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措施范文

教学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措施

第1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学改革的实施,各高校均在努力探索生物教学改革的 新思路、新方法以响应“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新理念。本文主要从转变“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三方面来阐述生物教学的新思路。

转变“教”“学”方式

由于教学设施、教学理念等方面的限制,“灌输式”、“应考式”的传授知识是生物学教师普遍采用的方法,在这种方式下教师往往只是关注生物学学科以及教学结果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和整个教与学的过程。要实施生物学改革,教师和学生需要做到:

1、注重学生预习。预习指学生在教师正式讲课之前,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和其他辅助材料事先熟悉新课内容。通过这种初步的接触可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为正式上课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可以培养求知欲,更好的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学生预习应注重效果,不能一味地为预习而预习,不动脑、不分析,这种方式只会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而达不到学知识的效果。作为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通过提前准备预习提纲并保证学生预习的时间来帮助学生实现预习目标。

2、加强课堂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对课程的预习已基本了解课程重难点以及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室应根据学生的平均预习效果进行课程的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师通过讲授法能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有用的信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但如果只是片面的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妨碍学生直观记忆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其能力的培养。为加强课堂学习的效果,教师应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在正确教学理念的领导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将讲授法与实验演示相结合。

3、强调教学反思。教师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一方面决定了其专业成长的速度,另一方面反映了其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学是教师的一种职业但也是其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方式,更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应当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以及将有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 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才能使生物教学改革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信息化人才。为响应基础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学校应建立一定的网络系统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 是一种满堂灌式和应考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下死记硬背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 仅仅学习教师所学,学习往往无兴趣更不能学以致用。新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帮助、引导学生。旨在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培养其各方面全面发展。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书本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不再是主要的学习信息渠道。

如学期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布置学期任务,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规划并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生也通过网络预习来学习的相关的知识。一方面可以节省学生的时间,并能够通过自学完成对基本知识学习。通过对课程重难点的掌握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预习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配以教学录像和图片PPT 辅助, 也可以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以理解的知识,练习可以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等形式以全面检验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课堂讲授知识要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演示与讲授为辅, 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使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疑问,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一起研究讨论,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成绩考核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通过网络提交答卷, 教师评阅后录人成绩管理系统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看到自己的成绩,并通过网络对老师的教学予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网络信息化平台能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增加了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利用网络资源,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需要有选择性的自学相关拓展知识。尤其对生物课程来说,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生物知识,并不只是停留在对书本文字及图画的了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信息获得如视频、动画等生物知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辨别、收集、分析、应用综合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学改革, 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 促进学习方式与教育方式的变革。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只有当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时,才会愿意去学。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更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当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知识很感兴趣时,就会有动力积极投入,更加专注的学习,思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等认知活动都由于其主观能动性而处在最佳的状态,不仅短期学习效率提高更能加强 其对知识的长期理解记忆。反之,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毫无兴趣可言时,无论教师教得多么辛苦,采用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更不管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多高,都不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反应,即学不进去,学生将会从内心排斥教师的教授并表现在外在行为上。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影响学习的整个过程。在兴趣的推动下,学生会快乐的学习,学习不再是一种机械的任务,便促进学习的不断进步。因此,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挖掘生物学科的兴趣因素并积极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习的乐趣。

首先,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增强乡土(地方)特色和灵活性。结合动、植物的生活规律,引入活的生物或实物材料,联系种植和养殖业的生产实际,加大学生的动手参与机会,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等特点,可把微观的生物知识借助课件表现出来。特有的动画效果、生动的解说、优美的乐曲是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立足于现实的艺术世界,学生置身其中思维也会异常活跃。

其次,学校开展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部动机,选择和组织反映现代生物科技、农业科技、健康与卫生、优生优育、生态与环境等内容的主题,通过讲座、自由讨论、社会调查等组织形式,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现代意识。例如,生物课上学习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布置相关的实验小题让学生到课外进行探索和实践:利用酒精、碘液、胶卷底片等材料,把自己想象中的图案或字迹留在一片叶子上,并拿到课堂上展现其作品。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有用、可信。

最后,通过在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中引入竞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到“成功”的检验,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竞争,优胜者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光荣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未获奖者也能感受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

结语

一方面通过注重预习、加强课堂效果、提倡教学反思来转变原有的“教”与“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将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网络平台作为生物教学新方法,并通过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加强学习竞争等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不仅有助于达到生物教学改革的目的,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初探》 《中国职工教育》 张叔芬

第2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性;措施分析

对所有有学校来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环节,教育管理工作关系着教育的规范性。学校领导应当以此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协调好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管理效率,培养全面人才。

一、降低教学管理有效性的体现

1.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对小学教师素质要求相对于各级教师来说较低,再加上课程难度系数较低,导致小学教师素质在国家培养力度上相对较低,因而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相对缺乏提升专业能力的意识。

2.教师教学方式无趣。小学生的精神集中力有限,很容易出现发呆、做小动作的情况,严重的会表现出厌学情绪,这是很多教师都很难解决的问题。但很多教师只是一味的任由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陷入了恶性循环。教学方式的落后,正是教学管理无效性的体现。

3.小学生作业过多。就教师而言,布置作业是为了考证学生的实际听课效果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加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心理素质不强,过多的作业只会给他们带来压力,长久以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也失去了童年该有的乐趣,不利于他们的人格发展。

二、加强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1.加强教学思想管理。正确的教学思想取决于校方领导的正确管理观念。只有校领导重视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以教育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首先管理者应当培养教师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学思想,了解到教师工作的独特性,树立为学生负责的观念。将教学工作视为核心,校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深入课堂教学,严谨对待教学管理,亲力亲为,才能有效的带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2.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也是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管理着学生,也可能是学校未来的管理者,因此必须要让教师明白自己也和教学管理有着密切联系,他们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有效性中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是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条件,支持教师提升自我。学校应当有专门的人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进行培训,让资深教师帮助新晋教师,重点指导,全员参与。积极改善学校的原有评价标准,结合学生成绩、教学模式、教案备课以及学生评价对教师进行评价,有利于发现问题,提高教师水平。

3.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好的教学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所以,学校应当根据学校每一阶段的情况制定出符合学校的管理制度,而不是墨守成规。学校管理者应当应用综合性管理视角,做好长期规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首先,要了解各个年级进展情况,根据不同的年级需求对教师进行合理配置;合理规划教学进程,让各级教师明确教学任务;其次,合理改善学校管理部门以及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责任到人,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最后,管理者应当学习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严格按照国家要求进行人才培养,借助现代化网络设施,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4.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将家长作为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一分子。家长是学生在学校之外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校教学和管理的监督者。大部分学生会对家长提出自己对学校以及教师的看法,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家长来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由家长、教师和校方领导组成的监督机制,发现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5.完善奖励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小学教育教学不同于初级高级教育阶段,受学生、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小学教师的压力逐渐加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会随之降低,因此学校应当完善奖励制度,促进教师积极性。即制定绩效工资制度以及合理的职称评聘制度,针对教师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等。除过物质需求,还应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有利环境,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提高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有效率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对提升国家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实际管理中,学校应该加强教学思想管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健全教学管理制度、鼓励各方力量参与教学管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方针,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王静 单位: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三古小学

参考文献:

[1]张冬琳.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35:12.

第3篇:教学措施范文

1)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一个学校师资队伍的配备情况,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尤其是像体操这种较高难度的运动项目,如果师资配备较少或者教师素质不高的话,很难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更难做到教学进度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学校对体操课程的师资队伍的配备状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影响。新课改后,师生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体操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上。体操教学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直观方法类教法、语言方法类教法、练习方法类教法等。体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选择合适教学条件和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不管使用哪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时刻注意做好保护与帮助。

3)教师的道德修养和知识结构的影响。新时期,要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应该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完善个人人格,不仅要强化自己的爱国思想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确定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教学中还要注重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公正无私、谦虚诚实的品格和高尚纯正的人格,赢得学生的尊重。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当坚持学习先进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更为广博的知识世界,同时教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在课的内容和教法上不断进行新的尝试,并通过逐步完善,提高教学质量。

4)场地器材因素。体操场地器械是学生直观认识和了解体操动作的主要工具,它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完备的器材设施,不仅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而且还能给练习者赏心悦目、心情愉悦的感觉,进而可以较为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而,在学校体操课的开展过程中,校内体操器材的配备状况以及维护保养的状况,将直接影响体操教学的效果。虽然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部分学校的体操设备配备并不很齐全。同时由于体育设施的投入花费比较大,受学校财政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很多学校体操器材也比较简陋。

2提高体操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2.1学校要高度重视

考虑到体操对国民体育消费的影响和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以及体操课所特有的高危险性等特点,学校要高度重视体操课的开展情况,配置好师资力量,强化师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做好场地器材的使用、管理以及维护工作,使体操课在学校中顺利、安全、有效的进行。

2.2保证课时

重视体操的主要途径就是要保证体操课的课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勤加练习,同时还要有人勤加指导,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体操课的课时一定要跟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使体操教学行之有效的进行下去。

2.3配备专业教师,保障质量和安全

“师者,所以传业授道解惑也”,因此老师的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目前课改新形势下,对体操老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不仅要具备熟练规范的动作技能,掌握全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还要时刻提高安全意识,并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还要求体操老师具备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把各种创新成果转化到教学过程中来,最大限度的保障教学质量。

第4篇:教学措施范文

高职教育是以理论为基础,培养能够适应生产服务一线的职业技能需要,具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化学教学作为基础课程,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技能与专业的结合,强化实验课程教学力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以学习与实际工作中所需、够用为基本教学衡量标准和目标,重点突出,既满足高职化学教育的基本要求,又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一)在理论课教学中,以“够用”为衡量标准

所谓的“够用”就是既要满足高职培养目标,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理解力。高职化学教学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范围面较广,涵盖了大量的化学理论,在高职教育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对课本进行选择,将知识重组,根据今后工作岗位所需定位培养,删减繁杂且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的化学理论知识。

(二)在实践教学中,以“体验”为教育重点

高职化学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科目,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能够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活化理论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技能,验证和探究理论的合理性。采用实践体验教学模式是高职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举措,所占地位举足轻重。

(三)在学生能力培养上,以“创新”为特点

原子和分子的物质研究组成了化学,它区别于其他学科又与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具有特殊的创新性。高职化学通过实践教学课程训练学生的搜集材料、设计实践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并进行讨论的综合能力,这一系列的过程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法。与此同时,实验需要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实验药品的处理和正确使用,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团队协作、环保意识、责任担当以及法制意识等。化学教学史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认同感,国家在化学方面取得的成果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二、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困境

高职化学教学中的困境无法更好地满足高职化学教学要求,总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忽视高职化学教学的重要地位

高职教学培养学生的目标定位是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强调应用技能,这就强调在教学中要有所偏重,夯实基础是根本。高职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具有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却往往被排挤为次要科目,成为专业课程的辅助知识,没有充分给予化学应有的地位和重视程度,影响了高职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减少了高职化学教学的学时配备

高职教育有其特殊性,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并强化实际操作技能,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以实训教学为重点的同时,却减少了理论课程的教学,重操作轻理论的现象在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仅以高职化学一门课程为例,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一般高职院校进行化学教学课程设置时,按照18周计算,一周4学时,设定总学时为72学时。单从课时数上看,安排合理,但是与化学课程所涉及到的讲授内容看,却严重不足。

(三)高职学生化学基础弱

高职学生生源主要分为中职升高职的学生和高考没有进入一、二、三本分数相对较低的学生。以高考为指挥棒衡量,考试成绩多不理想,低分段学生占主体,化学基础较弱,学生学习能力差,对学习持厌恶和排斥的居多。少数成绩相对好的学生受到整体学习氛围的影响,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

(四)高职化学实验器具数量不足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多由中职学校改组而成,教育教学所需的设备和仪器多沿用原来的,原本适用于中专教学的实验器材和教学仪器却无法满足高职教学需求,又受到经费的限制,化学科目在高职院校受到冷落,对实验器具更新速度放缓,影响了高职化学教学效果。

(五)高职化学教材实用性不强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教学大纲以教材为基础,教材的选择应该科学合理,选择教材也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也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尽管教材编排中也将实用、适用作为基本原则,现行的高职化学教材实用性、适用性、趣味性和先进性却仍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相关联少,与专业课衔接不明显,在实验环节中,要么实验变成书本的实验,要么实验无法引人入胜,无法激发起学生主动探求实验奥秘的兴趣,知识的整体感、时代性和趣味性不强。

(六)高职化学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对于高职化学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体系单一。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往往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对于学习过程所占比重小。考试所体现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操作只作为辅助教学的一部分,对于能力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导致了学生将化学学习作为知识点死记硬背,而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的知识较少,没有发挥化学的真正价值,对学生化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够理想。要走出高职化学教学的困境,从学生需要、化学教学的基本特点出发,反思并探寻高职化学教学的应对措施,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以便全面提升教学水平,为学生所用,为时代所用。

三、走出高职化学教学困境的应对策略

(一)更新教材,从根本上充实高职化学的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的更新应该与时俱进,它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高职化学教学的基础和准绳,也是最为基本的工具。高职课程内容设计要鲜活,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个体发展的需要。在高职化学课程教材选定时要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大纲选定实用性强、融趣味性为一体、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技法纯熟、管理规范的教材,适当配合自编教材,更好地联系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根据专业的不同,做好中高职教学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学习并借鉴其他高职院校的优秀教材,为我所用。

(二)创新方法,从手段上改善高职化学教学模式

在高职化学教学中,回归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做好导课和设计工作,充分发挥其主导功能。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学生学会知识是课堂教学存在的目标,学会应用是课堂教学的延展,是终极目标。教师思想要跟进时代,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不断地更新,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程开发,有目的地设计授课内容、教学手段和形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促进学生愿学、乐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技术,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当下,高职化学教育不能再靠一张嘴,一支笔的模式,要将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直观形象地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在学生对知识熟记的基础上,总结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上升到理论认识层面,使得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又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越俎代庖,偏离教学的中心,只能将教学重点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对于高职化学课时设置与教学内容匹配不足这一现象,可以利用讲座的形式弥补缺憾。比如可以结合当前的时事,讨论一下“化学与人类健康”、“瘦肉精的危害”、“实用色素是否有利于健康”等话题,分组讨论,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够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得学生学有所用。

(三)注重实验,从技能上加深高职化学教学体验

高职化学教学以应用为主,其中化学实验占有重要比重。它应该与教材和教法同步改进,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转变学生光是听、看的学习方式,而要亲自动手体验由简到难,从阶段性学习到综合学习,从观察到模仿到演练到创新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让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相匹配,尽可能地适应高职教育所定位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建立健全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实验教学出众的有一技之长的实验师资队伍,以最大的投入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将实验教学关注点放在学生主体上,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和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多方位的展示,使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要为学生创造先进舒适的实验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和平台。可以利用实验小组申报专利的形式对高职学生进行化学思维的训练,将化学与生活相连接,将实验室教学与改造创新相连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趣味性、实用性。学生可以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革,也可以自主创新实验内容。比如学生在进行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过程中,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教师给予安全性指导,将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浓H2SO4,放入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回流后得乙酸乙酯,并与按原方案的合成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观察到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代替浓H2SO4,学生懂得了绿化环保,也以创新途径训练了学生的跳跃思维。在实验室的利用方面还可以延长开放时间,以弥补课内实验不足的限制。开放实验要以安全为主要前提,可以由教师选定实验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内容。学生可以对土壤、硝酸盐、工业废水铜回收等进行实验设计,亲身体验并通过观察得出相应的结果。实验不仅仅是课程的一部分,它还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研究潜能,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多元评价,从考核上改革高职化学教学结果

高职化学评价要采取多元方法,将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观察纳入到考核过程之中,学生听课态度,课堂是否积极,课堂考试及作业完成情况,对化学课的知识量扩展以及课堂笔记记录情况都可以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这对学生课堂和课后学习效果是一种正向引导,一旦发现学生存在问题要及时指出并给予更正。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计问题并对学生进行提问,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够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一举三得。高职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要体现理论与实验的综合评价,包括实验中的创新和参加实验次数都可以作为考核的依据,均衡理论与实验的分值权重。建立科学、多元、合理、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5篇:教学措施范文

一、当代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教学不够积极

篮球教学的基础课程内容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上就保持先示范后模仿的机械动作,并未指引学生发现问题,锻炼技能。学生在基础课程中感受不到篮球带来的活力与热情,教师也因此难以提高教学积极性,如此恶性循环,之后的篮球教学课程便愈加枯燥和机械。

(二)课程的编排使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烈

中职体育篮球教学要求学生有更专业的篮球技能,在课程的编排和成绩要求上往往比普通学校更加严格。大多数学生学习篮球是希望感受到篮球自由的魅力,专业的训练和教程显得乏善可陈,使得学生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此便流失了大批热爱篮球的学生。

(三)硬件设施不够齐全

篮球是一项需要足够场地的户外运动,学校由于场地、资金、人手等各方面原因,会出现硬件设施不齐全的尴尬状况,教学必备器械短缺,教学设施落后。

二、提高中职篮球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根据学生熟练程度分级教学

不同的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感知也不同,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级教学,并针对每个层级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制订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从而大大地提高篮球教学效率。

首先,由于性别有差,女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相对较弱,教师便可先将班级学生分为男女两个大组。其次,在每次授课之前,教师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可设置一些相关的篮球测试项目,如一分钟投篮、运球绕障碍物、不定点投篮、传接球上篮等测试对学生进行考核,根据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分组分级,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班级可分为十人一组,便于练习和管理。再次,从每组小队中选出综合能力较好的学生为组长,在教师示范并讲解完毕之后,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最后,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在学生提出疑问或动作不够标准时,做到及时解答或纠正。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平等友好的,双方都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此时教师充当着指引者和先行者的作用,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指引学生挖掘自身的主体意识,主动而独立地学习,合理而清晰地表达,逐步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习惯。

1.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每堂课程开始或者结束时利用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讲述篮球的相关话题。如每节课评论一名NBA球星,邀请学生示范此球星的标志性投篮动作;也可在课程结束时用篮球作为道具完成一些小游戏,如击鼓传花等。这些话题和游戏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师生互动,也可以使学生找回学习篮球的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自由组合练习。分级教学是为了让能力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自由组合练习则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取长补短,使学生在相互切磋的过程中更快地发现问题,更好地自主学习。一次篮球课程是100分钟左右,分级练习安排在前50分钟,自由组合练习则安排在分级练习之后。学生可自由组合,分成5至8个小组,进行独立自由练习,教师此时给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时间,在学生有疑问时再进行有效的指导。

3.进行创新练习。每堂篮球课程所教授的教学内容也不一样,教师在教授新的内容和技巧时,可让学生先行进行思考和自主创新练习。如教授掩护配合技巧时,每小组组长可先将本小组分为两人一组探讨并练习,并思考掩护配合时带球队员在己方队友的挡拆配合下,如何通过防守空挡,如何切入,从而完成进攻。创新练习完毕后,再将练习中的难点和疑点提出,由教师邀请学生进行讲解和示范,随后再加强正确练习。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技巧动作,增强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也从其中感受到了参与的快乐和篮球的魅力。

(三)增加课外趣味练习强度

众所周知,对于竞技体育教学,只有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某种技能,篮球教学尤其如此。针对篮球教学的特点,在学生兴趣加强的基础上,增加部分课外练习很有必要。趣味课外练习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文化,也大大增强了体质锻炼,为篮球教学奠定了好的身体基础。首先,组织班级篮球队。虽然中职体育篮球教学针对的是专业篮球人才,但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技能熟练程度也各有侧重,每班组建两支篮球队,每队各12名学生,其他学生根据分工需要安排成为拉拉队、裁判、记分员等。其次,进行篮球比赛。教师可帮助班级篮球队安排赛事,如每周周五下午3点至4点组织一场篮球5对5的比赛;或在不耽误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每隔半个月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正规的篮球比赛,比赛胜利者可得到奖励,或者可以要求失败的一方表演节目等。比赛教学法是篮球课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参与会使得学生积极性更高,也会在教学中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专业篮球教学,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提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遵循篮球教学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各自发挥各自的主体能动作用,才能有效地发扬篮球精神,提高篮球技能。随着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提高,篮球教学也应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发展任重道远,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循序渐进,中职体育篮球教学的质量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国强,《体育选项教学模式体现有效教学的调查分析的研究》[C],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09

2.马振洪,《跟专家练篮球》[M],《体育教学》,2003

第6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字:初中物理;学案导学教学 ;作用;设计;指导;总结

学案导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以导学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导,以教师为指导,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和教师的课堂主导地位,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一、初中物理学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中学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初级阶段,中学生受到思维发展和年龄的限制,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中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紧密,这给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了优势。例如在学习《杠杆》时,可以让学生找寻生活中的杠杆,通过实践发现杠杆的平衡原理,在对杠杆原理有一定的了解,课堂教学也容易开展了。

(二)学案设计要有针对性

学案设计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进行重点、难点的设计,重点、难点要突出,学生在观看学案时能够发现重点和难点,重点和难点应该渗透到学案的每个角落中去。比如在学习《电功率》时,欧姆定律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案中应该加强对欧姆定律的提及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电流、电阻、电功等方面的知识。重点难点的突出不仅能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还能够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和难点的训练,提高自身能力,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

(三)根据学生的水平差异设置问题

学案的设置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增加层次性,因材施教,使每个阶段的学生都能学习到知识。由于学生个性差异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学案应该具有层次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增强了自信心。

(四)为学案教学的拓展延伸留出空间

学案不仅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还会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练习,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反思,这就需要学案的最后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用来反馈总结和拓展延伸。课堂上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之后无论是知识水平还是思维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如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规律的总结,对课堂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教师要发挥课堂指导作用

教师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是主导地位,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指导,应遵循先学后教、问题教学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指导。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定的复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教师在授新课之前的一两天要给学生发放学案,让学生对学案进行自学,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思考,把不明白的问题标注下来,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问题教学是学案导学的一个重点,教师把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渗透到学案中去,让学生带着问进行预习,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例如在学习《比热容》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同一时间内,为什么不同的物质的温度是一不一样的呢?”然后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学案设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这个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讨论中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指导,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去。

三、重视学案教学的总结与反馈

学案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物理水平,需要在教学总结和反馈中得出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导学导练和当堂反馈来了解学案教学的效果。导学导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中,学生能够把“学”和“练”充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学案中设置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进行修改和评价,鼓励学生进行思考,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建议和意见,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可以以辩论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在问题解决之后,教师要做好问题的总结和评价,并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导学导练能够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得到教学反馈,虽然学案的设计是尽量面向全体学生的,但是难免有个别的学生没有完成学习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不把问题拖到下一节课,以免越拖越多。

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进行学案导学教学,学案要与学生的课下作业相协调,还要合理设置问题的难易程度,针对学生的爱好和特长设计学案,使学案导学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加强学案导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者:漕河镇中心中学 赵大伟

第7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现状 优化措施

前言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在积极的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像,学生缺乏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科学等等,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1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1 学生缺乏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化学这门学科在初中阶段属于难度较大的学科,化学知识非常抽象,学生理解非常困难,很多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无法紧跟教师的步伐,导致学生缺乏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中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长此以往会严重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1]。

1.2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科学,很多教师认为传统教学方法具有优势,进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学习中非常被动,仅是机械的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影响到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

1.3 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不高

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教师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能够更加紧密的配合才能够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确保教学的进度,实现学生知识学习的最大化[2]。但是,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并不高,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兴高采烈,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却无精打采,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上的进步。

1.4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科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了解自身学习上的优势以及不足,进而发挥所长,补其所短。但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并不是非常科学,教师过多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的努力,影响到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2 优化措施分析

2.1 运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激发。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多媒体设备能够播放海量的教学资源,并且播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利[3]。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并且需与本堂课的教学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教师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将知识融入到的故事中,将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环节非常重要。教学环节的优化能够确保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具体教师应该优化课堂导入环节、课堂提问环节、课堂总结环节等。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应确保课堂导入的内容简单易懂,学生能快速的接受和理解,以便于学生及时的进入到学习状态,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时间,以便于学生将问题吃透[4]。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应将本堂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知识,使学生能够了解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更方便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2.3 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提高与学生的配合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度不高,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与教师的积极配合,有助于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进度。例如,很多学生认为在化学的学习中,教师的语速过快,学生跟不上节奏,教师通过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放慢语速,学生能够听懂、吃透教师讲授的化学知识,提高了与教师的配合度,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显著的提高[5]。

2.4 优化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科学的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优化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教师应本着鼓励的评价原则,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评价。此外,教师除了通过组织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之外,还应该采取随堂测试、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于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初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初中化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学生的长远学习非常不利。因此,教师应积极的采取应对措施,从初中化学实际教学工作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贵红.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 2014,01(29):114-115.

[2]梅孝荣.初中化学高效教学探究[J]. 新课程(上). 2014,03(06):124-125.

[3]张绍山.新课改下初中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1(11):154-155.

第8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哲学;教改;工艺美术学校

如何增强哲学教学的实效性,以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该课程教学的两个问题。众所周知,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为基本内容的哲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教条化、公式化,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态度。关于该课程的教学,在全国工艺美术类学校更是处境尴尬。

针对上述现状如何建立起有效的应对措施,则是当前任课教师和学校党委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认为,在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的要求下,也应使得该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进行良好互动,从而在方法论的高度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增强专业素养的能力。可见,这便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哲学教学现状分析

不难理解,应对措施的构建仍在于解决短板问题为出发点,从而以下将哲学教学现状分析如下。

(一)教学形式方面

教学形式体现为教学的流程和组织:对于前者而言,许多学校的流程仍然沿沿袭着传统教学中的概念界定、举例、记忆等三段式特征;从教学组织来看,也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并偶尔穿插着提问、互动等内容。不难看出,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组织,都未能与艺术类学生的个体偏好相适应。

(二)教学内容方面

在笔者与外校同行间的交流中发现,诸多同行在进行内容讲授时往往拘泥于教材的体例,这样一来必然难以同学生专业学习产生联系。尽管部分教师能在案例讲解中引入相关的专业内容,但因大环境所导致的程式化教学氛围,从而难以同学生之间形成共鸣。诸如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内容,也只能是从概念引申到另一概念,整堂课都在形式逻辑上绕圈子。结果,彻底是学生产生了课程为难情绪。

以上两个方面的现状分析,将成为教改思路设计的切入点。

二、分析基础上的教改思路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教改思路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教学流程方面

首先需要注意,哲学教学的课时有限,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需要完成特定内容的教学。这就意味着,在教改领域应遵循校本原则。针对全国工艺美术学校的学生而言,在教学流程上应突出感性和延展性的启发环节,这样就能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优势来。

(二)教学组织方面

从学生的专业课教学来看,大多遵循着小班教学的模式。从而,在教学组织上能否模仿这一点,而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环境熟悉感仍是值得考虑的。因此,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教改范畴内。

(三)教学内容方面

目前艺术类学生对于马哲较为抵触,而对于西方哲学则较为青睐,或许不仅以工艺美术专业的知识来源有关,也以教学人员的说教特质无不关系。考察文艺思想可知,其重视实践,并提出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些观点都应成为学生美术创作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可见,就应突出哲学中的上述知识点。

三、设计引导下的措施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设计引导下,关于教改的措施构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完成学校范围内的专业解构

只有将哲学教改植入学校大环境内,才能确保教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类型学校的党委、马列教研组、各专业部门应形成联动机制,从而挖掘出马哲中有关促进专业实践,以及强调作品意境形而下的知识体系。那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便可以突出这些知识点的教学。

(二)针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

以上在思路设计上主要围绕着教学模式来展开的,在特定的教学时限内几乎无法进行流程创新,从而应增强哲学知识点的外延讲解。不难理解,哲学实在批判继承了德国哲学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样就能将西方哲学的内容纳入其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但应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白,指导艺术创作的哲学指导应是哲学方法。

(三)充分获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不难理解,教改工作在形式无论如何优化都必须以服务学生为己任,这也是需要充分获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的理由。一般而言,美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敏锐,且敢于直言不讳。这就为获取学生的建议提供了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可以组织问卷调查,也可以采取学生代表座谈等形式来完成。但无论怎样,都应把学生的建议反映在教改的实际行动中。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展开,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四、问题拓展

作为职业学校学生如何构建自身的专业能力,不仅关系到学生日后职场竞争优势的塑造,也关系着职业学院办学优势的体现。尽管,从目前的实施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但因知识结构的人为碎片化,导致了在学生能力构建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在哲学视角下来解析这一现状。哲学中的辨证法原理为我们提供了解析这一现状的方法论,其中的普遍联系原则和否定之否定命题,都作为“知识结构”碎片化的对立面而存在。

五、小结

本文认为,在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要求下,也应使得该课程教学与学生专业学习之间进行良好互动,从而在方法论的高度提升学生认识世界、增强专业素养的能力。为此,应围绕着教学流程、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进行教改思路设计。在此基础上,通过完成学校范围内的专业解构、针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及充分获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进行措施构建。

参考文献:

[1]苏晓云.哲学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兼论哲学的时代特征[J].贺州学院学报,2012(2).

第9篇:教学措施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逻辑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1.061

0引言

高中数学作为基础数学的代表性学科,成为最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数学”,也为培养民众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重要理论基础,高中数学的内容庞大,体系复杂,主要内容包括了数学逻辑和集合论,解析几何、空间几何和数列等重要指示,高中数学在逻辑上抽象普适、形式上灵活多变、表达上准确简洁,成为人们掌握科学理论指示的基础。许多科学的基本观念,都是建立在高中数学的基础上的,高中数学是人类知识与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对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逐渐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①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教育部对高中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高中数学在数学理论体系和素质培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同它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匹配,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针对高考的应试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使用数学基础,通过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本文将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②③④提出了符合我国高中教学和未来高等教学的数学教学理论和优化改进方案,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朝着素质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向发展,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

1高中数学教学的突出地位

目前,以“高中数学教学”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已引起了全国教育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的广泛关注。高中数学其思想文化的逻辑程度也相对较高。人类基本的思维倾向都得益于高中数学的逻辑思维启蒙和促进,数学素养是人的文化素质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高中数学教学地位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环节中,首先需要在完成的是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过载过程以后,探求数学真理便成了进一步需要发展的事情。高中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高中数学中的微积分和线性运算等知识是解决大学阶段各个工程类学科的重要工具,高中数学内容丰富,理论严谨,应用广泛。与其他学科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于中学生而言,需要通过高中数学的学习扩大数学知识面。亚里士多德说:“关于真理的探索,在一种意义上是困难的,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容易的”,高中数学就是通过这样的一种这里探索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论创新和文化沉淀的根基,数学是人们在数字之间建立起来的逻辑关系,高中数学更是开启人类逻辑思维过程的开端,因此,高中数学在整个数学体系教学乃至整个文化素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关键作用,通过高中数学学习,人类学会了思考数学集合和空间几何,并进行运算和工程应用,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应用实际上就是演绎或推理的过程,高中数学地位重要,然而当前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在此进行系统描述和研究。⑤

2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和对应措施

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以几何、代数、分析三大数学分支为基础,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主要包罗了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等知识内容,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有统一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各校对高中数学这一必修课的设置及其内容相对规范化,对学生的帮助相对具体,鉴于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高中数学的教学配置需要发展、完善和对应用的过程促进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至少有来自九个方面的考虑:信息技术、经济关系、演绎推理、国际潮流、考试改革、素质教育、逻辑思维、义务教育、科技进步等。高中数学是培养逻辑思维分析的基础被认为是“变量的数学”,研究代数理论和几何理论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随着国家对高中数学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中数学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快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开发的理论及实践现状,对目前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我国实践,对目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描述如下。一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不合理,对素质教育的突出性不强。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及与数学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当前,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成为面向国民的普及教育,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育对数学知识文化和逻辑思维特征的渗透、传播、应用、预见等作用需要在教学内容优化配置中挖掘出来。在内容配置上要突出重点,具有开创性,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二是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定位目标层次还不够清晰。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最大的短板特征就是没有一套合适的理论知识,没能与时俱进,没有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手段,固步自封,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培养没能有效体现对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改进和动态演化,定位不够清晰,导致教育的实效性不强。三是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特性不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主要还是以面向高考的理论教学为主,对数学的仿真实验等应用性开发的实验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对数学教学的兴趣和认知上出现偏差和不足,数学的抽象、确定、继承、简洁、统一的文化属性和数学最终为工程服务的工具性,决定了数学应当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高中数学阶段,也需要开展一些实验教学,提高数学的理论应用性,使得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显著的提高,实现综合素质教育。

3改进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教育作为面向国民的基础素质教育的主题,由于存在着以上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进行教育环节方面的改进,本文结合当前高中数学教育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给出如下几点改进措施:一是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结构配置。高中教学中要突出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内容的教育,从提高中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全面素质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高中数学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方案,从以往偏重数学技能的教学理念转向数学技能与数学素养并重,把培育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扩展到了如代数、数论、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微分方程等。以素质教育为原则确定内容和深度。通过高中数学教育,运用逻辑的规则,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找准高中数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亚里士多德说:“关于真理的探索,在一种意义上是困难的,在另一种意义上又是容易的”,高中数学的教学定位首先需要确定在一个重要的平台上,高中数学作为整个数学的精华,高中数学教学理当应当有自己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概念,注重应用。加强了高中数学课程知识在工程技术和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将高中数学教育实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三是突出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特性。高中数学教学绝不应该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在教学实践中,需要通过数学模型构建,实现与工程实践和软件编程的结合,合理应用,开拓创新,寓教育于工程实践环节中,在高中数学的实验环节,需要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师,把实验步骤制作成为很具体详细的步骤,高效高质把知识精华传递给学生,转化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4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的关键,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创新中产生基础性作用,高中数学的重要地位与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并不匹配,当前的高中数学教育更加注重的是针对高考的应试教学,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培养功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研究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旨在提高中学生使用数学基础,通过数学逻辑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综合素质的能力。本文针对高中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内容结构配置不合理、定位目标层次不清晰、实践特性不强等问题,进行了对策思考,充分考虑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各种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分析研究,以当前正在推进的“十二五”教学改革为契机,实现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深化改革,数学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基础性支撑。

注释

①DENGJing-sheng.Thenewviewaboutreformofthemethodofpre-serviceteachereducationpracticeunderthebackgroundofnewcurriculum[J].CA-REERHORIZON,2012.8(9):81-83.

②王敏.欧美对中国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1902-1949)[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③徐乃楠,刘鹏飞,耿鑫彪.民国时期数学教育发展管窥[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④吕世虎.20世纪中国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1950—2000)[J].数学通报,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