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动员稿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致三级跳运动员向前冲吧 把所有的希望 都洒在这几十米的跑道上
加足油吧 把所有的汗水 都融在这十几米的坑道中吧 一 二 三 跳!跳一阵有力的助跑后 你腾空跃起 顿时—— 你舒展开矫健的羽翼 然后—— 就会有个属于你的距离 无论远近 都是青春的风采 无论胜负 都是动人的旋律曲线——致跳高运动员
你纵身一跃 留下一条美丽的彩虹 那七彩的色泽 就是你灿烂的笑容 也许 那是一条完美的抛物线 那均匀的尺度 尽在你的把握之中 或许,那是一条盘旋的DNA 生命存在的意义 被你细细描述致跳远运动员
助跑、踏条、腾空、落地一条美丽的弧线一个轻捷的身影从眼前掠过踏在沙坑走向胜利!跳高与人生目标操场一角沙坑上,一根竹竿静静的恒在两个木架子上。距竹竿七八米的西南角,一个运动员深邃的眼光注视着竹竿,右脚轻轻地往后一蹬,开始助跑,渐渐地速度在加快,在离竹竿约两步的地方,他左脚用力一蹬,随即右脚向上一抬,继而整个人越过竹竿,轻松着地,竹竿依然静静的躺在木架子上,他成功了,这个高度只是他跳的最低高度,就象是他人生路上树立的第一个目标,以后还有更高的目标等着他去实现,他还能这么轻松就实现了吗?竹竿慢慢地往上抬高,运动员一次又一次地越过了。竹竿每抬高一次,运动员付出的汗水就要多一分,是的,人生路上,哪有平坦的道路,你想多一分成功,你就得多复出一份汗水。
全国的2013年春运工作从今天开始,至x月x日结束。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春运工作全启动日活动,就是要按照上级公安机关和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这个目标,大力加强路面管控,全力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治安秩序,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降低或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坚持文明执勤,文明行车,努力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春运期间,我们交警和负有监管职责的部门一定要加大对道路重点路段的路面巡查力度,严格查纠客车超员、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无证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要针对节日期间农村群众探亲访友活动集中、农村道路短途客运量集中的特点,加大对县乡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严格查纠三轮汽车、低速载货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人交通违法行为,有效杜绝交通事故隐患,为全县人民欢度新春佳节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在这里我要特别嘱咐客运司机朋友,你们是春运的主力军,你们的一举一动关系到全县33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家庭幸福,你们一定要坚持做到“五不”,也就是:车辆不合格不出站;乘客超员不出站;客货混装不出站;安全设施不落实不出站;有易燃易爆物品不出站。交警部门在路面执勤,要帮助他们把好这个关。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员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健美操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因起步较晚,且受物质条件及其科研工作滞后等因素影响,训练中常出现各种损伤,影响了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受训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这种状况,通过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培训基地上103名健美操训练的运动员进行调查,探索研究了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状况,为受训创造最佳成绩,最大限度延长其运动年限,减少伤病事故的发生而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江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俱乐部运动员共103人,年龄11―24岁,训练年限1―9年。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运动训练学,运动损伤及运动医学的著作、文章、学术、期刊等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俱乐部运动员共103人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
3.数据统计法。进行常规数据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根据不同性别的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男女生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集中于踝关节损伤分别占21%、32%。相差比例较大,足以体现女生的下肢力量比男生下肢力量小,容易导致女人踝关节受伤。所以,在训练当中,教练员还应当区别男女生的训练方法与程度。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时间长度主要集中在1―2个月,占比例达到25%,而女生健美操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时间长度主要集中在1个星期以内,占比例达到30%,所以说女生较容易受伤,但是恢复的时间却很快,相比男生则反之。
从表3可以看出,男女生运动损伤后只觉得受影响的分别占比例的45%,40%。其次是一般受影响的分别占比例的30%,54%。
从表4可以看出,男女生运动员技术动作错误的百分比最高,分别占比例的24%,21%。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以及力学时的力学原理,所以容易受伤,针对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的分析得知,江西省高职院校的健美操运动员在基础和专项基础阶段应掌握合理的技术动作。教练员应针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运用正确理论知识、技术。
从表5 可以看出男女生运动员运动损伤后产生后遗症的分别占比例的65%、58%。男生会有后遗症的百分比高,可以说明运动损伤后对人体的肌能会产生下降,导致天气变热或变冷的时候产生受伤部位疼痛的感觉,所以要避免运动损伤,以免年老之后身体不健康。
(二)根据不同训练年限的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进行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训练在一年以内与一年以上的健美操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踝的损伤,分别占比例的31%、23%。踝是立点,当脚面绷直的时候,踝要用上足够大的力量,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所以踝是特别容易受伤的部位。
从表2可以看出,训练在一年以上的运动员损伤时间的长度在1―2个月,占比例的28%,其次是一个星期以内与1―2个星期的损伤时间都占16%。主要反映了运动损伤在一个星期以内的差距比较大,所以说,训练在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受伤时间在一个星期以内的较少,基本上训练年限上的运动员,损伤时间就偏长,而训练在一年以内的运动员则反之。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训练年限相比,运动员运动损伤后受影响程度比较集中于一般受影响,分别占比例的48%、47%。其次是受影响分别占比例的33%、44%。而且一年以上的训练者认为受伤后都会产生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年限的运动员技术动作错误的百分比也最高。分别占比例的17%、27%,错误的技术动作违反了身体结构与机能的特点,以及力学原理。所以容易受伤,但是训练在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反而对技术动作错误的百分比高,说明,不是运动时间长就不会犯技术错误。其次,是运动员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百分比分别占比例的14%、21%。而训练在一年以内的运动员过度疲劳占比例的13%。训练在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准备活动不当的占比例的12%。这是分别占第三位运动损伤的原因,所以说,一年以内的运动员体力不够,会导致容易过度疲劳,而一年以上的运动员则对自己的信心度过高,认为不做充分准备活动也会有比较好的发挥水平,所以反而导致容易受伤。
运动损伤原因占最少的是医务监督,分别占比例的3%、2%。但是,我们也必须加强医务监督。因此,在训练中科学有效的进行训练,配合医务监督不致发生运动损伤,实行教练、运动员和队医三结合的管理方法。观察与探讨运动训练中所产生的运动损伤的不利因素,以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从表5 可以看出,不同年限的运动员运动损伤后会产生后遗症的分别占52%、66%。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会有后遗症的比率高,所以说,训练年限长的运动员受伤比率也比较大。
四、建议
(一)教练员们应以重视加强技术动作为本,重视专项技术训练,在日常训练中,首先要求教练员应掌握专业有关基础理论和知识,不仅能讲清楚技术动作的要领,而且能做出合理正确的动作示范,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运动员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提高运动员运动技术水平,讲明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其预防的方法,为了有效的预防损伤和发挥肌肉群的力量,必须针对性的矫正错误动作,按照合理有效的技术要求逐步进行练习。
(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一般准备活动的作用是使血液循环加快,达到预热机体的效果,让身体各机能快速达到训练或比赛状态,特别准备活动的目的是根据各个专项的技术特点,对运动员负担较大的部位和易受伤部位加强专门练习,提高他们的机能,在基本准备活动后应补充专项准备活动,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即准备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医务监督:科学的训练方法或比赛与医学的关系甚为密切,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可以通过具体数字表现出来,有利于避免过度训练而造成的机体疲劳。在体育运动中违反卫生原则,在选材、训练和比赛时,不遵守医生意见等都可能引起运动损伤,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四)加强心理训练:运动损伤也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影响。一般来说,受伤运动员可能产生脆弱,孤独和自身价值下降感觉,因此,受伤也会随之而来,所以这些感觉都负面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和阻碍损伤恢复,这就要求教练员了解运动员的心理,掌握具体情况,缓解其心理压力,这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手段之一。
(五)相互保护:在训练时往往是做难度动作的时候容易受伤,所以教练员要常常讲解如何形成互相保护的知识,在认识动作结构的基础上,在掌握保护队员的知识,以减少损伤问题。
五、结论
(一)通过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俱乐部的运动损伤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员的损伤率是100%。引起运动损伤原因依次是:技术动作错误;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准备活动不当;过度疲劳;做高难度动作;心理状态等。
(二)此现象反映了江西省高职院校健美操俱乐部的现阶段状况。
参考文献:
[1]曲淑华,甄文华.对投掷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708-710.
一九九五年的春天,春风播绿,漫山遍野的嫩芽拱破冻土,昭示着生命的不可扼制。
那一年春天,我毅然决然的去济南安装假肢,我多么渴望再迈出第二次人生的第一步,经过无数次摔跌碰撞,我又学会了走路,我高兴的喜极而泣,让泪水流成了,因为我太压抑,总算找到了释放的机会。
我还有救,我还有许多的梦需要解开,过去我喜欢写点东西,我还想拿起笔写心中的块垒,没有了双手怎么办?我就让父亲制作了一块小木板,用仅剩的一只脚夹着笔在上面划,可怎么也划不出一个字,后来我就想到了用嘴叼着笔写,一开始笔放到嘴里咬不住,我让父亲把笔身缠上纱布,就这样弯弯曲曲地写出了‘生命’二字,虽然恶心的难受,可我是多么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我又学会了用嘴叼毛笔写字。一次次尝试,使我找到了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九七年的五月,泉城济南已被夏天的气温烤得很热,从电视里,我看到全国各地都为迎接忙碌着,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商店里挂着的.街道上插着的.人们手中拿着的都是国旗,有一天我出去买东西,再回来的路上一位不知名的济南大姐送了我一面小国旗,回来我把它插到房间最显眼的地方,望着国旗我心想:难道残疾了就不爱国了。于是我做了一个决定,托人买来了八十多张宣纸,光着脊背,爬在水泥地上,用嘴叼着毛笔挥汗走墨,历经四十六天,完成了一幅长达九十七点七一米的口书长卷-百年香港,济南日报以“一个残疾青年的心愿”为题作了报道。我想:在别人眼里我应该是一个不再吃闲饭的人。
从此,我痴迷于口笔书法的乐趣中,国庆五十周年,我写的长篇组诗[[献给母亲的歌]]获得山东人民广播电台建国五十周年征文特别奖,作为特邀嘉宾,省台邀请我去参加了‘高扬的红帆’诗歌朗诵演唱颁奖晚会,晚会上我口书了一幅作品,表达了我一个残疾人的爱国情怀,山东省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薛中锐老师,把观众送给他的那束鲜花地到了我的怀里,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对中外优秀运动员横向比较看,步长是决定100米成绩的关键因素
从历来世界重大比赛看,绝大部分为步幅型运动员,这些运动员跑起来步幅开阔,轻松自如,保持高速度时间较长。
不同水平的100米运动员步长不同,同一水平的100米运动员绝大部分的步长是非常接近的。以21届、22届奥运会100米前6名平均参数与24届奥运会100米前6名平均参数进行比较,平均成绩分别低0.19秒和0.31秒,平均步频每秒分别高出0.38步和0.13步,平均步长分别小9.5厘米和11.5厘米。更能说明问题的是第24届奥运会100米前6名获得者,在前6名中除第五名西尔互步长大于第四名米切尔以外,其他运动成绩的好坏,名次的前后均可以用步长的大小来排定,哪怕是微乎其微的差别也表现在步长上。
我国男、女100米运动员步频均高于外国运动员,步长与外国运动员相比差距则较大,如:我国男子100米纪录保持者周伟成绩为10.17,全程45.66步,平均步长2.19米,平均步频4.49步/秒;世界名将刘易斯,成绩为9.93秒,全程43.6步,平均步长2.29米,平均步频4.40步/秒。周伟步频每秒快于刘易斯0.09步,全程要比刘易斯缩短距离0.09×10.17=2.00米,而刘易斯每步步长多于周伟0.10米,全程要比周伟缩短0.10米×43.6=4.36米。这样算来,步长上的优势要超出步频上的优势。
从以上中外优秀运动员个人成绩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提高100米成绩中,步长的优势远远大于步频的优势,无论身高怎样,要想达到理想的100米成绩,必须发展步长,步长才是提高100米成绩的金钥匙。
二、从个人纵向成绩提高看,步长是提高100米成绩的关键因素。
100米运动员从成绩的初期到成绩达到顶峰(或取得较好成绩)步长对成绩的影响远远大于步频对成绩的影响。遗传学告诉我们,步频主要靠先天遗传所得,后天挖掘的幅度较小,并且,在儿童时期发展较为理想。而步长的提高主要靠后天的训练获得,通过力量、柔韧、协调等素质的发展,去获得理想的步长,对于少年运动员来说,可以进行双向发展。而对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四年的大学生来讲,他们大都在18-24岁,身体各方面的发育已经成熟,且经过初期的训练,成绩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再提高步频已不大可能,只能通过增加步长的训练来提高100米成绩。这些条件与优秀运动员相比有很多相近之处。
我国早期优秀运动员陈家全100米成绩从10.4秒提高到10.0秒步频减慢了0.07步/秒,步长却增加了11厘米。上世纪70-80年代名将袁国强100米成绩从11.1秒提高到10.3秒,平均步长增加了14厘米,全程步数缩短了4步,而步频只增加了0.03步/秒。郑晨、周伟成绩的提高也主要靠增加步长。美国名将刘易斯100米成绩从10.07秒提高到9.93秒,也是靠增大步长来取得的。
三、大步幅跑是长时间保持高速度的主要因素
运动生理学告知我们,百米跑的供能方式为ATP供能,但人体内储存的ATP只能供人高速运动6-7秒,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如何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这些能量,并能快速的使ATP再合成,这只能靠轻松、协调的跑进才能完成,而轻松、协调的跑进要靠大步幅来做保证,因此,大步幅跑可以合理、经济的利用人体固有的ATP能量,并能促进ATP的再合成。
我们对10名(6男4女)二级以上短跑运动员进行试验。首先,准备活动后,脉搏达到120次/分,进行100米测试,然后,立刻测定30秒脉,作为测后脉搏,要求运动员,以最快步频跑完100米;1小时后,重新准备活动,脉搏达到120次/分后,再以大步幅为主跑完100米,并立刻测定30秒脉,在6个月内共试验了6次,其结果同一人同样成绩或相近成绩,高频跑比大步幅跑脉搏每分钟要快8-12次。这个简单的试验可以证明,大步幅可以节省能量,有利于能量的再合成。换句话说,大步幅跑可以较长时间的保持高速度,这也是取得100米优异成绩的关键。
四、增加步长的训练方法
1.力量训练:①上肢和全身负重力量练习:提拉杠铃、抓举杠铃、高翻杠铃,卧推杠铃;②下肢负重力量练习:深蹲走、半蹲走、体前屈、弓箭步跳或走;③负重摆臂练习:持1.5公斤左右的哑铃进行摆臂,每次100次为宜,组数因人而定。
2.上坡跑和下坡跑:坡度1-3度为宜,上坡跑或下坡跑后要跑一段平地。跑步时在保持速度的同时,做到动作放松。
3.橡皮带高抬腿或后蹬跑:橡皮带要绑在膝关节上方10厘米处,手扶肋木进行练习,动作幅度要大。
4.标志跑:距离30米为宜,用实心球在跑道上做一定距离的标志,要比运动员平时步长大一些,让运动员从标志物上方跑过。
5.跨步跳:规定级数的跨步跳或规定距离的跨步跳。
6.负重仰卧举腿:仰卧垫上,双脚夹2―3公斤重量物体,向上举腿,次数、组数依据训练水平而定。
关键词:滑步推铅球,技术,错误,纠正方法
推铅球是贯穿于体育教材的重要项目之一,它不仅是一个竞技项目,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经常练习推铅球,能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用力的能力,并能培养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推铅球的步骤是一个瞬间滑动运用全身的力量集中在一点,推铅球中它讲究的是速度与身体的配合。如何让运动员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呢?经过多年的运动实践和观察。我认为及时的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是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比较关键的一个部分。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比赛观察,我认为常见的错误动作有以下几种,下面就常见的几种错误动作产生。
首先在滑步中要树立一个良好的模型,即个体对这个技术动作的认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动力定型。
1. 正确概念的形成和动力定型的培养:
滑步推铅球是属于非周期性动作的结合,是在前进中又有转动的立体运动,它是由一系列不同的单一动作组成。由于每个动作是依次完成的,在动作结构上形成了独立、复杂、连惯和稳定性。论文参考网。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完整的概念和直观的感觉。通过反复讲解、示范、看图片、看录像,特别运用现代化的视听设备辅助训练,帮助运动员建立清晰的动作概念和技术要点的形象思维,促进技术动作正确形成。形象思维,训练时要求运动员边观摩,边回忆,边练习,边体会,这样对他们高质量地掌握动作有很大的帮助。在平常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可以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促进自己的训练。例如用摄像机将自己的动作拍摄下来与标准的动作对比,将自己的动作进行修改,将错误的动作改正,这样就可以避免盲目的训练,也可以通过徒手练习,将动作分成单一的小动作,逐步学习加强,在动作结构上形成了相对独立、复杂连贯和稳定性。
2专业技术力量的培养
力量是推铅球的基础,没有相当大的绝对力量是无法将铅球推远的,因此也就必须针对不同的个体加强专业技术力量,在加强力量的时候主要以快速力量为主。
推铅球的力量属于速度型的力量,它不仅需要强大的绝对力量还需要很强的速度。在铅球的发力顺序上来说,它是由下而上。由左至右的协调配合,在投掷的过程中应当加强髋部的力量,即向投掷方向发力的力量,强调支撑脚积极落地之后的迅速支撑,强调身体的快速转体用力和鞭打式的挺身用力,强调左侧支撑右侧用力。为了使力量训练更有针对性,应该加强力量的专项训练,通过各种不同的器械加强自己的专项力量的练习。论文参考网。在训练中根据个体的情况可以采取逐步递增的训练。例如卧推、深蹲、高翻、颈后推等。
3左侧支撑的培养以及重心的控制
左侧支撑是投铅球的关键。即在最后用力的时候,瞬间发力支撑,有利于铅球的出手高度,也有利于铅球的发力,自下而上促进下肢力量的传递,充分保持铅球的传递轨迹。左臂要向投掷相反方向的右下方伸,扣住左肩,向投掷方向的下方移动臀部,身体左侧的这种运动形式,可维持身体平衡,控制右脚蹬地角和身体重心腾起角,为低、平、快的滑步作好准备。左腿低而快的运动形式和左脚积极着地,能使左侧肢体建立起稳固的支撑效果,从而推转髋部向前运动,动员人体更多的肌群参加用力。同时强有力的左侧肢体蹬伸用力效果是加长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提高出手初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可靠保证。在滑动的过程中如果重心幅度过大就会造成滑步的距离缩短,不能够充分的加速,在滑步的过程中右脚的发力不能过大,蹬地的力量和摆动的力量要协调一致,还有就是右腿蹬地后收腿一定要积极发挥左腿的摆动喝右腿的蹬伸力量,强调收拉右脚时 右脚不能离地过高,否则重心就会起伏过大。在训练的时候可以采取低姿势训练,①滑步的时候找一个人拉住右手进行滑步训练然后臀部向后移动,结合做蹬摆动作;②滑步练习时,要求摆腿触击投掷方向的标志物 (标志物低于臀部);③滑步收腿时,要求右脚触及地上的标志物 (可用木条)但不能高;④在地上画出两脚落地标志,要求滑步落在标志上;⑤徒手或持球连续做蹬摆动作的结合和收腿动作练习,强化动作定型。
4.滑步时易犯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一:滑步后停顿,前后动作不连惯 。
错误原因:一是左脚着地不积极;二是滑步时右脚向内扣转不主动。论文参考网。
纠正方法:(1)沿直线滑步,反复做滑步徒手练习,强调右脚“蹬,扣”的环节。(2)在练习中用语言提示,如“落,起”的口令帮助练习者加快动作节奏。
易犯错误二:没有发挥身体的作用,只用手臂的力量。
错误原因:一是用力顺序不明确,未能发挥下肢和腰背肌肉的力量。 二是球离颈太早,肘关节下降,造成投掷臂过早用力。三是最后用力前身体没有做到“超越器械”。
纠正方法:(1)先徒手,后持球。强调展髋和挺胸抬体的力量,主要体会用力顺序。(2)在投掷前方放置高两米左右的横杆,要求将球从杆上通过,辅助抬体动作避免出手角度低。(3)站在练习者前面,用手抵住他的右手,让他体会蹬地送髋和抬体推球动作,防止过早用力。
5.身体的左倒下压以及出手后的出圈现象,
身体左倒下压的主要错误原因:一是左侧支撑不稳,上体过分左转,左肩没有制动;二是想利用拉左肩和左臂来增加推球的速度和力量。
纠正方法:(1)一手扶住练习者的左肩,另一手轻推右肩,让他反复体会以左侧为轴,右肩前送的徒手练习。(2)背靠墙壁做徒手推球练习(3)帮助练习者体会左臂摆动,明确摆动路线。
出手后出圈主要是由于球出手后没有及时的换步心。在学习的过程中,训练者应该明确推铅球的规则,严格的要求自己,一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防止自己犯规的出现。
纠正的方法有:(1)手的换步心练习, (2)徒手的最后用力完整动作练习.
6.滑步的停顿以及与最后用力的脱节。
滑步停顿出现的主要原因: (1)左腿向上摆动,延长了下落时间;(2)左腿摆动后,下落不积极; (3)右腿力量弱,滑步后身体重心过于下降。
可用下列方法进行纠正: (1)徒手或持球滑步后结合做右腿蹬转练习; (2)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两腿弯曲,上体前倾,然后,左脚后撤。:在学习过程中滑步动作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是整个滑步过程的难点,所以加强这一过程的强化是十分必要的。
在滑步中出现滑步动作与最后用力的脱节的主要错误有:左腿落地不积极。这一环节是滑步推铅球训练的一个难点,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进行纠正: (1)加强右小腿的快速收拉和左脚的快速落地练习; (2)完整动作的模仿练习;(3)滑步推铅球完整动作练习。。
8.结论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是取得运动成绩的前提保证,正是因为滑步推铅球的技术比较复杂,在训练中如果能抓住技术关键,有针对地训练,不断地发现并及时纠正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建国,李永辉,王淑芳,吴新宇,李国强.我国优秀铅球运动员左侧技术.对整体技术影响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99,10.
[2]刘玉龙.推铅球应注意的问题[J].田径,1999,10.
[4]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5]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关键词:云计算;高职院校;移动学习;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6-0096-02
1 概述
当代学生成长于一个网络信息时代,他们的各种生活成长、社会交往、学习等活动,都在网络与数字信息中进行,数字空间已经充分融入他们的生活。这些发自网络的创作和社交活动,正逐渐被纳入学校的正式教学活动中,虽然在现有的学校体教学系下正式和非正式学习的区隔仍然存在,但两者之间的界线正在逐渐淡化。另外,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增长 也促使广大高校研究探讨如何利用年轻学生对网络的兴趣,将学习带到课堂外的移动设备上,作为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终端。目前,在国内对移动学习方面的研究著作以及平台框架介绍较少,因此,研究并设计一个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当前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2.1 移动学习的特征
移动学习英文翻译为M-learning,移动学习是指在终身学习的思想指导下,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如手机、PDA等设备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1]。移动学习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学习方式灵活自主
无论在教室、宿舍等校园内的任何地点,还是在车站、商场等校园外的任何场所,无论是在课内规定的时间,还是在课外的其他时间,学习者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登录移动学习平台,方便快捷地浏览电子文档、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课程资源。
2)学习理念高效先进
按照新的学习过程管理模式,将移动学习的课程划分成若干个精简的单元,扩充了大量的拓展学习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还能与教师进行互动沟通,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问,提升学习效果。
3)设备资金投入减少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安卓以及苹果等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广,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保障,学员只要登录移动学习平台,就可以获得学习资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4)学习方案按需定制
移动学习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定制终端方案,学生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申请,在基础平台模块的框架下,专门制作整体UI设计、上传定制课程等,满足专业化学员培训的需要。
5)学习效果有效跟踪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资料下载、经验分享、登录次数等关键数据统计,可以了解到学员的学习习惯及学习主动性[2],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可以借此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跟进和掌握。
2.2 移动学习的优势
为更好地对移动学习进行研究和设计,笔者将移动学习在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学习方式及手段等方面的平台功能和需求与数字化学习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移动学习平台的优势较传统网络学习明显,见表1两种学习模式功能需求比较。
由上表的分析可以看出,基于移动学习的学习平台环境更有利学生进行学习,具有移动情境性、片段性、及时性等特点,且基于云平台的移动学习服务器在安全性和带宽方面更有保障,学习者可以在移动学习平台获得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4],及时的交互性,学习的有效性大大增强,而系统平台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它是传统数字化学习的延伸和扩容,通过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学习,资源获取更加方便快捷。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大大增加,学习载体更智能化和网络化,学习者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更加合理的规划学习方法和学习手段。
2.3 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移动学习平台体系具有“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特点,按照学习方式将学习模式分为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一般指学校或培训机构组织的学习活动。而非正式学习指在工作、生活、社交等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地点接受新知的学习形式[5],学习者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情景进行学习,如课后、排队、候车等情景。首先,新的学习模式不受终端和网络等的限制,学习者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终端、任何网络都可以登陆移动学习平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其次,学生不再局限于学校定制安排的学习内容,根据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需要,可以自主获取相关的任何碎片化知识,快捷方便地解决疑难困惑。可见,移动学习可以支持不同情况下的学习,利用移动技术的可移动性,学生可以在他们所处的任何情况去学习。这种学习特点对于已经走出校园的从业人员非常有利,这些人员的学习绝大部分都是在非正式和半正式的环境中进行,他们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更加有控制权,学习动机更高。
在不同的情景下学习、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更加随意,学习设备更加多样,这就是移动学习模式,其模式结构如图1。
3 移动学习平台设计
3.1 技术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不断普以及无线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允许运行更快更丰富的应用程序[6],移动学习的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搭建一个性能良好的移动学习平台不仅能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所在单位的移动学习平台可采用非正式学习形式的技术方案,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的优点,重构学习内容,保障学习资源传输流畅和安全。下图为移动学习平台的结构,如图2所示。
在本平台中,所有学习资源数据都存储在云服务器中,管理者和学习者通^不同的接口、不同的设备和账号访问课程资源,而服务器的过滤规则则根据访问者的设备和账号提供学习内容。本移动学习平台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和Android平台、IOS平台开发技术,服务器端采用云计算技术,客户端采用PHP开发的WEB客户端,系统具有内容多样、交互性强、远程登录、跨不同移动设备访问等特点。
3.2 平台总体设计
根据移动学习平台技术方案,移动学习平台总体设计主要包括总体架构、功能模块、平台接口等三方面内容,具体如下:
1)总体架构设计
移动学习平台采用计算和数据存储处理兼顾的综合云计算服务器平台。用户只需要一台具备基本计算能力的移动设备以及一个有效的互联网连接,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该服务。
2)功能模块设计
移动学习平台功能模主要包括账号管理、资源管理、学习管理、学习交流、系统管理五大模块,如图3所示。
3)平台接口设计
本平台采用接口设计方式,可以提高开发效率。主要实现数据的保存、更新、模糊查询、精确查询、删除等功能。
4 结束语
对学习者而言,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其本质将从一门简单的课程学习,转变为一项影响深远的、需要学习者去重视和利用的社会现象。这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本文通过对移动学习平台的研究,与传统的数字化学习进修比较,设计了一个移动学习平台,该学习平台具有良好的传输性与稳定性,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的学习、对相关院校或部门开发同类平台具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任海峰,赵君.移动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J].成人教育,2010(1):95.
[2] 梁建军,田学强,张雅军.新媒体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放与共享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5(6):55.
[3] 张茂红,宫雪艳,杨晶,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模式研究[J].福建电脑,2016(7):109.
[4] 叶成林.移动学习及其理论基础[J].开放教育研究,2004(3):23.
关键词 元评估 高水平运动队 评估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运动成绩不断提高,一些项目还形成了自身的联赛体系。但是在取得成绩的背后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因此,迫切的需要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评估方案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经过2005年和2010年的两轮评估实践发现:由于评估理论的不完善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往往造成评估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活动进行一定的鉴定和调整,把评估活动自身作为评估对象,以“元”理论为支撑,构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元评估工作。本研究着重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研究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的建立必要性以及评估方法和流程,希冀为今后改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1 元评估概述及应用
元评估(Meta-evaluation),是对评估本身的检验,是对“评估”所进行的“评估”。元评估作为一种对评估进行评估的检验手段,是按照一定的评估标准、运用可行的科学方法,对元评估的技术质量、评估结果(结论)和整个评估过程进行检验、分析、评鉴的活动。元评估不仅可以指出原评估的可靠性与有效性,确立其价值与效果;而且可以查明原评估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提供评估的经验与教训,以利于修订评估方案,改进评估实施办法,提高评估者的工作水平。
2 构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的必要性
2.1 完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理论,推动运动队评估更新与超越的需要
元理论作为一种自我意识以常态的形式存在。元评估从更高更远的本原意识角度对原评估进行鉴定与监督。通过元评估在证明评估质量的同时又要否定修正运动队评估体系中的评估方案、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的过程设计及评估结果使用,能促使评估更加科学合理,使现有评估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自1987年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但是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只在2005年与2010年进行了两次。应该说,高水平运动队评估还是在起步阶段。为了加速运动队评估理论的更新与超越,以元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元评估为手段对高水平运动队进行反省与反思。这种反省与反思虽然痛苦,但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变革力量,推动着运动队评估的更新与超越。
2.2 元评估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对象特殊性和复杂性的必然要求
2010年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共批准268所高校,687个项目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在三十多个省份,其评估对象具有地域广泛与差异性特征强的特点。同时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具有特殊性。一方面,运动队建设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质量除了物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加入了人的情感活动,因此运动队的运动成绩、经费投入以及运动场地等硬件设施无法成为衡量运动队建设成绩的唯一指标。另一方面,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是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活动的价值判断,评估结果对于高校运动队建设申请人员和队伍建设人员等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评估实施者的主观因素的介入和评估对象的相互作用都将会涉及到的相关者的复杂利益和各方利益的博弈。不同的人因其自身感彩、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活动进行科学系统地调查研究,对评估活动进行元评估,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2.3 元评估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相关利益群体保护自身利益的合理途径
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不仅涉及到政府、学校,同时还包括学生运动员、学生家长、大学生体育协会等等。2005年与2010年两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都是先由各个高校按照一定要求进行自评,然后将评估报告以及相关的支撑材料上交政府,由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团进行评估。这是一种单向性的评估关系。其中不包含学生运动员,学生家长等社会各方利益的参与,是一种简单的政府对学校的评估,甚至没有学校本身对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发言权。这样单向性的评估关系造成评估信息渠道狭窄,以致影响到最终评估结果的科学性。
当元评估成为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的重要环节后,意味着这种单一的评估关系将会被打破。首先,元评估将从利益关系的角度出发打破这一单一的评估关系。元评估从公众、行业和机构等各方利益出发,对原评估的“反思”是多角度综合的反思,不断督促着其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完善,不断产生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时代需要的高水平运动队评估。第二,如果元评估由第三方的评估机构,原来这种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再由上级评估下级的评估关系就将评估模式的角度被打破。这种既不代表政府,也不代表运动队的三方评估机构将为评估信息使用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一个科学的、公正公开的信息反馈平台。
3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的反馈控制策略
系统科学强调从整体上,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上去认识和把握事物。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是一项多因素、多变量、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种复杂性来自于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本身的复杂性,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是以运动队建设活动为评估对象,对其进行价值判断。所以,评估对象涉及到运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例如评估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的硬件条件、师资力量、组织领导、运动成绩等。整个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活动中,从建立评估制度,构建评估的组织体系,建设专业评估队伍一直到确立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研制评估指标体系,明确评估标准和信息采集分析放方法,评估结果的产生和使用,这些都显示出高水平运动队评估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另外,无论是运动队建设过程还是运动队评估过程都存在各种不随人意志为转移的干扰因素,包括人为的主观因素干扰以及客观现实状况的改变,都从另一方面促进运动队建设与评估的发展,形成系统的另一面。当然,高水平运动队评估还与政府、高校、学生和社会各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所以运动队评估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多变量的非线性系统。
系统科学为高水平运动队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依据,特别是在反馈控制运动队评估中具有普遍的、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制度的思考。“控制就是人们按照某种目的或愿望,通过一定的条件,使其沿着可能空间某个确定的方向发展,消除不确定性。”反馈可以检测出偏差,从而修正偏差,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站在控制论的角度,高水平运动队评估需要获得全面的、系统的反馈信息,经过科学的汇总与分析,与所要达成的评估目标进行比较,促进运动队评估向着理想的方向不断前进。因此只有借助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的反馈控制才能实现较高的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品质要求。
3.1 建立一套科学的元评估标准
要想确保元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首先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估标准作为进行元评估的参照。由于高水平运动队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元评估需要分层、分类的对原评估进行评价。许多外国的学者和科研部门对此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本研究参考了Stufflebeam・D・L.教授于1999年设计公布的“项目评估的元评估量表”,并结合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体系的具体情况,从“实用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制出“元评估标准”,如表1所示。
通过元评估标准的建立,可以对运动队评估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同时元评估是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自身所制定的一套新的评估方案,所以它只有满足以上四点要求,才能更加科学合理的对原评估进行准确的评判和分析。
3.2 构建三方评价的元评估主体
由于原评估的评估者和被评估者或是由外部专业评估者各自所处的地位与能力不同,仅由一方作为评估主体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综合三方意见,建立一个三方评价的元评估主体最科学也最全面。
3.2.1原评估者作为元评估主体
原评估者参与了运动队评估的全过程,相对而言更加了解和熟悉原评估的评估背景、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但原评估者由于本身参与了运动队的评估活动,所以可能会在思维模式和认知角度上存在一定的定势,从而对元评估的开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3.2.2被评估者作为元评估主体
被评估者作为评估活动的对象,亲身参与了评估的过程,对评估工作的优劣有一定的见解,特别是在运动队的发展状况,如何进行评估安排,选择何种评估方法方面会更适用。但由于被评估者和评估之间的利益关系,让被评估者单独作为元评估主体还是不妥的。
3.2.3外部专业评估者作为元评估主体
外部专业评估者作为元评估主体,不仅可以客观、公正的开展元评估活动,同时也更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专业评估者丰富的评估实践经验和充足的理论知识,为元评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奠定了基础。他们能准确的找到评估问题的关键,对评估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有效意见,由他们作为评估主体的元评估得出的结论更科学更全面也更有可信度。但由一支外部专业评估者组建的评估主体相对而言耗资也是十分巨大的。
4结语
高水平运动队元评估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评估,对高水平运动队的评估活动起到了监控和反馈的作用,纠正了评估活动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提高了评估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澜.关于加强教育科学“自我意识”的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3).
关键词:高校;文化建设;羽毛球运动;作用
G847
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革的深入推广,我国高校教育校园文化中,羽毛球运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高校教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的宣传,国内外一批球星,如谌龙、林丹、李宗伟等人气上升,使得羽毛球运动在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高校师生中更多的人开始逐渐了解、认识和喜爱羽毛球这项运动。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羽毛球运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推进方式,极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的全面发展。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羽毛球运动的概念及特点
羽毛球运动起源于民间体育活动,如远古时期中国西南地区苗族的“打花键”游戏等其实就是一种类似羽毛球的运动。它是一项隔着球网,使用长柄网状球拍击打平口端扎有一圈羽毛的半球状软木的运动,是一类小型类运动。羽毛球运动根据参与的人数分为单打和双打,运动器材简单易携,运动场地没有限制,室内或室外皆可以进行。羽毛球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娱乐性,参与者在击球的过程中往往会充满乐趣和成就感,同时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保持积极、良好的精神状态;观赏性,羽毛球运动过程中用身体击球的方式和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如林丹的跳起击球、谌龙连绵不绝的点杀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健身性,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需要较强体力的运动,经常参加羽毛球运动锻炼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强身健体。
二、羽毛球\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
(一)增强师生体质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它以独有的方式,对身体各个关节、韧带、主要肌肉群以及内脏器官加以合理的运动负荷,锻炼发展身体的协调、灵敏、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素质,使高校师生能够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充分享受羽毛球运动带来的好处。教师的一线教学工作与羽毛球运动独具魅力的特点也是分不开的。一方面增强体质得以应对每天高强度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经常打羽毛球能够改善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发展其协调性和灵活性,帮助教师有效调节思维变换方式,在一个半小时的课堂上始终保持敏锐的应变能力等。而对于学生来说经常参加打羽毛球能够促进头脑的灵敏度,提高学习效率。
(二)健全师生人格
羽毛球运动需要双方积极的对打,在对打的过程中压住对方扣杀球,从而更好的对抗,在双打中需要兼顾团队的协作,培养默契精神,以击败对方。另外,羽毛球运动的过程其实也是竞争意识和拼搏意识的培养过程,通过场上激烈的对抗,既可以让参与者体验拼搏的胜利,也能让失利者感到竞争的压力。同时,参加羽毛球运动比赛还需要“知己知彼”,保持清晰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学会揣摩对方的战术,在竞争与对抗中取得优势。经常从事打羽毛球运动,都能够有效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学习、家庭以及集体荣辱等。因此,校园体育文化运动是健康、阳光的,广大师生应该积极参与其中。
(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与田径、健美操等项目不同,羽毛球运动需要和搭档的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去结识小伙伴,与他人积极交往和良好的沟通。多彩的生活和成功的事业都离不开沟通,羽毛球运动则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通过羽毛球运动组织和比赛,既然可以结识许多有共同爱好的朋友,切磋球艺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和交流的过程,也可以拓宽个人爱好者的朋友圈,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高校学生能够尽早地适应社会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生活增添了色彩。
(四)促进高校文化繁荣
衡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高校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羽毛球运动凭着自身的观赏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吸引着广大师生的踊跃参与。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体育、喜欢参与羽毛球运动,每个人都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只有当代高校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从而带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的建议
由上述可知,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大力提倡在高校开展羽毛球运动。首先,发挥羽毛球俱乐部的作用。高校羽毛球俱乐部是通过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组织,社团组织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指导活动以帮助广大师生增进健身知识,提高羽毛球技术水平。还可以通过举行羽毛球运动比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比赛活动中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其次,开展丰富多样的羽毛球活动,如羽毛球教学课、羽毛球比赛、羽毛球课外活动等丰富广大高校师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活跃高校校园文化,同时,加强羽毛球知识运动的宣传。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海报等形式宣传羽毛球运动的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烘托羽毛球活动的文化氛围,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
结语
总之,羽毛球运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师生增强体质,健全师生人格,提高学生的人人际交往能力,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羽毛球这项运动,不断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也为国家体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沃杰,徐伟波.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整合发展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