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西游记手抄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西游记手抄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一、课前,对众多资源的有效筛选

【案例1】上课伊始,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

师:你们知道这首歌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歌吗?《西游记》中的主人公是否歌曲中的猴哥?……。今天继续学习《西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三打白骨精》。

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对这些课程资源进行筛选,要选择对课堂教学最有效的资源进行运用,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像本节课教学开始时所用的资源——歌曲《猴哥》,就能起到了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猴哥》的歌词内容,是对孙悟空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与赞扬,与《三打白骨精》一课所塑造的孙悟空形象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同的,在众多的资源中选择歌曲《猴哥》,迅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更好地认识孙悟空形象做了铺垫。

二、课中,对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多媒体出示:从白骨精的“三变”,我们可以看出_____;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______。

(学生自主探究)

【案例2】

师:通过你们的自主探究,从白骨精的“三变”, 可以看出白骨精的什么?

生:我们从白骨精的“三变”, 可以看出白骨精的诡计多端:我们从白骨精的“三变”, 可以看出白骨精的狡猾、贪婪:我们从白骨精的“三变”, 可以看出白骨精善于乔装打扮。

师: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什么呢?

生: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孙悟空的机智勇敢: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孙悟空能明察秋毫:从孙悟空的“三打”,我们又能明白孙悟空意志坚定。……

师:我们能够概括出白骨精和孙悟空这两个人物的特点,文中哪些语句能够说明相关人物的特点呢?自由找一找,画一画,写上批注,然后读一读;也可以先读一读,后写上批注,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接下来,进行了集体交流展示。在展示中,老师进行了原著的阅读指导牵引,将原著中的白骨精“三变”的人物形象描写内容,与文本中对应片段进行比较阅读与赏析,让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也初步体会《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的语言魅力。)

【案例3】

生:老师,我觉得,白骨精的“三变”是精心谋划的,她用了一些计策。

师:哦?是吗?你的发现很有价值。白骨精的狡猾、贪婪、诡计多端,在她的“三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她的“三变”分别用了什么计策呢?(学生合作探究后交流)

生:我觉得白骨精在第一“变”中是用了“美人计 ”,她觉得唐僧会很容易被骗到手的:老师,我觉得白骨精变成老婆婆使得是“苦肉计”。

师:那么,她后来变成老公公用的是什么计呢?

……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课堂应充满生命的涌动。这种语文教学境界令人神往,也是教师梦寐以求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老师正是在追求“充满生命的涌动”的课堂,正是运用新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才有了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他们的思维才有了更高层次的跨越,课堂生活的质量,才能够得到提高,也才有了由白骨精的“三变”所生成的“美人计”、“苦肉计”和“连环计”等智慧火花的闪耀。这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这就是为学生发展着想的课堂,这就是有实效的“充满生命的涌动”的课堂。

三、课后,对相关资源的恰当荐阅

多媒体出示课后作业:(课后选做题)

1、读读《西游记》中的故事,准备参加班级“故事大王”评比。

2、请搜集与《西游记》有关的成语、歇后语,做一张手抄报

老师在教学完《三打白骨精》后,布置学生选做与《西游记》有关的作业,也是精心考虑的结果。两道作业题,无论学生选哪一道题,他们都要接近名著《西游记》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高度重视。

第2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一、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除了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在每晚坚持读30分钟外,还充分利用早晨、中午的闲散时间进行阅读;如果班里有哪位同学有了什么好书,都会在自己读完之后与同学们交换着读,也不时地把读书后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在阅读课上,我欣喜地看到了同学们能“不动笔墨不读书了”,也能专心致志地读,只要有人做小动作或说风凉话,就会有班长或小干部出来制止。这样,既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拓宽了阅读的知识面

三年级是处于转折期的一个关键性的年级,尤其是要提高写作能力的话,大量的课外阅读知识是少不了的。

本学期,我们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选了《西游记》、《格林童话》这两本书为年级必读书目,《365夜》、《鲁滨逊漂流记》、《小兵张嘎》等为选读书目。课后,我了解到同学们不但按时读完了规定的篇目,还写了不少的读书心得体会。从他们的读后感中,在和他们的谈话交流中知道了同学们对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了一定的程度,也对父母的教育方法有了客观的看法,感谢这些书籍,是你让我们的同学们长大了,懂事了。另外,在活动中,同学们还办了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手抄报,实实在在做了一回读书的小主人。

三、促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学校倡导的此次活动,也拉近了同学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当周昊忘了拿课外书,韩牧昕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所带的书本给周昊看。当王山川不小心撕坏了自己心爱的《格林童话》时,周围的同学都纷纷拿出透明胶、小剪刀,有的甚至干脆亲自帮他修缮。他们在阅读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真是小手牵小手,好书伴我行!

四、改进之处

第3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每当教师讲故事的时候,学生都聚精会神,十分专注,将小耳朵竖起来并一脸欢喜的表情,想要老师尽快地为他们讲故事。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为学生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他们时而开心,时而难过,时而感动,让孩子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正当大家情感喷发、期待大结局之际,我就戛然收住,告诉孩子们:“欲知后事,可自读原文。”此时,

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样可以在吸引学生倾听故事兴趣的同时,对其求知欲进行有效培养,进而对他们进行阅读意愿的激发,这种方法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果。后来在课间休息时有的学生就对我说:“老师,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已经读过了,是这样的结局……”便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2.开展有趣或有意义的活动,让孩子感悟读书的乐趣

把阅读与表演相结合,也是有效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措施之一。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一些寓言和深化故事后,利用课余和课后时间,让学生进行表演,这样可以促使孩子阅读时更加仔细和认真。为了能够更加形象生动地进行表演,孩子会对书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和样子进行认真阅读、研究,这样提高了孩子阅读效率,而且能够增强阅读的趣味性,还能够让孩子的表演能力得到增强。例如,阅读了《西游记》这部孩子们百看不厌的经典著作后,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让孩子进行表演,此时,会出现很多小“孙悟空”,有的调皮,有的灵动,有的神武;还有一部分学生表演猪八戒,将猪八戒贪吃的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通过阅读,学生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

3.课内外结合,感受读书之乐

课堂上的阅读内容是有限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内外结合的方式,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上文提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点方法,教师运用得当,可以使孩子的阅读兴趣得到激发,此时,教师再向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读物,孩子们就会很容易接受。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和班级读书角,让学生从中查找自己喜欢的阅读读物,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来进行阅读,进而获取大量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随时随地沉浸在阅读的美好时光当中。而且,教师也可以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兴趣特点,为孩子制订阅读目标,孩子每次完成读书目标后,举行一些小活动,如阅读比赛、朗诵比赛和故事大会等,对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提高阅读兴趣。

4.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第4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激发兴趣;阅读方法;定性评价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而小学语文中年级新课标指出:“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可见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我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还是会忽略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指导,造成语文的水平老是提不高。因此老师在保证正常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那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a课外阅读的指导呢?本人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阅读材料应进行选择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我们要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阅读能力,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有益的读物。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些读物推荐给学生呢?

1.中外经典名著

在当今多元文化交汇的时代,三年级孩子喜爱卡通漫画、通俗故事、作文选编等。这是一种感性化、浅层次的功利性阅读。功利阅读绝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主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如果多读经典作品,就能完善他们的人格,丰富他们的人生底蕴,引导他们走向积极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少年闰土》、艾米莉的《呼啸山庄》;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林肯、爱因斯坦等伟人及名人传记……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2.自然、科普、科幻读物

自然、科普、科幻读物向青少年儿童介绍大量新鲜的科学知识。它们可以打开青少年儿童心灵的科学之窗,激起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如《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书籍。

3.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

这类读物的选择不可避免体现了功利的目的,其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充实阅读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比较能力。

二、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讲故事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每周设专门的阅读课,根据学生特点,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著,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表扬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样方法指导,授之以“渔”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这需要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一)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1.在文中作记号

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好词佳句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于笔记本上,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对自己作文大有益处。

3.读后写体会

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练了笔,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选择精读与浏览

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二)教会学生基本的积累方法

要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收到实效,就要教会学生从书中汲取精华,学会积累。

(1)诵读美文。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比如定期开展班级美文诵读活动,评出“诵读之星”。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

(2)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因此,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这种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自做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这个学期,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校本课程、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快乐的六一》、《科技博览》、《在诗歌的月下漫步》、《国庆有感》、《名著点评》等,这样学生便有了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四、用表格反馈进行定性评价

第5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一、淡化“功利性”,强化“广博性”

不少中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太强。我常问学生:你们阅读课外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十有八九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种目标的诱导下学生们读得最多的是作文选之类的读物,诸如《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作文大全》《作文选刊》《优秀作文》……以作文选为主要课外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学生在这种阅读背景下进行写作训练,最多不过像在浴盆里学游泳,终究写不出“大气”的文章,对其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做了适当调控,使学生跳出功利性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选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要像蜜蜂采蜜那样广泛博览。具体做法如下: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告诉学生读书不只是为了写作,即使学习写作,只读作文选,你写出的文章在选材、立意、谋篇布局上永远是“学生腔”,难有创新。要想写好作文,就要广博地阅读小说、散文、诗歌、寓言、童话、科普小品……只有广博地阅读,博采众长,写作时才能纵横捭阖、融会贯通、联想丰富、游刃有余。

2.量体裁衣,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读物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精神世界息息相通,与人性中最基本的最普通的情感息息相通,与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相适应。刚刚由小学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如《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到了八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八年级下学期及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羊脂球》等,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班级与班级、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经常交换读物,使阅读资源共享。这样,学生就可能读到种类繁多的好书,视野更为开阔。

二、力求组织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富有实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太集中,维持对某一事物的热情时间较短。因此,丰富多彩又具有实效的组织形式会更利于帮助他们对课外阅读保持持久的兴趣和注意力。

1.小组竞赛。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利用每周的阅读自习课或午休时间,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了同学间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使“读好书,好读书”在班级蔚然成风。

2.自读自悟。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部分学生读书只是应付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如果选择读物不当,还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产生误导。因此,教者在给学生充分自主、自由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阅读过程适时监控和正确引导。

3.选取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的文学作品。由于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剧成为热门话题,中学生无法拒绝影视作品对他们的影响。及时介绍学生阅读被搬上影视舞台的文学原著,会使学生阅读兴趣增强,理解也会更形象、更生动。

4.成果展示。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三、把课外时间交给学生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愿望,但大量的课外作业吞噬了学生的课余时间,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因此,尽量少留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如每周固定一节课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或读书竞赛活动。

四、书本未翻,笔墨先行

第6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法,带读和要求学生自读就是了,学生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实际上,在读的方法和读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还是大有可为的,应对学生进行认真的阅读。通过多方面调查,掌握了一些数据,也发现了如下这些问题。

第一,阅读兴趣不高。多数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特别是男同学,即使看的同学也相当马虎,做笔记的同学很少。另外,从同学们的阅读时间上反映出,同学们平时上课期间的阅读较少。说明同学们学习负担过重,这也应该是同学们不很喜欢的原因之一。再次,同学们学习上的交流也很少,传统的背诵朗诵很难实现。

第二,阅读对象单一。

学生不大多喜欢阅读古典小说,据了解,学生大多都是从电视剧中得知的,如,中国的四大古典名着《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第三,阅读数量不够。

从该校的情况来看,留守学生太多,自己买书进行阅读学习的很有限。学习环境较差,学校与家庭,教师和家长共同构成了学生的阅读环境很少。只有极少部分家长有文化素养,爱看书读报,对学生能起到积极而良好的影响。所以,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坏与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文化素养很有关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文化氛围浓,书籍报刊丰富,那么学生有书可读,其课外阅读状况就好,反之,则无书报可看,课外阅读只是纸上谈兵。另外学生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爱读书看报,对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其影响力是很大的,反之,学生家长文化素养低,爱好庸俗,不读书不看报,沉醉与打牌酗酒,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及措施

(一)改变阅读观念,在对待阅读的问题上,有的老师认为,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读书,特别是读课外书会耽误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和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我认为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要真正搞好学生的阅读学习和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和教师的阅读观念,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形势,正确对待阅读教学。

(二)创造阅读条件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具备必要的阅读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必要的阅读条件,如安排好阅读所必须的时间,那阅读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对于阅读材料的准备,可以让大家捐一点组成班级图书角,自己买一点互相交流着阅读,去学校图书室借书阅读等。另外,学校应积极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入手,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气氛。作为学生的家长还应给自己的子女做好表率,带头进行广泛的阅读,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以便与自己的子女交流。

第7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一、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特色做法

2015年我校成立了《丁立梅散文品赏与写作借鉴研究》的课题组,全校师生掀起了阅读丁立梅散文的热潮。为了确保这项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从本学期起,我校师生做了一些切实的工作。

(一)读书笔记示要求。每位学生摘录“丁立梅散文”每周不少于两篇,建议用专门读书笔记,摘录时将页面边缘三厘米处留有空白,适当用不同颜色的笔注上边批,文末要注上总批。注明摘录的出处,文中优美句子用波浪线标出。老师平时强化检查、督促、批阅,期中考试前夕班级内组织读书笔记的评选,期末考试结束后学校组织读书笔记的评选、颁奖,组织优秀读书笔记的流动展览。

(二)班级阵地设专栏。各班的书橱要摆放一定量的丁立梅散文,并保证流转量大,有借阅记录,贴出“丁立梅散文专柜”;教室后墙设有“美文之窗”,教师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个丁立梅散文学习小组,定期轮流指名学生打印“丁立梅散文”,张贴到“美文之窗”,两人负责句段批注、两人撰写推荐理由,一人负责课前朗读。

(三)网络平台助交流。课题组已建构一个网络平台,已经在“新浪网”上申请了一个博客,博客名称是“梅香悠幽”,副标题是“丁立梅散文品赏与写作借鉴的研究”,包含11个栏目。

(四)专题采访零距离。学校将安排“走进梅子”的活动,提前遴选好采访的学生,拟好采访题目,做好采访记录,联络好媒体记者、丁立梅作家、程韶荣教研员等。采访活动结束后,及时编制出采访快讯、采访文案和校内会,搜集好媒体报道资料,图文并茂地到“梅香悠幽”博客。

(五)兴趣小组展风采。老师负责在文学社员的基础上筛选、建立丁立梅散文学习小组,形成档案资料,建立学习网络;每期的《海娃》文学社开出专栏刊登丁立梅优秀散文及学生的模拟习作。

二、和金无足赤,白璧有微瑕――成绩与不足

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成就感,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校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比赛”、以“我勤奋我快乐”为主题的演讲,以及“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评选“优秀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

农村初中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慢、农村学生家长的观念落后,经费的限制造成学校图书室藏书量不足,以及阅览室相对封闭、应试教育的压力等因素,导致学生课外读写不容乐观。表现在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不喜欢读文学类的书籍;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

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读写计划

(一)激发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强化剂,能开发潜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之前,先印发名言警句,对学生晓之以理,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重视课外阅读。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等。在教室、阅览室张贴名言警句,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鼓励学生选取有关书的格言作为座右铭,张贴于家中的书房,时时警策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利用初中学生对名人的崇拜心理,选取名著名篇,对其动之以情。

(二)营造读书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我们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1)开放学校图书室,班级成立图书角,学生自发地把家中的书籍暂时存到班里来,由小干部登记造册,管理借阅。“存一本书,看百本书”。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读书条件。(2)教室墙上,贴满学生自己的作品――剪贴、墙报、课文插图,给学生读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我校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要求学生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填入“计划表”中(以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原则,由组长把关),并在作品后面标明需多少天,约在何日前读完该作品。每次阅读后,及时标明阅读日期及页码,并在“片语感言”栏中写感言,内容是在阅读中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体会。

(四)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我校语文组要求学生读的书籍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朝花夕拾》、《泰戈尔诗选》、《西游记》、《水浒传》、《文化苦》、《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等。

(五)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益、培养学生用心专注、刻苦钻研、顽强学习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

1.指导精读。扫清文字障碍,弄清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

2.指导速读。筛选重点,把握重点语段,总观整篇要旨,不断提高速度的能力。

第8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1.让阅读成为乐读

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深深知道:只有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孩子们才乐于参与,再加上教师的循循善诱,在兴趣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发现兴趣,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合统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实现阅读教学最好的途径。

1.1 感兴趣的才是最想学的

在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提供给我们的素材,它起到的作用是举一反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放手学生,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语言去接触,在与文本的接触交流中去感受,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自由阅读,适时进行鼓励"你读懂了什么?""你能比上次读的好吗?""谁能超过他?""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我的设计,让孩子们觉得阅读是一个自由的、平等的、活性的、愉快的过程。仿佛在不经意间或游戏中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如在教学《将相和》这篇课文。三个小故事穿起来两个大人物:廉颇和蔺相如。解释课题时,我让孩子们说了将和相在古代的官位及行使的权利和职务。质疑孩子们:将军和丞相,一文一武,互不干涉,怎么会有"和"呢?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后,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找每一个小故事中的人物的表现,找出来后,再回到课文的题目,然后让学生说出"不和"的后果。在此时,学生们已经水到渠成地读懂了文章的主旨,也更爱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阅读的快乐,阅读的成功,促使他们更愿意去与人分享。

1.2 低下身子,与孩子共鸣阅读

孩子们有了自己的自由阅读,作为老师,也要走到孩子们中间去,正确指导孩子们阅读。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突出授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成为课堂的主导。学生则会根据教师的提问,有选择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上,使自己的思维处于一种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当平等在课堂上体现时,孩子们才会与你同享阅读的快乐。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当学生读到"大嫂"那一段时,有同学就提出: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挑野菜,怎么不注意安全呢?我进行了正面的引导与讨论,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因为朝鲜人民把志愿军当成自己的亲人,不惜牺牲自己。而本课也只是选了几个极有代表性的事迹,真正的有无数这样的事情,充分体现了中朝人民的友谊,这就是阅读的代表性。

2.课内加课外,双效二合一

从执教的十几年经验中,我深有感触,课堂阅读教学,只是阅读的冰山一角,所选课文也只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而课外阅读才是大阵地,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好比人的双手,只有合作起来才能完成拍掌的动作。所以,常常有家长问我:"怎样写好作文?有没有捷径?"我说:"除了阅读,还是阅读,不读书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我会经常给孩子们介绍一些名人、名言、名著。当教课文《景阳冈》时,武松高大形象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时,我会恰和适宜地说:"同学们,《水浒传》中像武松这样的英雄还不少,想去认识他们吗?下去自己读一读吧》"几天后,不少同学就与我交流梁山108将的故事了。我想兴趣已点燃,于是我又趁热打铁,举行了一些有关水浒人物的故事会、手抄报。孩子们个个都成了小水浒迷。当这些阅读有一定的成绩时,我及时进行了中肯评价,后来孩子们特别注重此类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还注重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让孩子们学会略读和浏览,一目十行,随着课堂阅读教学的内容的学习,给他们推荐相关书籍。如学习《猴王出世》建议大家读《西游记》,学习《鲁宾孙漂流记》推荐他们读同类的历险记文章……这样,孩子们就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去阅读。读完文章后,还要学会写读书笔记。我要求做的读书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常规读书笔记,一种是自由设计的个性读书笔记。当有个性化的游优秀读书笔记出来时,我就展示给全班同学参观,这样达到了榜样作用。同时,我也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在家中也督促孩子,明天阅读不得少于一小时,日积月累,孩子的阅读能力大大提高,知识面也不断开阔。

3.阅读的目的——学以致用

第9篇:西游记手抄报范文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环境 阅读方法 检查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阅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意味着每位语文教师都要高度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而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精华,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思想内涵。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启迪人生、获得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学名著。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前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逐渐淡薄,为考试而阅读的功利色彩浓厚,真正喜欢的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学习负担沉重,阅读时间无法保证;二是时代的隔阂,多数学生对多数名著了解较少,缺乏亲近感;三是当今文化信息来源多且快,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快餐文化。因此要真正让学生自觉阅读名著,首先要激发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呢?

(1)上好每篇名著节选的课文,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积极性。如在讲解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林黛玉进贾府》时,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应力求精彩生动地介绍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人相关情况。介绍王熙凤的故事,可以适当提到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计害尤二姐、协理宁国府等内容,以引起学生对作品其他章节的向往与期待。

(2)利用名著形象和中外名人阅读名著的故事来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每一部文学名著均有学生较为熟悉的人物,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前概要介绍其精彩情节,以激发阅读的动力。另外,适时介绍一些中外名人少年时代阅读名著故事也可激发兴趣。如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6岁背诵唐诗数十首,并开始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3)以影视资源引发阅读兴趣。很多文学名著都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有的还被改编成戏剧等形式,这些作品直观性强,学生易接受。组织学生观看,可以让学生对名著有一个总体印象,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原著,有助于提高阅读的积极性。电视台的部分栏目(如《百家讲坛》、《读书时间》等)也可以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品三国”中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对此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寻找根据。

二、创设良好阅读环境

学生阅读名著要坚持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确实有相当难度,除了要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阅读动力外,学校也要努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创造有利的阅读条件。学校的宣传栏设立名著阅读专栏,班级开辟名著阅读园地,以营造浓厚的氛围;图书馆开设名著专区,并根据学生需求加大购买名著的资金投入,以创造最优化的借阅条件;校园广播或电视开设名著阅读相关栏目,如阅读方法介绍、阅读心得交流、名著精彩片段欣赏等;利用家长会、家访活动等渠道,积极宣传,不仅让家长知晓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而且力求有更多的家长以实际行动支持,如为子女购买名著、与子女共读名著等;安排课程可以根据不同年级的情况,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用于学生阅读名著、交流阅读心得或教师开展指导活动等;每年举办阅读节,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如阅读指导报告会、名著影视展播、名著知识竞赛、读书笔记评展、班级名著园地评比、读名著手抄报评比、读名著征文评比、讲名著故事比赛、名著朗诵比赛等。

三、传授阅读基本方法

文学名著是经过历史长河淘洗和筛选过的经典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艺术形式完美,理解起来不像通俗作品那样容易,因此阅读不仅要调动知识积累,而且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学会基本方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方法因文而异,又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关,不可强求一律。精读、略读、浏览,圈点、摘录、批注等都是基本方法。受年龄与生活经验的限制,阅读名著有时不求甚解也是正常的,对名著中某些内容无法求甚解时不妨跳过。

2.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运用文摘卡片法、写心得体会法、编写提纲法等多种方法。名著阅读笔记除了摘录句子段落、写出内容提要外,更重要的是在情动于衷、有话想说时,写出心得体会:可以是对某人物的评价,可以是对某情节的写法欣赏,也可以是从中得到的人生感悟等。正如清代著名的教育家唐彪所说的“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每次阅读时,若能让学生坚持写点东西,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是有裨益的。

3.要学会读思结合。阅读名著“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但阅读时需深入理解、仔细琢磨,不能像阅读消遣、娱乐书籍那样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做到读思结合。阅读时要静下心来,深入作品内部,力求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其中,尽量多联想、多想象、多体验,才能不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4.要倡导自主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名著,由于知识能力、思维方式、欣赏习惯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同样的学生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因此教师要积极提倡并保护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要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大胆想象、大胆质疑、大胆创新,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这样,既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又让他们张扬个性、感受阅读乐趣。当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还要经常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弥补自主认识的不足,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四、做好阅读检查评价

学生阅读名著要真正收到实效,并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除了语文教师的积极引导,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检查评价办法。通过检查评价,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肯定阅读的收获,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

检查评价办法应该灵活多样,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态度过程与方法的评价,而不只看阅读活动的成果。如制定学生阅读登记表、召开阅读情况调查会、定期或抽查检查读书笔记、要求学生互查、名著知识竞赛等。学生读完一本名著后,教师可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展示阅读成果,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求知欲。如设计名著交流课内容有话作者、述情节、品语言、评人物、谈心得、评写法等。教师的检查评价到位,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