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发展历程范文

发展历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发展历程

第1篇:发展历程范文

音乐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动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与形式;而其内在的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与情感态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中国民乐的发展历程1.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3世纪)

这时期包括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战国、奏汉。在音乐体裁方面,经历了由原始乐舞到宫廷乐舞的进化。在旋律音调、音阶形式方面,经历了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徵、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甫页)、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初步确立了中国传统音乐旋法的五声性特点。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先秦诸子百家的论争,奠定了此后各自学说的理论端点。这一时期中,最具代表性意义的音乐艺术形式是钟鼓乐队。

2.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期(约公元4世纪至10世纪)

这一时期包括了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北方人民南迁、少数民族的内移,构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冲击:一是玄学对儒学的冲击,引起音乐思想的变化;二是少数民族音乐和外国音乐的传入,引进乐器、乐律、乐曲和音乐理论方面的新因素。其冲击的结果,是使中国的传统音乐为之一变,开创了音乐国际化的一代新乐风。一方面是世界音乐的中国化,包括外来乐曲的中国化,外来乐器的运用,外来乐调的传入,外来乐队的民族化,以及外来乐人为发展中国音乐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是中国音乐的世界化,即:中国音乐以其辉煌的成就给世界许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各国,如朝鲜、日本等)以重要的影响。

3.中国传统音乐整理期(约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

包括辽、宋、金、明、清。其政治上的特点是:从纷乱和分裂到相对的统一,又从南北对立到多民族国家统一政权的建立,及其在相当长时期内的相对稳定。音乐文化方面则具有世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所谓世俗性,就是与普通的平民阶层保持着密切的关联。此时期的传统音乐,无论在演出人员和观众、听众对象方面,都已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在音乐理论方面,表现出对前一时期的继承和清理的倾向。音乐形态特点已逐渐趋于凝固定型化。其代表性音乐艺术形式是戏曲艺术及其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上承前代,下接后世,并广泛吸收当代音乐新成果,成为集古今音乐大成的音乐宝库。

音乐基础乐理有哪些1:音(Tone)

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00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不含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Tone-color)

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Resonance)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Fundamental tone)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Harmonic overtone)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Pitch)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Pitch name)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Syllable names)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 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Compass)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调性(Tonality)

调性指调式类别与主音高度。在乐曲中,主音是旋律和声的核心,其它音与之发生从属关系最后中止在主音上。这样的乐曲就是有调性的乐曲。

11:音阶(Scale)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我们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2:五声音阶(Pentatonic scale)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l、la、(do)。

13:大调(Maj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14:小调(Minor mode)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现代小音阶"四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 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间为半音。

15:纯律(Just intonation)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16:主音(Key-note)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Temperament)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17:半音、全音(Semi tone、Whole tone)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 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18: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Consonant,Dissonance)

根据协和的程度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除此之外都是不协和音程。

19:音程(Interval)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0:十二音体系 (tweleve-tone system, tweleve-note system)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博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年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 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音乐有几种美一、优美

优美是音乐美学中最带普遍性的基本范畴,其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旋律舒展流畅,节奏平稳有序;速度和力度适中均衡的结构等构成优美的基本表现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诗意的美是优美的音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贺绿汀的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杰出的优美之作。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等等都属优美的范畴。

二、壮美

与优美相对应的音乐美是壮美,或者称为雄壮美。一般美学中并没把壮美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但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壮美是不可忽视的、普通的范畴。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讲的阴柔美与阳刚美,就和现在所讲的优美与壮美有类似之处。优美以温柔、平和、纯净、细腻为特征,而壮美则以刚劲、果敢、勇猛、粗犷为特征。如:进行曲与军歌都是壮美的典型表现;著名的《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等等都属于壮美范畴。

三、崇高美

音乐是最适于表现崇高美的艺术形态之一。音乐的崇高美总是和赞美、歌颂、崇拜、敬仰、爱慕等精神内涵密切相关,并且和祖国、英雄、正义、信念等不平凡的对象相联系。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格调高昂的颂歌如:贝多芬的《欢乐颂》刘炽的《祖国颂》等等。都出色地表现出音乐的崇高美。

四、欢乐美

欢乐美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欢乐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形态,它是人类乐观主义精神的正格表现。音乐的欢乐美是通过欢乐流畅的旋律、活泼跌宕的节奏、明亮的调性轻盈的和声、速度等等手法来加以表现。它大体可以划分为喜悦和欢乐。如冼星海的《二月里来》施光南的《祝酒歌》。还有传统的民间器乐、管弦乐曲等等。欢乐美的音乐还往往与舞蹈相结合,使舞曲成为表现欢乐美的重要体裁。

五、悲剧美

悲剧美是美学的主要范畴之一。它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并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给人激励和启示引发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音乐的悲剧美在音乐中是整个艺术悲剧美的重要、极具光彩的组合,把现实生活中的悲剧从情感体验的角度加以集中、浓缩,以音乐所特有的表情效果,使人们在苍凉悲愤或慷慨激昂的感受中,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悲剧美在音乐中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综合性的音乐体裁,如戏曲、歌剧、舞剧、歌曲等等。如:歌剧〈奥赛罗〉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六、喜剧美

第2篇: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C/S模式;B/S模式;三层结构模式;电子商务;专家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03-10610-01

1 引言

信息是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标志。当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形式下,在数字化、网络化的滚滚大潮中,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计算机和数据库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也出现了长足进步。从主机/终端模式到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再到Web/三层体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着高度信息共享的方向不断发展。如何让企业管理者快速、高效和方便地获取企业所需的各种信息将是今后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一条主线,使企业获得更大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 发展历程

2.1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面向事务处理阶段也就是部门内的信息集成的阶段。在开始阶段,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典型例子是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接下来,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1996年,我国所提出的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软件就属于此思想的信息系统产品。

2.2 面向系统阶段。面向系统阶段也是企业内过程集成的阶段,此时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MRPⅡ、ERP等管理软件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

2.3 面向决策阶段。面向决策阶段也是企业间的过程集成阶段,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CRM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实体实现集成的途径。

3 网络技术的应用模式

3.1 C/S结构模式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客户机/服务器(C/S)计算机模式发展很快,C/S结构模式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的一种。

C/S结构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时分为两个方面:服务器和客户计算机。客户计算机通常是预先给定的或例行的应用程序,以易用、易懂的图形方式给出数据和操作。这些客户机被联网至后台服务器的应用程序,由服务器来完成对数据的存储、检索和保护。

它一方面利用了服务器的共 享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客户机的本地资源,可以支持大规模应用。但其缺点是, 每个应用系统都需要在所有客户机上进行配置。在应用系统需要升级时,每个客户机都需要相应升级。因此,在大规模应用方面,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维护和推广费用比较大。

图1 C/S结构

3.2 B/S结构模式

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模式,B/S结构把传统两层C/S服务器部分分解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服务器体系。实质上,客户机和WEB服务器之间类似于终端和主机的模式,而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类似于C/S模式。

图2 B/S结构

相对于两层的C/S模式,B/S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它是有计算技术以来最稳定的技术平台。在 C/S时代,用户

最苦恼的问题莫过于如何选择一个稳定的平台。由于以前的技术基础不是网络,因此自然地发展出众多的互不兼容的技术平台。

(2)它本质上是一种客户机技术,这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合适。B/S模式只需要在客户端安装浏览器软件即可,不用在不同的客户端安装不同的客户应用程序。

(3)它提供了异种机、异种网、异种应用服务的联机、联网、统一服务的最现实的开放性基础。通过Intranet技术统一访问异种数据库,早已成为现实。

(4)B/S结构所有功能都在WEB服务器上实现,使开发和维护工作大大减轻。

但是B/S模式也存在着两大问题:(1)企业是一个有结构、有管理、有确定任务的有序实体,而Internet面向的却是一个无序的集合。(2)企业中已经积累了或多或少的各种基于非Internet技术上的应用,与这些应用联接,是Intranet一项极其重要而繁重的任务。

3.3 三层结构模式

三层结构是相对于主从式C/S结构而言的。C/S结构中的客户端身兼数职,不但要完成用户显示界面,而且还要负责一部分数据处理功能,或称商业逻辑。它的最大问题不是资源不能充分共享和软件维护困难等问题。服务器端是数据存储场所,它负责管理每一个从客户端过来的连接。当使用的人数一多,可能会超过最大连接的数目,导致接下来打开系统的人无法存取数据库,所以这是C/S结构的最大弱点。此外,当需要对事务处理作变动时,必然要影响客户端的程序。

三层结构则是将客户端的商业逻辑部分拿出来,专门放在一个运行的服务器上,称为商业逻辑层(BLL)。当用户提交请求时,BLL层响应用户请求并完成事务处理过程。如果涉及到存取数据库,BLL层再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后进行数据存取。三层结构具有扩充容易的优点,由于处理逻辑和网页内容区分开来,今后无论商业规则如何变动,都不会影响到前端的网页内容,对于往后的维护也更有帮助。

4 信息系统的发展

4.1 电子商务的应用

企业进行电子商务,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和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来做。

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就是把企业运行过程中各种流程自动化和优化。实际上就是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信息系统,使其生产、库存、财务、人力资源等各种业务流程信息化、网络化、一体化,充分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通常以企业内部网实现。企业内部电子商务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减少大量的传统手工繁冗的工作,从而提高系统内部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二是以业务流为导向优化业务方式,使产、供、销连贯起来,财务处理和业务处理一体化。

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则是指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internet等网络平台突破企业边界。在现阶段企业外部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物资采购和销售的网上实现,这是一个降低生产成本的手段。

企业建设外部电子商务平台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企业自建,二是租用网络公司现有的电子商务平台。现阶段大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都是采取了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方式,两者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效率较高。

4.2 专家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简称ES)是一个含有知识型程序的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解决需要经验、专门知识进行处理或缺乏结构的问题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它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专家系统一般都有以下特点:能进行某些通常由人来求解的工作;以规则或框架的形式表示知识;可以和人进行相互对话;能同时考虑多个假设。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概念的深化,是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简单地说,决策支持系统是能参与、支持人的决策过程的一类管理信息系统。它通过与决策者的一系列人机对话,为决策者提供各种可靠方案,检验决策者的要求和设想,从而达到支持决策的目的。

4.3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管理的信息系统。虽然计算机技术在技术手段上对地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发展其了关键性作用,但根本原因还是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自身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广义来说是存储和处理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集合。目前数据库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和计算机图形学的软件包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中来,但这些软件包不是为地理意义而设计的,它们在进行空间与属性数据综合分析方面的力度还很不够,无法取代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4.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是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参考文献:

[1] 陈景艳.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 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中国清华出版社.

[3] 黄梯云.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3篇:发展历程范文

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只会使用简单加工过的石块、树枝等进行狩猎、采集活动,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原始社会后期,金属工具的出现,是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从此,人类用金属工具进行生产劳动,获取了更丰富的劳动成果,饥饿对人类的威胁大大减小。奴隶社会,青铜冶铸,制陶有了很大发展。商朝的奴隶工匠把铜、锡和铅放在一起冶练青铜,炉温高达1000摄氏度左右,同时铸造出了许多容器、车马配件、兵器等。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春秋后期,我国已经发明了生铁冶炼技术。铁制工具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又一次显著提高。在我国封建社会,四大发明相继传人欧洲、美洲对人类的文明造成深远的影响。随后,化学制剂逐渐生产,简单的金属工具向机器,以及机械自动化发展,推动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近代文明。

首先,原始人发现了火,他们把它称为圣火。是神灵赏赐之物,能给人类带来温暖,能赶走猛兽,能烧制香美的熟食。为了保持火种,原始人发明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到十七世纪,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给元素下了较明确的定义,化学家们才开始燃烧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经历了燃素说后,法国科学家拉瓦锡证明燃烧不是放出燃素,而恰恰相反,且增加了质量,根本不存在虚构的燃素。

其次,人类开始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但由于宇宙万物形形,多种多样,千变万化。人们便陷入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争论之中。唯物派的智者们通过对宏观世界的太阳、月亮、大地、山川、河流等以及它们的运动状态进行了仔细观察和论证后,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些物质及其运动都是永恒的,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实在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物质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随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万物以我为中心,因我而生,因我而灭。由于没有正确的物质观的指导,历史上不少的自然科学家曾陷入了唯心主义,如:伟大物理学家牛顿,他发现了物质的第一、第二、第三运动定律,但最终还是把物质运动的第一动力归公于上帝;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为人们研究物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他在很常一段时间内不承认放射现象的客观存在;奥斯特瓦尔德就否定能是物质运动,鼓吹能就是一切等等。直到1808年道尔顿通过宏观物质的研究,在微观领域提出了原子论,啊拂加罗在1811年确立了分子学说,盖斯在1869年确立了盖斯定律后,这些问题才得到真正的解决。以上重大发现,从本质上解释了宏观物质的存在及运动的客观实在性,即:物质既不能创生,不能消灭。即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也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质发生放射现象后质量减少也不是神鬼力量的作用,而是因为物质的微小粒子的散失导致元素的哀变;物质发生放射现象产生的光是质量与光能的转化,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就证明了这一点;物质运动的第一推动力也不是上帝,而是运动物质的本身。随着近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向各方面纵深突破,唯心主义渐渐无法匿迹,最终败下阵来,神鬼说成为民间传说或传到现在。

第4篇:发展历程范文

摘要:现代的绘画大师们有着超越式的创造,不断吸收世界各民族艺术的营养,均在不同的层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展示出各自的风格画面,提供给人们新的关感世界。

关键词:装饰画 历程 发展

在这漫长的人类生存历史当中,劳动不仅创造了人类,劳动也创造了人类文明,包括文化艺术。根据世界考古的发现,现在所知最早的绘画是法国西南部比勒高省多尔多涅附近称为接斯柯的岩洞壁画和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山的洞窟壁画。前者距今约两万年,是旧石器时代的绘画遗迹:后者约在1万年以前,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绘制的。早期的绘画艺术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装饰。随着现代化飞速发展,多方面多角度的人造空间需要我们用美去装饰,运用不同的素材和制作方式,来证明社会对装饰画的需求。大量的壁画装饰、常见的水彩画、油画、丝网版画、泥粉画、烙画、镶嵌画、摄影画、挂毯画、丙烯画、铜板画、竹编画、网版画、剪纸画、木刻画、绳结画、磨漆画、电脑装饰绘画等,足够证明了当代装饰画的崛起,意味着人类社会艺术文化水平的提高。

装饰艺术在人类所创造的视觉艺术中,无论是形式、手法都是最丰富的,涉及到的门路最多,同时也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装饰艺术的源头要比我们已知的所有原始文化现象更早更原始。从根本上讲,装饰的欲望就如同人类各方面的欲望一样,是人类这种大自然造化的特殊生灵的一种本能,而不是其他文化现象的附属品或延伸产品,所以,其本身就是具有独立源头的一种文化现象。我们要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一旦萌芽和诞生就不再是孤立发展的,而是受到外界的种种复杂的因素的影响,促进了装饰的发展的形式多样化和复杂性。因此,我们既要认识到装饰艺术只能起源于人类这一灵长类生物的本源性,也不可以忽略了影响装饰形态的复杂性,这就是我在装饰绘画发展的历程上,持有多元的协同观。

一、历史回顾装饰画的发展性

装饰艺术这一形式在原始的绘画和装饰图案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洗礼发展起来的,使人类艺术文化世代相传,是人类最古老且久经不衰的艺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到商周铜器上的装饰画;从两汉的画像石、画像砖,到举世瞩目的敦煌壁画以及一些别具特色的民间美术,都为我们提供了装饰画最典型的范例。从历史的各方面来看,每当装饰艺术的发展阶段,就是一个民族的兴旺时期。比如唐朝最昌盛的国度、最旖旎的时节,一个最兴旺的朝代,对装饰的追求至今是众所周知。其唐朝的建筑、服装、头饰、陶瓷等可视的装饰纹样与不可视的装饰思想,都体现了当时生活水平的繁荣富强。装饰艺术服务于社会审美需求,在本质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适应性的创作特点,形成了每个时期的历史文化景观。每一个时代的建筑壁画、织物纹样、家具摆设,服装服饰,无不记录和蕴含着不同的审美追求,装饰艺术被广泛用于改变和美化生活空间,以装饰艺术所特有的话语系统,形成特定社会的生活情感氛围。不论建筑营建还是器物塑造,装饰艺术的张力无处不在,它整合了时代的技术水平和审美情趣:它已远远超越了修饰性的表面价值。

二、现展中的装饰画

至今,装饰艺术仍然是人类最普遍的艺术之一,据我所知,现在许多艺术院校都开设了装饰艺术的课程,甚至设立了专门的装饰艺术的教研室。在学习装饰绘画过程中,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促成装饰艺术在社会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到现代的装饰画具有多风格、多材料、多功能的特点,很难用一个画种的概念概括它的面貌。不管哪类画种,也不管用什么材料,它都直接受环境的影响以及开拓的思维实践而产生的特定艺术。现代的绘画大师们有着超越式的创造,不断吸收世界各民族艺术的营养,均在不同的层面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展示出各自的风格画面,提供给人们新的美感世界。现代的装饰画是一种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利用各种材质创造出史前无例的装饰画,比如颜色厚重的高丽宣纸画,线条优美的铜丝嵌镶画,色泽悠久的丙烯画,鲜艳夺目的玻璃画等等,都及其表现了新生活特点。当然,古朴典雅型挂毯画、竹编画、贵族气质型油画、古朴端庄、富于韵味、艺术气氛浓厚,同样也是现代艺术生活的需求。装饰画的来源可以取道写生、写意、也可以有立体感很强的抽象画,抽象画一直被人们看成是难懂的艺术,不过在现代装修风格的家庭中却能起到点睛的作用。马蒂斯说:“为了画面美的秩序而将对象夸张或变形是必要的。很多人尽管看不懂画中的内容,但却知道画是否好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样足矣。现代风格的家装配上简单的抽象画,能够起到提升空间的作用。目前,时尚的摄影画也同样被现代人追捧,扑捉自然的美景,打破时代变迁,摄影作品同样成了现代家居饰品之一。在TOM的镜头下它们竞多出一份特殊的活力和感觉。很多人就是爱上了这种对平凡、熟悉的事务产生的惊艳感。

第5篇:发展历程范文

[ 关键词 ] 网络经济 有序聚类 matlab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到了如火如荼的境地。从1997年1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了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中国共有上网计算机29.9万台,上网用户数62万,到2009年第24次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主要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细分应用服务的运营商营运收入,例如网络游戏、网络广告、搜索引擎、网上购物、B2B电子商务、网上招聘和域名主机等;不包括移动增值收入。从表一中可以看出,根据艾瑞网的调查数据以及预测,中国网络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为了更加科学的研究网络经济发展历程,本文利用有序聚类法对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进行分段研究,以图更好的揭示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首先通过定义类的直径为,其中,即为两个样本的欧几里得距离。费希尔最优求解法定义分类后产生的离差平方和的增量最小,所以定义损失函数为 ,对于固定的n和k,损失函数越小,表示各类的离差平方和越小,分类就是越有效的。

若要寻找将n个样品分为k类的最优分割,对于任意的j,要将前面的j-1个样品最优分割为k-1个类,否则这最后一类就不可能构成k类的最优分割。所以根据费希尔最优求解法的递推公式:

从每个分割点向前寻找最优分割点,使得前面的分割损失函数为最小,直至聚类完成,损失函数即为各个分类点损失之和。采用matlab编程,分别对不同分类个数进行尝试后,可以得到下图损失函数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分为三类时,损失函数较小且分类数较为合适,进一步查表可得分类情况为:2003-2004年;2005-2008年;2009-2013年。

从实际情况来看,2004年以前,中国网络经济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中国网络经济发展规模较小。自1988年初,中国第一个X.25分组交换网CNPAC建成,当时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武汉、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到1993年的金桥工程,再到2004年TOM互联网集团、盛大网络、腾讯公司、空中网、前程无忧网、金融界、e龙、华友世纪和第九城市等网络公司在海外纷纷上市。同时,我国国家顶级域名.CN服务器的IPv6地址成功登录到全球域名根服务器,标志着CN域名服务器接入IPv6网络,支持IPv6网络用户的CN域名解析,这表明我国国家域名系统进入下一代互联网。《第1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上网计算机约为4160万台,上网用户数约为9400万人,我国网民首次突破1亿,达到1.03亿人,宽带用户数首次超过网民用户的一半。

再到2008年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到2009年末,网民规模接近4亿,互联网经济规模达743亿元。同时,国家大力扶持电子商务,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商务部门扶持电子商务发展,并提出到“十二五”(2011-2015)期末,力争网络购物交易额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以上。在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宣布3G牌照发放,中国联通联手苹果引进iPhone,这为网络经济发展引入了新鲜活力,中国正式进入3G元年,带来了网络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利用有序聚类方法可以有效分析网络经济发展历程。中国网络经济在经过了萌芽、苏醒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中国网络经济的不断进步,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多,带来了生机勃勃的网络经济发展状况,但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起步以模仿外国模式为主,其成功之处在于模仿之后的本地化,但缺少自主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网民呈现低龄化、低学历化、低收入化的特点,从而导致中国网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世界性难题在我国也大量存在,网络文明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所以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要注意商业模式自主创新、政策法规的完善与网络文明建设等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发展历程范文

>> 国内外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特点及对北京的启示 国内外非织造机械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国内外著名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历程、经验及启示 CAD技术发展历程、国内外流行设计软件及研究方向 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国内外主要专利价值指标及其发展历程 浅谈国内外石油钻井设备发展历程 创意旅游的国内外发展及研究述评 国内外机床及刀具的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外现状 浅析国内外监理行业的发展及对比 国内外管道修复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AMT国内外发展现状及主要技术特点 MOOC的国内外发展特点、组成要素和发展现状分析 国内外现代远程教育现状分析及远程教育网络发展历程 试述国内外汽车维修行业及特点 国内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的综述 煤层气产业的特点与国内外煤层气产业发展概况 国内外护理专业发展的课程特点和趋势 当前国内外恐怖活动的态势、特点及我国的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015年11月15日访问。

参考文献

[1] 焦建利,王萍.慕课 互联网+教师时代的学习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9:154-158, 200-205.

[2] 汤敏.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16-23,193-196.

[3] 乔纳森・哈伯著.慕课 人人可以上大学[M].刘春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98-104,219-222.

[4] 李曼丽,张羽,叶斌桂等.解码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育学考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46-50.

[5] 高翠,胡凡刚.MOOC蕴涵的学习理念[J],新时代教育,2015(9):44-46.

第7篇: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电子技术 应用系统 发展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快速地由原来的工业化社会想信息化社会转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使得电子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半导体取代了电子管是电子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具有跨越性的突进。当电力半导体器件出现以后,半导体器件更是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使得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起来,电子技术的应用从原来的弱电领域进入强电领域。

进入二十世纪后,电力器件不停地出现,使得电力电子技术逐渐将电子交流技术、控制技术以及电子技术三者结合起来,这样一来,电子学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社会逐渐由工业化转向信息化的漫长过程中,电子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现今,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在我国的电气工程领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新能源发电、智能电网、电气节能和电力牵引。因此,要想探究电子技术系统的发展历程,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入手。

1 新能源发电发展历程。

当今社会,能源问题是全球面对的一个共同的危机。由于全球各国的煤储量、石油储量都在迅速地减少,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新能源的应用已经迫在眉睫,世界各国对此十分重视。为了新能源的利用问题,世界各国各自启动了各项能源计划,表明新能源的利用已经迫在眉睫。

为了应对这种必然发展趋势的需要,在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与电力电子和电力传动相关的学科以上各级都开展了与新能源发电相关的电力电子应用技术的研究。可见新能源发电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电力电子技术的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技术急缺的时候,在电力电子技术应用方面体现为:二并网变换器主要来源于进口产品,我国对外来产品的普通运行经验不够,我国的国产产品仍然在费力的摸索中逐步前进。我国产品的主要问题表现为:装备的可靠性差,产品的有关性能和功能还达不到要求,产品没有统一的标准。虽然这样,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系统仍然的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表现如下:

首先,我国的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开始向大容量发展。我国发电系统的单机容量已经用兆瓦来作单位,并且它在向更大的容量方向发展。其次,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高能性。这种特性主要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在应用时所展现的高可靠性和高效率,还有电力电子技术为了适应电网所需求的低电压穿越以及对电网进行的孤岛保护等。

2 智能电网发展历程。

智能电网也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电子行业兴起的概念。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基本上认为电力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通讯技术等是驱动“智能电网”的主要因素。事实上,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包括灵活输电、新型储能、传感、先进的信息、控制等技术,它承载着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对于智能电网的研究愈加重视,2008年,美国提出了智能电网计划,企图用智能电网对各种新能源进行入网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地对能源进行分布式的管理,最终是美国创造出世界上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记录。同年10月,我国也针对智能电网正式地启动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研究项目。并依据这一项目规划出了一个“三步走”的战略。所谓“三步走”战略,即在2010年将我国的电网高级调度中心建成,在2020年将我国具有初步智能特征的数字化电网全面建成,在2030年使得我国具有自愈能力的智能电网得以真正建成。可以说,电力电子应用系统近些年来被广泛运用与智能电网中。

3 电气节能发展历程。

变频调速作为电气节能的主要内容。它是解决我国节能规划工程中电机系统节能的关键。我国政府对自2006启动的节能规划工程投入颇多,因此,节能这一举措势在必行。

变频调速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主要依靠作为电机的电力电子变频器驱动电源。随着我国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变频调速技术也变得日趋成熟,在市场上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且其保质期延长了许多。目前,我国高压电机系统中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大约有20%,而低气压电机系统中采用此技术的大约占30%。可见,我国使用电力电子变频器来驱动源的变频调速系统在未来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变频调速系统将会在未来继续随着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成为一个集成型、专用型的系统产品。它的特点即是将变频器、电机以及其控制集于一体。

4 电力牵引发展历程。

电力牵引对于我国的交通系统来说,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国家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它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交通的发展重点。

近几年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利用电力牵引技术制造出许多种类的电动汽车。而在电力牵引中,最关键的即是电力传动与电力电子。可见,近些年来,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发展愈加成熟。

5 结语

通过上文的讲述,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在我国已逐渐发展起来,并广泛地运用于工业领域,在此运用过程中,我国在工业领域方面的效益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可见,电力电子系统不仅在过去几年里逐渐代替其他技术成为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的支撑设备。其发展历程是一个曲折不断前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将更加广泛地运用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并在未来的各领域中得到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争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热点综述[J].变频器世界,2010,01:41-43+52.

[2]赵争鸣.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的一些新发展[J].电力电子,2010,01:6-10.

[3]柳建峰.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系统发展现状探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5:230+232.

作者简介

王建平(1973.10-),男,汉,本科学历,北京广播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职称工程师。

第8篇: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半导体固态照明;蓝、绿光LED;材料物理;技术回顾

中图分类号:TN312+.8文献标识码:B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Prospect of Blue and Green LED Chip Technology

LIU Rong

(Wuhan HC SemiTek Co., Ltd., Wuhan Hubei 430223, China)

Abstract: Facing the coming era of Solid State Lighting (SSL) revolution, blue and green LED technology advances have been reviewed for the last 20 years. Fundamental materials physics and devices physics have been introduc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y evolution. To drive the SSL applications, futu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Keywords: SSL; blue and green LED; materials physics; technology review

1蓝、绿光LED芯片材料物理基础

LED的工作原理是在正向导通的情况下,注入二极管P/N节区的电子和空穴相遇复合,将电势能转换为光能,如图1所示。所发出光子的波长(也就是光的颜色)是由半导体的能带宽度决定的,通俗地讲,半导体能带宽度越宽,发出的光子能量越大,对应的波长越短,简单的换算关系是:≈波长(nm)。当前蓝、绿光LED器件的材料基础是III族氮化物半导体,也就是GaN为主,InN、AlN为辅的四元AlGaInN合金体系,如图2所示。

目前,绝大部分蓝、绿光LED芯片的量子阱发光层材料是由InxGa1-xN合金和GaN组成的,由于InxGa1-xN合金的能带宽度随着InN的比例x变化,可以在3.4eV(对应GaN的能带宽度)和0.7eV(对应InN的能带宽度)调整,所以理论上这个材料体系可以覆盖整个可见光光谱区域。但是,目前的材料制备技术是基于GaN晶体的外延层生长技术,只能生长含InN组份较低的合金材料。InxGa1-xN合金在InN的组份x>15%以后,晶体质量急剧下降。实际上,目前工业界的技术水平通常做到蓝光芯片的电光转换效率大约是绿光的2倍,就是因为前者的InN组份远小于后者,绿光器件中InN的组份估计已经在30%以上(InGaN合金材料精确组份的测定目前在学术界还是一个疑难科学问题)。也就是说,目前的技术还很难通过继续增加InN的组份,使得InGaN合金器件能高效率地发出红光。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III族磷化物体系(也通常表述为四元体系,AlGaInP)已经成为红、黄光LED器件成熟的材料基础。这两个材料体系的基本物理特征以及其所含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2和表1所示。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目前工业化制备是通过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来实现的。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密闭化学反应腔中引入高纯度的金属有机源(MO源)和氨气(NH3),使其在加热的衬底基板(一般选择蓝宝石做衬底)上生长出高质量的晶体。基本化学反应式是:Ga(CH3)3+NH3GaN+CH4。通常GaN晶体是六方状的纤锌矿结构(如图3所示),基本的物理特性如表2所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有两点:(1) GaN的能带宽度在常温300K时,等于3.39eV,是非常难得的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如果发光,对应的光子波长应该是≈365(nm),属于紫外光;(2) GaN的p-型掺杂非常困难,目前可以达到的载流子浓度比n-型掺杂低将近两个数量级,电阻很大。这个特性对其器件的设计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这一点在随后介绍LED器件结构时将提到。GaN与它同族的AlN和InN的物理属性差异非常显著,表3给出了具体的比对。在晶体生长过程中,GaN晶体的取向和蓝宝石衬底的晶面选择有着密切关系。当前,工业化生长GaN晶体一般都取c-面的蓝宝石作为衬底基板,GaN晶体生长与衬底晶体取向会保持一个固定的配位关系(这也就是“外延”的意思)。GaN外延片表面是晶体的六方密排c-面,晶体的生长是沿着c-轴逐层原子堆积而成的,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c-轴方向成长。

GaN基LED外延片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是在蓝宝石衬底上依次生长:(1) GaN结晶层;(2) n-型GaN(实际生产中一般先长一层非故意掺杂的n型GaN);(3) 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4) p-型GaN。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器件,整个外延生长过程的各项参数都要得到优化并且精确控制,其中对发光效率影响最大的结构是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层。p和n型材料的掺杂元素通常为Mg和Si,Mg通过替代GaN中的Ga原子(Mg比Ga少一个电子),形成一个空穴载流子,Si通过替代Ga原子,形成一个电子载流子(Si比Ga多一个电子)。一般整个器件的外延层厚度范围在4~8μm,平均生长速度大约1μm/小时,因此完成一次器件的生长大约需要8小时。

完成MOCVD外延生长后,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光罩图形处理和物理刻蚀或沉积工艺制备GaN基LED芯片。普通蓝、绿光LED芯片的基本结构如图5所示,需要在外延片上依次做如下器件加工:(1) 刻蚀局部区域露出n-型GaN导电层;(2) 蒸镀透明导电薄膜NiAu或ITO;(3) 蒸镀焊线电极,包括p电极和n电极;(4) 蒸镀钝化保护层(未在图5中标示)。芯片加工过程需要严格管理质量,避免出现类似焊盘机械黏附力不足、表面异物污染等容易导致器件在封装使用过程失效的问题。此外,芯片随后还需要做衬底减薄、物理切割分离、测试、分选,最后获得光电参数一致的芯片成品。由于GaN基LED芯片衬底蓝宝石是绝缘体,芯片通过上表面的两个+/-电极与金属焊线连接来导电。相比而言,目前普通GaAs衬底的红光芯片还是通过导电胶使衬底与支架之间形成导电通道,工艺控制导电胶的物理黏结强度对封装断路失效控制就显得特别重要。

2蓝、绿光LED芯片光电参数特征

2.1I-V关系曲线

蓝、绿光LED芯片通常在正向加压2.4V左右时开始导通,工作电流20mA下电压Vf的范围一般是3.0~3.4V(对于14×14mil2见方的芯片尺寸,如图6所示),较高的工作电压是由GaN半导体的禁带宽度决定的。

2.2环境温度对光电特性的影响

图7所示为一颗普通结构14×14mil2绿光LED芯片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特性变化曲线。当环境温度从20℃上升到80℃时,图7(a)显示绿光LED的发光波长发生明显漂移,从522nm红移到527nm;图7(b)显示发光亮度降低了25%;图7(c)显示工作电压从3.23V降到2.98V。

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发光波长红移以及工作电压下降都是由于半导体禁带宽度缩小导致的。但是,由于GaN体系的材料禁带宽度大,可以容忍的环境温度上限比其它材料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实验发现,在150℃环境温度下,GaN基的蓝、绿光LED器件还可以发光,只是效率大大降低了。但是,另一方面,对于此类普通结构的芯片,蓝光的电光转换效率在20~30%之间;绿光明显更低,一般只有10~20%。电能除了少部分转变成光能外,其它都产生热,这些热能对于微小的晶片面积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因此,在芯片封装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做好芯片的散热通道设计,从而确保芯片能稳定可靠地工作。

2.3工作电流密度对波长的影响

图8所示为普通14×14mil2绿光LED芯片发光波长随工作电流变化的曲线。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绿光芯片发光波长从534nm(2mA下测试)蓝移到522nm(30mA下测试)。实际上蓝光芯片也有类似的蓝移趋势,只是幅度比绿光芯片小,这个特性对设计使用芯片的工作条件非常重要。为了避免颜色随亮度变化而发生漂移,调节亮度的方式一般选择改变脉冲宽度,而不是改变电流强度。

图9所示为发光层量子阱工作的基本原理示意图。电子-空穴复合生成光子的能量决定了发光波长,而光子的能量是由束缚在量子阱的电子-空穴对的势能决定的。实际上,芯片从2mA增加到30mA电流的过程中,量子阱中电子-空穴对的势能发生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先是屏蔽了量子阱内建电场,使得导带和价带距离增大;然后载流子填充效应使得电子-空穴对之间的势能进一步增大,而增大的电子-空穴对势能转变成的光子对应的波长将变短,这一点可以从前述波长和能量的换算关系推得。

3技术发展历程中的关键阶段

3.1p-n结GaN二极管关键技术突破阶段(1970~1993年)

早在1970年代,美国科学家J. Pankove[11]等人就已经发现GaN是一种良好的宽禁带半导体发光材料,并且成功制作了能发出蓝光的GaN肖特基管。但是,随后的十几年里,科学家们的努力研究一直没能突破制备p-型GaN材料的难关。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日本科学家Akasaki和Amano[12,13,14]发现,可以先在异质衬底上沉积AlN结晶层,然后能够实现MOCVD外延生长表面平整的GaN单晶薄膜材料。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发现可以通过电子束激活Mg掺杂的GaN材料中的空穴载流子,实现p-型GaN材料的制备,这是GaN基p-n结发光二极管最为关键的基础技术突破。随后,GaN基LED技术从研究院所的实验室走进了工厂。日本Nichia(日亚)公司的科学家Nakamura[15,16]实现了采用GaN结晶层实现高质量的外延层MOCVD生长,很快又发现可以通过热退火的方式激活Mg掺杂的GaN实现p型导电。作为这一系列突破的成果,1993年Nichia公司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生产GaN蓝光LED。

3.2内量子效率提升阶段(1993~2000年

在成功实现了商业化生产蓝光LED后,学术界和产业界对该领域的许多关键物理课题投入了极大的研究热情。核心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提高蓝光LED芯片的InGaN/GaN量子阱内量子效率,也就是如何提高电光转换效率。许多研究单位和企业的MOCVD设备被用于试验优化生长条件,提高InGaN量子阱的晶体质量;同时还有很多新的器件结构设计也被尝试以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和复合效率。在这阶段,新的研究发现主要促成了两大成果:(1) 绿光LED的商用化(1995年[17]);(2) 蓝光LED效率得到了成倍提升。

3.3内、外量子效率同时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在蓝、绿光LED性能显著提高的基础上,它们得到了大规模的商用化,特别是在移动电话背光源,全彩广告看板等应用领域。基于商业利益的刺激,提高发光效率成了企业间的生死时速竞赛,这在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以及中国大陆地区显得尤为激烈。在很多企业短时间无法显著提高内量子效率的情况下,这些新进入者开始大胆尝试在出光效率上做文章,也就是提高外量子效率。主要突破点在于:(1) 用ITO导电薄膜替代金属半透过膜NiAu,透过率提高了约25%,也就是亮度提高了25%[18,19,20];(2) 通过在外延层表层生长V型坑缺陷,使得表面全反射被打破,从而显著提升取光效率,如图10所示;(3) 通过利用表面粗化的蓝宝石衬底片,打破GaN/蓝宝石的全反射界面,也实现了显著提升取光效率的效果,如图11所示。这些方法在引入初期均导致了器件其它光电性能的严重牺牲,比如衰减严重、易产生漏电、静电防护能力弱等等。但是,随着企业研究人员的工程技术进步,各种特性逐步得到改善,同时,对外延材料特性的进一步认识也促进了内量子效率持续的提升。作为结果,在这一阶段,蓝、绿光LED发光效率都得到了成倍的提升,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蓝光LED在优化内、外量子效率的情况下,可以实现50%的电光转换效率。

4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通过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的提高和器件物理结构设计的优化,蓝、绿光LED技术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同时,归功于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成本的快速下降,应用领域和规模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展望未来更富有挑战性的通用照明新领域,LED技术更进一步的突破是必须的。这一次的突破将更为集中地围绕如何降低LED的使用成本,关键有三个发展方向:(1) 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2) 提高器件的电光转换效率;(3) 提高器件的输入功率。

4.1降低器件的制造成本

LED器件的制造成本相对硅基器件而言还是很高的,这主要是由于该产业的规模以及技术发展程度还远不及硅基半导体工业。但是,参考成熟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预期LED器件的制造成本将在未来10年有持续下降空间。主要的成本节约贡献将重点依靠三个部分:(1) 核心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将成倍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显著降低折旧成本,最为典型的就是GaN外延的MOCVD设备;(2) 加工圆片的尺寸成倍提升,从目前主流的2英寸圆片发展到4英寸,将大大降低芯片工艺的加工成本;(3) 产业规模的级数扩大将显著降低消耗原物料的成本和综合管理成本。综合这些因素,可以预期未来10年LED芯片的成本将会持续降低,这将进一步刺激LED新兴应用领域的发展。

4.2提高器件的电光转换效率

LED器件电光转换效率的提升也将显著降低最终客户的使用成本,这里的成本节约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单位流明亮度的芯片成本将随着芯片发光效率的提升而下降;另一方面是电能的节约,比如从能效25%的芯片技术发展到50%的技术,将实现节能一半的效果。而且更有意义的是,节能的效益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因此,在转换效率提升的研究上,将继续获得大量商业和政府的研发资源。

电光转换效率的提升将沿着前述的两个方向持续推进:(1) 内量子效率的提升;(2) 取光效率的提升。内量子效率的提升主要依靠MOCVD外延材料制备技术的进步,通过改善发光层量子阱(MQW)的晶体质量,提高器件的载流子注入效率和复合效率,这方面的提升空间目前已经变得较为有限。相反,取光效率的提升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这方面的主要工作将在于:(1) 进一步优化界面粗糙化的工艺,从而提高光从发光层逸出的效率;(2) 改善芯片切割工艺,减少透明蓝宝石衬底侧面亮度吸收损失。

4.3提高器件的输入功率

在可以保持器件电光转换效率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单位面积芯片的输入功率,也可以达到降低使用成本的效果。这个努力方向依赖两方面的技术进步:一方面,需要尽可能降低芯片以及封装结构的热阻,这样可以在一定的器件工作温度上限内提高输入功率水平;另一方面,需要改善器件MQW结构设计,使其可以在更高注入载流子密度的条件下保持一定的电光转换效率。在器件热阻控制的研究方向,目前LED产品领域还有许多空间可供开发,特别是在低热阻的焊接固晶技术、高导热系数的焊接材料以及芯片支架材料方面,都是值得认真研究的。

5结论

GaN基蓝、绿光LED技术过去二十几年的进步,已经开始在全球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固态新光源时代,这个技术不但带来了色彩斑斓、节能环保的新光源,而且正孕育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固态通用照明市场。由于该技术巨大的节能效益以及其材料的环保特征,许多战略研究项目得到了各主要国家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吸引了大批企业投身其中参与产品开发和推广。有理由相信,在未来10年内,GaN基蓝、绿光LED技术的发展必将促成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型固态照明市场!

参考文献

[1] F. A. Ponce, D. P. Bour. Nature 386, 351(1997).

[2] T. P. Chow, et al. Mater. Res. Soc. Symp. Proc. 423, 69(1996).

[3] V. Bougrov, M. E. Levinshtein, S. L. Rumyantsev, A. Zubrilov. In Properties of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GaN, AlN, InN, BN, SiC, SiGe. Eds. M. E. Levinshtein, S. L. Rumyantsev, M. S. Shur, John Wiley, Sons, Inc., New York, 1-30(2001).

[4] J. I. Pankove, S. Bloom, G. Harbeke. RCA Rev. 36, 163(1975).

[5] D. Doppalapudi, T. D. Moustakas, In Handbook of Thin Film Materials. H. S. Nalwa(Ed.), 4, 57(2002).

[6] S. Porowski. Mater. Sci. Eng. B 44, 407(1997).

[7] R. R. Reeber, K. Wang. Mater. Res. Soc. Symp. Proc. 622, T6.35.1(2000).

[8] E. K. Sichel, J. I. Pankove, J. Phys. Chem. Solids 38, 330(1977).

[9] W. Qian, M. Skowronski, G. R. Rohrer. Mater. Res. Soc. Symp. Proc. 423, 475(1996).

[10] S. O. Kucheyev, J. E. Bradby, J. S. Williams, C. Jagasish, M. Toth, M. R. Phillips, M. V. Swain, Appl. Phys. Lett. 77, 3373 (2000).

[11] J. I. Pankove, E. A. Miller, J. E. Berkeyheiser, GaN electroluminescent diodes. RCA Rev. 32, 383(1971).

[12] H. Amano, N. Sawaki, I. Akasaki, Y. Toyoda. Appl. Phys. Lett. 48, 353(1986).

[13] I. Akasaki, H. Amano, Y. Koide, K. Hiramatsu, N. Sawaki. J. Cryst. Growth 98, 209(1989).

[14] H. Amano, M. Kito, K. Hiramatsu, I. Akasaki. Jpn. J. Appl. Phys. 28, L2112(1989).

[15] S. Nakamura. Jpn. J. Appl. Phys. 30, L1705(1991).

[16] S. Nakamura, T. Mukai, M. Senoh, N. Iwasa. Jpn. J. Appl. Phys. 31, L139(1992).

[17] S. Nakamura, M. Senoh, N. Iwasa, S. Nagahama. Jpn. J. Appl. Phys. 34, L797(1995).

[18] Y. C. Lin, et. al. IEEE Photonics Technol. Lett. 14, 1668(2002).

[19] T. Margalith, O. Buchinsky, D. A. Cohen, A. C. Abare, M. Hansen, S. P. DenBaars. Appl. Phys. Lett. 74, 3930(1999).

第9篇:发展历程范文

关键词:新写实主义油画;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1-0097-01

一、欧美艺术格局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一)油画的产生与发展和总的分类

中国画家黄宾虹有一段囊括艺术因变关系的精辟论述:“事贵善因,亦贵善变。《易》曰:变则通,通则久。……茫茫宇宙,艺术变通,当有非邦域所可限者。常稽世界图画,其历史所载,为因为变,不知凡几迁移。画法常新,而不废旧。”

综上所述,大家应该对自原始社会以来,我们伟大的前辈们所给我们打来的艺术震撼,以及极度绚烂的艺术瑰宝,而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就在后现代艺术宝库中的浓重的一笔——新写实主义。

(二)19世纪早期欧美各流派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从表现主义、构成主义、立体主义到达达主义、新写实主义、未来主义等等,西方评论界称之为“前卫艺术”的各个流派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合并起来就形成了现代艺术的主流。在这个席卷几乎整个艺术界的国际潮流中,比较遭到忽视的是写实主义艺术。其中最值得注意的现象发生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逐渐取代了战前法国的地位,成为现代艺术的中心,而纽约更取代了巴黎,成为当代艺术的核心,与此同时,写实主义艺术在美国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这是非常令人意外的。

(三)二战以后欧美艺术格局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的艺术诞生在灰色、沉郁的气氛中,欧洲的前卫艺术带有深重的历史感的个人主义诉求和表达,表现主义绘画兴起,在战后的美国特定的土壤中,获得浴火重生的力量。受到欧洲的影响与美国本土传统结合后,促进了新的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风格的诞生。可以说,这些有关的新兴的流派开创了西方当代艺术的先河,成为了一个主要的流派和盛极一时的艺术,对新写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开创了新河,也对后来的新写实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欧美新写实主义油画的概念

1960年代到1970年代,在美国出现过一个非常流行的艺术运动,风格特征是在绘画和雕塑领域运用高度的写实主义,称为“超级写实主义”。而有些评论家为了区分1970年代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又称这种类型为“新写实主义”艺术。从这个运动的名称上可以看到,真正吸引评论家注意的是“写实”的形式,讲的直率一点,就是画照片。如果仔细考虑,就会发现新写实主义艺术家与观念艺术家具有相同的动机和背景,在观念上,他们做出的贡献、投入的精力并不比观念主义艺术家少,因此,普遍认为新写实主义是波普运动的发展,这显然是一个误会。

三、欧美新写实主义油画的发展历程

1、新写实主义的崛起:新写实主义运动的发起人是法国批评家雷斯塔尼。他声称,新写实主义记录的是那些不包括任何争议内涵的社会现实,这其实指向的是非物质化的感觉的真实。雷斯塔尼说:新写实主义是不用任何的争论,忠实地记录社会学的现实;不用表现主义或社会写实主义,似的腔调叙述,而是毫无个性的把主题呈现出来。

2、代表人物:

史波利把人们的消费行为带进美术的领域里;吃剩下的食物、碗盘、乱放的刀叉、烟蒂等人们无意识的行为的结果,他认为也具有美的成分,而主张它就是消费文明的新的自然。

莱斯他把和人同大的印刷美人剪切下来,与阳伞、沙滩等实物配在一起,做出类似广告的效果,而谱成半讽刺性、半抒情性的画面。

四、欧美新写实主义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