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

第1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幼师 口语教学 教材 教学反馈

一、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及问题凸显

中职幼儿师范学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的任务,幼师生进行教学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口头语言,“教师良好的口语表达对正处于智力、知识开发和启蒙阶段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口语训练成为幼儿师范教育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教师口语》课程由“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三部分构成,课程的三个部分内容逐层深入,要求各不相同。近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取得可喜成绩,同时存在不可忽视的紧迫性问题。问题之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投入使用后,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由原80%左右的合格率降至40%左右。问题之二,虽然部分学生取得了普通话合格证,据用人单位反馈,一般口语交际能力的薄弱使刚站上三尺讲台的她们时常陷入被动的尴尬境地,常见的问题是课堂“讲课”能力较差,口头表达水平的欠缺已成为幼师生发展的“瓶颈”。

二、中职幼师教师口语教学的现状

影响学生口语表达的因素众多,以往多数研究者主要从口语教学的具体训练对策方面进行探索,笔者以多年来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侧重于对现阶段中职学前教育口语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学方式及教学反馈等现状进行探讨。

(一)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多年来,中职师范学校教师口语课程一直采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教材,如《现代汉语》、《听话和说话》。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而言,教材缺乏指向岗位需要的针对性,其涉及的知识理论性亦较强较难,知识更替缓慢。近两年来,为了克服前述弊端,笔者所在学校对课程教材的选择重新作了多次调整。笔者认为,该举措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不少突出的问题,但因为近两年教材版本较多,导致教学活动过程中不稳定因素增加。虽然各个版本均加入了部分专业实用口语项目,但训练部分的内容依然缺乏,如语音、态势语训练章节,并且在实际授课中因课时不足等原因,部分训练技巧的教学最多也就是组织一下观摩,较少进行系统训练。再者,个别重点概念解释模糊。如,在介绍语音概念“音素”一词时,教材对普通话音素的基本组成情况未做重点展示,其中对元、辅音的定义缺少科学描述,类似情况并不鲜见。

(二)重理论轻实践,训练形式单一。

大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到专业课程的影响,普通话的教学课时普遍偏少。中职学生语言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因此在理论知识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要做到必要的讲解,而教学中普遍的情况是,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知识部分确实做了精细分析,课时的限制却导致实践练习只能泛泛而谈。更为甚者,课时的压缩,往往导致多数技能训练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导致学生的不足或缺陷得不到纠正。虽然学校每周都设有由学生组织的推普课,但训练材料不够丰富,训练方法单一,如学生晨读、晚练的教材都是那一本薄薄的一二级常用字词,实训效果不佳。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学方式尚需完善。

1.师资结构亟待改善。

教师口语是一门涉及知识丰富广泛的学科,它要求任课教师除具备教师的一般素质外,还要求普通话水平达到较高等级,具备方言辨正能力、较强的示范指导能力,并熟悉了解幼儿园教育常规实际。笔者所在学校普通话教师在数量、质量上良莠不齐,拥有国家级或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资格的教师只有三位。部分教师本身普通话表达缺乏规范性,语音辨正能力较弱,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问题缺乏深入探索。

2.普通话语音学习设备匮乏,教学模式更新少。

目前,笔者所在学校虽然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也投入使用了语音训练功能室,但只限于英语教学。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大都依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上,教学方法老套,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大大减弱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3.教学反馈手段方式缺乏有效性。

(1)口语教学评估手段匮乏。

长期以来,学术界除了对英语口语教学评估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以外,对汉语口语教学评估手段的研究甚少。在笔者所任教的中职学校里,口语评估常常被排除缺位,或者只是以期末口试或浅显的理论知识笔试为主要形式的终结性评估,这些做法对促进普通话口语教学作用甚微。

(2)课后反馈训练较少。

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面谈调查了解到,在课后反馈环节上,大部分教师只是象征性地布置几道相关的课外习题,较少涉及多样性的口语训练任务。因此,口语教学的实际功效堪忧。

三、现阶段优化教师口语教学的建议

(一)摆脱现用教材的局限性。

中职幼师口语教学一直都依据国家统一规定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进行教学活动,然而目前因中职生文化课基础差、教学课时被大大削减等因素,使得口语教材难以适应现在的实际需要。因此,教育者要有全新的课程意识,对教材内容做合理补充、精选。

笔者认为,当前幼师口语教学基础部分为语音技能训练,在教学中,边鼻音、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音变中音素的变化等内容是教学难点所在,应设法搜集充分的语音辨正训练内容。其次,要提高教学内容系统的衔接性,适时解释概念,并明晰概念的外延。再者,教材中朗读训练部分针对性不强,可适当补充普通话测试朗读内容,并将幼儿园现用教材中的诗歌欣赏内容有机插入朗读训练中。最后,在教学口语部分,结合岗位需要,可插入幼儿园教学真实案例点评及优秀案例指导材料等,并针对教学内容附上幼儿园语言活动课教材实例、教学光盘及视听媒体等。

总之,教材内容既要能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表达水平,又能结合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二)重实践,强化课内外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声、韵、调上,虽然普通话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一般表达能力欠缺,上台发言时常出现声音发颤、语调失常、颠三倒四等语无伦次的状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推广普通话和一般口语表达训练有机结合,明确双重任务的重要性。

1.应注重教学中的情境性实践训练。

纵观普通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依然习惯于教语音知识,缺少活动安排。除了常规语音教学外,教师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应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专业特点的情境训练,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口语交际的全过程。“所谓的‘情境’,就是某种图景和情感的结合体,有‘物’有‘意’,置身其中,将激起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产生‘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的冲动,从而‘情动而辞发’,滔滔而不绝”。根据以往的实践,学生较为热衷的情境口语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如:角色表演、即席发言、应聘介绍等,训练内容都是针对专业性质及人际交往中口语表达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训练。比如,在上《口语表达中心理沟通的方法》这节课时,笔者为了加强学生对沟通方法的理解掌握,设置了一个幼儿园常见情境:

一天,你批评了一个犯错误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的家长却找到你说了很无理的话,比如,说你是一名没有素质的教师,批评得不公平;或者说你算干什么的,怎么能对孩子要求这么严,等等。

首先,笔者设疑: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顿时,课堂上三五成群,学生七嘴八舌,人声鼎沸,教室里洋溢着一阵阵充满激情的对话……

然后,分别让几组学生模拟角色上台表演,强调注意沟通技巧的表达……

最后,由学生对角色表演进行评论后,引导其分析沟通中的认同和调控技巧,从而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感知和概括总结……

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训练指导,才能达到一举多得之效。特别是中职三年级,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会说话、会讲课。这一阶段以“即兴型口语”和“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试教”训练也是本阶段的主要任务之一。所以,创设生活化、专业化的口语情境更显得举足轻重。

2.加强课堂教学外的实践。

师范学校每周都设置口语训练课程,如推普课、晨读、晚练课等。在各种训练活动中,应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富于针对性的实际训练材料,并加强对学生组织者的规范性辅导,以弥补训练材料匮乏、训练方式呆板等不足。为了强化训练形式,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社团多举办语言类的活动,如演讲、故事讲述、辩论赛、语言情景剧等活动,鼓励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出现,使学生意识到普通话的学习是大势所趋。

(三)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方式、教学反馈的有效性。

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完善教学设施。

针对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应通过学习或进修提升普通话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幼师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从客观实际出发,探索出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不断提高个人教学技能和普通话口语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训练环境,并尝试将国家先进的智能普通话口语评测技术引进本校,积极利用电脑室开展辅助计算机普通话水平测试,尽快扭转学生测试合格率明显下降的局面。

2.丰富教学方法,巧用媒体教学。

在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形成新理念,运用新手段、新方法,并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原则与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运用微格教室、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相结合。

(1)探索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

对于语音训练中重难点音的训练,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受训者讲清语音理论再做一般的示范发音和跟读训练,则显然收效甚微。如能通过语音比较法,语音强化――还原法,口部操训练法等,便能提高训练实效。

此外,学者们更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多元情境策略,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有目的地创设多种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及思维活动,从而获得理想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如前面所述,通过符合专业性质的现场模拟进行的实践练习,能多方位地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及应变能力。再者,亦可利用语文科目中的《阅读与写作》、《语言活动指导》课程等进行活动情境创设,借此弥补教材编排的不足,丰富训练形式,增强教师教的延伸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

(2)巧用多媒体教学。

在当今教育教学领域中,教育者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如何有效地发挥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对于口语教学来说,教师仅仅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课堂讲解是实现不了教育目标的。如在语音教学环节,由于学生学习基础薄弱,理论知识在传授过程中不易被理解和接受。比如平翘舌音,单纯向学生解释其发音的生理机制,学生最终并不能理解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果能通过多媒体3D效果向学生展示发音部位和流程,如:图面中显示的平舌音是舌尖和上齿背接触,发翘舌音时舌尖和硬腭前部接触,并且通过不同的流程图中线形上下前后的移动,代表形成不同的发音部位,即“平、翘舌音”、“卷舌音”或“缺陷音”。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不同的发音位置,远比抽象的一般讲解效果好得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现代网络语音室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同时借此锻炼学生听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普通话语感。

3.提高教学反馈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得到的各方面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提差补漏,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1)完善课程评估体系。

课程评估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测的作用,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活动的开展既要解决评估内容的问题,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策略、课堂活动参与度等,又要考虑评估形式,如自我评估或同伴评估形式的结合,还应注重评估手段,包括如何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口语录音档案或设计相关问卷与访谈问题等。只有不断形成并完善上述评估体系,才能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达到促进其口语能力发展的目的。

(2)重视课后的教学反馈作用。

基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课后反馈往往不够充分、不及时或缺乏多样性。课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结果的机会,这既是对学习结果的检查,又是学生交流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书面作业、组织交流、提问等方式进行反馈检查和巩固,如让学生课后口头概括本节课内容或概括自己本节课的感想、收获,亦可让学生就刚学过的内容提问,同伴回答,或者在故事教学章节引导学生课后复述、口头续编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有学习的主体感和成就感,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有效进行教学部署。

总之,影响中职幼师普通话口语交际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毋庸置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反馈的有效性在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上尤为重要。口语教学实效性研究难以立竿见影,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深入反思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陆文君.中职幼师口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1).

[2]李弟宝.构建职校特色语文 提升学生就业能力[J].职业,2008.

第2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技工教育;问题;文化课;教学创新

技工教育是近年来我国职教建设的重要一环,它的目的是培养一流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全面展开,而技工教育的教学改革却相对滞后,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一、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现状与问题

1.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对技工教育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即教学生掌握一门技术,或者说要求学生只要会做能做,其他的则不必过多考虑。正是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家长、学生甚至一些学校、教师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语文、数学等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导致文化课教师难教,学生不重视文化课的现象,出现职教系统本身认识的偏差,使文化课教学被忽视,人为地使得“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衡,缺乏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发展所需要的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当前技工教育发展中除了对口升学班级外,一般都比较忽视文化课的开设,文化课几乎成了陪衬,可有可无。在课程设置和平时教学中非常突出“专业课”的地位,甚至提出“文化课要为专业课服务”的口号。为了满足专业课时数,任意删减文化课的教学内容。由于时间、学制等的限制,过于强调“专业课”,忽略了文化基础的全面提高。结果只注重单一专业技能的培养,文化基础的教育被忽视,培养出来的人才发展不够全面,心理素质较低,缺乏自信,就业能力低弱。由于忽视文化素质的提高,专业技能发展也受到很大的制约,难以进行自我教育与提高,使以后职业生涯的继续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

2.学生基础差使文化课教学面临挑战。技工学校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初中生,而且他们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技工学校学习的,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文化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普遍抱有“到技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个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文化课普遍经历一个由听不懂到听不进再到很反感甚至提起文化课就“头疼”的过程。由于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学习没有兴趣。文化课教师也成了不受学生欢迎的人,相对专业课程而言,文化课教学的情景实在尴尬,而且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教学评价问题使文化课教学得不到重视。技工教育的特性是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容易。技工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量,教师和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课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没有明确标准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也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文化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重视,起不到激励作用。

4.适合技校学生的教材过少,教学计划过于空洞。部分文化课教材大纲过时,内容陈旧。

5.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教学,授课方式过于俗套。由于传统教学观念,许多从事技工教育的文化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仍然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课上,一些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技工学生的学习要求。这种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不能发挥他们的特长,更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枯燥无味的课堂必然会出现学生上课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的现象。很少与学生互动,只是一味地用“我说你听,我问你答”的方法,学生听到的都是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黑板上面的粉笔字,完全没有新意,这也就造成了“你说我睡”的课堂现象。

二、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的改革途径与对策

1.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文化课。技工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是学习的主旋律,由于就业的需要把专业课的砝码加大了。但是“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宽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技工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素质全面”的教育目标。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文化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文化素质的教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克服“重专业、轻文化”、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倾向,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课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文化课教学的认识,要根据生源状况,改革、完善文化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2.加强文化课学科价值认识。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文化课学科价值认识不够。教育系统内部那种认为学生生源差,文化课能学多少算多少的思想,导致了文化课教学质量偏低,也使教师缺乏教学激情。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对文化课价值的认识。文化课教学不但关系到学生成为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技能型人才,从而解决就业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个人终身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认识到文化课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将文化课程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文化课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加强文化课教学的针对性。这是摆脱文化课目前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不搞一刀切,可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我发展,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要把文化基础素质与现代科技意识的培养很好地融合起来,在文化课教学中要突出实用性。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丰富教学内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4.加强文化课学科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提高文化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同时应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开拓新的教学评价方案,强化评价功能。例如,开设普通话测试,合格的学生发“普通话合格证书”等,对学生学习文化课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三、技工教育文化课教学的创新与对策

1.加强教材的建设、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鉴于原有教材的弊端,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获取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把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催化剂,不断地注入文化课教材和讲义,确保教学的内容对过去具有诊断性,对现实具有指导性,对未来具有预测性,这样才能真正带领学生紧跟科技发展的前沿。另外,在教学计划上要做必要的调整,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要本着“宽基础、活模块、精专业”的思想,冲破专业的限制,以社会需求为主,在文化课的基础上,加入文学欣赏、影视欣赏选修课以及普通话、写作选修课,保证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围绕人文素养、职业道德观念、审美情操、社会公德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内容的编排与传授,并且可以有选择性地开设计算机、实用语言等特色课程,充分满足社会和学生自身的需要。

2.加强实践课程,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单纯的理论教学不能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在实践方面有所加强,多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着重在实践上下工夫,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在学校中要开展合适的校园文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普通话比赛、文学社团活动、名作欣赏讲座等,以此来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突出特长的社会需求型人才。教师可以多多让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3.实施“双师工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技工院校中,教师不仅肩负着理论教学,还要担当实训指导、技术推广等任务,这就要求在技工院校中任教的教师是适应时展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学校要不失时机地推出政策,培养一些基础好、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通过留学和转岗的方式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学校还可以出台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必要的奖励,来提高学校的教学档次。另一方面,在教师的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譬如多媒体教学或到实训基地开展演示性教学,都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学习。

4.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从理论联系实际角度出发,技工教育是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不仅要靠高层次的专职研究人员,更要靠那些直接的社会实践者的参与。在注重实践课开设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仅包括文化基础课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其他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学习、总结、动手等的能力,促使学生具备从实践中学习和总结理论、甚至发展理论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文化课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种开阔的思维。目前的技工院校学生基本素质较低,他们的思维通常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要做到思维开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散,对诸多相互联系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从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高职教学水平提升高度,使高职生走上社会就可以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

[1]杨进.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应当实现的十个转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4).

第3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演讲与口才;教学探索;教学实践

演讲与口才是一门以传授基础知识为先导、以形成能力为归

宿的能力训练课,它的教学重点与核心应该落脚于学生的训

练与提高上,如何借助新课改提供的平台,让学生从被迫学转为乐

意学,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探索者,从课堂的倾听者转为参与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笔者有意识地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演讲

与口才课程为例,谈谈个人的心得与体会。

一、对教学理念的思考

《礼记》中说:“有自修之心则来学,而因以教之。若未能有自修之志而强往教之,则虽教无益。”显然,如果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毫无兴趣的,教师的教学从本质上说就是失败的。如何打开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这是教学理念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

笔者阅读了大量中外教育家的教学名著,认为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想要让学生真正做到兴趣学习,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即将教师讲授、学生静听的授课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探索、共同总结的新模式,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订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系

统性与完整性,而是对于学生真正有所受用的全面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应将书本降到次要的地位,活动是主要的,教学也不再限于教室之内;教学的载体不再仅仅是指定教材与参考书,还应该将相关的教具、影音资料等引入课堂;教学评价不再只是期中、期末的一张试卷,而应将学生的活动与进步作为考核中最重要的因素。

二、对教学实践的创新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演讲与口才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

1.优化课堂设计

教师在备课阶段要科学设计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在教学中科学设计教学的每个环节,在本课程的首节课上已将本学期学生课前展示活动告知所有同学,要求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每节课上课之前以幻灯片演讲的形式汇报本小组的主题,汇报内容可由各小组自行商量,可涉及时事新闻、社会生活、所感所悟、书评影评等。

在教学资源方面,笔者除了使用传统的教材及参考书之外,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大量的现代教学资源。如,在讲授普通话语音训练章节中,笔者截取了“新闻联播”节目中主持人的报道片段,让学生自我对比,找出问题,纠音训练,最终模仿提高;在讲授演讲口才章节中,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在“感动中国”节目中的演讲,也让学生欣赏了风格迥异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

在高校的即兴演讲;在课后的思考与作业布置环节中,笔者选取了大量新颖且具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演讲练习,这些素材往往是大学生关注并且感兴趣的,因而作业完成的效果非常

理想。

在教学方法上笔者主要使用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小组讨论法、模拟教学法、游戏互动法及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课前的幻灯片演讲以及课后作业任务的完成都主要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此外,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笔者在课堂的具体实践中也会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求职口才章节时,笔者采用了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在课堂设计中专门设计了求职模拟招聘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面试活动中的求

职者、面试官,并由学生担任模拟活动的主持人及评论员。学生在课下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充分准备,教师进行课外辅导,整个教学活动完整统一,教学效果显著。多种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综合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应变能力,使课堂真正地“活”了起来。

2.采用教学新模式,启用科学的评价机制,将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有机统一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借鉴了“导”与“引”的教学新模式。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指导者,指导及组织安排教学工作,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表演空间,让他们施展才华,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引”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基本理论知识上的“引”,即笔者根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拟出若干思考题,拓展学生思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使他们在亲身思考与探究中解决疑点与难点,将课堂教学内容引向深入。二是在课堂实训中进行的引导,包括课前的辅导与点拨、课堂氛围的塑造、学生实训过程中的适时点评等。

教学评价是引导课程改革、鉴定课程建设成果的重要手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特别关注动态生成的活动评价、教学过程的情景评价、个体差异的客观评价以及对活动学习成果的展示性评价。笔者阅读了许多专家、学者提出的多种评价机制,最终从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采用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标准多元化相结合的科学评价机制。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从总体上讲是显著的。(1)可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准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教育教学创新。(2)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了教学互动,增强了教学实效。(3)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便于教学沟通,对演讲与口才课的教改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学生的演讲与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普遍反映自己的普通话有所进步,与人的沟通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但是,由于笔者教学经验尚浅,教学理念的深度与广度还有所欠缺,在具体的教学中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需要笔者在将来

的教学中改进的地方,希望可以和同行们互勉互励。

参考文献:

[1]赵祥鳞,王承旭.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第4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1.中职学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到中职院校接收教育的学生不再是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数的中职院校学生都是那些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这些同学由于语文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在进入中专后,上课更是不知所云,厌学情绪高涨,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同学认为中专学生只要上好了专业课就可以了,基础课根本没有必要太在意,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任何兴趣,语文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缺少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材料

从当前我国中职院校所使用的语文教学材料来看,教材的种类繁多,单单就《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大纲》中就包含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基础版、提高版的中职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学校基础版、提高版的语文教材等,但是从这些教材的内容中来看,无论是哪一种教材,相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都较大,而那些时代感较强、对语文语法要求不高、能够锻炼学生基本听说读写能力的内容更是凤毛麟角。

3.一味注重语文的工具性

在当前很多的职业院校中,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工具性这一特点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语文教学质量,认为中职院校应该以就业为首要目标,语文教学只要教会了学生如何书写简单的应用文以及说好普通话就可以了,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压缩语文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只是简单的保留了应用文教学和口语教学两个部分。

二、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采取的对策

1.化单一语文课程为多门课程并行

语文综合教学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完成了学生从中学到中职,从应试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学生培养目标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处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课本都是一脉相承的基础知识,课堂是一贯的老师讲学生听,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和考上了什么样的学校。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身价值;衡量学生能力的标准是不仅要看他是否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看他走向社会后是否有解决和参与竞争的能力;同时开设应用文、演讲、书法、普通话语文欣赏课等课程,不仅使学生习得知识,而且贯彻素质教育的宗旨,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2.围绕中职实际,科学选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是重点。在新课改视野下,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选用的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

(1)模拟教学,即以人为创造某种与社会交往仿真的情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或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基地或人造情境的模拟实践中,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2)案例教学,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发现或抓住问题,并结合个人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从而诱发其创造潜能,并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3)项目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并逐步培养出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4)角色扮演,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强化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行为导向教学在应用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

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

第5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达到以上职业能力的毕业生,基本能够胜任出纳、会计(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报税、档案管理)、会计主管等岗位的工作需求。

基于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视,高职院校应通过创建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改良教学课程等方式,努力打造学生的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一、专业能力方面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资金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财务分析能力等。学院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基本能够涵盖以上的专业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丰富专业课程 课随需重

1.《税法》课程——税务管理能力

目前,《税法》课程的教学力度还不能适应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导致学生实习、就业中报税及税务处理成为困难。鉴于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加大税法课程教学比重,做到“税会”并重。在比较紧张的教学安排中,目前的课时能够安排的是一些主要税种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的讲解,以及一些重要的小税种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土地增值税等的讲解,对于如房产税、印花税等重要性稍低的小税种,很难涉及到,但这些税种虽然金额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常常会遇到,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和一些主要税种的计算分析结合起来。所以,学生税务管理能力的提高,增加学习课时,提高重视度是前提。其次,不仅要扩大《税法》的课堂教学课时,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税法教学来说,还要扩大实践课时,教学中要深入开展税法的学习,让会计专业学生熟悉报税、税务会计处理工作,而不是简单学习几个主要税种,报税环节一无所知。实践的一方面就是要引进报税学习软件,让学生展开仿真实训。另外,具体实践中,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全面的税法教材不是很多,需要编制既有理论又有实训的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税法校本教材,有好的教学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出纳》课程——资金管理能力

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未设置专项的《出纳》课程,只是在财务会计等相关会计核算课程中顺带涉及,导致学生这方面能力的缺失。实际上,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一定要开设《出纳》课程。学生最初实习及就业的第一份会计岗位,往往就是出纳岗位,而提高学生初次就业的职业信心有助于学生很快适应工作,并为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打下基础。《出纳》课程的开设,能够很直接地解决学生很多的问题,如出纳员基本技能(也是会计专业人员技能)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方式,让学生扎实掌握会计文字数字的书写,熟练计算器的应用,人民币真伪的识别,点钞技术,原始凭证的识别,印章的管理和使用,保险柜的使用等。同时,通过现金业务及银行存款业务的实训,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现金、银行存款收支规定及收支手续、办法,现金的盘点、保管,银行业务的处理,银行票据的识别、使用,以及出纳会计凭证的编制,出纳账簿的登记等。出纳课程的教学,完全可以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配合教材及多媒体设备,边讲边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3.《财务分析》课程——财务分析能力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财务分析能力。 《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当然应该在高年级阶段,通过低年级阶段的系统专业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职业技能,但合格的会计人员还要具备一定的财务分析能力。对于自己产出的工作成果——财务报表,要能够提供对报表的分析,从而助力企业的经营管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的职业能力从来不是算死账,《财务分析》课程应是必修课。具体教学中在进行了前期的分析方法、分析指标、分析方案讲解后,课程的设计应多从案例出发,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引入案例,学生自主分析,最终形成财务分析报告,多整体,少片段,多实践,少说教,既能形成学生的职业判断,又使课堂生动,收到实效。

(二)构建“实践为重”课程体系 强调职业教育优势

虽然高职教育强调“教学做”一体,但真正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工作显然不足,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动手能力还是欠缺。目前,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一般以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实训为主要课程内容。从财务会计的教学方法来看,大多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步走,即先行理论教学,后实践教学。还有部分学校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但由于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内容的设计、组织方式不尽合理,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考试也均侧重考核规则的记忆程度,学生沿袭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学习习惯,被动接受,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系统地理解会计知识和会计思想,缺乏足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很难适应会计工作日益发展的职业能力要求。因此,要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设计,突出实践能力。

(三)尝试阶段实习 及时教学反馈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设计是在三年学制的最后一学期。经过调研,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暑假及寒假就具备一定的实习能力,他们实习之后回到学校学习,动力会很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有目的地解决并且可以就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向指导老师请教,实习循序渐进,大有裨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可尝试阶段性实习,根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安排初期实习,以增强其专业能力,实习过程中安排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各方面的指导,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专业辅助能力方面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辅助能力要求具体包括计算机能力(电算化软件、Excel表格、ERP管理等)、语言文字能力(会计行文)、外语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会计电算化及外语方面,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均有设置,已经重视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可尝试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应开设Excel表格制作、Word文字处理实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学生有相应的考核。其次,还应开设财经写作课程,加强学生的会计行文能力。对于学生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要求参考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师考试,让他们认识到会计专业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三、社会能力方面

第6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银行;招聘信息;高职院校;就业

为及时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总结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基本要求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之间存在的差异,从中探寻未来人才培养策略,以便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切合社会需求,提高其就业率,笔者在2009年1~6月通过网络、信函、传真、问卷等不同形式,对全国200多家银行的招聘工作进行调研,调查内容为银行招聘岗位及其应聘人员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1银行招聘信息分析

1.1银行招聘岗位

银行招聘岗位主要有钞票处理员,微小贷款信贷员,前台综合柜员,零售银行文员,客户服务运营数据分析、客户服务排班,客户服务代表、客服座席代表、营销、综合管理、部门助理,CDM技术服务、能效技术服务、项目融资、碳金融、法律与合规岗,产品经理、创新产品经理、规划经理、高端客户经理、投行客户经理、科技人员经理、对公客户经理、零售信贷客户经理、理财经理、风险管理、支行负责人,内部审计、行政文秘、资金财务、科技信息、授信审查,总会计、财务会计核算中心总经理、核算经办,离岸业务部反洗钱监控岗位,风险管理员等。其中,只有极少数大型国有控股银行县支行以下营业网点一线前台综合柜员岗位招聘应届高职毕业生,并且一般的银行管理岗位都不招聘高职应届毕业生,较新颖、需求较少、要求较高的CDM技术服务、能效技术服务、项目融资、碳金融、法律与合规岗等一律将高职毕业生拒之门外。

1.2银行要求应聘人员具备的基本条件

①学历:100%的银行对应聘者都有学历要求。38家银行要求最低学历为大专,占19%,146家银行要求最低学历为本科,占73%,16家银行要求最低学历为硕士研究生,占8%。银行招聘人员最多的是本科学历,最少的是研究生学历。

②专业:除中信银行信用卡咸阳市公司招聘营销经理无专业对口要求外,其余99.5%的银行对应聘者专业都有要求,并且主要招聘金融、经济、法律、计算机、财会、统计、管理等相关专业,此外,少量招聘外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会计、数学、运筹学、中文、土木工程、水电工程、项目评估、电子通信等专业人员。

③工作年限:13.5%的27家银行要求招聘人员有工作经验,主要集中在管理或专业技术性程度要求更高的职位上,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产品经理、创新产品经理、规划经理、高端客户经理、投行客户经理、客户经理、科技人员、理财经理,浦东发展银行溧阳浦发村镇银行招聘业务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和营业部负责人、内部审计、行政文秘、资金财务、信息科技、授信审查、风险管理、总会计、客户经理、柜面员工等。

④年龄:30%的60家银行对所招聘人员的年龄有要求。由于高职毕业生的年龄一般都未超过24岁,故在此方面与社会要求基本无差距。

⑤思想品德:83%的166家银行要求招聘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品学兼优、刻苦耐劳积极向上、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和职业道德、无不良记录,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优先,并且综合素质较高,善于沟通,具有较好的敬业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承受一定的工作压力等。

⑥外语水平:17%的34家银行对所招聘人员的外语水平有要求,如工商银行海外数据中心要求英语六级以上水平,建设银行无锡分行要求英语四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或430分以上,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要求英语四级以上,瑞穗实业银行广州分行招聘人民币交易业务员要求已通过六级考试或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听、说、读、写熟练等。 转贴于

⑦计算机水平:43.5%的87家银行对所招聘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有要求,如人民银行沈阳分行钞票处理中心、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电子银行部客户服务中心、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中心和海外数据中心、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建设银行无锡分行、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客户服务中心、平凉和桂林市商业银行等。

⑧普通话水平:6.5%的13家银行要求所招聘人员的普通话标准,如农业银行上海市分行电子银行部客户服务中心(取得二级乙等及以上证书者优先)和中国光大银行电子银行部客户服务中心等。

⑨身体健康:40%的80家银行对所招聘人员的身体健康都有明确要求等。

⑩外貌形象、身高:16.5%的33家银行对外貌形象、身高有要求,其中兴业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中信银行信用卡咸阳市公司、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华夏银行济南分行、襄樊市商业银行等提出了外貌形象方面的要求;襄樊市商业银行、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要求女性身高160㎝以上,男性身高170㎝以上。

11性别:1%的2家银行如兴业银行北京知春路支行招聘业务拓展、零售客户服务和福建南平分行招聘分行零售部业务管理人员时要求所招聘人员为男性。

12本地户籍:20.5%的41家银行有本地户籍要求,如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中心、交通银行江苏省分行、辽宁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地处农村的基层农村信用社、兴业银行福建南平分行等。

2对高职院校的启示

①通过调查分析,可发现银行在学历、工作年限、思想品德、外语、计算机等方面的要求对应届高职毕业生约束较大,其中学历层次低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随着大学毕业生的骤增,许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人员至少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而言,在就业竞争初始阶段就处于一种明显的弱势地位。因此,有必要鼓励在校学生参加自考本科和专升本考试,以适应社会所需。

②工作年限要求对无工作经验的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也有较大约束;同时经分析可发现除一线操作型岗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需求量较大之外,人才需求市场的大门对高职学生敞开的宽度极为有限。基于此,建议以就业为导向,及时关注并分析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信息,切实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销”链接。如被招聘进银行的高职毕业生一般都从事基层一线柜台服务工作,可重点向学生讲授《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商业银行实务》等柜面规程和操作技能涉及多、岗位综合业务操作能力强的核心专业课程等,并加强实训,工学结合,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

第7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旅游教育 工学结合

高等职业教育只有服务地方经济,服务行业企业,才有深厚的根基和顽强的生命力。近几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质量为先、争创特色、服务一线、服务丽水旅游经济”为宗旨,工学结合,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体系,为地方旅游经济建设培养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提升了对社会的贡献率。

一、明确服务面向定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被誉为“浙江绿谷”,是“全国生态环境第一市”,发展生态旅游是丽水经济的重要成分。丽水旅游资源具有生态环境和民情风俗的两大整体优势,随着丽水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丽水旅游经济必将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丽水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旅游业实现由先导产业向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转变,旅游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丽水市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

丽水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根据丽水市旅游培训中心对丽水市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综合问卷调查显示:“小学、初中”学历占29.7%,“高中、职高”学历占47.2%,“大专、高职”学历19.5%,本科、研究生学历占3.4%。从业人员存在着学历和整体素质偏低状态,制约了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

针对丽水旅游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确立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总体思路是:探索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有特色、创新型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二、创新“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企业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应用型旅游人才,根据这一需求,我们创新了旅游管理专业“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五个阶段,由低到高、由浅人深实施工学结合,表现为“螺旋式”推进的特征,将服务行业企业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见图1)

起步期:第一学期,学校为主。以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认知为培养目标,夯实基础,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专业认知的轮岗实训。

成长期:第二、三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利用课程实训组织学生在景区实地导游讲解顶岗实训和综合实训;根据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建立黄金周、周末、寒暑假实训机制,全方位实施顶岗实训计划。

发展期:第四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学生集中一个半月在校学习后(此时至暑假结束恰是旅游旺季),结合自身素质及发展潜力,确定专业方向,分流到旅行社、饭店、景区实习,直至暑期结束,培养学生娴熟的操作技能,服务旅游企业。

提升期:第五学期,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学生返校学习《旅游市场营销》《饭店管理实务》《旅行社经营实务》《景区经营管理》等管理提升课程。由于有过前一阶段的实践,第五学期的学习将是带着问题的学习,可以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这一阶段的专业学习,将是高职教学区别于中职教学的重要环节,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即具有高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熟期:第六学期,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再次进行专业方向分流实习,每一专业方向指定指导老师,实行“导师制”,进行专业强化指导及毕业实习指导。

实践证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三年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综合能力和服务技能得以提升。

三、改革实践教学,建立“三个环节、两个目标、一个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必须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能力为主、需要为准和够用为度”的原则,我们建立和完善了旅游管理专业“三个环节,两个目标,一个重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个环节” 即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在实践教学中,将课堂实训、校内实训、校外实训等三个实训环节有机结合,环环相扣,构建实践教学的最佳体系。经过课堂实训、校内实训室实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再进行第三个环节即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训。这种循序渐进的实训方式,能够有效地保证顶岗实训、服务企业的质量。

“两个目标”即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突出实践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将实习纪律、文明礼貌、仪表仪容、职业道德、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等要求作为学生顶岗实训课程考核指标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一个重点”即“顶岗实训,服务社会”。明确实践教学过程以“顶岗实训,服务社会”为重点,设立了“实训与社会服务办公室”专门指导这项工作。为保证顶岗实训质量,建立了实训档案、成绩评定、安全管理、实训管理委员会等制度,将竞争机制引入到顶岗实训中。

四、建立多元化校外实训基地,形成紧密型“双赢”伙伴关系

实训基地是服务行业企业的重要载体。我们一共建立了18家具有产学结合特点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旅行社、酒店、景区,高、中档多元化的实训基地体系。与实训基地建立了员工培训、教师挂职锻炼、企业经营专题研讨、横向课题研究、学生顶岗实训等多项合作的紧密型“双赢”伙伴关系。与实训基地的互惠双赢,可以更有效地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根据旅游企业人员需求特点,分期分类开展教学计划外顶岗实训工作,形成全方位的教学计划外顶岗实训体系。寒暑假,学生在饭店类实训基地实训,使专业实践与勤工俭学相结合。黄金周,学生在景区类实训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训,提高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节假日、周末,学生在旅行社类实训基地实习,解决了旅行社导游不足的矛盾。

五、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实践教学环节

结合学院团委组织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专业实践活动,服务行业企业。专业教师帮助联系企业,布置任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控制和成果鉴定。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总结交流会,交流实习体会,分析典型案例,强化服务质量管理。

成立“茶艺表演队”和“礼仪服务队”,参加当地的重大礼仪活动以及东西岩景区的畲族茶艺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既锻炼培养了学生素质,又提高了旅游专业在当地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六、创建“导游服务中心”,完善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功能

校内创建旅行社生产性实训基地,其弊端是学生实习将局限在校内旅行社。为了使学生能更广泛地开展工学结合,服务行业企业,我们与丽水市旅游局合作,在校内创建了“导游服务中心”。

已考取全国导游资格证的学生,通过选拔进入“导游服务中心”担任兼职导游。兼职导游的服务质量管理及接团任务落实实行指导老师责任制。建立在校生兼职导游个人档案,毕业时“导游服务中心”对该生进行兼职导游工作的专项鉴定,进入毕业档案。“导游服务中心”定期开展导游带团技能、丽水旅游文化专题、丽水主要旅游线路实地踩线等培训,邀请当地著名导游、旅行社老总等共同承担培训任务。“导游服务中心”与旅行社、兼职导游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导游服务中心”的创建,扩大了旅游专业学生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辐射面,创新了旅游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通过“导游服务中心”对带团质量的有效监控,提高了服务效果,为丽水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发挥独有的作用。

七、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区域特色旅游人才

突出能力培养主线,根据地方旅游经济的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依托丽水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开设《观赏动植物》《景观生态学》课程,培养生态型旅游人才。开设《黄金周综合实训》课程,满足“黄金周”学生顶岗实训需要。为了够胜任丽水地接导游顶岗实训任务,开设《丽水现场导游》等课程。通过一系列地方特色课程开设,形成了我院旅游专业鲜明的地域特色,更好地为地方旅游经济服务。

实践证明,通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体系的全面构建,服务行业企业取得了良好成效,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有了全面提升。在校生形成了一支品牌响亮的兼职导游队伍,深受丽水各旅游企业欢迎。在“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成绩名列全省同类考生前茅。2007年“浙江省首届高校导游大赛”中,获得了高职高专普通话组团体总分第二名、两名选手进入“十佳”的好成绩。毕业生因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定位明确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张红专.浅谈湖南高职旅游人才“一主两辅”特色培养模式[J].科技成果纵横,2008,(2) .

[2]王斌,谢善培.论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11).

[3]张国英.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5).

[4]冯国利.加强与成功企业的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5]徐公芳.邓文华.以就业顶岗能力为重点改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22).

第8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718.3?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04-03

一、践行的背景和意义

有人说,职业教育的春风来了。是的,今天的中国正在进行全球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已经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张榕明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职教改革的春风也吹拂大江南北,“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新理念正被大力提倡,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各门课程都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从大纲到教材到教法,都强调应立足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其职业性和实用性。口语交际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语文能力,也是创业、就业必备的职业能力。正如国内权威的口才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所言,在人的一生中,从求职到升迁,从恋爱到婚姻,从推销到谈判,从交际到办事……无不需要说话的能力。这里的说话能力即指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具有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等功能,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其意义日益显得重要。大部分中职生一毕业便踏上社会,就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口头表达和社会交际能力,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他们在现代社会中谋生存求发展的重要条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而口语是人与人间沟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大小,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是较普遍现象,他们在当众复述、答问、交谈或讲述中,或声音低小、吐字含混、发音不准;或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或话语啰嗦,不得要领;或说话干巴,缺乏美感……用人单位也普遍感叹,中职毕业生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但口语交际能力整体较低。口语交际能力弱,也是中职生在职场地位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却被广大师生漠视,语文课堂仍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师“一言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考查阅读写作为主体的应试教育,导致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被普遍忽视淡化。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弱主要是长期应试教育体制影响的结果,他们来职校前受过国家九年义务教育,参加的大大小小学业测试都是笔试,动手不动口。考试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如语文教学,小学、中学乃至职专,语文各种级别的考试均以考查读写为主,口语交际涉及的微乎其微,在当前以分数高低论成效的教育氛围下,语文老师更愿意把时间多花在读写教学上。可能有人会说,职校老师可以跳出应试的藩篱,殊不知职校也同样有会考、期末统考的制度影响着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而这些考试无一例外的只是考查读写。此外,世人普遍观念也认为,说话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一般人不需要经过特别的训练。所以,尽管小学、初中、中职教育各阶段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都强调了要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今天功利化太强的时代里,“口语交际”教学还是被普遍边缘化了。语文尚且如此,其他学科更是忽视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的口语交际能力,自然也就成了今天中职生的“软肋”。

2.中职生底子薄,学习主动性差。从笔者了解的本市的职校情况看,到职校就读的学生,有一半左右是初中没毕业就提前分流的学生,有近一半是参加中考,但成绩上不了普高录取线的学生,所以都是被重点、普高层层淘汰的所谓“后进生”,知识积累严重不足,他们除了口语表达能力弱,往往还因腹无诗书,无话可说;或因来自农村,发音不准,方言严重,羞于开流;或因过去长期被老师冷落产生严重自卑心理,有想法不敢说、不习惯说;或对学习无欲无求,只想混几年……很多中职生自身底子薄,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自信心不强,学习主动性较差,使得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口语活动课更加困难。

3.教材可操作性不强,教师驾驭活动难度大,往往蜻蜓点水、望而却步。尽管新课程改革后的中职语文教材做了很大的调整,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循序渐进等特点,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但它毕竟针对的是所有的中职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甚至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也存在程度的差异性,并非所有的内容设计和活动要求都适应我们的学生。教材“口语交际”的大众性、同一性、偏难性,导致可操作性不强,使得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大量的心血、补充大量的资料,甚至要全盘抛除、重新洗牌、重新设计,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差,对于缺乏成就感的中职语文教师而言,会觉得此举如此费时费力费神又不讨好,要么就按照教材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要么望而却步、绕过跳过,所以,口语交际尽管重要,能够真正将其落实在教学中的教师却寥寥无几。

三、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新版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教学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为培养合格的应用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如何科学、有序、高效地进行口语教学,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我们职校语文教师必须要思考探索、必须要实践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教以说话方法,授以交际技巧,重视演练等,是一线教师形成的基本共识,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应讲究以下策略:

1.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学、以励助学。长期以来,单纯笔试考核学生语文学习的定量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导的评价机制,导致语文教学重书面轻口语的现象突出,教师给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的机会少,学生也漠视对自身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改善学生口语交际现状,最重要的是改变以往的评价机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励师生。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应将至少一半的评价自还给师生,由老师带领学生根据职业需求来共同确定评价方案,才能充分调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将《教学大纲》中关注学生平时进步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注重个体表现的定性评价等评价机制落到实处。其次,口试也需纳入语文终结性评价,语文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终结性评价应是对学生几方面能力的综合检验。把口语交际作为中职语文评价的重要内容,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为导向,可以大大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辅导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获得更多成就感。

2.唤醒学生的口语交际欲望,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恰当表情达意,和他人愉快交流,是人的本能欲望,但我们的中职生由于过去长期受压制和冷眼,“我不行”、“我不会”成了他们学习发展的一大心理障碍,这种极度不自信日渐降低了学生本能的表达欲望。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唤醒学生对自我的认同感,点燃学生的欲望之火,使学习提升口语交际变成学生的一项主动需求,让梦想之光照耀学生前进的道路。如何唤醒学生口语交际欲望,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一是以职业需求催生欲望。现代社会中,每个个体不管从事何种职业,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有的职业还要求有较强的口语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如导游、学前教育等职业。从职业需求的角度催生学生主动去锻炼提升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欲望。二是以赞美鼓励唤醒自信。用心挖掘学生的语言潜能,不失时机加以赞美,比如:“你的声音好清脆,我们喜欢!”“你的语音很清晰,我们听得很明白。”“你的语言很有亲和力,很能拉近和人交流的距离。”……让学生认识自身的语言魅力和表达潜能,并产生进一步发展自身语言和他人关系的欲望,当学生的言语欲望由小变大,由微弱变强烈,由短暂变持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时,它便是一种提升口语交际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三是以榜样魅力激发热情。以职场达人作为案例,介绍他们文雅的谈吐、一流的口才,借助视频或文字材料解说出众的口才和社交能力对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意义,激发学生树立向榜样看齐的热情,自觉从内心开启改变之门。

3.系统规划口语交际活动,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并非短期所能立竿见影的,需要长期的训练而潜移默化。语文教师应做学生口语交际的规划者和引领者,在任教起始年级时,就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专业职业需求和学校的现有资源,指导学生对几年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进行系统的规划和预设,使口语交际活动沿着职业化的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从单一的听、说活动,到简单的日常交谈,到职业性的交际,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学生毕业时口语交际能力应达到怎样的水准,每个学年、每个学期应达成哪些目标,将开展哪些专题性的活动,每个专题活动具体如何开展?……都应有系统化的设计和组织,既有长期的可操作方案,也有短期的实施计划,既有着眼班级整体活动的有序推进,也有关注学生个体口语交际能力的逐步发展,让每位学生都得到成长和进步,都能感受到因自己口语能力提升而向职业目标迈近了一步。口语交际活动应避免蜻蜓点水式的随机性或盲目照搬教材的无选择性。

4.课内模拟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搭建实战演练舞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语文课堂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方式。为了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学习的主阵地,首先,教师课堂活动方案要完备,并预告于学生,有的活动还需要学生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其次,课堂上要建立平等、信任、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学生能消除顾虑,放开胆量参与到口语交际活动中。再次,精心创设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口语交际情境。创设的情境应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比如:你的好友因失恋情绪低落,一个人躺在寝室里胡思乱想,你想为他解开心结,可以怎么跟他交谈?真实地再现生活,模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训练中学会交际,学会处世。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口语交际成功或失败的事件,现身说法,分享心得,提高社交能力。校园是个大舞台,也是锻炼口语交际的好场所,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利用校园资源进行自我锻炼。最近几年,我校在发挥学生自主管理,为学生搭建成长锻炼平台上推出许多新举措,也为学生的口语交际锻炼带来许多契机。如可引导学生积极准备校园情景剧的编排,可以举行讲故事、演讲、辩论、主持人大赛等比赛活动。这样,学生学有所乐,口有所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利用这些平台,锻炼自己的口语表达和沟通协调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其他机会,锻炼口语交际。如实习时,让学生主动和实习指导老师沟通,与实习单位的同事交往等等。通过各种环境下的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工作、生活乃至自己的一生都有重要的意义,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了学生敢于说话、善于沟通的能力。

5.口语训练与专业职业对接,提升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专业特点不同,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求也有差异。为了使职校的毕业生能尽快胜任不同岗位的职业需求,语文教师应充分考虑口语教学训练与专业成长的有效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可以根据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设计职场交际情境。如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预设:当上课时,一小女孩的凳子被后面调皮的小孩抽走,一屁股坐到地上哭了,其他小朋友都哈哈大笑时,你怎样妥善处理这一局面?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会碰到的。再如旅游管理专业的可以把学生带到旅游景点进行讲解训练……通过职场情境的设置,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更有的放矢,掌握职场必备的交际能力。中职各专业均有实训课,实训课的目标一般是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能完成一定的操作或一份作品,现不妨建议专业老师给学生加一个环节:完成一套相对完整的实训操作或一份作品时,还要求该同学口头介绍他进行哪些操作步骤,自己完成的质量如何,使口语交际中的介绍和答询等能力与专业成长相融合并提升。长此以往,我们的中职生不仅能动手,还会思考,善表达沟通,将更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精于思想、寓于情感、工于表达。”口语交际教学,是培养学生的言语沟通能力,这是学生在现代社会立足的一项基本技能,关系到其学习、工作、生活的成败得失。因此,如何更有效开展口语交际教学,需要教师们在职业化的理念下多尝试、多探索、多总结。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应仅是能动手,还应该是会思考,敢交流,善表达,能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珉.普通话口语交际(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杨旻.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初探[DB/OL].(2011-5-16).

第9篇:普通话实训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究视角 初中教学思考

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本人由组织安排到鞍山市第二中学挂职任副校长。虽然这半年时光短暂,但对我个人来说收获颇多,意义非凡,对个人今后的工作影响深远。新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领导同事,给予我新的收获、思考和积淀。在挂职锻炼期间,我严格按照预期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认真工作,边干边思考、总结。挂职期间,主要完成和参与的工作有听课(公开课、随机听课、试卷分析课等)、集备、教研组试卷讲评与分析、例会等。同时,还积极参与其他校园活动。整个过程中,都认真听、研、评、讲,积极配合,总结经验,与两校的教学实际相结合,探索改革,思考策略。

一、深入基础教育实践的心得

(一)收获新知,开拓思维

在挂职时期,时刻感悟到只有深入基础教学,才能真实地发现问题,才能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不固化思维才能开拓思维,收获新知。在二中的教学中,突出的教学类型就是试卷分析,做得非常到位、精确,这就是他们优于其他校的地方。试卷分析、讲评不是个别老师的个人行为,而是集体分析讨论的精华,详尽彻底,全面深刻,并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做全面指导,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传播,凸显个人优势、经验和长处。

这一点,应该对我们的大学教学有所启发。大学教学中的考核,结课考试完毕之后只有试卷分析,没有讲评.且没有对学生面授的试卷分析和讲评。学生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不知道得分的缘由,而学生其实非常想知道关于试卷的情况,尤其是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这对下一阶段科目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在本科教学中可以尝试开设师生间关于考试问答的平台和空间,传递关于考试的正确答案,试卷上出现的答题问题等,在公开公平的背景下共同成长,不仅学生学习了,进步了,教师也可以凭此了解学生的答题思维,在“复错”的模式下,师生互相了解,共同纠错,共同进步。

(二)提高了专业研究水平、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人对挂职期间的听课做了整体规划。分阶段地有计划地去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授课类型、不同年龄段、不同行政级别的老师的课,以便学习不同的任课态度、情绪、风格等,并与自己的教改研究相结合,收获详细全面的经验。实践获知,二中的课程分解非常细致,授课细腻认真,师生都争分夺秒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对知识的巩固性训练做得非常强化深刻,精益求精。教师在新授课上的风格差异不大,但在试卷分析、习题课等其他课型上的差别则较为明显。当然于此也体现了老师之间教学水平的差别。本人从他们的课堂上也学到了很多,边听边思考,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感悟。

(三)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能力,尤其是对本专业工作有了新的想法和启示

二中的听评课非常之多,且非常细致。尤其是听完之后的集体讨论和评价,客观真实地反映问题,剖析问题,不做表面浮夸蒙蔽,共同的目标就是“成绩”,相互间在反复锤炼中水平自然提升,不单打独斗,这种实干精神、协作精神可敬可慕。多轮听评课之后主推的精x优质课成为全校的公开课、观摩课,不做重复性资源浪费,可以尝试调整同行听评课的方式。而这一点对我们大学教育应有所启发。大学的同行听评课可以尝试利用平台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如精品课、优质课等可以通过平台,大家自觉自行选择、学习、感悟、参研,这样做可以更灵活、有效。

(四)完善了自己,收获了友情

在挂职期间,二中的各级领导都对本人非常关怀、体贴,考虑周详,还配备了独立办公室。每个分管年级的副校长不仅提供授课信息、教研活动信息,还介绍了一些授课老师的情况。课下一起探讨两校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一点非常可贵,不仅便于工作的展开,还收获了珍贵的友情。

本人在整个挂职期间。谨慎行事,在不扰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尽量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意见。由此我意识到,在理论上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们在各自的领域上都有很大的建树和成绩,但在实践中,彼此之间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相互间的探讨和切磋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的实际教学问题对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会有很大的启示。

二、对本专业教学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1)二中的语文教学体系非常全面、细致,课程类型划分得也很细致,分为新授、教研、习题、试卷分析等,因此知识分解细化,课程结构合理紧凑,课堂学生学习效果好。考试训练反复深刻,是突出的优势,但过多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有些课堂模式较固定,有僵化的局限,如在讲《论语》不同章节的内容时都采用同一模式教学。其实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变换授课模式,以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同时,也要考虑这样的情况,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如分组式讨论、竞赛式教学等只在公开课或内容特殊的课堂上进行,不能每节课都进行。新授课的模式在集体备课中形成,较为固定,可变可发挥的空间不大。

综合上述情况来看。这些应对我们正在转型的大学教学教育有所启示。结合初中教学教育特点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方案和实践培训,以“优质的成手”亮相、入职。本科教学单位可以尝试开设这类“量身定制”型课堂。尝试改变传统教育教学的方式。加大实训强度,在实践实训的过程中,全方面打造“优质的成手”。

(2)对于一流的基础校的学生来说,语文教材过于简单,可以有很多剩余时间补充课外知识,突显教学优于其他校之处。但个别班级只求熟练掌握,不求深入拓展。精准训练很到位、深入,进入复习较早,复习的频率高,重复性很强,稳、准、精、达,这有利于成绩的提高,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这部分占据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多于新授课。而初中阶段学生的知识体系建设非常重要。不容忽视。

单纯性追求成绩,有可能延误学生的知识结构建设。初中阶段是非常好的时机。既不同于高中阶段承担紧张的高考任务,也不同于小学阶段接触知识的有限性,在探索欲的激发下,身心轻松的状态更有利于扩展知识的摄入。在现实调查中发现,基础教育中的“二课堂”的开展程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深度不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扩大知识涉人范围。也可以真正使第二课堂活跃起来。这对于我们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育研究前景上有一定的启示,也可以以此拓宽研究领域。尝试高等院校和本地基础教育学校合作研究,共同探索拓展知识的方式和空间,尤其是第二课堂的深入方式。

(3)“课上的精英学子,课下的行为表现判若两人”,课上课下“双面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改变这样的状况?如何使素养教育行之有效?如何将我们丰硕的教育研究成果切实落到实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和领域。

相关热门标签