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公消费论文范文

三公消费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公消费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公消费论文

第1篇:三公消费论文范文

题目: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研究

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类型

课题来源:经过老师推荐,自己慎重选择后确定的方向与题目

课题类型:本课题属于宏观角度下的研究,通过对中国股市成长性的认识和对投资机会的定性研究,来分析和总结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秩序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也日益完善,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强化,使得股票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得以充分体现,中国股市经历了2007年至2012年底长达5年的大熊市。股票价格已大幅度的下跌,相当一部分蓝筹股具有投资价值,股票市场投资机会凸显没产业升级时新兴产业在经济中比重日益提升,政策扶持的行业未来增长的潜力相当大,对这些增长型行业在股票市场进行长期投资必将获取丰厚的回报。但是中国股市仍然是一个相对不承受的新兴市场,投资风险相对较高,因而研究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对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本课题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首先由于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二十几年,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成长性和其对应的投资机会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之前也有很多人研究过同样的课题我们可以从中取得一些十分有意义的借鉴。

《中国股市成长与宏观经济》作者周垂日;2000年出版,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发展近十年来,股市规模与国民生产总值及居民储蓄的关系,并与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的美国、韩国股市的同类数据比较,中国股市发展速度较快,论述发展股市对中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意义。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中国股市与宏观经济的联系,所以对投资者的价值并不是很大,而且它的出版时间较早。对现在的意义也不是很大。

《代价最小的股市路径之争——中国股市十八年的回忆与思考》作者刘纪鹏;刘妍;2007年出版,本文主要说的是从1990年深交所试运行和上交所正式运行起步至今,中国股市历经十八个年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十八年来,中国股市的成长史到底是一部不规范的成长史,还是一部国情和西方规范成功结合的发展史?到底是一个充满了投机、泡沫和赌徒的赌场,还是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可或缺的主战场?在中国二十九年的改革中,没有一个领域像股市这样,争论如此之多、如此之激烈。"强调国情为主的实事求是派"和"强调海外规范为主的照搬照抄派"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息。以股权分置改革为例,"市价减持"变"对价改革"导致天壤之别。因此,敢于正视这十八年发展史,客观科学地总结我们在股市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至关重要。本文试图从中国股市发展中争论过的几个焦点问题入手,对过往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以寻求中国资本市场未来发展的最优路径。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史,但没有对未来的中国股市走势进行展开分析。

《见证成长》作者周宏波;2011年刊登于《股市动态分析》<正>2010年,中国证券市场20岁生日,《股市动态分析》作为中国最刊创刊的专业性证券类期刊也见证了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而中国机构投资者初具规模也就是三五年内的事,每年的"最佳机构投资者"春节特刊也正在见证中国投资人成长的步伐。自2008年首次推出"最佳机构投资者"特刊以来,每年上榜机构风云变幻,新机构名字层出不穷,今年也不例外。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投资者队伍的不成熟。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欣喜地发现,开始有些机构连续两年上榜,比如公募基金界的华商基金、华夏基金,私募机构的尚雅投资。《中国股市成长质量及其对策研究》作者牟长利;龙子泉;2003年出版。本文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我国的沪深股市自九十年代初成立以来,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以及对现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总体质量分析。并给投资者以建议。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背后的制度建设缺失》作者:王一静,文献来源:[J].现代商业,2008股市18年的成长,也是中国股市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国股市经过了两年的股改,终于解决了积压已久非流通股问题。本文就中国股市最近出现的一涨暴跌的行情,分析了中国股市制度存在的缺陷。说明我们国家的股市发展存在着制度的缺陷,需要更近一步的改进。

《从A股市盈率变化看股市投资机会》作者:金开安,文献来源:[J].投资北京,2011<正>股市的低估,对于长期投资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买入持有的好时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经历了2009年触底反弹,2010年到2011年长期盘整、交易低迷的弱势阶段。本文主要说了我们怎么利用市盈率来把握投资机会。

《危机下的中国投资机会》作者:马晨文献来源:[J].中国金融家,2009文献主要讲了大中华区是如何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一个充满投资机会而且经济结构互通的地域?中国的股市表现领先全球,哪些行业将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A股市场的短期和中长期走势如何?流动性在其中起到什么作用?

《中国老龄社会养老产业的投资机会研究》作者:刘红,唐继碧,文献来源:[J].会计师,2012,摘要: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四二一"为主的家庭结构模式导致了养老方式从以家庭养老为主转变为以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并重的养老模式过渡,同时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口不断增加,老年人收入也不断增加,政府对养老产业大力支持,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却是养老产业的落后和养老产品、服务的严重缺失,因此,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

《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进一步研究》作者:方少含,文献来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摘要:采用"沪深300"成分股中的280只股票,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等权投资组合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股市投资组合规模的非系统风险分散效应,计算了沪深A股系统风险总量,并从马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出发探讨了合适的规避风险的投资组合。

《股市投资机会在哪里?》作者:刘浩,文献来源:[J].卓越理财,2008,摘要:<正>2008年上半年,根据各种理论推算出的"铁底"——5000、4800、4000、3500……,都没能阻止股市大盘的下跌、再下跌,股指在所谓"铁底"中一路畅行。大跌之后,下半年股市能否绝地反击?《中国股市投资策略探讨》作者:刘光彦文献来源:[J].商业研究,2005,摘要:14年来中国股市大幅波动,暴涨暴跌的次数不计其数,许多参与群体损失惨重。然而,中国股市在让投资者面临巨大风险的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机会,认真研究中国股市的运行情况及涨跌机理,探讨其投资策略是很有必要的。

《争夺资源:故事远未结束》作者:彭波,文献来源:[J].证券导刊,2006,摘要:一年来,一边是股改轰轰烈烈地进行,一边是牛市如火如荼地展开,中国股市随着最大的制度障碍的消除,被压抑的上升动能开始逐步释放,除了制度的原因,资源与能源、人民币升值、消费升级被视为这轮牛市的开始。

《中国股市投资价值分析:基于行业角度》作者:钱竞,文献来源:[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2,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又经历了欧债危机,中国股市持续低迷,大盘指数不断跌破低点,中国股市仿佛在一夜之间回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众多股民被套,财富大幅缩水,基金公司普遍亏损。中国股市到底具不具被长线投资机会还有待考验。

《中国股市投资风险结构性失衡分析》作者:李玮,陈卫平,文献来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摘要:从介绍股市投资风险特征着手,通过对中外股市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比较,指出了当前中国股市系统性风险比例过高,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结构性失衡,并围绕这一失衡现象对其成因、危害进行了分析。

《运用投资机会集方法研究公司成长性》作者:潘立生,任国宏,赵惠芳,文献来源:[J].财会月刊,2010,摘要:本文使用投资机会集方法并选用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度量公司的成长性,并对投资机会集方法和传统的托宾Q值方法和市净率方法进行有效性检验,结果表明:投资机会集方法比托宾Q值方法。

《时变性投资机会条件下的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理论与中国实证》作者:范利民,陈浩武,文献来源:[J].管理工程学报,2010,摘要:本文分析了投资机会的时变性特征对长期投资者战略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并实证,表明时变性特征降低风险资产长期收益率条件方差的增长速度,降低其在长期投资视角的风险。

从上我们得到:中国股市成长性与其他的一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投资机会与其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他们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思路。有利于我们选择正确的研究方向。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在广泛阅读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理论,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我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进行研究。论文通过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投资机会各自分析和实证研究后得出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最后综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下为提纲: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说明本文的研究意义和背景、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成长性,对中国的成长性展开分析

第三章,详细说明中国股市的投资机会,并研究不同时期的投资机会是怎样变化的

第四章,通过选取样本和萃取数据对中国股市的成长性与投资机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第五章,对本出总结,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首先,通过研读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类研究成果,并以此为思路来寻找出我所需要进行的宏观方面的研究。

其次,借鉴国内学者的理论成果及实证检验成果找出我的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与实证方法,并找出各类实证检验结果的相同于不同之处,提出我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理论依据及实证分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根据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找到能够验证我问题的方法。

再次,对我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分析,此部分相对于前面较理论化,但是会更加具体到细节。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

1.2.28-3.6:确定论文题目,明确论文目的、内容及进度安排,开始查阅资料。

2.3.7-3.20:收集资料,撰写任务书和文献综述。

3.3.21-3.27: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4.3.28-4.3:整理资料,拟定论文大纲。

5.4.4-5.8:整理资料及相关数据,撰写并修改论文初稿,最后完成论文初稿。

第2篇:三公消费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公众参与权 行使途径 完善机制

一、问题的提出

昆明“PX项目”从2012年底开始引起公众关注。2013年5月4日,3000多名昆明市民齐聚市中心南屏广场对传闻中新建PX炼油项目表达抗议,就此,传闻演变成群体性事件,这时官方才出面回应,并召开新闻会,表示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利益方中石油也称项目“不含PX装置,也不生产PX产品”,但舆论质疑声依然不断,于是昆明市政府于5月13日召开恳谈会,邀请市民、网民、专家互动,听取不同的意见。

无独有偶,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事件,起初院士的建议及政协委员的提案,未能阻止该项目的上马,反而有加速的趋势,直至2007年市民上街“散步”,才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随后召开新闻会、公众座谈会、并发起网上投票,最终因公众反对,该项目终才得以拆建。

依笔者看来,在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不满情绪一旦被激发,极易产生严重的后果,轻则造成财产损失,重则危及人身安全,诸如公众上街“散步”、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只是人们在诉求无门后的无奈之举。同样的PX项目,为何两次引起公众上街“散步”,且直到公众上街“散步”,才引起政府的重视,开始召开新闻会、恳谈会,听取公众的意见?难道说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就只有上街“散步”这一种途径可行吗?为此,本文将对公众参与权的实现问题予以探究。

二、公众参与权的概念分析

“行政决策中引入公众参与机制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行政法的核心价值之一”,而我国由于行政法本身起步较晚,发展不够完善,相应的政府决策中公众参与权的发展也并不是十分充分。公众参与权概念是学者在研究相关公众参与理论的过程中提出的。

有学者提出“公众参与权是一种集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 监督权四权于一体的复合性的权利”。笔者认为,这种将公众参与权划分为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四权的做法欠妥,因为这四种权利的界限并不是十分明晰且有重叠:第一,表达权可否被参与权所吸收?第二,监督权可否被知情权与参与权共同吸收?第三,公众参与权又包括参与权,这两个参与权含义是否相同?表面上看,前者的含义广于后者,可同样的词语表达不同的含义,就让参与权的概念更加模糊不清了。公众参与的定义有如下观点,著名学者俞可平认为,公众参与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民生活的一切活动”。贾西津的观点是,公众参与“指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及其决策的过程,包括选举中的投票参与,以及公共政策参与等”。蔡定剑教授认为是:“公共权力在进行立法、制定公共政策、决定公共事务或公共治理时,由公共权力机构通过开放的途径从公众和利害相关的个人或组织获取信息,听取意见,并通过反馈互动对公共决策和治理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行为。”

综合各学者之意见,笔者认为,政府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权是指社会普通民众以及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害关系人、组织以及专家学者等通过法定的程序直接参与到行政决策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意见,以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公正与科学的权利。公众参与权在内容上至少要包括公众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公众意见的表达权以及意见不被采纳的救济权。首先,知情是表达意见的基础,公众只有在充分掌握信息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所表达之意见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意见表达是公众参与的关键一步,公众只有将意见表达于行政机关,决策者才能了解到公众的意见,进而影响到决策的制定。最后,在公众意见不被听取,致使其合法权益遭受损失时,应有相应的救济渠道。

三、公众参与权的法律依据

(一)宪法依据

公众参与权作为公民的一项权利,在我国宪法中虽没有明确列举于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一章,但这并非意味着公众参与权无宪法依据。《宪法》第2条中规定:“人民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本条实质上就是宪法赋予了公民在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中的参与权。需指明的是,法条中使用的是“管理”二字,而“管理”二字的介入程度明显重于“参与”,根据法理的“举重以明轻”原则,管理权尚有,况参与权乎?

(二)法律、法规依据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并未全面建立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制度,只是在一些单行法中有些原则性的规定,例如,《价格法》第22条规定:“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开展价格、成本调查,听取消费者、经营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再如,《妇女权益法护法》第9条规定:“妇女有权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此外,还有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方面的法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各地方制定的城市规划的地方性法规等。

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公众参与立法不少,但大部分没有详细的程序性规定,在现实中也就难以真正落实。

四、公众参与权的行使途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权的行使途径主要有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听证、座谈会、论证会、民意调查等,方式多样,规制有限。公众参与在我国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公众参与方式还存在众多问题。

(一)信息公开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分主动公开和申请公开两种。对于涉及公民、法人切身利益的信息;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的信息;反映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信息行政机关要主动公开。除此之外的其他信息须依申请公开。申请公开的结果可以是公开,也可以是不公开,决定权在行政机关。且不说行政机关会不会以各种理由拒绝公开,即使同意公开,公开的程度如何,是公开内容还是公开结果,在法律没有做出具体要求的情形下,行政机关往往会选择公布结果,缺乏详细的解释说明。 “三公”经费的公开就是一个例子,“三公”经费直接牵动着每个纳税人的神经,其公开意义重大,可结果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惊人的数字,数字背后又是怎样的情形,人们依旧无法知晓。

(二)听证

政府决策中听证,是指政府机关在决策过程中,公开听取利害关系人意见的行政程序,《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中都有关于听证范围和听证程序的规定,在几种公众参与权的行使途径中是规定的最详细的一种。可在中国听证却备受学者批评,听证会“走形式”、价格听证会“逢听必涨”……依《行政许可法》第46条之规定,是否举行听证的事项除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少数事项外,其余事项是否举行听证一律由行政机关决定。其次,在听证过程中,听证主持人的选择至关重要,而在目前的制度下,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主持人的选择上,拥有的仅仅是申请回避权,而是否回避,由行政机关决定,行政机关与关系人处于不平等地位,无法有效保障申请回避人的权利。再次,听证笔录的效力问题,依《行政许可法》之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做出行政许可决定”。规定已相当明确,可究竟该如何保障行政机关根据听证笔录,做出决定?

(三)座谈会

关于座谈会,法律并没有详细的程序性规定,其召开之具体方式都是由行政机关自己决定。其不足之处有:第一,召开比较随意 ,在政策制定中是否要召开以及如何召开由决策者根据其现实情况来决定,并没有制度化的约束,有时这取决于决策者的素质。第二,公众参加座谈会是被动的,是否能参加由决策者来决定。第三 ,能够参加座谈会的人员未必就是多数民众真实意见的代表,有时他们只能代表自身或者代表决策者的意见。第四 ,决策者对与会者之意见,听还是不听由自己决定,无法保障其政策建立在民意的基础之上。

(四)论证会

论证会是由行政机关召集一部分专家、学者就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讨论,据此做出决策的方式。论证会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但同时论证会的参与主体仅有部分专家、学者,参与人数一般比较少,普通公众一般不参加。在此过程中,究竟哪些人可以参加,是由决策者来决定,在决策者的控制之下:第一,专家、学者能否秉持科学的态度,从专业的角度大胆讲真话无法保障。第二,如果专家的意见是科学的,决策者是否会采纳,仍由决策者自己决定。论证会会同样“走形式”也并非不可能。

(五)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往往针对不特定多数人调查,也多是以不记名方式进行,能够尽可能让多数人充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民意调查结果究竟能对决策起到多大作用,公众也无法得知。

综上,尽管法律、法规赋予了公民在政府决策中的参与权,也提供了参与途径,但这些途径能否真正落实,落实到何种程度,决策者享有最大的话语权。再者,即便形式上落实后,公众的意见究竟能对政府决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公众无法知晓。

五、公众参与权的实现机制

公众参与权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及救济权,即利害关系人有权了解政府的信息;有权对政府的决策发表意见,提出疑问,或者参与实施;如果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或者参与权受到侵害,有权要求救济。因此,可从以下方面保障公众参与权的实现:

(一)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信息公开不仅要公开结果,更重要的是公开决策过程、决策的依据。

(二)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权的法律化

有学者提出将公众参与权入宪,以此来保证参与权的实现。而笔者认为,即便入宪也难以保障其实现。公众参与权的法律化不该流于表面,仅仅规定公民有权怎样,法律应为公众参与权的实现提供保障,就该规定相应的程序,行政机关应履行的义务,以及不履行时负责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三)完善公众参与权的启动机制

不论是公众申请信息公开、还是要求听证均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而行政机关启动的标准不够明确,座谈会、论证会、民意调查更是由行政机关自行决定是否启动。法律能做的就是为参与权的启动提供具体量化的标准,在此,可借鉴美国动议权的启动模式,对某项事件的决策,可规定人数限制,当达到一定的人数后,政府就该启动某项公众参与途径。

(四)创设公众参与权意见听取机制

公众参与到行政决策中,并在行政决策中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意见是否对政府决策发挥作用,公众往往无从得知。为此,可实行公众参与的书面化,公众意见及决策者对意见的答复均要求书面,如果决策者不作为,公众可以此为证据提出救济。再者,可适当引入第三方,由第三方来监督公众意见的采纳。

(五)建立公众参与权的救济机制

第3篇:三公消费论文范文

在以往研究中,很多文献集中在对寡头垄断行业的研究,因为寡头垄断行业的公司数目不多,能够有效地收集样本数据,即使增加样本容量,很多文献仍然研究带有垄断性质的公司,因为垄断公司往往是行业竞争中的胜利者,数据便于收集。对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特征的行业而言,公司很难从这种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数据难以收集完全,无法准确衡量与统计公司绩效。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析清楚竞争性行业中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系,进而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产业结构特征的影响的认识,都有积极的意义。我国酿酒行业相比较国内其他制造业,总体而言具有更强竞争性质。因此,选择酿酒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考察相关公司资本结构和市场绩效的关系,无疑将使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市场经济运行中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的的关系。

二、相关理论回顾

关于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产品市场竞争行为的作用,以前很少有文献涉及,其中的原因是认为公司产品竞争行为可以通过公司收入、公司利润等指标反映出来,没有必要单独考虑公司产品竞争行为。但实际上,公司产品竞争行为是对公司产业组织安排的一种反映。一直到1986年,Brander与Lewis在论文《寡头与财务结构:有限责任效应》中把公司金融理论与产业组织理论结合起来进行论证。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中,古诺模型假设只有两家公司进行竞争,企业没有成本,一家在选择产量时可能只考虑自己的利润最大化。结果是只留下更少的市场份额给其竞争对手,为了保证公司生产更多产量,公司可能会选择高债务杠杆。这说明那些产品在市场上有更强竞争力的上市公司,其资产负债比例可能更高。在此基础上,经济学家进一步总结了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之间关系的某些规律,主要是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相互影响。关于公司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的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市场绩效有正向作用。其原因是高负债将增强企业产品市场竞争的能力。Allen和Emilia在2006年利用美国银行业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银行业在美国属于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选择这个行业能够代表相对竞争激烈市场。最后回归结果表明,银行业公司的资本结构与业绩还是存在明显的相关性。Maksimovic(1990)研究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阐释了有限责任效应理论。他们认为,公司股东在公司中由于只是以出资承担有限责任,在收益与风险正相关的前提下,那些风险更大的项目或者技术更容易被公司所采用,最后却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这说明这些公司的股东有可能选择比较高的资产负债比例。而MaraFaccio等(2001)等认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并不参与经营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的选择更多是由公司管理者做出的,如果不履行到期债务,损害的不仅是公司的信誉,而且会损害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声誉与其未来的职业道路,这样一来,公司可能并不会选择过高的债务比例,从而也就约束了管理者与控股股东的冒险行为。另外,Showalter于1995年指出了前面提到Brander&Lewis模型的不足之处,他认为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决定公司最优战略负债水平,而不是相反。因为市场竞争能力是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一旦在市场上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高杠杆、高负债在未来更具战略优势。动态权衡理论认为,许多公司本身有一个目标资本机构,因此,公司希望其资产负债比例在目标资本结构区间波动。如果资产负债比溢出目标区间,公司或者尽快减少资产负债比例,或者调整目标资本结构。根据动态权衡理论,公司资本结构对市场绩效产生非线性影响。此外,如果公司当前拥有良好的市场业绩时,公司更有可能从内部进行融资。业绩优良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可能偏低。以上两种理论可以看成是资本机构选择“主动调整”与“被动选择”。与高负债水平会增加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相反,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高负债会弱化公司在产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比如,以Phillips(1995)提出的“投资效应”模型为代表。在这个模型中,当前负债水平的提高实际是降低未来的投资水平。尽管短期行业产出有所增加,但在未来会减少产量。国外研究清楚地表明,在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中,资本结构最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的比例来衡量,而市场绩效是通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来表现。无论高负债有利于产品市场竞争,还是不利于产品市场竞争,利润率是竞争能力的最终体现。因此,公司的资本结构毫无疑问对利润率、尤其是利润增长率有显著的影响。和资本结构作用于市场绩效相对应,市场绩效对企业资本结构同样具有反作用。国内学者也就资本结构与市场绩效关系方面做过研究。陈冬华(2005)、王满四(2006)等等通过研究企业薪酬管制、管理者在职消费行为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他们发现负债融资不能有效地约束管理者的在职消费行为,而在职消费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吕长江、金超(2007)等认为资本结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与国外动态权衡理论相符。公司资本结构表面上看仅仅是资本和债务的比例关系,但实质上它决定了资本要素所有者之间及其与公司其他要素所有者之间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因此,不同的资本结构,对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综观过去学者的分析,对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很多都是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并以带有垄断性质的公司为主,本文将选择更具竞争性质的酿酒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研究。

三、实证分析本文将通过对酿酒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其利润增长率进行实证检验,从而发现公司资本结构与其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之所以选择酿酒行业公司进行研究,是由于酿酒行业在我国算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尽管也存在贵州茅台、五粮液这样的国有股份公司,并且因为其民族品牌的历时久远,在行业中处于翘楚。但这个行业2011年总产量为7103万千升,全行业总产值为6699亿元,作为中国产值最大的茅台,其产值也不过是这个行业的四十分之一。当然,作为消费类行业,酿酒行业上市公司都不属于资本密集型,其负债比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比,总体应该是比较低的,但不同的企业仍然存在差异。应该指出的是,相比产品的质量、品牌等因素,公司的资本结构对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肯定不会十分显著,但质量、品牌等指标难以量化,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还是通过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质量,或是出资建设品牌,最后成本都将内化到公司的财务报表当中来,这本身就是对公司市场绩效的一种检验。本文借鉴以往的研究方法和指标,接下来对酿酒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产品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1.变量及解释。根据Campello的模型,本文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Y)来衡量公司的业产品市场绩效,是被解释变量。酿酒行业上市公司都是现金比较充足的公司,负债以短期负债为主,本文以公司年报中的资产负债比(X1)作为公司资本结构的衡量标准,其为解释变量。另外本文采用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X2)、公司规模(X3)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规模采用上市公司总资产的数据。上述变量数据都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2.数据的选择及描述。目前,在沪深A股市场上市的酿酒行业公司总共30家,30家公司主要分为白酒与啤酒两大类,有3家属于中小板,还有3家正处于ST阶段,共从30家中选取24家作为整个上市公司的代表。在数据上选择2011年,总共24家公司的横截面数据作为研究样本。之所以选择2011年,是因为2011年我国正处于通货膨胀阶段,全年CPI高达近5%,而作为消费类商品的源,各种酒价争相上涨,尤其是白酒的涨幅高得惊人。在此背景下,酿酒上市公司的产品成为消费者十分青睐的对象,几乎所有公司的利润在2011年都得到迅猛的增长。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已经公开的年报。3.实证模型。Y=α+β1X1+β2X2+β3X3+ε实证结果(表2)表明,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其公司资产负债比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比每增加1%,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66%,从某种程度表明,酿酒公司的高负债比确实有助于公司产品在市场中的扩张,从而提高其市场绩效;同时,主营业务利润率也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规模,进而提高其市场绩效,但公司本身的规模与市场绩效的关系并不显著,实证的参数估计为负,但其t统计量完全不显著。从整个实证结果来看,模型总体拟合得并不是很好,因为模型的拟合优度并不理想,可决系数仅仅达到0.3左右,方程总体的F统计量也不大。这说明决定公司市场绩效的真实变量并没有被引进到模型中来,或者是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确实不是公司绩效的决定变量,资本结构对公司市场绩效的作用不大。其参数估计值的t统计量勉强是显著的。由于我国酿酒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规模大小的问题,所以模型中引入了规模变量。但从实证结果来看,似乎产品竞争能力与规模之间也不存在稳定的关系。

第4篇:三公消费论文范文

关键词:社会责任;公司绩效;公司股价

一、 引言

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这表明了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同时也说明了惠及民生不应仅是政府工作,更应当是企业的职责。同年,国资委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指引》,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了《中国工业企业社会责任指南实施细则》,中国银行业协会也提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社会责任管理,这些举措充分说明了相关企业和行业在不断地提高对社会责任的重视。

虽然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但各类违规违法事件仍然层出不穷,社会责任缺失现象屡见不鲜,如三鹿毒奶粉事件、紫金矿业铜酸水渗漏事故、双汇“瘦肉精”事件以及2012年末酒鬼酒引出的白酒塑化剂事件等等,这些公司因社会责任的严重缺失受到了公众的强烈批评与指责。对此,本文以白酒塑化剂事件为对象,通过对比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和股价差异情况,分析塑化剂事件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和股价之间的关系,即社会责任的缺失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绩效和股价两者产生了何种影响。希望能够得出社会责任与绩效和股价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社会责任的缺失会引起绩效和股价的下降的结论,从而建议各行各业公司均应当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生产出合格放心产品。

二、 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社会责任与公司绩效关系的观点主要有三种。第一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是正相关关系,Rients Galema,Auke Plantinga和Bert Scholtens(2008)的研究表明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投入会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第二种认为两者负相关,Friedman(1970)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增加企业成本,而利润却没有呈相应比例增加。第三种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关系,R.K. Mittal和Neena Sinha(2008)的研究显示,少有证据显示道德规范强烈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价值。国内方面,沈洪涛(2005)的研究表明,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公司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之间互为因果,彼此影响,互相促进。李正(2006)对上交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的研究表明从当期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

而国外关于社会责任与股价关系的研究,其中Brammer,Brooks和Pavelin(2006)的研究发现,采用环境、雇员和社区关系这些指标作为社会责任变量时,社会责任指标与股市呈现出显著负相关。国内方面,陈玉清、马丽丽(2005)通过建立上市公司对利益相关者承担的社会责任贡献的指标体系,研究了上市公司2003年年度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市场反应,结果表明现阶段这一信息与我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不强,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不关注。张彦、张彤(2009)借鉴陈玉清等(2005)设计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分析广东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结果显示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市场价值呈负相关关系,现阶段大多数投资者看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短期效应。

总体来说,学者们对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研究成果日益增多,研究结论也不尽相似,甚至出现了对立的情况。而本文拟结合白酒塑化剂事件,研究该社会责任缺失事件对整个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和股价产生的影响。希望通过研究,能对社会责任绩效问题研究起到一定的完善作用。

三、 白酒塑化剂事件回顾

2012年11月19日,著名财经网站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一文,该文披露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进行检测后发现酒鬼酒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BDP)明显超标,甚至超出标准的260%。塑化剂超标将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台湾大学食品研究所教授孙璐西认为塑化剂毒性比三聚氰胺毒20倍。受该文影响,当日酒鬼酒股票临时停牌,白酒类板块市值蒸发高达330亿元。之后媒体称中国酒协官网早在16个月前就已经了行业自律通知开始“禁塑”,然而经过如此长时间后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问题依然存在。11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证实50度酒鬼酒塑化剂DBP超标247%。之后,酒鬼酒了一系列公告,向消费者及投资者致歉,称公司将进行整改,但仍强调目前酒类产品没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限量标准,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23日,酒鬼酒复牌跌停,在此之前白酒板块市值已蒸发443亿元。25日,酒鬼酒称已找到塑化剂来源,“包装线上嫌疑最大”。27日,酒鬼酒否认全面停产,称不会召回问题酒。28日,酒鬼酒在《股票异常波动公告》中表示公司未全面停产,正积极进行整改,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然而12月9日晚,网友水晶皇公布了香港检测机构出具的贵州茅台酒塑化剂超标1.2倍的检测报告,这一消息再一次引起白酒板块股价下跌。

四、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设计

1. 研究假设。在塑化剂事件出现以前,白酒行业一直以高收益高回报著称,公司绩效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而塑化剂超标报道的出现,震惊了公众和消费者,严重影响了白酒行业的社会形象,对其产生了重大冲击,在公司绩效方面表现为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绩效差距减小。我们采用会计收益指标来衡量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此外,由于事件发生在2012年第四季度中期,对第四季度的影响可能不明显,存在一定滞后效应。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一:

公司社会责任与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白酒行业2013年第一季度会计收益不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

同时,由于塑化剂事件波及整个白酒行业,导致投资者对该行业的股价预期降低,体现为事件发生后白酒板块股价下跌。我们用累计异常收益率(CAR)来衡量股价的变动。因此,本文提出假设二:

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价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白酒塑化剂事件导致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下跌,白酒行业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

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选取我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制造业2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白酒行业公司(以下简称白酒行业)15家,非白酒行业的葡萄酒、黄酒、饮料等公司(以下简称非白酒行业)14家,剔除了*ST及ST公司的异常影响。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3. 研究方法设计。针对假设一,本文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三个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会计收益指标,分析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事件前后的绩效变化。其中: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运用SAS9.1分别对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三个指标的平均值进行双样本T检验。

针对假设二,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影响,主要分析事件前后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股票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变化。本文将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一文发表的当日作为事件日(T=0)。事前估计期为事件日前150日至前30日,即[-150,-30],事后观察期为事件日前15日至事件日后20日,即[-15,20]。

关于收益率的计算主要有均值调整模型、市场模型和市场调整模型。以往研究显示,市场模型更为准确,因此我们采用市场模型计算异常收益率。市场模型:Rit=?琢i+?茁iRmt+?着。其中,?琢i和?茁i为参数,Rit为股票i在第t日的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个股回报率,Rmt为第t日考虑现金红利再投资的综合A股市场回报率,?着为残差。将估计期内的个股回报率与市场回报率数据进行回归后得到个股的?琢i和?茁i,可得到股票i的预期正常收益率为:E(Rit)=?琢i+?茁iRmt。因此,股票i在t日的异常收益率为:ARit=Rit-E(Rit),累计异常收益率CARit为:CARit=?撞t2t1ARit。

五、 实证结果与分析

1. 白酒塑化剂事件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我们将白酒行业2012年第一季度至2013年第一季度绩效指标数据进行比较,发现2012年白酒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指标从第二季度开始处于缓慢上升趋势。由于11月19日的塑化剂事件,导致第四季度指标有所下降。虽然降幅较小,但也可以看出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上市公司绩效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虽然白酒行业2012年第四季度绩效指标降幅并不明显,而且2013年第一季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差异也较小,但与非白酒行业指标相比,差额均呈缩小趋势。通过双样本T检验发现,在2012年四个季度中,白酒行业第一季度与第三季度的指标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第四季度的总资产收益率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率均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而2013年第一季度,白酒行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项指标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而没有证据表明其销售净利率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因此,假设一得到部分验证,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白酒行业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净利率不显著高于非白酒企业。2012年白酒行业绩效指标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而到了2013年第一季度其显著性却降低,这一变化说明白酒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体数据如表1~表3所示。

2. 白酒塑化剂事件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价的关系。通过对比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公司和非白酒行业公司的影响,分别计算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CAR),并对两者进行T检验。

将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短期窗口CAR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白酒行业在事件短期窗口[-1,1]、[-5,5]、[-10,10]、[-15,15]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都在1%的置信水平下低于非白酒行业,窗口[-3,3]、[-20,20]在5%的置信水平下低于非白酒行业。可见,在短期事件窗口内,白酒行业的平均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冲击较大,投资者对白酒板块预期降低,白酒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假说二得到充分证明,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呈显著正相关。

我们将事件日后CAR值进行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塑化剂事件发生后,食品饮料行业公司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但此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冲击明显比非白酒行业更直接、更严重。具体来看,在[-15,-1]内,白酒行业的CAR与非白酒行业并无显著差异,但事件发生当日,白酒行业的CAR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可见事件爆发当日公众和投资者对该事件的反应之大。同时,也可以看出,在事件发生前并没有相关消息泄露,事件日前两者CAR的差异并不显著。事件日后第1日至第5日,白酒行业的CAR均在1%或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11月27日即事件日后第6日,酒鬼酒否认全面停产,称不会召回问题酒。28日即事件日后第7日,酒鬼酒公告,表示公司未全面停产,正积极进行整改,将于11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作。这说明公司在对社会责任缺失进行纠正。受此利好消息影响,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CAR的差异显著性降低,说明塑化剂事件对白酒行业的影响逐渐减弱。12月3日即事件日后第10日,国务院于3月出台的严控“三公消费”政策效果终于在年底显现,白酒行业资金呈大幅流出态势,再现恐慌性下跌。受此影响,白酒行业的CAR重新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而12月9日晚网友水晶皇公布了之前送往香港检测机构检测的贵州茅台酒检测报告,显示该瓶茅台酒塑化剂超标1.2倍。该检测报告的公布直接导致了12月10日即事件日后第15日白酒板块股票继续下跌,塑化剂超标问题再次对白酒行业造成负面冲击,白酒行业与非白酒行业CAR的差异显著性再次增强。直到第20日,白酒行业的CAR均在1%置信水平下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可见,塑化剂事件对整个白酒行业股价造成了严重影响。

六、 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假设一部分得到验证,与2012年四季度相比,白酒行业2013年第一季度销售净利率不显著高于非白酒行业。但从白酒行业绩效指标高于非白酒行业指标的显著性逐渐降低这一变化来看,白酒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绩效之间确实存在一定(下转第99页)的正相关关系,只是在短期看来不够明显。而就白酒行业上市公司2013年半年报公布的数据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上半年会计收益指标惨淡,其中的原因包括塑化剂事件的负面影响。假设二成立,公司社会责任与股价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关系显著,A股市场对白酒塑化剂事件呈负面反应,股价下跌,白酒行业累计异常收益率显著低于非白酒行业。

从塑化剂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是否重视产品安全,是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会直接影响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社会形象,影响公众和投资者的态度。白酒行业公司社会责任缺失,在短期内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相关白酒公司股价集体下跌,股票收益率降低,而在短期和长期也能够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责任应当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无论是大型上市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生产出让消费者放心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1. Milton Friedman.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ew York Times,1970,(9).

2. RientsGalema,Auke Plantinga,Bert Scholten- s.The stocksat stake:Return and risk in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Journal of Banking & Fin- ance,2008,(12).

3. R.K.Mittal,Neena Sinha,Archana Singh.An analysis of linkage between economic value added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Management Decision,2008,(9).

4. Stephen Brammer,Chris Brooks,Stephen Fave- lin.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d Stock Returns.Financial Management,2006,35(3).

5. 沈洪涛.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财务业绩关系研究——基于相关利益者理论的分析.厦门大学博士论文,2005.

6. 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中国工业经济,2006,(2).

7.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会计研究,2005,(11).

8. 张彦,张彤.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其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以广东省上市公司为例.会计之友,2009,(10).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3XNH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