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专科个人毕业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就业意向的调查与分析
1.毕业生的就业意向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了考研和公务员,而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61.0%选择了就业,因此,就业是他们的主要选择,11.0%的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说明毕业生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这可能与目前不断出台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有关。选择专升本和出国的分别为15.9%和3.7%,表明一部分学生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升学,以进一步积蓄知识,谋求未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从表2可以看出,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选择
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和本省省会,分别为52.4%和28.0%,两者总共高达81.4%,而选择西部边远地区和内地中小城市就业的人数只占3.7%。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2005届和2006届毕业生实际就业地区为:本省省会为43.4%,东南沿海开放地区39.7%,京津地区3.7%,省内中小城市11.8%,其他1.5%。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毕业生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集中在东南沿海开放地区和本省省会。可见,无论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还是其实际就业情况,都是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培养城市幼儿英语教师的目标相一致的。
表1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表2毕业生倾向的就业地区
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从表3可以看出,国家机关幼儿园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意向,共占52.4%;其次是公立学校附属幼儿园,占17.1%;私立幼儿园占3.7%。因此,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的人数远远高于选择私立幼儿园。近年来,随着私立幼儿园的迅速发展,所需教师大大增加,而愿意到私立幼儿园就业的人数仅为3.7%,绝大部分选择待遇较好的国家机关幼儿园和公立学校幼儿园就业。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2005、2006届毕业生中,在私立幼儿园就业的占40.0%,国家机关幼儿园就业的占26.0%,公立学校幼儿园就业的占13.0%,其他占20.0%。可见,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就业。
表3毕业生倾向的就业单位
4.毕业生期望月薪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由表4可知,毕业生期望月薪在1000元以下的仅1.2%,1001-2000元的达74.4%,2001-3000元的占17.1%,7.3%选择在3000元以上。共有24.4%的毕业生选择2000元以上。而在现实生活中,要达到这一标准是很难的。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系副主任岳昌君参与的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对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2005年的高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其中专科毕业生为1333元,本科毕业生为1549元,硕士、博士分别为2674元和2917元。
表4毕业生期望月薪
5.毕业生的求职方式
要努力创造条件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我们应当了解他们比较倾向的求职方式,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经调查,毕业生倾向的求职方式前三位依次为:校内大型招聘会,老师、校友、学友推荐,自主寻访。校内招聘会被毕业生认为是找工作的最佳途径,不仅成功率高,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老师、校友、学友推荐之所以排在第二位,这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悠久的历史有关。
该校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许多校友都已成为幼教战线的精英,因而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
表5毕业生倾向的求职方式
二、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个人就业的目的。个人的就业目的与就业意向有着密切的关系。该问卷调查设计了就业的8大目的,请被调查者选出其中的3项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得出的描述统计结果如下:
表6个人就业目的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从表6可以看出,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个人就业的主要目的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自己兴趣爱好”、“生计的需要”和“施展能力和完善人格”。这表明毕业生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非常重视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渴望自身价值能够得到他人及社会的认可。也说明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社会人才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与完善,毕业生自身的主体意识、成才意识和成就动机亦逐渐加强。特别要指出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在就业的主要目的中排在倒数第一位,表明目前毕业生的择业行为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色彩。
2.影响成功就业的因素
为了解促使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问卷调查设计了“除了专业因素,你认为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的提问,统计结果见下表。
表7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从表7可以看出,有利于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居于前五位的分别是“社会关系”、“应聘技巧”、“学历”、“工作或实习经验”、“外貌和身高”。
由此可见,社会关系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关键,这一方面说明目前的就业市场运行机制不健全,社会关系在就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说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外语系历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与学校和各幼儿园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关系密切相关。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工作或实习经验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与当前单位的用人观念有关,许多单位为了节省成本,都愿意招聘能够马上上手工作的人,在招聘时都要求应聘者有相关经验。此外,在当今人才高消费的情况下,学历无疑成为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排到了第四位。
3.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的实现会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往往不可能一帆风顺。从毕业生对“您认为择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的回答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居于前五位的因素分别是“缺乏社会关系”、“自身缺乏竞争力”、“大专层次学历偏低”、“专业不热门”、“信息严重不足”。见表8。
表8择业不顺利的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由此可见,缺乏社会关系成为了毕业生不顺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进一步说明的社会关系在毕业生就业当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毕业生就业还与自身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学生缺乏竞争力与学校的教育培养工作和学生自己的努力程度密切相关。这里再一次证明了大专学历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户籍制度的改革以及人们对户口的淡化,户口对毕业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小,因此排在倒数第二位。
4.择业主要考虑的因素
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该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见表9。
表9择业的主要考虑因素排序
注:表中的总分是以对排序第一、二、三分别赋值为“3、2、1”所得。
由此可见,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优先考虑的经济收入高,福利好。其次是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前途,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此外,从他们在追求高收入的同时也注重工作的稳定性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时存在求稳心态,缺乏一定的挑战和竞争精神。而且,在择业问题上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倾向,对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清醒,处理不够到位。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发现,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同时找工作时呈现重发展讲实惠,就业地区、就业单位集中化,求职方式多样化等特点。根据调查结论,为有效的促进毕业生的就业,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学生就业观念
从以上调查得知,毕业生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就业领域集中在国家机关幼儿园、公立学校幼儿园,期望月薪2000元以上的高达24.4%。毕业生的这种就业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愿望与现实有较大的距离。为此,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改变学生就业观念。要帮助学生确立起“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的职业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价值观和成才观,鼓励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同时,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缺乏应聘技巧是导致毕业生就业不顺利的重要因素,因此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应聘技巧的培训和指导,多举办校园招聘会,以保证学生成功就业。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据调查,“学生自身条件不足,缺乏竞争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使毕业生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应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围绕职业素质,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出适应工作快、换岗能力强、操作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的幼儿英语教师或高技能人才。
3.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调查对象中有11.0%的毕业生有自己创业的愿望,这说明毕业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因此,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创业教育课程化模式,培养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己是否是创业的合适人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到市场寻找创业机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一、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一样,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一直不容乐观。尽管最近从有关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似乎呈上升的趋势,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重视外界对媒体公布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对此,笔者对最近两年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活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就业难的成因,主要归纳为经济、社会、学校、自身等四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目前,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一些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也在不断的裁员,因而,社会接受应届毕业生的力度大大减少,与此同时,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毕业生学历层次的提高,也给大专生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竞争压力。特别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从沿海波及内地。很多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返乡。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
(二)社会方面。就业是每个毕业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孩子上大学就是为了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每年都会有那么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这么的困扰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而社会上的用人需求并没有同步的增长,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没有工作,更别说那些热门的、理想的工作。而与此同时,社会用人单位也都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选材的问题,好多企业基本上是要求本科学历或是以上,更多的单位要求的是有工作经验、有实践经验的应征者。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对比本科生、研究生来讲,显然存在着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应聘技能缺乏等问题。因此,随着社会对学历的要求,大专生的就业自然就成为了一道社会难题。相比本科生、研究生,高职生在学历,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劣势,一方面,很多行业和地区对高职生就业在政策上还给予一定的限制,比如,一些用人单位常常给专科毕业生设很多门槛,例如说拿到毕业证书才可以签订工作协议,而且是临时用工协议;或者给专科毕业生的试用期会很长,一般来说,给本科生的试用期正常情况下为一至三个月,而给专科生,则有可能长达半年甚至一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另一方面,社会上对高职院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和偏见,人们对专科教育、专科学生不够了解,常常片面的认为高职院校的高考成绩比较低,所以专科毕业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技能都不及本科学生,影响了大专生学生的就业。
(三)学校方面。专科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最近几年里显得尤为突出,在许多高职院校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毕业就等于失业。这句话明显透露出很多大中专毕业生的无奈和遗憾。与此同时,同样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抱怨,在人才市场上很难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专业人才。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很多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相互矛盾。这就造成目前的一种状况,即一方面,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过剩,就会导致有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能够从事该技术的工人严重不足。因此,我国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无形中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根据调查显示,在已落实工作的同学中,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知识联系紧密的仅占13.2%,这表明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的脱节很明显,在采访中,一家公司的招聘人员说:“每个单位肯定都是希望新员工专业对口,不需要花长时间去培训,一上岗就能干活的”。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理事长林永和告诉记者,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大班上课,不讲究个性化培养;传统教学,不能与社会变化接轨;只重知识,忽略通用技能培训;缺乏实践,永远都在纸上谈兵。这些都导致大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与职业要求存在巨大差距。这也是“企业求贤难,大学生求职难”局面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自身方面。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所谓“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明显高于社会现实,主要体现在薪资待遇、工作单位性质、工作区域和自身综合素质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资待遇明显高于用人单位对专科生薪酬的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过分注重一步到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人都想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份固定的收入,也就是所谓的“端铁饭碗,拿铁工资”。他们大多对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缺乏明确规划,没有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就业。殊不知越是发达地区的人才越是相对饱和;四是自身综合素质欠缺。主要表现在:1.技术技能缺乏。部分学生在学校里不能够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知识和各方面的技术技能,三年毕业后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学而不精。2.缺乏一定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大多学生在学校不重视社会实践,缺乏与人沟通合作及交际公关的能力。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一)在面临金融危机的前提下,能够及时就业就是将来职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在就业条件不理想,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毕业生必须调整好心态,及时降低择业标准。其实,目前还有很多乡镇、周边等中小型企业缺乏专业人才,毕业生应该及时抓住时机,切莫以企业小、工作环境差而不愿意选择,每个企业都是从从小到大做起来的。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可以避开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大军,先选择在报酬较低的中小企业就业。然后边就业边注意人力资本的积累,以便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社会稳定发展社会问题。作为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制定一些政策,扩大就业市场,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第一,政府应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第二,有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社会保障等制度,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第三,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 第四,创建大学生创业园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三)从学校方面来讲,应根据市场办学,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首先,高校应该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出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其次,学校应积极安排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特别是专科生,他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对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要求更加强烈,因此,学校应积极联系实习单位,每届学生至少安排一年的实习,以便学生在实习中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为就业创造有利条件。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该把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并安排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最好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四、学校应与招聘单位联系,建议提前对毕业生建立一个合理的培养模式,让毕业生有奋斗的目标。
(四)在就业方面,大专生自身也应作出调整和努力。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调整就业心态,降低就业标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第二,积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把握就业主动权。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其三,加强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经常参加社会实践,从知识学习、暑期实践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全面素质。其四,先就业后择业,逐渐提升自我价值。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应届毕业生可以降低择业标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深入工厂、社区、农村等基层单位,可以先在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逐渐得到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其五,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寻找一切创业机会,发挥一技之长,大胆的走自主创业的道路,这不仅能够解决自己就业的问题,同时也为社会、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由此次调查表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个社会问题,而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及时得到缓解!
参考文献:
[1]张承东,等.提高认识 转变观念 促进专科生就业.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2]郑向阳.新时期大专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3]郑伟,刘伟,段美燕.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07.3.
[关键词] 档案管理;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b)-111-02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是浙江省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多年来,该院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更多的中青年科研人才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医院遵循“内培外引”的人才队伍建设思路,使医院构建起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医院事业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激活用人机制的同时,加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卫技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管理显得尤其重要。
1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的概念
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业务档案(以下简称个人业务档案)是国家机构和社会组织管理活动中,直接产生的反映个人经历、政治思想、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和业务实绩等为内容的文件材料;是以个人为立卷单位,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加工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材料。它为组织上选拔、使用人才、晋升职称、年度考核等提供依据、凭证和参考。它对于一个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结构比例、技术力量、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个人业务档案归档范围:①考核类: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表、工作人员年度职业道德考核表。②教育培训类:包括学历、学位、各类培训证明材料。③奖惩类:包括奖励、处惩结果证明材料。④论著成果类:包括论著期刊、成果奖励证明材料。⑤其他类:包括职工履历表等有关职工基本情况证明材料。而最早形成的材料是由学校毕业分配来院的有关学生个人的学历、思想表现、学习成绩、实习评语、奖惩情况等文件。其后在从事业务技术工作中不断形成的新的有关聘用、奖惩、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绩水平以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等真实记录,经整理而成的个人业务档案。因而个人业务档案立卷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个人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增加而丰富,是一个人业务经历面貌的客观反映。 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不失时机地维护好个人业务档案的完整性。
2加强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措施
从当前我院个人业务归档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在材料收集完整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从业后,为晋升晋级继续报考院校的毕业生档案中缺少继续深造的学习与鉴定情况登记表等材料。二是年度考核材料归档不全。为了做好我院卫技人员业务档案材料的收集归纳
和整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作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领导重视是医院开展业务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随着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摆到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该院领导非常重视对个人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充分认识到它既是关系到卫技人员个人的切身利益,又是医院卫技人员人力资源配备的客观反映。因此,在加强对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一是对收集的档案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材料应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有承办单位及形成材料的日期。二是对档案的材料凡规定由人事部门审查盖章的,须经人事部门盖章。三是档案管理部门要经常了解和掌握形成档案材料的信息,加强沟通渠道,建立联系制度,不断改进工作和服务方法,取得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做好个人业务档案的收集工作。
2.2加强责任意识是档案人员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
档案工作要求档案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忠于职守、熟悉业务、严格把关,该归档的材料要及时归档。如毕业生报到建档、人才流动关系转接等,都要保证个人档案材料归档的及时和完整。特别是在发现缺少应有的档案材料,又无法从原院校或单位收集时,应及时通知本人,能积极配合单位尽快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将自己的材料找回或及时补充,一旦时间久了会给当事人在从业证明、职称晋升、资格认定等方面带来诸多困难,甚至造成凭证材料无法弥补的损失。如一位专科毕业的已工作了几年的护士,在办理领取本科自学考试毕业证书时,要求复印专科毕业的成绩单,经我院人事档案部门查阅,发现唯一缺少原就读高校的成绩单,经辗转虽补回了专科成绩证明,但给档案部门和她本人都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档案利用工作的一个实例,进一步宣传档案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收集档案的实际效益,做好档案工作。
2.3严把质量关,真正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个人业务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侧重点不同。因此,在认真收集好归档材料的同时,要严格把好个人业务档案归档质量关。对卫技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完成年度工作后,在进行自我总结的基础上,经科室负责人评议后,交由专业归口职能部门。如医生系列归医务科负责考评,护理系列交护理部负责考评,然后由人事科对其个人进行各项评分标准的综合考评,其中包括工作业绩、科研成果、奖励情况、论文出刊等,将考评汇总资料提交院专业技术与非专业技术考核小组进行考评,遵循公平公正、择优推荐、统筹兼顾等原则,按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一定比例,择优排序进行综合考评,最终为优秀、称职或不称职的考评结果,经人事部门签字盖章后,移交综合档案室归档。因此,个人专业技术年度考绩材料形成过程,涉及内容真实可靠、全面完整。在归档时,应加强工作责任感,理顺内部关系,完善运行各个过程,环节之间的衔接,严格按照归档范围要求,及时、准确、详实记录其年度工作表现,严格把好质量关,力求做到归档材料齐全完整,缺一不可,保障档案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真正为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提要: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误区,探讨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标准依据,提出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方案,并提出职业素质培养建议。
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阶段,培养出大量的实践能力强、可以“用”、“用”的上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专科教育不可忽视的培养目标。在经济建设的热潮中,“人”作为基本的建设要素,被赋予了新的要求,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新型的人才作为人力支持。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应当发挥好应有的智能作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人才支持。而“应用型”人才以“用”为直接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最直接的人才。
一、现有专科教育中的重点与存在的误区
(一)专科教育中的重点。如何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专科教育的迫切任务。而职业素质是保证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和就职工作过程中顺利进展的基本条件,及早、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专科教育的重点。职业素质是劳动者走向就业的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和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应包括以下方面:
1、知识以“实用”为前提。知识可以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社会继续教育来获得。专业教育应联系实际选择实用型、操作型知识,以增加学生的职业潜力;而继续教育的作用是补充一个人的知识构成,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获取。
2、具备专业化的高级职业技能。职业技能必须以应用为导向,是执行能力的体现,它需要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有效沟通能力、高度的服务意识和准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敬业为导向的职业态度。敬业既是一种职业态度,也是职业道德的崇高表现。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即使工作能力相对低一点,也能找到发挥自己作用的空间。
4、学会求取生存的职业心理素质。在竞争社会,每一个职业人的职业生涯中都将会面临挫折和困难。因此,能否面对工作中的挫折、差距、失败自我调整心态,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项能力指标。
(二)现有专科教育中存在的教育误区。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阶段,但专科教育刚刚从传统教育转变过来,所以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些旧式的观念、做法,这些做法会影响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妨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仅是拥有专业知识,而且包括提高其从业能力。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学生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呢,还是使他能够在具体的从业中把工作做得更好?笔者认为,这二者不是完全对立的概念,其之间有联系,但又是不同的,而且是混淆不得的。我们的培养目的,不是使学生有了“毕业证书”、仅仅是“毕业证书”的持有者,不是让他们成为只能适应学校而不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人才”,而是使他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尽情发挥才能,创造应有的价值。然而,在以往的专科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中,我们确实存在着混淆知识和能力两个不同概念的问题,误认为知识就是能力,学生只要有了专业知识,也就等于这个学生有了从业的能力。其结果是,一些学生手里拿着毕业证书,不能很好地选择职业,更谈不上创造良好的从业效果。这种误解严重偏离了现代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目标,影响了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发挥作用,与新型人才观有着很大的反差。
2、“只管到学生走出校门”的做法影响了学生的社会发展潜力。我们通常的认识是,学生毕业拿到毕业证书了,这就是学校的教学任务完成了,至于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发展的如何,有没有发展后劲,那不再是学校的责任。现在的专科教育是市场化的,一切以用人效果为评价准则,在学校考试成绩再好的学生,如果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那也不会受到欢迎。这只能证明学校在教育和培养方面的不足,也说明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是脱离社会发展要求的。市场化的用人标准是看他做得怎么样,而不是看他的文凭如何。企业和社会不会养闲那些只有高文凭而无实际能力的“人才”,如果一个学校只培养这样有高文凭而无实际能力的学生,那这样的学校不会具有生命力。对于面向市场的学校的评价标准,不是建立在学校自己的内部,而是建立在用人需求那里。就似检验一个企业的产品一样,它的质量优劣不是企业自我作出的,而是在消费者那里。目前,在用人方面已经出现了对专科教育质量产生疑问的看法,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自身教育存有偏差的再认识。
3、认清非技术性因素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必要作用。既然专业知识不等同于能力,那么,我们就必须认清从知识到能力过程中的非技术性因素的作用。一个学生的实有水平能否发挥出来,不是专业理论知识本身所能决定的,它还要靠大脑中那些非技术性因素的支配,包括情感、意识、理性等等,也要受到实践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经验、为人处事态度等方面。例如,一个专业知识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不了解用人市场的情况,或是没有选择好专业的发挥点,或是没有处理好当时的人际关系,或是情绪不好,或是性格上存在某种不足,那么他的专业知识就很难发挥出来,或者说难以发挥得好。所以,我们既要看到专业知识对于一个学生发挥自我价值的基础性作用,更要看到非技术性因素对于专业知识水平发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往往是遏制性的,它会使得应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发挥等于零。我们看到有些学生在学校里的成绩分数很高,但到了社会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价值却反而不如那些比他考核成绩差的学生,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适应其所处的环境,不能将自己的知识与其需要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正是现有专科教育教学和培养的薄弱点。
二、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建议
通过以上现有专科教育中的教育误区分析,现代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职业素质的培养应当及早培养、应当多方面着手,职业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艰巨任务,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一)将职业道德、职业礼仪教育贯穿于教育始终。从基础职业教育开始,到培养良好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职业礼仪和服务意识,均是我们专科教育的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通用能力。确保学生具备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的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提高生存需要的职业能力和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重视动手能力训练,发展操作技能潜能,使高级应用型人才所需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得到良好发展,培养“双手万能、手脑并用”。
(三)建议进行理论、实训、科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我们的教学应在宽基础前提下增设专门的实践课程;专业课程采用理论、实训相结合教学方式;还要定期举行新知识、新问题、新观点的讲座。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可给出学生与将来职业有关的课题,让学生自行查找资料、自我分析总结、探索解决方案,培养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符合将来职业的要求,可缩短职业教育与岗位需求的距离。
(四)在基础职业教育中,要有人生发展战略意识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紧扣人才市场需求,多采取参观、观摩实习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提前了解工作环境,加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兴趣和能力。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满足学生终身发展教育的需要,培养企业急需的各方面人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反映了专科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办学方向。
(五)在成功素质中,情商诸因素决定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健康的身心和人格素质、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自信心、控制情绪、抓住机遇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知识技能综合素质,更要强调心理素质的陶冶,这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良好的就业心理是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毕业生而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其中,专科毕业生由于学历稍低,在就业面前,竞争力相对处于劣势地位。及早培养专科生良好就业心理是不容忽视的,是帮助其就业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
(一)职业兴趣的培养和强化。职业兴趣是热爱工作的前提,要让学生了解职业兴趣对就业的重要性,强调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积累是产生职业兴趣的基础,职业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持久的注意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教学工作中可通过介绍将来职业的重要性、改用多彩教学方法、引导及早接触等方式来培养和强化学生职业兴趣。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pecialized subject-to-undergraduate education;new mode of education;self-taught examina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10-03
0 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1981年诞生以来,已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凭借国家考试权威赢得了国内外一致认可。为适应生源萎缩、社会与学生发展,江苏从2008年开始在高职院校中试行专接本教育,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江苏自学考试新模式。“专接本”是省考委和省教育厅在普通高校中开展的全日制在籍专科生在基本完成专科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接读自学考试本科教育的工作,简称“专接本”。它是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自学考试有机衔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淮安信息学院(简称“我院”)从2009年开始先后与南京邮电大学等7所院校合作开展专接本教育,共设本科专业10个,教育效果良好,赢得了学生、家长与企业的好评。专接本发展前景光明,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服务、促进专接本健康持续发展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专接本学情与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教育模式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行介绍,以期为专接本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专接本学情与课程体系分析
专接本为新生事物,培养对象为一群来自不同专科专业、并兼有高职生和本科生双重身份的特殊本科生群体,因此对专接本生源特点、课程体系等进行分析,将会促进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
1.1 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且参差不齐
专接本生源主要是本校三年制高职即将进入第三学年的学生,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科生均可报名专接本学习。这种“宽进严出”特点决定了其生源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且参差不齐,为接本学习造成一定困难:①高职院校生源总体不断下降,录取线逐年走低,学生素质差异较大。②高职院校生源类型丰富,招生类型有统招、对口单招、注册入学、“3+2”等;学生来源有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③相同或相近专业学生选择相同对接本科专业,因原有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学生间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接本班为例,班级多数同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积极性高,想通过专接本获得一种资格及可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但也有个别同学对专接本认识肤浅,重视不够,以为专接本就是混文凭,旷课逃课现象严重,因此每年都有个别学生中途退出、近10%的学生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另外从该班连续4年招生情况看,不到20%的学生的专科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80%以上的学生的专科专业是“数控加工技术”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因前期所学课程不同,学生在接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差异较大。
1.2 课程设置
依据专接本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确保基本理论够用的基础上,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专接本专业在面向社会开考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每个专业增设三门与专业技术领域紧密结合的实践与应用课程,分为沟通课程、衔接课程、主干课程、实践与应用课程等四个模块。
以该院2013级“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接本班为例,其课程设置见表1,沟通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和公共基础理论,思想政治理论凭专科合格成绩可免考,公共基础课专科合格成绩占40%,自考统考成绩占60%。衔接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专科合格成绩占30%,自考统考成绩占70%,沟通课程和衔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顺利实现专科阶段与本科阶段课程体系的衔接和过渡,为学习主干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主干课程为主要专业课,全省统考。实践与应用课程,由主考院校负责考核,其目的是延续专科实践技能型培养特色,突出专接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
2 专接本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深入细致做好宣传招生工作
在宣传方式上,我院通过邀请省考试院与主考院校领导来校做宣讲、召开系部专接本招生宣传大会、班主任深入班级等方式开展宣传。并通过学院招生简章、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普及专接本相关政策,明确专接本管理员接受学生报名咨询。
在宣传内容上,真实宣传江苏教育考试院的有关政策规定,全面比较专接本与社会自考、专转本、专升本之间的差别,深刻剖析专接本性质、优势与潜力。实事求是地向学生阐明学位证和毕业证要求、各课程通过的难易程度及专接本文凭的社会认可度,由学生自主选择。
在宣传时间上,新生一入学,就将专接本作为入学教育内容之一,使学生一进校就对专接本有充分认识,从而树立学习目标,尽早规划未来。然后在大二、大三阶段,根据工作节点再进行多次宣传。
在政策与措施上,该院制定了多元化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奖助学金的助学、激励与导向作用,吸收优秀学生报名专接本学习。
在班级生源安排上,按照专业相同或相近原则组织生源并编成独立建制班级,保持专业连续性。
2.2 健全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
专接本是在省考试院统一管理和指导下组织实施,实行主考院校和职业院校的双重管理,这是专接本新教育模式的突出特点。其中主考院校是组织者,负责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等工作,而职业院校作为办学主体,负责学生的教学和管理。由此可见,接本生的培养质量与所在职业院校的管理密切相关。
健全管理体制是专接本高质量、高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规范专接本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该院专接本实行二级管理。继续教育学院在分管院长领导下,对我院专接本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负责与省考试院、市自考办、主考院校联系,研究确定主考院校及开办专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等工作;学院其他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相互协调,为专接本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各二级院系作为专接本专业具体承办单位,根据专业对口原则,负责某一专业的招生、教学等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专接本教育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在严格执行上级部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专接本教育考核办法》、《专接本学生管理办法》、《专接本教育教学管理办法》等制度,确保我院专接本开展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2.3 严格学生管理
为了让来自不同班级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尽快融入专接本学习,学生管理主要在以下方面得以加强:
①报名专接本学习的学生须事先征得家长同意,并签定《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接本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协议书》,明确各自权利和义务。
②将接本生纳入全日制普通专科生日常教育管理,选派责任心强的老师任班主任,健全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自管组织。同时各教学院系还明确一名专业造诣较高、协调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专接本管理员,一方面在系主任领导下,协调处理专接本招生、教学、就业等工作;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政策、专业学习等咨询服务。
③实行课堂考勤周报制。班级指定专人进行课堂考勤,班主任定期检查出勤,对周旷课达2次的学生,班主任须清楚缺课原因,综合其它课程考勤情况,判断该生连续缺课内因,从而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周考勤结果报送继教院。
④整合宿舍,固定教室。接本生来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不同宿舍,为便于教学与管理,依据自由组合与适当调整原则进行宿舍整合,对接本生进行集中管理。并要求接本生到指定教室上晚自习,并配任课教师轮流下班级辅导。
2.4 精心组织课程教学与考试
2.4.1 择优安排师资,重视备课环节
课程教学始终是专接本办学的中心任务,我院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①安排课余时间充足、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职称高的教师任教,并保持任课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从师资上保障教学质量。以“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接本班为例,自该班开设至今,有20名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名,占65%。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激励教师想上课、上好课,该院出台了与课程类型、课程通过率挂钩的优劳优酬课时费标准、教师奖励办法等政策支持。②抓实备课环节。首先,教学内容紧扣江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要求,依据大纲要求设定教学内容并组织实施,以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其次,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由主考院校组织的教研活动或集体备课,当面与主考院校教师交流重难点内容,以获取更多考试信息,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各教学院系内部也定期开展教学观摩活动,研讨教学方法和技巧。最后,任课教师须研透教材、考试大纲和历年真题,准确把握考试要点与试题特点,使讲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每周至少下一次班级辅导,对学生到课情况须严格考勤,并做好记录。
2.4.2 合理安排开课时间
接本生第一学年需同时上专科课程和专接本课程,因此在教学安排上,为不扰乱专科阶段正常教学秩序,专接本第一学年的教学活动主要安排在晚自习和周末。同时因专接本考试时间为每年4月和10月,为使学生赶上10月份的考试,每年安排新生于5月份开课,并利用暑假、国庆假期补课,切实提高课程通过率。
2.4.3 认真对待考试
专接本考试是对教学与管理各项工作的一次综合检验,是专接本办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提前公布每学期考试日程,使学生清楚学期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准考证、考试通知书统一由班主任到继教院领取,学生亲自到班主任处领取签收。考前专门召开动员大会,强调考试纪律与注意事项,并对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温馨提醒和指导。遇到与接本考试冲突的情况,提前部署,妥善安排,尽量不影响接本考试。
2.5 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2.5.1 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相对社会自考而言,专接本明显强化了实践教学。以我院“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为例,由表1可知,衔接课程均含一定的实践学时,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采用教学做合一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结合;主干课程为专业核心学位课程,配课程设计作为其实践教学,每个课程设计用一到两周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指导工作由我院任课教师具体负责,主考院校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5.2 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技能训练
为实现专接本应用性、实用性、职业性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主考院校优质教育资源为专接本服务的功能,强化接本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及实践能力,实行“双证”毕业模式,即相关职业资格证加本科毕业证。比如我院“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的MOLDFLOW塑料成型CAE实践课程,统一组织学生去南京工程学院集中学习一周,主要学习应用MOLDFLOW软件进行塑料成型CAE数值模拟,考试合格可取得职业资格证。
2.5.3 严抓毕业设计质量
首先,选择责任心强、经验丰富、职称高的专业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全程负责毕业设计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采用双导师制,主考院校与高职院校联合指导,以高职院校教师指导为主;其次,选择良好课题,确保工作量饱满,难度适中,有一定深度和广度,报送主考院校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开题;第三,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监控,由主考院校教师牵头进行中期检查,指导教师和学生均须认真、如实、及时填写过程记录,答辩时由主考院校指导教师任答辩组长统一把关;最后,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实施、指导、督促和总结,强化过程管理,切实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2.6 加强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
教学质量是专接本的生命线,建立健全教学督导体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该院专接本采取省级督导、主考院校督导、院级督导和教学院系督导的四级教学督导机制。首先,省考试院对我院专接本教育教学诸环节开展检查评估;其次,主考院校对我院专接本进行检查,如考试巡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等;再者,专接本纳入我院日常教学管理,统一执行我院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最后,教学院系也建立专门督导机构,形成反馈和纠偏机制,强化教学质量监督,采取随机听课、教学检查等形式,定期开展教学质量督导工作。
3 专接本新型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效
①专接本教学质量显著提升,课程通过率、一次毕业率、一次学位授予率等关键指标增长明显,在学生和家长中的认可度和影响力逐年提升,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对“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接本班的统计,各课程平均通过率达83%左右,一次毕业率由2012年的56.67%提升到2014年的88%,班级学生数由2010年的24人增加到2014年的51人。目前该院在籍专接本学生已超800人。
②专接本学生经过高职三年和本科两年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在不断学习与强化实践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竞争能力,并在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2012年、2013年从“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接本班各选3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制作机器人,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生组“中科”杯机器人技术应用赛中分别荣获团体二等奖、一等奖。2013年再选5名专接本学生参加“凯达”杯全国职业院校模具技能大赛,荣获学生组“注塑模CAD/CAE与主要零件加工”一等奖、“冷冲拉延模CAD/CAE”三等奖。
③根据该院2012届和2013届“数控加工与模具设计”专业共55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相比高职生,接本生就业质量与就业率明显提高,专业对口率达81.24%,在薪资、未来发展等方面与普通本科毕业生大致相同。
【摘 要】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影像专科生的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的影像专科生要看准医院的发展前景及给予你的发展空间,不要盲目的提高自己的就业要求,一味的追求效益及医院规模,更要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业务水平,为更好的就业做好准备。
【关键词】 就业;发展空间;前景;对策
由于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明显加大;我国目前正处在医疗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的前景还不明朗,医疗体制政策还不完善,较多医疗卫生单位严重差人也不愿或不能进人,导致医护人员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医疗事故频发,同时,部分专业的医学毕业生明显供过于求,导致大多数用人单位纷纷提高进人门槛;在这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我院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保持了较高的就业率,现将原因分析如下:
1 就业情况的随访
对近几年在我院实习的31 个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研究,其中男生9 人,占35.8%,女生22 人,占64.2%,已工作或已签约县级、区级及市级医院或同等级医院的共19 人,占61.3%,其中女生13 人,男生6 人,县级以下医院7 人,占22.6%,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占16.1%,;其中从事超声工作的14 人,占45.2%,从事放射技术工作的8 人,占25.8%,同时从事放射诊断及技术工作的4 人,占12.9%,均在县级以下医院工作;通过以上调查,得出影像专科生近几年的就业率达到83.9%,加上已经或正在专升本的5 人,就业率达到100%。
2 就业前景分析
2.1 医学影像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医学影像学科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是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医学、包括传统的X 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 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照相(PET)和介入核医学。
2.2 医疗技术及医疗事业的发展
1970 年代,电子计算机X 线断层扫描仪(简称CT)和核磁共振诊断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被誉为自伦琴发现X 射线以后,放射诊断学上最重要的成就,随着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越来越强,能够对大量的来自高度检测仪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迅速成像;20 世纪后期,世界上掀起了以微创手术为主的医疗技术革命,出现了许多以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的介入技术学,通过最新影像诊断技术,可以检测出早期肿瘤和其他许多早期病变,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医生越来越倚重仪器设备的检查,另一方面在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下,各项仪器检查结果成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有无过错的重要法律依据,此仪器检查使用率必然提高,导致我国医疗卫生单位医学影像科室的迅速扩张,出现医学影像人才短时间内的相对匮乏。 转贴于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个人医疗服务的投入也不断增大,同时国家也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基本建立起遍及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同时各地政府纷纷提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如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政府提出在2015 年前重庆区域内三级综合医院将达到30 所,以上政策和措施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各种高端影像设备不断普及到县及县级以下医院,导致目前中国较多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西部医疗卫生单位对影像专业人才需求缺口增大;在目前这种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单位需要影像专业人才,但又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员编制,很多医疗卫生单位不得不以招聘影像专科生来解决这种矛盾。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影像专业也越分越细,主要分为影像诊断及影像技术两个专业,目前设有影像技术专业的医学院校相对较少,毕业生也较少,特别在西部省份的毕业生就更少,那么他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较好。
2.3 医院自身的发展
长期以来,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公立医院都靠自我创收维持发展,床位越多,病人越多,设备越先进,创收就越多。为了保持领先地位,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同级及同区域医院还互相开展“军备竞赛”,不断要在医院规模上压倒对方,同时还在先进仪器设备数量上压倒对方,先进仪器设备中大部分为影像设备;同时,部分区县级医院没有专门的影像技术人员,为了医院的发展,必须新招收专业的影像技术人才;以上几方面也是导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
3 就业对策
3.1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
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搞好实习的信心。充分估计实习中的困难,并作好应对措施。在医学知识方面,实习生在实习前有必要重温与影像学密切相关的临床知识和基础知识,尽快了解和熟悉所到影像科室的有关医疗制度,为今后圆满实习做好准备。在实习过程中,要善于学习、思考、提问、总结,尽量将所学书本知识与临床实习结合起来,做到有的放矢,有意去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2 增强带教老师的责任、着重提高实习生的实践技能
影像实习带教中,教师应注重如何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影像检查手段,知道何种疾病应首选何种检查方法,如何识别疾病的基本影像学表现;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去引导学生,反复让学生将学到的影像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病例中来,围绕问题、病例进行影像实习带教,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日常的工作、读片和病例讨论,为学生提供参与、相互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环境,同时带教老师要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形式,为同学们讲解更多的典型临床病例,设置更多形式的自我测试、教学考试等形式,多渠道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们学会将人体解剖、病理生理、临床检查资料等与影像学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来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尽力教会学生如何去书写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影像报告。总之,带教老师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
进入21世纪,也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类医疗机构都需要针对病人、医药等方面的数据管理及分析处理。这对医院等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处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们纷纷设立卫生信息管理的专业岗位,也急需相应的专业人才。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指出:加强卫生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将信息技术应用列入医学教育领域,建立多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制度,培养一批精通信息技术和卫生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社会的需求,医学院校设立了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以培养所需人才。高职专科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以职业服务面向就业岗位及岗位胜任能力的信息技术能力,是此类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
1 卫生信息管理的职业能力分析及岗位要求
在各级医院,专门设置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是近十多年的事,医学院校开设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也是近些年的事。近些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迅速,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纷纷大力发展其网络数据平台,对卫生信息管理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作了相应的调查。
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的方式。问卷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两部分,一是部分往届毕业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他们在医院的相应岗位就业;二是医院的信息管理科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员。问卷调查共发放200份,涉及学生问卷160份,医院管理人员4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设计的问题主要是涉及在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对于信息技术的职业能力需求。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我们进行了归纳整理,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应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
在医院,卫生信息管理岗位归属于信息科,此岗位的工作范畴主要涉及医院的信息系统即医院数据管理平台的管理和日常运行维护,因此,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例如:熟练掌握常见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基本的网络测试和网络操作等等。
② 具备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和常见故障维修能力
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中,一般由医院数据平台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办公系统、诊疗系统三个部分构成。无论是哪个系统,核心是计算机,因此,管理人员要具备能够保障计算机正常运行的维护能力。并且,对于计算机出现的一般常见故障,要能够迅速处理和维修,保障计算机的正常使用。
③ 具备数据库基础管理能力
现在各级医院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利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全院的数据存储和信息处理。所谓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其技术实质就是数据库的管理的应用。现在常见的数据库为SQL、ORACLE等,因此,管理人员应具备这些数据库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④ 具备计算机网络使用和日常维护能力
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网络上,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运行状态是必须保障的。因此,信息管理人员要维护计算机网络的日常运行,要熟悉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具备处理计算机网络的一般常见故障的技能。
2 高职专科医学校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通过上述调查分析,我们明确了医院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但在高职专科医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市场需求的岗位工作能力需求有些脱节,即不能胜任岗位需求,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计算机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中。
① 重医学知识,轻计算机专业知识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前几年主要开设在医学本科院校,这几年在医学专科学校也开设了此专业,但在专科学校,通过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普遍都具有重视医学知识,轻视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特点。学校的主导思想,是医学知识的学习为主,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知识掌握为辅。但是,专科院校由于学时限制的原因,没能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医学知识,造成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同学医学知识学习不够深,信息技术也掌握不好的局面。
② 对计算机操作技能重视不够
某些医学专科学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医学知识、管理知识、信息技术三个部分构成专业的培养。这个人才培养方案看似不错,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学校重视理论教学,忽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
③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不能完全适应岗位需求
部分医学专科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照搬了本科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忽略了本科院校的学制和专业培养的侧重点;或者仿照了信息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没有将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有机结合。毕业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不能将所学立即用于工作之中。
3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根据前面的岗位胜任力的调查分析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① 重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分析的结论,结合卫生信息管理岗位的工作需求,选择计算机课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从计算机基础教学,到专业教学,构建计算机课程体系,以涵盖适应岗位需求的计算机技能。
② 改革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课程标准
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得知,以前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标准是适应一般技能的,没有突出本专业所需求的技能要求,因此,课程改革中,要根据岗位的需求,增删课程内容,修订课程标准。
③ 改革教学模式,适应岗位能力需求
专科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计算机的操作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操作技能,学生才能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一)
一、自我感言:
作为一个正处活力青春的20岁青年,脑子里有着一股子的干劲,在现实社会面前表现得非常的自信,那种渴望成功的欲望十分的强烈,这也源于我好强好胜的性格,一旦是自己认定的事,就一定会下定决心努力去做好。但我自身也明白自己现用的能力,也仅仅还是个学生,经济方面还是得依靠父母,我只会做那些实际一点的事,而不去追求那些我力所无能的,我相信一个人的能力是一步步积累出来的,是从实际事情中积累总结出来的一种经验。
优势——劣势分析
自我分析
优势:很容易培养自己对待事物的兴趣,爱好广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总会持怀满腔热情的投入。自身的综合能力还不错,学习成绩不亚于别人,各样的课余活动也少不了自己的身影,在英语方面有着一定的功底和很大的潜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很快的理解,接受知识;劣势:没有能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关系,要么就是几个很要好的朋友,要么就是一个没有朋友也没有,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所以时常的会感到寂寞,而空虚……做事情喜欢单独做,而不意愿的去邀请别人,渴望一种属于个人成功的成就感。生活有时没有目标,没方向,总是在茫然中虚度时光,不能很好的有效率的利用自己的时间。
家庭分析
优势:在亲人的心里是一个懂事而聪明的孩子,有着亲人们的关怀与支持,特别是父母在我身上寄托了很高的厚望,将他们一身的心血都投资到了我的身上,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劣势:有点骄傲,当取得一点点的成绩就自我满意,做事情有些急躁,不能冷静的思考问题,所以都那么大了,父母对我做什么事还是不怎么的放心,自我控制能力差。
朋友、老师、同学分析
优势:具有一定的个人能力,不落后与其它同学,有自己的一个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基本能做到老师的要求。劣势:不能够融入到同学当中去,积极主动性太差,有点的害羞,缺少与老师主动交流的机会。
机会:利用大学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主动表现自己,锻炼自己,真正的将自己能力展现出来,在即将到来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向老师同学证明我的英语水平。生活上不让父母担心,也向他们证明,我已经长大了。
威胁:大学里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地方,关系也十分的复杂,感觉同学们都在向我远去,是我没有跟上他们的脚步,还是他们在冷漠我,我得去思考!
二、目标规划
总体目标: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做一个电脑高手。
阶段目标:21~22岁将理论知识学好,将基础打牢;22~25岁在专业科目上拔尖,取得一定的成果;25~32岁,运用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打拼,创造属于自己是空间,属于自己的财富;38岁拥有自己的一家公司,自己做董事长。
学习目标:大三之前过全国英语的4、6级的考试和计算机四级考试;毕业时顺利拿到学士学位,然后一鼓作气攻读研究生,并顺利拿到硕士学位。
家庭目标:26~28岁结婚,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努力构建一个温暖的家;35岁之前要拥有车、房,40岁要赚足足够的钱,养老婆孩子,好好的孝顺父母长辈。
健康目标:经常锻炼,要拥有强壮的身体,还有就是家人也健康平安!
个人理念 :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人生能有几回博,此时不博何时博,我们要抓住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一生一定要过得有意义,一定要让自己有限的年华里有所回味。一个人活着就是要做有意义的事,而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的活着。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在于奋斗!
专科大学生职业规划书(二)
一、前言
花开花落,春去春来。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我进入了大学的校门。刚刚踏入大学的时候,就觉得大学的生活丰富多彩,但是,我们进入大学的主要目的是学习,是掌握一门对我们踏入社会中能够自我生存的一门技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规划一个未来蓝图。
中国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无论什么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再远大的理想也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因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比较重要了!作为一名动物医学类学生的我,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但是,有一点我深信不疑:如果没有兢兢业业的付出,就不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没有勤勤恳恳的刻苦钻研,就不会得到累累硕果。没有点滴的积累,就不会有大的成就。
二、认识自我
(1)特长有乒乓球、电吉他、音乐
(2)优势:专科生,更能适应基层工作,环境适应能力强。
(3)劣势:敲门砖不够硬,相对高学历毕业生竞争力不足。
(4)职业兴趣:偏向于企业型,比如从事企业某项目的经理,全权负责该项目的开发、落实等。
(5)职业能力:
一般职业能力:个人领导能力弱,落实能力强,手眼协调能力、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对环境的适应与心理承受能力强。
专业能力:通过大学的学习可以较快适应并胜任本专业工作。现阶段职业综合能力较弱。
(6)个人特质:性格稳重,待人真诚:兴趣广泛,头脑灵活,反映灵敏;责任心强,富有同情心,能较好的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动机,善于鼓励和赞扬他人,防范意识不强。
(7)职业价值观:自我实现型与经济型的有机结合,用业绩来取得与之对应的物质回报。通过职业这个平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8)教育经历: 现就读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专业。
三、就业环境分析
1.专业分析
本人所学的专业为动物医学,我们学习动物解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生理学等方面,可以更加深入对动物的研究学习,为我们以后做一名合格的兽医打下坚实的基础。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具备解剖、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动物的病理,掌握基本的兽医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动物病理实际问题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业中从事动物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动物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只有认真学习才能掌握其专业知识。
2.就业前景
中国畜牧业发展迅速、奶制品需求量增加以及宠物饲养量大量增加,但中国动物医生仍然极度缺乏,在中国经济急剧发展的今天,畜牧业的发展、城市及农村中饲养宠物的增加,需要有大批的动物医生对动物的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中国在未来十年里需要大批兽医来涌进畜牧业,更需要的兽医来支撑畜牧业的发展。
3.社会需求情况
在我国现阶段,全国数百所高校中很多学校都设有动物医学专业,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动物医学专业大学毕业生涌上人才市场,在这种现状下普通和初级兽医师也明显供大于求。但高级兽医师人才却千金难觅。作为专业技术性很强和个人素质相对要求较高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畜牧方面企业开始对其从业人员有了新的期望和要求。目前,具有几年从医工作实践经验,并且取得高级兽医师的人才成为市场上抢手货。这些现状使其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四、职业定位
“择己所爱”这四个字,对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更重要。为什么?因为牧场一线的工作必定远离城市和喧嚣,必定寂寞艰苦,没有一份对这个职业的爱,是不可能长期坚持下来的。
我的优势:
(1)真诚,坦然,善良,乐观,开朗。
(2)学习、动手、独立思考能力强,胆大,具有冒险精神,善于挑战自己。
(3)做事谨慎,认真,考虑问题较周到、全面,具有团队精神。
(4)善于在理想与现实中寻找平衡,能较好地调整自己。
(5)好胜心强,不服输。
(6)喜欢自由,喜欢没有约束的生活。(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吧)
我的劣势:
(1)还是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经历挫折少,抗打击能力不是很足,还不是非常熟练的适应社会。
(2)交际能力较差,,积极主动性不够,做事爱拖拉机,惰性较大。
五、理想职业发展策略
1.职业目标:将来从事生物技术企业的项目经理职业。
2.职业发展策略: 进入攻关类开拓类的组织,不受地区工作的限制。
3.职业发展路径: 走项目主管的路线。
六、总结
世所需的“世”,实际上应该是市场,要了解市场需求。目前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资本也纷纷涌入农业、畜牧业领域。畜牧领域大有可为。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有的人望“农”生畏,希望留在大城市、实验室、办公室,殊不知需要人才的,不是大城市而是基层一线。
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正确适当的目标。我是学习动物医学的学生,可以说我的机遇还好。我毕业后可以说就是学校培养的具备预防并治疗动物疾病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但是,我的技能还不扎实,没有足够的经验。
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
2001年WHO报告显示:全球有4.5亿精神疾病和脑部疾病患者,在部分发达国家已有20%的人被诊断出心理疾病,50%的患者一生曾存在心理问题,精神卫生已成为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1-2]。目前,全球护士短缺的现象日趋严重,精神科护理劳动力问题显得尤为突出[3]。精神科新毕业护士(PNGN)具有精神卫生知识欠缺、技能不熟练、缺少心理支持等特点,过去研究多集中在毕业前护生临床实践的准备,护理教育者忽略PNGN从学校到临床转变时期中其情感体验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影响[4]。目前,研究已关注到PNGN经历,强调在护士毕业后1年时间内,需接受转变时期的教育支持项目来完成临床实践的准备[5]。尽管医院实施教育支持项目,但PNGN仍存在消极的情感体验,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仍存在高离职风险[5-6]。因此,我们需要探究PNGN第1年的临床实践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完成新毕业护士(NGN)到精神科护士的转变。现综述如下。
1国内外新毕业精神科护士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精神科很难招募和留住NGN,Stuart[7]研究提到美国只有不到1%的护士选择精神科护理。护士短缺既加重护理人员的工作负荷,又阻碍了新成员的加入,形成恶性循环。Karlowicz等[8]调查发现,美国对该机构的精神卫生投入70000美元/年,用于招收护士来填补职位空缺,但该机构注册护士(RNS)人动率为54%,新员工6个月离职率达75%。Hayes等[9]认为如何保留NGN是卫生服务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高级护理人员流失率不利于患者恢复健康及护理队伍和经济发展。在精神卫生服务领域中人口老龄化是尤为突出的问题,Dent等[10]调查发现,澳大利亚精神科护士平均年龄是47岁,相比于其他科室护士,精神科护士更新速度慢。Wilkins等[11]调查发现,加拿大的注册护士平均年龄为44岁,30%护士年龄超过50岁,接近退休年龄。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精神科护士人员短缺,平均每3名精神科护士为10万人提供护理服务,PNGN是以中专和大专学生为主体,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普遍偏低[12-13]。李瑞雪[14]研究发现,医院精神科护士1~2年离职率高达15%。朱转娥等[15]研究发现,精神医院护士工作第1年流失率高于综合医院,因此,应做好精神医院的风险防范,提高医院护士的福利待遇,稳定临床护理队伍。国内学者大多偏向于精神科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和压力源的研究,张丽等[16]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工作总体压力水平为中度压力,主要压力源是“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和“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徐国彬等[17]调查结果显示,精神专科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检出率为33.9%,其相关系数最高条目分别为患者带来压力、同事间关系、新技术的要求、长辈的照顾和精力不足。国内文献针对PNGN研究较少,仅局限于PNGN对精神科护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及如何提高沟通技巧,未深入了解精神科NGN临床体验[15-18]。
2新毕业精神科护士角色转变培训项目
基于精神科护理人员短缺的现实和对未来精神科护理的预测,相关组织必须设法留住PNGN。NGN首次承担精神卫生领域的工作,PNGN处于迷茫阶段即不确定其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能否胜任工作。在国外,Michelle等[19]提出过渡计划,强调在说教式和体验式学习活动中临床的监督和支持作用,PNGN表示在工作第1年满意度提高,愿意继续从事精神科工作。Robinson等[20]研究发现临床监督和支持情况与新员工的决定(是否愿意继续第一份工作)密切相关。Mccloughen等[21]表示培训部分优秀的精神科护士使其作为新入职员工的导师,这样可以满足导师监管需求,促进新老员工间合作,有助于招聘新员工和保留现有员工。在国内,PNGN在进入临床时会有岗前培训项目,帮助NGN完成角色转变。李放等[18]研究显示,对PNGN进行规范化培训,可提高精神科专科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专业护士。赵春海等[22]提出PNGN实践分期,包括无知恐惧期、盲目乐观期、焦虑恐慌期、紧张敏感期、平稳成熟期,并提出对PNGN实施分期培养,取得效果优于一般培养方式。孙爱芹等[23]针对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进行情景设计和模拟训练,提高护士综合能力,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3影响精神科新毕业护士临床体验因素
3.1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是指对给定角色的期望或规定缺乏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对角色行为规范不清楚,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仅存在于NGN,在职护士也遇到同样的问题[24]。Rungapadiachy等[25]对注册前和注册时间超过6个月的PNGN质性访谈,发现参与者注册前后均存在角色模糊的问题,角色模糊对PNGN产生消极的影响。Alexander等[26]研究发现,精神科护士感知到工作满意度是决定继续或辞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角色清晰是决定RNS是否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因素。由于临床实践中角色不确定性、对突如其来的责任毫无准备和能力被质疑等一系列问题,角色模糊对NGN影响更大[5]。吴惠娟等[27]研究显示,精神科护士的角色认知如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感知与职业倦怠之间关系密切,并提出提高护士的角色认知能力是预防职业倦怠的有效策略。
3.2团队支持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发挥团队成员间的协同作用,实现个体不能实现的整体功能。不同的人对团队内涵有着不同理解。部分NGN认为团队等同于庇护所,个人可免于承担责任;部分学者认为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团队是科室文化的象征[28];团队能为NGN提供一种归属感,是工作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有研究指出,精神科护理同伴的支持不足会消极地影响PNGN学习积极性和临床实践安全性。相反,支持性团队可促进NGN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发展。被访问者提到“我身边就有优秀的团队,(我)总是觉得生活充满活力和动力”,肯定优秀团队的重要性。老同事可为新同事提供建议,促进新同事的社会化、学习和发展。对NGN而言,团队合作是是构成NGN个人、专业和临床学习的支持基础;在复杂临床情况下,发展同事间亲密关系;提供同事间沟通和交流机会;有助于新手、患者和单位之间建立整体人际安全网。
3.3护士自身能力不足
3.3.1沟通技巧
沟通技巧包括护患间和谐相处、倾听、换位思考和观察等方面,这些技巧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存在护患沟通的问题,低年资护士必须先意识到沟通问题,并在临床中不断实践,提炼和总结沟通经验以应对特定的患者、不同的工作场所和事件。Cleary等[28]提到精神科护士应具备常规的沟通技能如和患者相处、了解患者需要、巧妙的沟通方式和较复杂的沟通技巧,常规沟通技能是在护士的个人经验、领悟和自信基础上形成的,较复杂的沟通技巧需要护士在倾听和移情理解患者基础上逐步形成。
3.3.2专业知识贮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有研究提示,由于PNGN知识、经验和能力缺乏,其往往感觉自身专业能力不足,产生弱势感和孤独感。高学历的PNGN会出现知识储备有限和能力不足问题。PNGN在进入职业生涯前应解决这些问题,否则会造成临床护士人员流失。PNGN应逐渐形成适合非正常人的思维和技能,具备较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研究者发现,精神科专科医院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存在不足,教学区护士具备更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说明工作环境对批判性思维的养成有重要影响。
3.4精神科暴力事件
精神科服务对象缺乏自知力,精神和行为异常不能有效地配合医疗护理工作,甚至随时会出现自伤、自杀、冲动、伤人、毁物等状况,这样的工作环境会使精神科护士长期处于自身安全随时受到威胁的状态。有研究称,离职护士均受到患者不同程度的侮辱、攻击或伤害,精神病专科护士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PNGN要适应精神科工作,学会与复杂患者交流,在工作过程中除解决患者健康问题外,还需保证自己人身安全,这是与其他科室不同之处。3.5公众对精神科的污名化护士无论是否有其他科室临床工作经验,在从事精神科护理期间都可能会经历一段消极的磨合期。有研究显示,PNGN可能受公众对精神疾病和精神护理的污名化影响,使自我认可度下降和情感被孤立。有研究表明,精神疾病难以根本治愈,精神病患者会受到社会及家庭不同程度的歧视,精神科护士会受到社会歧视和家人的不理解,护士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护士精神压力增大和个人成就感低。
4建议
精神科护士流失是全球性问题,有效地挽留员工的最佳做法是提高精神科护士满意度,积极的临床感知会促使PNGN尽快融入精神卫生服务行业,提出建议如下:根据精神科护士工作特质来招聘新员工,会增加了招聘成功和留住人才的机会;在新员工成为正式员工前,新员工需和经验丰富老员工工作1天,其可以帮助应聘者确定新员工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为老员工提供和未来新员工接触的机会;NGN护士必须接受预防性压力消解对策的教育。首先,NGN应提前普及精神卫生护理的相关知识,了解该职业的性质和意义。其次,NGN应接受精神科的技能培训,了解精神科医疗护理全过程,掌握必要的临床技能,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最后,为新毕业护士讲解精神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介绍相关的规章制度,提前告知工作中可能出现突发事件,做好心理准备;精神科应拥护和支持导师制如新旧员工配对工作、护理员工的继续教育项目如终身教育、团队构建如护理人员需了解精神科其他专业的作用,彼此间相互尊重和支持和职业激励政策如报销高级教育学费;医院和护理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或教师在本医院实习或研究,促进临床护理人员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开阔临床护理人员的视野;领导者应努力提高护士待遇,如建立更合理的工资增长策略、薪酬和贡献时间相匹配及将涨工资或奖金视为工作成就标志,有助于培养员工忠诚度;护理领导者或人力资源部门需对离职员工进行离职正式面谈,以了解其离职原因。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科新聘用护士职业心态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0,5(4):967-968.
[2]李瑞雪.精神科护士流失原因调查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246-247.
[3]朱转娥,龚爱清.惠州地区综合医院与精神病医院护士流失情况探讨[J].现代医院,2013,13(12):121-122.
[4]张丽,刘俊.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压力源现状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3):86-88.
[5]徐国彬,汤晓红,钱瑞莲,等.精神神经专科医院护士工作倦怠中人格解体及相关压力源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26):2597-2600.
[6]李放,陈爱民,翟瑜,等.精神病专科医院心理科低年资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多元化培训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46-3048.
[7]赵春海,李娟,张丽伟,等.精神病科护士的分期培养[J].华北国防医药,2004,16(6):424-426.
[8]孙爱芹,张淑爱,李风玲.住院精神病病人攻击行为处理情景模拟训练的设计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09,7(30):2738-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