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教学工作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含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下同)艺术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
1.艺术教育对于提高学生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切实把艺术教育摆在学校教育应有的位置上。
2.中小学校艺术教育要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要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艺术教育的受益者。要坚持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生动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觉精神追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滋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奠定基础。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
3.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是保证艺术教育质量的前提。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本地区课程实施计划时,应按照上述规定设置艺术类课程,课时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下限。条件较好的学校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类课程,其他学校开设艺术类课程不低于总课时的9%;其中,初中阶段艺术类课程开课不低于艺术课程总课时数的20%。普通高中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规定,保证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相当于108课时)。非艺术类中等职业学校艺术类必修课程不少于72课时。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要开设丰富的艺术类选修课供学生选择性学习。
4.中小学校艺术类课程应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选用国家审定通过的有关教材,并加强教学质量检测。要积极探索艺术课程评价改革,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中,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重要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和升学的参考依据。
5.要加强艺术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省、市(地)和县(区)要充分依靠本地区教研、科研机构,多渠道配备音乐、美术学科专(兼)职教研员。各地要以条件较好的学校为依托,建立艺术教研基地,定期组织艺术教研活动。
三、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艺术环境
6.开展课外艺术活动要因地制宜,讲究实效。要大力开展小型、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民族地区的学校要积极开展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课外艺术活动。省、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艺术节,学校应每年举办一届形式多样的校园艺术节。
7.要加强对艺术活动的管理。任何部门和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与商业性艺术活动或商业性庆典活动,不得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媒体或其他社会团体举办的有收费营利行为的艺术竞赛等活动。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活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奖励或升学的依据。
8.组织群体性艺术活动,要明确安全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制订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预案,切实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中小学生人身安全。校园内不得出现有悖于素质教育、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文化现象。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艺术教育师资水平
9.各地要根据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配备艺术教师。城市和有条件的县、镇(乡)学校要以专职艺术教师为主,农村学校可以专、兼职教师相结合,镇(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至少要配备音乐、美术专职教师各一名;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应按规定课时及教学需要配备专职艺术教师。
兼职艺术教师由具有一定艺术基础或艺术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任,要逐步实行兼职艺术教师培训上岗制度,兼职艺术教师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
10.各地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鼓励城镇学校艺术教师、中青年艺术教师和骨干艺术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可采取“走教”、“支教”、“巡回教学”、“流动授课”、“定点联系”、“对口辅导”等多种形式,解决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短缺、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1.各地要针对本地区艺术教师缺额情况,发挥和依托普通高校,特别是师范院校以及教师进修院校等教育机构的资源优势,为本地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校艺术教师。要以提高农村艺术教师质量为重点,把艺术教师培训纳入本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艺术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艺术教师应和其他学科教师享受同等待遇,艺术教师组织、辅导课外活动应合理计入工作量。
五、优化资源配置,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2.各地要在办学经费中保障用于改善艺术教育设备设施、添置和更新消耗性器材、举办校园艺术活动等经费。要按照相关规定,检查本地本校的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的达标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添补有关器材设备,并结合校舍改造、扩建工程等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配置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学校要管好、用好艺术专用教室和有关器材,提高使用效益。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协调下,把艺术教育纳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项目之中,切实改善艺术教育教学条件。
13.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缓解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艺术教育资源的不足。学校要根据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鼓励、辅导艺术教师用好教学光盘等多媒体设备,用好农村远程教育网资源,并根据本地实际,不断丰富网络艺术教育资源。
14.各地要依托社会文化场所免费或优惠开放的相关政策,充分开发利用地方和社区的艺术教育资源,丰富学校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鼓励、支持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艺术教育资源。
六、加强管理,完善艺术教育保障机制
一、教学管理
1、教学工作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都要有利于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基础教育的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令性文件,是学校组织管理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课,任何学校不得擅自改变课程门类和增减课时。确因教育教学改革实验需要调整课程计划的,学校必须写出详尽的实验方案,报上级教育科研部门论证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3、新学期开学前,制定学校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计划、备课组计划等,每学期制定一次,开学前一周完成。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提交校务会议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学期工作结束后,写好工作总结,交由有关部门备案审查。
4、学校领导要依据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统筹配备任课教师,合理制订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和学期、月份工作运行表,保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学校不得随意串休、停课,不得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庆典活动,若遇特殊情况必须串休、停课的,须报请教育局批准。校长要切实成为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率先垂范,深入教学实际,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校长每学期至少主持3次教研活动,2次学生座谈会,1次教代会,1次家长座谈会,掌握教学动态,征求学生、教师、家长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学校要建立班子双周议教制度,总结成功经验,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促进教学工作健康发展。
5、教研组工作计划应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在对本组教研工作情况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经教研组集体讨论,重点对新学期改进教学的基本设想、教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课外活动做出具体安排。
6、教师教学计划应以学校与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总纲,从本学科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对所教学科前一学期的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学科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方法、措施,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
7、学校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组织预订教材,未列入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用书目录的书籍,一律不准作为教材在教学中使用。学校选用的教学教材,须报市教育局批准后,方可使用。
8、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城区学校严格按教育局下发的统一作息时间表执行,农村学校可以由中心校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9、严格学籍管理制度。任何中小学校都不得为学生办理虚假转学、休学手续。义务教育阶段严禁举办“快慢班”、“重点班”,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准举办各种实验班。严格控制各类学科竞赛和征文活动。小学、初中分班严格执行“两先一抽不调”的政策,保证各班级在生源、师资、教学设施等方面基本均衡,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实施公平教育。
10、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各乡(镇)中心校负责人、学校校长以及教务主任,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教学工作上,深入教学第一线,认真做好调查研究,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主管领导不少于60节。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是管理常规教学、学生德育和教学改革的机构,要忠于职守,扎扎实实地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二、课前准备
11、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年级备课组或学科教研组的形式进行,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着重研究重要的教学章节及课文,针对主要问题集思广益,统一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原则上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
12、总体备课:学科起始或学期开学前,各学科年级备课组为了全面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要组织总体备课。总体备课必须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总体备课要做到:熟悉本册教材内容及单元组成,领会教材编排意图及单元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依据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理出学科知识结构,写出全学期教学计划:
①教材概况分析
②全册教学目标
③学生基本情况
④主要措施及教改设想
⑤教学进度安排
13、单元备课:建立单元概念,把握单元内容,领会编排意图,抓住章节(课文)特点,设计教学措施,写出单元分析:
①本单元教材内容及特点
②本单元教学难点及重点
③相应的教学措施及手段
14、课前备课:准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本课在单元及全册的地位,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分课时备课:
(1)课序与课题。
(2)制定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分类制定,做到明确、具体、可行。
(3)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解决的办法,并分条书写,做到准确、无误。
(4)教学准备。列出教具、学具、课件、实验器材等名称及数量,有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师要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保证实验效果。
(5)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要有清晰的教学环节安排和具体可行且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设计,要有师生双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展示。
(6)作业布置。
(7)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次分明,美观大方。
(8)原则上提前一周备课。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提倡使用电子备课,但严禁抄袭行为。教案呈现方式应以纸质文稿为主。教案的详略应视教师的工作年限、业务素质及任教学段、科目的数量区别对待。
三、课堂教学
15、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
16、教师必须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做好课前准备,上课前10分钟准备好教材、教案、教具、学具、仪器、图片等。教师进入教室,不应中途出入。
17、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教师的言行要对学生有良好的影响。举止文明,穿着大方,仪表端庄,教态亲切、热情。
18、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尊重学生的见解,重视学生的经验,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实践。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19、课堂上处理好主体与主导、全体与个体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倡学习方式的变革,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在学生观察、思维、表达、操作、自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20、教师讲授知识必须准确无误。教学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课堂作业当堂完成。板书工整,书写、演示规范,可视性好。
21、使用普通话教学,课堂上禁止吸烟和使用手机,体育教师必须着运动服、穿运动鞋上课。注意教学卫生,保护学生健康,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坐姿、握笔方法和其它不良的学习习惯。
22、课堂教学中在运用优秀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运用时应注意要科学、简便、有效,不搞形式主义。要努力提高远程教育设备的使用率,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效益。
23、充分发挥教学设施、设备和媒体的作用,从内容出发,有所选择,讲求实效。有实验室和制作室的学校,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实验课必须到实验室上课,劳技、劳动制作课必须到制作室上课。所有学校,演示实验达到100%;中心小学和城区学校的学生分组实验达到100%,村级小学达到60%以上,信息技术教学学生上机时间不少于70%。
24、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教学民主,不允许讥讽、挖苦、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禁止将学生撵出课堂。上、下课师生行规定礼节。
四、作业与复习
25、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之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慎重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课内外作业,作业要有梯度、有层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要注意留一些探究性、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业设计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减少无效劳动。
26、中学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学语文、数学、外语等课程应适当布置课堂作业。一般情况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课时批改一次作业,物理、化学学科每周批改2—3次作业,其他学科学校可结合课标和学校实际布置适当作业。中学的正式作文和课外作文每学期各8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小作文10篇;低年级造句(写话)练习每周1次。中小学语文按教材要求完成背诵、默写等课后练习。
27、严格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课外作业日总量,高中不超过2小时,初中不超过1.5小时,小学三、四、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二年级不超过0.5小时,一年级不布置课外书面作业。教师要指导学生读有益的课外读物。班主任要与其他任课教师作好协调平衡工作,教务处负责调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按照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对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强化县级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切实把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坚持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落实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免试入学制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二、入学划片原则
1、今年我市继续实行小学、初中划片招生、免试入学的招生政策。小学、初中划片方案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要确保本行政区域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有相对应的服务学校。其中路南、路北两区的初中划片方案须经市教育局审核后实行。划片方案应保持稳定,确需调整的要充分照顾学生就学方便,保持平稳过渡。
2、认定学生服务区片学校,应坚持学生户籍所在地与法定监护人户籍所在地相统一、学生户籍所在地与实际常住地相统一的原则,且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户主。
3、各县区、各公办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工作的要求以及市教育局《关于农民工子女就读无障碍工作实施办法》,主动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做好调查摸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办法,切实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三、招生入学
1、片内生的认定及入学
片内生的认定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①适龄儿童(学生)本人的常住户口应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户口及合法固定住址一致,且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为户主。如不一致,以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户口和合法固定住址作为确定片内生的依据。
②适龄儿童(学生)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有多处固定住所,以户口为确定片内学校的依据。
③新购住房迁入新居的,虽然人已入住,但因客观原因造成户籍不能迁移的,以新居住地为准(需提供购房合同、交款收据等材料)。
④因原居住小区拆迁改造,而在外租房居住及投亲靠友的,凭拆迁部门证明,可在实际居住地划片入学(需提供动迁证明、户口簿及临时居住地居(村)委会居住证明)。
⑤其他户口情况特殊者,由学生本人提供相关证明,由县级教育部门审查核实,核实后确定片内学校,认定为片内生。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片内学校。
2、农民工子女的入学
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需具备以下条件:一是监护人要有务工单位证明或工商营业执照;二是有固定住所证明;三是有公安部门办理的暂住证明。持上述证明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办理入学手续。
3、小学招生
小学招生工作由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报名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局自行安排,但招生时间不得早于6月上旬。入学年龄为满6周岁(截止到2009年8月31日),适龄儿童必须按划片方案入学。小学不应接收片外和不足龄学生入学。
4、初中招生
初中招生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今年继续进行小学毕业质量检测考试,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英语列入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全市统一为7月2日,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指导下由毕业学校命题和组织。各县级教育部门采取抽查方式对各校命题进行监控,确保命题质量。要认真组织考试,规范监场、阅卷、登统等各项工作程序。考生成绩以等级制形式记入小学毕业生登记表。不得组织县(市、区)区域内小学统考,并不得进行学生、教师的成绩排队。
小学毕业生登记表由各县级教育部门统一印制,学校组织专人填写,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实,并逐级签字盖章。表格上要粘贴考生近期半身正面免冠一寸照片。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在录取前统一由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保管,严禁个人提留,严禁造假表,严禁复制。录取后,作为学籍管理资料存档。
小学毕业生登记表经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按划片方案分配给各初中学校。各初中校按县区统一安排组织学生报到,进行户口审查。凡户口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到原所属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调整。招生名单确定后,各初中校将录取花名册(一式两份)、电子学籍软盘和小学毕业生登记表,分别报各县(市)、区教育(中教)科(市直中学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审核。路南、路北两区同时将电子学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备案。各县区要组织专门力量,统一录入微机,由微机统编学号建立学籍,按微机录入结果发放录取通知书,通知书必须在开学前15天内发到学生或其家长手中。各校录取的新生名单,要通过校务公开栏向社会公布。
5、特教学校招生
特教学校招生和普通中小学同步进行。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特殊教育学校(特教班)招生和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纳入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并把任务落实到乡镇和学校,切实保证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好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儿童摸底调查工作和特殊教育学校招生工作。对确实不适合随班就读而本区又没有特殊教育学校的,要指导、动员这些残疾儿童到相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普通中小学应当依法接收本校服务范围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入学年龄与普通儿童相同,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放宽。在随班就读班级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普通学生与残疾学生的关系,应当以集体教学为主,并要对残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
四、初色学校招生
*十中女篮、*八中男排、*十一中女排、*十六中男篮和田径运动队,在全市范围内应届小学毕业生中招收优秀运动员,招生办法与往年相同;*十中继续招收部分初中艺术特长生,其招生由*十中自行组织,具体事项见学校招生简章。特色学校所招学生按片内生对待。
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河北*外国语学校初中部面向市区招收6个英语班,在全市范围内招收1个俄语班和1个日语班。报名时间为5月9日至5月17日,报名地点在河北*外国语学校(新校址),报名时需带户口本和学生近期1寸正面免冠相片二张。英语班测试时间为6月13日,测试科目为英语一科。俄语、日语班的测试时间和办法见学校招生简章。英语班命题、招生由市教育局和外国语学校共同组织,具体事项见学校招生简章。
外国语学校初中部继续实行六年一贯制,即学生取得初中学籍后,初中毕业不再参加中考,直接升入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自动取得本校高中学籍,按当年公助生对待。同意实行六年一贯制的,由学生及其家长在考生登记表上签字,不同意的不得报考。初中部教学突出外语特色,注重初、高中教学的衔接。
五、适应中考招生改革,加强学籍管理
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要逐步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在现有基础上,将省级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指标的分配比例进一步提高。同时要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并逐步将评价结果纳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为适应中考招生改革,必须加强学籍管理。
1、贯彻落实划片招生原则,遏制初中择校。市区今年七年级新生,符合下列条件届时可享受分配到初中学校的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招生指标:
①七年级按规定划片入学,初中阶段始终在该校就读的,享受该校指标。
②七年级按规定划片入学并就读,初中阶段确因户口、住址迁移,经县区教育局批准转入新的管境学校就读的,享受新转入学校指标。
③干部子女及其他随父母工作调动,户口、居住地由市区以外迁入,经县区教育局批准转入管境学校就读的,享受转入学校指标。
④七年级入学到市区内民办学校就读并初中阶段始终在该校就读的,享受该校指标。
⑤七年级入学到市区内民办学校就读,中途经区教育局批准转回管境学校就读的,在哪所学校就读时间长,享受哪所学校指标。
其他县(市)、区可按此精神,自行确定相关报考条件。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在指标分配上待遇相同。
2、随着招生制度的改革,学籍档案将作为各类招生的重要依据,必须引起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高度重视。要严格执行省教育厅颁发的小学、初中学籍管理办法(冀教基[2005]5号),实行学籍电子注册制度,按照省教育厅统一规定的标准编制14位数字的学籍号,使用全省统一表式的学籍卡(学校存档)和全市统一的*市小学、初中学生学籍档案(升学用)。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今年新生入学以前,继续组织各中小学有关领导和学籍管理人员进行新的学籍管理办法的培训。各校要确定专人负责学籍档案的建设和管理,填写要认真、及时、完整,资料要齐全、规范、准确。
3、为适应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市区初中学籍管理实行市、区双重管理。即各区在新学年开学初学籍实行电子注册后,在9月底前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市区初中学生正常流动的审批,在原各区教育局审批的基础上,同时报市教育局基教处备案。今后中考报名以市教育局掌握的学籍为准。其他县(市)区也要切实加强学籍管理,为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保障。学生入学、转学、休学、借读等都要按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六、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
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行为,努力促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1、按教育部规定,公办中小学不得招收择校生。特殊情况需要借读的学生要办理正式的借读手续,在经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入学,并不得额外收取任何费用。
2、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严格控制班容量。小学班容量不得超过45人,初中班容量不得超过50人。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前做好调查摸底工作,确保划片后不超班额。目前因特殊原因确实达不到要求的,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在8月21日前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备案。
一、独立学院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的各项规定,规范办学行为,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充实和完善办学条件,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独立学院要牢固树立教育公益性原则,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一定要有长期打算、杜绝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独立学院应当按不低于年度净收益25%的比例提取发展基金,用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独立学院要依法健全内部管理体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董事会(理事会)议事规则、财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学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独立学院董事会(理事会)为学校决策机构,依法行使决策权。独立学院办学过程中的重大事项,须经董事会(理事会)讨论通过。普通高校要加强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独立学院院长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由普通高校推荐,董事会(理事会)聘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依法独立行使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权。独立学院的出资方要尊重、支持院长的工作,建立和健全相关的教学管理机构,保证其履行职责。学院应当将学费总收入25%左右的资金用于保障教育教学活动。
三、独立学院要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工作,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后方可,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与备案的内容相一致。独立学院招生工作在普通高校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普通高校全程监管招生工作,独立学院具体组织。坚决杜绝各种“乱招生”行为,对违反国家招生政策和规定的,给予减少直至停止招生等处罚。要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和收、退费政策,收取的各项费用应按规定予以公示。
四、应具有独立的校园和基本办学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独立进行财务核算,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等。没有独立校园的,要制订规划,加快建设。出资人出资不到位,独立学院没有自有土地和教育设施的,要按教育部的要求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取消办学资格。出资人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财务资质资格,并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到学校的资产要经过注册会计师验资并过户到独立学院名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和挪用、侵占。独立学院应当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符合要求的会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
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经费要向教师倾斜,招聘教师要注重质量,按照培养规格的要求配齐教师、开足课时。努力充实和扩大专任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建立一支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聘期一年以上的专任教师应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专兼职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要符合国家的要求。学校要对教师参加研修、培训、评定职称等予以支持、提供方便。要切实保障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国家规定为教师办理社会保障和补充保险。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上、生活上关心教师,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建立工会组织,通过建立教职工之家等积极扩大教师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及时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六、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充实包括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党务工作队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对学生的服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要按照国家规定建立学生管理队伍,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配备辅导员,每个班级配备一名班主任。由普通高校选派担任党委书记的,原则上应参加独立学院的董事会(理事会)。独立学院的法人代表是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独立学院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稳定工作机制,落实各项安全稳定措施,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人才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实施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教师的素质,推动我县教育事业发展。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
一)工作目标
积极推进教育制度改革,努力探索和实践具有时代特征与特色的教育培训新机制和新体制。
二)工作任务
1巩固和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使广大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教书育人的人格力量。
2抓好教师业务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重点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外语、计算机及其他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把学习各种知识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围绕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和讨论,提高广大教师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
3努力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历层次。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全县45岁以下的教师基本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培养一批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
4通过名校名师的高考讲座,提高我县高中教师的素质,提高我县高考质量。
5利用大学的专家教育资源,为广大教师开设专题知识讲座,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推动全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培训内容与形式
根据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扶贫项目的内在要求,主要开设:教育领导干部培训、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课改培训、学科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专升本学历教育等。
培训形式:以远程网络教育为主。
四、步骤
大学教育扶贫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启动阶段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县大学教育扶贫项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担任组长。下设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设在县职教中心。
2制定实施计划。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或实施方案,并将实施计划或方案报县领导小组备案。
3各学校要积极配合县职教中心做好开展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各项硬件、软件建设。
4开展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宣传教育扶贫项目,落实项目各项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的重点是组织学习。根据大学教育扶贫项目提供的资源,各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有步骤、有重点地认真组织实施,积极输送学员到县大学教育扶贫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培训,务求取得实效。
三)总结阶段
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和总结工作,并报县领导小组。县领导小组根据各单位的自查情况,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五、工作要求
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魅力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学教育扶贫项目的重要意义,将这项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
始终围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大局,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监管,提高校园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置能力,切实保障学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
实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学校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二是确保市、县对县教育局的安全工作目标考核获“一等奖”。
三、重点工作
(一)校舍安全
各校要对校舍加强监控,确保校舍安全。有在建工程的学校,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二)交通安全
各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严禁学生乘坐非法运营车辆上下学。
(三)食品卫生及营养餐安全
各校要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食品试尝留样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持证、着装上岗。加强生活饮用水的管理,严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使用营养包的学校要认真做好入、出库登记,不得将破损的营养包发给学生食用。
(四)消防安全
各校要制定消防预案,配备消防兼职人员和器材,定期进行消防检查,加强消防知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做到“二知三会”(知道防火知识、知道灭火知识;会报警、会疏散自救、会协助救护)。
(五)防止踩踏事故
各校要严格落实楼道(或学生集中通行、疏散通道)值守制度,严防踩踏事故发生。
(六)外出集体活动安全
学校全校性外出活动必须报县教育局批准,年级和班级外出活动必须经学校批准,坚持“谁组织、谁负责”,“谁批准、谁负责”的原则,严格执行报批制度。
(七)危险品安全
各校加强对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管理。
(八)传染病防控
各校要健全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控与报告制度,落实晨检制度,针对季节性流行疾病做好相关宣传教育和疾病防控工作。
(九)村级小学和民办学校(幼儿园)安全
各校要加强村级学校和民办学校(幼儿园)的安全工作,按照属地管理权限落实村小和民办学校(幼儿园)的日常安全监管,坚决防止危房垮塌、踩踏、火灾、集体食物中毒、交通等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加大预防和监管力度
(一)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
一是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二是落实《生活•生命与安全》安全课程;三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组织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发放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板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火灾、踩踏、食物中毒、交通、溺水等安全教育;四是开展紧急疏散、逃生自救演练,提高全体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切实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
各校要配齐校园保安,落实保安待遇,应为保安人员配备保安制服、橡胶警棍、防割手套、警绳、强光电筒、防刺背心等必要的自卫性警械。
(三)全面排查安全隐患
各校要严格坚持“谁排查、谁负责”的原则,对发现的隐患要登记造册,落实整改责任。
(四)完善安全档案资料
各校要有安全检查,隐患整改记录,按要求上报安全月报表及相关资料。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年初教育局与各学校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教育局班子成员及机关股室人员对所联系乡镇、学校的安全工作负连带管理责任。学校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工作领导组,落实“一岗双责”,逐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校点、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班级、每一名师生,形成安全工作“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格局。各校每年投入安全工作的经费不低于公用经费的20%。教育局年终开展学校安全工作专项目标考核。
(二)实行学校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度
对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学校实行一票否决,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不处理不放过、师生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问题未得到解决不放过)追究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体施行本质教育,完成任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的,以加大投入、规范办学行为、提高任务教育办学效益为重点,集中力量深化任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逐渐减少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为适龄儿童和少年供应前提均衡、对等优秀的教育资源,促进全县办学程度的全体提高。
二、基本准则
(一)科学规划,可继续发展的准则。结合县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充分思索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发展和学龄人口转变等要素,制订任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规划。整合伙源,科学安排,合理结构,有方案、分步调地推进任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为任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基基本。
(二)均衡发展,适度超前的准则。在具体改善任务教育学校办学前提和保证城乡学校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统筹中心、省、市、县各类渠道的项目资金,科学规划,超前发展,完成学校规范化建设目的。
(三)新建与旧改并举的准则。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中,新建项目要严厉依照结构规划,进行结构选址、规划设计、规范建设;相对单薄学校革新及相关改扩建项目,要结合学校的详细实践,向高规范要求过渡,逐渐到达规范化。
三、工作目的和建设任务
(一)工作目的。任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从2012年开端施行,用两年时间,经过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学校建设规划,建成“结构合理、设备完善、功能完全、安全合用”的规范化学校,使我县任务教育学校校舍巩固安全、生活设备配套、校园绿化美化、体育场地规范、实行设备规范、信息治理到位,促进城乡下和校际间的均衡发展,为提高教育教育质量发明优秀情况。
(二)建设任务。用两年的时间投资7263万元,新建校舍6000平方米,加固、维修校舍32341平方米,新建塑胶体育场87800平方米,绿化美化校园及新建文明墙,装备教育仪器和图书,装备教员办公桌椅426套,装置核算机教室3个,建成“班班通”105个,为教员装备笔记本电脑405台,添加学生宿舍物品柜、物品架231套,钢床426套,食堂餐桌椅395套,装置太阳能热水器76套,添加后勤设备设备21套,不锈钢餐具5650套,改换学生课桌凳8740套,装置直饮水设备63套。
四、建设规范
任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应依照《乡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规范(建标109—2008)》和相关规范执行,合理选址,科学规划,规范建设。
(一)学校结构。中小学校的结构,应依据乡镇总体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起原、地形地貌、动力、交通、情况等综合前提确定。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准则,依据“规划”办学和学校住宿前提等要素确定。
(二)学校选址。一是学校应选在地质前提较好、情况适合、交通便利、地形坦荡、阳光足够、地势较高、具有需要基本设备的地段。二是学校应避开地动风险地段、泥石流易发地段、滑坡体、山崖边及崖底、风口、洪水沟口、输气管道和高压走廊等。三是学校应防止学生跨越公路干线、无安全通行防护设备的河道及水域。四是学校不该与集贸市场,文娱场合,生产、运营、贮藏有毒有害风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场合,噪音等污染源,病院承平间,殡仪馆,消防站等不利于学生学习、身心健康和危及学生安全的场合毗连。
(三)学校总体规划。学校必需编制校园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按教育区、体育活动区、生活区等分歧功能要求合理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教育、图书、实行用房应安插在校园的静区,有优越的建筑朝向;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相邻的校外建筑之间的间隔,应符合国家现行的规划、消防、日照等有关规则;教育用房与体育活动场地应有合理的间距。田径场地和球类场地的长轴宜为南北方向;校园内的交通应便捷,校园道路应防止穿越体育体育场地,学校的主收支口不宜设在首要交通干道边上,校门外侧应设置人流缓冲区;校园绿地及栽种场地应与校舍建筑统一规划和建设;校园应有围墙(或安全隔离设备)、校门;学校应设置旗杆、旗台,并宜位于校园中心广场或首要体育场区的显要地位。
(四)建设用地和校舍建筑面积目标。一是学校建筑用地、体育体育场用地、绿化用地目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二是学校教育及教育辅佐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运用面积应按规范要求设计。
(五)教育配备。各科教育仪器、设备到达教育部《四个行业规范》的有关要求,课外活动器材能知足学生需求;教室和专用教室的设备完备、安全,到达中小学实行室和藏书楼(室)建设规范;严厉仪器、设备、设备及各类耗材的治理,并实时保护、维修、更新、增补,仪器、设备无缺率应到达95%,保证安全运用;小学和初中生均图书辨别到达20册和30册,并按期增补、更新。
(六)信息技能。核算机活力比小学到达15:1,初中到达10:1。核算机教室、多媒体设备装备和校园网资源库建设符合国家、省规则规范;执行电子校务,各项工作逐渐归入信息化治理;电子备课设备、设备能知足教员教育需求;专任教员可以运用和制造课件,促进信息技能与课程的有用整合;严厉信息技能和设备治理,实时增补更新,提高运用效益。
(七)生活设备。各类生活设备符合相关要求,便利舒适;免费供应足够饮用水;安排就餐的学校须供应优越的就餐前提,学校食堂食物卫生诺言度、称心度高;设置知足师生需求的水冲式茅厕,保证洁净无味;学校能供应校内初步卫生保健服务。
五、保证办法
(一)增强指导,明确责任。坚持工作协调机制,成立任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工作的落实,各部分要依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务务实效。
关键词:学校安全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原则;途径;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70-02
安全工作,情系千家,心牵万户;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很多安全问题是显性的,常容易引起大家的警惕或重视,而心理健康问题是隐性的,常被大家漠视或忽略,一旦它由隐性转为显性时,往往安全祸患已经酿成,给学生、家庭、学校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一、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
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由于自身个体发展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校及社会的原因等一系列因素诱发的。与其成因对应,当前校园中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常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中学生个人成长的问题,如对人生的迷茫、焦虑等引发的厌世轻生等;二是青春期的问题,如早恋、黄色文化引发的害等;三是学习的问题,如学习失败引发的厌学逃课等;四是与同伴沟通的问题,如交流不畅引发的打架斗殴等;五是与父母的矛盾问题,如沟通不畅引发的离家出走等。这五个问题是中学安全教育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些重要问题解决好了,就为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就抓住了学校安全教育的关键,对中学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案例一:校园,晚自修时间,某学科期末考试结束。一位男同学回到寝室,一声大喊,飞身一脚踹向盥洗间的玻璃门。结果门碎脚伤,该男生的脚被玻璃划破,在医院缝了20多针。事后调查,原来是该生考试结束后,心理十分郁闷,用大喊大砸以发泄心中的烦恼。案例二:某校一单亲家庭的学生,平时父母工作忙,照顾不周,该生自觉缺少关爱,后向本班一同学示爱又被拒绝,倍感孤独,觉得自己被世界遗弃,人生无趣。某天晚自习结束后,到五楼走廊翻越围栏跳下,当即死亡。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转变教师观念,加强教师职业培训,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一个学校搞得好不好,关键在校长。一个校长的水平,就是学校的水平,对于心理素质教育也是如此。校长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校长有一定的心理素质教育理论,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能很快开展起来。同时也能积极地对教师进行必要的业务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相关知识水平。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实施健康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1.全面性原则。一切教育应面向一切学生和学生的一切,心理健康也不例外。
2.发展性原则。以发展的眼光和宗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切为了使学生的心理健发展。由于学生的年龄、文化、生理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他们的认识水平、承受能力、内心体验、行为表现等都是变化着的“不稳定因子”。因此,在教育时,不可以来所谓的“一锤定音”,而应当坚持发展性原则。
3.活动性原则。这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一定要以活动为载体,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的心理才展示出真实的一面,这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好的机会。
4.协同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最讲究协调一致,双向互动,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说教或以某种手段施压,那样的结果只能会造成更大的心理障碍和心理伤害。
(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尝试的一些途径
1.学校可以利用课堂主渠道,向广大学生传授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这应该是应用最广泛也最有效的途径。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
2.课余时间开展专题教育,如讲座、报告会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以集体或个体为对象的心理咨询活动,努力消除学生心中的不自然感,营造浓郁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建立一套由“学生-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年段长-学校德育处-学校领导”组成的分布广泛、功能齐全、整体联动、效果明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快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其功效,以求更好地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3.创造条件,开办家长心理学校,或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知识,这样可以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与家庭互相配合,达到更好的效果,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4.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建立德育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地提高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并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防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倾向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一定要明白,现在中学生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行为不仅有思想、品德、法制纪律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方面的成因。因此,我们在育人工作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与品德行为问题,不要把本是心理健康范畴的问题,上升或转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问题上来处置。我们只有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从源头上、从深层次上杜绝安全隐患。
(二)防止学校健康教育形式化、课程化、知识化倾向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渐渐认识到,学校心理教育应该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辅之以一些富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问题的活动,引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与自我向上。
(三)防止教育功利心过重
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许多老师天天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神经整日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这样,许多教育行为显得急功近利,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极为单一,那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而一旦这种关系处理不当,便易激化成矛盾,引发生冲突。其后果是学生心理压力急剧增加,轻则影响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重则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在学生心理教育中,应克服过重的功利之心,不要试图走捷径,简单粗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法制、道德、纪律、规章制度对学生的管理与约束,更要高度地尊重学生,真诚地关爱学生,让学生要安全感、归属感。
总之,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好。只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教育才是真正的安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教育。我们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校园,这就要求人人关心学校安全,个个支持学校安全。教书育人,我们既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防心理问题于发端,避安全隐患于未然。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因材施教;教学;科研
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教育理念。然而,即使在世界顶级名校哈佛大学的教育中,也会有比尔·盖茨在大三时毅然弃学从商;刚刚辞世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也在里德学院学习了6个月后退学,乔布斯说:“从我退学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不用去上那些我毫无兴趣的必修课了,而是开始旁听那些看起来比较有意思的科目。”比尔·盖茨、乔布斯,他们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可是从他们身上却体现了在高等教育中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前几天看电视招聘类节目,一位应聘者是2008年毕业于北京某学院某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她发现对所学专业一窍不通,致使两门课程挂科,经过几次补考,一直没有通过,毕业时她没有如愿取得毕业证和学位证,只拿到了一张结业证。离校后她又参加了2次补考,依然没有通过。在校期间,虽然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却在记者团中工作得有声有色,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毕业后找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无关,而是与编辑有关的工作,她想应聘到大的企业做企业策划和编辑工作,在场的18家大型企业的达人普遍认为:仅凭一张结业证想进一些知名大企业根本不可能,因为毕业证是敲门砖。这仅是一个例子,代表的也许是个别现象,但她为错误地选择了专业所付出的代价也许比我们看到的大得多。
近几年来,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多数教师议论较多的一个话题是: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种现象与扩招后一些学生录取分数较低,基础较差有关。本人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曾在所授课的班级做过调查:3个班80多名学生中,报考时对所学专业了解并且也很感兴趣的学生不足20名,仅占约25%,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状况怎不令人担忧?
一、因材施教应顺应时代的发展
1.经过笔者的调查和深入分析,厌学背后有着多方面、较复杂的原因
(1)高考报志愿时,部分学生带有功利性、盲目追随所谓热门、就业好的专业,其实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等到真正接触到专业课程时,才发现自己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才意识到自己犯了方向性错误,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硬撑着往下学,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尽管努力也只能事倍功半,结果只想混个毕业证能就业就行。
(2)部分学生的家长社会关系广泛,已为孩子安排好工作,就差一张文凭了。而且以后工作内容与所学专业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他们认为学什么都没用,缺少了学习的动力。
(3)部分学生没有考上感兴趣的专业,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把学校该学的课程当成了副业,考试及格是他们对自己的要求。
(4)少数学生经过十年寒窗,终于挤过千军万马的高考独木桥,认为该歇歇了,因此将大学当成避风的港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沉溺于网络或花前月下的同时,考试成绩一次次亮起红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上需要多元化的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
(1)学校方面。
1)高校可将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的学生在大一时不分专业,大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来选择专业,在大一的一年时间里,一是学生对大学生活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情况可以用心地了解;二是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根据爱好选择专业,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盲目性,这种模式在条件允许时应该被更多的高校借鉴和推广。
2)层次相近的文理高校及专业之间可以加强合作,为选择专业时犯方向性错误的学生调换专业开辟绿色通道。以上文女学生为例:当她发现对所学理工专业根本没有兴趣,而对另一个文科专业感兴趣并很有天赋时,她可以向学校提出申请调换专业,学校可以根据她的申请对她文科相应专业进行考评,考评合格后,由学校负责她的专业调整甚至是层次相近的学校间的调整,当然这种调整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自己而言是力所不能及的,而对于学校,只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只要去做,制定好相应的制度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这样的学生很少。而教育要实行因材施教,要人性化,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教育应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另一方面,作为教师,要提高认识,与时俱进,要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贯穿于教学中。
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厌学的几个原因,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在满足多数学生正常要求的同时,对于厌学的几类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引导。
1)对于第一类学生,在当前不能调整专业的形势下,鼓励他们既来之则安之,在保证所学专业各科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业余时间参加自考,学自己喜欢的专业,争取在毕业时拿到两个专业的文凭,将来可选择喜欢的专业就业,有少部分学生按照本人的建议如愿以偿。
2)对于第二类和第四类学生,他们的自制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要多关注他们,多与他们交流,因为学生如果喜欢哪个老师,他们就会喜欢这个老师的课,因此不仅要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能力,还要真心地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他们做朋友,逐渐改掉他们理所当然混日子的想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对于第三类学生,鼓励他们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引导他们只有在感兴趣的领域才有可能出成绩,已有许多学生从中受益。例如:有一名学生经常缺课,后经多方了解,他对所学专业一点兴趣没有,不上课的时间他是在学习程序设计,毕业后想从事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工作。在与他认真沟通后,本人给予了他支持和信任,允许他在课程冲突时选择他喜欢的课程,课程结束考试中,他实现了对笔者的承诺——考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及格,并在不久后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
“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每个受教育者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方式,因而对他们进行个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个性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纠正不良个性,发扬优良个性,最终使学生的个性能够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就是教育中常讲的因材施教原则。个性差异和因材施教不但存在于整个教育过程中而且始终受到普遍重视。我们要不失时机,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使他们树立信心,增加勇气,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对市场经济起着主导作用的是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并最终形成信誉和声望而站稳市场。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迷茫时的引导者和领路人,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模式把所有的学生打造成标准化的产品。
二、教学与科研的平衡
自19世纪初德国教育学家洪堡提出“高校应该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体”以来,高校开始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能。到20世纪末期,随着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减少及大学间竞争的加剧,研究在大学中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地位和重要性远远超过教学。尤其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教师的薪水、晋升和终身教职的确定最终是依据其科研成果而不是其教学绩效,大学制定的教师学术奖励体系中几乎看不到教学的影子。”
当今高校科研氛围愈来愈浓,许多教师的科研课题研究得有声有色,更有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的许多项目,体现了学校与高科技接轨以及产、学、研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并且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师的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研能力,使人才培养达到了理论与实践、提升与创新的结合。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协调得好无疑会相互促进,过分地注重了一面,都会相对削弱另一面。现阶段,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将过多的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努力写论文,以完成科研工作量,没有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如何因材施教,如何不断地更新知识体系,于是,一方面少数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不喜欢他们的课,却没有硬性指标来考核,课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上着,学生厌学愈来愈重;另一方面,重压之下,科研能力相对薄弱、找不到合适项目的教师只好“另辟蹊径”,学术造假、论文剽窃案例屡见报端。
这些现象致使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投入精力比例严重失衡,这种长期的教学与科研严重脱轨现象,势必影响高校的发展前景和声誉,进而影响到生源、人才培养及服务社会等问题。
笔者认为,未来发展中应该让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全身心回归课堂,但他们要关注科研的成果,关注科研的前沿,不断更新知识;让具有很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专注于科研,多出精品论文,并负责指导学生科研,经常将科研成果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各自发挥优势。教学与科研并重应体现在对于教师考核的方方面面。正像科学家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一样,不能期待着所有的教师都成为科学家,高校毕竟不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