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技术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技术管理论文

第1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桑树桑科桑属又名家桑。落叶乔木,高达16cm,胸径可达1m以上;树冠倒广卵形。树皮灰褐色;根鲜黄色。也卵圆形或卵形,长6-15cm。喜光,喜温暖,适应性强,耐寒,耐干旱瘠薄和水湿,在微酸性,中性土壤中能均能生长。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芽性强,耐修剪,易更新。生长快。花雌雄异株,聚花果。花期4月;果5-6(7)月成熟。分布在中国中部,长江中下游,现在南北各地都有广泛栽培。

下面我就其栽培技术上作一些论述:

一、桑地的选择及整理

桑树是多年生的植物,其丰产年限达20年以上。桑地应选择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地面平整,能排能灌的土地,栽桑用地必须全耕、清除杂草,按行距80~90cm开沟(深40cm、宽35cm),沟内施足基肥(每亩土杂肥3000~5000公斤,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50公斤),接着回土拌肥,碎土填平,然后拉线划行,以便栽植。

二、苗木的选择和处理

1.挖桑苗时要注意保护苗木的根系,按苗木大小分级,要求根颈部直径0.3cm以上,高达40cm以上,下部弱小苗不宜使用。种植前过长、枯干、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过长的根系也应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栽植。

2.种植的方法:按株距18~20cm、行距80~100cm,用铲插法沿划线栽踏实,每亩种5000株左右,种后淋定根水,在离地面10cm处剪去上部苗茎,如遇干旱还要淋水保苗。

3.桑园的肥培管理:

(1)冬肥冬肥对桑树全年生长和桑树中产量、质量有重要作用,宜在冬伐后即冬至前后结合桑园冬耕时施入,冬肥应以堆肥、厩肥、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每亩3000~5000公斤,用塘泥、沟肥泥施在行间雍桑,效果也很好。

(2)施追芽肥桑芽长至2~3片叶时施入,以施腐熟的人粪尿或尿素或复合肥等速效性氮肥为主。用量:尿素15公斤/亩,复合肥25公斤/亩。

(3)造桑施肥即采一次叶,施一次肥。用量:粪水50担/亩或尿素25公斤/亩,宜水肥兼顾。在保证造桑造肥的情况下,夏伐后要增施一次有机肥。

施肥方法常用沟施,在行间开沟,施后覆土保肥,施肥应与中耕除草结合。

4.桑枝剪伐:桑枝剪伐有冬伐和夏伐,冬伐在冬至前后,离地面30~40cm处剪伐。夏伐在7月中旬进行,平地面剪去所有的枝条。

5.桑园病虫害防治:桑园用药要求高效低毒、残留期短。

(1)虫害常用药:90%敌百虫晶体2000倍,敌敌畏1000倍,普通乐果1000倍。

(2)病害常用药:甲基托布津1000倍,多菌灵1000倍。

三、桑树育苗技术要点

1.选好整好苗地是第一关,宜选土地肥沃疏松,排关方便的沙壤土作苗圃,播种前4-6天,最好用除草剂全面喷施,每亩地面还可结合撒2-3斤氯丹粉农药,然后纵横耙地,视排水条件一般起高4寸宽4尺的畦,畦面要细碎平整为佳。

2.种子尽量即买即播,每份种子混拌五份细泥土,(如土地未撒农药还应拌农药)。按畦分斤,厚度以隐约可见畦泥为宜,复盖后即进行第一次淋水,有条件的可先催芽后播种,方法是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摊在箔内,厚度不超过1寸,上盖湿布,放在比较暖和(23℃-30℃)的地方催芽,每天洒水翻动一、二次,经常保持湿润状态,待大部分种子吐白(即露出幼根)后播种,不能让幼芽过长,以免播种时损伤。

3.播种后水份是命脉,特别是催芽种子,刚播下半个月之内,每天早晚都要淋水,经常保持土表湿润,播种后的管理是全苗壮苗的关键,当苗高1寸左右,把过密的苗木拨去,株距1寸,当苗为2-3寸时把间出的苗木补缺株,株距1-1.5寸,间苗、补苗最好在雨后或淋水后进行,保证亩苗8至15万株左右,苗长后视情况揭草。

4.当雨后或淋水后,土壤易板结,应视情况结合中耕除草,除草要点是“除早、除小、除了”。要懂得,肥足苗壮,但在苗的前期追施肥应淡,一般100斤加1-2两尿素,即可,以后视情况加浓,以免烧苗。

四、桑树的的春季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施春肥

春肥能促进芽、叶生长,不仅能提高桑树春叶产量和质量而且肥效还可延续到夏秋季,促进桑树夏伐后的发芽和枝叶生长,增加全年桑叶产量。

春肥应在春蚕期和叶前25天左右施用,一般穴施,穴深、长、宽均为20厘米左右,穴位距树干25厘米,施肥量为全年总施肥量的30%左右。施肥最好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桑树发芽时;第二次在春蚕收蚁前后。稚蚕用叶和黏土桑园要早施。壮蚕用叶和砂土桑园稍迟施。

春肥以速效性氮肥为主,也可配合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春季雨水较多,施后应用土盖好肥料,以防肥分损失。

2.春耕除草

春耕在春季桑树发芽前进行,有进一步改善土壤结构、清除过冬杂草和防旱抚旱的作用。间作冬绿肥的桑园,应结合绿肥埋青时浅翻,不再专门进行春耕。春耕宜浅,避免损伤根系,一般春耕深度为10-15厘米。

3.疏芽

春伐桑树会重新萌发大量新芽,当新梢长至15-25厘米或春蚕期4-5龄时进行疏芽。疏芽应根据栽植密度、树龄、肥培水平和桑树品种等来确定单株留条数,做到去弱留强,空隙处少疏多留,密集处多疏少留,多留。通过疏芽、定芽,使桑树条数适当、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养分集中,有利于枝叶生长。在水肥条件一般的情况下,亩栽800-1000株的桑园,单株留条数应在12根左右。

4.摘芯

第2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大树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园林绿地中,特别是重点工程,往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绿化美化的效果,这就需要种植一定数量的大树。大树移植需要投入较多人力、机械设备和资金,同时,大树的再生能力较幼青年树明显减弱,难以成活。因此,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新植大树的养护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工作:

一、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

大树,特别是未经移植或断根处理的大树,在移植过程中,根系会受到较大的损伤,吸水能力大大降低。树体常常因供水不足,水分代谢失去平衡而枯萎,甚至死亡。因此,保持树体水分代谢平衡是新植大树养护管理、提高移植成活率的关键。为此,我们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地上部分保湿:

1、包干:用草绳、蒲包、苔藓等材料严密包裹树干和比较粗壮的分枝。上述包扎物具有一定的保湿性和保温性。经包干处理后,一可避免强光直射和干风吹袭,减少树干、树枝的水分蒸发;二可贮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干经常保持湿润;三可调节枝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枝干的伤害,效果较好。目前,有些地方采用塑料薄膜包干,此法在树体休眠阶段效果是好的,但在树体萌芽前应及时撤换。因为,塑料薄膜透气性能差,不利于被包裹枝干的呼吸作用,尤其是高温季节,内部热量难以及时散发会引起高温,灼伤枝干、嫩芽或隐芽,对树体造成伤害。

2、喷水:树体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面)因蒸腾作用而易失水,必须及时喷水保湿。喷水要求细而均匀,喷及地上各个部位和周围空间,为树体提供湿润的小气候环境。可采用高压水枪喷雾,或将供水管安装在树冠上方,根据树冠大小安装一个或若干个细孔喷头进行喷雾,效果较好,但较费工费料。有人采取"吊盐水"的方法,即在树枝上挂上若干个装满清水的盐水瓶,运用吊盐水的原理,让瓶内的水慢慢滴在树体上,并定期加水,既省工又节省投资。但喷水不够均匀,水量较难控制。一般用于去冠移植的树体,在抽枝发叶后,仍需喷水保湿。

3、遮荫:大树移植初期或高温干燥季节,要搭制荫棚遮荫,以降低棚内温度,减少树体的水分蒸发。在成行、成片种植,密度较大的区域,宜搭制大棚,省材又方便管理,孤植树宜按株搭制。要求全冠遮荫,荫棚上方及四周与树冠保持50厘米左右距离,以保证棚内有一定的空气流动空间,防止树冠日灼危害。遮荫度为70%左右,让树体接受一定的散射光,以保证树体光合作用的进行。以后视树木生长情况和季节变化,逐步去掉遮荫物。

(二)促发新根:

1、控水:新移植大树,根系吸水功能减弱,对土壤水分需求量较小。因此,只要保持土壤适当湿润即可。土壤含水量过大,反而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能,抑制根系的呼吸,对发根不利,严重的会导致烂根死亡。为此,一方面,我们要严格控制土壤浇水量。移植时第一次浇透水,以后应视天气情况、土壤质地,检查分析,谨慎浇水。同时要慎防喷水时过多水滴进入根系区域。第二方面,要防止树池积水。种植时留下的浇水穴,在第一次浇透水后即应填平或略高于周围地面,以防下雨或浇水时积水。同时,在地势低洼易积水处,要开排水沟,保证雨天能及时排水。第三方面,要保持适宜的地下水位高度(一般要求-1.5米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处,要做网沟排水,汛期水位上涨时,可在根系挖深井,用水泵将地下水排至场外,严防淹根。

2、保护新芽:新芽萌发,是新植大树进行生理活动的标志,是大树成活的希望。更重要的是,树体地上部分的萌发,对根系具有自然而有效的刺激作用,能促进根系的萌发。因此,在移植初期,特别是移植时进行重修剪的树体所萌发的芽要加以保护,让其抽枝发叶,待树体成活后再行修剪整形。同时,在树体萌芽后,要特别加强喷水、遮荫、防病治虫等养护工作,保证嫩芽与嫩梢的正常生长。

3、土壤通气:保持土壤良好的透气性能有利于根系萌发。为此,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中耕松土工作,以防土壤板结。另一方面,要经常检查土壤通气设施(通气管或竹笼)。发现通气设施堵塞或积水的,要及时清除,以经常保持良好的通气性能。

二、树体保护

新移植大树,抗性减弱,易受自然灾害、病虫害、人为的和禽畜危害,必须严加防范。

1、支撑:树大招风。大树种植后应即支撑固定,慎防倾倒。正三角桩最利于树体稳定,支撑点以树体高2/3处左右为好,并加垫保护层,以防伤皮。

2、防病治虫:坚持以防为主,根据树种特性和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勤检查,做好防范工作。一旦发生病情,要对症下药,及时防治。

3、施肥:施肥有利于恢复树势。大树移植初期,根系吸肥力低,宜采用根外追肥,一般半个月左右一次。用尿素、硫酸铵、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配制成浓度为0.5%至1%的肥液,选早晚或阴天进行叶面喷洒,遇降雨应重喷一次。根系萌发后,可进行土壤施肥,要求薄肥勤施,慎防伤根。

4、防冻:新植大树的枝梢、根系萌发迟,年生长周期短,积累的养分少,因而组织不充实,易受低温危害,应做好防冻保温工作。一方面,入秋后,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并逐步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以提高树体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自身抗寒能力。第二,在入冬寒潮来临之前,做好树体保温工作。可采取覆土、地面覆盖、设立风障、搭制塑料大棚等方法加以保护。

第3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一直以来,高质量的工程机械市场,在国内几乎是洋品牌一统天下。在长江葛洲坝、黄河小浪底等大型建设工地上,几乎看不到国产机械的踪影,放眼望去,隆隆作响的几乎都是卡特彼勒的推土机、小松公司的挖掘机等清一色的外国产品。

国产机械“国外心”

工程机械的发动机就像人的心脏,是机械的生命之源,心脏不好,其身体状况可想而知。但是,我国工程机械的出口产品,基本都选用进口发动机,这似乎已成为业内不成文的规矩。为什么?国产发动机还不能达到国外用户的要求。

据调查,国内用户对于排放、噪声等问题,要求并不是很苛刻,除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要求要高一点外,国内其他用户最关心的问题是柴油耗量、机油耗量和使用可靠性。因此,在国内销售的机械采用国产发动机的比较多,但是,即使在国内用户中,是否采用进口发动机,也已经成为衡量一台机械档次高低的标准。

如果是出口到欧盟、北美以及澳大利亚等市场的产品,其要求就完全不同了,如排放指标、噪声、振动、可靠性等方面,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据专家介绍,发动机是工程机械所有系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部件,尤其在振动、噪声和排放指标方面。随着国外用户对工程机械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减振技术已不能满足要求,采用新的减振技术势在必行。今后,一方面要应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制造技术,提高发动机的设计制造水平,从而减少或消除发动机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害激振力;另一方面要采用各种控制有效的工程机械发动机减振系统,从而减少发动机振动对工程机械性能的影响,提高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专家指出,现在国产发动机和进口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如果国产水平不提高,进口量将越来越大。从一些事例来看,国际上的五大工程机械跨国公司,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发动机系统,确保整机技术水平。所以国内工程机械行业能不能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能不能把国内市场进一步保护好,发动机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一些国际知名企业想进一步加强与国内企业在发动机方面的合作,比如美国的卡特彼勒、康明斯、帕金斯、沃尔沃等公司,这都为国内企业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提供了机遇。

国外企业仍在领跑

去年的慕尼黑国际建筑机械和设备、建材机械及工程车辆展览会后,就有业内专家感叹,人家的技术发展太快了,我们要想追赶不是一朝一夕、一两家企业就能完成的。

据介绍,工程机械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是实现工程机械信息化,突出机械要具有智能信息处理功能,即“工程机械信息化”概念,开发新一代智能IT工程机械。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是当前工程机械亟待发展的新技术。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及电子监控技术等在国外工程机械产品上都已广泛应用,一些节能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工程机械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能受到高度重视,并向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外工程机械电子控制产品已逐步形成系列化、模块化、标准化。许多世界知名公司在结合自己产品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当代先进的微电子技术成果,开发出了自己的控制器,并形成系列化、模块化的软硬件集成。

在今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博览会上,国际一流的工程建筑机械制造商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带去了最新的先进设备和基础件。据介绍,很多企业都展示了先进的控制技术,如在工程机械中采用电子控制变速、转向、电子故障自动诊断、监控技术,发动机电喷射降低油耗,减少发动机排出废气的有害物,有效地保护环境。另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被广泛应用,例如采用工程塑料代替钢板,大大降低了成本,采用新型涂装材料和工艺提高外观质量。操作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都处于领先水平。以卡特彼勒为代表的大公司将计算机技术支持系统搬到展台作为一大亮点进行展示,该系统可以对售出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包括故障模式的检测、设备运行情况监测、重大故障的本部帮助等,处处为用户着想,极具人性化。

落后的不仅仅是技术

第4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三段式烘烤的应用技术基础

多年来,对我国烟叶香吃味和外观质量同津巴布韦、巴西等国家相比有较大差异的分析认为,除了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以及品种、栽培管理等主要生产措施外,烘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烟叶成熟度、烘烤工艺技术、烘烤设备等烘烤因素存在问题极其普遍,在一些烟区还比较严重,无一不制约烟叶品质和效益。

1.1成熟度是烟叶质量的基础和中心

研究和生产实践认为,烟叶成熟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采收烟叶成熟度,即田间生长发育和物质转化达到的成熟度;一个是烤后烟叶成熟度,即烘烤过程的物质转化达到分级要求的成熟度。所以,烟叶成熟度的本质都是紧紧围绕着最终烟叶品质和可用性进行充分而完善的物质转化。

据研究结果,我国下部叶组织结构松驰,叶质重(单位叶面积重量)较小,填充值高,单叶重轻,而上部叶组织结构紧实,叶片厚,叶质重较大,单叶重高(表1)。其原因显而易见。下部叶田间生长时间过长,物质转化消耗(也有物质向上运输)过度,已经达到过熟;上部叶叶片没有能充分展开,生长时间不足,物质转化不够,从烟叶质量要求的工艺成熟概念讲属于不熟采青。实际上,目前生产中下部叶过熟、中部叶采生、上部叶采青,再加上烘烤中的烤熟(后熟)转化不够是影响烟叶内在品质和可用性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烟草生产的各项农艺操作过程,也必须以满足大田烟叶生长发育需要,从而能够达到真正成熟,然后在烘烤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将烟叶烤熟。

资料来源:郑州烟草研究院。进口烟叶来自巴西、津巴布韦,各部位均为4~6个样品平均数;国内烟叶来自云南(陆良)、贵州(余庆)、福建(三明)、湖南(郴州)、河南(宝丰)、山东(诸城)、陕西(淳化)、辽宁(凤城)、广西(百色、富川),各部位均为10个样品平均数。

1.2三段式烘烤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点

通过对烘烤环境温度、湿度、时间调控,实现对烟叶水分动态和物质转化的协调,达到最终将烟叶烤黄、烤干、烤香的统一,这就是三段式烘烤技术的核心,也是烟叶烘烤的根本目的。

根据对烟叶在烘烤中变黄、变香和非正常情况下发生棕色化反应变褐的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及其与水分动态、烤房温湿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认为三段式烘烤技术的关键点如下。

1.2.1低温变黄,黄干协调

即要求烟叶在比较低的温度下达到比较高的变黄程度。烟叶变黄阶段起始温度32~34℃,大量变黄温度35~38℃,完成变黄温度38~42℃。烟叶在变黄阶段失水量为30%左右,达到叶片发软。若烟叶黄变和干燥其中之一达不到要求即必须采取保温保湿变黄或排湿脱水的措施并延长时间。

1.2.2适速升温定色

在46~48℃以前以平均1℃/3h的速度升温,之后以平均1℃/2h的速度升温边升温边排湿定色。当烤房温度达到54℃后需稳定较长时间(12h以上),使淀粉彻底水解,糖分和致香物大量形成和积累。我国不少上部叶和较厚的叶片,正面呈黄色,背面黄白色明显,其叶内淀粉含量较高,若在54℃左右给予比较多的时间,这种现象会得到改善,烟叶香吃味也会因此得到增进提高。

1.2.3重视湿球温度

即依鲜烟叶的素质状况确定和控制烘烤各阶段的湿球温度指标,并以湿球温度高低作为烧火和通风排湿的主要技术依据。一般变黄阶段控制干湿球温度差1~4℃,定色阶段控制湿球温度37~40℃,干筋阶段控制湿球温度40~43℃以下。

1.2.4允许烘烤技术指标必要时作调整由于我国烟叶生长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品种、部位等,鲜烟叶素质存在人为不能抗御的差异,烘烤技术也必须服从于具体鲜烟叶的质量潜能,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反映其品质和可用性本质。因此,在实施三段式烘烤中,允许对上述主要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作某些必要的调整。

1.3普通烤房主要技术指标

烤房是适应烘烤技术烤好烟叶的保障。据1996~1997年对全国烤房普查统计,我国共有烤房500余万座,平均种植2868m2烟田使用一座烤房。调查结果显示,烤房陈旧落后、结构不合理是影响烟叶品质最重要的原因,严重影响三段式烘烤技术的落实。具体反映是:温度不均匀,升温不灵敏,排湿不顺畅,操作不方便。要改进烟叶品质,提高烟叶整体生产水平,引进和修建先进的烤房设备十分必要。但是由于其投资大、成本高,尚需视各地的实际经济水平考虑。根据我国国情,实施烤房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化改造更为可行有效。我们提出了普通烤房的质量标准和主要技术参数。普通烤房质量标准是:①大小适宜,结构合理,设备齐全,进行烧火、观察、通风排湿等操作方便;②升温灵敏,控温稳定,保温良好,平面温度均匀;③排湿顺畅,调控灵活;④坚固耐用,节省燃料。

2主要工作成效

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作为国家烟草专卖局和烟叶公司的重点科技推广项目,自1997年正式启动以来,受到各级烟草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对于推动科技兴烟和生产水平提高,已经和正在产生积极影响。

2.1人才培养和烟农技术素质提高

几年来层层技术培训和技术研讨,各级烟草公司培训了一大批烟叶烘烤技术队伍,各地建立的技术服务体系通过技术培训和专题技术讲座、观摩和巡回指导、播放科教录相片、印发简明直观的技术图表等,有效地把三段式烘烤技术传授给烟农。据不完全统计,1997~1998年省级技术培训共4200多人次,地(市)县级技术培训近10万人次,发放烘烤技术录相带近300盘,河南、福建、云南、四川、广东等省及其地(市)按照三段式烘烤规程的基本要求印发烘烤技术图表190万套(份)以上。这些措施都为提高技术员和烟农科技素质产生了积极影响。

2.2烤房标准化改造力度大,步伐快

各地根据本地区烤房存在的影响烟叶烘烤最普遍、最突出和最关键的问题,按照标准化指标的要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实施改造,新建烤房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一步到位。据调查,各地每设一座烤房一般补贴70~300元,新建一座烤房补贴500~1000元。到1998年底,全国共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包括新建)270万座左右,占1998年实际烤房总数的70%以上。云南省1998年利用压缩烟叶种植面积契机,各地市普遍加大烤房改造步伐。昆明卷烟厂1998年共投入2300万元,新建改造烤房近6万座,并预期1999年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80%以上。河南省1997、1998年共新建改造标准烤房32.8万座,占全省烤房总数54.17%,其中1998年各地市用于烤房改造的投入约6700万元以上。

2.3三段式烘烤技术快速推广

烤房质量的提高,为落实三段式烘烤技术创造了良好条件,表现了改进烟叶质量和节煤降耗的技术潜力,同时由于各地编制印发了适于烟农使用的烘烤技术图表,1997~1998年,三段式烘烤技术得到快速推广,烟农收益匪浅。据统计,1997年全国应用推广面积30万hm2,1998年达63.3万hm2以上,初烤烟叶均价增加0.36~0.78元/kg,烤烟耗煤量降低0.8~1.7kg/kg,耗煤量减少20%~35%。按示范结果推算,烟农可增收9.24亿元,同时节约烤烟用煤200万吨以上,节煤折款约3.0亿元以上,税利可增加3.5亿元以上。

2.4几种新型增质节能烘烤新技术由示范转向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2.4.1立式火炉烤房

立式火炉的最大优点是燃料燃烧充分,燃烧时高温区集中,燃烧强度容易控制,节煤效果明显。目前,辽宁、黑龙江、云南、贵州、四川、河南、山东等省已大面积推广,其中辽宁省推广比例达95%以上,全国共有立式火炉烤房约55万座左右,占应用烤房总数14%以上。

2.4.2蜂窝煤炉烤房

蜂窝煤烤房优点:火炉燃烧强度调控简便,且燃烧稳定,即燃煤在简单控制下自然燃烧放热能够与烟叶烘烤需热规律相吻合,烤房温度只能上升,不会出现猛升、猛降,因而对落实三段式烘烤,确保烤烟质量十分有利,并有一定节煤效果。再加上烤烟添煤次数很少(单蜂窝煤炉加煤1次,双蜂窝煤炉4~5次),烤烟工作量极大降低。福建、广东、湖北、陕西等省作为重点新技术已大面积推广,重庆、湖南等省市示范效果很好。据调查结果,烟叶均价增加0.42~0.96元/kg,每炉烟节煤60~100kg,每座烤房一年可节煤400~800kg,即烟农减少烘烤投入130~160元。全国共有蜂窝煤烤房18万座以上。

2.4.3立式火炉平板式换热器烤房

立式火炉平板式换热器烤房的优点:燃料燃烧充分,烧火灵敏,火管内烟气流速慢,热量释放完全(排烟温度低),烤房内温湿度均匀,实行热风进风,热能利用率高。生产中大面积应用结果,烟叶均价提高0.21~0.36元/kg,节煤效率提高30%~45%。这种类型烤房昆明市1998年修建59700座,1999年达14万座左右,占全市烤房总数80%以上。黑龙江省绥化地区也在示范成功基础上大面积推广。

2.4.4部分热风循环烤房

强制通风、热风循环是国外烘烤设备的一项通用技术。叶间隙风速增加,能够使上下层烟叶环境温度变得一致,有利于烟叶达到更高变黄程度后,再及时转入定色,且烟叶在空气运动状态下不断干燥。整体上烤房湿度有所增加,叶内转化充分,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明显改善。1997年,河南省示范推广这类烤房3.77万座,1998年改造5.71万座,共达9.48万座。山东、四川、辽宁、福建等省示范获得很好效果,1998年也将大面积推广。据测试,这种烤房内烟叶间隙风速比普通烤房快0.04~0.06m/s,烤烟均价提高0.64~1.00元/kg。

2.4.5红外线烤房涂料应用

红外线是一种带有高热能的电磁波(波长0.76~1000μm),这项技术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泛,在烤房火管上涂以红外线涂料后,使烤房内的传热过程由空气对流换热变为辐射与对流并重,使烤房内平面温差和垂直温差都很小(据青州烟草研究所用贵州登峰红外涂料多试点测定结果这两个温差都在1℃以下),这样能够有利于烟叶在38℃以下的低温情况下均匀变黄达到9成黄以上转火定色。而且红外线涂料产生的电磁波中包含了烟叶中水分子振动的几个波段(小于3μm、5~7μm、14~16μm),有利于充分变黄的烟叶及时干燥,从而保证烟叶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提高,并有一定节煤效果。据严格实验结果,烤烟红外线涂料,对水分大的烟叶和结构紧实的上部叶有独特的增质增效功能,正常烟叶均价提高0.31~0.68元/kg,节煤10%~20%。实践证明,这是一项简明有效的实用技术,在黑龙江、陕西、四川、重庆、贵州、山东、辽宁等省市已经有较大使用面积。

2.5新的研究进展

近几年,在烤房改造即新技术应用方面已有明显成效,新技术研究也不断深化。1998年,蜂窝煤火炉半堆积烤房和普通烤房供热的温湿自控已实验成功,可望在2~3年内能在生产中示范应用。立式火炉燃烧充分,易烧火,目前已能够使烤烟全过程加煤次数减少到3~5次,有望同对烘烤加热过程实行温度自控,结合热风循环装置使用即可向自控半自控发展。一种全新型的烧煤温湿度自控装置今年也开始在各地实验示范。

3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中的几点体会

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从高一个层次讲就是在国家局“1144”发展战略指导下开展的一项技术创新工作。这项工作开展两年来,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3.1新技术推广应用是成熟技术的再成熟和消化吸收过程

三段式烘烤是国外烟叶烘烤通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在我国应用,是经过引进试验和理论上深化研究实现技术消化,接下来进行较大面积和范围示范取得成效、取得经验、产生影响后,再组织全面推广。几年来进行过多次研讨、培训,几次印发了《烟叶烘烤技术规程》(讨论稿),几个类型区和省(市)在对《规程》修改的基础上,又根据各地烟叶的具体特点,编写了自己地区的《烟叶烘烤技术规程》和适于本地烟农使用的烘烤技术图表,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新技术的再成熟和消化吸收,因而实用性更强,反映效果好,推广速度快。

3.2新技术落实措施到位

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关键是落实。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落实措施是:①坚持强化技术推广和管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和烘烤技术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实行全员培训,省市(地)两级重点培训技术骨干,县(市)及重点培训乡及乡以下技术人员和种烟大户。②包括三段式烘烤技术应用和烤房标准化改造,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讲实际,讲实效,保证技术不变形,一次到位,不搞二次推广;坚持以点带面,示范辐射推广。③层层分解任务,细化目标,严格责任制和检查验收考核评比,确保3年完成既定目标。④在新技术应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有关技术问题,一方面及时积极指导引导,同时坚持边研究边创新。⑤坚持综合技术应用推广。即烤房标准化改造,新型节能烘烤技术,三段式烘烤工艺全面推广,发挥新技术综合效益。

3.3投入资金到位

在确定烤房标准化改造年度任务进行资金投入核算之后,不少省市烟草公司和地市烟草公司,按照投入概算指标,以上级公司拿一点儿,基层公司拿一点儿,烟农投入劳动力的办法,确保烤房改造顺利进展。昆烟企业确定了1998年把烤房改造作为技术应用的新项目后,经过测算,每改造一座烤房需材料费260元,决定分公司拿50%,县公司拿50%,及早到位。集中并定点制作改造型材,层层进行技术员观摩培训,烟叶收烤前统一组织验收。一年完成立式火炉平板式烤房改造达全市烤房总数45%。拟于1999年改造任务为82~9万座,目前已有30%以上动工修建,有把握在1999年烘烤季节到来之前完成本年度任务。所以说,资金投入是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的一个关键点。

3.4组织领导到位

落实技术创新实施科技兴烟和科技带动战略,组织领导保证。近几年烤房标准化改造和三段式烘烤推广工作得以顺利进展,成效显著的成功经验就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有强有力的政策,把这项新技术作为目前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计划可行,责任到人,投入到位,措施得力。

41999年的任务和技术改进重点

1999年是烤烟三段式烘烤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项目的最后一年,由于我国各主产烟区自然和经济状况差异较大,烤烟三段式烘烤及烤房标准化改造发展不平衡,距离既定的“三段式烘烤工艺应用和烤房改造达到80%以上,烟叶内在香吃味品质得到改进、亩收益得到明显提高”的目标,工作任务依然很重。

4.1完成和基本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

按照1997年三明会议要求,1999年烤房标准化改造既定任务为120万座以上,事实上,各省市过去两年烤房改造的标准,有些仍然偏低,包括烤房的主要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仍大量存在。所以,仍然需要加大步伐,倾斜投入,对影响烟叶质量的关键点实施改造,确保完成或基本完成烤房标准化改造这一基础性工作。

4.2烟叶成熟度问题仍然是制约各地烟叶质量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在下部叶轻飘,单叶重小,上部叶和较厚的烟叶背面偏白和正面与背面反差大的问题突出。需要更新烟叶成熟度的观念,尽快扭转下部叶过熟、中部叶采生、上部叶采青的局面,做到下部叶适时早收,中部叶成熟稳收,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顶叶4~6片集中一次采收。要坚持把成熟度作为烤烟生产全过程的技术中心,烟叶生产的全部操作过程都要紧紧围绕和满足烟叶最终真正长熟、养熟。烟叶成熟的标志,除了一般的外观特征外,以烟叶烘烤变黄时间确认。下部成熟叶变黄时间为60~72h,中部叶为48~60h,上部叶为36~48h。只有首先扭转烟叶成熟度的观念,才可能保证烤后烟叶内在品质得到明显改善,达到内在品质与外观质量统一。

4.3全面高质量推广三段式烘烤技术

目前我国烟叶质量内在香吃味不足,上部叶挂灰,有各种各样的烤青、颜色暗、烟叶正反面颜色反差大等问题,除了烟叶的农艺过程和营养外,关键仍是三段式烘烤技术不到位。要彻底扭转这种现状,就要紧紧抓住三段式烘烤的几个关键点,确保烟叶低温变黄,转化完善,切实落实在54℃左右拉长时间,最终使烟叶烤黄烤香。

第5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检疫对象识别及检疫对象封锁控制措施等方面对植物检疫技术进行了概述。

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国内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各地调运的种子种苗及农产品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植物病、虫、杂草人为传播的可能性,有害生物入侵发生危害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掌握植物检疫识别技术、做好植物检疫工作显得愈加重要。

1植物病虫害标本的采集

植物病虫害标本是植物病虫害及其分布的实物性记载。标本的存在,即可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室内进行鉴定。

1.1采集标本的要求

1.1.1症状典型。具有不同阶段的症状。

1.1.2带有病征。病部带有病原物的子实体。

1.1.3病害单纯。l个标本只能具有l种病害。

1.1.4记载详细。有寄主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采集地点、采集日期、采集人等。

1.2采集病害标本的注意事项①对于不认识的寄主植物,注意采集枝条、叶片、花果等部分,以便鉴定植物名称;②适合压制的叶片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无法展平;③腐烂的果实标本应先以标本纸分别包裹后再置于标本箱中,防止污染和挤坏标本;④黑粉菌类标本由于病菌抱子极多,容易散落,所以应用纸袋分装,以免混杂;⑤每种标本的采集应具有一定的复份,一般要求5份以上,以便鉴定、保存和交换。

2常用的检疫检验方法

检疫检验主要对现场检疫取回的代表样品和病、虫、杂草籽粒样本,在实验室作进一步检验鉴定。检验方法因不同病、虫、杂草的种类和不同的植物、植物产品而异。

2.1害虫常用的检验方法过筛检查、比重检查、染色检查、解剖检查、灯光透视检查等。

2.2真菌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洗涤检验、漏斗分离检查、直接检查、切片检查、保湿萌芽检查、分离培养检查等。

2.3细菌病容常用的检验方法分离培养检验、噬菌体检验、血清学方法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2.4病毒病害常用的检验方法染色法、指示植物接种检验、血清学方法以及PCR、探针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2.5病原线虫常用的检验方法直接分离法、漏斗分离法、浅盘分离法、离心分离法、漂浮分离法、直接解剖分离法等。

3检疫对象识别

植物检疫对象是专指那些经国家及有关检疫部门科学审定,并明文规定要采取检疫措施禁止传人的植物病、虫、杂草等。

3.1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3.1.1田间症状。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面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淡黄色狭条斑。病斑表面常分泌有大量橘黄色露珠状菌脓,干悴后成鱼籽状胶粒,粘在病叶上。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连成大斑,病叶呈橘红色,并迅速枯死。条斑也可发生在叶鞘上。

3.1.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水稻生育中、后期进行,根据病斑颜色和形态认定。②室内检验:将病组织切断后,菌脓从切口溢出;也可进行镜检观察。

3.2小麦矮腥黑稼病

3.2.1田间症状。病株显著矮化,株高仅为健株的l/3-1/2,分孽增多,病穗外观比健穗肥大,小穗、小花增多,芒短而弯,向外开张,病穗上各小穗均受害成为黑褐色菌痪,坚硬不易压破。

3.2.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小麦分萦及灌浆后期调查。重点调块的四周近田埂处。病菌能刺激小麦产生较多的分孽,感病植株分孽每株多达30一40个,而健株一般不超过20个;在小麦灌浆后期,感病植株病粒外壳均呈暗褐色,而健株麦粒外壳则呈浅绿色,稍带透明。②室内检验:现行检验方法主要用冬抱子形态特征与萌发特性区分矮腥黑穗病菌与网腥黑穗病菌。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网脊高度通常为2一3um,胶鞘厚度通常为2一4um,网目径通常为3一6um,抱子直径幅度16.8一32um,多数为18一24um。

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抱子在17℃无光照的条件下,1周后不能萌发,而只能在5℃、有光照条件下经20一90d才能萌发,网腥黑穗病菌冬抱子以上2种条件下1周后都可萌发;矮腥冬抱子萌芽后的先菌丝有分枝现象,且能产生数量多达50一60个小抱子,而网腥先菌丝较少有分枝现象,小抱子数量只有4一16个。

3.3玉米箱.病

3.3.1田间症状。玉米霜霉病为系统侵染,病叶色泽苍白,形成初黄白色,后颜色变深的条纹,潮湿时长出白色霜霉状物。有时病菌在坏死组织里产生卵抱子。病株生长缓慢、矮化、不结果穗或穗小粒瘪。

3.3.2检验方法。①检查来自疫区的高梁、玉米包袋材料,将其保湿1周,或埋在灭菌土壤中1周,使组织腐烂分解,然后制片镜检卵抱子;②用洗涤检验法,检验种子外部是否附着卵抱子;③将种子播于灭菌土壤中,观察幼苗系统症状,直到出苗后5周以后。

3.4马铃.瘩肿病

3.4.1田间症状。症状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地下部分(根系除外),其块茎、甸甸茎受害后形成较大的甚至包围整个茎基部的癌瘤,酷似花椰菜的花球。幼薯受害则整个成畸形。较大薯块则多在芽眼处形成畸形的癌瘤。高感品种在腋芽和茎间形成小癌瘤。癌肿初为白色,见光后渐为绿色,最后变褐至黑色,腐烂。

3.4.2室内检验。产地检疫时间可在马铃薯生育的中、后期或收获期。室内检验主要是检查块茎上有无癌瘤。尤其是芽眼周围有无小的癌瘤,对可疑为癌肿瘤的组织,应作徒手切片镜检,检查有无休眠抱子囊或夏抱子堆及夏抱子囊。

3.5大豆疫病

3.5.1田间症状。大豆生育期的各阶段均可发生,引起根腐、茎腐、植株矮化、枯萎和死亡。田间播种后可引起种腐,幼苗出土后碎倒,主根变褐、变软,枯萎死亡。真叶期受害,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不失绿,感病重时叶片发黄,枯萎而死。成株期受害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凹陷病斑,并向上下不同部位扩展,叶柄基部叶片下垂呈八字形,叶片不脱落,整个植株逐渐变黄枯死。较老植株豆英受害,往往茎部、侧枝及主根形成坚硬的边缘不清的病痕。

3.5.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主要采取踏查法,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苗期,幼苗出土前后及真叶期各调查l次,观察有无特征性病症出现;二是在生育中期。②室内检验:检验种子表面带菌.可用常规的洗涤检验;种皮里带菌,可将豆粒放在10%KOH水溶液中处理后剥下种皮,制片,然后镜检;疫霉菌的分离培养,可采用PARP选择性培养基(即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加人匹马霉素10mg/kg、安比西林250mg/kg、利福霉素10mg/kg、五抓硝基苯100mg/kg、恶霉灵50mg/kg)。

3.6柑福演疡病

3.6.1田间症状。危害枝梢、叶片、果实和曹片,形成木栓化隆起的病斑。①叶片症状:病斑初时在叶背面出现黄色、针头大的油演状斑点,后逐渐扩大、隆起,表皮破裂,呈海绵状,灰白色,以后木栓化,表面粗糙,呈灰褐色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多近圆形,周围有黄色或黄绿色的晕圈,靠近晕圈处常有褐色釉光边缘,但老叶上病斑的黄晕圈有时不明显。②枝梢症状:在嫩梢上的病斑比叶片上的更隆起、木栓化,呈火山口状开裂,病斑圆形、椭圆形或多个一起呈不规则形,浅黄色或黄褐色,并有暗褐色狭细釉光边缘。③果实症状:与叶片相似,但木栓化程度更高,开裂更显著,无黄色晕圈,有些有釉光边缘。病部只限于果皮上,不深至果肉,果实生育前期发生的病斑多隆起,中、后期发生的较扁平,病果易脱落。

3.6.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苗木夏梢转绿后、秋梢转绿后、出苗前和果实采摘前l个月进行产地检验。果园、苗圃按品种在全面目测检查的基础上,随机取10个样点,果树查5%一10%;苗木l万株以下查全部,l万一10万株查30%,10万株以上查巧%。仔细检查叶片、枝梢、果实上有无溃疡病斑。②室内检验:可先用一般检查细菌滋脓的方法,确诊其为细菌病害后,再作分离培养。

3.7烟草环斑病毒病

3.7.1田间症状。发病叶片上出现环纹状褪绿斑和坏死斑,散生、2层或3层,并常沿叶脉发展。叶上环斑数量l一2个或数个不等。重病株矮化、叶片变小,量轻质劣。病茎和叶柄上产生褐色条斑。该病毒常使花期不育,减少种子产量。

3.7.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平均气温达20℃时,到田间调查。②室内检验:一般采用鉴别寄主、血清学、电镜、分子生物技术等方法。鉴别寄主是常用的方法,当接种鉴别寄主的症状陆续明显时观察叶片上的病斑:可豆出现褐色小枯斑;黄瓜子叶出现淡黄圆斑,新生真叶出现系统不规则淡黄色斑,老叶变成褐色枯斑,新叶扭曲;烟草叶先出现同心环纹,逐渐变成系统花叶;千日红叶出现褪绿小环斑;菜豆、觅色黎、昆诺黎叶出现枯斑。

3.8番茄溃疡病

3.8.1田间症状。该病是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幼苗期至结果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由叶缘开始向上逐渐萎蔫,有的在胚轴或叶柄处生溃疡状凹陷条斑,病株矮化或枯死。番茄插架时最易看到早期症状,起初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卷缩,似缺水状,病叶叶柄上有长条揭斑,最后全叶枯死;后期茎秆上出现狭长的条斑,扩展、下陷或开裂,病茎增粗,常生大量气生根。髓部褐色,茎中空,多雨或湿度大时病叶、病茎常滋出菌脓,干燥后成白色污状物。果实受害时幼果皱缩、畸形,果内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青果上病斑为圆形,外圈白色,中心粗糙褐色,俗称“鸟眼斑”,这是溃疡病特有的症状。

3.8.2调查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番茄开花至采摘期,均可随机调查,但座果期症状明显,易诊断。②室内检验:植株检验是选取病株茎秆,清水洗净,晾干后用75%酒精涂布茎秆表面,过火焰。维管束的病健交界处切取小块组织,切碎悬浮于0.1%陈水中,充分振荡,静置30min,用接种环茹取细菌悬浮液至523晾脂平板上画线分离,28℃培养96h,挑取均匀一致的小菌落,再纯化3次,反复观察其特征,并留作致病性测定。如果出现番茄溃疡病形态特征即可确诊。

3.9稻水象甲

3.9.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2.8一3.2mm,黑色,密被灰绿色鳞片,嚎短阔,端部环绕灰白色刚毛。前胸背板肩突明显,从背板中区至鞘翅末端1乃处的背部鳞片黑色,成明显的广口瓶状的黑色大斑。鞘翅有6条纵纹。3对足基节基部鳞片黄色。雌虫后足胫节具前锐突,背板后缘呈深的凹陷。②卵:珍珠白色,一侧略内弯,多产于水面下的叶鞘组织内。③幼虫:白色、无足,头部褐色,共4龄,腹节背面2一7节各有l对钩状呼吸管,气门位于管中,4龄虫体长约8mm。④蛹:居于灰褐色土茧中,近椭圆形,直径约5mm,猫附于根上。白色,复眼红褐色,形似成虫。

3.9.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可分为越冬场所成虫数量调查和秧田越冬代成虫数量调查。②室内检验:依据该虫生物学特性,分别查验成虫、幼虫及蛹,确定是否为稻水象甲的各虫态。

3.10小麦黑森彼蚊

3.10.1形态特征。①成虫:雌成虫体长2.5一4.0mm,初羽化时体浅褐色,以后色泽变暗。头部前端扁平,复眼大。触角位于额的中间,鞭节具环丝,16一18节,约为体长的1/3,小盾片上生有黑毛。足细长,被黑色鳞片,跄节5节。翅长卵形,翅面有黑短毛。腹部肥大,8节,淡褐色。雄成虫体长2一3mm,初羽化时粉红色,后色泽变暗。与雌虫的区别是体较细瘦,触角为体长的2乃,小盾片上有白毛,腹部纤细,几乎为黑色,第10节演变成上、下生殖板。②卵:长圆柱形,两端尖,长0.4一0.6rnm。初产时透明,有红色斑点,后为红褐色有光泽。常2一巧粒首尾相接地产于叶正面的脉沟内,密集成行,状如小麦条锈病病斑。③幼虫:初孵时红褐色,取食蜕皮后变为乳白色或浅绿色,13节。呈不对称纺锤形,幼虫在前胸腹面后缘有l个瘦蚊科大多数幼虫特有的Y形胸叉(剑骨片)。④蛹:为围蛹,栗褐色,略扁形似亚麻籽,长4.0一5.9mm,前端小而钝圆,后端大而具有凹缘。

3.10.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根据小麦黑森痪蚊的形态特征及为害状,田间调查时多用行长法取样。每点取长25cm、50cm或100cm均可,视虫量而定。②室内检验:将采集来的疑似感虫的麦类作物,着重将根部及近根各节叶鞘剥开,观察叶鞘内侧是否有幼虫及围蛹,检查麦粒内是否混有围蛹,将可疑的虫体在室内进行鉴定。

3.11苹果盘蛾

3.11.1形态特征。①成虫:体长8mm,翅展19一20mm,全体黑褐色、带紫色光泽。前翅翅面颜色可分为3区:臀角的椭圆形大斑深褐色,有3条青铜色条纹;翅基部褐色,外缘突出略成三角形,杂有斜形波状纹;翅中部淡褐色,杂有褐色斜纹。雌、雄蛾前翅腹面有很大区别,雄虫沿中室后缘有1条黑色的鳞片。雌虫翅绪4根,雄虫仅1根。②卵:略带椭圆形,长1.1一1.2mm,宽0.9一1mm,极扁平,中央部分略隆起。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14一18mm。初孵幼虫体淡黄白色,稍大变淡红色,成长后呈红色。前胸盾呈淡黄色并有较规则的褐色斑点,有刚毛,臀板颜色较浅,有淡褐色斑点,腹足趾钩单序缺环(外缺)。④蛹:体长7一10mm,黄褐色,雌、雄蛹两侧各有2根钩状刺,末端6根刺。

3.11.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可在生长季节成虫发生盛期进行,采取苹果蠢蛾性诱剂监测,或根据其为害状及形态特征进行初步鉴别;②室内检验:根据成虫、幼虫、蛹及卵的特征镜检。

3.12假高梁

3.12.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茎秆直立,具甸甸根状茎。叶阔线状披针形,基部被有白色绢状疏柔毛,中脉白色且厚,边缘粗糙,分枝轮生。小穗多数,成对着生,其中1枚有柄者多为雄性或退化不育,另1枚无柄小穗两性,能结实。在顶端的l节上3枚共生。结实小穗呈卵圆状披针形,颖硬革质,黄褐色至紫黑色。颖果椭圆形,暗红褐色,无光泽,顶端钝圆,具宿存花柱。脐圆形,深紫褐色。胚椭圆形,大而明显。

3.12.2调查及检验方法。①田间调查:在进口粮加工厂区rokm内的村庄、田地及铁路专用线周围进行详细调查;②室内检验:可采取一般解剖法检验。先将种子浸泡在温水中,膨胀变软后,横向或纵向切开种子。置于双目解剖镜下观察其内部形态、结构颜色,胚乳有无及质地,胚的形状大小、位置、子叶数目等,和假高粱形态特征比较鉴别,或采取显微切片法鉴定。

4检疫对象封锁控制措施

(l)从国外引进(含携带、邮寄)种子、苗木必须经检疫部门审批后方可人境,并在指定的地点进行1一2年的隔离试种。

(2)严禁从疫区调入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和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特殊情况必须引进的濡经审批。

(3)从病区引进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应严格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部门出具检疫合格证,调人地要进行复查必要时应进行复验,如发现有检疫对象和应检病、虫、草时,根据实际情况可选择消毒、控制使用或销毁等措施进行处理。

(4)在无检疫对象分布地区建立无检疫病虫种苗寮育基地,在作物生长季中进行产地检疫。

(5)消灭零星病田。对发生少量检疫对象的田块,采取挖净、消毒土壤、深埋或烧掉的办法,彻底清除危险性有害生物。

(6)对有害生物发生较为普遍的田块,应采取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加以控制,以延缓其扩散蔓延速度和减少危害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刘明熙,韦永保,胡长安,等.县级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安徽省广德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770,784

[2]赵京芬.浅议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化与生活,2008(5);31-32

[3]马士能,王岗.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158-160

[4]王学江,田锡珍,李文晋.植物检疫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5);942,1026

[5]石志坤,吴志军.吉首市森林植物检疫的现状与对策[J].湖南林业科技2008,35(5);93-94

第6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巴旦木(扁桃)、定植、栽培、管理

巴旦木学名为扁桃,属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按植物分类学归类,巴旦木(下称扁桃)不是杏,而是桃属中扁桃亚属的植物,其果小,扁圆,果肉干涩无汁不能食,主要食用部位是发达的仁。扁桃习性喜光、耐旱,耐贫瘠、适应性强、好栽易管。干旱的西北、华北地区适宜栽培。其栽培要点如下:

一、定植建园

扁桃耐贫瘠、耐旱、耐寒,喜光性强。据研究统计结果,扁桃的土壤临界含水量为5%~6%,萎蔫系数为2%~3%。在生产上最好选择土层深厚、通气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的地块种植。由于扁桃极易遭受晚霜危害,要注意选择山坡中部和开阔的平地、谷地和避风向阳的南山坡建园,并且注意不要在主风向的迎风面建园,有无灌溉条件并不重要。

二、品种选择和栽培密度。选择品种应特别注意其习性和当地的气候资源条件,最好是在当地经过一定时间栽培试验证明优良的品种。大到一个地区,小到一个扁桃园,在能够满足主栽品种授粉的前提下,品种不要太多,一般为2个品种或三个品种,其他为搭配品种。目前那普瑞尔和那普拉斯是两个较好的品种。扁桃属喜光性强的果树,不宜栽植过密。根据当地土壤和地理条件,扁桃定植株行距以3米×4米或4米×5米为宜,亩栽植33—55株。密植园每亩可栽植83—111株,定植苗木采用成品苗和芽苗均可。定植前挖深和直径均为60厘米的定植坑,栽植时根与地面持平,边栽边踏实土壤,然后灌透水。

在干旱地区或山陵薄地可适当密些,而在肥沃的平原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宜适当稀植。

三、定植时间与授粉。扁桃定植分为秋季定植和春季定植。秋季定植在落叶后封冻前进行,即11月中下旬,定植后埋土防寒。春季定植在土壤解冻后进行。扁桃自花不实,一定要配植授粉树,可以每隔2-3行配置1行授粉品种,一个果园栽植3-5个品种,保证有效授粉。扁桃喜光,不宜栽植过密,株行距可选用3-4m×4-5m、3-4m×4-6m,亩栽27-44株;干旱地区适当密植,肥沃的灌区可稀植。

四、肥水土管理。扁桃定植后一般2~3年开始结果,6~7年进入盛果期。扁桃园每年应进行秋耕,行间播种绿肥。生长季节内果园保持疏松无杂草状态。幼树每年施基肥一次,成年树2-3年施一次。幼树株施基肥15-25kg,中年树为20-25kg,大树为50-100kg。干旱地区春季栽植时,要浇足水,苗根覆盖1平方米塑料膜,增温保墒,提高成活率。定植当年新叶初展后,每隔10-15天要喷一次0.3%的尿素水溶液,共喷3-4次,每年株施基肥每次15公斤;成年树2-3年株施50-100公斤基肥一次;结果树应加强肥水管理,每年施肥3次,即萌芽期、硬壳期和果实采收后结合浇水进行。在生长后期,应对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枝条充实。秋后降雨偏多时要及时排涝,封冻前要浇一次封冻水。

在年降水量为400~500毫米的地区,扁桃可以实施无灌溉栽培。而在春夏雨水不足或降雨分布不均的地区,应抓住关键时期进行灌溉,才能保证扁桃正常生长发育。一般应在开花前结合追肥和果实膨大期灌水2次,入冬前再进行1次冬灌,基本能够满足扁桃生长发对水分的需求。夏季雨水较多的地区,扁桃园要注意及时排水,免遭涝害。

五、整形修剪。扁桃成枝力强,易于整形修剪。扁桃栽植当年即开始整形。矮干矮冠、骨架牢固、树冠开张、通风透光的树形易丰产,一般采用自然圆头形、分层形、开心形、杯状形等几种。对幼树和在初果期生长旺盛的树,当新梢长至50-60厘米时应及时摘心,促发副梢、增加结果枝,同时疏除多余枝;对背上枝、直立枝进行拿枝或扭梢,使枝条合理占据空间,达到结果和生长协调一致的目的。扁桃以疏剪为主,也应适当进行短截。保留较多的中短果枝,不能像桃一样过重短截。

六、病虫害防治。扁桃总体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生产上危害扁桃生长发育的主要虫害有蚜虫和红蜘蛛,苗期常发生立枯病,成龄树发生树干流胶病等。3月上旬要彻底清除枯枝,落叶、落果等,集中烧毁,可以消灭穿孔病、叶枯病等越冬菌源,兼灭梨小食心虫、球坚介壳虫、桃蚜等虫源。一般在萌芽前喷布5波美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的虫卵;谢花后,树上喷1次30%的菊马乳油2500倍液或50%甲胺磷2000倍液,可兼治梨小食心虫和各种蚜虫。5月上中旬,喷65%代森锌600倍加30%的菊马乳油2000倍液,可兼治桃穿孔病、梨小食心虫、球坚介壳虫等种病虫害。自6月上旬开始每隔20天左右喷1次杀菌剂,2~3次,使用药剂有65%代森锌600倍液,50%退菌特700倍液,50%多菌灵800~1000倍液,可防治多种病害。为防治红蜘蛛可选用20%的扫螨净4000-5000倍液进行喷杀。

七、采收。扁桃果实成熟不同于其他水果或作物,果皮沿缝合线部分开裂或全部开裂,果核外露为成熟标志。当树冠内部果实开裂成熟时,即可实施采收。如果采收过早,品质差,果皮也不易剥落。采收过迟,果皮干缩硬化,特别是纸壳类型的品种,核壳变黑,影响核仁品质。因此,需适时采收,采收方式主要为长竿敲打、摇动树枝,使果实落下。打果前先在树下铺布,果实落在布上,便于收集处理。打果时要注意,尽量不损伤枝叶,以免影响翌年产量。采收的果实要立即将果皮剥掉,及时晾晒。壳果晾干后,用硫磺熏蒸消毒,使核壳保护光亮的色泽,并存放于干燥(湿度在10%以下)、冷凉、通风的条件下。

参考文献:

[1]KesterDE,KaderA.Almondsencyclopediaoffoodscience[M].London:Academic,2004

第7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场施工排水

一、工程概况

漩门二期堵坝工程位于浙江省玉环县的漩门港,是我国少有的深水堵港工程。二期堵坝在分水山和鹰公山之间,坝长1080m,坝顶高程7.5m,坝底高程一般为-7.2m~-8.0m,最低为-25.0m(黄海高程),坝顶宽6m,标准坝段底宽为190m。

坝基处理采用塑料排水板结合镇压层的复合加固法。插板间距1.2m,标准坝段部位插深一般在26m左右。

二、施工特点

1.水深流急。当地多年平均位为2.88m,50年一遇位为5.22m,即在位时,港址处的水深为10~25m,平均低潮位时也有6~20m,施工时流速达1.0~1.5m/s,随着碎石垫层和抛石升高,流速增大至2.0~3.0m/s。这样的施工环境,对施工设备的定位锚泊和沉桩管对水流的抗弯曲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风浪大。该工程地处浙江东南沿海,为典型的强潮地区,潮差一般在5~7m之间。浙江省每年7~9月被称为台汛期,在这段时间内,一年的潮位最高,而台风也最为频繁。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设备、财产和人身的安全,要求设备必须具备快速避台风和抢战小风的机动性能。

3.地质情况复杂。该工程总长1080m,其地质情况比较复杂。在软土层中,局部地区有岩基、沙隔层或贝壳沉积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对水下装靴桩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4.浮态定位要求高。由于水深,船体是在水浮区的水面进行作业,无法搁浅检查定位的实际情况,所以必须要求定位准确可靠。

5.工期紧迫。漩门二期堵港工程总插板数量为258万m,约10万根。总工期为8个月,这样的施工强度在国内深水作业中也是少有的。

6.质量要求高。在该工程中规定插设间距误差为10cm,垂直度误差小于1.5%,回带长度小于50cm。

三、施工设备

按中国沿海地带作业标准及上述施工特点,浙江省围海工程公司研制了深水塑料排水带插设作业船。船体系航式双体作业船,由两个片体与首尾连接构成一个长方形的施工空间。该船总长46.8m,总宽17m,型深3.2m,吃水深度为1.6m,排水量为700t,一次定位有效施工尺寸为22m×10m。定位与移动设备装置为4台5t起锚机,能在水深30m以内、流速2~3m/s的环境中施工。塑料排水带插设装置为门架式立柱打设机。该设备安放在作业船上,在施工空间可进行纵向和横向移动,总高度为40m,总长度为9m,跨度为13m,能够满足插入涂面以下37m深的要求。为了补偿船体倾斜度,设计时采用门架与立柱之间进行双铰链连接,使其组成平行四边摇摆机构,利用门架后支撑螺杆进行前后倾斜调节。整个架子可以躺倒放置在船上,作业时将其竖起。

水上定位装置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的GPS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由3台高精度GPS组成。该系统不仅接收信息快,而且不受天气、风浪的影响,可在24小时进行定位作业。

水下剪板装置与装靴装置由剪刀管和剪刀箱、剪刀片、桩头、测深仪、液压设备等组成。

电脑自动记录检测装置由数字测深仪,桩管插深传感器、进带传感器、报警器、电脑等组成。

四、施工方法

1.深水插板的工艺流程。施工定位—插设塑料排水板—水下剪板和装靴检测记录—移位。

2.施工定位。船体定位:首先在岸上选一坐标点,在其上放置1台岸台GPS接收机,然后在计算机上输入施工区域平面图及控制点的实地坐标和船舶施工空间尺寸,根据每条船的施工空间进行船位划分,并直接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这样移动船位时只要用4台锚机绞动船舶,至其施工空间与划分的船位重合时,说明船舶已准确就位。该系统的定位精度达到10cm,能满足全天候施工的要求。插板机定位:其定位方法为机械定位,精度能控制在1cm以内。在施工时先按每支桩的间距及布置形式在222m×10m的空间范围内划分出总排数(纵向)和每排的支数(横向)。然后移动插设机大平台进行纵向定位,当定位指针与纵向定位刻度重合时说明定位准确,在大平台定位准确后开动小车平台进行横向单支定位。这样完成全船的插设支数以后,再进行下一船的定位。

3.塑料排水带插设。采用门架式立柱结构的插设机械。为了控制塑料排水带的垂直度,补偿因插设机械行走引起的船体倾斜,在门架的后座上设计有垂直度调节螺杆,可以调节立柱的垂直度。当船体完成定位后,将穿好带的套管打入土中,至设计标高,将套管拔出,塑料排水带留在土中。完成插板任务后,再移动船位进行下一段插设。

4.水下剪板和装靴工艺。根据水深测深仪测出的水深,将剪刀管放入水中,使其前端的剪刀箱离涂面30~50cm,当套管拔出水面,桩头碰至剪刀箱内的限位器时,说明桩头已拔至剪刀箱内,即可启动液压剪刀将塑料排水带剪断。为了提高剪带速度,将剪切装置设计为双向装置,每一次动作就完成一次剪切任务,而靴头会自动回位。拔管时,保护活动门就会打开,而排水带和压带导柱就会留在孔底。当套管上拔至一定高度时,导柱和套管一起拔出,而此时的塑料排水板已能完全靠泥土的阻力来固定。然后重复上述动作。

5.自动记录检测技术。自动检测系统主要是通过检测、桩深、水深、带深和实际的涂面高程,就可以换算出回带长度,一般回带长度控制在30~50cm。如果在下桩过程距离桩底目标高程50cm以上,拔出时其深度报警器会发出警报提醒。

五、性能特点

该船的作业性能好,抗风浪能力强,能在水深30m以内、流速2m/s、8级风、2级浪的环境中施工,而且定位快、定位准,可进行全天候作业,施工速度快,操作简便。

第8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饮用的种植,为菊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种植过程中,须了解的习性,掌握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繁殖移栽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

近年来,我县饮用种植发展迅猛,为广大菊农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效益。但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及种植年数的增加,种植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将的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1的习性

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能耐寒,怕水涝,但苗期、花期不能缺水,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长短反应很敏感,每天不超过10h的光照,才能现蕾开花。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种植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应选择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含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为好。粘地、低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切忌连作。

2.2繁殖方法

2.2.1分株定植。在11月收摘后,将茎齐地面割除,选择生长健壮、无病害植株,将其根全部挖出,重新栽植在一块肥沃的地块上,施一层土杂肥,保暖越冬。翌年3~4月扒开粪土,浇水,4~5月份幼苗长至15cm高时,将全株挖出,分成数株,立即栽植于大田,栽时株行距为40cm×40cm,挖穴,每穴栽苗1~2株,栽后盖土压实,浇定根水,一般1hm2老苗可栽15hm2左右的生产田。

2.2.2扦插育苗。在4~5月份或6~8月份,选择粗壮、无病害的新枝作插条。取其中段,剪成10~15cm的小段,用植物激素处理插条,然后将插条插入苗床,行距20~25cm,株距6~7cm,压实浇水,约20d即可发根,每隔1个月后追施1次人畜粪水,苗高20cm时可出圃移栽。

2.3移栽

分株苗于4~5月、扦插苗于5~6月移栽。选阴天或雨后或晴天的傍晚进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株距各40cm挖穴,穴深6cm,然后带土挖取幼苗,扦插苗每穴栽1株,分株苗每穴栽1~2株。栽后覆土压紧,浇定根水。

2.4田间管理

2.4.1中耕除草。菊苗移栽成活后,到现蕾前要进行4~5次除草。每次除草宜浅不宜深,同时要进行培土,防止菊苗倒伏。

2.4.2追肥。喜肥,除施足基肥外,生长期还应进行3次追肥。第一次在移栽返青后,施尿素150~225kg/hm2催苗;第二次在植株分株时,可施饼肥、人粪尿;第三次施肥在现蕾期。

2.4.3摘蕾。分枝后,在小满前后,当苗高25cm时,进行第一次摘心,选晴天摘去顶心1~2cm,以后每隔15d摘心1次,在大暑后停止,否则分枝过多,营养不良,花头变得细小,反而影响的产量和质量。

3病虫害防治

3.1主要病害防治

危害的病害很多,其中主要病害症状表现为:①白粉病。此病为害叶片、叶柄及嫩梢。病部像撒了一层白粉即分生孢子和菌丝;病叶常扭曲变形,病重植株花蕾不能正常开放、生长停止,甚至整株枯死。②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紫褐色变成黑褐色,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遍及全叶。病叶枯死发黑,但不脱落。病株从下部叶片开始顺次向上枯死至全株。③菌核性腐烂病。主要为害茎部。一般先在土表茎基部发生,病斑软腐,潮湿时出现白色菌丝。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黄化下垂、枯萎,最后整株立枯,病茎中有鼠粪状菌核。

防治措施:①秋后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并集中烧毁。②加强土、肥水管理和打顶修剪等工作,注意选用壮苗,合理密植,不宜过密,保持菊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③4~10月发病期间,轮换选用化学药剂防治,如1∶1∶200倍波尔多液、20%粉锈灵3000倍液、70%乙磷铅锰锌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1000倍液、70%可杀得1000倍液、40%菌核净1000倍液,以及百菌清、克菌灵、灭病威、代森锰锌、甲基托布津等,根据病情确定喷药次数。

3.2主要虫害防治

①蛴螬。为金龟子幼虫,在地下为害幼根芽,可用辛硫磷1000倍液浇施防治。②菊蚜、叶蝉及蝽蟓。主要刺吸为害叶片及嫩枝。可轮换选用扑虱灵、好年冬、蚜青灵、快杀灵、大功臣、乐果等药剂防治。③卷叶蛾。主要为害叶片,可选用天王星、高效氯氰菊酯、功夫、敌杀死等药剂防治。

第9篇:技术管理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从播种前准备、施足基肥、合理密植、覆膜栽培、施肥管理、水分管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仲恺花1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仲恺花1号的推广栽培提供指导。

仲恺花1号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新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产干荚果3916.8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7.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598.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7.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春季复试,产干荚果3818.4kg/hm2,比对照种增产4.51%,增产达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64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4.94%,增产达显著水平。仲恺花1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春植全生育期126~129d,与汕油523相当。株高中等、生势强。主茎高47.9~52.7cm,分枝长52.3~57.6cm,总分枝数6.7~7.6条,有效分枝5.3~5.8条。主茎叶数17.2~19.1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9~8.8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单株果数14.8~16.2个,饱果率79.0%~80.0%,双仁果率77.8%~82.4%,百果重157.0~177.2g,斤果数345.4~387.9个,出仁率为66.3%~69.3%。含油率为49.7%~51.4%,蛋白质25.82%~26.31%。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中抗叶斑病(2.5~3.1级),高抗锈病(2.4级);抗倒性、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2006~2007年罗坑引进仲恺花1号,并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通过摸索、探讨,总结出一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1选地

花生为圆椎根系,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要求深、活、松的土体构造和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并经2年轮作、隔年犁冬晒白的中上肥田。

1.2深翻晒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冬耕,深耕20~23cm,熟化耕作层。早春浅耕,及时耙匀耙细,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1.3土壤消毒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施生石灰375kg/hm2,于犁地前撒施。土壤深翻后,石灰与土壤充分接触,既可消毒土壤,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1.4种子处理

仲恺花1号花生剥壳前在阳光下晒2d,种植前1d或当天再剥壳,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选饱满的籽粒作种子,每1kg仲恺花1号花生种仁用2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1.5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春播要根据当地春季的气候条件,以5cm土温连续5d稳定通过12℃(昼夜平均温度)为标准。一般在4月底播完。立秋至处暑是秋花生的播种适宜期。旱坡地种植要适当提早播种,可在大暑前后播种,减少秋旱影响。若过早播种,容易引起徒长,病虫害又较多,不利于开花结荚;若过迟播种,由于后期低温干旱,荚果结实发育不良,空果多,产量低。

2施足基肥

土壤消毒3~5d后,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施腐熟农家肥15t/hm2、花生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国产复合肥1125kg/hm2,加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硼砂15kg/hm2,于犁翻前全层均匀施下;并耙碎耙平,使土壤全层熟化,然后起畦播种。

3合理密植

采用小畦深沟,宽行窄株密植的播种方法,可以发挥边行优势,充分利用光能,为仲恺花1号花生建立一个优良的丰产群体结构。即每畦1.6m包沟,沟宽30cm,每畦种植5行,每穴播2粒种仁,行距25cm、株距18cm。播种密度为28.5~34.5万粒/hm2。

4覆膜栽培

春植仲恺花1号花生采用覆膜栽培不仅可使花生的播种期提早10~15d,而且可以达到保温保湿以及保肥的目的。经覆膜的地块,可保持整个生长期土层疏松,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运转;而且覆膜地对太阳的反射光,能增加花生叶背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花生的结实率和饱满率。在播种完毕,覆膜前,应淋1次薄水后即行盖膜,畦边地膜用泥土压紧,使其密封;畦面应在适当位置用泥块压好,以免地膜被风吹开、撕裂。当花生幼苗长出显绿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打孔助苗长出。秋植仲恺花1号花生可露地栽培。

5施肥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植株生长所需的氮素需要土壤供应,因此必须早施速效氮肥,促进早生快发,早分枝,保证苗期生长良好,一般在齐苗后主茎具3~4片叶时施尿素60~75kg/hm2。具体用量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花针期不用追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应结合培土撒施草木灰300kg/hm2和氯化钾375kg/hm2。每次施肥后要即时扫落粘附在叶片上的肥料颗粒,以免灼伤叶片。施肥时间一般于晴天下午4时后。硼是花生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能促进花生对钙素的吸收,使花生正常生长发育,加速花粉萌发,有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提高产量,而且能促进根瘤菌的发育形成,加快花生的生长速度。因此,在花生的始花期或充实期喷施效果最好。一般于无风的晴天下午3时后喷施,用硼砂1.50~2.25kg/hm2对水1050~1200kg喷施1次。还可于结荚期以后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5%的尿素溶液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

6水分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需水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苗期要保持土壤干爽,一般播种后至盛花前中午如大部分植株不出现因旱反叶就不需要灌水,即采取不旱不灌的原则,通过制水来促苗矮生节密;盛花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开花结荚;后期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雨后渍水。但各生育阶段遇到干旱,对产量均有影响,以结荚期干旱影响最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灌溉水平或浇水的程度,确保取得高产。

7田间管理

仲恺花1号高产花生田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清棵蹲苗,在播后10~12d,当大部分幼苗有2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壤中的2片肥大子叶清出,促进1~2对侧枝早发、快发,实现多花、多针、多果的目的;其次是注意做好中耕培土,中耕能防除杂草,疏松表面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再次是要科学控苗,花生始花后40~50d即花生结荚前期,当植株长至30cm时,应及时叶面喷施70~100mg/LPP333水溶液,用液750~1125L/hm2,可使花生植株矮化,防止徒长倒伏。喷后若生长仍过于旺盛,可隔10d左右再喷施1次,确保植株高度控制在30~40cm。

8病虫害的防治

延长仲恺花1号花生生育期,保持收获期有一定数量的青叶数,是达到高产的关键。而要达到青棵活熟,防治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①病害。仲恺花1号花生有零星发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黑霉病、白绢病及叶斑病、病毒病,但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防治的药剂及时间是花针期后用1∶1∶100倍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隔10d使用1次,轮换使用,共喷施2~3次。②虫害。仲恺花1号花生全生育期都有虫害,苗期一般以小地老虎、蓟马、蚜虫为多,中后期以斜纹夜蛾、菜青虫为主。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采取诱杀,方法是用青菜叶75kg/hm2切成碎片,加入醋精1.5kg/hm2,敌百虫1.5kg/hm2混匀于傍晚放在畦面,每1m放一小堆。也可喷杀,方法是用辛硫磷800倍液或用52.25%农地乐1000倍液于傍晚全畦喷杀;防治蓟马、蚜虫可分别用20%好年冬15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喷杀;菜青虫、斜纹夜蛾可用48%的乐斯本1000倍液、2.5%功夫菊酯2500倍液、5%锐劲特3000倍液等农药傍晚时喷杀。

9适时收获

仲恺花1号春秋植的生育期都在110~115d,顶端2~3片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黄,中部逐渐枯黄脱落,地下荚果果壳变硬,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此期即可收获。在完熟期及时收获,可避免营养物质倒流损失和产量损失,获得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