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青少年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青少年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青少年科技论文

第1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开展,学校研究决定举办2016年科技节暨科技创新大赛,并选报优秀作品参加市第31届泰安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内容:(青少年科技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

1、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内容不限,要求是学生个人运用有关的科学理论知识制作出的新颖独特、具有实用意义的实物作品。

2、创意设计:指因原材料、工艺等限制未能做出实物的发明创造,但根据科学原理和发明创造方法完成的创新设计。要写出设计的目的、原理(科学依据)、创新之处。

3、科学论文:指中小学生源于科技活动撰写的科学成果论文。如:研究论文、实验报告、考察报告、观察(观测)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

4、科技实践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与科普意义。

二、活动规则:本次竞赛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选拔赛,具体竞赛办法见《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规则》(2010年12月修订稿),登录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服务平台查阅。

1、申报项目时,务必按照要求到网站下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标准申报表

2、查新报告:科技创新竞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自行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或请专业部门进行查新。

3、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除填写申报书外,还应提交完/,!/整的研究论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资料,复印件即可。

4、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申报者须提供完整的项目原始研究记录或实验数据。

5、参加市比赛采取现场评审,由专家评审、学生答辩、社会公众观摩三部分组成,为方便现场评比,须将参赛项目内容以展板形式喷绘,展板规格为120cm×90cm,展示内容不得出现学生姓名、学校名称、指导老师、媒体报道、申请或已获专利、专家评价、以往获奖及其他未经授权的涉嫌侵权知识产权的内容等。以上要求如有不符不予评选。

第2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一、树立科技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

科技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在学校。我们倡导基于教师、面向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幸福成长、学校持续发展。

1.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关注青少年科技兴趣与爱好的养成、创造天赋与潜质的挖掘,自主探究与时空的创设、学生精神品质的锤炼。在普及中提高,引领青少年体验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为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环境。

2. 名师梯队的建设是科学教育发展的基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名师梯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需教育行政部门加大投入、政策引领、舞台搭建、服务支持、经费落实;各校有计划、大规模、多层次地开展校本科学教育师资队伍培养工作。

3. 学校特色发展是实现科学教育创新的土壤。学校要担负起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的责任,立足实际,用科教新理念、新思想,指引学校的办学发展方向。营建校园科教文化,培育、凸现学校的特色与品牌。

二、实施科技教育的重要渠道:校本课程

我区将科普教育纳入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主渠道,很多学校结合课程教育开发科技教育校本课程。如景秀中学开设《学会创新》校本课程,面向全体初一学生开设“学会创新”课,形成了“1+2校本课程模式”,即每周用一节必修课来培养全体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用二节选修课来补充和延伸科学的知识内容;福田小学开设《我要飞翔》校本课程,面向三至六年级爱好航模的学生开设“航空模型”课,形成了“1+3校本课程模式”,即每周四下午用一节航模知识课程来补充航空航天模型知识,探究航空模型的结构功能和飞行状态调整方法,用周二、周三、周五下午用三节的活动课来进行操作和实践。这类科技教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动手做中学习和体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同时促进了全区各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

三、展示科技教育的有效途径:平台搭建

第3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一、近五年来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概况

(一)主要成绩

1.修建场馆,搭建平台;设立机构,规范管理

2009年3月-4月,相继成立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下简称区青辅会)、九龙坡区青少年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中心(以下简称区艺体中心)两个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机构。在区教委、区科协、区科委等部门的领导下,对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实施组织、策划、管理与领导职能。

2.促进兴趣小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培训

通过促进学校建设将特色与传统有机结合的科技兴趣小组,重点建设师生创造发明组、科技制作组、师生科学论文组、科技实践活动组等科技兴趣小组,加强了各学校师生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区科技辅导员创造发明、科技论文、科技模型制作等科技培训,组织参与全国、市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开展全区科学教师专业技能考核等方式,做好科学课教师、科技辅导员培训及学校科技教育活动培训、指导工作,2007―2012年先后举办了6次大规模培训,近500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教师参加培训。

3.优化教育课程设置,拓展教育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从小学至高中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坚持每周开设3课时综合实践课,在学科课程中广泛渗透科技教育意识,广开科技教育途径。小学:以科学学科为龙头,运用新课程中富有时代气息、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与培养。初中:深入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感受信息技术的巨大价值,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纵能力。高中:全面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职高以“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4.开展科教宣传与竞赛活动

由区青辅会牵头组建了有8名科技辅导员组成的科技报告团,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科技活动指导和科技讲座10次,为多所学校数千名学生做科技讲座和指导科技活动。

2007-2012年,在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重庆市联赛、中小学“科技之星”创新大赛等各种科技赛事中,我区累计获得市级奖项439项,国家级奖项23项。其中,最能体现学生创新水平的创造发明和科学研究论文较往年有较大幅度上涨,反映出我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正在稳步提升。在学生和科技辅导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我区还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专门管理机构

目前,我区在区教师进修学院设有区艺体中心、区青辅会两个负责科技活动的组织,但属于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且管理人员都是兼职,没有一个专门负责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机构,更没有专门人员、专门办公地点和专项经费,难以对全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有效开展科技活动。科技工作的开展均是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进行,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工作的计划性不强。

2.缺乏科普教育基地

迄今,我区仅有一个科技活动中心,且因刚建好,还有待完善和逐步发挥作用。青少年科技活动基地明显不足,也没有中小学生的科技作品进行展示、参观和交流的平台,制约着科技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科普教育的全面进行。

3.缺乏科普专项资金

目前,我区一直没有科技教育专项资金,开展科技工作和活动都是各部门筹集资金,才得以基本维持。在培养科技骨干教师、科技后备人才、开展科技项目培训、增添科技教育设施设备等方面也存在资金的严重匮乏,因而,科技教育的普及、提高、深化均严重受限。

4.缺乏科技专业队伍

我区没有专门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教师,全区兼职科技教师不稳定,且缺乏专业技能培训,优秀科技教师少,科技教育和科技活动指导不力,这是造成科技作品质量不高、区域整体科技教育水平落后于我市其它区县的一个重要因素。唯有培养一批业务精、水平高、有创新思维、有敬业精神,愿意从事科技教育的专业化科技教师,才能真正提高全区科技教育水平。

5.缺乏特色科技项目

近20年来,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我区科技教育工作没能持续、深入地进行,我区科技教育基础薄弱,推动力度不够,历史积淀不深,迄今仍没有形成具有区域特色且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项目,缺乏拳头项目,缺乏竞争力。

6.缺乏评价激励机制

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潜在性。新课改倡导既重结果更应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然而,时至今日,仅仅关注科技教育、科技活动、科技竞赛的结果而忽视过程的现象十分普遍,没有正确的评价导向机制、没有公平公正的评价平台、没有展示激励的舞台,严重影响着兼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评职评优评先等方面缺少对科技教师进行激励的长效机制,科技教师在学校地位不高,不受重视和重用,使优秀人才不愿到科技辅导岗位上工作,取得成绩的优秀科技教师也想方设法地调离。

二、鼓励与保障措施

(一)加大投入,落实到位

“科普是公益事业”,需要政府加大科普投入,同时,在科普经费、科普场地与设施设备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上到区财政、区教委,下到各学校均应设立科普教育专项资金,尽快建立科普经费的保障机制。作为经济强区、教育强区的九龙坡区,也应当在科技(普)方面努力作为,力争迈入重庆市一流行列。

1.健全科技教育管理体系

学校要健全科技教育管理网络。建立由分管校长、分管主任组成的领导小组,成立由专兼职科技教师组成的指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成立科技活动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年根据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具体计划,全面推进科技教育工作。

2.建好基地,拓展阵地

在九龙坡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石新路小学点的基础上,逐步建成“重庆市九龙坡区科技活动基地”,设立分类工作室、实验室,并逐步面向学生开放,力争区科技教育活动基地上一个台阶。区和学校要利用现有教育、文化、卫生、环保和体育等设施开展好科普宣传,充分发挥科普阵地在科普中的作用。在九龙教育局域网上建立科普网页、开办科普专栏或节目,促进科普教育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3.搭建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系列平台

结合国家、市年度科技竞赛活动要求,开展系列竞赛活动,认真组织、广泛发动、积极参与、精心打磨,打造出有特色、有实用性的科技作品参赛。举办科技创新教育展示活动。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展示给社会,展示给广大市民,起到宣传科技教育、宣传九龙教育、宣传学校的作用。

4.建设专兼职结合的科技教育队伍

培养一批科技骨干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高层次的科普讲师团,定期举办有影响力的高质量的科普报告会。抓好科普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壮大科普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科技志愿者队伍,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企业中有关专业人员参与科普教育宣传活动,发挥区域内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普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优化奖评机制

1.创新评价,明确职责

逐步建立以学校科普教育为支撑,以科普活动、科普效果与科普工作的进步和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评估体系,将科普工作纳入学校综合目标考核。既关注科技教育、科技活动和科技竞赛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中的教育价值。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机制,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平台,表彰科技教育先进教师和优秀学生,激发所有专兼职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专项奖励,激励到位

区政府定期奖励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成果,设立科普工作奖、科技教育奖、软科学成果奖等;通过多渠道建立科技教育基金(每年30万元以上),以保障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奖励优秀教师、学生,以提高全区科技教育水平。加强对科技教师辅导奖励制度和科技辅导员管理办法的研究,激励优秀人才加入到科技辅导员队伍中来。

第4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当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赛在人民大会堂落下惟幕,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接旗团团长唐志坚先生向小科学家们发出了热情邀请:“澳门等着你们!澳门人民和青少年将热情地欢迎你们!2006年同一时间澳门再见!”

2006年8月3日――7日,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将在澳门举行。

大赛动态

“创新”号航班欢迎你

{主持人:阿星姐、风鸣剑}

阿星姐:很高兴在这里主持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栏目,更高兴的是《课堂内外》被中国科协指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指定读本和宣传媒体,所以我们将会从本期开始向同学们全程报道本次大赛的各方面内容,不管你想了解哪些信息,全体小编都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你。

风鸣剑:没错,欢迎来电来信来E-mail。对了,这次创新大赛的英文名称是:China Adolescents Science & Technology lnnovationContest(英文缩写:CASTIC)。对了,还有一个特大号的好消息要告诉各位同学,今年8月我们还会组织大家参加“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夏令营”活动,除了去参观其他同学的科技产品,还会去香港的迪斯尼乐园游玩哦,哈哈,想着就激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开第58页,详细情况都在上面写着呢。

阿星姐:风鸣剑,看把你激动得,呵呵,你的英语说得也不赖哟。我问你,你知道这次大赛包括什么内容吗?同学们该如何参赛呢?

风鸣剑:谢谢夸奖。大赛的内容包括竞赛活动和展示活动两部分,竞赛活动分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优秀科技教师的评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儿科幻画展览。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是指在科技实践活动中以及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发明创造作品、工程设计作品和科学研究论文等。展示活动包括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和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作品展览。

阿星姐:对,同学和老师们可将自己的参赛作品副本寄往《课堂内外》杂志社,注意在信封上要标明“科技创新”的字样。我们将择优予以报道,还可以向大赛组委会推荐哟,咨询电话是023―63659981。目前,全国各省(市)科协正在进行紧张的评选工作,在4月28日前,将把胜出的优秀项目上报给中国科协青少年工作部,本届全国“创新大赛”组委会将对上报的材料进行初评和终评。初评于5―6月进行,对项目进行资格审查和科学性审查,选拔优秀项目入围参加终评决赛。终评除审阅材料外,评委要对参赛学生进行项目问辩,结合素质测评成绩,确定项目所获奖项。

风鸣剑:呵呵,那就搭上“创新”号航班,和我们一起进行一次刺激的、有意义的“创新”之旅吧。

专家点拨

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

纪 言

黄尚廉,男,1936年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光电信息工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社会兼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及光纤工作组智能结构工作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曾任重庆大学光电仪器系主任、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

2006年2月10日早上9点,总算按照约定的时间走进了重庆大学光电学院的办公楼。一位戴着眼镜的长者起身接待了我们,他就是《课堂内外》为大家特邀的本月“创新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光电学院教授黄尚廉,站在我们面前的院士随和客气,不时还发出一串爽朗的笑声,感觉就如同和家里的“爷爷”一般亲近。

我们向黄教授介绍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希望他能以自己的经历为各位同学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出一些“处方”时,黄教授兴致勃勃地回忆起了自己遥远的中学生活:“科普对青少年很重要。我读中学时,很喜欢科普,特别喜欢看科幻小说。当时看了《太空游》,就是讲太空人在天上,不但可以和地球人通话,还能一下子就看到地球,其实那就是现在的可视电话。科幻对学生的创造力很有好处。所谓创造力,就是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地干,这是我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把艺术家的想象和科学家的严谨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

记者:黄院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培养科技意识?

黄尚廉:主要在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要知道我们身边都有科学,如坐公共汽车,为什么有的车坐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轻松,有的车却让人感觉很辛苦;看到车尾排出来的废气时,就可以想可不可以用一种新的燃料来减少污染呢?以前我读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自然课就是带着学生出去“玩”,到田里、山上去,解剖青蛙,捉蜻蜓,捕蝴蝶,等等,而现在的学生只知道一天到晚看书背书,不能生动活泼地学习。理论知识可以在课堂上传授,但更多的是要带学生出去看。如学校应该有个Opcn day,国外大中小学都有,各个学校的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也可以让中小学生去大学校园看看,让他们了解各个专业都是做什么的。

记者:我国的青少年与国外的青少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黄尚廉:中国的学生都是乖娃娃。国外的学生很活泼,他们的教育不压抑学生。曾经一个美国学者带着他的孩子到我家来吃饭,那个孩子看到好吃的就抢,很大方。我们国内就不一样,压抑个性,星期天还有很多学生闷在家里读书。如果有比较生动的东西,如电视、电脑、实验等,他们就会有兴趣去观察,就会动手。所以创新源于实践,不动手做永远也想不出来问题的究竟。

记者:如何才能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呢?

黄尚廉:不能在“安静”的环境下进行科技教育。现在的学生学的知识主要是从课本上来,应大量加强实践,这同时也是属于素质教育,而且在哪里都可以做,包括农村也一样,把身边的科技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说杀鸡杀鸭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消化学说、循环学说等。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引导。

记者:想法和动手能力哪个重要?

黄尚廉:要多观察才会有新的想法,多实验,不能凭空想,实践是创新的源头。

记者:您是如何看待这次大赛呢?

黄尚廉:首先,作品应该是自己做的,即使很原始,也是属于原创。要给学生提供观察场所。所有博物馆、科技馆都应对学生免费。

小发明家

15岁获15项中国专利

小发明家:戴瑛瑛(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

灵感来源:生活细节处。

成绩:取暖凳、录音书包、闪光音乐跳绳带、吹气塑料方便碗、旋转发光伞、带电筒文具盒、接触记数健身毯、闪光圆珠笔、吸蚊枪……均获得国家专利。

事件1:看到妈妈正在用电熨斗熨衣服,觉得电熨斗与自行车座板相似,脑海里立刻推导出“取暖凳=自行车座板+电熨斗”的框架。爸爸买来电熨斗和自行车座板,通过安装觉得切实可行,便替女儿申请了专利。

事件2:看到每天中午在学校吃中餐的同学,为了卫生,从家里带碗去学校。学生书包本来就重,再背一只碗,更是不堪重负。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位修自行车的叔叔正在补内胎,受到了启发,联想到如果发明一种“吹气塑料碗”,既便于携带又可多次使用,一定会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说干就干,她真发明了吹气塑料碗。

爱心和好奇心成就金奖

小发明家:章远骏(浙江嘉兴市余新镇中学)

灵感来源:看爸爸修理机器、洗荸荠。

成绩:小学六年级发明的洗荸荠机获得全国青少年发明金奖。升入中学后,他的这件作品还在长沙获得了全国级的新苗鼓励奖、茅以升科学基金奖。

事件:“我家以前住在村子里,乡亲们将荸荠削好皮来卖。我看到他们洗荸荠太累了,要用一个大网兜装着粘满泥土的荸荠去水里冲洗。这个方法比较‘原始’,冬天又冷,又洗不干净,就想发明个机器帮助他们。”两个星期后章远骏有了初步设想,和爸爸一起用四天时间画出了草图,并制作出了初步的模型。后来经过反复修正把原先的单面滚筒改成双面滚筒,把木柄毛刷改成钢筋毛刷,最后请工人师傅焊接和上漆。一个漂亮又方便的洗荸荠机诞生了。

理想:警察。从发明的角度上来看,警察和发明的关系很大,发明需要逻辑推理,警察破案也需要逻辑推理,而且警察握枪的样子很帅。

大赛咨询台

问:这次是第21届了,以往几届是在哪里举办的呢?(重庆市云阳县・家长提问)

答:第2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2005年8月3―8日在北京市举行,共有401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66项,二等奖156项,三等奖179项。至今,大赛已经分别在上海(1982和1993)、昆明 (1984)、兰州(1986)、北京(1988和1991)、成都(1990)、沈阳(1992)、南宁(1994)、长沙(1995)、天津(1996)、西宁(1997)、香港(1998)、呼和浩特(1999)、合肥(2000)、福州(2001)、郑州(2002)、兰州(2003)、成都(2004)等地举办过。每年有近1500万名青少年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目前,它已经成为我国面向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问:我想了解一下大赛的奖项是如何设立的,如果我们获奖,会有什么待遇呢?你能给我讲详细一点吗?(湖北省・学生提问)

答: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全国大赛一、二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保送的待遇,获省级一等奖的高中学生可以享受高招加20分的待遇(教育部《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凡2005―2006年在校就读的中小学生(包括中专、中技、中师、中职),均可参加各基层举办的相应竞赛活动。而参赛者则要首先参加基层的选拔活动。即参加由各省(区、市)科协牵头组织举办的“2005―2006地区联赛”,再被选拔、推荐组成省级代表团统一参加本届竞赛的各项比赛活动。全国比赛则按各省(区、市)组成代表队,统一组织申报、参赛。

现在各省市设立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凡是获得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在校中小学生都可成为当地“市长奖”的评选对象。

你可以到当地科协或教委进行更详细的咨询,也可以给我们打电话询问,本刊“创新大赛”咨询热线:023-63659981。同时请你继续关注我们的刊物,在接下来的每一期我们将陆续推出创新大赛的全新报道。

问:对参赛作品有什么要求吗?(山东省泰安市良渚镇・学生提问)

答:参赛作品要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问:“市长奖”是什么意思?(河南省濮阳市一中・学生提问)

答:最早设置“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的是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这两个城市都于2003年举行了首届“市长奖”评选,北京每年评选一次,上海则是两年一届。天津也在2004年设立了“市长奖”,与上海相同也是两年一届。首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共评出五位获奖者;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有11名“市长奖”获得者和9名提名奖获得者受到了表彰;首届“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获奖人数原定不少于10人。

到目前为止,我国设立“市长奖”的城市还有重庆,安徽合肥、安庆、芜湖,河南安阳,内蒙乌海,湖北恩施,四川德阳、自贡等城市。

第5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2015年5月2日福建省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报道:4月3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先进大会,为泉州市荣获2010年全国、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

位列其中的涂培坤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这样的荣誉一般是种粮大户、技术能手、公司老总的专利。教师本就很少,即使有教师被评上了,也是个别语数外等学科名师的事。然而,涂培坤,一个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普通教师靠自己的执着,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

自学,刷新专业底色

“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更重要的是要有源头活水。”涂培坤老师信奉这句话,并以之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具有好学的品性和毅力,把不断涉猎新知识、新信息作为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手段。中师毕业后,他先后通过福建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自学考试,于2007年7月拿到了本科文凭。

攻读文凭的同时,涂培坤潜心研读《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教师素质新论》等教育专著,积极参加县、市、省、国家级业务培训。他钟爱现代科技,利用业余时间自学计算机专业软件的应用以及多媒体制作技术。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熟练地掌握了课件制作技术,能够制作出新颖、实用的课件,多次在省、市、县课件评比中荣获一、二、三等奖。

有现代科技做铺垫,涂培坤在课堂教学上,总是积极寻找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新形式,追求教学内容与实现形式的完美结合。他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多媒体技术的娴熟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做中学,为他们从“学会”到“会学”,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者”奠定着坚实的基础。他承担了10多次省、市、县级的教学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及送教下乡活动任务,所上之课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同行的肯定。2014年,他参加福建省梦想课大赛荣获一等奖。

他还悉心培养青年教师,多位老师成长为省、市骨干教师。

科研,历经摸爬滚打

涂培坤先后担任龙浔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三班中心小学和尚思小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深知教育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因此,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全力抓好教学和科研工作。

在龙浔中心小学,他注重“科研兴校”,带领全校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做到“组织有课题,人人搞科研”。从2003年到2006年,他精心组织了60多个项目、80多幅科幻画分别参加县级以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在他的带动、辐射下,科技教育创新已成为龙浔中心小学的一个特色品牌,学校先后被评为“泉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泉州市“科技教育先进集体”、“第五届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龙浔中心小学也一步一个台阶,先后通过了省普教室结题验收,并被评为省级重点“教科研课题实验优秀学校”。2007年11月,泉州市农村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研讨会在龙浔中心小学举行,该校的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受到省普教室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在尚思小学,涂培坤立足“点”“线”“面”,把科研工作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抓实、抓细、抓活。

“面”上以校为本建机制。开展富脑工程,鼓励支持教师订阅教育杂志,撰写教科研论文、教育反思笔记;以课题实验活动为载体,大兴教学研究之风。实施梯队成长,打造名师队伍。“线”上以组为本促常规。如果说学校是教师成长的优质土壤,那教研组就是阳光,就是雨露。尚思小学的教研组踏实合作,身处其中受益匪浅。“点”上以师为本显个性。在他的引导和组织下,教师们合拍“微时代”,成长得更快。

他不仅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教学规律:30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获第十四届全国科技论文评选二等奖,《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获福建省数学论文评选一等奖,《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搭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性思维》分别获得第十五届福建省科技论文评选二、三等奖。

辅导,喜结累累硕果

他十分注重对特长生的辅导与培养。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杰锋同学伤心地对他说,家里的金鱼因为停电,供氧器无法供氧,五条金鱼全都死了。看着郑杰锋同学那晶莹的泪珠,他的内心也隐隐作痛。要是有一种装置,在停电的情况下还能继续给金鱼供氧,那该多好呀!他突发奇想,一定要发明一种这样的装置。于是,在课余时间,他马上投入到紧张而刻苦的钻研之中。晚上,备完了课,他马上来到学校的电脑室,坐在电脑旁,学习物理学知识,收集资料……多少个夜晚,他一人在校,只有星星、月亮相伴,在寂寞中,在寒冷中,经历了平淡、感伤的旅程,饱尝了寂寞、清苦的滋味。他终于找到了一种最简便最便宜的装置,用废弃的输液瓶和输液管连接起来的装置,做成了一个输氧装置,并美其名曰:“无电充气泵”。

他把想法告诉了他的学生郑杰锋,让郑杰锋和自己一起做实验。工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成功了。那时恰逢福建省举行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们学校选送了他指导郑杰锋发明的“无电充气泵”和林晓杰发明的“昆虫放大全析标本”参赛,没想到一路过关斩将,由县推荐到市,由市到省,直到省里的复赛。

在参加在福建省漳州市举行的第福建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复赛时出现了一个“插曲”:永春县的一位参赛选手的作品是“蛋清分离器”,需用两个鸡蛋当场做实验。由于好奇心理的驱使,郑杰锋、林晓杰趁大家不在时,敲破了他的鸡蛋想亲自试一试“蛋清分离器”的功能。要知道,这可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蛋呀!永春县的那位参赛选手把怒气转嫁到涂老师身上,对涂老师大发雷霆,要涂老师马上赔他的蛋。要知道,在这展馆里,涂老师哪来的鸡蛋赔他呢?涂老师到附近街上四处寻找,就是买不到蛋。后来,涂老师只好花了二十元钱雇车到菜市场买了两个蛋赔他,才算了结此事。

夜深了,郑杰锋、林晓杰进入了甜美的梦乡,涂老师还在思索着比赛的每一个过程,过滤着答辩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生怕有哪一个细节处理不好而使比赛出现意外情况。

在比赛的日子里,涂老师既当爹又当妈,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两个学生。涂老师克服了种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支持着他们,鼓励着他们,使他们终于突破重围,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紧接着,在四川省举行的第十九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指导郑杰锋发明的“无电充气泵”还荣获了三等奖。

第6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1998—200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期间,参加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李毅教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并于2010年在国家生命科学中心获得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后,继续在国家生命科学中心进行博士后工作。2012年4月赴美继续进行科研工作。迄今已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日韦

1999—200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学习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2001年曾获全国生物和环境科学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前身)一等奖和英特尔少年英才奖。2006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王思远

2000—2003年在北京四中学习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黄力研究员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2年曾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2007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进入美国普利斯顿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的成绩提前1年毕业。博士毕业论文获得了3个教授的高度评价。2011年起在美国哈佛大学生物系工作。

孟 奂

从小就非常喜欢天文,2000—2003 在北京市第80中学学习期间,师从北京天文馆朱进馆长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曾作为首位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地球与空间科学学科竞赛的中国学生获得三等奖。他从2002年还是高中学生的时候就开始在国际流星组织的学术季刊发表专业论文。2006年从北京大学天文学系毕业后,于2008年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行星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杨 远

200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时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温刚研究员。2003年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习,200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

李 京

2001—2004年就读于北京四中期间参加俱乐部活动,师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昌增益教授进行科研实践活动。2000年中国科协第1次组织中国青少年参加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他是当年赴美参赛的学生之一。2001年曾获“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一等奖。2001年进入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学习医药科学,2006年进入德国慕尼黑大学马克思.普朗克国际生命科学研究所学习,于2011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慕尼黑科技大学进行博士后工作。

第7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落榜生被格录取上大学

蒙科祺自小就显示出了聪颖的天分,他不仅勤想好动,而且特别喜欢摆弄一些小工具。他不满足于学习课堂知识,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仔细观察生活,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从小就被老师和家里人认为是个不“安分”的学生。他很不喜欢传统的教育方式,认为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不适应自己,只要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技能,上不上大学都不是关键问题。因此,他在高考前还在做他的发明创造试验,而不像同学们那样集中精力复习,迎接高考。1988年,蒙科祺高考落榜,老师和家人都劝他好好地反省反省,静下心来好好补习一年,考一所好学校。他不但不听劝告,反且更加执着地投入创造之中。

虽然高考落榜了,但他发明的“自封式水龙头”在首届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上荣获了银奖,这是广西当时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唯一的银奖。他获大奖的消息一传出,广西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玉林地委领导亲切接见,并发公函至广西教育厅反映情况,后来被广西师范学院作为特殊人才破格录取。蒙科祺大学毕业后回到玉林市育才中学任教,在他的教育和指导下,他的学生陆海强同学的发明创造也获得了大奖。

艰辛的发明之路

蒙科祺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少的艰辛,为了制作样品试验,由于缺乏制作工具和相关的材料,只能选取代替的材料来制作,要找到材料也不容易,经常要到市场,商店或工厂找,买不到就求别人给。制作的工具也只能是用小刀、小锤子和小锯等,自己设计图纸自己制作。设想变成现实不容易,制作起来则更显得艰难,刚获大奖的发明“金手指及插槽清洁器”零件,是用广告公司制作广告牌剩余的边料等作主材料一刀刀削出来的,手出血了缠着纱布,不分白天黑夜地反复做试验。

他认为在搞创造发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他不仅细心观察生活,博览群书,不断地实践试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生掌握发明创造的技法后,常组织他们深入工厂参观,了解生产程序、工具使用等知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产劳动中学会留心观察,综合分析,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发明创造的灵感。

同时,由于一些家长不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发明创造活动,开展科普教育困难重重,这是他最苦闷的事情。尽管如此,蒙科祺作为中国发明协会会员、中国科技辅导员协会会员、中国知识产权创新教育讲师团讲师、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常应邀到各地中小学学校作关于“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报告及发明创造知识讲座”,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发明创造意识和激发广大青少年的发明创造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发明成果丰硕累累

10多年来,蒙科祺经过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获科研发明成果(指导)奖共有8项,有的正在与商家洽谈,准备转化为经济效益。他研究、指导和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有“金手指及插槽清洁器”、“简便胶带切割器”、“多功能自行车鞍座”、“自封闭式水龙头”、“香皂节约防滑套”。“直擦式浆糊瓶”、“易开牙膏盖”、“简便两用笔”。

第8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全球教育理念 环保 科学实践活动 科学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16

二十一世纪以来,科技改变人类生活, 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 ,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也成为各国培养具备国际素养的公民的重要选择。我国的课程标准也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出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具备科学的探究精神,才有机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公民进行对话,参与世界事务。

怎样上好科学探究课,如何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科学素养,是小学科学教师要面对的重要的课题,也是西大君武小学在实施全球教育理念方面进行的重要尝试性探索。我校紧扣全球教育项目中的“环保”主题,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关注我们身边的动物、植物、生存环境。尝试着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建立假设的能力、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而每一种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均有所侧重。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教育实践证明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印发科学选题作业,开展“我的发现”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假期的生活中观察身边的一切感兴趣的事物,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先上网查询或查阅书籍寻找答案,如果问题找不到答案,再提交给教师。其中,学生发现校园里的墙缝地缝里长有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他们不需要施肥浇水护理,也能长得很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在此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长在墙缝里的是什么植物?它们的种子从哪来?为什么能长得这么好?于是,教师带领学生组成一个“墙缝植物调查小组”对广西大学校园里的墙缝植物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类植物,特别是数量最多的构树适合在土地贫瘠、水分缺乏的地方生长。最终形成科学调查报告《墙缝植物的初步研究》,获得南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一等奖。接着,学生给有关部门提出在广西、贵州的“石漠化” 地区种植构树来解决“石漠化”问题的建议。

创设这样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环境、自然现象中发现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关注生存环境,关注世界环境问题。

二、鼓励猜想或假设,培养学生建立假说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和方法。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要善于搭建活动平台,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根据所探究的问题和科学事实,寻求可能解释的过程,并提醒学生,对问题成因所推测与假设的结论必须是有探究价值的、可检验的,一旦猜想与假设得到实验结果的证实,它就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结论,否则就是证伪。

例如,组织《小鸟一天吃几顿》的活动:广西大学校园里,绿树成荫,鸟类众多。我们科学组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变换地点实地观察。有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人有一日三餐的规律,小绿豆鸟一天吃几餐呢?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这是一个在国内外都没有研究报道过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先进行猜测:小鸟到底一天吃几顿?学生通过采访同学、家长、老师,汇总了有代表性的几种猜想与假设:小鸟一天吃三顿;或者一天吃多顿;还有想吃就吃等。这样的猜想与假设到底对不对呢?学生带着极大的探究兴趣开始了为期半个月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全程跟踪摄像,最终形成科学研究报告《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和同名科学微电影,大家的猜想与假设得到了科学的结论:小鸟跟人类一样,一天吃三顿。而且该研究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微电影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并被中国科协选送代表国家参加意大利青少年科技DV制作竞赛,同时获得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选中拍成节目《小鸟一天吃几顿?》并全国播放。

是猜想与假设促进了学生的探究,使学生获得了求证结论的机会。

三、引导设计方案,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猜想与假设的真伪要靠科学的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因此,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先设计活动的方案,不管设计得是否合理、科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从不懂到懂、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体会科学研究的艰辛和严谨性,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指导老师参与其中,对方案进行修改,最后再请专家进行指导和完善。

例如:在探究《暗绿绣眼鸟取食规律的研究》课题时,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很简单,观察时间设计为一周,每天只观察三次小鸟啄食的时间。学生通过请教有关专家,发现这样的设计是不科学的。

学生进行多次讨论、修改、反复完善,最后确定实验的时间为十五天,每天根据日常作息安排了26个观察时间,分别记录取食鸟类的个体数,并观察每个时间点一分钟内小鸟啄食的次数、取食的时间和其他行为的时间,并制定了收集、记录数据的方法。

这期间,虽然学生讨论、交流花费时间比较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的活动,手脑动起来了,把学生的探究精神也激发起来了。

四、自主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的能力

在学生提出问题、假设猜想的基础上,根据设计方案把学生引进自主探究的过程。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具体的观察目的,其次强调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思考,及时做出调整并尽快解决。

如,在进行《土壤中蚯蚓对黄豆苗期生长影响的实验》实验初期,土壤中的蚯蚓意外死亡,学生及时分析是天气过热的原因,马上搭建了一个遮阴棚来解决。果然,后来没再出现蚯蚓死亡的问题。实验时间为期五十天,观察450棵黄豆从发芽到生长的变化过程,每天要浇水、观察,期间要测量苗的高度、根的长度。收集数据的工作枯燥而漫长,但因为是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的期盼促使他们把每项工作做好,直至实验成功,并得到一个突破性的科学结论:在庄稼地里放养蚯蚓,可以改良土壤,不用化肥,也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既有益于农业生产又有利于环境保护。该实验报告获得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获得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就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中,坚持不懈地观察和思考,学会积极地寻找保护生态环境,避免土壤污染的方法,关注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

五、认真观测记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学生亲自操作,从中收集科学数据。因为实验数据并不是探究的结论,它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要得到科学结论和发现规律,就必须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归纳论证,得出科学结论。

如在进行《麻雀对广西大学校园环境的适应性》课题时,在收集麻雀在多远的距离会被惊飞的数据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惊飞距离是评价鸟类对人类侵扰容忍度的参数之一。观察者尽量以相同的速度接近麻雀,采用目测法估测惊飞麻雀的飞起点与观察者当时立足点之间的地面距离。为了保证目测的准确,教师先让学生实地测量,对距离的长度有个较准确的估算,再到麻雀活动的区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经过为期一年、每月一次的观测记录,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制成表格,把平均值做成对比折线统计图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校园区域,麻雀惊飞的距离不一样。因人们不惊吓麻雀,形成了一定的亲人性,最亲近的距离是1.98米,但麻雀仍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最远惊吓距离为7.04米。该研究报告获广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一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麻雀离我们有多远》获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呼吁每个人都来关爱和保护动物,不要惊吓和捕杀它们,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在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使其也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六、学会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及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及时进行认真的总结、反思与评价,从中获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为下一步的实验指明方向。

例如,《拯救校园里的小叶榕》活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往昔枝繁叶茂的小叶榕为何会变成叶子稀疏、奄奄一息的现象。学生通过分析认为:人们拓宽活动场地,在小叶榕的四周人为地给它铺上了水泥,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导致缺水。所以实验的初期就是在树根部灌水。但是十几天过去了,收效甚微。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与反思,有学生提出:水泥地使小叶榕无法吸收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它不仅缺水,还因为营养不足出现叶子稀疏的现象。接着再次实验,给小叶榕挂上吊瓶输液,输入“国光大树施它活”营养液。渐渐的,小叶榕又恢复了生机。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去思考、讨论该如何保护植物的问题,最后让他们写出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探究报告。该研究报告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三等奖,同步拍摄的科学微电影《拯救小叶榕》获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一等奖。

第9篇:青少年科技论文范文

一、克服畏难心里

有些学生觉得“发明”是科学家的事,太难;“制作”是大人的事,小孩子做不了;写“论文”是研究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些学生根本就不知道“论文”是什么意思。

“小发明”就是发现学习、生活中不方便、不合理、有弊端之处,加以改进,经过改进后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方便,减少了弊端。生活中有弊端、不方便之处有很多,只要“有心”就能改进,就是“小发明”。

“小制作”是科技创新大赛为促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设立的,要求“小制作”作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这就是学生畏难之处。“科技”一词就让一些学生懵了。“小制作”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科学、技术制作一些小作品。在小学的科学、社会实践等课程和中学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中都会学到科学知识,也能掌握好多技能。把已经学到的知识,利用掌握的技能做一些小作品并不是难事。

写“小论文”就是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事,尤其是大家有些模糊认识的事,弄清楚来龙去脉,把弄清楚事情原委的证据、过程写下来,就是“小论文”,就像写作文一样。有些人不会写作文,没思路,没内容,但一定会写好“小论文”,因为写“小论文”是把自己研究清楚的事记录下来,而记录谁都会做。

明白了“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是怎么一回事,学生就会觉得“这些事我也能完成”。

二、“有心”就能完成

“有心”是口语中常用的词,用在这里就很合适。正像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强调的,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有科学。科学是平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让学生觉得“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自己一定能完成。

无论是“小发明”还是“小论文”的完成,都要求学生“有心”。“有心”观察生活,“有心”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有心”深入了解事物,“有心”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如何让学生“有心”呢?

1、养成爱观察习惯。“视而不见”就是没有观察的好习惯。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加以引导,使孩子们对观察到的事物有反应。个别孩子好奇心差一点,只要长期引导,也能培养出很好的观察习惯。

在孩子身边的人多与孩子提出这样的对话,“花开了哦,太香了!”“那个云朵好像一个人,漂亮不?”“什么声?这么刺耳。”“这人的衣服和你的一样。”……一定会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一定能培养出孩子观察的好习惯。

2、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幼儿教育,小学科学课等教学里有这方面的内容。)学会充分利用感官,有顺序,多角度地观察。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思考观察到现象出现的原因,从而引发进一步观察。让学生做到观察时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才能发现事物间的联系,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提出质疑,才能去探究,才能去解决问题。

3、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完成“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的根本,创新精神是完成作品的灵魂。发现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求异心理是创新思维的原动力,敢于实践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一次科学课“探索人体奥秘”的系列探索活动中,学生认真地研究指纹,一名学生发现同桌和他的指纹不同,其同桌解释:“你是你妈生的,我是我妈生的,所以指纹不同。”另一学生介入,说:“同一妈生的指纹就相同吗?”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也正是学生构建知识的绝好时机,也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如果这时教师直接点出知识点,无疑剥夺了学生探究自由,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亲兄弟姐妹,双胞胎等人指纹的对比,得出结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指纹是相同的。学生得到探究的成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最好的培养过程。

说到培养创新精神,就要强调不要扼杀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很多家长总是强行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注意培养孩子兴趣,剥夺孩子玩的权力。其实会玩的孩子才最有创造力。玩出花样来是他们有创新精神的表现。“按部就班”“正统”“循规蹈矩”是创新精神的杀手。只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的方法、思维的习惯、……诸多方面,家长们不要强求孩子,只要加以引导,孩子们会成才的,这也是给孩子创造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创造意识。

三、“有方法”会完成得更好

对于多数孩子来讲,发现问题很容易,而要解决问题是难点。如何解决问题,就要看孩子们的探究能力了。

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和步骤:1、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猜想和假设。猜想和假设在整个探究活动中起引导作用,为收集、分析、处理和解释信息提供大致框架。2、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根据猜想与假设,制定收集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以保证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探究结果的可靠性。3、进行实际操作与收集证据。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按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证据,实际操作。4、分析,验证。对收集的信息、数据进行描绘、比较,分析实践结果和假设的差异,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