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农业生产发展趋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发展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业生产发展趋势

第1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水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2221

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梅州市梅县区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促进水果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和普及建设。近年来,梅县区农村金柚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1 目前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梅县区金柚水果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产值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最大的柚类商品生产基地,金柚已成为梅县最具特色的主导农产品,成为梅县区农业的支柱产业。因此,组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是大势所趋。目前该区水果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发展模式有能人带动型、农超对接型、企业带动型这3种。

2 梅州市梅县区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主要发展模式的分析

2.1 梅县区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属于能人带动型

基本情况介绍: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有着多年的种植经验并具有较好经营理念的人才,通过积极发动宝坑村及桃尧镇隆文镇的周边农户以果树、资金等方式入社,组建了金柚生产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农户180户,有销售专业人员8人,整个水果专业合作社有技术人员5人,主要从事金柚生产种植及柚果销售人员共有283人。该社2016年金柚产品及销售总收入达500多万元,利润收入120万元。固定资产及设施总投入3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200多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级领导对水果专业合作社都大力支持,区、镇2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宝鑫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在2015年给予其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财政资金补贴,在生产技术和销售方面也都给予了指导和支持。

2.2 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属于农超对接型

基本情况介绍:梅州市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是r超对接型发展模式的代表。成立于2007年12月,集生产、加工、销售、社会服务为一体,拥有农副产品进出口权,建立了社会化服务体系。目前,木子金柚专业合作社流转果树约3.33km2,该合作社共有社员156人。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人,经营管理人员7人,固定资产投入1500多万元,配备生产流动资金3000多万元。在松口镇城东镇建立了2处面积约1.33km2的金柚产业园区。“木子”金柚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还出口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木子金柚专业专业合作社大胆创新,借助城市连锁超市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供应和超市销售的有效对接。

2.3 “企业带动型”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介绍:广东十记果业有限公司是“企业带动型”的发展模式。于2010年成立合作社,是梅州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1960多万元。生产流动资金2800万元。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技术人员8人。在梅县区松源镇羊角村和桥背村建立了2处面积近1.33km2的金柚种植示范基地。该公司近年来沙田柚〔金柚〕产量都在16000~18000t之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珠三角及全国各地。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公司通过示范带动松源镇及周边农户发展种养,并提供生产技术、销售等服务,提高了农民收入,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 农村水果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运行状况

合作社选择发展模式必须按照实际条件考虑发展。合作社发展所要考虑的条件主要包括资金、地理位置、产业集群程度等。资金是合作社发展的基础,合作社所在的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地址集群程度好,合作社在销售方面的压力相对就较小,这对经营发展应该是非常有利的。

第2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随着农业的进步与发展,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农业机械与农业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未来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又是如何呢?带着上述这些问题,以农业机械与农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展开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全面认识农业机械与农业的关系,进而更加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农业发展;关系

1前言

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往往农业生产和作业都是通过人工方式完成的,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固然是创造了很多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工作业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业作业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恰恰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由此可见,关于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探讨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2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有力物质支撑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是有力的物质支撑,也是最为基本的构成部分。农业机械,从狭义上来看,就是各种各样的、可以应用于农业作业与生产的机械,但是从广义范围来看,就是包括机械制作、推广使用以及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诸多方面。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生产的发展进程。

2.2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从农业的实际发展进程来看,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远远滞后于农业的发展的,而通过农业机械化可以架构起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时间的桥梁,加快推动农业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目前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并没有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仅仅停留在研发层面。通过农业机械化,不仅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便于科研部门研究出更多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农业机械。

2.3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水平农业机械成功实现了劳动力与畜力的解放,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而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积极效用,劳动者也必须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更好地应用农业机械,了解与农业机械相关的知识与注意事项等。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机械化促进了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升。

3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神木县农业发展的速度虽然较以前有了更快的发展,但是,从总体来看,还是面临着一定的难题与困惑,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势必会影响到农业机械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积极效用的发挥。

3.1神木县农业机械应用的制约因素从当前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神木县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首先,自然地理的制约。神木县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738.7~1448.7m,为陕北黄土丘陵向内蒙古高原、暖温带森林草原向中温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地貌类型以明长城为界分为两种,长城以北为风沙草滩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1%;长城以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49%。黄土丘陵处地块小,坡度大,大型机具无法作业,只有小型微耕机可以作业,机耕道路的建设的不全面也导致很多小块平整地机具无法到达。其次,就是理念的制约。农民对于农业机械重要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无论是在宣传,还是在推广方面,还可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进适合本县的新型农机具,并加以推广,使农业机械化全方位发展。而且现在的玉米收获机大多数秸秆还田了,而农户一般都是种养殖型的,需要把秸秆收集回家当饲草,主观上也不认可现在的玉米收获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再次,就是技术的制约。农业机械的应用与推广对于农机部门员工的综合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我县北部风沙草滩区的耕种目前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由于玉米收获机拥有台数少,加上专业操作人员相对缺乏,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积极作业,机收水平还是较低。给农业机械的应用于推广带来不少的影响。最后,就是政策的影响。农业机械的应用固然能够大大提升劳动生产的效率,解放劳动力,带来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但是,这种经济效益的实现是需要一定时间为基础的,对于农民们而言,购置农业机械会在短时间内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的购买能力相对有限,现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的是全价购机,农户先买后补,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户的购买力增加了限度。

3.2神木县农业机械的推广要想真正做好神木县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首先,树立先进的理念。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农业机械推广部门和相关人员而言,一定要树立先进的理念,充分意识到农业机械与农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充分意识到做好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切实做好推广工作,为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优势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其次,就是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仅是指推广人员的,同时也包括农民的。对于推广人员来说,一定要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并全面掌握新机具的各项技能,以便在实际推广的过程中,便于让农民更加直观了解农业机械的优势;对于农民来说,也要定期参加培训,转变传统的、相对落后的农业生产理念,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这也是做好推广工作的关键所在。再次,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农机购置补贴加强政策性的引导,对本地机械化水平薄弱环节的机具,可以加大补贴力度,加快结算进度,尽块的把补贴款兑付给农户,使购机成本降到最低,刺激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为此,一定要将这政策切实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惠处。

参考文献

[1]金昌仁.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家科技,2011,(S2):31-32.

第3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一)当前农业经济生产理念和发展模式落后于整体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步伐,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中形成的新模式,并没有深入实践当中。受农村区域信息获取速度、知识普及度的影响,人们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了解甚少。另外,由于低碳经济投入度高、经济收益获取周期时间长,人们对其接受度也比较低。因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人们思想观念中根深蒂固,习惯于依赖化肥、农药等加快农作物生长,长此以往,造成农田土壤可耕种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实施。

(二)科技创新性差且没有科学技术作指导

在低碳农业经济模式发展转变阶段,受科学技术支持度和农业发展基础的影响,缺乏核心性科技发展元素,很难将其转化为生态经济模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需求,诸如:农村耕地质量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等都是阻碍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的影响因素。所以,在低碳经济理念指导下,必须以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发展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农业经济发展的科学技术含量,创新技术手段,才可以有效的加快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速度。

(三)当前我国农业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我国在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总量的同时,造成的农业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农业环境被污染,不仅会阻碍农业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还会降低农民收益。若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改善,将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同时,调查资料显示,造成农业污染的因素很多,如:养殖业污染、农业种植污染以及农业废弃物污染等。其中,农业种植业污染最严重,主要有:化肥、农药污染、秸秆污染等;养殖业污染主要为:水污染和水资源富营养化。在国际贸易农产品出口过程中,鱼药污染和重金属污染造成的水产品污染已成为影响出口关键因素。

(四)农村从业人员的整体劳动素质不高

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社会的文化教育水平,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的竞争日益激烈。然而,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农业生产不需要强有力的技术作重要支撑,学生在专业填写的时候很少选择农业,然而实际为,农业部门需要大量的对口人才加入。尤其是在现阶段农业发展模式急需转变的背景下,需要大量的专业性农业专家参与。但当前参与农业生产的人大部分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整体农业从业队伍人员素质偏下,这种情况,对于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在很大程度上减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生态环境压力的驱动因素分析

1.世界范围内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认识度的提高。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危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被破坏,节约能源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是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措施。据美国气象局调查资料显示,在相同气候条件因素下,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是农业。而农业生产所释放以CO2为主温室气体约占全球人为因素所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农业生产所用的有机化肥数量过多、农业废弃物燃烧过于严重;一方面是农业耕地致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所致。而气候变化与农业生产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前者影响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后者加快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为确保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农业生产与节能减排之间的协调性,必须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2.我国对低碳经济理念下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度的提高。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发展由高碳经济逐步向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全球低碳经济建设理念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愈加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重视农业生产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间发展的协调性。参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相关规定,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须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内容,开展以防治水土污染为重点的农业环境保护政策,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依法调整部分污染严重难以投入农业生产活动的耕地,提高水产养殖业污染治理水平,做好农作物秸秆焚烧利用工作,妥善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用水,有效解决农村生产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脏、乱问题。由此可见,国家对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

(二)现代农业科技因素的驱动力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低碳理念的引导下,国家大力研发各类与农业生产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农村沼气工程,它以秸秆、生活类垃圾等为原料,在减少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又能够减少煤炭等资源的消耗量;秸秆还田技术,它既能够培育地力,改善土质的酸碱平衡,又能够作为动物饲料、肥料等使用。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既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低碳式发展,又能够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三)农业协调发展的推动因素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业产生过程中的各经济主体为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农业生产总值,不惜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农业生态环境被破坏。而在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为确保现代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则需要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按照各自生产机制的特点,将各组成部分联系在一起,促使它们协调运转。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各类激励机制推动因素分析

1.生态补偿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是政府参照农业经济生产总值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采取的推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都需遵低能耗、低碳化及低污染的原则,借助市场与行政调控手段,再结合农业生态保护成本及其服务价值,来协调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2.制约机制。第一,建立以农业废弃物排放为主的税收制度,加大政府财政生态补偿力度,采取“以能代赈”的措施,大力研发风能、沼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支撑;第二,征收农业碳排放税。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期目标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废弃物的排放总量,开发新型可再生能源;短期目标是增加低碳类农产品的生产总量,筹集更多的环保资金。

三、提高低碳经济理念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相关措施

(一)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革新农业经济生产机制

农村之所以不断推广低碳经济发展究其原因为,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体制过于落后于时展步伐。在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加大低碳经济发展宣传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低碳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用意,确保低碳经济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另外,改革农业经济生产体制,需要在农村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完善发展机制,制定有效措施推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根本上促进低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减缓农业经济生产环境污染问题

缓解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深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明确我国所追求的GDP增长应当以环境保护为前提,而不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持续化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低污染、低能耗、低投入、高效益的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其次,在低碳经济理念的引领下,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发挥其引领作用,做到收入产出的最大化,加快经济产业的转变步伐。

(三)选择综合化农业发展道路,逐步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我国作为农业经济生产发展大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急需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化、机械化、低碳化、循环化的综合农业经济发展道路。依照资源化、持续化、减量化的原则,选择正确的生产技术,全方位、多层次的增加农业经济生产收入,在提高农业产量的同时,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的整合利用。

(四)加大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的素质培训力度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生产发展的整体水平差,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农业劳动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偏低,人作为主导其它事物发展的主观因素,影响事物发展的各方面,只有作为劳动主体人的素质提升了,才可以从根源上革新农业生产发展模式。所以,我国若想成为农业经济生产大国,就必须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素质、有技术、有能力的专业化团队。另外,还需不断开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加大农业生产技术研究资金的投入额度,对广大劳动群众进行适当培训,调动其农业生产积极性。

(五)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体系

促进低碳区域农业资源整合的有效办法是建立完善的低碳农产品市场。借助区域政府间的行政调控手段,加强经济合作,共同建立起有序的低碳农产品市场机制,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质量认证标准、低碳产品检测标准及农业生产标准等,在确保各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实现区域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其具体措施为:第一,建立低碳农产品品牌市场,积极培育地方特色低碳农产品;第二,政府加大农产品企业扶持力度,紧抓龙头企业,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外向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产品市场增值的同时,实现农业经济的节能减排;第三,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公开推广低碳农产品信息;第四,不断完善农业劳动生产制度体系,确保低碳农业经济生产的实施。政府有关部门要从农业生产发展的科学角度来重新审视农业经济生产的相关制度,争取为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制度,谁污染谁治理,鼓励农村企业发展低碳融资。

(六)不断革新农业生产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逐步改善传统形式的生产方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科学合理的使用施药数量,降低对农业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农家肥料,如:动物粪便、生物肥以及又复合有机肥等,加快生物型农药研究力度,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降低害虫灾害,可选择抗病植株的方式降低农药使用频率。另外,大力发展可循环性农业经济模式,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

(七)建立低碳农业生产技术试点基地

当前,我国正处在低碳农业技术的探索发展阶段,建立低碳农产品技术试点基地能够有效整合各区域间的农业技术资源,共同研发低碳农业技术,逐步建立起以农村低碳经济为主导的产业链,依照市场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技术资源,组组建区域技术创新团队,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逐步辐射带动提高区域内的低碳农产品生产水平。

四、结语

第4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随着我国贸易进出口常态化、频繁化,再加上英语的通用性特征,在国际商务贸易交流互动过程中,要求相关翻译工作人员具备能够的准确翻译英文、灵活运用英语知识查找文献、了解国外相关农业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多种素质能力。各地高校农业英语相关专业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优化自身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增添更多助益。

《农业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研究》基于当代农业人才自身英语水平同国际化需求的差异,主要论述了当前社会农业人才英语培养的社会背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等知识,并据此深入探讨了农业人才培养策略,例如根据实际需求为农业人才英语能力培养制定方案、为农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为农业人才的英语能力培养提供助力等。该书理论阐述清晰明确、理论结构明朗科学,可作为高校农业英语人才培养创新探索之良好借鉴书籍。目前,从农业英语专业人才就业调查报告大数据来看,我国农业英语专业人才能力水平总体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很多人的英语水平局限于文字书写,无法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第一,国内英语教育是以分数产出的应试教育,农业工作者们大多不具备过硬英语翻译能力和素养,进入社会后脱离大学英语教育的语言环境,英语使用明显不太流畅,能实现汉、英流利转换的人屈指可数。第二,农业工作者本身不注重英语在农业建设方面的应用。第三,我国农业改革速度虽快但时间不长,加强国际农业合作与交流的理念还未形成深刻共识,故高校农业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并未充分重视人才英语翻译、运用能力素养的培养。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要想实现农业国际化发展,必须要先完成四个前提。首先,生产国际化。农业生产的过程不局限于本国生产,在全球各国间形成生产链,加强国际合作。

其次,商品国际化。中国农产品物资数不胜数且受许多国家青睐,让农业产品“走出去”实现商品的国际价值,促进我国农业生产要素国际性流通,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后,人才国际化。农业人才承担的不只是指导农业生产技术,还包括农业科技研发创新,研究全球性农业产品融资,把握农业国际化发展方向,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与国际社会快速接轨。

笔者在2019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WC-JG-2019A026)、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19SJGLX224)的资助下,结合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及我国高校农业专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实际,对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略作探讨。

一、以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依据,切实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成为大势所趋。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做好师生思想工作,提升师生对农业英语教学国际化发展的认识,激发师生参与农业英语翻译学习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加大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实践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高校要积极联动农业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国内外高校等多个主体,积极构建资源优势互补的国际化合作平台,并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翻译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教学模式,不断切实调整、改善自身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系统性、专业性、时代性。

二、以问题为导向,依托农业专业知识教学

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向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不小的挑战,高校要坚持以教学实践中的多种问题为导向,脚踏实地,依托农业专业知识“抓好”、“抓精”农业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教学。农业英语翻译的核心是农业专业学科理论、技术知识,要想提升农业英语翻译人才整体素质能力水平,需要紧紧围绕农业专业学科基础理论、技术革新、前沿发展等知识,讲方法、讲技巧地开展农业英语翻译人才翻译素养、技能培养。同时鉴于农业英语突出的实践性、应用性,高校还应积极开辟更多实习、实训渠道,例如与农业国际博览会、交流会以及农业生产加工相关企业构建合作教学新模式,既为农业英语翻译教学体系理论提供行业发展第一手资讯,也为学生锻炼、强化农业英语翻译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三、以自主学习培养终生学习

第5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乡镇地区;农机;农机;安全管理

1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农机化比例越来越大。去年重庆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0%以上,农机总动力超过1200万kW,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从传统的人畜力作业为主向现代机械作业转变,农机化发展已迈入中级阶段,机械化作业已占主导地位。乡镇地区的农机装备在不断增加,以此作为基础,地区的农机作业水平在不断提升,作业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农机的服务更趋向于市场化和社会化,农业机械化由以前的粮食耕作走向了经济作物生产。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广,有效地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农业的抗旱抗涝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由自然环境决定生产的情况。农机生产的好坏,影响到了乡镇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同时也影响到农业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建立长效的乡镇管理机制十分有必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提升,国家一直在以政策支持了农民的生产,农民自主购买机械的积极性、主动性越来越高。农业机械在农村落户的几率越来越大,农机的发展趋势越来越迅猛,走进千千万万家,分布面积越来越广,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管理的困难性。就交通方面的问题,原始的运输方式是人力,畜力,但是当下这种方式已经被机械化运作所取代,随之而来的是拖拉机、收割机等运输、收割等方式。操作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生产质量的好坏,有的驾驶员(操作员)缺乏安全生产观念,不具备相关的操作和交通意识,也不遵守操作与交通的有关规则,时常出现超载、超速和违规操作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无证驾驶、酒驾等问题。这样给农业生产安全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埋下一些安全隐患,容易造成本不该有的财产损失甚至生命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加强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十分有必要。

2加强乡镇农机安全管理的优化措施

2.1更新管理理念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农业机械化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有效地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业效益的增长,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效地改善着农民的生活。近些年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些都需要农机工作者及时地改变思想,以适应时展的需求。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制定有关工作目标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通过农机化管理,切实有效地为农民办事,体现农业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表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优越性。其次,要有效地提升工作质量。实践表明惠农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出台,农业的机械化发展道路更加鲜明。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农机管理人员要有先进的思想觉悟,改变以往形成的以管理为主的价值取向,要将工作的重点放到切实有效地提升农机生产水平上来。最后,要实现效益优先。体现效益优先,是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则,农机化将农民生产充分地推向了市场运作当中,这也是农机化带给农民生产的挑战,这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协调乡镇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树立效益优先的思想,促进乡镇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2.2搞好培训工作

切实有效地转变工作作风,搞好农机培训工作,将农机培训的场地转到田间,真正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进一步扩大基层农机工作的培训力度。基层农机工作的培训是实现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推进现代化农机设备发展中,这是必经之路,也是实现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参与多种活动项目,深入基层农民的培训,加大农机技术的贴补力度,切实有效地解决农民在学习技术方面负担的问题。在实践的过程中,要根据农民的技术需求,结合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实现专业化的培训,按照农业生产的特色和产业布局,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化工作人员,更进一步提升培训的力度和质量。

2.3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从思想上为人民群众树立典范。随着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农业机械的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一些机械设备长期采用换零件的方式进行维修,无法实行报废,安装状况令人担忧。加上一些操作员缺乏安全意识,无牌无证等违章作业需要及时禁止,这个时候就需要加强安全教育,将事故扼杀在摇篮里。

2.4提升信息化的运作能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机安全管理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很多农业生产都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农机安全管理中,由此农机安全管理的任务也在不断增多,很多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农机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技术和管理策略有直接的联系。人们所处的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农机生产的质量需求也高。随着农业生产被逐渐革新,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融入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但是农机安全管理仍然不可懈怠,它仍然是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除了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开发延用,还应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增强农机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是实现信息化农机安全管理工作负面影响降低的有效对策。农机安全管理内容在不断增加,对于很多适应传统农机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战。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乡镇的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应该逐步完善自身的应用软件功能。目前乡镇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因体制改革合并到农业服务中心,一些信息化的系统的设计远远跟不上当下对软件系统的需求,不能满足上级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内部信息工作的需求,使得农机安全管理部门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有些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乡镇一级也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内部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分享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大数据,保持与时俱进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时代淘汰。

3结语

乡镇农机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作,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做好政策的调整,利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群众普及相关的知识,协调农机化管理,实现农机安全教育,让农机管理更具保障、更具时效性,为农民的生产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实现工作在质量与效率方面的双重优化。

参考文献

第6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关键词: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研究;探讨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农业虫害预防控制水平和应对理念的不断提高,生态控制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方式技术以及转基因农业作物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生产害虫的综合防治呈现出多样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农业害虫预防的观念下,如何建立一个控制害虫成长发展的生态环境,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选项之一。

1 现阶段,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科学环保理念的现状与展望

随着人民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理念的不断发展,“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已经成为农业无公害持续发展控制的指导思想。在农业生产中,农业产量优先、害虫控制优先处置方式已经变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环保效益优先的生产模式。在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发展的新阶段,环保效益型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所接受。

农业生产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农业虫害综合防治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农业虫害的预防控制将以信息资源共享、生物技术的大规模采用为主要选择方式。随着农业科技的深入发展,昆虫学、病菌学以及害虫生物的进化演变将成为农业害虫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农业生产害虫控制的预警机制发展将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理论。

2 现阶段,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预防控制方式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架构与水平极为不平衡,现代化的科技农业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存。因此,我国农业害虫的综合预防控制方式的选择大不相同。在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的地区,化学农药防治技术的采用较为普遍;在农业生产技术较为先进的地区,预警监测技术、生态调控与生物技术的应用则较为普遍。在同一农业生产地区,虫害的综合防治方式选择差别也很大。多数为单一型的预防控制方式,极少为复合的预防控制系统。

随着我国农业害虫预防控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调控和生物技术的选择将成为时尚。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下,生物控制技术和转基因技术将成为虫害预防的主流;但考虑到转基因技术的稳定性有待监测,所以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的预警监测技术、网络的建设将成为预防控制方式的未来需求。

3 现阶段,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科研队伍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农业虫害的预防控制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也离不开农业科研队伍的发展。在我国,农业虫害科学应对技术的发展主要由2个部门完成。高等学校设置的农业生产专业及科研室;国家农业科研部门以及下属的省级、市级、县级农业技术部门。这2个体系也不是完全孤立的,而是相互配合共同发展。很多情况下,他们会共同承担虫害预防控制的具体项目,并根据自身技术条件或其他的考虑作出不同的虫害预防控制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虫害科研队伍也出现了分化,一些农业虫害控制技术公司相继成立。根据农业生产气候、地理、土壤等诸多参与要素的特性,防治工作科研队伍的具体工作内容也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植物学、昆虫学、病菌学、生态学和转基因学等既是一个整体的虫害防治系统,又是单项分立的目标系统。未来农业科研队伍的建设,一定要从农业虫害控制的宏观和微观2个方向入手。

4 现阶段,我国农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国家科研项目规划的现状与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经历了一个持续的、科学化的目标发展战略阶段。“十一五”期间,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农业虫害科研项目规划,并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公关。如973计划、863计划等等。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农业害虫的综合防治工作既要挖掘内部的优势因素,也要加强国际间的经验技术交流。我们要鼓励国际间的农业虫害控制项目的合作研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虫害控制技术,并以“原始创新,引进和消化创新”为目标,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5 结语

农业的发展会推动现代化工业和第3产业的发展,而后者反过来又会促进农业管理控制水平的提高。我国农业害虫的综合预防、控制技术的应用、国家科研项目的规划等正处于一个良好的发展阶段。在“以人为本,环境效益优先”的农业害虫综合防治理念的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产要充分利用和协调各种参与要素,达到环境效益优化、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许焕明.睡到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探讨和实践[J].广西植保,2011(02).

第7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确切来讲,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是在接近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的区域范围内,同处或相关于设施农业产业领域的大量涉农物资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由于具有共性或互补性而与基地相对集中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个有机群体。主要涵盖设施生产、产品包装物流销售和农资交易三大板块。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的高度集聚的集合,共同实现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大大提升经济效益。

国外发展及趋势

从世界设施农业发展趋势来看,设施园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均呈现出产业集群化发展、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断增加、单个劳动力效率不断提高的趋势。高端设施农业集群化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提高的必然趋势。从发达国家经验看,设施集群化促进水肥资源综合利用、二氧化碳(热电联产副产物)用于农业、全程监控品质、现代农业服务业等诸多环节,产生出新增长点。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带来种业、种苗、资材、生物、农用工业等产业集散地,对当地经济提供很强的引领作用,且带动大批农用工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且设施农业主要集中于设施园艺作物产业为主,尤其是花卉和蔬菜产业,如荷兰设施园艺(蔬菜、花卉)产业群、以色列设施园艺(花卉、果树、蔬菜)产业群等。从设施园艺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来看,已经形成设施生产为基础,从开发研究、生产组织、市场营销到物流管理的高效完整产业链网络。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相关的种子、种苗、设施农资、智能设备、采后物流包装等相关产业的聚集发展。

国内发展情况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相比,我国农业产业集群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也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广东竹器编织产业集群2005年出口创汇3亿美元带动农户10万多户20多万人就业,有效地解决了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等等。从这些实践中可以看出以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以市场和资源优势为基础进行农业的专业化区域分工,而且能够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组织网络。

典型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山东寿光

我国最典型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莫过于山东寿光。寿光市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以合作经济组织型为基础,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组织监管、市场引导、企业之展推动力,包含多个分支合作社的混合型合作经济组织模式。该模式的具体结构为“政府+农户+企业+市场+学校+技术服务部门”。各构成部分的功能具体如下:

政府: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对设施农业产业的运行工作进行政策指导、行为监管以及行业协调等,为设施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资金环境、交通环境和市场环境等。

农户:包括个体种植户、养殖户,是合作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根据合作组织的年度或季节计划进行种植或养殖,完成生产任务。农户采取自愿的原则,或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或以合同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企业:包括龙头企业、营销企业、农资企业、运输企业、加工企业等。龙头企业的主要作是为生产提供信息、进行一定的技术指导、回收产品等。营销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营销。农资企业主要负责生产所需物资的采集和供应。加工企业主要负责产品的深加工增值。运输企业主要负责产品和物资的运输。各类企业采取入股的方式加入合作组织,并完成各自的任务。

市场:包括各类批发市场、农资和农机供应市场等,主要承担农产品销售、农资和农机供应等任务。

学校:包括当地的相关本科和职业院校,主要为当地的设施农业发展提供技术人才、新技术支持等。学校可以通过技术和人才入股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技术服务部门:包括各地的示范园、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等,负责向农户宣传推广普及种养殖技术。技术服务部门以技术服务合同方式加入合作组织。

寿光模式设施农业现有问题。设施结构类型多样,不利于统一化管理;整个寿光市的设施农业水平还不高,生产发展潜力。目前,寿光市的农业生产设施可分为塑料拱棚、一般塑膜温室、冬暖式口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四种类型。由于使用的农业设施种类之间在结构、性能、应用等方面差距较大,难以制定统一的生产使用标准,且大多结构落后,生产效果不佳。生产模式主要为一家一户式,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技术掌握主要靠自己琢磨、观摩学习、材料学习等,农户间的生产技术水平差异比较大,总体生产技术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病虫发生较为严重、食品安全难以保障、肥水种类与用量差异较大、环境控制技术与手段差异明显、商品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益差距较大等。

以设施蔬菜产业集聚群为例。对寿光模式的蔬菜产业集聚群进行优化升级建设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集群迫在眉睫。其一,生产优质净菜,为市民提供绿色优质果菜产品为根本;其二,建立行业标准,采后包装物流交易中心,承担附近大中城市的果菜安全监测追踪和果菜物流中枢枢纽功能;其三,汇聚高新技术涉农企业,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现代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

第8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葡萄酒富含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抗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物质,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酒类,适量饮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较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葡萄酒的人均年消费量逐年提高,2006年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达到0.5L,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接近1.0L,到2015年将达到1.2~1.5L,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葡萄酒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同期食品饮料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子行业。我国葡萄酒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葡萄酒年产量超过60万t(吨),葡萄酒行业年利润总额30亿元,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2 我国葡萄酒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但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少,出口量少,国内的市场正在被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产品占领,且主要占领着我国高中档市场。要稳固国内市场,目前面临着3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提高葡萄酒的风味品质;二是提高葡萄酒的安全品质;三是克服冬季埋土防寒而建立大规模化生产基地短期劳动力需求量大和生产成本高的难题。目前,我国栽培的酿酒葡萄品种主要是国外品种,尤其是原产于法国的品种。这些品种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和昼夜温差较大)条件下,采收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好适宜制作干型葡萄酒。但在我国除西北地区外,葡萄主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葡萄生长与成熟前的一段时间里,加之昼夜温差小,大多数情况下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不到21%~23%,通常需要加糖才能达到要求的酒精含量,缺少应有的香气,因此生产的葡萄酒品质差。欧亚种酿酒品种在世界上的主要葡萄酒产区均不需要埋土防冻就可以安全越冬,但在我国的葡萄酒主产区,包括华北的大部及西北地区不能安全露地越冬,必须在冬天埋土防寒才能栽培。而葡萄埋土出土机械化操作困难,葡萄埋土防寒栽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了埋土和出土期间进行规模化生产时短期劳动力极度短缺,也导致生产原料中劳动力成本增加,降低我国葡萄酒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国主要葡萄酒产区雨热同季,而主栽的欧亚种的酿酒品种的抗病能力鞍弱,因此,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防治任务较重,使用的农药次数多、量大,产品的安全质虽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面临“绿色壁垒”的挑战。冲破这个技术壁垒的最好方式是采用高抗病的品种,生产有机葡萄酒。

3 发展有机葡萄种植是当前世界葡萄酒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有机农业是指完全不使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业产品,统称为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其中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果品,被称为有机果品。按照有机农产品加工要求将有机果品加工成的葡萄酒,即有机葡萄酒,是安全食品中的最高质量要求的产品。由于按有机农业生产的有机食品是最安全的食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售价很高,其价格通常是同类普通食品的3~4倍。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有少量的有机葡萄酒生产。在美国,有机葡萄的种植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消费者对有机葡萄酒的兴趣也日益浓厚。美国有机行业协会估计,有机葡萄酒的销售正在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2005年,在加州大约有150个葡萄种植者和酒庄获得了加州有机种植者认证协会CCOF的认证,CCOF代表了加州有机农业的80%。许多德国和意大利的酒厂也拥有有机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如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La Spinona和法国卢瓦尔谷地的Clos Roche Blanche、Domaine de la Sansonniere以及Paulat。智利著名的安杜拉瓜葡萄园已经在培育有机葡萄,并着手生产有机葡萄酒。近几年,为了适应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制定了《OFDC有机认证标准》,这些都为生产有机果品、发展有机葡萄酒业创造了条件。

4 培育适合有机种植的高抗病抗逆葡萄品种是我国发展有机葡萄酒的必然举措

到目前为止,我国真正的有机葡萄酒的生产还很少,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缺少有机葡萄种植。我国目前酿酒葡萄原料生产的主要区域雨热同季,采用现行的欧亚酿酒品种进行栽培,其抗病性差,在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的情况下,病害发生特别严重。我国目前要突破病害防治这个关键限制因子的障碍。唯一的途径是在品种选育上获得重要的突破,采用高抗病害的新品种。目前,全国一些葡萄育种单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已经选育出了一些抗逆性和抗病性强、含糖量高的优良酿酒葡萄株系,将会为实现我国特色葡萄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不断提高国产葡萄酒品质的同时,可尽快消除同质化现象,表现我国葡萄酒典型、独特的风格,这对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意义重大。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立地条件的品种及其栽培模式,可促进中国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酿酒葡萄主要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栽培,现在栽培的品种均需要在冬天进行埋土才能实现经济栽培。由于埋土造成土壤表面在冬春季处于的状态,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扬尘天气的重要尘源。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中,本地的贡献率达到20%~30%,农田地表是其中的最主要的沙尘来源。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酿酒葡萄品种‘北红’与‘北玫’进行栽培,具有高抗寒、抗病性,在我国的华北地区、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葡萄园冬季不需埋土,可节省大量劳动用工;同时还可以减少扬沙天气,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大量农药的开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机栽培生产有机葡萄酒,增加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实现我国葡萄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9篇:农业生产发展趋势范文

我们发展现代农业应借鉴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本区域实际,因地制宜、科学探索与地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央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党的十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这些论述给“三农”的发展指明方向。南城县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2南城县农业的地位与存在的问题

2.1南城县农业的地位

南城县是农业大县。南城县先后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生态示范县、农村能源建设和长江中下游防护林工程重点县,全省第一个“吨粮田”县,江西省果业十强县之一。现有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和27家市龙头企业。应该说,南城县农业在省内还是有一定的位置。

2.2南城县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短缺。

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面积大、资金少,仅靠财政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农田、林网、路、渠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改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家乐旅游业发展等融资比较困难,资金不足仍是南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

2.2.2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目前,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缺少产业支撑,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竞争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还有较大空间。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配套,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业品牌化经营滞后,特色农业优势不明显,叫得响的产品不多“,南丰蜜桔”只是南丰县的品牌“,南城淮山”和“麻姑鲜枣”还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市场培育后劲不足。四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现代特色优势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发展十分缓慢。

2.2.3农业劳动者素质较低,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能力不强。

农业劳动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由于从事第一产业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大、比较利益低,许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的劳动力逐步脱离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而且农业劳动人口流失的速度随着城镇化发展在加快。农业技术服务意识不高,加上近年来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功能削弱,导致农民技术培训组织难,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限,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2.2.4土地流转防碍了农业规模化经营。

30多年前,在土地上的改革带来了中国农业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了劳动生产力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但是,过于分散的土地耕作模式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更不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规模效益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技术经济得不到运用和推广。而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又诱导农业劳动力向工厂、城市和第三产业转移。新一代的农民是一个断层,1970年以后出生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是最后一棒,80后、90后已经不是中国农业的主力军。今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可能要重新界定其身份了,新一代农民会出现在成功人士、大学生、企业家和创业者中间。但是,新一代农业是需要土地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是建立在农业机械化的前提下。

3现代农业的发展

3.1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要重点发展

水稻、蜜桔、鲜枣、水产、蛋鸡等是南城县优势农产品。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生产后,能够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开辟农民就业新渠道,是实现十八提出的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大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把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3.2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要协同发展

南城县生态环境优越,土地类型多样,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条件得天独厚。重点应发展山区立体生态农业,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森林和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形成独特的山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优势和山区旅游优势,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和旅游市场。改善农业结构,大力推广“山区立体农业开发”“、小流域综合治理”、“猪———沼———果、茶”等生态农业模式,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提升旅游资源优势。应以名特稀优农产品为主体,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改造坡地为中心,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扩大林草植被、控制水土流失,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和无公害、绿色、有机麻姑鲜枣、蜜桔、麻姑茶菜等特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生态效益和农民收入。

3.3休闲农业和旅游农业要创新发展

与传统的生产农业比较,旅游农业是具有多功能农业的特点,不断拓展农业内涵,积极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采摘、农事教育、生产体验和“农家乐”旅游等第三产业,使都市农业成为生产、教育和旅游相结合的现代产业。

4对策建议

4.1培育新型农民

新型农民不是身份的象征,更应该是职业的定位。培育新型农民不是简单的技术灌输,要着力开发新一代从事农业生产的后继人才。要着力进行农民教育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新型农民培训机制建设。要外请农技专家,内靠本地农民“土教授”,利用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机构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尽快使农民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

4.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