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建筑施工项目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施工项目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施工项目论文

第1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建筑质量决定于前期规划,设计,施工,后期维护,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多项因素。但是只有建筑施工是建筑项目实体的形成过程,其施工质量对建筑项目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因此各个建筑项目的质量控制的关键点也在施工环节。但是建筑施工的结果是大宗产品,不像一般商品可以更换配件,整件更换,甚至退款等[1]。因此根据建筑施工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和控制意义重大。总体上看,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在于:(一)影响因素众多。建筑产品的结果往往是唯一的,而且呈整体性,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多想因素都可以对其进行干扰甚至严重影响,如施工设计,材料质地,材料配比,地质条件,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气象,水文,管理措施,建设周期和资金实力等。产品的唯一性使得建筑施工方必须关注对质量有影响的每一个因素,保证科学施工。(二)质量浮动大。建筑施工不像生产流水线,其产品是唯一的,而不是批量生产的。尽管建筑施工也有一定的施工规则和套路,但是由于建筑施工所处的地理环境,投资环境,随着每一个项目的不同而不同。

2建筑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特点有其特殊性。但是任何建筑的参与都是由人,材料,施工技术,也即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工具组成,因此在进行质量控制时,也应从这三方面入手[2]。

2.1制度上加强对人的管理和控制

人的管理必须靠制度来实现,让人能够充分的融入到建筑施工项目这个大的组织中来。对于建筑施工质量而言,最应关注的是以下几类人:(一)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是施工组织者和质量保证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对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二)项目技术负责人。它直接对建筑施工项目中的各种技术问题负责,在制度规范上,应明确一下责任:严格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科学施工;(三)施工队或班组人员。他们是执行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具体操作者,在规范制度上应明确以下责任:领会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施工要求,积极将各种设计意图,为按照科学施工的原则变成现实打下基础。

2.2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是工程施工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就无法施工,而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没有高质地的材料,一切建筑施工质量都不会有保证。加强材料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3]。(一)材料进场验收。基础环节是对材料外观、尺寸、性状、数量等进行检查。其次要检查材料的证明文件和供应商的供应资质,以及相关技术标准。(二)材料的抽样送检。对部分重要材料试验的取样、送检过程,应由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的代表到场见证,确认取样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将试样封存,直至送达试验单位。

建筑过程中使用的材料非常多,对各种建材的质量控制都很重要。但是最需要建设方加强质量控制的还是常用材料。对建筑施工项目而言,最常用的建材就是水泥,钢筋和砖块等。水泥是一种有效期短、质量极容易变化的材料,同时又是工程结构最重要的胶结材料,它的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水泥不仅要进场检验,抽检,还应该注意必须设立专用库房保管,保证库房通风、干燥、屋面不渗漏、地面排水通畅,另外不同品种的水泥应分开存放,分开使用。钢筋是建筑工程的脊梁,起着固定整理的作用,对不同的钢筋,应按照产品标准和施工规范要求,按炉罐号、批号及钢筋直径分批抽取试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国家应该标准的规定。砖块是建筑施工的主体,特别是住宅楼,商住楼等,砌体工程所使用的砖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合格证上应注明生产厂家、产品标记、批量及编号。合格证编号、实测技术性能和生产日期、检验员和承检单位签章等。

2.3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工序控制

建筑施工的各种建材,如钢筋,水泥,砖块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必须遵循一定的施工原则。这种原则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同时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具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严格遵守工艺规程。(二)控制工序活动中的各种关联因素。(三)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建筑施工项目一般是分阶段进行,分阶段验收。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

结束语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一直是施工项目强调贯彻的方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意义重大。全面质量管理已经融入到工程质量管理控制中,但是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额因素众多,如果对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有效管理和控制,一直是建筑施工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总之,只有提高建筑质量,才能确保建筑的社会实效性,才能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才能做到不重复建设,节约资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欣天.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阮文易.谈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四大控制”[J].工程质量,2007(1):13-15.

[3]广素梅,段德智.谈施工项目质量管理[J].山西建筑.2009(6).

第2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1、创新的必然性

1.1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建筑施工企业在招标承包制下,推向了市场,接受了改革风雨二十余年的洗礼,人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意识,人们的市场观念、竞争意识逐步形成,并不断加强,清除了人们思想中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形成,并被加强。看到改革成果的同时,冷静思索一下,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大的变化,机制不活。建筑施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应该是不断创新和完善项目施工管理,而施工项目能否全面、顺利实施,解决好项目与企业的关系是关键,项目与企业间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严重着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实施,必须通过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1.2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的要求

纵观发展的长河,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跟在别人的后面,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这是历史深刻的教训。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推行十几年来也是时适应、时阻碍生产力发展。面对新的世纪,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适应市场需要,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十五”期间四大重点工程的开工以及、能源、水利水电建设、城市建设的热潮等等无疑为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市场的扩大意味着将重新被瓜分,企业如果没有管理、资本、机制、体制、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无法占有相应的市场份额,意即其市场份额将减小并逐步被市场淘汰,特别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国际承包商进入中国建筑施工市场和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使我们面临着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不管愿不愿意,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参于世界经济的大循环。时代的巨大变革,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1.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相互压价、低价中标,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使业主摆脱责任,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也难以履行职责,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法规没有健全,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1.4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的要求

管理科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本世纪50年代该理论体系形成并正式存在,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和工具于管理的多种活动,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机应用于管理,减低不确定性,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盈亏平衡模型,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顺猛,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创新原则

2.1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如果在竞争中失败,得不到劳动对象,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是获得劳动对象,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在如今,“高、新、大”{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设备、器具的使用,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进度拖后,那么社会形象欠佳,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就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从市场的角度,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在市场中执行项目,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深度上,更好地建设好项目,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市场已经变化了,你还没有弄清楚,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为国民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项目施工管理中,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拥有指挥、决策权,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进行空间、主体延伸,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企业制度。

首先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是项目分公司的投资主体,制定资产经营责任制,做到产权清晰,依法建立新型的产权关系,作为所有者的企业退居到控股公司的位置,用股东的方式来行使自己的职责,同时承担有限责任,用这个办法来界定企业与项目部各自的边界责任。

第二就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使项目部拥有一块边界清楚的财产,用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承担法人责任。要依据边界清楚的法人财产来确定项目部独立的法人地位,没有法人的财产,够不上企业法人。这样项目部才能真正走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的承担法人责任。

第三是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因为项目部分公司是企业出资来兴建的,必须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控股公司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控股公司的激励,促使项目部分公司要认真执行合同,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使项目部分公司形成必要的约束,即来自控股公司的激励和约束。

3.4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提高其赢利水平,提高其社会形象,提高其市场敏感性,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创造环境,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回避市场风险。

3.5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企业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第3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建议措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近年来,很多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只靠规模扩张求效益的做法不能适应现行建筑市场的发展变化,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入手,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才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但很多企业对成本管理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针对性不强且缺乏可操作性,使成本管理目标无法实现。

1当前建筑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任何管理活动,都应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才能取得成效,成本管理也不例外。成本管理体系中,项目经理享有统揽全局的权力,在成本管理及项目效益方面对施工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负责,其它业务部门主管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有相应的责任、权力及利益分配相配套的管理体制加以约束和激励。而现行的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结合起来。有些项目经理部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成本管理主管,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

例如不少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从几万元到十几万元,结果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责任人,最终不了了之,使项目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真正的责任人却逃脱了应有的惩罚。

②忽视工程项目“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质量成本”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质量预防费用和质量检验费用等四类。保证质量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但不能因此把质量与成本对立起来。长期以来,我国施工企业习惯于强调工程质量,而对工程成本关心不够,造成工程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提高,但增加了提高工程质量所付出的质量成本,使经济效益不理想,企业资本积累不足。“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工程项目都有其特定的工期要求,保证工期往往会引起成本的变化。我国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也不够,特别是项目经理部虽然对工期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工期与成本的关系很少进行深入研究,有时会盲目赶工期、要进度,造成工程成本的额外增加。

③项目管理人员经济观念不强。目前,我国的施工项目经理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在项目内部,搞技术的只负责技术和质量,搞工程的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搞材料的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及进场点验工作。这样表面上看来职责清晰,分工明确,但项目的成本管理是靠大家来管理、控制的,项目效益是靠大家来创造的。如果搞技术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选用可行、却不经济的方案施工,必然会形成保证了质量但增大了成本;如果搞材料的只从产品质量角度出发,采购高强优质高价材料,即使是材料使用没有一点浪费,成本还是降不下来。

2项目成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2.1搞好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成本预测是成本计划的基础,为编制科学、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标提供依据。因此,成本预测对提高成本计划的科学性、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成本管理,首先要抓成本预测,建筑施工企业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为实现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2.2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坚持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项目部给予合同额一定百分比的奖励;反之,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应查明原因,总结教训,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不仅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有利于企业搜集、积累成本管理的资料,为企业定额的编制及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3施工项目成本实施动态控制除了建立成本控制责任制外,还应当根据成本的主要费用项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施工项目成本实施动态控制:

①人工费的控制。人工费在项目成本占有较大的比例,一般都在10%以上,控制的重点是人工费总量。项目部要根据市场价格或企业内部定额,认真进行测定,以分项工程或按建筑面积等形式进行人工费包干,同时包干费中要考虑不可预见的因素,尽量减少包干费以外发生的费用。

②工程材料的控制。工程材料是项目成本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价格在工程项目总造价中约占60%,所以材料的成本控制直接影响施工项目控制成本的实现,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材料消耗定额,严格按定额发料,凡超出定额用料,必须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另一方面,要控制材料的采购成本,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保证材料质量,比质比价,比运距,尽量降低材料买价和运输费用。另外,要严格执行采购计划,防止材料积压和超额的资金占用,并加强工地材料保管,防止材料丢失。超级秘书网

③机械设备的管理控制。根据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选用机械设备,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施工过程中做好机械的养护,对不再使用的机械及时报停或清退。

采用项目法施工,机械设备集中管理,实现项目成本核算制的落实,做到生产要素在项目上的优化,建立机械设备、周转材料内部租赁市场,改变无偿供应的办法,项目工地转变过去各自把持机械设备、工具宁可闲置也不给别人使用的现象,大力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工程项目应计成本的真实性,单就机械费一项而言,在工程直接费总成本中比项目法施工前可下降3个百分点。

3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市场已经形成,行业市场的竞争突出体现在造价竞争上。施工企业要提高市场竞争力,最重要的是在项目施工中以尽量少的物化消耗和劳动力消耗来降低企业成本,把影响企业成本的各项耗费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所以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才能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曹小军.建筑单位如何进行成本控制[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88~89.

第4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市场经济的发展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市场观念、经营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形成,生存、发展靠市场、靠自己的观念已经形成并被加强。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体制还存在机制不活、责任不明、关系模糊、激励不够、约束不严、不确定因素过多等因素,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正常实施,长此以往,必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必须对体制进行创新,才能使项目管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要求。

2.创新的原则

2.1创新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2.2现场工程管理中要科学协调与地方的关系

工程所在地址与地方关系密切,办理完善的手续和处理方法对当前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必要的,这些工作也是现场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场项目管理中,涉及到工程的诸多方面,同时与地方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够盲目、无计划地施工,要协调和处理各个施工环节之间的关系,这对项目管理好坏有直接的联系。如笔者单位代建的塘栖西苑农民多(高)层公寓项目在变电所施工前就要和当地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局及电力设计多沟通,了解落实电力部门对变电所内电缆沟布置、排水设施设置、高低压电力进出预埋套管等要求。

2.3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各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目前,由于工程项目规模的逐步扩大,在一般工程项目中都是通过多个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参与建设,这就会造成各个参建单位之间发生不可避免的矛盾,如果矛盾处理不完善和不恰当,则容易造成在建设之中出现了扯皮返工等现象,因此,只有把各参建单位关系协调好,避免发生各种冲突,才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能够有效控制,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场管理进行创新,保证各个参建单位的有效联系。

2.4现场工程管理中要实施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的形成是一个有序的系统过程,其质量的高低综合体现了项目决策、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及项目验收等各阶段各环节的工作质量。通过对代建、监理、施工单位等各项目参与方的制度性、严格合同履行等全面、全过程项目管理来实现业主委托的最终项目目标。

3.项目管理的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3.1观念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人才作为一种独特的资源,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一种财富。企业在管理上应奉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仅要充分吸收那些优秀的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储备,而且要通过不断地培训职员的职业技能,激励人才,建立了一套适合的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同时,企业也要丰富自己的文化和理念,加强企业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

项目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企业应将项目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3.2体制创新

3.2.1改革机构设置与部门职能, 按照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转换项目管理经营机构。从组织机构上, 设立合同管理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合同管理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 有利于突出合同管理的中心地位, 强化合同管理的控制功能, 克服合同管理与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相脱离的弊端。对于施工管理部, 赋予其在合同约束下对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等全方位的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职能, 有利于形成现场工程管理与合同管理、成本管理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 解决现场管理长期存在的重进度、轻管理, 重投入、轻核算的问题,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3.2.2要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形成来自所有者即企业的激励和约束。企业的意志是一方面追求最高利润, 另一方面尽量回避市场风险。追求最高利润是对企业的激励, 促使项目部要认真执行合同, 切实抓好质量、工期、成本的控制, 同时要回避由于合同缺陷、管理不善所带来的风险, 使项目部形成必要的约束, 即来自企业的激励和约束。

3.3机制创新

项目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明确了公司的体制,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要努力造就一支一流的项目管理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 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在竞争淘汰的同时, 不断引进优秀人才, 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 可以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 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 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 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其次要建立约束机制。制订各项规章制度, 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 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 严格执行, 促使各参建单位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作业, 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三要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 实行目标管理, 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3.4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项目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管理创新的基础。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 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获得效益。项目管理只有创新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才能使企业在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下处于不败之地。如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工程项目管理应用是一个趋势,应用越来越广。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项目建设采用BIM技术,在综合管线方面,通过搭建建筑结构和机电各专业的模型,设计方能够查看各个构件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发现碰撞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从而大大提高在管线综合方面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4.结语

项目管理企业虽然初步形成具有现代管理意义的项目管理制度,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适应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保障工程项目管理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郭汉丁.业主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315

[2]刘佳云.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4):126

第5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信息技术管理体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2.087 

0 引言 

由于国内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力度的加强,建筑项目工程在建设规模、建设施工速度等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和提高,但现实情况也说明,在国内的建筑项目工程施工管理中还存在很多技术应用不规范、施工技术能力较低、技术水平有待加强的情况,应当继续加强建筑工程质量,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其他有关企业争取更多的经营收益。 

1 国内建筑项目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概论 

从时间角度分析,我国建筑施工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建筑施工技术己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比如在桩基施工之中,各类混凝土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施工之中,不仅改变了传统混凝土浇筑方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混凝土浇筑的模式。如沉管灌注桩技术的应用,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质量,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也得到提高。除此之外,在预应力技术方面,无论是砖、混凝土还是型钢都得到了优化,在使用预应力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建筑材料之后,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但是从整体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建筑施工技术与国外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这种新技术与新设备并没有充分应用到我国建筑施工的应用之中,另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缺乏高素质人才,比如在绿色环保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中均存在不足,缺乏良好的施工技术管理。 

2 国内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缺陷分析 

从整体角度分析,虽然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己经得到了长远的发展,但是仍旧存在缺陷与不足,比如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国外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己经加大了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设置施工技术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施工质量。但是我国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方面缺乏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尤其在施工技术选择方面。与此同时,在国家号召以及社会发展趋势下,绿色建筑、环保建筑、生态建筑等概念的兴趣,对我国建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在近些年得到了发展,为施工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和条件,在信息技术、科技进步的推动之下,建筑工程施工水准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国内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技术管理方面的问题和缺陷,例如在新型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由于对创新技术没有经验积累,导致施工水平的降低。在某些建筑项目工程中,部分建设施工单位及其组织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管理缺乏科学意识,不遵守国家有关施工制度、施工标准规范的相关规定,影响了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3 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优化改革 

3.1 建筑项目工程的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建立 

在国际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全球经济市场中的信息技术应用手段已经非常成熟,信息技术的从一定层面上拓宽了公司企业的发展空间,变更了诸多领域和行业中公司企业的经营模式,并且有效加快了生产速度,提高了生产质量水平。同样在建设行业中,信息技术管理体系的建立将优化建设施工管理策略,收集关于施工技术应用方面的资料和数据,对施工环节中的具体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技术的应用情况、施工原材料的规格、性能、种类、数目,施工设施设备的存放、保管、配置使用、出借程序、定期维护等工作都能够详细记录并集中反映在信息系统当中,便于实现对施工技术的统一管理,有利于理清施工进度和管理施工手段,并能够从信息系统资料分析中及时发现施工技术应用中的遗漏、疏忽,并及时进行引导纠正。 

3.2 建筑项目工程的生态节能施工技术 

生态节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人类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的继续加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手段。现代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很多环境破坏和生态污染问题,人类社会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因此在建设施工采购过程中,应当注意选择具备能源节约、清洁环保属性和品质的原材料,并通过施工技术的科学应用正确发展节能材料的作用,确保建筑项目工程在整体施工质量上体现出绿色清洁、自然环保的科学理念。 

3.3 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技术改革与创新 

只有走改革与创新的路子,才能加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建设能力,提高建筑项目工程的整体质量,帮助企业不断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管理,增强建设施工单位的综合技术实力。无论从国际领域、还是在国内的建设行业市场竞争中,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应用是提供建筑工程质量、增强企业经济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举例说明,新型设施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能够起到避免施工质量问题,提高施工进度和施工效率,起到节约资源成本支出和创造经济收益的目的。又例如,地基加固技术、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的改革创新,能够降低不利的地质因素、气候温度因素对建筑项目的施工影响。 

综上所述,施工技术是影响到建筑项目工程质量的核心要点,施工人员应当不断发展施工技术创新,避免施工建设中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由于现代化、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需要从施工技术科技革新、节能环保等角度进行新技术开发与应用,打破原有的施工技术管理形式,建立起以科技、信息为支撑的新型施工技术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董杰.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方向及现状[J].价值工程,2011(04). 

[2]林中郁,韦立发.建筑施工技术的现况与发展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05). 

[3]窦红,齐超.试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3(06). 

第6篇:建筑施工项目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项目;阀门安装;孔口预留;法兰连接

1 给排水项目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1.1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现象

给排水阀门安装方向错误,阀门的安装方法错误,导致水流方向与标志相反,暗装阀门不能将阀杆朝向阀门的检查口。

1.2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的危害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轻则会导致阀门开关不灵活,还会引起阀门漏水,造成给排水工程返工修理。阀门安装质量问题重则会出现阀门安装方向错误、阀门渗水、阀门失灵。阀门安装质量问题不但会造成正常供水的不利影响,而且容易形成检修困难。

1.3 阀门安装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阀门安装施工前应该对耐压强度和严密性进行试验。对于安装在给排水主干管的闭路阀门应该加强检验。安装阀门时应严格遵守安装说明书,防止出现反装。明杆闸阀的安装时应该留有足够的开启高度;蝶阀安装时应该考虑蝶阀手柄转动的空间;暗装阀门安装时应该设置检查门,并将阀杆朝向检查门。

2 给排水项目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2.1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现象

建筑结构施工中对于给排水管道和器具的孔口没有预留,或者预留位置、尺寸出现问题,还有一些施工单位对预埋、预留位置没有做出标记。

2.2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危害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不但会延长给排水施工的时间,而且会对给排水系统带来结构和稳定上的影响,同时在对不合格孔口处理期间,容易形成对建筑结构的破坏影响建筑物性能。

2.3 孔口预留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给排水孔口预留前先应该认真熟悉给排水系统施工的工程图纸,还应该采用主动介入和认真配合的做法,在建筑结构施工中提前确定给排水预留孔口的位置和尺寸。

3 给排水项目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3.1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现象

法兰盘体强度和衬垫强度不足,管道连接出现渗水,管道与法兰的连接质量不高,采用双层垫或斜面垫进行法兰连接,法兰衬垫进入给排水管道内。

3.2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危害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直接危害就是降低了连接的强度,并且是法兰盘连接密闭不严,出现法兰连接部位的渗漏现象。此外,法兰连接质量问题会导致衬垫突入给排水管内,增加水流阻力,造成水流不畅。

3.3 法兰连接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法兰盘及衬垫必须满足给排水施工设计的强度和压力上的要求,采暖和热水供应的管道应该采用橡胶石棉垫作为法兰的衬垫。连接法兰是应该确保衬垫不出现位置移动,不进入管道内部。

4 给排水项目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4.1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现象

管道施压是系统水压强度不够,导致试验时间延长;管道施压时对管道渗漏的检查不严格,甚至忽略;管道施压是对压力值和水位变化没有记录。

4.2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危害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会隐藏管道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不能及时发现管道系统的渗漏,在日后的给排水工作中这些问题和隐患会影响给排水管道的正常使用。

4.3 管道试压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根据给排水设计规范要求严格进行管道试压,及时发现存在于管道系统中的问题和隐患;管道施压时应该记录压力值和水位变化;管道压力施压时特别要仔细检查管道是否存在渗漏。

5 给排水项目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5.1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现象

给排水管道系统竣工前冲洗不认真,冲洗的流量和速度达不到管道冲洗操作的设计要求。一些施工单位甚至以水压强度试验泄水代替冲洗。

5.2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危害

冲洗管道不彻底,将会在日后的运行中产生管道内水质不达标,管道内压力和流速达不到给排水设计的要求,冲洗不彻底往往还会造成管道的淤积和堵塞。

5.3 冲洗管道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冲洗管道的规格为:用系统内最大设汁流量或不应小于3m/s的水流速度进行冲洗。冲洗管道的标准为:应以排出口水色、透明度与入口水的水色、透明度目测一致为合格。冲洗管道时应该加强对渗漏点的检查。

6 给排水项目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6.1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现象

一些施工单位忽视隐蔽工程的重要性,隐蔽工程项目不经检查或不合格时,便开始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6.2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危害

将隐蔽工程的隐患和问题带入到下一施工环节,并可能造成给排水工程的返工,更会给整个水暖工程遗留隐患。

6.3 隐蔽工程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凡是工程中埋地或埋入混凝土的部位,有隔热保温要求的管道或设备,以及安装在人不能进入的管沟、管井和设备层内的管道及附件,都应及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7 给排水项目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7.1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现象

埋地管道的地面立管预留甩口不能满足立管安装的距墙尺寸要求。

7.2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危害

甩口不准将会导致施工返工修理,不但延长了工期,而且容易造成地面的破坏。

7.3 埋地管道甩口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管道立管甩口施工前应准确了解墙体尺寸,特别是装饰层的厚度,保证管道或附件外边距墙体表面不小于规定间隙。

8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预防技术

8.1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现象

排水管道通水试验后没有进行通球试验,不能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

8.2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危害

后果:因为排水管施工到卫生洁具通水试验的周期较长,难免有些杂物落入管内,在卫生洁具通水试验时,虽然净水能够通过,但如果管内有杂物,当粪便污水通过时还会造成管道堵塞。污水管只有通过通球试验才能检验出管道真正畅通与否。如果不进行通球试验,当用户在使用中发生堵塞,影响使用。

8.3 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质量问题的预防措施

排水管道通水试验后应进行通球试验,用不小于管道直径2/3的硬质塑料球,对管道的各立管以及连接立管的水平干管进行通球试验,具体做法是将球在立管顶部或水平干管的起端将球投入,球靠重力或水冲力,在排出口取到球体为合格。

参考文献:

[1]邱金明.谈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及质量管理问题[J].科技资讯,20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