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纲挈领范文

提纲挈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纲挈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纲挈领

第1篇:提纲挈领范文

写出内容丰富、情文并茂的佳作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在写作前先构思好文章的整体框架,列好提纲,然后再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使文章变得血肉丰满,情感真挚。写作提纲能把纷繁复杂的思绪梳理清楚,让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也能充分调动作者写作积极性,使文章一气呵成。

【原文展示】

残阳·明天

我是小塘里那一束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荷,我的不蔓不枝,我的香远益清使无数人为之倾倒。我就是在夏日里绝不向逆境低头的梵·高!

我是那一丛有着令人荡气回肠之魄的秋菊,在冷冽的风中独享痛楚被羁押留下的伤,我顾影自怜,我有着不同于别人的灵魂。我就是“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

我是那漫漫冬夜里的一枝寒梅,我傲然挺立枝头,描摹着我对生命的冲动!

我就是绝不向逆境低头的贝多芬!

我一生不幸,却对艺术充满了与达·芬奇雷同的独特见解。尽管别人对我都是无尽的谩骂和讽刺,可我仍不

放弃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愤怒,我想让那向日葵充满对生活的不竭热爱;我悲痛,我割掉了双耳,我要向全世界证明自己!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秋风的飒爽依旧让你气

宇轩昂!”

我的生命是为世界的知识宝库而生的,我的灵魂是为坚韧、不屈的生命体而塑造的!我同意梵·高的观点:“即使放在火柴盒里,我也是无限空间的主宰者。”由此,我已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物理学的终身研究中,我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论——相对论。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冬夜里的余香依旧还芬芳着!”

我出生在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里,朴实无华的生活环境阻挡不住我出类拔萃的音乐才华的显示。我虽双耳失聪,可那对音乐无限的热情使我重新振奋;即使人们不能理解,但我只要独自在音符中穿梭就足以了!我要告诉你:“残阳过后明天依旧美好,夏日的激情依旧使我重新燃烧!”

【失误剖析】

这篇文章选材还是不错的,文章叙写了梵·高、霍金、贝多芬等人坚强面对冷酷的现实,最终取得斐然成就的事迹,语言也铿锵有力。不足之处是文章层次不够清晰,结构有点混乱,内容单薄,段与段之间缺乏必要的过渡等。究其原因就是作者写作时缺乏列纲立意的意识,信马由缰,想到哪写到哪。

升格建议:文章可以饱含感情而又富含诗意的语言,在开篇点题。主体部分应分为三个片段:以夏荷的绽放引出梵·高的事例,以秋菊的傲然引出霍金的事例,以寒梅的怒放引出贝多芬的事例。结尾可引用名句照应开头并扣题。

【升格作文】

残阳·明天

舒靖然

曾经的阴霾,不代表迷茫的未来;逝去的残阳,明天依旧可以升起!

是否还记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万种风情?一束粉荷玉立于淤泥之中,它的香远益清、不蔓不枝是否让你神魂颠倒?

我是那激情夏日里的一束荷,我的生命在淤泥中摸索前行,却绽放出那倾国倾城的俏丽容颜!我就是在生前人人嘲讽的梵·高!我热爱艺术,更热爱生

命,可我却在阴影中度过了余生。我夏日般的激情都赋予了向日葵,我用火热的红色抒发出我的艺术理想!

是否还记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

城尽带黄金甲”的雄浑气魄?一丛秋菊挺立于纷繁落叶之中,它的英勇骄姿是否让你大为赞赏?

我是那肃杀秋日里的一丛菊,我的生命为荒凉的土地掬起了一捧温暖的色彩,我在阴霾里独自徘徊!我就是身残志坚的“宇宙之王”斯蒂芬·威廉·霍金!我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狂热爱好者,虽早年瘫痪,但我仍旧毕生置身于科学研究之中。我坐在轮椅上,但我完成了《时间简史》等科普著作!

是否还记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别样韵味?一枝寒梅独立枝头,它的自顾自怜,千娇百媚是否让你怦然心动?

我是那凛冽冬日里的一剪寒梅,我的生命使空荡的庭院不再倍感凄凉,而是暗香浮动!我就是音乐世界的天才作曲家,命运的主宰者贝多芬!我出生于德国一个平凡的家庭,幼时就显示出异于常人的音乐天赋。我疯狂地追求音乐,但在我人生事业的顶峰,我竟双耳失聪了。我开始焦躁不安,因为人们不再关注我的作品,竟只一味打探我的生活、我的状态!我生气,我怒吼!我创作出了不朽的经典《命运交响曲》!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许,真正拥有过残阳,我们面对明天时才会做到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第2篇:提纲挈领范文

网络教研团队竞赛是NOC活动的新兴赛项,到今年已历时五届。在这个赛项中,从信息化教学设计起步,历经教学设计评价,反思与完善教学设计,最终可视化陈述与答辩。可视化陈述的功夫,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却让不少教师感到不可捉摸。笔者拟就可视化陈述谈谈自己的理解。

所谓可视化陈述,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新名词,与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紧密相关,能不能用好可视化陈述教学方式,首先与能否贯彻课程改革精神、变革教学方式直接相连。如果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考量,应该在教学设计中突破单纯的“情境激趣”的束缚,超越突破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层次,努力达到创新教学方式的层次,关注学生在情境学习中感悟方法、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自然达到教学目标(含突破教学重点和化解教学难点)要求的认识成果。可视化陈述无非是要求参赛教师用媒体形式更好地阐明自己团队的设计用意。

可视化陈述不是简单的“媒体+陈述”,而是教学思想与媒体技术、视觉艺术等跨文化因素相融合的陈述方式,需要掌握结构化表达的方法。结构化表达是一种从纷繁复杂的乱象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抽象出最简洁、最本质的思维结构的方法,其核心是提纲挈领,一层一层抽象,达到一目了然地把握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框架,正确描述思维框架中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提纲挈领、层层抽象的思维方法为什么要可视化?所谓提纲挈领、层层抽象是思维主体的主观活动过程,旁人并不能像思维主体那样可以内省观照,透彻地体验理解,需要并可以借助于可视化方法。可视化的目的是让别人也能一目了然地清晰把握自己的思维脉络,借助新媒体、视觉艺术等跨文化表达方法,有助于求得陈述效果最大化。

第3篇:提纲挈领范文

1、《历史是什么?》是200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爱德华·霍列特·卡尔。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

2、该书是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著,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著名命题。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提纲挈领范文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从小学低段开始的,同样,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要从低段开始。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语言,促进学生顺利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低段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仔细阅读,十分困难,这就需要数学教师改变轻阅读、重练习的传统教学理念,想出有效的策略来帮助低段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

1.课前预习

数学知识较抽象,数学语言较为严谨。这给低段学生在理解上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一些概念性较强的数学语言,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引领学生进行预习。在预习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但是要告诉学生不能像小和尚念经一样有口无心,要通过预习、阅读,对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认知结构加以理解。通过这样的阅读,对学过的相关知识加以回顾,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能进行理解并记忆,如有疑问做好标记。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的轴对称图形,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帮助学生理解"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一概念。而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联系加法的意义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通过新旧概念的比较,感悟乘法优于加法的地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这一概念的形成会水到渠成,学生也会牢记于心。这样提前预习概念性较强的数学语言,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时更容易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课内指导

教师在课堂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教师应抓住课堂上短短的40分钟时间,根据授课的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2.1 五到并用。"五到"学习法运用到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也是非常合理且有效的。在阅读时,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即可以读写结合。教师要在课堂上告诉学生,阅读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时,可以边阅读,边用笔划出或圈出重点字词。这样边读边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该知识的理解。普及茶叶知识,弘扬茶文化,比如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时,可以让学生看清楚题目,做到边读题目,边用铅笔把题目的关键字词圈起来。"小红做了23朵小红花,小明做得比小红少7朵,小红做了多少朵?"解决这道题时,可以让学生在边读边圈的同时,在心里想清楚谁多谁少,题目要求的是多的数还是少的数。题意理解清楚了,才能想到解题策略,是用加法还是减法。这样合理地运用"眼、耳、口、手、心",能更有效地促进数学阅读能力的提高,增加解题的准确率。

2.2 提纲挈领。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提纲挈领地加以理解也是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策略之一。在教授一些数学概念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阅读书本给出的信息。根据自己对该知识的理解,对其加以归纳,说出该数学概念的关键字词。这样提纲挈领地阅读,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恰当地概括出数学概念,有助于加强记忆。比如,在教学《锐角和钝角》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打开书本自学,通过找关键字词,用自己的话来说出什么是锐角,什么是钝角。学生通过看书,会找到"比直角小"、"比直角大"这两个关键词。找到这两个关键词,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了。这样提纲挈领地来学习和记忆锐角和钝角的定义,能帮助学生理解得更透彻,记忆得更深刻。

3.课外培养

数学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日促成的,而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运用。况且,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还要让学生合理利用课外时间,加强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3.1 名人效应。人们模仿名人的心理现象统称为名人效应。低年级学生更喜欢模仿一些名人的行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向他们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伟大成就,让他们对数学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提倡学生课后去阅读这些数学家的故事,让他们学习数学家身上的各种数学品质:或严谨、或勤奋、或风趣……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这些数学家进而喜欢上数学。除了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还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数学史,让他们了解这些知识的来历或发展,增加数学的趣味性,让他们感受数学阅读的乐趣,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数学阅读,进而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3.2 编数学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看到的数学故事、数学家的趣闻、新颖的解题方法、同学易错的题目等等摘录下来,通过版面设计把它们编成一张张数学小报。自己动手设计报纸、给报纸取名字、画插图,从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教师可以把学生编的数学报进行展出。这些报纸就又成了其他学生阅读的文本。本来是一个人的阅读收获却变成了整个班级阅读的资源,每个学生在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同时又给他人提供了阅读资源,大大提高了自己的阅读面。在编排过程中的乐趣又会大大促进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读物,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

第5篇:提纲挈领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批注式阅读 提纲挈领 裨补缺漏 建构主义 接受美学

阅读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是我们获取信息、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古往今来,阅读一直都是人们充实自己的有效手段。但是,重于诵读,疏于笔墨的传统阅读方式已经日渐满足不了新时代的教育文化需求。人们需要一种更好的阅读方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给人们以指引。多年来,经过一些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批注式阅读教学应运而生。批注式阅读教学是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传统阅读方式的改革创新,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新课标的理念。而且,经过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尝试,我们逐渐发现批注式阅读教学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它把读、思、写有机的结合起来,解读文本,融入思考,呈现于笔,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较强的读写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将批注式阅读引入课堂,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简单精炼的文字与阅读材料进行对话,是通过边阅读边思考边批注,训练学生独立的阅读技巧,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提升阅读效果的教学程序。

1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依据

1.1 批注式阅读与平等对话。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重新拥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学会自主式学习。这种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多学少教”的现代教学理念,可以使学生充分地自学课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相当大的作用。对话教育是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明确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积极开展学生、教师与阅读文本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种主动姿态,意味着学生与教师可平等参与对阅读材料的解读,捍卫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创造性与思考权利。批注式阅读教学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之上,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自由批注独特的讲解与感悟,不仅与文本发生思想碰撞,与教师交换心得体会,还通过审视文本重新认识自己,实现与自我的对话。

1.2 批注式阅读与意义建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真正的学习发生在学习者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之中,学习者以自我经验为基础完成对信息资源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过程是学生作为独特个人赋予文本新意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个体人格与文本情境协作互动,学生根据自身社会经验与文化背景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实现差异化的意义建构。批注式阅读促使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建构知识向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过渡,颠覆了教师中心与课本中心,通过个性化“批注”鼓励学生个体生命意义的成长。

1.3 批注式阅读与接受美学。在接受美学中,作品的意义被界定为由作者和阅读者共同创造,即阅读文本自身具备再创造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越是优秀的作品越在意义上留有读者填补空缺的空间,召唤读者发挥创造才能,中国古语的“言不尽之意”、“弦外之意”、“象外之象”便是此意。批注式阅读的批注内容是学生发挥主观想象力,对文本空白点的再创造,阅读材料的描述性语言,伴随着学生的思维加工,批注促使学生停留在脑海里的“兴味”付诸笔端,实现了文本的多元解读,是对接受美学“召唤”理论的教学实践。

2 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

2.1 课前批注:提纲挈领,理清文脉。初中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课前批注环节针对教师来讲是围绕阅读材料,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与阅读兴趣所在,做好知识点批注。比如周敦颐《爱莲说》是以莲来表达洁身自傲的品格,教师可批注引入陶渊明《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蕴含“菊”意向的隐士文化作为对主题揭示的教学延伸。对于学生来说,课前批注的目标是提纲挈领,即总览全篇,明确文章写的是什么。教师在此环节应要求学生通读文章,进行提纲式批注,从而理清文章脉路,比如季羡林《清塘荷韵》,文章以“荷”为中心,分为了种荷、盼荷,以及赏荷三部分,提纲式批注便是将这三部分的起始处标引出来,要求学生从逻辑结构层面上理解全文,促使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要点。

第6篇:提纲挈领范文

2、成本。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基本不夸大,缺点基本不缩小!

3、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总结的基本格式:。

4、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朝气蓬勃;展未来,前程似锦!

5、愿典礼的掌声,化作潇潇春雨,助您播下美好未来的良种。

6、值此虎年到来之际,管理班子对全体员工在过去一年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7、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8、(*∩_∩*)新年烟花烂漫时,请捂上你的双眼!

第7篇:提纲挈领范文

无论是初中英语教学,还是高中英语教学,其中新课改标准都强调说明,学生要有能根据提示写出100多个单词的英语文章。其中要求,内容必须是通顺的,没有严重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我们从这表面上看来,似乎这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也很容易操作,但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年的高考,学生都在为它拼搏努力,然后最后书面表达得出来的结果,学生的写作成绩都不是很高,也只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得到高分。我想这便可以证明写作的重要性。

学生也普遍反映英文书面表达难,到底难在哪里?为此笔者采用往届高考书面表达原题对所代95届两个高中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评分标准、时间限制和高考类同。之后,老师对答卷里的错误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在有关英语谓语的时态、语气、动词词义辩析和句子结构方面的错误占到大约42%之多,拼写单词错误约占25%,名词、代词和冠词类的错误占15%,介词和关连词使用不当占8%左右,形容词、副词和其它方面错误占9%多点。结合统计分析结果及学生评讲后的整体感受和部分外语程度中上的学生进行了个别面对面的交谈讨论,发现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主要困难有:

1、汉语谓语无字形变化,而英语谓语变化多、时态、语态、语气的语法概念和英语动词变化之间的关系,写作应用起来不明确不熟练,加之英汉在动词意义上有差别,用英语写作时就很容易出错。显然这是以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二语言学习的学生在谓语、动词学习应用中出现的负迁移。因此,要对它不断进行矫正。

2、英语的句子结构以动词为中心各有特定的搭配,学生在写作时感到缺乏表达思想的语感。经常有汉英翻译词对字硬译的现象,加之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方面语言表达有相当的差异,也造成英语书面表达的一定困难。

3、从生理和心理方面看,高中学生已相对成熟,而他们所能用的英语语言在英语的书面表达上就是想说的话很多,意思也很好,使用的语言形式却词不达意,错误百出,为此要尽可能使学生接触大量和他们生理发展相适应的英语语言材料,以便于他们吸收丰富自己的英语知识。

4、书面表达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的比例,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熟练程度不够。有的学生反映说有的单词很熟练,不知怎么回事书面表达时就写错了,看来从记忆单词到笔头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吸收理解记忆反复运用的慢功夫。

综上所述,这些是对学生在英语作文及书面表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错误方面进行的总结,也给出了一系列的可以解决和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内就能培养好的,它也不是想学好就学好的事情,我们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

高中英语课堂以课文教学为主,结合课文教学抓住学生英语书面表达的难点和关键——谓语动词语义比较语法形式变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写作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①课文的词汇教学,不局限于照本宣章,而是结合英语单词的联系与区别,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词义的区别,加强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扩充他们的词汇量,鼓励他们口笔头造句,借此培养学生用完整句子表意的能力。②课文教学的过程读、写、听、说交替。针对写作训练的听、说、读、写要注意材料内容的语言形式和课文内容的语言形式要有适当的变化和整体的系统性,以课文内容的提问为例,教师提问用的词语结构和课文内容相关,但和课文语言所用词语要有适当的差异,使学生稍加思考能够理解,为学生同样意思多种英语近似表达形式添砖加瓦,积累材料,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掌握更多的英语语句表达方法。③指导学生就课文内容进行长句短写,短句详写的口笔头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中常用动词句子的结构变化,单句和复句的异同关键所在。④有时结合课文,有时另外补充材料,采用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改写、缩写或连词完成短文或填词完成短文。

然而英语课文教学中所进行的以上写作训练指导并不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全部,这一过程主要抓住英语动词和单复句的变化,少而精地进行英语书面表达的基础训练,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还需要广泛的多而杂的英文阅读。

二、不断进行准备

高中学生英语词汇量有限,各科作业负担沉重,英语阅读必须考虑内容、难易适当,时间上尽可能不给他们加重额外负担。高中英语泛读教程,高中英语画刊,中学生英文报,英语辅导报。这几种阅读材料内容广泛,语言生动,体裁多样,文章长短适宜,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仅仅为学生选择适宜有趣的读物和安排一定的时间还不够,教师要想法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外语的自信心,形成良好正确阅读外文材料的习惯,基本的做法是经常让学生个别地在自己的同学面前理解,成功地完成有适当难度的英语阅读问题,老师及时给以鼓励。

三、提纲挈领英语书面表达的综合训练要提纲挈领是相对省时有效的方法。尤其高三毕业班时间紧,复习量大,更是如此。

第8篇:提纲挈领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教学策略

在我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加之学生的阅历背景比较浅薄,学生很难与诗人、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让古诗词教学“想说爱你却又不容易”,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学生不可亲近,教师的教学也因此而和学生产生了距离。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似乎在走模式化的道路,“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似乎已成为古诗词教学的万能钥匙,习惯于古诗词教学模式化的教师在备课时自觉轻松,不假思索地套用这三步曲,娴熟用之。殊不知这样也使得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古诗词在学生的眼中变成了应付考试的工具,只要把它们都背熟了,考试会用了就行,毫无美感可言,这就是为什么小学语文教材中虽编入了许多令人叫绝、千古传诵的经典诗词,然而在学生眼中却如过眼云烟的原因。而今,新理念引导下的教学理念给古诗词教学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下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就谈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一、营造情感氛围,入境悟情

营造与古诗主题相应的课堂氛围是古诗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试想,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能够做到妙语连珠、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而且幽默风趣,学生则一定会为这妙趣横生的课堂所陶醉并沉浸其中,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和“感知、理解、记忆”也就会在这种氛围下悄然完成。《渔歌子》这首词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在安史之乱后隐居山水时所作。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张志和是一个年少怀才,深受肃宗皇帝重视的诗人,“志和”的这个名字也是皇帝亲赐的,使学生了解张志和的名字由来。在此氛围下,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和老师的一些适当的讲解,学生进入了阳春三月时那美丽的西塞山,跟着那白鹭一起在空中飞翔,在漫天的桃花下散步,聆听那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江河中那肥美的鳜鱼。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作者,戴着青箬笠,穿着绿蓑衣,即使冒着斜风细雨仍留恋这美丽的景色不肯归家,从而领悟到词中所寄寓的诗人对这闲散生活的留恋和热爱。最后,教师 可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遭遇,让学生体会诗人“不须归”的深层含义,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也缩短了学生与这首词的距离,对这首词产生美的认识,增强学习效果。

二、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音乐美

说到古诗教学中的朗读,估计有很多教师会站出来说自己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朗读教学,在这里笔者想和诸位说一下,朗读不能等同于背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里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反复背诵,这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影响了他们对于故事语言之美的感悟,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基于应试教育的一种策略,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提倡没有负担的朗读,让学生在摇头晃脑的朗读过程中默默地体会古诗词所蕴含的语言之美、内涵之美、意象之美,也许学生说不出来诗歌之美,但已经将这种美感深深地浸润在了自己的灵魂之中。所以,我们不但要注重古诗朗读,更要注重对于学生古诗朗读技巧的培训,让学生在一步步地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朗朗上口之美、押韵之美。

三、紧扣诗眼,提纲挈领

自古以来,我们中国教育就十分重视古诗教学,在古诗教学的各种方法当中,又尤为推崇诗眼的寻找,借此来提升我们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以提纲挈领之势统观全诗,让我们对于诗歌魅力及内蕴有着一个深刻而直观的领悟。譬如,在讲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我就紧紧抓住对于其中的一个“绿”字的分析不放,透过这个“绿”字让学生想象江南春天一派意气风发、欣欣向荣之势,进而联系到作者奉诏进京的心理状态,这样学生对全诗的主旨便有了一个较为深刻而全面的把握,达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授《赠汪伦》一诗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寻找诗眼的活动,让学生与老师的一起努力与分析,感觉出来这首诗中“深”字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其中既有桃花潭水的深度,又象征着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可谓是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抓住了这个字,整首诗的意境理解与主题把握便不在话下,为我们教学课堂有效地突破重点与难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埋下了一个有效的伏笔。类似这样的诗眼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有意培养,积极运作,学生寻找诗眼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进而能够达到通过诗眼来提纲挈领的教学目的。比如,在讲授《悯农》一诗中,学生就出乎我的意料,找出了其中“农夫犹饿死”中的“犹”字,他们在课堂上说这个“犹”字表面上写出了作者的迷惑不解,不解于为什么前面写道农民今年遇上一个好收成,瓜果飘香、粮食满地,却还会出现农夫饿死的现实状况,细细品味之下,才知道作者是想透过读者的思索进而得出当前社会地位悬殊,劳动产品分配不均衡的社会现实,进而体现了作者批判丑恶的苦心。面对学生有条不紊的分析,我心甚是欣慰。

四、想象画面,激发兴趣

第9篇:提纲挈领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四大关 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效的教学手段,它具有直观、形象、实用等独特优势,而且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地再现各种历史事件,多数高中历史教师喜欢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存在着不少的"偏差",如果我们能够理性地审视这些"偏差",严把多媒体教学的"四大关",巧妙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相信将会大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怎样把好多媒体教学的道道"关口",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努力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严把"导课"关:精、准、快

导课应像弹琴伊始,手指一刹那的琴弦拨动,使人内心一颤,进入到意境。"精、准、快"则应该成为导课内容设计的基准要求。假如导课就用了6至7张幻灯片,不仅耗时,而且给人以喧宾夺主之感,实效性不够。高效率的导课切忌冗而长,要少而精,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如采用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诗词、相关图片、剪辑视频的导入等等都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节时,先播放董文华演唱的《春天的故事》,然后设问:1979年的春天是怎样来的,而1992年又是一个怎样的春天,从而导入新课,同学们也跟着歌曲愉快地走进了"春天"。运用一首令人亢奋的《大刀进行曲》自然可以导出中国的抗日斗争和世界的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此外,导课内容的选择上必需扣准新课内容,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投入新课学习。

二、严把"课件质量"关:量身订做,容量适中,简洁明了,随机应变

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也不断显现。这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全盘照抄、生搬硬套"。因教师自身基本功不扎实,或缺乏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技术。全盘照抄他人课件,不进行自我消化,严重的在使用中令课堂教学陷入"瘫痪"。二是"过电影、看大戏"。为了体现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这一优势,在课堂上"展示"课件的速度过快,导致许多学生思维跟不上,甚至无法记录必要的课堂笔记。三是"娇柔做作、喧宾夺主"。为了追求"视觉"渲染效果,在课件里刻意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毫不相干的插图、动画,过分的渲染造成了喧宾夺主,学生思维受到干扰,无意去完成课堂活动,分心去欣赏动画"效果" ......

基于多媒体课件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笔者认为以下几点还需老师们谨慎把好关:

1、借鉴创新"因材施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学学科网等优秀科研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其中不乏优秀课件供人参照借鉴,我们制作课件可以学习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课件的主心骨、主体思路应当是自己的,但有些片断,完全可以"'拿来'-借鉴-创新",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历史课件还要在不断的课堂教学中成长,学生在变,史学观点在变化,历史课件也需要适时更新。量身订做的"新衣"穿在学生们的身上总会给人以"新"、"美"的感受。

2、优化整合"容量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历史教学,教师可以提供更大的知识容量。但教师也需要优化整合课件的容量,一节课的幻灯片数量应掌握在20至25张左右,每张幻灯片内容的选择上,可以优先采纳新教材中的图片、史料、知识链接等内容,既贴近历史事务,又富有历史感性。如果课件中一味增加课外图片、史料等,只能给课务带来沉重的负担,从而不利于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贯彻。

3、背景设计"简洁明了"。 课件制作要简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最主要的是实用,避免追求表面,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画蛇添足。即重视课件的"内在美",不盲目追求"外在美"。课件版面制作应当简洁而明了,浅淡而大方,如果底图颜色太深或无关的图案过多,则主题不清晰、不突出。总之,课件的"美学"含量很高,多借鉴、多实践才能得心应手。

4、 内容设计"随机应变"。由于新教材以专题史的体例编写的,体现了古今贯通,中外交融的特点。许多知识点都被放置在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当中。而传统的多媒体课件多以线形结构展示内容,所以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在设计课件时,根据内容适当设计一些超链接或交互式动作按钮,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纽带,从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严把"板书"关:调整节奏 提纲挈领 锦上添花

课堂板书可以将知识重点、知识衔接与联系、课堂的线索等呈现在学生面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联贯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概括能力的提高。此外,板书通常是突出多媒体教学内容的精华,提纲挈领,令课堂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从而使学生"看"得明白,"记"得扼要,"学"得精确,对学生的听讲、笔记和以后的复习都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一堂课的结尾处,我引导学生把整节课所学主干内容作提纲挈领式的小结。例如: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七《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可以设计多媒体小结如下:

为了达到历史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老师们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教学板书,适时选择最恰当的一种,具体有提纲式、表格式、对比式,图示式。无论选择何种板书设计,与教学内容相融,效果最佳的为妥。多媒体教学配上了各种精心设计的板书,就有了"英雄"配"美人"之感! 这种效果可是单独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它应该是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完美补充。

四、 严把"小结"关:善始善终 高效提升

多媒体教学课堂容量大,时间紧,授课中时常会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笔者认为,完整的一节课,从新课导入到内容展开再到结束,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善始善终"在一节课即将要结束时,学生的兴奋度已经进入低潮期,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地进入分散期,老师需要及时变换课堂活动方式,使学生注意力再次进入高度活跃状态,使学生重新关注课程重点内容。为了达到这一效果,老师要备加关注课堂小结。小结模式的设计可以多种多样,以歌曲小结感觉清新自然,意犹未尽;以耐人寻味的诗词作小结,可以引起学生更深层地理解与思考学习内容;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重新认识、记忆知识之效;结合黑板上的板书进行小结,既明朗又高效,学生容易接受。设计小结的过程中语言一定要精炼,语句要尽可能浓缩,字数要尽可能少,但是要尽可能达到"再回味、再思考、再记忆"的作用。

总之,在常规多媒体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现今历史教师们的必然选择。我想老师为此所能做得更好的就是:把好多媒体教学的各个"关口",最大限度地减少多媒体教学的"偏差",努力做得更好!

参考资料:

1. 《多媒体辅助新课程教学谨防"七偏差"》湖北省黄梅县教学研究室 王定成

2.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的失误与相应策略》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