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医生挂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生挂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生挂职总结

第1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秦池酒厂的没落原因在90 年代初被许多舆论界与营销界人士分析。他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秦池在顺境辉煌时期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以及深刻地总结,导致在逆境时迅速被市场套牢,无法自拔,最终难以存活。

 

缺乏“外脑”的秦池

1992 年,秦池酒厂亏损额达几百万,频临倒闭。1993 年,秦池酒厂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在白酒品牌竞争尚存空隙的东北,运用广告站成功地打开沈阳市场。

1995 年, 秦池已进入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1996 年,秦池选择了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险道: 争夺1996 年CCTV 广告标王。最终,秦池以1995 年全部利税两倍的天价击败众多竞争对手,以黑马的惊人之举夺取标王。

 

首夺标王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应与经济效益使秦池人放松了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心理。1996 年,秦池以3.2 亿元天价再次卫冕标王。外界开始提出质疑:秦池如何消化巨额的广告成本?

 

很快,1997 年秦池出现了“勾兑”事件,尽管秦池广告仍旧铺天盖地,但销售收入比上年锐减了3 亿元。秦池并没有很好地处理这次事件,消费者迅速对秦池的不信任,市场开始出现全面的恶化。

 

1997 年秦池白酒积压了200 车皮,全年只卖出一半,全厂20 多条生产线只开条,全年亏损成了定局。曾经辉煌一时的秦池模式成为转瞬即逝的泡沫。秦池酒厂的没落原因在90 年代初被许多舆论界与营销界人士分析。他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秦池在顺境辉煌时期没有进行理性的思考,以及深刻地总结,导致在逆境时迅速被市场套牢,无法自拔,

 

最终难以存活。

还有,当“勾兑事件”被传得沸沸扬扬之时,秦池本该向消费者说明勾兑并不影响酒的质量,且这一工艺是白酒业普遍采用的。正如当时秦池掌舵人王卓胜说:“秦池最大的失误就是与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打交道不够成熟,过分依赖广告,缺乏形象塑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危机时公关能力也不强,不能及时与媒体沟通。”

 

显然,秦池最致命的伤害是在企业出现盲目依赖广告时,并没有“外脑”引导其过激的广告行为。当出现危机公关时,也没有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没有寻找更好的公关突破手段。

 

美国现代广告大师杰·特劳特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以广告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增强各种期望,也就是创造产品或服务,可能达到你所期望奇迹的幻觉。说变就变。广告所做的正是这样。然而如果创造了相反的期望,产品就会陷入困境。”

 

对秦池任何冷嘲热讽、落井下石的评论都无异于以五十步笑百步,我们不得不证实一个道理:缺乏外脑的企业很难在市场上活得滋润,或是活得长久。

李嘉诚永远的“客卿”

曾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资源第一位,机遇第二位,能力第三位,学历第四位,不少老板比别人做得成功,就在于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源为他创造了部分条件。而很多老板之所以做不大,原因就在于他缺少足够的社会资源,单打独斗当然也就容易导致孤掌难鸣。

 

然而,说到社会资源,很多人都会想到“领导支持”这词,其实这并不全面,向领导、职能部门传递企业的正面信息,获得政策范围内的支持,这只属于整合营销传播的一个方面。除了官方资源以外,能帮你快速解决一定融资困难的亲友资源,能为你迅速带来人力资源,能为你出谋划策充当参谋的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这些资源都会对你的企业发展壮大起着

 

重要的作用,而这些都是企业的外脑。

不妨以李嘉诚为例,他一直以精于用人之道著称。他用“客卿”与“左右手”并重。这些客卿在长江实业有的挂职,有的未挂职,但都在关键时刻给长江实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牌律师李业广和叱咤股市的经纪人杜辉廉。

 

自1972 年长江实业上市以来,李业广就一直担任董事,李嘉诚敬重他的博识和韬略,二人有着多年的友谊,在业务上更是合作默契。在长江实业一系列兼并扩张的计划中,李业广出过很多锦囊妙计。后来李业广一飞冲天,出任香港证券联合交易所主席,成为香港商界风云人物。长江实业得此客卿力助,无异是如虎添翼。

 

另一位著名客卿杜辉廉,被业界称为“李嘉诚的股票经纪”。他是客卿中唯一不支年薪者。早期他来香港创业时,得李嘉诚资助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他是长江实业多次股市收购战的高参,特别是在1987年股灾前夕,他为长江实业集团筹资100 亿港元,令各大财团艳羡。

 

李嘉诚曾谈起他的用人之道:“我之所以把公司起名长江,就是基于长江不择细流的道理。假如今日,没有那么多人替我办事,我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没法应付那么多事情。所以成就事业最关键的是有人能够帮助你,乐意跟你工作,这是我的哲学。”

 

专家说外脑 王成莹:凡是做大的企业都聘外脑

智诚灵动营销机构的战略客户太阳雨太阳能,这些年快速发展,从几千万到几十亿,并成为上海主板上市公司,很重要一面就是得益于与咨询策划公司的合作。高峰时,太阳雨有包括品牌营销策划、人力资源、财务咨询、流程管理等外脑公司7家之多。

 

因此,《执行官》杂志就“缺乏外脑的企业能活多久”特邀智诚灵动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王成莹先生就“外脑与企业”两者的问题进行专访,以下是专访实录。

《执行官》:顾问与企业两者之间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王成莹:我个人认为,顾问与企业应该是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

《执行官》:事实上,现实中,很多顾问精英确实存在水平不高的情况,这让企业如何抉择?

王成莹:顾问确实是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这一点很正常。其实,任何行业都是如此的,医生都是良医吗?肯定不是的, 我想说,庸医不一定远远多于良医吧?企业经营者也不全是优秀的经营者。

 

所以,智诚灵动一直认为,选择是人类的一大难题,这一点在市场经济下尤其突出。企业如何选择顾问?我个人建议要一谈二看:一谈,是和这家公司的老板聊聊,感受一下

这家公司的专业思想和经营思想如何。企业的经营本质上就是主要经营者思想的现实试验,思想不对头,怎么做也做不好的。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企业主要经营者和顾问之间,至少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趋于一致性,这样在以后的合作过程中,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又因为有着一致性,才能够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市场,把企业经营好。

 

一看,这家顾问公司的客户情况。看客户,不是看数量,而是看合作的关键指标:合作长短和合作成绩。合作成绩,可以通过客户合作前后的变化感知顾问公司的专业能力;合作时间长短可以感知顾问公司对待合作的态度和服务能力。

第2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职业资格证书;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076-02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职业资格证书简介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益的专业(职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职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显然,学生在校期间所要求的职业资格是一种从业资格。

与学历文凭不同,职业资格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职业资格证书一般分三种:国家认证、行业认证和原厂认证。还有一些地方或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其权威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国家职业资格一般划分的等级有:初级(五级)、中级(四级)、高级(三级)、技师(二级)、高级技师(一级)共五个等级。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等级是根据本职业从业人员活动范围宽窄、工作责任大小、工作质量高低来确定本职业的等级数目,根据实际情况在特定职业中可不设立高等级或不设立低等级。由于技师的考核评审,要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高级工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一般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四级(中级工)和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完成本职业的常规工作;并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运用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能够与他人进行合作。三级(高级工)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工作;包括完成部分非常规性工作;能够独立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指导他人进行工作或协助培训一般操作人员。目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可从事的国家职业资格,常见的有AutoCAD机械制图员(中级、高级)、加工中心操作工、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维修电工、车工、铣工、钳工、铆工、焊工、镗工、磨工等。

在行业认证方面,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有注册建造师、注册电气工程师、注册设备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但由于考试要求较高,所以一般不适合高职学生参加。

在原厂认证方面,高职学生可以考取的三维建模师证书,常用的有PRO/E,UG等。这类证书考取后,可以作为学生上岗的一个基础条件,利用某一种软件,以后从事这方面的产品设计和开发等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体系构建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叉技术,其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容是:通过检测传感技术完成信息反馈,由自动控制技术控制动力系统,驱动机械设备实现主要功能。因此它是涉及机械工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系统技术、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传感技术、伺服传动技术等多学科技术领域。基于该专业巨大的社会需求,因此,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按照新世纪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形式单一、理论和实践课堂分离、理论和实践教师各自独立、教学与生产实践环节不匹配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改革。改革以前“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即:围绕职业目标,以就业岗位为核心,制定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而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不同地区的学校,为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机电一体化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有差别。本校专业教师经调研和论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部门定位在生产部、工程部、设备管理部、市场部、售后服务部。可从事的工作岗位主要定位于以下四类:

1.机电设备操作方面:操作员、三维绘图员、工艺管理员,高级职位:工艺设计员、技术人员、一线管理人员;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装配工、调试员,高级职位:技术创新员、项目管理人员;

3.机电设备维护与检测:设备维护员、设备维修员,高级职位:一线管理员、技术主管、技术创新人员;

4.机电设备销售:营销员;售后维护员,高级职位:销售经理。

围绕该专业的职业目标和就业岗位,确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和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有:

1.机电设备操作方面:AutoCAD制图员或CAD工程师(CAXC项目认证)、数控车床工、数控铣床工、加工中心操作工;

2.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装配钳工、工具钳工、装调维修工、电机装配工;

3.机电设备维护与检测:维修电工、机修钳工;

4.机电设备销售方面:推销员、营销师等。

三、将职业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

(一)双向培训教师

为了培养高职应用型的技能人才,要求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因此,通过培养自己的骨干教师,使其既能讲理论,又能动手操作,这样要比单纯理论和实践由不同教师进行讲授的效果要好。

目前,多数教师的理论水平够用,但动手能力差;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实践能力强,但学历层次稍低,理论水平不足。因此应该对教师进行双向培训,弥补各自的劣势。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师的学历水平比较高,青年教师多是硕士以上研究生,经过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教育,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工作后,有的青年教师认为实践教学不能出科研成果,是学历层次低的人从事的工作,所以不能够踏踏实实地去锻炼提高。比如委派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很多人仅仅是去“挂职”,并没有“锻炼”;还有很多培训机会,仅仅是去“学”,但没有“习”,从而影响了培训效果。所以,可以改变一下思路,对部分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使他们在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等方面有提高,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这将会是一个效果很好的教师提高方式。

(二)课程教学的实施

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决定了涉及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能否恰当地融入课堂教学,这就要求在规定的学时内,既能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又能达到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的。

由于大部职业资格证书既有理论考核,也有实践操作,所以在课程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成一门课程,由同一位老师从头至尾进行讲授和训练,这样既保证了课程内容和讲授方式的连贯性,也便于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量化考核。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使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得以提高,基本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三)“一试两考”的考核方式

考核结果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考核方式具有引领“教”和“学”的导向作用。该专业课程教学既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结果的考核,也要有本校组织的结业考核。采用“一试两考”的方式进行,即:卷一考核理论知识,卷二考核实践能力,卷一通过可以得学分,卷二通过可以得学绩点。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全面,也能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四、借鉴德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德国的职业技能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了,其鉴定机构是行业联合会,例如工商业联合会、农业联合会、医生联合会等,迄今这一类的机构大约300家。各联合会的负责范围按地区来划分,代表的是本行政范围内的各行业整体权益并为它们服务,其作用相当于政府与经济界之间的中介。

1.培训考核形式。德国的学生在两至三年的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既学习理论知识,也在企业内进行实操训练。要经过由行业联合会组织的两次考试,分别是中期考试和最后的结业考试。

2.考核流程。首先组建考试委员会,成员由雇主、雇员、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三方组成,各方人数数量相等。然后再定下考试时间,一般提前三个月确定具体的考试时间。最后组织考生进行报名,参加统一考试。考核内容与我国类似,既有笔试也有实操,但考试时间很长,笔试要有5~6个小时,实操有12个小时,有时还增加约1个小时的口试。考核合格后才能够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3.证书的作用。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业者的工作和薪酬挂钩,真正体现其价值。由此可见,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无论是在理论考核还是在实践操作上,都显得过于浅显。究其原因,一是思想上不够重视,还是“重学历,轻能力”;二是很多组织机构不够权威,没有形成自己的认证体系和标准;三是有的组织机构追求短期利益,难免会使“鱼目混杂,泥沙俱下”。

五、总结

通过调研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修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通过教学内容整合、实践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课程教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高职院校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要真正使我国的职业技能教育有大的发展,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第3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摘要] 目的 了解三级医院在研课题进展情况,通过发现医院在研课题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医院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发展提供借鉴。 方法 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2013全年度三年的在研院级课题以提交答辩课件的方式进行情况汇总,将存在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分析。 结果 2011~2013全年度医院在研课题40.3%(54/134)的课题顺利在研,59.7%(80/134)的课题均存在各种研究进展问题,导致课题延期甚至终止。 结论 现在三级医院在研院级课题存在科研经费不足、实验平台设备不完善,科研时间不够、院内外协作不畅等问题。建议医院搭建大型综合性科研平台,进行分类式经费投入并鼓励筹资,优化科研管理过程,强化年度检查等措施,提高医院院级课题管理质量。

[关键词] 医院;院级课题;课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62-03

Survey analysis and considerations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tertiaryhospital

LI Qi SHEN Yiwei LIU Fuquan

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projects progress and existing problems, explore appropriate solutions. To prove a reference for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The article summary the courseware of 2011-2013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in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ubmitted and the problems wer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Results 40.3% (54/134) of subjects were successfully in research, 59.7% (80/134) of subjects were delayed or even terminated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search progress problems. Conclusion Hospital research projects have problems like research funding deficiencies, lack of research time, poor coordination. It is right to recommend the hospital building large-scale integrated research platform, classification and encourage financial funding, optimization annual inspe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s management.

[Key words] Hospital; Hospital-level research project; Project management

院级科研课题是医院在“科教兴院”的原则下,根据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的面向全院科技人员选拔出具有发展潜力、前景广阔或处于科学前沿的研究技术进行立项资助,并努力发展年轻一代医学科技人才,挖掘中青年医师的潜力,为提高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申请国家、省级与市级课题基金做好充分准备的科研活动[1]。做好院级科研课题的在研管理工作,无论是从长远的科技发展需求,或是近期的人才培养,都是正确和必要的,对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北京市大型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从20世纪90年代初即开始设立院级科研课题,鼓励并资助较好的有前景的科研项目进行前期或更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改革与优化,我院形成了自己一套管理体系,在实际的在研管理过程中,强调过程管理,建立中期检查制度,目的是督促课题负责人按计划完成课题任务,及时发现课题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2]。我院科研处就医院2011~2013全年的院级科研项目进行了在研情况汇总与分析,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与思考,在此总结望为医院院级课题管理与发展提供借鉴。

1 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资料与方法

我院于2013年7月召开院级课题情况调查工作布置,要求全院所有在研院级课题(2011~2013全年3个年度院级科研课题),按照院级答辩课件规范模式进行答辩课件提交,课件要求项目负责人就任务书计划要求、课题研究进展、课题档案资料、成果发表情况、后续任务计划、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及需要解决的科研进展问题进行情况汇报。

据统计近三年共计在研院级课题134项,其中离院、调动科室等原因项目终止8项;孕产、借调、挂职等原因中止并办理延期13项,最终共计收到汇报课件113项。针对收集到的113项课件中“需要解决的科研进展问题”栏目进行分类汇总,按问题情况分为正常在研、科研经费不足、实验平台不完善、研究时间不足、需协调科室间协作、需协调院外合作及希望获得相关专家辅导等类目,每一项课题取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并按类别归纳,得出最终统计结果。

2 在研院级课题现状调查结果

经过对134项院级课题调查数据统计,得出结果,40.30%的院级科研课题顺利在研,并已发表相关成果,有一定的产出;5.97%的课题由于负责人的离院、借调等原因课题未开展即终止;16.42%的课题出现了经费不足,经费比例设计不合理的问题;11.19%的课题由于医院提供实验设备不足或者实验设备维修的问题,进展困难;9.70%的课题由于孕产、借调、挂职等原因中止课题并办理延期;6.72%的课题表示科研时间不足需要延期;8.2%的课题表示相关协调科室及院外合作不顺利导致课题进展停滞;部分科研负责人表示希望获得专家辅导及希望提高科研鼓励。见表1。

表1 院级课题现状情况(n = 134)

课题如期完成是院级课题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3],通过调查汇总发现,近三年我院只有不到一半的课题可以正常在研,顺利结题并发表相关成果。绝大多数课题均存在科研经费不足、实验进展缓慢等问题,有22.39%的课题甚至出现了项目终止及延期的情况。经过总体概况了解及研究,就在研院级课题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优化管理在研院级课题的思考对策。

3 在研院级课题存在的普遍问题

3.1 科研经费不足且使用不合理

一直以来院级课题的资助强度都停留在表面阶段,虽然资助项目数量逐年增长,可平均资助强度都在1万~3万元阶段上,随着实验材料费及检测费等费用的上涨,该费用只能满足做一些基本实验,无法深入研究[1],负责人不得不大量缩减研究内容,减少收集病例数量,以达到保证科研质量的目的。并且由于财务管理受审计规范的影响,许多科研阶段实际发生的费用如回访患者的交通费、志愿者的相应酬劳礼物、加班录入的餐费等均不在报销范围中,只能寻求其他途径或者项目负责人自己承担,间接影响了课题负责人的研究积极性及课题研究进度。

3.2 科室实验设备不足且公共实验平台不完善

实验室是研究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重要场所,是从事科研活动的基础条件。没有良好的实验环境,是难以产生创造性成果的[4]。然而我院在实验室、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不均衡,各科室实验设备不尽完善,在临床取材后拿到科室实验室出现保存困难,处理设备不足等情况。医院也没有建设可以进行实验资源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不同科室实验室之间存在严重的设备重复购置、甚至是设备闲置的现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开放性都不高[4]。将实验室资源进行集中,优化组合,建设完善的公共实验平台,为高水平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撑和保障,是医院科研发展的一大问题。

3.3 普遍科研时间不足

科研负责人绝大多数为临床医生,均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工作,造成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之间时间上的矛盾,在从事课题研究时难以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用于实验或深入实践进行调研。许多在研的科研课题,由于负责人时间不足,开展缓慢,标本收集不足,外送检测不及时等,不能按照任务书计划进行,需要不断的延期,达不到预想的实验进度。加之许多实验用的实验室受到开放限制,只在工作日或限定的时间对外开放,而临床医务科研人员多借用休息时间或者周末进行科学研究,也不能有充分的条件支持研究进展。在实验地点不确定,实验时间不保证的情况下,导致科研工作一延再延。

3.4 院内外科研协作不畅,相互沟通不够

院内外科研协作包括院内科室间协作以及院外同一研究方向的院间合作。在日常科研工作中,由于标本借用、病例采集及仪器设备使用方面的要求不同,科室间相互协调,共用资源设备等情况经常发生,科室间甚至医院间协作在所难免,但由于医院没有统一的科研协作流程,亦无法提供相关依据,院外院间的科研协作在没有规范的流程与模板参考下,往往只是简单的一纸协议,很容易发生纠纷及产权问题,造成较坏的科研影响。而院内的科研工作,科研人员只能靠关系交往,打报告请示、科主任之间沟通等多种形式进行科室间科研协作,既不能保障协作的安全性、严谨性,也容易在过程中影响研究效能,妨碍科研有效进展。

4 优化管理在研院级课题的思考

4.1 搭建医院大型综合性科研平台

随着科研内容的增多和实验复杂程度增加,各临床科室功能单一的科研实验平台已不能适应许多科研工作的发展与需要[5],建设医院大型综合科研实验平台成为医院科学研究的管理趋势。整合医院现有的科研实验设备资源,优化设备组织结构,整理科研平台设备使用规范,将各科室的实验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建设完善的公共实验平台,方便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活动,既能方便科研人员及时完成科研进度,又能合理分配实验室设备资源,一举多得,促进医院科研发展。具体到医院科研平台建设即将各科室实验室设备进行统计整合,提供所能进行的实验内容列目,优化管理,统一资源,并对全院科研人员进行实验室开放,分配好工作日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以达到完善科研平台建设、促进科研工作的目的。

4.2 分类式经费投入,鼓励筹资研究

从经费支持角度上,建议医院适时适量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资助数量,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扩大科室覆盖面[6],进行分类细化管理方式,对研究基础、研究团队、应用价值要求较高的课题,资助强度适度加大,而对预探索类,创新性较高,研究基础一般的课题,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资助强度仍中等较小。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医院科技事业的发展,满足广大科技人员的研究需求,医院应鼓励和允许项目负责人与外单位合作共同筹集资金进行研究,解决所需经费的难题[1]。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对经费管理实施有效监督,根据各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需要,适当调整经费支出栏目,对于经费在科研工作中的使用,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时提出需要,由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并监督科研项目的进度[7],做到经费支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不因财务报销问题,影响科研进展。

4.3优化科研过程管理,强化年度检查制度

优化科研过程管理,规范院级科研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科室间协作流程及科研设备平台使用制度,为科研负责人提供良好的科学研究环境,以及科研问题反馈渠道,做到及时有效的科研管理沟通。强化年度检查制度,通过年度检查可以及时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度及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年检制度一定要做实,且切忌流于形式[8]。应以课题负责人制作的答辩课件等形式,针对项目进展、经费使用、实验记录、科研困难等问题进行汇报,组织专家评审,特别针对实验记录情况等常见的科研问题,应在年度检查中予以强调及规范,避免后续科研工作不严谨问题的发生。对于技术类课题还可进行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好的改善建议。

4.4 定期专家学术辅导,提高科研水平

定期聘请相关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学及SCI文章撰写方面的专家以讲座、研讨等形式为科研人员进行辅导。在每次的课题申报、课题进度检查过程前后,聘请相关科研专家针对性的就课题技术路线、研究方法、病例采集等内容进行研讨,并指导规范的实验记录方法。不仅可以在科研人员遇到研究瓶颈期时,打开思路、解决问题,同时可以促进相关科研人员的合作与沟通,获得更多科研资源,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水平,培养科研人才。

综上所述,在研院级课题在支持科研工作和培养人才两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益,科研管理部门只有掌握课题进展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才能在管理中因势利导、有的放矢[9-12]。北京世纪坛医院在多年的院级科研管理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定期的进展检查及考核,及时总结发现问题,督促科学研究进步,优化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为医院院级科研课题管理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医院进一步取得院外课题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 胡桂周,鲁鸿,钱毅,等.关于医院院级课题管理常见的几个问题[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2):2592-2593.

[2] 钟梅.研究型医院创建过程中院所科研课题管理策略初探[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4):232-234.

[3] 胡桂周,吴志华,钱毅,等.医院院级课题的评审与立项管理 [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1,24(5):317-318.

[4] 张淑林,陈伟,燕京晶,等.集中资源,优化组合建设研究生公共教学科研实验平台[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2):1-5.

[5] 毕大强.科研实验平台建设与使用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78-180.

[6] 钱毅,暨宜彰,郭煜,等.医院院级课题体系的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11(1):90-91.

[7] 严颖波,马晓鹂,黄娟.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232-233.

[8] 王秀清.对提高高职院校院级科研课题质量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201-203.

[9] 张明敏,沈康,张燕,等.我院科研工作现状与对策[J].现代医院,2013,13(1):102-104.

[10] 廖唐洪,李青莉,胡坚方,等.综合性医院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126-1129.

[11] 吴志华,田书墨,邹俐爱,等.大学附属医院的科研绩效评估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3,13(7):118-120.

第4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国掀起创新创业热潮,作为担负着人才培养重担的高校,义不容辞地站在青年创新创业教育的最前沿。而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全国1/10以上的普通高校本科生教育教学[1],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亦是任重道远。然而,相比普通公办本科高校而言,独立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天然的不足和困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是困难重重。

一、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实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还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

1.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今时代是创新创业的大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主流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党的十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带动就业”等,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范围,鼓励全社会尤其是年轻人创新创业[2-4]。在这方面,作为高校,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和实践平台优势,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时代要求和教育发展,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成为必然。

2.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目前,全国独立学院正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独立学院就是放大版的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人才”也不等同于“技术工人”,作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岗位上的创业者,而非岗位上的熟练工。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还非常利于拓宽视野、强化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研判分析能力、果断决策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因此,独立学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符合大?W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3.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

目前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但之后的每一年都在最难基础上被称为更难就业年,毕业生就业压力可谓是一路飙升。而社会对独立学院学生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就业歧视现象或多或少存在。而且大部分的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专业的同质性很强,毕业生受到内外竞争夹击,就业劣势明显。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很多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母体学校的毕业生,录取不满才会考虑仁济的毕业生;有些单位索性明确设槛,将独立学院毕业生拒之门外。因此,独立学院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打开新局面,通过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岗位创业的理念,增强素质提升竞争力,同时也支持学生立足岗位创业,开阔就业思路。

二、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与美国等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还较低,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各高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支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体上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独立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先天条件不足,在开展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存在教育观念较滞后,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1.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相对落后。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不少高校从学校领导、相关部门到各二级学院、普通教师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不少误区,如有些人认为开展创业教育是因为就业难才需要鼓励毕业生创业,而自己学校就业好,不需要开展创业教育;有些人认为真正能创新创业的人还是少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精英教育;还有些高校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性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为了竞赛、为了排名、为了指标”等意识比较明显。不少独立学院管理层更是认为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没必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不愿意将其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这种落后的思想往往导致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活动和竞赛上面,范围局限,受益面窄,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

2.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不够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然而,目前而言,创新创业教育还远未成为我国高校一个独立的专业和学术领域,大多数高校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更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框架[5]。这个问题在独立学院更为凸显,大部分独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依然游走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边缘,并未贯穿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缺乏完整系统的课程体系和针对性的教材,没有有机地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缺乏相对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就容易成为一种形式教育,走走过场,难以取得实效。

3.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育首先要有师资,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至关重要。对于独立学院而言,一方面,学校定位大都是教学型的,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其自身在科研创新等方面投入的精力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实际上很多独立学院都是依托母体办学,与母体学校共享师资的;再一方面,高校教师普遍创新意识强,但创业教育方面由于缺乏实战历练,实践经验相对不足。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为例,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主要来源于母体学校,教师承担着本部和仁济两个学校的学生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指导工作,而创业教育更多是依托思政队伍开展。

4.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限。在国外,高校本科生创新训练项目经费投入很充足,资金来源广泛,既有政府机构的拨款,也有大量来自私人企业和个人基金会的捐助[6]。相比而言,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独立学院,由于是独立办学,难以享受政府拨款;同时独立学院又不同于普通民办高校,并非完全由企业办学可以自收自支。绝大部分独立学院是由母体学校和社会企业共同办学,财政并不完全独立。因此,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投入的经费取决于母体学校的整体预算。同样的,由于与本部共享资源,独立学院很难有真正属于自己管理使用的创新创业教育场地,在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也缺乏主导权。

三、加强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独立学院要从自身的办学实际出发,立足学科专业特点,切实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改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高重视、加大投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能力提升的教育模式。

1.切实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为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才,独立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有先进的理念支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以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强化创新创业意识、训练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创新创业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等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这种认知背景下,独立学院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基本定位[7],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正常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设计、课程体系设计等方面明确定位、整体规划。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学院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实力增强同框而议,坚持立足专业实际,突出专业特点,分层分类、把好节奏、循序渐进,不断深化对学生创新创业的认识。

第5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实施范围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突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和非营利性运行途径。建立优质、高效的县域公立医疗龙头、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基地,探索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创新,加强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我县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

(二)工作目标

县级医院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县人民医院五年内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县中医院继续巩固扩大二级甲等中医院建设成果,县妇幼保健院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专科医院,深入推进县镇一体化管理,不断满足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实施范围

县级公立医疗机构,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服务体系

1、加强医院规划和建设。结合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借助公立医院改革之东风,抢抓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机遇,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科学编制,合理规范门诊和住院科室设置,增加门诊科室设置,积极探索并完善缓解和方便群众就医途径,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县人民医院要紧紧抓住新建搬迁机遇,力争五年内达到三级医院规模,床位设置500张;县中医医院完成门诊综合楼建设,力争尽快投入使用;县妇幼保健院完成住院楼装修等工程,各项业务全面开展。

2、明确医院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作为全县医疗中心,充分发挥对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引领作用和农村三级网络的龙头作用,主要承担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等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

3、实施县镇一体化试点,建立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机制。结合我县实际,分步推进我县县镇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与省、市三级公立医院之间,与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均等化。以县人民医院结对帮扶哑柏中心卫生院为重点,积极实施县镇一体化改革试点;以县中医医院结对帮扶终南中心卫生院为辅,不断探索适合我县县情的县镇一体化管理路径;以县妇幼保健院结对帮扶马召中心卫生院为第三梯队,借助我县成功经验,随后跟进。探索组建县公立医院医疗集团专家团,开展集团专家会诊、知名专家下乡坐诊、双向挂职锻炼、定期进修、全员培训等措施,团队式帮扶,推进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着力提高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4、用政策引导群众合理就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要合理提高多发病、常见病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群众在基层就近诊疗,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方便群众,减轻县级医院诊疗负担。

(二)完善公立医院管理机制

1、加强行政管理,提高服务效能。公立医院要按照改革的内容,突出医疗质量和服务流程,在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水平、规范医疗行为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思路,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服务效能。

2、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一是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在公立医院选择合适病种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行为,规范诊疗流程,治理过度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二是全面落实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切实规范护理服务。创新护理管理模式,减少护理质量管理的薄弱环节,使护理资源得到优化重组;强化护理质量意识,提倡护理特色服务,建立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规范操作流程,保障护理安全。三是认真落实三级查房、院长行政查房和执业药师临床查房等核心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四是落实医疗质量月分析评议会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医疗事故个案进行剖析,帮助医务人员提高水平。全面开展医生用药量、抗菌素使用量、青霉素占抗菌素比例、住院病人自费比例“四个排队”评估工作。五是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通过预约诊疗服务,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服务流程,按病情分类诊疗等措施,努力缩短病人等候时间。

3、深化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模式,提升后勤管理效能。积极探索在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推行后勤管理社会化。将医院的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安全保卫等后勤管理逐步推向社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后勤管理效能。

4、落实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全县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医务人员要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原则,认真执行同级医疗机构之间、下级医院对上级医院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简化患者就医环节。

5、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逐步建立符合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住院医师培训作为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培养的必经环节;逐步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和配套政策。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6、加大人才引进及培养力度。结合我县实际,将人才引进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和医改工作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招聘程序,积极组织引进。2011-2013年,为县级公立医院每年招聘50名专业技术人才(副高以上职称、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大专学历以上医护人员),充实县级公立医院技术队伍,争取三年内本科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0%以上,加快后继人才培养步伐。

7、加强县级公立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人才,到市级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业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

8、强力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5月份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7月底前完成主体封顶,年底投入使用;县妇保院4月底前完成住院楼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正常投入使用。继续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确保县级公立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在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工作中走在前列,发挥公立医院应有的作用,同时增加医技人员、门诊科室、床位设置,扩大就诊人数,达到大病不出县,就近治疗,减少患者进城或出境就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三)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

1、科学合理确定公立医院机构编制。依据《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合理核定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人员编制,建立合理的人才补充机制,分三年基本解决公立医院临床、医技、护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

2、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办医改主体,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管理职责,重大决策、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须经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批、执行。实施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完善医院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推进医院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3、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的人事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打破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同时提高医院临聘人员待遇,稳定临聘人员队伍。

4、完善公立医院分配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重点倾斜,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四)健全公立医院的监管机制

1、实行全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依法实行全行业监管。

2、加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充分依托现有卫生监督管理体制,由卫生监督所成立医疗质量评价组织,抽调具有较高诊疗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专家,对医疗质量“四合理”进行监督检查。每半年开展一次医疗质量安全评价工作,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3、加强公立医院运行监管。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监管。建立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社会多方参与的监管制度,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公立医院的监督作用。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公立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

4、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建立以司法、法院、公安等部门为主体的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负责调解医患纠纷和协助患者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开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

(五)积极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

按照省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在县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逐步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不断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障用药安全,逐步解决以药养医问题,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减轻广大患者负担。2011年,县医院、县中医院按照省、市药品“三统一”政策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贯彻执行,逐步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

(六)强化信息化建设

1、提高医院信息化水平。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改革现有的就医流程,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实行“医疗一卡通”,方便患者就医。

2、逐步构建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及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为全县县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奠定基础。

(七)完善政府保障责任,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1、落实政府保障支付制度改革

进一步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对无主病人、五保户、贫困户,落实医疗救助,解决低收入人群医疗费用;推广就医“一卡通”办法,基本实现参保人员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及时结算。提高中医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在原报销比例的基础上提高10%,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2、加大政府投入

(1)提高公立医院在职人员工资待遇,不断调动公立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今年,县财政对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在去年定额补助基础上适度增加。今后,根据省、市医改工作政策逐年提高补偿比例。

(2)进一步完善急救网络建设。以县急救中心为龙头,向乡镇卫生院延伸,建立急救网点,每年由县财政列支20万元,用于强化急救设施建设。

(3)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按照有关规定落实药品统一招标采购,探索实施零差率销售工作,逐步提高基本药物使用率。县财政根据省、市规定给予必要补助。

(4)建立优秀人才奖励机制。每年引进一定数量的优秀人才,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优秀人才。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年3月30日前,成立组织机构,调查研究,讨论分析,制定实施方案,对县级公立医院安排部署;

(二)启动阶段:2011年4月1日——5月15日,学习研究《实施方案》,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理事会职能、医疗服务、医院管理、人事分配制度等);

(三)实施阶段:2011年5月16日——2011年10月31日,宣传、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进行改革;

(四)调整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召开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研讨会,讨论分析改革存在问题,调整相关政策,制定相关评估方案;2012年2月15日前,对改革进行全面评估,总结成功经验,剖析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为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寻求路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医改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统筹协调、指导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及改革的日常工作。具体组成如下:

(二)强化部门责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各有关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从改革大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工作任务,认真履行职责。发改委负责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综合协调,把公立医院的发展列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公立医院基本建设项目的储备,根据需要安排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争取中央、省市政府资金的投资。财政、审计部门负责审核、落实公立医院的补助资金,监督财务收支运行情况。卫生局负责公立医院改革具体内容的制定,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盈利性与非盈利性分开的途径和方式方法。做好对公立医院的监督管理、考核、评价,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工作。编办要按改革的有关政策,对县级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核岗、定编,解决编制问题。人社部门要优化医疗卫生单位专业人才用人机制,畅通绿色通道,扩大卫生部门用人的自,不断创新用人机制。物价部门负责公立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的审核监督。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民政部门制定大病救助和慈善救助政策及相关工作。司法部门负责调解医患纠纷和协助患者进行医疗事故责任鉴定。各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履行好职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县级医院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第6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2006年2月,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其中首次提出:“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

2006年底,国家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双向转诊制度,旨在真正实现老百姓“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便捷服务。“社区首诊”与“双向转诊制”的实施让社区医院、百姓看到了看病不再难、看病不再贵的希望。

2008年为了配合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扭转药价居高不下而廉价药品生产低缓和消费终端消失的现象,国家大力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未来对目录中的产品,实行“定点生产”、“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的模式。

2008年10月16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到,要进一步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这些致力于解决社区医疗实际问题的举措步步紧跟,而身后却依然一边是大医院人满为患,看个感冒得排一上午,药费动辄上百元;一边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可罗雀,人才匮乏、设备落后的现状,但这些现实已经不容忽视了。

中国社区医疗困境调查

据了解,在山东省青岛市社区卫生覆盖率达到全市城镇居民的91.7%;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覆盖率已达90%;海口市社区医疗覆盖率达80%;呼和浩特市社区医疗服务站全市覆盖率达94%……在这些可喜的数字背后却是大部分的社区医院依然“门可罗雀”,家门口的医院好像离我们还很远。究竟社区医院发展的瓶颈在哪里?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之所以不愿到社区医院看病,最主要原因是认为“医生医术水平低”(33.6%),23%的居民是因为“医疗设备陈旧不全”,24.5%的居民因为“医疗服务项目有限”,23.1%的居民认为“药品品种不全”。

市民信任度低

“居民有了头痛发热,虽然社区医疗站就在眼前,可他们宁可合近求远去大医院,也不去‘小医院’。”日前,一位社区医疗站的医生在论坛中诉说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以广州市为例,中山医院住院大楼、急诊大楼和康复大楼有编制床位946张,却已经加床到1092张,医院已经尽力解决重症病人,但还是供不应求,仍然有不少病人在排队等待住院。对比大医院的“一床难求”,社区服务中心显得十分尴尬。据卫生局统计,到社区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仅占到10%左右。广州市内每条街道都会设置一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若干医疗站,本是卫生部门提出的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不少市民却依旧反映,大医院每日仍门庭若市,不少社区医疗站却少人问津。大多数市民有了头痛发热一类的小病,情愿走远路排长队到大医院看名医,也不“光顾”家门前的社区医疗站。家住东华西路的童先生说,他到一家省级大医院看一次感冒,药费虽然高达98元,即便这样,童先生也表示宁可多花钱也要买个平安,因为大医院的牌子有保证,其他医疗单位他信不过。但家住一德路的李女士说她退休数年,平时多到附近的一德路社区医疗站看病。她说,到医疗站去看感冒,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开中药或西药。若开中药,通常一次开三副,每副六七元钱,加上挂号费也不到30元。如果服用西药,加上抗生素及针水,药费640元左右。

通过广州市的随机调查,在自费求医的情况下,只有两成市民表示会考虑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超过七成市民表示,即使小病也要去大医院看,其中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为首选;超过一半的市民表示,即使不去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也应该去思明区医院、一七四等大型综合医院;并且,有一成的市民表示,绝不去社区医院看病,“不信任”是主要原因,愿意到社区就诊的70%~80%是老年人。

人才缺乏严重

尽管90%居民认为在社区看病方便,60%居民认为社区价格更便宜,但70%居民认为社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不尽如人意。现有社区医疗中心卫生人才流动性较大、队伍水平较低。416名医师中,执业助理医师78人,占18.7%,副高以上职称主要是离退休医师,每个“中心”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80%以上是外聘人员,属于中心的在编人员很少。

对比大医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社区服务中心都十分尴尬。例如最普通的X光机,社区服务中心都没有。曾有病人发烧来就诊,怀疑肺部感染,可是社区就连给病人拍片分析都做不到,病人只好到大医院。

如果说硬件设施不足可以靠资金投入来缓解,人才却是社区服务中心燃眉之急。比较大医院“博士满地跑,硕士像根草”,高素质医务人员在社区服务中心极度缺乏。短期内要缓和这种情况,下派义务人员是关键。相关人员表示说:“有人担心,这样做,大医院人才就被挖空了,人才资源短缺了。实际上,社区医院‘解决’了看小病的病人,大医院的负担也可以减轻。”

社区医疗的春天

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医疗的政策和资金投入

北京市2008年要在城八区改扩建和新建2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在10个郊区县改扩建133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399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虽然北京市已建成2600余家社区服务机构,但是,从多年来的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发展的状况来看,成效并不显著。社区卫生站因医生经验不足,加上硬件设施不齐全,造成很多社区群众对卫生站不信任,很少到社区卫生站就诊。公众对社区医疗的信任度已经成为改革成败的关键。

政府部门不仅要从理论上高度宣传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做出区域规划和建设安排,更重要的是给予社区医疗事业发展足够的体制和政策支持;各级财政部门应制订足额预算,尤其要确保人力资源经费及时到位;政府更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具体责任;政府应当包揽社区医疗机构除医疗成本以外的全部支出费用,并充分满足社区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

的基本经济和政策需求,真正担负起基本医疗投资主体的责任;如果财力有限,政府应着手深化体制改革,重新配置卫生资源,将大型综合医院推向市场。引进民营资本,拓宽筹资渠道,扩增全社会卫生资源,这样既可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也能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总之,只有筹足资金才能确保社区医疗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才可能最终满足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

为了促进社区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应当大力培养全科医生队伍,使其成为社区医疗服务的主力军;第二,将城区一、二级公立医院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形成完善的社区医疗中心;第三,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医疗服务领域,并鼓励社会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捐助;第四,社区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后,采用分级诊疗和差额付费管理办法,强化双向转诊制度。

现行机制挑战社区医疗的经营管理

北京市已经开始尝试社区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312种常用药品以零差价销售。虽然从原理上解决了“以药养医”旧体制存在的根本问题,但是,如果其他配套政策跟不上、补偿额度不足或部门监管不力,仍然会出现社区医疗机构追逐经济利益的新问题。社区卫生站由于药房面积不大,空间和场地都会造成药品库存不足;药品种类不全会导致病人的信任度下降:进药过多又可能因药品过期而造成浪费;由于零利润销售,各种药品销售和储存中存在的经济亏损都要由政府承担,药品销量还受到保险付费制度的约束,多销还是少销存在着两难的选择。因此,以销售零利润药为主的社区医疗机构将会面临新的体制性生存困难。

近期,北京市社区医疗采用的廉价药品吸引病人的办法初见成效,药品零差率销售1个月,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日均门急诊量比过去增加3.5倍。但是,在今年大型医院实行“医药分家”和“收支两条线”的体制改革之后,随着大医院的医药费用降低,刚形成的优势平衡又将被打破,社区可能会失去依靠销售廉价药品来吸引病人的竞争力。

社区医疗机构要争取更多的病人,发挥更大的保障作用,首先在内部主动转变服务模式,用热情、细致的服务吸引病人;与此同时,外部要争取政府在机制和体制的创新,获得更多有效的支持。2007年,北京市260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从激励机制上讲,在采用“收支两条线”后,如果没有其他措施,可能削弱多劳多得的工作动机,长期缺少激励机制,将会影响社区更多收治病人和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尽管采用绩效考核与分配管理具有一定作用,但是,在分配总量已经确定的条件下难以形成有效激励。

创新价格机制,合理分流病员

能否吸引病人在社区就医是考核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医疗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起到支配病人流向的作用。政府支持社区医疗机构的发展不仅要投入房屋、资金和设备,还要在价格杠杆上下工夫。目前,价格机制在我国保险制度不健全且自费病人多的条件下发挥着很大作用。如果社区的医疗价格与大医院接近,而医疗技术收费又不能体现医疗水平的真实性,仍然不能吸引病人留在社区,就如同一星级宾馆的价格与五星级相同,客人肯定会选择后者一样。社区的医疗费用应低至成本以下,由政府补差;提高大医院的挂号费和诊疗费,三级医院在收费上应与社区医疗和一、二级医院拉大差距,直到能够发挥杠杆作用。随着医保付费引导政策相配合等一系列经济政策的推动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的医疗人群合理分布格局。虽然采用提高大医院的医疗价格引导和分流病人,将可能引发“看病贵”的指责;但是,如果不分级调整价格,病人仍然集中往大医院就医,不仅依然“看病难”而且很难形成包括社区在内的已经科学规划过的医疗资源配置。

基本医疗的概念是动态的,随着病人需求不断增长,政府的支付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着基本医疗的水平。只有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才能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单纯依靠价格管理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和医院出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增加诊疗数量和分解住院次数来摆脱目前各种管理控制从而获得费用增加,最终仍导致看病贵。医疗行业是一个信息极为不对称的行业,如果医生要求病人做任何检查和治疗,病人都很难提出反对的意见,因为其很难掌握医学诊疗技术。医疗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消除这种不对称,也不会经过相互竞争而降低费用。在市场失灵的医疗领域,政府应当健全以单病种费用管理或诊断相关组付费为手段,涵盖价格和总量调控的医疗费用综合监管体系。

完善社区医疗依赖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

从目前的社会状况来看,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是首要问题,而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商业医疗保险共同汇合,这样才能构建我国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

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制度需要健全的医疗保险体系做支撑。在我国台湾地区的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中规定,被保险人按照规定到上级医院就诊时,自行负担门诊费用的20%;但是,如果不经社区医生转诊,直接到一级医院就诊要自付30%费用;直接到二级医院就诊需负担40%;三级医院则要自己负担50%,以逐步增加个人付费比重的办法来规范患者的就医行为;利用保险制度引导分流病人到各级医院就诊,可以合理利用政府有限的公共卫生资源。

基本卫生保健制度的建立,可以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但不能满足群众所有的医疗服务需求。居民患重病到医院治疗,还需要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抵御个人的经济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和民众共同承担,由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来具体实施。目前在我国,医疗保险体系尚待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医疗保险在促进社区医疗机构发展中的作用还比较弱。但是从长远来看,应当从现在起步,尝试建立保险付费的分级就医和双向转诊制度,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实现完善制度的目标。2007年,北京市卫生局和劳动保障局密切合作,建立了市民就近在社区看病的报销制度。只有政府在制度建设中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形成配套,才能实现社区医疗的新格局。基本医疗虽然是医学的概念,但是在制定政策的层面,更多的是经济概念。有专家建议,在现阶段能否考虑把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定性为基本医疗,这样更容易从政策上操作,也便于公众理解。

卫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应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研究解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制度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对首诊制和双

向转诊制的医疗保险支持政策。目前北京市已经实现享受公费医疗单位的离退休人员,除单位认定的合同医院外,可在本市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内根据需要就近选择一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其中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离退休人员可在其派出的一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就医。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配合并支持社区慢性病费用控制试点,调整医疗保险相关报销政策,简化结算办法。在试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使用高血压、糖尿病等试点病种的乙类药品,取消个人先行负担的10%费用,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这些做法虽属初级阶段,但已经开始发挥医疗保险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新构建城市社区医疗组织体系

新的医改政策将解决全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作为首要问题,这就意味着政府要加大社区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比重,原有卫生资源配置的平衡将被打破。如果政府主抓小社区,放开大医院,各级公立医院也需要进行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变革,才能适应这种资源配置的新格局。

重新构建医疗组织体系是确保社区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的体制保证。近期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的部分一、二级公立医院将被改造成为社区医疗机构,为城市社区居民和进城农民工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发展历史较短,基础薄弱,人才和设备缺乏,在群众心目中的信誉不高,很难在短期内吸引大批病人前往就医。要吸引病人在社区就医,除了完善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外,还需要有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支撑。经济、技术和管理不仅是现代医院生存与发展的三大支柱,同样也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社区医疗中心的一、二级医院的技术和管理优势,可以带动社区医疗的建设与发展。

鼓励社会力量包括民营医院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补助,采用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将养人的钱用于办事;对民营医疗机构中非营利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实行免税或专项资金购买的方式予以扶植。基本医疗服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不高于成本,必须体现明显的公益性。民营医院定位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后,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部分,政府要给予补偿,与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同样政策和待遇,甚至一些设备政府也可以给予必要的资助,以共同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在制度保障方面,应逐步形成社区医疗机构的首诊和转诊制度。上海社区医疗建立的首席医师制度就把住了转诊关。北京协和、同仁等大医院已经建立社区病人预约转诊的绿色通道。保险制度应当规定病人到三级医院挂号前,必须先在社区就诊,经社区医生开具转诊单后,方可到上一级医院就诊并获得医疗保险付费,否则保险增加个人付费比例或者采取拒付的方式。

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关键在人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找专家、医院选环境、药品嫌价贵、服务需优质、收费要低廉等。在三级医院就医都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些对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当前,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质上是看好医生难,看大医院贵。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属于相对不足,主要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和专家资源紧缺,知名的医生数量不足,而多数病人到大医院主要是寻求高水平的专家。北京市正在实施的名院办分院的发展战略,旨在依靠大医院的优质专家和管理资源,扩增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实际上,社区医疗机构最需要的也正是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创业初期的艰苦条件下很难吸引大批优秀人才,医生的成长周期长,更加重社区发展的困难。政府试图通过政策引导和行政命令,指派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轮流挂职甚至与晋升挂钩,希望解决社区的人才问题;但是,许多专科医生到社区却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专科病人很少,全科又不擅长。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大医院专科人才资源不足,导致院内的医疗水平下降。不解决人才问题,社区难以发展;如果要真正解决社区人才问题,就必须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的力度。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则吸引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为他们解决职称、待遇和业务发展等问题。同时,探索将新分配到三级医院的医生派到社区轮转,返聘二级以上医院的离退休医生等一系列长效机制。

社区医生应该是高素质的人员和全科医生,在疾病鉴别诊断方面应当具有一定的水平,才可能区分大病转诊与小病留治在社区。如果不能较好地解决医务人员的待遇和职称等后顾之忧,社区就无法留住高素质人才。四川省2007年对到社区服务的卫技人员提前一年参加中级资格考试。从根本上说,医改本身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社区医生和患者都能满意的、符合发展需要的体制和机制。

目前,我国社区医疗发展不平衡,与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社区医疗机构建设和机制创新是一项长期性任务,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卫生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需要全社会共同艰苦奋斗才可能实现,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如果道路漫长将会引发群众更加强烈的不满,因此,解决群众看病难和贵的问题不能仅靠社区医疗的单项建设,而要依靠综合配套的医疗体制改革,只有政府全面规划、全社会动员、系统推进,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实现。

国外社区医疗借鉴录

许多国家完善、发达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保证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及生命质量,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强烈的敬业精神、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与不同护理对象沟通交流过程中体现出的极其人性化的关怀与爱心等,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正在逐渐发展,在管理模式、规模、形式及服务项目等方面尚需不断完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的改革、家庭结构的改变等,人们对健康服务需求的范围将不断扩大。为减轻经济和精神负担,人们希望就近医疗、家庭护理及保健、康复、治疗、临终关怀、老年护理等能在家里实施;而近年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使人民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但其他发达国家对SARS的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社区卫生机构系统规模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SARS在我国许多地区的迅速流行,显示出我国在这些方面的不足。因此,通过国内外对比,建立和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势必应该成为我国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英国:九成患者上社区诊所看病

布莱尔说,英国国民虽然享有较高程度的医疗保障,但却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病人并不能想到哪家医院看病就去哪家。

英国的国民医疗体系有三个层次,最基础的是社区全科诊所(相当于中国的

社区医疗机构),诊所里的全科医生负责老百姓常见病、慢性病的诊疗,以及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工作;中间层次是按城市行政区划设立的地段医院;再上面就是政府或机构兴办的大医院和专科医院。按规定,居民生病后(突发急症例外),必须先到社区诊所请全科医生诊治,只有全科医生签字同意,才能转到对口的医院就医。

在这样的制度设计下,全科医生充当了一个保护百姓健康和控制医疗费用的“守门人”。

布莱尔做了27年的全科医生,在当地颇有名气,同时兼任当地初级卫生服务局(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卫生局)的顾问,经常外出检查工作,所以对全科医生“守门人”职责有着清楚的了解。

“初级卫生服务局一般管辖10至20个全科诊所,它有一个专门的网络系统,进入这个网络,所有诊所的门诊、转诊情况一目了然。如果哪个全科医生转诊病人过多,明显超出正常范围,初级卫生服务局便会派出专家进行检查,根据不同原因采取措施。如果是因为医疗水平差,初级卫生服务局便会要求开单异常的全科医生外出接受培训,费用由政府出;如果是因为工作不够认真,便会受到严厉惩罚,甚至解除其服务资格。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人的转诊和医疗费用的上升。”布莱尔说。

数据显示,英国有6000多万人,老年病人、慢性病人非常多,然而,真正上医院看病的人只占了就诊人数的10%,90%的都是在社区诊所进行治疗。

美国:社区卫生工作者助推基层医疗保健

在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中,社区卫生工作者凭借他们对自身社区文化、行为以及需求的广博知识,积极参加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卫生教育等有关的活动。

在过去的10余年中,美国社区卫生工作者已经迅速成长为一支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力量。社区卫生工作者,指的是在其自身居住的社区里帮助人和团体接受社区卫生服务并向社区成员们讲解一些健康保健知识的非医疗从业人员。

在美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中,社区卫生工作者在进行的预防疾病和卫生教育等有关的活动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社区卫生工作者在健康相关的诸多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随着角色的不断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特定的医疗领域和社会公益领域下的培训和认证工作日益受到美国各州的重视。

医疗成本不断增长,人口构成日趋多元,低收入人群数量居高不下,如何使他们在低支出水平下获得平等的医疗服务,一些缺口导致社区卫生工作者面临多深层次的挑战,同时也成为培训与认证项目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

遍及全美的社区卫生工作者

早在10年前,就有研究表明,家庭护理是针对难以接触到的家庭,帮助其防止心理疾病和促进儿童健康的有效策略,并且认为应该多培训和启用“非护士”或非医学专业人士作为家庭护理者。

最近,美国国家农村卫生协会也认识到,社区卫生工作者是家庭医生的理想助手,也是居民与医疗卫生服务的连接纽带,因此协会鼓励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的发展。2002年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的一项决议称,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社区起到了改善卫生保健服务的作用,因此也提倡支持社区卫生工作者计划。所有这些中间层面都已经认识到社区卫生工作者扮演着一个填补医疗保健缺口的重要角色,因此纷纷倡导进一步发展社区卫生工作者计划,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教育和适当的评估程序。

美国的阿拉斯加、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康涅狄格等17个实施了社区工作者计划的州被分成了三大类,分别为“州认证项目”(由州立卫生部门或机构进行认证或发放许可证)、“社区学院培训”(在社区学院进行的认证项目和非认证项目,但并非是州一级的认证)以及“培训机构”(在培训机构一级进行的特别培训项目,有时也与其他教育单位合作)。经过挑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和认证项目的数据将根据这三大类进行归类,并将有关这些培训和认证项目的信息汇总成表格。

在非正式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建立之初,卫生保健机构、当地卫生部门和社会活动家们就认识到这些卫生志愿工作者存在的价值以及他们在少数社区与卫生社会福利机构之间发挥的积极的联系作用。不管项目属于哪一类型(认证、社区学院或项目培训机构),所有项目活动都回应了一个共同的诉求: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丰富的培训与认证计划

在数州设有社区学院和直接服务机构的培训项目,例如非营利的社区中心和诊所,其中很多项目得到州财政或其他形式的支持。

大部分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陆续出现了,在认证培训项目的初期并非只包括社区卫生工作者,也同样包括卫生专家、州立法者、州和县一级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

俄亥俄州、北卡罗来纳州和内华达州建立了州一级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标准,并在州卫生部门为非医学专业卫生工作者提供了培训。但北卡罗来纳州和内华达州并没有要求对社区工作者进行认证,其中北卡罗来纳州要求所有受雇于州投资机构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要参加至少3个由州卫生部门提供的培训。另一方面,俄亥俄州的卫生部门已经为“社区保健协调员”执行了标准化的培训,培训完全由HRSA的社会公益计划(CAP)提供资助。该州现有6个示范点,分布遍及全州。州卫生部门也已经为主管人员开发了基于培训模块的网页,并正计划为社区保健协调员建立一个网站。

在俄勒冈、密西西比和西维吉尼亚,社区卫生工作者服务成为他们社区和服务机构网络的连接渠道。每一个项目都有独特的主动社区工作模式,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课程都是根据社区和单位的需要而定。

印第安纳州开展了一项为妇女和儿童提供医学帮助的专科社区卫生工作者州认证程序,这个认证项目已经对符合公共医疗补助制度机构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了财务补偿。

德克萨斯州执行的州立法认证程序,到现在已经正式认证了超过500名社区卫生工作者。这套认证标准3个层次:培训制度、培训师和个体社区卫生工作者;所有这三个级别的认证都得到实施。虽然该州并不要求所有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都获得认证,但是为了他们能够得到雇用(或者成为志愿者),还是趋向于要求社区卫生工作者进行指定级别的认证,所有的认证程序要求具备指定的教室学习课时和专业培训课时。

俄亥俄州在2004年通过立法设计了社区卫生工作者和社区护理协调员的认证制度。近年,还提供了在线的电子培训。

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和认证计划的性质在每个州都有所不同。州政府为社区卫生工作者提供的培训远远多于认证计划。在机构水平开展的培训项目不同于受到州政府管制的认证,尽管社区学院项目和州管理的培训和认证计划都很可能受到一些州政府的支持,但是没有必要被所谓的标准尺度所限制。

如今,全美多个州展开的社区卫生工

作者培训与认证计划已经开始显现它的效果:

职业的进步:社区学院提供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培训项目促进了其自身职业的进步,很多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社区学院接受培训并继续深造,并达到高级专业护理和专职社会工作者的水平。

增强社区卫生工作者的稳定性:卫生保健机构提供在职培训,帮助社区卫生工作者有能力挣到更多的工资,这大大提高了工作者的稳定性。

社区卫生工作者状态的提升:州级认证发掘并扩大了社区卫生工作者对工作的认可度,在一些情况下也增加了他们的个人收入。

自尊心的增强,自我价值的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者认证非常肯定和有力地影响着社区卫生工作者的个人行为。

总体而言,美国各州的社区卫生工作者项目都有其独特的历史、针对性和改进社区卫生工作者技术和知识的途径,它们共同呈现的特征:基于培训的社区学院、在职培训以及州立法的认证。只有少数几个州决定执行州一级的培训和认证程序,大多数州都已经将培训机构设在了社区学院和当地基层培训机构,这样政府可以直接向社区学院提供津贴来促进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垂直流动和职业进步,或者直接支持那些经过了培训和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为其提供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社区卫生工作者日益成为其所居住的社区和卫生系统之间一条紧密联结的纽带。估计在2000到2010年间,已经计划的“社会和公共事业人员”数量将增长76%,成为增速最快的职业之一。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经过培训(认证)的社区卫生工作者会成为美国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潜在动力。

比利时: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见闻

比利时是目前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欧盟国家之一,社会成员的生老病死残、失业、退休、入学、住房等均有相应的社会保障。由国家卫生部与社会福利组织联合组建的各种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能够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医疗卫生需要,形成了较科学、完善的管理模式。根据中国与比利时弗拉芒国外教育计划协会(VVOB)国际合作项目协议医疗保障体系,能够考察当地的一些社区医疗护理服务机构,让我们更直观的亲临比利时完善的社会。

儿童-家庭福利中心

(Child and Family welfare Center)

该中心构建于1984年,正式运作于1987年,是比利时弗兰德地区一所规模较大、网络一体化管理的医疗保健福利机构。目的是通过免费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弗兰德地区的儿童福利待遇。服务领域主要有3个方面:对儿童的预防性照顾;儿童精神心理卫生;儿童的社会化成长照顾。具体服务项目围绕这3个方面体现在各个环节、各项具体服务内容中,贯穿于母孕期、婴儿出生后及成长的整个过程中。如预防死胎及早产儿;关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的、心理活动的、社会交往的、情感及个性的发展,其认知、语言及思维等;并给予父母或监护人自始自终的支持与指导。实施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家庭访视;二是通过在儿童福利诊所、预防性护理中心及社区信息中心等进行的咨询、实践指导、体检及预防接种,或有针对性的特别指导等。分布在各个区域的诊所共有300多个。工作群体有医生、区域护士、志愿者或了解不同文化的社会工作者等。家庭访视主要由区域护士完成。如每个家庭的第1个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区域护士要先后进行4次家庭访视;第2个孩子出生后3个月内则需进行3次。目的是为了使服务对象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与区域护士接触交流,包括对新生儿发育情况的测量与评估,对父母在喂养、安全照顾等方面的指导等。在各诊所的咨询、指导则由医生及区域护士分别进行、共同协作完成。3岁以内的儿童共享有10次医疗护理咨询,其中7次在1岁内完成,两次在2岁期间,1次在3岁时。咨询时间需事先预约,父母或家人携孩子到诊所后,先由社会义工热情接待,给孩子测量体重;然后与区域护士进行交谈,提出问题并共同讨论,同时预约下次咨询时间;最后向医生咨询有关医疗方面问题,并由医生对孩子的生理发育、听力情况等进行检查。之后,医生与区域护士共同对每个儿童的咨询结果进行评估、讨论,所有资料存储到电脑里。据统计,整个弗兰德地区97%的家庭接受过区域护士的家庭访视,83%的家庭到诊所寻求过咨询,因照顾不当而引起的婴儿窒息死亡率较前有了极为明显的下降。

残障儿童教育中心

(MPC Turbank)

专门为3~21岁残障儿童及青少年(不包括身体残障)提供特殊教育的福利机构。这些儿童及青少年均有先天性的或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程度的心理或智力障碍,如先天性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自闭症、社交障碍等。比利时各个区域都设有相应的中心,目的是给予这些孩子及其家庭以特殊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尽可能正常的生活与成长。包括对孩子们的医疗护理、教育、生活照顾,对家人的心理支持及沟通协调等。由1名医生、2名护士组成的医疗护理部门是这所教育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所有孩子的入校健康登记、定期体检、常规治疗、心理辅助、突发疾病的处理及陪同需到医院就医的孩子看专科医生等,并建立长期的健康评估或病历档案,他们对每个孩子的健康、心理状况都了如指掌。在随1名护士陪同一个9岁男孩到医院复诊的整个过程中,从护士对孩子的每个眼神动作,每句话语中,都能感受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与怜爱;而孩子的顺从与依赖,脸上荡漾的笑意,足以表明他对这名护士的信任与喜爱。另外,由几十名专门从事特殊教育者、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义工等组成的教师队伍则承担了这些孩子的主要教育任务。白天在学校里,老师们根据每个孩子的年龄及特点,将他们分成不同的班级,每个班级有特定的教育计划,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做游戏、劳动、手工、烹饪、电脑教学、课外活动等,帮助他们认知、思维、交往,学会自理甚至谋生的能力。每个教室的布置像居家环境,墙上贴有每个孩子及老师的照片、周一至周五固定的计划安排、各种温馨有趣的图画及饰品,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并使他们感到舒适、安全。晚上,则根据每个孩子残障的类型和程度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住在分布于周边社区的“家”里,在老师的照顾下,大家一起用餐、休息、看书、看电视,定期上街购物、与邻居小孩玩耍、假期露营、游泳、骑车等。这个特殊的服务机构,为这些不幸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安全、快乐的家园。

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

(White Yellow eross Home Care)

比利时的家庭护理已发展得很完善。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是比利时最大的社区护理服务机构,提供了比利时约50%的社区护理服务,遍布比利时各个城市的不同区域,实行电脑网络管理。每个区域的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都有相应的行政管理人员、专门负责电脑

资料信息管理的文秘及区域护士等。区域护士在病人所熟悉的家庭环境里提供照顾,满足病人护理需求的同时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具体内容有:按照出院医嘱或家庭医生医嘱为病人行肌内注射、胰岛素皮下注射、伤口换药、服药指导与观察等;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沐浴、更衣、更换尿布,协助病人穿脱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弹力长袜等;对这些家庭的其他成员给予支持。护理站的文秘根据电脑注册登记的每例病人的不同护理需求,通过电话与病人预约具体家庭护理的时间。并按照不同区域,将病人相对归类,每天由电脑输出名单,注明病人住址、上门时间、所需物品、特殊需要等,区域护士则根据名单按照先后顺序出诊。每位区域护士负责一定数量相对固定的病人,每天护理人次视情况而定(一般6~17例)。区域护士出诊时驾驶1辆白黄颜色相间的救护车(是白黄十字家庭护理站的重要标志),穿梭于大街小巷。每位接受家庭照顾的病人都建有家庭护理手册,区域护士每次上门服务后,会在护理手册上记录相关的内容和特殊交待事项,以便医生或其他区域护士查核。回到护理站后,所有区域护士与文秘一起对当天工作完成情况、病人特殊变化等进行讨论,补充或更改电脑中储存的病人资料,为第2天的护理服务做好准备。另外,每周进行1次总结讨论会,讨论1周的工作隋况,病人的病情进展、心理状况、护理效果或自理能力的评估、家庭成员的协调配合等,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商讨出解决办法及改进措施。这种家庭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病人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延续性护理需要,因此减少了病人的住院率、缩短了住院疗程,大大减轻了医院及家庭的负担。

老年医学心理中心

第7篇:医生挂职总结范文

一、深入组织,学教结合,不断加强职工的政治思想建设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是在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中开展了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二是结合医院特点,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强化以人为本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三是开展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理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四是法制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和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党员干部十不准》、《医务人员十不准》、《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通过学习教育,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在经历了两院合并、托管、内部运行机制改革等重大变革后,院内职工思想稳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

为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首先组织了班组长竞聘上岗工作。本次竞聘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按需设岗、按岗定责和精简高效原则,全院共设班组长岗位29个,经过广泛宣传发动、个人自愿报名、集体推荐,院评聘委严格资格审查,确定54名候选人,报名人数和报名岗位之比最高达5:1。最后,26名同志脱颖而出,顺利上岗。在成功实施了中层干部评聘上岗和班组长竞聘上岗的基础上,于6月25日全面启动了全员竞聘工作。市卫生局和院纪检委的领导全程参与监督,整个操作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以群众的公论作为录用的导向和基础,经院党委会严格进行资格审查,不论年龄大小、资历高低,在群众测评和评委打分面前人人平等。对每一位竞聘者,群众测评人数不少于20人。评委组由7-9名评委组成,其中固定评委由分管院长、各科室负责人组成,流动评委则由本院协理员、工会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专家等组成评委库,在每次竞聘演讲前一小时从评委库里随机抽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竞聘得分更趋公平合理。竞聘前后历时一个多月,严格按照通过方案、公布方案、择岗申请、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竞聘演说、确定上岗人选及任前公示等8个程序进行,做到公开有序,规范运作。本次竞聘设置岗位672个,最终上岗人员609名,转岗91名,提前内退人员24名,待岗人员4名。全员竞聘工作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医院管理团队务实高效的运作理念,标志着我院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源整合方面又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通过竞聘,使现有的人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全面提升了现代化医院的执行能力,使医院管理更具科学化、精细化、合理化,同时,也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和医院整体功能的提高,为下一步实施技术职称评聘分开和全员人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的《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对职工的劳动纪律、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制定了明确的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通过半年多的规范运作,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新《分配办法》对利益分配模式进行了调整,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实行职工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合理拉开分配档距,向高技术、高风险、高责任、高贡献岗位倾斜,把职工收入与劳、职、绩、效紧密挂钩,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使职工与医院风险共担、责任共负、效益共创、利益共享,发挥了激励作用,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1-6月,全院业务收入·####万元,同比增长####%,收支相抵结余####万元,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出院人次上升###%,人均收入上升####。

三、明确目标,强化内涵,实施质量管理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医疗管理工作中,制定了“三个提高、一个降低”的奋斗目标。三个提高指提高医疗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执业素质,一个降低则是降低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的发生率。邀请####医疗集团质量控制总监来院进行了《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的防范》、《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处理》专题讲座。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加强医疗质量的督查力度,将终末质量重心转移到对环节质量的监控。一是以抓好关键性医疗制度的落实为基础,狠抓了医疗质量特别是病历处方质量的提高。召开病案管理委员会议3次,同时对各科的归档病历、处方质量评审结果进行了3次展评,及时总结梳理,剖析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到各科室,要求限期整改,并予以定期复查。除了院内每月组织对病历、处方进行自查外,两次随机抽样内、外、妇病历共315份,送到兄弟医院评审,甲级病历284份,乙级病历28份,未定级病历1份,丙级病历2份,甲级率达90%。对发现丙级病历的个人给予:1、扣发1000元人民币;2、全院通报批评;3、待岗两个月的处理。同时,扣除科室绩效考核分5分。对质量差的病历和处方以《医疗通报》的形式在院内公开曝光,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促进作用。二是以抓抗菌药物使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努力降低门诊病人费用,出台门诊病人处方最高限额,特殊病种的特殊用药报相关部门审批,规定每张门诊处方限额160元,超过处方最高限额,系统将自动停止其处方权(因HIS问题,未能实施)。制定本院各科室药占比最高控制指标,对超标的科室在每季度考核汇总时予以扣发考核分,直接与科室经济收入挂钩。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选用特殊使用抗感染药物应从严掌握。凡超越处方权限用药均需填写“抗感染药物使用审批表”,履行审批手续,逐步建立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有关精神,围绕“质量、安全、服务、控费”四大主题,制定了医院管理年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将工作任务分块细化,由各分管院长分别牵头,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要求各科室根据医疗行为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本科室实际,进行认真排查,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活动开展以来,全院的医疗安全意识、病人满意度、医疗质量等大幅度提高,“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医疗质量管理意识等都明显增强。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以江苏省现代化医院建设标准为抓手,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完善质控量化体系,逐步建立起由策划、共识、落实、评估、反馈、纠正和再实施七个环节构成的管理链条,为实施质量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保证。

四、专科建设,人才兴院,着力打造名医、名科、名院品牌

为了取得长足发展,我院提出了打造传染、肿瘤、泌尿、消化、心血管、儿童哮喘“六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全力加强专科建设,树立名医、名科、名院品牌。要想打造专科品牌,人才是关键。为切实做好人才培养的各项基础性工作,主要采取了如下举措:举办临床医生“三基”考试2次,参考人数达268人,在参考人员中又再次抽考83人,两次成绩均达良好;举办护士“三基”考试2次,参考率达100%,对不合格者强化培训补考,使合格率达100%;举办住院医师继续再教育业务讲座12次,远程教育22次;开展护理操作技术考核6次;选派去三级医院临床进修16人,参加·###医学院举办的“研究生课程班”和“研究生委培班”10人,去####医疗##挂职锻炼3人。根据专业对口和不脱产的原则,鼓励大专和中专学历人员参加省成人高校学习,提高学历层次,有3人考取本科,13人考取大专,1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人才培养工作落到了实处,为培养高素质卫技人才,打造“三名”品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行医疗区大规模改、扩建,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鼓励并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攻关。要求科教科加强把关,严格筛选,对于有一定实用性和研究开发价值的项目,医院在经费、人力、时间等方面予以重点保证和支持。对2004年由····科技局和·###科技局立项的9个项目进行筛选、评价,确定《食管鳞癌与乙肝病毒的关系及癌前病变预测的系列研究》等3个项目作为重点扶持的项目。有2项课题申报市科技进步奖,5篇论文申报市优秀科技论文奖。

新开展了微泵化疗临床应用、经皮肾穿刺钬激光碎石、前列腺等离子切除等新技术项目10余项。各病区开始推行了模式化和专科特色服务,麻醉科等科室也开展了疼痛门诊等创新服务。依靠####医疗##强大的技术支撑,先后成立了儿童哮喘诊疗中心、泌尿疾病诊疗中心和胆道疾病诊疗中心

五、以人为本,优化流程,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温馨、优质服务

为进一步加快医院的内部环境建设,改善就医者的诊疗环境,我院投入了150余万元,对老病房楼、供应室、分院病房楼进行重新改造装修,斥资近20万元对院内的HIS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更新,首期工程实现了东、西院信息联网。邀请南京园林公司专职设计人员为我院设计绿化规划,使医院布局更趋合理,服务功能更趋齐全,就医流程更趋科学,环境面貌也逐步靓丽起来。

在优质服务中强化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下大决心改革传统的、低效率的、以方便医院为前提的服务流程,最大限度地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方便。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言行,积极开辟“急救绿色通道”,努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原门急诊楼、老病房楼和医技楼在当初兴建时由于规划不当,未安装电梯,病人看病、检查十分不便,反映很大。我们在门急诊楼和医技楼新安装电梯3台,以方便病人就诊;对收费窗口重新布局,在门急诊、病房、医技每个楼层都各设立一个收费窗口,免去了病人看病、缴费奔波之苦;新开设了治疗饮食、病员饮食等服务;邀请##专家前来举行大型义诊3次,诊疗1500余人次;在“4.7世界卫生日”、“5.31世界无烟日”、“6.6爱眼日”分别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3次,上街、赴社区义诊3次,累计接受义诊、健康咨询560余人次;##医疗集团派驻了胆道、心胸外科、泌尿外科、儿科等科专家常驻我院坐诊、手术,对青年医务人员进行传、帮、带,缓解病员找专家看病难的矛盾;落实便民措施20多项,及时解决病员就诊中的疑问和困难,受到了病员的好评。

六、注重宣传,策划营销,逐步树立起医院良好的品牌形象

在全院逐步树立全员服务及全方位营销的医院经营理念,导入“顾客满意”营销理念,把“方便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作为一项制度。完成了导医标识体系的导入与改造,加强了发展部和体检中心的配套服务,初步启动了差别化医疗服务工作(VIP贵宾服务),1-8月份,接受健康体检近9000人次,累计达80余万元。把加强沟通、回报社会作为全体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有体系地开展了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导医服务工作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继续组织了志愿者小组免费为老年人服务,充分利用我院几个社区卫生服务下伸点贴近群众的优势,定期开展健康知识咨询、免费为贫困群众义诊等活动,并为他们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抓住了医院托管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新亮点,制订了医院形象宣传的一整套方案。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电台、灯箱广告等形式宣传医院新形象,在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两档节目中开辟了每周一期的“名院风采”和“健康之友”专题栏目,每天播出多频道流动字幕,介绍医院的形象、人才、管理、专科以及专家指导疾病防治等;在《·###日报》、《·###广播电视报》、《····信息》上刊登专题和报花。采取强大的宣传攻势,做到“周周报纸有文章、天天电视有图像”。注重品牌营销与服务营销,在电视、平面媒体广告等方面加强营销的同时,我们更重视品牌内在的价值因素质,在提升服务体系质量、员工客户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打造和提升医院的品牌。我院的托管后的一系列变化,引起了国内同行的高度关注,先后多次接待了北京、浙江、安徽等地政府部门和医院领导、专家的参观来访,并在江苏省医院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七、成本核算,增收节支,不断增强医院的发展后劲

启动了新的成本控制框架,注重后勤管理,在保证临床一线水、电、汽和物资供应的同时,强化成本核算,水、电、汽、物资使用列入科室成本,各类后勤物资、办公用品实行以科室为单位定时、定额、定量供应,节约有奖,对于一切非业务性开支,千方百计压缩,当用则用,当省则省,减少浪费和流失。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了新药准入及特殊器械供应等制度,加强了药费比控制和处方监测,从源头上、从各个环节上堵住漏洞。从6月份开始,公司已正式向我院统一配送药品。积极配合####医疗##在集团内各托管医院中实施的渠道管理,对药品、器械等由公司实行集中招标采购,统一调配,缩短药械供应链,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批零差价,从而在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基础上,更多地让利于老百姓。通过集团渠道采购的腹腔镜、钬激光、CR等仪器设备,根据我们与本地经销商议价比较情况来看,为医院节约了30余万元。

狠抓了增收节支,重点抓了医疗收入比例的提高,增加收入的含金量。在药品的价格上对每个品种每个批号都精打细算,尽量压价,据统计,1-6月份,药品采购成本1963.20万元,毛利润1234.65万元,药品差价率达39.73%,医疗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也由去年同期的45.09%上升到45.86%。

八、院务公开,接受监督,切实提高医院管理的透明度

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五坚持:一是坚持公开内容的全面性,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内容,全面公开;二是坚持院务公开的形式多样化;三是坚持院务公开内容的时效性,严格按规定时间公开;四是坚持院务公开程序规范化;五是坚持定期组织对院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讨论制订了《院务公开每月考核制度》,制定了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按目标对科室进行考核,按季兑现。建立了《干部民主评议制度》和《接待职工询问制度》,由纪检委、工会牵头,组织了8次职工评议活动,召开2次职工座谈会,广泛听取社会群众和院内职工对院务公开工作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研究整改和征求意见,使院务公开工作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并荣获····市“院务公开先进集体”称号。实行党政重大事项票决制,中层干部的聘用、工作人员的调动、大型基建和技术建设项目,万元以上仪器设备的购置等都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无记名投票,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对各类贵重器械采购都建立了严密的招标准入制,规定5000元以上的物品采购必须签订协议,5万元以上物品采购和10万元以上的基建项目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实行招标采购。能通过公开招标形式办的事情,一律公开招标,并主动接受上级纪检部门的全程监督,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

上半年,医院在提升服务、加强质量、控制成本、加快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完成了主要工作目标,但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两院合并以后,医院规模扩大,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磨合和医疗资源的整合,各项工作已逐渐步入正轨,但文化冲突和团队沟通仍然存在一定障碍,造成工作衔接中的脱节,暴露出不少医疗质量上的隐患及缺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