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XXXXXX系统有限公司
二O一二年一月
为推进智慧XX建设与信息产业发展,XX市政府人民政府(以下简称“XX市政府政府”)与XXXXXX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CCCXXX”)本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原则,经友好协商,决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CCCXXX将利用智慧城市先进的建设运营理念和融合的IT技术,全面参与智慧XX规划、建设和运营,在面向市民、企业、城市服务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提供IT解决方案和服务。XX市政府政府将发挥其优良的产业聚集、政府服务和政策优势,积极支持CCCXXX在XX发展。双方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签订本战略合作协议。
一、CCCXXX全面参与智慧XX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CCCXXX依托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资源整合、公共服务应用、企业信息化、城市管理应用方面和信息安全服务等的独特经验和优势,为智慧XX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服务。包括:
1、进行智慧XX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搭建智慧城市模型,制定行动路线,绘制智慧XX建设和发展的长远蓝图,选择清河为试点先行先试。
2、建立城市云计算中心和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建设城市云计算中心及相关的信息安全体系,为智慧XX建设提供安全、可信、可靠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级信息交换共享平台,为智慧XX建设在信息资源层奠定基础,实现部门资源的整合、互通。
3、建设市民服务云平台。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市民网页、民生热线和智慧社区为载体,融合政务功能和商业功能为一体,面向市民建设全市统一的服务云平台,包括支撑平台、服务网点、服务终端、服务团队等。
4、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平台。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行政管理、社区卫生等业务领域的综合应用、信息互通和协同应用,强化健康服务网络,提高卫生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真正实现医疗资源均等化,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5、参与智慧XX示范工程建设,包括食品安全溯源、智能交通等智慧工程,借助CCCXXX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自身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参与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助推物联网产业发展。
二、CCCXXX全业务落地
依托上述合作项目,CCCXXX各项业务在XX的全面落地,并以XX为基地,向全国拓展类似业务。
三、XX市政府人民政府积极支持CCCXXX工作
1、XX市政府人民政府依法向CCCXXX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支持,包括市场、资金、税收、服务配套、人才配套等方面。
2、XX市政府人民政府支持CCCXXX发挥自身IT技术和产品优势,参与智慧XX建设。
四、成立战略合作协调组,协调推进双方合作事宜
合作协调组组成如下:
XX方协调组组长:*******
XX方协调组副组长:
*******
*******
*******
成员:市发展改革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规划局、计生委、民政局、交通局、公安局、教育局、商务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
CCCXXX方协调组组长:
CCCXXX方协调组副组长:
成员:。
协调组下设协调联络组,由XX市政府经信委、清河区政府和CCCXXX相关人员组成。协调组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联络组经常性召开工作会议,推动落实协议内容,协调合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六、本协议采取中文文本一式肆份,双方各执贰份,具有同等效力。
七、本协议未涉及的其它事项,由双方进一步友好协商解决,并以书面形式形成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八、本协议有效期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甲方:XX市政府人民政府
乙方:XXXXXX系统有限公司
授权签字人:
授权签字人:
年
乙方:
XXXX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XXXXXXX公司(以下简称“乙方”)本着平等互利原则,经友好协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的合作关系达成共识。甲方愿意与乙方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一致同意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开展长期合作。
1、合作纲领
1.1 合作宗旨
甲方与乙方的合作宗旨是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打造双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1.2 合作目标
双方相信,通过本次战略合作,能够帮助双方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双方未来的市场扩张策略并获得市场份额,并且为双方合作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1.3 合作内容
1.4 合作范围
双方在(全国或某省)范围内开展合作
1.5 合作期限
双方合作期限为______年,从___年__月_日到___年__月_日
2、 收费模式
2.1报酬及支付
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下,乙方向甲方提供服务的报酬及支付方式将根据甲方不同的业务需求,在本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附件中进行定义和说明。
2.2对应付款项的争议
如果甲方对于乙方出具发票的相关费用的部分款项有异议,应当在收到发票后7个工作日内向乙方书面提出此等异议。双方应当立即就甲方所异议的款项进行友好磋商,以解决此等异议。本规定不影响本协议书的其他规定。且对部分款项的异议不应影响不存在争议的款项的如期支付。
3、合作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3.1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3.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4、 协议附件
本协议项下的合作业务以及相关的商业条款如有不完善的部分,双方将协商另立书面说明,并作为本协议的附件,是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本协议各项条款同样适用于协议附件。如果附件中的条款与本协议相抵触,以附件中的说明为准。
双方针对某一具体合作内容的具体事宜,包括项目组织架构、工作流程、服务范围、收费模式及其他需要共同商讨之议题等双方一致关心的问题,将经由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一致后在附件中签署。
5、 不可抗力
如果出现严重阻挠任何一方履行协议义务的不可抗力事件,或者此等不可抗力事
件使得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则该方应当无任何迟延地通知另一方关于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受影响的程度,并出具有权机关的证明。
受到影响的义务履行部分应当推迟到不可抗力事件程序期间完成。
6、 声明与保证
6.1 乙方向甲方声明与保证
乙方是一家合法成立、且有效存在的公司;
甲方具有经营合作范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经营资质。
6.2 甲方向乙方声明与保证
甲方是一家合法成立且有效存在的公司;
甲方具有经营合作范围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固定的经营资质。
7、通知
本战略合作协议内的所有通知均应以商业信函、传真、电报或电传方式进行。
向甲方发出通知应当送至:
——————————公司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向乙方发出的同样的通知应当被送至
——————————公司
地址:
邮编:
电话:
传真:
在一方以书面通知另一方进行更改之前,以上地址一直有效。
8、保密条款
本保密条款不因双方合作的终止而无效。在双方合作终止后两年内,本保密条款对双方仍具有约束力。
在任何时候,不论是在本合作意向书有效期还是合作框架协议终止以后,任何一方对在合作过程中了解的有关另一方的保密信息,均应承担保密义务。除非另一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在任何时间向任何人透漏任何保密信息。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本合作意向书内容,以任何方式透漏给第三方。
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将拟合作内容在拟合作区域单方独立实施,亦不得与第三方联合实施。
9、 期限
本合作协议自双方签字并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_____年。此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协议未尽事宜及纠纷,双方本着友好协商原则解决。对本协议条款的任何修改、变更或增减,须经双方一致同意并以书面形式作出。
本协议附件及任何补充文件、修改文件作为本协议的一部分,与本协议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当文件条款有冲突时,以修改后的文件条款有限适用;前后修改文件有冲突时,以后修改的文件优先适用;后订立的协议优先适用。
本协议的附件自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字及加盖公章之日开始生效,有效期将根据附件中的规定进行计算。两家公司合作协议范文。
10、争议解决
因执行本协议所发生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一切争议,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双方通过协商不能达成协议时,向合同签订地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程序解决。
甲方: 乙方:
XXXXX公司 XXXXX公司
公司签章:___________ 公司签章:___________ 签章日期:____________ 签章日期:____________
近邻合作,凸显地缘战略重要性
远亲不如近邻,加强与周边省区的交流与合作仍是今年省际交流活动的一个亮点。在两会后至5月底的41次省际考察中,共有8省区市考察相邻省区16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个 ,其中,湖南与赣黔桂签署合作协议4个,内蒙古与陕甘宁签署协议3个,四川与贵州签署协议1个。
4月9日至13日,湖南省委书记、省长徐守盛率湖南省党政代表团前往江西、贵州、广西三省区考察,学习兄弟省区加快转型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共谋稳中求进,推动科学发展。考察期间,代表团与三省区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深入交流,并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产业协作、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科技文化交流、扶贫开发等众多方面展开合作。
圈内合力,拓展一体发展新格局
随着区域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区域内各省区之间的交流也逐渐地密集起来。据监测,在今年上半年的省际考察中,中部崛起与西部大开发两个国家战略区域内的省区间考察与合作异常密集。其中,中部崛起战略内省份之间的学习考察共有5次,西部大开发战略内省区市之间的学习考察共有8次。以内蒙古的考察活动为例。3月,党政学习考察团深入陕西、甘肃、宁夏的7个城市,考察了31个项目,与三省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关键词:城市战略合作 高速铁路 武汉
高铁拉近了时空距离,城市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商务流越来越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域界限,在更广的区域内流动、配置,这股强大的市场作用将推动和加速城市间产业、就业、人口居住和城镇在空间上的结构重构和整合,为了达到城市利益的双赢,城市间的战略合作显得日益紧迫而重要,我国城市关系也将迈向战略合作伙伴时代。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作为我国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枢纽,其对内开放的格局被置于一种“双开放的x轴线” 中心(京广铁路经济大动脉和长江水运经济大动脉的中心节点、北京至香港的高铁和上海至成都的高铁的中心节点),在高铁时代背景下,武汉的城市战略合作受到哪些影响,有哪些新的变化,如何应对,值得思考。
一、城市战略合作的理论与实践
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深入,合作内容不再仅限于招商引资、项目洽谈,而是放眼更大的区域背景,从更长远、更全面、更高层次上形成战略伙伴关系。如2008年,连云港市分别与兰州、西宁和洛阳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宁波和武汉确立了两市战略合作关系;2009年,南昌和宁波签署协议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建立起两市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南京、合肥、南昌共同签署《科学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备忘录》,上海和武汉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汉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等等。
城市间频繁出现的“战略合作”是我国城市战略合作的开端。目前我国城市战略合作具有以下特点:(1)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导向,使合作具有整体性、长远性、稳定性;(2)战略合作协议均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这表明合作内涵具有广泛性、全面性、深度性;(3)战略合作协议均以共同利益为诉求,以一体化为目标,这表明城市间合作的目的是出于长期的共赢利益;(4)从合作的领域来看,主要有城市间的全面合作和专项合作,也有城市政府与非政府组织间的专项合作。
(三)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实践。
随着高铁的开通和推进,武汉与跨区域城市间形成战略合作趋势很明显。一是在京广线的中心城市合作上,武汉与广州形成了“友城式”的战略合作。武汉与广州有组织的合作始于1985年3月建立的“中南经济协作区”;2008年6月,两市缔结了具有战略合作的基本特征的《友城合作协议》,这成为两市战略合作的起点。按照协议两市决定加强政府间、经贸项目、现代农业、旅游业方面的合作,密切两市间友好往来,建立两市应急联动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与长江流域经济轴线上的上海市的合作进入实质性的战略合作阶段。武汉与上海同属长江经济带,历来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2009年,两市政府共同签署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沪汉全面战略合作的协议》,开始了双方较全面的战略性合作。根据协议,两地政府将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深入开展体制创新、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高新技术和合作机制创新等七个方面的合作。三是在高铁经济时代,武汉与其他中心城市有战略合作的需求。如武汉与宁波以共赢、双赢为出发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双方战略合作的推动下,武汉及周边地区引进了宁波市的企业和投资者,获得大量项目和资金投资;而武汉市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企业和投资者在宁波市投资及开展了多项科技合作的项目。
二、高铁对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影响
根据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武汉定位为中国铁路四大枢纽之一、六大客运中心之一和四大机车客车检修基地之一。2013年我国高铁网全面建成时,武汉到长沙、郑州、南昌、合肥、南京形成2小时经济圈;武汉到广州、北京、上海、香港、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形成3~5小时经济圈。武汉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在高铁时代进一步凸显,武汉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的合作必然越来越频繁而紧密,高铁将直接推动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深入发展,同时高铁也使武汉城市战略合作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
(一)高铁对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促进作用。
高铁开通最直观的效益是增强了城市的流动性,使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等要素在更大、更广阔的区域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流动。因此,对高铁网络内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的战略合作会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1、促进武汉的对内、对外开放。高铁时代武
汉及全国其他重要城市区位与交通格局的巨大变化同时带来了城市发展战略空间的变化,武汉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随之大大加强,这有利于武汉更快地“沿海化”,从根本上消除内陆城市特征,更好地融入到沿海发达地区,充分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承接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地发展。
2、促进武汉与其他城市战略合作的推进。高铁拉近了武汉与其他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增强了要素在城市间的流动,流动性的增强必然会松动城市间以行政和财政体制分割为主的界限,促进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优势互补,经济联系的加强会再次增强资本、技术、人力资源等要素的快速流动,从而使城市间人流、物流效率与质量将大幅度提高。那么,在城市合作上,必然会促进和增强武汉与其他城市间的合作,推进城市合作由原有的保守、松散的合作走向战略化的高度,使城市间的合作达到双赢、高效。
3、促进武汉在新区域经济中的合作。高铁在我国网状式的快速推进,将很快打破原有区域板块的界限,实现区域板块和区域经济结构的重构。在武广高铁开通之后,鄂湘粤三省的距离瞬时拉近,密切了珠三角、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三大经济体的联系,为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武汉在新的区域经济板块中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同时要发挥更全面、更突出的服务功能和辐射作用。
4、促进武汉发挥中部经济中心和中部服务中心的城市功能。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必然要承担中部经济中心和中部服务中心的功能。高铁的全面开通将促进武汉增强在中部地区及武汉城市圈内发挥两大功能的能力。全国高铁网构架进一步增强了武汉的区位与交通优势,在全国2~5小时经济圈内,武汉具有区位、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低生产经营成本、低商务成本等比较优势,可吸纳来资源、资金、技术和企业等要素,增强中部经济板块的经济发展动力和整体实力;当武汉与周边城市构成同城距离之后,同城化效应会进一步扩大,一部分制造业可能会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周边城市,促进周边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武汉的劳动资本在择业区域与消费区域之间的通勤范围将随之扩大,其工作地点可能在武汉,而居住地有可能从武汉市区和郊区移至消费成本更低的周边城市的市区,实现他们在城际之间的“钟摆式”通勤,拉动周边城市的消费。
(二)高铁给武汉城市战略合作带来的挑战。
1、高铁的“溢出效应”(负虹吸效应)会给武汉在未来的城市战略合作中带来人才、资金、技术、信息、产业、资源等要素的流出压力。高速铁路的建设和发展会增强城市间、区域间的流动性,促使资源、资金、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更高的城市和区域聚集,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城市(或区域)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这就是高铁经济所带来的负效应——溢出效应。分析高铁对武汉产生的溢出效应,要把武汉放在全国的区域范围内,从不同的区域层次来看。首先从全国来看,武汉很可能因综合交通、城市功能、投资环境等方面较第一梯队的城市要差而产生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被第一梯队城市吸纳的问题,即产生溢出效应,也可能因极差地租优势而吸纳来产业、企业、技术、资金等要素;从中部地区看,在以武汉为圆心的2小时经济圈中心城市中,合肥、长沙、郑州与武汉形成发展机遇上的竞争关系,武汉各种资源和要素也很有可能被吸纳;从武汉城市圈看,武汉在1+8城市中首位度很高,具有绝对的核心增长极作用,高铁会给武汉带来虹吸效应的机遇,但近年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推进较快较好,武汉对其他8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
2、武汉要在高铁时代背景下搞好城市战略合作,必须具有现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高铁开通会给武汉这样的特大中心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流,带来巨大的商机,而能否留住这样的人流不让它成为过路客,就需要靠武汉的现代城市服务功能给力了。武汉自古是商贾之地,随着高铁开通,区位与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其商务休闲功能将进一步增强,给商务会展、观光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到来巨大商机。但武汉的城市现代服务功能较之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性大城市要差一截,存在被虹吸的危险;较之中部的长沙、合肥、郑州、南昌,武汉又有被竞争、被替代的危险。总之,随着全国高铁快速推进,在以武汉为圆心的全国2~5小时经济圈内,武汉要在城市战略合作中取得主动权和最大效应,就必须快速提升现代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3、武汉在高铁时代的战略合作中,面临更多区域治理的问题。高铁增强了城市间的战略合作,带来了有利于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同城化积极效应,同时也将带来一系列的区域治理的问题。以往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建立的所谓横向协调机制在面临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分配问题时,往往难以取得实质性的协调效果,很多跨界问题
得不到合理的解
决。
三、高铁时代武汉城市战略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重城市战略合作的长效研究。
目前国内对城市战略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均鲜见。在高铁时代背景下,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开展不仅是一项复杂的、重要的工作,还是一项复杂的、具有战略性高度的研究课题。政府和学者应该注重对城市战略合作的长期有效的研究。研究它的时代背景、国际国内环境和区域经济环境的变化,研究它的机遇、优势与挑战,研究它的运行机制、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研究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它的效用与不足,研究它的长远规划,等等。
(二)增强武汉综合竞争能力,提高武汉在城市战略合作中的主动权。
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指一个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散资源、提品和服务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来说排名靠前的城市在市场占有率,经济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生活水平、经济结构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根据近几年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294个城市中武汉综合竞争力由2007年的32位上升到2008年的23位,再上升到2009年的18位,提升较快,但作为一个副省级的特大中心城市和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武汉综合竞争能力显得落后并亟待提高。在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九个指标因素中,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近几年的数据,武汉在人才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和城市群区域竞争力四个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企业本体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的竞争力等方面很弱势。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武汉市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要加强优势竞争力,补缺弱势竞争力:(1)进一步增强人才本体竞争力。重视人才引进、安置和培养的各个环节,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流动、人才输入输出等方面的制度,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人力为武汉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做贡献。(2) 突破性地增强武汉环境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抓住国家支持武汉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契机,增强武汉的环境竞争力;抓住国家支持武汉市建设东湖高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契机,增强城市创新竞争力。(3)提高商务环境竞争力、公共部门的竞争力和企业本体竞争力。顺应高铁带来的商务服务业发展的契机,建设好城市综合交通和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务会展业,着力创新商务环境,提高商务竞争力;提高政府部门行政效能,改进完善公共部门的服务水平;必须花大力气办好企业,与国家和我市“十二五规划”接轨,规划好一些重点企业的重点项目,引进一批优质企业,培育一批优质企业。
(三)增强武汉综合服务能力,扩大武汉城市战略合作的效益。
抓牢高铁时代的历史性机遇,顺应高铁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武汉以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产业高端化、服务集聚化的城市空间功能重构和结构转型。(1)搞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抓好以江汉区为首的中心城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为抓手,重视王家墩cbd、江汉区金融业集聚区、沿江商务区、滨江商务区、东湖高新区金融港、洪山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东湖华侨城文化旅游区、光谷软件服务外包基地和中心城区商圈的建设;(2)在现代服务业行业上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商贸、信息会展、创意研发、现代物流、旅游、专业服务和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行业;在业态上,各集聚区要注重错位发展,形成功能上的优势互补、良性协同发展。(3)注视高铁旅游产品的整合和营销,做好高铁旅游的各项服务,提高武汉旅游承载能力。高星级酒店的数量和质量都要快速提高;高铁旅游大巴数量要补足;高铁旅游导游素质和数量要到位;市内交通要提速。(4)挖掘和拓展武汉的高铁产业链,重视与高铁建设相关的现代生产业的建设。如高铁产品、零配件、辅助产品的研发、设计与服务外包以及高铁物流等。
(四)增强武汉区域治理能力,发挥武汉在城市战略合作中作用。
我们认为区域治理的问题也应该在不同时间阶段、不同合作层面采取不同的措施推进和解决。(1)武汉城市圈从一体化逐步走向若干城市间的同城化。目前,武汉城市圈一体化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9城市间在交通、市场、产业布局、信息服务、公共服务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实质性的进展,城市圈整体实力增长加快。如果能在城市间区域治理上更进一步,从一体化走向若干城市间的同城化,将更加有利于城市间产业布局、产业转型与城市功能再造,更加有利于城市间的双赢和协调发展,更加有利于城市圈整体实力的提升。(2)创新区域政治体系。用实质性的体制创新和项目举措,重塑新的区域治理框架体系。构筑有利于化解跨界冲突与矛盾的区域政府或地方协会,在发挥市场力量的基础上助推区域资源的合理化;区域治理不能光靠政府
唱独角戏,要采取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组织体系,营造一种政府与企业、行业协会、利益团体、非政府组织、公民协同参与区域公共事务治理的良性环境。(3)社会公共政策趋同。有条件地放开户籍制约,淡化户籍的非公平性特权,构筑各类居民真正能够自由迁徙、自由选择的无障碍户籍管理。加快各大城市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互衔接,为创造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提供制度保障。加快区域教育、医疗、文化住房等社会公共服务制度与政策的重构与制定,构筑开放、公平、公正的区域社会公共政策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典军.城市战略合作:高铁时代的新格局与武汉的路径选择.学习与实践,2010(10).
[2]黄庭满.升级对内开放:中国城市关系迈向战略合作伙伴时代.2009年7月2日,news.xinhuanet.com/local/2009-07/02/content_11637979.htm(新华网).
[3]罗小龙、沈建法.长江三角洲城市合作模式及其理论框架分析.地理学报,2007(2).
协作会旨在与各省市外宣部门开展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合作、互利共赢。中国外文局是承担党和国家书、刊、网对外宣传任务的新闻出版机构,长期以来,各地借助外文局书刊网平台,开展多种活动,精心组织编辑、记者、外国专家深入各地采访,用中、英、法、德、日、俄、阿、西、韩文和世界语10个语种宣传各地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尤其是反映当代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在国外受众中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在此次会议上做了主题报告。他强调,配合做好地方外宣工作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省区市对外推介地方形象、促进地方发展的重要任务。他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地方外宣工作面临着很多新的课题,包括如何把握舆论的话语权,如何根据本地特色和优势有效设置议题,如何选取适当资源构建介绍本地区的基本信息体系,如何以适合外国受众习惯的话语体系进行表达和阐释等。他表示,外文局目前正致力于设计建立一个既能推介各地概况、又能符合国际传播特点和规律并且能充分运用传媒新技术的多媒体版式,丰富并利用好各地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宝贵资源,在“大外宣”工作格局下实现对外传播新的突破和进步。
会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和贵州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建国分别代表中国外文局与贵州省委宣传部签署国际传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规划了未来5年,外文局将在多语种、多媒体对外报道,多语种外宣图书出版,海外形象推介,国际舆情搜集,对外传播人才和外语人才培训等方面与贵州省委宣传部开展深层次合作,更好地将“多彩贵州”介绍给世界。
贵州省委宣传部长喻红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外文局和贵州省委宣传部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开启了双方新的合作渠道。希望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完善贵州与中央部门和各省区市的沟通合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外宣工作格局。
面对目前中国的地方外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捆绑和整合,存在碎片化、同质化、重复化和隔膜化等问题,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各地需要一些更明确的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由此对中国外文局也提出了期待。
此次中国外文局全国外宣工作协作会显示出,中国外文局与各地方的互动合作进入了更为实质性阶段,与会代表的讨论和建议都较为务实,在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推动下,使得中国外文局与地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也更为紧密。
已经与中国外文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北京市委外宣办主任王惠表示,外文局拥有丰富的多语种对外宣传资源和多元的传播渠道,这为地方对外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北京市与外文局在多语种网站建设、外宣出版物制作等领域已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希望双方在已有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方位战略合作关系,在对外宣传中实现强强合作、优势互补,注重传播的有效性,共同致力于打造北京优质的对外宣传品牌。海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张作荣特别告诉记者,中央外宣单位只有统筹地方外宣资源,对外传播的国家形象才更丰满和鲜活。
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周波表示,重庆作为中国中西部的唯一直辖市,在打造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工作中,对外宣传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希望与外文局在已有的网络建设合作基础上,拓展合作领域,走出去、请进来,让外国人更加了解重庆。
甘肃省委外宣办主任梁和平谈到,像甘肃这样的西部省份,在从事外宣中往往面临“有资源没有平台、有想法没有手段”的难题,导致许多大题材常常变成小制作。西部是我国民族文化资源比较丰厚的地方,又是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和多样的地方,这些地方更适合搞外宣,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多语种、多媒体的外宣作用。
山东省委外宣办主任王世农在发言中谈到,山东是个外宣资源大省,近年来与外文局所属的中国网、《中国报道》、《人民中国》都有合作关系,下一步要将这种局部的合作深化为整体的、战略性的合作,发挥外文局在对外新闻报道、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做好对外宣传。
上海市委外宣办副主任陈静溪也谈到类似希望和建议,他说上海市与外文局在世界语大会、上海世博会等许多大型活动中相互协作,一直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上海的外宣资源很多,各区县、各行业都有很多外宣资源,就目前外宣资源和渠道的碎片化问题,希望外文局推出一些跨地域的产品,通过一定的协作方式将各地的外宣资源结合起来,达到在时间点相互配合,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的效果。
5月18日,“国际拳联・贵阳国际拳击季”新闻会暨赛季启动仪式在贵阳举行,贵阳成为全球第一个长期承接“国际拳击季”的主办城市,“国际拳联・贵阳国际拳击季”将于今年6月至11月启动,共举办五季。根据赛季规划,2015年6月至11月是“国际拳联・贵阳国际拳击季”启动赛季,共进行4轮比赛,包括世界个人职业拳击赛第二赛季预决赛、拳王金腰带争霸赛和世界拳击公开赛中国公开赛。从2015年11月开始,连续4年每年度11月至次年10月为一个完整赛季。(贵阳记者站)
遵义:湄潭县举行2015中国
(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
5月28日至31日,2015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在湄潭举行。本届“贵州茶一节一会”以“多彩贵州・生态茶香”为主题,活动包括开幕式、中国茶叶市场发展高峰论坛暨贵州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遵义红、湄潭翠芽”上市仪式、中国茶叶市场专业委员会年会等11项内容。根据贵州省委、省政府安排,从2015年起,每年一度的“贵州茶一节一会”都安排在遵义市湄潭县举办。(遵义记者站)
毕节:两林产品获“首批中国森林食品”称号
5月21日,中国经济林协会官方网站公布了获得“首批中国森林食品示范品牌”的46家企业及产品。毕节市黔西县绿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金刺维”刺梨果汁饮料、大方县九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的“九龙腾”天麻成功入选。(毕节记者站)
安顺:“多彩贵州美丽西线”推介会在深圳举行
5月21日,由贵州安顺市旅游局主办的“多彩贵州美丽西线”贵州西线旅游推介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广东省、香港、澳门地区各大旅行社负责人400余人参与了此次推介会。(安顺记者站)
六盘水:2017年实现中心城区WiFi全覆盖
5月18日,六盘水市经信委透露,今年6月,六盘水市将启动拟建贵州・安全云平台,同时今年年底将开始凉都中心城区城域网的建设。初步预计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将建设2000个无线热点,确保于2017年年底,城域网上链带宽扩540Gbps,总数达到710Gbps;实现WiFi对中心城区的无缝覆盖;3G/LTE基站总数达到8600个,实现辖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重要航段沿线3G/LTE宽带信号无线连续覆盖,城市宽带接入能力50M用户覆盖比例达到40%等。(六盘水记者站)
贵安:携手腾讯打造“互联网+城市”样板
5月20日,贵安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签订“互联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腾讯公司与泰豪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在贵安新区共同打造全国首个生态和“互联网+”深度结合的智慧城市样板,服务贵州,辐射西南。(贵安新区记者站)
黔东南:
面向江苏优强企业项目推介会在苏州举行
5月21日,黔东南州面向江苏优强企业项目推介会在苏州市举行。此次推介以“依托沪昆高铁・助推经济发展”为主题,向江苏及长三角地区优强企业介绍黔东南州目前重点发展的大健康及新医药、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高端装备制造及电子信息、新型建筑材料及节能环保、文化旅游产业,鼓励江苏及长三角地区优强企业到黔东南州投资兴业。(黔东南记者站)
黔南:与西南民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5月20日,西南民族大学与黔南州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从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科技成果转化、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合作。(黔南记者站)
黔西南:建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中心
5月19日,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在兴义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西南中心在黔西南正式揭牌成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成立于2012年12月13日,由云基地、宽带资本、用友软件、百度在线、中国联通、龙湖地产、TCL集团、亿赞普等公司共同发起。旨在推进实现数据开发共享,形成相关技术与产业的突破性创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培育世界领先的大数据技术、产品、产业和市场。(黔西南记者站)
铜仁:
世界首个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开工,将创造多项世界第一.上市公司中,梦网集团是我国为数不多能够研发生产IGBT换流阀的公司之一。国电南瑞已研制出柔性直流全套核心设备。许继电气和中国西电也是我国重要的柔性直流工程设备制造商。
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启动,构建中国首例表型图谱.凯莱英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生物药物创新技术研发联合实验室,银河生物子公司与上海赛安生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而赛安生物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院、复旦大学病理诊断中心等中国最具实力的生物医学研究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新股申购】长城科技(732897)发行价17.66元,申购上限1.7万股,主营特种电磁线。
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雄安第一标”即将竣工.上市公司中,绿茵生态近日公告,与中建三局集团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I工区项目部签订合作框架协议。硅宝科技装配式建筑用胶已率先应用在雄安新区第一个装配式建筑------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其他公告中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的公司还有丝路视觉、扬子新材等。
关键词:战略合作和谐黎河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Li River gradually influenced by regional soil and water loss is serious, the tailings pollution, some negative factors. Due to more places, and for the open channel, only rely on take simpl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can not effectively control water pollution. Therefore, the city of Tianjin Luanhe Engineering Li River Management Office and the Zunhua city hall to carry out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strategy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 to promote the strategic cooperative relations, governance of Li River pollution from the source, fundamentally, to ensure water safety.
Keywords: strategic cooperation and harmony of Li River
中图分类号:F091.351
从1983年引滦入津调水工程的胜利竣工,到2013年引滦输水工程的安全运行,黎河延续了连续三十年安全输水无事故的光辉历程,为天津市工农业发展、城市生活用水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作为开放式天然河道的黎河逐渐受到诸如自然植被破坏、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活污染、面污染源以及尾矿污染加重等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黎河两岸人居环境不断恶化,同时也给引滦水源安全带来了潜在威胁。而黎河作为引滦入津的重要输水河段和于桥水库的主要入库河道,其水质直接影响下游于桥水库的水体质量。另一方面,引滦黎河肩负着行洪和输水的双重功能,为敞开式管理,客观上造成引滦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难度加大。因此,只靠采取工程和管理措施并不能有效防治黎河污染。同时,由于位于河北省境内,管理和保护范围在法律上不明确,黎河支流更是不在天津管理范围内。这样的客观条件奠定了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进行战略合作的基础,也开启了水利人治水的新思路。
回顾引滦入津的三十年,黎河管理处在天津市水务局的领导下,时刻以“和谐共处”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探讨黎河科学治理、和谐管理的工作思路,与遵化市政府开展了水源保护与环境治理战略合作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治理黎河污染。在双方的战略合作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一、友好互通强化交流,战略合作稳中求进
1、统一思想,加强沟通
战略合作的重点在于“合”,所以在双方的战略合作中统一治理黎河污染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天津市水务局主管领导在2010年1月28日到遵化市检查指导工作时,与遵化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引滦黎河水源保护及环境治理战略合作”进行了专题讨论,进一步确立了与遵化市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确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合作框架主要包括:首先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确定联合执法机制和工作机制,达成黎河绿化带建设意向,继续深入探讨租用土地、工程造林、承包管理的可行性;其次是对黎河周边尾矿库治理、搬迁、改造相关事宜达成共识,以便进一步的合作;最后圈定了战略合作的内容,主要把黎河跨河桥梁维修、黎河堤顶道路半封闭管理、黎河处办公楼改造、黎河点污染源治理、沿河生态文明共建共管及修建黎河橡胶坝等问题纳入了战略合作内容。
2、全面合作,提升高度
为进一步推动天津市水务局和遵化市政府战略合作关系建设,遵化市公安、水务、环保、土地等“多位一体”战略合作应用座谈会和天津河北公安机关加强区域协作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如期举行。与会人员互相交流探讨了共同打击黎河及各支流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的方案和措施。此次合作统一了思想,提升各合作方的认识高度,标志着合作的全面展开,意味着联合执法机制取得了新的突破,执法力度得到了加强,依法行政得到了落实,对解决跨流域执法难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改善黎河周边水环境、营造良好的水事秩序奠定了基础,为黎河河道堤防安全、水质安全、水环境安全提供了保障。
二、继续深化战略合作,全面建设和谐黎河
按照天津市水务局提出的“工程管理、资源管理、环境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和环境水利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与遵化市的战略合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天津市情水情,充分发挥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三位一体”的水务体制新优势,落实关于加强引滦水源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保护引滦水质,改善黎河水环境。根据遵化市政府确定的战略合作框架,探索与遵化市政府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途径,加强与地方协作,通过示范项目建设促进战略合作关系发展,确保黎河输水安全。
1、多措并举,搭建保水护水立体网络
(1)实施联合执法。以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契机,与遵化市地方政府共同制定实施《引滦水源保护联合执法实施方案》,与遵化市公安、环保、水务等部门联合的护水执法网络,形成了强有力的异地联动执法长效机制。联合执法范围正逐步向影响较大的支流延伸。
(2)开展文明共建。2008年黎河管理处与沿河马各庄、龙湾、小安乐庄村和晓一矿业公司、港陆钢铁公司建立生态文明共建关系。近年来,黎河管理处以天津市水务局与遵化市政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了与遵化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增强了相关信息的交流和工作协调,又与沿河7个村庄签订了生态共建协议,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共建活动中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3)建立护水网络。与沿河厂矿签订了保水护水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义务、规范了生产经营行为。以乡村行政区域为责任段,强化了对乱堆乱放、非法排尾的监督管理。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使水事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4)创造舆论氛围。为提高黎河沿岸群众环境意识,增强其保水护水积极性、主动性,黎河管理处坚持水法宣传多样化、长效化、经常化。在集镇、学校、工矿企业集中开展宣教活动,利用市区四个大型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水环境保护的公益广告,为保水护水工作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2、共建共管,奠定改善水质硬件基础
(1)推进支流口治理。黎河管理处于2010~2012年分两期对西山、龙湾、高各庄、崔家庄四条污染较严重的支流口进行了生态治理。支流口治理工程运行后,美化周边环境、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水体净化,有效改善水质。
(2)加强沿岸绿化。黎河输水线长,绿化维护费用高,绿化管理的任务繁重。黎河管理处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在上游河段充分利用堤埝土地,由承包人植树、管护的办法,有效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管理困难的难题。通过社会化承包的形式,在黎河上中游25公里整治段堤坡植树5万余株,为打造黎河绿色输水长廊奠定了基础。在下游,条件比较成熟的夏家峪桥上下游580米范围内左岸,采取“土地所有者绿化、管理处出资补偿”的形式,成功建设了一条示范绿化带,不仅大大提高了黎河绿化率,而且起到了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
(3)共建生态文明。采取“管理处出资建设管理、沿河村委会维护管理”、“管理处出地、当地政府企业出资绿化维护”的方式,分别在西铺桥上下游两岸、龙湾桥下右岸、马各庄桥下左岸和黎河桥头、庄户沟桥下右岸,建设了长约3.6公里、绿化面积近8万平方米的沿河带状公园。在黎河关键节点河段打造自然及文化景点,对相应的堤顶路面进行硬化,做到道路、堤防、绿化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成为沿河村民休闲健身、赏景纳凉的好去处。
三、齐抓共管精诚团结,战略合作成效显著
按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以打造“和谐引滦”为目标,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截止到2012年年底,各项任务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1、打造生态典范,全面带动流域水污染治理
在传统河道污染治理措施的基础上,引进人工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以黎河支流口治理工程作为示范工程,不仅有效减轻支流口污染物输入对引滦水质的影响,改善了周边环境,从而也标志着黎河由单一的干流治理向全面的流域治理扩展,为从根源解决黎河污染问题做了有益探索。
2、融合地域特色,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美
以战略合作为平台,以西铺村被列为遵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契机,水环境保护与地方共建共享机制相结合,对西铺桥上下游两岸进行了堤坡防护、堤顶道路硬化、河岸绿化、景观建设综合治理,涉及面积达3万平方米。运用主题雕塑、趣味小品方式,增添环境艺术色彩,赋予了浓郁的人文气息;通过生态植物造景手段,隔离了厂矿和车流的喧嚣,增加了绿色防护,营造了绿树,花香,流水使人心旷神怡的美景;设置植物观赏和散步休闲区与西铺村平缓衔接,整体布局与当地政府对本地块的景观设计相得益彰,融为一体,打造了一处集优美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于一体的景点,使风景优美的河道成为人们陶冶性情的好去处,使水利工程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好风景,使清新靓丽的景点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更好地将人与自然和谐的科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3、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日常维护机制
通过对黎河河道相关工程调研,制定了黎河河道保洁实施方案,设立后店桥(12+632)至提举庄桥(22+152)近10公里河道保洁示范段,与保洁公司签订协议,打造高标准保洁养护河段。经过半年运行管理,效果良好,为改善黎河水环境,巩固综合治理成果,提高设施设备完好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河道保洁项目引入社会化养护,是从根本上解决黎河沿岸垃圾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河道日常维护模式的有益探索,是河道管养分离机制的创新之举。
4、整合社会资源,持续推进水源保护合作
在保护黎河水环境,维护正常水秩序方面,积极与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主动联系、加强沟通,建立了多种跨行业管理、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共治共管、联合执法,发挥了地方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整合汇集了社会资源和力量,提高了执法效率,有效的打击、遏制了非法排尾、机械采砂等非法水事行为;实现了黎河管理由单一向综合、由突击向长效、由治标向治本、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促进了黎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黎河安全运行,安全输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清清黎河水,浓浓惠民情。30年来,“引滦入津”如同一条纽带,将天津、遵化两地人民紧紧地连在了一起,正是由于外部战略合作与内部和谐创建的有机结合,使黎河管理处的中心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输水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实践也证明,联合执法、协作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切合黎河实际的管理模式。在今后的交流合作中,一方面要巩固现有治理成果,加强河道沿线绿化,进一步打造生态工程;另一方面在双方战略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治水思路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带动沿线群众参与保护水环境,开创全民治水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引滦黎河输水河道水源保护工程规划工作大纲》.天津市引滦工程黎河管理处.2010.
[2].《黎河水源保护和环境治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津市水务局.2010.
[3].《引滦入津黎河综合治理工程规划修编设计大纲》.天津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1.
2011年,山西省主要领导多次赴北京与农业部、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开展农业合作对接,取得丰硕成果。
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山西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合作备忘录》。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形成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签署《北京市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合作,丰富首都农产品市场,加快转变山西农业发展方式作出重要决定。
签署《山西省人民政府、中农集团农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决定在建设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特色农畜产品网络,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合作,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
签署《山西省农业厅、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关于加强产销对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确保北京市场有效供应,加强晋京两地产销对接,双方在建设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中部农产品物流中心、开展农业先进技术合作、区域农业合作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
搭建平台,全面打造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
山西省以“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为平台,全面强化与国内外交流合作。历时7天的第二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观展人数18万人次,共有10个国家、22个省(市、区)1700多家企业参展参会。共签订贸易成交项目3209个,签约金额332亿元;现场批零销售5576.3万元。投资签约项目159个,签约额398.6亿元;签订了51亿元的京津晋农业战略合作协议,20.88亿元的农机贸易项目,3.5亿元的农超对接项目。
与此同时,山西省也一直坚持走出去战略,在北京建立多个山西农产品展销中心,强化品牌宣传,占领市场。目前已建成的有“农展馆山西农产品北京展销中心”、“朔州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吕梁市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东城区天镇县蔬菜直销店等,在建的还有新发地山西农产品展销中心等。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
2011年,省农业厅共在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上投入117万元,用于对各个调查点的经费补助,其中1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补助42万元;23个超市、23个集贸市场共补助28万元;40个县补助49万元(其中3个蔬菜生产大县每个县多补助3万元),用于产地价格的重点监测。确保了价格采集、供需信息及时、准确报送。省农业厅每年还拿出330万元,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系统、冷链物流等系统升级改造,并在市场出现供需矛盾时,及时引导农产品批发市场充分发挥其集散功能,有效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
2011年,省农业厅把农产品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本年度一项重点工作,并在全省确定了1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超市、23个农贸市场、40个县为农产品价格采集点。14个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以批发价为主,每天报送一次,并对每周的价格进行供需分析,作出价格预警、判断;23个超市、23个农贸市场每周报送一次,以零售价为主,每周要进行环比、同比分析,并对市场供需提供综合分析报告;40个县每半月报送一次农产品价格,以产地价格为主,主要了解农民是否有卖难问题,同时也作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每个月初,由省农业厅有关部门、专家和各市农业部门专家联合对上月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一次分析研判;每季度组织厅有关部门和各市农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召开季度经济分析会议,为参加省政府全省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提供素材;加大分析研判,及时《山西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山西省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成立山西省农产品流通协会
2011年2月28日,山西省农产品市场流通协会成立。该协会是省农业厅和民政厅批准成立的一家全省性行业协会,其业务主管单位为省农业厅,为非盈利性的社团组织,成员主要来自省内农产品市场流通行业及高层管理人员、专家学者和相关中介机构。该协会主要功能包括:协助政府主管部门开展行业管理,维护行业及会员合法权益;制定行业规划,对行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提出建议;组织会员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发展同国内外相关组织的联系;组织会员单位共同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等。
2012年,山西省财政继续投入330万元,用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市场信息化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等建设。有关部门要加大批发市场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手段,确保产销对接效果,确保农民生产利益。
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的同时,继续加强对14家农产品批发市场、23个超市、23个农贸市场、40个基点县农产品价格的监测,特别是要加大对产地出售价、农民出售价的监测力度,及时分析、研判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做好《山西省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工作,确保不出现大的“卖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