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高中自我分析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自我分析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自我分析总结

第1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初、高中教材本身的内容难度不同。

高中物理新教材尽管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从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来看,高中物理仍然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初中教材文字叙述比较通俗易懂,内容比较生动直观,学生容易看懂,容易理解。高中教材文字表述比较严谨,含义比较深刻抽象,学生要读懂、理解比较困难。从物理概念、规律的学习要求来说,初中物理要求学生识记的较多,理解的较少。高中物理不但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学生会灵活运用;不但要求学生记住结论,而且要会推导、论证结论,等等。这是造成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困难第一个原因。

2.心理状态方面。

首先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学生要有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据统计,83.8%的学生可以适应环境变化,16.2%的学生尚不适应环境变化。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适应新的集体生活的。其次是心理因素的变化。经过紧张的中考考取了高中,部分学生有“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学生有畏惧、挫折及自卑心理,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导致成绩两极分化。学习上放松的学生占64.3%,只有35.7%的学生没有放松。虽然过半数的学生对学习有所放松,但是担心自己成绩落后于别人的学生占80.4%,只有19.6%的学生一点都不担心学习成绩落后,可见80%的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压力很大。

3.初、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不同。.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属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于是形成了初中物理学习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机械式的“接受”过程。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需要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课后反思的能力。

而高中物理内容多,难度大,课堂容量大,各部分知识关联性强,则要求高中生要逐步形成抽象思维。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然而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一用起来却不知从何下手。这样学生就容易陷入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使这些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4.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许多学生在高一初始就表现出了应用数学这个工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薄弱环节,如繁分数、数字运算能力差,依赖计算器,三角函数运算与物理学习脱节,作图不规范,空间想象能力差等。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知识衔接。

初高中物理有很多知识衔接点,如相互作用与牛顿定律、电磁现象与电磁定律等。进入高中后有的知识点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结论在初中成立而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在教学时应有意引导学生联系、复习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分,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教育。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教师不能只看学生入学成绩,而应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肯定其长处,并帮助他们分析过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后进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尽早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进入高中后,一些学生因不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为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1)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通过教学中的学法渗透式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初高中学习方法的不同:在初中学习阶段,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而在高中学习阶段,内容多时间少,教师只能选讲典型性题目。这就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还应学会预习,学会听课(抓住重点、记好笔记),学会复习,学会独立完成作业;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思考、后问别人。

(2)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习惯。

在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思路步骤,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结解题方法规律,并在单元(章)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单元(章)知识总结。以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好习惯,扩大知识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好习惯。

引导学生养成错题记载的习惯,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做到及时理解错在什么地方,并记载错题,让学生明白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作业和测试中发生错误,说明学生对某些知识的理解存在缺陷,如果听之任之,这种错误今后就会反复出现。应指导学生关注自己的错误,寻找发生错误的真正原因,并及时加以理解和纠正,这样将有助于知识漏洞的填补。

4.做好物理与数学的衔接。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数学的应用明显得以加强与提高,常要运用函数、图像等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所以应加强学生的运算能力培养,不要依赖计算器,补充与高中物理脱节的相关三角函数,要求学生规范作图,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

第2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目标导向型 高中生 自我导向性学习 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011-01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高中学习中,我们经常发现许多高一学生进校时中考成绩差不多,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习成绩却出现了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除了与学生的刻苦程度有关外,还与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巨大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归纳总结出有利于高中生学习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充分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

1.知识量大

高中三年,一共开设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等在内的十几门学科。每门学科都有大量的知识内容,例如,物理要学习力学、光学、电学以及热学等多种知识,几乎涉及了人类总结出来的全部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2.难度大

高中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概括性。高中知识大多是经过“提纯”、“浓缩”而形成的,因此,其抽象概括水平要比初中知识高得多。例如,化学中的元素周期律、哲学中的三大规律、生物学中的“遗传三大规律”等。此外,学习进度快也是高中课程难度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综合性强

与初中学习不同,在高中学习中,要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各科的知识。例如,在学习高中生物“蛋白质和核酸的多样性”时,不仅要用到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知识,还要用到数学中的排列知识。可见,高中学习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科没学好,往往会影响好几门学科的学习。

4.理解性强

高中学习,在知识的理解上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很难掌握基本概念的实质与范围,更难以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与初中学习不同,高中学习要想不通过理解直接去记忆和运用现成的结论,是完全行不通的。

二、高中生自我导向学习模式

1.制定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

与文化水平较低的个体相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在导向学习目标的制定上更具有自我发展的倾向。因此,高中生的自我导向学习目标制定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然而,从《偶在论》的角度看,对于同一个偶发事件,有的学生能够形成反思意识,并在反思中成长;而有的学生则无动于衷。因此,为了帮助高中生制定自我导向学习目标、促进高中生的发展,应全面分析高中生的学习需求。

(1)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高中生自我导向学习目标制定的首要环节。其内容包括:短期的学习需求分析和长期的学习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兴趣爱好。

(2)制定目标

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制定自我导向学习的目标,有利于自我导向学习的顺利进行。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水平与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在制定自我导向学习目标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需求分析可将高中生自我导向学习目标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目标是指“问题解决型”目标,即解决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长期目标是指高中教育要求高中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

2.学校提供的环境支持

(1)创建师生间的合作文化

师生合作文化的构建需要学校自上而下的制定团队合作教学计划,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计划与合作复习计划等。同时,学校应利用集体活动时间,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创建师生间的合作文化。

(2)提供充足的时间

学校应保障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我导向学习。例如,减轻学业负担、合理安排课程进度等。

(3)提供学习机会

自我导向学习能够使高中生的发展具有长远性及针对性。对高中生而言,学校可以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开拓视野,帮助他们更快、更好的发展。

3.教师提供的环境支持

(1)营造适宜的氛围

首先,在高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应相互了解,建立一种合作的学习关系。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其在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着重于帮助学生计划和实施自我导向学习,而不是传统的传授学习内容。要建立一种互相支持、互相关心、彼此合作、彼此尊重的学习气氛。

(2)提供咨询

学生在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时,教师应充当咨询者的角色,推动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3)评价学习成果

学生在完成自我导向学习后,教师与学生都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这里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认同评价标准与方法。教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下一步自我导向学习目标的制定。

三、结语

高中生在进行自我导向学习时,应充分了解高中学习的特点,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需求分析,并根据需求分析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同时,学校与教师都应当给予学生自我导向学习的环境支持,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我导向学习。

第3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师;高中生物;自我评课

新课改中,教学理念与教材、课标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需要教师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如何更好地评价课堂教学也成了必须研究的课题。教师进行教学评价,首先就要更新教学评价理念,建立教学评价的新标准,并在实践中掌握评价新技能。这些都离不开教师个人的自我认识、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课是一种简单易行、比较普及的途径。

所谓“自我评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根据新课标与评价标准及课堂反馈信息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是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进行更好的调节控制而进行的评价。自我评课是一种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结束之后的反思。高中生物教师自我评课是高中生物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标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或是教师在授课后对同行关于本人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行为的评述。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课题研究,总结了个人的一些做法与反思,与大家共勉。

一、自我评课的内容

评课的内容很广,可以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也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但泛泛的、无主题的评课不易操作,也会影响专业发展的有效性。为了增强评课的有效性,我制作了问卷《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评课的问卷调查》,问卷的采样注意广泛性与代表性。然后对50名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了调查,了解广大教师进行自我评课的现状与认识。根据调查后的结果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大多数教师希望从“以学评教”“以生成评预设”的角度进行自我评课。于是,我就把“以学评教”“以生成评预设”确定为自我评课的主要内容。

本着“以学论教”与“学生为先师生并重、过程为先过程与结果并重、生成为先预设与生成并重”的原则,我认真学习了《温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课表》。以它为基础,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制作了课堂教学《自我评课表》。

二、高中生物自我评课的流程与常用方法

1.自我评课的流程

实践前,我确定以行动研究法与总结法研究提炼自我评课的一般流程。通过实践中的不断修正、总结,形成了比较有实效、容易操作的流程,即“备课、上课、考查、评价”。

2.高中生物自我评课的常用方法

评课的方法有很多,反思方法也有很多种,可以写教学反思稿、教学叙事、网络日记、录像录音等。自我评课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自然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实践。实践后我发现以下几种方式最好操作。

(1)对照《课堂教学问题录》,逐条分析

首先,我通过理论学习并结合实际经验,我制订了《课堂教学问题录》。

上课结束后,我会对照《课堂教学反思录》逐个问题进行回顾,寻找出最主要的问题,然后结合相关标准进行反思与评价。

(2)观察录像,统计数据

这种方法基于所授的课已用摄像机录制下来。首先我录制课堂教学过程,课后观摩录像,记录《课堂教学观察和细节记录表》。再从数据分析中找出问题,结合录像深入地分析评价自我的教学。

(3)专题研修,总结提升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自己存在某个问题,而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却很难。于是,我们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专题研修,以求找出解决办法。主要是通过磨课的形式展开研究,以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再预设、再教学,课后针对该问题进行再自评、再剖析。它的操作流程一般如下:

①制定目标;

②收集资料分析;

③根据目标自我诊断、自我评价;

④如果目标已达到就转入第7步;如果目标未达到就找出其中的薄弱处;

⑤针对不足处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改进;

⑥实施一次,对目标达成度自我评价;

⑦制订新目标,进行新一轮改进、完善。

实践中,问题解决方法的相关理论依据的寻找与确定是一个难题。以下举例说明。

日前,在教学必修2“人类遗传病及优生”高三一轮复习的公开课,之前曾上过两次试讲,作了反思和教学上的调整,笔者觉得还是有必要再一次进行理性上的元认知,下面笔者就以边叙边议的形式跟大家从引入这一主题进行一些交流。

1.学情背景(略)

2.引入的第一次设计与实施

呈现资料:(1)新生儿中,1.3%有先天缺陷,其中70%~80%由遗传因素所致;

(2)1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40%由于遗传病或其他先天性疾病所致;

(3)自然流产儿中,50%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

(4)21三体综合症总数100万,以每年2万递增。

师: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的传染病已逐渐得到控制。而人类的遗传性疾病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遗传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生:哦。

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人类遗传病优生。

认知:讲给教师听还是可以,但讲给学生听,这是不是还有点不够形象?用嘴巴讲道理显得有些苍白,于是我准备进行新的教学调整,有了第二次的引入设计。

3.引入的第二次设计与实施

第4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过去的尖子生可能变为学习后进生。为此,笔者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①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②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③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④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⑤重视专题教学。

3.加强学法指导。

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班会,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①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搞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

②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第5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高中物理这个科目的学习因为其难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同时也说明借助高中物理的教学实施,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要尤其注意:第一是质疑的思维能力,第二是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所谓质疑的思维能力就是针对教师或者是课本等书籍提出的某一个观点,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猜想或者是自己的疑问。这一能力的培养无疑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对高中物理的有关知识进行探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获得了发展。例如:在“天体的运动”这个部分的内容中,求解天体的质量有两个方法:通过某天体的卫星的运动周期T和轨道半径r就可以求出天体的质量M;通过某天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和天体半径R也可以求出天体的质量M。在学习到这两个方法后,学生就可能会问:“为什么通过不同的参数可以得到同一个结果,这和什么有关联呢?依据什么来解释呢?”而归纳总结的思维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多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在总结之中,逐渐地学生的归纳总结思维也将得到发展。例如:在完成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学习后,教师就可以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摩擦力”、“重力”等等一系列的知识统筹起来进行归纳,找出不同知识点的关联性和差别性。这些方式无疑都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会发现其实高中物理的学习也不过如此,自然高中物理的教学效率也将得到提高。

二、在实验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目,因此实验教学必然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很多能力也将得到发展和培养。例如:1.在实验开始之前,学生对实验进行设计,开展设想和探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2.在实验实施之中,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对有关数据进行记录,并且注意比较不同的做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些都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3.实验完成后,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剖析探究等过程都将培养起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自我探究能力以及总结归纳等能力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一个能力全面培养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多到实验室做实验,并且注重实验开始前和完成后这两个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结语

第6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一、培养反思能力的重要意义

杜威认为反思活动是“一种得以产生思维活动的怀疑、犹豫、困惑、心灵困难的状态和一种为了发现解决这种怀疑、消除和清除这种困惑而进行的探索、搜集和探究的行为。”由于不确定、怀疑、犹豫、困惑等随之产生,有了怀疑和困难,就可能使人探究,而探究可以释疑或激疑(引起更大的疑惑)。所以反思能引起主体内心的冲突,动摇主体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从而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实现由学习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但由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内隐性和自动化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很少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造成学习效率不高。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实践主义学者认为,人们探究现象、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前进的发展过程。学生在解体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解题困难出现“卡壳”时,总是能够主动地思考和分析解题过程中的不足,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活动时,可以设置问题探究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解答活动,在学生遇到“梗阻”时,要求学生做好“回头看”,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及时地引导,使学生在反思分析过程中不断提高解题效能。

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已知函数y=(k2+4k-5)x2+4(1-k)x+3 对于任意实数x,函数值恒大于0,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答”,进行分析、探究、解答问题的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对“k 值取值范围的确定”不能进行有效解答。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应分‘一次’‘二次’讨论,根据函数与不等式、方程的关系”进行问题解答。这样,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反思探究解题过程,不仅掌握了解题方法,而且提高了解题能力。

三、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评价辨析解题过程中进行反思

在长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进程中,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心理学认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是学生反思能力水平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可以抓住问题评价辨析特性,设置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题过程、解题思路等方面的辨析评价活动,将问题评析过程演变为自主反思过程,使学生在问题评析过程中获得反思能力的有效训练和提升。

例:试证明:过椭圆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椭圆相应的准线相离。

学生使用了反思方法很快得出:不同的曲线有不同的结论。椭圆是相离,抛物线是相切,双曲线是相交,而且证明方法完全相同,都是利用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证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悟出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从而掌握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四、 课堂的结束时,培养学生的反思自问。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一结束,教师立即打开课本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中。教师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教师可在课堂 总结 时,多花点时间,由学生反思得出本堂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做出质疑。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与需要设计“学生课堂自我评价表”,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综合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评价和反思结合起来,学生就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分析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五、开展经验总结活动,使学生在总结学习活动成果中进行反思

学生学习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总结“提炼”、反思提升的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主体特性,在问题解答结束后或阶段性复习过程中向学生提供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经验总结归纳的时机,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解题经验和体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问题解答方法和策略的见解和主张,并引导其他学生进行分析和补充,从而把反思活动渗透到经验总结过程中,实现学生解题技能和学习品质的提升和进步。

第7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关键词:自我监控 学法指导 数学思想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心理机制

1.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弗拉维尔等认为,元认知监控的实质就是人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学生自我监控是自我意识的重要表现。尼尔逊认为,人类认知过程应区分为两个各具特色而又相互联系的水平,即元水平和客体水平。对学习而言,客体水平即通常所说的知识或技能获得过程,而元水平则类似学习的自我监控。我国有学者董奇等将自我监控的结果区分为认知指向型和非认知指向型,并划分为计划性、准备性、意识性、策略性、执行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8个维度项目。自我监控作用的基本特点是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从而改变客体水平的信息加工状态。因此,学生自我监控是一种元认知高度醒觉状态。

2-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特征。机能派生于结构,个体的策略行为总是以主体已经具有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为转移的。没有一种行为,构成一种绝对的开端,它是嫁接在以前的格式上的。学生自我监控是一种自发状态的认知结构。它需要启迪,需要教学干预以促使其唤醒,进而过渡到自觉水平。从这个意义讲,对学生学习自我监控实施教学干预,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方法

1.学法指导。笔者从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状况出发,把学习方法指导的重点放在以下几点一是严格落实学习常规。对于学习的主要环节如预习,听课,作笔记,作业,复习等制定明确的学习常规,并严格检查落实,帮助学生达到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特别是进行成功归因,提高自我效能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点细小的进步和长处,让学生尝试进行自我归因,肯定强化正确归因;及时矫正不恰当归因,维持学生的成功期望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三是提倡自我检查与自我批改,鼓励学生书写学习日记。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及解题训练中笔者要求学生不能做完便完事,必须按一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自我检查。指导学生建立“错解档案”,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鼓励学生书写学习日记,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训练延伸到课外、校外。

第8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的差别显著。现行高中数学课本(必修本)与初中数学相比,初步分析有其以下显著特点:从直观到抽象,从单一到复杂,从浅显至严谨,从定量到定性。初中数学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且其公式参量也较少。高中数学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方式的要求大大地提高和加宽了。再加之教材从数学的知识体系出发,将最难的部分“函数”放在高一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2.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3.升学考试要求不同下教法的变化。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特点及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有较多时间反复强调、答疑解惑;而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对于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难以适应高中教师的教法。

4.学习方法的变化。在初中,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增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别提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问题,为搞好初高中衔接,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摸清底细,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考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要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9篇:高中自我分析总结范文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全程复习的基础阶段,是对高中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回顾以及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应该以课本为主,夯实学生基础知识,但回归课本并不意味着重复课程,而是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清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思维导图恰好能够实现这一复习目标,本次研究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高中第一轮复习过程应用思维导图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同行有所助益。

一、思维导图的特点分析

思维导图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笔记方法,思维导图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其强调的是以思考为基础的学习模式。通过思维导图形成一个简单而形象化的知识结构体系,调动学生大脑各项功能,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角度出发,摆脱传统死记硬背学模式束缚,以更加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模式进行理解和学习。思维导图和传统笔记模式最大区别点是思维导图将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从文字到知识点网络图形上,利用网络图形去展示各个知识点内容。思维导图主要建立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所以其基本构成是由一个总的标题向中央四周发散,不同分支对应不同主题,以此将中心标题的内容细化,此外,思维导图还局别很强的联系性,网络图形的各个层次对应不同的分支,围绕整个中心开展学习,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完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的应用

1.让学生学会绘制思维导图

要想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中有效的应用思维导图模式,首要工作是要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简单物质性质、用途等方面为主体,引导学生构建简单的思维导图,例如在进行氯气为主题的思维导图构建过程中,从氯气的存在、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通过应用连线将所有内容展现出来,教师给出一个大致的是轮廓,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对每一个分支上的内容进行填写,让学生自己完善网络图表内容,此外,在引导学生对氯气内容进行简单整理之后,还以从氯气的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总结,教师给出总体的脉络,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通过上述两种总结形式,让学生对氯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复习,将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详细情况见图1所示。

2.师生共同完成思维导图

在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学生的图示呈现出来,让大家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学生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展示出来的思维导图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在对氯气工业制法研究过程中,工业上会应用到交换膜,教师要引导学生这个交换膜的作用是什么,有的学生提出是避免氯气和氢气混合发生爆炸,还有的学生认为交换膜能够保证氢氧化钠的纯度。通过提问引导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程度,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其次,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进一步对展示的思维导图进行大胆质疑,对图示中的试剂、反应条件和装置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就是自我思考的过程,也是联系知识和记忆知识的过程,通过学生之间大胆质疑,碰撞出思维火花,让学生头脑中的思路越来越清晰。

3.课后帮助学生巩固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