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

第1篇:初二物理学习经验总结范文

〔关键词〕物理课堂 探究过程 效率 研究 分组 五步探究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界定

课题研究背景:新课改实施以来,物理教师大胆尝试、努力探索科学探究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但也有不少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中没有领会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质,使科学探究过程盲从、浮躁和形式化,教学效率不高.不能真正激活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在物理“探究过程”的教学中还是存在诸多误区与不足。

课题名称界定: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探究学习内容为载体的教学.

该课题旨在走出物理课堂的误区,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效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具体体现为:(1)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他们不仅掌握物理知识,还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2)必须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1)何培养学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2)如何培养学生探与究的能力,让探究在思考中升华、明晰;(3)如何培养学生对探究过程中“非预设性问题”的处理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5)如何培养学生交流、评估的能力;(6)如何提高物理探究过程的效率.

2、研究内容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2)研究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3)课堂上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4)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5)教师要面向全体,更要关注个体,分类推进;(6)高效物理探究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

3、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及过程

第一阶段:学习调研(2011年4月20日―5月31日)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培训,调研课题的背景与现状,寻找研究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讨论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5、 4月14日,我校初中部在初二年级举办了课外物理探究实验竞赛,活动之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研究目标,该活动拉开了我们课题研究实施的序幕;

6、在初三进行了物理探究实验竞赛笔试,调研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况.

7、建立了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档案袋”及《中学物理有效教学评价表》等,完成了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2011年6月1日―10月31日)

(一)立足现状,确定目标(见上);(二)明确分工,团结协作;(三)问卷调查,弥补不足 ;(四)互相听课,互相督促;(五)5月26日,参加总结经验交流会,李仿琴老师代表课题组进行了交流发言.;(六)完成了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七)10月11日,本校初中部课题组之间经验交流;(八)10月19日下午课题组织开展了课题研究交流课;(九)10月25日 课题组专题研讨: 学生实验报告的分析与思考;(十)10月28日,召开了课题组专题研讨会;(十一)11月15日李仿琴老师在雁塔区教育局主办关于“物理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十二)11月16日李仿琴老师在学校教师培训会上作了“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专题讲座.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11月-12月)

(一)2011年11月10日、24日,课题组分别进行了课题研究汇报课交流(3节)

11月10日,主讲老师:李仿琴、廉亚莉,课题:伏安法测电阻

11月24日,主讲老师:周西霞老师,课题:透镜

(二)2011年11月22日,学校青年教师过关课上,课题组老师与学校领导、专家组老师以及其他课题组老师共同观摩了一节实验探究课.

(三)11月25日,在李仿琴老师所带两个班中进行了调查问卷,各项综合评价均为优秀.(学生各项评价表及统计已上传博客)

(四)收集,整理各类研究过程资料并上传博客,做好分析总结和反思,并撰写相关论文.

(五)填写小课题申请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上传博客,完善小课题档案袋.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一)小课题研究结果

主件:《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效率研究》结题报告

附件:开题报告、中期报告、 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报告、自制教具等.

(二)小课题研究成效

此次小课题研究,我们始终坚持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在工作的背景下研究,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修养,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究,完成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正确定位物理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前认知特点实施一定的教学策略,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探究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探究教学中重点要处理好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有限的教学时间的矛盾,处理好自主探究与教师必要指导的矛盾,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2、明确了探究学习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教学思路

(1)基本特征:问题―假设―证据―解释―评价―交流

本质特征:知识建构的自主,思维活动的开放

(2)教学思路:情境――问题――探究――结论,以情境引问题,以问题导探究,以探究促真知.

3、重视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问题,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建构主义的情境性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或模拟的任务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

4、深刻领会到物理探究过程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更是体现了一种理念和精神,前者是“形”,是探究的载体;后者是“神”.

5、加强探究教学的组织管理

实验室分组探究是最典型的探究教学形式,基本能满足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是我们所倡导的探究方式.也是学生最喜爱、最希望的教学组织形式.

6、本次研究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分组探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基本形成了物理课堂分组探究的基本教学模式――五步探究法.

(1)提出问题,预习自学。在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前的一节课里,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外思考、预习并撰写实验探究预习报告.

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处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使其不仅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信息,而且还能营造起亢奋的心理环境.

撰写预习报告,是提高课堂探究效率的保证,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以及器材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进入实验室时心中有数、充满期待,可快速投入.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预习报告的内容要求有所不同.

(2)交流讨论,确定计划。交流的内容不是探究内容的简单重复,通过预习,重点交流要探究什么?怎么探究?通过实验要获取哪些信息?要注意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困惑?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修订完善探究计划.

(3)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合作探究是探究过程的关键环节,课堂不妨“粗放”一些,这样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能体现探究的真谛.求实的态度应贯穿在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选择仪器、确认变量、单一测量的可靠性等.每次探究都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同时,探究过程又不能放任自流.

展示成果,是在记录、处理实验数据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向全班展示实验结果的过程,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并加以解释,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对实验误差加以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故障分析,提升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学生对实验错误或故障要有记录,随时告知老师,同学们也能从实验过程的分析中获得新的知识,从而演绎出探究过程的灵动和高效.

(5)知识拓展,完成报告。探究实验报告是实验教学反馈的主要途径,因此要求学生在整个环节中都要实时填写其各部分内容,另外教师随时巡视指导,恰当增加探究实验内容,或奖励优秀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究实验.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课题研究还不够深入,论文的内容还不够充实,探究教学模式也不够完善。从学生评价的反馈信息中看到了学生对探究教学的喜爱,他们享受探究的过程,乐于创新、体验、但是也看到了探究教学的不足,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探究实验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由于课时的限制,探究过程有相对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