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

第1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作为高中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和消化所学的化学知识,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实验教学给予学生对科学的认真和敬畏之心,培养出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本文从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大部分高中化学教师开始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并改进教学方法。目前来说,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还比较薄弱,紧抓高中化学教育,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仍然是较长时期内的一个主旋律。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仍在于了解并深入探究实验教学的本质意义。笔者根据多年高中化学实践经验,从实际教学出发谈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个人看法。

1 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1)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化学实验目的不够明确。不可否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一直都是将实验当作高考的一部分,更多的是从巩固理论知识的角度出发,而忽略了实验教学的意义。正是由于高考升学制度的压制,很多教师也对实验教学缺乏责任心,导致学生化学实验的目的很不明确。甚至有的教师将实验课作为放松的课堂,没有针对实验课认真备课,学生也不在实验课前预习,无法培养学生完整的实验思想。

(2)学校对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必要的实验设施投入不够。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很多教师还只是停留在口头的强调之上,并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实际行动。由于学校领导和相关负责人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实验投入的资金少、设备落后,难以保证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序顺利的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都难以完成的现象经常发生。

(3)未能落实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教学任务。按着新课标的要求,化学实验教学应当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等。长期以来,无法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大诟病。甚至在实验教学中还有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填好了实验报告,于是对实验过程不认真观察分析,实验后不认真思考。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学生实验相关能力的提高。

2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水平。

高中化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依附于理论的实验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验证是无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水平的。当前一些化学教师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有一定的观念偏差,有的甚至将化学能力与化学实验技能划上等号,将实验能力归结到实验操作。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一定影响到高中化学能力的提高。要想提高高中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应在改变教学观念的同时,在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尤其要纠正一些学生不愿动手的实验习惯,要从学生的独立性和思考性出发,将实验教学变成他们质疑学习和探究实践的有效活动。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的互相统一和渗透,才是保证学生良性发展的根本。

(2)提高学生认识,引导主动参与。

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则在另一个层面上决定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走向。实验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性的化学材料,更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科学态度。所以在这过程中,教师积极地位学生创造化学实验条件显得尤为重要,尤其要抛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作为学生进行化学规律探索的一种实践方式,化学实验应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性。借助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整个过程,在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学生的主动认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高素质人才,不可不让高中生主动参与进来。

(3)鼓励学生创新,开展探究性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一同进步的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探究构建化学新知的过程。在互动合作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都以解决化学问题为密切联系的纽带,学生在纽带联系中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和认真思考。可以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提高,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引导鼓励学生开展一些探究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提供更广阔的活动条件和思维空间。只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调整计实验方案,使自己的化学实验过程不断趋于合理,从而让高中生充分体验到探究性实验的魅力。目前高中化学的探究实验教学,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师将探究实验的步骤全都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操作实验,最后教师再把各小组所得的实验结论进行整合,就完成了一节探究实验课。我们好好反思一下,既然是探究性实验为什么都要按教师的实验步骤呢?进教室师直接演示效果不是更好?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对自己所做的实验进行观察,同时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

3 结语

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在实验操作上的改变,更要从鼓励参与、强调过程、突出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促使学生积极融入化学,主动探究实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调整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换位思考学生的想法,通过与学生进行合作式的实验,把握好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时机,从而不断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培养新世纪优秀全面人才。

第2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方法衔接

执行新课程标准后的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和设置发生很大的改变,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加上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是每个担任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解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通过研读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对知识层次要求低,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详细研究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

通过详细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也进行很好的衔接,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有很好的衔接过渡。但是也存在一些盲点区,如部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三、调查了解教与学的障碍,制定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 )做好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 应对策略:复习初中知识,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常采用的复习方法有: (1)集中复习: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2-3周的时间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专题复习: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等。

(3)穿插复习: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获取新知识。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复习:化合价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

(二)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和实物直观教学为主,高中教学注重方法的点拔,以启发式、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2. 应对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学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

2.应对策略。首先在上高中化学课开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等,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其次,介绍学习高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

总之,只有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准确把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制定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转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第3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创新意识

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革命迭起,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既是现代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人类生存、发展意识”。化学实验的目的不同于化工生产,它是为了研究某些化学过程、验证或探讨某些化学定律和法则,培养实验者观察能力、实验能力的实践过程。

在高中教育阶段,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源泉,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开发智力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化学教学中,有些知识只凭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辅之以生动的实验,创造直观的教学情景,就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积极思维是对专用科学符号,概念,规律的明确掌握。学生的积极思维是在迫切需要解决某个问题时开始的,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开端,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的一种能力。例如:在傲用氢气流吹肥皂泡这个实验时,教材上用尖嘴玻璃管吹,吹出的肥皂泡小而且不连续,还容易破裂。课堂上,教师拿出了一个多孔塑料管,当堂让学生做此实验,结果,吹出了大而且连续的气泡。通过此实验,大家对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得到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改进实验,不仅能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课本知识,也应该具有创新意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从生产、生活中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创设出与教材有联系的情景,并提出假设性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去想像、去思考。设计性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设计性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其它实验不可替代的。例如:在学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关于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内容,分析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自己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所设计的装置不能与课本的完全相同,但可以相似。任务布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优缺点,选出可行的方案,由学生在澡堂上演示。对于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方案也要从中找出某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体系,无论是单独设课还是穿插在理论课中,都足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实验时只需按实验教材“照方抓药”,机械按照实验步骤操作,难以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学生对实验现象观察不认真,对实验结果不分析思考,难以培养学生观察、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我们引入设计性实验,鼓励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鼓励学生根据已学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探讨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实验过程中进一步加以改进。这一做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或查阅资料或者利用网络资源检索相关资料,并且同学间展开激烈地讨论。

科研工作在大多数学生心中充满了神秘感,很多学生对创新科研充满了向往,对科技前沿课题非常感兴趣。在学生有关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得到训练之后,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引入与科技前沿领域相关的开放实验题目。感兴趣的学生可对开放实验题目进行选做,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互相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付诸实施,实验结束后提交小论文形式的实验报告等过程,使得学生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此外,在开放实验过程中,引入大型仪器测试,使得学生对实验产物及时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改进实验方案,了解大型仪器的性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为将来的仪器分析课程提供了前期接触的经验。

实验是化学之本,探究是创新之源,我们要抓好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作为教师,尤其是化学教师,更要高瞻远瞩,面向未来。准确把握化学学科特点,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注意挖掘教材的创新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化学实验,为学生创造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去点燃学生们创新、进取的火花。因此,我们不仅应重视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且更应注重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助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刘英.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技资讯.2008,(20).

[2]冯艳琴.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金卡工程.2009,(13):02.

[3]李旭玫.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卫生职业教育.2001,(19):06.

[4]谭建红.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小学教学研.2005,(12).

[5]邱峥辉.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18):01.

第4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1-0131-02

新课改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了每个教师争相追求的目标,而有效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化学教师要把有效教学提到重要位置,这样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负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是摆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亟待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营造民主氛围,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服务意识,把权利还给学生,并为他们留出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民主的氛围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其在积极的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从而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如教学“浓硫酸”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浓硫酸和浓盐酸体积相等,分别装在不同的两个试剂瓶中,如果不用化学方法,我们怎样识别?把火柴梗分别插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取出后会有什么不同?并说明原因。通过稀硫酸与铜常温混合,稀硫酸与铜混合后加热,浓硫酸与铜常温混合,浓硫酸与铜混合后加热,是否都能发生反应,对不能反应的说明原因,对能反应的写出反应生成物。将铝片放入稀硫酸和浓硫酸中,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反应,为什么?碳和稀硫酸能发生反应吗?在加热条件下碳和浓硫酸能否反应?并说明原因。课本上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出现了什么现象,能说明什么问题?……通过提出这些问题让学生课前预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问题,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教师则加以引导、补充、归纳,这样学生就能全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相互影响,提高教学质量。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高中化学教学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改变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俗话说:教无定法。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有很多,下面略举一二。

1.探究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新知识,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如教学“化学反应速率”时,其中一些演示实验的课可以上成探究实验课,为每个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在实验中总结经验,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速率的影响因素。

2.兴趣法。化学知识千变万化,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教学“物质的量”时,可以给学生设置悬念,问1升水+1升KNO3溶液=?升,学生很自然地给出2升这个答案。接着,再让他们自己操作验证,结果发现小于2升。这时,教师再趁机引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溶液的体积并不是两种溶液体积的简单总和。

3.开展课外活动法。教师可以多举办化学竞赛、化学晚会、撰写化学小论文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化学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分清知识的重难点,构建起系统性的知识网络,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以把握好教学方向,从而达成教学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提高教学质量。

如教学“元素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把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物质组成分类等结合起来教学。根据物质组成分类的知识,单一某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和化合物,再把单质或化合物与物质分类表中的其他单质和化合物反应,形成知识网络。以元素Na为例,Na的单质或化合物有NaOH、Na2O、Na2O2、NaCl等,分析其化学性质时,可以将Na和Na的化合物分别和物质组成分类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即Na与空气、非金属、酸、碱、盐、氧化物等的反应。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一个知识网络,知识覆盖面较广,以此类推,其他元素如Al、Cu等可以代入,这样的知识体系比较适用于元素化合物的复习,既高效又省时,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用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时创设问题情境;在重难点处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对知识的迷惑点创设问题情境等。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在教师的设疑与学生的知识现状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创设问题过难或者过易都不可取。

如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就要利用化学实验巧设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学Cu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学生会发现常温时无现象发生,加热后,铜丝表面会出现黑色物体。据此,教师可以设置问题:黑色物体是什么?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化学反应方程式是什么?液体会变成浅蓝色吗?为什么?这些问题能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观察,开启学生思维。同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再如,教学“铁和铁的化合物”时,教师如果用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就会得到灰绿色的氢氧化亚铁溶液,而不是白色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思考慢慢会得出是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迅速氧化的原因。然后教师再问:如果减慢氧化速度会发生什么现象?如何使氧化速度变慢呢?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会提出多种方案,最后在比较、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最佳方案。这样的实验探索有助于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集动画、影视、文字、音乐等于一体,能够营造生动、愉悦、成功的教学环境,通过强烈的色彩、动画、音响等刺激学生感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用实验来说明,有的反应过程慢,课堂上难以演示;有的现象很难直接用做实验来验证;有的化学实验污染大、危险性高,很难在实验室实现。对这样的实验,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弥补。

如教学“氮和氮的化合物”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雷雨发庄稼”这句谚语,但要想通过做实验来解释是不可能的。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动画给学生展示过程,引导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弄清楚缘由:在雷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有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氮,生成物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后又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在雨水的作用下转为硝酸,硝酸遇土壤转为硝酸根离子,这就好比给庄稼施了氮肥。这样动态地展示变化过程,同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争相追求的目标,也是新课改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4.002

高中化学是一门注重实验性和推理性的学科,在以往的教学中一直被划归为理科门类。新课改实施后,在化学教学上需要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演练,较之以往注重以理论宣讲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教学是明智之举。化学实验教学既需要教师的正确示范和引导,也离不开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消化、吸收。

在化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其中既有教师方面的问题。如教师上课一直沿用陈旧的教学观念,在新课改实施后,没有做出相应的改进;教师上课讲解理论知识多于实际操作,甚至以学校实验器材缺乏为由,很少向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有的教师自身对于实验的操作把持不准,最终导致所讲理论与实际实验结果不相吻合等。学生方面也有自身的不足,如上课不认真听讲、不及时做笔记、与教师的互动性差、做实验不按照顺序或者是先把实验结果照本宣科的写在报告单上而对于实验的严谨性缺乏必要的认知等。

在高考中化学实验也占据很高的分值。如何有效地促使学生提高对化学实验严谨性的认识,如何在平时的课堂实验教学中开展教学实践,是新课改实施后,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学习情况把握的基础上,又联系自己长期地教学反思和教学日记,简要总结了几种比较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及时改进以往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教师最好能使用PPT等多媒体对学生开展实验讲解。当然,针对学生的教学我们不宜采用陈旧的教师主讲方式,也不能一味地进行纯粹的理论宣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意识的培养。教师在平时的授课时,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在课堂上,教师所进行的实验流程和姿势一定要规范。中学生正处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生成的初期阶段,学生在此阶段对教师的信任度和模仿性都比较强,因此教师在讲课和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规范。在实验授课的过程中要边讲边操作,并要及时告知学生酒精灯、试管、漏斗和烧杯应该怎么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化学药品应当如何储存等问题。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向学生进一步讲解酒精灯、烧杯等工具使用不当会造成的后果及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随机选几个学生,让其当堂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其实验内容进行监督和检查,实验结束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针对性点评。当然,在学生未能将化学基本元素以及基本的化学公式、化学物品认扎实的前提下,为了安全起见,尽量不要让学生立即进行具体实验操作,避免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高中阶段,以往教师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次数并不多,仅仅是酒精灯的使用或者烧杯的使用,以及一些非常简单的实验教学中,才会在教室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而针对一些其他的内容,教师往往是照本宣科的讲完就算了。化学课程本身是需要实验支撑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素质教育下,教育部门提出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性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而其中又注重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多多让学生参与其中,最好每周专门上一节化学实验操作演练课,让学生能够在实验里具体进行化学实验操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全程跟进、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总体监督和指导,一定要反复向学生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比如天秤如何正确的称量物品、烧杯应当如何放置、酒精灯应该如何盖灭、漏斗应当如何使用。化学物品一定要按照实验内容要求的具体数量和重量进行使用,实验过程一定要加倍小心,必须严谨对待每一个问题。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只有一个,不可能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具体发现到所有同学的实验问题,因此很多学生在化学实验课上会存有小心思。最常见的做法是在具体实验操作开始之前,学生首先按照课本内容将实验结果和实验流程填写完整,然后在具体进行实验操作时就应付了事。或者看到别的同学在烧杯里放什么就跟着放,其他学生在酒精灯上加热他就跟着学,然而因为模仿的姿势或者在称重中所加的化学物质的分量不等而最终导致实验失败或者与实验结果有所偏差。因为教师没能及时发现而想蒙混过关,这种心理是不可取的。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具体行为,对于那些上课表现不积极的或者过于沉默的学生在进行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格外予以关注。为了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熟悉程度,教师可以具体提问学生对某种物质或者公式等问题,向学生暗示“我盯住你了”等信息,以确保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认真对待。

第6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课程基地;化学学科;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1-003-2

2011年8月,我校被确定为首批省级高中化学课程基地。课程基地建设是个创新的举措,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模式可依据,唯有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唯有集思广益,开拓前行。

一、我们的思考

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马斌指出:课程基地是以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追求,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以学科建设作为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学校一切活动必须以学科知识作支撑。据此,我们在申报和建设课程基地时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们以为确定申报的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课程。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教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因此,我们“课程基地”的课程为自己学校正在进行和能够不断发展的课程,而且是要把握得住,可操作性强的,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哗众取宠的、似是而非的所谓“课程”。

二是立足一门学科下功夫。也就是说,能够由点带面,以小扩大。利用一门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活动,最终放大学科优势,形成整体的效应,形成学校的特色。

三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先进性的、能够起引领作用的学科,而且能够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够体现学校的精神。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让我们共同获得发展和成功”,学校精神是“永不言弃,永无止境”。我们学校的化学学科组不仅有一支业务精湛的化学教师队伍,而且已经拥有坚实的科研成果和突出的教学业绩,特别是这些年来为学校教育教学积累和示范了许多经验。例如化学学科组的“定标导学,合作质疑,及时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学校各学科整体的教学复习方式,赢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也是从化学学科开始破茧化蝶的,至今数学、物理和信息学等学科竞赛始终在践行着化学学科探索出的“会者为师”的教学方法。

四是区域性人文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也纳入到我们思考的范畴。东台有海岸线八十多公里,而且每年都有近百亩的滩涂增加。现在正处于国家级沿海大开发的前沿,有许多滩涂、海洋的资源可成为我们形成校本课程,如滩涂爽碱、粗盐提纯、浅海养殖等。

五是寻求一些可靠的理论支撑。我们在申报化学课程基地时,就有科学发展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体教育理论以及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等。在这些理论指导之下,我校强调课程的综合化、个性化和生活化,形成先进的现代的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和成功。

二、我们的实践

一年多来,我们根据学科实际和发展的需要,基于“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办学理念,努力将基地建设成一个培养学生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的新课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平台,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载体。

(一)多样性地建立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实验室

我们非常重视发挥实验对课堂、课外学习的作用,主要将实验室实验台布置成秧田式和茶馆式,实验内容有桌餐式的规定动作,也有自助餐式的自选动作,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我表现、有效展示,进一步提升学习、实践和创新的能力。

1.将六个传统化学实验室中的四个进行了全面改造,建成四个多媒体化学实验室。

新课程中的化学实验已经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我们认为只要条件许可,所有实验都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校多媒体化学实验室建成,其体现着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以及化学实验室和普通教室的结合,既方便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也方便学生进行分组活动,给教师和学生充分的条件去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于是我们努力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甚至指导学生将部分课本知识介绍设计为新的探索性实验。如组织学生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活动与探究”,设计为“探究Na2CO3和 NaHCO3的性质”的实验。现在课程基地的化学教师们已经将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模块上列出的所有实验进行整理,改进为24个学生分组实验,一一陈列出来,并通过提供必需的仪器和用品,让学生就这些实验再行设计、操作和感悟、反思,从而提升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

2.利用常规化学仪器和日常用品,结合沿海大开发的地域优势,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我们利用常规仪器、日常用品,设置了三大主题综合实验群,自主开发一批自助餐式的实验。它们分别是(1)“药箱化学”:a.阿司匹林的合成;b.胃舒平中氢氧化铝的检验;c.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d.次硫酸氢钠甲醛的合成;e.苯乙醚的合成。(2)“厨房化学”:a.油脂制肥皂;b.食盐中碘的检验及含量测定;c. NaCl与NaNO2的鉴别;d.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e.糖的性质探究;f.测量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酒精的探究。(3)“海洋化学”:a.粗盐的提纯;b.海水组成、成分的确定;c.海带中提取碘并测定;d.盐卤中提取溴;e.海水淡化;f.电解饱和食盐水;g.海水与河水、井水的成分区别。实践证明,引导学生以“厨房”、“药箱”和“海洋”为主题,在自由选择、亲自动手的基础上,通过安全、有趣、简单的系列实验,了解了化学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功用,在“做中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经历、参与和成功的快乐。

3.组建拥有部分精密仪器和先进设备的科研实验室。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制约,目前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都是化学科学中的基础实验,对化学反应的动态研究、精密化定量实验研究和物质运动规律的计算研究等基本没有涉及。为了使学生们能在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余开拓视野,进一步领略化学的奇妙和魅力,同时为培养拔尖人才服务,我们课程基地一行人多次到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实践工作站参观,先后到南大、南师大等高校的实验室学习,购买了一批中学不常用的大学实验仪器,如数据采集器和PH、温度、压强、电导率化学传感器、电子天平、实验室PH计、阿贝折射仪、数显集热式搅拌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实验室级纯水机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红外光谱仪、质谱仪等等。以学习小手册形式详细列出每个仪器功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专门安排一位化学教师负责指导,让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来学习、操作,为他们参加化学学科竞赛、进入高校学习起着积极的推介作用,为今后从事化学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用性地构建网址为的教学平台

一年多来我们整合已有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出交互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名师课堂、名师答疑、学习论坛、研究论文、课程建设、能力测试、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演示实验、化学图库等栏目。借助教学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菜单式自助学习,教师可以进行网络式远程教学。

具体地讲,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电脑登录江苏省化学课程基地网,点击“用户中心”进入“考试管理”—“题库管理”网页,按学习进度选择章节、知识点、练习时间和难易度,软件随即生成一套练习。学生完成后点击提交,软件立即显示每题正误、所得分数。学生点击有困惑的题目,立即显示该题的详细解析,包括可以链接得到解题所用到的知识点和方法。此系统还有一个联系效果记录、分析的功能,学生可以超越传统课堂,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建构式学习。其所有的练习、测试题目、所做答案将被收入数据库,经过分析可以直观显示学生学习薄弱环节,有利于学生自我改进和教师了解其学习情况。一个班的学生练习结果汇总后,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改进教法和拾漏补缺,提高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目前,基地网站收录有化学组全体教师最新研究论文62篇;覆盖高中6本教材所有内容的教学课件186个;包含趣味实验在内的视频资料56个;以及演示实验120个、化学图库46组和化学题目2000多条。

(三)先进性地整合课程结构,推进和引领多方面共同发展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是学校教育的目的和原则,课程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离不开多样化、高选择的适应多方面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1.构建个性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根据新课程要求,我们注重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了化学学科的必修和选修课程模块,充分体现普通高中课程的基础性和选择性。化学教师认真研究初高中教材;研究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等三种版本的高中教材;研究《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江苏省普通高中高考考试说明》、《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考试说明》和《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深度解读文本,详细对比梳理,从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清晰地为相关内容的教学定位,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确定教学线索,创造性地选择、改造、安排教学素材,制定出符合学校特点的具体内容的教学要求。实践中,采用“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方法研究不同教法的流程、特点与效果,逐步构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符合学生发展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体系。

2.开发校本化的选修课程。

学校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尊重和满足广大师生以及学校教育人文、地域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允许融入自己的教育哲学和思想,推进化学学科教学特色的创新和发展。化学各备课组都设计了具体研究内容及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具体方案,都有三至四门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例如有激发兴趣爱好的《化学入门》、《化学起跑线》、《生活中的化学窍门》和《趣味实验》;有拓展类的《化学竞赛知识初探》、《化学竞赛系列训练》、《创新实验》、《化学读本》和《大学课程》;还有地方特色类的《海水组成的测定》、《含碘食盐检验》、《海带制碘》、《粗盐的提纯》、《盐卤提溴》、《海苔的养殖》等系列。教师们经常带领学生到沿海一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采用小组综合课题研究的方式,辅以个人单科研究,到粗盐提纯车间实践体验,形成书面报告,最后交流、总结和评价。

3.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教研活动。

举行校园学术节、公开教学活动和承办省市级教学竞赛是我们展示课程基地建设成果的有效窗口。去年12月份,学校以“课程基地 引领学校特色发展”为主题举办第十一届学术节,开展 “红烛杯”会教、对外公开教学、教育教学论坛等具体活动。由教科处牵头举办的教学论坛和政教处主持的德育论坛,就是围绕 “课程基地”、“学科发展”、“学校特色”等关键词,各学科教师和全体班主任纷纷通过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如生物学科的《浅谈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英语学科的《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促进中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音乐学科的《谈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程基地还围绕“课程”,广泛收集各学科教师近期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汇编了《与新课程同行》、《追寻教学的有效性》、《课程能力与教育创新》和《做最好的自己》等四本论文集。

第7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一、组织化学兴趣小组

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全面教育,高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良好的素质。如兴趣广泛、思路敏捷、反应迅速、领悟能力强,即通常所说的“聪明”;精力旺盛、勤奋好学、求知欲强、自尊自爱,善于独立思考,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见解。他们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好奇心。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的上述素质的高中学生就是我们参选的竞赛苗子。对于参加竞赛的学生,不但在学习上要满腔热情地指导他们,同时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特别是有困难时给予可能性的解决,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环境,使他们稳定地、全身心地投入初期培训活动中。

二、根据竞赛大纲,做好前期指导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总得来说,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一是指要有本学科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我们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讲授完高中化学的全部基础知识,并定时进行检查,发现遗漏问题及时补上。为了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可以为他们每人配备一套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教材及相关的辅导书,在讲授中学某一专题时,适当地渗透大学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探索知识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拓眼界的一种原动力。利用化学科的特点(思考性、直观性、实验性)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兴趣,重视兴趣广阔性的培养与兴趣持久性的协调,提高兴趣的境界,诱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其钻研创新的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结合培训辅导内容,贯穿化学史,讲杰出化学家的重大贡献;联系化学事实,展望化学前景,讲新材料、新能源、新发现;提供实验条件,创造动手机会,探索实验成因,开放实验室;开办化学专题讲座,写化学小论文;制作化学教具和进行其它科技小制作等。

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

由于参赛的学生是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学完高中化学学科的全部内容,所以竞赛试题的命题范围基本上局限于于高一、高二学过的化学学科内容,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属于基础性较强、思维要求不是太高的试题,只是跟高考试题相比,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了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有许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应该是我们辅导的一个主要目标。

第四,培养学生较强的实验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竞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越是层次高的竞赛,实验试题所占的份量越重,而且实验能力的提高和其它能力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直接获得化学感性认识,巩固并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熟练规范化地掌握基础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分析天平的使用,移液管、滴定管的正确操作,标准溶液的配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倾析、蒸发、萃取、分液、结晶);锻炼学生独立驾驭实验过程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药品,确定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问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应急措施和方法,做到处事不惊。

第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就是思维品质(深刻性、敏捷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等)。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口。

三、学校应定期组织校级竞赛

学校定期组织竞赛是为参加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做好充分准备,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在全国竞赛中取得好成绩。我校制定的校级竞赛规则如下:

为充分满足部分同学学习上的高要求,并使我校的学科竞赛能广泛、有序、深入、持久地开展,为学校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选拔人才,特拟定本规则。

竞赛时间:每学期期中考试后。

报名办法:以班级为单位,各科课代表负责报任课教师(每学科每班报名人数不得超过15人),由高一、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汇总,定期考试,统一阅卷,按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各30名。

四、竞赛辅导教师要经常收集、整理和编写竞赛资料

第8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各地都相继推广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2012年,配合学校的大环境,笔者开发与实施了《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这一课程。拓展性实验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但又高于课本,属于必须教学目标之外的实验,主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之所以选择这一课程,主要基于校本选修课程的学科性、实践性和地方性考虑。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极具可操作性,所以选择实验为课题开发既能体现学科特色,又能发展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课程实施

1.课程纲要

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首先应有严格的课程纲要,避免课程内容编写的随意性和课程教学的乏兴趣化。校本课程《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的选修对象是高二理科化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苏教版高中化学在高二刚好学习了《实验化学》选修模块,学生已有较好的实验基础。对于化学基础较好的理科生,已有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故笔者将课程纲要确定为:

(1)能正确使用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了解对物质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2)能独立或合作设计实验并完成;能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与分析;初步学会书写实验报告或小论文;养成探索自然奥秘、关注化学发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写应按照课程纲要设定。对于本课程而言,要具体落实到选择怎样的拓展性实验,选择这些实验又有何目的,每个实验要学生掌握哪些化学知识。根据课程纲要,我们选择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验。

(1)基本操作实验:通过几个实验的开设让学生能正确使用常见的实验仪器和熟练运用基本操作方法。考虑到最近几年高考实验部分考查有机物制备比较热门,特意安排一个有机物制备实验以训练学生熟悉制备有机物的基本操作。

(2)定量分析实验:在掌握基本操作后,课程安排了2个定量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对实验流程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报告书写这一整个实验流程加以熟悉,同时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3)综合应用实验:由教师提供实验项目,学生小组合作、资料查阅、方案设计、独立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综合应用实验一般为周期较长、较大型的实验。

表1 各实验与相对应的教学目标

3.课程教学

(1)教学组织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本课程共有40名高二学生选修。安排在学期第5周到第18周的周二下午第二节,总共应上13次课。但由于期中考查和学校相关活动先后停课3次,实际授课10次。在第一堂课按大学实验的要求给学生分组(5人一组,固定不变);说明该校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讲授基本的实验规范、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的书写等。前4个实验都在一个教学时间内完成;后2个综合应用实验用2个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另一课时进行实验操作。最后一堂课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态度和意见。

(2)教学形式

教学分两种形式:基本操作实验与定量分析实验,采用“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讲解—学生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如,“碘盐中碘单质的提取”实验,先发给学生讲义,让学生预习,教师课堂讲解,设计实验过程,然后学生完成实验,写实验报告。对于综合应用实验,考虑到课程后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实验基础,就按照“教师给出实验项目—学生分组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教师补充完善—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进行。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有裨益。

4.课程评价

校本选修课程的评价一直是个比较困难的操作点,很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往往只有课程教学过程而无课程评价,前期轰轰烈烈地开展,最后平平淡淡地结束,到最后教师那样授之,学生这样听之,不了了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应是一个综合评价,不仅有传统的评价方式,还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评价。不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重视的学习过程,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以及平时的交流运用。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1)过程评价:平时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并检查完成的实验报告。对考察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促进学生的发展。

(2)终端评价:有问卷调查和撰写实验小论文等方式。

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法,考查平均值。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调查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以及实验是否占用平时学习时间的满意程度(其中“实验是否占用平时学习时间”主要想分析该校本选修课在学生的主观愿意度与高考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和对完成的6个实验的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想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以及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38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38份。调查第一部分平均值在3.5分(含)以上的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归类为满意,2.5分(不含)至3.5分(不含)之间的归类为中立态度,2.5分(含)以下的归类为不满意。具体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选课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总体满意程度

由表2可知,学生对该校本课程总体满意,在教师教学、学习内容方面都有较高的平均值;但在是否占用学习时间一项的平均值却只有3.45,属于中立态度。这反映了学生一方面对该课程表示喜爱,但同时又担忧对正常学习的影响。

表3 选课学生对开设实验的兴趣程度

由表3可知,在6个实验项目中,学生特别喜爱“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量”和“绍兴环城河水样水质分析”,原因是这两个实验贴近生活,有地方特色。而对于“碘盐中碘单质的提取”和“配置并标定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兴趣度一般,究其原因可能是碘的提取在正常

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较多,而氢氧化钠标准液的标定是定量实验,过程枯燥。

调查的第二部分,在问题“在该课程学习中的最大收获”中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了该课程的学习对今后的“高考成绩”有帮助,而选择“学科兴趣”和“合作意识”的分别只有13.1%、5.4%。结果令人惊讶,这与原本设定的课程纲要相悖。可见高考这个终端评价方式未改革之前,无论怎样的新课程改革都是浮云。同样,在问题“希望课程今后增设的实验”也反映出这一问题(如下图所示)。

三、课程结论

通过《高中化学拓展性实验》这一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笔者体会到:

(1)校本选修课程内容应体现学科特色,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地方特色。在问卷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对贴近本地特色的拓展性实验特别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原因主要是这些实验能使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投入社会。

(2)在开发课程前一定要制定课程纲要,课程内容编写严格按照课程纲要开发。我们在开发实验时尽量考虑到课程能与高考知识相结合,使学生有兴趣学,并收获成果。

(3)课程评价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由于是一门选修课,评价结果跟学生利害关系不大,且只能定性,无法定量,操作复杂,所以必须寻找更为合理、有效、简洁的评价方法。同时学校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尚停留在高考升学的终端评价,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得不到有效肯定,从而大大削弱了教师参与课程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4)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理想状态是学校应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门机构,形成一种长期且对教师有激励作用的机制,而不是目前功利性的状态。教师作为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小茹.浅谈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J].学周刊,2012,(1):82.

第9篇:高中化学实验课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方法策略,培养能力

我国的高中化学新课标中明确强调“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调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通过开展多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交流与表达等活动中,强化科学探究意识,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

1.当前实行探究式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1.1 实验的时间很少。探究性学习存在时间上的限制,仅靠每周三节化学课要实现探究性课程目标是远远不够的。

1.2 探究性学习表面上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员参加,但大部分似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以参加和完成为目标。而课内应试教育仍搞得扎扎实实,丝丝入扣,使探究性学习失去了支撑和依托,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1.3 教师引导不当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的研究。探究式教学关注如何构建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也就是把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放在教学设计的一个突出地位。教师引导不当,就会设定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并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设好的一套去运行,严重削弱了学生探究的自主性。

1.4 时空的限制影响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的研究。在某些情况下,教师为了赶时间,在探究的课堂上就迫不及待地完成探究的整个任务而放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体验性。其次由于教室是探究教学的主要场所,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限制了探究的空间,也制约着探究的深入进行。那么,怎样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

所谓“科学探究”教学就是要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呢?

2.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策略

2.1 更新教学观念,牢固确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以平等的态度积极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探究活动的效率。

2.2 教师要用赞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①挖掘闪光点。由于个体心理素质和智能的差异,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认知状态。例如,积极学习化学,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在某一次实验中大胆创新、有明显的进步;或某次实践调查中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等等,这些闪光点都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把它们挖掘出来,表彰他们的闪光点。②构建“表现场”。在化学学习评价中,我们十分重视通过构建“表现场”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创设真实情境,实验自主进行,开辟化学专栏、编撰化学论文……等,这些都为学生构造了多维“表现场”。

2.3 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个全局,特别是要有个好的开头,为学生搭建一个尽快进入角色的探究性平台,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创设情景,诱发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好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原动力,是探究性学习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探究情景。实验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化学探究性教学中,通过调整实验顺序,改进或增补实验等方法创设探究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Na2O2的性质教学中,先做一个“棉花滴水着火”的实验,学生看到实验现象后,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老师究竟加了什么物质?师生共同分析:棉花着火是因为反应放出了热量,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所加物质是Na2O2,教师引导:那么Na2O2和H2O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如何来检验?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在教学中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会变的浓厚,而且探究问题的欲望会更加强烈。

(2)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创设探究情景。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利用学生已有的生产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以便培养其在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实践性,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在二战期间,美国有个侦探小分队发现在一深山里有个隐蔽的军火厂,上级要求小分队在十天内摧毁这军火厂,结果小分队只用十几只老鼠在其背上涂了些液体就完成了任务。阅读完之后提出问题:老鼠背上涂的液体是什么物质?它是怎么完成任务的?学生看了这个故事会非常惊讶,很想立刻弄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学习磷的性质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被调动起来。这种问题情景是由知识的实际应运创设的。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通过新旧知识的迁移创设探究情景。知识是密切联系的,新旧知识都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在讲授新知识前,首先找到知识间前后的逻辑关系,然后以此作为生长点设计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创设学习新知识的问题情景。

(4)通过学生有争议的问题,创设探究情景。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对所遇到的问题产生争议是难免的,争议是学生的认知思维发生冲突的结果,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课堂上创设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来进行探究教学。例如:探究乙烯的性质时将乙烯通入溴水后,溴水褪色。于是大多数同学认为是乙烯的作用而使该水褪色,但少数同学回答却是不一定。原因是制取乙烯时产生的副产物SO2也可溴水褪色。这种有争议的问题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2.5 激发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出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并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实验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主动”中,在“探究”中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