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中学生自评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自评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自评报告

第1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两所中学370名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症状自评量表测评,5.67%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焦虑与抑郁等;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镇与农村及男生与女生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城镇中学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丧失因子及健康适应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P<0.05或0.01);男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激总分和各因子分呈正相关。 结论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SCL90;生活事件

Researches on psychoproblem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thods  Mental health stat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90(SCL90) and the Adolescence Life Event Scale(ALES ) in 370 grade 2 students of 2 middle school of Tongxiang city. Results  Except that phobia scor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female than in the male students(P<0.0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each factor sco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tudents or male and female ones(P>0.05). 5.67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had obviuos psychoproblems which were mainly compulsive symptom, interpersonal relatiuonship sensitiveness, paranoia, hostility,anxiety and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the ALES, punishability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0.05) and deprivation and healthy adaption score were significantly or very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or 0.01) in the urban than in the rural students.  Punishability score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P<0.01)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core   significantly lower(P<0.05) in the male than in the female students. The SCL90 total scor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LES stress total and each factor score.Conclusion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re poor and should be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and supported.

【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mental health;SCL90;life events

研究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的发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为探讨家庭、社会等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笔者对桐乡市两所中学初二学生进行了问卷式调查,并对影响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桐乡市同福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180名和求是中学初二年级学生190名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176名,女生194名。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测查前由专门培训的医师按统一指导语予以说明,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对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施测。由学生不记名集体完成测试。

1.2.2 调查工具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入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分析。SCL90包括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10个因子。按1~5分5级记分法统计。判定标准:因子分≥2分提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提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定学生6 min内的应激量,共27项,根据事件发生时的心理感受,每项按5级评分;评定标准:1=无影响,2=轻度,3=中度,4=重度,5=极重度;累积各事件评分为总应激量。并进一步分为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及其他6个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1.2.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2 结果

2.1 SCL90测评结果  370名初中生SCL90测评总分为(130.59±37.50)分,阳性项目数为28.33±19.28,阳性项目均分为(2.26±0.55)分;阳性项目均分≥3分者21(5.67%)。其他各因子分测评结果见表1。

表1  SCL90测评结果(略)

注:因子分≥2分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分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第2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一、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传统的评价学生方式是先考虑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样,在班里排多少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评价手段,准确的呈现学生的差异,但是这样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是发展的、多元化的,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我觉得学生除了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应该和课堂上的学习量化挂钩,制定出相应的评价细则,例如积极回答问题加几分,考试成绩进步了加几分等等。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

原评价模式一般情况下只有班主任一个人的评价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而现在的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也需要多元化,既要重视学习成绩,又要重视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也不应单一化,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应该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形式会让综合素质评价更趋于合理,增加评价的公平性。。

1、学生 自评:就是让学生在每一学期结束时,对照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的各项内容,回顾一学期的各项表现,找出依据并量化,打出等级。学生个人评价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各种表现,并能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好办法,它有利于更全面、更深入地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同学互评:同学互评,指一个班的学生相互评价。有以下三种方式:全班互评、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首先成立由班委会部分成员与学生公推的学生代表组成的班级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参考学生个人自评和量化扣分以及学生日常各方面的表现,找出依据,进行讨论,最后量化,判定等级。在评价的过程中应避免造成同学之间互不服气,只关注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评价变成互相“挑错”和“指责”,并要关注并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及评价可能对同伴关系产生的消极影响,而且要注意应该进行随机分组。

3. 教师评价:评价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评定等级两部分。

(1)评语:每位任课老师依据每个学生日常表现及日常量化扣分情况,找出依据,共同讨论,判定等级。教师作为评价者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同和理解,富有责任感。第二,对被评价的学生要有比较全面和深刻的了解。第三,要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对学生综合素质若干方面的表现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于评价的各个环节有恰当的把握,如在评价过程中能够清晰、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能够听取他人的想法。同时,要在制度上对教师评价的客观性提供保障。然后由班主任参考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以及学生成长性记录等情况, 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重点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评语以定性描述为主。结果记录在《中学生素质成长报告册》中。

(2)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表示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具体等级评定参照《初中生基础性发展素质等级评定参考标准》。

(3)实践与创新活动评价。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信息技术四项。班主任组织班级评价小组对每个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进行评价。按预定等级比率打分并划定等级,计入档案。

第3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初二学生 心理健康 SCL-9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变革,各行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日趋激烈,使人们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日益增多。当今中学生更是面临着多样化、快节奏的外部成长环境,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而中学生承受的各种压力也随之增多、增大,以致产生了诸如学习生活紧张、同学交往、亲子关系、性的萌动等各种心理的困惑和矛盾,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心理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有关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中,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是研究者使用较多的测量工具既往研究结果表明,约10%~30%的中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因此通过专业心理问卷等手段,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在中学生群体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中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能够更好地推动学生管理工作走向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本文采用SCL一90症状自评量表对佛山市顺德区某初级中学初二中学生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从佛山市顺德区某农村初级中学抽取全体初二级学生,共发放问卷295份,回收295份,有效问卷287份(有效率97.29%)。其中男生166人,女生121人。

2.研究工具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在国内也已较多应用于临床研究,近年来也为研究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普遍采用。量表采用5级评分,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被试的总分超过160分就应考虑筛查阳性,因子分≥2分提示存在轻度心理健康问题,≥3分提示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3.施测过程

由主试按班级为单位统一组织现场笔测,测试前按统一指导语予以说明,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解答被试的疑问。按规定操作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学生在30分钟内填涂心理测评答题卡。测试时间为2009年3月10日至3月11日。

4.统计分析

所有原始数据采用Epi Data 3.0软件包进行录入,数据结果采用SPSS FOR WINDOW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因子分析、t检验等。

三、结果

1.总体水平

从总分上看,样本中总分最大值为333分,最小值为89分,平均分为139.66(见表1)。总分大于160分的共有56人,应考虑筛查阳性;大于200分的共有32人,这表明约有11.15的学生可能存在很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表1.总分的频次分布

2.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

从表2和表3中结果可见,在本研究中有35.54%的初二学生至少一个因子高于2分,即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8.36%的初二学生至少有一个因子高于3分,即可能存在中度或中度之上的心理问题。

表2.scl-90量表因子分构成比

从表2和表3中还可看出,因子分≥2分者依次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其他、抑郁、恐怖、敌对、焦虑、精神病性、躯体化。因子分≥3分者依次为敌对、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其他、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初二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和偏执等症状。

检验显示,初二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比例明显高于初二男学生(P

表3.SCL-90量表因子分构成比

注:一个被试可能同时有一个以上因子≥2、≥3分。

3.样本SCL-90各因子分和性别差异

表4显示,除强迫症状、敌对和偏执这3个因子分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外,女生在其余7个因子分上均显著地高于男生的得分,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4.男女生各因子分对比

4.样本与常模的比较

表5中,本研究与金华等人在1986年测定的中国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偏执没有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5个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5.本样本与常模比较

四、讨论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从总分层面上分析,大于160分的占总体人数的19.51%,需要考虑进一步地深入调查了解,筛查阳性。从因子分层面上分析,因子分≥2分者占35.54%,表示存在有各种轻微的不良心理反应。因子分≥3分者占8.36%,显示可能存在中度或中度之上的明显心理问题。这一比例明显低于刘恒,胡胜利等人近年的研究结果。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个因子: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敌对,抑郁和偏执,这一结果与国内大量的相关研究是大体一致的。

其次,本研究选取了常模当中18~29岁这一年龄组与本文的研究对象初二学生(多为13~14岁)进行比较,两组对象的年龄有比较大的差距。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时期,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突出,自我意识出现第二次飞跃式发展,情绪波动剧烈,还有性意识的萌动等等,这些错综复杂的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让中学生措手不及,一时无法很好地掌控自己。本研究中的强迫、焦虑、恐怖、敌对等因子得分较高反映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特点,这也可能是与常模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2.男女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本次研究的统计学分析发现:男女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其他这5个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都超过了1.5。女生scl-90的各因子分均高于男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等7项因子的检出率显著地高于男生(P

以上情况提示我们,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积极探讨不同群体和不同性别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特点及类型,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有针对性地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中学生尤其是中学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得到广泛重视,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应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五、结论

1.因子分≥2分者占35.54%,表示有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因子分≥3分者占8.36%,显示可能存在中度或中度之上的心理问题。

2.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其他和精神病性这7个因子女生的均分显著高于男生(P

3.与国内scl-90+项因子的常模比较,强迫症状、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这五个因子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刘恒 张建新 我国中学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88~90。

[2]金华 吴文源 张明园 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3]胡胜利 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及其常模的建立[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2),114~119。

[4]王极盛 李焰 赫尔实 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及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1),8~10。

[5]王锋 王莉 李 重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2),137~139。

[6]黄海燕 张勤勇 厦门集美中学学生SCL-90评定结果[J].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77~1078。

[7]敖淑清 王杏英 徐济达 南京市中学生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中国校医,2001,15,(6),421~422。

第4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笔者在试调查后发放了正式调查问卷267份,其中学生问卷217份,教师问卷50份;共回收243份问卷(其中回收学生问卷198份,教师问卷45份)回收率为91.01%;剔除无效问卷14份(其中学生无效问卷13份,教师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共22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77%。回收率达到了研究的要求,本文的讨论也是在问卷数据分析以及访谈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自评阶段,自评报告是自评阶段的一个重要文本,是高校对自身在办学各方面的自查,同时也是学校要呈现给评估专家的重要文件。然而接受调查的高校教师中表示知道和听说过学校在评估中有自评报告文本的占了绝大多数,同时,他们当中大多数人认为他们应该参与本校自评报告的撰写过程,而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没有收集他们的意见,自评报告完全是由学校迎评相关部门撰写,只是在撰写完毕后用网络或其他形式公布了自评报告的内容。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一半以上的人表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自评报告,接近70%的人表示他们完全有必要参与学校自评报告的撰写过程,表达自己的意见,还有接近60%的人表示其所在学校在撰写自评报告时没有征询在校学生的意见。不难看出学校在自评阶段就开始为专家进校考评做充分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比如成立专门的评估办公室,召开教师大会,动员教职工积极为学校评估做准备工作,召开专门的班主任辅导员会议,要求班主任辅导员把评估对学校的重要性传达给学生,以及专家进校考评期间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明确传达给学生。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制度的权威在起作用,因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会基于学校评估的结果决定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甚至会决定学校下一阶段的经费分配情况。所以笔者认为自评阶段,主要是制度话语权(教育主管部门推动的评估是一项制度)和文本话语权(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方案)在起作用,高校师生无从选择,只能被告知围绕这些政策和文本来为评估做准备。

在专家进校考察阶段,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专家进校考察阶段,学校对您是否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高校师生的反映是高度一致的。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75%的人表示在专家进校阶段,学校对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比如要求他们穿正装,戴校徽,甚至上课的风格都有相应的要求;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70.3%的人也表示专家在进校阶段,学校对他们有与平常不一样的要求,比如保持好宿舍的卫生,有访谈对象甚至告诉我学校为了制造出男生宿舍干净整洁的效果,规定除上课时间外,要求学生全部去图书馆,这样就可以两全其美,既保证了宿舍的干净整洁,也营造出了图书馆利用率高,学校学风好的气氛。本来要求学生去图书馆自习学习是件好事情,但是仅是在专家进校期间这么要求难免让人产生怀疑,难怪学生似乎不买账。同时,被访谈的教师和学生还反映,专家进校前夕,学校都花了很大的力气搞好校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园环境,比如粉刷教学楼的外墙甚至教室的墙壁,教学楼图书馆大厅的花盆不知道什么时候都多起来了,甚至换了新的,再就是打扫卫生,教室、宿舍、校园的主干道,学生们真是没有少动手,真可谓“人人参与评估”。不少学生表示评估给他们造成了困扰,没有办法自主安排时间,打破了他们原来正常的学习生活习惯。于是他们上学校的BBS论坛吐槽,学校怎么能允许学生在专家进校期间发表不利于学校的言论,所以关于评估不好的学生言论都很快会被学校网络负责部门屏蔽。虽然这是个别学生的行为,但足以说明他们的话语权是被忽略的,在上有学校制度和老师辅导员的说服教育下,他们只好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老师们其实也是颇有微词的,只是他们在评估一开始,就参与了学校各种宣传动员会议,他们深知学校对评估的重视程度和评估对学校的意义,只不过他们的表达方式比学生更理性而已。所以在专家进校考察期间,还是制度权威在起作用,学校领导者从其法定职务来发号施令,学校领导者则要遵从教育部评估中心的制度权威。

在整改阶段,首先要关注高校师生对大多数参评学校获得优秀怎么看待,高校师生对大多数高校在评估中获得“优”持怀疑的态度,可是谁又在乎他们的看法呢?因为评估的结果都已经公布了,在一片大好声中结束了。其次,高校师生认为通过评估,学校的硬件建设、办学条件确实得到了改善,同时教学 管理也得到了加强,但是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程度提高。同时,在评估的八个一级指标中,高校师生一致认为师资队伍,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对本科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但除了师资队伍是可以量化的之外,其他三项指标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衡量的,即便是可以衡量的师资队伍,校方是想尽办法也要使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的比例达到评估的要求,可是他们授课究竟怎么样,只有学生最有发言权,可是又有谁去管学生们的看法呢?最后,每个学校在评估结束后,专家们都会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高校师生对专家们具体提出了什么整改意见知情吗?学校到底是如何整改的,高校师生是怎么参与其中的,又有谁去管呢?高校师生倒是一致认为评估结束后,所在学校各方面工作没有持续改进,恢复专家进校前的状态,评估只是学校接受了专家们的一次非常态检查。可是教育部却在各方讲话中指出评估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已接受评估学校的领导们也纷纷表示学校已认真完成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的要求,高校师生的话语权再次被忽略。正如何苗在其文章《从第四代评价视角看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完善》中所指出,高校教师与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学生始终充当着为学校评估服务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利益并没有从评估活动中得到体现。评估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政府手中。在高校中,特别是在本科教学评估中,“人”的缺失,学生这个利益相关者的缺失是较为明显的。一场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更多的是评估组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对话,而教师与学生都是在为学校评估服务。作为对于本科教学水平最有发言权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评估中,他们只是评估活动的一个配角。评估过程听不到他们的声音,甚至中国所有被评估院校的教师和学生集体失语。他们对评估的参与方式不是主动的,而是一种被抛入其中的状态。甚至可以说,中国大多数的教师与学生对于评估的意识仅仅处在启蒙的状态。③

注释

第5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中学生 社会实践 问题 对策

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指中学生利用暑假,走出校园,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使其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在中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过程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一、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迫于学业考试的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部分中学生甚至根本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亲身参与了社会实践,但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认真地完成实践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更多的知识追求和价值追求,一旦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

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自从学校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并赋予其一定学分以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交上来的“答卷”看,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活动的内容看,学生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大多是最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一些服务性工作或体力劳动,如:发放宣传单、宣讲、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很少有发挥空间的工作,因而实践的成效仅限于参与,没有能力的多重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从活动的形式看,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一些志愿者活动,如:走进社区、街道、农村去帮助弱势群体或者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如果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年复一年地开展下去,将会不断扼杀中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兴趣,也会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再难以为继。

3.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和评价体系

评价松散、专业指导匮乏等是影响暑期社会实践吸引力的重要因素[1]。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是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由班主任负责具体执行。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老师们往往只做到了简单的发放和回收表格的工作,而很少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这就使得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

此外,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考核也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与否、进行得如何,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唯一的依据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而对实践报告的考核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检查实践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并综合考量报告的文学功底;二是从社会认可的角度,即实践单位的评语和公章,来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也面临许多的现实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为“虚假”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重报告而轻实践的考核,使学生容易忽视实践活动本身,而专心于编造出华丽的报告,而这些结果是与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中学生学业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二、增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对策

1.提高参与者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中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敷衍态度,一是因为对社会实践在其成长中所起的作用缺乏清晰认知,二是有的学校只是硬性摊派任务,在社会实践的整体组织、安排上没能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1],同时,社会层面没有给予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要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需要中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参与。

从学生层面来说,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的主要方式,是锻炼和提高自身意志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过程,从而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从学校层面来说,组织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健全学校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2],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落实执行方针。此外,学校还可以拓宽宣传途径,组织宣传人员创建专门的宣传平台,通过博客、QQ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凝聚人心、汇聚人气。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要具备长远和全局眼光,不能因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公益性事业,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便对职位的供应和相关工作采取敷衍态度。要切实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

2.创新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学校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

一方面,采取学生自主申报与学校民主筛选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中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对于学生自主申报的有意义且可行的实践项目,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应予以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开展,如此,不仅能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在起点上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以将暑期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愿组成的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如果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利用社团比较固定的会员机制,解决组织领导和人员分配问题,而且可以把实践内容与社团宗旨相结合,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意义。例如:环保社组织学生进行与环保相关的实践活动,科技社组织学生去工厂或农场进行技术学习,文艺社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演出。

3.进一步完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机制

中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要告别唯实践报告是从、“虚假”实践、形式主义等问题,必须在考核中引进和强化过程考核。把暑期社会实践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可衡量的指标,比如:出勤、工作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报告、单位反馈等,每个指标总分100分,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此外,在评价方法上,还可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暑期实践考核的准确性和公信度。

参考文献

第6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焦虑障碍;横断面调查;认知倾向;D型人格;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2-0090-04

二十一世纪,青少年的心身健康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国外报告,焦虑障碍占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的第二位,青少年早期发病率达412%[1]。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容易发生心理冲突,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中学生焦虑障碍与消极归因方式、个等有关[2,3]。所谓认知倾向,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自我及外界事物的评价和态度,包括乐观和悲观的认知观念和态度[4]。而D型人格也称痛苦人格,表现情感的消极和社会化程度低,社交困难等,消极情感和社会抑制是D型人格的两个突出特征[5]。本研究采用认知倾向问卷,D型人格量表等问卷,对中学生焦虑障碍的认知倾向、D型人格和家庭环境等因素进行研究,拟探讨其相互关系,以提供科学的干预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焦虑障碍组来自河南某心理咨询中心2004年4月至2005年2月就诊的中学生,由一名主任医师和一名主治医师确定诊断,入组符合以下标准:诊断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6];焦虑自评量表粗分大于50分;排除器质性疾病致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研究对象均为初高中汉族学生,年龄12~18岁;均为首次发病,未经系统治疗,知情同意。

符合条件者共77例,男性44例,女性33例,平均年龄16±2岁。焦虑障碍组包括强迫症43例,社交焦虑10例、广泛性焦虑16例、惊恐发作5例,单纯恐怖症3例。初中生35例(初一10例,初二9例,初三16例),高中生42例(高一12例,高二10例,高三20例)。

对照组来自新乡市三所中学(普通、重点、技工学校各一所)的健康中学生。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每个年级抽取一个班,每所学校不同年级共抽取六个班,三所不同类型的学校共抽取18个班796人,在所收集的样本中以性别、年龄、年级分布相近作为匹配条件,共纳入12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12名量表填写内容不全,剔除后实际入组108名,男性61名,女性47名,平均年龄16±2岁。对照组年级分布为初中生43名(初一13名,初二10名,初三20名),高中生65名(高一19名,高二17名,高三29名)。

两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其他家庭人口学资料(家庭结构、父母文化、职业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

1.2 工具

1.2.1 认知倾向问卷(Cognitive Appraisal Orientation Test,CAOT),共含10个条目,分悲观和乐观两个因子,采用0-4分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认知倾向越积极,在国外使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本研究已获得原作者授权,同意使用该量表。由本课题组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同质性信度068,一周后重测,重测信度063,达到量表品质要求,适合国内使用。

1.2.2 D型人格量表(Type D Personality Scale,DS)[8]共含14个条目,分消极情感和社会抑制两个因子,采用0-4分5级评分法,两因子都大于10分者为D型人格[8]。本量表经原作者授权使用,并进行汉化和信效度检验,同质性信度088,一周后重测,重测信度0.76[9]。

1.2.3 家庭环境量表(Family Environment Scale,FES)[10]由Moss等1981年编制,共设90条目分为10个分量表,包括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组织性和控制性等十个因子层面。

1.2.4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1]。

1.3 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直线相关、回归分析以及路径分析。

2结 果

2.1 焦虑障碍组和对照组认知倾向、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量表评分比较

表1显示认知倾向问卷中,焦虑障碍组乐观因子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

2.2 焦虑症状严重程度与各因子得分的相关分析

焦虑与乐观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57,P

2.3 焦虑障碍影响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

以焦虑为因变量,以认知、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消极情感、家庭亲密度因子进入回归方程,共解释信息总量的50%,见表2。

2.4 焦虑障碍的路径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预测变量对焦虑障碍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效果,依次以焦虑和各预测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复回归分析。首先将所有预测变量纳入焦虑障碍的结构方程模型,并依据焦虑障碍的相关理论建立路径模拟图,最终根据进入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和显著水平(P

3讨 论

本研究发现,焦虑障碍中学生的乐观认知倾向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乐观程度与焦虑症状呈显著负相关。可能是焦虑障碍中学生对不确定的事物容易表现过度的担心、紧张和害怕,过高估计了危险和困难,低估了自己的应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缺乏乐观自信的认知态度。一但面临学习的压力和人际交往的失败,容易自我否定和过度怀疑自己的能力,心理冲突引起的焦虑就更明显。这与国外Nathan等研究发现焦虑障碍患者存在不良的认知方式相似[1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研究发现,焦虑障碍中学生多表现为D型人格,其D型人格特征量表总分及消极情感、社会抑制因子分均大于对照组。提示D型人格特质的焦虑障碍中学生可能易经历消极痛苦的情绪,经常感到紧张和担忧,同时由于担心遭到拒绝,不愿和别人主动交往,社会交往功能可能因此受到抑制。回归分析发现消极情感的人格特质是焦虑障碍的风险因素之一,表明D型人格对焦虑障碍的发生存在影响。这与Nathilcle等的观点相似[13]。

本研究揭示,焦虑障碍中学生有明显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成员间亲密程度低,缺乏承诺和责任,对立和矛盾冲突较多,渴求成功和获取知识的愿望不强,缺乏道德和文化价值取向,家庭规范和约束力不够。相关分析发现家庭亲密程度越低,矛盾冲突越多,家庭娱乐性和文化价值取向越低,焦虑症状也越严重。回归分析发现家庭亲密度可以预测焦虑障碍的发生,推测家庭亲密度可能与中学生焦虑障碍的关系比较密切。可能的原因是,中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和环境的不适应,承受着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父母一味地要求他们学习,忽略了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再者,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可能增加了与父母的对立冲突,也易对枯燥的学习产生厌倦,对成功的愿望和知识的渴求度不高。国内戴文献等研究支持本结果[14]。本研究未发现控制性因素对焦虑构成影响,国外有人认为控制性是引起焦虑的可能因素,父母对子女的控制性越强,子女焦虑程度越严重[15]。这可能与国外青少年独立性较强,崇尚自由,当受到父母的约束和控制时,内心的焦虑体验较明显,而中国传统上则要求子女对父母绝对服从,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能是研究结果不同的原因。

本研究通过建立焦虑障碍模型和路经分析,进一步探讨D型人格及家庭环境等影响因素对焦虑的直接和间接作用。研究发现,消极情感对焦虑有直接影响作用,表明个性消极,紧张担忧的患者,面对外界应激易产生焦虑情绪。消极情感可能是作为易感素质,对焦虑产生直接影响作用。家庭亲密度对焦虑也有直接影响作用,同时亲密度对消极情感影响较明显,它也可通过消极情感间接影响焦虑的发生,说明不良家庭环境可能影响了个性塑造和发展,从而对焦虑产生影响。这与国外Susan J等研究相似[16]。尽管家庭环境因素对中学生焦虑障碍有影响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弱,可能是由于样本量小,混杂因素控制不力。同时也说明中学生焦虑障碍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研究发现,乐观认知倾向并未进入焦虑的回归方程,可能是认知倾向作为一种中介,在外界应激与情绪间起调节作用,而不直接影响焦虑的发生。

第7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骨科教学;情景模拟;PBL模式

PBL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主要强调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1],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景模式教学是模拟出一种情景,让学生按照相关要求完成一系列学习任务,更加的生动、形象。为探讨在骨科教学中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整合应用的效果,本文选取本校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骨科专业学生148名,随机性分成两班,实验班组74名,普通班74名,普通班在骨科教学中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实验班在骨科教学中采用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整合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班同学的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09年6月—2010年6月临床骨科专业学生148名,随机性分成两班,实验班组、普通班各74名。其中实验班男生52名,女生22名;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20岁。普通班男生51名,女生23名;年龄最大的23岁,最小的19岁。两班在数量、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显著新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普通班 即采用传统的骨科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根据本学期的骨科教学大纲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一般在讲解中学生不许提出疑问,在本节课结束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在下次课前对本次学习内容进行提问。

1.2.2 实验班 根据本学期骨科学习内容编撰情景模式和PBL模式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中设置骨科常见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对骨科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学习,并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性学习了解骨科相关知识,每节课后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资料收集,由学生主动进行分析,寻找问题线索,在实践中解答疑问[2]。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班同学的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情况。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由本校骨科教研组出具考题,对所有学生的本学期骨科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理论、实践考试成绩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越好[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情况由本院教务科设计教学效果调查问卷[4],让所有参与学生对本学期骨科教学情况进行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对骨科课堂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对本学期骨科教学的感兴趣情况,总分也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学生对本学期骨科教学效果的评价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经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实验班年末骨科理论分数(83.32±5.20)分,骨科实践考试成绩(88.12±7.36)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分数(89.25±8.25)分;普通班年末骨科理论分数((65.53±4.98)分,骨科实践考试成绩(70.21±5.26)分,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分数(70.42±7.21)分。实验班在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上均显著高于普通班,P

3 讨论

在骨科教学中情景模拟与PBL模式相整合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实践性,为学生营造了问题以及情景,让学生能更加主动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找问题的关键,改变了以往骨科教学中照本宣科、脱离实践的情况。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班在年末骨科理论、实践考试成绩以及学生对教学效果的主观自评上均显著高于普通班,P

参考文献

[1]翁留宁,高静,朱玲,等,PBL模式与情景模拟相结合在多发伤急救手术培训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周咏梅,蔡晓霞,朱玉霞,情景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第8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 青春期心理学;抑郁;因素分析,统计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R 149.42R 19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9817(2007)06-0504-03

Depress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Students in Two Junior HighSchools in Hefei/ ZHANG Li-hua*, MA Er-jian, TAO Fang-biao, et al.* Hef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incidence and the influ 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and to take effec 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adolescents' mental health.Methods A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4 524 participants in t wo junior high sc hools in Hefei.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 was em ployed in this survey.Results Among the students having been s urveyed, depression score of grade8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e 7.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tainly depressio n and possibly depression in grade 8 students (21.8% and 10.6%) were higher thanthose in grade 7 (14.0% and 6.7%). Depression score of higher age group was hig her than that of lower age group. And the incidence rate of certainly depressionand possibly depression in higher ag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er age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emale, lower family income, poorer performance r ecord or overweight assessed by oneself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depressi on. Moreover, lower age, lower grade, and better performance record were the pro tection factors to depression.Conclusions Depression has an ob viously correlati on with sex, grade, age, family income, performance record and weight status ass essed by self reporting respectively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Adolescent psychology; Depression; Factor analysi s,statistical;Students

青春期是由幼年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不仅是生理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发育 的 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身心健康也是一生中全面发育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青春期儿童受到 心理问题的困扰越来越严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的关注也逐渐增加[1-3]。 笔者通过对合肥市四十二中和寿春中学在校七、八年级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了解抑郁的 分布特征,探讨相关因素,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合肥市2所中学七年级和八年级4 64 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4 524份。其中男生2 509名,平均年龄(13.09±0.80) 岁;女生2 015名,平均年龄(12.96±0.75)岁。七年级学生2 261名,八年级学生2 263名 。

1.2方法

1.2.1社会人口统计学特征 包括性别、年龄(按出生年月计算)、年级、 父母亲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有无月经初潮(女)/首次遗精(男)、家庭类型、家庭 经济状况自我评价、学业成绩自我评价、体重自我评价等。

1.2.2抑郁情绪评价 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共有20项 [4],量表评定按过去1周内出现相应情况或感觉的频度评定:不足1 d为“没有或 基本没有”,1~2 d为“少有”,3~4 d为“常有”,5~7 d为“几乎一直有”。20个单 项评分的总和越高,反映抑郁水平越高。抑郁评价结果分为肯定抑郁情绪(总分≥20分)、 可能抑郁情绪(总分16~19分)、无抑郁情绪(总分≤15分)。

1.2.3现场调查 以班级为单位,要求调查对象集中在教室,由调查人员统 一讲解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填写注意事项,同时要求自愿独立完成,并当场收回。

1.3质量控制 培训调查员,统一指导语。充分考虑保护学生隐私,无记名 填写问卷。

1.4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选用Epi Data 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录入资料。 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抑郁评分的性别和年级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 验,各年龄比较选用方差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抑郁评价结果 在不同性别、年龄和年级的组间差异。以抑郁评价结果为应变量,社会人口统计学 变量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抑郁评价结果与各个自变量之间OR 值变化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性别、年级和年龄学生抑郁评分比较 抑郁评分男、女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八年级学生抑郁评分高于七年级(P=0.000);高年龄学生 抑郁评分高于低年龄学生(P=0.000)。见表1。

2.2抑郁评价结果在不同性别、年级和年龄的分布特征 肯定抑郁的检出率 男生(16.9%)低于女生(19.1%),可能抑郁的检出率男生(8.8%)略高于女生(8.6%); 八年级学生报告为肯定抑郁和可能抑郁的比例(21.8%和10.6%)均高于七年级(14.0% 和6.7 %),抑郁评价结果的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2岁学生肯定抑郁的检 出率(14.1%)最低,≥14岁学生肯定抑郁的检出率(26.8%)最高,抑郁评价结果的不同年 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见表2。

2.3抑郁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抑郁评价结果为应变 量,性别、年龄、年级、父母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月经初潮(女)/首次 遗精(男)、家庭类型、家庭经济状况自我评价、学业成绩自我评价、体重自我评价为自变 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的赋值方式见表3,分析结果见表4。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报告肯定抑郁情绪,家庭经 济 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肯定抑郁的危险性均高于中等组,体重自我评价超重者较正 常或偏瘦组更倾向于报告为肯定抑郁情绪,≤13岁学生肯定抑郁的危险性低于>13岁,七年 级学生肯定抑郁的危险性低于八年级,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肯定抑郁的危险性较中等 组低。

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可能抑郁的危险性也均高于中等组,七年级学生可 能抑郁的危险性低于八年级,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可能抑郁的危险性低于中等组 。

3讨论

随着生理的迅速发育,初中生在心理上也逐渐发生变化。但是,青少年心理上的幼稚、不 成熟,情绪上的敏感、不稳定,与生理上接近成人的特点不协调[5]。研究结果显 示,八年级学生肯定抑郁的检出率(21.8%)高于七年级学生(14.0%),高年龄组学生肯定 抑郁的检出率也明显高于低年龄组。总体抑郁的检出率(17.9% )低于陶芳标等[3]对合肥市重点和普通中学13~22岁学生抑郁情绪筛查结果(20. 1%,20. 7%)。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年龄较小和七年级学生出现抑郁的危险性较低,女生抑郁发 生 的危险性高于男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早期到中期阶段,尽管年龄增长、知识和阅历也 逐渐丰富,但与生理发育相比,自我调节能力的变化仍相对迟缓,心理调节尚未能够很好 地适应环境。第二性征出现、体格发育渐趋成熟,并伴随有心理压力加大,加之升学压力的 渐增,身心发育不平衡的矛盾加剧,抑郁情绪发生增多,女生的表现较男生更为严重[6]。

家庭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下等者出现抑郁的危险性较高,学习成绩自我评价上等者 出现抑郁的危险性较低。初中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渐增,希望受到别人尊重,对他人的 支 持和评价较为敏感,心理发展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7-9],常因小事而烦恼、紧张 、注意力涣散、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易出现抑郁、厌学以及逆反心理。家庭经济状况、学 习成绩和体形 直接关系着他人的评价;学习成绩也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中学生的主要问题之一。学业 的优劣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性提示,教师和家长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 的 心理健康给予更多的关注。研究还发现,体重自我评价超重者抑郁的危险性较高,提示超重 青 少年可能较肥胖者对体重的关注更为密切。肥胖青少年较超重者面对体重问题的时间更长 ,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超重者对于体重的过度关注可能引起不良情绪。在青春期这个身心发 育的关键期,及早发现发育偏移,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及时疏导对家庭和社会的抵 触情绪,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境和自我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校卫生工作者应 针 对性地给予支持和帮助,提供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讨论,广泛 进行同伴交流,提高教育的说服力。

4参考文献

[1]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调研.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3 1-333.

[2]王秀萍,吴舒颖,曹金花.深圳特区1 090名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 006,27(3):256-257.

[3]陶芳标,张金霞,毛琛,等.抑郁、焦虑症状与中学生多种危害健康行为.中国学校卫生 ,2004,25(2):131-133.

[4]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社,1999:200-202.

[5]高晓玲,王哲蔚,钱海红.上海市中学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状况研究.中国妇幼保健, 2000,15(2):121-123.

[6]黄锟,陶芳标,高茗,等.中专女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中国 学校卫生,2005,26(11):895-896.

[7]SJOBERG RL,NILSSON KW,LEPPERT J.Obesity, shame, and depression in school -aged children: a population-based study.Pediatrics,2005,116(3):389-392.

[8]HUANG JS,NORMAN GJ,ZABINSKI MF,et al. Body image and self-esteem among a dolescents undergoing an intervention targeting dietary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 haviors. J Adolesc Health, 2007,40(3):245-251.

[9]GOODMAN E,SLAP GB,HUANG B.The public health impact of socioeconomic statu s on adolescent depression and obesity. Am J Public Health,2003,93(11):1 844-1850.

第9篇:中学生自评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生活;开放

一、农村初中学生作文现状

(一)缺乏写作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普遍兴致不高。

(二)缺乏作素材

农村初中学生在作文中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缺乏习作素材。写作言之无物是造成学生作文抄袭、虚假现象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明心里感觉没东西可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

(三)写作训练形式单一

教师给学生的习作题目大多是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是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样单一的训练形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批改意义丧失

对于老师的作文批改,学生没有认真思考、修改。许多学生在作文本发到自己的手时,只轻描淡写地看了一眼分数,甚至对老师的评语看都不会看一眼。所以教师的辛勤劳动收获不大,丧失了批改的意义。

(五)教师指导不得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普遍存在重教法,轻学法的倾向。教师只注意研究作文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讲评等,对学生不懂如何观察生活,不会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对作文存在害怕心理,缺乏写作方法等问题,关注研究较少。

二、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新途径

为改变农村初中学生作文难的这种现状,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在真实的体验中作文,力争作文教学的内容来自学生的生活,每次写作追求“语言的自然生成”。每篇习作是一个鲜活的思想,每篇习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每篇习作能跃动着个性的灵光。我们努力做到:

(一)思想开放

教师打破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桎梏,挣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现实生活中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以培养学生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为主,从习作命题、选材、习作方式、方法及评改、评价入手,摸索出一套高效作文教学的模式。

(二)内容开放

习作要从平时经历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的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1.命题要求“宽”

习作以学生为主体作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习作素材。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抓住学生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和欲望,从而体验到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

2.选材要求“广”

充分利用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拓宽习作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丰富习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1)开展读书、读报活动,并记好读书笔记。充分利用好学校图书馆,认真上好读书课。同时,广泛阅读课外读物,养成每天记读书笔记或摘抄的习惯,使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学会积累,学会习作,并积极向各刊物投稿,鼓励学生大胆奇思妙想,创作一些开放性、想象性习作。

(2)开展“谈天说地”活动,为习作创设实践空间。

(3)利用学校文学社团活动、广播,及时向学生宣传时事、新闻,开阔学生视野,将课堂习作引向室外、校外,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走近大自然,丰富习作内容,增强习作兴趣。

(4)开展主题“手抄报”活动。拓展学生思维,丰富习作途径。

3.形式求“活”

在习作体裁上不拘一格,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也可以发表某种意见,阐明某一观点;还可以介绍、说明事物等。

4.批改要求“精”

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是鼓励学生积极习作的有效途径。

(1)习作完成后,采取“自评――自改――互评――互改”的修改方法。

(2)采取学生集体讲评的方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相互交流、促进习作。

(3)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肯定成绩,帮学生树立自信心。

(三)形式开放

1.作文教学形式开放

作文教学不再拘泥于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把作文训练延伸到课间、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等活动中,延伸到社会,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采取课内作文、课外练笔,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召开演讲会、读书报告会,编辑小报等多种训练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作文展示形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