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德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德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德育论文

第1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一)学习方面,存在一定的厌学情绪

职业院校学生在入校时的专业选择上,听从他人意见或者盲目跟风,没有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专业及技能,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满意,在专业课程学习上积极性不高,进而产生厌学思想,突出表现在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完成课后作业,在专业考试中成绩不合格或出现作弊行为。

(二)专业素质方面,存在水平不均的现象

职业院校为扩大生源,一般在录取分数线设置上较低,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在学习能力上都相对薄弱,导致职业院校学生在专业素质上呈现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职业院校学生在分析问题及处理问题上,存在分辨能力及适应能力较差的缺陷,使职业院校德育教育难以有效推进。

(三)道德及价值观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功利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功利意识极易被高校学生接收消化,现阶段高校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现实主义及功利主义思想趋向。随着90后群体逐渐成为高校及职业院校的主流群体,受功利思想的影响,他们在价值观上偏向于个人主义,出现了诸如社会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缺失、自私自利思想较严重等各种问题。

二、现阶段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德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没有对德育教育工作基于职业院校教育的地位及作用加以充分认识,只是简单地将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水平作为评价教学质量效果的标准。此外,职业院校本身对德育工作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在德育教师配备及德育课程开设上,都存在数量不足的现象,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亟需得到重视。

(二)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教学模式单一化

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上过度单一,没有紧密结合时展趋势实现突破及创新。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从业者在德育教育讲授内容上较为陈旧,没有与职业教育、社会现实情况相结合,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使学生将德育教育与空话,教条主义划等号,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德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

(三)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

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相比,具有量化标准不固定,评价方式较灵活的特点。基于德育教育工作评价的特殊性,现阶段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尚没有建立起科学、完整、高效实用的评价体系。此外,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在评价主体上也过于单一,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评价机制不健全。

三、强化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措施

(一)加强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营造学校、社会及家庭相结合的德育教育氛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职业院校人才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职业院校要提高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在德育教师配备及德育课程开设上加大投入,切实培养出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及思想品质皆优的技术型人才。此外,国家相关法规中指出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三者齐抓共管的高效局面。作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来说,也要贯彻落实这一指导思想,在做好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寻求社会及家庭的辅助教育,通过三方合力,营造出学校、社会及家庭相结合的高效德育教育氛围。

(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发挥职业院校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作为民族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石,教师在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具体到职业院校德育教育中,更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实施中,教师的思想水平及道德品质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教育学习的效果,因此,职业院校要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注重用自身的言行引导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从职业院校学生心理特征入手,提高德育教育的针对性

专业教育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状况涉及较少,而德育教育是通过了解熟悉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素质品质存在缺陷及不足的某一方面,因此,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把握学生群体的心理动态,在理论以及实践操作中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着重对一些学习能力较薄弱,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避免其步入思想“误区”,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四)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加以创新

针对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适时对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首先,要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知识加以完善,在传统的思想教育基础上,立足于职业院校学生实际,结合新时期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能力的新需求,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加以培养,并增加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比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也要着力进行创新,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德育理论教学,通过具体可感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传统大班教学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开辟德育教育新平台,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大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德育教育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深化德育教育教学效果。

(五)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

德育教育要取得实效性,应探索建立激励机制,以完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首先,对职业院校优秀学生群体进行表扬及奖励,以此带动学生参与德育教育,寻求自身发展进步。其次,要侧重对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认知等方面进行鼓励及引导,肯定学生优点,增强学生的自信意识。第三,在德育教育评价中,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看到学生的阶段性进步,不断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达到以阶段促长远的效果。

四、结语

第2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论小学生数学预习的重要性

 

预习是最传统的学习方式,一直深受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那么为什么要组织学生预习?怎样组织学生预习呢?其实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预习是数学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其意义在于:

1、预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的活动空间。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能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兴趣与能力进行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乘法”时,基础不同的学生选择方法也就不同,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乘法算式做题,而基础不好的学生刚开始肯定是运用加法慢慢过渡到乘法,导致做题的方法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了乘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主体小学数学论文,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发现用语言表述出来。

2、预习给学生一个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预习从功能上看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具有简炼性、概括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如在预习“认识多边形”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先找一找各种不同的图形,找一找日常的生活用品中都有哪些图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概念,然后学生试着用语句来概括不同的图形,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又能深层次了解数学的概括性,而不同图形之间实质上也有一定的相同之处,这些知识学生在预习时都会搜集,都会去理解、分析,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锻炼。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经常预习的学生自学的能力明显增强,学习主动高效。

3、预习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预习过后,对要学的

摘要细心讲解,预习过程中常常看到学生思维的碰撞,创造的火花。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

二、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长期复杂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

第一、能正常开设好预习指导课

老师在每节课上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创设在家里预习的情境,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预习。例如:小学数学第六册“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让学生从以下四个步骤由浅入深预习这一内容:

1、初读课本内容后,了解其主要内容。再读课本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句子划上线。

2、想一想,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与旧知识有什么关系?

3、试一试,课本上的练习会不会做,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先留20分钟给学生自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学生预习完后,教师必需及时组织集体交流每一步预习的结果:

(1)、主要内容是关于时间单位年、月、日的知识和相互之间的联系。细读课本内容,教师带领学生一句一句边读边理解

关键词语。如“常用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以外,还有年、月、日。”中的“除了……以外,还有……”;“二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中的“平年”、闰年”;“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中的“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中的“公历年份”、“一般”;“1993年是平年,所以1993年二月有28天。”师:1993年是平年怎么判断的?你能不能判断任意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吗?

(2)、思考新旧知识的联系:年、月、日是较大的时间单位。

(3)、集体订正学生完成的练习,教师及时的给予评价。

第二、教师注重评价,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小学数学论文,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从而对学生的预习作出评价。如在预习“位置也方向”这部分内容时,不同的学生预习的效果就截然不同,有同学提出的问题就很有针对性,试着问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也有些同学问自己的家在镇政府的哪个方位,像这样的问题提出时让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该很好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试着让学生说说问这些问题时的想法,让其他同学也去借鉴借鉴,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共同帮助每一位孩子,让他们都养成勤于预习的习惯。

第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学生的预习成果

现在的课堂教学过程就作如下的变革:(1)学生提出问题,师生集体讨论,从点入手。(2)教师穿针引线,师生共同讨论,以点带面。(3)师生共同小结,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深提高。(4)巩固练习,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少于20分钟)。现在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界有成功人士曾这样评价一节课:看一节课是不是真正的好课主要就是看老师讲有没有超过五分钟,这也就是说现在的课堂是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这样高标准的课堂更是?粗不易,这就更需要学生课前能认真的预习,熟悉所要讲的内容,能让预习时的问题贯穿整节课堂,这样教υ诳翁蒙喜拍芮崴傻慕行引导,这也就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三个方面的特点: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Γ蝗醚生多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能Γ蝗醚生多体验,培养学生感知的能Α?

第四、自主学习,集中攻克课本中的思考题

自主学习是现在教学大力倡导的小学数学论文,而预习思考题也集中反映了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提高学生预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可以有效地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信马游缰”的倾向。如:预习笔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让学生思考:(1)乘数是二位数的乘法法则是怎样的?先让学生回忆计算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并比较一下与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2)你认为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计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还试着让学生写一写你能列出几种方法来?

第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习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其实课内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预习“厘米和米”时,学生可参考的课外知识就很多,而真正书本上的却很少,课外各种测量工具多少是书本上都没见过的,这样对学生真正认识长度单位有很大帮助,而且学生在遇到疑问时,不急于提示,帮助释疑,而是指导学生看书,自己尝试解决。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事实证明预习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也只有让学生从小养成自觉、主动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地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第3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为了更好地进行生活化教学,提高小学德育的效率,老师应该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比如,老师在德育的课堂上,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生活化教学。故此,在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小学老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了解学生。

二、进行相应的主题教学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进行小学德育的生活化教学,老师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德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比如,学校规定每周一都要进行升旗仪式,所以,老师就可以借此来导入关于爱国主义的情感教学,增强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在“十一”国庆节前夕,老师可以举行爱国主义班会,在爱国主义班会中导入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还有在我国传统的其他节日中,老师也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导入关于屈原的故事来提高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

小学德育的内容都是一条一条地罗列出来的,比如,在规范学生的举止文明的教学中,就是通过列举九个规范来提高学生的举止文明。虽说罗列出明确的行为规范,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将这些规范实践到日常的行为中,也是无法很好地提高小学品德教学的教学效率。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文明程度,老师应该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行为规范中,比如,老师在讲解相关的行为规范时,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例如,在教育学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老师就可以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由于后天的问题,小明的左腿运动不太方便,可是有些学生就会嘲笑小明,甚至还会给小明起绰号“残疾明”,因为每天都要受到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小明就变得越来越自卑,不再愿意上学。老师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来教导学生不能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学生,也不能给同学起绰号,因为这样会伤害到同学的心灵。所以,在小学德育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列举一些生活实例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规范学生的举止动作,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

四、结合家庭教育

为了更好地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加强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不仅是学校老师要作出相应的努力,家长也应该配合老师的教学来作出相应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比如,母亲节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授学生要爱戴自己的母亲,要为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学生回家后可以帮助妈妈干家务活。所以,为了更好地配合老师的教学,家长在课后也可以要求学生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让学生了解到妈妈的辛苦,从而更加地爱戴自己的母亲。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许多家长都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受苦,非常地溺爱自己的小孩,然而这样的做法是不利于学生的成长的,所以,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学校可能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极力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小孩去进行一些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这个社会的认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为了加强小学德育的效果,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比如,在进行思想道德教学的时候,老师每讲一个内容就应该将其体现在实际的生活经验中。比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肚子痛或是不舒服的情况,那么老师就应该立刻普及一些卫生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通过这样的教育后,学生就对卫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就会留意自己的日常动作,提高自己的卫生意识,从而减少自己出现不舒服的情况。

六、结语

第4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目标;课堂;自学能力;兴趣爱好

一、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有效培养,首先应该营造出一个适宜的自学环境,这是学生形成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负责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自学方式。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做好提前预习的工作,它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基础,预习并不是简单阅读一遍,教师要为学生留几个任务,在教室的引导下进行预习完成任务。例如,要朗读课文至少两遍,标出自然段,将不会的生字查阅等。设置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但是也应注意不能太深奥,要把握好尺度。然后将不会的标示出来留到课堂上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通过多种多样的预习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又能够给予宽松的语文空间。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自学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第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样日积月累,自学将会成为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作业不但能够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理解和吸收,还能够巩固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第二,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笔记能够记录课上教师所讲的比较重要的内容,能够将学生没有记住的内容或者不太确定的知识点作为依据。教师可以对学生记笔记的习惯加以引导,比如,对好的地方进行批注,对有问题的地方画上圈或者做一个重点记号,这样回顾翻看起来比较容易,复习语文时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就是要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语文学科范围较大,内容复杂,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来学习,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还能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具有精湛的专业技能,他更需要全方位、高品质、高质量的发展人才。因此,教育部门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指引一个自学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5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升 衔接教育 变位 规范 自我

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育心理品质,促进精神成长。对于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个里程碑式的跨越。小学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正确把握这一差异,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过渡,以积极的心理品质投入新的学段的学习,初一班主任要特别关注这一点。那么,怎样展开衔接教育呢?

一、变位教育

所谓变位教育,即角色教育,是基于学生转变为初中生的角色之后,实施的初中生角色认知、定位的教育,以帮助他们调整心理适应状态。初中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提高认知能力,逐步摆脱过分的依赖性,更加强调良好个性的发展,能够专注于学习,形成自己的良好爱好。衔接教育的工作首先是促成他们的角色转变。

王同学刚上初一时,听课从不认真、好动,老爱和前后桌的同学说话,弄得那一片“鸡犬不宁”;一和同学有点小摩擦,他便大哭不止;如果没有组长不断催促,他从不主动交作业。由于爸爸妈妈出门打工,他让爷爷接送他上下学,而且还必须带着吃的和喝的;和女同学在一起说话时,他也从不讲究,时常惹得女同学们告状。可见,这位同学的心理状态其实还是停留在小学阶段,而且在小学阶段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依然我行我素,给他自己以及其他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不利因素。笔者观察了一段时间后,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情境教育法

设置一定的情境,提供学习的榜样,促使受教育者主动醒悟。笔者给王同学讲述了古代少年周处弃恶从善的故事,设置几个问题:“周处一开始为什么遭到村民的反感和排斥呢?”王硕说:“他做了对不起村民的事,冒犯了大家。”笔者就势点拨:“如果一个学生在班里做了很多大家不喜欢的事情,会怎样呢?”王硕说:“一定也和周处一样。”说罢,他低下了头。笔者觉察到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笔者接着问第二个问题:“周处最后为什么受人爱戴呢?”王硕马上说:“他改正了自己的错误。”笔者引导、告诉他,无论是谁,犯了错误,只要能够意识到错误,就值得赞扬,能够改正错误,更值得赞扬。笔者一步步引导他反观自己的错误,意识到怎样做才受到大家的欢迎,为他改正自己的错误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角色认知法

引导学生准确认知个体的角色地位,既不逃避要面对的问题,又不夸大面临的困难,便于调整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以适合自己的秉性特点和外界环境,为积极健康的生活提供良好的心理品质。试图一蹴而就地转变一个学生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王同学同样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他的坏习惯。笔者就找机会访谈他,首先,笔者问他,他在家里是什么角色,然后追问他,在学校里是什么角色,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什么角色。王同学经笔者的点拨,逐渐明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爸爸妈妈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女吃饭穿衣的责任,对爷爷奶奶的赡养责任,认识到爷爷奶奶承担起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责任,认识到他本人体贴家人、为家尽力所能及的责任、为将来打拼积极学习的责任。说到动情之处,王同学竟然流下眼泪。笔者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就能够清醒地定位自己。

情境教育和角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在日常管理中灵活运用。实现变位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就为转变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教育

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规范在日常生活学习和集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为他们的行为提供必要的约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王同学入班后的种种表现都没有遵守规范,笔者就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犯错点,灵活实施教育。有一次,一个女生向笔者告状,指责王同学说话不文明。笔者找到他,对照《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他找出触犯了哪些规则,责令他如实写出事件的详细过程,分析造成的可能后果。他主动自省并且作出保证。这个过程中,笔者其实并没有特意要求他写检查,而是给他一个平台,以规范为杠杆,促使他意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可见,教师可利用刚性规则,甚至校风校纪、法律法规等,让学生真切感到违法规则的可怕后果,逼他们遵守。同时,激发他们潜在的向善的心理,注入人文精神,逐步地引导他们新生适应初中生活。

三、自我教育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引导学生调动内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激发他们主动、持续地矫正不良行为,去掉小学生的种种不利于初中生活的心理因素。自我教育不是说让学生自我感悟、自我纠正、自我激励,而是需要班主任积极介入。教育的最佳境界就是无为教育,即让学生自我教育,如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我反思等。因此自我教育也是德育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唤醒教育,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

王同学积习难改,一下子使他彻底转变过来是不现实的。例如,他总是要求爷爷给他带零食,这在学校里很少见。笔者一开始感到好笑,但细想,不能纵容他的这种行为。打听后,笔者才知道,他在家不好好地吃饭而且挑食。于是,笔者就提示他,周围的同学都不会在家不好好吃饭,在学校吃零食,初中生做小学生的事情,会遭人嘲笑的。王同学认识到这个问题后,愿意改正。但是,他已养成了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到点不吃就饿得慌。他询问笔者,笔者让他自己想想办法。当天,笔者看到他喝点水。笔者意识到他找到了自我约束的过渡办法。后来,他连水都不喝了,还不让他爷爷来接送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判若两人,已经完全适应初中生活了。自我教育在外力帮助之下产生了实际的教育效果。

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所以,只有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自我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才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6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

在如今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其宣扬的核心理念是谋求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的发展和需求。因此就要求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关注每一位学生,不忽视任何一名学生。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语文素养较差的学生。对于这一类的学生我国教育界曾经有几种名称:“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现在比较倾向于用“学困生”[1]。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习优秀的学生,更要关注学习落后的学生,给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使其取得进步。一位当代著名的学者及教育家说过关注一位差生使其获得进步,其意义比培养一位优秀人才更有价值。

一、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研究的必要性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人的在当今社会与人交往,即展开社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主要学习的是最基本的口语交际、阅读书写等能力,这是一个人在进入社会并很好的融入社会必须掌握的第一步。同时,很多研究资料显示,很多高年级的学生甚至成年人在语文能力方面表现的欠缺,都与在幼时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展开对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因此,对小学语文学困生进行研究,对于学困生个体而言,能够帮助其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究克服的方法,使其更好的学习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自身得到发展;对于整个学困生群体及社会而言,克服语文学习困难,能够更好的进行表达及书写运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更加和谐,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2]。从更广的范围看,人民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宣扬中华优秀文化。

就小学语文学困生这个群体而言,目前还是存在一定规模的。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一个深入探究。主要从学困生的学习状况,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以及对此的解决措施三方面进行研究。小学语文学困生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积累的薄弱。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其解决的措施也要从多方面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解决。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学困生,首先对语文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相比较其他课程对待语文课堂态度更加消极。在课堂上,不愿回答老师的问题,不能顺利地跟随老师的思路完成整个教学过程。期间,会出现走神、说话、做小动作等逃避课堂的行为。在课下,也以一种敷衍应付的态度去对待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等任务。

(二)基础知识的学习与积累相对薄弱

1.拼音及汉字的识记、书写困难

在低年级基础学习阶段,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以致之后对关于拼音汉字为基础的其他学习造成影响。目前我国使用的大部分语文教材,在学生一年级入学伊始就开始学习拼音。很多儿童在没有完全适应校园生活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拼音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大多学生在入学之前已进行过拼音方面的学前教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容易压缩拼音的教学时间,加快进度。这就更容易使在入学前没有系统学习拼音的学生落后。拼音的学习又是汉字的基础,这就开始产生了一部分的学困生。

2.文段语意理解困难

小学语文学困生缺乏基础文字功底的积累,在对文段语意的理解过程中,不能快速有效的筛选有效信息。尤其在学习课文及做阅读理解时,常在文段的中心思想,主旨立意的理解方面出现偏差。对阅读过的课文或文段中,不能准确的体悟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缺乏对文段理解的情感体验和反馈,缺乏对文章在整体把握上系统认识。

3.缺乏良好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

上面提出的前两方面主要指学困生对信息输入方面的困难,而语言表达能力这一方面指的是学生对信息输出方面的困难。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脉络清晰的表达,语意中主次不分明。还存在回避老师的问题,羞于回答问题的表现。在书面表达上,文字空洞,缺乏情感体验,多存在语法错误。

(三)学习任务经常不达标

在课堂上,这些语文学困生不能快速有效的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种小任务。在课下,对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方面表现出吃力,不能独立完成等现象。在平时的测评、学期中期末的排名中都相对靠后。未能或刚刚能达到小学语文阶段的学习标准。并且以上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三、小学语文学困生成因分析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方面、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等,但对小学语文学困生产生影响最大最直接是学校及教师方面。

第7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激发 学生 语文 学习 兴趣

一、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不喜欢被拘束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学生死死地固定在座位上,要求他们一动不动地盯着黑板,而应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学、开心地学。以拼音教学为例,汉语拼音字母需要音、形同记,这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应运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读准音、记住形,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借助手指创编“字母操”,将常用物品拿进课堂并贴上拼音标签,用汉语拼音编儿歌,在学生喜欢的游戏竞赛中加入拼音元素等,以此来营造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拼音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小学生喜欢唱一些儿歌,教师可以把这些知识要点编成儿歌,让学生在唱的同时实现更好地记忆。如在学习汉语拼音时标调号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有的学生不会标,总搞不清楚,这时教师就可以把标调号规则编成儿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让学生熟练记忆。

二、创新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一切以学生的兴趣感受为准,采用灵活多元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如在识字教学中,由于识字是小学教育阶段贯彻始终的一个重点教学内容,所以,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识字环境,不要让学生纯粹地“为识字而识字”,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像走在马路上,可以读一读矗立在道路两旁的广告牌、街道名;在饭店就餐时,不妨看一看菜单报菜名;在超市购物时主动认识商品名。生活就是学生识字的大课堂,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新字,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学到的汉子加以巩固,将其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进行检验。

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识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让学生通过给已经认识的字加一笔、减一笔、换部首等方法来认识新字,区分相似字,巩固已学的字。如学习《人有两个宝》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复习前面的生字引出后面的新字,如可以把以往学过的太阳的“太”字变成两个新字――“太”去一点变成“大”,“大”字再去一横,变为“人”,“大”“人”就是要学习的新字。学生在看教师变字时会很兴奋,都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会变出什么样的新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把新字牢牢记下了。此外,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还可以采用比赛竞争法,将回答问题、课堂小测试、做作业等日常学习活动纳入到比赛范围,让学生因不甘落后而奋发努力,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会让学生有种紧迫感,一直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这样的理念:“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是新时展的产物,恰当地加以运用,能对教学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有我们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是集音乐、动画、图片文字、色彩、声音、音响等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可把课文内容制成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银幕上的一些知识体系产生兴趣,继而在兴趣的带动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青蛙看海》一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面对眼前动静结合的彩色画面,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我还把小松鼠帮助小青蛙登山顶这一重点段落设计成了动画片,学生看得可不可支,眼睛始终盯着屏幕,就这样在快乐的气氛下看完了这一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事先在网上搜集到了一段桂林山水的宣传片,然后又下载了一些具有广西特色的民歌作为背景音乐,这样在课上,学生一边欣赏如诗如画的山水美景,一边耳听悦耳清新的音乐,学生个个看得非常入神,仿佛真正置身在了山水间一般,学习兴趣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多用精美的课件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优化课堂结构,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真正让多媒体成为辅助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此外,教师还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挖掘学生的潜力,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进一步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从整体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涂燕舞.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J].教师,2011(26).

[2]徐利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

[3]于亚萍.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软件,2014(2).

[4]艾显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J].读写算,2010(23).

第8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等师范生;德育;措施

随着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才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人才负有重大责任。为了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力的使命,中等职业学校应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状况,优化教学模式,加强德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努力。下面,笔者简单论述一些强化中等师范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措施。

一、进行制度改革,强化组织工作

为了更好地展开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学校可以从组织工作方面着手,成立专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小组,校长担任小组长,专门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另外,学校可以在预防学生违纪违法专项教育方面寻求与当地派出所的合作,与当地警务机构一起,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共同教育。此外,学校可以与司法机构合作,定期邀请相关司法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劝导和管束学生的不当言行。这种警校合作的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加强培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能否真正提升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是关键。学校应注意强化培训,塑造一支工作能力出色的德育工作者队伍。中等师范学校性质独特,学生与任课教师、班主任有着频繁而密切的接触,因此教师对学生影响极大,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力量。首先,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要对新生班主任进行专门的培训,让教师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新生树立榜样。其次,新学期开始时,学校应该组织班主任开研讨会,就如何展开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介绍自己的教育方法,大家也可以一起讨论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再次,提高任课教师的德育水平也同样重要,教学部和学科组要通过日常会议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最后,学生会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团委应该对学生会成员进行培训,让这些成员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从各方面保证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

三、多管齐下,全方位展开思想道德教育

(一)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把德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只要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师的思想教育,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同时政治老师也要把德育常规化,注意考查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其他科任老师也应该在自己的教学中融入德育,让学生处于一个德育规范的良好氛围中。

(二)将实践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

既然要全方位强化德育,那么学校就不能把道德教育局限于课堂内,而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外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会和团委等应积极组织主题知识比赛、趣味普法、观影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与家长合作共同开展德育

除学校外,家是学生平时最常接触地方,所以家长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目标,让家长协助学校的德育工作。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学校要充分发挥家长会的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德育中来,共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而努力。

(四)将德育融入学校的各类工作中

学校从组织工作方面着手,成立专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小组,在学校范围内全方位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要做到这一点,学校需要管理好四个基本体系:一是抓好由校长、团委、班主任、德育处组成的管理体系的工作;二是紧抓由副校长、学科教师、教务处组成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的日常工作;三是保障由德育处、班委、学生联合会、学生组成的自主教育体系的运行;四是协助由家长、小区、校园组成的教育体系的运行。

四、通过多种渠道组织德育实践活动

多渠道组织德育实践活动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树立道德榜样,组织先进个人演讲。学校应该设立一些类似“道德标兵”的奖项,奖励那些道德出众的学生,并让他们宣讲自己的先进事例,鼓励学生向道德榜样看齐。(2)利用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国的节日通常具有美好的寓意和丰富的道德内涵,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3)积极召开主题班会进行道德教育。各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各种主题班会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一起观看《和你在一起》这部电影,观看完毕以后让学生讨论亲情与成功的关系。(4)制定规范的制度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德育处应制定好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定期的考核,在日常化的例行巡检中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彻底解决问题。(5)抓住军训良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军训要求学生在日常的队列训练、饮食就餐、生活内务等方面遵循铁一般的纪律。学生在接受军训的历练时,专注力高度集中,精神昂扬向上,积极性很高,在这个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总之,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在这一方面学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资源抓好对学生的德育工作,多管齐下,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作者:邹明媚 单位:江西省上饶师院小教分院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生德育论文范文

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关键字】:勤思攻难;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不耻下问;温故而知新;自我检查

习惯是人们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语言、思维、行为方式,是在人头脑中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比较稳固的神经联系系统。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强化以致形成的一种定型。习惯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的特性,成为一种自动化行为。好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不良习惯也将贻害无穷。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成长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来说,善于独立思考,能够科学利用时间,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等等,都是应当养成的良好习惯。

据调查显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所农村小学,但是,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养成教育系统:一是,利用每周一的升旗活动,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引导,几年来,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让学生说说一周来养成了哪些好习惯以及下一周的目标。三是,利用每月组织一次全体性的活动,多学生一个月来的行为习惯表现做一梳理和总结。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几点做法。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凡是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思考可以使大脑变得更灵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要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把知识学活、用活。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影响,现在一些学生缺乏勤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不是向其他同学求助就会转向教师寻求答案。这时候,教师千万不能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他们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于攻克难关。也就是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用脑的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他们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

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学生都应该养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自觉地产生了学习的情绪和愿望。这样在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的同时,也能不断提高学习效率。现在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总是强迫孩子不停的学习,在椅子上一座就是几个小时,这样反而导致他们迟迟不能进到学习状态中,学习时总会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停了下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习成绩落后,所以从小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学习,这样才能让他们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使孩子能真正的赢在起跑线上,轻松迈开第一步。

现在的小学生问问题的现象几乎销声匿迹了,这种想象一直困扰这我们。学生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能加以斥责,而是要鼓励他们找出不懂的地方并说明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去动脑筋,切忌烦躁、或因心烦而放下不管。善于请教的前提就是要敢于提问,勤于思考。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尝试而终究解决不了的。所提问题一定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会收获更大。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

数学家华罗庚在谈他年轻是的学习经验时说,他非常重视复习。他复习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一倍甚至两倍,由于复习充分,他做作业比别人快得多。复习可以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起到巩固的作用;预习是一种课前自学,只有预习了才能知道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有更多的互动,因而听讲也会更专心,不易开小差。经常督促学生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学生只顾赶进度,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让学生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教师最好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