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项目投资方案的比较与选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投资决策;系统开发程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之构建
收录日期:2016年8月22日
一、目前投资决策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意识不够。很多企业决策者对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目前,各项投资决策只是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之上,或借助于一些简单的投资模型或主观判断进行决策,缺乏运用系统的投资决策程序。
(二)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缺乏既掌握财务知识又熟悉相关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三)整个行业企业的实施环境不完善。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其在人员组成、技术、资金支持等方面都难以达到理想的要求,从而对会计信息化在企业内部实施的硬件以及软件环境都存在欠缺的部分,难以充分地保障信息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从行业外部环境来看,我国在企业信息化立法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力度不足,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并且没有足够强有力的会计信息化技术支持,这使得其在日常与工商、银行、审计等部门的会计事务的处理过程中,因无法很好地实现各部门的数据交换,而对会计工作效率造成影响。
进行投资决策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合适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就意味着企业在现在以及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缺乏对市场前景的掌控能力,缺乏发展甚至于生存能力。如何建立适合于当前中国企业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并将其具体运用到实践操作中去,本文将作一些探讨。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开发程序
(一)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建设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项耗资大、历时长、技术复杂且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因此,首先应制定发展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然后按照规划有步骤地进行系统开发。
1、制定战略规划的步骤。把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投资决策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成熟的成长过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初始阶段、普及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因此,构建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无论是在确定开发策略,或者在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建设。
2、制定战略规划的常用方法
(1)企业系统规划法。主要工作步骤为:准备工作、调研、确定业务过程及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有限数据、完成BSP研究报告。
(2)关键成功因素法。在现行系统中,总存在着多个变量影响系统目标的实现。通过对关键成功因素的识别,找出实现目标所需的关键信息集合,从而确定系统开发的优先次序,并进行规划。
(二)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流程
1、可行性分析。顾名思义,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应用项目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进行明确。对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明确是开发任务实现的迫切需要,它主要评介应用项目实现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源。可行性分析工作的开展必须是以充分的实地调查研究为基础才可开展,实际调查是其获取项目开展情况详细资料的重要渠道。
2、数据流程。投资决策水平的提升是开发和建立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最根本的目的所在。总体而言,组织设计是新型投资决策系统设计的首要步骤,我们在对新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对组织的设计看作是对系统进行创新设计的一次有目的的改变。为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在投资决策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我们必须舍去物质要素的束缚,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与整理,对投资活动数据流程图进行绘制,进而为接下来的数据分析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3、数据字典。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所绘制的数据流程图当中的数据存储、逻辑处理、数据流、数据结构以及其存在于外部的实体进行定义。数据字典在数据流程图的辅助下,对于系统当中逻辑模型的描述可以从文字扩展到图形当中,大大提升了模型描述的完整性。
4、功能结构图设计。以各功能之间所存在的从属关系为依据所绘制的图表,功能模块就是图中的各个框,在具体情况的影响下,其划分形态可大可小,某项任务完成所需要的一整组程序多存在于大的功能模块当中,而小模块则是程序当中的每一个处理过程。
5、系统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方案包括:(1)系统设计原则;(2)系统输入;(3)系统加工;(4)系统输出。
三、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内容设计
在完成开发程序的一系列步骤之后,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内容设计,使该系统财务方案的配置能切实满足企业、公司投资决策需要。大体而言,企业做出投资决策需经历以下五个流程:
(一)融资方式选择。在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决策过程中,首先要决定采取的融资方式。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后续的投资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在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供选择的方式有三种:外部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理论上,投资者应将三种融资方式的成本加以比较,进而选择成本最低、性价比最高的融资方式。系统还可通过多种融资方案的比较分析,为决策者提供最优方案的选择,但应考虑融资结构的搭配,包括融资种类、成本、时期等结构以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营。
(二)投资方案选择。在确定了融资方式,有了资金来源之后,系统应为投资者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投资决策系统可将人为干扰因素降到最低,从企业利益出发,严格依照选择标准,做出最有利于企业效益的决策。从实质上来讲,投资就是以牺牲当下现有资金的方式,以便在未来获得报酬的一种行为,这一行为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投资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才能将这一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使其有效性得到提升。有效的投资必须借助于科学、正确、合理的投资方案以及经营活动,通过对企业资本的合理使用,将资本提升到最大的利用价值。
1、有效投资决策方案的选择标准。投资决策的制定是为了在不久的将来,更好地实现前期预定目标,其总体来说是在前期对市场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以一定的标准为依据,对若干投资预选方案进行不断选择、判断、分析的一个过程。它决定着投资决策是否能够有效。主要考虑的要素有:(1)投资的增值程度;(2)投资的风险性;(3)控制通货膨胀的能力;(4)投资的资本成本。
2、有效投资模型。系统可提供多种投资模型,决策者可根据需要选择恰当适用的投资模型,为项目决策服务。投资方案的最后抉择是要通过净现值的比较进行,所以各种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需要结合运用。有效的投资决策必须是先确定风险投资报酬率,然后再进行净现值的最后抉择。
(三)预算管理。在确定了投资方案后,系统需要对该方案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在项目具体上马之前,系统应针对不同的项目主体,按照不同模式进行项目预算,以保障该投资方案的顺利进行。预算与选择的融资方案、投资方案密不可分。在企业选择投资项目之后,有必要将战略规划转换成详细的年度经营计划,而该计划通常以预算的形式得以表现。因此,预算将投资项目的可能效果反馈给管理者,管理者据此信息对项目投资的流程及细节加以修正。预算的主要目的是规划,另一重要方面则是控制,预算系统的基本目的是规划和制定经营目标,并将此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某种程度上说,实际与预算数字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分析差异原因,采取必要的正确行动,这一比较则意味着控制。决策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投资决策系统提供的一些预算方法中选择合适的编制方法。但从系统构建的完整性角度考虑,在进行财务方案配置时,编程人员应将所有可能需要的预算方式都编进系统代码中。
(四)成本控制。融资方式选择确定了资金来源,投资方案选择决定了具体项目,预算管理则对即将运行的项目有了大致的展望与规划。在这三个步骤完成之后,投资项目则正式开始实施。按照管理会计本量利的理论不难得知,成本控制在投资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不对成本进行控制,预算管理的成果就会付诸东流,投资方案将不会给企业带来切实收益。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控制,即全面控制。成本控制也伴随着项目运行的始终。因此,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当及时在投资决策系统中输入与成本有关的相关数据,保证数据更新的及时性与时效性,随时随地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努力将成本消耗控制在最低水平。
(五)效益评估。成本控制随着项目投资运行的结束而结束,系统应对主体项目进行效益评估。首先确定该主体项目的盈利情况,其次对融资方式与投资方案进行反思,通过真实的数据,判断一系列决策的合理性,为企业今后的投资决策提供经验。对投资项目进行效益评估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决策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其中任何一种,作为判断投资方案效益的依据。(1)净现值法。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只有净现值大于零的方案才可以作为备选方案;(2)回收期法。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回收期法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回收期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和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在效益评估完成之后,该系统针对主体项目的全程并未随之结束。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不仅起到投资决策的作用,更是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对企业经营、投资活动的记录与监督。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系统应对项目主体的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及时的记录并备份保存,以保证企业在今后的决策过程中,不会重复之前的错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企业必须正确选择投资方案,尽量规避风险,建立起完善、有效的企业投资决策信息系统。
四、结语
企业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构建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会计信息系统对中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Beaver.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评价[J].会计研究,1960.
[2]George・H・Sorter.Basic Accounting Theory[J].1966.
[3]Daniel Kahneman.Daniel Kahneman的启发式及其偏差[J].美国经济评论,2002.
[4]袁水林,王东升.试论战略管理会计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1.
[5]隋安媛.小议我国会计信息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7.
关键词:内含报酬率;企业投资决策;不足及修正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投资的目的不只是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更多的是想扩大规模和提高投资效益,如何更好地发挥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使企业更好的分析和评价项目投资指标是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内含报酬率及其决策原理
(一)内含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IRR),是对投资方案未来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恰好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相等,从而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n:投资开始至终止时的年数;NCFt:第t年的净现金流量。
根据项目投产后每年现金净流量的不同,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主要有两种方法:
1、当每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它是一种年金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以计算出现金净流量现值,然后令净现值为零,即:
每年现金净流量×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额现值=0
当计算出净现值为零时的年金现值系数后,再通过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就可找出相应的贴现率i,该贴现率就是方案的内含报酬率。
2、当每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我们应采用逐次测试法。其具体做法是:根据已知的有关资料,先估计一个折现率,用它来计算项目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项目本身的报酬率超过折现率,应提高折现率再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项目本身的报酬率低于折现率,应降低折现率后再测试。多次测试后,寻找到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折现率,即为希望求得的内含报酬率。
(二)决策原理
企业通过内含报酬率来决定项目可行与否时应由其与资本成本的对比来决定。如果内含报酬率大于资本成本,则该项目的投资净收益为正,则可考虑接受该项目;如果反之,则应考虑拒绝该项目;如果内含报酬率等于资本成本,那么该投资项目的净收益为零,说明该项目的收益只能够补偿资本成本,并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则该项目视为不可行。而且,内含报酬率越高于资本成本,那么该方案越优。因此,当面对两种以上投资方案时,应取内含报酬率最高的方案。
我们通常把企业的投资方案分为独立方案、互斥方案和混合方案,在方案决策中,互斥方案的决策常用净现值法进行,而独立方案的决策则常用内含报酬率法。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分析的方法来详述一下应用内含报酬率法对企业项目投资独立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的过程。
二、内含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实例分析
(一)具体实例
某公司一个投资项目有A、B、C三个独立投资方案,其寿命期均为4年,各方案的现金流量见下表,资本成本为10%。如果该公司没有资金的限制条件,那么该公司应选择哪个方案最优。(单位:万元)
解::设方案A内含报酬率为IRRA,方案B内含报酬率为IRRB,方案C内含报酬率为IRRC
由方程600×(P/A,IRRA,n)-1000=0,可解得(P/A,IRRA,n)=1.67 利用插值法可求得IRRA=47.13%
由方程1000×(P/A,IRRB,n)-2500=0,同上可求得IRRB=21.85%
由方程2300×(P/A,IRRC,n)-4500=0,同上可求得IRRC=36.22%
根据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IRRA、IRRB、IRRC均大于资本成本10%,并且IRRA>IRRC>IRRB,因此方案A最优,该公司应选择方案A,赚取的收益最大。
(二)具体分析
1、通过实例可以得知,内含报酬率就是投资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项目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与期初投资额相等的折现率。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所用的折现率是现值的折现率,即将每年的净现金流量和初始投资额折算为初始投资时的现值并以现值作为评价决策的依据。
2、内含报酬率与银行的贷款利率非常相似,还款期相当于整个项目寿命期,当年的净现金流量相当于当年归还的本金和利息。需要指出的是企业需将在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内完全偿还本金和利息。但由于每年的净现金流量有相等和不等的时候,所以对应每年的本金和利息的偿还额也是不固定的,每年只是偿还部分本金及与这部分本金相对应的利息。
3、根据内含报酬率的决策规则我们可以了解到内含报酬率其实就是一个投资项目本身预计或实际达到的投资报酬率,用内含报酬率对投资方案未来报酬进行贴现。该句话体现了内含报酬率的经济内涵,也反映了其本质。
虽然内含报酬率法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接受并频繁用于评价项目决策,并且从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内含报酬率在企业决策中所给出的信息是比较明确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在理论和方法上十全十美,其内在也仍存在着一些不足。
三、内含报酬率法的不足及修正
1、为了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内含报酬率只能进行单项目的评估且常用于独立方案。但项目投资决策往往又是涉及到多项目的比选,为此我们可以选用项目投资增额内含报酬率(Δ)RR)法来评测。投资增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两个互斥投资方案的差额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它是将两个方案的比选问题化为一个方案的评估问题,即当两个项目投资方案相互进行比较时,如果Δ)RR>i0,则投资大的方案为优;如果Δ)RR
2、内含报酬率的计算缺乏考虑再投资收益率,无法确定项目投资中产生的现金流量应按照什么样的收益率进行再投资。为此我们可以采用修正内含报酬率(MIRR),即在一定贴现率的条件下,将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流入量按照一定的贴现率(再投资率)计算至最后一年的终值,再将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的终值折算为现值,并使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出量达到价值平衡的贴现率。当MIRR≧K(K为资本成本率)时,方案可行;当MIRR﹤K时,方案不可行。
通过此种修正不仅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更准确和科学的信息,也能更全面的衡量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从而更加充分发挥了内涵报酬率在企业投资决策中的作用。(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参考文献
[1] 孙淑萍,韩丽萍,李大勇.浅谈净现值法和内部收益率法在项目评价中的修正[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09).
加权平均某项资金来源在投资该项资金来源
=Σ(×)
资金成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的个别资金成本
例1:设长城公司拟投资建设C项目,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各500万元。股东期望的投资报酬率为40%,借款利率为10%。项目建设期为0,生产经营期为10年。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85万元。试对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
加权平均500500
=×10%+×40%=25%
资金成本10001000
净现值(C)=285×(P/A,25%,10)-1000
=285×3.571-1000=17.74(万元)
根据285×(P/A,r,10)=1000,(P/Ar,10)=3.509,求得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25.6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C项目的净现值大于0,内含报酬率大于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故该投资项目可行。
笔者分析研究后发现,以上决策过程和结论是错误的,举例分析如下:
[例2]设上例长城公司的C项目系由A、B两个配套项目构成,A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借款方式筹集资金,每年现金净流量为80万元;B项目投资额为500万元,以自有资金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为205万元。试分别对A、B项目的可行性作出决策判断。
净现值(A)=80×(P/A,10%,10)-500
=80×6.145-500
=-8.4(万元)
净现值(B)=205×(P/A,40%,10)-500
=205×2.414-500
=-5.13(万元)
500
根据(P/A,r,10)==6.250,求得A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9.62%;
80
500
根据(P/A,r,10)==2.439,求得B项目的内含报酬率r=39.59%。
205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A、B两个项目的净现值都小于0,内含报酬率都小于其资金成本,故A、B两个投资项目都不可行。这与例1的结论正好相反。
表1投资项目决策分析表单位:万元
项目A项目B项目C项目
投资总额5005001000
建设期(年)000
生产经营期(年)101010
资金成本10%40%25%
每年现金净流量80205285
净现值-8.4-5.1317.74
内含报酬率9.62%39.59%25.68%
可行性决策不可行不可行可行
为什么就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上。资金成本是按年计算的每期用资费用(不考虑筹资费用)与所筹资金总额之间的比率。在筹资决策中,通常假设用资费用按期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所以,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与按照各种资金来源的个别资金成本计算的各期现金流出量完全相同。
[例3]假设上例中长城公司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银行现向长城公司提供两个贷款方案,甲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10%和40%的利率分别提供2笔金额为500万元的贷款,共计贷款1000万元;乙方案为向长城公司按25%的利率提供贷款1000万元。问长城公司应作何种选择。
(1)如果利息按年支付,本金到期一次偿还,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支付利息=500×10%+500×40%=250(万元)
乙方案每年支付利息=1000×25%=250(万元)
两个方案每年支付的用资费用都是250万元,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都是为25%,从筹资的角度看,两个方案完全一样。
(2)如果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每年500500
=+=288.5(万元)
还本付息额(P/A,10%,10)(P/A,40%,10)
乙方案每年1000
==280.03(万元)
还本付息额(P/A,25%,10)
甲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8.5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为280.03万元,乙方案每年还本付息额比甲方案少8.47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3)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则两个筹资方案的还本付息现金流出量分别为: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500×(1+10%)10+500×(1+40%)10
=500×2.5937+500×28.926
=15759.85(万元)
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1000×(1+25%)10
=1000×9.31323
=9313.23(万元)
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15759.85万元,乙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为9313.23万元,乙方案比甲方案到期一次还本付息额少6446.65万元,从筹资角度看,长城公司应选择乙方案。
可见,在等额分期还本付息或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条件下,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的年现金流出量并不等于(一般要小于)按个别资金成本加权计算得到的年现金流出量。
表2筹资方案还本付息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年限
方案12……910
按期付息
到期还本甲方案250250……2501250
乙方案250250……2501250
等额分期
还本付息甲方案288.5288.5……288.5288.5
乙方案280.03280.03……280.03280.03
到期一次
还本付息甲方案//……/15759.85
乙方案//……/9313.23
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只适用于按期付息到期一次偿还本金的筹资方案决策,而不适用于投资方案的决策。因为投资决策需要考虑时间因素,按资金成本将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换算成同一时点的价值(通常为现值)。根据前面的举例可知,同一现金流量按照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要大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现值累加,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要小于分别按个别资金成本计算得到的终值累加。所以,不能用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来判断投资项目经济上的可行性。
一个项目投产后,回收的现金首先要用于偿还负债的本息,然后才是回收的投资成本,向股东支付投资收益。当企业长期投资的资金来源于多种渠道时,决策者应站在股东立场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一个投资项目的优劣以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的大小或股东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而不是按投资总额计算的净现值(或净现值指数)大小或内含报酬率高低来判断。即应采用股东净现值(或股东净现值指数)和股东内含报酬率指标来进行投资决策。
设Z1为负债投资额,Z2为权益投资额,I1为负债资金成本,I2为权益资金成本,X为每年全额现金净流量,X1为负债的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r为股东内含报酬率,则:
Z1
负债还本付息现金净流量(X1)=
(P/A,I1,n)
股东净现值=(X-X1)×(P/A,I2,n)-Z2
Z2
根据(P/A,r,n)=计算股东内含报酬率r。
X-X1
如上例C项目的股东净现值和股东内含报酬率分别为:
负债还本付息500500
===81.37(万元)
现金净流量(P/A,10%,10)6.145
股东净现值(C)=(285-81.37)×(P/A,40%,10)-500
=203.63×2.414-500
=-8.44(万元)
500
根据(P/A,r,10)==2.4554,可计算得股东内含报酬率r=39.30%。
285-81.37
关键词:工程项目;设备;经济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最终取得最大的效益。
1设备经济管理概述
设备的经济管理是对设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管理,它强调的是经济性,追求人力、 物力、财力、时间、资源的相对节约。经济管理贯穿于设备的寿命始终。从目前的工程实践看,在工程项目中,一项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比例约为5~10%,设备工程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流动资金中,与设备有关的(如备品备件、维修费等)大约要占25%~30%,在建筑企业系统要占到40%左右。所以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等)的使用情况如何,对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程度关系极大。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差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一是产品成本高,二是投资费用高,三是资金利用率低。这三种情况都与设备管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不重视设备经济管理有关,缺乏先进的经营观念和竞争意识。
2 加强工程项目中设备经济管理的途径分析
2.1 设备进场前的方案选择。
生产设备进场前的计划分析,时间安排,方案比较,选择配置是项目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依据工程量的大小、工期,确定所需设备规格型号、数量,编制适合该项目的机械使用计划和所需施工机械进出场的时间计划,做好生产设备总量、进度控制。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应本着“先调剂,后经租”的原则,先将企业内部闲置的设备充分利用。不足部分和缺口设备,通过外部租赁市场租用。尽量避免项目自身购置设备,增大工程成本,给项目后期带来存量资产的不利处置。
2.2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投资是企业以购置各类机器设备的方式把资金固定化,以期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于投资属于长短期结合的决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角度来说,短期投资方案在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上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指标进行衡量;在长期投资方案的决策上,应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主要以货币额为尺度,以测定投资效果对整个投资期资本增量的贡献度。一般来说,投资方案可分为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和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等),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净年值法、终值法、投资利润率、差额流量、投资回收期法等手段比较设备投资的优劣,寿命期相同和寿命期不相同的方案也可以利用上述几个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优劣,以最终确定设备投资方向。
2.3 生产设备的选型、配套
由于生产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生产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生产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项目施工对设备的选择要求很高,在选择设备的配置上必须精打细算,力求少而精,做到生产上适用、技术性能先进、安全可靠、设备状况稳定、经济合理,能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在进行生产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经济性原则。既要确定所需设备的类型、数量、进场时间等内容,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生产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设备使用人及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因素。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在满足施工生产需要的同时努力降低责任成本。
第二,合理性原则。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配置生产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第三,及时维护原则。生产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确认进场后设备的技术状况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生产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3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3.1 提高固定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改善固定资金的使用情况方面,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可以解决设备投资的决策问题,即用同样的投资额,通过多方案的经济分析,选用经济性好的最佳方案,使设备投产后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二是对现有的机器设备如何经济合理的使用,提供各种决策方案。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就能有效地提高固定资金利用效率,使企业在不增加固定资金的条件下提高经济效益。
3.2 提高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必须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工程实践中,维修费用无限制且实报实销、修理次数不限制等做法造成了很多设备过剩修理,维修费用不断增加,提高了生产成本。设备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提高设备维修费用效率。按照经济原则,决定设备的维修决策,使现有设备修得其所、改得合理,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
3.3 按照经济寿命决定设备使用年限
在实际工作中,设备使用年限大多取决于设备的物质寿命,即用到不能用,或修到不能修为止。这个办法貌似节约,实则浪费。机器设备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人,它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消耗原材料),而且役龄越长,生产率越低,维修费用越大。机器设备有其自身经济寿命。机器设备“年轻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设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确定设备的经济寿命提供科学方法和依据。在设备更新上,既要考虑技术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经济方面的效益。这就要不失时机地做好设备更新决策,把握最佳时机。
4 结语
在工程项目中,生产设备投资费用在工程建设的投资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所以加强对项目工程的设备管理是相当必要的。 只有做好了管理,才能够 节约工程投资和企业资金,使得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建东.当前施工企业投标工作应注意的问题[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5)
[关键词] 指标运用 独立方案 互斥方案 多方案组合
合理选择适当的决策方法,是项目投资决策的关键,利用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作为决策的标准,做出最终的决策。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有折现指标和非折现指标。折现指标主要有: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非折现指标主要有: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
一、独立方案的评价
独立方案财务可行性评价与投资决策可以同时进行,评价财务可行性也就是对其做出最终决策的过程。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均处于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该方案完全具备财务可行性。
净现值NPV≥0、净现值率NPVR≥0、获利指数PI≥1、内部收益率IRR≥i。投资利润率ROI≥基准(设定)投资利润率、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n/2(即项目计算期的一半)、不包括建设期的投资回收期PP’≤P/2(即项目经营期的一半)。
如果在评价时主要指标处于可行区间(如:NPV≥0、NPVR≥0、PI≥1、IRR≥i。)但次要或辅助指标处于不可行区间(如:PP> n/2、PP’>P/2或ROI
如果某一投资方案的所有评价指标均处于不可行区间,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则可以断定该方案无论从哪一个方面看都不具备财务可行性,或完全不具备财务可行性,应当彻底放弃该投资方案。NPV
如果在评价过程中发现NPV
注意的问题:
1.主要评价指标(折现指标)在评价财务可行性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当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的评价结论与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等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当以主要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
2.利用折现指标对同一投资方案进行评价和决策,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结论。
二、多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中某一方案而舍弃其他方案,这种决策称为选择互斥的决策。互斥方案的决策必须以方案具备财务可行性为前提。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是指在每一个入选方案已具备财务可行性的前提下,利用具体决策方法比较各个方案的优劣,利用评价指标从各个被选方案中最终选出一个最优方案的过程。
原始投资额不等,但项目计算期相等的多方案比较决策一般采用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法。当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时,原始投资额大的方案较优;反之,则投资额少的方案为优。该方案通常被用于更新改造的项目的投资决策中。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的计算过程和计算技巧同内部收益率完全一致,只是所依据的是差量净现金流量。
原始投资额不等,特别是项目计算期不同的多方案比较决策一般采用年等额净回收额法,在该方法下,所有方案中年等额净回收额最大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
某方案年等额净回收额=该方案净现值×回收系数(或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
某企业拟投资建设一条新生产线。现有三个方案可供选择:A方案的原始投资额1250万元,项目计算期11年,净现值958.7万元;B方案的原始投资额1100万元,项目计算期10年,净现值920万元;C方案的净现值-12.5万元;行业基准折现率10%。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A方案和B方案的净现值均大于零,都具有财务可行性。C方案的净现值小于零,不具有财务可行性。
A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A方案的净现值×1/(P/A,10%,11)=958.7×1/6.49506=147.6(万元);B方案的年等额净回收额=B方案的净现值×1/(P/A,10%,10)=920×1/6.14457=149.7(万元);B方案优于A方案,所以B方案为最优方案。
三、相容选择的决策
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可供选择时,如果选择其一而无需舍弃其他方案(即可以同时选择多个方案),这种决策称为相容选择的决策(又称投资组合的决策)。
决策时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无数量限制,可按每一项目的净现值大小排序,顺序选择有利可图的方案进行组合决策。
第二,如果企业可用资本有数量限制,即不能投资于所有可接受的项目时,可按下列原则处理:
1.按净现值率的大小排序,在可用资金范围内优先选择净现值率大的方案进行组合;
2.某一组合使用资金总额不得超过可用资金的数额,否则即为无效组合;
3.每一组合应为有效组合,如果某一组合含于另一组合内(如A、B项目组合含于A、B、C项目组合内),该组合(如A、B项目组合)即为无效组合;
4.各组合的最优选择标准是:组合的净现值总额最大(往往是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金又使综合净现值率最大的组合)。
总之,在主要考虑投资效益的条件下,多方案比较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能否保证在充分利用资金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多的净现金流量。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证券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它通常是指企业将一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一定的对象上,以期在未来获取收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活动可以按多种标准进行分类,其中按投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又称为实物投资,是指直接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投资,直接形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直接投资往往数额大,回收期长、与生产经营联系紧密。
间接投资一般也称为证券投资,是指用现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购买或取得其他单位的有价证券(股票、债券等)。
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技术的先进程度、证券投资的规模大小和投资对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潜力,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和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研究和使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1、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如前所述,固定资产投资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由于它投资数额大、投资回收期长、一经决策和实施就难以改变,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成败与否后果深远。实务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一般都要提出几种投资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后从中选取最佳或最合理的方案,这就需要运用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报酬率法等投资决策方法,但现行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采用净现值(简称NPV)法。所谓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人量的现值和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差额。用公式可表达为:
NPV=∑CIt/(1+i)t—∑COt/(1+i)t
其中:CI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COt表示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i表示预定的折现率。
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在只有一个备选方案的采纳与否决策中,净现值为正者则采纳,净现值为负者不采纳;在有多个备选方案的互斥选择决策中,应选用净现值是正值中的最大者。
2、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不难发现,净现值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净现值法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能够反映各种投资方案的净收益,即以各种投资方案收益的大小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因此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净现值法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相一致。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就是该方案能够给企业增加的价值,因此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目标,就必须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净现值最大且不小于零的投资方案。
因此,现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主要采用净现值法进行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
二、证券投资决策
1.证券投资决策方法。证券投资决策的目标就是将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风险联系起来,对二者进行权衡后选择最为合理的证券进行投资。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主要是讨论如何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证券投资收益,这就是著名的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最初由马考维茨(HMarkowitz)于20世纪50
年代创立,后经威廉•夏普(WSharpe)等人发展,主要运用证券投资回报率的期望值E和系统风险系数β两个指标表示一个证券(或证券组合)的投资价值,以此为基础的分析被称为“E—β”分析。
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即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又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市场风险,是由于一些会影响到所有公司的因素如战争、通货膨胀、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国际市场的变化引起的风险。这些因素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非系统风险又称为可分散风险或公是指发生于个别公司的因素如新产品开发失败、失去一项重要合同、重大项目投标的失败、竞争对手的出现、生产工艺技术的老化等所造成的风险,此类风险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或消除。
2.对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说明。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证券的回报率和系统风险之间存在着很高的相关性,即风险与收益对等,高风险可以用高回报来补偿,而低风险则伴随着低回报。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证券的价格反映其价值,证券的价格在任何时刻都应与其价值相符,因此购买或出售证券只能获得与该证券的系统风险相一致的回报率。也就是说,证券投资的净现值等于零。因此证券投资决策不能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指标,而应采用“E—β”分析法。
综上所述,对固定资产投资与证券投资决策方法的差异归纳为以下几点:
(1)现行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主要采用净现值(NPV)法,而对证券投资决策则采用回报率与风险(E—β)分析法。
(2)只有当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不小于零时,才有可能接受该方案,而证券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一般为零。
(3)由于证券市场的竞争性远远高于产品市场,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迅速达到竞争性均衡状态,因此,证券投资的平均租金高于零;而产品市场或者因为存在垄断和寡头,或者因为某个或某些企业的创新而使得该行业调整到竞争性均衡状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固定资产投资可以赚取经济租金。
三、原因分析
1.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角度来看。上面的分析似乎表明固定资产决策和证券投资决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决策类型,其实并非如此,两者实际上都使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量化风险。
威廉•夏普1964年开创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AssetPricingModel,简称CAPM)被认为是财务管理学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出现第一次使人们能够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这一模型为:
Kj=Rf+βj(Km—Rf)。
式中:K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必要报酬率;Rf代表无风险报酬率;βj表示第j种股票或第j种证券组合的β系数;Km表示所有股票或所有证券的平均报酬率。
可见,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单、直观地揭示了证券的期望报酬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例:当前的无风险报酬率为6%,市场平均报酬率为12%,A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大,其值β为1.5;B项目的预期股权现金流量风险小,其β值为0.75,则:
A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1.5×(12%—4%)=18%
B项目的必要报酬率=6%+0.75×(12%—4%)=12%
因此,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直接工具,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以直接预测证券投资组合的期望报酬率;而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同样发挥作用,即可以用于估计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机会成本,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风险越大,资金的机会成本也就越大。如果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净现值大于零,就说明该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期望报酬率大于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还是证券投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都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所不同的是,在证券投资决策中,资金的机会成本就是该证券投资的期望报酬率;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中,用估计的资金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对固定资产投资方案的预期现金流量进行折现,计算其净现值,并根据计算结果的大小对投资方案作出取舍。
2.从经济租金和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角度来看。
关键词:项目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主要因素
一、项目投资决策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的前提。项目投资决策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做出科学的决断,优选出最佳投资行动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估计和计算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有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如果决策失误,建设项目选错、投资方案确定不合理等,会直接带来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浪费,甚至造成不可妳补的损失。因此,要达到工程造价的合理性,事先就要保证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避免决策失误。
项目投资决策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但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该项目的工程造价有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选择、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等,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
造价高低、投资多少也影响项目投资决策。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
项目投资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项目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的也不同。如投资机会及项目建议书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为+30%左右,而详细可行性研究阶段投资估算的误差率为+10%左右. 合理确定工程高低、投资多少也影响。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及主管部门进行项目审批的参考依据。
二、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项目工程造价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项目的建设标准,建设标准的内容包括影响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主要方面,能否起到控制工程造价、指导建设投资的作用,关键在于标准水平定的合理与否。
(一)项目建设规模
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选择问题。生产规模太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制,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则会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因此,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有:
1、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原材料市场、市场价格、市场风险分析也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规模。
2、技术因素
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因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
3、环境因素
项目建设、生产和经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等。
4、建设规模方案的比选
经过多方案比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规模的倾向意见。
(二)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
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个建设的具体地址,需要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这两个不同层次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工作阶段。建设地区选择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建成后的运营状况。
(三)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不仅影响项目的建设成本,,也影响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项目的工程造价,必须认真选择的和确定。
技术方案选择的基本原则有先进适用。这是评定技术方案最基本的标准,保证工艺技术的先进性是首要满足的,他能够带来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优势。
安全可靠。项目所采用的技术或工艺,必须经过多次试验和实践证明是成熟的,技术过关,质量可靠,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产安全运行,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
经济合理。在可行性研究中可能提出几种不同的技术方案,各方案的劳动需要量、能源消耗量、投资数量等可能不同,在产品质量和产品成本等方面可能也有差异,因此应反复进行比较,从中挑选最经济合理的技术或工艺。
(四)设备方案
设备的选择与技术密切相关,二者必须匹配,没有先进的技术,再好的设备也没用。没有先进的设备,技术的先进性无法体现
(五)工程方案
工程方案选择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适应已选定的厂址;符合标准规范要求;经济合理;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资金。
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的准确与否不仅影响到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质量和经济评价结果,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下一阶段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编制对建设项目筹措方案也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全面准确地估算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是可行性研究乃至整个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重要任务。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只有加强项目决策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大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避免三超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郭继秋,唐慧哲.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咨询机构 造价控制全过程
中图分类号:C289文献标识码: A
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是为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的企业。工程造价咨询是一项经济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投入产出比大的知识智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服务是指工程造价咨询机构接受项目法人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及竣工结算等各阶段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
这个过程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预算(标底报价)、结算、决算这几个环节。工程造价咨询的内容应该是全面的,除了传统的造价确定和狭义的造价控制外,还包括经济分析、风险分析、价值分析、系统分析、资源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信息技术等许多新的内容。
在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咨询机构既可以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更要直接充当业主和承包商的顾问和代言人。为公正合理地确定造价,确保工程价格的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工程的价值,保障业主、承包商均取得合理的经济利益,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
一、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设项目投资的决策控制,即在建设前期阶段进行工程项目的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以及编制投资估算,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工作。
在这一阶段,投资方为选取最具经济效益的建设方案,在决策项目开展可行性研究之初,委托造价咨询单位对拟建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和投资测算、资金筹措、风险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及偿还能力的分析,对决策项目的选定、各项经济指标的拟定提供多个方案,以便投资方优选出最佳的投资方案,在经济上对项目做出合理、准确的投资决策。这是进行项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建设工程的造价及项目建成后的经济效益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二、勘察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勘察设计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体现其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关键,对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及竣工后能否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勘察工作对搞好设计工作和预防开工后的索赔十分重要,若地质资料与实际不符,势必造成设计的变更,导致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总图布置、建筑、结构方案的选择、设计深度等。设计越详细,报价所需的工程量和设备询价所需的技术参数就越准确。
这一阶段的造价控制中,投资方委托造价咨询单位协助业主提出设计要求,组织设计方案竞赛或设计招标,用技术经济方法组织评选设计方案;协助设计单位开展限额设计工作,编制本阶段资金使用计划,并进行付款控制;进行设计挖潜,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对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论证,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进一步寻找节约投资的可能性;根据初步的设计规划,编制出初步的概算和资金流量估算表;审查设计概预算,尽量使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避免投资方因资金筹措工作的不足而影响工程进度。
三、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工程招投标是按竞争方式以合理的最低造价来择优选择施工企业的一种有效机制,此阶段工作的结果直接影响工程的建安造价。
在此阶段,投资方为控制工程造价,委托造价咨询单位协助制定招标计划;清楚各专业图纸的内容,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招标工程标底;协助评审投标书,提出评标建议;明确界定包干费、风险系数等特殊取费的内容和范围,用鲜明准确的语言、文字认真编写招标文件的条款;协助投资方综合考虑施工单位的信誉、人员素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质量保证措施等条件。由于投标企业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的建安造价,应特别注意不能忽视施工方案对造价的影响,协助投资方签订合同。合同作为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和结算过程的合约,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对工程造价的控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初步明确工程项目的结算方式,合同价变更的规定,材料、设备的供应方式,分包工程的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避免“低报价、高索赔”的发生,提醒投资方注意建设工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转贴投资方要求的建设工期往往比正常工期大大压缩,造价咨询单位应让投资方认识到加快施工进度来缩短工期,会增加人力或机械设备及高费用的施工方法等,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四、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落实合同、实施投资控制的操作过程,是工程设计意图最终实现并形成工程实物的阶段。由于施工过程周期长,影响因素多,材料价格波动大,工程现场处理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这一阶段的投资控制,对管好用好资金,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施工过程中,造价咨询单位应协助业主对施工组织设计认真审核,采用经济技术比较方法进行综合评审;重点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中各种不合理的施工措施增加费用;检查每个子项、数量和金额的变化情况;按照承包合同中工程量变更价格的条款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格;按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支付条款进行工程量计算;从造价、项目的功能要求、质量和工期方面审查工程变更方案,并在工程变更实施前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收集、整理有关施工和监理的资料,为处理费用索赔提供证据;协助投资方选用适当的支付工程款方式;依据施工合同有关条款、施工图,对工程项目造价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五、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
该阶段含竣工结算、保修回访、试运行效果评估等工作,这是投资控制全过程的最后一环。审核结算不仅是按合同规定的条款内容,更关键是审核其是否按实际结算,按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竣工结算,是否还有多余工程子目,是否重复计算工程量等不切实际的签证,以真实体现工程实际造价。对竣工结算的价款总额与建设单位、承包单位进行协商。
造价咨询单位在竣工验收阶段应认真及时地进行审核结算工作,根据合同条款、图纸、定额及工程预算书等,对工程变更、工程量增减、材料替换等逐项审核;仔细核对工程条款,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按竣工图核实工程量,注意各项费用的计取,使竣工结算真实反映出工程造价;分析预决算报告的相关资料与指标,将竣工项目总造价和单方造价与预期的造价作对比分析,编制造价控制报告;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后的保修期内,应进行回访,协助业主做好索赔;对项目投资效果进行考核,判断最初的投资决策是否正确,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是否达到设计目的及成本控制,有利以后同类项目的投资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