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慧园区规划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市”将信息化与城镇化结合起来,它以信息化为载体,通过建设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改善民生,提升城市生活质量。2013年7月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智慧城市涵盖了生活、居住、社区、健康、教育、安全、交通、环境等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应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新的城市管理生态系统。它将推进信息产业与智慧城市各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产生强大的创新驱动力,从而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为中新两国资讯通信产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开放了更为直接的合作机遇。中新两国不同领域的企业将有望在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环境管理方面获得更多合作良机。其他高新技术应用方面的合作,包括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等智慧城市建设的驱动力也将获得加速发展。这次合作将催生一系列创新领先的解决方案,并将有机会在中国的其他城市进行展示。
通过此次中新智慧城市“双区互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和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将在新加坡和苏州工业园区内各选择一片区域进行智慧城市试点。该合作将通过公开创新的采购模式如新加坡的“征求合作计划”构建企业与政府合作的桥梁,为中新企业提供一个展现其智慧城市发展技术能力的平台。双方政府也将有机会在其他城市和区域部署相关创新方案前,在该区块率先进行试点。
作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选为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苏州工业园区,建区19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注重新加坡经验借鉴,坚持顶层设计,夯实信息基础、加强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成绩显著。2013年初,苏州工业园区高分入选首批全国智慧城市试点。此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订将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加深两国在智慧城市方面的长期紧密合作关系。
对于此次的“双区互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执行副主席雷纳德(Steve Leonard)先生表示,新加坡与中国在发展智慧城市方面具有共同的愿景,建设一个适宜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他认为,信息技术是任何智慧城市得以发展的支柱。“每天我们都接触新的数据不断被创造出来。所以,如何以创新方式抓取、转移并诠释这些数据以帮助提升公民的生活素质变得至关重要。我们很高兴能够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发掘新的机会,利用我们新加坡企业的优良经验,进一步发展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新加坡与苏州工业园区的‘双区互动’,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期待着激励更多的我国高科技人才在不同规模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他补充道。
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副局长尤善钡对于中国近年来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表示了赞赏。他表示,中国计划开发190多个智慧城市试点,这将为中新企业合作带来另一大机遇。新加坡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智慧交通、教育、环境、电子政府及医疗等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高素质的解决方案。
今天的主题就是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时,围绕新台阶、新探索跟新进步主题做一个专题研讨。整个研讨分三大块:第一块就是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一个认识;第二块是重点介绍一下我们安徽公司在数字转型的现状以及遇到一些问题;第三块主要是基于这些现状和问题,我们的一些思考和规划。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我们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也逐渐展开,绝大多数国企已开启数字化转型进程。我们电信也在加快推进云改数转,目的就是为了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5月28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国家电网江苏电子公司召开的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上指出,央国企要推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更好地发挥为业务赋能、促进管理变革、实现价值提升、提高运营效率等重要作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管理提升的新引擎。总的来看,不管是从央国企自身发展,还是上级要求以及到国家层面,都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及能带来的巨大生产价值。
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包括:1、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2、是数据驱动业务流程的再造以及提升业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3、客户的体验度;特别是我们物业这个板块,很多都是面向客户服务的,所以用户的体验影响到我们对后期服务的感知度,以及后续业务的增值服务的能够切入度。4、流程自动化;早期很多都是从线下流程直接搬到线上化,但是会出现流程上的反复和重复,通过数字化转型过后,结合我们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性的算法,能够很好地做到自动化流转。这也是能够快速提升我们整体内部效率很关键的一个点。5、收入来源;现在整个数字化做得比较好,如果我们设计方案非常优化,我们就能发现客户他的一些痛点和他不足的地方,那么围绕这些痛点和不足也是我们后续挖掘商机的关键点,我们就能够精准的面向他的痛点去提供问题解决方案,成功率会远远大于我们原来的这种通用性解决方案。6、产品创新;一些亮点产品,一旦大范围孵开,它的价值会大大多于我们现有的线下服务数据,整个产品一旦提升过后,我们后期的服务是有明显的“木本业务”的,特别是我们讲数字化转型,大部分还是围绕产品创新来的。7、供应链优化;放眼整个行业条线,除了企业自身之外,还有产业链上下游整体的优化,数字化转型就是为了打通上下游,站在更高的层面,这样内外部的协同就有了更好的提升。
总结一句话就是对于数字化转型业务,企业已经深刻认识到它为企业所能带来的各个层面的价值点,各个企业也在深入的思考,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去转型做好这项业务。
这是对数字化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简单认识。
第二部分是介绍一下安徽公司的数字化转型的现状。首先,数字化转型在安徽公司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特别是在领导带领下,内部信息化已经开展了10多年了,但还是存在以下5类状况:1、偏重于内控管理;我们还是以最早的业财一体化为主,更偏重于企业内部管控。2、未能横向打通;像我们现在使用的祥云、人资、财务等等这几十个系统,都是加强内部的规范化管理以及风险管控以后再增加了运管的分析,对于公司内部运营和决策者的决策也都起到了非常好的、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对外的服务以及我们横向跨系统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做到打通。3、智能化水平不足;在智能化水平这一块,我们基本上基于一些简单规则的分析,像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工智能这些深度智能化的应用相对还是比较少的。后期提升整个应用的智能化水平,觉得我们在深度以及层次上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4、运用程度不高;我们单个条线的业务现在是比较成熟,我们也拿到一部分数据,但对这些数据的融合应用以及它的一些深度价值的挖掘,我们运用程度不高,这也是我们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待提高的一个点。5、未形成标杆产品;我们信息化虽然起步早,业务成熟,但大部分是围绕着当时安徽公司我们自身的这种信息化需求去做的,它的针对性相对是比较强的,但是如果考虑产品化的时候,还应考虑到外部企业的一些公用性需求,加上对包装的打磨,形成具有标杆性的产品案例。
以上讲的就是我们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也就是我们对安徽公司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因为整个数字化转型范围是比较大的,所以这里我们主要聚焦头部物业公司的主要数字化转型,做一个初步的思考和探索。首先是物业企业数字化进程及特点,具体分为五个方面:1、同质化;全国很多大型物业公司,像万科、彩生活等等,他们都有信息化这样的系统,但是我们通过分析过后,他的整体同质化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比如万科物业管理有二三十个系统,可能其他的物业公司,也是这二三十个系统,而且功能相差不大,仅有某一些功能模块保留了他的初衷点。2、高投入;如果想把物业板块做好,其实投入还是蛮大的,很多都是由专门的团队去做,每年就可能花上千万以及上亿的资金投入去打造产品,投入相对较高,但他的投入高,后面铺开的就比较大,它的收益也就相对更多,而且是比较稳定,因为物业行业它的整体粘性非常强,不容易轻易换出,除非做的非常差。3、平台化;现在很多公司都是有自己产品的,而且产品都是有一定的市场使用率的,如果我们把它平台化过后,我们就可以做到快速的复制推广,现在大企业都有自己的这种平台。4、To C 居多;不管是写字楼还是社区,主要用户是物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及服务,另外就是我们的居民以及我们的员工,不管是智慧小区还是智慧楼宇等等,他们都是我们的核心用户,但除了To C还有一些To B的增值服务,纳入到小区里面,比如说一些广告供应商,如何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应该有B端用户加入到平台,然后发挥更大的价值等等,可能也是我们后续需要去做的,而且真正的收入来源,我觉得整个ToB的可能是一个关注点。5、活跃度低;现在整个物业行业比较难突破的,就是它整体的这种活跃度相对是比较低,这样的话导致向深度挖掘一些运营价值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很多的物业企业,他会想很多方式方法来增加用户的粘性和活跃度,他们会定期开展一些各种各样的一些活动来吸引用户,包括社区的方圆几公里的便捷生活、便捷服务都会纳入到里面,后期一旦有用户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其他价值。
其次讲的是置业公司现行业务模式,我们置业公司下面设了很多分公司,有管设备的,有管房产的、各物业分公司以及餐饮的,也都有相应的物业跟餐饮项目部,那么全后勤一体化解决方案,主要就是围绕我们技术物业餐饮服务跟商业服务客户服务以及增值服务,来全面展开,也就是说基本上我们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所以从业务这个层面来说,我们相对是非常成熟的,这也为我们后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一个技术保障,我们都有相应的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模式,不管是我们内部的还是跟外部这种合作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我们都有涉及到,为后面整个的这种产品打造、规划打下了好的基础。
接下来讲讲置业公司现行的项目管理流程,现在置业公司已经有了相应的平台,包括我们现在整个置业相对做得还可以的慧云平台和智慧餐厅平台,我们已经相对是比较成熟了,在整个项目管理流程里面,我们已经做了闭环管理,我们前期的市场拓展,包含了商机的获取、跟进、招投标以及合同签订;到项目进场,制定解决方案、人员培训等等;以及我们的交付管理,特别是我们的服务质量、安全生产以及我们服务的满意度调查,都依托这两个平台,然后做管理、做服务,做好我们的客情维系,如后期招投标、续签等等都有。我们已经实现了全流程这样的一个服务,这就是说我们内部项目基础管理已经具备核心生产系统。
那么因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大的课题,有对内和对外的,对内的基本核心我们已经有了,但是整体向数字化转型,想做得好的话,就要明确置业公司数转方向及重点。我们置业公司因为它特殊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服务的客户,客户的体验度,对我们的认可度,以及我们现有给客户带来的价值,我认为这对我们置业公司后续能不能走得更好,或者有更好的发展是一个重点,也就是围绕着我们前面提到的用户的体验度,用一些增值服务,给客户带来一些价值服务水平提升,增强对我们服务的粘性。
我们还要深入考虑对外的因素,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向,1、社区服务;社区服务它是一个基础,它基本上是一个刚需,大部分都会用到,社区服务里有很多业务应用,像智能会议、智能报修、智能预约等等,这也是我们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服务响应水平的个块关键点,因为这项技术服务一旦做好过后,我们后期一些附加值的应用就可以很好的加在这个基础上。2、园区智能化;不管是一栋楼还是一个大的小区,它整体智能化也都在做,国家也在出台了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相关的标准。我们把楼宇智能化做一个大幅的提升,包括停车、门禁、智能楼宇、销控等等,我们集成过后,整个园区从传统园区和社区升级到我们智慧园区和智慧社区层面,所有的东西都能基于物联网能够实现智能监控、智能管控,整体效能会有一个大幅的提升。3、管理输出;如果要想把它规模做大,做到快速可复制,除了整体的渠道以及我们的产品跟服务之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输出,很多物业公司做得好的就是因为它的管理标准化做得非常好,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做提炼和提升,或者重新探索,最终形成通用模式,并随之快速全面推广。
针对以上三个对外方向,如果想把市场的方向做扎实,我们可能要基于现有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安徽通服、安徽置业的实际情况,现有的这些客户以及未来商机,我们要去统筹、去推进、去规划。在置业公司数转实施路径上,有三个方面,1、迭代;因为前面已经介绍了我们有云平台,有智慧餐厅等等一些基础性的应用,那么这些应用,因为是统建有很多个块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所以要做整体的迭代升级,优化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2、深化;我们原来是对内为主,现在对外就要深化我们的应用,整合现有的应用,比如:和信的智慧运管、智慧园区,中徽建的智慧社区,设计院的智慧消防等应用,我们会快速地做一个集成,这也是在短期内能够快速提升我们整个智慧物业的智能化水平或者产品化水平的一个很便捷的途径。3、开发;为了做的更好,也建议找一些种子开发商和一些比较成熟的客户,和他们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去开发、孵化相应的产品以及模式,一旦成功,也可以做到大范围去复制,整体的水平也是与时俱进的,所以这就涉及到外部的生态合作了,定制交付应用,后期也会安排这样一个产品团队,去承接这块部分。
接下来讲一下具体的实施路线,在这里也分了几个层面,在这里面有我们的终端跟服务对象,那么在核心产品、基础计算平台打造的时候,还是依托于我们通服自己的云平台,依托于自己创新研发的中台,因为研发中台已经有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以及物联网中台等等这样的平台能力,相对是比较落地完善的,这样的话也能大大提升我们自身产品打造的效率,节省相应的成本。
在做核心业务层规划的时候,我们也是围绕着聚焦物业把它做了一个划分,主要是从四个层面,1、职能延伸管理;从职能层面管理去落地的,例如职能层面他管资产和物业数据,正常车辆调度等等,内部办公、人力资源、财务报账等等这几个方面去做的;2、客户商服管理;例如智慧的预约、订单管理、商家管理、报失报修等业务层面;3、智慧交互管理;在提升用户的感知度上,我们做了很多智能化升级,在交互管理这一层面做了打造,包括我们的餐厅、停车、保洁机器人、楼宇智能化、智慧安监、消防管控、访客管理等的应用,这里面列的每一块都是核心应用,后期也可以根据我们实际需要去做相应的扩展。4、物业移动管理;因为现在的社区管理都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的,而我们手机的应用是越来越普及了,而且越来越便捷,所以整个物业的移动化管理也是势在必行了,原来的人工打卡巡检,通过手机智能打卡巡检的时候都可以处理,包括远程的监控调度管理定位等等,移动化管理也是我们数字化转型后期的一个重要的方向。
在展现层,所有的展现都要通过统一的门户入口作为项目入口的各个系统的归结,那么对外服务的时候,我们有自己的传统电脑端。移动端涵盖了小程序、公众号、APP,APP是内部使用的,公众号是面向访客去用的,以及微信小程序都会涉及到。大屏展示面向来参观的客户,还有一些智能终端,包括现在很多物业电梯口有相应的电视机之类的,后期都可以通过我们的渠道信息,那么管理这些信息入口,对外宣传也是比较多的,传统宣传短信、微信各个渠道我们可能都有涉及到,我们初步规划就是打造智慧物业这样的平台。当然我们也会对原有平台进行升级,像我们的原来云平台,智慧食堂都是在原有基础上升级的。
以上就是整个智慧物业在大平台这个层面如何去落地的,如果想做的好,是少不了一些落地的标杆案例,正好有一个锲机,就是我们通服自己的园区,可能基础工程、土建工程、整体工程将在明年就要完工了,那么作为自己的园区,我们可能更有机会去把它做成一个标杆案例。
我们也是跟设计院、中徽建、和信做了初步探讨,做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基本上分为一个门户、两个中心和一个应用,以及我们下层的数据生产检测能力跟智能化基础这几大板块。一个门户,就是前面所讲到的桌面端和移动端统一的入口,两个中心,一个就是我们的园区智能运营中心,一个是一体化展示中心,在大屏展示的时候,安防专题、访客专题、能耗专题都可以通过这里面来直观的展现出来。而且我们把线下的展厅,通过数字化建模把它进行线上建模,这样就线上线下一体化了,同时安徽公司有很多的智慧产品,包括我们智慧物业自身的产品,在展示中心都会做归集,这样我们对内对外的展示中心就全部都涵盖了。
在应用这一块,我们分了两部分,一个是园区服务,另一个是园区管理,园区服务像会议预约、便捷通行、报修服务、食堂等,园区管理像内部的环境管理、资产管理、安防管理、楼宇管理等等。那么这一块应用也相对是比较多的。在数据中台、能力底座的打造也是基于我们省公司的底层平台进行打造的,所以也是验证我们底层平台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基础智能化相对比较简单了,因为新园区很多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去建就可以了。
这是我们初步规划的通服家园的一个案例,实施好以后,还会做一些深化设计,我们会成立项目组,会进一步再做对接,最终目标就是内部的管理完全智能化跟高效化,同时要结合外部的参观的需求以及互联网需求。
现在很多智慧园区都把所有的系统做了,能打通内部的一卡通刷脸或者一脸通,从他身份识别到门禁到考勤到会议室,以及到其他的公共区域时候,都可以把它整体串联起来。外部访客也是一样的,先是线上预约,通过扫二维码就能便捷通行,欢迎词的显示,都会根据访客的重要级别,做引导式的处理,提升了用户的感知度,整体效率也能得到大幅的提升。
最后讲一下保障体系,因为园区的宏观规划已经有了,落地安徽公司的时候,我们已经有做过设想和规划,但是想把智慧物业数字化转型做好,其实是系统性的一个工程。
我个人认为,第一,创新管理模式;我们智慧物业要成立相应的产品中心,我们如果想快速地提供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和产品的时候,需要集中通服的力量。个人建议是由置业来牵头,设计院、中徽建、和信协同,首先把我们的智慧物业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安徽公司的方案全部都做好,把我们产品研发的迭代路径跟周期要明确,要抢占市场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产品打造出来,这必然涉及到成本投入,所以资金保障也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一环,置业公司肯定会做相应的投入,也希望省公司能够投入进来,如果其他专业公司看好,都可以加载进来,大家共同研发、共同投入、共同收益。第二,吸纳数字人才;做智慧物业这样的项目人才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引进领军人才,对于我们现有的人才,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还可以对口去招聘等,但必须抓紧落地,因为人才的培养是有过程的,要把我们专业的项目团队建立起来是要花大心血的。第三,组建柔性团队;现在置业已经具备大范围推广的基础了,所以我们是整体的营销,不管是省公司还是以后成立的行业中心,还是具体落地过后,我们整个协同机制跟我们现在组织协同也是一样的,如果一个机制签订的好,会事半功倍,所以我们会把协同机制、分工机制、关键的责任人都做一个相应的明确,目的就是我们有何商机大家可以共享,能够快速去落地一些订单,这一块也可能相对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也希望省公司以及各个专业公司能够一起来去做这个事情。
均衡的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创新的同时也必须要根据城市基础和特点选择适合城市发展战略的路径。在这方面,青岛有着建设智慧城市的深厚基础。目前,青岛全市基本实现全光网络,并完成了无线网络升级,无线城市初步形成。作为首批十二个国家级试点城市之一,三网已覆盖全市,有线电视双向传输已经实现。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曾表示,青岛市推进智慧城市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先行先试,充分运用了市场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创新模式,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制度,加强智慧产品和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新型信息化城市试点在以上几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于青岛高新区来说,数字化建设程度是产业集聚区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据了解,青岛高新区开建以来就以打造一流数字化智慧园区为目标,借鉴先进科技园区建设经验,采用光纤通信、云服务等最新产品技术,突出“三网融合、资源共享、高度智能”特点,着力打造数字化智慧园区。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园区创新体制机制,建立标准规范体系,采用开放式系统架构,率先实现三网深度融合和平台资源共享,初步搭建出数字化园区基础框架,推动了高新区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三网融合、网业分离、统一建设、统一维护”模式的光纤网通信建设及运营模式,将通信网络所有权和通信业务经营权分离。
而在中德生态园的规划中, 幸福社区整体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城市路网和其他要素,初步形成街坊式的规划格局,每个街坊实行封闭式管理,街坊之间由城市路网进行联系,形成“德国小镇”式的城市肌理。在空间布局上,采用林下停车、地下停车的方式,提高园区土地容积率,由此也增加了园区林地面积。同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大型公共绿地、自然的漫步道、商业步行街区、国际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将遍布居住区,打造“五分钟”便民服务圈。
此外,高新区还运用创新体制机制,形成专业高效建设机制。按照“政府管理和市场规则相结合、通过企业平台规划建设”的总体思路,组建了青岛蓝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担数字化园区具体项目的建设和运维工作。据了解,蓝湾科技具有双层职能,对高新区管委内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承担管委计算机中心职能,提供各类政务信息化服务;面向园区和企业,为高新区光纤网的建设和运营服务商,数字化智能园区全面解决方案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服务产品向市场获取效益。在独特的三网融合模式下由高新区管委投资,根据各通信运营商、广电及自身需求,分三期建设10万芯公里全光纤高速宽带信息网,将传统由联通、电信、移动和广电建设的4张覆盖全区独立的基础网络融合在一张全光纤网上,实现基础网络资源共享。这种全新接入模式不仅避免了单一运营商的资源垄断,营造了公平竞争的通信环境,还至少节省60%以上的基础网络和管道投资。可以认为高度智能化是高新区信息化服务的突出特点。数字化智慧园区重点提供面向政府、企业、居民、公共事业的四类服务,实现园区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企业经营和社区生活的高度智能化。目前平台功能包括高新区门户网站、政务门户平台、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一期、创业服务平台、财源建设系统、人事招考系统等六个应用系统。通过3—5年的时间,高新区将完成智能交通、数字市政、数字城管、平安园区等系统建设,实现“政务高效化、企业服务便捷化、居民生活智能化、园区公共管理精细化”,建设成为中国数字化园区的样板园区。
破与立的结合
如果说高新区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成功是青岛推广建设智慧城市形成的基础的话,那么十几年来,青岛市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和集约化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云”理念不谋而合的电子政务发展道路,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一破一立的结合形成了智慧青岛的新模式。
空缺数月的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GTS)总经理的位置,终于有了最终人选。7月27日,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总经理易博纳(BernardElharrar)率领GTS大中华区领导团队集体亮相北京。
除了整合科技服务部、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部、战略外包服务部之外,新成立的区域及行业解决方案团队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一方面向中国多级市场下沉,一方面向高价值服务转型。从软件园区到“云服务”,从企业行业方案到公共设施“智慧铁路”,IBM的“服务精神”开始自上而下渐渐体现。洞察危与机
2006年,IBM宣布“服务产品化”的转型战略,在整合运营部之后,分别成立了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和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2007年GTS整合服务执行团队,针对“服务产品化”的策略形成10条服务产品线。2008年,在此组织架构部署下,GTS把重点放在关键解决方案案例上。
继2008年的“关键案例”战略继续深化后,IBM在2009年开始关注行业客户,并向中国二三级城市的战略调整。
其中,江苏、浙江、山东、沈阳代表的东部地区,以及成都代表的整个西部区域,为IBM重点拓展的5个区域,全国有1000多人在为包括这5个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在这些区域里会投放更多的资源,将更多的技术以及实施团队放到本地的分公司中。离我们的客户越近,就能为客户提供越快的响应速度。同时,把更多业界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带给当地的客户。”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区域及行业解决方案总监鞠立对记者表示。
易博纳进一步解释道:“成立这个团队的目的其实就是把我们的重心进行调整,以符合现在中国不同行业发展的趋势和不断呈现的需求。”
在过去的2008年,IBM在整合科技服务、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战略外包三大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全部增长。易博纳表示,未来IBM将继续与中国政府、企业和友商合作,共同探求利用中国独特优势发展服务外包之路。转型高价值服务
提到对业务的态度,IBM提出了自己的服务观。“维护不等于维修,维护除了包括了维修这个最基本的部分外,还增加了整个IT基础架构的保护,加上可用性的管理,以及对问题的预防。这是从被动式变为主动式服务的思维。”IBM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大中华区维护与技术支持服务部总经理吴伟明说。
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中国企业大幅削减IT投入,转而高效利用现有IT资源、全面提高运营效率并保持业务持续增长的需求,IBM推出通过基础架构转型驱动企业业务成长的“十面洞察”解决方案。
“十面洞察”解决方案包括信息化基础架构优化与策略咨询服务;政策主导之信息科技管理服务;信息管理质量检查服务;云计算智能商务桌面服务;整合通信服务,远程数据保护服务;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可扩展模块化数据中心服务;服务器虚拟化服务;不间断数据迁移服务。
深入关注中国用户在经济低迷时期的切实需求,从智慧投资规划到合理利用现有IT基础设施,再到有效提高生产率三个环节人手,作为IBM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制的经济危机时期IT省钱“密钥”,覆盖了企业主要的IT基础架构需求。
关键词 烟草物流、全程信息化、物联网
物联网是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i次浪潮,被视为互联网应用拓展。烟草现代物流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行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业务,国家炯草专卖局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现代物流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也为遵义烟草摸索现代物流之路指明了方向。
遵义烟草物流运行现状
近几年,遵义烟草物流信息化建设以支撑物流仓储、分拣配送等日常工作为主,部署了“一号工程”、数字化仓储、线路优化、车辆GPS监控、物流成本管理等系统。但物流信息化投入水平总体较低,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不高,还未实现以供应链为基础的集成整合。
遵义烟草以国家烟草专卖局2010年全国物流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结合国家物联网的发展规划,以新物流中心的建设为契机,分析理解“全面感知、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的物联网建没目标的内涵,研究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遵义烟草“智慧物流”的物联网体系建设方案,并利用物联网技术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信息融合共享力度不够、系统兼容性不高。
遵义烟草在仓储、分拣、配送、调度等系统的信息资源相互独立,缺乏有效集成整合,导致各应用系统缺乏联系,其整体效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制约,信息无法畅通。“新”开发的软件系统也没有从整体上规划升级,大大制约了物流企业经营效益以及信息化的推进程度。
2 设备运行监控和远程诊断缺少有效工具。
遵义烟草从2006年开始物流现代化建设,随着物流自动化设备的逐渐升级,对于设备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通过物联网感知设备运行的环境、位置、温度、湿度以及电机的电流、扭矩、载荷,乃至于整体的工作状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将相关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专家系统进行诊断和处理,提高烟草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值得思考。
3 物流精细化管雕缺少物联网技术支撑。
物流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物流是精细化管理的延伸,主要是对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最终实现流程优化,提高T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保证物流质量。如何实现对过程信息全面感知,支撑精细化管理也是遵义烟草面临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
规划设计
2011年,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以兰剑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为技术依托,以新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遵义烟草从“全面感知、互联互通、系统集成、智能监控、智能分析”几个方面,对物联网集成管理平台进行了规划设计(见图1)。
在规划上,物联网信息建设架构在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的《关于商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行业标准》、物联网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网络”的设计原则,以ERP系统、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基于物联网技术,按照物联网基础架构结合烟草物流管理体系,按照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优化调度层、管理层、决策层进行了细化规划。
在感知层,遵义烟草采用目前较成熟的RFID、视频监控、手持设备等信息采集终端,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感知;在网络层,主要是行业内网和移动3G网络;在执行层,主要分为工商协同、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商零协同;在优化调度层,从业务流程人手,实现现场作业实时调度和优化,为未来柔性化配送提供技术支撑;在管理层,应进一步提升物流成本系统,覆盖资源管理、岗位、流程、成本、绩效、服务等物流中心管理中的数字化过程。首先从执行层、优化调度层获取岗位作业信息,并与用友财物系统对接获取,将成本、作业量等信息对接,从而实现物流精细化管理;在决策层,面向不同层次的管理层,应以园区监控、作业监控、设备监控三大内容的监控管理体系为依据,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的信息,实现对业务流程智能监控,同时能够为管理者提供视频、信息等更多直接的决策依据。遵义烟草的物联网平台还与园区管理相结合,实现对园区的可视化管理、对中转站的可视化管理、对关键指标的实时反映,为管理者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
遵义烟草物联网运行效果
目前遵义炯草已经完成了物联网初步规划内容的系统上线和运行工作,达到了以下效果(见图2~图4):
1 实现全程监控通过该系统实现了对物流作业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实现了整个过程的可视、可知、可控,打造了智慧园区、智慧仓储、智慧分拣、智慧配送,实现了件烟、烟包、托盘、笼车等核心物品的互联互通。
2 实现可视化调度通过现场看板等系统实现对工业到货车辆、卷烟出入库、烟包发货暂存发货等作业环节的智能调度,提高了作业效率,实现了过程衔接的有效处理。
3 强化物流管理通过不断研究卷烟配送标准作业流程,制定作业规范和质量考核目标及体系,对提高烟草及相关行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制定了物流作业环节的标准操作流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信息技术为量化手段的物流资源管理、物流成本管理、服务评价管理、物流绩效管理等,实现物流中心管理的数字化。
4 提升决策水平,必须从物流统一管理着眼,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对物流环节全面监控和管理的平台,为决策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分析,形成全市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物流体系,为形成“敏捷运作”、“协同供应”、“灵活配送”的供应链,提升行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
[中图分类号] F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7)03-0060-03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RK00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0694)。
[作者简介] 方海洲(1972 ― ),湖北红安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城市发展政策;刘厚莲(1987 ― ),江西吉安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深圳市坪山区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发展问题。
一、推进“中国制造2025”存在的问题
继美国工业互联网和德国工业4.0战略之后,中国于2015年正式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了制造强国建设的战略方针和“三步走”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等。目前,中国制造尚处于工业2.0和3.0并行发展阶段,必须走工业2.0补课、工业3.0普及、工业4.0示范的并联式发展道路。作为一个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但制造能力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大而不强”成为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东、中、西部地区的制造业水平发展也存在显著差异。
城市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区域单元。从该战略的推进情况来看,部分城市已经制定了行动计划或纲要,但是,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顶层设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宏观规划缺乏具体内容支撑。“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年规划,更多是在规划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未来中国制造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尚缺乏具体的专项规划、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政策保障等具体内容,特别是在制造业、互联网、信息技术等重点制造领域。虽然各省市区依照国家“中国制造2025”规划,纷纷制定行动计划或实施方案,但大多是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基础上的“变式”,且集中在创新发展、质量标准建设、制造能力建设等方面,重合多、目标多,行动少、特色少,缺乏具体方案及措施,仅有上海、深圳、武汉等制造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及部分城区制定了相应的行动方案,但也未能结合城市或城区发展基础,提出与其产业、制造发展的针对性方案,这些方案也还处在提出规划的阶段。德国于2016年9月成立了“工业4.0平台”、“工业4.0实验室网络”和“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三大平台共同推进工业4.0建设,而我国各个城市还没有针对建立制造平台制定专门政策文件等,不利于提升城市自身制造水平,也不利于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
第二,制造国际标准话语权亟待强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基础零部件与元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技术不强,制造业关键技术、标准制定不够。目前,一些重点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却未能掌握,国内庞大的技术市场需求过于依赖进口。相比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国信息通信、软件、芯片等技术,以及制造基础和制造能力均存在较大差距,足以说明我国制造能力强,但制造先进水平不高,制造国际标准话语权不多,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的实现。同时,我国在制定制造标准方面做得不够,标准制定未突出各个产业细分领域,影响了中国制造业发展成效,使得中国制造长期处于跟进地位。
(二)规划落地存在的问题
第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发展互联网基础设施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美国立足其发达的互联网发展水平,德国依托其物物相连的物联网,分别提出各自的工业发展战略,这与互联网基础设施高度发达是分不开的。我国提出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旨在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但相比美、德等发达国家,我国互联网发展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网络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足,大量高新区、经开区、工业园区的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以深圳为例,各类产业园区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难以满足智慧园区、智能园区信息技术发展要求,这也成为未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障碍。
第二,与现有产业、园区发展结合不够。推进“中国制造2025”重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主要依赖科技创新、“互联网+”等。目前,科技创新主要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互联网+”主要是打造企业生产线,建设若干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等,但仍未与现有产业园区、基地等紧密结合打造智慧园区等,总体还处于较低水平。通过数据收集、共享和分析,彻底变革生产流程,实现元素重构等方面明显不够,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城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发展没有站在当前城市园区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上,通过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服务等,促进园区智慧化发展,以及实现传统产业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
第三,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企业和社会力量有限。尽管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但较多企业对智能转型的积极性并不高,创新创业型企业数量相对较少,多数企业发展还处于效率较低的阶段。而在美国和德国,智能化发展主要起源于企业,如美国GE公司首提工业互联网概念,此后又联合多家巨头公司组建工业互联网联盟,通过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推动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融合发展;德国西门子公司建立智能工厂,推进制造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同时德国企业、科研院所成立了工业4.0联盟,大量的德国中小企业成为成员,推动德国制造I交流沟通、协同发展。与美、德明显不同,中国推进制造强国呈现明显政府规划和引导特征,除上海、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外,多数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力量并不强劲,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不优,产业协会、标准协会、智造联盟、创新联盟、工匠联盟等社会组织明显发育不足,都不利于高端制造发展。
第四,制造业人才供给相对不足。从领导型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等方面来看,我国与美国、德国差距较大。美国和德国制造业拥有大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领导型人才,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技术创新、技术传承也优于我国,同时他们也拥有大量的操作人员、技师、工匠,以及良好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为美、德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制造业虽然发展较快,多数城市虽然提出大力培养和引进制造业人才,但是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制造人才服务平台不多,精细化程度不高,这是推进“中国制造2025”进程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对策建议
比较和分析“中国制造2025”、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我们可以发现美、德在推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尤为重视制造标准、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人才供给、产业社会组织等,而这些正是中国制造发展不足之处。当前省市层面出台的政策措施主要在资本配套、平台建设等方面,有诸多不足。为实现中国制造强国目标,以及各大城市顺利推进中国制造业发展,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加快制定出台“中国制造2025”的系列支撑文件。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继续提升城市和国家的制造业创新能力、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创新创业主体力量、推动制造企业向生产服务提供商拓展等,加快研究制定可实施、可操作的方案、计划和政策保障等系列支撑文件,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可操作性。
二是重视标准和规则的制定。据测算,1960~1996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中,标准实现的贡献率近1%,足以体现标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国不仅需要重视一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攻坚突破,更需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参与和抢占话语权,用标准引领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融合,打造中国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标准生产模式等。同时,注重组建标准化组织机构,聚焦制造核心领域,增加标准制定的投入,促进标准带动制造业发展。
三是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应积极在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投入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企业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收集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生产和智能服务。
四是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德国的中小企业(SME)数量总共占德国企业的99%,而全世界最优秀的2000多家中小企业中,德国占了47%,他们都是各个制造联盟、产业协会、创新联盟的成员单位,如“工业4.0工作组”、“工业4.0标准化工作小组”等,说明产业社会组织在制造业创新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可见我国需要鼓励成立一批制造业社会组织,促进行业交流、参与标准制定等。
五是重视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美国、德国相比,我国精细制造能力水平较低,富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型人才还十分缺乏,需要借鉴美国和德国应用型教育做法,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创新教育理念,培养一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目前,较多的高新园区正在引进和布局高校,应重点探索产业与教育融合新模式,促进培养新型人才。
六是加强制造业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制造业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中国制造业发展总体处于跟进水平,应加强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交流合作,建立工业4.0对话机制,参与标准制定,学习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经验,共建中德制造园区、中美制造园区等;鼓励和支持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合作,试点示范一批重点智造生产线、智造园区等。
[参考文献] 略
Abstract: Made in China 2025 i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strategy, which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two yea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and compa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them. We fou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hile this national industrial strategy has been carried out, such as Top-level design,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de in china 2025” plan, we need to develop manufacturing standards and rules, promot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expand production service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encourag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umber of social organizations, cultivate number of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2016年6月2日,全球3D设计、3D数字样机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3D体验解决方案领导者达索系统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卓越业务,体验巅峰”2016大中华区3D体验高峰论坛。法国驻沪总领事、政府主管部门领导、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新闻媒体等近700人出席了此次论坛。2016年是“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之年,也是达索系统中国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达索系统将开启与“中国制造2025”同行的新征程。过去的十年中,达索系统以全球领先的3D设计和PLM解决方案成功地推动了中国企业的海外战略和全球化发展,并与中国企业广泛展开深度的战略合作。
本届论坛上,达索系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Charlès先生做了主题为“探索体验经济魅力”的演讲。俄罗斯国家核电工程建设集团首席执行官Valery LIMARENKO 先生发表了精彩的案例分享;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先生与多位行业同仁对话,探讨对于体验经济下企业转型的意义;航空、航天、能源、工业设备及船舶行业的企业就3D体验对于各行业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深入交流。此外,3D体验区还展示了最吸引眼球的人与汽车的VR互动。
同时,达索系统CEO Bernard Charles和赛伯乐投资集团董事长朱敏双方出席了仪式,双方在3D产业园区建设、3D人才的培养和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达成系列合作。Bernard Charlès先生表示:“‘智慧新加坡’非常成功,利用达索3D体验平台进行城市数字化的转型和城市规划,最终带来了城市及其公民生活的变化,这为我们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赛伯乐是 ‘智慧城市’领域的先行者,达索系统与赛伯乐的强强联手,将更加有助于达索系统在中国向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推广3D体验平台,同时还能在教育领域进行具有社会意义的合作,以完成达索系统的长期规划。”
达索系统大中华区总裁张鹰先生表示:“2016年是达索系统中国的崭新起点,有幸能与‘中国制造2025’这一宏伟计划同行。达索系统将继续加大渠道、技术、人力、物力及财力方面的投入,给予中国用户更多、更优质的支持与服务,展开更多深度合作。下一个十年,我们相信一定能为中国制造业的深度变革发挥积极的能量,为‘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插上羽翼,助力中国早日成为世界制造强国。”
上海邦伯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坐落于上海大学科技园区。拥有国内领先的农业专门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2012年11月公司完成第一次融资,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银江股份。
公司创始人张侃谕教授首先在国内提出“智慧农业”概念,并给出其确切的定义,带领公司成为国内在智慧农业领域内唯一拥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
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设备与系统提供;
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的水肥一体化工程与技术服务;
先进农业栽培和养殖技术支持与服务;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与温室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
温室建设及其自动化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邦伯公司把现代温室建造和智能栽培环境调控技术相结合,从温室建造和种植技术的结合点入手:
提高温室自动化水平,实现温室管理的省人化、智能化;
采用智能栽培专家库、决策辅助系统,实现温室环境调控和智能栽培,提高温室产品产量产值;
采用节能降耗,节水节肥技术,减少温室运行成本。
通过深入研究设施智能栽培技术和温室环境调控技术,直接为用户提供温室建设智能化、自动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邦伯公司已为上海市嘉定区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场设计了基于水产物联网的刀鱼全人工繁育环境调控和监测系统的方案。
技术优势
温室建造运行与智能环境调控和智能栽培管理相结合的整体设计建设方案;
研究光合效率、干物质积累、呼吸消耗、干物质分配与产量形成等过程,建立数字的温室智能栽培管理专家系统;
通过研究温室栽培环境中的肥水需求规律,实现精准施肥灌溉一体化;
通过病虫害远程诊断网络技术平台,实现病虫种类识别、发生流行规律、防治决策方法和治理技术的查询。
方案解决过程
应用案例
已经为全国10多个省市(南至西沙、南沙群岛,北至吉林长春,西至甘肃、新疆),110多个农业园区和农业生产企业提供温室建设自动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和系统的工程服务。
主打产品
GSZK-01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控制系统
GSZK-01节水灌溉与精准施肥控制系统具有高性价比的特点,节水节肥、省力省时、产量提高,专用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的水肥一体化控制,是公司的主打系统之一。
产品特点
节水节肥——高效水肥灌溉和精准调控;
可迅速大面积灌溉和施肥;
根据土壤水分等相关参数自动反馈控制灌溉;
省人力、省时;
提高产量——投运该系统可增产30%~50%。
GFZP-20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控制与生产管理系统
GFZP-20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控制与生产管理系统针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提供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全程智能控制系统。
产品特点
上、下位机的二层网络结构,集中监控与菇房现场控制相结合;
全数字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变风量变频调节的环境综合调控模型;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全过程自控与管理;
各种菌类栽培数据库及栽培过程参数复用;
缩短食用菌培育时间,提高产量。
系统功能
该控制系统由中央集中监控计算机和多个嵌入式控制器组成,通过CAN现场总线构成分布式网络,可同时对多达16 个菇房进行生产监控。中央监控计算机集中管理菇房食用菌栽培生产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显示分析;控制器承担菇房的数据采集和控制任务,控制器具备小键盘和液晶显示器,完成菇房现场的控制参数设置和全程生产管理工作。
ZPSY-30组织培养室环境调控与种苗生产管理系统将环境自动控制与植物组培技术融合,实现了环境控制和植物种苗组培全程生产管理及信息追溯,属于邦伯公司的独创。
ZPSY-30组培室环境调控与种苗生产管理系统
产品特点
植物种苗组培、脱毒等生产过程和操作流程的全程自动化管理;
组培室楼群的温湿度、CO2、光照、菌落、空气流通量等环境参数的自动调控;
绿色食品的基于条形码、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安全生产监测与追溯管理;
组培过程视频监控;
缩短组培时间。
作为全省智慧城市的“先行者”,义乌市“智慧商城”项目自2013年5月被列为省级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以来,义乌市政府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年度建设责任书,在多方调研及大量前期准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义乌市智慧商城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实施工作。顺应智慧城市浪潮,发展智慧型产业,智慧义乌项目提出了智慧商城的总体架构,并规划一个有别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智慧商贸公共服务平台,提出以诚信交易服务、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线下融合等为重点任务体系,旨在通过三年时间的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市场、商贸、电子商务、商品物流等方面的“智慧城市”发展模式。
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智慧城市”进程
在基础通信网络建设方面,2014年来,义乌市共建成4G基站1700多个,市内分布站点700多个。三大运营商共投入7.88亿,用于全市4G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宽带光纤建设。基本实现全市4G网络覆盖。市区重点公共区域免费公共无线网络建设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市场、会展中心、公共交通、公共行政服务、公共卫生、公共文体等公共区域已开通免费无线网络。互联网宽带光纤升级改造持续推进,全市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54万户,光纤到户覆盖率达90%以上。全市移动电话用户230万,其中3G以上用户达150万,4G用户达到30万。
与此同时,2013年7月,义乌市政府同意数字义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立项,并纳入“智慧商城”管理。义乌市勘测院已持续投入2600余万元,完成硬件购置,平台研发和数据建设工作,已集成了义乌市1105平方公里1:1万,1:2000,1:500系列比例尺的矢量数据,多个年份的影像数据,主城区实景影像,典型区域360度全景影像,主城区精细三维模型,地名地址及多项专题空间数据,已实现与国家、省“天地图”网站主节点的互联互通与服务聚合,2014年10月,数字义乌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已通过浙江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验收。结合义乌商贸特色搭建网上商贸城查询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测绘地理信息为电子商务提供服务的典范。
此外,小商品城信息化逐步完善,市场宽带总量达4.14万户,实现免费无线网络全覆盖。开发了市场电子地图、全景购物、掌上导购、精准定位、市场路线指引、商品商位检索、互动交流等功能,极大方便了采购商和游客。开通义乌购微信商铺,目前申请总数1727个,申请成功587个。
智慧商贸平台打造支持项目建设
智慧城市项目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智慧商贸平台的建设,义乌市从2013年4月开始着力打造以义乌小商品实体市场为基础,以商品/商户信息3D展示为主,融合信息、信用担保、交易支付、物流配送、安全认证等全流程的具有义乌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义乌购”。截止2014年底,义乌购平台市场网上商铺上线6.45万,网站注册买家33万,网上商品总数达到287万,义乌英文网站商品数达88万。日均浏览量(PV)278万次,日均访问用户15万人,网站在线总交易额达到6.5亿元(2013全年网站在线交易总额为6000万元);完成经侦平台的手机APP接口开发;开发了市场服务平台,能进行市场停车位申请、购买,商位质押、信用贷款,同时开发完成网上缴费业务。
2014年初,义乌市还启动全球“合计划”方案,分海外市场合作及全国专业市场合作,利用义乌购的品牌和技术,为国内外专业市场建设含管理、销售、服务等综合电子商务平台。目前,国内展厅已开设6个点:义乌、东莞、长沙、吴忠、孝义、衡水。另外,海外合计划已上线的站点有13个,分别是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匈牙利、巴西、纽约、波兰、哈萨克斯坦、比利时、德国、西班牙、乌克兰和葡萄牙。在这些站点中,系统会通过将经营户的英文产品信息自动翻译成多种语言方式,现在支持的语种有日语、俄罗斯语、匈牙利语、波兰语、葡萄牙语。国内“合计划”目前已经开通12家(包括义乌站),并已正式运营,分别是:义乌、信阳、泸州、东莞、金山、蚌埠、保山、中阿、孝义、新疆、鸡西、沧州,之后还会有新的站点陆续上线。
通过应用信息技术,采集货物流、单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简称联网信息平台)为贸易出口管理各部门开展业务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初步实现市场采购贸易各经营主体报检、报关、免税备案、结汇等各类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为了着力解决B2C模式下邮件快件出口存在的难以快速通关、退税及结汇问题以及目前跨境进口模式下存在的物流周期长、售后无法保证等问题,2014年10月义乌市还启动了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按照“通邮路”、“铺新路”的思路,探索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新型通关监管方式,促进“货物”报关出口与“行邮”出口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企业按需选择、多路发展,进一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根据现有业务量预测,项目实施后第一年,试点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成交额达到6亿,第二年达到15亿,第三年达到40亿,为义乌外贸额增长做出积极贡献。
体系升级提升智慧商城信息化水平
义乌市着手打造电子商务诚信体系,将全市的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第三方电商服务商、商铺、快递物流等全面覆盖,同时是把工商、税务、海关、法院、小商品城、银行等所有政府部门了解到各类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认证、信用记录,都统一纳入公司征信系统之中,满足各种信用数据查询。目前,省商务厅已经初步同意在全市开展国家商务部的电子商务征信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