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梵天寺木塔范文

梵天寺木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梵天寺木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梵天寺木塔范文

讲《梵天木塔》。刚开讲。

忽一扭头,窗外居然白雪纷纷。

我一愣,孩子们也愣了。教室寂然。

我痴了片刻,自言自语:“白雪纷纷何所似?”

全班立马躁动,整齐的亢奋的声音冲破寂静:

“撒盐空中差可拟!”

但是,马上另一轮声音就压了过来:

“未若柳絮因风起!”

我转过头,立定,一字一句地问:

“仔细看,白雪纷纷何所似?”

孩儿们又愣了片刻,然后齐呼:

“撒盐空中差可拟。”

确实,此时雪景,非撒盐不足以形容也。

我又问:

“那谢道韫不是乱说吗?请举手发言。”

孩儿们又愣,然后咋咋呼呼,没有人举手。

“雪必须更大!”

“要有风!”

“还要心情好!”

有调皮地叫:

“还需要戴个绿色眼镜!”

我说:

“关键是心要是绿色的,环保的!”

全班狂笑。

我说:

“来!齐背《咏雪》。”

教室里立马风起云涌。孩子们摇头晃脑。《咏雪》从来没有被诵读得这么有滋有味过。

读了几遍。一个小小的声音怯怯地响起来:

“老师,我们去玩雪吧……”

所有的孩子望着我,眼中都在发光。

“这个嘛──”我想了想,说:

“如果你们是南方的孩子,当然去了。可是,你们是北方的孩子,雪,对你们还新鲜吗?”

“新鲜新鲜新鲜!!!”

教室里闹成一团。后排的孩子站起来要想冲到讲台上游说我。有几个孩子已经趴在窗户上,垂涎欲滴。

窗外的雪大起来。纷纷扬扬,略微有点儿“柳絮因风起”的味道了。操场上一片洁白。一个脚印都没有。

新雪!初雪!

我突然热血上涌。

“好,玩雪去!悄悄出去,不要影响其他班级哟!”

全班欢呼!然后在我的手势下安静下来。接着像特务一样潜到了操场上。

我最后一个离开。匆匆跑到办公室把羽绒服穿上。想了想,又把兄弟刚从柳州古城寄过来的大围巾裹上,便也欢天喜地地跑到了操场。

一到操场,便全都疯了!彻底疯了!

什么“匝地惜琼瑶”!一地的新雪,全被我们折腾醒了。

大闹!大叫!疯跑!唱歌!舞蹈!

完全不需要任何调动,所有人都立马疯掉了。

我变成了一个小孩子。比孩子们还小。

我们玩着最愚蠢的雪中游戏。抓一把雪胡乱扔向对方。一屁股坐在雪地上。突然倒下来,躺在雪上。跳向空中用手、用头、用嘴,去接一片一片雪花……什么傻就玩什么。

开心得嗷嗷嗷嗷叫。

突然一个孩子说:

“老师,我们诵读吧!”

“好!好!好!”

于是我们开始读。

一拨孩子又一拨孩子来到我身边,积聚到我身边。

我像一个乐团的指挥,号令着我的乐队。

我们诵读的《沁园春・雪》。

我们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我们诵读所有所有能够记起的关于雪的诗。

人越来越多。幕天雪地。童声清脆。

六班的孩子平时胆子小,总是比较拘谨。但今天,全疯了!我和孩子们都疯了!我们张牙舞爪,吆三喝四,激情澎湃,如若癫狂。

所有会的白雪诗都背诵完了。大家愣着。

“傻!拿出你们的iPad、iPhone4出来,咱们不是未来班吗?上网啊,查啊!”

孩子们大悟,纷纷声讨对方太笨,纷纷拿出家伙上网。我们学校是可以无线上网的啊!

哈哈,这下好了!无穷无尽的白雪诗出来了。

诵读!

诵读!

诵读!

直读得空气发热,雪花融化。直读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直读得天地动容,星辰肃穆……

诵读!

诵读!

诵读!

第2篇:梵天寺木塔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兴趣

一、加强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之所以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就是因为这样做有助于对内容的理解。我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让学生在诵读中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一些难句、长句一时领悟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而且效果远比教师指点好。

二、注意文中通假字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对理解文章内容、正确解释句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我们对句子解释不通的时候,就要考虑其中是不是有通假字了。如:《于园》中“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一句,其中的“步”通作“埠”,水边停船的地方。《黔之驴》中“虎因喜,计之回;‘技止此耳”’一句,其中“止”通“只”,仅仅的意思。《论语八则》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句,其中“说”通“悦”,愉快、高兴的意思。《梵天寺木塔》中“人皆伏其精练”一句,其中“伏”同“服”,佩服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这些通假字数量众多,如不好好掌握,翻译句子时将会出现错误,不利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

三、感知内容,整体把握

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这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如此,文言文又何尝不是这样昵?在学生能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基础上,同样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理解文章的意蕴。如沈复的《童趣》一文,第一节是文章的总写部分。这里作者强调自己有一双视力特别好的眼睛,加上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因此,少年时期经常获得事物之外的乐趣。接下来,作者以三件趣事为例,具体写了观蚊如鹤之趣,神游山林之趣,鞭打蛤蟆之趣三趣,表现了童年的趣味良多且美好难忘。教师引导学生从这些点去整体感知、把握,就能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趣事的美好回忆,很好的让学生融入课文并理解课文。

四、鼓励学生合作、质疑、探究

探索和创新的起点是质疑。《学记》曰:“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此语道出了质疑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不够活跃。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两点:一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从入校门开始,学生一直处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储存前人所留知识的“容器”,对于互动教学难以适应。二是一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害怕在课堂上答错了问题。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出一种合作学习的环境,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比如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因文章并没有多少文字障碍,于是便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前后6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向别组的同学提出问题,有关于字词句的,也有关于文章的写作特色的。各组之间,互相质疑,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效果非常好。

又如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时,学生对辛弃疾的用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就是为什么辛弃疾喜用典故,并且喜用西晋的典故呢?应该说这个问题是备课时没有想到的,于是便让学生互相讨论,当难凭已有的知识找到满意的答案时,便让学生课外通过查找资料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果然有有心学生给出了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答案:历史上我们知道西晋与南宋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偏安于江南,并且都有北伐,均因事先没有充分准备而导致失败。因而辛弃疾用西晋之典可以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五、注重迁移,灵活运用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在于学会迁移,灵活运用。因此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和文言文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运用到其他文言文的阅读和赏析中去。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坚持“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的教学原则。

六、巧记文言文,加快消化

初中文言文学习还得要背诵。因为背诵可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并能加快消化知识的速度。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时,是需要技巧的,并不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巧记巧背。例如利用还原式的方法来进行背诵,如《曹刿论战》一文中,公与刿的一问三答三断,学生不易记诵。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翻译还原的方式来进行巧记内容,让学生先记翻译的现代文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进行问答。这样,学生就很快先记住翻译过来的内容,随后再进行古文问答的时候,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这段内容就显得易如反掌了,对文章的理解也大大加深。

综上,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还有很多,不管哪种策略,都应该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只要是针对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对文言文教学进行科学、人文、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转变死角,让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