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中专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专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专学习计划

第1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一、翻转课堂的实质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传统教学过程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时间来完成。而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1]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为了方便辅导缺课的学生,他们使用软件将课堂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并传至网上,学生在课下观看教学视频,课堂上主要用来完成作业并在教师的辅导下讨论、解决学习中的难题。随后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欢迎,许多教师尝试将所讲授的知识录制成微视频,学生在家中或学校观看视频讲解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教师则有充足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个性化的学习问题,更好地实现知识内化。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主要通过翻转教学流程,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增加知识内化的次数,最终促进学习者知识的获得。[2]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的各个环节也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学习资源的制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内化”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内化”。

教学方式在知识讲解、内容展示的基础上,以问题的探究、自主和协作学习为主;评价方式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测验,注重多元化评价。

二、初中化学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将知识传授移至课前进行,知识内化则由课后移至课堂中,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基于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进行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教师自制视频

实施翻转课堂的第一步即制作教学视频。教学视频包括两种:课程主讲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和与课程有关的网络公开资源。本次教学设计采取教师自制教学视频,因为,“教师自行录制教学视频能够完全与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吻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讲解”。[3]此教学视频由三个微视频组成。

视频一:空气是什么

教师首先出示一个空杯子,问:杯子内有没有物质?如果有,里面是什么呢(此处暂停五秒钟,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就是讲述空气,学生应该第一时间就能想到杯子里是空气)?对的,杯子里确实是空气,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与我们生活又息息相关的物质,那么,它是由一种物质还是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空气的成分。

早在二百多年前,法国的一位名叫拉瓦锡的化学家使用定量的方法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研究,他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并且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1/5。后来人们陆续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不仅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还有其他的成分,像空气这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并且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保持着它们各自的性质。而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像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则是纯净物,纯净物可以用化学符号来表示,如:氧气可以用O2来表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的物质数量,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由唯一一种物质组成即是纯净物。

分析:在翻转课堂中,知识传授通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前传授的效果,直接影响课堂内化的效果。而课前的自主学习环境相对宽松,学生注意力易分散,在视频开头,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视频学习中,而且为接下来讲述的空气成分埋下伏笔。在这个部分,学生要识记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此外,通过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比较,有利于学生识记两种概念,区分两种物质。

视频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接下来这个实验是需要学生在实验室里亲自操作的,大家不仅要学会操作,还需仔细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首先,教师拿一个集气瓶,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的空间分为5等份(如图1)。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然后,立即深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请学生重点观察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四组问题。

(1)红磷燃烧是哪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并写出其文字表达式。

(2)集气瓶内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上升的高度是多少?为什么?

(3)将燃着的火柴深入集气瓶内,火焰会发生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4)由此你得出哪些结论?

图1

分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4]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如:实验课时不足、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等,学生动手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已完成实验相关知识的学习,为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学习提供保证。教师开始实验前,明确告知学生本实验需动手操作,以此增强学生的重视程度;相对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增加学生参与实验的时间和教师指导的时间;此外,观察和思考本实验现象,学生可以识记 “空气中含有约21%氧气”。

视频三:空气的重要性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都是宝贵的资源,用途非常广泛,是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过去,人们曾把氧气叫做“养气”,这充分说明了氧气的重要性,在通常情况下,人呼吸空气就可以了,但医疗急救时,则需要用纯氧,而且燃料的燃烧也离不开氧气。氮气也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也常用作保护气。而稀有气体虽然在空气的成分中所占比率很小,但它们却是一类很重要的气体,用途也较广泛,如: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除了以上所说的用途之外,学生可以思考还有没有别的用途,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既然空气中的各成分用途如此的广泛,并且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空气,显而易见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我们都向往蓝天白云(如图2),希望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如图3)。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让学生通过各种传媒收集近阶段所在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之后将收集到的数据制成图,并说说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环境,你能做些什么?

图2

图3

分析:思考空气组成成分的用途并相互交流,加深学生对于其用途的理解,最终学会怎样使用。将洁净的空气与已污染的空气两张照片相对比,加深印象,并且学生通过收集近期的空气质量数据,以事实为依据,便于学生更真实地了解到空气的质量状况。教师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空气污染现象出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通过观察,加深印象。而关于对空气污染的思考,有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

练习题:

(1)默写出空气成分及其各成分所占的比例。

(2)下列物质:①氧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洁净的空气;④二氧化碳;⑤液氮;⑥水泥砂浆。其中,哪些属于混合物?

(3)列举三种存在于空气中的纯净物及其主要用途。

(4)去城市街道和森林茂密的公园或野外,谈谈在这两处呼吸时的感受是否一样?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上述四道习题,并以PPT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习题1是识记性的知识,是学完本节应该牢记的基础知识;习题2和习题3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两种不同的物质,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概念的基础上,才能答对这两道题,但习题3比习题2增加了两种物质的应用性;习题4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由于目前学生处于刚接触化学的状态,所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观察和感受城市街道和公园的不同并分析思考其原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重视环境保护。设计习题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检测对于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同时,教师也能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易错点和难点,最终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

(二)课前学习

教师自制的教学视频和幻灯片传至教学平台后,学生可以在教学平台上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到空气里不仅有氧气和氮气,还有一些稀有气体(氦、氖、氩、氙和氡);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比如:空气,而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则是纯净物,比如:氧气等……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如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教师对该内容的讲解。如果对某个知识理解后有一些想法,可以在教学平台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看完空气污染的危害,可以跟同学一起讨论空气污染的原因,共同找出净化空气的策略。看完视频后学生可以做教师设计出的练习测验,检测自主学习的效果。另外,对空气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优质资源,拓宽知识面。

分析:翻转课堂将知识传授移至课前进行,其方式是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在整个课前学习的过程中,时间、次数和观看的内容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决定,简单部分就快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可以反复观看,需要记笔记时还可以暂停。[5]学生学习的自由度较宽,而且学生在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积极地思考教师在视频中提到的问题。此外,学生做的练习题,通过教学平台反馈给教师,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促进知识内化。

(三)课堂内化

1.讨论自学中困惑的问题

学生在进行独立探索后,仍有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对于较少进入化学实验室的学生来说,通过观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他们会产生许多困惑,比如:为什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而不是一半或更多?红磷燃烧后为什么要立即深入瓶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约1/5?教师将这些学生分为一组探讨实验问题;教材和视频都举出了空气各成分的用途,而有些学生还想更广泛深入了解其他用途,将这些学生分为一组;最后将对空气污染和环保感兴趣的学生分为一组。合作讨论解决感到困惑和思考的问题,教师则在教室内巡视、指导。

分析:问题是翻转课堂展开课堂知识内化的起点。关于上述学生的困惑和思考,学生之间先行讨论,教师解答疑惑并进行总结,而关于实验的疑问,教师提醒学生进入实验室来验证。根据学生的问题,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个体间的沟通、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之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影响更深刻,如能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内化的效果将好于直接传授。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有一项实验,即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通过课前教学视频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本次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步骤,并且对实验有一定的观察和思考,但在开始实验前,教师仍要交代实验注意事项:胶皮管要夹紧;点燃红磷后,酒精灯要立马熄灭;燃烧着的红磷放入集气瓶后,塞子一定要在短时间内塞紧。接着学生以两个人一组的形式进行实验,一人操作一人记录。实验记录包括以下内容: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同时集气瓶内水面逐渐 ,等燃烧停止后,集气瓶内水面 ,瓶内剩余气体约占总体积的 。用燃烧着的火柴深入集气瓶内,火焰 。实验结束后及时反馈,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本次实验探究的掌握情况,及时改错,必要时可以与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单独交流。

分析:化学这门学科不仅需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动手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学生初步合作讨论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按照实验设计流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和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深化了实验原理和操作过程。同时,也节省了实验知识学习和实验准备的时间,让学生更专注于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的讨论。教师则可以随堂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考,甚至提出更好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际验证。

3.成果交流

完成实验操作之后,选出几个学生代表,跟同学分享做实验的心得与体会: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如:没有将集气瓶的塞子塞紧导致部分氧气泄露),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红磷燃烧过后水面上升约1/5)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如: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是因为氮气不易溶于水)。此外,根据教学视频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关于环境污染的思考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保护环境的方法。之后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修正错误的观点,赞扬和倡导正确的价值观。

分析:作为一节课的总结,学生是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进行的。分享实验心得有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科学思维;关于空气污染的思考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空气中所含的成分,明白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知道空气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促使学生形成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最后,教师的总结性发言,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这种成果的交流与展示,也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课后反思

回顾整节翻转课堂,教师在制作视频的时候有没有明确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去思考;在讲解和演示实验时,有没有讲明白;课堂内化时是不是对学生做到了有针对的指导。除此之外,课下找到班里的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在观看视频里教师讲解实验时,是否能听懂;讨论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参与进去;最后,提出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下一次的实践提供参考。

分析: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是否适用于不同的课程知识?是否适合所有的学生?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这些都是需要反思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翻转课堂进行评价,还可以请多个教师参与课程互评,相互之间交流经验,从而提升翻转课堂的应用效果。[6]

翻转课堂虽说有很多的优势,可以作为传统课堂的一种补充,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因为并非所有的学科和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翻转课堂来进行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因此,实施翻转课堂要视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1] 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

教法,2014,(10):13.

[2] 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

教育研究,2014,(2):55.

[3]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

2012,(4):4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5] 梅海莲,陈琳,王可.翻转课堂之《我的母亲》教学设计[J].中小学

电教,2013,(5):58.

[6] 徐妲,钟绍春,马相春.基于翻转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及支撑

系统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5):108.

第2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学困生现象转化工作初中数学一、前言

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品德行为、学习成绩与班上一部分学生相比,暂时有点差距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想负担重、心理自卑、情绪低落、个性压抑、行为退缩,逆反意识强、甚至自暴自弃,对待上课多于应付,成绩相比较差,对班级工作不热心,生活态度低调,在同学们中始终抬不起头来,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乃至造成内向的性格。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即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尤其在初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差,知识遗忘率高,学生听课时,注意力分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差,没有老师的督促和监督,学生便不会动手、更不会动脑;学生基础差,连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都经常搞混。

二、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表现

1.对数学不感兴趣,不爱学数学,对数字不敏感

在接受最初的数学教育中,在最大程度上没有让他对数学产生的浓厚的兴趣,平时的考试成绩偏低,让他从心理没有接受数学这门学科,久而久之对数学有了抵触情绪,逐渐就不喜欢数学。有个别孩子从小就对数字不敏感,但这样的孩子是很少的一部分。

2.对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是是而非,不加重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就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内涵及外延。例如,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学生就容易弄混淆。又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

3.课堂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学困生在课堂上通常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或是解题没有步骤,敷衍了事;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得过且过。在学习中他们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对教师的提问避而不答,对于自己不懂之处也不问老师。

4.作业不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抄袭,或不按时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对所学知识不复习,也不去弄清所学的内容,马虎应付,遇难不究,抄袭了事,不能说明解题的依据,不知道这些作业是哪些知识点的运用,也不去寻根问底。解题时不遵循一定的步骤,解题过程没有逻辑性。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定理、公式,在解题中死搬硬套。

5.缺乏竞争意识

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抱着我反正不会做、可有可无的态度参加考试。考前不愿认真复习,考试时马虎应付,完全靠考场上“临时发挥”,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好考坏一个样,学习好坏不是我的事。有的甚至交“白卷”。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及学习的目标性,久而久之,在学习上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中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的具体措施

1.改变对待学困生的态度,激励他们“想学”的愿望

对待学困生要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不揭短,不放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感情是转化学困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遇到问题时老师先不要急于去教训学生,从面部表情到语言,动作,行为尽量做到温和,平易近人,逐步使学生愿亲近老师,而后亲近数学,同时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感,及时表扬鼓励,多从正面施加影响,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一般性按部就班式,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有理数的分类时正数用男生表示,那么女生就可以表示负数。在讲“对顶角”时,可出一数学谜语“两牛相斗”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当老师要板书解题过程时可用“见证正确答案的时刻马上到了”等这样的语言可调动他们听课的动力。如讲勾股定理时,要记一些常见的勾股数,我便采取即兴组合把50人代表1~50个数据,那些数据能构成勾股数。就是代表这些数据的人组成了勾股人,例如周×的学号是“12”,我们就叫她“勾股12周”等。给学生的影响很深,同时也激发了兴趣,也参与探讨学习的过程。从而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是很重要的:

(1)加强直观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边的性质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根木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木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2)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联系学困生熟悉的事物,创造学习环境,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如七年级第一章有理数的引入,我给学生举了一个实例:从讲台走向门(向南)走3米,从门走回讲台(向北)也走3米,接着我问学生两个问题:位置变了没有?共走了几米?能用式子表示吗?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说我的位置没变,可实际走了6米,怎么用数学式子表示就感到茳然了。这个例子诱发了学生的胃口,趁学生急于求知的心理状态引入新的课题:“为了满足实际需要,必须把学过的算术数扩充到有理数。”

3.适当降低起点,分散难点,狠抓“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学困生的基础差,对课本的基本知识,公式,定理都不熟悉,有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课本有些什么内容,所以在解题的时候,没有工具可用。或知道知识、公式、定理,但是不能直接运用,因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缺乏,是学好数学的一大障碍。要排除这一障碍,我个人认为,应该在教学时,应当做到“少而精”,即把教学的起点降低,分散教学的重难点,使每一堂课内容少,教学时把速度放慢,对重点部分应当多设计些练习,这些练习应当呈阶梯型上升难度,使学困生在运用中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做到使每一个学生吃透每一堂课的内容,积少成多,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三角形全等时,首先要明白证全等的目的就是为了找角和边相等,所以在给他们的作业就是一次性证全等而且全是证角和边相等的题目。只要他们掌握了这一块,后面的知识就轻松而且简单了。

4.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几乎所有的学困生在学习上都是被动性、机械性的学习,他们的依赖性强,不喜欢动手,更不会动脑,一遇到问题不问同学、老师,而是扔在一边不管。因此,在教学时提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循善诱的方法,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不要给他们现成答案,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注意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避免加大、加重作业量的做法。

第3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论文摘 要:本文分别从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分析了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探析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或“学业不良”。现在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基础薄弱的学校,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一种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七年级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未完全掌握,很多学生学英语不到一年时间就成绩跟不上,成为学习英语困难的学生,这些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初中英语教师的“老大难”问题,而它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1.教材方面

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

宿迁市初中使用的《牛津初中英语》是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整体设计,小学要完成牛津英语3A至6B英语教学,初中完成7A至9B的教学,而很多地区小学未开设英语课或未完成英语的小学阶段教学任务,这样,小学、初中教材之间的脱节或不衔接这给初中的英语老师,尤其是初一英语老师教学带来很大困难。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现象:初一许多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兴致很高,但由于教材容量太大,一个月之后便没了兴趣。

初中英语课堂有时要向学生呈现四五十个生词,如此繁重的教学内容,短短40分钟的课堂,如何能连听带说地操练多遍?要求提高了,超过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宿迁市为例,初一要完成宿迁市自编《Starter》,还要完成7A、7B一至三单元的学习,《Starter》是收集小学三年所学知识要求初一学生在短短的两个月掌握谈何容易?每个人都有成功的心理需求,假如一个人在行动之前已断定自己成功地可能性很小,他就很难表现出应有的积极性,对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效率也就低。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减退,学习动机即是引起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凡是成功的学习,都是可以使学生获得愉快的体验,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增强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可以说,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有力得多。

2.学生方面

凭兴趣出发,缺乏信心,没有毅力,不能面对挫折

从初一开始,他们只对课堂上有趣的内容和方法感兴趣,而对发音要领的操练,单词短语的记忆和抄写,以及基本句型的模仿应用感到索然无味,于是不专心听讲,他们即使在课堂上记住了些语言知识,由于不及时的复习巩固而遗忘。随着知识的增多,他们发现有那么多的单词没记住,数百条的短语没有掌握,语法知识又一片空白,于是他们就害怕困难,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

多数学习困难生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做笔记;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马虎,有的只能完成简单的抄写,而对于针对性的练习他们就无能为力,力求应付,作业抄袭现象屡屡发生,治病不治根,养成投机取巧的惰性,成绩必然下降。

3.教师方面

少数英语教师缺乏英语教学理论,难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口语基础较差,不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缺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的能力。一些教师教学水平欠缺,他们无视学生的差异,不顾英语课程自身的特点,教学方法单一,形式呆板。无论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以讲代读”、“以讲代用”。学法片面,由于教师不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一味做题、死啃语法。

二、如何做好英语学习困难生的预防和转化工作

1.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还应该做到:

2.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向学习方法要效率。

4.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师要对所教的每一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让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学英语的艰辛和需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决不能畏难不前,中途荒废,同时,要有勇气克服学英语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胜不骄,败不馁”,只要有信心和毅力,是一定能学好英语的。

5.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顺利、高效展开教学双向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一旦他们和老师有对立情绪,往往对老师所教学科也厌倦。因此,老师应不失时机地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6.教师要改进对英语学习评价的对策

由于人的先天遗传不同,所受的教育影响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不同的人在素质发展特点上、水平上和潜在可能性上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承认这个差异。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不可能整齐划一,肯定有好、中差之分,这就要求教师改进对学生英语学习的评价策略,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即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改变以往的最后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好”、“坏”的方法,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差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中等生”即看到自己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优秀生”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所有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第4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

在新课改中,高中英语的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高中英语教材的内容含量和难度加大,让很多学生不能够适应新的改变,从而在英语的学习上出现学习困扰的现象。作为一线的外语教师,我们应该给予充分重视。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因素,一是来自于本身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强,目标不明确,二是同时受到家庭、社会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所致。

1.内部因素。①学习目标不明确。传统英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获取高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的英语学习,应该更加偏向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一目标引领下进行英语教学。但是,教学中很少有英语教师对教学的目标给予阐述,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除了传统的应试目标,不知道对于自己的日后发展具有何种用处。②缺乏学习兴趣。大部分学困生对于英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兴趣低下,或者兴趣只是表面,对于课程中生动有趣的图示和故事情节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但对于自己真正学习英语的目的并不感兴趣。③缺乏坚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我们为达到某种目的所产生的心理状态,意志品质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等几个方面。英语学困生则表现出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力缺乏的现象,这种状态使得学困生自我积极主动性较差,过分依赖于外界的监督,自我自学意识不强,独立性不强。

2.外部因素。①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在不断变化,一些对于教育的负面因素的影响,致使处于青少年期的高中生思想意识动摇,失去学习的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佳。②学校方面的原因。不同学校在初中阶段使用教材不统一,而到了高中开始使用新的教材,这种初中和高中英语课本衔接不一致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是英语学困生的成因之一。加上有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知道一味追求升学率,课堂上只关注到平时英语优秀的学生,而忽视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③家庭方面的原因。考试分数可以衡量学生的逻辑智能的发育情况,并不能代表学生整体的综合表现,但是目前很多家庭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分数,忽视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表现,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甚至一些家长脾气暴躁,易冲动,加之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英语学习成绩的持续下降。

二、应对策略分析

1.转化“社会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价值观;②协同班主任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分析上网聊天、玩游戏等活动的利弊,讨论如何正确处理这些娱乐活动与学习的关系,如何努力做到趋利避害。

2.转化“家庭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经常与家长沟通,优化学习环境,与家长一起制定适当目标和作出符合实际的期望,并定期检查、评价。②关注他们家庭的困难,给予关心和适当的帮助,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奋发图强的拼搏精神。

3.转化“学校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全面、客观评价学生,使其发现自身优点,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②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③在授课内容、速度和作业布置等方面顾及“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使他们对英语学习达到“自我满意”状态;④加强课内外与“学困生”的交流沟通,经常给予他们辅导和帮助;⑤提高讲课艺术,充分利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让英语学习更加生动、形象、有趣;⑥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渗透应用意识,努力实现英语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4.转化“自身致困型”学困生的主要策略:①加强英语应用教育,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加强英语美育,使英语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③加强意志品质教育,鼓励“学困生”树立信心,克服困难;④经常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实践中的思考

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情感上,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教学上,要优化课堂教学,让学困生体验成功;在学习策略上,要加强学法指导,减轻学困生的压力并强化学习驱动力。学困生的“闪光点”是多方面的,也是微弱的,我们一定要细心捕捉,一经发现,就应该及时表示赞赏,引导学困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爱护处于“弱势”的学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虽然在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下,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影响还存在着,但我们不能为了应试而教育。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因此,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学生,我们教师应从心理上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不断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法指导,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及时补救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知识漏洞。通过上述努力,笔者相信学困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参考文献

[1]陈业沛.关于后进生学习英语的不良心理及其转化策略[J].教育导刊,2003,(6).

第5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困生,原因,研究,对策

从当下来看,我国的教育制度正向着教学大纲要求的素质教育转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对学生要进行全面综合的培养,而目前在多数院校仍然存在许多学困生。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其带来的问题是十分严重的,解决好学困生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对英语缺乏兴趣,不能当做一种发自内心的爱好,可以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意识十分的薄弱,我们通过调查表明,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普遍丧失基本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经常遇到各种学习问题会导致学习兴趣和成绩的日益下降,学生久而久之产生了厌学心理。

(二)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得当

基于应试教育对现代教学的影响,在高中英语的教学方面存在以下多种问题:

(1)我们的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意一味的去讲解知识,而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对英语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没有估计到学生水平的不同产生效果的差异,不结合实际的进行统一保准的划分,出现学困生是必然的,生硬的拔高教学目标对学生而言是严重的负担,是非常不科学的教学理念。

(2)多年来,许多教室讲解英语知识甚至可以说是轻质的灌输,重视讲解而缺少练习,导致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丧失主动思考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入学习误区,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矫正,导致学困生的大量出现。

(3)对升学率的盲目追捧,导致个别教师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这种不当的教学做法,让学困生感受到被课堂和教室所抛弃,变得自由散漫,导致自我放弃,从心理上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英语课是以时间为基础的学科,学习方法欠妥当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成绩。学困生在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没有做到课前的良好预习。在一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内,要设计很多的短语、单词和句型,这样大量的任务如果事前不预习很难在课上当堂当堂记熟。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积极的准备,要做出重点和难点的划分,要教会学生有效的预习,而不是靠教师强制布置的课下作业来进行学习,以改掉学生听课时没有针对性,无法划分重点难点,甚至是出现"跟不上"的局面。2、课堂效果不理想。根据调查显示,有多数的同学上课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因而对重点知识理解不透彻。英语课上需要大量的练习,一旦练习的时间延长,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和厌学情绪。另外,课堂上的气氛等等也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有一部分学生,无心课堂,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厌学的习惯,这对于需要大量积累的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3、课后复习不及时。可以说课堂的学习要想巩固好效果,要得益于课下复习的努力,所以说,在新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要及时的进行当天课业的复习 转贴于

二、应对英语"学困生"局面的对策

(一)用鼓励的办法替代批评

成绩再差的学生也需要被他人肯定,这种肯定的作用的非常巨大的,许多成绩较差的同学虽然对教师的评级阿满不在乎,而实际上他们比其他学生更加的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所以说,适当的鼓励和表扬,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还要为成绩差的同学找寻学习困难的根源,对症下药。

(二)发挥榜样作用,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学习意志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具有坚强的学习意志对其个人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要有计划的运用榜样的力量来切实的给学生做好示范,提高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鼓励学生要勇敢的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对学习更加的勤奋和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英语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去探索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作为英语教育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力。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出现分心,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的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以及声音的高低变化,必要的时候运用停顿的方法来提醒学生,加强学生对老师讲解内容的关心度,让学生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在教室的关注之下,从而对自己的思维自觉的进行控制。发挥榜样的作用,来激励学生的学习进取心和学习责任感。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注重学习的反馈,进行有效的练习

我们在进行英语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的反馈,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我们在课程的设计时,要注意难易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难度调节,要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掌握一定的知识,要兼顾成绩优秀和相对较差的学生的整体因素,最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面对当代教育的不断发展,经济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英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英语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微小的努力也许可以成就学生美好的明天。消除学困生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一、英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部分教师和英语学困生的访谈分析发现:产生英语学困生的因素,既有来自教师教学引起的负面因素,又有学生本人自身因素。

1.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教学着重中、上层学生,忽视学困生的需要,对学困生来说,难度过大,自身英语基础不能适应教学。

(2)从课堂观察来看,多数教师重在教课本内容,课本或资料有什么,就教授什么,忽视教学生,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的基础实际。

(3)教师“一言堂”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和分析,学生缺乏语言实践练习,活动单调乏味,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4)部分教师与部分学困生之间存在误解,有对立情绪,关系不融洽。学生课堂以及作业的表现可能让教师生气,教师过多的批评责怪伤害了学生自尊心,产生不良师生关系。

(5)当前,由于多数班级大,学生人数多,教师时间、精力有限,不能全程兼顾每一个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滑坡、学习气氛反常、学生情绪低落等情况未能及时过问、关心、分析和采取有效的辅助措施和对策,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就更少了。

(6)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学生个体在智力、气质、性格、情感以及在学习效能和自我管理等存在着差异,对英语语言的接受和领会有快有慢。若得不到教师关注,就会出现严重分化。

2.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

(1)学生自我课堂管理能力差。缺乏自主性、积极性、课堂教学互动性差,把自己当成学习的旁观者,不主动积极参与听、说、读、写等课堂教学活动。对课堂中的“练”,得不到加强,语言技能得不到有效发展。情绪自制力差。一些学生不是靠目标主宰行动,而是靠情绪主宰行动,一听不懂就烦躁,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2)存在学习方法问题。就对英语学困生的学法访谈发现,学习方法不佳,学习过程呆板,缺乏灵活性、科学性,如他们对英语单词的学习是靠死记硬背,对语法的学习是靠机械的记忆;把单词、语法孤立起来地记忆学习,而不是把它们生成话语,在情景中、生活实际中以交流运用;他们把英语只当作一个考试科目来学习,而忽视了英语语言的功用。

(3)当问起对英语教师和英语学科的看法时,他们认为英语难学,没兴趣,由于基础不好,不适应教师教学,所以课堂表现不积极,教师批评话语有时偏激,或对他们不理不睬,使得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态度和行为有看法,存在抵触和对立情绪。

(4)就如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困生的普遍做法是:遇到的困难少时,问一问同学,困难多时,则不闻不问,不愿积极地去寻求解决办法,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意志力薄弱,自暴自弃,不听课不学习。

二、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

1.寓情于教

新课标不仅将学生的情感态度确定为课程目标之一,还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将其定义为: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为此,教学活动应既有认知发展目标,也有情感发展目标。情感态度既是教学活动的手段和途径,又是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应充分重视并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实现知情的统一发展。

(1)以情优教。教师要常怀理解、包容之心。理解理论认为,整个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理解”。教学的根基是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心智活动的理解;师生关系本质的理解是德行的理解。理解教育工作者在调查研究中了解到,来自家庭、社会和教育的误解是导致许多学生后进的基本原因之一。

(2)以情促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最引人瞩目的功能就是对一个人的认知活动具有的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因而情感因素是高效率的认知活动的条件和保障,直接影响着认知活动的成效。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学习的情感因素会对语言的习得起着阻碍或加速作用。只有在最佳情感条件下,才会产生真正的习得,最佳条件有三:学习者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者充满信心和学习者心情舒畅、无什么焦虑感。

2.树立信心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因材施教和辅导,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通过分类、分层教学,使他们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布置的任务应有层次性,使学困生能够完成相关任务,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学习策略训练

这里所说的策略训练是指结合英语学科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改进方法,提高效率。学习策略既是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也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多种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训练。训练认知策略,使学生掌握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训练元认知策略,让学生会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训练交际策略,让学生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教师可给学生提供笔友,与母语为英文的人士或同龄人进行英文书写或电子邮件的来往,从而达到交际的真正性;训练资源策略,使学生合理并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

4.发展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学活动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为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并使他们觉得学习不是一件苦差事或沉重的负担,表现出喜悦和求知的欲望, 加强对知识的探索力量,激起克服困难的意志。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经常变化教学形式,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各种活动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发展英语运用能力。

5.合作互助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课堂内外组建动态小组,异质搭配合作学习。把不同层次的学生组合在一起,有意识让学习好的同学积极影响,带动学困生。

6.发挥学能

第7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一、高中化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学习没有内驱力

学习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强烈的学习动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实现学生的发展。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由于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化学学习困难,在学习中感到失败和挫折,从而产生消极情绪。高中化学学习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如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但如果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在学习过程中不认真钻研教材,对课本知识不求甚解,学习只是被动应付,必然会感到学习困难,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

2.化学基础知识不扎实

学习活动是在已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学困生由于认识不到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没有全面和深入地理解知识,导致学习困难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初中阶段学习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没有学好,学习高中化学知识就举步维艰;初中阶段学习的元素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溶解度、元素百分含量等知识,都是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基础,直接影响高中化学的学习。

3.化学概念抽象,不易理解

化学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例如,分子、原子、电子云、化学键、同系物等化学概念,而这些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又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导致学生难以取得学习效果,影响学习自信心。而且高中化学知识点相似的很多,如电离与电解、同素异形体与同分异构体等概念极容易混淆,再加上大量的符号、文字、化学规律,使得化学学习困难重重。

二、促进化学学困生更好转化的方案

1、就学生学习兴趣进行培养

教学改革之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部分增加了,这可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化学学科教学当中融入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插入动画或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思考。

2、合理的使用教学方法

第8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后进生;原因;转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初中英语相比,高中英语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提高了很多,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但是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仍然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不主动,轻视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训练,所以有部分同学感觉学习英语比较困难,慢慢地他们成为了英语学习的后进生。因此,寻找后进生在英语方面学习不好的原因以及其解决方法,对于全面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后进生的转化,培养其全面发展,提高其素质,具有十分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一、寻找后进生英语学习不好的原因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后进生英语学习不好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学习的基础不好。当我问那些后进生为什么考试成绩总是不好时,他们首先回答的都是“初中英语学得不好,所以现在听不懂。”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解决不懂的问题,慢慢地不懂的知识就像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多,最终不知该如何下手。于此同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久而久之他们就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甚至放弃学习的念头。

2.学习没有毅力,自控能力比较差。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并且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这就养成了他们贪玩、耐挫性差、学习自制能力差的不良心理特点。其实学习也并非难事,难的就是能不能坚持下去。很多后进生刚上高一时信誓旦旦,要改变初中时学习的陋习,好好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但是,当真正的一天一天去学的时候,他们就不能坚持完成自己定的计划和目标,学习开始偷懒,害怕困难,对学习当中出现的一些难题有畏惧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心和勇气。

3.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态度不端正。大多数后进生在学习英语时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课前不预习,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记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作业抄袭其他同学的,考试也经常作弊,养成了懒惰的习惯。

二、促进后进生转化的解决办法

1.关爱、信任、尊重和平等对待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如果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效其行。因此,教师必须关爱后进生,用和善的表情多多照顾后进生,让他们经常感到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的地位和与其他学生一样。

2.根据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是一门实践技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大量地反复模仿,训练运用。而大多数后进生学习怕背、怕读、怕吃苦,但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增多和难度的加深,他们感觉整天的读、背没有意思。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首先是课前预习。俗话说“笨鸟先飞”,我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帮助后进生预习新课,帮助他们复习音标,掌握单词的拼读规律,正确发音,指导一些单词记忆的规律和方法,熟悉词性及词义。同时培养他们大声朗读课文,让他们熟悉课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

其次是课上认真听讲和记录。在课堂上,我经常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这样既了解了他们知识的掌握情况,也督促他们上课集中注意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也要求学生将上课的重点记录下来,课后多读多背。对后进生更是经常检查他们的笔记和掌握情况。

再次,加强课后的复习。英语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堂上的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复习和巩固,从而打牢基础。督促他们每天坚持听、说、读和写的练习,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对于后进生的作业,需要经常做到面批,这样可以让学生面对自己的错误及时更正,而且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及时检查,叮嘱学生千万不要把太多的漏洞带到下一单元,以免增大学习的困难。

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英语。比如参加英语角活动,听英文歌曲,看英文杂志,欣赏英文电影,看英文报道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英语是一门活生生的语言,让他们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成功学谈到一个人成功的条件,首先就是要有成功的欲望,欲望和愿望以及希望是有本质差别的。掌握英语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真正的需要,这种需要会让学生产生掌握英语的欲望。所以,这些课外的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3.与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心,其中家庭的因素最为重要。但是不少后进生的家长对他们的孩子没有信心,这种思想对后进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其实,只要不谈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很可爱的,他们的身上都有很多闪光点。如果家长和老师都能多鼓励后进生,他们是肯定能够取得进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更要多和家长联系,建议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恢复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的基础较弱,要想进步就要付出更多。虽然大部分家长都不懂英语,但他们可以督促孩子学习英语,让他们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做好预习工作,事实证明,家长的配合能使后进生的英语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要想教好学生,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的确很难。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成为学生的模范,领会教育的实质,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何芳.转化后进生的理论与方法.知识出版社,2006

[3]王天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第9篇:中专学习计划范文

1 改革实验教材, 精选实验内容,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以往实验教学有着几十年一贯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材中设计的每个实验,对实验的原理、步骤写得一清二楚,实验方法和思路也只有一种。在上课时教师也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对实验原理、实验仪器、装置甚至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缺乏思考能力,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实验时只需“照方抓药”即可。这种教学模式必然抑制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其结果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模仿多,创新少,影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

(2)改革后药物分析化学实验教材采用的是自编教材, 打破了过去基础性实验多, 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少的格局。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基础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法,因为药物分析化学课程是以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为基础,所以在开设基础性实验时我们选择能反映学科特点, 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实验, 使学生熟练掌握常规和现代分析仪器,如:移液管、滴定管、电子分析天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使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等,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熟练使用药物分析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 ,为进一步实验奠定坚实的基础。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以基础性实验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操作技术和仪器解决较复杂的综合性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综合实验,掌握对分析技术的综合运用的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验教学与专业的衔接,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指导作用,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互补。

(1)传统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都是附属于药物分析课本理论教学,开设的实验项目中验证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而且更新不足,学生仅仅是机械地进行操作,积极性不高。目前各个药剂专业课程所设置的实验项目之间没有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也不能为企业提供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实验教学除了巩固和训练学生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的实验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既包含有基本的实验操作训练,也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使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训练具有更好的实验素质和实验能力。

(2)新的实验课程设计根据药剂职业岗位的任职需求,参照药士职业资格考试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积极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每章节的实验课程都是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结构――性质――鉴别――检查――含量测定――临床应用”来确定实验的内容。使得药物分析化学实验课程能更紧密的连接药剂的其他学科,还能更好地与临床岗位相对接,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实现在做中学、做中知、做中会。例如根据药物生产过程,开设磺胺嘧啶片的综合性实验,从“原料――合成――制成剂型――质量分析检查――评价”等步骤,在实验中穿插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化学等课程,使学生在整体上系统地掌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学生切身学习和体会了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又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各种基本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培养了科研思维和综合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项目教学法,体现“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改革思路。每次实训内容都是精选药品分析检验工作岗位上综合性较强的工作任务,将其分解转化为若干个学习任务,在实验课开始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定组长和组员,根据实验需要通过网络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做好实验的预习工作。指导老师再组织学生对该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操作难易、注意事项等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反复修改方案,最终确立最佳的实验方案。然后学生进入实验室独立操作,从准备实验开始就由学生自己动手,包括前期的配制溶液、挑选仪器到每一个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等等。在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主要起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以对实验方案提建议,但是要由学生自己分析和下结论,这种实验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转变实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

(1)以前传统的实验成绩考核多以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学生为了得到高分,甚至直接篡改实验数据,这种考核方法很难反映出学生真实的实验水平。

(2)改革后实验教学考核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平时成绩,包括实验积极主动性、实验课堂纪律、实验操作的规范度、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书写。二是技能考核成绩,期末实验操作考核我们拟定三套试题:(1)容量瓶;(2)移液管;(3)碱式滴定管。学生现场抽签选择考试项目,按签上的要求进行操作。教师根据制定好的详细具体的操作规则和评分标准量化地评定操作成绩。这种考评机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课。

4 设置开放实验室,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1)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实验资源,我们在课余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同时, 我们在每个学期举行一次实验技能大赛, 对操作技能良好的同学给予奖励,颁发奖状,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