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建筑设计考察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点

一、 深圳高级中学

1. 概况

深圳高级中学创办于1997年,公办全寄宿学校。学校占地面积65667平方米,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专任教师200人,其级教师3人,高级85人,一级98人,本科以上学历183人,平均年龄36岁。

2. 学校建筑特色

(1) 学校建筑庄重典雅,具有东方与西欧结合的风格。

(2) 建筑群错落有序,色调统一,现代文化浓郁。

(3) 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服务区划科学合理。

(4) 学生宿舍带有卫生间,安装有空调。

(5) 大型建筑中设置了图书馆和报告厅等公共设施,绿化面积达40%。

3. 校园网络建设投资大,达1200万。各教室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机房建设六个,教师备有笔记本电脑。

4. 办学特色

(1)分层教学(a、b、c)。 (2)学生自律管理。

5、 借鉴之处

(1) 在建筑设计上可以借鉴其东西结合的风格,以及建筑功能区划的思想(如报告厅连体设计)。

(2) 在办学上可以借鉴其分层教学的做法。

二. 深圳实验学校

1. 概况

深圳实验学校于1985年建校,集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一体,分为四个部分的独校园。xx年兼并一所民办中学,现该部单办高中。

2. 校园建筑特色

整体一般,呈天井形两进院落。但教学功能区划合理,学校绿化面积达标,植物种类多,建有房顶植物园和阳台花卉。

3. 办学特色

(1) 从管理者到教师在观念上的转变明显。

(2) 隐形课程、壁画、雕塑、讲座。

(3) 固定活动。

10月份为教学开放周,邀请社会各界随时来校听课,同时为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4.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浮雕(深圳高级中学也有)、植物园。

(2) 办学方面: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学高中部

1. 概况

珠海市第一中学占地300亩,现有教学班46个,在校生2500人,于1999年新建,由清华大学设计。总投资2亿人民币。

2. 建筑特色

(1) 整体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区划符合现代示范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单列。公用设施:图书馆、体育馆、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3) 该校正在新建图书馆和大型体育馆,在功能使用上更为超前。

(4) 运动场馆,球类田径分离。

3. 办学特色

(1) 学校管理制度科学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显著(出版了多本教师教研成果著作)。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4. 现代信息技术

校园网络、教学监控系统、校园电视台和多媒体教学共投资xx万元,属国内一流。

5. 借鉴之处

(1) 建筑方面:功能区划,各功能区的连通,以及建筑的外型和色调。

(2) 校园网络建设。

四. 中山纪念中学

1. 概况

创建于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孙科创建。校园面积350亩,寄宿制学校,在校生3700人,教职工200多人。

2. 建筑特色

主体建筑群对称排列,红墙绿瓦,中轴线最高处为逸仙堂,左右两侧为庆龄堂、寿屏堂、鹤龄堂等,均以中山先生好友命名。近年竣工的科学馆、体育馆、游泳池、艺术楼与旧建筑遥相呼应,整个校园郁郁葱葱。

3.办学特色

建校60多年来,该校秉承中山先生“为国育人”的遗教,以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为宗旨,以“中山精神+现代素质”为办学特色,九十年代以来,高考升学率都在90%以上,被省教育厅誉为“低进高出,加工能力强”的学校,多次评为市级、省级、国家级模范学校。

4. 借鉴之处

(1) 建筑古香古色与现代气息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蕴。

(2)校园文化建设。

五、重庆一中

1、概况:1931年建校,占地22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人,学生4000人。该校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革命经历。

2、建筑特色:沿校园中轴线是空旷的广场和体育场。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宿舍和办公楼在两侧而立,给人以视野开阔的感觉。

3、办学特色:(1)教学成绩好,每年升入重点院校的学生比例很大。(2)国际交流和联合上取得喜人的成绩,该校与美、英、法、韩、新加坡等国的一些知名中学都有友好往来。(3)“科技四小”活动成果显著。

4、信息技术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每个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连通100兆宽带。

5、借鉴之处:

(1)建筑方面: 广场设计与建设,坡地的绿化,建筑的排列。

(2)办学方面: 对外交流

六、重庆三中(重庆南开中学)

1、概况:重庆南开中学创办于1936年,完全中学。现有教学班96个,学生5000人。该校创办以来,共培养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省部级领导和将军20多人,xx年升入清华大学学生49人,xx年升入这两所大学的学生40人,是一所全国重点中学。

2、建筑特色:中心地带开阔,两翼为教学楼、图书馆、艺术馆、体育馆和科学馆,给人以空旷感觉。建校时间长,正在改造原有建筑。

3、办学特色:

(1) 办学质量高。

(2) 教研教改工作卓见成效,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3)形成深厚的校园文化。

5. 借鉴之处:

(1) 建筑规划要给人以醒目流畅之感。

(2)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体现学校特色。(校史展览馆将该校风雨60年的奋斗历程缩浓该室)

七、江阳华士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

1. 概况

华士高中是江阳市华士镇属高中,该校占地100余亩,投资1亿多元,正在申报国家级示范高中。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属社会力量办学,该校从幼儿园一直至高中,占地面积100余亩。

2. 建筑特色

这两所学校在设计和建筑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突出南方建筑特色,曲线型建筑多。呈井字形状,四廊相连,外观美,特别是华士实验学校国际部。其幼儿、小学、中学的建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功能。

3.借鉴之处

(1) 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段教学功能特征。

(2)规划中应考虑学生休闲之地(小公园)外出考察报告范本

第2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结构;结构体系;设计方法

1 前言

我国正处在大规模建设阶段,预计未来30年,我国需要建设的房屋总面积达600-700亿平方米。因此,通过建筑工业化方式来度过大规模建设阶段,保证建筑质量和耐久性,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绿色多功能和舒适性是我国建筑也发展的必由之路[1]。

建筑工业化就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2]。

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史

建筑工业化在国外的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建筑工业化,注重数量和效率。表现为二战结束以后,在巨大的社会需求下建造了大量的建筑。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要求的不再是建筑的面积或规模,而是多样性。“标准化”开始向“多样化”转变,这就是第二阶段。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重点转向节能、降低物耗、降低对环境的压力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我国建设部于1979年颁布实施了行业标准JGJ 1-79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暂行规定,后又于1991年10月1日修订为《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曾一度停滞[3,4]。目前,中国仍处在第一阶段,但是,建筑工业化,尤其是住宅工业化已经引起了国内各方面的重视。

3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建筑工业化相对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湿作业有着极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施工效率的提高

几乎建筑的各部件均在工厂预制完成,甚至装修也在工厂完成,现场只是完成吊装和拼接。国外的经验表明,采用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与现场手工方式可节约30%的工期[2]。

3.2 施工质量的提高

工厂预制则是在稳定的工厂环境中,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得各部件都有相似且可靠的质量,从而有利于结构整体的可靠性保证。

3.3 设计的简化

当建筑工业化实现时,建筑的构件也会标准化,结构设计不再需要对每一种荷载都设计一种截面,也不再需要画出很多的图纸,而只要选择合适型号的构件就可以了。

3.4 方便施工现场的管理

建筑工业化要求的机械化程度很高,需要的人工就相对减少了。更少的人员和更多的机械化使得现场更接近于工厂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现场的管理。

3.5 环境的影响减小

大部分建筑部件都在工厂内预制完成,现场作业大大减少,其带来的噪音、粉尘等污染也得到很好的控制。工厂的加工速度快,整个工期也较短。

3.6 成本节约

据万科工业化实验楼建设过程的统计数据显示,与传统现场施工方式相比,工业化方式每平米建筑面积的水耗降低64.75%,能耗降低37.15%,人工减少47.35%,垃圾减少58.89%,污水减少64.75%,对资源节约的贡献非常显著[3]。

综上所述,建筑工业化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在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和城市化水平高,大量的需求要求快速高质的建筑方法。另一方面,在西北等内陆经济不发达区域,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也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4 建筑工业化对现有结构体系和设计方法的影响

现有的结构体系按照材料可以分为砖混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等。

砖混结构的实现方法是由配筋砌体构成。通常在混凝土空心砌块局部空心处浇筑配筋混凝土芯柱和水平灰缝中配置一定数量钢筋。砖混结构的工业化程度不高,严格来说不属于工业化的住宅体系。

木结构适用于矮层的结构,多是装配式的是施工方法,工业化的程度相对其他体系较高,但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大,一方面我国住宅等多向着空中发展,而木结构用于矮层;另一方面,我国森林资源有限。

钢结构目前是我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结构体系。钢结构以强度高、自重小等优点在国内和国外都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但国内外资源保障程度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我国一直以来都受到相当的重视,技术等各方面也比较成熟。目前这种体系较为实用,而且工程经验和技术也更成熟,在我国会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现有的结构体系都可以进行工业化改造,使其适应大规模高效高质量的建设生产。在我国,最合适的体系仍然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我们应当利用我们在这种体系中积累下来的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推进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的应用。

5 结语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和可行性在国外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同时也为我国的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我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提出了对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在传统作业方式缺陷的推力和社会需求、新技术的优势的拉力下,中国也正走上建筑工业化的道路。现在我国的建筑工业化还存在着结构性的问题,我们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把握科研和其他工作的方向,切实地推动建筑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一).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1.

[2]刘长发,等. 日本建筑工业化考察报告(节选三). 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2.

[3]李宗明,王三智,曹保平.装配式住宅与住宅工业化.山西建筑,2011.04.

[4]范悦.中国住宅生产工业化的动向.中国住宅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2007.06.

第3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 建筑音乐融合

谈到建筑与艺术之间的关系,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建筑可以与艺术的任何一个领域发生关系,而且是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可以说建筑是雕塑艺术,也可以说建筑是绘画艺术……同样也可以说建筑是音乐艺术。“建筑在空间中展开时间,音乐在时间中展开空间。”两者之间的比较存在不少相似的美学法则。而这种内在的相似性又决定了他们的相互融合。

在欧洲有这么一个众人皆知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个叫色雷斯的地方出了一名著名的青年歌手叫奥尔菲斯。上天赋予了他神奇而优美的歌喉。他的歌声能使山石树木变得富有生命力,因此得到了阿波罗的喜欢。阿波罗授予他七弦琴,奥尔菲斯用这把琴弹出的音律美妙绝伦,以至山岳动容,流水敛神。被注入生命的石木被音律所感染,随着音乐跳动起来,瞬时间一幢幢绝美建筑物平地而起。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永远附着在了这些建筑物上。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但它却表达了前人对建筑和音乐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

回到现实中来,在人类几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大师们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总结出被世人认同的建筑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德国哲学家谢林在他的《艺术哲家》中提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他把建筑潜意识的理解和音乐的关系淋漓尽致的一语道尽。而从音乐上去理解,德国音乐理论家、作曲家豪普特曼在他的《和声和节拍的本质》中也类似的说到:“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他又从另一角度把音乐的内在感受用建筑裸的有形化的表现了出来。

然而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法则与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法则在美学意义上更是息息相通的。像建筑创作和音乐创作中都讲究主题与形象、性格与风格;两者在表现形式上同样讲究统一与均衡、韵律与节奏;结构上的比例与尺度;技巧上的重复与变化。无不透露着两者之间的融合。

1 创作上的相通

建筑艺术或多或少会影响作曲家的音乐创作,从而有意或无意的表现在音乐创作中。像《英雄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就受到当时巴黎建筑群的启发。而舒曼的《莱茵交响曲》就是在受到科隆大教堂震撼的气势后,而萌发的创作灵感。建筑师在寻找灵感时,也会常常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徒手在纸上画着什么。从乐曲中得到不同的创意。在电视的情节中也有这样的描述:设计著名歌剧院的天才设计师一边在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一边在手中无意识的画着自己设计思路,他运用交响乐中乐器出场的排列顺序作为主题来设计歌剧院。把歌剧院冷冰冰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和虚无缥缈的音乐旋律完美的结合,使音乐中呈现着建筑,建筑中又传递着音乐。

地球上许多著名的建筑物都与音乐之间有着完美的结合,闻名遐迩的北京天坛是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它把建筑与音乐做到了天衣无缝的完美融合,闪耀着古代劳动人民音乐智慧的光芒。意大利比萨斜塔闻名全球,特别是比萨大教堂的钟塔,塔的顶层装有七座音阶钟,能发出七个基本音符,是一座有趣的音乐塔。当教堂举行盛大仪式的时候,斜塔上就会响起叮当叮当的音阶,这时的斜塔在悦耳的音乐中,更显得令人神往。。世上不仅有音乐壁、音乐塔、还有能奏乐的墙。以《马赛曲》闻名于世的法国马赛市卡特拉纳地铁内,有一垛不同寻常的音乐墙,他能随着行人的脚步演奏出不同节奏的音乐,他的设计是借助专门的计算机技术而成,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

2 形式上的共鸣

建筑的造型艺术在于形式,它能激发起同相近音乐的情感共鸣。而在音乐中,音响的造型功能,可以使音乐的旋律体现在音乐的形式特征上,我们通过他的形式美去把握建筑的要素。也就是说,音乐可以通过你的耳朵进入你的心里,把一个又一个的音符变成了一块又一块有棱有角的物体,继而形成一座外观各异的建筑物,同时展现在你面前。而在建筑中,你又能通过建筑的旋律和风格感受到属于这座艺术品它自己独有的音乐。

当你在听不同形式的音乐时,看不同风格的建筑时,你就会感受到它们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比如当你在听《小霓裳》时眼前会浮现江南的水阁。听《英雄》时会望见宏伟的万长城。还有那《庄严弥撒曲》让人能感受到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存在。而这种无形的联系便构成了建筑与音乐之间的融合。还有巴洛克时期的建筑和音乐,这一时期的艺术造诣是当时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突出产物。巴洛克的建筑装饰是光怪离奇的、是绚丽夺目的、同样是珠光宝气的。它运用透视的原理使之产生幻觉,从而加强了建筑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采用凹凸起伏、明暗对比、光影变化等处理手法使建筑产生离奇的气氛,增加戏剧性,使之更显得富丽堂皇。而巴洛克音乐同样是追求幻想,唯美。它运用无穷动的音乐旋律、阶梯式的力度变化、疯狂的感情倾诉、复杂的复调风格等来夸张细部情感,使表情细腻丰富,形成戏剧性起伏的音乐。它们之间风格的相同性也就注定了它们之间的相通性。进而它们之间的融合便是自然而然了。就像你听那个时期巴赫咏叹调时眼前会浮现出意大利的罗马耶稣会教堂,而看到十七世纪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建筑时耳边会回荡起许茨或是亨德尔那华美的乐曲一样,我们可以从建筑中读出音乐的存在,在音乐中听出建筑的旋律。

3 结构上的相近

黑格尔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评价为:“音乐和建筑最相近,因为象建筑一样,音乐把它的创造放在比例和结构上。”

建筑的结构受到数学和力学的影响,数学中绝对的,可识别的比例关系是建筑整体美观必不可少的参考因素。因此,建筑师衡量建筑结构形式美的原则之一就是比例关系。而音乐的结构存在于各要素与音乐语言之间,是一种缜密的逻辑方式,各要素只有合理的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旋律的多样化统一,才能把音乐的整体性、连续性、动力性表现出来,使人们从中体会到音乐的美。比如曲式中的起、承、转、合,也就是欧洲传统音乐中的陈述、巩固、发展、终结。这四块乐章其结构和北京典型的四合院结构的形式十分相似。宅门及倒座房(南房)是第一乐章。垂花门为第二乐章,东西厢房、北房(正房)为第三乐章,后罩房是最后第四乐章,也就是终曲。整体又和谐,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法则。

建筑与音乐在结构上的融合还体现在空间与时间上的转化。当你倾听交响乐的时候,多层次的音响结构组合,戏剧性展开的音乐主题,便随着联觉与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宏的空间世界。使原本时间的事物同时有了空间的联想。同样,你游走在中世纪哥特建筑中,也如同在品味一首世界古典名曲。向上的线条和五彩斑斓的高窗就像是有力的和声,一排排束柱与尖尖的拱券结构仿佛是那强烈的节奏。从广场到钟楼经由长长的巴酉利卡直达圣坛,谱写着由前奏进入主题,慢慢展开直到的时空变化。在空间的三维事物上赋予了时间的旋律。人们就是从这种均衡的结构层次、合理的逻辑组合、巧妙的时间空间的转换中去体验建筑与音乐的美感。

4 技巧上的契合

“重复”是音乐创作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从这点看来,建筑与音乐是不谋而合的。他们之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形成“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形成“柱,窗,窗;柱,窗,窗”3/4拍子的圆舞曲;若是一柱三窗的排列法,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当然,这种重复的建筑韵律是建筑设计所形成的可见元素的重复。然而,建筑的表现效果正是凭借这些简洁的、具有威力感的重复关系相互协调而产生的。如同哥特式教堂重复的垂直于尖拱,罗马大角斗场重复的拱连拱结构,希拉神庙重复的柱廊,以及北京颐和园长廊里重复的立柱,从建筑中都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典型韵律,在古典音乐中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节奏。梁思成、林徽因先生也曾说过:“一柱一梁的连续重复,好像四分之二拍子的乐曲,而一柱二窗的立面节奏,则是四分之三的华尔兹。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建筑的形式语言和音乐的表现语言相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强调对称,在形式上都可以采用重复的手法表达其韵律节奏,在表达意境上都表现出一种飘渺朦胧的状态,而并非裸的表白。如果说,音乐中的交响乐是因为他们的严谨节奏而显得气势宏伟、均匀完整。那么建筑中的建筑群便是由于他们富有美的旋律而表现出和谐的高低起伏。美的法则在两者之间被充分展示, “重复”在这两种法则上不谋而合。

5 结束语

建筑的存在,建筑的功能以及建筑的审美,本身并不只是凝固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精神向往的。在外形的凝固之上它是流动的。而音乐本质也并非只是流动的。它的韵律,它的思想,以及它的时代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身的生命存在点。在时间的流动上形成了空间的凝固。

建筑师,设计者们在音乐上能够多一些认识,把音乐恰当的融合在建筑中,全面提升设计的内在品质。那么,由此所设计出的建筑创作一定会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得到更有益的启迪和灵感。创造出更优美的建筑环境,使这个世界充满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 戴念慈,杨廷宝.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 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顾连理,张洪岛,杨燕迪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3] 郭声健.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36

[4] 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5] 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6] 夏永元.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4.

[7] 任晓梅.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J].新闻爱好者,2006(09):55

[8] 汤超.浅谈小尺度城市公共空间活力塑造[J].中外建筑,2010(1):51

[9] 管建华.德国音乐教育学的后现代转向[J].音乐探索,2005(04):29

第4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古村落;文化遗产;青城古镇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24-0038-0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从2003年起共同组织评选的,主要针对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镇。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使得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又有了新的内容。200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走上了法治轨道。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的保护与开发也受益于这个时期。2009年以后,青城镇相继申请到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兰州文化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家祠堂修缮项目和古民居、博物馆保护与建设项目等。经过这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工程,青城镇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与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名镇。

青城古镇文化遗产丰富。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三类:一是文物类,包括砖雕、木雕、传统服饰、明清家具、碑刻、农业生产工具、水烟制作工具、乐器、传统生活用具等;二是建筑群类,包括明清民居、城隍庙及其附属建筑、青城书院及其附属建筑、高家祠堂及其附属建筑、罗家大院及其附属建筑等;三是遗址类,主要指尚存争议的闯王李自成墓及其故居。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致包含四类:一是传统手工技艺类,包括水烟制作技艺、陈醋酿制技艺、织布技艺、长面制作技艺、剪纸技艺、刺绣技艺、砖木雕刻技艺等;二是民间游艺类,包括道台狮子、青城高跷、城河抬子、火狮子、英雄舞鼓等表演活动;三是民间音乐类,主要指青城小调;四是民俗活动类,比较典型的是城隍出府。这些文化遗产共同孕育在青城古村落的整体生态文化遗产之中。

对于青城文化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各方争论不一。有人强烈反对开发利用,认为其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大过保护。也有人支持开发利用,认为可以依靠文化遗产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各有利弊。文化遗产是各历史时期前人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状况,人们通过这些遗产分享人类的文明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也要分享利用它的价值。因此,保护和利用并不绝对对立。但也要看到,现实社会中,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开发利用确实威胁到文化遗产的保护,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使文化遗产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因此,我们要反对不科学的、过度的开发利用。那么,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保护与利用策略,笔者走访山海关、平遥、凤凰、丽江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名城名镇进行了考察和比对。在这些考察对象中,成都黄龙溪古镇与榆中青城古镇比较相似,而且已有保护利用的成功经验,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黄龙溪古镇与青城古镇虽地隔南北,气候和民风民俗差异较大,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古镇保护与利用关系处理上有很多借鉴意义。二者都具有千年的历史传承,古镇核心规模与居民人口数相当,且都处于市区的边缘地带,距市区有一定的距离,处于农业基础较好的地带,周围依山傍水,都是古代重要的水运码头。古镇内遗址、遗迹丰富,“非遗”项目独具特色,整个村镇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人文遗产保护区。笔者走访黄龙溪古镇时,尚属旅游淡季,且不在双休日和节假日,但古镇的游客却是络绎不绝。经过调查,除了本地村民,游客中只有少部分随团来自外省市,大部分游客是成都市区附近居民。黄龙溪古镇的文化遗产保护较好,不但诸多遗址、遗迹得到有效保护,而且分散的遗产资源得到了整合,镇内设有博物馆、传统作坊场景、展演广场、水上民俗活动区域等,将可移动文物、民俗实物资源与“非遗”表演项目结合起来,集中展示,相得益彰。黄龙溪古镇的成功运作得益于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这一成功经验和做法对青城古镇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青城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本体充分认识基础之上,对本体要有明确的定位。青城镇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具有千年历史传统的村镇,相对边缘和封闭的地理环境使得青城的文化遗产保存相对完好,它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遗产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在北方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基础之上产生的各类民俗文化,包括耕读传家、水烟经济、学而优则仕、尚武精神、城隍信仰等,整个村镇就是一个活态的文化遗产载体。因此,青城应定位成一个黄河流域比较典型的具有传统农业文化特征的生态文化遗产保护村镇。

青城保护规划的制定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宏观的保护规划,二是微观的保护规划。

宏观的保护规划,要坚持整体保护原则,将青城镇的整体生态人文循环系统纳入保护规划范畴,使之具有可持续性。青城的文化遗产不仅仅是那些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还有生活在那里的村民及其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精神价值、思想信仰、传统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青城的生态人文遗产。青城文化遗产分享给我们的更大价值恰恰在于让我们体验到北方黄河流域古老农业村镇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制定宏观保护规划要统筹兼顾,使青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梳理好各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培育遗产生存发展的土壤,建立遗产传承人保护和培养机制。

微观的保护规划,包括对古民居、古建筑、可移动文物资源、“非遗”项目的具体保护。微观保护规划的制定除了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外,还要根据文化遗产的自身特点和核心价值理念进行优化组合,例如建立各类博物馆、展览馆,复原生产、工艺场景,建立互动体验区等。对于不可移动遗产的保护,除进行必要的修缮外,还要加强对周边环境的保护,使其保持协调的整体风貌。

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要建立在保护规划基础之上,不能唯经济利益是从。开发利用规划的制定也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虑。

宏观上,对青城镇的开发利用不能破坏古镇的原貌,整体规划中的复原、复古设计要符合真实情况,不能臆造。现代服务设施的设计建设要与古镇的周边环境浑然一体,不能影响古镇的整体风貌。古镇的基础设施要完备、便利,对通行路线和人流控制的设计要合理,避免影响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

微观上,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既是古镇开发利用的基础,也是古镇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础设施不完备,就会逐渐丧失游客资源。二是景区服务。优质、贴心、便捷的服务在帮助游客体验民俗文化的同时,获得一种亲切的归属感,从而促进对民俗文化的认同。三是交通设计。它不仅包含村镇附近交通道路的完善,还包括对景区交通的管理。交通便利是吸引游客的基本条件,在景区内应设计便捷的电瓶车,而对外来车辆应设置专门停车场进行处置,以免破坏镇内的原生环境。四是文化设施。镇内应建立丰富的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展演区、互动体验区、民俗活动区等,整合镇内遗产资源,集中展示。五是商业运营。规划设计应完善商业运营模式,设置商铺、饭店、宾馆以及反映古镇地方文化的娱乐、休闲设施和游艺活动等,使人们在品味文化遗产的同时,深入体验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商业运营要与古镇风格协调一致,商业建筑设计要与古镇传统建筑协调一致,商业产品开发要尽可能体现古镇乡土和民俗文化风格,避免视觉上有明显新旧差异。

保护与利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既要坚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也要创造条件让人们分享文化遗产的价值。现代社会,文化遗产不应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那样只有面临消亡,它们需要社会不断提供生存发展的土壤和条件,才能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刘栋,曾红兵.青城民间艺术[J].丝绸之路,2004,(3).

[3]李全武.青城镇古建筑概述[J].丝绸之路,2009,(4).

[4]赵燕林.青城镇古民居建筑开发与保护的考察报告[J].魅力中国,2008,(4).

[5]向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第5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火灾风险评估概念的内涵,综述了以某一系统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研究及目的,介绍了国内外较新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关键词: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

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第6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图1 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 空中看东京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1.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 2.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图4 空间的构思—将综合体连接为整体

图5 露天广场与舞台 外立面设计变化比较丰富,采用空间向上退台的方式,与大阪难波城有类似之处。露天广场舞台上设置圆形顶棚,具有强烈的聚集导向作用。通过舞台活动,让顾客参与互动,空中庭院绿化空间,也是让顾客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

图6 露天广场舞台使用场景 水晶岛的设计也突出了强烈的标识作用,它的内部是进出地铁的重要通道。

图7 从毛利庭院看项目立面

图9 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中庭 购物中心内部的中庭设计很有特色,采用内部地面盆景绿化,而且中庭内部立面设置空中绿化花池和水幕处理,增强了中庭空间的动态特征。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处理,同时适度遮挡阳光直射,创造了通透宜人的空间。 中庭主要通道采用曲线方式布置,让顾客在中庭方便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店。 由六本木新城前露天广场和66广场组成公共活动空间,六本木新城经常举办营销及文化活动。 3.交通体系与停车特点 顾客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也可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寻找方便的地方就近停车。 六本木新城设有摩托车与自行车停车位置,其中自行车免费。地铁直接连通六本木新城b1f。

图10 12个停车场分布指南 六本木地铁站

图11 六本木地铁站位置及入口

图12 一个汽车停车场入口

图13 普通地下停车场

图14 六本木新城采用立体自动化停车 4.园林设计与艺术设计 绿化与园林是城市综合体的必需的配套设施,空中花园与地上园林相互结合。

图15 六本木新城部分园林图片

图16 66露天广场鸟瞰图 高达10米的巨蜘蛛象征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新的信息。

图18 .六本木新城的艺术标志

5.关于屋顶庭院的绿化—空中花园的借鉴 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业主的可参与性,人们在春天开始播种,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图19 春天的景观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属于少男少女的季节。六本木新城为学生提供实习劳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春天播种,通过实际劳动增强对生活的认识,在劳动中认识自然。 夏天是美丽的季节,所有的鲜花开放,青蛙为繁华的东京带来欢快的叫声。 鲜花怒放,青菜长势喜人,在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感受夏天斑斓的色彩。

图20 夏天的景观 秋天到了,稻田中间插着的老鹰吓跑了偷吃水稻的麻雀,成熟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老师带着小学生来空中花园劳动,看到成熟的水稻,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图21 秋天的景观 冬天到了,周边的树叶开始飘落,六本木新城精心选择的鲜花依旧开放,让严冬里的人们看到春天的希望。

图22 冬天的景观 6.六本木新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 妈妈

蔷薇花

露易丝・布鲁乔亚作。高10米的巨大蜘蛛像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一堂,编织新的信息的场所之象征。

伊扎・简兹肯作。远远超出人的身长之巨大蔷薇是六本木新城的爱与美之象征。(由好莱坞美容美发集团公司提供)

counter void

壁画作品

宫岛达男作。玻璃屏幕上飘荡的数码式数字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索尔・露维特作。这是为朝日电视台入口大厅而作的活泼多彩的圆环形象。(由朝日电视台委托制作)

安娜之石

只将爱……

托马斯・珊黛尔作。斯得哥尔摩海岸群岛旅行时的回忆是我的设计的全部。(设计师语)

内田繁作。与爵士乐名曲同名的椅子是根据想从东西中除去某种重力的思考而设计的。

公园长椅

day tripper

加斯帕・莫利森作。设计概念就是椅子本身。它的意图不是挑起好奇心,只是表现与环境的平衡。

朵鲁格设计集团/约尔亘・贝与克里斯查尼・欧珀瓦尔&尼尔万v.d.威尔登作。家具被结合在人类形成的波形上而形成一体。

卡里穆・拉稀德作。斯・克普是漂流的彩色岛。它是作为东京景色之延续而设计的。

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点缀了空间,而且提升了城市艺术品位。

三、业态组合与动线特点 商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了顾客的多种需求,顾客参观购物一天也不觉单调。 1.六本木新城业态组合 商业

具体包括服装、皮具、珠宝、电影院、餐饮名店

森美术馆

可鉴赏到深夜的以现代艺术为中心的美术馆,

以世界的现代艺术为中心举办时装、建筑、设计、摄影、影像等各种形式的展览会

电影 院

六本木新城维珍toho影城

城市观景

都市未来展览馆

处于地上50层的展示设施,从各种角度研讨过“都市”

学术中心

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第49层、第40层里集结着世界中的智慧。立足于此可以眺望整个东京之位置,通过学校、论坛、图书馆、研究网络这四种功能,人与信息的合作开始了

酒店

东京凯悦大酒店 提供包括28间套房在内的389间客房,最高级的厨师们用精选之食材创造出美味佳肴的10间餐厅、酒吧,绝对宽敞舒适的温泉浴场和健身房,13个宴会会场,教堂,神殿等优雅舒适的空间与无微不至的服务

住宅

六本木新城开发包含多栋高层住宅,立体园林何商业设施为住宅销售提供了支撑条件

电视台总部

2.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的动线特点 顾客动线与景观变化相结合,有意识吸引顾客在六本木新城停留更多时间。 不仅可以通过高速电梯到达顶层,而且在购物中心内设置扶梯到达购物中心各层。由于开车前来购物的顾客可以直接停在不同层的停车场,因此顾客可以方便地进入自己喜欢的空间。 图23 垂直电梯充分考虑残疾人使用的便利 图24 一层的动线 图25 购物中心二层的动线 图26 动线环绕森大厦组织 图27 根据洋流特点设置四层营业通道 四、商品陈列与vmd特点 200间以上的商店与餐厅毗邻接踵,商店荟萃了世界各地的名牌,餐饮也是将世界风味集成在一起。每个商店的vmd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您可以一边游览一边享受购物和美食之欢愉。

第7篇:建筑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关键词 岩土勘察;现状;发展探讨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岩土勘察工作是整个岩土工程无比重要的一个环节。整个岩土勘察不仅仅包括工程可操作性研究,初步的计划方案和施工图纸的规划还包括后来的补充勘察阶段。这四个环节对于岩土工程都有充分的意义。岩土勘察的主要作业对象针对地表下面的地质体。岩土勘察工作为岩土工程提供精确反应地基工程中地质条件的岩土参数和考察报告,进而为岩土工程打下坚厚的基础。

1 当前岩土勘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们知道岩土勘察工作对岩土工程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前岩土勘察工作有很多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所以,我们需要逐个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总结一些对岩土勘察工作有利的经验和教训以便提高岩土工作的质量。具体来说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因素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勘察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目前,绝大部分的勘察公司都是采取传统落后的勘察方式。他们使用的落后的勘察仪器,所得到的勘察数据精密度相对较低,并且工作效率也比较低。总的来说,这种落后的勘察的方式给勘察工作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与这些落后的勘察方式相比,一些公司使用了先进勘察手段。这些先进的勘察技术在确保勘察结果的精确度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岩土勘察的的效率。所以,勘察技术的更新是一种趋势。不过需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勘察工作人员本身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作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勘察手段的更新速度。

1.2勘察环节规范性不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当前的岩土的勘察市场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就导致很多勘察公司本身没有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还不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这些不规范性使整个勘察市场乱象丛生,严重的影响了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有的勘察人员凭借自身的经验编写勘察工作报告,这种做法既影响勘察工程质量的真实性,也助长了工作人员滋生错误的观念。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的勘察公司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降低对勘察环节规范性的投入,这种做法严重导致勘察工作的不规范。

1.3 勘察人员专业素质不够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员的专业素养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勘察结果的准确性。首先,一些勘察公司为了降低投入,没有招聘岩土勘察方面专业人员。这些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他们对岩土的分层描述不精确,判断的准确性不够。使勘察工作出现失误,严重影响勘察的最终结果。第二,由于勘察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所以他们没有能力使用先进的仪器,降低了勘察工作的效率和勘察结果的准确性。

1.4 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力度不够

当前勘察行业的准入门槛比较低,挂靠现象频繁出现。所以,行政主管部门首先应该严查一些勘察公司的勘察能力和资质。并且在勘察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检查勘察工作报告,还需要检查出具报告的原始资料和深入一线实地检查定位野外岩芯及土样运输保存。保证出具的检查报告的真实性。

2 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发展趋势

总的来说,岩土勘察工作已经严重的阻碍了当前岩土工程的发展,我们必须对岩土勘察技术进行一些改革,让其更好的满足岩土工程的发展。

2.1 强化岩土勘察机制建设,加强监理

当前很多公司的没有完善的勘察机制和监理手段,由于这些勘察监理机制的不完善不仅影响整体施工计划进度,而且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也会产生很大不利的影响。所以,勘察公司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程的勘察机制监理手段。在工程开始之前,公司就必须制定出监察目标和指导计划,提高勘察工作的整体效率。首先监理员需要对施工现场和整个施工过程实行全程监理,保证勘察作业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其次,监理员需要对勘测的工作量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勘察的工序流程的顺序性和系统性。第三,监理员还需要对勘测报告的数据参数进行严格审核,重点考量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争取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在监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错误的操作程序,监理员需要立刻进行制止。尤其是在工程测绘、界面划分等这些重点工作中,更加需要进行严格把关。

2.2 提高岩土工程勘察员素质、统一勘察规范

岩土的勘察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所以,从事勘察工作人员的素养对勘察工程的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勘察公司首先应该加强对岩土勘察人员的素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另外,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深入到实地并且劳动强度比较大的工作,所以勘察人员在从事一线的工作之前,公司需要给他们一段长时间的实习期,等他们适应这段实习期之后,才让他们从事实际的勘察工作。另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健全关于岩土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而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的保障。只有上述两个方面都得到巨大的改善,整个勘察工作的质量才会有充分提高的可能性。因为,勘察人员集体素质的提高的同时还能够进行统一规范的作业,进而可以获得一致的勘察结果。与此同时,高素质的勘察人员还会减少勘察工作中的不足现象,降低整体岩土工程的成本。

2.3 岩土工程勘察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传统的岩土勘察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岩土工程的发展需要,先进的数字化的勘察设备将会取代传统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在未来的发展潮流中,岩土工程肯定也会走向现代化和数字化。与此同时,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勘察会出现更多量化的程序,进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的处理数据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所以,现在很多测量公司已经用红外线进行勘察测量,这些设备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的效率。

2.4 岩土勘察秩序将会更加规范

岩土勘察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复杂的工作,很多方面的测量工作它都有所涉及。所以,岩土勘察工作需要很多部门合力配合才能够顺利完成的。单一部门测量每一项工作会显得非常的吃力而且勘察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岩土勘察的秩序不能混乱,需要规范作业,各司其职。随着未来岩土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还需要规范每个工序秩序,使在多个工序同时运行的情况下,岩土勘察质量也可以得到充分的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勘察效率得到提高,使勘察工作更加科学化。

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各项岩土工程对岩土勘察技术的要求和岩土勘察报告的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需要正视岩土勘察的任务,如果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勘察参数,轻则耽误工程的进度,重则导致灾难性的的事故出现。勘察公司需要努力改进勘察技术和提高勘察人员素质,进而使岩土勘察质量得到巨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时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民居,2013( 3),239-240

[2]陈继祥,岩土勘察工程技术发展概述[J],科技风,2013(12),171

[3]聂泽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2(3),192

[4]陈志芳,当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建筑设计管理,2011(1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