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第1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一、理念构成设计向导

我的教学设计是学生通过忆童谣、说童谣、读童谣、唱童谣、创童谣、演童谣六个板块融合各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童谣特点,从而喜爱童谣。与此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编和改编童谣,通过“说”“唱”“演”等多种形式表现童谣。

二、兴趣勾起读童谣的欲望

课一开始,通过动画视频展示学生儿时耳熟能详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白兔白又白》《比尾巴》,让学生忆起童谣,通过诵读课前收集的童谣引发学生诵读童谣的兴趣。

三、阅读构建活力课堂

阅读课必须改变课堂教学只关注教案得以实现的片面观念,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扩充教学内容的新观念。在教学中,我以《拍手歌》为载体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在兴趣朗读中了解童谣创作的来源、童谣类型、童谣特点、童谣的意义,从而达到积累语言,感悟升华。

1.说童谣

师:多美好的童年啊!孩子们,在你们美好的童年里都读过哪些童谣呢?咱们一起说说。(相机引出童谣的类别:动物谣、植物谣、自然谣、物品谣、谜语谣、品德谣等)

师小结:童谣来自于生活,生活中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童谣创作的来源。

2.读童谣

师:下面老师向大家推介一首童谣: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练身体。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带手绢。你拍三,我拍三,洗澡/以后/换衬衫。你拍四,我拍四,消灭/苍蝇/和蚊子。你拍五,我拍五,有痰/不要/随地吐。你拍六,我拍六,瓜皮/果核/不乱丢。你拍七,我拍七,吃饭/细嚼/别着急。你拍八,我拍八,勤剪/指甲/常刷牙。你拍九,我拍九,吃饭/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脏/的东西/不要吃。

(1)该怎么读才能读好?(相机引出读童谣的方法: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该怎么读更有趣?(拍手读、动作读。相机引出每首童谣说明的道理。)(3)还可以读出美感(随着节拍器读,相机引出童谣的特点:短小、押韵)

师小结:是的,孩子们,小小的童谣里头蕴藏的可是大大的学问!它虽短小,但它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从诵读童谣中认识了花、草、树木、天地万物,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所以说,(课件出示:童谣是我们一生中最早受到熏陶的启蒙文学。)这也是童谣之所以广为传唱的意义。

四、创作点燃思维的火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要学会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我通过展童谣、唱童谣加深学生对童谣的领悟,因势利导,运用童谣形式创编童谣,进行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出示童谣①:《盆和瓶》车上有个盆,盆里有个瓶,乒乒乒,乓乓乓,不知是瓶碰盆,还是盆碰瓶。(绕口令);童谣②:《什么好》什么好?公鸡好,公鸡喔喔起得早。什么好?小鸭好,小鸭呷呷爱洗澡。什么好?小羊好,小羊细细吃青草。什么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闹。――朱晋杰(问答歌);童谣③:睡吧,布娃娃;睡吧,小宝贝;你会看见花园里,有朵红玫瑰,有朵红玫瑰。(摇篮曲)

师:请大家根据童谣的诵读法自己练习读,用自己的办法把童谣读得更好。

(2)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童谣,童谣②绕口令、童谣③问答、童谣④演唱。

师:第四首童谣比较特别,还可以演唱。师引唱,引发学生唱数鸭子、小星星、找朋友、丢手绢等。

(3)小结:孩子们,从刚才诵读的这些童谣里,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课件出示:诙谐幽默、音节和谐、形式简短、朗朗上口。)

(4)创童谣

师:根据童谣的特点,按照 , , 的形式,小组合作,创编一小节童谣。

五、课外延伸确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此作为最高境界

在设计中,我还融入了外国童谣,如,日本的《七只小乌鸦》,乌鸦妈妈啊为什么叫?因为她在山里,有七个可爱的小宝宝。“卡瓦伊依卡瓦伊依”乌鸦妈妈这么叫,“卡瓦伊依卡瓦伊依”地叫着呢。到山里鸟窝去看一看吧,它们都是眼睛圆圆的好宝宝。英国的《名苑猎凶》,小女孩宝碧普,弄丢一群羊羔。不知要去哪里找。不要管啦,就回来啦。后面带着绵羊尾巴。让学生了解童谣存在于任何国家。诵读童谣改编的社会主义24字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美梦甜,文明和谐建家园。自由平等心舒畅,公正法治保平安。爱国敬业见行动,诚信友善不空谈。二十四字是核心,时时刻刻记心间。让学生在这节阅读课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课的最后,推荐两部童谣读物《最爱中华童谣》《百岁童谣》,让学生课后自主阅读。

纵观这节阅读课,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面广,体验感悟深刻,思维状态活跃,在不同层次的阅读感悟中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规范。这样的阅读课堂是自主的、有效的,也是受欢迎的。其实,阅读课不难上,只要教师有一颗灵动细腻的心,一双善于捕捉智慧的眼睛,时时关注课堂上的动态,顾及学生的健康成长,便能构建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阅读课堂。

第2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高效;语文课堂

正文:

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日渐被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能够使语文教学由“少、慢、差、费、低”转变为“多、快、好、省、高”,真正地实现语文课堂高效。那么,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创高效语文课堂呢?

一、以多媒体课件激趣,巧妙导入新课

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上活一节语文课,巧妙导入至关重要。导入新课常见的有开门见山、猜谜语、听录音等多种方式,但就效果而言,我认为运用多媒体效果最佳。因为运用多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能真正地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围绕着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我设计这样一个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在教学中我是分这样几步进行实施:

1、出示一幅图文片:中国地图,并用动画技术突出地显示桂林在祖国地图上的位置。

2、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

3、我抓住这一有力时机播放一段课前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把学生带进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这样,一上课就渲染了浓厚的气氛,拉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了必要的情绪铺垫。

二、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难点问题的解决如果仅靠讲解、朗读、体会等方法,学生一知半解,或含糊不清,或教师公布的答案就算问题解决了,学生收效甚微。如果借助多媒体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把一些学生难以通过口头表达清楚的内容,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这样就有力帮助了教师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围绕“你最欣赏哪位植物妈妈送种子的方法?为什么?这一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当学生理解到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时,对“太阳一晒,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这部分内容不易理解,我及时播放课前查找到的录像资料,当画面呈现出来时,孩子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画面,当看到豆荚裂开,一颗颗豌豆从豆荚中弹射到地上时,不禁发出一声声惊叹。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表达自己的感受:豆荚裂开的速度太快了,如果眨一下眼,就有可能看不到,所以文中说“啪的一声”。“我知道为什么用‘炸开’了,因为豆荚裂开是有力量的,所以把豌豆宝宝们弹落到地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豌豆传播种子的神奇之处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体会,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感受产生了共鸣,使课文的难点得以突破。

三、加大训练密度,提高训练效率

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为节省时间事先要用小黑板把课上对学生训练的内容写好,内容较多时需要用几块小黑板,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以后教师课上对学生进行训练就方便多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事先把课上对学生训练的内容编排好,在课上利用多媒体功能对训练内容、结果进行呈现、交流、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训练内容的来龙去脉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有效的时间内获得足够的训练量,大大地提高了课堂训练的效率。

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传统的做法是教师把生字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地认读,或利用识字卡让学生来认读,非常地枯燥,浪费了训练时间。而我利用多媒体制作的生字课件,把生字的意思蕴涵其中,配有插图,既有趣味性,由有科学性。如:在一课的教学时,在组织学生学习生字中,我让学生介绍你是怎么记住本课的生字的?随着学生的介绍,我出示相应的生字课件:船(背景为小船的插图。);尖(背景为注射器的插图。);坐(背景为两个人坐在地上的插图。);看(背景为一人将手搭在眼睛往远处看的插图。);闪(背景为门中一人闪过的动画。)。这样,使孩子们既有兴趣,又避免了单调的训练,使教师既节省了训练时间,又保证了训练量和训练效果。

总之,要想打造真正的高效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合理、巧妙地进行整合、运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才能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效益达到最优化,最终达成高效语文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沈燕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江苏教育技术 2006.2

[2]魏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6

第3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情境教学 教学应用

情境教学法注重形象生动的场景教学环境,在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前提条件下,引入有趣的教学模式、新型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自新课标改革后,情境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实践教学中,为学生、教师形成良性的教学互动机制,通过还原真实化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其独有的时代教学特征,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成为课堂教学的首要创新应用举措[1]。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利用情境教学法,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大力推广与引荐。

一、引入形象情境,彰显教学效益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目标受众主要是小学生群体(性格差异较大、表现特征较为突出),教师可结合小学生对各种事物的好奇心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偏向于趣味性教学内容的灌输,创设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教学情境,便于学生更便捷地理解课程内容。以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册《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为例,明确本章节重难点内容――识记生字、通读课文、了解冬天,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具等辅助条件。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课件播放相关影视视频、图片,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开展“听录音、画图画”活动及其他小游戏,让学生就录音内容勾画自己联想中的冬天场景,并鼓励学生上台演讲作图内涵(也可通过手势勾画的形式来完成演讲),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冬天的变化特点。在完成画图活动后,引入图片教学情景,向学生传授文章中的生字、词语等知识点,便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掌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问题情境,完善教学体系

问题情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教学流程,让学生快速明确教学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2]。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麻雀》课堂教学为例,在备课准备过程中,标注课文知识点内容(生词、文章阐述概念),准备课时环节、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谈话活动为基本依据,提出问题情景:麻雀作为一种很常见、很普通的鸟,既没有漂亮的外衣,又没有动听的歌喉,受欢迎程度偏向一般化;通过朗读课文内容,了解到它身上具有一种令人敬佩、感动执著的精神,但很少有人知道这种精神,你们认为麻雀的这种精神是否具有可取之处?你们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让学生自主检查预习、开展自学活动,并结合自我感悟达到理清文章层次的目的,也可让学生自主创新文章末尾内容,自我编制新的应对结局,促进学生的空间联想、实践操作效益,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社会实践,明确教学目标

社会实践注重课本内容与课外教学的整合、统一,在明确教学内容及实时目标的基础上,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体验活动,满足学生集体生活的实际需求。在某次教学公开课中,以《我要的是葫芦》课文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结合文章所阐述的系统知识点,布置课外实践探索活动,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调查葫芦真正的结果周期、防护措施,并简单记录实践活动的观察指标、变化情况,形成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记录心得。在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与学生形成统一战略联盟,秉着认真、负责的探究原则,明确葫芦及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施肥灭虫等具体应对举措,联合课外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果,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这次如果按照正确的杀毒、灭菌、施肥等操作步骤,那么是否还会像第一年那样颗粒无收?或者通过小话剧演示情境,分工、协作文章角色,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所保障。

四、激发空间想象,改进教学机制

针对小学生群体的猎奇心理特征,利用探究式教学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案第三册第一单元《秋天》课堂教学中,以“秋天到”、“山行”、“火红的枫叶”、“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为单元重点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对秋天季节的感官体验(掌握秋天的特点),利用秋天的对应词语(如:“寒秋”、“萧瑟”、“秋高气爽”),收集有关于秋天变化特点的资料,编写一段有关秋天的个人语句(字数不限、依据实际情况而定),充分发展学生的空间联想能力,便于全面掌握本单元内容;也可结合考试讲解情况,自主设计教学课件模板(选择合适的图片,插入合理的词语、段落),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构成,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效益。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形象情境、问题情景、社会实践内容、空间联想条件,创建符合小学生心理需求的情境机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龙启.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4:84-85.

第4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循环日记教学模式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对话模式。它使学生之间构建了一个写作共同体,构成了一个对话域,教师的作用从一个评判者变成了一个促进者和引导者。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师评价方法难以适应新的评价模式,如何构建一种能够促进循环日记发展的评价方法,成为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循环日记的评价目标不是判别学生水平的高低,而是促进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循环日记学习模式需要建立一个以学生为中心,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和指导体系。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核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改进的反思与改进。多角度、多元化是指围绕学生的日记从儿童和成人、记述与意义、语言与表达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解读。实践中笔者基于这种思想探索了小学生日记指导的模式,教学设计的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同学之间的“微言博议”

约翰・杜威认为“教育不是为生活准备;教育即生活”。循环日记活动中参与者组成了一个写作的共同体,学生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学习者,相反,他与社会的其他方面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协作中获益的同时,使其成为社会的一员。活动中同伴的评价能影响学生在这个系统中的行为,因此,恰当地引导学生的评价能够促进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因为是同龄人,他们的观察视角、志趣爱好更接近,对作品的看法也是最真切的。他们的直率一览无遗,如果表扬一个人,会把作者追捧成偶像,假设有不同意见,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地“拍砖”。在评价方法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等级法或者是用小星星的方式对同学的日记做出总体评价,也可以用“微言博议”的方式,即通过一句话对同学的日记从任何一个方面写出自己读后的感想。这种方式能够使写作者和评价者在活动中受益。例如,对于下面的日记,同学的点评使写作者既看到了自己的长处,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例一

我的小黄狗

二(7)班 郭德凡

今天星期天,我去姥姥家,又看见了我亲爱的小黄狗,它高兴地用前瓜扒在我的身上,用舌头舔我的手。

我给它起名叫黄风,因为它浑身上下全是黄色的,又跑得像风一样快。它最爱和我玩赛跑,不过我哪追得上它,它可是有四条腿呀!我们还经常玩叼球游戏,我使劲把球扔很远,它一会儿就给我叼回来。可它要是啃起骨头来,不论谁喊它,它也不理。谁要是想靠近它,它嘴里还发出呜呜的声音,恐怕谁抢了它的美餐。

黄风真是一只聪明又贪吃的小狗。

宁士琦评论:你写的黄风真厉害,能跑得像风一样快!

(在课堂上表扬郭德凡描写小狗很形象以后,我们班刮起一阵“风”,凡写小狗必叫“某某风”,小黑狗叫“黑风”,白狗则称为“白风”,让人忍俊不禁。)

李乐轩评论:内容写得还可以,但是你的错别字太多,把“前爪”的“爪”都写成“瓜”了,真好笑。

就是这种童言无忌、褒贬分明的评价,才是孩子间最真实有效的交流。评论者要指出问题,被评者审视问题,都要经历一个认真思考的过程,这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提高。

二、家长的“语重心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性格、脾气及在家表现了如指掌。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作文的另一种动力。

我校的李林溪就是在妈妈的鼓励引导下爱上了写日记,并且一写就是系列篇的,非常有特色。

例二

小鹦鹉系列

二(7)班 李林溪

绿翅和蓝贝(上) 2012年2月20日

那天,妈妈在公园外给我买了两只小鹦鹉。一只公的,一只母的。母的是黄头、绿身子,我叫它绿翅。公的是一只蓝头、蓝身鸟,我叫它蓝贝。

两只小鹦鹉吃谷子的时候总是把皮吐出来,拉的便便有白有黑,也有黑白相间的。

它们的头上一根翘起的毛也没有,有好多趴着的毛。

它们有着圆圆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和短短的爪子,它们很可爱,黑黑长长的尾巴一会儿翘到这儿,一会儿翘到那儿,肚子上的毛全是白的。

这就是我的小鹦鹉,可爱吧?

蓝贝飞了(中) 2012年2月27日

那天,姥姥出去散步回来,发现蓝贝没有了,姥姥怀疑它是撬开笼子的门飞出去了。

不过,妈妈又买来了一只大鹦鹉,也跟绿翅的样子一样,就是尾巴短了一点。

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毛球,因为它很胖,很可爱。

自从毛球来了以后,绿翅又不孤单了,我很高兴绿翅能这样生活下去。

毛球真可爱(下) 2012年3月7日

自从毛球来了以后,绿翅就爱运动了。

毛球很可爱,每天都用短短的尾巴碰绿翅的毛,它也很喜欢在笼子里追绿翅。

毛球在笼子里小跑的样子,有点像有黑有绿的一盆植物在动一样,我觉得有点好玩。

有一次,它竟然用头顶上了笼子的天花板,我以前还以为它飞不起来呢。

妈妈评语:

每次写循环日记,孩子都很期盼和兴奋,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写,这几次写的是家里养的两只小鸟。日常中的一些小事我都习惯让孩子参与进来,如做山楂酱、做蛋糕、打鸡蛋、去野外挖荠菜。在做的过程中,给孩子细细讲解,有动手、有话语、有收获、有感触,孩子的日记也就有内容了。

这些日记,我没有辅导。其实姥姥家不仅有姥姥养的小鸟,还有孩子种的凤仙花、花生、胡萝卜、草莓、土豆,虽然不多,花生只收获了四粒,呵呵!但增添了不少童真童趣。

对于孩子的日记,我的看法最好是少介入、少干涉,顺其自然为好。像李林溪妈妈一样,培养孩子的爱心,爱生命、爱生活、爱世界,这不仅对他整个人生影响巨大,对写作文也是有益的。

三、教师的“心语评价”

我的评价语以心语为主。在评价中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赞美他们的进步和优点,暗示日记中的某些不足,点拨他们应查找的资料,让学生感到你很喜欢他,进而亲近你、信任你。教师评价的关键是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它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导向,可以保护孩子写日记的热情。

例三

我的牙

二(7)班 王琪

今天,我的牙又开始疼了,疼的(得)我都写不成作业,我就想了一个办法,想让牙医给拔下来。可是我又怕痛,不敢让牙医帮忙,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牙不疼了。

我真的很想变成一只小兔子,它只会长牙,不会掉牙,我真羡慕它呀!我也想试试不掉牙的感觉,我也想试试牙不疼的感觉呀!可是我是人啊,一个当上语文组长、英语课代表、美术课代表的人,一个忙碌的人,为什么人们的人生是这样的呢?

教师评语:真坚强,那么厉害的牙疼也没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并且完成得非常好。不过,我们也要学会防患于未然,学会爱牙、护牙,老师也希望早日看到你长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这样的句式,这样的表达,也只能出自孩子之口,直白却很质朴。虽然在我们看来有些语无伦次,但对于孩子来说,能够写出来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就了。写出来就是胜利,写得越多,训练就越充分,词汇量就越大,观察就越细,思考就越深,叙述就越顺溜,文章也就越来越像文章了。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经验只能慢慢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写,写出来再说。所以,还是找出优点鼓励她吧。

例四

妈妈还爱我

二(7)班 杨思成

今天,我把试卷拿回家让妈妈看,妈妈很生气。因为我后面的题没有做,妈妈就狠狠地批评了我。当时我非常难过,觉得妈妈不爱我了。

吃完午饭,我把没有做的题补完了。一会儿,妈妈就过来找我谈话:“以后考试不要再磨蹭了,妈妈批评你也是为你好,让你从小就要养成不磨蹭的习惯,这也是妈妈爱你的方式。”

我真高兴,因为妈妈还是爱我的。

教师评语: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只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其实批评也是一种爱,这样你才能健康成长。祝贺你有一位优秀的妈妈。

孩子的心是最真诚、最朴实的,所以他能够直达事物的核心。

写作是一件自由的事,特别是在低年级,保护孩子写日记的热情,这才是最重要的。循环日记沟通了多方面参与,其实这也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掘的过程,而不是雕刻,更不是操纵。作文指导的真谛也在于此。

第5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实效性 生活化 情境 兴趣 延伸 评价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避免单纯地说教,适应低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儿童喜爱的课堂,使孩子们真正学有所获,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几年的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

教材虽好,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绝不能不能照本宣科,那样就会使孩子们觉得枯燥无味。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各种实际活动,以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和活动,让学生获得对自我、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各种能力,因而,教材内容编排时都是一项项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的活动,但是有许多活动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乡土实际加以调整,从而真正做到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我先启发学生讲讲上学路上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再设置十字路口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进行上学路上的模拟活动(比如:听红绿灯指挥、避开汽车、走人行道等),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己分配角色,创设情节内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模拟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获得体验,演技的好坏并不重要。

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在品德教学中,我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如教学《我爱我家》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学生带了大大小小十多双手套,都是他妈妈一针一线亲手勾出来的。这位疼爱孩子的母亲打动了很多人的心。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家长的爱。同时我又讲述了同学们的爷爷,奶奶不管刮风下雨到学校接送他们上下学的情景,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亲人们对他们的爱。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朱绍禹先生曾经指出:“教师的基本作用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这既要靠教师的知识经验,还要靠他们的艺术和品格,而表明良好的学习情境的标志是,使学生有广泛的思考自由。”在教学《做诚实的好孩子》一课时,我安排三个环节: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喜羊羊作橹魅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直接引入。“羊村里要放学了,村长正在布置作业,喜羊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作业没听清楚,就飞快地跑出教室。第二天,村长让交作业,这时喜羊羊才发现自己少做了一项作业。你们说,喜羊羊应该怎么跟村长说呢?”2、续编故事不同的结尾,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结尾编得好,讨论为什么好。3、明理导入,点明主题―诚实的孩子人人夸。通过“喜羊羊忘记做作业”这个情境创设,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兴奋点,这样自然、巧妙地调动起学生直接参与体验的积极性,在交流讨论故事结尾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隐性的“诚实”教育。

另外,故事情境的应用在品德教学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还是《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当《狼来了》,《捧着空花盆的孩子》通过大家生动形象,入情入境、绘声绘色的讲述,诚实做人的准则也深深植入学生的心间。教师要善于发挥故事的特有功能,以故事明理,以故事激情,以故事导行。

还可以通过实验,使学生明白道理。如在教《人人有长处,合作力量大》时,我让同学们做个小实验。 先请学生把一根筷子折断,再请把一双筷子折断,最后请把五双筷子折断。 实验完后,同学们也自然接受了老师说的 “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团结起来就成为了巨大的力量的道理了。

三、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激发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他们渴望学习知识,但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很明显,极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他们年龄小,注意力不稳定,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无意注意多于有意注意。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知识。

执教《认识新朋友》一课时,作为刚进入小学不久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和同学还不是很熟悉,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地融入新环境,在新集体中快乐地成长呢?于是,我组织大家开展了“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前把自己平时最喜欢玩的东西拿到学校来,并且准备一个最拿手的节目。活动以“猜歌名,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边唱歌,边找朋友,孩子们在你追我赶的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在这个过程中,我又鼓励孩子们把自己最拿手的节目展示出来。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欣然接受了集体的成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在学习《和春风一起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在教学中我就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制作风力小玩具,亲身参与各种春天的游戏活动。在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感悟到春天的美好和春天生活的乐趣,同时他们也发现了风和风筝、风车、纸飞机等的关系,懂得了如何更好地利用风的力量,这就是学生感悟后的创造。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只有强化重视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

在讲团结协作时,我又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把一个个乒乓球往瓶子外拉,看哪一组先把所有的乒乓球都拉出来。 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你们组赢(输)了,能说说你们胜利(失败)的原因吗? 从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最后教师小结:要想完成一项任务就应该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每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而使学生明白当需集体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必须相互配合,共同协作,才能把事情办好的道理。

四、进行社会实践,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品德形成,往往不是从品德概念开始,而是从实践中体验和训练出来的。如我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时,我为了让学生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课前布置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进行实地勘察,到交通主管部门与交警面对面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当地人们违反交通规则的种类及原因,与交警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这样的实践,让学生亲自接触社会中的人和事,在考察与统计中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从而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理解得更深、更透。

我在教《保护森林,节约用纸》一课时,首先通过录像播放了从树木到纸张的整个生产过程,然后,又播放了树木被砍伐,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泥石流掩埋田地、村庄的触目惊心的情景。使同学们感受到节约用纸的重要性。课后我和同学们又成功地造出再生纸,并让学生调查计算全校一天、一年使用多少张纸,让学生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浪费纸的情况,从心底领悟到节约用纸的必要性。在活动中我发现学生们身上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的思维很活跃,能想到很多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关注到生活中很多细微的方面,能从事调查和研究,并且完成得很出色。原来,学生的潜力真的是无限的!

在教学《我是家里的小主人》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及关心、 体贴家人的方法。在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给妈妈按摩,帮爸爸捶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关爱家人。我还要求学生学习制定分配20元钱的方案,绘制成表。教育学生合理用钱,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金钱观。这节课的主题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学生非常爱上,乐于参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品德与生活课最为突出的特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情感,通过社会实践让有限的课堂得到无限的延伸,让枯燥的说教变成丰富的实践,而学生在其中所受的教育是不言而喻的,只有源于儿童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

每个寒暑假我都布置一定的假期活动,如到孤寡老人家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表演节目;种植植物,饲养小动物,收集动植物标本;夏天的夜晚去观察星星,听老人讲有关星星的故事。当假期结束后,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中,谈论着他们假期的收获时,别提多高兴了,教师也从心底里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

五、优化评价活动,创设发展课堂。

新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它注重的是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全面评价。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可融入到少先队的“雏鹰争章”具体行动中,“雏鹰争章”活动融学校、社区、家庭评价为一体,方法多样,重在激励,是符合低、中、高年级不同年龄学生需要的新型评价模式。如教《我爱我的班集体》、《怎样做好事》时争“礼貌章“、”“友爱章”,“好人好事章”等,按照争章计划开展自我训练,请家长当教练给予辅导,督促学生执行训练计划,还可请家长、同学、其他科任老师担当评委,必须经常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这样通过多元的评价,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按争章活动的要求去做,逐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从而促使学生将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内化为行为习惯。活动的课堂更需要形成性的评价,只有落实到活动过程之中,落实到孩子真正表现的过程评价才能促使孩子真正的进步,同时促进我们的课堂活动开展得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简明教程.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3]朱绍禹.中学语文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