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我的农民兄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我的农民兄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的农民兄弟

第1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我姓泥,单名土,别号田。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我是世上最贱的物体,可在广大农民兄弟的眼里,却是世上最宝贵的。

我其貌不扬,从头到脚就是一个色彩——黑,全身黑不溜秋的。我有一大特点,经踩经踏,韧性特好。因此,我的农民兄弟们天天踩在我的身上,与我零距离接触。大家再看看我身上种的是什么?柔软如茵的是小草,黄灿灿的是水稻,色彩缤纷的是花儿……千百年来,我身上天天都穿着这些植物外衣,为了保证外衣天天富有生机和色彩,我只得天天张罗着,从四面八方寻找养料,哪怕是一块石头,一堆粪,一滴水都被我吸收后分给他们。当然,在我身上的主要还是水稻。稻田四周还有一些空隙,农民兄弟们不舍得浪费资源,也就在这儿种了毛豆、辣椒这一类农作物,更有一些农民兄弟,在我的一个角上,挖了一个土坑,在里面种上了茭白、芋艿,希望也有好的收成。因此,他们种什么,我就给他们长出什么来,在这一点上,我是有求必应的。到了秋天,水稻们由青变黄,我即将又要送走一批兄弟们了。农民兄弟们一边割着水稻,一边自言自语:“靠山吃山,靠田吃田。只要有田地,我们只需洒几滴汗水,就能有米有麦,有瓜有豆。再加上现在政府又免缴农业税,我们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有田真好啊,谢谢你,田老兄!”

其实,你们何必要谢我呢?你们天天面朝我们,背朝天,晒得和我一样黑,比我更能吃苦耐劳,要没有你们的辛勤付出,即使我富得流油,别人又能吃到什么呢?我的傻兄弟们啊,当别人吃香喝辣时,当别人赏花戏柳时,你们还在我的黑泥膛里摸索啊。要论奉献,你们才是真正的奉献大王啊,我的农民兄弟!

第2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翰坪大队是国营蚕桑垦殖场所属的集体所有制单位,以种水稻为业。我到达该队时,正是队里栽早稻的紧张季节。农民兄弟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来拔秧,直至上午8点钟回家吃早饭:饭后又立即挑秧到田里栽插,中午吃饭1个小时,晚上天黑了才收工:一天劳动时问在12个小时以上。

第一天,队长不忍心天没亮就叫我起床,吃过早饭后我才出工。插秧这农活我从未干过,看着农民兄弟姐妹插秧,真叫我开了眼。他们抓起一把秧,迅即把绑秧的稻草解开,左手抓住一把秧苗,右手把分出的几根秧苗田里。每秒钟要插1~2次,看上去就像鸡啄米一样。而我呢,刚插1株他们大概已经插了十几株。不到1个小时,我的腰已痛得直不起来了,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我站起来伸伸腰,但看到农民兄弟飞快的动作,又不好意思“偷懒”,只得弯腰再插。好不容易坚持到天黑,我觉得自己全身像散了架似的,连走回住处的力气都没有了。

一回到住处,我就躺倒床上,全身每一处筋骨都痛得火烧火燎的。队长和农民兄弟纷纷前来看望我,弄得我挺不好意思。队长说:“明天休息一天吧!”我想:为什么农民兄弟像没事一样,而我会如此娇嫩,累成这样?这说明我太缺乏锻炼了。于是我告诉队长:“明天一定和大家同时出工。”

第二天天没亮,队长真的喊我出工了。我赶紧支起身子,迷迷糊糊地跟着大家下田。这天全身比第一天更痛更累,觉得随时都有可能一屁股坐到水里去。但我想起离开机关时厅领导的指示:“这次去农村劳动锻炼,一定会很辛苦。苦不苦,想想二万五。年轻人必须在艰苦中锻炼自己。”于是我咬紧牙关硬撑着,再苦也要坚持到底。就这样,我天天早出晚归,直到第四天,身上才不觉得那么痛了。“春插”连续干了10多天,凭着我年轻身体好,总算闯过来了。

七月下旬开始的“双抢关”,是一次更严峻的考验。夏季烈日当空,室内气温都在摄氏三十八九度。在太阳下割禾,汗水就像不断线的水珠,一个劲地从身上每一个毛孔冒出来,流遍全身,滴入土中。“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古人的诗写的太贴切了!我不但全身酸痛,脸也晒得像黑人似的。“双抢”时间比春插更长。我又一次尝到了苦和累的滋味。

在过“劳动关”的同时,我也经受了“生活关”的考验。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是下农村前领导对我提出的基本要求。来到翰坪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里安排我住在一户贫农家里。他家的房子很小,用竹篾隔开的半间算是“厅堂”的地方,铺了我一张床。床位就占去了“厅堂”三分之一的面积。屋里整天跑着鸡、鸭、猪等畜禽,还有许多小孩围在身旁吵个不停。吃饭是在各家各户派饭,我交粮票和钱给他们。能否克服生活的难关,在当时我是把它提高到愿不愿与工农相结合的高度来认识的。

第3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13个普普通通的农民,感动了13亿中国人。

而今,当初13兄弟的召集人宋志永,任村委会主任,正带着全村人一起奔向富裕的生活。其余12个兄弟也在各自继续着自己平静的生活。

让身边的人幸福就是最大的幸福

2008年2月6日,当13个河北唐山玉田县的农民,在风雪中匆忙启程,驰援身陷雨雪冰冻灾害的湖南灾区时,曾有人质疑――13个子,一辆面包车,在茫茫旅途中显得如此形单影只,他们能有多大的能量?

“30多年前唐山大地震时,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我们,南方遭了雪灾,我们应该去支援他们。”听说南方发生了冰雪灾害,宋志永坐在电视机前看报道一直看到凌晨4点。他坐不住了,“唐山大地震时我4岁,震后第3天我得了肺炎,高烧不退,是支援唐山的上海医疗队的医生救了我……在唐山,像我这样经历过灾难也见证过真情的人成千上万。”

第二天一大早,宋志永就开始动员村里的人,很多人都报了名,但是因为租到的面包车小,最后只去了13个人,“最大的62岁,最小的1 9岁,这当中有两对父子,两对兄弟。”一支由宋志永等13名农民组成的应急救灾小分队悄悄成立,后来被全国称为“唐山13义士”。

宋志永的母亲得知儿子的想法后,叹了口气说:“去吧,妈不拦你,该是咱报恩的时候了。”

大年三十,他们在举家团圆的热闹气氛中挤进租来的面包车,开始往湖南赶。

“30多年前全国人民无私支援了唐山,让每一个幸存者都有了一颗朴素的报恩之心。”宋志永用中国传统中最朴素的报恩,道出了救灾小分队建立的初衷。跨越30多年的光阴,这13个人承载了中国人素有的感恩之心。

小家之上,大爱无疆。

2月8日大年初二一大早,宋志永和兄弟们辗转赶到最需援助的郴州。由于不懂电力技术,他们主动担负起扛器材、抬电杆,拉电线的体力活。从那天开始,一直到2月22日,宋志永和他的伙伴们每天开着车早出晚归,转战宜章、桂阳等地,先后帮着竖起了7座高压线塔架、7根电线杆。更多的时候,他们往返山上山下运送电线、塔料。

初七那天,“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正往山上运电缆,44岁的杨国明右脚被竹根扎了一个3公分的大口子,流了很多的血,疼得他直咧嘴。为了不拖后腿,他用卫生纸裹住伤口,继续干活,直到晚上回到住处,才抹上红药水。宋志永跟他说,不行就歇两天吧。他说:“没事儿,咬着牙多走几步麻木了,也就不觉得疼了。”在南方的那些天,工作环境不是泥就是水,杨国明的伤口一直不能愈合。直到回家那天,伤口还在流着脓血。

2月22日正月十七,救灾工作告一段落,连年都没过上的宋志永他们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数千郴州市民自发为他们送行,争着把鲜花、水果、土特产往他们的车上塞。“悄悄地来,悄悄地干,悄悄地走这是我们到湖南抗灾的最初想法。”宋志永至今还对当时郴州市民送别的场面记忆犹新,“长这么大,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当救灾摔跤跌倒的时候,泥里滚爬的时候,大家没掉过一滴眼泪,可是今天,面对着亲人般的郴州人民,我们的眼泪一次又一次地流了下来。”

郴州之行,宋志永的唐山十三农民兄弟“救灾小分队自费4万多元,还把社会送给他们的3万多元钱全捐给了当地福利院;郴州归来,这个临时的13A队伍也成为永久的宋志永爱心救助小分队”。

将爱心事业坚持下去

“宋叔叔,我这次考试成绩特别好”。“宋叔叔,我们的新学校种的花开了,宋叔叔……”直到今天,宋志永还每周都能接到来自四川灾区孩子们的电话。他们都是曾经被宋志永带到唐山来读书的、5・12汶川地震中幸存的孩子。

5・12汶川地震,让宋志永成了这246个孩子共同的父亲,“他们说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了再回来看我,我不奢求这些但是听到他们说这样的话,我就知道他们懂得了感恩。”

感恩,是宋志永爱心行动的初衷,也是他得到的最大的回报。

1 976年唐山天崩地裂那一刻的惨烈与无助,永远铭刻在宋志永和他们爱心救助小分队里经历过那场灾难的兄弟心中。

2008年5月12日,汶川的巨大灾难,又将他们记忆深处的恶魔唤醒。听到新闻报道地震是7.8级,宋志永第一感觉就是“会死很多人”,虽然波及不到自己的家乡,宋志永还是立刻想到会有很多人无家可归还会有很多人遇难。

“我先走了,你们随后跟上。”这是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当晚,宋志永在赶赴灾区前,给他的12个伙伴发出的短信。考虑到灾区情况不明,他决定先去打前站,让其他12个人做好准备再出发。宋志永的老母亲和妻子早就看出了他的心思,早已为他准备好了赴川的物品。一番叮嘱,宋志永上路了。一路辗转,租车拦其他去灾区的车,最后宋志永徒步走了很久才到了极重灾区北川县。

躲过不时滚下的山石,“北川的灾情比想象的还要惨,半拉县城被山体掩埋,路边摆满了遇难者的遗体,呼救声接连不断。”来不及擦干泪水,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宋志永立即加入到抢险救灾的队伍中。

5月15日,小分队的其他12名队员赶来了。大家会合后,为了便于识别和联系,特意穿上了印有。唐山志愿者的红马甲,打出了“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旗帜。在“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的感召下,全国20多万志愿者陆续奔赴灾区。

“在北川的日子里,啥都顾不得,就是救人!哪里需要人手,我们就到哪里,哪里最危险,我们就出现在哪里!”震后第五天,小分队在北川中学救援。一位母亲跪在地上,嘴里不停地说:“我的孩子还活着,就在那里!”看到这情景,宋志永他们立即按照她指的方向展开了搜救。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苦挖掘,孩子终于得救了,这位母亲疯了似的冲着他们直磕头。被埋1 20多个小时的孩子得救了。

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就在营救孩子的时候,余震仍旧不断,一块大石头擦着宋志永的头皮砸下来,宋志永头上碰了一个大包,一个多礼拜才好。就在这样的险象环生中,在灾后救援最关键的几天里,宋志永和同伴们一共救出25名幸存者。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只是在生命面前,一切考虑自身安危的想法都显得可笑。“那时做所有的事,就凭的是良心。”

在灾区,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百姓,失去家的孩子……“我们太理解他们了,当时唐山灾后恢复重建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是我们挺过来了。”和受灾群众在一起的日子,宋志永他们不惜一次次撕

开自己最不忍触碰的伤疤,讲自己当年的经历,讲自己的感受,用“唐山人”战胜大灾,克服困难的经历鼓励北川灾区的百姓坚强,再坚强。

宋志永说,他最不忍看到的是失去父母,家园的孩子,震后刚开始的几天,在惊吓中的孩子们尚未意识到他们的生活和未来将发生多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开始想父母,想家+可是他们都已经不在了,“孩子们眼神中流露的绝望和无助让人揪心。”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进展,宋志永也在考虑怎么能够更深入地救助这些孩子。

经过多方协调,宋志永将246名灾区孩子带回了唐山读书。直到2009年7月26日,最后一批灾区孩子返回家乡读书,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宋志永克服重重困难,照顾他们。

2008年,宋志永又联合几个同伴开通了“唐山市宋志永爱心网站”,为爱心的交流沟通搭建了一个平台。“传递爱心的过程也是享受幸福的过程,通过这个平台,我想让更多人受益。”

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同全体公民一样

2008年被称为“中国志愿者元年”。而在许多人看来,点燃志愿者星星之火的正是唐山市“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13位农民兄弟――宋志永、宋志先、曹秀军、杨国平、杨国明、杨东、王宝国、王宝忠、王德良、王金龙、尹福、宋久富、王加祥――两赴灾区、义无反顾的义举。

“最初去湖南抢险时,自己完全是出于一种感恩和奉献的最朴素的心愿,而今天我感受到的则是一种责任:我觉得有责任把爱心事业作为自己一项终身的事业,做一名终身志愿者。”在宋志永心中,一路走来,奉献爱心的过程,也在收获感动。

两次救灾结束后,“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在数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日后的打算时,都不约而同地说要“做回农民,以前的生活”。而今,生活恢复平静之后的兄弟们,确实又回到了原本的生活轨迹――务农、打工,但是,他们又分明与原来有所不同,看到他们,就能感受到一种充实和力量。或许,这13张淳朴的面孔已然成为一张名片,代表大爱与最朴素的悲悯情怀。

2008年5月20日,是宋志永的生日。正在救灾一线紧张忙碌的他,选择了用捐款的方式过生日。这一天,他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对老两口,从自家园子里摘了一朵鲜艳的花儿,送给了他。“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爱心的传递中,芬芳也在彼此之间弥散。

而今,他们正在致力于将这中温暖而朴素的情感更广泛地传播开去。

两次大义之举,让宋志永获得了很多荣誉――光荣地入了党,当选为唐山市人大代表,唐山市青联常委,还得到了国家,省,市的各种荣誉称号。“用别人的话说,我们成了名人。但说到底我们还是我们,普普通通的农民。”宋志永出名了,他却将所有成名带来的一切光芒用来照亮继续前行的路,唤起更多的人投身到爱心传递的接力中。“其实人生活在哪个位置上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在公益事业中能得到一种乐趣。”宋志永说在自己付出努力之后看到对方的微笑,就觉得很幸福很平静。

2009年11月5日,宋志永联合12位兄弟组建的“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宋志永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960万元,现有土地近200亩,建筑面积15000多平方米,员工80多人,将打造集养殖,农业观光,采摘园林、餐饮住宿,公益敬老院,志愿者服务基地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农业产业链条。

“成立这样一个合作社,除了用它来带领村民致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用它来支撑慈善事业。”宋志永说,农业合作社是一个社会团体,理事会成员就是一起抗震抗雪灾的13位农民兄弟。“我们将会以产业园为依托,将一半的利润投入到公益事业当中,将孝亲敬老和志愿者精神发扬光大。”

三年前,宋志永作为一名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更多的是留在自己的内心,而没有外在的表现和认可,然而现在,两次义举让他成为百姓眼中理所当然的“领头羊”,他和1 2个兄弟,已然成为一根标杆。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在所难免,宋志永选择了坦然接受,“大家对我的期望值已经跟原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也有责任尽我的能力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公益,关注弱势群体。农民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同全体公民一样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8年,唐山市文明委授予“宋志永爱心救援小分队”“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在表彰决定中有这样一段话:“十三义士两赴灾区,用最直接、最朴实的方式体现了普通百姓为国分忧,为民解难的朴素情怀。”充满哲理的语言诠释了宋志永等“唐山十三农民兄弟”带给13亿人的感动。

第4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你等等,我有话想对你说。( 书村网 mcqyy.com )

你迟疑地停下脚步,用惊奇的目光打量着我。是的,我喊的就是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虽然你我为邻已久,但我知道你并不习惯被我这样的城市人关注。请恕我冒昧,听我真心实意地讲完这番话。

你来自遥远的农村,为了谋生,来到了这样一座陌生的城市与我为邻。你我并不相识,更从来没有过交往,但您拿着微薄的薪水,起早贪黑地为我建设着我的家,阳光晒黑了你的脸,汗水打湿了你的衣裳,但你从来不喊苦不喊累。在你勤劳的手中,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间间工厂高速运作,一条条马路连南引北,一个个公园横空出世。没有你,这个城市将不再美丽;没有你,我也没有今天的舒适生活!我感激你,我可爱的邻居,我可爱的农民工兄弟!

然而,为什么在人群中我没能看清你的脸?你慢点走,不必躲躲闪闪,城市是我的家,同时也是你的家。你为这城市作出了巨大贡献,你理应为自己感到骄傲的。我们是邻居,我们应该和睦相处,友好往来的,不是吗?可是,为什么你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保持沉默不语,默默忍受着那些化学药剂和粉尘对你们身体和心灵的侵害?而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患了病。为什么你不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为什么要用“开胸验肺”那样血淋淋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你遇上了不顺心的事,为什么不找我倾诉?为什么要接二连三地用跳楼的方式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你我为邻,无法回避,但城市人大多数是友好和善良的,你为什么不试着选择善良的城市人为邻呢?城市是你和我的,城市会保护你和你的家人的,你应该像个城市的主人翁一样,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路上,让我为你喝彩。

与你为邻,我懂得了“奋斗”的含义;与你为邻,我看尽了辛酸和血泪;与你为邻,我为你的伟大而骄傲,为我的渺小而羞愧。你我为邻,你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你。我亲爱的农民工兄弟,但愿你在城市里能找到你真正的归宿,真正对这城市产生归属感,长久地与我为邻。

第5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2010年6月,来到了广州。

白云的山,珠江的水,广州人民是真的美,哥说的是心灵美。福州是那种小富即安的人最适合待的城市。所以,一来到广州这个中国南方的中心城市,作为一个农民工,我感受到的除了震憾还是震憾。

首先是视觉的冲击,高大厚重的建筑居然给我一种安全感,我这人天生就胆小如鼠。哥在福州苗条的建筑见多了,但高大威严的实在是少。在龙蛇混杂的广州江湖中,传说中的飞车党哥从来没有遇上,这叫第一印象,安全感很重要。

小蛮的腰,越秀的塔,中山品行是万人景仰。作为一个爱国青年,到越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前祭拜下是必须的,到中山像面前照张相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带着文艺气息的农民工,到小蛮腰逛一下也是必须的,感受广州文化除了品茶喝汤外,我强烈建议在晚上去小蛮腰,因为夜朦胧,物朦胧,才会产生朦胧美。

但不管走到哪,最重要的都不在以上的景物,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思想。

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就成,但正如生容易,活容易,生活真的不容易。少一笔,他就成不了人。人的写法就注定是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才能生于世间活于世间的。

广州的开放程度毋庸置疑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我指的不是经济,我指的是这里给人更多思考的空间。而思考才会让我们有想法,有看法,最终才会形成成熟的思想。而独立的思考,首先需要一个能容许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广州近两年时间里,由于生活方式比起打工来说,改变了一些,所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这个开放的环境中,我渐渐的学会了如何去独立思考,因为差异化的生活,给你的参照物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一个农民工,在广州自然最关注的是农民工事件与话题。在劳资不停激烈博奕的过程中,我看到的是,广州政府对待农民工劳资纠纷是相当务实与给力的,在此引用一下我的《中国式民工》第三部自序最后一段话:历史,犹如我们头顶的星空——它不会时时闪耀,却总与我们刻刻相随。随着2012年的到来,中国正进入全新的文明时代,我们关注现实,眺望未来,却不能遗忘历史。不能遗忘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那些为国家建筑,为城市化付出巨大,却默默无闻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正是他们的无私,坚韧的付出,才有今天中国城市化的辉煌,在很多年以后,当人们再回顾2012年以前农民工的故事时,相信有一天,农民工这个群体所付出的汗水与泪水,欢笑与拼搏,都将成为一种国家的记忆,被人们所铭记。

第6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于鑫

一粒米的诉说

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从生长到收割,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啊!

大家好,我是一粒米,我被农民伯伯收割,放进了一个粮仓里。有一天,我被农民伯伯放进电饭煲,我想:这个形式,是要煮我吗?过了一会儿,农民伯伯往电饭煲里灌水,我和兄弟姐妹都浮了起来,我们不停的喝水。然后过了一会儿,突然热了起来,我们不停的叫道:“好热啊。”我突然感觉自己膨胀起来,越变越大。过了半个小时,农民伯伯把盖子打开,我感觉自己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长得真胖。我的最大特点就是美味,就是因为这样我成了中华人民的主食。但是,只吃光饭觉得很没味,所以人们会加些菜来配着吃。可以和白菜搭配着吃,还可以和牛肉、羊肉、猪肉、狗肉一起搭配着吃。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成为中国人的主食吗?因为科学家发现我的身体里有很多营养,还可以让人们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会成为中华人民的主食。

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俗话说得好,一粒粮,一滴汗,是多么来之不易,一年只能收割两次,农民伯伯是多么辛苦呀!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第7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____年中学毕业之后,我便随父亲踏入外出打工的行列,当时好多人出门打工都挣了钱,我也怀揣着梦想外出打工,积累了一笔小财富,可打工也很苦,挣的是辛苦钱,一家人不能团聚。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恰逢父亲也厌倦了打工的日子,想回乡创业。____年,我和父亲怀着创业激情回到了家乡____乡,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回家后,啥呢,我很想做一番事业来,却无从下手,我在外打工就在一家大理石厂打工,还是干我的老本行吧,说干就干,我发动家人朋友和父亲成立了李刚大理石建材厂。刚创建大理石厂,我们经历了很多挫折,但几年的打工生涯奠定了我们创业的物质、精神基础,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大理石建材厂红红火火,占地面积400平方米,年收入10万余元,在当地我踏入了先富裕的行列。

在当地,我也算是富裕了,可是看看周围,还有很农民兄弟生活还很贫困,俗话说,饮水要思源,没有周围农民兄弟的帮忙,咱也不会先富裕。可是如何能帮助大家呢,这是国家出台政策土地流转,好啊,当前,农村土地比较分散,且又都是老弱妇幼,我便萌生了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土地集中起来。说干就干,我先从亲戚朋友入手,宣传土地流转的好处,功夫不负努力,周围的农民兄弟也很支持我,成立了____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480亩,年收入8万余元,不公我挣了钱,也带动了村里的青壮年剩余劳动力,实现村民的就近就业,这样,村民既能兼顾家庭,又能挣钱补贴家用,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我自担任____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来,深深地知道,要想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员工的素质一定要不断提高,于是,他抓管理、抓业务、抓队伍,开创了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局面。

1、抓管理,上下一心谋发展。____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多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和咱是乡亲,员工素质不高,纪律意识不强,为了提升员工的纪律意识,通过精心组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并选配了最优秀的管理人才加入进来,为了说服乡亲们遵守规章制度,我以身作则,并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最终建成了一支纪律性强的员工队伍,形成了上下一心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2、抓组织,提升素质共发展。万事以人为本,人的基础打不好,事业就很难发展,于是,他制定了“一小时学习制”,每天抽出一小时,组织员工开展业务培训与交流。

第8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假如我是绿叶,我要做装扮世界、美化人类的绿叶。

假如我是绿叶,我要做报时的绿叶。春姑娘来了,小河解冻了,花草都钻出了嫩芽;我也一样,从大树妈妈胳膊里一点一点地使劲往外钻,我的兄弟姐妹们也不逊色,一个个争先恐后地钻出来。早晨,我和兄弟们大口大口地吮吸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废气等等,努力地使空气更清新、更新鲜。人们出来后,看见我们绿叶在枝头有说有笑地,人们便知道春天来了,于是脱下厚重的外套,都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春的快乐。

假如我是绿叶,我要做无私奉献的绿叶。夏天到了,炎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我们枝叶茂盛,成熟了许多。一天,我正在午睡,知了调皮地跳到我的身上,用高昂地歌声唤醒我们,这时,我和兄弟姐妹们簇拥在一起,欢快地欣赏知了的歌声,而地面上却呈现出片片阴影,人们纷纷坐在我们身旁乘凉、嬉戏聊天,我们见了甭提多高兴了。

假如我是绿叶,我要做报信的绿叶。秋天来了,秋天气爽,没有了夏天的炎热,也没有冬天的严寒。这时,我发现原本翠绿的身体开始渐渐地变黄了,这时人们便知道秋天来了,果子成熟了。田野旁边,我和农民伯伯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候鸟儿看见我们,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南飞;松鼠看见我们,忙着准备冬粮;其它冬眠的小精灵们也在忙碌着安排过冬床铺。

第9篇:我的农民兄弟范文

母亲是凭着怎样的信念从艰难困苦的生活之中过来的?为了我们这个家,她曾多少年过着饥寒交迫,吃糠咽菜,任劳任怨的生活,含辛茹苦养育着我们。更是为了我们,她像蜡烛一样燃尽自己的青春,照亮了我们兄弟姊妹成长的道路。

母亲年轻时说:“有力气就有饭吃。”党的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序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改革的强劲东风使广大农村变化日新月异。1980年,十月的天气秋高气爽,也是勤劳的农民收获的季节。在这个时节,我换上了崭新的军装回家探亲,归心似箭的我经过一天一夜多次转车,下午6点终于回到家里。一进门就看到忙碌的母亲弯着腰,在房檐上摆放玉米,房下的五个弟弟妹妹也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有的剥玉米皮,有的往筐内装玉米,而后帮助母亲递到房顶上去晾晒。我看着房顶上的母亲,瞅着院子里弟弟妹妹们忙碌的身影,感悟到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男女老少齐上阵,追星赶月奔小康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当我爬上梯子来到房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金光耀眼的玉米棒,我不禁触景生情,这样的场面是从前在集体场院里才能见得到的。我心想,这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政策,让群众得到实惠的真实写照。我们都为党的政策叫好,而母亲也更加勤劳,她为了我们这个家披星戴月,不辞辛劳,为我们家致富奔小康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兄弟姊妹六人相继长大成人,走上了工作岗位,并成家立业,可母亲却渐渐衰老了,于是,她总是说自己越来越不中用了。没有“劳保”的人员,没了“力气”就等于没有了生活的来源,我看得出母亲很“羡慕”父亲有“退休金”,她不想伸手向儿女们要钱,只有依靠父亲的退休金安度晚年。

15年前,作为长子的我在母亲过生日那天,主持召开了一个全体家庭成员会议。我提出:从当年起,兄弟姊妹六个每人每月给母亲30元钱,为母亲发“退休金”。弟弟妹妹们对此一致赞同。从此,我为母亲专门办理了一个存折并交到母亲手上。母亲说:“这怎么可以呀!你们在外工作,有孩子上学、自己为人行事,用钱的地方多,我和你爹有他那份退休金就够用了。”我说:“您养育了我们兄弟姊妹六个,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一辈子不容易,虽说您没有“劳保”,但是我们就是您最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资资源,现在您老了,我们就是您的‘劳保’,为您发‘退休金’是应该的。”

“百善孝为先”。为母亲发“退休金”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母亲高兴,解除老人的后顾之忧,让她知道儿女有孝心。几年后,国家为父亲长工资了,每月增加10元。一次我回家探望父母,母亲高兴得对我说:“国家为你爹长工资了。”我说:“娘,国家给爹长,我们也为您增,他每月长10元,我们每月为您增20元。”母亲说:“我不是这意思,听说你爹长工资我是高兴啊!”从1996年开始,我们每人每月给母亲50元钱,统一存入母亲的存折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