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防疫专题会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疫专题会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防疫专题会议

第1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一、当前形势分析

1. 成都现有确诊病例16人,其中新增本土4人,新增无症状2人;重庆现有确诊病例7人,其中新增本土1人.

2. 全国高风险地区5个;中风险地区69个,其中四川共有9个,为成都市锦江区、金牛区、成华区、郫都区、高新区、东部新区。

3. 省市区已处于应急备战状态,上周陆续召开防疫会议,发放文件,部署和督查防疫工作。

4. 认清形势,警醒猛醒。

二、传达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

三、疫情防控工作安排

(一)场所管控

1. 校园封闭式管理。

2. 戴口罩,查码(健康码、场所码、行程码),测体温,消毒。

3. 消毒通风。教室、室外。

4. 清洁卫生

(二)人员管控

1. 个人防控。

严禁外出(外出报备)、健康报告(师生《健康登记表》每月一张,每日填写,存档)。

2. 信息排查。

(1)要求主动报告师生员工及家人(同居人员)旅居史、接触史,有否从境外、中高风险地、重点地区返回人员,班主任每日报告学生及家长情况,教职工报告自己情况。

(2)省外返回人员的管控。

(三)晨午检及因病缺勤追踪、复学查验。

(四)疫苗接种

1. 教师加强针的接种(第二剂接种6月后,最近接种疫苗2周后),11月10日前接种加强针。

2. 学生疫苗接种安排

(1)学习《工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时间安排11月10日后,等通知。

(3)地点:大通小学

(4)组织:家长、教师(每班3人)

(5)表册发放、填写及收集。

第2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重型化;阻断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急性胰腺炎在疾病的最初阶段是可逆的,对于轻型急性胰腺炎(AP)如果判断正确,治疗的方法和选择的治疗时机得当,就可以阻断病情的发展环节,逆转病情的走向,减少重型胰腺炎的发生率,加快病人的康复。我院从2000年开始至今,开始对所收治的急性轻型胰腺炎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轻型胰腺炎转化为重型胰腺炎,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急性胰腺炎转化为重型胰腺炎的机理和临床过程

1.1 机理尽管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很多,如:胰腺自身消化学说;白细胞激活学说;胰腺血液循环紊乱学说;炎性反应因子级联瀑布效应学说;肠遭细西易位÷内霉素血症及感梁二次打击学说等,但目前仍以胆胰反流和自家消化学说最有说服力。据统计,由胆石所造成的急性胰腺炎约占胰腺炎发病率的40%~60%,最近的资料表明,在80%的胰腺炎患者的胆道中发现有结石。如果将胆道蛔虫、旁憩室炎、饮酒及ERCP刺激使之发生水肿引起的急性胰腺炎都归人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则其所占比例应在80%以上。显然,在胰腺炎发病的诸多环节中胆道和胰管共同通道的梗阻是始动因素。我院消化内科在内镜下直接观察到嵌顿于的小结石、蛔虫、刚刚落人十二指肠的结石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充血水肿。近年来,我们通过大量临床和实验室观察,发现胆胰共同通道的解剖学特点及其受阻的类型是急性胰腺炎是否有机会发生重型化的决定因素,凡有条件造成胆胰反流者,就有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重型化。单纯胰管梗阻只能发生轻型急性胰腺炎或淀粉酶一过性升高,此点也有大量临实可以证明。由此可知,只要我们力争阻断上述程序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预防急性胰腺炎的重型化。

1.2 临床过程①胆胰共同通道梗阻;②胆道上的内脏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发射性的恶心呕吐;③腹腔内压力升高,胆道内的压力升高,胆汁向胰管内反流;④胰液外溢并被激活,发生自家消化;⑤胰腺坏死出血,并释放大量的炎性反应介质;⑥全身炎性反应反应综合征,包括胰腺在内的微循环障碍;⑦终于导致MODS的发生并形成重型胰腺炎。

2 AP重型化的预防措施

2.1 ①、②环节的处理动物实验证明,犬的自身胆汁灌注胰管的次数及持续时间与胰腺坏死的面积和程度呈正相关。因此,尽早消除共同通道的梗阻,是预防针对急性胰腺炎重型化的核心。只有胆胰腺形成的共同通道较长的解剖学类型梗阻后最易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重型化。故在决定用外科手段消除共同通道梗阻时,应考虑到大部分急性胰腺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处理上不宜过于积极。可以先采用损伤较小的内镜治疗。内镜在预防AP重型化方面的参考指征:①B超证实胆总管或胆囊内有结石者;②B超证实肝外胆管扩张而既往没有胆管扩张史者;③人院后观察8h,病情有加重者。

2.1.1 内镜处理方法鼻胆管引流(ENBD)可有效地消除下端的梗阻。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不仅可以取出嵌顿于最下端的结石,对于因排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下端痉挛也有效。下端切开后,可以使胰管开口直接暴露于十二指肠腔,起到永久性消除胆胰反流的解剖学条件。1985年以来,我院应用ENBD处理AP共101例,术后重型化者仅2例。同期经EST处理AP44例,操作成功者无l例发生SAP。在没有内镜外科条件时,也可进行开腹手术解除共同通道的梗阻。

2.1.2 药物解除共同通道梗阻及胆胰反流在无结石嵌顿而只有Oddi括约肌痉挛的病例,临床表现为无黄疸及胆管扩张,这是因为Oddi括约肌痉挛只造成不完全性梗阻,胆汁可能顺孔隙渗出,因此,呕吐物中有胆汁。病人安静时由于胰管压大于胆管压,所以可能不出现胆胰反流。我们曾观察14例急性胰腺炎病人,在进行鼻胆管引流时,抽取胆汁测其淀粉酶含量,发现普遍偏高,平均值为3800u,而正常人则为210U(P

2.2 ③、④环节的处理在解决了上述2个环节后,胆胰反流基本上可以消除。但临床上并不是每个急性胰腺炎病人都必需作内镜胆管减压,显而易见,抑制胆汁和胰液的分泌是另一重要的措施。以往常用莨菪类药物和5-氟脲嘧啶、抑肽酶等药物,近年来生长抑素8肽、14肽等药物可全面而有效的抑制各种消化液的分泌,最大限度地减少胰酶异位激活的机会。实践证明,对于预防急性胰腺炎重型化有肯定的作用。

3 已经重型化的胰腺炎应采取的措施

3.1 对于⑤、⑥、⑦环节的处理逆流人胰管的胆汁在诱发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①胆酸破坏了胰管上皮细胞的屏障作用。这样,就使后来的胆汁很容易进入腺泡组织内;②进入腺泡内的胆汁,立即激活腺泡细胞溶酶体酶,后者进一步激活蛋白酶、磷脂酶A2(PLA,z)等,使细胞破裂。激活的酶类深入组织,破坏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造成胰腺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引起大量渗出,炎性介质释放。渗出物本身又可进一步激活胰酶,形成链锁反应。大量炎性介质进入循环致使全身器官微循环障碍。对这些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

3.1.1 纠正水电平衡紊乱,维持内环境稳定急性胰腺炎发生后常先有低血容量性休克,此时应快速补液,先以等渗晶体液为主,近年认为与12%右旋糖酐-70配成复合抗休克液,作用更好。总剂量约为46~ml/kg体质量。

3.1.2 抑制过于激烈的炎性反应

3.1.2.1 清除毒性渗出物急性胰腺炎所致的严重反应,除了低血容量休克的原因外,还有解剖学的特殊性,胰腺本身和它所处的腹膜后间隙内,有着极为丰富的血管网,静脉分布直接与门静脉和体静脉2大回流系统相通,急性胰腺炎的毒性渗出可以迅速吸收到全身。所以尽早用外科手段清除这些物质。指征:①全身炎性反应严重,非手术治疗24~48h无改善;②腹膜炎体征严重,腹水量大且呈血性;③胰腺

坏死合并感染或已形成脓肿;④B超证实AP合并胆管结石;⑤胆囊切除术后急性胰腺炎。方法:手术以引流毒性渗液或脓肿为主要目的,可同时作胆道引流或“三造口”。在胰周引流方面,我们体会,所谓胰腺膜切开,绝不只是胰腺的表面,最重要的是胰上缘和下缘的后腹膜,尤其是胰下缘的后腹膜。因为此间隙常有毒性渗液向下潜行,最后成为下腹部脓肿。另外,引流管的位置要恰当。

3.1.2.2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对于来势较凶猛的急性胰腺炎,可用地塞米松缓解其剧烈的炎性反应。剂量:地塞米松10~20ml/d,静脉滴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某些有害细胞因子,如TNF和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清除氧自由基。适用于有休克和呼吸功能障碍的病人。

3.1.3 及时改善胰腺的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发病的初期,随着炎性反应介质的释放,胰腺的微循环可能处于收缩状态,血液灌流不足,甚至在毛细血管内形成广泛的微血栓,进而造成胰腺的出血坏死,此时应该应用降低血液黏滞度的药物,改善胰腺的微循环状态,我们应用低分子右旋糖苷和丹参等药物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3.1.4 莨菪类药物除前述抑制胰腺外分泌的作用外,还可消除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对血管的损害,改善微循环。同时还可以松弛Oddi括约肌,此类药物应在疾病发现的最初阶段就开始应用,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1.5 抑酸药物的应用传统的H(M2) 受体阻滞剂可以应用,离子泵抑制剂奥曲肽等能抑制胃酸的分泌,避免胃酸激活胰酶。

3.1.6 肠系膜根部神经封闭 AP时肠道功能障碍有它独特的附加原因:胰腺紧贴腹腔内脏神经丛和肠系膜上动脉干,大量的毒性化学物质直接侵害腹腔神经丛和肠系膜动脉周围的植物神经,常见的肠麻痹和严重腹胀就是证明,也许是AP时细菌易位或内毒素血症比其他疾病更严重的原因。常规于肠系膜动脉旁及整个肠系膜根部注入0.5%普鲁卡因,然后于上肠系膜动脉旁置人硬膜外麻醉导管,术后间歇注人0.5%普鲁卡因,1次/6h,5~10ml/次,效果很好。

3.1.7 抗生素的应用尽管早期急性胰腺炎均为无菌性化学性炎性反应,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免疫力受到抑制,目前认为尽早使用抗生索来预防可能发生的胰腺周围的感染是合理的,所应用的药物应该能够透过血胰屏障,达到胰腺的实质内,否则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3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财经》记者 杨中旭

“早在2000年,我们就明确了政府不办营利性医院的思路,希望新一轮的公立医院改革再进一步”。2月8日,国务院医改办原主任宋晓梧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说。

2月2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大幕开启。此前,具体负责起草工作的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司长张宗久告诉《财经》记者,公立医院改革错综复杂,不能以一个较短的时间段作为观察周期,“十年以后我们再看,应当会有一个好的局面。”

作为新医改的重中之重,公立医院改革被置于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之后。与医保和药物制度业已明晰方向不同,公立医院改革一直在“试点”。

《财经》记者获得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报批稿)》(下称《报批稿》)显示,2011年将“总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在全国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医改方案出台十个月来,很多官员和学者主张由地方政府主导医改,而宋晓梧则认为,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总体设计上,中央政府仍需痛下决心,先解决好公私比例问题。

宋晓梧已经转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内设有医改研究组,研究医改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学系主任刘国恩、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等都是医改研究组的兼职研究员。

大前提没有解决

2000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原国家计委(2003年后更名为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第一款就开宗明义:政府不举办营利性医疗机构。

而在第一条第三款中,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助、税收优惠、价格管制也作出了具体规定: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享受同级政府给予的财政补助,其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不享受政府财政补助。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政府规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放开,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

“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国家办多少,由财力决定;民间办多少,由投资方自主决定。至于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政府应完全退出。”宋晓梧说。

在当时原国务院体改办牵头的医改内部讨论会上,考虑到我国医疗资源95%以上是国有,调整医疗资源的结构已是共识。宋晓梧回忆道,当时政策制定者的想法是,通过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有效引导医疗资源的调整,逐步减少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体医疗资源中的比重。

十余年来,宋晓梧看到的多份资料显示,公立医疗机构始终占据医疗服务市场的九成以上。“进展缓慢,公立医院的‘一院两制’(一手拿财政补贴,一手营利)依旧。”宋晓梧说。

一方面,民间投资进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比例偏低;另一方面,卫生行政部门既有的计划经济惯性亦形成极大阻力。

在宋晓梧看来,只有解决“一院两制”、调整公立与私立医疗机构的比例、明晰不同类别医疗机构“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十七大明确的医改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这四大原则方能落到实处。而业界博弈的焦点――公立医院的补偿机制也才有操作的可能。

《报批稿》中,在“加快推进多元化办医格局”之下,出现了“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非公立医院”的字眼,但却没有明晰转制的比例。

管办分离之难

“政事分开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与目前作为事业单位的医院之间要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不能再作医院的总院长;管办分开则涉及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宋晓梧说。

在《报批稿》中,出现了“探索建立以理事会等为核心的多种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院长)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等字样。但这并未得到所有医院管理者的认同。顾昕就注意到,很多50岁以上的公立医院院长认为法人治理结构没用,而40岁出头的院长、副院长们则对这一模式持欢迎态度。

据《财经》记者了解,相对于政事分开的争议,管办分开的争论更为激烈,前者更多动的是院长的奶酪,后者则事关卫生行政部门最大的利益所在。

在2009年6月30日的一次研讨会上,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医改北大方案主要起草者李玲公开声称,最好的监管就是(政府)直接办医院。

“这等于说,公立的不要动;我不参与民办,但是我管。”顾昕分析说。

在宋晓梧看来,这一思路是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最大挑战。“如果公立医院由卫生行政部门自己办、自己管,非公立医院民办、卫生行政部门监管,按照这一思路前进,公立与民办医院的监管很难一碗水端平。”

《报批稿》对“改革公立医院监管机制”有如下表述:所有医疗卫生机构不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卫生行政(含中医药管理)部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医药分开之痛

“更深一步是医药分开。”宋晓梧说。

这位国务院医改办原主任回忆,上一轮医改(1998年-2002年)关于医药分开已有很深入的讨论。“这个很明确,国家既然是办公立医疗机构,你就跳出从药品中拿收入的途径。于是,药品零差率等问题当时都有涉及。但财政部门说,你让我给补,补多少?”

“后来说零差率目前达不到,就说要切断药品收入和医生收入的直接联系,搞了收支两条线。结果卫生局怎么收就怎么返,公立医院又是卫生局的亲儿子,实际上收得多还返回得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公立医院的比重过高,即使按照“合法药品加成”的15%补偿,也有600亿元,财政负担过重,“绕了一圈儿,又绕回到公私比例的调整上了来。”宋晓梧说。

这让宋晓梧认识到,如果医院不具备改革的内在动力,总是行政部门在补偿机制、价格管制上不断调整,终究难以治本。

上一轮医改过程中有著名的“两江试点”(九江和镇江),其中江西省九江市已进行了医保支付机制的改革――变项目收费为总额预付。

这类似美国那种有管理的医疗保险模式。宋晓梧去美国访问时,美方介绍:“如果按人头预付一个总额给医院,医院把这些人的看病费用控制住了,结余的钱越多,医院收入就越多。比如这些人一年的工伤治完了、保险结过了,结余20万,这就是医院的增收。于是医生拿着小锤子到工地上搞预防,看到木板上有钉子头,赶紧把钉子头打掉,天天跟人家宣传怎么少出工伤事故,预防为主。医院自己想办法节省药费。如果按项目收费,得病得越多,医院卖药越多,医院收入就越高。”宋说,“当然,这也是我听到的例子。总体上美国的医药费还是很高的。”

“实际上,这不仅仅对公立医院适用,对民营医院同样适用。”宋晓梧说。

《报批稿》中,在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下,“完善基本医疗保障费用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实行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浮出水面。只是,十年已经过去,从源头上累积动力的九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仍应者寥寥。

卫生部医管司司长张宗久告诉《财经》记者,新一轮医改中,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推动下,北京市十家医院展开了总额预付制和按病种付费试点。

多点执业之困

上一轮医改进行时,宋晓梧前往加拿大一家刚刚关闭的医院调研。“作为中国人,听到关闭医院,最关心的当然是医生等人员怎么安置。”

当地的卫生官员在诧异之后回答道:医护人员与医院都是契约关系,其中很多人与不止一家医疗机构签约。医院关闭,只是解除一份契约。惟有三五名卫生部门派出的管理者,回到公务员岗位就是了。

随着调研的深入,宋晓梧认识到,医生与律师相仿,实际上是自由职业者,而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渗透,中国医师的“地下”多点执业早已是事实。

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生来等人士向《财经》记者证实,目前的名医,几乎没有谁的收入只局限于他所供职的医院。

“即使成立一个医师工会、协会,真正转向德国模式,而不是一个政府包办的模式。我倾向这种模式。”宋晓梧说。

宋表示,如果医护人员不能成为自由职业者,都是按准公务员管理,医疗资源的结构调整将十分艰难。“医疗资源结构调整必然涉及人员的调整,人不能动,资源调得动吗?”“这方面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有借鉴意义,当然正如我一再强调过的,公立医院具有公益性,改革的方向不是推向市场,但引入竞争机制是必要的,搞活人事管理很重要。”

在《报批稿》中,在“改革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下,“探索实行并规范注册医师多地点执业的方式,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流动”被写进意见。

第4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关键词] 手足口病;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1(a)-114-02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本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传播快,流行强度大,在短期内可造成大流行[1]。自2009年4月初以来,手足口病在我镇流行。我院高度重视,开设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09年4~7月,到我院就诊的门诊患儿共 1 662 人,其中,男 966 人,女 696人,平均年龄 3.2 岁。我院开设手足口病预检分诊处和手足口病专科门诊,对患者进行集中诊治。诊治过程中严格做好消毒隔离措施,防止院内感染。

2结果

1 662例患儿康复良好,未出现院内感染。

3讨论

3.1流行病学

3.1.1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 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3.1.2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口鼻分泌物中带有高浓度病毒,通过空气或接触途径传播;密切接触: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3.1.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

3.2肠道病毒的理化特性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肠道病毒的理化特性有:56℃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乙醚不能灭活;耐酸:在pH 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含氯消毒剂、酚类化学消毒剂可抑制其活性;肠病毒可对抗一般的清洁剂;有效氯为1 000~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可杀灭肠病毒,常用作物品及环境消毒。

3.3院内感染防控措施

3.3.1设立手足口病预检分诊、专辟分诊台接诊,对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直接引导到专门诊疗室,减少在候诊厅的停留和与其他患儿交叉感染的机会。

3.3.2设立手足口病专科门诊,专科门诊布局合理,远离普通门诊,有专门通道,设有诊室、化验室、X光室、卫生间、治疗室、输液室、污物处置室等。

3.3.3尽量避免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在医院就诊后尽快离开医院,医生应严格掌握和合理实施留观、出观、住院、出院的指征,尽可能减少医院暴露的时间。

3.3.4根据患者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计,体温计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听诊器每天上午、下午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为手足口病患儿诊治后要消毒。医务人员诊疗台、诊床、鼠标、床头柜等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就诊和留观场所应保障有效的通风,避免拥挤,通风效果不良时,人工方式使空气对流。诊室工作结束后使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60 min。

3.3.5候诊及就诊区地面用湿式清洁方式,有效氯500 mg/L消毒剂拖地,2次/d;厕所每天上午、下午分别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病患的粪便放置1 000 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 min后可以直接倒入厕所,排入污水系统;厕所每天用含有效氯为1 000 mg/L的消毒剂刷洗消毒至少2次。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用3 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覆盖作用60 min后清理。

3.3.6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每项操作前、诊疗护理每个患者后,均应严格洗手或手消毒,防止自己的手成为传播媒介导致交叉感染。必要时应戴口罩、穿隔离衣。

3.3.7加强对护工、卫生保洁员的培训、指导和监督:要求护工掌握手卫生指征和方法、洁污观念、消毒剂的正确配制、不同诊疗用物的清洁消毒方法、卫生工具的正确使用、不同物品的消毒方法、大小便的处理、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

3.3.8患儿、家长和陪护的卫生宣教经常洗手,尤其是进食前和大小便后,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每日对玩具(尽量不带到病室)、个人卫生用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避免患儿与其他患儿密切接触;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教育患儿不能随地大小便。大小便时应用容器装盛。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遮盖口鼻,用过的纸巾应丢弃到有盖垃圾桶内,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参考文献]

[1]黄瀛.手足口病医院内感染防控的护理措施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2(8):8634.

[2]翟永玲,张艳艳.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4(11):339.

[3]李琳琴.10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135.

[4]王春华,曾风艳.手足口病合并心肌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4.

第5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关键词: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应用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6-0254-02

应用型地方高校承担着培养高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课程作为应用型技能基础课程,它的建设必须围绕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分析目前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相关问题,探索以“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应用型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方法和策略,有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素质,增强学生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1]。

一、以“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的内涵

所谓“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是指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根据院校所在地的社会需求为基础,使之不断地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它的建设必须以服务地方,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宗旨,不能离开本地社会经济发展进行自我的发展。也就是说,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要根据学校所在地经济发展大方向和人才的需求不断地调整课程的相关组成,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要相互促进,在和谐统一中得到发展[2]。

二、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高校教学资源日益吃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日渐突出,实验教学环节受到影响导致现行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从属地位,实验仅仅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师在教学中仍以注入式实验教学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师课前做好实验的一切准备工作,然后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操作要点,实验室备齐了全部材料、药品和仪器,本科生完全按教材按部就班地操作,毫无探索、创新可言,学生对实验结果不去分析,不去总结,从根本上忽视了实验的实际意义,使本科生养成了不善思索、“照方抓药”的不良实验习惯,日积月累使得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科学实验研究能力没能得到培养[3]。

2.部分教师对学科现有发展现状和生产实践技能缺乏深入分析,对社会经济需求了解不够,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很少能在教学实验中得到及时的反映,实验教学内容缺乏综合、交叉和与专业前沿结合的新兴实验项目,不能充分利用现代仪器、技术和方法。本科生对实验课的兴趣较缺乏,阻碍了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达到注重实践和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

3.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增多,但实验室场地、设备、人员难以大幅度增加,这严重妨碍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失去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优势。单门课程的实验学时分散,培养学生能力、个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性和设计探索性实验过少,不利于本科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引入新的实验技能,难以进行综合能力训练;课程的实验存在知识点分散、欠缺系统性。这种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如果比例过大,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实验课的开设是依附于各门理论课。各专业课程都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造成实验室重复建设,不利于仪器设备、实验材料等资源共享;各课程之间一般联系松散,内容重叠而又有遗漏,学生实验素质和能力训练零星而不系统,实验内容单调而不丰富,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在修订教学计划,削减总学时的同时,实验时数和实验项目也在减少。这种相对分散而未独立设课的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是极其不利的。

三、解决主要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如何建立“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呢?首先,地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学校的一切课程设置都必须体现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特别是为了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适应本地的人才需求,学校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与规划同样都不能脱离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也必然既适应经济发展,又要突出人才的应用性特征[4]。

1.突出生物科学专业特色。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真正厘清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突出本专业特色,建立生物科学专业特色的实验课程体系,才能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大力培养具备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现代教学理念,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愿为教育事业服务、体魄健全、心理素质良好,能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能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创新型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需求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重视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强调个性教育。提升学生的教师能力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由学校到社会的无缝链接。

2.建立系统的实验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结构体系的效能,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对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宗旨是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和与之相应的课程建设,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来达到使本科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学到“有用、能用、实用”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但具有动脑能力还具备动手能力[4]。

3.统筹课程中的实验内容,优化实验内容的质与量。实验内容是实施实验课程体系最直接的载体。由于目前各实验课程之间交流不充分,联系不紧密,会存在实验内容重复与遗漏的现象,并缺少明显的指向性与针对性。对实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改革必须优化实验内容的质与量,并且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实现为价值取向[5]。

4.围绕“个性化”生物科学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开设实验内容。首先,坚持“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使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生物科学教育特色,增强学生的兴趣和适应就业的需求。

其次,在“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实验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统一的原则。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强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按由易到难、从校内走向校外的步骤组织实践教学,构建由实验课程、专业见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组成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将有关实验内容分散到各阶段的教学中,逐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再次,作为一种教学实践,其中教学的评价与考核是实验课的重要环节,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监控与评价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应用型特色的实验教学考核体系,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规范学生的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科学严谨及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有效引导高校生物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优秀的中学生物学教师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参考价值[6]。

总之,如何围绕生物科学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与经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构建科学化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强化本科生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技能学以致用,有助于毕业进入社会后的就业,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驱动学生内心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具有实践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是生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深入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7(2):3-5.

[2]罗鸣,吴定敏.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J].Overseas English,2015,(01):37-38.

[3]金冶.地方高校生物科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困境、动因与路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13(31):31-32.

[4]冯唐锴,韩文华.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生物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6):20-21.

第6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一、宣传发动(5月5日至5月6日)

1、由院长亲自抓,我院迅速成立了*镇卫生院手足口病防控的相关组织,把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1)、疫情防控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信息报告员:

(2)、医疗急救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宣传后勤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信息办:

(4)、*镇手足口病分片防控人员安排

*

黄山区*镇卫生院疫情值班电话

2、宣传形式多样化,实现了点对点信息直达

我院在区卫生局和区疾控中心的悉心指导下,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组织实施手足口病的防控宣传工作,并协同各村(居)、学校、驻镇单位通过举办专题会议,逐户发放宣传资料,以电视宣传、网络宣传(*政府网、医院网站宣传),并辅以各村(居)电子屏滚动播放、张贴宣传材料、黑板报等等形式大力宣传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使镇域内的群众在最短的时间内知晓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和健康普及知识,消除了群众的恐慌情绪,逐步实现了点对点的信息直达,让大家明白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的道理,把“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口号贯彻落实到每家每户,群众知晓率达95%以上。

3、专题会议宣传

5月11日、12日在我院召开手足口病防控专题会议,就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小结(具体情况已及时上报区卫生局),并对下一步具体的防控任务和措施进行部署。之后,各村(居)在*镇卫生院各片责任同志和防控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区、镇防控预案要求,并上报村级防控组织及具体防控措施,做到了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完整,措施落实迅速、有效。

二、责任落实阶段(5月7日至今)

1、宣传责任落实

各村(居)、驻镇单位、中小学校、托幼机构在医院分片防控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手足口病知识宣传和晨检活动,重点是对7岁以下儿童及家长上门发放宣传材料,做到了“人手一份,人人知晓”,截止目前我院已投入宣传经费1500元,累计发放手足口病宣传材料2000余份。

2、组织措施得力,信息上报及时、准确、完整

划分各村(居)责任片后,我院印发了各片手足口病防控记录,并要求每日下午3点之前将各片防控信息报防保组后将汇总信息传至医院信息办转报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和*镇政府,各片有每日工作安排、工作小结和人员签字及图片资料等等,确保了防控任务、防控措施能及时实施到位,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手足口病具体防控措施落实成效凸显,具体措施如下:

(1)医院设立发热门诊,落实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制度,设立发热门诊观察室。

(2)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测,特别是7岁以下儿童的疫情监测工作。

(3)指导各驻镇单位、各村(居)、学校、托幼机构开展爱国卫生工作,消除垃圾、蚊蝇孳生场所,对人群聚集地进行集中消毒。截止目前,各村清理垃圾50余吨,改厕20余个,每日消毒2次,进行晨检1次、午检1次,医院共计投入人力200余人次,举办培训班12次,并投入资金1500余元来购买消毒剂并督促和指导各驻镇单位、各村(居)、学校、托幼机构开展内外环境消毒。

第7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一、目的意义

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事关全年动物疫病防控成败,事关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和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二、目标任务

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的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5%以上;犬只狂犬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其中城镇限养区犬只免疫密度达到100%;小反刍兽疫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全年保持在90%以上,畜禽圈舍消毒面要达到100%,同时抓好鸡新域疫、布氏杆菌病、血吸虫病等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动物防疫目标任务。

三、领导机构

成立镇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四、工作重点

(一)根据省、市、区相关动物春季防疫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严格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制定防疫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逐村落实防疫责任,将免疫任务层层分解,分片包干,落实到人,做到应免尽免。

(二)镇党委、镇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对镇动物春季防疫做出研究、部署,镇政府建立动物防疫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签订动物防疫目标责任书,做好防疫工作资金划拨,召开干线会议、动员会议,镇畜牧站做好防控物资的计划和储备工作,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实行驻村镇干部带队牵头,村、社干部带路、宣传动员,村级动物防疫人员负责免疫,镇畜牧站人员实行分片、分村包干,对规模养殖场实行专人驻场督促和技术指导。

(三)镇畜牧站加强防疫物资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等防疫物资出入库和发放使用等记录记载,同时做到科学计划,合理安排,减少损失,杜绝浪费。

(四)免疫工作继续坚持“五统一”(统一疫苗、统一免疫程序、统一操作规程、统一免疫标识、统一评价免疫质量);做到“五不漏”(镇不漏村、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确保“五到位”(物资到位、宣传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建立好免疫档案,并实行“五签字”(防疫员、驻村镇干部、村干部、社干部、农户签字);做好耳标佩戴工作,猪、羊、牛等耳标佩戴率要达到100%,全面实现疫情溯源制度。

(五)时间安排。狂犬免疫从3月18日至26日结束,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等四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从3月26日至4月23日结束。在春季集中免疫期间,对因故未免疫、新补栏的动物做好登记,并及时补免,确保春季目标的全面实现。

(六)开展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工作。镇畜牧站按照今年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好本地的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坚持日常监测与应急监测,全面监测与定点监测,集中监测与日常监测相结合,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切实掌握流行规律和疫情动态,提高预警预报能力。

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要求,强化应急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储备充足的应急防疫物资,增强应急处置能力,要求充分发挥村级疫情观察员的作用,严格疫情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一旦发生疫情,要迅速启预案,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果断处置,做到早、快、严、小,不留后患,坚决将疫情控制在疫点上,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五、督导检查、严肃纪律

春季防疫工作期间,镇人民政府将组织镇级相关部门组成督查组,采取“明察暗访”的方式,即看防疫员的免疫档案,免疫操作,免疫工具的配置、疫苗的保管、询问群众和镇、村、社、干部相结合,对春季防疫工作进行不定期督查,督查情况将全镇通报。

春季防疫工作集中免疫结束后,按照上级免疫抗体监测公布的免疫效果评价,对免疫效果不合格的村,除责令整改,采取补救措施外,还将分别情况,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

六、畅通信息,严格周报

第8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一、成立领导小组

二、提高认识,精心组织

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从组织、经费、技术措施等方面抓落实,切实解决防疫防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300/10万以内;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加强乡卫生院防保组织建设,明确专人从事乡防疫防病工作。

三、突出重点,落实防病措施

(一)各村各部门要将卫生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通过各种形式开展防治知识宣传,引导建立良好的个人习惯。

(二)要认真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的禽流感病例,要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各村要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报告,乡卫生院6小时内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三﹚要大力开展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及钩体病、乙脑、狂犬病等疾病的防治工作。认真组织春秋两季灭鼠工作,乡要达到80%以上;要控制养狗数量,提高犬类预防接种率,疫点疫区应种对象接种率达85%以上。

﹙四﹚以自然村为单位,结核病控制项目宣传覆盖面要达到100%,村民知晓率达到80%以上。

﹙五﹚按照国家规定有计划地实施儿童免疫,一类疫苗五苗单苗接种率要达到95%以上,全程接种率达85%以上。

(六)保障工作人员的饮食卫生安全,防止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建立定期健康监测和疾病监测报告制度,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掌握干部职工健康状况,对相关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第9篇:防疫专题会议范文

一、强化思想认识,全面安排部署

自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强化上下联动和部门协作,将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贡献运管力量。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科学部署,进一步细化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压紧压实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实时联络沟通机制,强化值班值守,密切加强与省、州运管部门的沟通联络,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组织领导,明确目标和责任

所领导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打非治违工作,特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打非治违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强调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认真组织,精心部署,严厉打击非法营运,减少人员流动,遏制疫情蔓延。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一是定点检查有流动巡查相结合精准“打野”。严防公共交通停运期间出现非法营运“黑车”,组织执法人员配合公安交警在、、3个卡点24小时定点检查及在县城内流动巡查,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对涉嫌非法营运的车辆严厉打击。二是严查停运车辆。根据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全县客运、农村客运、公交车、出租车暂停营运的公告》,在停运期间严禁停运车辆擅自上路运营,严肃查处明令停运但私自运营的班线车辆、出租车、公交车、农村客运。

(二)强化巡查监管,健全工作机制。健全并完善每天实时工作调度机制,及时安排、汇总、上报各项防疫工作动态,继续组织力量设点巡查,深入各客运运输企业检查、督查等方式,对企业运输车辆的管控情况进行督导、安排。广泛宣传道路运输领域举报投诉电话,并保证24小时值班值宿工作,认真做好受理、接待、答复群众关于部分营运车辆管控及停运的解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