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长生果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的“长生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小时候与读《书的经历,并从中悟出了写作的道理。
目光滑过一行行黑色的字体,最终落在最后一段,我想起了自己——
一二年级,虽然不用写作文,可每天的日记都让我头痛。晚上回到家,我便翻开作文书……过了几天,我被老师表扬句子写得生动,在老师赞赏的目光下,我心里却不是滋味。因为很多好词好句我都是从作文书上摘下来的。
三年级,我开始尝试不依赖作文书,自已动笔写作。当作文再次被表扬时,我心中充满了快乐与自豪——这是我自己的想法,自已的体会,自己的辛勤劳动的结果。当时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会这么快乐,读了这篇课文后,我才明白,作文还是要有真情实感才好!
读了《我的“长生果”》,我感受颇深。它教会了我书籍的重要性,还让我了解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文!如果作文中缺少了真情实感,即使再多华丽的语句,也不过是别人的东西。不仅在作文中,在生活中,在处事中,我们也要做实事求是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靠自己的真本领,只有自己用心地创造,辛勤地付出,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书,我离不开的朋友
薄煜龙
如果问我最离不开的朋友是谁?那就是书。书能使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书就是我的长生果。
有一次,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吹牛大王历险记》。书中的主人公的胆量和智慧令我佩服,我被迷得如醉如痴。有时还扮成主人公的样子,大喊大叫。妈妈见我这样,还以为我得了神经病呢!
晚上,洗刷完毕后,我躺在床上又看起了书。不知看了多久,只听一声大喝:“大胆,都几点了还看书!”我知道是父母亲友团来了。我只得听命,待亲友团走了以后,我嘿嘿一笑,这点困难对本人来说就是小菜一碟。我拿出准备好的手电,才看了一会儿,我的被子被猛然掀开,妈妈愤怒地说:“你那点雕虫小技被我看穿了。”说完没收了我的宝贝书和必杀道具——手电出去了。
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才干,是我的长生果。书,我离不开的朋友。
指导教师
书,被人们比作进步的阶梯,全世界的长生果,无价的财富屋……而我,更是对书爱不释手,因此,我就得了一个小外号——“小书虫”。而我是怎么喜欢上书的,这要从我上二年级时说起。
有一次,我在家里写作业,爸爸回来了,手里拿着一本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写完作业,就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本书,我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之道,这本书使我一堵孔圣人的睿智渊博,大禹的勇敢和坚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遥想李太白的望月思乡,苏轼的大江东去……这本书让成迈进了知识的大门,我的书越来越多,我写的作文也越来越好,渐渐地我就和书成了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记得有一次,我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到学校去参加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看,不一会,我就看的入迷了,连自己比赛的项目都忘了,最后多亏同学的提醒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书本去比赛。
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在书里,人人都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因此,我爱读书。
乌鲁木齐市第十一小学五年级:孙泽一
从小时候的连环画报到现在的《小学生读写》、《书摘》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杂志,我都吸取了不少的营养。
初识文字时,看着那些连环画报,不禁为那些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久而久之,我也变成了一个幻想家。有时会禁不住一个人对着镜子发呆,勾画自己长大后的模样,以后所从事的工作。
开始作文时,我又把眼光放到了文学作品上。从《小红帽》一遍一遍地读到《红楼梦》一字一字地品位,我尝试着把自己的想象和这些作品中的佳词妙句融汇在一起,去描绘我自己的作文天地。于是,在我的笔下有了像小红帽似的可爱女孩,有了像林黛玉般清秀的可人儿,有了古灵精怪的小精灵,有了无所不能的天外来客。所以,老师常常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来念,尤其对那些佳句更是又圈又点。殊不知,那可是我精心借鉴的成果。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写作的兴趣越来越大。尤其是当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时,我更是欣喜若狂,更衷心感谢给我信心和鼓励的作文园地——《中学生读写》。通过它,我学到了很多的写作技巧,而且更好地学会了如何遣词造句;通过它,我也明白了作文光借鉴别人的是不行的,要想有更多的内涵,需把眼光放远一些。于是,我又开始读一些知识性、趣味性、时事性较强的书,诸如《书摘》、《青年博览》、《黄金时代》、《知音》等。通过它们,我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对政治多了番领悟,更重要是他们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下世纪的主人应具备的本领。于是,在它们的指引下,我有了自己的奋斗,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
岁月流逝,我步入了小学的大门。这时,我已不再满足于别人讲故事,我要自己读。书变以博大的胸怀迎接了我。当我第一次艰难地读完《小猫钓鱼》的时候,我高兴的流下了眼泪,书里的世界真是太神奇、太美妙了。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有空,我就翻开书本,津津有味地朗读着,每当我的作文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诵时,我激动地笑了,是书这位良师益友,帮我增长知识,助我成长。真恨不得立马插上翅膀,在书的世界里翱翔。
岁月在无声无息中消逝,中学的大门敞开了。从此,我步入了一片广阔的图书天地。书教我知识,书教我做人,还教我分辨世间的善恶与丑美。书是人类精神的”长生果“,更是我精神的乐园。
平时,每得到一本好书,我就爱不释手,如获至宝,陶醉在书的世界里,我喜欢读”高瀑之下必有深潭,逆境之中必有强汉。“这类催人奋进的名言佳句;我更喜欢读孟郊的《游子吟》,是他教我学会了孝顺,学会了珍惜。在书里,我与鲁迅爷爷一起”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起在百草园嬉戏玩耍;我与冰心奶奶一起对话,畅谈祖国的明天......
说到读书,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名言也许是老前辈们对读书最好的评价了。如果我问大家读书能干什么?我听到有人回答了:“读书能获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是,是这样。但在我看来,读书不仅能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还教给了我生活方面的知识和窍门。
记得那一个星期天,我正在家写作业,突然,邻居家的小弟弟悄无声息地摸了进来。他想盗贼一样慢慢地跑到我的身后,一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啊”地一声怪叫,这叫声像一把利剑,一剑把我从茫茫书海中插醒,吓了我一大跳。这一吓,我原本井然有序的计划被彻底打乱了。顿时,我怒气冲天,刚想把他揪过来揍一顿,可转念一想:还有作业没完成呢,还是先写完作业再说吧。想到这儿,我连忙丢下他,开始一刻不停地写作业,而那个小弟弟则在房间里乱转悠,像犯了“多动症”似的这里摸摸,那里动动。当他拿起墨水瓶时,我的心中闪过了不安的一念:这个家伙可是犯了“多动症”的人,被他动过的东西没有一个还能使用的。他每次来我家我都有“损失”。这次他动墨水瓶,保准没什么好事,得赶快阻止他。想到这里,我急忙对他说:“别动墨水瓶,会摔坏的。”可惜,我的劝告为时晚矣,他已经拿起了墨水瓶,一不小心摔了个稀巴烂。而且弄污了他的衣角。这个小孩可能以前没见过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如今一见,内心的恐惧促使他哇哇大哭。完了,我心想:这回我闯大祸了,一定会被训斥一番,想到口水四溅的责骂,我不禁猛拍桌子一下。哎哟,好痛!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一本书。我刚刚看过的。对了,那本书上写了怎样去墨渍,应该是把饭粒涂在墨渍上,和肥皂一起清洗。我立刻用这种方法清洗了一遍。你别说,这种方法还真管用,我洗了一遍之后,衣服上的墨渍竟然淡了许多。我高兴的都快要飞起来了,这下可不用挨骂了。我又拿起他的衣服,不顾泡沫飞溅,有认真清洗了许多遍,直到衣服被洗得只泛着一点微蓝色的光时,我才舒了一口气。对他说:“在太阳底下晾干就行了”听了这话,这个小弟弟对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怀着崇拜的口气问:“哥哥,你是从哪学到的?”听了这话,我更加高兴,得意洋洋地说:”是书告诉我的!”
通过这件事,我对读书有了更深入的见解:书籍,不愧誉为人类的长生果。读书,能使人获得知识,在生活中大大地受益。真所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实验小学五年级:刘航123
作文 zuowenku.net
一、勘观察
散文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资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仓库”中信息的材料多,作文时才能有话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中要勤于观察,才能多积累作文材料。平时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事物,把生活的活水引进作文教学。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指导观察要培养学生“灵敏的器官”。引导学生用眼看、用手摸、用嘴尝、用鼻嗅、用心体会生活在中的闪光点。用笔把美的瞬间留下来。著名画家郑板桥为画竹子,翻山越岭看竹子,仔细观察竹子的颜色、形态、查数竹子的节数……最后郑板桥在画竹子的时候,可以说把心中的竹子画得惟妙惟肖,风姿婆娑,真是做到“胸有成竹”。这说明观察的重要性。
观察要勤。时时处处不忘观察,直接间接、具体抽象都须观察,也可由此及彼,进行扩展观察。观察要敏锐,要提高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让他们用哲学的眼光,懂得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也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应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地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
二、勤阅读
多读是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基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开阔视野,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以及写作方法和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讲,多读他人的优秀作品,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重要环节。同时能激发写作的灵感。著名大文豪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不就是在读但丁的《神曲》过程中诞生的吗?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中谈到第一次发表小说的感受时说道:“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800个。”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此,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的阅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整体阅读等各种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勤动笔墨、常用工具书等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初中学生都只有十三、四岁,阅读鉴赏能力有限,我指导学生阅读,除适当安排阅读部分的古今中外名著外,还筛选了《中学生报》、《中学生作文报》、《中学生阅读》、《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等近十几种书刊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接受新信息,不断丰富自己。让学生多读同龄人的优秀作品,使他们感到可望可及,不断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三、勤练笔
勤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也是这样,只要细心观察,勤于动脑动手,把所闻所感所想不失时机地用笔表达出来,日积月累,定能摸索出一些写作技巧来。
(一)勤写日记,勤编专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启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创造更多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指导学生自编专集。方法是让学生从每一学期课堂作文和日记中选取十余篇自己满意的作文,经过修改、制作目录、撰写序言、配插图、设计封面、命以名称、装订成册,然后在全班展览交流,评比奖励,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且有些家长也积极参与策划。一本本内容丰富,装贴精美的自编小册子,正是初中学生自我价值的充分展示,也构成了课外活动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摘 要】我认为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是本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些粗浅实践和认识体会。
【关键词】中学作文;有效教学;尝试
目前一些中学生一看到“作文”两个字就头痛就恐慌。他们常常感到“无米下锅”望着给定的“话题”发呆不知从何处下笔。我认为要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下面是本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一些粗浅实践和认识体会。
1. 多读书,扩大阅读范围,开阔知识视野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者、文豪都是饱读经书的人。
多读书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代作家叶文玲在《我的“长生果”》一文中谈到第一次发表小小说时的感受说:“假如不是读过几百部真正的小说,我决不可能写出那 800 字”。她所强调的正是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中学生只有十几岁,阅读鉴赏能力有限,所以除根据教材要求,鼓励学生阅读初中语文大纲规定的古今中外名著之外,我还筛选了《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作文指导报》等刊物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经常接受新事物,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信心。
2. 勤于练笔 不少学生对作文有种畏惧心理,通常是等老师布置好作文后他们才会动手写,是典型的“要我写”的被动状态。其实,恰恰是因为写得少才会觉得难。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动笔练习,抛开考试与作业的压力,从简单感兴趣的东西开始写。据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写日记的习惯,于是我鼓励学生从日记入手练习作文。学生开始时会担心写不好,但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日记中也许有些表达或描写不规范,但随着学习及练习的不断深人,学生隔一段时间再回头翻看之前写的日记时,往往就能发现并改正一些表达或描写上的错误,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地进步,使他们逐渐爱上写作,从原来的“要我写”转而成“我要写”。只要学生能持之以恒写下去,提高作文水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3. 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人通过各种感官活动获取对外部世界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因此也是写作中能细致描写的一个重要源泉。许多学生写不具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善于观察,对事物只能获得粗略的朦胧的印象。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爱观察的习惯,还要指导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集中注意力观察,有目的地观察,作好观察的准备(甚至需要一些观察工具),有时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观察。要观察事物的特点,由观察静态物体到动态物体,再到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观察事物的表象:形状、颜色、声音、情态、人的表情、动作等,要引导在观察时善辨多思。观察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良好的观察品质还在于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在于透过表象去探寻其本质。
4. 让学生从范文中“仿”写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消除畏惧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是机械的模仿,也不是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描写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眉毛、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就是“抄”,而不是“仿”了。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了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了《冬》。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展翅飞翔。
5. 体验生活,指导学生获取生活的原材料 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写起来就会有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可以指导学生回忆以往的生活经历,引发联想,重现往昔,借助已有的生活阅历,关照现实生活进行创作。也可以指导学生直接地去接触生活,体悟现实人生,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感悟、体验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只有写观察过的事物,体验过的生活,作文才会有真情实感,这是使作文言之有物的前提。在指导写作文时,要指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材料。告诉学生作文的材料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每天的生活仿佛就是一个万花筒,它色彩斑斓,丰富多彩。常常有的学生局限于在家就是一日三餐,在校就是读书作业,两点成一直线,思维狭窄,不能突破常规。事实上,每天上学去,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上学的路上发生的事,见到的人,都可以写。还有我们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
笔者曾任九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开学不久,几位任课教师告诉笔者,班上一位名叫小军的后进生上课经常看小说,屡“缴”不改。于是,笔者了解了有关情况:小军其他各科成绩都不及格,唯独一门语文却是优秀,尤其是作文水平很不错。原来他从初一开始就迷上了小说,教师、家长屡禁不止。了解情况后,笔者找他谈心,并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他看优秀小说。笔者的态度出乎他的意料。当然,笔者也引导他调节好时间,不要荒废其他学科。后来,他的各科成绩都在中上之列。
事后,笔者深深思索:一个学习不够用功的后进生,其语文水平却比许多用功学语文的学生好,原因何在?
通过思考和研究,笔者得出结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管是“题海大战”也好,启发导读也好,精讲精练也好,反来复去,一学期就那么一册语文书,就那么二三十篇课文,总共不过二十余万字,阅读量不过是一部《水浒传》的1/4,我们的中学生与典范、优秀的语言文字接触如此之少,能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吗?
笔者认为,要学好语文,光上课学课文、做练习是不行的,还得多看课外书,尤其要多看名著。上世纪70年代未,吕叔湘先生调查过中学生,发现语文水平高的学生都“得益于课外书”。文学大师林语堂也曾说:“许多人今日中文很好,都是由看小说、《史记》得来的,而且都是背着师长偷偷摸摸硬看下去的。”作家叶文玲也在《我的长生果》中说,她之所以走上文学之路,是由于小时候对课外书着迷。而他们所提到的“课外书”“小说”等大多是优秀的文史名著。
为什么多看名著能提高语文水平呢?首先,名著本身不但情节生动,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且,更重要的是名著语言凝练纯净,大多是典范的白话文,且富有个性特征,极具艺术魅力,对学生语言感受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的培养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次,名著大多是几十万字,甚至是几百万字的长篇大作,读十部小说,仅从字数看,其阅读量远远超过中学六年12册语文课本的总数,对于一个对名著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这只需要一个寒假的时间。可想而知,名著的有效阅读是对语文课本的极大补充。再次,语文课上学语文,师生往往注意知识性分析、语法修辞层出不穷,由此生发的分层次,概括段意和中心等等,层层设题,把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哪里还有心情和时间体味文章的美妙!再加上堆积如山的练习,抄题、做题、评题,把学生变成答题的机器,何谈语言感受能力的培养?看名著就不同,可以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下感受典范语言的无穷魅力,没有压力,尽情享受,看似不务正业,实际上语言感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都在潜滋暗长。这无疑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结果。
当代中学生看名著偏少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课业负担重,练习题过多;二是课外娱乐过多;三是上网、玩手机泛滥;四是部分家长和教师盲目反对等。但最关键的一条是,广大教师和家长没有认识到阅读名著与提高语文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引导得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