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综合成长自我描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材结构创新 教学改革
自新课程理念畅通以来,以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标志的学校教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学领域更是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发展之势。然而,从校园观察和专项调研的情况看来,一些一线教师在重视教改和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忽略了或是缺乏对课程教材改革创新的领略和探究,只是把教研精力人为地局限在应用实践方面,未免有些“只注重教学战术而藐视教育战略”之虞。笔者认为,教材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发展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笔者以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科书为例,结合对教材结构创编的领悟和初步实践,谈谈见解,希望获得商榷和指正。
一、新编教材的辩证性继承和创造性突破
从编写体例来看,苏教版初中语文实验教材依然传承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单元编排课文形式。然而,从文选体例和设计思路解析,这绝不是简单机械的沿袭,而是一种全新独特的视角,在取舍式继承中有所发展、创新和突破。这种辩证继承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教材编排过于追求教材设计在点、线、面、体等方面的严密性和完整性,相对缺乏因学生发展而带来的灵活性、时代性和实用性,致使单元教学逐渐陷入僵化境地,不能适应培养学生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新编教材的单元选划以设计语文综合实践系统为创新重点,既顺应汉语言文学的内在规律,又符合现代形势走向和学生发展需要,更适应初中语文教学的时代要求。其“四大板块”――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专题和附录,分布到每个学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细微差别。如九年级上册编排了七个合成单元,而其余每册却都是六个单元,其中前五个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均为“自由读写单元”。二是改变了传统做法,七八年级段不再把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单独编写,而是把它们融入了“综合学习与探究”的题型。如此有利于促使学生开展综合性的探究型学习,更加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要求,较好地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二、对初中语文新编教材结构的简要解析
关于初中语文新编教材,有专家给予分析:一年级侧重认知语文世界的丰富多彩及其与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初步养成主动习惯;二年级注重培养语文发现意识,强调课内外结合,拓宽学习领域;三年级充分考虑学习思维和综合性需求,注重“三维”整合,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促进持续发展奠基铺路。可见其结构特点鲜明:全套书、每册书和每个合成单元就是一个系统下的大中小综合体。这种结构体系,既融合了语文内部的各种要素,又与社会生活和平行学科沟通相连,形成了一个相对开阔的综合实践系统,有“语文互联网”之誉。如前所说,在“四大板块”下的主题合成单元,分为阅读、写作(课内写作、课外练笔)、口语交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后两者又在各个单元之间穿插编排。而且在讲求整体同一性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使得每个年级的教材结构各有特点,显现了较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比如七八年级教材结构基本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八年级比七年级每册多出五篇课文;八年级每册多出的一个单元为“高新科技”“精彩演讲”,同属“自由读写单元”。这个新颖设计意在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现念,为教师追求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平台。
三、对新结构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简要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堂导入;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0—188—01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课堂教学是以实现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任何学习行为的产生都受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与有明确的目标相结合的动机支配。有效教学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这就要求教师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在课堂中营造和谐、融洽、轻松的教学气氛,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科学恰当地设计课堂的导入
优秀的课堂导入,是建立在综合考虑教材特点、学生认知水平以及教师执教风格等一系列因素之上的,它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一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奠定很好的情感和认知基础。由于教材中描述的生活情境往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很远,所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与教材的描述相符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就成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良好的情境能够感染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描述,并一步步地融入角色。以《海底世界》为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海底世界的音像资料,并使用诱导性的语言引导他们,多媒体所营造的优美情境加上老师的恰当引导,能够很自然地把小学生导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去。
二、有效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开展教学工作都是教师惯用的教学手段,提出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启发自主思考,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范畴,构建具体生动的情境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落花生》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演绎课文中的角色人物,转换思维,站在角色的位置对话看问题,然后向大家提问:“你们认为父亲的话有道理吗?你们有什么感想吗?”随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独立思考,最后同学们就会总结出自己的答案,有的人会说父亲的的话不对,我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苹果桃子这样既好看又好吃的人呢?又有的同学会有不同的见解,认为父亲说的对,人不能只讲体面,还要做一个有益于别人,像花生一样的人。教师通过提出一个恰当合理的问题学生营造一个可以自由思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空间内自由思考,发挥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即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又能能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和作者思想的认识,领悟文章的涵义,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优化有效讲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讲授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讲授。因此在实践中优化课堂讲授、提高讲授的有效性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有效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需的。从教学过程来看,有效讲授意味着教师能够讲解,有效指导。如当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碰到了一些难以理解的字、词。此时,教师就应停下来,对字、词的意思进行讲解,从而理解句子、文章之意。讲授是最经验便捷的教学方法,讲授不是纯粹“填鸭”“灌输”。有效地讲授必须切合学生的心智,要做到不为讲而讲,要明白讲是为了学生的需要。讲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讲多讲少,何时讲授,何处讲授,讲授什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视学生的需要而定。不在过短的时间内呈现过多的新知识,不花费太长的时间以至于超出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有效的讲授要注重内容的逻辑性,不机械盲目地讲授。
四、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利用
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很强且好动,这一阶段的学生多通过色彩、声音等进行感性思维。在课堂中,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教师思考的重点,也是提高有效教学的关键。当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多便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件的制作,将静态的文字和动态的图片和视频音频结合起来,在课堂中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通过丰富多彩、动态有趣的多媒体教学,刺激学生的眼、耳等多种感官体验,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五、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论文摘要:因每个人的需求、兴趣、学习能力不同,成人英语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在对成人自主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论文关键词: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伴随国际化大趋势,学习英语的热潮有增无减,成人也越来越多的开始自主学习英语,由于需求、兴趣、学习能力的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也不同,在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遇到了各种问题,怎样才能发挥自学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本文对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对策。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什么是自主学习?目前针对自主学习,学者专家做了很多研究,但始终没有给自主学习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因此,首先从明确自主学习概念入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成人英语自主学习十分重要。 对于自主学习,我国学者也有一定的研究。程晓堂(2000)指出自主学习包含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控制权和学习模式三层含义。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导学习的内在机制,包括学习者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自主学习是一种控制权,其控制力体现在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材料的控制;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制订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教育机制要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韩清林(2000)对自主学习进行了狭义和广义的区分,其核心均在于个体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陈水清(2000)将学习主体主导自己的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目标、过程及效果等诸方面主动建构的过程)界定为“自主学习”,具体包括自我设计、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和自我转化等。
二、成人自主学习的意义
自主学习既适合成人在年龄、文化、职业等差异化的特点,也适合成人学校课堂教学时间少,教学内容针对性、适应性和综合性强等特点。所谓成人自主学习,简单的说就是成人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成人个体独立的分析、质疑、实践、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侧重学习者把握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教学方法,强调个体把握学习的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得以掌握并被提升。成人自主学习英语的意义在于四个方面。
1.符合成人教育的基本目标
成人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内化过程,目标在于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个人内在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并作为决定个体未来发展的基础保障。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更注重培养成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以及健全其人格得以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发展。
2.符合英语语言学习的特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最为有效的手段
作为当今世界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社会、经济、政治、贸易、科技等领域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际媒介。随着国际化分工的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也越来越深,对外交流合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不论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是与国外加强合作,英语都是最基本的工具,于是迫切需要造就一大批精通外语的专门人才。成人英语自主学习更应该侧重英语基本技能的训练,即听、说、读、写、译五个环节,注重协调性,切实地提高对话交际能力。
3.符合成人的学习特点
成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且具有丰富经验,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倾向于自我导向和自我决定模式。另外,在英语自主学习中,成人英语学习不再受限于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以及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安排,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英语语言交际能力。
4.符合成人终身发展的需要
成人面对很多现实压力,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其学习过程必然不同于在校学生,必将受到许多因素干扰,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英语自主学习的难度和压力。社会文化环境的多元化和职业生涯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成人必须自主学习。成人需要自主学习得以形成个体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并且可以更新观念,改善文化心理结构,实现成人的社会化。
三、成人英语自主学习的现状和问题
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人英语学习效果很不理想,在我国甚至被笑称为是“一锅煮不开的汤”,针对目前我国成人英语学习低效率的情况,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成人英语学习的必由之路。
1.普遍低起点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大部分成人自身英语基础差,底子薄,一般是那些以前没学过英语的,现在想学英语的成年人。因为没有英语基础,自主学习是比较难教的,而且专门的培训班数量也有限。进入工作岗位后学习英语、接触英语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英语基础都丢掉了,重新学习难度会很大,成人相对年龄偏大,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之下,英语学习的精力、劲头以及时间都大打折扣。
2.羞于动嘴,成为哑巴式英语
目前我国成人英语学习,甚至包括在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都存在学习方法单一的问题。完全的应试教育,以死记硬背单词、语法为主,局限于课本知识,加之中国人普遍内向的性格羞于动嘴以及缺乏应用环境,所以就成了哑巴式英语。 "
3.缺少实践的机会,形成中国式口语
成人英语学习功利性心理较强,大多以就业、升迁为目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对学习一门语言文化有兴趣,意图通过学习一门外语来达到交流的目的,所以英语是用来应试的,很少用于听和说,相互之间也不会用英语对话来实践,这样口语能力不够好,自然形成了中国式口语。
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英语学习上,急功近利;口语练习欠佳;缺少自信心和勇气;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英语口语学习目的不明确,多数为了追求发音地道,而忽视了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所以重点不是说得有多像,而是说的是否流利,表达的是否清晰、准确;阅读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背了许多单词,但通常重视词义,缺乏引申与应用,所以导致背的许多词汇学而不用,造成浪费;听力学习缺乏与口语结合的意识,把听力与口语割裂开来,而没有意识到听力是口语的输入,只注重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缺乏对正确听力习惯的养成与培养。从以上的现状和问题可以看出,解决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迫在眉睫。
四、提高成人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对策
1.扩大词汇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
词汇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要想提高英语水平,并能通过相应的考试,必须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成人学习英语根本没有重视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没有对语言中最为敏感和活跃的词汇的有效扩充引起足够重视。在记忆单词、扩充词汇量的过程中,要勤读勤记、挖掘方法、注重策略从而有效地扩充词汇量,为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通过加大词汇量的积累,引导成人英语学习者利用词汇、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进一步理解段落、句子等语言形式,从根本上提高学习者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多种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采用复述法、信息连接法等多种英语学习的策略。复述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必要条件,一种信息如果想要长期保持,就必须对这种信息进行重复,只有经过重复、复述的信息才能够进入长时记忆,才能够长久保持,复述是促进记忆的一种手段。复述方法利用及时复习、试图回忆、记忆中的系列位置效应、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情境和心境的相似性提高复述效果。信息连接是指学习者主动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促进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过程。与复述策略相比,精加工策略对信息加工要求更为精细严格。信息连接法有首字联词法、位置记忆法、意义识记、谐音字法、记笔记等方法。英语学习中应该运用以上多种学习策略,这样才能培养成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3.采用多管齐下的学习方式
想要学好英语,好的学习方法很关键。大多时候我们没有能用英语交流的语言环境,多听,练习听力最好是听VOA、BBC,这样能使自己的语音标准化。多读,经常读一些原版的英文报纸、杂志,学会用英语思维,适应英语语感及表达方式,这样可以加深对英语使用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增加语言学习的乐趣与内容。同时可以通过看电影的方式来提高英语的听力,培养英语的感觉,提高英语学习的娱乐性,更为重要的是,电视剧电影所构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场景,有助于成人英语学习者直接明确习得语言的应用场景,也有利对日常用语、地道口语的积累。对于英语学习,学习者必须具备自觉实践的意识,捕获一切机缘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积累。
4.重复知识点,温故知新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提出的遗忘曲线理论指出,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该曲线对英语学习指导有重要意义。学英语尤其是在背单词的时候一定要阶段性的回顾、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先把已经学过的东西掌握了然后再去学习新的东西才能不断的积累、不断的进步。对于英语语法的学习,要通过反复强化、大量练习、相似知识点对比训练等方式进行不断重复,针对经常出错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记录,随时翻看,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直到理解消化全部的知识点。新知识点的习得要注重结合实际,加强与原有知识点的对比学习,通过不断的补充练习,完成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全过程,不仅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更关注后期的保持和再认识,最终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成人自学英语更应该如此,这样才能真正增加并掌握英语知识。
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我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1开学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高一初始阶段,我注重了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现将我的实际工作反思如下。
一、教材及学法分析
在初中阶段只能经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能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这种直观教学使学生比较习惯于从自我的生活经验出发,对一些事物和现象构成必须的看法和观点,构成必须的思维定势,这种由生活常识和不全面的物理知识所构成的思维定势,会干扰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对物理本质的认识,造成学习上的思维障碍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资料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理解;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
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但高一物理难学,这是人们的共识,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本事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学生较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学习任务。
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经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的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理解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二、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由初中升到高中首先不适应自身主角的转变,教师已经把他们当成高中生对待,然而学生总是表现出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的特征,比如时常犯“小性”,为了很不值得的事情和同学、教师冲突,无法正确理解教师的用意等等。
环境的不适应,升入高中学生大多数所处的学习环境改变很大,学生间由于不熟悉,再到我校的合作学习,这些无疑要求学生有较好的适应本事,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环境和氛围,尽快适应学校的课程改革的形式,尽快使学习走向正轨。
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存在着较大梯度,或是构成拐点时;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需要增加思维加工的梯度时,就会构成教学难点。所以要求教师对教材理解深刻,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了解清楚,在会构成教学难点之处,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到达目标;并在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不适应高中物理教学要求
1)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每个公式涉及到四个物理量,其中三个为矢量,并且各公式有不一样的适用范围,学生在解题时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2)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描述物理过程。
3)矢量进入物理规律的表达式。这是学生进入高中首先遇到的三大难点之
一。从标量到矢量是学生对自然界量的认识在质上的一次大飞跃。对于已接触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这个跨度十分大,l+l=2,1-1=0,-2
其次在应用数学工具解决问题的教学要求上对高中学生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例如:在运动学中用v-t图象的斜率求加速度,而此时学生还没有学过斜率概念;在运动和力的合成与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最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知识之间的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教学的难度。
三、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中途经过思维加工,使部分新知识先与原有知识结合,变为再理解另一部分新知识的旧知识,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
所以,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明白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进取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学生和教师正在逐步走向合作学习的正轨。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2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十分重要。物理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资料分清段落,证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资料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作为一名新教师,开始时缺乏些粉笔字的经验,没有研究到让全班学生都看清楚,异常是没有研究到要合理地使用面板,往往板书小、草、乱,以致影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情绪。有的教师为了强调某个感念或它的某个特征,往往重复在一些字句下头加点、加圈、加波纹线,“五彩缤纷”,致使版面很不整洁,有损于美育教育,记得笔者的高中物理教师能信手在黑板上画一个十分圆的圆,我们由此对他十分佩服。此外,板书难免有错漏,我们写好后要复看一遍,有错的能及时修改,错的地方不要用手掌随便一抹,否则黑板就成了“花脸”。板书又快又好,应当是努力的目标。同时教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如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譬如我们在“练习使用示波器”的分组实验中,示波器面板上的旋钮很多,在给学生讲解之前,教师自我必须要明白每个旋钮的功用以及它的详细的使用方法,操作规范。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进取、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两年多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我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我之短,扩大自我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我不断成长,尽快从经验的迷宫走向智慧的殿堂。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3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过去的课堂是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教师上课很累,学生听得厌烦提不起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于学生的感受,逐渐转变课堂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思考本事和创新本事。使教学成为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从根本上改变课堂,在教学实践中,我的课堂也逐渐感受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反思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发觉实际教学效果与教师预期的效果有很大差异,这时我们就应当进取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否适合,不断思考教学目的、教学工具、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进取改善,从而优化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楞次定律”的学习,既抽象又难学,如何将这些抽象的资料转化为学生通俗易懂的知识,这对物理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是我在教学设计时做了精心准备,精心设计实验,经过实验来突破难点,这样学生经过自我的探究找出答案,掌握了知识,同时提高了实验操作本事。事实证明,这种教学学生很感兴趣,并且能将抽象资料转化为直观、形象的东西,比一味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对于不一样的课型,采用不一样的设计方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琢磨课程找到适宜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反思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有充足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构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很多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概念、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仅有进取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出学习的主体主角。
这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教学反思,还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继续坚持写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我的教学行为。促使自我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物理教师。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4高一的物理学习是中学物理学习的转折点。在我高一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其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各次测验考试的成绩低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大受打击。在对学生进行交流、访谈和教育调查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许多物理教师也认为这种情景在高一新生中相当普遍。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习过程中存在必须的困难。所以,研究高一新生物理学习特点,以及针对物理学习上的困难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仅对高一新生渡过这一转折点有很大的帮忙,并且对整个中学物理教育也有必须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一、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通病
1、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和分析本事差:审题不细致,不准确,不全面,不按要求答;不会经过分析题目信息抓出问题的关键。②理解本事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答题时凭着感觉答。③综合实验本事差:尤其是实验设计本事有待提高。④数理结合意识差:不会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简单运算失误太多。⑤表达本事差:作图不严格,计算题解法不规范,逻辑性差。
2、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审题不够仔细,粗心大意;②公式不明,乱代数据;③表达不清,思维逻辑性差,解题无计划,书写太混乱;④运算本事差,数据不准确,单位混乱。
二、成因分析
1、与学科特点有关: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缘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故此比较的抽象并且要真正地弄懂学生必须具备必须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积累。然而,高一新生在这一方面相当地欠缺且未把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也有关:
初中没有独立开设物理课,所以高一新生还未构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解题技能。主要体此刻以下几个方面:数学符号与物理专用符号的区别;图象结合物理情境的想象与思考本事的培养;解题时画受力分析图和运动情景图的习惯和规范还未养成;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始终要引起重视。
3、与新生的适应本事有关:
从初中到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注意到高一新生应对着新的教育环境、教学资料及教学方法,不少学生感觉很不适应,心理波动很大,存在着明显的“过渡期”(一般为一学期乃至一年)。笔者曾对高一新生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对考试成绩满意程度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有80%以上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新生对高中的学习不能完全适应。这种不适应阶段持续的时间越长越严重,对学习的影响就越大。高一新生为什么会出现上述不适应的现象呢?我认为这种不适应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
2020最新高中物理个人教学工作总结5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所以,课后反思自我的备课与课堂教学,尤其是记录一些有感而发又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生活实例和有用话语,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反思的基本形式
1、做好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就是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及时记录下来,以便重新审核自我的教学行为。
2、物理课的听评课活动。
听评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经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善,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本事的提升。
第二、反思的基本资料。
1、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景出发,从知识、本事要求2个方面分析、是否到达了课前的预定目标。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比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确定错误的现象;对学生本事的训练意识要加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我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本事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事的下降;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齐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物理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物理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到达的质量标准。所以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十分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我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到达共识。
2、对有意义的案例的反思,比如记录你在课前没有想到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感而发的一些好句子好比喻。
例如在讲弹力的构成过程中,我想到“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讲《描述圆周运动的几个物理量》线速度和角速度的不一样时引入月地对话等等,这样就能够帮你在以后的讲学中随时加以应用。
3、对训练习题的反思
首先,解题要规范。物理是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学科。解题(异常是计算题)需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终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对高一的新生一开始就要异常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我们教师自我首先要做好表率,异常是课堂解题板书,要为学生做好示范,再让学生模仿,最终在作业中严格要求,久而久之就构成习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我和学生、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向学生说明这样做的危害,让他们切实的认识到规范解题的重要性,并在认真履行的基础上巩固基础知识,养成习惯,经过笔者的实际经验证明,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对习题难易的反思,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你所选的习题是否适合你所教的学生,是否造成“吃不饱吃不了”的两头难问题。习题是加深对所学感念,规律的理解和记忆的不可或缺的步骤,也是深化知识,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重要途径,是促成知识向本事转化的必经之路。我们的教学思路应当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所以你所选的习题要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当如何选择习题呢?高一高二物理是打基础的时期。所以,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避免开始就是偏题、怪题和难题,这对巩固基础知识是十分不利的;其次,习题应当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再次习题应当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题量也要适中,并不是做的越多效果越好。还有,习题应当典型,具有必须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所以应当有选择性布置作业,最终,还有一个习题的层次性问题,知识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习题也应当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
4、对作业的反思,作业的布置是否做到了分层次,不一样的班级分层,同一班级的分层。
作业要布置了必收交、收交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对学生常出现的思维误区要有足够的澄清,对做错的题要严格要求学生订正,做到作业要能全面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景,校正及时。严格做题规范,从中体会物理的思维方法,养成物理的思维习惯。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过程(活动)以及支持这些教学活动的观念、假设进行的进取、持续、周密、深入的自我调节性思考。回顾这几年来的的教学,经过教学反思,留自我之长,取他人之长,踢自我之短,扩大自我的专业和理论视野,促成自身专业化发展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构成,使自我不断成长。
关键词:翻转课堂 微课 中餐服务
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成为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各学习阶段与学习课程渗透。在中餐服务课程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希望学生能跨越课堂限制,能随时随地学习,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希望能从知识建构的角度使学生真正学懂知识,学会技能,使学习变成一个自我主生成的过程。
一、翻转课堂教学具体流程设计
中餐服务课程内容分为餐前准备、托盘训练、酒水服务等十个以技能操作为主的教学项目,教师通过制作课前教学视频及导学案,尝试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先学后教。餐巾折花基本手法学习是中餐服务课程中餐巾折花项目的第一个学习任务,此任务主要是一个手工技巧学习,是餐巾折花造型制作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演示和一对一指导,七个技法依次传授,往往会花费大量课时,而且因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课堂上经常导致一部分学生“吃不饱”,而另一些学生“吃不下”的现象。现以餐巾折花基本手法教学为例做翻转课堂教学流程设计介绍(图)。
图1
1.前置学习阶段
(1)创建微课视频及设计导学案。围绕教学重难点创建微课教学视频,本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是熟悉并基本掌握餐巾折花中叠、折、卷、穿、翻、拉、捏七类基本手法。做好七类基本手法的技能视频制作,结合教师的讲解视频及课件PPT,完成整个微课教学视频的录制,总长度约为10分钟,最后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课前自学。
导学案主要以电子文档或纸质稿的形式,上传网络或发放到学生手里,涵盖前置学习与课堂集中学习两个阶段,与微课教学视频配套使用。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学习目标陈述、学习流程指导、知识点概要(基本手法操作要领等);第二部分是作业设计,分前置作业与课堂作业两类,形式上包括理论作业(连线题、选择题、判断题、思考题等)及实操作业(七个基本手法练习);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书写及存在问题描述等;第四部分是学习评价表。
(2)前置学习流程指导。
①观看微课视频。内容一,情境导入,某酒店开展餐饮服务岗位培训;内容二,餐巾花台面设计作品欣赏;内容三,陈述培训内容及培训目标;内容四,观看技能视频,配文字旁白与讲解。
②技能前置练习。根据技能演示视频,初步模仿餐巾折花的七类基本手法。
③分析思考,完成前置作业。根据个体学习经验,对教学视频中显示的疑问进行分析思考,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将结果反馈在导学案中,完成前置作业。
④前置学习反馈与评价。书写前置学习体会及描述存在的一些学习问题,完成学习评价表中自我学习评价。
(3)前置学习中的几点思考。基于微课的前置学习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其科学与合理的设计对后续环节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一,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的情景导入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导学案中前置学习流程指导的设计,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有序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提升自学能力;其三,在观看微课的过程中,学生自由控制学习进度与节奏、边看边练边思的学习方式,既符合学生的个体化学习需求,又顺应了建构主义的知识认知规律;其四,理论客观题练习、技能练习、学习体会与评价等多形式的作业设计,能使任课教师在课前多维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哪些知识与技能学生已基本掌握,哪些问题学生暂无法解决,据此设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其五,教师要转换身份,尽力做好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尽可能地向学生提供各类学习材料,保证学生学习通道的畅通。
2.课堂学习阶段
按学习要求将不同特征的学生有机组合,每组4~6人,各小组命名一名领班,组织与协调本组的课堂学习。
(1)小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交流各自完成的课前作业,对存在的问题与分歧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围绕餐巾折花基本手法的学习重点,笔者要求学生通过技能操作重点交流七类基本手法,存同排异,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提问,随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状况。
(2)小组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展示的形式应力求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综合运用图表、讲述、演示、情景模拟等形式进行展示,也可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其他形式的展示。笔者在餐巾折花教学中,在教室中间布置圆形展台,学生以餐厅服务员的角色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即餐巾折花技能和过程讲解,一组展示完成后,其他各组学生对该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小组成果展示是课堂集中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学生之间建构较统一的知识技能框架体系,在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观察提炼出学生的某些错误结论或仍滞留的问题,成为教师后续开展针对性知识技能传授的重要前提。展示的丰富性与趣味性、小组间的竞争性,通过教师有序的组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3)教师引导,释疑解惑。经历前置学习与小组探讨、集体交流,学生已能区分七类基本手法、已基本熟悉各类手法的操作流程,并能够初步完成技法展示。但因为前面主要还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体系的自我建构过程中,在餐巾折花技能学习虽然有切身感受,习得了一些经验,但学生手法技巧差异性较大,对技能要领的分析比较浅显,甚至会有偏差。据此,笔者抓住七个技法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手法技巧问题,比如折裥技法中的斜裥折叠不均匀、卷制技法中平行卷容易弯斜、穿制技法中花型容易松散等问题,结合技能视频播放,通过自身讲解与演示,纠正及完善学生的认知。
如果说从微课学习到小组合作探究,是撒了一张巨型的网的话,那么这个阶段的作用,就是要把这张网收回来,看看究竟网到了多少的鱼,这些鱼是长什么样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要善于将学生自主建构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汇总与分析评价,并对有偏差的答案及未有答案的疑问进行具体的解说与演示,抓住重点与难点内容作逐层深入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4)巩固练习,完善作业。这环节主要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与演示进行技能的巩固性练习,小组间以比赛的形式展开技能的比拼,教师深入小组成员内部做手把手辅导指正,对前置作业进行完善与补充,完成导学案中的课堂作业部分。
(5)课堂学习评价。在翻转课堂的评价设计中,笔者注重检测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评价。具体地说,包括学生提出问题情况、课堂独立解决问题情况、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课堂个人展示等。评价形式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三部分,自我评价主要是在课前完成,课上完成学生小组的评价,教师评价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笔者根据评价结果设计或调整下次翻转课堂教学的具体措施。
3.课后巩固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课后还须进行技能的巩固练习,借助微课,特别是其中的技能演示视频,反复观看、查漏补缺,对餐巾折花七个基本技巧做到规范及熟练的操作。作为教师,在课后巩固阶段,仍要细心做好学生的后续跟踪辅导工作,满足个性化需求,并督促学生在课余反复进行练习,巩固及提升教学效率。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效分析
1.强化学生学习内驱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包括中餐服务课程在内的旅游服务类技能实训课程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能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接受式学习的弊端,实现学生的建构式学习。
(1)交还学生学习的支配权。将托盘技能、酒水斟倒技能、餐巾折花技能等制作成微课教学视频,学生的学习就能突破课堂的限制,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课前预习技能、课中矫正技能、课后巩固与拓展技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其实就是把学习的支配权交于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与自信,明确学习目标、掌握学习方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辅助学生正确建构知识与技能体系,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内驱力,成为具有选择性与决定性的自主学习者。
(2)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使学生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学习即接受。如安排两课时内学完餐巾折花七类基本手法,学生就被动跟着教师一个手法一个手法地学,不用考虑学什么、怎么学,只有接受与不接受的选择,教与学充满着强迫与服从的冲突。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前置学习策略,利用信息化技术,突破课堂时空限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学生就像一位独舞的演员,根据“微课”剧本翩翩起舞,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在前置学习阶段,叠、折、卷、穿、翻、拉、捏七类基本手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顺序,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哪几个重点学,确定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只是在幕后默默注视,视情况给予及时的指点与帮助,成为看不见的指导者和协调者。
(3)个性化学习,兼顾每位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在同一时间里照顾到每位学生比较困难,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情况划定教学标准。比如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确定折、卷、穿为较难的餐巾折叠手法,在教学环节设置中加以突出与重视。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特点是不同的,特别在技能学习方面,不同学生肯定有着不一样的学习特点,这就势必造成无法均衡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后,学生以个体为单位参与学习,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都是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方式方法。在前置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形成个人学习方案,在前置学习完成后,学生带着自身的问题与疑惑走近课堂,等待得到同学、教师帮助,获得解答。这让学习者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促进了学生学习上的个性化发展,成为学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综合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础上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给教师带来了压力,也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1)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备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最大的冲击,就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教师备课的过程将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须改变以往家长式备课,建立互动式备课。根据教材内容设置教学框架及教学思路;根据学生前置学习阶段的学习进度与状况,设置课堂教学流程,编写课堂教学内容,强化重点知识与技能,补充相关知识与技能;针对特殊学生(明显不同于一般进度的学生)增设学生个体化教案内容。
(2)灵活处理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学生在翻转课堂的前置学习中,会产生各种疑惑,在课堂互动学习中,也会不断提出个性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疑惑,作为学习引领者的教师没法事先一一得知。学生自主发现的困惑和问题一旦产生,渴求获得解答的欲望非常强烈,如果教师在集体探究学习阶段中不能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挫伤,后续的学习就不愿意参加了。所以教师必须广学博览,课前根据教学经验预设学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类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课中必须学会机智应对,注重课堂互动环节的教学技巧。
(3)提升教学视频制作能力。中餐服务课程的微课视频,比如岗位服务礼仪、餐台布置、席间服务、总台服务等,都需要有演员出境、有岗位场景(模拟场景或酒店真实场景)配合,这些安排需要专业教师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师需具备视频拍摄、剪辑、合成、网络应用等专项技能,这对于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来说,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技能。
参考文献:
[1]杨富荣.中餐服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张仁贤.翻转课堂模式与教学转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关键词】竞赛激励;综合应用;知识体系;教学方法
Competition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Take the Example of EDA Curriculum
SUN Ji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5,China)
【Abstract】With the background of type transition of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EDA curriculum of engineering courses for exampl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competition prompting was introduced in teaching and practical steps. Competition prompting can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and study enthusiasm, integrate the relevant knowledge systems organically, master the each links of system development skillfully, and enhance the team working consciousness. It also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self competition,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training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Key words】Competition prompting;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Knowledge system;Teaching method
0 前言
2014年3月教育部发表声明,全国将有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肩负起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应用型人才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具有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发展潜力大等优势[1]。然而,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的生源与教学质量较差,致使学生普遍存在无法较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合贯通,更不要说具备良好的综合应用能力。如何在教学环节引入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近年来这些高校一直研究的重点。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电类专业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教学为例,通过引入竞赛激励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实践练习,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我校EDA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EDA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利用硬件描述语言,在软件环境下设计、编程、仿真并实现硬件电路。其先修课程主要有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接口技术等,涵盖了大量的电类知识点。我校EDA课程涉及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和测量技术与仪器三个工科专业,均要求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学生。
作为一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升本初期我校EDA实验设备较为落后,设备逻辑门数有限,教学期间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仅能利用有限的上机时间,对课本上的简单电路示例进行仿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随着学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我校引入了全新的FPGA实验设备。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先授课再实验。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比重偏小。学生虽然参与了完整的项目设计,但是知识点的应用仍限制于书本范围,大型实验的设计结果很不理想。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整合课程体系,适当压缩课内学时,我校EDA课程总学时也有所压缩。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竞赛激励法,以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 EDA课程中竞赛激励法的实施
竞赛激励法是源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快乐教育”理论引申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开展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改善。
EDA课程不应让学生仅局限于学习硬件描述语言,而应该让学生从做中学,不断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因此,各教研室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均增加了实验课时,大量缩减了理论学时。任课教师把课堂从教室搬到实验室,这样学生从上课初期就能直观地认识FPGA设备。在开展理论学习的同时,学生能利用练习时间,深入掌握EDA技术的层次化设计过程和开发过程,加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巩固所学内容,并与先修课程有机结合,教研组制定了详细的实验大纲。实验大纲中设置了较易、中等、较难三个难度的多个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并设定了各实验的基本功能。实验不仅覆盖了EDA课程的全部内容,甚至还增加了一些课外信息,涉及多个电学知识,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必须选择2~3个难度不等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按要求完成系统方案设计、软件编程、调试、仿真、下载、硬件测试和设计报告。为了更进一步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在完成系统基本功能的同时,学生自主添加并实现尽可能多的扩展功能。
由于受实验设备、课时等因素的影响,我校EDA实验要求2~3个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共同完成。同时,要求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本次实验的方案设计和协调工作[4]。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让每位同学在设计中充分得到锻炼,避免了实验均由组内实力较强的同学一人完成的现象发生[5]。为了进一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每次实验设计成竞赛形式,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设计。同时,在开放性实验室制度的保障下,学生除了可在课内进行设计,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入到实验室继续设计。
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期间,规定任课教师与实验教师同时在场,以便观察各小组实验的进展情况,同时可以确保公平评定成绩。各小组实验成绩的评定包含出勤率、实验难度系数、设计的合理性与优化、设计排名(按完成先后顺序)、扩展功能加分等。此外,教师还会根据组内各成员的表现,在已有小组成绩的基础上对每位同学的成绩进行浮动调整。真正做到以竞赛形式开展设计,以公平原则对待每一位同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竞赛激励法的教学效果
从2013年开始,我校EDA课程引入竞赛激励法至今,经历了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幅高涨,知识面得到有效地扩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转变为主导者,赋予学生更大、更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将学生确立为教学主体。学生从以往的看书假想设备,转变为利用设备学习新知识。面对功能强大的EDA实验设备,学生能自觉完成计划内的验证性实验,还能主动完成设备附带的其它实验。
第二,采用竞赛方式,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为了更快设计出功能强大、稳定性强的系统,获得更好的考试成绩,学生自主掌握了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技巧,并能快速地筛选出有用信息。其次,学生能将各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库。再次,学生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了独立的研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特别是在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时,做到尽可能地自我解决,而不是遇事就求助老师。
第三,采用小组合作、组长轮换机制,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组内成员相互协助、相互激励、共同成长。引入竞赛激励法后,学生无论是对EDA课程的认知程度,还是对系统设计的熟练程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期末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
第四,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参加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竞赛激励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能较好地独立完成课题设计,甚至有些同学积极挑战难度较大的课题,且整个设计能做到良好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此外,学生在EDA课程学习期间,教师还可以发掘一些学习能力强、知识结构完整、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推荐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且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EDA课程中积极推广竞赛激励教学法,其教学模式的转变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多一份胜算,在考研时多一份把握。
【参考文献】
[1]崔德芹,于洪艳,殷飞,等.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1):92-95.
[2]彭劲.以竞赛为导向的园林设计主题教学与实践方案研究[J].现代园艺,2014,1:75-77.
[3]李盛,刘朝晖.论技能竞赛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6(1):40-41.
关键词:专家技能特征;技能形成阶段;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孙红艳(1984-),女,山东临沂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2-0004-04
专家技能是个体技能发展的高级层次,它具有区别于低层次技能的明显特征且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质变过程。如何促使新手尽快地成长为专家既是缓解我国高技能人才缺乏现状的关键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而对专家技能的特征与形成过程的探究会对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益借鉴。
一、专家技能的特征
(一)长期性和高度熟练性
在国际象棋、物理、数学与音乐等领域,对于专长研究发现所谓的“十年原则”,即任何专业领域内的新手要成长为专家至少需要十年。一方面,专长形成的长期性与技能本身的特性有关。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前者是操作能力,它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后者是智慧运行方式,是个体运用概念和规则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加工的过程,它的形成更离不开长期的实践。因此,专长的形成需要漫长的经验累积。另一方面,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现代技术出现智能化倾向,技能内涵日益复杂和精深,要形成一个领域内的专长需要更长的时间。正是由于专长形成的长期性,专家练就了娴熟的技能,对动作的注意与调节占用较少的心理资源,动作较少地受注意力的控制,专家技能已经高度熟练并达到自动化状态。
(二)情境性和适应性
专家技能的获得与工作情境密切相关,有领域限制性。技能的形成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连,专家技能的形成是专家长期在特定情境中实际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结果,离开具体的职业活动和情境来讲技能犹如纸上谈兵。此外,在不同内容领域之间,推理模式、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的获得的机制都存在重大差别,这又使技能的应用有一定的领域限制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专家技能还有较强的适应性。一般情况下,专家在面对类似的工作情境时能够依靠原有经验进行高效、准确地解决问题,技能的应用表现出一定的情境惯性。但是面对专长领域中的陌生工作情境时,专家不能采用原来惯用的技能和方法,他需要具体地分析工作任务的特点、尝试变通已有经验和方法来解决难题,专家技能中的智慧技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来应对陌生情境中的适应障碍,顺利适应新的工作情境。
(三)目标导向性
专家技能有明显的目标导向性,这源于专家内化知识的独特性:专家在获得知识时会把其中一些原理相近的或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组块,而且这些知识多是有因-果产生式的功能性知识,它们可以与问题的总目标和子目标相联系,在进行相关的问题解决时专家提取和利用这些因果联系的知识,能进行有步骤、有规则、有目标性地解决问题。
(四)问题解决策略特殊性
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人们发现由先前习得的规则所组成的联合,并计划运用这些规则去获取一个新的问题情境的答案。专家的问题解决策略有特殊性。首先,专家存储的信息是以组块的方式组合成较少的意义单元,通过组块的识别来简化解决问题的步骤。其次,专家在问题的注意和编码时主要关注一些规则和原理,很少注意问题的琐碎环节,受无关干扰小,问题解决速度快。再次,问题解决程序上,专家采用手段-目的式的分析策略,依靠记忆系统搜寻规则并利用已有经验和信息向前推理解决问题,减少盲目搜寻和无关干扰,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五)自我监控性
自我监控是主体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的积极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研究证明专家能熟练地掌控自己的认知活动:在思维转换上有很强的能动性,例如专家能主动地放弃不恰当的做法,而选择利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思考、恰当的表达、观察与解决问题;在注意力的分配和对反馈信息的敏感性上,他们能根据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活动及时地调节;在面对陌生情境或新问题时,他们能根据已有条件和状况,进行灵活的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后的情境。
二、专家技能的形成过程
专家技能的形成是技能水平呈现梯度发展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Dreyfus H.L.与Dreyfus S.提出专长形成要经历五个阶段:新手、有进步的初学者、内行的行动者、熟练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德国职业教育学家劳耐尔(F.Rauner)在能力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新手到专家的发展阶段提出了阶段间能力发展所需要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四大学习范围的理论。(见图1)
劳耐尔指出每向前一阶段发展需要的学习内容与范围包括:
学习领域1:入门和概况知识的学习
在新手受教育的开始阶段,由于他们一般都具备了一定的预备经验和知识,此时应给他们分配职业取向的工作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入门的基础性知识已使新手了解典型的专业工作方法和过程。对于工作任务的界定必须明确,应有可遵循的规则和标准,以便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进行检查对照。通过完成任务新手能够尽快了解职业所涉及的本质内容和职业轮廓,完成从职业选择向新的职业工作世界的过渡。
学习领域2:职业关联性知识的学习
在新手了解职业概况和具备职业的初步技能后,就成为有进步的初学者。初学者要掌握与职业相关联的知识,了解生产流程、设备之间整体运作以及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技术与劳动组织间的关系。他们要在相关的职业情境中解决问题和完成系统的工作任务,并在此过程中注意与他人合作,体验任务的系统性和获取相应的职业合作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帮助有进步的初学者成长为内行的行动者。
学习领域3:细节和功能性知识的学习
在工作中内行的行动者会遇到一些用原来的规则和方案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掌握系统知识以外的非常规性的知识和技能,即细节与功能知识。它涉及相应理论知识、特殊的手工艺技术及对最初经验的运用。此阶段要对学习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他们学会在规定时间内排除故障,还要保证任务的系统性。如果学习者不能完成任务,教师或者师傅可以给予提示,但不能直接指出问题的症结,因为这一环节是让学习者学会排除故障的能力和技巧,所以要以学生为主。经过这一阶段内行的行动者就成为熟练的专业人员。
学习领域4:专业系统化知识的学习
此阶段学习针对熟练的技术人员。现实的工作任务是复杂的,工作情境中的问题不能单一地解决,往往需要综合考虑。在问题解决时专业人员应具备问题直觉的能力、问题发展的预测能力、阐述工作任务的完整成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要依靠已有经验,而且要对任务的执行负责,要独立地制定自己的解决方案和计划从而独立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一阶段培养的是专业人员独自完成系统任务的能力。由熟练的专业人员成长为专家的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不断的实践锻炼的,熟手要不断地完成不可预见的工作任务,使技能发生质的飞跃并最终成长为专家。
这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按照职业技能的成长顺序和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构,它以专业劳动为中心,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并且根据学生技能的发展规律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序列化,使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这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指导。
三、专家技能的特征和形成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技能练习要有情境性
专家技能的形成具有典型的情境性特征,而且劳耐尔的新手成长为专家的学习理论也表明:技能的发展不论从开始入门阶段还是到专家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都离不开工作任务和工作情境。在技能形成中既需要大量的练习,还要重视学习者对工作情境的感知和适应,以及培养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灵活地解决一些不可测的工作问题的能力。
我国职业学校在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有明显的封闭性和去情境化特征。职校的技能训练主要在学校的实训基地和企业的培训车间进行。就学校实训而言,教学环境和职业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教学环境是对职业环境的简化,甚至会与职业实际相脱节。职业环境下的技术更新、工作变动、突发事件,以及人际关系等都没有及时和真实地呈现在教学情境中。因此,学校教育和工作现实会有巨大反差,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欠缺。在企业内的实训方面,很多实训是在培训车间中进行的,这些车间独立于真实的生产过程,学生也感受不到真实的工作情境。
如果职业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只是局限于模拟形式,学生掌握的就只是单纯的技能操作,而对真实工作情境缺乏必要的认知和适应,学生的能力和工作的要求就不能很好地对接,这对于学生自身和用人单位都是不利的。而目前倡导的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技能的有益尝试,它可以使学生真实地应用掌握的技能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改进,但是顶岗实习不要把学生束缚在一个岗位上,而是要让学生轮岗,熟悉整个技能领域,使学生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中养成职业技能。为此,职业学校一方面要注重实训工作,使学生技能娴熟,另一方面要尽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学习,以适应工作情境中各因素的变化,真实地运用技能。通过学校情境下的学习和真实情境下的学者的统合,使学生掌握熟练技能的同时能够适应工作的实际需要。
(二)技能练习的比重应增加
专家技能的高度熟练是长期练习的结果,有效的实践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我国职业教育在技能培养上的典型特征就是在学科体系的框架之下寻求与职业的关系,在教学中就表现为三段式教学模式。它的课程组合结构是: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很多职校的文化课所占的课时比例要占整个课时的70%,实训课与实习明显不足。很多教师认为文化课和理论课是“地基”,只有文化基础打得牢、理论知识扎实学生才会更好地应用。这种三段式课程具有明显的学问化倾向,教学内容指向专业理论,侧重自然科学原理和工程理论的掌握,而对学生技能形成起关键作用的实训环节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切实的保障,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就业能力不强。而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与市场、职业、行业、产业、技术等的关联极为密切,从而决定了职校教学要有很强的社会性和职业定向性。
因此,现在很多学校坚持的学科导向教学模式必须扭转,要认识到学科体系和工作体系是截然不同的,且技能不是知识的派生。在实际教学中要进行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再设计,重视和加强技能练习。一方面,根据课程专家的建议精简文化课和理论课,并使“基础”知识围绕技能需求来组织,这样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加实训的课时比例,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和时间,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较高水平的操作能力、工作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过硬的技能,才能满足职业或者工作岗位对其的能力要求。
(三)技能培养要有阶段性与科学性
专家技能的形成是具有阶段性的和自身的发展顺序。专长发展阶段的划分最大的价值就是在于改进课程和教学,使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发展阶段和顺序来实施。
首先,职业教育课程的展开要基于技能发展的顺序性。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技能的发展是有自身顺序的,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的展开顺序的逻辑主线是技能发展的顺序而不是学科知识的顺序。在课程设计上首先要梳理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技能,然后按照从简单到复杂或工作顺序原则对技能序化,设计出技能的发展顺序以此作为课程开展的依据。按照技能顺序开发的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技能发展路径,学生进入课程体系的学习时,便登上了职业技能的发展阶梯,前面的技能是后面技能的基础,每学完一门课程就获取相应的技能,学完所有的课程就会获得工作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它与三段式课程相比,课程的技能目标和发展顺序均要明确得多。
其次,职业教育教学的实施要有科学性。一方面,教师对技能形成的规律要有科学的认知。学生技能的发展是阶梯式递进的,各发展阶段表征着不同的技能水平以及相应的学习范围,教师只有对技能的形成规律和条件有必要的认知,才能组织相应的教学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科学施教。另一方面,教师要认清学生的现有技能水平并围绕着工作任务的完成而开展教学。技能教学要依据学生技能的现有水平,并且教学的首要步骤不是介绍导论性知识而是描述工作任务,包括工作任务在工作体系中的功能、地位,工作任务完成后对产品的规格要求以及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工具等条件。教师要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阐述相关的理论,既要使理论和实践相衔接,又要把前后的不同工作任务中的理论知识衔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构起知识和工作任务的联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在完成任务后教师要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具有教学智慧的指导者,他要为学生的技能练习创设情境、提供帮助、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的反思。
(四)加强自我监控教育
专家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能进行能动的、敏感的以及适应性的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水平的高低对主体完成任务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的研究证明,自我监控学习是学习能力的具体体现,与个体的成就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的教育。主要的措施是:
1.唤起学生自我监控的意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规范以及课堂的学习模式和步调,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明显的“他控”特征,因此,要使学生有自我监控能力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和辅助,使学生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地尝试和参与学习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并克服学习困难。
2.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起初自我监控教育要集中于局部的学习活动过程,如指导学生进行目标定向、方法选择以及结束阶段的效果评估,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初步的监控;而后就是把自我监控贯穿在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辅助学生调整学习的方法、维持或者改变具体的学习行为,使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完善。最后,通过自我监控的反复运用使学生的自我监控水平达到自动化水平,学生能随机应变、自然而然地进行自我监控。
3.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在学生获得自我监控能力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实施自我监控。要使学生根据学习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自我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相应的调节,从而提高学习的成效。学生具备自我监控能力可以提高主体意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语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虽然在学校教育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只是熟练程度和基本胜任工作需要,不可能达到专家技能水平。但是,通过对专家技能的特征和形成过程的探究,可使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技能方面更加理性与科学,为我们在学校教学中教什么以及如何教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1999,P203.
[2]朱新明.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N].心理学报,1983.
[3]Sternberg,R.J.Intelligence and Cognition An International Review,John Wiley&Sons.Ltd,1990.
[4]梁宁建.专家和新手问题解决认知活动特征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
[5]徐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
[6]徐国庆.职业能力的本质及学习模式[J].职教通讯,2007,(1).
[7]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改革;精彩课堂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就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进一步树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理念,积极创新,勇于改革,在教改中打造"精彩课堂"。
一、在教学内容上增强教学的精炼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境要素等组成的系统。系统要发挥整体功能,必须要对各个要素进行优化。为此教师要想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根据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选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即实行教学内容优化,才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严格说,思政课教学内容是不能随意改动的,但是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如果一味机械地把每一章节的内容都力求全面、完整、系统地进行讲解,面面俱到,只能是蜻蜓点水过一遍,不痛不痒。而且有些内容在中学已经学过,教学内容缺乏新、活、近、精,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认同感较低,认为思政课教学内容陈旧过时,没有办法应用。于是对思政课敷衍了事,无精打采,甚至产生厌烦并逆反,上课说话睡觉看杂书玩手机等司空见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更何谈精彩课堂。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必须立足政治性、体现时代性、突出针对性、强调实效性。根据学生特点整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改革的关键。要在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上狠下功夫。突出"要精,要管用"。精选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措施,就是进行集体备课。思政课教师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应大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在紧紧围绕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教材内容、组织编排、重点难点、目标设置、教学学法等每一个方面都研讨,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做到对每一章节的知识框架、重点难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案例采用等更加心中有数,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内容有所取舍,繁简适宜,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教师必须从被动的执行教材转变为主动参与课程、融入课程,在课程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和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的经验和对学情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除了精选教材内容,还要精选身边的素材,及时补充鲜活的、有价值的新的信息,常教常新,时化教学内容。比如生活中的素材、时事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提炼,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精选并应用这些素材,关键在于观点正确、内容生动、正确引导和紧密联系实际。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又要反映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既要有利于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挥各自的潜能;既要表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标准,又应提供自主思考、交流、感悟、活动的机会和空间,从而适应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精彩课堂导入,营造课堂气氛
什么样的课堂是"精彩课堂"?怎样才能使课堂精彩起来?充满魅力的课堂必定离不开课堂上精彩导入、精彩提问、精彩交流、精彩评价、精彩结课等。
一个有效的、新颖的、精致的课堂导入,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政课教师精心设计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比如采用复习导入法、插图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提问导入法和对比导入法等,引人入胜的导入就像一块磁铁,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和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激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自然的进入授课内容的特定角色,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使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了课堂效率。
比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的提问式导入:说说你心目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就好比一粒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的却是层层波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对社会主义的描述也是精彩纷呈。解决了第一个提问,接着给出第二个问题: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个问题又激起学生的活跃思维。紧接着再度抛出第三个问题: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有什么特色?课堂气氛变得热情而有活力。
也可以精心设计讲课前的"一周新闻五分钟"、"精彩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我们说"。在课前给学生解读一周理论热点,或者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解读近期的理论热点,使现实问题与课程教学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学生兴趣大增。如果老师能就某个或某几个时政热点或社会焦点展开分析讨论,允许学生交流意见,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整堂政治课也显得更加生动活跃,通过这一平台,授课教师则更多地了解到学生的所想所惑,并有针对性地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点评,有效引导同学们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和理性思考,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丰富教学教学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
要构建精彩课堂,就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因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也的确需要学生的活动,不管什么新理论新改革,因材施教才是硬道理。根据思政课特点,教学方式努力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积极推行专题教学、情景教学、问题式教学、角色互换式教学、讨论辩论式教学、时事报告性教学等,形成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的教学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进一步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建设,丰富教学模式。使书本知识变得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让氛围激活学生的全部情感和思想,让每个学生踊跃参与课堂,让每个学生都出彩!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的先进性充分体现在其教学理念上,即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过程"。根据课本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不同程度地穿插了教学案例,以丰富生动地历史史记描述,归纳出理论知识,通过鲜活的案例来讲清讲透理论知识,将课本内容化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能帮把课堂讲活讲生动了,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任课老师在课前给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思考题,让学生搜集资料、整合材料。然后进行讨论式授课,鼓励学生踊跃发言,阐释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与学生一起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并给与点评。在学生发言过程中,老师们十分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循循善诱,给与鼓励和肯定。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3)角色互换教学法。课堂上学生要出彩,教师必须牺牲自我,积极主动地把舞台让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易于理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制课件,上台讲解。从查资料、备课,再到上台讲授,这种"自我教育式教学"互换了师生的角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真正体现教学相长;比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式讨论;比如采取"答记者问" 的方式答疑解惑授课。这些有创意的做法实现了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也引导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里接受教学内容。
现在部分思政课教师开始应用微课程。微课程教学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关照其情感兴趣, 突出课程资源的简洁、具体、精美、深刻和学科知识的外拓迁移。微课程学习是邀请学生参与,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可以成为学生进入认知世界并获取生存智慧、情感智慧、生命智慧以及伦理智慧的一个支点,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撑。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可以鼓励同学互教互学,通过互助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因此,微课程教学势必更会受到学生的青睐。
四、团队式专题化教学,展现教师的授课魅力
教学团队专题化教学模式也是思政课教学生成"精彩课堂"较理想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能使每一个教师可选择自己最有研究的专题来讲授,改变了以往单干式方式这样一种教师水平不能充分展示,学生又没能接受最精粹的教育内容的方式,而是把自己最精彩的一面、最精华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也必能得到最好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团队式专题化教学的方式可以打破原有的教材章节,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抽取出来,结合知识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的实际,加以综合整理,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从理论上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当然老师在讲授自己专题时,必须是紧扣教学大纲,并且要抓住各个专题之间的内在逻辑,不能各自为政,随意发挥。老师们要营造轻松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创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趣味学习情境,设计各环节平滑关联、相互呼应、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教学活动流程,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导每一位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
五、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多媒体教学已经引起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现在部分学校采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开展教学及管理的新思路,这种空间教学的信息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了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城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融图、文、声于一体的认知环境。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文献资料等等,结合成一个多维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以图文并茂各种画面素材向学生提供声、图、文等综合信息,更直观、清晰、生动、形象。如何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根本,在空间教学中得到了全新探索。老师利用自己的空间上课,可选择的内容是海量的信息,充分利用云空间资源,将教学内容向课前课后拓展延伸,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盎然兴趣。对学生更易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更加灵活、有效。不仅是课堂教学,包括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改作业、成绩反馈,都可以在空间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正在形成,自主学习机制得以建立。由于大学城"云空间"这种网络教学已经完成了学生基本知识层面的自我学习过程,所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求也更高。教师的主要任务由简单的教材内容讲解转变为教学重点、难点的深度讲授,课堂引导和互动。
"云空间"网络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院校课程体系解构和重构。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阅读视野。还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更能展示教学所蕴涵着的美,这是常规教学无法达到的境界,也是常规教学手段无法展现的魅力。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技术;自身个性与专业背景;多元化评价;开放动态理念
作者简介:袁翠松(1978-)女,江西分宜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共事业管理;王瑞(1965-)男,江西南昌人,江西广播电视大学网络学院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杨湘弘(1991-)女,湖南醴县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教育与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现代远程教育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发展”(编号:JY1340),主持人:袁翠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20-0088-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高等教育不断提升的需求,我国成人网络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这迫切需要从事成人网络教育的高校尽快打造出一批适应成人网络教育发展的师资队伍。要达到这个目标,成人网络教育高校需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合作与信任的用人环境。笔者以发展性评价理论为基础,结合成人网络教育办学实际,对教师激励机制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教师评价标准与体系,使教师从中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高效地开展成人网络教育教学活动。
一、发展性评价理论概述
(一)发展性评价理论内涵
上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学者纳托尔(Latoner)等人提出发展性评价理论,纳托尔认为教育评价应以建构主义哲学观为基础,依据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观,制定主评者与被评者认可的发展目标,由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综合运用发展性评价技术和方法和双方座谈,对被评者的教育教学过程、专业发展和绩效进行价值判断[1]。在发展性评价理论中,评价对象被赋予了解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三位一体,逐步实现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优化自我素质结构,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改进缺点,发扬优点,不断实现发展目标的过程[2]。它注重评价对象自身发展需求,目的在于促进被评价者的不断发展,不以奖惩为目的,而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为目的。它把评价看成是一个独立和有规律发展的整体系统,每一个评价对象都是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给出的评价结果能够充分考虑到被评价者即教师内在专业及素质等发展的需求,强调个体发展、学校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三者合一,由此引导教师持续进行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自我激励的良性过程,最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与成人教育发展相一致的目标。
(二)发展性评价理论主要特征
发展性评价是以“发展为本”的评价制度,发展的核心特征包涵两层意思:一指评价以促进评价对象超越自我为价值取向,促进自身发展为目的;二指评价理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不断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被评价者自身个性与专业背景,它并不排斥奖惩方式,而是采取适度奖惩的前提下,激励评价对象对自我进行反思和总结,寻求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认识到自己发展的潜力和方向,找到不断发展的措施和方法,追求发展进步[3]。
二、发展性评价理论对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的启示与思考
(一)发展性评价理论符合成人网络教育教师的多重角色身份
成人网络教育从业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它不仅是学科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还是成人网络教育的研究者与探索者,同时也是学习内容与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所以,在成人网络教育高校,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师评价。首先在于要从评价对象即教师多重角色身份做好定位,明确教师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而确立以教师发展为本的动态评价观。现今,成人网络教育在为教师创造一个开放、动态和多元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素质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成人网络教育的教师们不权要努力转变传统教书匠的角色,持续不断对自身角色进行体验、反思和完善,同时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机制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及其成人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着眼于教师学术与信息化多向素质的发展。同时,坚持“立足现在、兼顾过去、面向未来、全程评价、注重发展”的评价指导思想,摒弃依据传统高校单纯的考核结果对教师优劣进行区分的静态评价,实行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使教师评价真正成为教师构建与实践成人网络教育新型教学模式的定标导向[4]。
(二)以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成人网络教育评价主体持续健康的发展
成人网络教育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学校和专家。发展性评价鼓励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获得对教师全面的评价,使得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成为一个具有动态与连续意义整体的评价过程。评价结果重要组成部分在于是否能在科学视域下对其进行相应理解、解释与运用。一是,它是否有效帮助被评价者即教师及时改善自身信息化职业建设能力,推动教师向发展目标奋斗努力;二是,通过对教师评价结果进行相应分析,学校可以从教师个别现象以及一些共性问题中寻找评价体系和评价方式的偏差与不足之处,为探寻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与科学合理的评价办法提供参考建议[5];三是,系统深入地了解成人教育高校师资队伍基本情况与态势,为成人网络教育师资队伍未来规划的制定与持续建设,提供了客观真实的科学依据。所以,整个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就在于是否以科学、多元化评价方式解释和运用教师评价结果。同时,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可运用等级解释、数量化解释、描述性解释与归因分析等多种形式呈现结果[6]。作为最原始和最常用的测评报告模式,它的信息详细和准确性显而易见。
(三)以开放动态的理念促进成人网络教育教师不断发展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性是发展性评价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尤其是现阶段,成人网络教育正向开放大学转型,开放大学的开放性在于教育观念、办学方式、管理方式和教育资源等的开放,所以开放与创新更应该成为开放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素质,也是衡量他们职业的本质标准之一。发展性评价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于如何促进教师的创新性与开放性。它强调学校要追求个人与整体的持续发展,就必须用开放动态的理念引领行动。现阶段,开放大学在我国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它把学校与社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开放、动态、主动和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发展性评价理论所提倡的理念与之相协调,它为教师教学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灵感,激发教师潜能,提升自尊和自信;另外,丰富多样和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还可为学校教师提供流畅与便捷的导学平台。这里所述“开放”,是不以固定的标准去衡量被评价者即教师的评价,允许教师在相对一致的目标领域内,可以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促进个性化成长。在这种动态开放的环境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可以寻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师教学设计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在成人教育发展事业中尽情施展才华,实现发展创新与自身价值。发展性评价方式强调激励独创的理念,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中要有创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二是能够促进成人网络教育环境下成人学生的个性学习,在这两个层面及理论基础上,对教师教学独创工作进行的评价,既要关注教师的动态过程工作,又能及时发现并恰当的把握住教师独具创造性的工作思路,以促进创新性教学,培养创新型教师。实际上,成人教育领域下教师的创新不仅是对新型教师角色的提升,更多的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追求教育内在品质、追求内涵发展,不断超越自我,突破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
三、发展性评价理论在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体系中的实施与发展前景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基本框架
目前的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体系正处于实践探索时期,有些指标考核方法与方案的设计与成人网络教育发展理念、教师对自身专业素质的需求、社会终身教育飞速发展的状况及并不相适应。依据发展性评价理论,参考现阶段成人网络教育教师指标体系的设计,对教师考核与评价标准作出了一些改进与创新。
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帮助教师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必须针对成人网络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特殊性,针对教师各个岗位层次的不同要求和条件,根据成人教育专业与学科的不同特点与类别,制定以教师实绩和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加强师德、拓展信息技术能力和数字化知识等要素的教师考核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
对于成人网络教育教师来说,教育对象是在职成人,他们的工作重点不是面授课,而应该是成人学生的网络教学工作。因此,要完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以网络数字化教学和网络信息化资源建设为主、科研为辅。与此同时,对成人网络教育高校教师的评价,应当偏重于以在职、成人为特点的学生群体对网络学习资源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为主,而不能仅限于传统教学技能等的评价。
针对成人网络教育的特殊教学模式,要强调的是,成人网络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业绩和教研成果,不能以普通研究型高校制定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来衡量。而是依据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职业角色规范与工作特点来设计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结果,同时吸纳传统意义上奖惩性评价机制的有效优点,构建适应虚拟化教学环境中导学合一的新型教师评价模式,以达到教师自身角色适应、加强教师对网络技术的敏感性与信息资源的预测发展性,突出能力和绩效“多元”结构的激励型评价模式。
(二)实施多元化评价主体的评价机制
要保证教师评价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建立规范、高效的评价运行机制。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四种机制:
1.教师自我评价机制。要实施科学的评价机制,离不开教师的自我认识与自我分析。依照成人网络教育教师的评价标准,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有助于摆脱低水平的教学反复;这种注重评价对象主体精神的评价机制也有助于教师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通过自我规划、自我反思和自我更新,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2.学生评价机制。基于成人网络教育“一切为了学习者,为了一切学习者”的理念,教师评价标准中,学生对教师教学评价最有发言权,学生评价机制应包含以下两方面:(1)在教学反馈意见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多层面教学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感到满意,能得到教师及时激励,自主自愿对本专业或者本课程进行深度与多样化学习;(2)在成人网络教育过程中,学习方法与手段,积极参与在线教学,进而拥有对学到知识的应用拓展能力。对此部分进行评价时,不能仅依靠调查问卷或学业成绩,还应该对学生进行访谈,以获得对教师全面的评价。[7]
3.学校组织管理者评价机制。学校组织管理队伍与教师评价体系有着密切联系,只有学校组织管理者积极作为,教师评价体系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促进在职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以及学校可持续发展。成人网络教育高校管理者通过查阅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审阅在线教学平台资源情况和调查在职学生对网络教学满意度等方式,掌握教师在线教学工作情况。因此,评价结果更具真实性与可操作性。
4.专家评价机制,它是吸收专家参评,根据被评对象的教科研方面的表现进行评定的机制。在专业理论上造诣较深,且掌握一定的评价成人网络教育的教科研经验的同行专家,可以从专业的角度,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
四种评价机制中,第一种教师自评是强调教师个人内部动机,着重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后三种是利用外在环境的压力、要求来刺激和规范教师的行为,以推进教师职业素质发展的外部机制,属于他评机制。从以上四种评价机制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学校组织管理者的评价,还是在职学生的评价,都只有经过教师自我评价,才能对教师的行为与能力产生作用;后三种评价机制只有通过教师个体内在认同,才能真正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成人网络教育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发展前景
发展性教师评价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它在成人网络教育高校教师评价中的推广和应用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在运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科学构建教师评价体系,其客观性、可行性和准确性怎样,还必须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要形成一个科学可行的成人网络教育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需注意在成人网络教育评价过程中重视与思考教师发展的主体要素,不断创新评价方法,不断充实评价内容、调整评价过程、完善评价内容,对考核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同时进行调查、分析和修改,最后形成一个开放动态发展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其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成为不断促进成人网络教育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有序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危力军,等.改革教师评价制度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58-62.
[2]黄宇.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6.
[3]陈守强.基于网络的多元化教师评价系统研究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6.
[4][7]陈红云.远程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建设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