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春期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春期的性教育还要注意给青少年灌输适合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法律法规等内容。性教育的主旨,不仅在于健康的性生理、性心理,更重要的是健康的性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性。性教育主要包括性知识、性地位、性道德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现代的科学理论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对性知识(性生理和性心理)的认识也更加全面,为青春期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广大青少年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两性问题的教育重要的是使他们形成不同的性别特征和行为规范,了解性在人类发展中重要意义,以及现代社会中两性的地位、作用;性别角色的分工及其社会规范。“在人类社会里,尤其是社会主义社会里面,性教育不可能是生理上的教育”[2]。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道德,加强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让自己的高尚起来。但是在性教育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多重问题。首先,很多人认为性教育应该封闭,难登大雅之堂,且不论在课堂等场所公开宣讲,甚至把正面的积极教育看成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混淆了必要的教育和“诱因”的界限。其次,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许多学校往往不重视青春期性教育,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材和师资力量也十分匮乏,远远达不到我国青春期教育的需要[3]。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于青春期教育的责任者认识也有偏差,教育意识不强,态度不当[4]。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进行青春期性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西方各种思潮包括性解放思想侵入的情况下,加强对性知识的了解,形成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对规范青少年的,降低青少年犯罪率有着重要的意义[5]。目前对中学生进行的青春期教育主要还是围绕性生理知识的教育,而较少涉及性心理、性道德等教育内容。所以应当加强性伦理道德观念的教育,让青少年形成正确科学的恋爱观,树立社会规范的性价值观。相关部门和媒体也要积极宣扬正能量,杜绝污秽的影像制品或书籍的销售,为青少年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总之,青少年远远不够成熟,只有对他们不断进行正确的青春期教育,尽力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认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把它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语
关键词:青春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中国教育在不断的飞速前进,近些年硬件设施和教师资源都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中国教育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中国教育对青春期教育还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稳妥的教育方式。然而每个青少年到了青春期,都会遇到性问题,如果教育不当,就会导致生理、心理出现偏差。因此,加强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教育,关注每个人,培养对性的正确态度,这不仅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自己的问题,而且也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青春期学生特点
初中生刚刚进入青春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心理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理上,男孩有了喉结,声音变得低沉粗哑,有的已经出现了遗精现象;女孩的外在变化更显著,胸部和臀部都开始发育,身体曲线越来越明显,还出现了月经现象。而在心理上,他们明显感觉到了自己和异性的不同,对异性的好奇心理越来越重。想要了解异性,但又不知道如何跟他们进行友好接触。刚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既无生理结构相关的科学知识,又觉得羞于启齿而闷在心中,由此产生惶恐。而关于青春期心理,他们想要跟异性建立和谐关系,又不知道用何种方法进行,因而背上沉重的思想情感包袱,产生寻求答案自我解脱的急切心理。青春期是特殊的成长时期,以对初中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青春期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家庭教育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正因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家长一定要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到底怎样算一个优秀家长?家长朋友可以借鉴以下观点。第一层次:舍得为孩子花钱;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目标的问题;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家长有相当一部分还仅仅停留在第一层次中。
2.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一直是被肯定承认的,所以青春期教育的开展,必须依赖学校这个家长和孩子共同信任的团体。关于青春期教育方法,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开展青春期教育课程:现在我国对于青春期教育已经相当重视,所以各课程对青春期教育都有所涉猎。生物学科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就对男女生殖系统做了介绍,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而后又对精卵结合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做了说明,回答了学生我们怎么来的疑问,最后又用一节内容来阐述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让学生正确对待自己在青春期的变化。思想品德课程中对于男生女生如何正常交往,在七年级初就进行了系统说明。这些章节的设置很好地对学生青春期变化给予了一定的指导。但现在我觉得,分开简单地说明这些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快速发展的学生心理了,应该系统开设一门课程,让学生接受系统的青春期知识。
(2)建立心理咨询室:青春期所涉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基本上都是十分隐私的,教师能让学生了解大体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但是,投射到个人身上,每个人的状态和问题又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要开设专门的青春期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及时解决自己的困惑,让一些危害消除在萌芽状态。
(3)构建师生心灵通道(书信、电话):每个学生的任课老师有很多个,可能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老师,对于这样的老师,他更容易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鉴于这种情况,每位教师应该公开自己的至少一种联系方式,或电话,或邮箱,让学生想找老师说话解惑的时候能及时联系沟通。
(4)开设青春期教育广播:中央电视台在2010推出首部青春期性教育广播剧《八月的青苹果》,为青春期教育开辟了新天地。在学校有限的场所内,广播剧我们做起来比较困难,但是开设青春期教育广播还是能做到的。可以是对青少年热门事件的谈论,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警惕,也可以是邀请学生做客广播间,说出自己的小困惑,从而让有该困惑的学生都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也可以邀请心理教师说说她的经验和体会。总而言之,让学生有获取青春期知识的途径和渠道。
(5)开展青春期教育座谈报告:教师在学生眼里是专业的,但我们自己应该明白,术业有专攻。面对青春期的各种问题,我们更应该找到真正专业的心理学家来给学生做报告,告诉他们面对一些问题时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处理;然后对家长进行专门的教育报告,告诉家长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对待青春期的孩子;最后再对教师进行座谈报告,让教师明白自己在课堂上言辞的使用及对个别现象如何做到合情合理的处理。
(6)打造青春期网站: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每个学生都开始大量使用网络作为接受教育和信息的平台。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打造自己的网站,并专门开设青春期交流互助平台,让学生能快速有效倾诉自己的苦恼,并及时得到解决方案。
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我们都是在尊重、关心、配合的基础上,将宣传、课堂、个别辅导三种方法相结合,从心理角度形成认知、构建、共感、行为的立体的青春期教育模式。
3.社会教育
一些电视剧或电影的热播总能引起一批年轻人的追捧,那就在其中涉入青春期教育的理念,让学生在看娱乐的同时,有所思考和感悟。同时,网络和一些不良书刊要采取强制手段彻底去除,以免荼毒学生幼小的心灵。
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社会的未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青春期问题的神秘感和愚昧观念逐渐减少。但是如何正确开展青春期教育仍然是个难题。我国开展青春期教育已有良好的开端,今后的发展应当建立在客观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进行下去,促使其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园,芮彭年,钟向阳.基于生命教育的学校青春期教育的实践探索[J].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0,29(06):397-399.
经笔者随机抽样调查十所农村中学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有四所学校没有专职卫生保健教师,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农忙季节,家长顾不上关心孩子:有个别孩子初潮时不知怎样处理,弄得手忙脚乱、羞于见人,有时就把脏东西随便一扔,还有的往哪一塞便是(家长反映的)。很不注意经期卫生。所以卫生保健教师、家长都应该引起重视。因为青春期过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医学研究证明,人体很多疾病是由心理问题长期积累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心理平衡,正确面对问题,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急剧增多(也称为性觉醒期)第一、第二性特征发育加快,很多青少年感到神秘、困惑、又充满好奇心理。自己必须调控这种突如其来的性的唤醒,以达到这和自己尚未成熟的心理水平保持平衡。这种既想探求性的好奇、又对自己的行为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矛盾、将会产生不安等心理现象,这类问题处理不好,将会产生早恋,滑向犯罪道路的也不乏其人。
有一个初一女生,在小学一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班干部,“三好学生”现在竟然来了一个九十度转弯,学习成绩极具下降,不按时完成作业,总爱打扮自己,早晨穿的衣服,下午再换一套,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过分的打扮就是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把一切精力都用在“美”上了,这样就不是十分正常了。
后来班主任发现了这个问题,找她谈话、这位女孩还好,坦然地对老师说:“我看到别的女生有男朋友我就着急”!
经过老师的多次批评教育收效不明显,家长又忙着做生意,很少关心这孩子,终于这孩子于今年5月18日离家出走。
为此,笔者认为青春期教育一定要引起重视,要有专职卫生保健教师,不能靠体育教育的一知半解地讲一下就敷衍了事、不能只抓学习、升学率,不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此的升学率再高,这种缺少关爱的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所以我认为:早期或适时对学生进行生理知识教育是对学生负责,可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家长、学校、社会都来关心女孩,对青春期犯有错误的男孩、女孩不要歧视他们,应该团结——批评教育——团结——关爱。多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多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放下包袱、使他们健康愉快地度过人生美好而不成熟的阶段。
一、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坚持正面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劳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其核心是道德教育、人格养成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冲击,非考试科目往往受到考试科目的排挤,教师、学生都为应考、高分而疲于应付,忽视了学生青春期这个特殊年龄段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缺乏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以及性生理、性道德教育,尽管用大量课时抓教学成绩,但由于学生往往情绪不稳定,产生心理疾患等种种因素,不仅成绩难以提高,而且问题多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随着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学生的生活已不再是一个净化的环境。几千年来,一直被禁锢的“性”话题,几乎渗透于信息传播的各个领域,对性问题的鉴别能力都比较差的中学生来说,如果缺乏性知识的正面教育,势必因错误性信息的诱惑,而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自觉不自觉地引向性的误区,因此而产生的许多教训是惨痛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正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重视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发展这一客观实际,开好青春期教育课,让青春期教育走向课堂,积极开展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制等青春期基本内容教育。青春期教育说到底是围绕“性”来开展的,通过严肃科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青春期自我的生理、心理机制,客观全面地了解认识“性”,既能满足青少年的内心渴求,又能很好地降低“性”的敏感度,敏感度的降低就会使性教育逐步走向正规的渠道,最终形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春期教育也要渗透到其他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便于开展理想、情操、道德教育的时机大力进行隐性的青春期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青春期教育。实践表明,这种隐性的青春期教育事半功倍,既达到了教育效果,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各学科的积极性,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溶剂。其他学科课堂上如何实施青春期教育,是一个值得各学科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施教者要带着对人全面培养的思想,要知道是在塑造一颗崭新的灵魂,而非仅仅是传授单纯的知识。有了这种思想,才会形成正确的教育方向,才会积极地实验各种方法。具体组织青春期教育,可以利用实例讲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讲述名人的故事进行理想教育,可以举办小型辩论会,开展情感、品德教育等。这些融合在其他学科课堂教学的青春期教育,为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目标,排除心理障碍,积极投身学习,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搞好辅助教育
在青春期教育中,开展好心理咨询活动是解决学生特殊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担负心理咨询活动的教师,要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沟通师生情感,创造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和谐氛围,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和畏惧情绪,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23%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疾患,主要表现在内向,情绪失常,易紧张、忧郁,注意力不集中,抗诱惑力差,不良习惯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咨询的途径加以疏导解决。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咨询卡、个别接待等方式,让学生提出问题归类,属于普遍性问题用辅导讲座的形式解决,对不宜公开的问题采取安慰、解疑、预约谈话等形式,解决学生的切身问题。这样,学生感到教师是自己的知心人,许多难以启齿的问题都能在教师这里得到解决。如,女生初潮、求助护理、经期身体不适等,都能在咨询过程中得到帮助和护理。在咨询信件中,有男生提到,因与某女生经常在一起学习,常吸引对他的注意力,因此,产生爱慕之情,问教师能不能偷偷与她交朋友。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都经过耐心的疏导,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集中精力学习。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解决了个别学生的某些“疑难病症”,帮助学生掌握了心理调适的办法,稳定了有关学生的情绪,培养了他们积极乐观、开朗的性格,避免了早恋、性犯罪等不良行为的产生。
关键词:班主任 青春期学生 教育
青春期,是一个美丽、灿烂的花季,同时也是一段容易躁动不安,令人烦恼的岁月,是一个儿童心理模式被打破,成人心理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的特殊年龄段。放学生们在青春期前及青春期时的行为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众所周知,学生进入青春期之前,在家父母好教育,在校视老师的话为圣旨,然而进入青春期以后,一切都发生了逆转,不象儿童时代那小羊羔似的乖宝宝了。他们的独立性增强,喜欢处处以成人自居,凡事要自作主张,不要大人于涉自己的事,好表现,要面子,逆反心理滋长,就像一个非常想走路但还不会走又拒绝大人搀扶的孩子,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无奈、老师的头疼时期。这个时期又主要体现在初中阶段,加之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长辈的过于宠爱,从小养成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扭曲品行,要想管理教育好此阶段的学生,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笔者作为一个工作多年的初中班主任,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作为班主任,要进行仔细的探索和实践。对青春期的学生既不能放任自流,不管不问,也不能急于求成,犯急躁毛病,应当慎重对待。以青春期的心理、生理变化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愉悦地接纳自己,坦然地对待自身变化,精神愉快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进行青春期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男女同学正常交往,防止踏入人生误区。我认为在教育方式上,尤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爱心是教育的前提。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用爱的甘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用爱心点燃一个个纯洁的灵魂。班主任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青春期学生正需要呵护的心灵,要充满爱心和信任的了解、研究学生,要与学生有真正的内心接触。
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他们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班主任能以发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算不把你当作知心朋友,也会很信赖你,他就会安心;老师尊重他,他才可能与你分享快乐与痛苦,有什么心事才可能向你诉说,请你帮他出主意、想办法,你才有机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过程,此阶段的学生心理不成熟,常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老师要用宽容的胸怀包容他,不能一棍子打死,拿一次别人的东西就当贼。要保护他们的隐私,是给心灵一份隐秘的余地:保守批评,是给他们留下改过自新的余地。民间行话说得好“留得肥大能改小,惟愁脊薄难复加”,做衣如此,教育我们的学生,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2、养感恩情感,学会做人。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可是现在的孩子却生活在两代人的保护和溺爱之中,“小皇帝”、“小太阳”已成为他们的代名词,很多时候往往是大人们的“无微不至”的呵护,导致了孩子们缺失了许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只能生活在温室中,导致了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关心他人,更不懂得感恩。至此孩子也丧失了许多自主的权利、体验的机会及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因此,我就充分利用班会课,组织各种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及体验,受到教育、受到熏陶,从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知道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我先把同学们分成七至八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通过几个环节来进行活动。第一环节先让每人讲一个童年时期自己印象最深的事,讲讲当时自己在干什么,父母在哪儿,在干什么;第二个环节,每人填一张我事先给他们准备的问题调查表:你父母的生日、腰围、鞋的尺码、最喜欢吃的菜、最高兴的事、最自豪的事、最遗憾的事、最大的心愿等十几个问题;第三个环节,思考:很多同学说父母不关心自己,不理解自己,但交流是双向的,据你所填的表回答,你关心父母吗?理解父母吗?感谢过父母为你的付出吗?第四个环节,抽同学上台朗读我事先准备的有关父爱和母爱的感人故事;第五个环节,搜集自己身边有关父爱和母爱的小故事,写写自己的感想。
当进行到第三个环节的时候,有的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有了实实在在的体验,第五个环节的感想写的非常感人。活动后,孩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与家长的关系逐渐融洽。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挖掘,对孩子们的情感潜质的激发、引导是多么重要。
3、说理时要讲究方式,切中要害。班主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通过说理来体现。青春期的学生非常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与他们说理时,不能只看到缺点,还应该看到他们的优点,看到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以学生的长处入手,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是认可的,就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育。同时,中外的教育专家都认为,表扬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势的同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据调查社会的发展加速了学生的性成熟,随着青春期的提前到来,青春期心理问题也较早出现。因此应该从小学高年级开始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真抓好青春期心理教育。
一、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1. 逐渐成熟,要求独立
青春期生理的迅速发育,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理震荡,这就使得他们大大提高了对外界事物的敏感性,他们变得爱观察、爱反省、爱思考,也变得更加敏感。在他们心目中,这个世界原本是围绕他们转并为他们服务的,而现在他们却发现自己不得不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不得不接受外界的评判来改变自己的形象。他们的身体日益强壮,同时,他们的心里却日益变得复杂甚至脆弱起来。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要求独立。几乎每个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强烈地要求摆脱父母或成人的监护、管教,成为独立的人。他们开始以独立人格的目光来认识自己,考察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要求从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摆脱出来,并在家庭中有平等和独立自主的地位:他们尤其反感父母及老师以及成年人那种絮絮叨叨的管教:他们希望父母、教师和更多的成年人不要把他们当作小孩子来看待,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这一时期称为“心理性断乳”,如果家长、老师不了解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这一特点,仍然把他们当小孩子,不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愿望,无视他们的需要和兴趣,或者在生活上过分地照顾和帮助他们,使他们的成人感遭到挫折,长此下去,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甚至发生冲突,造成对立,从而失去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可能性,以致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正常发展,甚至会给少数学生及家庭带来悲剧。
2.情绪动荡,自我封闭
一些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狂飙期”、“暴风骤雨期”、“心烦意乱期”,主要是对学生情感特点的概括。他们易动荡、不稳定,震动幅度大,体验强烈,容易从一个极端向另一个极端激烈地变动着。他们的情感富有冲动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常因一点小事就激动异常,跟人吵架或者兴奋不己。有时在盲目的狂热的支配下,干出许多蠢事、傻事,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有时因遇到偶发事件而苦闷、不安,过分地淘气甚至恶作剧;有时意识到社会的矛盾面忧郁、愤慨和悲伤等。与学生情绪动荡同时并存的是他们的自我封闭。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分析,这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心理的封锁性”。因此,窥视他们内心的世界就比过去更困难。即便他们写日记,往往也十分担心被人看到,尽量少流露自己真实情感。我们知道,常常有若干学生结伴出走的报道,这些学生的出走使得家长和老师焦虑万分,不惜一切代价四处寻找,常常是数天之后他们又若无其事地回来了。
二、教师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教师是学生活动的“协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教师优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心理学知识,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心理健全教育。
1.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教育工作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当前,主体性教育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其基本认识,主体性教育是对传统的继承,古人把教育作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在于“发”,在于指点学生学习的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结论,在主体性教育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意义的直接构建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服务者。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发现学生的才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是新课改形势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也是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心理指导观
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力。学生的受教育的权力是“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有关法律给予的,这里也包括受心理指导的权力。学生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更种阻碍和受到的各种考验中教师的指导会成为“雪中送炭”,特别是单亲学生无望得到父母的体贴和爱的环境下,更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心理上更依赖与教师。
三、青春期心理教养
1. 要认真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
青春期是心理的聚变期,随着身体的发育会增多心理(特别是性心理)的变化,还有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社会、家庭、朋友、教育、知识和道德水平等影响带来心理上的发展的同时也陷入一定程度的心理矛盾。比如,开始关心下岗失业、不正腐败,社会治安等社会现象,对异性表现好感或开始“早恋”,不得不避开别人的视线小心翼翼进行的早恋,即可望得到父母温暖的关心和爱。多种矛盾会给心理发展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应周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通过个别谈话、家访、活动检查、班会等方式具体掌握各种心理矛盾。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发现。在青春期音乐教育中注重个性的发现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也可以说,有了个性才可能有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正确发展。艺术上要取得辉煌的成就,就要创新而决不能一味的模仿,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从个性培养开始,这要求在平时的音乐教育中注重学生的个人音乐兴趣爱好的发现,如学生喜欢的音乐类型、音乐派别、音乐风格等,对于学生的这些爱好,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呵护、尊重和引导。教师要保护学生个人音乐兴趣爱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尤其不能不考虑学生个性而把音乐知识强制性灌输给学生,因为这样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会由本来对音乐的热爱转而进行抵触、甚至放弃,更关键的是容易导致学生那尚处于自然状态、萌芽状态的音乐好奇心、个性乃至创造性的泯灭。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是复杂的,他的爱好、思想乃至完整的人生观念正在形成的过程中,还很稚嫩。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当小心翼翼地探究它,尽可能满足他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需求,更应当极力发现、肯定、发展他思想中在音乐方面积极的、正确的尤其具有个性的、创造性的东西,执著地、耐心地、自然地把它引导到音乐发展的健康轨道中来。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处于特定的心理阶段,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具有发散性的特点,这与学校普遍存在的带有强制性、单一性特征的正统音乐教育可谓大相径庭。这种反差容易使学生的音乐兴趣受挫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使得这种音乐教学形式将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在这种情形下,作为音乐教育的教师要给于学生热爱的音乐领域引导,多教授其相关专业知识和音乐背景文化,从学生对音乐形式的爱好入手,去了解学生的心理,把握学生思维轨迹,在此基础上,与其进行深入的沟通,在沟通中帮助他分析,在沟通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沟通中帮助他提高,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青春期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培养。教育心理学表明:当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时,产生达到目标的欲望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那么他参与探索活动的动机就愈明确,他在探索活动中能表现出比别人更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青春期音乐教学中,常常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索兴趣,形成探索动机。这样,作为学生必定为其热爱的事业付出努力,而极大的兴趣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作为老师,此时给予积极的引导,为此组织创造性的活动,细心诱导学生自己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探索能力,为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发展提供舞台。但是,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对学生的暂时“失败”,作为教师一要允许,二要理解,三要宽容,要诲人不倦而不能有任何厌烦的情感流露,尽量发挥情感效应,尽量让学生从教师鼓励的目光与和蔼的表情中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与期望,排除因为“失败”而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强自己的探索信心,自觉去探究失败的原因,经过反复尝试,终获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体验到知识来之不易,感受到成功带来的愉悦与满足,树立“我也会”的自信心,同时磨练了顽强意志和毅力,这样获的知识记忆牢固。而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学习,可以极大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的创造力。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时,首先要激发学生产生对其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研究学习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由一个适宜的经验环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我们在对学生所热爱的音乐形式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需要,通过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对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发生影响,从而形成主动参与的行为,以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感受美,为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创设和谐的气氛。在研究性学习前期,我们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通过各种辅助教学,有意识有目的激活学生的研究欲望,从而使他们达到去体验和实践的目的;其次,激发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音乐体验是通过人的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人和音乐产生生理、心理相互作用,而产生了内在的音乐感受。就青春期的学生而言,当他们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并且决定对感兴趣的内容去学习和研究时,作为老师应该及时抓住时期,尽可能鼓励他大胆去做,去想,去探索,应该做他们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
学生在积极地参与中得到启发,并且不断思考产生的新问题;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饶有兴趣地提出想研究自己所热爱的音乐形式的新方向,从而确定研究主题和方向,形成自觉参与的行为;再次,培养学生个性音乐形式学习的过程不是单线条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学生最初或许只是热爱,只是提出最基础的问题,但紧接着一个一个小问题开始吸引学生不断去探究,这时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作为教师应给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料,并指导他们通过网络、光盘以及相关专业书籍等寻找答案来帮助他们,并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验证各种假设,体验作品的美感。这样,通过努力,学生们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感悟到自己喜爱的音乐形式中的新的乐趣,增强了自信心,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给予学生评价时,应重视过程的评价,重视对学生研究、学习行为的积极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
关键词 青春期 早恋 教育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030-02
在青春期早恋方面,大多数的家长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还用儿童期的方法教育他们,这就使孩子不可避免地同父母的教育方式发生矛盾冲突。一天,我们班里一个非常优秀男同学突然来找我,带有顾虑的说想和我聊聊天,说有件事憋在心里好些段时间了,希望我能帮帮他。我很有诚意的对他说:“你们这个年龄段,谁心中会没一些苦恼呢?”于是他说他喜欢上咱班一位女生。我的脑袋“嗡”的一下,但我的表情还装得若无其事,心里却扑腾腾的直跳。我总觉得那谈情说爱的都是那学习不好的学生,这么好的孩子也开始喜欢上人了?
我装作若无其事的问他,你今天怎么会想着来和我说这件事呢?他坦诚的说:“我最近老在她面前暗示,她都不理睬我,所以我心里特难受,如果今天您同意了我的想法,我明天准备向她正式地挑明关系。”我当时觉得今天的谈话非常重要。于是我问他,你喜欢上谁了?他把这个女孩子的名字一说,原来是我们班长得漂亮且能歌善舞。然后这孩子问:老师,您觉得这正常吗?
一、教育的技巧在于出其不意
我首先表扬了他并告诉他,你在选择异性朋友上,不俗,选了一个咱们班出类拔萃的女孩。他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拍着胸脯对我说,我的眼力不错吧。我肯定了他的说法,但我又要他告诉我喜欢她什么,只有理由充分,才能支持他的决定。他立刻说出这孩子十多条优点,然后问我:老师您觉得这对吗?我说正确,这些优点我认为都是有的。但是有一点不正常,没说出她一条缺点。他说,老师,在我的眼里她完美无缺。我说,那就不对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都能说出她的几条缺点。他要求我告诉他几条,我直接对他说,我说的不算,要你自己看才行。真正的恋人是连缺点都能包容的,说明你现在还没有真正地爱她,你只是一点喜欢而已。他说老师那您看我能不能向她表白。他表现出特别的急。
二、教育的技巧还在于设想后果
现在我要告诉你的不是答案而是想告诉你的是:假如明天你和她表白了,说“我爱你”,你知道会有什么情形出现?有两种情形。一种:对方正好喜欢你,我给你们讲过,在青春期女孩比男孩早熟两年,人家可能早意识到你的暗示了,故意不理你,故意装作不知道。但是你表白了就不一样了,那窗户纸捅开了,对方就要回答也喜欢你也爱你,你俩该陷入感情的漩涡了。有个著名的作家说了一个名言,世上最消磨人的意志浪费人的时光莫过于堕入情网。当时你们一入学,在全班面前宣誓:我高中毕业要考上重点大学。我说,朋友,高一现在就开始拉着手谈情说爱,将来还想上重点?我说不大可能。但到时候你可能放弃了你的理想,获得了爱情,老师还要祝福你,毕竟你有所得。可是你没到成年,任何一个成年的男子,特别像你这样有志的青年,你会为自己所失去的感到遗憾,得到的也不觉得特别甜蜜。你会觉得人生中爱情不是唯一的主旋律,你要有许多追求。到那时候,你可能就会为自己感到悲哀。同时你不是女人,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的女人都不可能喜欢一个一无所成的男人。到那时候,人家那么优秀的女孩,看你什么都不是了,人家可能喜欢别人,移情别恋了,结了婚还可能离婚呢,你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你如果觉得值得,请你明天就向她表白吧。
他听了我这番是懂非懂的话之后,摇摇头对我说:“老师,那我再等等吧,明天先不说了。”这时候我心里挺踏实的。然后他又说,老师不是说还有一种情况,那是什么情况?我说,第二种情况就是对方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人家每天跟你在一起学习工作很单纯,突然间你冒出一个“我爱你”,作为一个正派的女孩会因此而反感你、躲避你、远离你,你愿意一个你如此钟爱的女孩,因为你的不慎和冲动,造成了对方反感你、躲避你、远离你吗?他说当然不愿意呀。我说了这么多了,这件事你就自己去决定吧。随后他又对我提了一个问题,“我明天不说了,后天不说了,过了3天我的那劲又上来了,我又喜欢上她怎么办呢?您教我怎么控制我的感情呀?”
我灵机一动,让他从明天开始找她身上的缺点,优点视而不见。什么时候把她的缺点全找齐了,如果还像现在这样喜欢她,那说明你真爱她,那时你来找我,我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办――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当孩子们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这些心理方面的发展特点,让孩子与父母之间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了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鸿沟,孩子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有事宁可与同学商谈,而不愿向家长诉说;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而父母对子女寄托的希望随孩子的年龄增长不断升值,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于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摩擦不断。当前,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尤其是父母与独生子女之间,最棘手的就是代沟问题。
所谓代沟及它的危害
目前杂志上、媒体上,也包括网络上,五花八门宣扬代沟的严重性的文章越来越多了。那么代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代沟(generation gap),简单地说,就是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上的差距造成的心理距离。就像一条沟一样,隔开了一代一代的人,影响了两代人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但是到了新世纪,代沟不仅存在于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而且在年龄相隔十年、八年的人们之间,甚至在大学的高年级与低年级之间,都会有令人惊叹的明显差异。人们常常会说:代沟是时间的痕迹,变革的脚步。
出现代沟,孩子遇事易偏激,青少年对社会、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一种理想化的苛求,这是不成熟的表现,有利也有弊。的确,代沟使两辈人之间产生的心理隔膜和感情纠纷,摧残了无数孩子的心灵,破坏了家庭幸福。近年来,“代沟”已日趋明显,对青春期子女的家庭教育已成为父母颇感为难的事情,甚至出现了种种不幸的情况,在思想上对孩子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孩子成绩下降,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等。对于孩子不满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倾向和丑陋现象,如果家长能够做到认真引导启发,这样会激发他们日后致力于改造社会的抱负和志向;对一些不称心的事不满,也可以使他们为了追求完善、理想去努力。
如此看来,出现代沟是自然的,没有代沟反倒是不自然的,所以,代沟现象也应该很容易被人理解。但是代沟毕竟是困扰交流与沟通的难点,而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面对代沟两侧人的互不理解,我们也要通过种种途径作出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
怎样应对彼此间的代沟
一.正确承认代沟的真实存在:面对代沟,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
主动营造积极的沟通机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
二.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要求过高,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压,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营”。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环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恶和标准来评价与要求孩子。
三.尊重孩子渴望独立的需求: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而要给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青春期的少年渴望独立,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愿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承认其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内心烦躁,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也会日趋严重。
四.接纳孩子的不同见解: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态度和意见。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孩子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经常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的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
五.宽容对待孩子的习惯与爱好: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差异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就该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子女。
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关系
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建立良好的代际沟通使两代人之间利用优势进行互补,父母要加强学习,充分了解和掌握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行为方式,多用平等、协商的口吻跟孩子说话,并对孩子的人格和其独立意识及自尊心给予尊重。此外,父母要及时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开导并鼓励孩子战胜困难,使之对今后生活充满信心。同时父母还应该学会宽容,不要完全按成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要给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在父母理解孩子的同时,也希望子女更多地理解父母的一片爱心。作为子女,应当经常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情况,自觉地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父母和子女之间互相尊重的目的。
提倡文化多样化,优势互补。家长应该有积极的教育心态。要使孩子成为21世纪高素质的人才,并不是要求家长必须是杰出的人物,但家长积极的心态和交流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家长必须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和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努力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向孩子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