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名著读书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著读书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名著读书笔记

第1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这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初中生不能坚持阅读完整本原著,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这种阅读现状下,老师和学生为了应对中考名著检测,必然用练习代替读原著,这种现象被称为“伪阅读”。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地市中考名著检测题以“文段阅读题”或叙述故事情节为主,这些考题力争杜绝“伪阅读”,引导学生回归名著“真”阅读,即从头至尾读原著。要实现名著“真阅读”,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落实阅读任务。下文,笔者将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落实名著“真阅读”。

一、阅读时间的落实

保证适量的阅读时间,是实现名著“真阅读”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本校抽样调查显示,造成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困难是作业太多,没时间和精力阅读。解决这一矛盾的较好方法是教师进行作业内容的调整,把名著阅读纳为学生的语文常规作业,确保学生每天有至少15分钟的名著阅读时间。为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文相关的读读背背的任务争取在课堂上多完成一些。这样,名著阅读不占用学生其他科作业时间,家长才会支持,学生也乐意完成阅读任务。

二、阅读计划的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师生必须落实阅读计划,既能明确阅读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又能有效地督促阅读进度。

首先,落实学期阅读计划。结合课本“名著导读”,明确本学期要阅读几部名著,同时明确每部名著阅读完成的大致时间。如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涉及《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作品,期中考前阅读《骆驼祥子》,期中考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其次,落实每部作品的阅读计划。

1.明确阅读目标。从头至尾读完整本原著;及时做读书笔记;能初步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迪。

2.明确阅读量和阅读进度。明确每天的阅读量有两大依据,一是学生的平均阅读速度,二是学生每天需安排的最小阅读时间。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45万8千字,笔者任教班级学生平均阅读速度为450字/分钟,每天安排15分钟的阅读时间,10分钟左右的做读书笔记的时间,这部名著需要68天才能读完。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公式“总页数÷68=?”,得出每天阅读的页数,然后要求学生填写日期进度表,明确每天的阅读进度,也方便教师和家长的督促、落实。

三、阅读方法的落实

1.落实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应加强对基本阅读方法――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指导和落实。阅读一部名著,用浏览的方法看序、跋、目录、索引、后记等内容,了解作者的重要主张和书的大纲架构。对每天要完成的阅读内容先用略读的方法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整体感知所阅读章节的内容要点,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再用精读法,或阅读经典情节,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或研读重要语句、揣摩重点字词,或理解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2.落实做读书笔记。培根说:“做笔记使知识准确。”教师必须落实做读书笔记,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1)落实读书笔记的格式和形式。学生须掌握读书笔记的基本格式。除了文章内容,还要注明作品出处,包括书名、作者、版本、页数和日期,以便日后引用时查找核对。名著的文体不同,读书笔记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诗集《繁星・春水》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摘录经典诗句并加以赏析,或写读后感;科学小品《昆虫记》的笔记形式可以是“叙事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笔记形式可以是概述情节并注意摘抄名言,或分析人物形象,或写读后感。

(2)落实读书笔记的内容。每读一部名著,教师可以给出读书笔记的范例,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如小说的读书笔记,概括内容时要注意写清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还要注意准确记录小说的细节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第一章,大部分同学做的读书笔记很简单:“保尔报复神甫,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被学校开除了。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教师示范如下:“十二岁的保尔因打架被神甫带到了高年级上课(事情的起因),保尔对《圣经》和生活的出入有所质疑,神甫把他打得鼻青脸肿。保尔因为报复神甫对他的侮辱,把烟末撒在了神甫的复活节用的发面里(事情的经过),被学校开除了(事情的结果)。他到了车站食堂工作。每个月八个卢布(细节内容)。领班弗罗霞告诉了保尔的工作内容:倒开水、烧开水、擦刀叉(细节内容)”。学生学习范例,坚持做完了整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笔记,既锻炼了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也为快速回忆名著内容提供了线索,还为解答试题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3)落实读书笔记的完成。做读书笔记是艰苦的,教师不及时跟进、落实,学生很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措施检查读书笔记的完成情况。可以一周安排一次检查,查看读书笔记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有缺漏;也可以在阅读交流活动中巡查,并要求及时纠错和补缺补漏;还可以请读书笔记做得较优秀的同学当老师的小助手,隔两三天检查一次同学们的读书笔记,帮助做读书笔记有困难的同学,并督促其及时跟上阅读进度。

四、阅读内容的落实

教师同样要采取多种方式落实阅读内容,防止半途而废现象的发生。落实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五分钟名著阅读交流。据笔者实践,利用课前五分钟语文活动时间进行阅读交流,是落实阅读内容的主要途径。交流时,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促进交流活动顺利进行:

(1)根据名著的文体特征采取适当的交流方式。诗集《繁星・春水》适合读、背、赏析;传记《名人传》更适合说说自己的感悟;散文《朝花夕拾》适合提出阅读疑问,师生一起解答;小说《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等,适合概述或复述故事情节。

(2)每天定人、定量、定时。一般是按座号每天安排两位同学到讲台上与大家一起交流;提前告知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的起始、结束部分;每位同学交流时间为两分钟左右。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降低要求,比如可以让他们用复述的方式,完成普通同学二分之一的交流任务。

(3)要求并鼓励学生敢说。每次交流任务结束,教师应对学生的声音是否洪亮、吐字是否清晰、表情(包括肢体语言)是否自然等方面加以点评,评价时以鼓励为主,激励引导学生敢开口说,敢声音洪亮地说。

(4)及时纠错或补缺漏。每位同学交流内容结束,座位上的学生或指出讲台上同学概述内容的错误之处,或补充其遗漏之处,或解答疑问,教师则要及时纠正或补充学生读书笔记上的错误、缺漏之处。

2.检查读书笔记。这点,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3.适量的检测。检测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迁移。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使用有阅读练习题版本的学生与全班同学共享阅读练习题,加强对章节内容的掌握和答题能力。整本书阅读结束,教师要精编检测题,编写的检测题要广,要细,要重点突出。“广”是指试题涉及的内容全面,涉及作家作品、主要内容、典型事件、写作特色、阅读感受和体验等。“细”是指对名著的主要情节要注意细节内容,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是保尔在什么境况、什么时候说的。“重点突出”是指针对考题“深阅读”的倾向,重点训练学生对情节的概括和表述能力、对经典语段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教师要落实检测题的复习和巩固。复习方式可以是同学之间在课间互相抽查;也可以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活动时间,教师进行抽查和点评;还可以是学生结合读书笔记的内容,对检测题进行补充,出题考同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现名著“真阅读”,师生都需要韧性,教师要进行有效落实,学生要坚持阅读,日复一日,学生养成了终身受用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名著阅读就不再是学生考试的障碍。

参考资料:

第2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关键词:阅读名著;初中生;有效性

名著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起来的文化精华。阅读名著可以增长知识,引发思索,提高人文素养。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初中阶段,学生应具有进行独立阅读的能力、应通过阅读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文语感,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阅读,形成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但是,从目前的初中语文阶段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来看,并不乐观。在初中阶段,由于上课时间多,所学科目多,学生自主把握的时间并不多,学生虽有心想阅读名著,但也只能望而却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名著阅读落到实处,是有待解决的艰巨任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迅速发展的阶段,其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教师应了解到学生在此阶段的特点,从而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兴趣是第一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的前提条件。一旦学生对名著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阅读名著。培养初中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阅读名著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及大作家、名作品或者其经典的描述,然后引导学生去阅读。例如,在教学《出师表》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三顾茅庐,让学生对诸葛亮和刘备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对诸葛亮、刘备等做分析。学生在分析的时候感觉自己现有的认识实在不够,就会主动阅读《三国演义》。

2.通过影视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当今社会是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新的媒体也应运而生,产生了大量的可以被教师在名著教学中采用的新资源。一些经典名著被拍成电视剧、电影,还有《百家讲坛》等节目也在讲一些名作家。教师可以把这些新资源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了解名著的信息,让学生换个角度看名著、了解名著、鉴赏名著,并能通过对来自多种途径的名著信息的比较,引导学生体会名著的魅力。

3.用成语、俗语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成语故事、俗语这些知识,学生是比较喜欢听、爱听的,教师也可以借机来引导学生对名著感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比如,对于“徐庶进曹营——身在曹营心在汉”,教师可引导学生去了解徐庶是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年代、发生了什么事,才有了这样一个典故?让学生去了解《三国演义》,趁机引导学生去看名著。

二、指导阅读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地有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走进名著。

1.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阅读名著时,可以进行精读,也可以进行略读。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不同的阅读方法。

精读是对文学作品、名著的重要部分进行细读,然后慢慢体会作者的构思,去揣摩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对一些妙词佳句去细细品味、欣赏等。要从部分到整体,然后又由整体到部分,去反复研读,来回思考。品味其语言,揣摩其构思,领略其内容,体味作者的情感,从而吸取名著的精华。精读重在质量。

略读是对作品中的非重要情节,进行快速阅读浏览来获取一定的信息。略读贵在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初中阶段,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名著,其主要原因就是作品常常会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人物的心理分析,学生想了解故事的情节,却因这种情况而读不下去。针对学生的这种实际情况,语文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采用略读、跳读。

2.教会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在初中阶段,阅读名著如果不会做读书笔记,不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结果就会使阅读完名著后,也不能很好地领悟其内涵,更不能从名著中受到启迪和感悟。为了让学生对读过的名著感悟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名著中的经典名句、精彩片段,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对名著某些部分的感悟和心得。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名著,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阅读名著,如果仅仅在课上进行,显然是不够的。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阅读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把握好课外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去阅读。在进行引导时,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阅读,同时做好读书笔记,把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修养的提升。

三、帮助学生制定阅读名著的计划

为了克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教师可以设立“读书月”“读书周”等,以校园读书形式来推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氛围。

教师可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制定一个具体的、可行的阅读名著计划,然后教师可以随时监督指导。学生也可以建立班级每日读书汇报表,学生自己来制定每天的最低读书量。

四、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平台

有平台,才有学生展示的机会,有平台,学生才有阅读的动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阅读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阅读能力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分享这种活动中的快乐体验,尽情感受阅读带来的愉悦。

例如,在读了某部名著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次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思想、情感所发生的变化,谈谈自己对名著的认识和看法,同时开展这种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情感。

第3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网编一班

为了扎实开展读书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师生感受浓浓的读书氛围,展现师生的个性风采和精神面貌,培养审美情趣增强人文底蕴,我院制定第一届校园读书月主题活动。为相应学院号召,我网编一班开展"走进图书馆·寻找”名著”"活动。

一、活动时间:2011年10月10日——11月10日

二、活动主题:走进图书馆·寻找"名著"["名著"并非特指四大名著,对于传播系的学生,如我们的鼻祖施拉姆的著作,在此活动中都视为"名著",即有名的著作,对学生专业学习及人生导向有帮助的书。]

三、活动对象:网编一班全体师生

四、活动组织:

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张雅威

副组长:申新颖 任晓月

指导老师:杨琳

成 员:网编一班全体师生

五、活动构想: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

根据本班学生的个人特点、兴趣爱好制定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班级读书计划,主要由学生个人决定,向我院图书馆进行图书借阅,以传播学"名著"为主。组长及指导老师要认真督促检查,确保计划得到落实。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1)同学所借阅书籍需在组长处登记,由组长交予指导老师记录。

(2)征集本专业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一来的名言罗列在A4纸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并将成果上交至组长处,由组长汇总交予指导老师汇报成果。

(3)进行个人读书方法介绍,向班中其他学生介绍自己认为科学的读书方法。

(4)在班级里开展好书推荐的活动,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在班级里进行交流,还可以以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形式交予主要负责人。

3、 阅读之星评选:到活动结束时进行评选,选取学生数的 10% ,以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数量及质量为评选依据。 入选者进行口头及物质奖励。

4、不读之星评选:到活动结束时进行评选,选取全班人数的10%,入选者进行口头批评及全班鄙视。

六、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的开展,在班级甚至是学院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2、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读书活动,使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更新,活跃学生的思维。

4、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使学生的读书落到实处,使阅读成为我校的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

七、活动安排:分三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借阅阶段(10月10日——10月20日)

1、加强读书指导,倡议教师学生共同阅读。由组长和副组长负责指导学生读书活动。

2、统计借阅书籍及数量,向指导老师汇报。

第二阶段:作品征集(10月20日——10月31日)

活动一:征集读书笔记

形式力求创新,全班参加。比赛设置奖项为全班人数的10%。

活动二:读后感评比活动

比赛设置奖项为全班人数的10%

活动三:

在全班举行"我读名著"演讲比赛,11月1日——11月5日开展此项活动。

第三阶段:评比总结阶段(11月6日——11月10日)

活动先进表彰

八、注意事项:

1、要提高对本次"读书节"活动的认识,要把它作为提高我班班风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2、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用指导老师的读书去影响学生,用自己的爱好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积极参与我班组织的读书交流活动。

3、组织机构应紧密配合,做好监督工作,杜绝弄虚作假,确保活动的真实性及效果,做到不徇私,无偏心。

第4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作为涉世不深的初中生,如何来了解这个社会,如何来分析社会现象,文学为他们展示了一个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融汇了世间百态,沉淀了历史精华,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绝佳教材。然而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课本学习等,而没有时间去阅读,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名著阅读计划的制定

1、总体目标

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语感,并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组织名著赏析活动、专题讨论会、故事会等形式,把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训练结合起来,还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地位,增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和一定的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学习的能力。

2、阶段目标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初一阶段: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童话、寓言作品,以及一些篇幅较短的文学名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格列佛游记》、《童年》、《爱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

初二阶段:阅读一些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指导学生写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初三阶段:进一步指导学生阅读长篇名著(《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红楼梦》、《呐喊》、《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学会揣摩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清作品中的精髓与糟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三、教师的点拨与指导

1、 阅读的方法的指导。现在对习惯于阅读漫画,看动画片,打电子游戏的的学生来说,他们不愿看文学作品,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更不要说那些读起来让他们费力的名著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于是,我们首先以课文的材料为例子,给予学生阅读方法方面的指导。其中包括读书的方法(如泛读、精读法、)和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如圈点批注法、提纲法、),然后以课内自读课材料作为学生训练材料,在教师指导下实现第一次知识迁移与能力培养。

2、统筹安排、精心测算、安排时间。整本书容量较大,不可能在课堂内全部读完。必须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怎么保证课外阅读的有序进行,合理安排阅读时间是关键。

教师要科学安排每天的阅读时间,关键是布置适宜的阅读量。每布置学生读一本书都要看看书的容量,根据学生可能用来读书的时间及阅读的速度,测算出学生每天能读多少页,读完一本书大概要多长时间,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读书,不能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几天内读完一本书,然后写点读后感就算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如果学生没有时间读完名著,那整个名著阅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根本。

3、精选作品、明确目标、组织活动、激发兴趣。实事求是的说,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我曾对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喜欢读名著的学生不到15%,学生普遍反映大多数名著容量太大,不容易理解,没有耐心读下去。有的内容离现在生活太远,读起来没意思。

面对这样的阅读现状,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直接兴趣呢?关键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那些切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作品往往能引起学生的阅读热情,如韩寒的《三重门》科幻小说《哈里波特》等。所以,在安排阅读书目上教师可以将选择推荐权分一部分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推荐他们喜欢读的书。

第5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教学,笔者就自己的做法略谈一二。

一、进行有效地阅读指导

要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是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影视引导名著阅读。利用电视等媒体观看影视作品是激发学生品赏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在初中生课外名著阅读兴趣的培养方面做了一点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生活中我们发现,当电视台播放某部电视剧时,与之相关的东西便成为初中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与它们有关的书也就成了初中生互相传阅的热门书籍。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尝试从初一进校后就开设影视活动课,把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影视作品搬进课堂,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先有直观形象的感受和大体的了解,消除对作品的陌生感,从而激发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我还将于丹的《论语心得》也请进教室,让学生通过直接聆听作家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的论述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观看第一讲后,有的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对于《论语》,我一直认为它是高不可及的,必须得仰望它。而经过于丹教授的解读之后,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它,感受到它是这样的贴近生活。今天尽管我只读了其中的几则,但它所散发出来的阵阵芳香,让我收获的人生启示却是深远的。”

2.阅读要勤于思考。阅读的核心是理解,而理解要靠思考,有许多知识需要记忆,但不能代替思考。目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阅读就是背和记,一丝教师的阅读指导也有过度偏重记忆的现象,也有的教师精心设计阅读训练,但由于混淆了理解和记忆,使那些本应成为思考训练的设计变成了知识记忆。教师的阅读指导一定要想方设法促使学生“跳起来摘到桃子”,质疑是学生阅读中思维训练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敢于质疑,提出问题,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3.写好读书笔记,注意知识的积累。写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最好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必须做好笔记,因为一个人光靠大脑是不够的,时间一长记忆的东西就会遗忘。为此,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根据内容分类记录名著中的成语、名言、重点句子、描写生动优美的语段等。

语文教学中,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范例,目的在于让学生从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阅读技能,而名著阅读是学生知识的扩展和丰富,它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掌握的学习方法去实践应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因此,加强学生名著阅读指导,拓宽阅读面,扩大阅读数量,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阅读,并有所收获,逐渐形成习惯。

二、以活动推动阅读名著

1.开展阅读名著大比拼的竞赛活动。内容包括名著研讨会,文学名著语段诵读、文学名著读后感展评、文学名著课本剧表演等,为同学们搭建交流读书心得和读书成果的平台。以展、赛、评促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学生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的开展。

2.通过日记、周记、墙报、黑板报等方式写读书心得。鼓动学生写生活日记,这不仅是学生多练笔,勤练笔的好办法,而且对锻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也有很好的作用。读书时随手记上它,对消化理解所读的作品有许多好处。利用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介绍读书心得,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促进作用。

3.开设读书活动课。我们学校每一个班级都建立了图书角,为开设读书活动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每个学期初,根据学校开列的书目,我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柜里,由专人负责,每周开设一节读书活动课,来阅读经典名著,以创设阅读名著的浓厚的氛围,推动名著阅读的开展。

三、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读物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使学生大量阅读名著,就得为学生提供可读之书。书来自何处,途径有二:学校图书馆,每周一节阅读课上带学生去图书馆开展阅读。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购买、学生捐赠、向学生暂借,各类书籍应加强管理,做好编号登记,专人保管。这样既实现了人人有书读,个个读好书,也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第6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作为文化主要传承者的语文老师,又怎样引导学生喜欢读书,培养读书的习惯呢?我和同事们这几年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课题实验,在引导学生读经典方面用了不少脑筋,做了很多工作,很有实效。

首先,有意无意给学生灌输读好书、读书好的意识理念,并且充分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兴趣。我经常用生活中的真实典型的事例来说明,很有说服力。像现代大学者,学贯中西,被举为现代孔子,读国学经典长大的,一生博览群书;朱自清、老舍、等大文学家也是读国学长大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得益于爱读书的好习惯。

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发挥个人特长,“因课制宜”,来调起学生读经典名著的胃口。例如我校陈永红老师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方面做得很好。看下面她的教学案例:在一堂课上她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让我悄悄的为你打开一扇窗,隔着一堵墙的距离向里望,里面绿草如茵,姹紫嫣红,蜂飞蝶舞,那是一个美妙绝伦的人间仙境。怎样才能润物细无声呢?大家喜欢做猜谜语的游戏,那我们来个人物竞猜吧:

少室山头琴未冷,风陵渡口似闻声。

人间自有情难老,不信娇女白发生。

慧骨灵心济国危,衣衫似雪雪如肌。

襄阳城破家亡日,重寄桃花第一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趋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

当学生绞尽脑汁总算有人能猜出来的时候,陈老师便拿起表扬的武器,夸他腹有诗书,夸他学识渊博,夸他见闻广泛,直夸得别人自惭形秽,眼巴巴的看着他流口水,恨不得一日读尽千卷书。还有一次写秋天的作文,她说有一首诗虽然不长,但写尽了秋天深入骨髓的悲凉,然后屏显: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这样就又捎着提了下红楼,她喜欢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们语文课上要想出尽风头,必须读书读书再读书。当然不同的时段要侧重于某一部来讲,不可贪多,更不能让学生觉出卖弄之嫌!

第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读“喜欢读的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部分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而我们校长本人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诗人学者,他特别推崇让学生多读书,学校在图书配置方面花钱很多,我们的图书资源还是很丰富的。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阅读课,学校阅览室给我们配置了很多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刊杂志。看到学生们在窗明几净的阅览室,很投入地读书,整个屋里静静地,清风携带着花香吹来,那种感觉特好!光一节阅读课显然不够。于是我们老师又借了阅览室的杂志,再加上老师自己积攒的杂志,发到学生手中,每人一本,看完再互相换着看。一个月班级之间再交换看。保证了学生在课余空闲时间随时有书看。这种做法我们一直持续到中考前夕。另外,班级安排有专门的学生去图书室为同学们借阅中外名著图书,两周一次。书录由老师学生商议定下来,原则是内容由趣味到厚重,由浅到深。名著阅读平时一个月阅读,至少一本,假期集中阅读,至少三本,按课标规定提供书目让学生读。

第三,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方法鼓励督促学生读书,调动其读书积极性。

我们让学生读书并且要求做读书笔记,内容自由,可以做摘抄好词佳句,或内容摘要,或谈读后感想等等,老师们每周批阅一次。每学期我们举行一两次优秀读书笔记展,择优发奖,并让学生们参观学习优秀笔记。事后,学生的读书笔记明显认真多了。

第7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摘 要:作为初四毕业班的语文教师,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文言文的翻译、阅读的答题技巧和作文的审题、立意等,片面割裂开了语文的很多东西,以一个个的点来汇聚成一个冲刺中考的面。经过几年的摸索,就阅读方面的做法进行了归结,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技巧;热爱阅读;读书笔记;阅读经典

一、渲染悦读大模式氛围

1.学科组同研,打造“爱读书”的老师

要想让学生热爱读书,首先得有一批真正爱读书的老师。我们从语文团队开始,从推荐优秀书目、阅读经典开始。最初我们是从“啃”《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开始的。在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导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大量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书中有30多条专门强调阅读重要性的建议,这让我们推行大量阅读的信念更强了。

我们在书籍的选择方面可谓是做到了“小学、初中、高中”的良好衔接。小学特级教师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华师大附中高级教师郑桂华的教学实录、卢梭的《爱弥儿》,再到《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交流已成为我们常态教研的一道大餐。阅读,使我们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语文教学追本溯源,就得做好“读写”这两件事。

2.晋级式阅读,引领“爱读书”的学生

有了语文老师的先行,我们开始积极营造“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

首先,实行“晋级式星级评价制度”。具体做法为:除必读名著外,语文老师再为学生量身挑选各年级铜、银、金、钻石之星的推荐书目,制成表格学期初发给学生,学生读完相应书目,交流合格就可以晋级相应星级。

其次,为了避免各年级阅读书目重复过关,我们还制作了各年级的“读书评价卡”,学生一人一卡,初一至初四上下学期阅读的书目都在上面记录,附有老师评价和家长寄语,每学期读书笔记评价等级也在这上面有记录。此卡成了学生的阅读档案,不仅便于老师了解学生阅读情况,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学生们都以争当读书星,获取读书卡为荣。

在激趣上我们采用影视链接,“促”读名著。

(1)热点节目带读。在推荐引领阅读方面,我们还借助优秀节目的力量。比如《百家讲坛》节目可谓大师云集,内容形式也易于学生接受,我们将之视为名著阅读的“课外辅导大师”。此外,央视科教频道每年暑期热播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节目,我们倡导学生每期必看,众多选手们的阅读经历和读书分享,是最有效的榜样引领。

(2)观影对比阅读。经典的名著基本都有精彩的影视作品可以分享,最适合孩子在阅读原著后欣赏。比如,初三学生读完《平凡的世界》后观看了改编的电视剧片段,学生们一致反映,看电视与自己读书时的想象有所区别。除了读后观影,读《名人传》后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都加深了学生对名著人物的理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阅读。

3.蔓延式阅读,营造“爱读书”的家庭

我们利用家长会、家校沟通平台等方式积极和家长沟通,引

领家长重视孩子的阅读,营造“书香家庭”氛围,每学期评选出“读书之星”和“书香家庭”进行表彰奖励,并组织优秀学生和家长经验交流。

二、积累悦读点滴收获高效

1.学会圈点批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任何一部作品的生命都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读者的用心思考才能唤醒沉睡在文字中的灵魂,圈点批注就是读者的思考留下的印迹,是与作者心灵撞击形成的火花。

刚开始学生的圈点批注可能停留在表面,我们就通过精彩示范、互相交流等方式,引导他们阅读与思考并行。我们将优秀同学的圈点批注的书目定期展览或用投影仪在全班展示,定期组织学生评选圈点批注优秀者或优秀小组。

此外,教师的参与示范效果很好。每当我们语文老师在班上展示自己的阅读书籍和精彩的批注点评时,学生的眼里流露的满是惊喜向往,这种无声的语言胜过说教。

2.写读书笔记,让阅读和思考深入下去

我们本着少而精的原则,设计思考性笔记要求,让学生从“概括内容、书写感受、语言赏析”三方面写,这三项内容杜绝了学生的生搬硬抄,让学生的阅读有的放矢,重点训练了概括归纳、思考感悟、赏析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内容”通过让学生概括归纳,引导学生学会“将书读薄”;“书写感受”通过写读后感悟,引领学生发散开来,“把书读厚”;“语言赏析”引领学生关注美句美段,思考哲理性句子,丰富自己的语言积淀,进一步“将书读细、读深。”

我们正在努力着,我们希望能让孩子扎根于经典土壤,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相信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参考文献:

第8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益的课外读物,并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产生阅读的渴望。然而,由于时代的隔阂,学生普遍对名著缺乏了解,缺乏亲近感。面对大部头作品,他们往往产生畏惧心理,难以长期坚持下去,而当今文化信息来源渠道多且快捷,多数学生沉迷于网络、电视,倾向于文化快餐,即便为了考试,他们也乐于接受各类“名著速读本”,对原著没胃口,因而我们的阅读目标也往往难以实现。怎么办呢?为把学生引进文学名著的殿堂,我尝试了三种做法。第一,营造氛围。每堂课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走进名著”,形式多样,进行个性化创作,学生或朗诵、或表演、或讲故事……但内容必须是名著。第二,吊吊胃口。中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很强的年龄段,利用其喜欢探究问题的特点,在介绍课外书籍的时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内容讲透,留一些悬念让学生课下解决。在讲读《范进中举》一文时,我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范进中举以后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们可以到《儒林外史》这本书中找来读读……”结果很多学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进不顾母丧去打秋风”的闹剧,还有兴趣地读起了全书。又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向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要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反之,强行摊派阅读任务,常会令学生感到沉重的负担,从而对名著敬而远之。第三,划小组。有些名著比较短,学生可以挤时间细致地读完,而对于长篇名著,学生想细细品读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分段承包,共同完成阅读名著。

二、传授方法

文学名著,是经过读者反复筛选,经严格检验的艺海明珠。读名著不同于浏览浅显易懂的通俗读物,要读出成效来,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一,教会学生静下心来,探求作品的内涵,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读名著就是在发现,所以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心态要平和。现在有很多学生仅仅为了考试而阅读作品,阅读时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心里想着了解大概内容即可,头脑中猜测着会考什么样的题目。这样带着杂念,是读不出原著的味道的。我们要求学生阅读时集中精力,就像听柔美悠扬的古典音乐一样,让自己的心灵沉浸在宁静和谐的状态之中,去联想,去想像,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才能陶冶情操,增进智慧,提高语言感受能力,达到阅读作品的真正目的。第二,教会学生不求甚解。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意思是不必拘泥于咬文嚼字而重在领会要旨,求其真谛。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名著中某些内容,学生无法做到求甚解。因此,读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内容浏览,哪些内容精读。第三,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默读、朗读、浏览、赏析、圈点、批注,等等。我在上名著导读课时,常常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写、抄、评,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名著的门道。“教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法,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当学生习惯用某种正确的方法解读文本时,学生就拥有一把打开名著大门的钥匙,能够自由地进进出出,将里面的风景看个究竟。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仅为阅读而阅读并不是好的读书习惯,因此,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尽可能做到“读书有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通过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质量可以得到提高。还要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学习在于积累,写作更离不开素材的收集,因此读书要做笔记,否则收效甚微。写读书笔记,内容多样,摘抄名句名段名篇、写读后感,等等。这样,日积月累,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第9篇:名著读书笔记范文

2012年10月,我对我校七年级学生(7个班,330名学生)名著阅读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七年级学生学业压力小,阅读时间很充分,但因各学科作业较多和学生自身懒散等因素,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阅读习惯没有养成。2013年5月,我对我校九年级学生(5个班,243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即将迎接中考的九年级学生,对于中考考查的六部名著的阅读率尚可,而教材推荐的其他名著作品则不太重视,偶尔读读缩写版,可见初中生在阅读品质上的功利性、依赖性、浮浅性较为严重。

近年来,泉州中考十分重视考查初中生浏览文学名著的能力,可见提高初中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主要的课外阅读必读书目有《西游记》《水浒》《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简爱》《伊索寓言》(《爱的教育》《格列夫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前几年主要考查故事情节概述和人物形象分析,分数6分。但只考查其中一至两部名著。近三年则涉及到至少五部名著,分数8分,考查的内容更细化。回想这三年来与学生一起阅读名著的经历,看到初三的学子匆忙应战的模样,我一直在思考明年的名著考查内容会有怎样的调整变化,其考查的难度会加大多少,发现七八年级的学生只有脚踏实地认真阅读文学名著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作为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为学生名著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课堂渗透,课外拓展,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阅读名著的首要条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一些名著节选的课文的不同特点,巧妙选择切入口,选择性地向学生讲清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的价值意义及其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地方和可运用的方法等,设法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及时有效的阅读指导,让他们在“好之”和“乐之”中求知。

学习《美猴王》时,我组织学生讨论“美猴王集猴性、人性、神性于一身的特点”,引导他们从整部作品中再去寻找其他故事,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孙悟空这个形象。

学习《空城计》时,我让学生观看电视剧片段,对比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区别。许多学生认为课文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腻,给了他们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影视作品对于一些典型细节的叙述远不如原著生动。

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我介绍了书名由来,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设置了一些简单的题目抢答。

1.《水浒传》描写了北宋末年以――为首的――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2.梁山寨主先后有三位:――、 ――、――。

3.武松途经――打死一头猛虎,被聘为阳谷县都头,巧遇失散多年的胞兄――。――接其母上梁山,在――歇脚取水,见老母被老虎吃得仅剩残骨,怒杀了四虎。

4.鲁智深绰号――,因遭官府通缉,到五台山出家,后因闹事被派到东京大相国寺看管――。偶然结识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 ,两人交情甚好。

正在细读《水浒》的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得心应手,而部分学生还未读,面有惭色,但促进了他们阅读的决心,在班级里掀起了阅读《水浒》的热潮。

二、开展多种活动,坚持做读书笔记

初中生的思维往往表面化,缺乏应有的深度,阅读只流于表象的理解,不能深入到意蕴层,领会文章重点。在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水浒》时,组织“取经故事”(故事会)、“话说水浒好汉人物”(演讲赛)等活动,或者利用每天的课前三分钟,每位同学轮流讲一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或者在引导学生阅读《简爱》《骆驼祥子》前,组织学生鉴赏精彩的影片,出一期有关简爱、祥子的手抄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亲近名著,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加深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三、建立班级小书库,参与学校读书会,进行广泛交流

班级设有图书柜,每人提供两本名著,由班长统一管理,充分利用每天中午1:20至2:00统一阅读,或者建议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生会、书友会读书俱乐部定期举行的读书交流会,阅读鉴赏他们推荐的一些优秀作品。学生在广泛的交流、借鉴中,形成了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气氛。这时,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让学生以写促读,做好读书笔记,每天摘抄约一百字的精彩片段和有关的鉴赏文章。

四、完成名著阅读评价

学校教科室下文给语文教师,落实名著阅读计划,要求语文学科把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作为语文学科成绩考核内容之一,以推动各类读书活动。各年级备课组要重视名著阅读的阶段性测试,建立学生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名著阅读的篇目、过程和收获,教师定期检查、评比学生的阅读记录卡、读书笔记,评选出优秀者进行展示和奖励,从而完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综合评价。

五、鼓励多角度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