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教科研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年,教科研部提出了备课和作业设计的新要求。引导教师分层备课、分层设立教学目标,分层施教,分层设计练习,并用记号表明提高项目,引导教师设计运用类题型、学科整合类题型,让更多学有余力的学生冒尖。为了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刀口上,教科研部又提出了按教龄分层备课的改革思路。改变以往抄教案集,重课堂教学轻教学反思、重学法指导轻教学艺术,重形式轻与内容的有机结合等现象,引导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了解学科总目标、单元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情感、技能、行为习惯、创造能力的动态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鼓励根据学生实际大胆处理教材,鼓励根据二期课改精神自编教材。精心设计练习,根据学生的程度与接受能力,分层拓展,加大思维容量、训练力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反复机械的操作减少了,创造性、主动性增强了,照搬照抄的时间花在了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益与教师劳动效益。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师普遍反响较好,但从“精”字上要求,离静安小学的一流教育的差距还很大。今后将鼓励、指导教师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要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又要备与边缘学科的整合等各种形神兼备的教案,教科研部将作有关方面的培训。
教学研究月,是教师教学研究成果的展示,今年的教学研究范围特别广。从课堂教学的研究延伸到了对教材的研究,从单一学科的研究拓展到与边缘学科整合的研究,从讲读课到作文课、说话课、读书读报课、复习课、拓展课等各种类型的课,教师大胆实践研究。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高了,教师的创新教育与教育创新与学生同步发展、提高。教科研部今后的发展目标:将研究构建静安小学学科性课程、活动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等四大课程体系,把静安小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打造平台。
教研组、备课组的规范运作是科研部工作的有力补充,各教研组备课组从区先进教研组的评比过程中找差距、找不足,特别是数学教研组勇于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每一位教师,大家在检查评比的过程中反思提高。教科研部将在今后的几年内,陆续把我校的数学组、语文组、体育组、科研组等几个有潜力的教研组推向区,甚至市的优秀教研组,真正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管理队伍。
校园文化建设在各位组长的精心设计下也搞得有声有色,四月,欢乐英语节,五月数学节,六月语文学科竞赛、艺术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寄宿生活。但其中问题也不少,任务观念还较重,从而出现部分走过场或流于形式的现象。
校园文化建设是寄宿制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我校校园文化质量,教师转变观念是关键,部门加强管理是根本。教科研部与德育部分工不分家,必须密切配合,根据学校特点既要制定传统活动,如一月份——我是快乐的小小寄宿生,心理辅导月活动。四月——迎校庆,才艺大擂台。五月科技节。六月、九月——丰收节,综合学科竞赛活动等。又要根据事实形势设计有特色的活动。如非典知识竞赛,喜迎世博会,静安电影节、艺术节等活动。
科研工作是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基石。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表现出的热忱、求实精神,令人高兴。这学期瞿炯、顾春慧两位老师的课题通过了区立项审批,学校的教育科研攀上了一定的高度,但离创静安小学一流教育的高要求,离开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科学境界,路还很长,还有新的高峰有待于我们去攀登。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主力军,在进入新的一学期的发展规划,所要追究的新的高度,有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学校教育科研应追求新的制高点的思考。学校教育科研必须根植于实践,始终不能脱离实践经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拓新的实践,创新的理论,是我校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永无止境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达成,在时间上是长期的,在空间上是大跨度的。即使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理论看作一岸,把实践看作一岸,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现理论到具体操作之间的转化和提炼,是学校教育科研所应追求的“制高点”。
第二,强调经验的可操作性,避免追求抽象、空洞的理论。强调实践的针对性,通过科研人员对自己的科研指导实践过程的反思,真正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一、加强组织制度建设,为教育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可以说,我县科研工作启动在“十五”,发展在“十一五”,提升在“十二五”。2011年5月,我们召开了第十一届学术大会,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省教科院领导、市教育学会和教科所领导、各校校长及主管科研领导、科研先进个人代表、优秀成果获奖代表等200人参加了大会,大会表彰了“十一五”先进个人及先进单位,四所学校做先进经验介绍。在实验高中体育场举办了科研成果展,四所学校的教师做成果汇报课,并对主管科研领导进行培训,组成新一届教育学会组织机构。通过《通榆县教育学会章程》,修订《通榆县科研课题管理办法》等文件,召开通榆县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印发了《成果集》和《材料集》、《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通榆县“十二五”教育科研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评比方案》,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健康、有序、持续地发展提供了整体思路。教育科研部门大力开展了课题研究活动,将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将教育科研发展的动力植根于课堂教学活动,杜绝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层皮”现象。教育科研工作始终围绕教育局中心工作开展,我们确立“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中心,以抓科研兴校工程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为基本点。通过几年努力,教育科研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几年来,我县广泛发动基层学校和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不断加强课题的规划、审批和指导,特别务实地抓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严抓课题的结题鉴定工作,制发了《通榆县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鉴定标准》。通过对规划课题的严格管理,引领了教育科研方向;通过指导课题研究,提高了全县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为强化科研工作,教育局加大力度增加了科研成果证书、结题证书等在评职晋级中的分值,各职能部门在评先选优或推选骨干等活动中将课题研究做为基本条件,营造重视教育科研的氛围,确立教育科研良性的发展方向。
按照科研规划,积极组织有关学校参加“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工作,让教师和学校选择不同的项目,使研究内容多元化,各校均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凸显理念和形成各自的特色与风格。例如,实验高中把教育科研定位在发展的希望所在,校长张威同志亲自承担一项国家、两项省级课题。其中《普通高中多元化模式的研究》已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填补了我市没有国家级独立课题的空白,其研究成果显著。明德小学注重开展校本科研,提升办学品味,关注教育教学实际,认准以校为本解决实际困惑的科研方向,立足校本,开展扎扎实实的校本科研活动。校本科研活动要求教师追求“高标准”,注重于科研的前沿性和长远性,着眼于“低重心”,即科研的基础性,远离“象牙塔”式科研和脱离实际的科研。通过大量的校本培训,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中学文明礼仪示范基地”。
三、抓教育科研活动,注重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活动是科研的载体。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在课题研究上,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制定了课题中期成果汇报活动方案。教科所印制了活动安排日程,对活动进行了记实并通报;举办了两次教育科研课题中期成果汇报会,听评研讨课120余节;组织实验校参加国家级课题子课题活动5次、省级培训及研讨会8次;参加各级教育科研成果征集活动,其中获奖累计378项,省级优秀成果945项,市级优秀成果980项,县级优秀成果458项;参加省学会“两先一优”评比活动,先进单位15个,先进个人76人,优秀会员112人;组织参加白城市第六届教育学会年会,我县受表彰教育科研先进个人7人,市优秀会员13人。市科研名校评比,我县4所学校被评为市教育科研名校;组织学校参加白城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基于网络下中学教学模式研究”白城十中现场会,收到较好的效果;还组织了两次中期成果汇报活动,对活动进行总结和通报。通过以上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使教育科研成果进一步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
四、抓科普活动,促进教育科研工作深入开展
我们大力抓科普宣传工作。几年来,教育学会组织人员针对教育科研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送讲座下乡活动,深入基层讲座32场次,参加培训教师3000余人。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教育局组织教育学会和教科所及有关专家深入基层进行科研服务活动,参加30余所学校的开题报告会,并深入课堂听评课题报告会、《抓好“五个一”,提升教育科研质量》等讲座,受到全县教师欢迎,细致地指导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做好《教育科研报》的编发工作,共458篇,每年十期,共出版五十期,每年装订成册,《教育科研报》真正成为广大教师教育科研的交流平台。2008~2009年,《教科研报》集已送中央教科所参加科研成果展览。县第十届学术大会装订了《科研成果论文集》。2010年组织教师参加论文成果征集活动,推荐成果217篇发表在不同级别的教育刊物上。2011年我们征集教师科研成果139篇,公开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上,为教师搭建了科研实践平台。一系列的科普活动,为全县科研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
1、健全科研组织制度,激发教师科研热情。
为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热情,营造我校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开学初,在经过校长室领导批准,教科室同志充分讨论后,修定了《涟水实验小学教科工作奖惩制度》。刚开学第一周,教科室立即召开了部门工作会议,会上罗鹏程校长就教科室同志的分工作了具体明确的部署,并对本学期教科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会后教科室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计划及学校工作计划即刻制定了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召开了全体教学人员会议,组织学习了《涟水县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奖惩制度》。
2、切实减轻教师负担,追求教科研工作实效。
本学期教科室对教研组活动进行了改革,变每周活动为课题组、教研组间周进行。为使课题组实验研究工作落到实处,本学期增加了课题组活动的时间,同时陶会主任还专门印制了关于课题研究工作的资料,并带领大家学习了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方法等,让广大教师消除了课题研究工作的神秘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来。
二、搞好活动,塑造形象,全力打造品牌特色
1、认真组织了作文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为了搞好本次活动,教科室牵头组织成立了由郎宝堂、卢玲、徐鹂、徐曙光、周明、陶会等六位同志组成的评委小组,并分别召开了评委和参赛选手会议,冯霞、左洋、胡成杰、邹雅雅等四位老师积极报名参加了本次选拔活动。参赛选手都能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精彩纷呈,评委同志能挤时间调好课务克服困难顾全大局,为本次活动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评委认真评比冯霞获得了一等奖,并代表学校参加县选拔活动,左洋、胡成杰、邹雅雅分别获得了二等奖。为了能在县比赛中获得好成绩,六位评委对冯霞的课进行了两次试教指导,本着“愉快教学、快乐作文”的理念进行作文教学。在县决赛中,冯老师新颖的教学设计得到了评委同志的一致赞誉,并顺利进入了市决赛,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2、组织好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教科室牵头由罗鹏程校长亲自带队,陶会、李月霞、冯霞、李海艳赴繁荣路小学分别参加了省、市优秀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并都顺利通过省、市优秀青年教师评选。
3、积极落实布置“七彩杯”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为了在“七彩杯”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展示实小师生的良好形象,开学初就由教科室牵头并在校长室的统一布置下,将此次活动的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个部门,并落实了专人负责。另外还组织了各班自愿征订《七彩语文》等杂志,在准备过程中教科室多次检查督促各负责同志认真准备,特别是徐鹂主任负责的节目,准备充分,指导到位,获得了市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4、积极配合电教中心,做好信息技术整合及网络课评比参赛工作,对参赛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使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邹雅雅、孙云代表县参加市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邹雅雅还将代表淮安市参加省级评比。
5、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为了组织好本次活动,胡成杰同志从拟发通知到稿件的催交修改,以及初稿选择、排版打印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文学社还积极申报参加淮安市诗词教学先进集体评比,今年学校再次被评为淮安市诗教工作先进单位。
6、另外,教科室为了申报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做了大量的材料准备工作。
三、更新理念,抓好教研,注重课题过程管理
1、抓好教研组活动,浓厚研究氛围
本学期,教科室组织校内骨干教师上研讨课并组织老师撰写评课稿,利用周三时间集体评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笪月霞、卜金英、赵红春、李梅、高超、王攀攀、李玉等老师作了精彩的校内公开课。同时我们还开设讲座。一学期以来,先后有陶会主任、卢玲主任、罗鹏程校长、韩峰主任为全体老师分别作了学科讲座,帮助老师更新教育理念。各教研组在单周三放学后活动正常,参加听课人员都写了评课稿,集体研讨研究氛围浓厚。
2、抓好资料整理归档,注重过程管理
教科室先后多次调研了各教研组、课题组计划制定及落实情况,经查各组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低语组、中语组、低数组、中数组、美术组、英语组,杨杨、支海兵、刘曙光、冯霞、张彬、胡成杰、何爱乡等同志为组长的课题组每次活动到会人员齐能按计划活动,效果较好,而且各课题组老师能及时做好学习记录。课题组的各项资料整理规范,计划齐全,并能按计划活动。
3、积极参加培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教科室除了参加了县教科室召开的教育科研专题会议,及时传达至各课题组相关同志外,还积极报名参加省内外的有关教学研究活动,先后组织了朱靖涛、邹雅雅、李春林、胡成杰等同志参加全国作文教学优质课评比淮安地区选拔赛观摩活动,卜金英同志参加了“千人万课”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观摩活动。何艾乡、卢玲、李春玲等同志参加了省青年教师阅读课观摩活动。还组织了全体语文老师观看了特级教师录像课,有力地提升了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
4、编写资料,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
本学期,教科室还编印了《实小科研》(第28期,《江苏省教学研究立项课题结题材料专辑》,出刊了《春蕾》报,供老师们学习、领会、参考。
5、撰写论文,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提升
教科室组织教师参加了“教海探航”及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种征文活动,为了能在征文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教科室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并将通知发至各个级部与部门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任务要求,经过评委认真审阅,上网鉴定,笪月霞、冯 霞、张 彬、卜金英、贾春霞、左 洋、胡明瑶、卢爱青、邹雅雅、李 霞、陶莉莉、金德亮等12位同志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孙云、陈海燕、薛帆、吴六松、左美丽等15位同志获得二等奖。并已经上报参加县评比。
四、踏实工作,积极宣传,努力提升科研层次
1、提前策划“童诗引路,快乐作文”开题论证现场会暨中国儿童诗教学实验基地授牌仪式。为了推进我校作文教学改革,推动“童诗引路,快乐作文”课题研究工作的积极开展,进一步深化儿童诗教学的研究,并积极落实校长室提出的“打响品牌战略”,营造“书香校园、诗意校园、和谐校园”氛围,教科室先后与“快乐作文”总课题组齐福琴主任、中国儿童诗网、《中国童诗》主编雪野等专家多次联系,将论证会时间初定为4月中下旬,教科室及早地拿出了整个活动的方案,并在校长室的统一组织下召开了一次准备工作动员会,对各项工作做了具体的布置,各部门为此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后因国家审计机关的检查时间冲突,现延期至下学期举行。
2、为进一步完善各种课题的实施方案,并规范过程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制订阶段工作计划,明确阶段研究任务,并抓实三项常规活动:上课题研究课、小组研讨、撰写研究论文。也提出了“四个一”的具体要求,即:期初制定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每月记录好研究一得,每学期围绕承担的课题至少上好一节实验课并上交相关材料,期末撰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相关论文。
为了做好省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生综合发展评价的研究”、市级课题“新课程改革下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教科室提前计划,多次召开相关人员会议,两个课题组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冯霞、刘曙光两位组长教科室的3位同志吃了很多苦,但从未叫苦叫累。
3、积极将本部门组织的活动向教育网等网站投稿,有举行作文教学优质课研讨活动等5篇稿件在涟水政府网、涟水报、涟水教育网等发表。
4、主动与有关杂志、报刊联系做好学校相关宣传工作,先后有《快乐作文》、《七彩语文》、《淮海经济》等杂志为我校做专题报道。
关键词:科研项目 科研主体 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1-185-02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首先要有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老师。老师通过科研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为他们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科研成果中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经转化后,又可直接为教学服务。在此,特将我校应用电子项目组在各方面取得的理论及实践成果汇报如下。
1 通过科研工作全面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以科研项目开发为抓手是全面提高专业教师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双师型”教师,是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技能,但这两者不是简单地“1+1”,而是要有机的结合。只有通过科研项目开发工作,才能使两者有机整合并上升到一定高度,才能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把专业知识难点讲明白、把一些看是简单的问题讲透彻,避免其教学过程中单调的知识传授。
一年中,参与科题的各位老师在专业理论、实践技能和学术水平等各方面均取得很大提高。现将项目组老师撰写并发表的学术论文汇总如下:(1)《VFP通用字段中的信息导入SQL Server的实现方法》;(2)《基于ASP的通用条件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3)《用VFP备份和恢复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4)《高职VFP教学中三个重要环节》;(5)《教学思考与实践》;(6)《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建设探索》;(7)《职教校园中学生激励教育》、《职教校园中学生激励教育的再讨论》;(8)《PLC 在镗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PLC在脉动灭菌锅中的应用》;(9)《浅谈五年制高职班主任的分阶段管理》;(10)《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以科研项目为引领全面促进教学工作
通过课题的开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一方面,科研工作促进教学;另一方面,教学感受和经验只有进行理论的提升才能实现对教学的指导意义。
2.1把科研目的与教学目的有机整合
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是科研和教学的共同目的。利用教科研进一步完善学生培养模式,极大地促进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全面发展,实现科研与教学的有机整合。
项目组老师通过对职校学生“激励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如下观点与方法:(1)对学生进行包括社会理想、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在内的“学魂”精神的激励教育;(2)教师情感期待和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对学生也起着积极的激励作用;(3)一定的学习压力也具有积极的激励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多元智力理论,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元激励,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形成学习信念,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智力特长。
2.2把科研选题与教学问题有机结合
项目组老师通过对可视化数据库管理系统(VFP)的教学实践与深入研究,归纳出高职VFP教学中重要的三个环节及实施方法:(1)帮助学生建立VFP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教会学生选用函数和命令;(3)带领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并通过以上三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VFP数据库开发能力,继而结合实际的应用,以案例式教学为核心,以图示式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等为补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数据库的概念及程序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VFP开发技术的能力。
项目组老师完成“过程自动化仪表实验实训及研发创新平台”项目方案的调研编制工作。本实验装置的建成,一方面将使学生既能够掌握有关仪表及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对有关仪表的安装、调试及使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生产中如何进行液位、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参数的自动化控制有基本的认识,毕业后又可以面向火电厂、热电厂、化工、冶金等行业的大、中型企业,从事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的安装、维护与调试、工业自动化仪表维修及DCS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操作及维护等工作;另一方面,本装置连接管道预留不同规格的设备接口,系统可通过调节管道流量、压力等参数为测量仪表的研发提供实验考核及数据积累;另外,还可利用DCS系统强大的控制器运行软件、人机界面软件的数据采集、管理和控制功能,研发特定工艺流程控制管理系统。
2.3把科研主体与教学主体有机整合
教师是教学主体也是科研主体。教师身临教学一线,感受全面,体验真切。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所从教的专业是最直接、最适宜的方式,而且一线教师能够在研究中改进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把研究成果直接落实到课堂教学和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同时在研究成果的应用过程中又可以得到检验和完善。
项目组老师结合VFP教学,对VFP、VB及ADO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研究,实现了在VFP通用字段的信息中导入SQL Server数据库image字段,有效地解决了VFP数据库升迁到SQL Server上、通用(Gen)字段转为image字段后无法读取的问题。
项目组老师针对传统继电接触控制的镗床存在电路复杂、可靠性差、故障诊断与排除困难等缺点,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对镗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已取得非常理想的控制效果。现正准备组织学生,对学校报废的旧机床进行控制系统改造。
3推动产学研及校企合作的开展
只有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以产学研相结合为基础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高职院校技术应用型项目欠缺,办学特色不鲜明,专业建设重点不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脱节等问题。检验高职院校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的产学研结合,而科研能力是产学研结合的基础,科研活动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中又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无论是产学结合,还是校企合作都需要以科研为基础,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如果缺少了科研的参与,企业就失去了与学校合作的动力,产学研就难以紧密结合,从而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我们的老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针对其生产、售后服务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积极开展各种层次的技术服务活动。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 既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又为教师和学生接触生产第一线创造了机会,实现了校企合作中的双赢。在对技术服务活动中发现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最终老师把在实际技术工作中积累的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为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模式的改进注人新的活力与动力。
项目组现正与上海妙迪仪表公司、杭州和利时等多家公司开展科研联合开发工作。其中:“氧量自动分析仪”项目已完成样品试制,样机正在工业现场试用考核。
4以科研项目为引领,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学生,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老师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在教师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充当小助手,不但能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而且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在真刀真枪的实际工作中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我们教师始终坚持放手让同学参与科研课题实践,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增强对学生的指导力度。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5以科研项目为引领,推动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大赛的开展
【关键词】 教研工作平台 引领 教育科研
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学研究成果评选工作平台(教研工作平台)创建以来,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有了国家层面的管理和评选机制,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可以得到社会承认,也为我们天津市教育科研主管部门以教研工作平台的运行机制激励教师树立教育科研意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了保障。教研工作平台已成为激励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的推进器,引领研究方向的指示灯,进行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的资源平台。自2004年起,通过教研工作平台开展的论文、课题评选和展示活动,不仅使广大技工院校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技工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通过申报参加评选活动,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技工院校师资队伍科研水平不断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下,天津市参加市级评选的作品由起初的100多篇逐年递增至近5年的年均600篇左右。说明技工院校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参评作品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和课题在教研工作平台上获奖。全市技工院校教师普遍树立了“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的意识,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技工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中。
组织好每年度的教育教学论文、课题评选和推荐工作是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和各技工院校开展教育科研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达到推动全体技工院校教师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的目的,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积极思考和创新实践。现将我们的一些思考梳理出来,供大家指正。
一、引导教师明确技工院校教育科研定位
要实现技工教育创新发展,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要实现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必须从事研究、探索,才能将新观念渗透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消除从教的疲惫感,改变教书没有乐趣的心理,教师必须从事教育科研,在研究中体验到工作的快乐,使教师不会像蜡烛那样,燃烧之后毁灭自己。但是,在过去技工院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对教育科研“敬而远之”的心理,认为搞科研是教育专家、学者的事情,认为从事科研工作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技工院校教师主动从事科研的意识不高。通过分析,我们认为要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必须明确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
教育科研是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技工院校教育科研既有教育科研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之处。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技工院校教师,研究的对象是技工教育规律,研究的内容是技工院校的实际问题,研究的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技工院校健康发展。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研究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只有当技工院校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吸引广大技工院校教师积极参加;参加的主体是全体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教育科研繁荣发展。为此,我们提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是:以当前正在应用而又急需补充完善的教学管理问题为对象;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科教学遇到的问题为对象;以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
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利用jnpx网站以及召开相关的工作会议,将教研工作平台上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定位的信息理念及时向各学校宣传讲解,使广大教师基本消除了教育科研神秘高深以及教学、科研冲突论的原有观念,普遍树立起正确的科研意识。
二、引导教师培养锻炼教育科研能力
通过前几年的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我们发现教师在树立了正确的科研意识后,要达到科研活动出成果的目的,还必须使教师掌握必备的技工教育科研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指对教育实践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针对技工教育科研的目标定位,应当从以下方面培养和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1.提高选题的能力
教育科研的宗旨是为技工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从事教育科研首先遇到问题是找到合适的研究课题,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教师首先要具有选题的能力。然而,并不是所有出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现象都能成为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选题。只有技工教育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现象,才能成为教育科研的选题。所以,对教师选题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要选择技工教育改革、发展和提高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选择具有新意或有新知的问题,主要包括,首创性的题目,对同一题目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对已有题目进行补充完善等。技工院校教师在选择研究题目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
教师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的职业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是必要的,但如果对国内外的职业教育某一领域的问题展开研究,往往得不出创新性的结论。因此,选择题目时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选择的题目不要超出自己实践和可以观察到的范围,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度,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选择的题目要适合自身的研究能力,就是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主要有,需要我们直接面对,又必须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将教育理论、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为改进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回顾和反思发现的问题。
(2)要发挥教研工作平台选题指南作用
为了提高教师的选题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关注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选择恰当的研究题目提供依据;要关注以往已经研究过并取得相应成果的问题,以避免重复研究。我们天津市教研主管部门,根据教研工作平台公布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拟定出每年度的重点题目,为培养锻炼教师的选题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要培养锻炼理论思维能力
开展技工教育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学科专业等理论对教学实践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进而推导、论证出相应结论的过程。因此,理论思维能力是从事教育科研的必备能力。我们倡导教师要着重在以下方面进行锻炼和提高。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事教育科研必须具有理论修养,理论能够为从事教育科研提供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教育研究是难以得出创新性结论,甚至是主观臆断的结论。可见,对教师来说,强化教育理论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2)要强化信息资料收集的意识
收集教育教学资料和信息是做好技工院校教育科研的重要保证。只有收集和占有丰富的资料和信息,才有可能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理论思维过程。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做到心到口到的同时,还必须做到手到,及时地将自己身边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事实记录下来,把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保存起来,为从事科研做好资料准备。
(3)要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运用理论思维对所积累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得出新知、新论,实际上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我们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挑战过去的思想观念,转换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培养锻炼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创造出具有创新指导意义的教育科研成果。
3.要注重提高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育科研成果是要以规范的文体和规范的文字为载体,才能表达出来。因此,教师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也成为科研能力的重要组成要素。这需要教师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注重培养锻炼自己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 。针对论文、课题评选过程中存在的写作和文字表达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定期举办了相关的培训讲座,同时倡导教师要仔细研读有关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及写作方面的书籍,对于提高教师科研成果总结概括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评选激励机制
要切实发挥教研工作平台的引领作用,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要消除“为科研而科研”“为评奖而科研”的旧观念。积极创造为提高技工教育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而开展教育科研的良好氛围。为此,我们提出要从以下方面加强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
1.坚持同行评审制度
在组织论文、课题评选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对评审专家进行培训,以统一标准。对各技工院上报的论文、课题,要按照学科专业进行分类、编组,坚持由同行专家对各类成果进行集体评审,最后得出综合评价。避免“外行审内行”的现象发生,确保评审结论经得起考验。
2.建立反馈修改机制
对于不符合评奖标准的作品,要写出具体修改意见,并及时反馈给作者,帮助其进行修改、提高。
对于获奖但仍存在需要补充完善的作品,也要将修改意见反馈给作者,帮助其继续提高科研质量。为其作品能够推荐到教研工作平台参加评奖和展示创造条件。
通过反馈修改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的科研氛围。使广大教师深切体会到,开展论文、课题评选工作是为了引领他们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激励教师积极投身教育科研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关键词 学生评教 积极作用 教务处
1 学生评教的相关内容
学生评教指的是在被评教师的任课或辅导班上对其采用无记名的调查方式,由参与调查评估的学生根据评教标准和自身学习体会,对被评教教师的课堂表现,包括授课内容、授课效果和授课方式等方面采取的一种打分评定的教学评价方式。开展学生评教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2 学生评教对教学工作的积极作用
2.1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生作为最直接的受教育对象,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人品道德是最了解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个群体。通过学生评教往往能发现一些领导、同行教师,甚至是教师本人都没有发现的不足,能够及时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最需求和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因而能进一步客观公正地发现教学质量上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评教中受到学生欢迎和肯定的教师,工作积极性会更高,也就愿意花更多精力到教学工作中,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在评教中受到学生意见较大的教师,无形中会感觉到一种压力,因而会主动改进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争取下次得到学生的好评。而那些在评教中,学生反映一般、处于中等阶段的教师,不进则退,在动力和压力的双重作用下,也会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重视,争取拿到学生的好评。这样一来,教师整体的教学质量都会得到提高,起到了所谓“教学相长”的积极作用。
2.2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在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与学生从来都是处在不平等的地位,师道尊严被严格遵守,学生需要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加大了师生间的隔阂,而学生评教则加强了师生互动,同时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中强调师生关系民主、平等的这一大趋势。长期以来,学生成绩被看作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有的教师为了一味的追求高分数和好成绩,对学生进行题海战术、填鸭教学的盲目措施,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根本不注重师生关系的培养。而学生评教工作的开展能改变这一现象,让教师能够更快适应平等角色的转换,改变盲目追求高分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从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3有利于改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学生评教同时也是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评教的方式有利于教育管理工作者能从更全面的角度更为准确的掌握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教学管理工作,确保了教学工作健康、正常的运行。同时,学生评教也能帮助教学管理工作者了解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帮助教师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还能对教师做出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3 教务处为完善学生评教所应采取的措施
3.1避免学生评教的负面影响
教育服务的核心是教育,离开教育的服务不是教育服务。如果,我们没有把握好教育服务的实质性内涵,把教育服务引入误区,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一味地去讨好学生和家长,不去实施正常的教育,那么结果就必将是既“误生”也“误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造成“负教育”的行为效应。
3.2进一步具体和细分学生评教的内容
教务处是具体负责开展全校性学生评教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为保障评教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务处需要提前将所需资料和数据准备充分,为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对于学生评教的内容应该进一步细化和全面,例如:教学语言、教学行为、教学纪律、教学仪表、教学态度、作用辅导、课堂结构、师德修养等多个内容。
3.3提高评教的公平性
学生评教的实施者是学生,虽然能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但其中不乏有的学生处于个人情感因素而对某些教师产生不公正的评断。对学生评教的数据和信息材料,教务处需要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最后得出公平的评价结果。学校既然重视和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权利,教务处必会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慎重处理。对于共性的问题进行公开研讨,对于个性的问题私下沟通,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的更好发展。
同时,学生评教结果不是对教师的“诊断”,而是一种对教师今后发展提出激励和引导的作用。评价情况和结果,应该允许教师申诉。对学生评价差的教师进行个别交流,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学生评教结果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学校了解、掌握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收集、整理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各种信息,提高或改进教师教育实践活动,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积极进行“教改”的过程。
4 总结
学生评教是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最直接、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评价。但如今很多学校还对学生评教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加上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不当因素,会出现掩盖评价的真实性、可靠性的现象,同时产生了挫伤教师自信心和积极性的负评价。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学生评教机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评教工作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欢迎。
参考文献:
[1]洪敏.对“学生评教”的反思,2004.
[2]胡天春.学生评教的现状与对策 2004.
为进一步提高小学实验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及实验室材料实现科学化、分类、分档、档案管理,加强实验水平和实验效果,更好,更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发展。
二、主要任务及目标
按国家教委颁布的教学大纲开齐开足实验教学课程,实验开出率达到90%以上,引导学生基本能亲手完成各个实验,形成一定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实践,实验,观察能力。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实验室工作由校长及教导主任直接管理,实验室设兼职管理员,即实验员,具体管理实验室工作。
2、实验室管理员任务,目标;
(1)实验员必须拟定科学教学计划,各年级科学教学工作须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学,实验教学需填写演示实验计划、分组实验计划、演示实验单、分组实验单等表格。
(2)在进行实验教学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仪器,材料,教师对每组实验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方法,写出相应实验方案,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安全性及效果。
(3)在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时,应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材料,以确保学生在实验中有物可做,并指导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完成实验教学;
(4)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试验记录),并认真审阅,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养成科学的科学观和相应的实验能力;
(5)开学及时收取科学各年级《教学工作计划》、《演示实验计划表》、《分组实验计划表》;期末按时收取《教学工作总结》、《演示实验记录表》、《分组实验记录》
(6)在实验教学、教研方面,以全体科学任课教师为组,进行相应的科学教学与实验教学研究,以不断提高科学学科教师的教学与实验能力。
3、材料归档
(1)每学期(学年)按时将各类材料分类装订后归档,并按时填写相应试验开出数、开出率,完成实验室材料的归档管理,做到科学、规范,便于查阅;
(2)在材料归档的过程中注意材料的质量与数量应答相应要求;
4、实验室器材管理
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应管理好材料收发、入档工作外,还应管理好实验室的器材及日常工作。
(1)材料(实验器材)的每日发放和收回工作,并作好相应发放,收回记录及损坏,修理等相应记录;
(2)作好相关实验器材的申报,申购等工作;
(3)每周组织学生打扫实验室,并处理好实验室,保管室的用电,设备,器具的保管、管理、安全工作,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其他相关工作
关键词: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项目
作者简介:丁治中(1980-),男,江苏丹阳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严波(1978-),男,江苏常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ZX/12B101-11)、河海大学2011年度建设教学团队项目、河海大学常州校区201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84-02
我国经济由重视制造向重视创造转型,设计行业发展迅猛,需要大量创新人才。艺术类院校、工科院校、综合型大学都开设了设计类专业,但培养模式未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变化。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实践工作能力强、专业技能过硬的设计人才“一将难求”;另一方面大量应届毕业生缺乏设计经验、专业技能薄弱,就业形势严峻。[1,2]
设计讲求实践,这对于应用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尤为关键。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设计理论灌输,教学内容不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践环节也常常是纸上谈兵、虚多实少,从而导致学生不能通过专业课程学习,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吸收、整理,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3]强化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是实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分离
课程体系建设是各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一般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根据学科平台、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将理论教学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将实践环节分为课内实践与企业实践。依托学科平台由不同专业的专任教师进行理论教学,由专职实验员进行实践教学。
设计类专业一般按照大设计、大艺术理念进行课程设置,各高校的课程体系存在共性。河海大学属于工科院校,依托机械学科开设工业设计、数字媒体两个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如表1所示。为加强课程衔接、课程更新,根据课程特征构建课程群,使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工科院校基本教学单元人数多,受人员、设备、场地等因素制约,实践课程仍以虚拟课题训练为主。总体上看,理论教学体系严谨、执行有序,实践教学较为机动。
2.“工作室”制不完善
近年来,在借鉴欧洲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模式基础上,艺术院校率先引入了“工作室”制,即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由教师牵头建立项目小组进行实践教学,这一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工作室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一种形式,以某个学科专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由授课教师组成学科方向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科研并行工作。[4]
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建设参照相近学科,重视学科平台建设,教学体系严谨、管理规范,人员、设备、场地配置有序,具备设置工作室的条件但尚未引入“工作室”制。依托现有实践教学平台实施“设计工作室”制,可以优化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二、工科院校“设计工作室”构建
高校承担多重社会责任,满足高校实践教学要求并符合市场需求的“设计工作室”具有多个特征: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实验室,拥有教学科研团队,承担教学科研任务;采用设计公司的运营模式,有稳定的设计业务来源,参与市场竞争;是高校科研机构的组成单元,承担纵向项目研究任务。
工科院校一贯重视团队与实验室建设,构建“设计工作室”是一定意义上的资源重组。工作室模式的架构扩大了实验室外延,将实验室与工作室互为融合。[5]“设计工作室”规模小、设置灵活,可以在调整原有人员构成、实验设备基础上进行资源配置。简而言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资源利用率。
1.“设计工作室”设置条件与基础
设置“设计工作室”不能盲目,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充足的生源、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固定的设计业务来源。工作室以专业方向命名,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微调。工作室校内场地用于教学科研,校外基地用于对接市场化需求。
充分整合利用其他院系资源,进行跨学科协同。以河海大学为例,工业设计专业与机械系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在产品研发、人机工程研究方面联系密切;工业设计专业、数字媒体专业、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都有虚拟仿真、图形图像研究方向,只是研究侧重点不同;数字媒体专业、新闻传播系播音与主持专业都涉及影视动画制作与表现,只是数字媒体侧重制作、播音与主持侧重编导。各专业之间持续进行学术交流、设备共享、技术支持等合作,可以进行如图1所示的工作室设置。
2.“设计工作室”人员构成
工作室由教师团队领衔,以专业骨干教师、支撑专业教师、教辅人员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以实践经验为衡量标准组建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包含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相关人员学科专业方向搭配合理,职责明确,人员配置稳定。
学生是工作室人员主体,在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基础之后通过选拔进入工作室。进入工作室后根据项目需求和自身能力双向选择,因需设岗、以才定岗。各年级学生根据技能水平、承担任务混编为多个小组,每组3~5人,各组均配备固定的指导教师。人员构成动态变化,不同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变化调整岗位及分组。
3.“设计工作室”硬件配置
工作室有固定场所,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根据实际需求分成授课区、设计区、实验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学校已有的设备根据各工作室使用需求进行分配,避免设备闲置。模型制作、摄影、陶艺设备仍然作为公共实验室资源,3D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渲染农场、录音室、演播室等可以划归相应工作室有偿使用。多媒体系统、电脑、书刊资料等可通过购置、租赁等方式解决。场地使用、设备购置及使用需要资金投入,主要是由学校专项建设资金、横纵向项目、学生创新项目构成。硬件投入要充分论证,考虑回报率。
三、“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强调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要具有应用性与针对性,注重将理论概念放入实践环节中解决。工作室实践教学强调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拘一格,教学内容以实用的设计能力训练为主。
1.培养目标与要求
“设计工作室”实行项目制,教学科研活动以项目为依托,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标。根据设计机构岗位设置情况设定各岗位培养计划,在实践中给出职业规划建议。教学环节分为实践课程与课外实训两部分。实践课程按照教学大纲实施,课外实训按照企业需求进行。严格执行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及动态变化。实施滚动培养、优胜劣汰,随着能力提升晋升实训岗位。改变知识传授方式,由一对多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对一的指导,营造学生间相互学习的氛围。教学周期大大缩短,不再以教学周次为基准。
2.项目设立与实施
根据教学大纲设立各类项目,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结合,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推进学分制,加强选课管理,[6]以课程群为基本单元,可以跨课程群选课。有效抑制盲目选课,防止选课过多、课程冲突。
项目实施过程参照企业研发模式进行,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工作室设有两大团队:核心团队与辅助团队。核心团队由教师与高水平学生构成,承担横纵向项目;辅助团队由指导教师、各层次学生构成,承担各类虚拟项目。两大团队岗位设置类似,对应岗位人员构成不同。核心团队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参与实际项目,通过实战提升实践能力;辅助团队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类似实际项目的虚拟课题,引导学生进入角色适应项目制训练。不同项目的参与人员与实施目标如表2所示。
3.主要优势
(1)虚实结合,以赛促练。设立虚拟项目弥补企业项目类型单一的缺陷,全面提升设计能力。虚拟项目的成果尽可能通过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来评价,使评价标准更为客观。
(2)贴近社会,校企衔接。设计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具备实战经验的人才。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市场竞争的残酷、适应企业研发的节奏。改变实训模式,在校内就可感受企业氛围。“设计工作室”的地点位于校内,人员熟悉学校制度、了解学生情况,有利于校企衔接。
(3)多学科交流,拓宽视野。设计无处不在,很多领域都与设计存在交集。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深入了解各种设计需求,深化设计专业内涵。以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为例,该研究机构具有水利行业特色且在图形图像处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虚拟仿真等领域需要专业设计师。
四、结语
设计行业发展迅猛,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必须适应社会需求变化。工科院校设计类专业理论教学成果显著、实践教学相对薄弱,但其资源配置方式有利于设立“设计工作室”并进行实践教学。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设计工作室”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满足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黄江鸣,徐晓丽.工作室制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探讨[J].艺术百家,2012,(7):414-415.
[2]权力涛.艺术设计实践技能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装饰,2011,(10):133-134.
[3]郭会娟,汪海波,谢能刚,等.设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新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128-129.
[4]陈教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J].艺术百家,2012,
(2):233-235.
【关键词】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
城市客运作为一个城市必不可少并且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一部分的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其系统内部主要是由管理者、运营者和出行者三个要素组成,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是,城市客运本身具有很强的非排他险和竞争性。光这两个性质就极有可能让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管理方面出现一定的混乱状况。为了避免这个状况的发生,避免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那就要在客运交通的经济管理工作方面多下功夫。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城市客运交通以及其管理工作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1.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1公众参与率有待提高
上面有提到,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当中主要由三要素组成,分别是:管理者、运营者和出行者。从客观方面来说出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出行者即公众,也就是城市客运交通当中的主要载体和消费者。但是,在对系统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研究当中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公众的参与度不达标。当然,这也并非说没有参与或者参与人数很低,但是却也充分的表明了公众参与的工作效率非常低下。就长远来看,公众参与率极有可能导致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认可方面产生一定的障碍,并且不利于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管理者去听取来自于群众的声音。短期看貌似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对于城市客运交通设施进一步的发展却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
1.2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纵观全局,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当中,不能只是单单的注重建设设备和体系,还要注重配套设施和制度的建设。在这一方面,就得依靠相关部门做好一定的配合工作。何出此言呢?这是因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可以归结为公共系统,而公众系统的发展和维护当中并不仅仅只是需要公众们的自觉性和参与率,还需要制度和法律法规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强制性约束。引用一句话: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同理,系统同样需要有制度约束,这样才不至于出现混乱瘫痪的情况。话虽如此,在对全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查找的时候,发现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还有待完善,有着缺少统一性标准、单一程度化较明显等缺点。这个漏洞对于全国的城市客运系统来说可能会导致系统出现混乱,甚至有可能成为人们出行的一大障碍。我们都知道,科学发展观早已被写入,但是科学的制度建设却一直没被大家所重视。我认为,在城市客运交通的建设当中,可以适当的进行科学制度建设,也许会有效的促进城市客运交通更好的发展。
2.对于如何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2.1建立有一定标准的城市公交亏损的补贴机制
2.1.1依我之见,若想完善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系统,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的服务系统建立一定标准的城市公交亏损的目标补贴机制,并下达公交公司,让其按目标实施补贴机制。对于企业服务、公共服务、运营服务要有明显的区分,不能一概而论。补贴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路线的提供方面补贴资金,尽可能的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等等。2.1.2除了前面说到的目标补贴机制,城市客运交通还可以选择适当的调整巴士票价。其实,公众并不知道,其实月票的价格不过是成本的三分之一,最多二分之一,这对于客运交通的发展长期来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的。所以,可以有选择、适当的调整月票的价格,与此同时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给予辅助,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的发展增砖添瓦。
2.2增强公众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参与率
出行对于我们大众来说息息相关,这也从侧面表明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建设对于大众来说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经过调查得知,在系统当中公众的参与率不达标,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经济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其实,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是公众对于国家的许多系统方面的认知度和关注度还不够,这就需要政府开展一些活动进行科学的普及,比如可以通过举办听证会等形式,提高大众对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注度,并且理性的听取和分析大众的要求,不断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更好的为大众的出行服务,为祖国的不断建设出一份力!
2.3不可忽略的政府扶持力度
一切计划的实施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双手做支撑。在城市客运交通管理工作中,政府的扶持力度对于其经济效益的实现程度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力。同时,政府的扶持对于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也起着保障的作用。由此观之,在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当中我们切不可忽略政府的扶持力度,而是要进行适当性的扩大扶持力度,以便更好的完善和推进系统的建设。
2.4对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科学编制以及法制建设的加强
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当中,除了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加大扶持力度,在公共交通规划方面也要进行科学的编制。在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的制定当中试着选择通过科学编制去解决,去实施。在这其中,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也不可忽视。如果想要确保土地的使用能促进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那就更加需要科学编制,而不是简单的去定制目标。在交通之间的接口处,还有对于如何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方面也要做足功夫,切忌纸上谈兵,一切还需付诸行动。简单来说,一个明确的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其的发展也就不言而喻了。总而言之,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不断的上升当中,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公共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进一步加大。为了满足大众不断增加的出行需求,在城市交通系统方面政府就要加大关注力度和扶持力度,以求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处于健康的铁轨上,一步一步,抵达目的地。我想,这对于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对于大众的需求保障经济效益的实现都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形海斌.对当前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4):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