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

第1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大家好!我叫曾丽晶,很荣幸成为你们的导游。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长城。

长城是我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伟大奇迹。它修筑在陡峭的山岭之间,从东头的山海关的西头的嘉谷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方砖筑在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先低下头来看看脚下的方砖,十分平整,非常宽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再看城外沿有成排的垛子有两米多高。垛子上有射口和了望口,供射击和了望用,然后看城墙上的城台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是屯兵的堡垒。

关于长城故事很多,我给大家说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传说在秦朝,有一个叫孟姜女的姑娘。知书达理,伶俐非凡。她嫁给了苏州的范喜良。那年,秦始皇召集百万民夫修筑长城,范喜良也被抓起来,半年多过去了,已经是冬天了,可范喜良还是查无音讯。孟姜女决心千里迢迢为丈夫送寒衣,到那里才知道丈夫已经死了,她便哭了起来,哭倒了好多里长城。

长城千百年?媪⒉坏梗??蠖?飨?巧铣こ呛笠不颖市聪铝?ldquo;不倒长城非好汉”诗句。现在,长城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让我们登上长城,感觉长城的雄伟壮观吧!

第2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作文300字一 大家好!我是导游小王,今天我要带你们去参观中国最宏伟的古建筑长城,小连学艺不精,如果有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教。

好!游客们,我们现在经过了一段路程,终于抵达了气魄雄伟的长城,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这一块块巨大的砖瓦,重达五六百斤,真令人难以想象,以前交通那么不方便,人们怎么能把这一块块砖石扛上去呢?好,我现在要带领大家攀登这来之不易的长城,来吧,让我们收拾好行李,出发,Letsgo!

现在我们来到了长城比较高的地方,看,那边的长城盘旋在崇山峻岭上,都望不到尽头,告诉你们吧!长城总长一万两千多里,从山海关一直延伸到嘉峪关,怎么样,长吧?好了,休息好了的游客请继续出发,前面那里说不定藏有百元钞票喔,让我们到那里去看一看。哇!那里有个城堡,大家猜猜城堡是用来干嘛的?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是用来防御敌人的,假如有敌兵侵入,就在城堡上点燃狼粪,浪粪燃烧后会产生很浓的烟,军队看到,就会跑过去与敌军拼杀。但还是有些不文明的人在这长城的砖瓦上乱涂乱画,很没礼貌。请大家轻轻地来,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绿叶,不留下一个纸片。

好。我们现在要回去了,祝你们旅途愉快,再见。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作文300字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

我们现在参观的八达岭长城是明朝修建的。为防御外敌入侵,秦朝,汉朝和明朝共修建了一万三千多里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长城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大家看,长城全部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砌筑而成的。城墙外沿那两米多高的成排建筑叫垛子,垛子上面的方形口子是望口和射口,是打仗用的。城墙顶上那一座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座,这样打仗时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各位游客,那时可没火车,汽车,也没起重机,这一块块有两三千斤重的条石以及建筑材料都是靠人力抬上去的,是现代人想都不敢想的壮举,难怪世界上都公认它是一大奇迹!

参观了长城,大家要记住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只有亲眼目睹了先辈们的这一伟大创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好汉!

今天就参观到这里,欢迎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关于长城的导游词作文300字三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

我是导游小王,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高大坚固、气魄雄伟、举世无双的长城。

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为防止外敌入侵修筑的防御工事。长城很长,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它东到山海关,西到嘉峪关,绵延一万三千多里。

请大家向这儿看,长城就是用这些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外沿是成排两米多高的城墙,外沿上有着数不清的瞭望口和射击口。城墙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两座堡垒之间可以相互呼应。

游客朋友们,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起重机、火车汽车,就靠着无数的胳膊无数的手,人拉肩扛,才凝成了这前不见首、后不见尾的长城。

第3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腊八节民间传说一:

西晋时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断炊了,那小伙子饥肠难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们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腊八节民间传说二: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腊八粥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节民间传说三:

腊八粥传自印度。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 反觉江村节物新。”据说杭州名刹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干,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 “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腊八节民间传说四: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 腊八节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民间传说五: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腊八节民间传说六:

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民间传说七:

是教育后辈要勤俭持家,早先有户农家,就老俩口守着一个儿子。老头是个勤快人,整天泡在地里,早出晚归,精耕细作,调理的几亩农田年年五谷丰登。老婆是个勤俭人,院子里修整的瓜棚遮天,园菜铺地,一日三餐,精打细算,家境虽不富裕,但一年四季吃穿不愁。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的儿子已经十七八了。虽说大小伙子长的五大三粗,身强力壮,可是跟他爹娘不一样,懒得出奇。这也是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惯坏了。长大了还是胡吃闷睡,游游逛逛,什么活也不干。

一天,老汉摸摸花白胡子,感到自己老了,对儿子说:“爹娘只能养你小,不能养你老。要吃饭,得流汗。你往后学学种庄稼过日子吧。”儿子哼哼两声,这耳朵进,那耳朵出,照旧溜溜达达,胡吃闷睡。

不久,老俩口给儿子娶了媳妇。原想儿子成了家,小俩口该合计怎么干活过日子了。哪知这个媳妇跟儿子一样,也是好吃懒做,横草不拿,日头不落睡,日出三竿起,不动针线,不进灶房,倒了油瓶也不扶。

一天,老汉梳着满头白发,自知土已埋到了脖子,就把满心的话说给媳妇:“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要想日子过得好,勤俭是个宝。”儿媳妇把这话当成耳边风,一句也不往心里放。

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小俩口叫到床前,嘱咐再三:“要想日子过的富,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女应多织布…”话没说完,老俩口一起去世了。

小俩口托乡亲埋葬了两位老人,看看囤里粮缸米、柜里棉花箱里衣。男人说:“有吃有喝不用愁,何必下地晒日头。”女人说:“夏有单衣冬有棉,何必纺织到日偏。”小俩口一唱一和,早把两位老人的遗嘱忘到脑后了。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几亩田地成了荒草园。家里柴米油盐、衣被鞋袜,一天少似一天。小俩口还不着急。只要有口吃的,就懒的动手。又是花开花落,秋去冬来。地里颗粒无 腊八粥材料展示收,家里吃穿已尽。小俩口断顿了,邻居们看在去世的老人面上,东家给块馍,西家端碗汤。小俩口还在想:“讨饭也能度时光。”

第4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十月朔,秦岁首,送寒衣。秦人过年的节日食品是“黍臛 ”,《荆楚岁时记 》记载:“十月朔日,黍臛,俗谓之秦岁首。”阴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秦朝虽然早亡,但秦岁首之习,不仅在汉初沿用,而且在汉行《太初历》之后,仍有影响。宋人蒲积中编《古今岁时杂咏》卷38载诗人沈遘的《初冬近饮酒作》,其中咏道:“吾民久已作秦民,迄今十月犹遗俗。”从中可以看到秦文化至宋代,仍有遗存。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寒衣节流行于北方,南方鲜有耳闻。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节史料记载

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礼记.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腊祭的情形: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故前代授衣多在夏历九月,日期不确定。

唐代《唐大诏令集》卷77:唐玄宗天宝二年八月制曰:“禋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是知先王制礼,盖缘情而感时。……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浣,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且仲夏端午,事无典实,传之浅俗,遂乃移风,况乎以孝道,人因亲设 教,感游衣于 汉纪,成献报 于礼文,宣 示 庶 僚 ,令 知 朕 意 。”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汉族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 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

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吕希哲《岁时杂记》载:“十月朔,京师将校禁卫以上,并赐锦袍。皆服之以谢。……边防大帅、都漕、正任侯,皆赐锦袍。旧河北、陕西、河东转运使副无此赐。祖宗朝,有人自陈,乃赐衣袄。诸军将校皆赐锦袍。” (←授衣)(祭祀→)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汴梁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戏故也”,至“十月一日”,则“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 《梦粱录》记南宋临安也是“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河南程式遗书》云:“拜坟则十月一日拜之,感霜露也。”宋人祀先用“绵球楮衣”,后世称之为“寒衣”,宋人尚无此称。

南宋时,民间开始兴起在十月朔日扫墓,并焚烧衣物。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十月朔,都人出郊拜墓,用棉裘褚衣之类。”至元代,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析津志辑佚·岁纪》:“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

明代北京,有专门售卖寒衣的纸店。寒衣上印有文字、印章,写明亡者的籍贯姓氏字号,仿佛邮寄信件一般。这一天晚上,家家准备齐全,出门祭奠,叫着亡者的名字将纸衣烧掉。家有新丧的,要用白纸来做。贫家无力购买,则自行制作。有谚云:“十月一,送寒衣。”寒衣有的在坟上焚烧,也有的在家中烧寄。北方也称之为“烧包袱”。

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有当时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有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为什么要孝亲祭祖?

每当清明节、中元节、寒衣节、下元节的时候,我们就要到祖坟前烧纸,给逝去的亲人送钱,这是中国的习俗,是孝顺子女悼念亲人的方法。但有一点,现在知道的人却不多,给亲人上坟烧纸钱,以孝举来寄托哀思的同时,自己的运气也会改变!

因先秦的迎冬礼仪脱胎而成

据《礼记·月令》记,农历十月是立冬的月份。这一天,天子率三公九卿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礼毕返回,要奖赏为国捐躯者,并抚恤他们的妻子儿女。已经死去的人怎么受赏呢?为他们"送寒衣"当是题中应有之义,上行下效,遂相沿成习。不过这种观点只能停留在推论上,因为有关汉族民间于十月初一"烧献"、"冥衣靴鞋席帽衣段"的记载,直到宋代才出现于文人的风土记述中,如果说寒衣节是先秦时就形成的,那就很难对这么长一段时间内的记录空白作出合理解释。所以,也有人推断寒衣节俗的形成不会早于宋代。

朱元璋“授衣”传说

农历十月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月份,此时正是稻谷收获进仓之际,“是月也,天子始裘”(《礼记·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传,秦时江南松江府孟、姜两家,种葫芦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后来,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寻到长城脚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筑城墙里。孟姜女悲愤交加,向长城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丈夫尸骨。千百年来,这段忠贞爱情故事广为流传。

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后,与秦始皇面对面地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最后怀抱丈夫遗骨,纵身跳海殉夫。就在跳海的刹那,海上波涛澎湃,缓缓拱起两方礁石。据说海上姜女坟,海潮再大也不曾没顶。

由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长城内外便将农历十月初一这天,称作“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第5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临泽县城关小学五年级

祁乐乐

暑假生活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次游丹霞地貌了。

歌里唱得好:“临泽风景秀,南台似天堂。”为什么呢?因为南台有驰名全国的七彩丹霞,它可是位居世界第六的丹霞。作为一个临泽人,而且南台又是妈妈得故乡,所以今年暑假我们有幸去领略这美丽而神奇的丹霞。

到了山里,我们边走边看,远处那五彩缤纷的山包,好像一幅流动的山水长卷。在这幅流动的山水画的带领下,我们终于到了三号观景台。在微风的抚摸下,在这连绵不断的彩虹中,我不禁浮想联翩:你看,那蜿蜒到山顶的小路,多么像一条彩色的丝带!可这丝带是谁的呢?噢,原来是这位紧邻它的睡美人——红山的!红山真高啊!你看它那么陡、那么险,又那么美,那么高,好像云朵都在他的腰间。

如果说:“不到长城非好汉。”那么我要说“不到红山非壮汉。”于是,我们开始了一场有趣的比赛——爬红山。刚开始,表妹和我就把爸爸妈妈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看到他们那样,我还边爬边得意洋洋地喊着:“快来呀!”可到了后来,我却累得气喘吁吁了,表妹也是汗冒如雨,而爸爸妈妈却超过了我们,我还听见爸爸得意地说:“现在知道了吧!我们那是在保存体力呢!”我不服气的喊着:“看谁超过谁!”嘴上虽这样说,可我心里却后悔极了,真不该上红山,现在我都快累死了。但我想:“好马不吃回头草,坚持吧!”于是,我和表妹重振旗鼓,以最快的速度追上了爸爸妈妈,这时爸爸不小心滑下去了一截,我们瞅准机会,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爬上了红山顶,终于反败为胜了。

这时妈妈说:“这里又凉快又美丽,不如照张相吧!”照完相,我们便来欣赏这美丽的丹霞。啊!那些五彩的山包比在山下看到的好像缩小了十几倍。那起伏彩色山包,有的像沙漠驼队一座连着一座,有的像屏风,上面是丹青彩绘,有的像彩色甲壳虫,好像在慢慢蠕动,还有的像大象,似乎在夕阳中悠闲地散步,.......整个望去又好像是五颜六色的水波。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们,关于这丹霞地貌,还有一个传说呢!传说以前女娲补天时,采集到七彩石后,一部分被补天用了,还有一部分被女娲放到了这里,后来这些粉末经过很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和这里的沙土混合在了一起,就有了这美丽的丹霞山。故事讲完了,我们也到家了。

我想今天可真快乐呀!这件难忘有趣的事让我认识到了这神秘而美丽的丹霞,也让我懂得了那些不怕困难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第6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浪漫七夕发源地

牛郎织女的“故乡”不只一处,而相较其他民间传说故事,牛郎织女的发源地之争可算是波澜不惊,最被公认的当数山东沂源。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织女洞,洞里供奉着心灵手巧的织女。洞内现存的石碑记载,织女洞唐宋时即已得名。洞内建有木质阁楼,分上下两层。每逢初一十五,都有村民来此拜谒。几案上香火袅袅,塑像前供品罗列,还有手巧者缝一双三寸金莲送给织女,祈求得到织女的庇护。

织女洞前有一条河,名为白马河,是山东第二大河沂河的支流。河对岸有一个村庄名叫牛郎官庄。村庄名称的起源已无从考证,而村民们则世代以牛郎的后人自居,据说有族谱可以佐证。村西原有一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牛郎庙,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后毁于。巧的是,沂河与银河谐音,正应了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的传说。

今日的牛郎官庄已难寻牛郎的踪迹,想像中牧童在池塘边放牛的情景也不复存在。牛郎的后人们如今在政府的带领下种植果树,据说也会养牛,只是不再是大黄牛,而变成了更具经济效益的奶牛。

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山东省沂源县是与传说最贴切的一个。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地名都源于古代,而并非为了旅游开发自己杜撰,说实话,有这一点作为前提已经赢了一大半。与我国其他民间传说相比,沂源作为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争议最小。

沿着织女洞旁山路上行,不远处有一座道观,织女与这道观还有一段故事。相传莫州人张道通云游至此,在洞中修行。一日梦中见一女子哭诉:“我是玉帝的女儿织女,因爱慕凡间男子牛郎,故此下得凡尘,暂无居所,恳望道长收留一二。”张道人醒后,在

织女仙洞景区还没有正式开发,这里的游客不多,只有乡民在此供奉织女仙,幸而保留了织女洞原貌。

对面村落中寻访,果见牛郎郁郁寡欢。遂搬出此洞,让给织女,到山上建起道观。唐朝时期,有人路经此地,隐约听到洞中传来喳喳机杼声,感到十分神奇,随后塑织女像于洞中,织女洞由此得名。

道观如今的道长已年逾八旬,身体仍旧健硕,给我们讲起这道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滔滔不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山中,既有织女仙,又有仙风道古的老道长,真可谓仙山一座。更奇的是,山上有一株1400多岁的银杏树,果实结在叶子上,被称为“叶籽银杏”,国内独此一株,十分罕见。

活色生香的民间七夕

织女精通纺织,传说天上的云彩都出自织女之手,因此人们在七夕这天纪念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时候不忘从织女那里祈求纺织的手艺,乞巧由此而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代罗烨、金盈之编纂的《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7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3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诸城、滕县、邹县一带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传说这天喜鹊极少,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演化成《天河配》戏剧,亦广受喜爱。当年梨园界最时兴唱节令应景戏,一进农历七月,家家戏园子门口就要贴出《天河配》的海报。人们爱看科班演出的《天河配》,俗名“娃娃戏”,因为角色整齐,人多,台上热闹。当年“富连成”在的时候,年年都要演。尚小云办的科班“荣春社”也演《天河配》。老北京人,七月里不去听一回《天河配》似乎这一年当中都有所缺憾。

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城市里,洋节日一个赛一个火爆,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却被外国人申报了民族遗产。时至今日,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老道长手里拿着的就是千年银杏树结在叶子上的果实,堪称一绝。

像孙老太太这样心灵手巧而且会自己织布的人在当地已经不多了,她不无遗憾地说:“如今的姑娘们都不学这门手艺了。”

诗歌里的星座恋爱

晚唐诗人杜牧做《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千年前的一个秋夜,深闺少女登上高楼,纳凉天阶。独自一人赏画玩乐,做伴的只有扑向烛火的流萤。玩累了,仰天看这星斗。据说夜深人静的时候,织女就要偷偷过桥与牛郎相会,而她自己呢,仍然是孑然一身,竟不及今夕的牛郎与织女。

或因见得人间不美满的婚姻太多,倒教人羡慕起牛郎织女来。两百年后的北宋,秦少游感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也就不难理解了。牛郎织女的爱情堪称典范,虽不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牵牛织女双星相爱,故事上溯,可到汉代《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若更上溯,可到《诗经・小雅・大东》的“彼织女,终日七襄”和“彼牵牛,不以服箱”。不过此处的牵牛只是牵车之牛,并非牵牛之郎,其事不涉男女爱情。可知牛郎织女故事历史仅两千年,源自汉代农耕社会。至于王母娘娘出头反对这桩婚事,如以现代性心理分析法,抑或是王母本身的婚姻并不幸福,眼见牛郎织女如漆似胶,便生妒意,其更年期的情绪难以捉摸可见一斑。

牛郎织女故事进入唐诗宋词,已失惩戒意味,美化为爱情的忠贞了。其间又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恋爱自由主题便凸显出来。与此相映照,民间传说更具有细节的生动性。牛郎星呈一条直线,中间一颗黄亮,两端两颗暗弱,是他肩挑的一双儿女。织女星呈三角形,顶角一颗银亮,是织女的头,底角两颗是脚,是她两脚站立,望着河东牛郎。河东还有个海豚星座,是她投的梭子。若逢秋夜满天星斗,一一指给人看,那才有趣呢。只是如今城市上空满是烟尘,想看到灿烂的星辰已是奢望。

古典爱情启示录

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没有结局,直到今天他们的故事仍在延续。有好事者猜测他们现在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编出若干版本的续集。有的说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牛郎织女不必苦等一年才能相见,他们每天都会视频几个小时,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对方。如此设想虽不无道理,却大有为视讯软件做广告的嫌疑。更有甚者说牛郎织女早已下海经商,开香车住别墅,生活好不滋润。牛郎和织女已经好多年都没有见面了,他们不再需要对方,各自享受着自己的生活。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不断延续着,丰富着,不同于其他的爱情故事。董永和七仙女、张生和崔莺莺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梁山伯和祝英台双双化蝶而去,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自己也投海而亡,只有牛郎织女的传说没有结局,他们是好是分,没有人知道最终的答案。正因为如此,牛郎织女的传说更有吸引力。

在现实的社会里,更多的情况是,爱情的双方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不能继续走下去,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选择了放弃。面对空间上的距离他们分手了,面对时间上的交错他们分手了,面对世俗的眼光他们分手了。像牛郎织女那样,为了爱情哪怕隔着千山万水都愿意彼此守候的人现在真的太少了。

第7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万里长城凝结着历代各族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长城的导游词1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现在您是乘坐着1980号汽车前往北京,观赏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我是这次旅游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艾导游。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请教我。祝大家旅行愉快!

长城是修筑在陡峭的山岭之间的,它从东头的山海关一直修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共有一万三千多里。从远处看就象一条长龙趴在山脉上,所以又叫做:万里长城。好,现在我们的车子已经停在了八达岭上了,游客们,请看正前方有一块碑,上面刻有“八达岭”几个红字。大家可以把它拍下来,做为一个到过八达岭的留念。

请大家低下头,看看脚下的方砖,它是十分平整的,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左右两旁是两米多高的垛子,每两个垛子之间的是瞭望口,供瞭望。每个垛子下面的是射口,供射击用。打仗时,屯兵们既可以自我保护,还可以保卫国家,真是一举两得。在顶上的是方形的城台,又叫烽火台。它还是战士们的堡垒。士兵们可以在里面居住。如果要告诉另一个堡垒有要紧的事,要保卫国家时,这个城台上就会点燃火焰,邻近的巡逻士兵见了,也会通报上级点火,就这样一个个的传下去。长城上便都点起了火,大家一起准备着作战。

大家看,古代劳动人民是多么的充满智慧啊!可是,这长城的修筑也是饱含了无数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劳动的呀!大家可能难以置信,其实这一块条石有两三千斤重的,相当于30多个小孩儿那样重。古代没有任何先进的交通工具,只靠着他们辛勤的汗水才得来的,不知有多少人们累到在长城下。

游客们一定知道,其中有一个最著名故事叫孟姜女哭长城,就是体现了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辛。

写长城的导游词2大家好,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万里长城,我很高兴,希望大家也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万里长城。大家请注意,不要在城墙上乱涂乱画,不要乱扔垃圾,以免给后来的游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来介绍一下万里长城吧!万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们为了防御各国互相攻打,所以修筑了万里长城。公元3世纪,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派蒙田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后,为了防御匈奴再次攻打秦国,所以把原来分段的长城连接起来,筑成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其后历代不断维修扩建,到公元前17世纪中叶明代末年,前后修筑了二千多年。

现在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的鸭绿江边。其中山海关至鸭绿江边一段约长二千公里,现已全部毁坏,但山海关到嘉峪关一段,大部分仍然保存下来。城墙平均宽五米,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行。内侧砌成高约一点五米的矮墙,外侧砌成高约一点五米的墙垛,墙上的瞭望口是用来瞭望敌军军情的,射击眼是用来架枪和大炮来射击用的,排水沟和吐水嘴是用来排水的。在关口和险要的地方设有凸出的罗城,还有供传递军情的烽火台。这些设施就在这儿,大家可以摸一摸、观察观察。

大家请沿着万里长城向前看,就会发现万里长城规模宏大。一次修筑用的砖石如果用来修筑一道厚一米,高五米的长墙,这道长墙足以环绕地球一周而余;如果用来修筑宽五米,厚三十五厘米的马路,那就要环绕地球三四周。如果包括历代的重修和补筑,那工程总量就要增加许多倍了。因此,以工程的艰巨浩大,则要居世界七大奇迹之首,为世界人民所瞩目。现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重点保护的文物。万里长城是人类历史上耗费人力最大,时间最久,物资最多的建筑,它是一座稀世珍宝和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万里长城像征着中华人民的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华人民的骄傲,是整个人类的骄傲。

好了,这次旅游就到这里,再见了,万里长城。

写长城的导游词3尊敬的各位游客,你们好:

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壮丽的万里长城。我是你们的导游。万里长城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伟大的伟人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是啊!长城是中国民族的象征,身为中华儿女怎么能不来游览一番呢?

古时候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动人传说:勤劳聪明的孟姜女为了寻找被官兵捉去修长城的丈夫,千里迢迢来到长城下,经过打听,却知丈夫已被活活累死!听到这晴天霹雳,孟姜女伤心地在长城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只听"轰隆"一声,8百里长城倒下了.游客们,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故事啊!

万里长城凝结了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长城像巨龙盘旋在群山中,那磅礴的气势,闻名世界。

我们此时正站在八达岭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单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着陡峭的山岭.游客们,看着这些,我们没有理由不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他们的智慧不得不让我们敬佩!

万里长城到处都是雄伟壮丽的景象,说也说不尽,下面就请大家慢慢游览吧!

写长城的导游词4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大家在游览长城时,请不要再城墙上乱涂乱画,不能乱扔垃圾,一定要做一个文明游客。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是不是像很宽的马路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击口,供?望和射击用。请大家看,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就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__。大家在游览长城时,请不要再城墙上乱涂乱画,不能乱扔垃圾,一定要做一个文明游客。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长城。看,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是不是像很宽的马路呢?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击口,供?望和射击用。请大家看,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就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大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肯定能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你们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大家想一想,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呀!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大的奇迹,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再来游览长城。

大家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肯定能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你们看着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那时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大家想一想,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呀!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大的奇迹,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

好了,今天的游览就到这里,欢迎大家再来游览长城。

写长城的导游词5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八达岭景区观光旅游。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宋宗泰,大家就叫我宋导吧。

游客们,你们知道吗?长城古代一座防御力极强的工程,它兴建于秦始皇年代,长城有一万三千多里长,据粗略计算,长城还能绕地球一圈呢!怎么样,够惊人吧!今天的长城,早已失去军事价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外游客,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以更优质的旅游服务、更优美的旅游环境迎接着大家的到来!

游客们,透过车窗我们已经看到了着名的八达岭长城,这里的长城分为南、北两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龙腾虎跃、气象万千,景色十分壮观。

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供了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第8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兴趣 阅读趋向 课外读物

关于阅读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就不能抱着一本教科书不放;相反,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引领学生广泛阅读、遨游书海。阅读积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响亮地指出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善于向学生推介优秀读物(经典美文、中外名著),并通过有效的指导,引领学生亲近书籍,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一、根据课文的体裁来推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体裁是多样的,有古诗、现代诗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抒情散文,等等。教师可根据课文的体裁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读物。

推荐的读物可以与课文体裁一致。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选入了《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两篇神话故事。结合这两篇课文的阅读,笔者向学生推荐了《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通过阅读,学生明白了以他巨人般的身躯变化成天地万物,女娲则是抟土造人的始祖;共公怒触不周山后,女娲又炼彩石补天,挽救了一个即将毁灭的世界。从课内外的神话故事中,学生感受到了远古时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以及面对天灾人祸决不妥协、勇于进取、渴望胜利的豪迈气概。又如,学习《牛郎织女》后,笔者向学生推荐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等中国民间传说。这样的拓展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较为感性地体会到了神话故事、民间传说这类体裁的文章在构思与叙述上的突出特点。

推荐的读物也可以跟课文体裁不同。如,学习苏轼的《望庐山瀑布》,笔者向学生推荐叶圣陶的《瀑布》——一首是古诗,一首是现代诗歌。后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通过三个由远到近的观察点:远听瀑布声,遥望瀑布状,近观瀑布形,写出了瀑布声、色、形三个方面不同的特点。同时,还欣赏了诗句所使用的叠词、对偶、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课堂上笔者指导学生用高昂、激动的语气诵读叶圣陶的《瀑布》,领略了诗句语言及节奏感的优美,体会到了诗人心中的惊喜与感叹,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感情。这样课内外结合,学习这两首描写瀑布的诗篇,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学生领会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大自然有着相同的热爱之情,以及现代诗歌与古代诗歌不同的描写方式。

二、根据课文的主题来推荐

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来安排课文。向学生推荐读物还要联系课文的主题——既可以跟课文主题一致,又可以跟课文主题相似或相关。如教学刘绍棠的《师恩难忘》一文,笔者向学生推荐了魏巍的《我的老师》和玛丽·安·伯德的《难忘的八个字》。通过阅读,学生从蔡云芝先生那似打非打的动作中体会出她对学生的爱心。蔡老师在课外教同学们跳舞,在假日里带同学观察蜜蜂、品尝蜂蜜,这哪像老师,简直是一位可爱的大姐姐。尤其是蔡老师爱用歌唱的音调教同学们读诗,在作者幼小的心里播下了爱好文学的种子,使作者终于成为一位著名作家。这种爱如春雨点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与课文《师恩难忘》的主题多么相似。《难忘的八个字》,让故事中的“我”找回了自信,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伦纳德老师能说出这样的话语,源于她那颗关爱残疾学生的美好心灵和她那慈母般的胸怀。笔者与学生一起欣赏这样的美文,一同感受爱心的巨大力量。让笔者感到欣慰的是,在分享交流中,不少学生表示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也要像伦纳德老师那样,用自己的一颗爱心去温暖别人的心。

又如,学习《陶校长的演讲》,笔者向学生推荐跟陶行知相关的文章——《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为了办学,先生舍得一切》。通过阅读,学生感受到了陶行知生前是那么深情、那么执著地爱着他的祖国,他的人民,他的朋友,他的孩子们。他那“爱满天下”的胸怀,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永远像无瑕的美玉——洁白、晶莹、闪亮。这样的拓展阅读,收获的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净化、心灵得以启迪。

三、根据学生的阅读趋向来推荐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心理的发展,学生的阅读喜好表现出如下趋向:图画性的图文并茂性的文为主图为辅的纯文字性的。从阅读材料的内容看,大致趋向是由游戏性、故事性向知识性、专题性、古典名著类发展。根据这一规律,教师向学生推荐读物,要做到投其所好,根据阶段阅读趋向提出合理的读书建议。譬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单元以“宽容”和“爱”为主题的一组课文后,笔者给学生作了这样的总结——孩子们,让我们记住作家刘墉的精彩话语吧:“爱是生活,是生命,如果真要付出爱,请伸手去做,别空口去说,因为,没有行动的爱不是真爱。我们来到世间,不是来恨,而是来爱;生命是为了学习爱,爱能包容一切!”当学生明白这段话的含义后,笔者又趁热打铁,向学生发出了阅读刘墉散文的号召。同时,还要求学生以“人间有爱”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手抄报中要有相关的阅读文摘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此外,不同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还选编了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精彩篇章,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林冲棒拓洪教头》等课文。学习完这些课文之后,笔者总会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少儿版四大名著,借此在班内掀起阅读名著的热潮,并适时地开展知识竞赛,以此检验和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第9篇:关于长城的故事和传说范文

八达岭长城优秀征文2021

今年的暑假,我们全家人一起来到我们祖国的首都——北京。

俗话说得好:“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这次旅行的第一站就是八达岭长城。

在一路上想象着长城的雄伟壮丽,我兴奋极了,虽说我人在车上,可我的心早已飞到了长城。关于长城的故事,我听说了许多,也在课本上学了许多,可从没亲眼看见过,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一声喊叫才把我的心灵换回来:“看啊!长城。”我猛地一下从座位上跳起来,向窗外望去,果真是雄伟的长城,憧憬已久的长城!我突然感觉自己在燃烧,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遥望远方,长城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顺着山脊一直延伸到天边。长城两侧一片翠绿,显得庄重美丽。广场上的汽车向甲虫一样,聚集在一起,房屋、行人都小了许多。长城上,中外游客形成一股人流,不断掀起层层人狼,涌进远方……

长城显得那样沉静、那样庄严。他像一条婉蜓的巨龙卧在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上。当时我的心情也受长城的乘陶变得如此沉静。

我随着“人浪”登上长城。我的脚一部部落在那坚实的城转上,想着古代人劳动的情景;我的手一次次触摸到那凹凸不平的条石,内心是如此的感谢,感谢那些古代劳动者的劳动;我的眼睛一次次看到那苍凉而稳重的灰色,我的心里不由自主的一次又一次感到震撼。那饱经风霜的条石、城砖,布满了或深或浅的痕迹,似乎再向人诉说着长城辉煌的历史,让我去深深的体会、细细的感受.……

短暂而别有深意的的一天,就这样渡过。我心满意足,因为我领略了古代劳动人的心血,我觉得今天是我竖起生后最丰富的一天。

八达岭长城优秀征文2021

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 ,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 ,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 、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

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 ,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 。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同学们,你们有时间就去八达岭长城看一看吗?看我写的是真的吗!!!!!

八达岭长城优秀征文2021

万里长城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的甘肃嘉峪关,有关塞:山海关、居庸关、紫荆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头关、嘉峪关、玉门关。而我们爬的是居庸关的前哨———八达岭长城,是我国古代中原内陆抵御北方草原外族入侵的重要防线。

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最精华的部分,集巍峨险峻、秀丽苍翠于一体,以苍茫的风光和笔下的“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名冠天下。

这天,我们就来到了八达岭长城,因为时间紧张,我们只能登南面的四关。

带着丝丝的不满足,我们来到长城脚下。远看长城,它如同一条东方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近看长城,它在高低起伏的山脉之中忽起忽落,好似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游动。

长城经历了多少磨难,却依然挺过来了,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民———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千百年的精神面貌吗?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学习、弘扬并传承。

我们开始登长城了,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不到长城非好汉”了。我们面前,坡度大约有60度,而最高的有85度,基本是直上直下了。这段长城上,台阶有高有低,高有三四十厘米,矮的只有五厘米;城墙也是,高有2米,低的只有1米不到,所以非常容易摔下去,相当危险。

一半不到,我就登不动了,改成爬了。心里的退堂鼓敲个不停,可真要下去了,又不甘心。踌躇了好一会,终于决定了:一定要向上,就是爬,也要爬到南四关!

我手脚并用,一边往前挪一边想:谁说女子不如男!我一定要爬到终点!想着,想着,我越来越快。

终于到了!站在烽火台上,凉风习习,极目远眺,“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油然而生,我觉得值了!

长城,它是一条龙,令人震撼的巨龙,凝聚了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心血与期望的中国龙!

八达岭长城优秀征文2021

暑假的第一天,我们全家一行十三人去北京旅游,游览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产,特别是要去登我梦寐以求的八达岭长城。

那天清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我们一行人乘车来了到长城脚下,我抬头仰望,眼前壮丽雄伟的景象令我心潮澎湃。长城好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上蜿蜒起伏,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我们一行人开始迫不及待地向上登,长城先是平坦,我走起来毫不费劲,还边走边哼起了歌。后来,路愈来愈陡,石阶愈来愈高,再加上当时烈日炎炎,我不仅口干舌燥,还气喘吁吁。我开始尝试怎么走才能让自己不累。我一会儿像一只小猴子一样左蹿右蹿,一会儿手脚并用地向上爬,可这种尝试让我更觉得精疲力尽。

“不到长城非好汉”,虽然很累,但想当“好汉”的念头让我顾不上累,长城两边的美丽景色也没有让我们停下脚步,我们随着拥挤的人流,登上了一座又一座的敌楼。这段长城十分坚固,城墙高6-7米,我抚摸着城墙上的条石,心想:古代没有现代化的机械工具,这些巨大的条石居然可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我的心里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经过两个小时,我们终于登上了好汉坡,我站在长城上眺望远处,把北京城的美景尽收眼底,边上的山就像仙境一样美,我情不自禁地大声呐喊:“我终于当上好汉啦!” 大家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相机拍照,留下旅途中最美丽瞬间。最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依依不舍地下山了,下山的路十分陡峭,我们都扶着扶手下山了。

通过这次登长城,我知道了想当“好汉”只有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八达岭长城优秀征文2021

我终于有幸登上巍峨雄伟的八达岭长城。

顶着烈日的暴晒,我们来到了八达岭长城的脚下,想一览长城是如何宛若一条长龙蜿蜒陡峭地盘旋在八达岭上的雄姿。但我却吓了一跳,电视上的长城再陡也没有这么陡啊!这几乎和直上直下差不多了!天,爬到那红旗哪儿有多累啊?我不禁这么想着。

踏上了长城的台阶,第一个感觉就是太高,然后就是感觉太险,一个台阶可以让一个人得把大腿抬平才能踏上去,光上前面的小台阶就耗了我大半的体力,但是才到起点呢!离红旗还差得远呢!该上正式的台阶了,那台阶高低不平,走上去那叫一个悬,由于毒辣的太阳日复一日的暴晒和人们日复一日的踩踏,台阶滑溜溜的,有的台阶还被踩的高低不平,这更使得长城增添了一分险峻。

我们来到了一个烽火台,爬上去准备休息一会儿。风哗一下差点儿没把我的帽子吹掉,呼~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下了。那烽火台,中间是一个大坑,传说皇帝把烽火一点燃,然后就会有一大批诸侯来护驾,我也好想点一把啊,看看是不是也有大批人来给我“护驾”呢?哈哈!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