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教辅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教辅研修总结

第1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聚焦课堂,研究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应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作为管理者,要善于从中发现最有效的抓手。湖北省蕲春县芝麻山中学(简称我校,下文同)的教学管理策略是“立足课堂推课改,依托课改活管理,精细管理出高效”,也就是将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作为带动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最有效的抓手。

一、以课改破解发展难题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仍属于一所农村初中,我校和许多农村学校一样,面临着共同的发展难题,主要表现为办学条件简陋落后,师资队伍青黄不接,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厌学日益严重。农村学校的凋敝与落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总理给出的一个答案是“大力推进学校课程的教学改革。这方面无论在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的确,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正是解决农村教育难题、突破农村教育瓶颈的不二法门。闻名遐迩的山东杜郎口中学、江庐中学等农村课改名校的成功之路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008年,我们随教育局组团前往山东杜郎口中学参观考察,杜郎口的课堂教学在笔者的头脑中掀起了一场热带风暴,彻底颠覆了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杜郎口中学“三三六”式课堂教学崇尚的理念是“人人参与,个个展示,体验成功,享受快乐”,充分地激发和彰显了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上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评、议、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男女生比赛,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的全程,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求知的快乐,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展示的机会。

2010年,我校组织部分教学、教研主管领导和教研组长到江庐中学和宜兴市实验中学参观考察,深入了解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的“教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改革和宜兴市实验中学“两类结构教学法”,为我校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尽快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回真经”。特别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将教与学紧紧地粘合在一起,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合一”之目的。“讲学稿”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体验和学法指导纳入了教学备课的视野,将课堂教学效果牢牢地定义在全体学生的学习上,而不是教师的教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讲学稿”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教学文本,除课本以外一稿代替了的纷繁复杂的教学文本。教案、笔记、作业、试卷和教辅资料的功能被“讲学稿”高度整合,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又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从江苏考察回来,在博采名校课改之长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这一模式可概括为“以学习目标为统摄的五环节导学”,其中“五环节”为课前预习导学、课堂研讨展示、课内训练巩固、课后反思质疑、课外拓展提升。导学稿的主要设计原则是:教学内容目标化,让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目标落实问题化,让问题激活学生思维;问题呈现情境化,让学生在情境中个性体悟;情境创设活动化,让学生在活动中全面发展。我们要通过课改,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一个学生都“爱学习”,“会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天堂,让校园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努力为破解我校的教育难题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二、以课改推进校本研修

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城区学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师年龄普遍偏大,学科比例失调,基础学历偏低,职后的继续教育动力不足,职业倦怠严重,专业发展进步缓慢,明显滞后于时展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等。成为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最大制约因素。如果我们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调入优秀教师,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必须要多措并举开展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校开展校本研修,依然以课改为抓手。课改引领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服务课改。我校积极创造条件,构筑形式多样的校本研修平台。

1.课例研讨。近几年来,我们积极参加各级公开课、优质课活动,围绕有代表性的课例开展研讨活动。特别是每次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优质课比赛,我们都要举全校之力,作精心准备,让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共同策划,让所有的老师和讲课老师一起,在优质课比赛中得到锻炼,受到启发,获得发展和进步。课例研讨让一大批教师得到了锻炼,在参加的各级优质课比赛中脱颖而出。这些教师已成为了我校课改的生力军和领头雁,更多的教师在不断加入他们的行列。

第2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重庆市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

主题:2012重庆教育的顶层设计

1月18日,重庆市2012年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全市教育发展定下基调。细数2012重庆教育十项重点工作,条条着力于当下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破解。黄奇帆市长在会上指出,重庆建设经济高地、国家中心城市,需要教育高地的支撑;重庆建设城乡统筹的直辖市,促进缩差共富,需要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手抓教育高地建设,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的“两手抓”论断将开启重庆教育工作新征程。它表明重庆教育要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社会价值,同时也要以教育促民生,带给师生、全社会更大的福祉。

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率队赴渝东南四区县调研

主题:“基础教育的问题,就是要一个一个去做好、一件件事情去落实。”

3月7日,市教委主任周旭率队前往彭水、酉阳、秀山、黔江等四区县调研教育发展情况。周旭指出,“基础教育的问题,就是要一个一个去做好、一件件事情去落实。”压减大班额、大规模学校,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改造饮水、食堂、厕所等这些关系民生的问题都做好了,才是真正意义上把基础教育的工作做好。窥一斑而知全豹,由一次调研也能看出重庆市教委在推动教育民生工作时想在细处,行在真处,落在实处。

重庆市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

主题:实践深呼吸

2月27日,重庆市2012年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把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今年基础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主动联合社会机构和相关行政部门,创造条件,重庆市教委在这方面的积极探索无疑将为广大学校、师生营造出“实践深呼吸”的良好氛围。

实施“特岗计划”,全面改善农村师资队伍结构

主题:为农村孩子配备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教师

重庆市5248所小学中村小占了3472所。有些农村完小里,音乐、美术等课都没有专职老师。从2012年起,全市将用3年时间,从高校毕业生中公开招聘3000名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岗计划”的实施将实现农家孩子与城里孩子共享一片教育蓝天下的梦。

重庆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工作会议

主题:好课堂在哪里

5月17日,重庆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工作会议上,重庆市教委顶层推动建设“卓越课堂”,以此引导全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打造优化课堂形态,提高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

重庆市“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正式启动

主题:教育家究竟怎样炼成

7月21日,重庆市首批32名“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赴北京师范大学研修。2012年,从新教师、农村教师到全员教师,重庆市展开了全方位的教师队伍培养。“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则是重庆市高端人才建设的一项举措。此工程从方案出台到正式实施历时近两年,可见教育行政部门的慎重。由此可见,重庆市对于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所倾注的心血。

重庆市新教师上岗动员大会

主题:从走上讲台第一天起,教好书,育好人

8月29日,重庆市教委召开重庆直辖以来首次全市新教师上岗动员大会,市教委主任周旭为新教师的成长提出了5点建议:一是要学会务实,防止“眼高手低”;二是要学会激励,防止“唱独角戏”;三是要学会引导,防止“一言堂”;四是要学会驾驭课堂,防止“课内损失课外补”;五是要学会总结,防止“经验流失”。

新学年送“大礼包”

主题:2012~2013学年度教育民生十件实事

2012年秋季学期开学之际,重庆市教育系统将为全市学生办十件实事:1.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作业本、初中教辅资料,为幼儿园免费提供幼儿教师保教活动指导用书;2.提供30万个学位确保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3.实施中小学特色学科教师配备计划;4.实施教师全员培训计划;5.实施高中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财政补助;6.全面实施中职免学费;7.新建和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8.加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9.普惠性幼儿园年底达到全市幼儿园50%;10.保障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的“开学第一课”

主题:成人之美

9月2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来到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为教师和校长“上课”。它传达出重庆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及教育民生问题的切实关注,也反映出一位教育行政官员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推动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休共同促进教育发展的情怀。

重庆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工作会

第3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一、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育科研面临的困境

1.农村学校的规模小、压力大,校本教育科研的普及尚不广泛和深入

农村学校布点多,分布广,交通很不方便,尽管经过几轮的撤并,农村仍然有不少的小学甚至中学规模较小,有的村小还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个教师,有的甚至几个年级一个班一个教师。按照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中小学教师编制根据在校学生数量核定。初中:农村为18.0:1,县镇为16.0:1,城市为13.5:1;小学:农村为23.0:1,县镇为21.0:1,城市为19.0:1。由于城乡师资配备标准不同,农村小学普遍规模小、班额少、师资紧,教师们的工作量是满负荷或超负荷的,多头兼课、包班现象普遍存在。我市县区的农村初级中学基本全有住校生,住校生的管理也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值周的教师一般早上5:00起床,晚上12:00能安心上床睡觉已很幸运,中午还不能休息,一星期下来,往往身心疲惫。另外,多如牛毛的各类检查、验收、比赛、评比等也牵制了教师的大量精力,根本无时间进修。有相当一部分校长,对开展校本教育科研的必要性认识模糊,借口教师教学任务重、研究能力薄弱、专家匮乏等而对此项工作敷衍了事,加上具有“教师教书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只要搞教研,科研是专业机构的事”等认识的农村教师乃至校长不占少数,各项活动尽管也开展了,教师消极应对,仅有活动的形式,没有活动的实效。这些情况表明,我市校本教育科研在农村学校普及尚很不广泛和深入。

2.财力捉襟见肘,农村教师专业进修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由于地方政府热衷于“面子工程”,教育政策喜欢锦上添花,不多的投入又放在县城等“显眼”地区,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到位不及时,生均公用经费投入不到位等因素,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经费陷入了困境。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固定的教育科研经费,虽然不少学校有科研组织机构,但有办公室的寥寥无几。农村学校财力拮据,经费困难。学校连正常的水电费及办公经费都难以为继,教师的研训开支当然只能被挪用到“刀刃”上。在农村,老教师走出校门学习提高难,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则更难,不少乡镇教师一年到头根本没有机会外出听课(包括县区级的优质课),唯一比较有质量的信息来源便是少的可怜的几本杂志,再便是由中心校组织的二传信息,至于市级以上的课程、教育教学专家现场报告、莅校进行专业引领,对农村学校常常是“可望而不可及”。很多校长整天为教育经费犯愁,很难有时间、精力坐下潜心来研究教育规律、办学规律,什么“实施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只能是口号,事实上依然是“涛声依旧”地维持着往日“应试教育”的“宁静”,学校难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气息”。开展校本教育科研对不少农村学校来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3.“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匮乏,农村学校校本教育科研推动难度大

办教育要以一定的资源条件为前提,城乡教育的根本差异在于资源上的差异。首先,人力资源的差异,而教师则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农村地处偏僻,优秀的教师不愿进农村,加上近几年,各地都在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教师聘任制,我市各县区每年都有许多农村学校的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进县城、奔市区或南方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出现了十分严重的“抽水机效应”。由于缺乏合理的师资输入与交流机制,加之这种“一江春水向城流”与“孔雀东南飞”的无奈与尴尬,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无疑是雪上加霜。特别是由于骨干教师的流失,导致农村学校“人力”匮乏(“人力”匮乏不只是指数量上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从事教育科研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修养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使农村学校缺少了教育科研活动的“领头羊”,不要说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活动,就是要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出现了危机。其次,信息资源的差异。信息资源对教育科研的制约作用是人们公认的,农村教师的教育科研受到信息资源匮乏的制约最为明显。一是图书资源匮乏。我市2005年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显示,某县小学128所,图书资料132.4万册,校均1.03万册。而我们调查表明,校均实际占有图书不足五千册,其中80%以上为教辅资料、儿童读物和大众通俗读物,能够引导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反映教育理论发展前沿的书籍、期刊、光盘等非常少。二是网络资源平台不足。据被调查地区的统计资料,某县2005年128所小学全部落实了“校校通”工程,开通校园网,然而教师通过网络仅能查询非专业的、公共性信息资源,无法查询、利用一些专业的学术资源,比如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等,校园网难以充分发挥其突破时空限域、共享广域资源的优势。由于育人环境和信息环境的薄弱,农村教师的专业能力往往囿于同水平的反复,甚至有的教师还顽强地秉承着自己的“老经验”,教育科研能力的缺乏与萎缩又进一步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积极性,恶性循环。

4.校本教育科研真教假研,专业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途径和策略

从对我市农村学校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活动的方式方法来看,比较普遍地存在下列情况。⑴交流合作的话题少。在内容上往往是政策、会议的“传达式”,“纲要、标准”的“灌输式”,组长部署和专家指导的声音很多,教师间互动交流很少。表现出的教师问题可以概括为:真教假研,教研回来一无所获;能教不研,教为份内事,越教越死抠知识;愿教不愿研,越教问题越多,甚至越来越厌教;会教不会研,视野只有课本,对新教材、新学生越教越不会教。⑵关注课堂教学的实境少。教育教学研究或在课程层面上“引经据典”,或授课教师与专家演“双簧”,或教师也脱离“自我”而“附庸风雅”。结果,脱离课堂、脱离教师、脱离学生。⑶问题解决的研修少。校本教育科研必须紧密联系任职学校实际,从教师的课堂起步,从教学新问题入手,从具体操作策略着眼,从师生主体的生命意义出发,承认课堂与教学的真实情境,边教边研边修。而农村学校校本教育科研中真正解决问题的研修寥寥无几。⑷把握课程目标的研修少。课程目标是我们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九年一贯制的内在优势在于课程目标的内在重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教师仅着眼于课堂目标,而忽视课程目标的探究和把握。

5.缺乏高质量的专业引领,农村教师在职教育形式亟待创新

现有的教师在职教育有多种形式,总结起来有短期课程培训、教学观摩研讨等,所有这些形式都要把教育理论的“高科技”转化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生产力”。实际上,学校领导常常是培训的主体,他们自上而下地决定培训的内容、形式,教师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失语”状态,缺乏创新意识和长效机制,使培训活动事倍功半,甚至走形式,搞花样,劳民伤财。大部分农村教师在参与了这类培训后,都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的课堂上。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农村学校更多存在的是同事互助指导的横向支援,明显缺少了纵向的引领,缺少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和行为跟进。先进的理念如若没有以课程内容为载体的具体指引与对话,没有研究者与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人员的协助与带领,同事之间的横向互助只能是“近亲婚配”,常常会自囿于同水平、低层次的反复。

二、解决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面临困境的初步设想

以上面临的困境,已严重束缚着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而成为制约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课程顺利实施、推进的瓶颈。而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成长,对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王建磐教授所说:“保障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既是农村教育的需要,也是开拓教师教育最广阔市场的战略之举。”[1]我们传统的教育科研文化需要革除弊端,转变理念,提升职能。我们必须直面现状,因地制宜。上海青浦的经验、长沙开福区的做法、深圳南山的方案等,我们可以借鉴,特别是一些行之有效的运行方式和推进机制甚至可以移用,如“教师备课――问题说课――集体讨论――上课听课――评课反思――专家引领――行为跟进”、“自修反思式”、“大学课程中心与农村学校联合创建模式”等。但我们是苏北欠发达的地级市,一些地处偏僻的中小学校,学校的规模、师资条件、经济状况,开展校本教育科研缺时间、缺理论、缺信息,使得我们更需要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创新我们的校本教育科研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保证校本教育科研的质量,保证我市农村学校教育事业尽可能的均衡发展。我们的初步构想如下。

1.推进区域间的校际合作

用小校联片的方式,集中资金和研究优势,用“走教”、“走研”的方式参与他校的校本教育科研活动,联合解决共性问题或者重要问题,以点带面,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促进区域内教师的均衡发展。

2.着力加强信息资源库建设

农村学校除了必须拥有一些对教育科研素有心得的“领头羊”外,还必须本着“需求优先”和“量力而行、逐步发展”的原则,科学配置和完善相关的信息资料库,并实现区域间资源共享,使教师能更方便地获取信息,并能从鲜活、适切的成功案例中“汲取”营养,触类旁通,提升经验,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以确保研究工作的全面、客观与可靠,促进教师自主的专业成长。

3.拓宽专业引领的渠道

特别是要引进地方高校的学术力量,提供专业服务,提供咨询、技术、思想的支持。用专业人员“蹲点”的方式,引领教师开展与校本、师本、生本相关的教研活动。专业引领人员要变“教育理论”的专家为“问题解决”的专家,帮助教师找准焦点,破解教学困惑,增强引领的适切性。要设立一些子课题研究项目组织农村基地校、教师申报,进行课题合作研究,提升农村教师科研层次,提高农村学校科研质量。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整套符合本市农村小学实际、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学校校本教育科研的基本策略,并培育一批富有本市农村特色的校本教育科研示范学校。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重点资助”研究项目“促进农村教师校本研修策略与区域性推进机制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为B―a/2006/01/032)

注释:

[1]王建磐.中国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趋势[J].教师教育研究,2004,(5).

第4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1.1建设问题结构库

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资源的积累,每一位优秀的教师都有其系统、完善、独特且不断更新的教学资源,积累和掌握第一手教学资源,才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首先,教师应当博览群书,精心选编、搜集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有结构的,应能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适时、适度地开发利用.例如,教学初期为了减负,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应明确哪些习题能突出重点,哪些知识能突破难点.实践证明,我们积累的问题结构式教学资源库,选题典型,难易适中,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易错点,具有代表性、全面性、针对性,这些易错习题库在具体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应用,能有效储存在学生大脑中,达到了减负增效的要求.其次,资源库的建设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注重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挖掘和拓展、习题的演变规律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研究等等.如,通过习题的条件变换、因果变换等方式,使之变为更多的有价值、有新意的新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应变性,使更多的知识得到应用,从而获得“一题多练”、“一题多得”、“一题多变”的效果;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求异创新的发散性思维水平;在习题教学中通过辨析真伪,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意识;在探索问题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现意识,发掘隐性的物理规律等等.

1.2完善科学素养库

“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崇高的道德品质,对人类崇高的责任感,这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作为物理教师,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教辅书籍、科普读物,搜集名人轶事、趣闻物理、自然奇观、尖端科学技术、生活中的物理等素材,并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唤起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意识,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伦理和情感等,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动手做实验或播放一些有趣的实验影像资料,如“被吸进瓶内的气球”、“能点着火的玻璃”、“土豆电池”、“水下的音乐门铃”、“不怕烧的手套”、“静电电动机”等等;再如,在《现代科技的噪声利用》中,可以介绍噪声除尘、噪声诊病、噪声制冷、噪声发电、噪声武器、以噪治噪、利用噪声追击飞行中的飞机等;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介绍先辈们逆境奋斗、不怕失败、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经历,做到教书育人,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的发展.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体现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关联,学生可以从内心确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3探索学法指导库

未来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成为“学习方法的导师”或“教育的诊断专家”.因此,课堂教学要凸现学法指导,应当教会学生怎样观察、怎样学习、怎样概括与总结,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渗透或明示一些具体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方法、记忆的方法、圈点标注的方法、实验方案的改进思路等等,为其终身学习从方法上给予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发展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因此,课堂教学要把主要目的定位在发展学生的能力上,要将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研究和总结学科的解题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如,“实验推理法”、“等效法”、“类比法”、“叠加法”、“转换法”、“理想模型法”等.对同类知识模块,更要重视综合研究.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综合解法、有关密度的解题方法、物理试卷压轴题的解题策略、电路识别的方法、物理图线题的处理方法、学生几种思维意识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改进与评价方法等等.

1.4积累相关理论库

教师应当夯实相应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的基础,并能辩证看待,借鉴、应用.如,以教为主的“五环节”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双主教学方法”等等.既不能邯郸学步,又不能固步自封,要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改进、超越和优化,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备”、“说”、“听”、“议”、“辅”必备的相关教学资源,资源库的建设不能忽视教材的二次开发、挖掘、补充、整合.这样,资源库的建设才更系统、更完备.

2优化“教”与“学”方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如果说资源积累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优化“教”、“学”方式则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核心.前者是好比建筑材料,后者好比依据图纸实施的过程.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课程改革”,只要是“改”,一线教师总是锁定在思考、探索、研究,容易操作的、普遍使用的、有规律的教学模式上,以期达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之目的,总认为新生的事物一定好,殊不知形形、林林总总的教学模式都有其存在的条件,并非尽善尽美,要分析每种模式使用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思考如何借鉴,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绝不能脱离实际,以偏概全,盲目地推行、仿效.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实效、有效、高效与创新,以学生的“学”与“发展”为前提.不论是什么学科,什么课型,教育者要处理好“教”与“学”、“主导”与“主体”、“传统”与“创新”、“问题效度”与“思维转变”、“数量”与“质量”、“形式化”与“实效性”等关系.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思想,为此,应当结合实际,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灵活的借鉴、整合教学模式,取长补短,辩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育必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应当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学生的创新技法,倡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从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程度、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反馈的信息去衡量课堂教学最终效果.

3名师引领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推动学校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指出:义务教育要“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必要措施.要实现这个目标,“名师引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通过“名师引领”,培养教师个体从事教师职业所要具备的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道德素养,即让教师个体具备完善的知识系统,各种教学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为从事这一职业打下基础.进而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校本科研,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

3.1整合资源加强集体备课强化教学效果学校整体品位的提高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名师引领,离不开教育科研,离不开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别要重视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要求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形成个体化的教学设计方案,逐步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要遵循教育科学规律以及学生发展规律,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对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补充、整合,规划教学设计方案,发挥群体智慧,优质教案领先,个性教案补充,形成符合教育理论、具有独特风格、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还要关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设计应用:课堂教学问题怎样设置?资源如何整合、展示?课堂每一环节、步骤选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有效果?怎样做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使学生思维创新独到?怎样利用现代科技使课堂更为生动有趣、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3.2积累经验借鉴相关理论提升科研能力

积累是教师成长的阶梯,是提高教学素质的保障.在日常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学习与业务交流中反思和积累教学经验,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敢于创新,把直接获得的教育经验运用于研究中,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同时,在实践中总结反思相关理论,为教育教学提供指导.如,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等,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如何发挥其长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当针对不同的课型,面临不同的学生,不断探索和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另外,开展好常规教研活动,落实好说课、观课、议课3种基本教研能力,也是积累经验、提升教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教科研活动更要重视以老促新,群策群力,实行资源共享,研究好每一节课,每一道习题,每一章测试,开展“青蓝工程”,搞好“传帮带”,既可以师傅引领上课,也可以徒弟上课、集体指导与改进.

3.3剖析案例优化教学行为强化实践意识

从教改到课改,有许多成功的典型,也不乏失败的案例.很多学校或教师面对成功的经验,只是照搬照抄,机械模仿,邯郸学步,拿来即用.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考虑是否适合自身,不加改进,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甚至质量严重滑坡.因此,在面对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时,应借助名师的力量,深刻细致地剖析教学、课改案例,注重从实践中积累或汲取营养,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融合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成功案例:开始上课时,教师首先介绍了光具座,提问了物距、像距、焦距,交代了注意事项,然后让同学们按各自设计的方案动手操作并观察.由于没有固定的实验方案,没有严格的限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教师穿梭在各组之间,发现实验中存在许多问题:物距、像距、焦距分不清;对于物距等于像距不能观察成像,错把光斑当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不会观察等.就在教师一边发现问题,一边矫正时,学生在那里吵吵嚷嚷,一惊一呼地喊“老师,老师,请过来看,我们看到像了”.教师走过去,他们指着凸透镜表面:“你看,有两个像”.教师顺着所指方向一看,果然看到了一个正立的像和一个倒立的像,这是过去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上都未要求和出现过的,平时教师也没有过多注意和认真思考过,现在学生提出来,教师感到十分惊喜.对于这一新发现,教师及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扬他们观察细心,发现了别人没有注意的现象,但教师没有马上给他们解答,而是对全班同学通报了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并说:“我原来也没注意过,现请大家想想,他们是虚像还是实像?是怎么形成的?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像在什么位置?”一石激起千层浪,思维由此向更广更深处展开.

4教学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学反思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提升专业水平的前提,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师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的探索过程.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是找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失误或缺漏地方,进行自我批评,自我修正,使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这种自觉的、深刻的反思,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教学实践进行的反省与审视.教师在反思中取长补短,优化教育教学行为,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不断成长.

4.1教学叙事或教学

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谓叙事,主要是对教学事件的回忆和陈述,并不要求具有系统性的分析和概要式的总结,也无需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其形式灵活,不受字数及格式的限制,年轻教师易于把握,这也是积累教学经验、发酵教学思想的必经之路.例如,有一次上课时,教室里总有同学在嘀咕着什么,好一片热闹的景象.笔者正在纳闷,平时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呢?原想,这个时候发火,训他们,学生们肯定会安静下来.转念沉静一下再注视着学生们,他们也没有什么反应.当回头看了看黑板上的课表时,原来上一节是体育课.笔者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对学生们说:“老师知道你们上一节是体育课,神经还处于兴奋状态中,那咱们来考虑一下兴奋是怎样传导的吧”.学生慢慢地静了下来,课堂得以继续……物理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念.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尊重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在砂砾中发现金子.教师如果简单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不信任.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思维和发言,甚至导致学生性格上的障碍.

4.2专题研究

在长期的教学和教研实践中,教师在学科知识体系、教材编排体系、学生习得能力、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和疑惑会逐渐凸现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单纯的教学叙事已经不能满足教学专业水平的提升,这必然要求开展专题性的研究活动.这种形式的反思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突出整体协作,具有针对性地就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实践与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必要时还需要借助名师、相关科研单位或人员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问题切忌过大,不切实际.如,针对“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如何减轻”的问题,可以以学科组为单位,首先构建初中物理中力学、光学、热学、声学、电学等各部分的问题结构,选择典型习题,使学生练对路、思到位,提高解题效率;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围绕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章节,较系统地组织例题和习题来安排教学,帮助学生寻找和澄清错误的根源;选择具有创新性的习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质疑、猜想、创新等科学素质.

4.3课题研究

第5篇:初中教辅研修总结范文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小学规范化建设,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软硬件并举,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规范管理,凸显特色,实现二小教育教学质量优质化,内部管理规范化,学校发展特色化。全息学校《尊重润心 管理于行》的教育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习惯为目标,以“教师好形象,学校正能量”系列活动为抓手,本着德育做实、教学做强、科研做新、工会做活、体育活动有序、后勤安全到位的工作思路做好评价,提升质量。

二、两支队伍建设

(一)师德师风建设:

继续贯彻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廉洁从教,以师能树师德,以质量促师风。开展“教师好形象,学校正能量”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二小教师团队的整体形象。

(二)干部队伍建设:

1、坚持学校工作的整体优质和特色发展相统一,全息体现尊重教育理念。

2、通过活动提高团队精神,通过学习提升执行力。坚持每月2次的领导干部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3、学期末进行干部工作民主测评,通过测评查找自身不足,改进工作作风与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4、加强党务公开、校务公开、民主日工作,进一步推进民主建设。

(三)教师队伍建设

1. 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和青年教师培养为龙头,整体提升教师群体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拜师活动”、骨干教师同课异构、硬笔书法比赛、粉笔字培训等多项活动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2. 以“明理 启儒”读书工程为抓手,开展美文诵读比赛,夯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

3.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和管理,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培育专家、学者型教师队伍。

4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专家引领做好“十三五”课题立项工作。

三、德育工作

(一)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师生好形象,二小正能量”的德育目标,使学生学做真、善、美的人。

(二)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2.高度重视养成教育

3.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4.做好融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全体教师明确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注重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

(1)通过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专家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德育工作能力。

(2)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 达到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3)完善《班主任工作手册》内容,建立健全评价制度,规范班主任工作。

(4)开展“高丽营二小最美教师”评选活动,用身边的先进榜样感染和带动全体教师,使德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2.高度重视养成教育。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依据“三规”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星级班”,争当“二小之星”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榜样激励”的机制。加大班级管理、检查力度,努力达到的我校“三有”、“三不”的要求(即有礼节地讲话,有秩序地走路, 有有条理地摆放;垃圾不落地,公物不损坏,资源不浪费)。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管理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真善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励学生去发现榜样,学习榜样,最终成为榜样。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常规管理常抓不懈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调整教学楼内文化宣传内容,彰显尊重理念,渗透传统文化,突出环境育人职能;在改善教室环境的基础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力争让每个教室做到美化、净化、绿化、文化,本学期将继续开展班级文化评比活动。

(2)利用集会、校会、队会、晨会等契机,结合展板、橱窗、专栏、广播等宣传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责任意识。(本学期升旗仪式安排国旗下讲话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由班主任老师宣讲)

(3)深化检查评比制度。继续开展 “星级班”评比活动,采取检查小组天天查,每日反馈,两周一总结的方式。反馈内容包括(纪律、卫生和路队),具体总负责人杨志红老师。检查评比活动的深入开展,能督促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形象,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4)抓好“三结合”教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提升家长、社会对我校的满意度。

(5)强化法制、安全教育。2015年是中国法制年,学校会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牢固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提高学生的法制及安全意识。

(6)在尊重理念引领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一月一主题”德育教育活动。三月规范教育。四月诚信教育;五月孝敬教育;六月环保教育;七月公德教育。

(7)深入开展彩虹读书活动。发挥好我校的“读书笔记“手册的作用,利用好“国学诵读”这个平台,开展好“图书漂流”与“好书推荐”的活动,让学生在书香中浸润心灵。

(8)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手册》的教育导向作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持续养成,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9)继续贯彻落实《顺义区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工作的意见》,组织1-6年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六年级学生走进纪念馆)。

(10)与体育课外活动相结合,开设学生喜欢的科技、艺术、体育竞技等社团”。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4.继续做好融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利用我校资源教室优势,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少数有智力障碍和心理障碍的问题学生,定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开展康复训练活动。每周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做好个案分析和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对于个别问题学生,心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五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对学生进行团体性心理辅导,逐渐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教学工作

(一)做好常规工作

1.规范教师备课管理。

教案实行抽查与普查相结合,教研组长每周查一次,各段领导每月查一次,开学后第二周开始查阅。参加本校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要有手写教案(所有学科)。结合区常态课视导方案,要求教师每节都要留出5分钟自测评,领导听推门课时检查当堂课的教案。(本学期考研中心要听所有学科的常态课,当堂量化打分,并查阅当堂课的教案。)学校领导在听推门课当中如发现教师没有认真备课,领导可以要求教师将本节课的教案改为手写教案。每位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案上课,思维训练要有层次、有目的。

2.规范教师批阅作业管理。

作业批改要加大平时抽查督导,各位主抓干部每月查一次,每学期学校普查两次,检查指导做到“五有”:即有目的、有要求、有记录、有汇报、有书面小结。作业要有特色作业、个性作业,每班每生必须要有一个课前学习本。教师要及时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及时改进。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面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业批改要求要统一,字体工整清晰,采用内容和书写双级评价等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日常作业必须做到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家庭作业第二天批改。单元测试的批改,可在测试后的第三天之内完成,包括记录学生成绩、分析试卷的情况。每次批改后,必须在作业后写明批改日期。学生的作文作业每个学生每学期教师要有至少5次批阅,每生必须要有至少一次详细批阅。作业本写字要求: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四、五、六年级用钢笔或碳素笔,不许使用涂改液。做好减负增效的各项要求,积极探索减负不减质,减负更增效的有效途径,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不许让学生购买一些教辅材料。

3.增强教师教学基本功能力。

充分利用我校现有的市级、区级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教学特点帮助我校年轻教师成长,做好“传帮带”的作用,做好专家引领。4月份,在全体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区骨、园丁新星、学科带头人、市骨等)中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展示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与评价。(见区级具体方案)。本学期我校将在3月下旬采取教研组推荐形式展示课堂教学(每个教研组推荐2人,科任二组三组自愿参加,电教组推荐1人。)

4.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所有学生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练习。要求各班在开学的第二周上交本班的分组名单(根据学生能力平均分成5组),平时各段领导都可以随时抽出一个年级的一个组进行集中能力展示。一个学期准备小样本监控3次,监控内容为所学单元内容。由组长负责单元检测内容与时间安排。本学期将在4月下旬开展校级学科能力展示。分别是一至六年级的数学综合素质能力展示,一至六年级的英语口语能力展示,三至六年级的语文写作能力展示,一二年级的看拼音写词语能力展示。利用这些展示来促进我校师生的共同发展,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由充分的成长。

5.加强校本教研管理。

围绕区教研室(尊重教师专业自主和学生学习主体性,探索丰富课程内容,优化教与学方式,把握学科课程育人本质,贯彻有质疑、有体验、有生成、有温度的课堂理念,构建生命的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并结合学校的《尊重型1632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深化。

校本教研形式主要以尊重型教学模式探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以新课程标准为导向,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倡导开放式、促进式、学科整合式、针对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结合郜院长“变教为学”的理论开展学校教学特色。

教研组活动记录中要有至少两次的教学模式课堂研讨记录,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要深入教研。参加区教研活动回来的老师要把区里的教材教法要求及时与本组教师进行教研沟通。

6.加大教学评价力度。

语文、数学、英语,以平时抽查和期末检测相结合。平时抽查以各班分好的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期末检测以考研中心的质量监控为主。科任学科本学期末将对教师的教学进度完成情况、学生的满意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针对下学期的工作做好前期预设。

7.完善三级课程建设。

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校在推进过程中按课程设置机构明确课程类型并提出实施要求。即国家课程要抓牢,地方课程要抓实,校本课程要抓精,社会实践要抓活,整体安排要抓稳。从而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整体优化、和谐共处、互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尊重育全人课程文化。我们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与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目标,在原有《科学与种植》、《快乐ABC》、《飞扬的棒球手》、《眩彩跳绳》等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将社团活动与群体活动相结合,利用每天一小时活动时间开设了一年级《跳绳》、二年级《彩带操》、三年级《足球》、四年级《空竹》、五年级《太极扇》、六年级《舞龙》校本课程,同时,将社团活动也校本化实施,开设了《管乐团》、《书法》、《绘画》等课程。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从周围的生活中,现实的社会中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进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区教研室将开展“我的课程观”征文活动。贯彻落实市区学科改进意见,学习落实课程标准,立足学科特点,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智慧。6月份,在学校开展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征集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到区教研室进行评选,将优秀案例、论文进行宣传推广。

(二)做好信息技术管理工作。

保证各班多媒体的使用情况,各种集会的录像、照相、视频会议等准备工作保证人员到位,对教师们的课件制作提供技术支持,保证学校网络畅通,保证学校各学科的录像工作,对出现的教学设备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护理。加强网络教研活动平台的使用()。及时收看BDS北京数字优质课,加强自身技能。借助信息平台优势,促进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国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引导师生参与研修活动,利用好名师资源。利用顺义区网络研修平台,展示交流教师课堂研究成果。组织开展第十六届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课例征集活动。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对学校的科学实验工作,做到课前准备好教学实验所需要的各种用品,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有效性。仪器管理统计清楚,教学仪器借阅有记录,及时补充教学所需教具。实验课要求做到分工明确,管理到位,开足实验课教学内容。

(四)做好特教学生管理工作。

领导和任课教师对特教工作要从思想上深刻领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多些宽容和耐心,培养自尊和自信,要努力创造适合特教学生成长的环境。备课中要设计适合随读生的教法,上课时要多给他们锻炼和表现自己的机会,作业要根据其能力降低难度,采取分层教学。成立特教教研组,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备课听课,工作交流等研究活动,相互学习,用科研的方法指导特教工作,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特教工作的实效。

(五)做好攀登英语教学工作。

加强例会和教研活动实效性,保证时间、人员、地点的落实。将攀登口语、攀登阅读与常规英语有机融合,逐步提升中高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积极参加北师大课题组、顺义课题组组织的活动,不断总结、反思,使攀登英语在本校持续发展。增强输入教师与输出教师的沟通配合。发挥英语基地校的作用,做好外教进课堂活动。

(六)做好毕业班和新一招生工作

加强毕业班管理,做好学籍管理工作,让每个学生顺利从高丽营二小合格毕业。做好新一招生工作,结合服务片范围做宣传工作,让每个符合招收条件学生顺利入学,做好借读生招生工作安排。

五、少先队工作

(一)工作重点

1. 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2.积极配合学校德育处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全面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

3.结合各种纪念日、节假日开展丰富多采、寓教于乐的少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明守纪、诚实守信、节约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以此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4.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创设积极向上、乐学善思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1.加强少先队自身建设,增强少先队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建立建全大、中、小队委员会,明确他们的分工和职责,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协调、示范、带动作用。坚持每月一次队干部会议,以提高他们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

(2)加强少先队礼仪建设。落实每日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升旗,队课时间以大、中、小队会的形式进行礼仪教育。唱好《国歌》《队歌》,规范队礼,坚持要求队干部佩带队标志,队员每日佩带红领巾。

(3)加强少先队阵地建设。组织好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和红领巾广播;成立校文明礼仪检查小组,每天不定时到各中队检查少先队员的文明礼仪况。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每位辅导员做到:重培训,勤学习,多积累,敢创新,以提高我校辅导员整体素质。

2.丰富和创新少先队活动,促进队员全面发展。

(1)结合科技种植活动,使少先队员体会种植的快乐与艰辛,懂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转变对待劳动的态度,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深化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

本学期节日较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节日这一丰富的资源,组织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们在实践体验中受到锻炼,受到教育。3月有学雷锋月活动,庆祝妇女节活动和植树节活动;4月开展“学习先辈,发扬传统”主题教育活动;结合我地区清明节习俗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5月,开展勤俭节约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以家庭为阵地,建立家庭劳动岗位,体验劳动生活,增强生活自理能力。以学校、班级为阵地,开展节约活动,培养队员环保意识。6月举行“庆六一”和入队活动,激励少先队员快乐学习,勇攀高峰。

(3)积极开展“手拉手”活动。结合本校外来学生较多的特点,以中队内互助为主要形式,也可开展“与贫困地区儿童手拉手”活动。

(4)深化“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切实落实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六、科技、艺术工作

(一)科技工作及措施:

1.常规科普教育工作:

(1)协助大队部工作完善班级科技园地(生物角)的建立工作。

(2)校园科技成果展示栏的更新及布置工作(宣传栏、黑板报等)。

(3)支持年轻科技教师参加培训和观摩、学习。

(4)各学科结合本学科特点,深入挖掘教材中科学教育的素材。开展好探究、自然、劳技、计算机等各学科的科学实践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态度、品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5)通过为班级、为教师提供、订阅一批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和报刊,帮助全体师生丰富信息及有关理论。

(6) 开展校级科技之星评选,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

(7)选拔科技能力出色的学生进入科技社团,为各级科技竞赛储备人才。

2.特色科普重点工作:

(1)继续将环境保护教育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主题的科普教育系列活动。

(2)北京市科技创新大赛为学校科技活动的抓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使科技活动成为学生一展身手的舞台。

(3)组建校级海模、建模、航模、电子技术、仿生动物等科技社团,积极组织,认真训练,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有计划的选择合适的项目开展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获奖的数量与层次。

(4)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活动,使100%学生都能参与普及型科技兴趣活动。

(5)规范科学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现有的科学教室、设备,认真开展好各项科学实验。

(二)艺术工作及措施:

1. 认真执行教学计划和音乐、美术教学大纲,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探索艺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坚决杜绝艺术类课程被挤占他用。

2.抓好艺术教育课堂常规教学,积极探索音乐、美术课中所采用的新式教学模式,在音美课堂教学中充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音美课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观摩活动,采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提高他们的理念水平、业务素质和教学艺术。

4.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校级社团建设。 学校成立合唱、管乐、舞蹈、美术、书法等艺术团队,培养学生兴趣,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特长的空间。

5.抓好学校环境建设,提高学校环境艺术品味,使校园外部环境达到美化、绿化、香化,提高品味,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

6.定期举行艺术周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活动;积极参与市、区级各类艺术比赛、展演活动。

7.加强市级校外活动站的艺术教育引领作用。

七、科研工作

(一)稳步推进课题研究

1.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首先,做好《顺义教育》的学校研究彩页材料整理工作。其次,利用申报2015区科学技术奖的契机进一步完善、梳理我校十二五市规划办课题《农村小学尊重教育理念下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研究》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推广。在社会宣传推广的同时,指导本校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和推广研究方法与成果。

2.确立新课题研究选题

我校骨干教师比例较大,拥有市骨3人,区学带3人,区骨12人,百优班主任2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非常丰富。同时,学校近年来新教师充盈,他们虽然精力充沛,工作积极热情,但专业技能不强,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提高这些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因此,我校课题研究方向定位在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着力青年教师培养上。本学期,教科室将聘请专家共同设计学校新课题的选题,并组建新课题组的核心组成员,召开相应研讨会,设计研究思路。

(二)深入开展校本研究提升教师行动研究力。

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校本培训

发挥科研室的工作职能,针对教学实际问题开展相关培训。主要请首师大基教院的教授到校针对教学改革进行专门的专题培训、活动性培训、授课式培训、交流式培训等。同时,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交流会,互相学习。将在4月组织师傅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

2.校本教研

(1)常规教研。

引导教师开展“小问题”研究,增强教师集体科研意识。以课堂和日常教学工作为研究平台,开展“常态课”下的教学研讨活动。教科室将加大校本研究力度。协同教务处指导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以解决教师现有教学问题。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围绕教研组制定的研究主题,校领导深入各教研组全程参与,做好记录,每月要有一次详实的研讨记录。(龚晓静---1至3年级;姚继东—4至6年级;张艳春—英语;杨雪---科任、艺术;黄校长 ---体育)

(20开展“师带徒式”校本研究展示活动。

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带徒式”校本研究展示活动。迅速提高青年教师素养,发挥骨干教师引领、积极心态工作的辐射作用。本学期将每月进行一次师带徒的展示课活动,通过课后的研讨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在6月底或7月初组织青年教师召开讲“我的成长故事”研究成果会。在各种活动中要突出团队精神,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项目有效推进

1.做好迎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验收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校规范管理、科学发展。

2.推进学校“城乡联动改革实验”实践,及时收集盟内各校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引领教师积极参与盟内各项活动。

3.继续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

4.继续加强北京市课程网、顺义区科研网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网络信息化工作。

5.做好区教育学会工作。认真组织区学会等相关专题征文工作。鼓励教师踊跃撰写论文、案例,积极引导教师向报刊杂志社投稿。组织教师参与区学会举办的各类学术研讨与交流活动。

八、体卫工作

(一)体育工作

本学期以体育常态课教学为重点,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为校体育活动生长点,深入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尊重学生体质需求,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体育锻炼时间。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开足开齐体育课(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并保证高质量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认真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工作。保证课间操时间不少于25分钟。

2.尊重体教特长,提供展示舞台。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认真贯彻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每位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在田径训练、球类训练、阳光体育各类活动中,给每位教师具体任务,促其发挥特长 。使全体体育教师都能在师生体育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3.尊重学生体育爱好特长,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把社团体育、课外体育、阳光体育有机结合,组织小型多样,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要确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强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把课外体育活动列入教学计划,要上课表,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活动做到时间、场地、内容、人员四落实。根据学校特点本学期至少安排二次小型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篮球、足球比赛、长跑比赛等。从“操”抓起,做好课间操,充分展示学校“精气神”。组织好“热爱祖国从体育锻炼开始”学生长跑活动和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积极开展“五个一” 活动(即每天每人踢100次毽子,做一分钟仰卧起坐,跳一分钟绳,跑1000米,每月和家长一起进行一次野外郊游的“五个一”活动)。全面开展“跳起来,让人生更精彩”师生每人一根绳活动。

4.加强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监测。认真做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工作。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认真细致的做好此项工作。

5.加强体育安全教育。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检查力度,合理使用体育场地、器材,逐一排查安全隐患,确保各项活动的安全开展。

6.组织好区春季田径运动会。做到认真组队,强化训练,积极参

赛,争取在区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本学期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拔自己的训练队员,并做好训练计划,做到三落实,即人员、时间、地点三落实,使我中小的体育竞技工作上升一个新的层次。

7.本学期开始尝试士官进课堂活动,从学生的基本素质入手,推进学校体育课教学。

(二)卫生工作

进一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充分发挥校卫生室作用,强化责任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卫生工作健康开展。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狠抓工作落实,加大检查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加强晨午检制度的责任落实,加大对各种传染病、常见病预防和宣传力度,做好春夏季各种传染病、常见病的预防防治工作。本学期把垃圾不落地做为卫生工作重点来抓。把培养师生良好卫生习惯与学校尊重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强化以下三点具体工作。

1.尊重学生健康,创建优美学习环境。做到狠抓常规卫生工作管理不放松,加强平日卫生工作检查与指导,促使师生自觉投身于良好工作学习环境创设过程中。每天坚持晨午检两次。(即:个人卫生、精神状态)检查后如发现精神状态不佳者立即上报学校卫生室并及时联系家长。学生未来上课班主任应及时查明原因(有记录)有发热者及时上报学校卫生室。教室每天坚持三次通风,并有值日生专人负责。学生因有病未来上课的,复课时到医院开据医疗证明方可上学。坚持每周消毒一次以上,并有专人负责和记录(时间、地点、人物、方法、要记录清楚)并进行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督促学生养成良好 的卫生用眼习惯。坚持一天两次眼保健康操,学生每学期要调换两次座位,对视力下降的学生、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2.通过卫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自尊意识。本学期重点养成垃圾不落地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不制做垃圾的好品质,通过卫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自尊意识。为此,与政教处协同,做好此项工作的督查工作。做到有标准、有检查、有评比、有小结。以此促成学生卫生习惯培养,提高学生自尊意识。

3.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学好基础健康知识。按课表认真上好健康课,培养学生自我保健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身和心。使学生知健康,讲卫生,不生病。

4.针对学生视力及肥胖率问题,研究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和方法,切实遏制视力不良率、肥胖率的上升趋势。

九、安全工作

深入开展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学生假期安全、教育教学安全、消防安全等)及财务安全的宣传及整治,全面推进教师岗位安全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大力拓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面,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全体师生创设良好的校园安全环境,努力保障学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坚决杜绝重特大伤亡事故,尽力控制一般事故,确保在校师生安全,无事故。

十、总务工作

(一)加强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财政制度、财经纪律,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教育投资效率,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做好年初预算和资金的使用管理,节约资金,杜绝浪费。使有效的财力充分发挥作用。

1.支出管理:充分发挥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在公用经费的使用上要严格管理,增强计划性和民主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每一笔经费需经校长审批后方可报销。财会人员要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方可入帐。

2.收入管理:学校的每一笔收入都要按要求及时入帐,作到专款专用,坚持“收支两条线”政策。

3.加强对校产的管理,对增减的固定资产及时登记,并做好平时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4.加强内审工作,做好财务分析,找出存在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

(二)抓好校园环境管理,搞好环境育人。

积极筹集资金,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使我们的校园更加优化,美化。给师生创造一个清洁、安静、优美、和谐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幽雅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