22.8%;进口总额实现4.8亿美元,下降30%。进出口总额在环渤海12个地级市中排在第11位,排在第一位的烟台市是我们的35.42倍、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潍坊市是我们的11倍,排在第九位的锦州市是我们的2倍。

四、产业结构面临调整

葫芦岛市的产业结构呈二三一的格局,特别是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45%以上,这种僵局多年来没被打破, 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有色金属产业、能源电力产业均为资本密集型――重工业。2011年,四大支柱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1.1%,其中能源电力产业7.0%、有色金属产业19.8%、石油化工产业33.6%、船舶机械产业20.7%,石化产业占比最高。工业是葫芦岛曾经的优势、现在的羁绊,带来的伴生问题太多,影响了环境、破坏了生态,不利于就业,增加了维稳成本。因此,如何突破产业结构的瓶颈问题,要求我们去寻找新的发展路径,由工业走向服务业,由重化工业走向旅游产业。

五、旅游业亟待升级

一是对2008年葫芦岛市四大支柱产业从业人员情况分析可以看到,四大支柱产业共有从业人员为10.5万人,能源电力行业从业人员为1.8万人,船舶机械行业从业人员2万人,有色金属行业从业人员3.9万人。而2008年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其中:直接从业人员3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2万人。可以说,旅游业在吸引人员就业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比四大支柱产业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是对葫芦岛市支柱产业确立过程分析。2002年,葫芦岛市提出“石油化工、有色金属、船舶机械、能源电力”为四大支柱产业,至到上述分析时的2008年底,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未被撼动。也就是说葫芦岛“四大支柱产业”的提法在2009年就应改为“五大支柱产业”,但遗憾的是“文化旅游作为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没有进入葫芦岛市的“十二五”规划, 直到2012年1月6日才被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比(国发[2009]41号)《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的要求滞后了两年多,错过了一些发展机,现在全国各地的旅游城市大多在研究如何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葫芦岛市还在研究如何发展旅游业,在转型升级的节奏上慢了半拍。

六、战略重点面临抉择

葫芦岛市的四大经济发展战略是工业强市、项目支撑、沿海开放、民生保障。这些战略制定的很好, 也符合葫芦岛的实际,但有战略过多之感, 致使在实施过程中, 战略重点不突出, 不能集中精力办大事, 影响发展结果。

第2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空间集聚 市场关联 比较优势

引言

国务院国发〔2010〕32号文件已明确提出了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作为这一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此也有重点阐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具有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集聚,建设一批体制机制健全、市场活力大、产业链完善、辐射带动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发挥创新资源密集、创新环境良好区域的比较优势,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推进先行先试,培育若干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由此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集聚区建设,应形成一批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竞争能力强的产业,进而打造成特色产业集群。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处在起步阶段,存在着区域间低水平恶性竞争和重复建设等严重问题,由此导致集群效应的发挥依然不足。九三学社中央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显示,已有超过90%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近80%的地区选择发展节能环保产业,60%的地区选择发展生物育种产业,50%以上的地区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些数字说明了各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现状的一般考察。更进一步,如何测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怎样?比较优势水平如何?是否形成了集群效应?不同行业间有何差异?这些问题值得深思和深入研讨。

目前国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对其内涵特征、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方面的定性探讨,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程度、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进行定量测算、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效应进行评估的文献还较少。鉴于此,本文依据产业集群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从空间集聚、市场关联和比较优势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特征,进而对集群效应进行综合评估,提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阶段所面临的区域间同质化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提供对策。

理论模型

按照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1998)的定义,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因此产业集群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特征,即产业集聚特征、产业关联特征和竞争优势特征。根据上述概念、内涵和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产业集群效应评估的“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见图1),模型被划分为三个维度,即空间集聚维度、市场关联维度和比较优势维度,对应产业集群的三个特征,并按照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方式将其划分为八个区域。

区域Ⅰ靠近三个维度的最低点,表现为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低;区域Ⅱ表现为产业的集聚能力较高,但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低;区域Ⅲ表现为产业的竞争能力较高,但集聚能力和关联能力较低;区域Ⅳ表现为产业的集聚能力和竞争能力较高,但关联能力较低;区域Ⅴ表现为产业的关联能力较高,但集聚能力和竞争能力较低;区域Ⅵ表现为产业的集聚能力和关联能力较高,但竞争能力较低;区域Ⅶ表现为产业的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较高,但集聚能力较低;区域Ⅷ靠近三个维度的最高点,表现为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高。

以上区域代表了产业集群的不同类型,这八个区域可归纳为三个等级:等级1:即“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区域Ⅷ,表示产业的集聚能力、关联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很高,已经具有了较强的集群效应;等级2:即“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区域Ⅵ,表示产业具有较高的集聚能力和关联能力,但尚未形成较高的竞争能力,集群效应不明显;等级3:即“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除区域Ⅷ和区域Ⅵ的其他区域,表示产业的集聚能力或关联能力较低,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通过对“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的描述,已从理论上界定了评估产业集群效应的区域,但要在实际操作中定量化、直接精确的衡量产业在模型中的位置,需要对三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一)维度一:产业集聚维度

目前,常用的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主要有区位熵、行业集中度、赫希曼-赫佛因德指数(也称H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刘斯敖,2008),但不同的方法侧重点有所不同。比如,区位熵方法反映的是产业的专业化分工程度,行业集中度方法反映的是行业的市场集中状况,空间基尼系数方法反映的是在不存在企业规模和区域差异情况下的地理集中程度,EG指数方法则弥补了空间基尼系数未考虑规模差异的缺陷。鉴于研究的需要,本文选择EG指数方法分析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程度。

EG指数方法实际上是对空间基尼系数的改进,由艾利森和格莱赛(Ellison and Glaeser,1997)最早提出,假定某一经济体(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内有N个企业,且将该经济体划分为M个地理区域,这N个企业分布于M个区域之中,则EG指数计算公式为:

(1)

(2)

(3)

其中,rEG是产业的地理集中指数,xi表示i地区总规模(总产值或从业人数)占全国的比重,G是产业的空间基尼系数,si表示i地区某产业规模(产值或从业人数)占该产业在全国总规模(产值或从业人数)的比重,H是产业的赫芬达尔系数,X代表产业市场总规模(产值或从业人数),Xj代表第j个企业的规模。

从式(1)可知,EG指数计算需使用企业层面数据来计算赫芬达尔系数,但目前无法从现有公开数据中得到每个行业所包含的企业的详细数据,也就无法直接使用该方法。鉴于此,本文对EG指数做如下修正:假设对于区域i,产业j中的所有企业规模都相同,即从业人员数量相同。则修正后的EG指数可表示为:

(4)

式(4)中,si和xi的含义与式(1)和式(2)相同,lj表示某区域j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占该区域从业人员数量的比重。

(二)维度二:市场关联维度

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关联性,经典的方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等测度指标(刘起运等,2011)。

影响力系数Fj是反映国民经济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国民经济各部门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常用来分析产业部门的后向关联度,即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用公式表示为:

(j=1,2,…n) (5)

式(5)中, 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j列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列和的平均值。影响力系数大于或小于1,则表示该部门生产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Ei是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均增加一个最终单位使用时,某一部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常用来分析产业部门的前向关联度,即其他部门对该部门的推动作用。用公式表示为:

(i= 1,2,…n) (6)

式(6)中,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第i 行之和;为列昂惕夫逆矩阵的行和的平均值。感应度系数大于或小于1,则表示该部门所受到的感应程度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波及效果系数是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综合在一起的指标,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得到产业关联度的直观结果。其公式为:

(7)

式(7)中,Fj表示影响力系数,Ei表示感应度系数。波及效果系数大于1或小于1,表明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体关联程度高于或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三)维度三:比较优势维度

评价比较优势的指标主要有比较资本产出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两种(大卫·李嘉图,1962)。比较资本产出率衡量的是一个区域某产业的资本运作效率相对于该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8)

式(8)中,Pij是i地区j产业的总产值或增加值,Kij是i地区j产业的资产总额。Pi是i地区的总产值,Ki是i地区资产总额。比较资本产出率大于或小于1,分别表示该产业的资本运作效率大于或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

比较劳动生产率衡量的是一个区域某产业的单位劳动生产能力相对于该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9)

式(9)中,Pij和Pi的含义同式(6),Lij是i地区j产业的从业人数,Li是i地区的从业人数,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或小于1,分别表示该产业的单位劳动生产能力大于或小于该地区的平均水平。

综上,比较资本产出率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反映的是一个区域某产业在资本或劳动的某一方面的比较优势,将这两个指标相乘,即可得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率,即一个区域某产业同另一产业相比较所拥有的整体优势。公式为:

(10)

式(10)中,是i地区j产业的比较资本产出率,是i地区j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目前学术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没有明确的统计分类标准,比照中国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目前中国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无法精准的划归于某一特定行业,而是散见于国民经济的某些部门,分属于其中的某一小类,称这些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部门(李金华,2011)。包括:合成材料制造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业、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业、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废旧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

本文选取2010年各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和企业数量来计算产业集聚系数,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由于2010年全国投入产出延长表尚未公布,本文以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作为参考),2010年各行业各地区的总产值和资产总额计算比较资本产出率,各行业各地区的总产值和从业人数计算比较劳动生产率。所有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数据应用支持系统和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二) 产业集聚度分析

依据EG指数公式可以计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集聚系数,艾利森和格莱赛将EG指数指标分为三个区间,第一个区间为γ≤0.02,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上的分布没有集聚现象;第二区间为0.020.05,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上的分布聚集程度最高。按照这一标准,进一步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EG指数进行分类排序(见表1)。

如表1所示,14个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中,EG指数大于0.05的行业有9个,说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集聚程度总体上是较高的。其中新兴信息产业的依托行业电子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的EG指数分别为0.2140、0.1724、0.1587,排在前三位,集聚现象尤为明显;EG指数在0.02-0.05之间的行业有3个,分别为铁路运输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和汽车制造,这三个行业集聚度相对较低;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和医药制造业的EG指数分别为0.0181和0.0077,基本不存在集聚现象,尤其是医药制造业的EG指数极低,可见该行业在我国的布局极为分散。从行业特性和国外经验来看,医药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具有较高的规模经济性,但计算结果却与之相悖,这是由于目前我国医药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药品,而以仿制药品居多,低层次的仿制生产导致了我国医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难以实现有效集聚。

(三)市场关联性分析

比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集聚程度后,有必要进一步对其市场关联性进行剖析,借此从侧面反映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中国之所以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等七个行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原因是基于对这些产业带动作用的期望。

通过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计算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及波及效果系数(见表2),进而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影响力和感应度都较强的依托部门,比如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汽车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这些部门属于敏感波及型部门,一方面其产品主要用做中间使用,感应度系数较大,其他行业对这些部门产出的依赖性较大;另一方面这些部门也需要较大的中间投入,影响力系数较大,对其他部门具有很强的带动能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类是影响力较大而感应度较小的依托部门,比如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这些部门属于影响波及型部门,对其他部门诱发作用较大,影响和带动能力较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具有主导行业的特性,当这些部门快速发展时,能带动整个经济快速发展,同时这些部门的感应程度较低,其产品主要作为消费资料或最终产品使用,若增大该部门的投资、消费或出口量,就会起到刺激生产的作用。

第三类是影响力较小而感应度较大的部门,比如废旧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该部门属于感应波及型部门,主要是为其他部门提供中间消耗产品或服务,对其他部门的支撑作用较大,具有基础产业的性质。

第四类是影响力和感应度都较小的依托部门,比如医药制造业,该部门属于独立型部门,本身既不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也不易因其他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影响,但却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必要因素。

从波及效果系数来看,波及效果系数大于1的行业有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合金制造、汽车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这些行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关联性。波及效果系数小于1的行业有医药制造、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和废旧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这些行业的市场关联性较差。

更进一步,借助《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可以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前、后向关联关系,确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最为密切相关的关联部门(见表3)。国家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同时,亦应重点扶持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部门的前、后向关联产业,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式发展。

(四)比较优势分析

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了解不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并针对不同产业制定不同的政策,实现差别化发展。

通过比较资本产出率、比较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经济效率的公式,计算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在不同方面的比较优势(见表4),并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行业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的依托行业,包括: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汽车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这类依托行业在资本运作效率、单位劳动产出两个方面都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

第二类是资本产出率较低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依托行业,包括: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和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这类依托行业主要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投入,而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较低,而且投资回报周期一般较长,投资效果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得到完全体现,是发展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础和主攻方向。

第三类是资本产出率较高而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依托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这类依托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相对较少。这类依托行业亟须转变其发展方式,加大对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实现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为发展相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第四类是资本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的依托行业,包括医药制造,这类依托行业在资本运作效率、单位劳动产出两个方面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比较劣势行业。

从产业的综合比较优势来看,综合经济效率大于1的行业有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有色金属合金制造、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制造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这些行业的具有相对较强的综合比较优势。综合经济效率小于1的行业有医药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和电子元器件制造,这些行业的综合比较优势相对较弱。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一是合成材料制造、化学纤维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和电子计算机制造这四个行业的集聚度系数、波及效果系数和综合经济效率都很高,处在“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的区域Ⅰ,已经具有了较强的集群效应。

二是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具有较高的集聚度系数和波及效果系数,但综合经济效率较低,处在“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的区域Ⅵ,集群效应尚不明显。

三是其他行业的集聚度系数或波及效果系数较低,处在“三维度坐标系”理论模型中区域Ⅷ和区域Ⅵ以外的其他区域,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二) 政策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引力,衍生或吸引更多与之相关联的产业聚集并带动它们一起发展,从而形成集群效应。因此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资源条件、产业结构发展规律、生产技术水平以及工业化进程选择那些具有增长趋势和带动效应的主导产业,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进行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使之成为地区发展的“发动机”和“火车头”。

二是合理部署,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关联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行业是直接配合和围绕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是与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行业。关联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而且也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从而延伸产业链的长度,形成集群经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应合理部署本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加强产业关联配套,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使关联行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三是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构筑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新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其竞争能力直接关系到中国在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中的地位。因此应改变长期以来依靠廉价土地、资源和劳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大对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自主创新,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EB/OL].http:///zwgk/2010-10/18/content_1724848.htm,2010-10-18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zwgk/2012-07/20/content_2187770.htm,2012-07-20

3.九三学社中央.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1(3)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07

5.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11)

6.Ellision G,Glaeser E.L..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Manufacturing Industries: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7,105(5)

7.刘起运,陈璋,苏汝.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实施针对年轻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措施

人性化管理,并非企业的口号,而是需要企业建立配套制度实施到位的具体管理制度,实施针对年轻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措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建立企业内部容错机制。传统酒店在奖惩方面一直贯彻的是经济型惩罚措施,相较家庭、学校对他们犯错的宽容态度,企业动辄罚款的制度显得太不近人情,容易让年轻员工产生失望情绪进而产生离职意向。所以企业不能过分强调“制度的硬度”,要建设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就要定下一个“允许员工犯错,并提供帮助改正”的基调。年轻员工有想法、有创意,但是往往也天马行空不切实际,在工作中犯错在所难免,如果一旦犯错就“挥舞大棒”进行惩罚,将会给酒店所有年轻员工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反之,如果酒店各部门主管,中层领导主动宽容,主动承担员工错误,将会给犯错员工留下深刻印象,犯错的员工往往怀着愧疚和感激之情规范自己未来的行为。容错机制可以让酒店达到让“有机会犯错的人不愿意犯错”的目的,使员工在将来工作中更加用心专注,提升绩效。

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体系。美国人力资源学者普莱斯认为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会让员工产生压抑、厌恶感而萌生去意,而顺畅的沟通与交流会带来越高的满意度。企业针对沟通方式可以进行创新,如设立“总经理接待日”、“经理接待日”、提倡“无墙壁办公”、和“走动办公”等,有效增加沟通效率,提高信息对称性。年轻员工出生于互联网发展迅猛的电子时代,相较于传统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年轻员工更多的倾向于通过使用手机、电脑等硬件工具,即时通讯软件、微博、博客、社交网络等软件进行沟通。要注意的是,改善沟通质量不能仅仅是形式上的,要让酒店管理层重视起来,在酒店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营造平等、友好的沟通氛围。主管应该多到一线跟基层员工接触,了解她们对于部门工作的看法,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掌握年轻员工的心理动态,耐心、真诚地解答她们的疑惑,引导她们走出郁闷不满的情绪。

提供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年轻员工在追求个性化标签的同时,也特别关注内在的归属感,这点和其他年龄层员工相比非常突出。她们在职场上更需要一些感情的互动与支持,而不是就工作谈工作。酒店可提供各种业余丰富文体活动,一方面增强年轻员工凝聚力,二方面可让年轻员工通过轻松的活动迅速适应企业环境,从而产生归属感。在具体设计业余文体活动的时候,要注意多参考年轻员工的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此类活动。据某酒店内部报告显示,传统的乒乓球赛、拔河、技能大赛等活动对于年轻员工吸引力并不高,有些员工甚至从不出席此类活动,反观卡拉OK大赛,曲艺表演,经典电影欣赏等活动较为吸引年轻员工,参与度也比较高。酒店要把握竞争优势,做到以人为本,不仅使顾客满意,还必须把注意力对准员工,帮员工把握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点,只有员工觉得他们受到了重视和尊重,他们才会忘我地去为客人服务。

建立注重个性与职业生涯设计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体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招聘时传递真实信息,与员工建立诚信契约。招聘是酒店与员工的第一次接触,也是建立心理契约的起点和基础。酒店在招聘新员工的时候,应该将酒店的真实情况告知应聘者,让应聘者全面完整地了解酒店和所应聘岗位的有利和不利之处。酒店应该向应聘者真实说明酒店的制度和政策,新员工的工作职责和要求,工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酒店能提供的福利待遇和员工个人发展空间。如果酒店为了迅速地招到新员工,故意美化酒店和招聘岗位的相关情况,作出一些不可能兑现的承诺,会让应聘者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一旦理想遭遇现实,将会严重影响员工忠诚度。酒店引导员工构建一个和谐的心理契约,可以保障员工团队的稳定,促使员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之中,增强对酒店的归属感,以更高的热情为客人提供服务。

第4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小康社会 慢性病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 健康教育 全科服务团队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3-0114-03

上海已经进入了小康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基数的不断扩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逐渐成为社区中主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在给人民健康造成极大损害的同时,还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05-2007年期间,围绕小康社会社区卫生服务目标设计的科研目标,对本辖区内具有小康特点的社区,进行了主要慢性病的管理和干预,从而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慢性病干预新办法,以适应小康社会慢性病管理的发展要求。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上钢社区内4个社会基本结构相似,具有小康社会特点的居委会所辖的人群共10648人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设置对象,并随机分成结构相似的干预组和对照组。调查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并进行了逐级质量控制。还进行了前后对照和组间对照。

1.3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对象人群的基本情况、健康教育认知水平、健康教育参与情况、生活能力评定(COOPWONCA表测评)、季度急性患病次数和患病天数的情况。并且还包括高血压病血压随访情况、血压控制情况、糖尿病疾病管理和血糖水平控制情况。

1.4干预措施

1)以全科服务团队和预防保健部条线人员,组成综合干预小组,实行条块结合的慢性病干预措施;2)建立高血压俱乐部,开展定期健康教育,设立若干高血压病患者小组和志愿者队伍,引导自我管理的开展,学习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指南,交流经验,相互提醒和督促;3)全科服务团队共同参与慢性病系统管理,开展临床预防;4)非药物干预:控制饮食的摄入总量,劝告戒烟限酒,引导限食盐摄入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鼓励适量运动,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一年至少一次接受全血生化指标检查;5)药物治疗:按照高血压、糖尿病社区防治指南的要求,规范治疗,实现用药个体化、健康照顾全面化;6)加强随访监督:鼓励患者加强血压、血糖的自我测量,采录数据,输入档案;7)开发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社区全科医生工作站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慢性病管理信息化、档案化和程序化。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本次课题研究共调查了10648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有4884人,男女之比例为1.01:1;对照组有5764人,男女之比例为1:1。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上者,干预组有1194人,对照组有1258人,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4.4%和21.8%。

本课题中的慢性病诊断均以二级医院以上的诊断为准。对愿意参加慢性病管理的人员建立健康档案,共7826人,其中干预组3589人,对照组4237人。干预组中,高血压患者1076人,占29.98%,糖尿病患者432人,占12.04%;对照组中,高血压患者847人,占19.99%,糖尿病患者516人,占12.18%。由于自愿原因,糖尿病最终研究对象在干预组中有120人,在对照组中有132人。

2.2慢性病的患病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接受调查的7826人中,高血压患者有1923人,占24.57%,糖尿病患者有955人,占12.20%。其中,只患有高血压病而未患糖尿病的有1213人,占15.5%,只患有糖尿病而未患高血压的有313人。占4.0%。另外,同时患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者有127人,占1.62%。

2.3健康教育情况

健康教育参与情况:健康教育参与率,干预组在项目实施后达到95%,与实施前(40.0%)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与对照组(38.0%)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

2.4主要慢性病管理率、控制率项目实施前后比较

1)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比干预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干预组的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均比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 讨论

慢性病已成为21世纪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年5月的《中国慢性病报告》显示,我国有近3亿人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患者有1.6亿人,慢性病患者达2.8亿人,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比例呈持续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慢性病死亡人数为750万人。高血压病和糖尿病作为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两种疾病,在居民疾病死因排序中亦居前列,然而它们是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加以控制的。

1)建设高效的全科服务团队:社区开展慢性病管理工作已有多年,以前在疾病控制中心要求下的工作模式,与时代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矛盾。以前的慢性病管理工作大多是由预防保健科承担的,由于知识结构的局限,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咨询后的反馈信息,同时对于疾病知识的解答也不甚满意,这样就造成了慢性病管理成为了“抄表员”式管理的格局,不利于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往往不愿意接受由防保人员组织的健康教育讲课。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己的健康提出了新的需求。文化传媒的日益发达,也使居民有更多的渠道了解健康知识,更不满足于既往说教式的健康教育方式,从而造成了社区健康教育参与率偏低和不稳定的现象。

在搭建社区全科服务团队平台之后,能够解决社区慢性病防治临床技术上的“瓶颈”。预防技术人员和团队结合后,能够形成点面结合的防控局面,他们能够做到技术互补,这样就增强了患者的依从性和信任度,为慢性病长期稳定的有效管理创造了条件。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建立规范的慢性病管理体系,通过深入、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将慢性病的管理纳入疾病的三级预防中,使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得到完善。通过有目的、有条理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才能保障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同时不漏

掉一般人群的预防、筛查、诊治和康复。

健康教育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是各项工作的源头和纽带。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中经常采用的最适宜的技术手段之一。健康教育的低成本投入、高效益产出的道理,已经众所周知。在社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如何贯彻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是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在社区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向他们解释慢性病知识,通过在社区建立健康俱乐部,设立专职的健康教育人员,建立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提高自身的慢性病康复知识水平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在小康条件下的社区长期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必将更有效地提升慢性病的防治水平。

3)在社区建设简单有效的信息化平台:我国目前有慢性病预防医学诊疗规范,涉及到周期性的健康检查、危险因素评价、生活方式指导等内容,还推出一些预防医学诊疗服务适宜技术,如健康危险度评估技术,这需要我们更新健康档案的观念,要打破以往“求大求全”的条条框框,不能只追求档案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应当尽快建立起一套适合小康社区特点和疾病特征的,构架在全科医学POMR(problem-orientedmedicalrecord,以问题为导向的医疗记录1的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健康档案体系,应当以社区门诊患者为主建立健康核心档案,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核心档案和家庭档案,而不应仅采用像查户口式的上门摸排方法。通过建立较完善的电子信息化平台,以慢性病管理为抓手,采录有效、实用的数据,进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充分利用的目的,真正使健康档案处于动态管理状态。

各种卫生技术和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控制慢性病在社区的流行。我国人口众多,控制慢性病流行的意义,在人群中要远远大于那些用高精尖技术提高个体健康水平的意义。加强社区慢性病的规范管理。是一条适宜社区的成本低廉的有益途径。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应大力发展全科服务团队,不断探索团队的工作机制和内涵,更新慢性病管理的工作平台,创新工作手段,将工作重心逐渐从单个病人的治疗逐步转向人群预防,从单病种的疾病管理转向健康方面的综合管理上来,以不断适应小康条件下日益增长的居民健康需求。

第5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各区、县房地局、市房地产交易事务所、市房屋土地登记事务所:

《北京市内销商品房管理暂行规定》的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分别就中央、市属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现售商品房到市房地局办理有关手续,区县属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现售商品房到所在的区县房地局办理有关手续,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就具体执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明确如下:

一、中央、市属企事业单位以其土地使用权与开发企业合资、合作开发建设的内销商品房预售、现售有关手续亦到市房地局办理。区、县属企、事业单位以其土地使用权与开发企业合资、合作开发建设的内销商品房预售、现售有关手续亦到区县房地局办理。

二、在市属开发区内开发建设的内销商品房预售、现售有关手续亦到市房地局办理。在区、县属开发区内开发建设的内销商品房预售、现售有关手续亦到区县房地局办理。

本通知自之日起施行。

第6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感官;体验方式;叙事设计;产品

1.感官与产品的叙事设置

“感官”与“叙事设置”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词汇却又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感官”这里指的是人体的五大感官,人类通过它们来获取对外界及事物的感知。而“产品的叙事设置”则负责利用不同的手段注入到产品设计中,再通过“感官”来传达给用户,使用者通过前两种方式的结合来了解这个产品所想要传递的情感或使用方法。

1.1 叙事设置

叙事,简单来讲就是对一件事情的描述,而放在产品设计中则可以理解为产品的造型、产品的材质、产品所带出的设计元素和产品的结合来描述产品。这些“叙事”元素的设置传递给用户就产生了不同体验感。这里的“叙事”设置不再是设计者人为产品硬套 “叙事”内容。产品叙事设置的设置手法是设计者将叙事主题暗藏在产品中,这个方式需要用户和产品的接触才会体现,这样的设计手法,让用户和产品的产生互动。

1.2 利用感官的体验方式

“感官”即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X、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利用感官的体验方式就是通过人的感官传递给用户。既可以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传递给用户产品的叙事,又可以利用结合的方式例如“视觉+嗅觉”或者“视觉+味觉”、“视觉+味觉+触觉”等结合方式来进行产品叙事的传递。这样既生动,又能增进用户和产品的互动交流。

2.以Nendo为例分析利用感官进行产品叙事设置的方式方法分析

Nendo是日本设计师佐藤大的设计事务所品牌,佐藤大认为,好的设计作品应该有让人思考的功能,因此Nendo的每一件作品都超越了它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作品更多的不是侧重于功能,而是让用户与设计者产生共鸣,而这种设计手法恰巧与产品叙事设置的手法具有一致性。本论文选择 Nendo中的产品系列进行分析,我们将这部分作品归纳为几类利用感官来进行的产品叙事设计,总结出一些进行产品叙事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设计手段。

2.1 利用“视觉”进行产品叙事设置

Nendo的产品中利用“视觉”进行叙事设置的产品占四分之一。也是本次叙事分析的重点。Nendo的视觉叙事设置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还原产品在生活中原有的形态。其中一个手机支架的设计,利用人形投影加以改进设计成这个有趣的手机支架。2.让产品拟人化,拥有人一样的情感动作。3.区别于我们生活中见到的“常态”,打破人们固有思维的方式设计产品。Marsotto是Nendo工作室为一个家具品牌设计的一系列家具,在我们心中大理石的感觉是:重量感。而这个设计打破大理石在我们心中的印象,做成可倾斜的大理石茶几,让我们感受大理石灵活性的同时,也刺激了我们的视觉。4.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人与产品的互动进行设计。Sticker是一款利用特色贴纸的剥离效果,让人感受四季变化的创意日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当你把某月的每天的“小风景”撕去之后,慢慢地下个月的风景就会像渐变地GIF展示在眼前,直到全部显现。5.类比的手法,把生活中两个毫不相干的产品找到一个设计的手法联系起来。其中一款巧克力的设计,小时候我们打开颜料盒和巧克力盒时都是满满的幸福和愉悦。Nendo巧妙地将两个产品连在一起,这种包装可以吃巧克力时 ,可以避免手弄脏。

2.2利用听觉进行产品叙事设置

利用听觉来进行产品叙事设置并不是一定要有声音,而是利用听觉与视觉相结合的方式,来展现产品所要表达的含义。nendo的产品talking就形象的利用了视觉加听觉的方式进行产品的叙事设计,这是三个调料罐子,设计师将三种调料不同发音的口型设计在调料罐子上,仿佛罐子自己在说话告诉用户“我”是装什么调料似得,给人的视觉造成非常有趣的冲击力。这样的视觉形象让我们联想到日常听到的语句,猜测出产品语义的同时不禁感叹设计师的小创意。

2.3 利用味觉进行产品叙事设置

通常这样的设计是先经过视觉,然后和味觉紧密相连。Nendo往往是寻找我们品尝到的食品,运用我们熟知的外表形态来引出我们记忆中的味道。有一款咖啡杯的设计成功的利用了以“味觉+视觉”来进行叙事设置。该咖啡杯是为咖啡品牌星巴克设计,杯子在不使用的情况下是倒置放在桌面上的,设计师将花式咖啡的图案印在了杯子的底部,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将杯子倒扣放置,我们看到杯子底部印着的花式咖啡的图案,在视觉效果上就仿佛马上要尝到一杯满溢芳香的花式咖啡。

2.4利用嗅觉进行产品叙事设置

Nendo的产品中利用嗅觉进行叙事设计的主要运用两种手法:1运用生活中固有味道的视觉形象与产品巧妙结合,这种味道符合产品要表达的功能,更像是无声的说明书。比如空气净化装置,该产品的造型设计上,由于采取了花盆里长出嫩芽的设计,因此从视觉上给人嫩芽可以产生新鲜空气的视觉感受。2.利用嗅觉来传递产品所发生的变化。Nendo的设计中,一款名为sunset的蜡烛的设计利用了人的“视觉+嗅觉”来对产品进行叙事的设置.将它点燃后每烧一节蜡烛就会变一种颜色,从黄色开始,经历橙、红、紫,最终变为蓝。而香味也会随着颜色的变化而变化。这款蜡烛的设计不仅提供给了人们光亮,而且还将时间流逝巧妙的置入这款蜡烛产品的设计中。

2.5 利用触觉进行产品叙事设置

第7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中药灌肠;护理体会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802-01

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恰当彻底治疗,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也可无典型急性炎症史,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炎症可迁延为慢性。也有的盆腔炎急性阶段不明显或无急性炎症阶段。病情较顽固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有急性发作[1]。我科采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科病房或门诊收治的慢性盆腔炎病人60例,年龄18岁~57岁;病程6个月至12年,病情反复发作;下腹疼痛45例,兼腰痛30例,兼坠胀21例,盆腔包快10例,不孕5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解毒汤保留灌肠。所有病人2周前停用其他药物,随后进行20天的治疗和3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

1.2.1 治疗方法

①常规治疗。用头孢曲松钠2g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天1次,连用7d;口服妇科千金片(珠江千金药业有限公司),每次6片,每日3次,连用20d;同时注意休息、保暖、不食生冷、增加营养等。②化瘀解毒汤保留灌肠:红藤30 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败酱草30g,晚蚕砂30g,银花30g,紫花地丁30g。炎性包块或附件增厚者加三棱、莪术、桃仁各10g。腹痛严重者加延胡索、制香附、木香各10g。诸由我院药房统一配药,专人煎制成200mL袋装。用法每晚1次保留灌肠,入睡前使用为佳。用18号导尿管插入直肠,深度15cm~20cm,药液温度39℃~41℃,先慢后快,30min滴完,以病人无不适感为宜,平卧1h~2h或直接入眠。连用20d后评定疗效,经期停用。

1.2.2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2]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妇科检查体征阴性,超声提示盆腔无异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不明显,超声提示附件炎性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消失;有效:腹痛减轻,妇科检查盆腔脏器压痛有所改善,超声提示附件炎性包块缩小,盆腔积液范围缩小;无效:治疗3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超声无变化。

1.2.3 观察方法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每5天观察记录下腹疼痛、白带量、腰酸等主要症状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各作一次盆腔B超及白细胞记数检查,以便综合判定疗效。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3 护理体会

3.1 情志护理 听取患者主诉,安慰体贴患者,消除其烦恼、忧虑,保持心情愉快,生活起居有规律。经常巡视治疗室,与患者交谈,介绍本病机制、主要表现及诱发和加重因素等,尤其是灌肠后多倾听、讲解让患者感到亲切、熟悉。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对本病的疑虑,并使患者配合治疗,并能及时准确地把治疗的体会、效果作出反馈,以利整理和总结[3]。介绍中药灌肠治疗的好处及我们已取得的经验和疗效,以增加患者对中药灌肠治疗及治愈疾病的信心。

3.2 内服中药的护理 在内服中药的过程中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虚热证用温热服,湿热证用凉服[4]。由于慢性盆腔炎是一个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的疾病,应鼓励患者按疗程坚持服药。

3.3 疼痛护理 下腹腹胀疼痛时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放松技术等方法缓解疼痛,疼痛较甚者嘱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必要时中药热敷局部,针灸取合谷、三阴交等穴位,以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穴为主[5]。也可予耳穴贴压止痛。腰酸时可在腰下垫软枕或腰部拔火罐,每天1次。

3.4 环境要求 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舒适及私密的治疗休息环境,灌肠时用屏风遮挡并关好门窗,以防患者受凉,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灌肠结束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加盖衣被保温,注意避免直接吹风,病室宜温忌寒[6]。

3.5 卫生宣教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在经期要注意会清洁,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每日1~2次;每日更换清洁内裤。并嘱患者节制,平时多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3253.

[2] 乐杰.妇产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02.

[3] 黄诚,辜舜华.中药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20例.新中药,2000,32(11):444-451.

[4] 鲍安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及护理.河南中药,2004,24(2):87.

第8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农业巨灾 风险管理 农业保险 巨灾证券化

我国是农业巨灾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台风、旱灾、风雹、地震、雪灾、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屡有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据统计,近些年来,这些自然灾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特别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451亿元,而农业又是首当其冲,受灾害影响最大,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多人次。面对这些特大自然灾害,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的管理主要还是依靠政府救济、社会捐助以及农户自我防范等传统的、相对落后的方法。而在发达国家。为应对农业巨灾风险,通常采取的是保险、再保险等较先进的、市场化的管理方式,而且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保险技术的日益成熟,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从发展的角度讲,我国传统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存在自身的不足,已不能较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发出更加先进、有效的现代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

一、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的现状

我国目前应对农业巨灾风险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农户自主的风险管理方式,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风险管理方式。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建国以后,我国曾将农业巨灾(主要指地震、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以基本条款的形式列入农业保险承保责任。但是,由于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再保险市场不发达、分保方式单一以及保险业实际承保能力与技术限制等原因,国家对农业巨灾保险进行了一些政策上的调整,把农业巨灾从保险基本条款中逐步删除,只是作为一种附加险种。因此,到目前为止,尽管我国已开发了不少农业保险产品,但这些农业保险产品对农业巨灾风险大多采取了规避或严格限制的办法,这一点从我国目前涉农保险公司经营的险种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见下表)

二、对我国目前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有效性的评价

农户自主管理、政府救助、社会捐助等是目前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些方法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的防范、救助、农业生产的恢复、社会的稳定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来看,这些方式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还有待于改进。

(一)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也在不断演进,新方法不断涌现,并逐渐取代旧方法占据主导地位,由此推动着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的不断演进发展,而在其演进的过程中,始终是朝着更能体现激励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的方向发展的。

激励性就是一种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法要能有效调动各受灾单位、风险管理主体预防风险、控制损失的积极性,尽可能降低灾害的发生率,将灾害损失程度与范围控制在一个最低水平。

公平性就是灾害损失应在整个巨灾影响范围内的合理分摊,相同条件受灾单位的经济损失应该采取相同的补偿标准。农业巨灾风险的影响范围不只针对农业本身,农业巨灾造成的损失将波及整个国民经济,因此农业巨灾损失也理应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合理分摊。

先进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法应该满足效率原则,即能够合理引导生产、投资和消费行为,促进再生产可持续发展,将再生产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空间;能够在巨灾发生后迅速动员和筹集起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资源;各种灾害风险管理机构在巨灾发生后,要显示出较强的管理效能。

(二)对农户自主管理方式有效性的评价

以农户为主的对农业巨灾风险的管理是农户自身积极主动地防灾和救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有效的灾害风险管理激励。但是,从巨灾风险管理有效性的角度来评价:

1 它不利于实现灾害补偿的公平目标

由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对农业巨灾风险进行管理,可以使全社会受益。因此,农业巨灾风险理应在全社会受益的范围内进行风险分散。而如果单纯由农户自主管理并承担损失,就容易造成农业自主的巨灾风险管理不足,导致减灾、救灾措施不够或巨灾损失不能得到及时、足够的补偿。

2 它降低农业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率

农户出于规避风险的目的,而不是根据市场需要来选择生产风险较低的农产品,这将带来农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农民由于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即使从事多种生产经营,但每种生产规模有限,无法实现专业化生产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而且还会产生许多额外的成本支出;农户储备一定的风险准备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但由于数量有限,相对于农业巨灾造成的损失是杯水车薪,而且也牺牲了储备资金的流动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对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的评价

1 有利于实现灾害管理的公平目标

这种管理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灾害管理的公平目标,有利于优先扶持和保证农业这一社会的弱质产业,此外,国家由于在社会中处于“超然”的地位,利于减灾工程的建立,财政救济也可以实现救灾资源迅速和集中的统一调动,并通过对基本生活用品与医疗物资的管制与配给,集中全社会资源来度过困难时期,维持社会稳定。

2 降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

一方面,由于政府行为难以控制管理费用和交易成本的上升,甚至还会出现管理部门寻租、腐败,恶意挤占和挪用防灾救灾物资与款项,容易造成救灾资金使用的低效。另一方面,灾后救助及捐款具有紧急性和很大的随意性,更多是为了缓和灾后比较大的政治压力,这样,为了筹措赈灾款,政府会减少原定要实施的、比较有发展潜力的项目上的投资,从长远看,这样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 不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减灾救灾激励机制

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补偿自然灾害甚至人为灾祸等巨灾造成的损失应该是政府的事情,因为巨灾风险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而言是一种公共风险,巨灾损失补偿就应该属于国家公共项目支出。因此,政府主导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各风险单位在心理上过分依赖灾后政府救济和社会捐助,不愿意自己购买巨灾保险,造成风险单位平时对防灾措施重视不够,对减灾政策贯彻不力,最终将大大增加巨灾损失概率和损失后果。

(四)对保险、再保险巨灾管理方式的评价

1 较好地实现了公平目标

以保险、再保险等为主的市场化风险管理工具,是以私人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风险利益为纽带,以保险作为主要手段建立风险损失基金,利用集合分散风险的机制,从整体上对农业风险进行控制的有效工具,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农业风险管理控制方式,对农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发挥

重要的作用。

2 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效率目标

参加了农业巨灾保险的各经济主体,在灾害发生后,保险人会在第一时间筹集起一定规模的资金,及时地对被保险人给予一定的经济赔偿,以使他们能够维持基本生活并尽快恢复生产。而且,农民在参加了农业巨灾保险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地从事那些既能满足市场需要又能给其带来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的生产,能够促进农民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 不利于激励目标的实现

由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准公共产品,再加上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现象,如果仅仅依靠私人保险市场提供风险管理,并不能达到有效的供给。而且,近年来,随着巨灾发生的频率加快、数额增大,再保险市场对于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不足的现象日益显现,巨灾事故的频频发生使再保险资本相形见绌,严重影响了再保险基本功能的发挥。

此外,农业保险在面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巨灾风险时,也存在不可保的问题。因此,农业巨灾保险在供给方面面临有效激励不足的情况。

通过上述评价,我们发现以农户为主的管理方式和政府主导的管理方式均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农业巨灾保险、再保险等市场化的管理方式相对于前两种管理方式来说,在公平性与效率性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对于农业巨灾风险的防范与转移、损失的分摊与赔偿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供给方面却存在有效激励不足的情况。这也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一直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农业巨灾体系的主要原因,也是近些年来国际农业巨灾保险、再保险市场不断的萎缩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

三、世界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有效性评价

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保险技术的不断提高,20世纪90年代,国际保险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风险证券化通过特设机构(spy)发行基于巨灾风险的证券,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代替再保险公司,将巨灾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已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与保险、再保险方式相比,从有效性的角度我们来评价这种管理方式会发现:

(一)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对风险进行分摊和转移,大大提高了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公平性

与传统的保险模式相比,巨灾风险证券化将再保险容量从原来保险业内部扩大到外部的资本市场,将风险在保险合同当事人以及资本市场上对此类风险有偏好的投资者者这一更广阔的群体范围内进行进一步的转移和分摊。由于农业巨灾风险证券现金流的运动取决于诸如飓风、地震等巨灾的发生,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巨灾风险证券化所反映的风险分布状态是现存的传统证券无法反映的,这就使得巨灾风险证券与传统证券的相关度较低,它的推出,对于投资者来说增加了投资品种,有助于投资者进行多样性投资和风险的控制,所以农业巨灾风险证券化一方面对投资者有较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巨灾风险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转移,大大提高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公平性。

(二)激励保险与再保险公司扩大保险供给

传统的巨灾承保能力的高低是由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来决定,但是,巨灾风险证券化将保险市场与强大的资本市场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有助于激励保险公司与再保险公司扩大农业巨灾保险供给,拓宽承保范围。

(三)提高了风险管理效率

首先,大大提高了风险承受能力。相对于保险和再保险在灾害风险融资能力上的不足,目前世界证券市场市值高达数十万亿美元广次上千亿元的巨灾事件的损失金额有时还不及全球证券市场的单日波幅,可见,资本市场有着强大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加有助于巨灾风险的分摊与转移。

其次,巨灾风险证券化不存在违约风险。农业巨灾发生后,传统的保险及再保险模式下,再保险人由于资金及融资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及时对原保险人进行足额的损失补偿,可能会发生违约风险,但在巨灾风险证券化模式下,由于资金已经预先到达证券发行者的手中,一旦发生风险,再保险人和保险人可以及时地运用这笔资金对受灾群体进行及时、足额的经济赔偿,大大提高了风险管理效率。

从有效性的角度来看,巨灾风险证券化较巨灾保险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使得巨灾风险可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分摊,大大提高了农业巨灾风险的承保能力及管理效率。虽然,它也有其不足的地方,但是从农业风险管理创新、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加强对农业的巨灾保障、农业保险走出困境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来看,这种新的管理方式还是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四、基于有效性的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方式演进路径

第9篇:有关星星的诗句范文

按照国务院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要求,原行业养老保险统筹工作已移交地方管理。为更好地落实国务院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现将未纳入原11个行业统筹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参加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企业自1998年9月1日起,按照属地原则参加北京市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到注册地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加统筹的有关手续。

二、职工个人应按照北京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补缴1992年10月以来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并在参加统筹时一次缴清。

三、企业可参照《北京市劳动局关于中央在京企业参加北京市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有关问题的通知》(京劳险发〔1997〕8号,以下简称京劳险发〔1997〕8号文件)规定,补缴1996年4月以来企业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此前企业应缴纳的费用实行挂帐处理。具体缴拨办法可根据《北京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社保发〔1996〕38号)第一款的规定执行。

四、社保经办机构按照市政府1998年2号令的有关规定,从1998年7月1日起为企业职工建立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费(包括补缴的费用)全部记入个人帐户。

五、1998年9月1日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个人不补缴养老保险费。其基本养老金项目及水平按照京劳险发〔1997〕8号文件的原则,采取统筹与企业分担的办法,即扣除非统筹项目后,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高于590元的,按590元在统筹基金中列支,低于590元的,按实际水平在统筹基金中列支。

上述590元的标准,包含97、98年正常调整制度增加的养老金。

六、1998年9月1日后达到退休条件的职工,按照市政府1998年2号令及有关规定办理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