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名师汇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名师汇报材料

第1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时间如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参与xx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工程之名师培养项目已经一年的时间了。每次会议也好、学习也罢,市局x局长、x局长都要亲自参加,就连坐车准备走的那一刻,x局长都亲自送行,叮咛几句,x局亲自带队,让我深刻体会到xx市教育局领导对该工程的重视以及北师大项目组各位老师的辛苦与强烈的责任心。一年的研修学习,不论是赴京跟班学习还是自己的实践学习,以及有关市局的工程、学校的工作要准备的有关材料,林林总总,如筛豆子似的密密麻麻地筛在我面前。但这一年中,虽眼花缭乱,也只能一一接招,这就是我最大的收获。

二、本学年项目实施工作回顾

1.8月26日参加了xx市项目集中培训会。聆听了陈锁明院长的《今天,我们如何做教育?》和张梅玲教授的《有效课堂教学5个“三”和3个“五” 》的讲座。

2.9月20日参加了北师大陈锁明院长和陈紫龙教授组织的破冰活动并聆听了高金英老师的报告《做一个有阳光味道的老师》。

3.10月20日参加了中小学名师培养工程项目专家报告会,上午聆听了关景双教授的《师之蕴——倾听教师成长的脚步》,下午听了刘海燕和焦嵘两位教师的语文课。

4.12月10日聆听了曹志祥教授和马健生教授的两堂精彩的讲座并写了心得体会。

5.12月11日上午听了鲍传友教授的讲座《我们应该如何做教师?》,下午老师们坐在一起研讨。晚上写了心得体会。

6.12月12日上午聆听了朱志勇的题为《学校教育中的科研思维与操作》的讲座。下午听了华应龙教授的《课堂因融错而精彩》的讲座,晚上写了心得体会。

7.12月13日上午参观了国家图书馆。下午与导师见面,导师就我们的个人成长规划予以辅导,并就我们教学中出现问题与困惑给以解答。晚上写了心得体会。

8.12月14日上午聆听了余凯院长为我们做了题为《有效教学与课堂观察》的讲座,下午再次与导师见面,导师具体指导我们如何走好名师之路。晚上写了心得体会。

9.12月15日积极参加高级研修班结业晚会。

10.12月17日至今,写研修心得总结;阅读教学专著和文献,并写读书心得;撰写论文和教学小记;写一学期学习工作总结。

11.3月上旬进入项目网站,开始在网上完成各种研修任务。

12.3月15日——17日参加了项目组专家来xx实地指导活动,听了在崇文街小学的两节课,并聆听了专家的点评。

13.3月24——30日与60名师培养人选入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

14.4月18日,做了一节精品课,并录制光盘,上交至项目组。

15.5月将上学期的优秀教育心得装订成册。

16.6月16日下午在xx市第十中学,聆听了张红岭院长的精彩讲座。《时代变化与课堂教学变革》

17.6月至今开始撰写开题报告、学年工作总结和个人成长规划。

三、本学年项目实施成效与经验

走名师培养的路上

名师培养的路上,我不仅是一位英语专业的小学教师,更是一个不想辜负各位领导信任的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这两个头衔仿佛两块重重的石头同时压在了我的双肩,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时刻不敢怠慢;更像是正在捧着太阳的两只温柔的双手,托着我慢慢高升,她们为我指明了方向,让我看到了阳光璀璨的希望和未来。所以,无论什么专业或什么形式的学习,我都感受颇深,借鉴蛮多,非常充实。有了这些,实践的过程中就更见成效,与此同时也丰富了更多的经验。

一、学科专业知识的成长

1. 自己的课堂高效化

如今,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已然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我必须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来提高课堂效率。北京一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全英文教学,为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势在必行,这也是提高学生的目前成绩和学生能长远发展的唯一捷径;通过整理各位专家的讲座,反思自己的实践,发现充分调动小组长和课代表的积极性必不可少,多表扬少批评,针对性的鼓励与规范学生的习惯养成相结合,严以律己的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这样的课堂更高效,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2.英语学科模式、课型模式雏形的确立、实践、摸索和完善

在我的教研组中,除了两位38岁的转行教师,就是我最大30岁和其他6位30岁以下的妹妹们的年轻团队。对于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来说,因为年轻,我们更加有活力和干劲;但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的劣势——经验不足,困难重重。我们有时间,有精力,但我们更想自己的工作有质量。如何让自己课堂上“教”的引导更加精炼,学生学会自己学、合作学,并且学得轻松明白,课后还能少走弯路呢?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研磨出了自己的学科与课型教学模式,解决了温饱,个别优秀教师在此基础上解决基础教学质量之后可自由发挥,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个成果在市局组织的“模式汇报”活动中,代表我校进行汇报。

3.小课题的确立、研究、亮相

有了模式,还要优化,这就要求我们做课题研究。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带着课题一头扎进同组姐妹们的课堂,进行观课议课,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带头学zuowen.zk168.com.cn习,共同提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小课题——《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的研究》有了些许收获,在市局组织的“小课题汇报会”上作为英语学科代表进行了汇报,得到来市局及同仁的认可。

二、育人方法理论的提升

我作为xx市府东街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深感荣幸。辅导员的工作我还是新手,一切从“0”开始。记得刚上任的时候,我总是怕自己做不好,不断地向上一任的辅导员请教,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同时,我告诉自己:我年轻,有活力,所以我有工作的热情,虽然是非常辛苦的,但是也是非常快乐的。如何搞好少先队工作,把工作做出特色,这是我的努力方向。也就是又赶上了赴京跟班学习的机会,我我以辅导员特有的敏锐和细致,努力地在那些优秀的学校中寻找着每一处工作的痕迹,虚心地请教着每一位老师,他们都给与了我宝贵的经验财富。在工作中,用我的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我的真爱去温暖学生,用我的真诚去感动学生,针对孩子们点点滴滴的小事,塑造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品质。我幸福的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播洒汗水和爱心,收获快乐和希望。我最清楚自己的追求——做一个擅长活动、善于研究的新型辅导员。

1、完善各项制度,切实抓好少先队的基础建设。

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我校少先队组织将始终不渝地抓好辅导员的配备、选拔、培训工作,落实辅导员的有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学习、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定期召开辅导员会议,组织学习研究工作,提高辅导员的少先队工作水平。

2.创造性地开展少先队活动,在活动中迸发创新的火花

少先队的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没有活动,少先队就会形同虚设。从“开学典礼”、“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学雷锋见行动”、“三八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缅怀先烈”、“五老宣讲团”、“读书日”、“地震演练”、“劳动最光荣”、“少先队入队仪式”、“六一的童心同绘中国梦”......每个活动都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来创造。我感觉到,孩子们喜欢少先队活动,愿意在这课堂之外的活动中展示自己,我努力做到“尊重、相信”队员,“亲近、了解”队员,尽量变“包办代替”为“引导放手”努力发挥每一个队员的创造精神,而且通过自己搞的这些活动还自然而然的教育了他们自己,使少先队组织的自我教育得以充分体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人,就是要培养他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总牵着他的手走路,而是让他独立行走,因而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因而我们就要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3.强化队员思想品德并规范队员的行为教育,培养良好文明礼仪习惯。

⑴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学校注重狠抓习惯养成教育,一是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学校对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每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广播及时表扬、批评,让年级与年级、班级与班级进行评比。

⑵、培养队员的自信心,使“府东府东,我最棒”深入人心。

三、业务能力的提高

体艺2+1得到了更好地落实,完善了考核制度,更好地服务了学生。

自去年10月份接到2+1的文件开始,这个工作就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对于“主要负责人”还是“外行”的我来说,又是一个从“0”开始的工作。但是在学校领导团对的大力支持下,从定方案、实施到期末测评,总结,总算是小有成效。

1.首先在思想上动员、号召大家争当辅导教师,家长会

2.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细致周密的工作计划

开展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生有兴趣的活动项目,确定了活动时间、地点、指导教师,进一步规范评价标准,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奖惩机制。

3.严格按照学期活动计划,认真备课,做好学生出勤、考查、管理工作。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减轻学习压力,树立信心,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开展活动后到处呈现出学生们生机勃勃的景象,操场上、教师里到处是学生们欢快的身影,留有学生们快乐的足迹。通过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学生们的身体,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团体意识,也提高了教师的水平能力,我认为这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

作为一个从事阳光下最美丽事业的普通的人民教师兼辅导员,能有这样的机会走在名师培养的路上,我将襟怀一颗赤子童心,孜孜不倦的努力去托举群星,为我所爱的事业献上我的忠诚。

四、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建议

1.认真落实新的教学方法并注意及时反思总结。

2.坚持小课题的进一步研究,争取出成果。

第2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以区教研室《质量效益双高工程实施意见》和《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实施意见》为指导,以“打造学校办学特色”为主线,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校本研修和片区教研活动为载体,本着“目标同向,经验同享,课堂同研,质量同进”的宗旨,努力营造“以研促教,以研提效”的浓厚教研氛围,全面推动片区三大课题实验的发展,全面提高____共同体的整体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促进片区各单位的均衡发展。

1、创设典型带动的发展模式。通过现场会的形式,在片区内积极开展三大课题实验的探索研究,利用典型引路的方式,组织片区内各学校全力做好“写字育人”“读书成长”“特色发展”的实验研究。

2、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进一步牢固树立高效教学的理念,切实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角色的转变;认真研究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诸多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打造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以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有效互动和当堂达标为主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3、锻造高效课堂名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全区乃至全市有影响的的课堂教学名师队伍,通过示范课、公开课、教学研讨等不同的课堂教研形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4、探索高效课堂研讨路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教研室各学科课堂教学标准,研究制定符合片区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__片区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的路子。

5、推动__片区整体发展。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多组织我片区学校参与一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研讨、培训学习、专家报告等活动,以提高各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全面促进我们__共同体片区的整体发展。

1、分析总结,工作交流。(二月份)

各单位进一步总结上学期片区活动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开展活动以来的经验和存在问题以及下一步的改进工作等,探讨新学期__共同体片区教研的新思路。

2、制定方案,全面安排。(二月份)

在充分研究全区小学三大课题实验方案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以全区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工程为指导,由片区统一制定__共同体片区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各单位分别制定三大课题实施方案和所分工学科《__共同体片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方案》,内容包括指导思想、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措施等,并附具体每月的活动安排。

3、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三、四月份)

通过片区现场会的形式,由片区内三大课题实验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具体承办,在遵循区三大课题实验活动方案的基础上,交流展示本单位在课题实验方面先进的经验和做法,各单位均派相关老师参与活动,并做好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推广工作。

4、课堂展示,研讨交流。(五、六月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活动中,各小组要确立两位主讲教师,小组内每单位提供一节,并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为全片区同学科教师提供观摩课,并进行集中研讨,进一步对集体备课研讨时确立的教学模式进行修正。同时,各小组在充分论证总结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__共同体片区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供全片区学科教师学习使用。

1、思想重视、认识到位。各单位联络员为各学科小组活动的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我们__共同体片区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以全面提升我片区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师教学水平。

2、制定计划,周密安排。各学科分工单位负责制定本学科片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讨方案,各小组负责人要认真安排,切实组织好本学科的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3、注重过程,健全档案。各小组在本学科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过程性档案材料的整理工作,并附必要的活动图片,过程材料齐全、装订规范、形式统一、专档储存,以迎接区视导检查。

4、搞好总结,全面推广。各学科小组在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的基础上,要做好典型经验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力争通过各小组的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__片区实际的路子。

5、典型引路,同步提升。以岳峰小学为代表的城区片,要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积极带领我们片区其他单位,多参与一些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研讨、培训学习、专家报告等活动,以促进我们__共同体片区的整体发展。

二月份(片区战备启动月)

制定片区教研工作方案和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方案

三月份(课题实验研讨月)

1、语文骨干教师书法知识培训(__)

2、各单位相互交流汇报三大课题实验的活动开展情况(__)

3、片区师生故事力比赛——讲故事比赛(岳峰)

四月份(课题实验展示月)

1、读书成长实验展示现场会(__)

2、学校特色建设实验展示现场会(__)

3、片区学生故事力比赛——演故事比赛(__)

4、片区师生故事力比赛——编故事比赛(__)

五月份(课题实验展示月)

1、

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__)2、语文高效课堂研讨活动(__)

六月份(高效课堂研讨月)

1、品科高效课堂研讨活动(__)

2、英美学科高效课堂研讨活动(__)

七月份(质量效益提升月)

1、片区各学科复习研讨

2、片区统一模拟测试及测试数据交流

3、下学期集体备课研讨

因目标一致所以我们共同,因彼此相连所以我们一体,

第3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值此第23个教师节,在这庄严隆重的大会上,我代表校党委和学校向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们道一声:辛苦了,学校感谢你们!同时,我也向受到国家表彰的、重庆市表彰的、学校表彰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管理育人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校教师、职工和离退休教职工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

今年的教师节,我们收到两份不同寻常的礼物。一份礼物来自党和国家。在第23个教师节前夕,总书记参加了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这是送给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节日礼物。另一份礼物来自学校。这就是多数老师和干部已经乔迁入住的渝北校区崭新的办公楼和大家已经选定和即将选定的渝北教职工住宅。模型是真实的浓缩和再现,已提供的渝北教师住宅小区模型和住宅小区轮廓初现的现场,美好的住宅小区已经呼之欲出。希望学校这份通过坚毅执著、百折不饶,需要辛劳和汗水,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和教职工美好生活缓缓而来的、难得的、不可多得的礼物能给大家增添节日的喜悦。

按照学校的工作规划,学校办公中心已经顺利北移。今天的教师节庆祝大会,是我们进行渝北校区建设几年来在渝北校区召开的第一次教师节庆祝大会,意义重大深远而又令人欢欣鼓舞。再过82天,我们还将在渝北校区迎接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我们全校上下共同艰苦的努力,渝北校区已是西南政法大学美丽的校园,我们为之拼洒汗水的地方还将越来越美丽。在此,我要真诚而深情地感谢全校广大教职工、特别是上课的老师这几年的两地辛劳奔波,感谢为渝北校区建设辛劳工作的建设者。没有大家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没有大家的忘我工作和无私奉献,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渝北校区,就不可能有这么良好的迎接本科教学评估的办学基础条件。教师节是学校的盛大节日,是我们老师的节日,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赞美老师、歌颂老师,歌颂为西政做出贡献、带来荣耀的西政人。西政人这几年的历史将是非常辉煌灿烂的历史!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32个字的四点希望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治学态度、创新精神、道德情操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怎样当好教师的基本准则和提出了教师岗位的严格要求。总书记的“四点希望”在全国广大教师中引起强烈共鸣,这既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契合师德建设的实际要求,也是新时期教师品格的基本准则,符合广大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也是我们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指导思想。

不久前揭晓的全国“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中,我校田平安教授获此殊荣,成为重庆市高校的两名获奖教师之一,在全国的法学专业中,也仅有三位教授获此奖项。这不仅是田平安教授个人的荣誉,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全体教师的骄傲,是学校的光荣。今年的教师节,林教授获重庆市名师称号、张玉敏教授获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卢代富获“首届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学校今天也表彰一批先进,一是表彰我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二是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真正做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既要有高才卓识,也要有高风亮节。也希望受表彰的教师们要倍加珍惜荣誉,在自己岗位上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做学识立业、品德立身的典范。

今年是西南政法大学发展史上最为关键的一年,也是“第三次创业”攻坚克难的一年。可谓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大。如果把大难成了大喜事,我相信这一年在后人书写历史的时候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历史必将由此翻开新的篇章。继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召开的十五年之后,我们成功地召开了的第六次党代会,规划展望了学校发展蓝图和前进的方向,为全力推进第三次创业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暑假中我们又顺利地实现了今年的第二件大事——办公中心的北移。与此同时,我们正提速升温,乘胜前进,满怀信心地向的关键之战——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成绩挺进。

老师们,只有争优,才能摆脱学校在全国格局中下滑的隐忧。只有升格,才能高水平地生存。“评建争优”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质量和发展空间。目前,评建争优工作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成败在此一举。要打好这场攻坚战,我们的主力部队当然是我们的教师。教学质量是大学的生命线,教学评估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所以,本科教学评估能否获得优秀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教师。总书记在8.31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毫无疑问,学校要“争优升格”,首先要有优秀的、一流的师资。没有优秀的教师,不可能有优秀的学校。有了教师的优秀,才有教学评估的优秀,才有教学质量的优秀,才有学生的优秀。教师的“优”,就是总书记要求教师具有的“两个魅力”,即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学校要“升格”,首先是教师群体的素质和实力要升格。只有教师人格、品格的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质量、水平的提升,才有学校办学水平、整体实力的提升。要发挥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要提高教育质量,要拥有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要全社会尊重教师,我们教师必须自尊自励、爱岗敬业、奋发进取和志存高远,付出教师的真情、真心、真诚,真正成为学生的益友;践行学术严谨、学业严格、学风严肃,成为学生的严师;勇于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优良业绩,成为学生的良师;追求敬业、勤业、乐业,成为学生爱戴的大师。总理今年在同济大学校庆时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注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星空”意味着“无穷的真理”、“凛然的正义”、“博大的胸怀”和“永恒的炽热”。一所大学,除了民族的星空,还应该有学校自己的星空。“争优升格”事关学校前途命运和未来,理应成为西政人关注的“星空”。“星空冷漠”,这个学校的前途就希望渺茫;关注学校这个星空的人越多,这个学校就大有希望。

为了迎接评估,我们更多地强调评估“指标”,强调评估“环节”,强调“程序”,强调“数量”,而忽略了最为关键的内容,即教师的行为:——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效果,教学的品质。殊不知,如果忽视了后者,我们无异于舍本求末,花再多的钱,即使赢得优秀,也是一时的,而非过硬的和长久的,只是形式的,而非实质的。我们常常在教育学生时特别强调责任心和使命感,我希望老师们此刻也真真切切地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这份沉甸甸的、责无旁贷的责任。希望大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这份不容懈怠、也不应懈怠的责任,用高超的讲课艺术,高尚的人格魅力来担当学生的指导者、引路人。

面对迫在眉睫的“评建争优”工作,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抓好有六大重点环节:一是抓好学生技能训练,开展多层次、多轮次的技能测试、技能大赛;二是抓好论文和试卷整改;三是抓好课堂教学,确保良好教学秩序,树立优良学风;四是认真准备汇报材料和支撑材料,确保主题突出、亮点鲜明;五是精心组织各种主题活动,展现蓬勃向上的风气;六是做好专家的接待工作。只要这六个环节抓好了,我们的优秀就当之无愧。

面对学校的未来,我们既要踏实苦干,又要坚定信心。学校最近频传的捷报更增添我们的信心。今年8月,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经济法和诉讼法两个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这是继2002年经济法学科实现西部地区法学类国家重点学科零的突破后,我校学科建设工作再次取得的重大进展。国家级的重点学科、国家级的精品课程、国家级的科研课题、国家级的教学名师、国家级的百千万工程人才、日益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坚实的办学基础、良好的办学声誉、日臻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日趋和谐的校园,我们有信心有力量打赢这场争优的硬仗。我们有信心,还因为我们有薪火相传的西政精神,有不畏困难,团结奋进的优良传统;我们还有一支能够担当“争优升格”重任的干部队伍,更有一大批能够识大体顾大局的教师群体和管理、后勤人员。所有这些,都是支撑、支持着我们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无限动力。

新学期伊始,一切都是全新的开始。工作重心的北移,办公中心的搬迁,办公条件有了大大的改善。比如外语学院的办公室由原来的4间,增加到现在的38间;法学院原11间增加至50间,政治学院由7间增加到43间。教授、副教授都有了自己的办公室。原来沙坪校区办公楼1.3万平米,现在新办公楼(南楼、北楼)2.9万平米,增加了两倍多。然而,大学之大,非大楼之谓也。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为了固根本,造大业。新面貌,就要有新气象。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者。我们要把培育和用好人才作为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提高教师和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真正做到人才兴校,人才强校。一要鼓励人才冒尖,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二要鼓励创新团队,抓好学术梯队建设。还要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消除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搭建教学科研大平台;三要抓好管理团队的培养。我们要强调管理出效益,管理出力量,管理出人气。过两天,我们要举行办公大楼启用仪式,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机关作风建设的力度,力争打造一支一流的管理团队,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教学评估。

老师们,西政像一艘大船,承载着每位师生员工的命运;西政又像一棵大树,供养着每一个树枝、每一片叶子的成长。西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她的发展牵系着每一个人,它需要我们不断去传承与光大,需要我们辛劳和智慧的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迎接风雨彩虹。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最后,我以历时几年的广泛征集,最近由我校周应德、高绍先两位老先生联手,很快就会正式发表并进入到谱曲阶段的校歌为结束语。希望今天我们先闻而快,校歌一经唱响就受到全校师生和全体校友的喜爱。

群山逶迤,两江回环;

巍巍学府,屹立西南。

自强不息,历创业之维艰;

精思睿智,穷学术之浩瀚;

博学笃行,育时代之英才。

日新月异,志在峰巅;

继往开来,吾辈当先;

第4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经过几年的“质量工程”建设,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基本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著增强。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高等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能够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层面和学校内部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目标出现偏差“质量工程”项目的初衷是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然而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使建设目标逐步出现了偏差,他们将教学质量提高的重点集中到了如何获得更多的和更高级别的“质量工程”项目,从而疏忽了学校自身在教学环节和人才培养要素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忽视了“质量工程”建设过程的意义,并对“质量工程”背后的教育精神挖掘不够。

2.重申报,轻建设在“质量工程”建设方面,一些学校非常重视对“质量工程”各项目的申请,认真组织材料,并聘请专家为其进行预评估和指导,但当项目申请下来之后就将其束之高阁,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和研究,从而导致了“重申报,轻建设”的现象。

3.团队的合作和建设力度不够在一些“质量工程”项目申报过程中,为增加“质量工程”项目通过评审的机率,一些高校将各有关方方面的专家和教师以及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项目团队,但通过评审后,在项目建设中,这一项目团队就从整体分散成独立的个人,进行“单打独斗”,使之前为项目申报而组成的优秀的团队和资源未能发挥作用。以“精品课程”为例,一些学校在申报这些项目时,集合学校优秀教学资源组成团队,并将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列为团队的带头人或负责人,以增大其竞争力,但评审通过以后,在以后的项目建设时,并未以团队的形式开展研究和建设,而是又独自分散开来,个人进行各自的研究。

4.申报材料不实部分省市或高校,千方百计为了获得“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材料中进行了虚假的信息提交,这些信息参杂在真实信息里,令评审专家也难以分辨。由于评审专家是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官员或高校的教授学者,对被评审学校的实际情况也很难做出很深入的了解。大部分信息只能通过被评审单位提交的文字材料或示范项目进行走马观花似的评估,难辨真假。

5.把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作为炫耀资本在“质量工程”项目中,如“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的评选不仅是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些项目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而一些教师甚至高校将获得的“质量工程”项目仅作为了一种长期的荣誉称号,或者变成本校炫耀的资本,并且认为一旦通过评审后,这种称号就可以一直使用,相关部门也从未对评审后的项目建设是否达标进行审核,从而难以体现“质量工程”项目更深层次的意义。

6.示范效应不明显自“质量工程”实施以来,许多高校在教育质量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建设的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在社会认同方面,许多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社会认可度也有待于提高,并且许多高校只是将“质量工程”项目作为一个单一的项目来建设,未将其与学校的发展和未来的建设联系在一起,也缺乏对项目建设成果的宣传,使整个社会对“质量工程”认知很少,导致“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形成自身的品牌特色和竞争优势方面未能发挥作用。以“特色专业建设”为例,特色专业点建设是根据各高校自身的特色优势而建设的,许多高校获得“特色专业建设”之后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普通的学校项目进行建设,没有在此基础上进行特色加强,形成品牌优势。

二、建议和方法

针对以上“质量工程”在申报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特提出一下几条建议:

1.加强对“质量工程”内涵的认识“质量工程”建设是针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它影响和带动了高等教育的全局工作,其收益范围覆盖全国700多所本科高校,1000多万学生。其根本目的是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在对“质量工程”项目进行申报和建设之前,应认真理解“质量工程”的内涵,即形成特色专业,培训优秀师资教学团队,推动研究性教学,完善教学体系,促进教学管理创新,培养创新性人才。只有了解了“质量工程”的内涵,才能确定项目建设的目标,防止目标的偏移。

2.提高“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高校在项目开展之前,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对项目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设立项目管理负责人,并赋予相应的权利,对项目的实施和进展进行监督和管理;以防止“重立项,轻建设”、“重局部,轻整体”、“重个人,轻集体”的现象出现。

3.设立奖惩制度通过设立相关的激励制度,学校对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表现突出或对项目建设具有较大贡献的个人或团体,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弄虚作假,以及违反相关条例的人员给予适度的批评和处罚。

4.完善项目质量评估机制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组建专家小组,对项目的申请和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咨询,建立内部质量评估机制,对项目建设前各个步骤、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以及项目验收时的各项成果进行实时评估,以保证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解决“同时加强项目小组的定期研讨工作,小组负责人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将当前项目的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面临的问题等内容。向有关负责人和专家小组进行汇报,使专家小组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建设情况,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避免“质量工程”项目在申报材料中有虚假和不实的信息,确实做到实事求是。

5.加大投入,扩大宣传通过加强对“质量工程”项目的投入,保证“质量工程”各项目在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的支持下,使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网络平台建设,逐步实现优质资源为学校、本地区甚至全国领域的共享。同时“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高校在“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时应注意其建设目标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通过网络资源平台加大对“质量工程”的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对“质量工程”的了解,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契机,充分发挥高校自身的优势,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打造出专业品牌,使培养的学生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

三、总结

第5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数学活动设计; 直观生动; 善于活动; 数学体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数学教学中的“四基”发展, 即 “基本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以及“基本数学活动经验”。而且特别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针对儿童活泼好动、思维由直观行动向具体抽象转变、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等特点,就需要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生活的数学情景,组织合理的数学活动,让小学生在开展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快乐。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合理开展数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课程理念,并能有效促进低段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也为建立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数学活动包括讲故事、小组讨论、趣味游戏、现场表演、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我们在设计低段小学数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充分考虑低年级小学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设计直观生动的、低年级小朋友能积极参与体验的数学活动,让小学生乐于活动

1.1 设计直观生动的数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良好的情感会影响认知的选择,可以提高认知的积极性,有利于认知的内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效果。这就要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努力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编成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数学童话故事,创设直观、生动、富有情趣的数学问题情景,有效调动低年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让小朋友们乐于活动,并在活动中学习、理解相关知识和道理。如在教学“上下 前后 左右”时,由于低年级学生已有基础的位置观念,因此,本节课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学生对于“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显得尤其重要。在数学活动的设计中,我开展了抢位置、手势游戏、按位置要求填画图形、排队等多种游戏活动,把知识融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运用位置知识来获得成功,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又实现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激发了小朋友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2 设计贴近低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促进低年级小学生们获得积极的数学体验。 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倾向非常明显,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小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而贴近低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的数学活动设计能使小学生们获得积极的数学体验,积极的体验会使小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低年级小学生一旦通过活动达到“乐于学习数学”的状态,其学习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力求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与“联欢会”这些生活情境出发,设计了一个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活动,小朋友们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彩纸、气球、彩带、小灯笼、胶带、剪刀等),将教室划分为四个方形区域,分组进行布置会场,最后让小朋友们参观比较,选出布置得最漂亮的联欢会会场,请这个小组的同学说说是怎么设计的。通过这个活动,让低年级小学生感受了数学规律的美,理解了什么是规律,从而掌握了“找规律”的方法。这样以贴近低年级小学生生活经验的题材设计数学活动,使活动真正处于学生最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深入研读教材,活动设计合情合理,重在悉心指导低年级小学生活动方法,让学生善于活动

认真准备、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必要的,但是提供给学生活动的方法更为重要,因为善于活动是保证活动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任何方法的运用要取得好的效果,都必须将这种方法内化为学习者的一种习惯和技能。所以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明确自己“为何而动”,是否懂得该“如何而动”,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悉心指导。

(1)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对于本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学会什么、怎么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做到因材施教等有充分的思考和准备。注重课前预设,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和结构特点,准确定位当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合理、新颖、多样的数学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学得轻松、有趣、有效。

(2)在课堂上,关注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教师要清楚展现活动要求,让小朋友们明确活动的过程,知道每一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及时观察、了解小学生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

(3)在活动中,注重活动的过程,教师要特别关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将学生分成若干活动小组(也可独立开展),协调学生在活动中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活动便利。如一年级教学《认识时间》时,可以让学生与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在钟面模型上拨,然后交换操作;也可以分小组开展,小组长说时刻,一部分组员在钟面模型上拨出来,另一部分在本子上画出对应的钟面时刻;还可以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老师说时刻,大家一起拨,比一比,谁拨得又快又准(也可以在本子上画出钟面时刻)。这样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既展现了个人才能,又呈现了集体智慧,促进低年级小学生在活动中达到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小朋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4)对于活动结果,教师也一定要重视。在活动进行时,低年级小学生的感知、思维、注意力和脑力劳动的积极性是非常强烈的,当然也对自己或小组通过活动获得的学习成果充满信心。教师要善于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组织、引导小学生们归纳汇报,总结所发现的规律,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达成教学目的。从而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 对低年级小学生多表扬、多激励,肯定小学生们在活动中的发现,注重过程,关注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数学体验

关注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标中的首要目标。《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培养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一切课堂活动的落脚点,也是评价学生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尺。教师可以用激励的语言或用赞赏的眼神、手势对学生活动加以肯定,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还可以适当地用奖励小红花的方式表扬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优异表现,也可以在课内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自己、对他人的活动表现加以评述。一定要鼓励小学生积极汇报活动过程及活动结果,老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评价,巩固活动成果。通过激励式的活动评价方式,让低年级小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体验,使更多的小学生能从活动中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建立基本数学思想、获得较多的数学体验和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在低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直观、生动的数学活动,为小朋友们提供进行数学实践与体验的机会和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紧贴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做”和“玩”中学数学,在数学活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用数学,发现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

[2]《小学教学新课程教学设计》.

第6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需要,陶堰镇校积极开展“以德治校、以德修身、以德育人”为主要内容的“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回顾一年来的创建工作,我们在“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中,从实际出发,夯实五个“基点”,把“群体师德创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以学习为先导,夯实师德创优的基本点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师的道德行为需要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做支撑。为此,学校每学期始都要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律法规条文。通过学习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师德意识和责任感,增强弘扬高尚师德风范的自觉性。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

集中学习每周一次,由分管校长组织落实。分散学习,有时由教师自己安排,有时有年级组长和政教主任和教务主任安排落实。为了使分散学习不流于形式,学校发给教师一本学习笔记本,要求记录学习内容,撰写学习体会。

2、辅导与自学相结合

学校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师来校作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邀请交警来校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平时教师自学《劳动法》等国家法律法规。

3、“请进”与“走出”相结合

学校邀请特级教师周一贯来校讲座、指导,同时也选派一些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要求积极上进的青年教师走出去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思想水平。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法,易于教师接受、消化、巩固,从而从正面教育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

二、以管理为抓手,落实师德创优的着力点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激励为主,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为本,在全校形成“师德创优”的"大气候"风气。

1、推进民主管理,形成和谐氛围。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征求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五届七次、八次教代会,修订完善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教师岗位责任制等,学校努力用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争创冒尖。在平时的工作中,改变“一言堂”的工作方式,提倡民主,鼓励教师广开言路。如各种考核评优,都采用群众评议制,倾听他们的心声,使教师行使民利。

2、推进安全管理,构建平安校园。“生命不保,何谈教育”。学校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首先镇校制定各种安全规章制度,规范师生的安全行为,并在学期初与各分管领导、任课老师签定安全责任状,增强领导教师的责任意识。其次定期召开过公、铁路学生会议,为每位学生发放黄帽子,并专门安排教师为学生护送。再次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邀请县交警队员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增强生命意识。学校通过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提醒家长,做到警钟长鸣,强化安全意识。

3、推进人文管理,突出以人为本。首先倡导管理者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人,用表率作用感召人,用民主作风尊重人,用真诚关心打动人,让教职工产生被信任、被尊重的情感体验;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校凝聚力。如教工篮球赛、教工排球赛以及夜游环城河等,让教师在活动中增进感情;再次,“目中有人”,积极打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环境。经常找教师谈心交心,了解教师的想法和需求;利用节日慰问有困难的教师,关心弱势。

三、以榜样为示范,做大师德创优的亮点

榜样具有形象性、真实性的特点。榜样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和鼓舞力是不言而喻的。学校主要树立了三类榜样。

1、领导班子率先垂范

学校行政人员共9人,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率领教师开展工作。带头学习;带头团结合作,开拓进取,人人都把集体工作放在首位;带头廉洁奉公,保持勤俭本色,始终把学校的发展作为首要工作来抓。

2、争先创优树典型

学校组织开展“十佳优秀青年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的评比,“师德论文”撰写,“教育思想大讨论”等多种形式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同时,学校注重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通过宣传张贴、召开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等方法,树立学先进、讲政治、顾大局、严律已、敬事业、乐奉献的良好精神氛围。

四、以活动为载体,做实师德创优的落脚点

教师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师德创优的落脚点应体现对学生的教育上,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自我检验,以行为促养成,以外在促内化,引导个体精神升华,促进品德的自我完善。为了把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设置活动载体,力求把师德教育活动落实到实处。

1、重实践体验教育。学校充分利用人才名镇文化,以“三名”教育为重点(寻名人足迹,讲、演、颂名人故事,学名人行动),组织学生开展“访身边名人”的采访活动、“新世纪我能行”的体验活动、陶成章故居、邵力子陈列室等德育基地的参观活动、上敬老院进行敬老爱老的实践体验等,通过多渠道、多途径的活动,创新德育载体,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事迹屡次在《绍兴县报》、《绍兴晚报》等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

2、重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使学生受益一生。为此,学校开展了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评价体系研究,专门制订系统的细化的学生学习、行为习惯评价内容,并建立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做到每天记载,每星期一小评,每月一考评,评价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老师评价改为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学校核评多维、立体的评价方式,有效地促进了良好校风形成。

3、重特殊学生教育。关爱特殊学生,是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师育人的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为此学校在“讲师德、正校风、强素质、树形象”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关爱他人,建和谐校园”的主题实践活动,在全体师生中开展“三爱”(关爱贫困生,给贫困生送温暖;关爱学困生,给学困生送信心;关爱留守生,给留守生送亲情)活动,学校领导、教师与贫困生、学困生、留守生结成对子,在生活上、学习上、心理上、行动上给予帮扶和感化,校园里洋溢着一股和谐的、充满爱的暖流。

五、以教学为中心,抓实师德创优的根本点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要把"师德创优"活动中提高的思想高度和积极性,引导到"育人"上来,也引导到"教学"上来,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学业务建设相联系、相结合,在讲师德、讲风格的同时,也讲事业、讲水平。

1、抓教师集体备课,突出一个“实”字。每个备课组采用“个人初备──集体研讨──课堂跟踪──课后交流”以及“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时遵循“实效、共享、研讨、互补”八字原则开展。每次集体备课都做到时间、人员、内容、发言人四落实。确保不同的教师在活动中都有所启、有所思、有所得,实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愿景。

2、抓课堂教学,突出一个“优”字。面向全体教师,提倡争当“惜时增效、轻负优质”的教师,掀起“学习——教学——再学习——再教学”的,不断优化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努力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严格控制教师课堂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兼课,随时进行推门听课、评课,认真做好记录,及时与教师交流,以切实优化课堂课堂教学。

3、抓教师培养,突出一个“快”字。继续构建以“青年成长组”和“师徒结对”为方式的青年教师成长舞台,认真扎实开展“传、帮、带”和新教师五年跟踪“新秀”工程活动,完善教师“以老带新”、“以优带新”的辅导制度,使青年教师能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加大对名优教师的培养,今年以来,学校创造并争取了大量的机会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名师”培训和外出学习,并让其将学习到的先进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及时展现,真正做到学习一个人,得益一大片。

第7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关键词:城市总体规划;精品课程;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3-066-02

1 前言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直接目的,针对具体教学科目的教学内容、主讲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与实践环节等方面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工作。精品课程是指具有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教学效果显著,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作用。湖南城市学院是2003年才升格的应用型本科学校,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内容涵盖面广,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核心课程,2006年成为湖南省首批省级精品课程。本课程建设紧密围绕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定位和城市规划行业发展形势,不断调整课程建设内容,实施“11235工程”,即实施一个转变,围绕一个中心,明确两个定位,实施三个结合,建设“五个一流”。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2 实施一项转变,创新课程建设理念

作为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学校,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实现从重实践轻理论、重技能轻研究、重经验轻实验的专科教学向本科教学的转变。原湖南城建高专是教育部确立的29所“全国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之一,城市规划专业被授予“全国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称号(1999年),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被建设部评为“建设部系统高等学校一类优秀课程”(1998年),在专科课程教学建设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开始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后,虽然原来的专科教学为本课程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但有些教学习惯将会成为本科教学的障碍,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等不够。为此,要全面推进本课程的本科教学,首先必须实施“转变工程”。探讨、研究和实践从专科教学到本科教学的转变,要变专科“理论以够用为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为本科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并落实在本课程的教学中。精品课程是一个整体,既包括某一学科中的“课”,也包括该学科其他相关联课程的“课程模块”。为了加强理论教学,在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群中增加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专题讲座;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在课程教学中改变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加强创新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专业能力。效果明显,近三年来城市规划专业学生以总体规划内容为题的大学生研究性与创新性项目申报1项获得省级立项,3项获得校级立项。

3 围绕一个中心,明确课程建设目的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在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后,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劣便成为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开展课程建设是保证和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建设紧密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课程教学研究、改革、实践的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教学环节、考核等的改革,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城市规划理论素质、规划设计动手能力、综合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调研、协作共事能力。

4 明确两个定位,调整课程建设目标

为了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课程建设要明确:该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应用型城市规划本科专业该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定位。湖南城市学院城市规划专业是培养面向中小城市的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也是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特色所在。要在本课程理论与设计实践教学中处处体现出来,如:现行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内容与案例侧重于大城市,本课程要针对中小城市调整内容,增加案例;高水平大学的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侧重于理论研究,而本课程在理论传授同时还要兼顾设计应用;在总体规划课程设计中选题都取自邻近中小城市的真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安排下现场实地踏勘调研,邀请地方建设管理人员来介绍情况,进行模拟汇报评审的课程答辩等,在一种虚拟工程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实施“三个结合”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本课程教学内容同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的要求相结合;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内容的创新同城市规划事业的发展形势相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同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创新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内容与专业素养培养机制。

5.1 结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制度,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制度,为此,建设部对建设类的城市规划、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等六个专业要实行专业评估。城市总体规划原理是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同时与注册考试的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实务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与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综合了国家优秀教材与注册规划师考试中的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的内容,并参照注册师考试大纲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毕业生调查反馈表明,培养的首届本科班毕业生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的通过率达到了30%以上。

5.2 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创新课程教学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内容是随着国家的政策、社会经济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处在重大转型期的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问题较多,内容变化很快。本课程组紧跟时代,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将“小城镇、大战略”(2000年),“关心城市弱势群体”的居住和社会设施(2001年),“十六大”提出的“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2002年),“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统筹”(200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4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改造“域中村”(2006年)、“战略规划”(2007年)、“城乡规划法”(2008年)、“新型城市化”和“城市群规划”(2009年)、“两型社会建设”(2010年)等内容及时结合到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内容中未,并对相应的规

划原理及时调整更新,不断地改革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新颖性。

5.3 结合产学研,丰富本课程教学内容

产学研结合是应用型本科的重要特色,城市总体规划是一项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课程组的教师自2000年以来参与各类科研课题20项,师生共同参与产学研结合课程设计和暑假社会实践完成城市总体规划设计50余项,其中获建设部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2项、省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表扬奖1项。课程组及时将这些科研、生产成果反馈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紧密,同时制作更新总体规划实践案例教学演示文件近百个,丰富了本课程教学内容。

6 面向“五个一流”,创建精品课程

6.1 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

应用型本科精品课程的主讲教师一定是授课经验丰富,实践、科研经验丰富的教师,并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通过多年的课程建设,目前该课程教学组理论课主讲教师中有教授3人,副教授1人,1人为省级教学名师,1人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2人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设计指导教师都是具有工程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和工程师)人才,其中7人具有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资格,并通过“大课堂”教学引入城市规划管理和设计部门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指导。今后将通过不断引进和改菩现有教师的学历、职称结构、加强非学历的业务素质培养、提高科研能力与教学水平,建设一支能适应本课程教学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6.2 培育一流的教学内容

精品课程内容应体现科学性、先进性,要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并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特点,处理好本门课程内容建设与系列课程的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创新城市总体规划教学内容;采用国家级最新的优秀教材、并结合注册规划师制度,调整补充大量密切联系行业形势与体现时代特点的新内容。

6.3 运用一流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方法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段的改进。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基础上,采用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应用多种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情景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改革注重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情景、合作与交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设计课的教学中,结合生产项目,建立社会大课堂教学、模拟式教学和研究性教学等指导方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

6.4 开发一流的教学资源

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未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学生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在不断扩充校图书馆、系资料室城市总体规划辅助教学资料的同时,本课程大力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在电子教材、教案和课件等基本教学材料基本教学文档等基本教学资源上网基础上、不断增加总体规划设计案例、总体规划相关法规、历届优秀课程设计等网上资源。

6.5 实施一流的教学管理

通过对整个教学环节的规范化、制度化,改进理论课考核办法和课程设计过程管理,不断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创新,如在满足学校制度规范前提下,课程教学组对设计教学中方案模拟评审、考核答辩环节,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创新分等进行了规范,对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如果课程设计进行课程答辩已在全校类似课程中推广。

第8篇:教学名师汇报材料范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根据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民生幸福工程的整体部署,现就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战略地位,是开发人力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完善终身教育体系,让学习成为每一个市民的生活方式。未来一段时期,是我市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阶段,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的战略机遇期,这一历史任务要求,必须把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市、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高各类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重要任务,作为提高全民整体素质、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任务,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提升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水平,推动教育事业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服务。

二、进一步明确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围绕建成高水平教育强市和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统筹兼顾的原则,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体现公益性、开放性、长期性的终身教育体系、机制和平台,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最大限度地让各类人群共享终身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65%以上,城乡居民社区教育年参与率分别达80%、60%以上,学生、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全面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和现代化学校建设,学前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衔接,形成开放灵活、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立交桥”。

——体制改革彰显活力。重大教育体制改革成效显著,办学体制多元开放,管理体制有序高效,人才培养方式灵活多样,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教育质量更有保障。形成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基本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导向机制,优质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扩大,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明显提高,素质教育深入推进。

——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建立公平、高效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教育信息化水平全省领先,教育改革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创新强市建设相适应,强化政策咨询、家庭教育、心理疏导等公众服务,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和科技进步创新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三、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任务

(一)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

1.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贯彻落实《省学前教育条例》,坚持学前教育事业以公益性为主、办学体制以公办为主、经费投入以公共投入为主、师资队伍以公办教师为主、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体制,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优价廉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普惠性幼儿园全覆盖。到2013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政府举办并达省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70%。到2015年,享受公益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80%以上,省优质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形成一批优质学前教育集团和早教中心。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2012年起,各辖市(区)以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安排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并逐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达到或超过苏南地区平均水平。市财政逐步提高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标准。加强幼儿园建设,2011年起,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城镇新办幼儿园均按省级优质园标准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办好幼儿师范学校,到2015年,全市公办幼儿园至少有50%的差额拨款事业编制,全市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全市各幼儿园都必须配备男教师。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明确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未经注册登记的一律不得举办。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公益性保育教育服务。积极构建0-3岁早期婴幼儿教育平台,不断优化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加大学前教育帮扶力度。鼓励有条件的辖市(区)开展一定年限的免费学前教育。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保障体系,完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资源配置重点向农村、薄弱学校倾斜,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2012年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比例达80%以上,坚持免试就近入学,严格控制公办学校学生择校现象,严格禁止捐资助学与入学挂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达90%以上,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达98%以上。学校规模适度,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每班40人、初中每班45人以内,有条件的学校积极实施小班化教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工程,到2015年,全市达省现代化标准的学校占比70%以上。推进区域内教师合理流动,均衡配置骨干教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义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测制度,引导学校改革教学模式、培育特色内涵,努力实现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引导各类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和家庭开展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

3.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多样特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高中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布局结构,城区部分四星级高中向开发区等区域迁建,合理确定学校办学规模及班额,到2012年,全市高中均达省优质学校标准。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支持高中创新办学模式,推进学生培养模式多元化,加快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不同潜质学生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创造平台,促进高中实现“一校一特色”。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创设普通高中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和课外创新教育机构。鼓励高中适当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探索建立高中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资源共享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省有关普通高中国际课程班的规定办学,提高高中教育国际化水平,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

(二)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1.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方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发展和资源共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资源共享机制和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充分彰显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示范辐射特色的国内一流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加快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布局,全面推进殷村职教园建设,创新殷村职教园建设模式,凸显职教园、新农村、旅游区三位互动、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努力建设中国职教园建设新典范和改革示范区。加快建设省技师学院新校区,高水平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加快推进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全面优化职业学校资源,构建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省示范性职业学校为主体的优质职业院校体系,其它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均达到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标准。加快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全面实施省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完善适应地方产业升级的专业链建设,做强做优职业学校专业,建立合格专业认定制度、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制度和专业滚动发展机制。

2.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企业工作站,加快组建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建设若干示范性职教集团或校企合作联盟,积极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健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教学制度,形成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学做合一、知行并进、德技并重的人才培养体制。加快转变教学模式,推行任务式课程和项目课程,开发网络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加强职场环境建设,推进引企入校,实施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构建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中心和社会服务平台。加快实施技能创优、科技创新、就业创业“三创”人才培养计划,健全技能大赛制度,加强省、市技能大赛基地建设和省级职业教育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开展技能大赛项目课程教学试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健全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建立创新创业大赛制度,形成课程、实践、大赛、指导服务配套实施的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3.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架。继续扶持专科高职和五年制高职发展,推动在常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协调发展以及中职与专科高职、中职与应用型本科的学制衔接,构建中、高职层次递进、逐级贯通、结构合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中、高职衔接试点办法,对接我市“一核八园”产业链发展需求,发挥地方高等学校引领作用,构建“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双证融通、中高连贯、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健全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发展机制,试行中职毕业生直升高等学校入学办法,创新“专科高级工”、“本科技师”、“技术本科”等培养模式,推进专科高职、五年制高职与本科高等教育衔接,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升级需要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服务力。

4.创新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实施学校主动发展制度,激发学校主动发展动力机制,健全学校发展评价督导体系。职业学校完善面向市场开放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毕业生跟踪、社会满意度测评等反馈机制。注重文化引领,加强学校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人文教育,营造浓郁人文、科技、艺术、职业等多元融合的学校文化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促进先进产业文化进校园、优秀企业文化进课堂,促进学校文化与先进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建立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三)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1.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建立在常本科院校校际合作联盟和优势学科建设联盟,实施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在常高校硕士点、博士点建设,到2015年,建设2-4个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具有一流创新条件和创新团队的省级优势学科平台,扶持共建1-2个国家重点学科,大学建设1-2个博士点。搬迁扩建工学院。吸引国内外高水平高校和科研院所落户联合办学。

2.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科教城国家高职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政府统筹促进作用,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运行机制等综合改革,推行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办学,建设一批“校中厂”和“厂中校”,建立由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参加的董事会或理事会。重点建设对接“一核八园”产业链需求的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5大专业群。加强科教紧密结合和校企深度合作,加快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共建“信息产业园”“先进制造技术产教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园区内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教材开发、质量评价、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建设20个高水平公共实训基地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完善共享运行机制,加快培养适应地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到2015年,建成国内一流的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

3.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推动在常高校围绕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主题和急需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在人才结构、学科设置、人才培养、研发攻关等方面前瞻布局,努力使高校成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推进资源共享、开放合作的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建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研创新基地,提升在常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服务能力。鼓励高校与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重点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瞄准国家和省科技专项,对接长三角和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围绕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环节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提高德育实效。坚持德育为先、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融入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学科育人体系,发挥课程主渠道作用,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每门课程的德育功能。促进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结合,深化民族精神教育,推进生命教育、公民教育、科技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洁诚信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职业学校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常规活动的设计水平,增强学校文化的育人功能。建立优秀学生(毕业生)表彰奖励制度,开展学生峰会等品牌团、队活动。“十二五”期间,全市建好一批综合性、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各辖市(区)均建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

2.深化课程改革。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建设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涵,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提高课程统整水平,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以教学方法的变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建立深化教学改革新机制,加快推进基于现代技术和网络环境的教学改革,构建充满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课堂,努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思结合、大胆质疑,提高学生主动发展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注重实践育人,增加教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促进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中小学免费开放,建设一批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室、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和活动中心,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实施“科研兴教”工程,以科研项目带动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

3.促进全面发展。实施学生健康提升工程,拓展教体结合平台,提高阳光体育运动校本化实施水平,深化中小学体育项目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校建设,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告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丰富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推进体育、艺术“2+1”工程、书法教育“百千万工程”、高雅艺术进校园,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生艺术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推进学校学生会、志愿者和义工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学生社团发展,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强化学校食堂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不断提升学生健康素质。规范开展国防教育。

(五)大力推进继续教育

1.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服务平台。积极发挥市终身教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与领导作用,努力建成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管理格局。紧紧围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目标,按照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示范引领、注重实效的要求,提供继续教育服务。到2015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灵活开放、沟通衔接、质量一流的继续教育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市民学习圈”,以学历补偿、技能培训、文化教育为主的继续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人均阅读量和读书时间有较大幅度提高。依托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将开放大学建成社区教育的中心、远程教育的龙头和终身教育的基地。整合各领域优质资源,推进继续教育资源平台和资源库建设,逐步形成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开放共享机制,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职业学校率先向社会开放学习资源和精品课程。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完善“终身教育在线”等数字化网络平台,实现各类学习网站的互联互通。探索“学分银行”制度,发挥市民卡的终身学习功能,建立公民学分积累、转换、认证和激励制度。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一批市民自主学习品牌,到2015年,全市建成学习型县(市、区)2-3个,全市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50%以上。

2.大力发展面向全民的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支持普通高校开展学历继续教育,鼓励中高等职业院校面向具有初、高中学力劳动者开展学历、技能双提升教育,鼓励支持农业职业院校面向退伍军人、村镇干部以及具有初、高中学力的中青年农民开展涉农专业学历教育和培训,推动自学考试向农村居民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重点开展以稳定和促进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紧缺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大力发展社会化、行业化职业培训实训基地,努力提高继续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3.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完善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居(村)民学校四级网络。推进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和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居民(村民)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12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全部转为社区教育中心,建成市级标准化社区教育居民(村民)学校100所。到2015年,全市50%以上的县(市)和50%的乡镇(街道)达到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城乡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80%以上。实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建设行动计划,开发有特色的培训项目和课程。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形成要学、有学、优学、乐学的社会风尚。大力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不断提高家长科学教子水平。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探索建设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服务机构,到2015年,80%以上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参加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的人数达到老年人口的30%以上。

4.促进和规范社会办学。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开展新技术和高技能培训。鼓励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拓宽办学思路,引入或与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合作,创建一批非学历教育品牌机构。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建设,依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审批、评估和资质认证。健全监管体系,探索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完善属地管理水平和年检制度,深入推进分等级评估,全市A级以上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到2012年占比达15%,2015年占比达20%。

(六)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改善民办教育办学环境。坚持把民办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财税、金融、土地等优惠政策,积极推动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大力支持民办学校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全面增强办学活力,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机构建设,探索建立民办学校风险防范机制,培育有内涵、有质量、有特色的示范性民办学校以及各类紧缺性、实用性的非学历民办教育机构。探索建立民办教育奖励制度并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依法实行税收优惠等鼓励性政策,对办学业绩突出的组织、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建立完善民办学校教师社会保险制度。

2.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落实民办学校的法人财产权,加强民办学校资产管理和财务监督,探索实行民办学校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监督、管理和督导评估,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质量监控和等级评估体系,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资产和财务管理,建立民办教育风险防范机制和民办学校准入退出机制。

(七)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

1.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格学识魅力。建立吸引优秀人才从教的激励机制,建立教育拔尖人才选聘“绿色通道”和专项奖励机制,设立“市教师终身成就奖”,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若干教育家、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2.实施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工程。提升校长办学水平和学术水平,提高“名教师工作室”建设水平,提高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的比例并充分发挥其辐射效应和带动作用,加强省“333高层次人才”和市“831高层次人才”培养,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倡导教育家办学,每年资助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提高“五级阶梯”教师建设标准。

3.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实施教师知识更新工程,在国内外建好一批教师培训基地,建立五年一周期的市级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加强校本研训。培育智慧型教师,鼓励教师广泛开展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创新。提升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建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激励机制,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练兵活动,举办青年教师成长论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和团队。加快班主任专业化进程,创新班主任培养、选拔和评价机制,大力培养优秀青年班主任。强化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教师在岗研修与到企业实践培训并重、教师职称和非教师系列职称(职业资格)并举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制度,打造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专兼互补的优秀教师团队,培养一批技术能手、教学名师、专业领军人才和职业教育专家。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批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建立校长专业发展导师制,创新校长培训课程和培训模式。加强社区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教师绩效工资。

(八)加强教育对外开放

1.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大引进海外智力和优质资源的力度,依托国家、省、市人才计划,完善吸引海外学者来从事教学和合作研究的相关政策,着力引进一批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杰出人才和学科团队,提高各级各类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引进国际优质课程、教育项目和管理机制等资源并与现有资源有机融合,建设一批高度整合的国际化课程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职业教育借鉴和引进国际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办学模式和考核标准。

2.着力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建立对外合作项目评估机制,创办天合国际学校,在部分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国际部,开设一批国际课程班,为在常外籍人员子女入学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建设境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推进教师互派、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鼓励在常高校以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为载体,构建接受海外留学生平台,鼓励职业院校为海外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招收留学生,促进高中教育、学前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提升国际交流水平,做优做强AFS等传统项目,办好“汉风龙韵”、中美学生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让更多学生获得海外学习、实习的经历。

(九)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实施数字教育工程,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发展整体战略,依托城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实现省、市、县(区)、校四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形成教育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体系。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为教师、学生、市民提供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集散、分析处理和应用服务,到2015年,建成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库。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设施标准化配置,各级各类学校高标准实现“班班通”和网络全覆盖,开展基于下一代互联网标准的技术实验,开展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力建设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实验室。创建省“e学习”项目实验区,培育“e学习”课程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鲜活的“e学习”课程体系与支撑环境。全面提高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革新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过程和方式,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新形态的生成。促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习方式,张扬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能力。

四、大力提升加快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保障水平

(一)强化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各级政府要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实施到位。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党委、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的制度,各级党委、政府每年至少专题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一个教育机构,每年至少到所联系的教育机构开展一次调研活动。充分发挥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教育机构对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督导职能,加强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检查。

(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实施规划纲要,扎实推进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等各项改革试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逐步形成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机制。促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优势互补、公平竞争、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办学格局。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学校法人治理模式,逐步形成“依法办学、权责分明、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管理框架。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健全由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参与的学校办学质量多元评价机制,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学校发展性督导制度,推进中小学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探索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它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招考分离、分类考试、双向选择、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